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创建;和谐关系;享受成功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其言行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班主任,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组建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从中汲取快罚享受成功。
一、积极转变教师在班级中的角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在班级中占主导地位,是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积极转变这种管理策略,变学生为班级的主导,做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监督者,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可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生活的帮助者,是学生的合作者,还可以是学生的榜样,也可以是学生的激励者。教师要积极转变在班级中的角色,给学生一片自由发挥的天地。为了缩小和学生之间的差距,便于和他们交流,我们要学习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前卫语言。像“老班”“粉丝”“单挑”“群挑”“BNA”(男朋友)等,让他们觉得班主任不是多么的落伍。课间碰到他们,要主动微笑,要用亲切友好的语言提醒他们注意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挑战性的问题,也要机智幽默,认真对待,让他们从心底里佩服你,亲近你。例如:有一个学生问我:“你这两天怎么没有换新衣服”?我说:“天气不好,老班心情也不好,当然没有换了,再说,你们又不是我的‘粉丝’”。课堂上,我们难免有说错话的时候,对同学的提醒,要表示感谢。同学讨论问题时,要参与讨论,让学生确实感受到你是他们的朋友。在平时我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用真诚地爱呵护学生,用平等的态度和学生相处,也收到了学生的回报。我嗓子沙哑了,有人会在我的抽屉里悄悄放下“金嗓子喉片”;我自习课上坐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会换着给我捏捏肩捶捶背;我陪同学们做课间操,他们会主动过来拉我的手,和我一起玩游戏……放下架子,放低姿态,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自己的心和孩子一样简单而快乐,这是多么让人愉快的事情啊!
二、创建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让班级焕发生命力
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的。班主任老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笔者每次在刚接班的时候就让学生在心里明确:我们分在了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家一样,大家都是集体的一员。我们要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当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班主任应主动送去一杯热水,嘘寒问暖;只要一有空,就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爱好,了解他们的思想,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平时多与家长沟通,从家长那里获得孩子们更多的信息。这样学生和家长就觉得老师是在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的亲人。班主任还应根据班级特点,采纳学生们的意见和想法来布置教室,如张贴学生生活照片,学生画得好的作品,兴趣活动组做的手工,漂亮的书法作品等等,让学生觉得他们的班主任是在尽心,精心布置的不仅仅是教室而是一个温暖的家。这样学生既乐于用自己的心思美化班级,又热爱班级的环境。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爱护班级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财产的好习惯。
三、运用激励策略,激发学生的班级责任感
现在班级中的小学生几乎有一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责任感,不能真正理解班集体的内涵。鉴于此,笔者运用激励的方法来有意识地渗透、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感,强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例如:(一)责任激励。小学生思维敏捷,对任何事情都抱着跃跃欲试的态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自身的责任感,采取责任激励策略,即:班干部轮流做,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来增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二)荣誉激励。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希望能够被表扬,获得同伴的尊重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甚至颁发荣誉奖品,师生共同举办“评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如笔者将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相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以及班级团结能力。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管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二OO五年三月二日
附件: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9]47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学技术部是创新基金的主管部门,财政部是创新基金的监管部门。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三条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
第四条申请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二)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五条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企业管理层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四)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合理;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
(六)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
第六条创新基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一)贷款贴息
1、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
2、项目新增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3、创新基金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二)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放大等阶段的必要补助;
2、项目新增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3、企业需有与申请创新基金资助数额等额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
4、创新基金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三)资本金投入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在同一年度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和一种支持方式。申请企业应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选择一种相应的支持方式。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科学技术部每年年初制定并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明确创新基金项目年度重点支持范围。
第九条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创新基金,应按管理中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请须知》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条企业提交的创新基金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并经项目推荐单位推荐。推荐单位是指熟悉企业及项目情况的当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单位出具推荐意见之前应征求省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项目推荐单位和管理中心要采取公开方式受理申请,并提出审查意见。受理审查内容包括:资格审查、形式审查、内容审查。受理审查合格后,管理中心将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立项审查。对受理审查不合格的项目,管理中心自收到项目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在创新基金网站上发出《不受理通知书》。
第四章项目立项审查
第十二条立项审查方式包括专家评审、专家咨询、科技评估等。由管理中心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相应的立项审查方式。
对技术、产品相近的项目采取专家评审的方式。对跨学科、跨领域、创新性强、技术集成、技术领域分布相对分散的个性化项目,可委托科技评估机构评估。
第十三条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包括技术、经济、财务、市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由管理中心聘任或认可,并进入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对国家和企业负责的态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二)对审查项目所属的技术领域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所涉及经济领域、市场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具有权威性;
(三)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下。
第十四条承担创新基金项目立项评估工作的评估机构须在经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认定的评估机构中选择。评估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或事业法人资格,并在有关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二)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评估机构应从事过评估或科技咨询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经验;
(四)有良好的业绩和信誉;
(五)经过相关专业培训。
第十五条专家应依据评审、评估工作规范和审查标准,对申请项目进行全面的审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查意见。在审查过程中,专家可通过管理中心要求申请企业补充有关材料或进一步说明情况,但不得与申请企业及有关人员直接联系。必要时管理中心可委托专家组到申请企业进行审查。
第十六条为保证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审查的公正性,审查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专家应当回避:
(一)审查专家所在企业的申请项目;
(二)专家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为所审项目申请企业的负责人;
(三)有利益关系或直接隶属关系。
第十七条评估机构和专家对所审项目的技术、经济秘密和审查结论意见负有保密责任和义务。管理中心尊重评估机构和专家的审查结论意见并给予保密。
第十八条管理中心根据评估机构的工作质量及行为规范情况,对评估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和科技信用评价管理。管理中心于每年底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报告有关情况并提出调整意见。
第十九条管理中心根据项目申请资料和立项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创新基金立项建议,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可对项目进行复审。
第二十条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批准的项目,应在创新基金网站以及相关新闻媒体上立项项目公告。公告之日起2周内为立项项目异议期。
第二十一条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管理中心在异议期满后应与立项项目承担企业、推荐单位签订合同,确定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阶段考核目标以及完成期限等条款,同时将合同抄送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对于有重大异议的项目,管理中心暂不签定合同,并对项目进行复议。需撤消项目时须报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同意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立项审查未通过或未获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批准的项目,管理中心将在创新基金网站上发出《不立项通知书》。不立项项目的申请企业当年不得再次申报项目。
第五章项目监督管理及验收
第二十三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管理中心依据本办法负责制订《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二十四条项目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
(二)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三)项目达到的技术、经济、质量指标情况;
(四)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二十五条项目监督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项目承担企业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
(二)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应实地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并提出监理意见;省级财政部门应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并对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情况提出报告。
(三)管理中心根据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实地检查。
第二十六条管理中心根据企业定期报表、地方监理意见、实地检查等,提出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并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二十七条项目承担企业因客观原因需对合同目标调整时,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管理中心批准后执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重大违约事件的,管理中心可按合同终止执行项目,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二十八条项目验收工作原则上在合同到期后一年内完成。需要提前或延期验收的项目,企业应提出申请报管理中心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创新基金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版权所有
(二)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三)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情况;
(四)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五)项目实施前后企业的整体发展变化情况。
第三十条一般项目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组织验收;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管理中心组织验收。管理中心依据《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做出验收合格、验收基本合格、验收不合格的结论意见,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六章附则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大学生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长效机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并举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对我国高等学校担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作出新的精辟阐释。他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的大力扶持和良好的国内外形势,使得中医药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中医药自身的一些问题与缺陷,如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等原因,中医药的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处于创新链条的高端,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开拓者。”[2]从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式和格局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上,而高等学校是各国知识、科技、人才聚集的中心,理所应当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任务。[3]
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团学工作者,笔者认为:解决中医药未来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对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与突破。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已成为一项学校教学水平的标杆,科研水平的标杆。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是必须面对的课题,以协同创新的思想构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对中医药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具有近60年历史的中医药院校,一直积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新思路,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立足中医药院校特色,紧紧围绕中医药的现代前沿研究,取得了一些发展。2005至2008年,学校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1项;2009年,我校五件参赛作品进入全国第十一届大挑决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总分120分,居全国高校102名,全国医药类院校第二名,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2011年,我校入围全国第十二届大挑决赛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其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总分260分,居全国高校第24名,全国医药类院校第1名,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晋级为全国挑战杯发起高校。本文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和成效,以协同创新的思想探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1.协同创新与大学生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4](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合作和整合,发挥各自优势,产生“各种分散的作用,在联合中使总的效果优于单独效果之和”,即1+1>2的效用,从而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绩效。
大学生科技创新本身是一个多要素的组合与协同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科技创新,不仅包括大学生的技术创新层面,而且涉及学校的制度创新层面,是一个在学校整体层面体现出来的过程和发展模式,协同创新便是对大学生整体创新过程和规律的概括和表达。
2.适应新的形势,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系列管理制度,强化高校自身各部门的协同创新。
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指导下,学校教务处牵头出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学科竞赛暂行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教务处和团委的项目归口,各学科类竞赛项目与实践技能类竞赛项目归口教务处,由教务处协调各学科所在学院团组织开展。“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项目、创业计划竞赛项目归口团委管理。特别是关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学校设立南京中医药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主任由学校领导担任,委员由学生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团委等主办单位和各学院的有关负责人组成。组委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校团委。竞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组委会聘请相关学科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制度,学校相继出台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八个一”工程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南京中医药大学素质拓展奖励学分暂行规定》《内涵建设相关项目与成果配套与奖励标准》;修订出台了《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管理办法、奖励办法》,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学校对参加挑战杯师生的政策、经费、场地等支持。
组委会的成立和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明确了各方责、权及人员、资源、成果等归属,实现了学校层面所有资源的共享,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管理和制度保障。
同时,共青团组织积极加强与图书馆的交流合作,开展图书馆馆藏及电子资源的利用教育活动,形成系列化的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教育平台,为科技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抓住新机遇,强化与附属医院、科研机构的合作和协同创新。
新的时代,大学的边界已经远远超出原有的有形地标,加强与学校附属医院、科研机构的联系、交流和深度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南京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与各附属医院、科研机构的合作,创建了大学与社会合作办学模式。201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实施了附属医院与第一临床医学院医教研融合一体化的工作,大大促进和提高了中医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挑战杯组委会根据新形势的发展,不断向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输送优秀的大一、大二本科生,这些大学生直接参与附属医院、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全国、江苏省“挑战杯”、学校级竞赛和各级大学生科技立项中,获奖和立项的作品数量不断增加。
4.积极开拓,加强与医药企业的合作和协同创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康缘药业合作建设“中药制药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泰州“中国医药城”联合组建“中医药研究院”、与济川药业集团联合组建“银杏产业研究院”、与江苏生命科技产业园共同组建“江苏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有效促进了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与紧密合作。大学与协同创新体四家企业共建了研究生、博士后工作站;与康缘药业合作共建“康缘中药学院”,以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与企业的深度协同创新合作模式,也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关于协同创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一些思考。
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我校的蓬勃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正在对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及教育教学改革产生越来越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更加感觉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最终绩效越来越取决于大学各部门、各主体、各要素、附属医院、科研机构、合作企业的创新,特别是它们之间的协同创新,需要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达成坚实的协同创新思想认识基础、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构建大学生科创成果分配新机制、协调各方面的新问题,利用各渠道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优势,最终促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中医药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2]姜嘉乐.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大学——李元元校长访谈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1-8.
[3]陈亚珠,唐炬,肖登明.协同创新:中国高校深化改革还需要什么[J].高校教育管理,2012,(9):2.
[4]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EB/OL].http://en.wikipedia. org/wiki/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江苏省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研究》(2012SJB880061)。
坚持向科技创新要资源,以技术进步实现勘探突破。面对勘探领域向低、深、难延伸,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剩余资源呈现薄、小、散、差的实际,强化地震技术攻关,创新发展复杂小断层精细解释及微幅构造识别技术,发展完善高分辨率保幅处理和甜点识别技术,有效识别断距小于5米的小断层和3至5米的微幅度构造,3至5米厚窄小河道单砂体识别率比上年提高25%,有力支撑了精细勘探、甩开勘探,在新领域、新层系、新目标取得重要发现。
坚持向科技创新要产量,以技术进步促进精准开发。xx油田公司主动适应油田开发和稳产需要,立足水驱控递减、聚驱提效率、复合驱降成本,配套完善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高效开发技术,创新形成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效技术,创新发展三元复合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和长垣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大力实施精准地质研究、精准方案设计、精准工艺措施、精准管理手段,油田开发效果进一步改善,主要开发指标创出新水平。2016年,油田水驱自然递减率控制到6.87%,综合递减率控制到4.12%。
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效益,以技术进步深化提质增效。要破解油田成本、效益的双重压力,必须从传统的管理挖潜向科技挖潜、系统挖潜转变,努力加快油藏、采油、地面技术进步,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2016年,油田大力推广水驱综合调整、细分注水及油井堵水技术,攻关机采井举升技术,应用节能降耗技术,在油田上下形成了“经营油藏、效益开发”的良好氛围。
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1、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推进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充分激发释放创新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牵头处室:发展计划处;参加处室:政策法规处、高新处、农村科技处、科技成果处、产学研合作处、专利执法处、知识产权管理处)
2、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其对技术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在全市加快形成10家以上创新型领军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000家中小科技企业组成的科技创新主体。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牵头处室:高新处;参加处室:政策法规处、发展计划处、农村科技处、科技成果处、产学研合作处、专利执法处、知识产权管理处)
3、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政产学研金用各类创新组织围绕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和重大产品研发,整合各自优势创新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联盟。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骨干企业深度合作,积极组建产业联盟、校企联盟和产学研创新载体,联合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重大目标产品,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大开放合作、组织协调力度,打破区域界限,着力推进区域科技合作;打破领域界限,着力推进产业科技合作;打破项目界限,着力推进载体科技合作;打破体制限制,着力推进基地(中心)科技合作。(牵头处室:产学研合作处)
二、深化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4、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和政策支持,完善企业创新、人才创业、区域协同的动力机制,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创新型县区、创新型乡镇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推进计划(2013-2015)》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落实完成。(牵头处室:政策法规处;参加处室:发展计划处、高新处、农村科技处、科技成果处、产学研合作处、专利执法处、知识产权管理处)
5、加快市科技创业城建设。积极帮助市科技创业城向上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向科创城倾斜,推动科创城创建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加快“市科技广场”建设,制定和完善“科技广场”运作方案、管理制度,将科技广场建成具有特色和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品牌。(牵头单位:市生产力促进局;参加单位: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发展计划处、高新处、农村科技处、科技成果处、产学研合作处、专利执法处、知识产权管理处、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市科技情报所)
6、推动高新区升格。做好高新区升格的跟踪、争取和协调推进工作,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牵头处室:高新处)
三、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
7、出台《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着力完善区域服务体系。推动成立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督查推进与目标考核工作,全力完成创建目标任务。(牵头处室:知识产权管理处;参加处室:专利执法处)
8、启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和完善区域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牵头处室:知识产权管理处;参加处室:专利执法处)
9、加强专利行政保护。加强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和基础条件建设,提升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完善专利行政执法内部规章制度,推进规范执法。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重点开展商贸流通领域检查和整治。深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预警工作。积极配合检察院、法院、公安部门加强知识产权两法衔接机制建设。(牵头处室:专利执法处;参加处室:知识产权管理处)
四、健全技术转移机制
10、完善技术转移激励机制。启动“科技创新券”试点,对中小企业购买高校院所、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服务费用支出进行补助。扩展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对本市企业购买重大技术成果,完成技术合同登记备案,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对购买费用予以补贴。(牵头处室:产学研合作处;参加处室:发展计划处、科技成果处)
11、加快市技术市场建设。以我市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搭建线上线下、场内场外融合互动的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服务平台,以科技成果信息和开放服务平台建设为依托,以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为基础,以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科技咨询、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培训服务为主要内容,建设全链条、多要素、网络化的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体系,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促进国内外优质科技成果资源的转移转化,推进科技创新的步伐。(牵头单位:生产力促进局;参加处室:科技成果处)
五、完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
12、探索市场化征集科技项目。面向社会征集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按研发成果评估情况给予后补助。(牵头处室:发展计划处;参加处室:高新处、农村科技处、科技成果处、产学研合作处、知识产权管理处)
13、开展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试点工作。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提高科技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科技信用氛围。(牵头处室:发展计划处;参加处室:政策法规处、高新处、农村科技处、科技成果处、产学研合作处、专利执法处、知识产权管理处)
六、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14、加快推进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投融资信息、银企自助对接、政府专项资金申请等服务。以高新区、国家级产业基地、省科技金融示范区为重点,加快发展科技支行、科技小贷、天使投资等科技金融机构。全面推进“苏科贷”试点,探索采取风险补偿、贴息资助、创新支持等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科技创新风险,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牵头处室:高新处;参加单位:生产力促进局)
关键词:云南电网;科技创新;企业文化;文化培育
作者简介:叶锋(1958-),男,江苏南京人,云南电网公司技术分公司,高级工程师;张晓春(1977-),男,云南宜良人,云南电网公司技术分公司,高级工程师。(云南 昆明 650051)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75-03
科技创新归根结底是人的创新,科技进步需要一种能够得到全体成员认可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与活力,正是这种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抽象而成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科技发展起到关键的导向、激励和协调作用。①近年来,云南电网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国内外其他先进的电网企业,公司的科研基础还比较薄弱,科技人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与公司“全国电网行业科技领先”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这与公司科技发展中忽视了创新文化建设有一定关系。本文在对云南电网的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电网科技创新文化的定位、目标、原则以及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及行为子文化的培育措施。云南电网公司科技创新文化的培育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软实力和文化力,对于贯彻南网“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和实现“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增强驾驭大电网能力”的核心目标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创新文化调研
1.访谈调查
通过座谈、研讨会等形式,多次对云南电网技术分公司领导及部分员工进行访谈。访谈的主要问题包括:云南电网科技创新现状和问题有哪些?对科技创新制度层面的设想和希望有哪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有哪些典型案例或素材?科技创新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因素有哪些?
访谈调查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归纳如下:
(1)云南电网由于其特殊的行业特征,因外部的竞争压力不足而缺乏创新动力。电网行业的特征决定了科技创新文化的必要性。如何打造文化软实力,为科技发展提供动力,成为云南电网科技创新的关键手段。
(2)云南电网要努力实现全国行业科技领先,打造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的水平,也要定位于“全国行业领先”。
(3)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创新文化培育是两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关系。只有明确这个定位才能培育出云南电网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环境。
(4)推进科技创新文化的关键是:立足岗位,以创新推动工作,在创新中成长;拥有专业的优秀的创新团队,互帮互助;不断学习,进一步加强自主核心技术;创新观念是核心,应发动全员推广创新文化。
(5)科技创新文化培育应该注重其实践性,称之为文化的落地。因此,云南电网科技创新文化的落地和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6)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云南电网科技创新目标以培养领军人才为核心,并以此为依托,注重基层人才培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人才体系。
(7)高效的激励机制是培育人才的助力器,构建公平合理的人才建设机制,打造人才发展大通道,以健全的管理机制保障科技人才成长全过程。
2.问卷调查
对云南电网公司技术分公司、电力技术研究院和昆明供电局三个部门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问卷,向三个部门共发放问卷123份,并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120份。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综合统计分析和交叉对比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科技创新体制的重点是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科研经费合理配置机制、自主创新转化机制、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创新激励机制。
(2)影响员工工作态度的因素,从员工方面来看是: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团队合作、认真态度、敬业精神。从公司方面来看是: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
(3)科技创新文化中最主要的主题词是:创新、学习、人才、合作、责任。
(4)科技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争先创优、团结协作、不断学习、恪守诚信、尊重个性、容忍失败。
(5)科技创新文化体系应当突出的子文化是:创新文化、质量文化、学习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
(6)推进科技创新文化的有效手段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领导机制、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制订标准、严格考核。
二、调研结果分析
1.科技创新文化要解决的问题
(1)在创新文化意识方面,强化员工创新意识,鼓励主创精神、团队精神,营造企业创新动力机制赖以形成和高效运转的创新环境,真正形成文化对技术进步、创新成果实现的推动力。
(2)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培养科技人才队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整体科研力量形成“合力”,以技术优势保障科技发展。
(3)在创新管理机制方面,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以制度、规范、标准保障科技创新全过程,促进创新发展。
2.科技创新文化培育的重点
(1)文化理念。要以南方电网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南网发展方略为前提和指导,将南网文化根植于公司科技创新文化培育中,注重文化的融合性、传承性,并在此基础之上体现“个性化”,充分挖掘云南电网自身特点,提炼特色文化理念。
(2)文化体系。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这四个子系统构成了科技创新文化由表层至深层、由理念到执行的有序结构。理念文化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信念;制度文化是理念文化付诸实践的主要载体,也是形象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规范,对科技创新文化的贯彻与实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形象文化和行为文化是科技人员精神面貌、工作风格、综合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集中体现,既要成为科技创新工作的行为准则,也要成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形象展示。
(3)文化要素。创新、人才、学习、合作和责任是科技创新文化培育的关键要素。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泉,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不断学习是持续创新的保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打造科技创新团队精神是科技创新成就的保证,而责任意识则是对科技人员的素质要求。
(4)强化实践。关键在于将制度文化与形象文化、行为文化系统地结合起来,以制度规范行为,以行为完善制度,搭建执行体系宣贯践行科技创新文化,将文化转化为员工的行动准则和自觉行动,并建立不断深化的长效机制,将文化融入管理、切入业务、植入行为,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凝心聚力的强大作用。②
三、科技创新文化培育思路
1.目标和原则
(1)一个定位。科技创新文化是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发挥的关键,要起到凝聚人心、激发动力和责任心的作用,并形成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氛围和开放、宽容、交流、合作的风气,形成鼓励个性发展和奋勇争先的机制,使科技创新活动进入良性循环。科技创新管理机制与科技创新文化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作用,实现云南电网“全国行业科技领先”的科技发展目标。
(2)一个目标。以理念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为支撑、行为文化为基础,全面培育和打造云南电网公司科技创新文化体系,努力探索文化落地的实践机制,实现科技创新文化“率先探索,南网领先”的建设目标,为云南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3)六个注重。坚持“六个注重”原则,即注重创新理念、注重文化传承、注重团队精神、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习借鉴、注重践行实效。
2.理念文化提炼
(1)科技创新宗旨:依托“两型两化”,支撑“两个转变”。
(2)科技创新使命:提高科技水平,驾驭现代电网。
(3)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学习、人才、合作、责任。
(4)科技创新核心价值观:
1)创新观:尊重个性、容忍失败、自主创新、引领未来。
2)学习观:学习生活化、工作学习化。
3)人才观:人才优先、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支撑发展。
4)合作观: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整合资源、攀登高峰。
5)责任观:敬职业、守诚信、优电网、促和谐。
四、制度文化培育
科技创新制度文化的培育一方面要从科技创新人才开发培育、选拔使用、评价激励和合理流动的角度入手,在现有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及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另一方面要从科技创新的创新、学习、人才、合作、责任等核心理念的要求出发,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的角度来梳理和补充科技创新领导体制、组织机制和管理办法,作为科技创新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
1.完善科技创新领导体制
完善和加强科技创新一体化推进的领导体制和科学决策有效推进的管理体制,加强科技创新管理的领导和决策,在科学决策、高效操作指导的基础之上充分协调、调动各方资源,强化责任力,以协作效应形成科技创新综合能力。
2.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
在公司层面,打造科技创新项目、资金、人才和知识管理平台;在技术分公司层面,打造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和人才培育平台;在基层生产单位层面,打造科技创新实验平台和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形成分工合作、协同统一的科技创新体系。
3.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针对科技创新“科技领军人才、技术专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营造“科学评价、发掘人才、合理使用、有效激励”的人才工作氛围,分别制订各类人才的发展规划和培养、选拔、评价、使用和激励办法,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目标的实现奠定人才基础。
4.完善学习机制,打造创新团队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管理办法和培训目标考核办法,倡导“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鼓励全员学习,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团队”。
5.完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
加强科技创新目标管理,从科技项目的产生、论证、立项、储备、过程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到验收、鉴定、评奖、后评估、推广应用等闭环的管理模式,形成高效的科技项目管理体系,体现科技创新“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成果转化”的强烈需求;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加快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6.把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激励与人才评价激励结合起来
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激发创新活力,形成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将科技人员的个人发展与公司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体现科技成果创造者的价值和利益。
7.建立科技创新协同交流机制
以科技项目协作和科研协作团队建设为抓手,加强各部门、各体系的内部联系,发挥协同效应,以协作效应形成技术创新综合能力;以公司学术委员会和科技项目管理委员会为平台,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信息及技术交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著名的电力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及合作,加强学习借鉴和交流合作。
8.切实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严谨对待科研,杜绝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避免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科研成果,严禁剽窃、侵夺他人科学技术成果,对违反科研职业操守的学术不端行为给予严格约束,形成“严谨科研、诚信科研”的学术氛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提高公司自主创新水平。
五、形象文化培育
从云南电网科技创新的实际出发,形象文化建设要通过科技创新突出成果展示、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建设、先进模范人物表彰宣传、先进单位表彰宣传、CI策划等方式进行,通过科技创新工作和人物的典型示范、塑造宣传,全面打造云南电网科技创新形象,促进电网科技发展。
1.科技创新突出成果申报和展示
在公司层面建立科技项目和成果管理办公室,积极组织国家和云南省两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南方电网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积极组织结题科技成果参加国家、云南省和南方电网的科技成果奖申报,通过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专利奖、南方电网科学技术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等突出成果的表彰、奖励和宣传,展示公司科技成就和实力。
2.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和基地建设
要以国家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建设为龙头,围绕八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全面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和示范基地,加大示范平台和基地的人才及资金投入,提升示范平台和基地的成果产出;加大示范平台和基地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3.先进模范人物、先进单位表彰宣传
通过年度科技创新十大人物、年度科技创新最佳成果、年度科技创新最佳单位等称号的评选和表彰,全面激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工作。
4.科技创新CI策划
以南方电网和云南电网公司的CI策划为基础,聘请专业设计单位设计云南电网科技创新文化形象识别系统,确立并统一云南电网科技创新主题歌曲、口号标语、形象标志、行为规范等等,编制《云南电网科技创新文化手册》,以统一、清晰的形象归纳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成果,树立科技创新形象,增强科技创新文化的渗透力度。
注释:
①李靖.航天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培育[J].航天工业管理,2009,(1).
②宗.搭建“三大体系”推进“三个转化”——南网方略发挥强大力量[J].企业文化广场,2010,(1).
参考文献:
[1]海尔集团公司.创新——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J].中外企业文化,2009,(2).
[2]李靖.航天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培育[J].航天工业管理,2009,(1).
[3]包雪娥,秦双颜.建设创新文化,促进科技创新[J].中外企业文化,2006,(10).
[4]王培祥.努力建设科技创新文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3).
[5]Denison,Daniel R. Corporat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M].New York:wiley,2001.
【关键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对策
0 前言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则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杠杆。科技和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事实证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与金融体系的有效融合,能够极大地促进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产业创新活力。较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与良好的金融创新服务体系是成为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支柱。
1 福建省和龙岩市科技金融工作的具体实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科技金融的出现显得尤为及时和重要。
近年来,福建省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一是,制订科技支行风险补偿金、科技支行虚拟风险池等管理办法,支持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服务。已支持了5家商业银行在福州、龙岩等6个设区市设立科技支行,在利率优惠或抵押优惠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优惠。已累计为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货款3.3亿元。二是,出台科技保险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开展科技保险,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风险。设立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8个险种,对参保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25%的保费补助,带动省内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投保科技保险4000多万元,提供了160亿元的风险保障。三是,发展科技创投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按照3亿元的规模,设立了福建省生物与新医药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处于起步阶段的生物与医药创新型企业。四是,引导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出台非上市企业改制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省内国家高新区非上市企业在改制进入“新三板”挂牌过程中分阶段给予经费补助,引导企业进入“新三板”融资,累计安排资金450万元资助家30家企业改制,共有10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龙岩地处福建西部,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起步较晚。2014年7月,福建省科技厅、龙岩市政府、建设银行龙岩分行共同设立了建设银行龙岩科技支行,科技支行自成立以来,已为8家科技型企业办理近4000万优惠贷款,切实为部分中小科技型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等问题。同时,还逐步推广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截至2015年6月,专利权质押贷款授信累计达6000多万。“龙岩科技金融促进中心”充分发挥了科技金融公共服务职能,先后举行多场科技金融项目对接仪式和专题讲座,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金融信息库。市政府成立了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将与央企、地方国企及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成立产业子基金(如新兴产业股权基金、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基金)投入企业。
2 龙岩市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科技和金融已经得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龙岩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存在。
2.1 政策的协同性不够
目前,省市两级政府虽然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科技金融的发展的政策文件,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财政性投入资金分散于多个部门,缺乏统筹集成,政策协同性不够,合力难以发挥。
2.2 投入资金结构单一
龙岩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较为匮乏,财政资金的投入结构单一,科技金融资本都以政府投入为主,投入资金构成规模偏小,社会上的资本没能充分调动。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有限。天使投资政策环境尚未建立,风险投资更多青睐“短、频、快”的上市前企业,很少投向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
2.3 金融中介服务不健全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银行要求企业提供变现能力强的足额信用风险缓释措施,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则面临着用担保的有效资产少、科技创新风险大等问题。专利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和交易体系发展落后,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同时,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既了解科技发展规律又掌握金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
3 促进龙岩市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科技金融服务业涵盖了科技、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应建立全面的各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健全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沟通和分工负责机制,推动不同投资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交流的模式。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推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合力。将科技部门在政策、信息、项目、专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与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优势结合起来,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相互促进。
3.2 利用市场机制和政策调控,促进资源与要素有效整合
加强与国家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合作,落实科技金融政策措施,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特点的融资产品,建立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模式。探索基金制、创业投资风险补偿等多种投入方式。鼓励民间资金、民营资本参与科技投融资,撬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激励全社会加大对科技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功效,真正实现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3.3 推进财政科技经费来源,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
一方面,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的原则,集成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法律、财务专家等优势资源,推动科技、金融机构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高效率的中介服务。另一方面,发挥科技专家、投资专家在专业方面的咨询服务作用,推动科技项目管理、创业投资、银行信贷、科技企业改制服务等方面的联动合作,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定制化投融资解决方案。
3.4 借鉴福建省先进做法,制定符合本地发展计划
借鉴福建省及国内其他地区已经取得的先进经验及做法,结合龙岩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的科技金融工作。完善包括后补助、政府补贴、奖励在内的无偿性资助体系。探索和利用科技保险和风险补偿基金,对科技投融资者的投资损失予以适当补偿,为金融资金分散科技创新的风险。完善包括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等政策性优惠体系,加大对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 科技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知识产权局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4〕9号)[R].
[2]张明喜.我国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3(1).
【关键词】施工项目;创新;阿米巴经营
1项目部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1.1成本管理体系组织机构设计
为明确成本管理体系所覆盖的职能和层次范围及成本管理体系内各职能和层次的结构以及相互关系,项目部建立3个主要层次的成本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第一层次:成本的决策层,包括经营、决策、管理、技术、生产等高层主管领导,对成本执行及管理相关工作起指导性、决策性作用。第二层次:成本的管理层,成本管理部门及各生产、职能部门中层领导,负责制定规章制度、项目部成本执行情况管理。第三层次:成本的执行层,包括各施工队(即生产部门)及职能部门(责任中心)专职成本管理人员,负责各部门成本执行情况核算、纠偏、信息收集工作。
1.2组织机构中成本管理体系职责分配
根据各施工队和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专业能力、主要管理职能对项目部成本管理责任进行分工,分工中明确各责任中心成本管理的职责、权限及其关系,确保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1.3成本管理办法和目标的设计
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之前,编制成本管理办法及全周期成本计划。成本管理办法中,体现项目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的措施、考核办法、各部门成本管理责任及分工。同时为确保项目成本管理目标实现,在制定项目部全周期成本计划基础上,将成本目标分解到各相关的施工队及职能部门,将全周期成本目标分解成年度指标下达。在保证公司成本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完成项目成本目标[1]。
2成本管理体系的运行和保持
2.1成本管控宣贯、培训
为按标准和文件要求运行成本管理体系,需进行不同层级的培训。组织中高层领导进行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控意识的宣贯;组织具体成本管理骨干人员,进行成本管控意识、成本管理基础知识、成本管理办法要求及如何实施、成本核算的培训。对专业性较强的成本管理人员,如物资采购管理人员,进行材料成本管理单独培训,确保每个员工明白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2.2成本控制方案的实施
在成本控制方案实施过程中,注重事前控制、过程管控,严格执行成本管控办法中各类标准、成本激励及惩罚措施可实施,能落地。
2.2.1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建立以“全周期成本执行计划”和基于赢得值原理的“月度成本执行情况分析”为核心的项目成本管控机制。着力项目筹划,提高实施效率,加强项目成本管控前期筹划,项目部按照成本科目拆分细化成本项,每项科目落实到责任部门;以部门为单位建立成本管理责任部门,确定成本管控责任人,各责任部门经理等关键人选全程参与,打造各层级干部、员工齐抓共管、发挥才干的成本控制网络,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程落地、落细、落实。严控重点环节,细化具体措施。各责任成本控制中心在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拿出“非常措施”,瞄准生产和管理,制定全方位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举措,重点从“28原则”入手,如制定全年施工任务指标,制定全年人力动员计划指标,制定人工成本指标,并下达给责任中心,优化施工、组织、人员流转和劳动/管理效率提高的管理方案,降低人工成本;制定年度材料采购计划,设置材料消耗控制指标,以“采购集中,集中采购”为导向,以招标为手段,控制主材采购成本;零星材料做到“三比一算”,即比质、比价、比运距和采购成本核算,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建立机械设备单机单车核算台账制度,严格控制油料、配件消耗,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安排进退场时间,严格控制采购/租赁价格;抓好分包合同招标、签订、计价、结算与付款、分包服务与评价等环节,定期对劳务分包、服务分包单位的质量、安全、进度以及合同履约等方面进行评价。按月组织召开成本分析会,在成本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偏,强化项目经营过程管控,确保预期目标实现。
2.2.2强化管理创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不断变化的上游形势,施工成本费用不断增加,我们首先在强管理、优化生产降本上做文章,突出预算的导向与预警作用,加大对重点费用和敏感项目的监控,不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完善定额工时管理体系,让各施工生产部门以价值创造考核模式为主,逐步实现内部市场化经营。让员工对成本管理激励“看得见”“算得清”,从根源上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抓好成本费用的源头控制。
2.2.3以科技创新驱动成本管理为提高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开展工作,激发工程技术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鼓励科技人员及广大职工在技术上、管理上、制度上进行创新,项目部《科技创新工作实施管理办法》,并成立专门精益管理办公室及工艺工装室,对每个创新项目从立项、实施、验收、考核等实行全过程跟踪指导,通过项目部定期召开的创新评审会,已收集创新成果及合理化建议共百余项,并对创新成果进行奖励,项目部通过此类“小奖励”的形式,提高了员工创新能力,增进员工自发性创新行为,从而达到改善施工环境、提升施工生产效率的目的。同时,根据对各专业工艺进行梳理,推动工装的开发及设备、工具的引进,通过市场调研、购买等方式,替换近百种的新设备、新机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生产成本。通过对生产工序的梳理,建立现场流水线作业,大幅减少人力投入,提升施工效率。最后,引进装配式绿色施工理念,创新建设模块化预制车间,实现管道、支架模块化预制,大幅提升施工效率[2]。
2.2.4成本管理信息化为实现成本管控的智能化、信息化,提高施工生产效率、节约成本,项目部开发应用了质量检查管理APP、安全检查管理APP、图纸查看APP、车辆管理APP、考勤管理APP,全厂覆盖无线网络,使信息、数据交流更为通畅。
3试行阿米巴经营理念
为体现成本考核结果,以绩效考核推动项目成本管控激励落实,项目部了《目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同时,各部门配套的绩效发放管理办法,在成本总控的原则下,薪酬与施工进度、成本节余考核直接挂钩,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时,进一步推进施工定额工时的应用,实现绩效管理标准化,使员工会算自己创造的“价值”,同时会算可以得到的“收获”,从会算到愿意算,逐步强化施工现场工人的“经营管理”意识、算账能力,促使成本的被动管理变成主动控制,使“人人都成为经营的主角”,推进项目部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
4积极拓展合同外开发,助力项目开源
项目部在上游条件整体滞后,工作面少的情况下,为保留骨干人员,培养新入场人员,积极拓展合同外工作,响应业主公司合同外工作要求,确保了项目运行的资金保障,同时,为后续施工的全面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5奖励及时兑现,确保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专业特点,从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来寻求培育和扩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点。
一、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开展以学术讲座和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一)核专业学科的专业性很强,学校可以利用学术交流机会,请著名的院士、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为学生做讲座、报告,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科学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创新思路。
(二)核专业目前没有专业性对口的竞赛类科技活动,只能按照目前已举办的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做为参赛指导,以丰富的科技活动为载体,建立分层次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包括广泛深入的科普教育、校内科普型比赛、校级比赛、省级比赛、全国比赛、国际比赛。学生通过组成各种科技创新团队,整合校内各学院实验室平台,参加教师的各类研究项目,尽可能多的参与各类学术科技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中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文化节以及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数学建模比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术科技含量,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将开展普及性的科普科技活动和竞赛性的科技活动结合起来,鼓励核专业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将组织参加院级、校级的科技活动和参加全国性的科技竞赛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校核专业学生参加了校内各学院的普及型学术竞赛活动,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大学生参加学校内的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能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刻苦学习,增强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的作用,把课堂、实验室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鼓励大学生带着科研课题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能力和探索新知,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新载体和新内容。
二、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一)结合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高度重视创新平台的拓展,从场所、设备和经费方面全力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储备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有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大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对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的判断,在科技创新活动方向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同时由于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缺乏实际的应用经验导致科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技术缺口,因此指导教师团队的全程参与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建立令行禁止,制度严明的行文文化,加快创新人才的成长
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相结合,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坚毅果敢、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相结合,与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赏罚功能。尤其是核专业,今后服务方向为国防军工单位,更需要体现极强的纪律性,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规范功能。充分营造这种行为文化,可以为核专业学生领会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自觉自律的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四、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促进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发展
围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经费保障、表彰奖励和推免研究生等内容,从管理、指导、保障体系等方面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保驾护航”。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组织机构,学院各专业教研室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同时结合全程导师制,全面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教师方面,由学院根据专业和各类竞赛情况牵头,各教研室主任直接参与策划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直接管理和指导。在学生管理方面,作为全院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统筹管理的专门机构,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宣传优势,院团委具体负责组织落实,调动广大同学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并积极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同时,各年级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立项活动,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二)积极推动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经费划拨、评审、验收等制度。学生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可以采用申报设立专项基金的方法,专项用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学生通过申报、答辩等形式申请基金的使用。结合校外实习实践,与企业对接,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成果的商品化和成果的生产力化,实现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