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会专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作用已被社会、学生甚至是教师广泛质疑,有些学校《经济法》课程的地位已被明显弱化。针对这些实际现象,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从业职业资格的获取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经济法》课程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法律的规范和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法律特别是经济法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国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经济法》课程,教育部高教司还将《经济法》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然而,由于《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经济法》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有人甚至对其地位和作用产生质疑,具体表现在:
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其法律规范主要涉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其适用的主体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机关,适用的目的主要是宏观战略上的经济调控。而会计活动是真实记录单位发生的各项业务,为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活动具有微观性和较强的技术性,在很多企业和会计从业人员看来,经济法是抽象的,甚至是空洞的,与会计专业联系不大。
2.由于现有的《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多以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市场运行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与会计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缺乏联系,也没有体现会计职业领域的基本职业活动,似乎与会计主管、出纳、记账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操作员、税务会计和总账会计等岗位工作没有联系,因此,学生普遍认为《经济法》对会计专业技能培养和今后从事的会计工作帮助不大。
3.由于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授课教师多为“两课”或法律专业出身,教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是很了解,因此也就必然地对《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不明确,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很难将《经济法》课程教学融入会计专业人才技能培养之中,致使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仅是一门法律课程,与专业学习联系不大。
4.由于《经济法》课程不如专业课程与会计职业所对应的岗位的工作任务联系紧密,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被边缘化。有些学校在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将经济法置于核心课程之列,有的甚至还压缩其课时,降低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二、《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性
1.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这种社会现象的心理、知识、思想和观点的总称;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法律行为,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在相应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就会自觉地遵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可能违反法律,甚至主动违法。现代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加上高职院校法律教育极其薄弱,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不够丰富、法律意识不够健全、法律实践能力较弱等。而目前会计行业存在着的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执法环境差等现实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而且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要使会计专业学生成为知法、懂法、用法的高级专门人才,实现会计人才全面发展,就必须强化《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地位,加大《经济法》课程教育教学的力度。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学生的法律责任,使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会计工作时意识到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权限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经济法》课程对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发挥着核心作用。2.对会计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和影响。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如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票据法等法律规定与会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会计岗位工作存在着诸多联系和衔接,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公司法对公司财务会计作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公司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根据公司法设立的,以股权为纽带,以权益与责任相对等的社会经济组织。任何经济组织都存在资金的运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活动,同时公司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遵循一般财务制度、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还要遵循公司法设定的财务规范。公司法除了对财务管理提出了一般要求。如公司应当依法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簿外,不得另立会计账簿,对公司资产,不得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公司法还对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和用途、公司清算过程中的财务处理以及公司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虚假财务信息、非法转移公司资产等方面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公司会计岗位工作、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②企业经济合同对企业会计影响最为广泛,它决定企业产品销售、材料购进,固定资产的购置等。购销合同中的相关条款是企业购销活动的法律保障,确保了企业材料购进的顺利和产品销售渠道的顺畅。借款合同深刻影响企业筹资活动和对外投资活动。企业的每份合同的履行事关企业会计工作。要准确对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经济活动连续地、完整地、系统地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会计工作人员必须理解和读懂合同的条款内容。合同法的学习与今后会计工作息息相关。③票据法规范了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票据结算业务,票据法对支票、汇票和本票的使用范围和运用程序、对票据的出票、背书、贴现、承兑、付款、质押等环节有明确规定。会计中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核算,决定了企业经营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影响着企业资产的购进和产品的销售活动。票据结算不等同于现金结算,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和法律责任的可传递性,决定这一结算方法十分复杂,要运用好这一结算方式,必须熟悉票据法。④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调控经济的手段,是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分配,是企业的社会义务。税法与会计是站在不同利益主体上的两种经济行为,税法维护的是国家利益,会计维护的是企业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税法与会计既统一又相互冲突,在法律效力上税法大于会计,也体现了国家利益大于个体利益。税收筹划是在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间找到相互接受的平衡点。会计中的应交税金体现的是国家债权,在企业清算中排在所有债权人之前,已交税金反映了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大小,也反映了国家利益在企业收益中的比重。同时税赋大小,反映了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能力,决定着国家资金的投向和资源的分配份额,同时深刻影响企业的收益能力、偿债能力和企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⑤破产法从程序上规定了公司破产条件、破产债权申报、破产财产处置和破产责任认定等。破产会计从接管被破产企业起,充当管家的角色,从清理资产、核定债权、制定清算方案,到最后对破产财产的处置均进行全程核算;在处置破产财产时,必须遵循一定顺序,首先考虑破产企业职工利益,其次是国家利益(税收),最后是债权人的利益。破产会计的整个工作要按受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另外,国有资产管理法对国有资产持股的公司制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房销售条件、销售方式、定价模式、预售房款的使用范围以及会计核算的规定以及担保法规定的抵押和质押等担保方式等对相关工作岗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有着重要影响。
3.服务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试,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就业上岗、职称晋升都需要资格证书,自1990年开始,我国会计人才的入门及不同层级会计人才的选拔实行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不论会计人员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还是取得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称资格证,《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始终是上述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只是在不同层级的资格考试中,《经济法》考试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罢了。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会计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都在施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制度,学生的专业学习中除取得学校学历证书外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顺利毕业、通过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学生毕业后取得会计职称资格,实现会计人才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服务于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就业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要的经济法律知识是就业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法律知识欠缺,肤浅,对就业或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茫然无措。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毕业后就业甚至创业提供许多经济法律支持。如,学生学习了《经济法》课程中的劳动合同法,就较容易识别就业市场中出现的企业巧立名目滥收费用、不签劳动合同、长期试用、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懂得选择维护自己的权利的较为高效的方式和途径。如学生学习了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和市场运行法律制度后,学生毕业后创办企业就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创业特点的企业形式,熟悉企业设立的程序,并能自己准备设立公司的相关法律文件,在企业运行中,能够依法雇佣职员、签订劳动合同和经济合同以及合理地开展市场竞争等。所以在就业和创业教育中强化《经济法》课程相关内容的教育既是学校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法律服务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人本性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2]周书灵.论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J].宿州学院学报,2006,(2)137-138.
【关键词】财会管理模式 特点 整改措施
财会信息是指“从财会这个特定信息系统中输出的资料”,只有真实有效的财会信息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效,才能促进企业进一步投资,加快企业发展。但据调查得知,目前企业的财会信息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会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全面提高财会信息管理的精准度,确保财会信息的真实性。
一、财会信息具备的特征
财会信息是企业会计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帮助企业会计实现目标的一座桥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会制定一定的财会目标,财会目标的确定对企业经营决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财会目标是建立在财会信息特点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制定财会目标[1]。财会信息特点包含以下几点:
(一)私有性
虽然在使用过程中财会信息是透明的、公共的,但是信息生成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生成环境,并且其生成的方式也非常独特,使得财会信息具有一定的私有性。
(二)隐蔽性
提供财会信息的环境也是极其隐蔽的,它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企业现金信息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同时,财会信息中涉及企业的资金问题,属于比较敏感的东西,使得财会信息具备一定的隐蔽性。
(三)层次性
很多企业都不是私有化的经营,在经营过程中必然存在着雇佣关系与被雇佣关系,这使得财会信息不平等,出现一定的层次性。
(四)过程性
财会信息一般不是在短时间内生成的,它都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有些信息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不断变化,需要财会人员不断的确认、计量、分类最后汇总,一般使用者看见的只是一段时间内综合而成的财会信息。
(五)披露财会信息的动机性
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按照惯例,上市公司一般需要定期向外界披露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动表以及利润表,为使用者分析报表提供方便,也是鼓励企业自愿披露与现金及盈利相关的信息。如果企业想争取更多的投资者,会选择多向外界披露此类信息,劣势企业自然不愿过多透露,这样,就会使得劣势企业财会信息不对称。
二、财会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真实度不够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财会信息管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得财会信息管理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起到很大的作用,为企业信息的判断提供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因素会对财会信息的真实度产生影响。有些企业为了确保自身能更好的发展,经常制造假的财会信息出来,同时,很多企业的财会信息缺少透明度,更多企业负责人为了自身利益,在财会信息形成过程中,对财会信息施加影响,导致财会信息失真。
(二)审理和监管力度不足
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漏洞此起彼伏,如果不加强财会信息监管力度,容易出现挪用资金或者资金转移的不良现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外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常常存在约束机制不到位的情形。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控制方面存在问题。有些企业有子母公司,母公司如果对子公司的资金流动情况不了解,疏忽财务信息管理的作用,最终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入不敷出。
(三)缺乏信息化、现代化
企业应该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管理模式,把信息化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财会信息管理工作目前缺乏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管理模式陈旧,不能适应信息化、现代化的需求,所以要及时加强财会人员的相关业务培训,使他们既懂信息管理,又能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财会信息管理中去,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会信息的准确度。
(四)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近几年,企业虽然在财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有许多单位没能建立现代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中,财会的职责只是做简单的记账和报销工作,会计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长期如此,必将财务队伍的建设,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五)财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财会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财会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受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经济利益的影响,或者会计从业人员本身的专业水平及素养等等不同,使得财会信息失去客观性,最终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三、财会信息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财会信息的透明度
由于企业利益跟很多人息息相关,因此企业财会信息的透明度及其内容都不尽相同。要提高企业财会信息的透明度,首先需要做好企业财会信息化工作,将资金核算好,然后还需要掌握好预算管理,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及内部成本控制工作。提高财会信息透明度,做好日常监督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及时且准确地获取财会信息,要能准确地了解所属子公司的财政状况;第二,加强财会监督力度,及时对所属子公司实行会计核算,加强资产资本运营的监督,全面了解子公司的发展状况。
(二)增强审计力度,强化财务内部监管工作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定期开展审计工作,财务监督工作要逐渐日常化,同时配备相关的奖惩部门[3]。企业还需建立财会岗位轮转机制,从而使得会计业务的质量有所提高。加强审计监督工作,通过经常性的会计业务综合考核及信息质量考核,全面提高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也能有效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财会信息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财会信息是最应该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以财会信息的管理系统为依据,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这样,在做统计及计算工作时,能节约财会工作人员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精确度的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决定着财会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问题。因此,必须首先做好内部建设工作,建立一批有专业素养的精英队伍,不仅思想品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要过硬,还需要业务素质高。主动开展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对员工的培养力度,定期进行培训,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此外,在职财会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尽量做到人尽其则,不适合此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分流疏散。只有加强财会人员的素质管理,才能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质量,使得财会信息管理工作平稳、有效地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财会工作的管理,不仅能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企业更加透明化,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市场竞争如此大的今天,企业只有加强财会信息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应海政.从财会信息特征看加强财会信息管理[J].企业研究,2012,04:55-56.
一、中职教育财会教学的现状
1.课程安排缺少合理性
多数中职院校都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的现状,其中职教育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出具备较强技能的专业人才,令其掌握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兼具较强的实践与操作能力。但是,多数学校都没有合理设置与安排课程,难以和社会及经济协同发展。在课程中其财会规章制度与经营管理等相关制度没有和社会发展同步更新,甚至部分课程教科书没有具体调查财会岗位,将有些不熟悉的内容列入课程中,令学生不能正确掌握知识体系以及理论知识等。此外,部分院校的课程侧重于选取理论性分析或是财会制度,导致学生在就业中才知晓财会工作岗位的规章制度,不能灵活运用所学法规及制度。
2.落后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落后源于中职院校缺少较高质量的师资团队。部分教师在长时间的传统教学熏陶之下,将记忆作为知识传授的主要方式,继续使用高中阶段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很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师也是长时间从事理论性工作,和现阶段财会工作相脱节,故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另外,一些教师经常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高效学习的主动性及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性思考。该教学现状还和硬件设施存在直接关系,这些都是影响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而影响财会教学的质量、效果等。
3.较差的就业前景
由于中职教育财会专业至今无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标准,学生要想被社会所认可,就需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而学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各中小企业主要以私营为主,通常运用家人、亲戚等进行经营,彰显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因而,学生应该对就业有准确的定位,自身归属于哪种层次、领域,中职学生和高校学生相比,具有较低的专业水平以及较低的英语能力。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以及采用的教学措施,应满足适用准则,从而使学生适应各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对中职教育财会教学提出的解决措施以及展望
1.强化专业考核标准
在财会教学实践性考核中,更要重视对操作技能的实践考核,该行业具有快、准等显著特征,因而在实践性教学中,需结合定性、定量等原则。在静态、动态结合中,对实践考核实施现场性评估,通过观察与模拟和口试及笔试等实践,提高对实践操作者的技能要求,此评价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准确性。此外,还要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态度、遵守纪律情况等同步展开评价。
2.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集中分布在各中小企业、大企业中基层的部分岗位中,这就要求财会课程在内容上设置或安排实用性课程,删减一些繁琐部分以及较低使用价值的内容,进而补充其岗位所需的实践内容。加强提升财会工作技能的训练力度,通过开展具有扩展性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的择业范围、社会实践能力等得到进一步拓展。
3.应用教学新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人员 素质 转型
一、背景
2015年,总理在两会报告上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并强调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广泛的应用。“互联网+”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着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更新换代。在这种新经济形态下,传统会计和传统的财会人员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特别是云会计以及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对传统财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着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带来的诸多挑战,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互联网+”时代财会人员存在的问题
(1)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财会人员如果仅仅掌握财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当前很多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当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有关金融学,经济学,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知道的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财会人员的眼界和发展前景,也不利于其融入当前“互联网+”的大潮流中去。
(2)目前我国基础财会人员,即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已达到上千万人,拥有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也有上百万人次,基础财会人员已处于饱和状态。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高级财务人员供不应求,人员紧张。在当前这个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只会做账,算账,报账的基础财会人员已不能满足企业和时代对他们的要求,企业更多要求财务人员能为企业创造价值,通过财务计划,预测,决策以及控制,提升企业的效益与产值。而例如传统财务会计所需要做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则更多地可能会外包。随着云会计和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传统财务会计人员的岗位将减少,这对传统财会人员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3)财会人员对计算机技术掌握不够。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已经采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企业账务处理,并且随着云会计的成熟和不断发展,一场新的会计信息化革命正悄然而来。但是现实是很多财会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对电算化软件仅仅是能运用进行账务处理,而对软件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4)高校财会专业的大学生是财会行业队伍的新生力量,不断充实和壮大着财务人员的队伍。但是,高校财会专业的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管理意识和互联网思维。这将阻碍作为未来财务人员的高校大学生的发展,影响其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三、“互联网+”时代下财会人员转型的方法
(1)能适应“互联网+”时展浪潮的优秀财会人员一定是要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理论功底深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财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财会人员不仅需要不断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不断地学习各种企业会计准则和财政法规,掌握新的财会理念和方法,还需要广泛涉猎管理,金融,税务,审计等领域的知识,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练就过硬的本领,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2)随着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以事后核算与监督为主要职能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经济常态下企业管理的需求了。企业越来越看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看重财会人员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因此,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将目光从传统的事后核算转移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财会人员不仅要会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还要学习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知识。要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和互联网思维,要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战略决策,经营决策,成本管理和提升企业价值。财会人员要从传统的分析财务会计的微观经济现象和具体的“做账”转移到对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加强企业资本管理和风险管控。“互联网+”时代,财会人员要学会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财务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系统中去,提供财务分析等各方面信息,为各项决策提供支撑依据。
(3)企业的财会人员还要学习并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账务处理,以及事务所的审计等等都与信息化相联系,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财会人员要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就必须了解乃至掌握相关知识,以保证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4)高校财会专业的大学生,在学校一定要学好相关专业知识,夯实财会基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积极参加有关专业大赛,例如财务决策大赛,会计技能大赛,财税大赛,管理决策比赛等等,在比赛中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进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5)“互联网+”时代下,财会人员仍然要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职业精神。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一些财务信息系统可能被攻击,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可能被窃取。作为企业财会人员,要坚持诚信原则,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抵制住各种诱惑。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财会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国内许多工科院校相继增设了财会专业,开设了财会专业实验室,为培养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而探索实践。工科院校中培养的会计人才与综合大学或财经院校相比有不同特点,因此,研究工科院校如何发挥自己熟悉产业、行业和生产流程等优势,建设具有工科特色的财会专业实验室,对于充分发挥实验室建设投资效益,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单方面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导致会计实践教学缺乏实验场地、设备和教师、实践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评价方法不科学、控制措施失效、影响到会计教学质量。
(二)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⑴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范围狭窄,目前高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大多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课程的实习项目很少;⑵忽视与电算化教学的结合,电算化与手工实验相互脱节,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会计软件各模块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⑶会计模拟实验的层次较低,完成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的一整套过程,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和一定程度的手工操作能力,但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却显得不足。
(三)会计实验教材不够完善。表现在内容狭窄陈旧,不具有超前性,跟不上相关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变化,更缺乏会计网络模拟的素材;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实验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会计业务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师,虽然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会计实践能力匮乏,一部分老教师对网络在会计领域的运用知之不多,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在许多高校会计院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科院校由于会计专业设立时间相对较短,在建设中避免了某些传统的弊病,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在工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及建立实验室,需要认清现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体现特色。
二、工科院校财会专业实验室教学建设思路
(一)借鉴工科院校实验室管理经验
实验室是工科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工科院校开设有各类工程技术专业,涉及机械、自动化、计算机、化工、纺织等不同领域,并普遍拥有与各类专业配套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经国家和院校多年不断的投资与建设,加上各类专业实验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不仅拥有开展实验教学所需的完善的设备硬件系统,而且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与管理实践中,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与管理体系,还培养了一批既懂理论知识又掌握实验技能的实验教学师资,这些都为建立高水平的实验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工科院校财会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借鉴上述经验,综合考虑基础设施、实验师资队伍、实验教学体系等软硬件建设问题。
(二)重视工科院校财会专业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建设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科院校对实验室的重要作用有较高的认同度,这就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取得资金、场地、设备方面容易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作为学校整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展。因此,财会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要重视、研究这个优势,充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使财会专业实验室在硬件基础建设上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三)工科院校财会专业实验室的规划要与财会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相适应
工科院校财会专业以应用型教育为特色的要求,体现在实验体系上,可将培养学生能力分为初级实验、中级实验、高级实验层次;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财会基础业务实验、财务业务综合实验、财会业务研究和创新实验层次;将实验教学模式分为教师主导型、师生互动型、学生自主型。上述各层各类实验优化整合,形成了财会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见下图)。
依据财会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要求,在财会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就要突出考虑整个实验室的逻辑架构层次,各层次之间的有机衔接,财会信息的流通渠道和有效利用等问题,还要考虑综合性、设计性等板块实验项目开展的各种条件,同时还要满足创新性、系统性、综合性、层次性、仿真性等要求,以此为该实验体系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保证财会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财会专业实验室建设中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已在国内外财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许多技术成为财会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在工科院校中,计算机、信息、数学传统专业拥有雄厚的专业基础与实验资源。因此,在财会专业实验室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基础和优势的。财会专业实验室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使财会专业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得到网络化整合与智能化运作,而且可实现实验内容综合化、实验手段现代化,从而全面提高财会专业实验室的综合水平。
按照依托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进行规划与建设的思想,财会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改革传统的“手工实验室+电算实验室”的传统财会实验室体系架构,搭建以“财会信息系统实验室”为核心,以“财会基础业务实验室”为基础,以“财会业务集合仿真实验室”为纽带的财会专业实验教学硬件平台,然后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相应软件,实现实验室内部“实验信息流”、“财会知识流”与“人员流(教师与学生)”的有序流动和财会实验资源共享(见上图),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为开展财会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与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财会专业实验室硬件平台的具体功能可简述如下:
1.“财会基础业务实验室”主要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传统的手工模拟实验的效果与质量。还可以进行案例教学、课件教学、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
2.“财会业务集合仿真实验室”突出环境仿真、业务仿真的特点。仿照现代公司财务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引入公司财务活动的外部环境。
3.“财会信息系统实验室”为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视野已从传统的产业财务向资本财务拓展的状态,满足培养资本运作管理型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可与国内资本市场连接,将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的实时交易数据引入财会专业实验室,使实验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真实性、综合性的特点,初步实现利用实验室研究资本运作、财务分析、财务监督控制的功能。
(五)财会专业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财会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保障
在工科院校中,财会专业实验室往往是新组建的实验室,如何迅速建立与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财会专业实验教师队伍,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已成为会计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要迅速培养与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实验教师队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借鉴工科院校中工科实验室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让原来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深入到实践中去。财会专业教师可充分利用工科院校教师熟悉产业、行业特点、与企业有广泛联系的优势,定期深入企业参加实践,结合专业完成实践报告,作为实验教学素材,成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双精通的复合型教师。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57-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创造了广阔的前景。针对我国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状况,借鉴西方国家财务管理活动的经验,有步骤地开拓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新领域,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营运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虽然经过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在某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财务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异。
一、我国财会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完整的财务制度
目前,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存在一定缺陷是导致我国现行企业财会制度规范化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其中,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上所体现出的不公平性是我国企业财会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为粗糙的主要表现。基于此,要想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首先应对企业财会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这不但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快速、稳定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财会规范化管理不仅仅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
由于我国建立并实施市场经济制度的时间相对较短,大多数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运作与管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层面,信息化建设步伐较为缓慢,虽然部分企业在财会工作中引进了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无法熟练掌握并操作该系统,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形同虚设。此外,一些企业的财会人员因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无法对企业实际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导致企业财会部门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同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原则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企业财会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社会财会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一)企业自身制度的调整
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财会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想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站稳脚跟,企业还需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及科学合理的经营目标,并始终坚持规范化管理。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尽快对自身制度进行优化改革,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应对企业现行财会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以便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只有如此才能令企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信用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同银行等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提升财会人员财务工作的专业性
企业财会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如细心、爱岗敬业等。企业负责人应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并加大对财会人员的管理力度,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避免财会人员在工作期间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还能够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与此同时,企业应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强化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等举措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才队伍,从而使企业资金管理和运作更加合理,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另外,企业还应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充分发掘财会人员的工作潜力。
(三)调整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和办法
为确保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能够得到真实反映,从而实现以考核促进企业财会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企业应针对实际情况对考核标准作出适当调整,如通过差错率考核法或差错率和差错笔数相结合考核法对业务量相差较大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等。一方面应加大企业财会审计力度,为企业树立良好的诚信经营形象,营造良好的诚信经营氛围。另一方面应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监督管理。为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企业财务信息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乎着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因此应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工作的真实可靠性。
(四)提高财会数据的真实性
企业管理层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必须以真实、准确、详细而全面的财会数据为基础。基于此,强化企业财会管理的规范性,确保财会数据的真实性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管理层应对财会数据真实性的重要作用引起高度重视,并清醒地认识到无法按期完成计划指标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都具有一定可能性,而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对无法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的主管原因及合理性作出有效分析和评价。同时成立专门的检查部门,对财会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全面而详尽的检查,从而对企业真实情况进行准确反映。另外在检查过程中,应认真落实相关工作纪律,强化检查队伍的管理,对违规现象一查到底,严惩不贷,为确保企业财会数据的真实性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经济环境;财会人员;影响;素质
1 知识经济环境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1) 经济全球化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会计风险越来越大,对会计工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在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会计工作也面临不断的创新。财会人员不仅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对相关学科如:管理学、金融学、税收学、营销学系统学习和掌握,对一些新兴学科、交叉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信息化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以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是其核心,对会计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会引起会计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手段的变化与发展.也大大地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3)商务活动方式的改变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单位和企业往往既有传统业务,又有电子商务活动,而电子商务的形态又可以多样化,这对传统财会人员是一种挑战。同时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没有经营场所、没有物理实体的虚拟单位和企业出现得越来越多单位和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要求财会人员不断去研究这种变化。
2 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人员素质面临的挑战
(1)知识经济环境对财会人员知识结构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财会人员负有对经济要素进行分类、记录、计量和报告的责任,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就必须了解和熟悉主体的生产过程及其工艺。而知识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经济,知识经济形态中的高新技术生产过程与工艺,与传统经济比较更加复杂化。这就迫使财会人员必须不断接受新知识,根据知识经济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2) 知识经济环境对财会人员能力结构的挑战。
首先,要具有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财会人才竞争激烈,会面对许多新的财务处理问题。
其次,要具有转化知识的创新能力。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财会人员创新能力的要求,财会人员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受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最后,要具有人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在知识经济中,社会和商业界将更加相互依存,同时,职务的专业化又将迫使人们为了完成整个任务而相互沟通和协调。因此,财会人员一定要使自己社会化、多元化、知识丰富、思想活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级的、管理型的财务人员。
3 知识经济环境下财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3.1 要具有创新意识的素质
在知识经济下,财会人员必须有创新意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网络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正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次渗透,分析经济情况、有效控制资源、参与经济决策、防范经营风险和预测经济前景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财会人员要摒弃那种只讲核算,不讲管理的思维模式,而是要有创新意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专业的角度为单位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信息。
3.3要具备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将伴随着一个学习的过程,整个社会生活的知识化、智能化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面对新事物的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的越来越快,因此知识经济环境下的财会人员应具有如下如丰富的知识储备:1、熟悉国际业务处理方法,国际常用的会计准则、惯例。2、通晓现代管理方法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3、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外语知识、高等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等等。
3.4 财会人员在财务管理上要运筹帷幄,有综合管理能力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财务管理目标转向知识最大化,因此,财务人员必须运筹帷幄,大胆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采用集中式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可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决策,从而使财务管理得以创新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向平.财会人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困惑与突破[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5).
关键词:高职;财会工作室;建设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92-02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已形成具备特色鲜明、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但高职院校由于脱胎于中职院校,多多少少保留中职院校的一些教学模式,况且一些高职院校借鉴大学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行业发展联系欠紧密,高职毕业生对本行业的发展前景、行业现状均不太了解,突出表现出动手能力及专业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一、高职院校专业工作室的定位
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基于行业职业化的教学背景产物,是对现实工作状态的模拟,是对高职学生的创新性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的教学方式,可强化训练高职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以工作室为契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战能力,解决当前高职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结合不紧密的现状。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工作室可以将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融为一体的场所,是教师科研的一个平台。可见,创建高职院校专业工作室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二、高职财会工作室的创建意义
财会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通过中介机构或企业承接社会真实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项目,或把实际项目贯穿教学中,以真题假做的形式开展教学,师生参与整个项目的操作流程,即教学、科研、社会实践融为一体的新颖教学模式。
1.财会工作室模式是培养教师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扩招加快,教师编制增长速度总是滞后于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师平时授课任务繁重,参加各种实践培训较少,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进入企业顶岗锻炼。财会工作室作为一种开放的组织模式,让教师更贴近社会和企业,把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师的服务社会能力。通过财会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师能及时了解会计行业的最新动态,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可以紧跟会计行业发展步伐。可见,财会工作室模式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锻炼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极佳平台。
2.财会工作室是学生实践的理想平台。现在财会高职生的失业主要是结构型失业,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是有的,只是社会需求与当前学校培养方向错位,从而造成了学生就业较难。建立财会工作室,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可以更透彻地理解专业知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可以缩短磨合期,为学生及早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3.财会工作室是教、学、研的孵化器。财会工作室是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是教、学、研的孵化器。财会工作室作为是教学实践创新的场所,其功能体现如下方面:第一,通过财会工作校内真题假做形式,仿真模拟企业项目,完成校内模拟实践活动;第二,为教学一线服务,可在有效范围内进行教改探索,进行一线教学不便实施的课改项目,具有积极意义;第三,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软件和资源设备,承接校外业务项目,通过创造经济收益来改进教学。
三、高职财会工作室的建设与实践――以广厦学院为例
以浙江广厦学院财会工作室为例。财会工作室的设置是以建筑财会专业为依据,经专业专家的讨论,学院委员会学术审核下执行,其开设已经具备工作研究的各种基础条件,具体包括教师的师资能力和水平,专业建设的具体方向和学校提供的项目资金支持。
1.财会工作室开展校内业务的做法。在学期期末时,学院财务处核算学费和代管费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学院领导批准同意下,我们建筑财会专业的大二部分师生,协助财务处处理全校学生代管费的核算。从整个代管费核算过程中看,学生已经有了Excel在会计和财务中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代管费核算看似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工作,没有过多复杂的操作,还是遇到较多的困难障碍,通过对实际数据处理和整理,核对分析,所有参与学生提升了Excel处理数据的实践能力。对教师而言,需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较好的实践经验,特别在有好的企业顾问帮助下,可为教师提供能够解决实际难题的建议或方案。对学生而言,应重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基于当前教育模式,高职学生都习惯教师主动喂养教学即被动接受教育方式,缺乏主动探索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实践项目进行整体的独立思考能力,能独立制作成一个较完整的实践计划书,并能以项目本身来加以验证;在代管费核算和结算中,项目组的学生成员工作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充分利用了Excel制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开发了一个财务核算小软件,很多设计几乎超出了老师的设想,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2.财会工作室开展企业项目的做法。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企业财务部门分工明确,且其业务保密性较高,所以,企业对接受学生工学结合的态度不是很积极,因此,来实施工学结合操作可行性不大,但我们通过财会工作室的实践方式和校外实习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以记账形式来开展校外的工学结合。具体实施中,由我院财会工作室提供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记账的公司进入工作室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先由记账公司提供典型的几个企业(最好是一般纳税人),第一个月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熟悉整个账务流程过程,指导学生观看企业以往的凭证、账簿、报表资料,第二个月开始由学生独立完成企业凭证、报表和报税的过程,整个过程由教师负责把关。记账公司一般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财会专业学生的实习,这样学生可以不出校门便可以真刀真枪地进行实务操作。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熟悉的企业中定期扫描、拍摄经济业务的复印(对企业的账号等需要保密的信息要予以隐藏),建立原始附件资料库,可以指导学生操作,便于学生熟悉掌握各类经济业务所附原始凭证的种类、格式和经办手续等真实内容。
四、对财会工作室工作实践的几点看法
高职院校采用财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进行工学结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高职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都以教师为职业,具备企业实战经验的较少,短期的顶岗实习并不能提高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以工作室模式为契机,邀请企业行业的实务工作者作为顾问指导,可以提高指导学生的有效性,对高职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实践学习的机会。
2.强化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在现今高职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操作机会,以工作室模式为契机,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能刺激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作为指导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挥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使学生专业能力真正做到提升。
3.发挥工作室延伸作用。学生在校内除开展学校学费和代管费的核算,还为二级分院担任日常核算工作,为校内食堂、美食城和超市担任记账员工作,分担或承接企业业务的部分工作;待工作室条件成熟时,可以发挥工作室教师团队的优势,去承接为社会服务的具体工作项目。
专业工作室是高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模式,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就业的桥梁,是教师教、学、研的孵化器。工作室的实践建设,必将能把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提高到新的层次,新专业知识技能的扩展也必将会拓宽学生的眼界,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和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必然能使高职院校的专业工作室建设与实践,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2]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3]许华春,高职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一、 重视务实能力
财会人员的务实能力,是指其能够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以比较高的工作效率处理复杂的具体业务的能力。财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并且工作对象非常具体,责任非常明确,工作的好坏与个人务实精神有很大关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从报刊杂志引用一些企业财务工作方面的正反面典型案例,结合会计证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学生认识其重要性。通过实务作业题,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认真、踏实的作风,让他们具备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还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及一些金融机构参观会计工作流程及整理好的会计文档资料,让学生切身体验会计工作的环境、特点和要求,帮助学生调整自我,为适应今后工作早做准备。
二、 培养操作能力
近年来由于受到普高热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经过选拔后淘汰下来的,他们在学业上的缺陷是显然的,这影响了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影响了他们能力的形成。但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继续不断学习,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所以,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不是尽可能地向学生灌输更高,更深的知识,而是应该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突出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基本从业技能的训练,重视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这样使学生走入社会后,不但能遵守社会公德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具有继续发展的后劲。会计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针对这一特点,为培养、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我充分运用财会模拟实验室,组织学生模拟会计实践操作,模拟公司机构组织设置各职能科室,财务科内还分设若干个核算岗位。教师引导学生按各核算岗位扮演成主办会计的角色进行模拟实习,使学生对一个企业的会计组织和管理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基本了解,并使他们对各财务岗位的业务核算理解得更透彻。在学习如何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中,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各样的发票,通过互相交流,学生认识了200多种真实发票,加深了对实际经济业务的理解和培养了学生消费主动索要发票和依法纳税的意识。学生从书本中对结账、对账、更正错账、辨别原始凭证等难以理解,通过模拟操作就一目了然了。
三、 提高财务管理与分析能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价格和成本的竞争,而是涵盖了市场拓展、营销手段、管理水平、供应链、公共关系等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全方位立体竞争。在这种竞争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资金利用效率甚至盈利率的高低。我国企业只有快速提升企业财务和资本运营管理水平,并通过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拉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从我国的情况看,会计人员及会计师主要从事记账和算账工作。将出纳、税务专员等计算在内,全国有共有会计人员约1200万。而从层次结构上看,低级财会人员已经过剩。近几年,不少国内大、中型企业集团不惜天价年薪,从海外聘请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担任企业财务总监,对此,许多业内人士感到难以理解。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一方面反映出国内企业蓬勃发展,迅速与国际接轨,进而对事关企业发展大计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战略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与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外向型企业集团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脱节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不仅要会记账、算账和报账,更重要的是应该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财会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利用《财务管理》、《审计基础》等课程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过的财务知识和决策方法多动脑、多分析、多讨论,通过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的分析,写出财务工作报告等多种手段来完成,以提高他们综合的财务分析能力。
四、 训练计算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对信息的传递既准确无误又及时迅速。财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的参谋和助手,不仅要具有高水平的算盘计算能力,而且必须学会熟练地使用财务软件完成财务工作。为此,在珠算课中,我注重强化训练学生眼睛既要看数又要看珠,手既要拨珠又要写数,培养学生看数快、写数快、心算快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对会计数据有一种自然的职业敏感和条件反射。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在《基础会计》模拟实习中完成的作业,在财务软件学习时作为训练学生学习电脑记账、算账、报账和用账的资料,不仅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运用计算机处理财务信息的技能,而且又一次检验了学生模拟实习作业的质量,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时人人都能领到一本《会计电算化上岗合格证》,为他们成为一名既懂会计又懂电脑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五、 掌握交际能力
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经常与银行、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客户以及本单位的领导,职能部门和职工打交道,在交往中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与分歧,财会人员要在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积极努力,与对方取得共识,使问题妥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对学生宣传会计法规,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另外,我还不断向他们灌输社交意识,学习社交知识和沟通技巧。通过安排学生组织筹备联谊会、模拟财务外勤工作和财会法规知识竞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沟通,学会组织协调,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