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库管理规范范文

知识库管理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库管理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库管理规范

第1篇:知识库管理规范范文

(广州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广州 510000)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of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Guangzhou 510000,China)

摘要: 知识库系统是客服中心的核心应用系统之一。一个内容清晰,结构合理的知识库,既能让话务代表快速上手,也能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本文的总体目标是针对广州电力95598客户服务中心知识库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去优化其知识库,建立适合广州电力95598使用的多渠道知识库。

Abstract: The knowledge base system is one of the core application systems of the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A knowledge base with clear content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can make the agents quickly adapt to i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imed at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nowledge base of the 95598 Call Center of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knowledge base and establish a suitable multi-channel knowledge base for 95598 of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关键词 : 多渠道;优化方向;满意度

Key words: multi-channel;optimized direction;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155-02

作者简介:(1968-),女,广东潮州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客服服务管理。

0 引言

DCCI 2011中国互联网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4.67亿,预计2014年该数字将突破7亿,占一半中国人口数。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快速发展的渠道扩展客户服务和客户营销渠道是电力、电信、金融、保险以及传统企业都在考虑的重点。

呼叫中心作为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随着各行各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分散型呼叫中心的集中工作也在各地开展中,原有的基于各个本地网部署的平台、人员、数据以及各支撑系统等都需要重新部署。

知识库系统是客服中心的核心应用系统之一。一个内容清晰,结构合理的知识库,一方面可以帮助客服代表快速定位与客户交互中所需的知识内容,准确回答客户疑问,并为其提供接话引导思路,缩短通话时长,提升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电力业务更新频繁的背景下,缓解客服代表的知识压力,降低员工对新旧知识的学习成本,简化培训过程,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1 现状分析

近10年来,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各种社会化媒体及通信手段层出不穷。客户也从单一知识获取渠道,变成了多渠道来获取服务。为了适应需要,呼叫中心也从以前的电话接入中心,跨越式发展到多媒体客服中心以适应需求。而作为客服中心的知识库,也需要转变为多媒体知识库。

就目前整个广州供电局95598知识库系统来说,并没有有效承担起作为广州供电局95598知识中心和知识平台的作用,知识展现形式单一、知识查找难、知识运营效率低,作为知识加工环节与知识输出的业务端和知识应用的员工端缺乏有效交互,这造成了一个封闭的静态知识库而非开放的动态知识库;知识应用功能也不足以支持一线使用者对于知识的应用需求。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员工对于知识库的使用较少,遇到问题,首先不是去查知识库而是去问同事。

2 电力多渠道客户化知识库的作用

从知识库现状分析与必要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做好电力多渠道知识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作用。

①对客服代表而言,可以最短时间内定位到所需的知识点,提升工作效率,缩短通话时长,适应外委以后频繁流动的员工。

②对知识库各级管理者而言,可以围绕知识优化工作,设计知识管理团队的配置和核心KPI,建立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优化统一的知识管理流程。

③对高级决策者而言,可以从大数据中分析出用户的检索热点及反馈来的改进方向。

④对客户而言,可以从掌上、网上、电话等全部渠道得到统一的服务承诺,有效节省相应的时间。

3 电力多渠道客户化知识库主要工作步骤

多渠道客户化知识库的优化应循序渐进,主要步骤为统一系统、统一视图、统一渠道、统一流程。

3.1 统一系统 统一各部门使用的知识库管理系统,按照不同的权限和流程进行部署。实现多渠道共建、共享同一个信息源,实现一点采编多渠道。既能节约建设的人力成本,也能保证各渠道知识展现的统一性。

3.2 统一视图 统一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的视图,形成无歧义、可理解的客户化语言。即内部客户及外部客户可查询到描述语句一致的知识点,减少语言歧义带来的不便和争议,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服代表的服务效率,提升一次性问题解决率;整合知识管理体系,通过统一全业务全渠道客户版知识体系运营管理规范,打造各渠道高度协同的漏斗式服务模式。

3.3 统一渠道 通过进一步完善全渠道共享功能,提高全渠道共享知识库的层次。知识库由静态页面存储升级为结构化动态存储,全自动同步一个信息源,最终实现全渠道共享的客户版知识库。即当信息源产生信息更新,95598、网掌厅及营业厅,享受同步更新,实现服务信息共享,切实做到业务信息渠道畅通。

3.4 统一流程 95598需要通过知识管理流程的统一,规范知识管理各个流程节点的活动,保证活动信息流的流转,明确个部门职责之间的接口关系,确保知识管理活动的效率。使各业务部门下发的文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知识采编流程,能成为供各服务渠道有效应用的知识点,并存储在知识库中,知识点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各类反馈信息,进而对已有知识点进行更新维护,形成一个管理闭环,保证了知识库的动态演化性。

4 总结

通过建设功能完备的全业务全渠道客户版知识管理体系,多渠道共享同一个信息源,降低了相同知识的重复采编劳动,避免了各渠道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了广州供电局95598户服务整体水平。

可以明显改善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对95598知识库的升级,根据在其他行业知识库项目的成果,可减少6秒的AHT。

②能够有效提高客户咨询的准确率,人员的效率提高了,服务水平会提高,会带动客户满意度。有更多的时间做好服务,客户满意就会带来渠道营销量,效益不言而喻。

③网掌厅及营业厅使用知识库的硬件设备、维护成本的节约及知识库采编人员重复工作的成本节约。由于在实现全渠道知识库建设完成后,网掌厅及营业厅都可以共享一个知识库信息,减少了系统的重复建设和维护。

参考文献:

[1]李岩.电力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库建设[J].电力信息化,2004(6):20.

[2]王军民.电力施工企业知识库构建与应用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第2篇:知识库管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电厂运行;标准化;信息化办公

将电厂运行纳入标准化规范之中,是为了加强电力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及落实规范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我国现今电力行业已经进入了体制改革的深化阶段,建立起良好的标准化程序和原则对电力企业进行规范化指导运营,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形成有效的竞争价格机制,并促使电力行业全面高效的市场监制体系的形成,有利于电力市场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结构,保障了电力市场的稳定和推动着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1电厂运行标准化

1.1安全生产标准化

电厂运行标准化是基于安全生产之上进行考虑了,因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电厂有序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要确保电厂安全生产实现标准化,就要在坚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管理制度要完善,操作规程规范化,并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规范电力生产行为和程序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有效的预防和规避安全隐患。

1.1.1遵循原则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电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电力生产的水平必须要同时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对整个生产运行过程进行监管分析,排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到预防和监控,规避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对整个生产链进行全面管理,并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进行自我挖掘、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重视对风险的监控和预防,要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本质是对人的安全而言,人的安全才能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当然,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实际生产中就要求各企业对于企业安全管理、作业行为、生产设备、作业环境等进行标准化规范。

1.1.2 建立与维持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要在生产前将对整个生产运作体系检查纳入日常规范之中,制定有效的检查规划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将任务与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在检查实施中做到耐心、细心、责任心,以灵活的检查方式和检查周期将隐患排除工作落到实处,尽可能地将风险降低到最小;通过例行的检查以及运作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及问题,应对这些情况对自身体系和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将整个安全生产标准化建立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动态模式。此外,各电力企业也要在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大环境掌控之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健康发展的有效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并通过安全绩效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

1.2电力规划标准化

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企业实现对技术、管理、工作三方面进行标准化完成来实现的,要求以技术标准化为核心,工作标准化为保障,管理标准化为支撑,从而推动整个生产运营的生产流程、管理流程、操作规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的形成和发展。电力规划标准化实际上是工作标准化的主要体现,要求电力企业在电源、电网的规划及建设上,对企业整体资源的整合与规划上,对发电容量充裕度的规划上依靠标准化指标进行规范,以确保发电容量的充裕度,实现对电力的规划,从而推动和促成整个电力行业健康地发展。

协调电网与电源之间的规划工作,要将一直以来分开规划电源和电网的工作结合起来,要明确输电电价的制定对于电网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在投资的过程中,电源规划要采用电网规划所设计的模型,要通过两者的协调将其规划和建设纳入标准化进程。此外,对于企业资源的整合和规划就需要引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电力企业管理,实现办公无纸化和办公一体化、办公系统标准化。

2检修系统标准化

办公系统标准化是管理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的双重体现,办公系统标准化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从经验管理向标准化管理、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突破。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电厂运行以实现标准化并不是简单的对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形成集约型管理,在实际运行中还依据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在管理上加入了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如推理机、学习机、人机接口设计等,从而实现检修系统的标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2.1推理机

推理机的设计时自动化管理中充分体现人工智能的设计部分,推理机采用了目标驱动控制,需要事先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以形成丰富的资源库,进而保障推理机运行时可以通过对机械设备特点的智能评估确定目标,并通过搜索在资源库中寻找到与之匹配的知识。推理机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检修作业类型获知――检修作业任务获知――设备类型、型号――资料库匹配――录入与执行,从而生成检修指导目录。推理机的设计实际上是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匹配,进而转换成指导目录元素。

2.2学习机

学习机的设计实际上是对信息反馈收集后的一个分析并积累经验的过程,设计以手工知识获取、半自动知识获取以及自动知识获取来手机在检修过程中出现的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反馈。学习机设计不仅拥有多元化的知识获取功能,还具有人性化的操作技能,在对知识库进行维护时采用了人工维护和智能维护两种模式,能够有效实现知识库的半自动、、全自动更新并不断丰富。

2.3人机接口

人机接口的设计时便于用户与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包含了统一任务管理模式,便于工作人员清晰自己的工作任务;在知识库维护上也采用了统一性原则,使得知识库的维护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3结语

电厂运行标准化的有效实现要从生产设备建设标准化、设备基础管理标准化、生产运行管理标准化、检修管理标准化、技术管理标准化六个方面入手,并制定可靠性管理工作制度进行管理规范,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将生产运行的信息采集,进行整合、审核分析,最后编制技术分析报告,以不断构建和完善标准化运作体系;建立热控、自动化设备以及计算机监控系统,切实有效地保证电厂的安全生产和运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电力行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知识库管理规范范文

认识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1而目前,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政府或企业的信息系统来讲,更是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这就使得更多的用户、厂商和标准化组织都在寻求一种完善的体系,来有效的保障信息系统的全面安全。于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以及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的综合有效的建设,让政府或企业的网络系统面临的风险能够达到一个可以控制的标准,进一步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是针对传统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一种重大变革。它依托安全知识库和工作流程驱动将包括主机、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等在内的不同资产和存放在不同位置中的大量的安全信息进行范式化、汇总、过滤和关联分析,形成基于资产/域的统一等级的威胁与风险管理,并对威胁与风险进行响应和处理,该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可控性。

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对整个网络系统中不同的安全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可以对重要的网络通信设备资产实施完善的管理和等级保护;其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帮助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准确分析现有网络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从而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流程;最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通过过对网络风险进行量化,实现对网络风险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1确定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它包括信息安全组织和策略体系两大部分,通过信息安全治理来达到具体的建设目标。其中,信息安全的组织体系是指为了在某个组织内部为了完成信息安全的方针和目标而组成的特定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管机构四部分组成;信息安全的策略体系是指信息安全总体方针框架、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流程、制度的总和。

2确定适合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方法。(1)网络安全管理基础理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基于有效的应用控制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网络应用系统与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融合,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2)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一是网络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组织、运作、技术体系标准化、制度化后形成的一整套对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建立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在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流程上发挥重要作用;二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作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有效利用访问控制、身份鉴别、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等安全机制,是实现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三是网络信息安全运维保障体系可以通过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实现整个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监控、运行管理、事件处理的规范化,充分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第4篇:知识库管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 知识知识管理创新

根据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企业后劲,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倡议地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单位和地铁管理运营单位应重视知识管理的应用和实践。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和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1 结合地铁高速发展联想的问题

随着全国各城市地铁的不断建成通车和后续地铁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与地铁建设密切相关的知识应用面临着两个问题:

(1)如何把已有的建设、运营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重犯的机率。

(2)如何使员工在拥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知识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办法。知识管理是将人、流程、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管理手段和过程,是对知识加以有效识别、获取、开发、储存和传递。通过对图纸和设计要求的标准化、流程的规范化以及知识的共享、交流和创新,可改进和提高个人、部门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响应能力和技能素质,从而可高效地推进地铁的建设,更新的设计理念。在工程技术方面可有效应用知识管理,在运营、物业开发、企业建设等方面同样可以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最终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思路

实现知识管理不仅需要IT系统的支撑,更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和全体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良好认知。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能在企业中形成知识交流的气氛,有效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实施过程需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认真策划知识管理的总体计划和目标,以确保知识价值与企业价值的一致性。

知识管理是一个由思想到行动、由局部到全局的过程。不同的知识管理方案可形成对企业不同类型知识的管理,最后构成一个比较完善和全面的企业知识管理结构。整个系统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宜分阶段实施,系统的实施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1)注重业务工作中的信息和知识需求,围绕目前业务急需或效益明显的需求,充分挖掘企业现有信息系统的潜力,力求作少量的硬件补充和必要的软件修改,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方便员工进行知识交流,形成初步的工程管理平台和知识交流共享平台。

(2)研究工作流程和企业组织架构的重组或调整,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设计简洁高效的业务过程。当然,这一步涉及到组织架构的重大改变,必须非常慎重。

(3)建立功能强大的知识管理系统,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管理技术融合在一起,使集成平台、知识平台、办公平台和决策平台共同地充分发挥作用。

为配合这三阶段的实现,企业首先应设专题试点研究本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和技术路线,获取经验后再全面推广到工程建设和运营中。

知识管理在地铁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从大道理讲,知识管理有着其极大的吸引力,而企业在决定实施知识管理之前,要结合实际情况,寻找知识管理对本企业的利益所在和驱动力所在,这对知识管理的推动非常重要。本人认为,对于各地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单位和地铁运营单位,知识管理的作用表现在:

(1)地铁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能有效管理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而知识管理通过快速、准确地收集工程信息,进行知识整合和加快知识流,可缩短工期,有助于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速度,有助于招评标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助于施工进度及质量的控制。

(2)地铁是个新兴的行业,地铁设计、建设、运营的专业人才奇缺。为保护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企业有必要实施知识管理,有效挖掘员工的显性及隐性知识,整合企业的知识库,使企业不致因人员流动而出现知识流失。

(3)从持续发展考虑,现在开始实施知识管理,将使企业有丰富的知识库和快速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知识的创新。由于新思想新概念的不断产生和应用,可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始终名列前茅,达到多快好省的设计和项目建设管理效果、实现高效优质的营运。

(4)经历了多个地铁建设、运营项目的实践,知识管理可为员工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方便企业内各专业、各部门进行相关业务的知识沟通,甚至与同行的企业进行业务交流。这一方面有利于丰富企业的知识库,另方面有利于加快知识的创新和传播。

企业当前宜开展的具体的工作

为配合紧张的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企业应把能高效处理目前急需业务的知识管理手段列为当务之急,力求以简单、成熟的、易见成效的方法开始实施知识管理,把工作流程融人到系统流程。

4.1 利用企业现有设计管理系统,规范图纸和工程蓝本的制作、审查、管理和使用。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工地的工程进展

将工程中重复使用的必需的文件、图纸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经审核后,作为工作的范本或模块使用。套用标准模块或对标准模块作适量修改引用所需花费的设计时间少、质量高、错误少、成本低,设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创新设计理念和考虑设计难点。设计审查只需审查模块引用的条件是否合适以及改进部分是否合理,使审查效率也大大提高。

对项目各阶段制作的设计文件要求提供深度一致的范本和格式。确定项目各专业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阶段的范本,在今后的同类项目中各专业参照执行。套用范本使得每个专业的设计深度趋于一致,章节内容规范、全面,从而提高设计质量。

制订各工点信息上报制度,通过系统填报相关信息表格文件和下达相关指令,使项目管理规范、效率提高。

4.2 利用企业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专业交流园地,促进知识创新和共享

尽快建立知识社区和交流平台,方便员工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这样能大大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和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加速人员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通过交流平台,可将所做的项目方案、体会、案例和成果报告记载进人知识库,让大家共享;也可以作方案讨论,促进方案的优化。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人员结构和业务情况,在现有的系统内建立专业知识交流社区试点。一方面通过必要的手段对那些已有知识进行再造,使其适合分享和传播,迅速激活沉淀的知识;另方面使各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可通过这一环境,快速了解其他员工在做什么,自己是否能够提供帮助和建议,是否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启发,从而使知识在企业中加快移动和产生效应。试点的经验将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全面导入提供有力的支持。

4.3 把知识管理工作提到企业的议事日程,指定专门业务部门负责该工作的策划和推进

指定部门首先与各业务部门详细交换意见,对现有的办公自动化和设计管理系统完善急需功能的设计和门户设计,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强化员工的信息系统培训,对关键用户需作重点培训。

为有效推动目前信息系统投人到知识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应尽快制订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措施,把员工的系统应用情况等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纳入员工的综合考核中,并对在知识管理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特别的奖励。制订促进知识管理的激励措施,包括文化激励、晋升激励和金钱激励等。

企业全面实施知识管理需完成的工作

5.1 企业中高层领导对知识管理工作应重视和参与

对项目的思想与认识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需要在项目启动前后,取得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承诺,切实投入与支持项目工作。具体的工作包括:

(1)建立项目领导委员会,项目委员会,项目职能小组,任命合适的项目负责人。实施知识管理必须由企业一、二把手参加项目领导委员会,以得到企业最高层真正强有力的支持,对资源的调配、重大业务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结构的改变进行决策。

(2)建立知识管理体制,包括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和知识管理制度。

5.2 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获得企业高层的参与和支持,可以使知识管理的建设应用行政命令手段促进员工参与到知识管理体系中去;而利用利益驱动的手段,可以促进员工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的建设与应用中去。这两种手段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实施。目前较为有效的促进知识创新、共享与应用的机制主要有:创新失败宽容机制、企业知识分类与标准化制度、企业文档积累与更新制度、外部知识内化机制、知识宽松交流机制等。我们可以在参照这些机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适用的机制。

5.4 建立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在计算机和网络化的基础上,按照核心业务流程的需要,对企业进行大改组,减少组织层次,从而加强决策层与作业层间信息的直接沟通和有效传递。当然,这会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才能有效实施。在进行流程重组过程,需要外部有经验的咨询顾问参与,使流程重新设计具备创新的特点,并减少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中的风险。

5.5 在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时要有意识地调整员工的专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体系,使员工的知识结构具有互补性

建立使人才与企业同步发展的合作关系,制定留住人才的管理政策,建立一套制度去激励员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贡献知识。

5.6 形成学习型组织,使员工的个人知识具衣活力

由于“知识不是到要做的时候才需要学习的,学习了知识才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用”,学习型组织是企业进行知识积累、知识应用最有效的组织形态,是企业知识增加的基础,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于企业获得和保持核心竞争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6 企业全面实施知识管理可考虑的具体步骤

(1)收集基本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对各级主要领导及业务骨干进行广泛深人的访谈、分析和反馈确认。

(2)流程调查与需求分析。进行业务流程调查与描述,了解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晰业务人员需求和管理目标,为业务流程设计与优化奠定基础。

(3)业务流程重组。基于业务流程现状描述,确定“关键流程”,对流程进行分析诊断,运用先进管理思想设计优化流程。该过程必须谨慎地分两个途径推进:现有流程改善和流程改造重组。流程改善是在现有组织结构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而流程重组则是在流程和组织结构均发生大的变化的条件下进行。

(4)各种基础数据的准备和安装前的文档控制,进行文档标准化。

(5)采用分模块实施策略,针对各种业务和功能进行模块设计及决策支持性模块设计。

(6)贯彻持续的培训。对企业知识管理加强理念和系统培训,包括对项目工作组的培训、对软件功能操作的培训、对新流程运行的培训,对数据分析的培训、对管理监控与持续改善的培训。

(7)定期进行数据验证和总结。明晰新流程,熟练操作技巧,保证安全稳键。流程重新设计后需选择试点和分阶段实施,分阶段验收,以控制项目风险。对各阶段目标成果予以确定,总结与改进,稳扎稳打、不断推进。

(8)关注最终目标的实现。建立绩效监控,规范总监会议,建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断自我改善。

(9)周期性运行审查。企业设立改进小组,负责应用流程的调整优化,改善应用效果,提高分析水平,并辅助管理评价,沟通最新的发展。

(10)维护与升级,对企业的应用效果和优化需求要有快速动态响应,随时升级更新系统。

7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需重视的几个方面

(1)领导和员工需首先树立正确的知识管理理念,需邀请知识管理专业咨询公司进行知识管理理念培训。

(2)知识管理实施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业务部门以及信息部门的参与,且应由业务部门牵头,企业高层领导专人负责。

(3)知识管理必须与企业目标和业务融合。

(4)知识管理必须分步实施,系统的选择需审慎和适用。

8 结论

要使企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企业应以高效的管理手段贯穿于各项管理中,包括以新型的知识管理逐步代替传统的企业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和知识的高效利用将极大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直接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

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可新建或利用企业现有硬件条件,适时适度地开始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发挥知识管理系统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柏松.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IT时代周刊.2002.12

[2]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

第5篇:知识库管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ITIL;服务台;高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0 引 言

统一高效的IT服务管理体系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根本保障之一。在IT服务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如何保障IT投资、提升师生用户的满意度、适应信息化建设新的发展要求,不同的高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实施未如预期的教训。服务台作为IT服务管理体系中一项特殊的管理职能,发挥着联系用户和信息化部门及信息化部门内部信息收集、分配和交换的枢纽作用。对服务台建设的深入研究,有助于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从而促进高校信息化运维管理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本文根据高校IT服务台的建设及管理实践,着重分析一些应该注意的新问题,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1 目前服务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的定义,服务台是一个职能单位,负责受理各种故障事件,通过各种途径报告基础设施发生的事件,其业务处理流程连接事件处理流程、问题处理流程、变更处理模块、知识库管理流程和服务级别管理流程等,使整个IT服务的生命周期管理形成闭环。

考察现在很多高校的IT服务台的建设和管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IT运维管理阶段,在组织结构、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和技术支撑等方面,还没有对网络、设备、系统、用户等的管理和服务构建一个统一管理体系,缺乏数据、信息、知识库的共享,缺乏自动化监测的工具及手段,管理和服务效率较低,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IT业务不断增加,有些业务还彼此交叉,但支持业务的部门不同,形成分散独立的服务局面,服务流程和规范各不相同,给用户带来不便;②对参与IT服务管理的服务台工作人员、其他业务支持人员、外包人员等各类角色缺乏统一管理,对服务的工作量和绩效难以量化考核,管理力度不够;③对用户的各类IT服务请求缺乏一站式窗口来受理,用户体验不佳;④缺少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形成服务真空,虽然有提交服务报告,但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缺少监控的手段,故障管理不能做到事前预防、主动管理,事后难以追踪和分析。

2 服务台建设的目标及实施建议

IT服务台的建设目标:通过设置面向用户的单一服务窗口,使用统一、规范的服务流程,以及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监控工具,有效地整合外包服务资源,确保服务质量,提高整体IT服务水平。参考IT管理三元素“人员、流程和工具”,为服务台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了思路,下面也从这三方面入手分析实践中的若干值得重视的问题。

2.1 人员建设问题

IT服务台建设能否顺利,制度体系建设是关键。在目前高校运维队伍中,涉及运维的人员有信息化部门工作人员、有二级单位运维工作人员、有其他IT业务工作人员还有外包人员等。组织应根据IT服务的特点、工作量、工作性质统管调配服务台人员,加以规范。在实施中,首先是梳理全部业务类型,并在系统中建立业务类型、角色、工作人员的组织架构表,指定对应业务的工作人员为一个工作组,确定工作组的负责人,根据ITIL的要求将全体人员赋予不少于一个的角色。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设置服务台/事件管理的一级支持工作人员为一级角色,将技术支持人员分成二级支持或三级支持人员。流程角色中还需要设置事件流程经理和服务台经理这两个角色:事件流程经理着重于处理事件管理工单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流转,而服务台经理的工作更多是和CIO及其他IT服务部门沟通协调,整合管理数据。外包人员可根据需要分类到流程中的某级人员。

2.2 流程建设问题

在ITIL中已经提供了流程建设思路和实施标准,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业务不能在单一窗口受理,没有主动管理工具不能及时响应用户请求,服务请求类事务办理滞后,管理数据简单不够完整”。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为IT服务流程制定规范,来适应高校日益复杂的信息化运维环境。下面几项子系统的建设对流程完善和优化很有帮助。

2.2.1 统一服务门户

实现单点登录的意义:首先,设置统一的服务台以后,用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从服务台这个单一接口找到可以受理问题或请求的人,服务台工作人员根据已经设置好的事件类型及优先级别分派给对应的工作人员及时去处理;此外,可以把共享数据中心或信息门户和服务台集成,服务台在受理用户请求时能自动获取用户的基础信息,在派发工单时可以减少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最后,通过业务梳理整理出服务目录,对业务部门内部目录是规范和责任,对用户告知IT业务的范围。

2.2.2 事件管理工单系统建设

第一,事件工单始于服务台创建,终止于服务台关闭。服务台是进入服务支持的第一环节,在事件工单流转的全生命周期(事件的识别、分类、记录、定级、初步处理、分派、上报、跟踪、反馈和关闭)进行管理。服务台需要建立故障和事件处理跟踪流程,记录故障及其处理情况,建立运维日志,并定期回顾从中辨识和发现问题的线索和根源。同时,用户还应随时追踪该故障请求的处理状态。IT运维人员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流程所规定的工作,建立首问负责等制度,保障流程规范得到执行。

第二,用户请求业务流程也归属事件流程。将需要多名员工合作、环节较多的业务梳理出来,整合进事件管理模块,设计针对某项业务的工单类型,提醒员工收集业务所需的用户完整信息。工单一旦提交生成后,会自动发送至相关负责业务的员工各自的待处理业务列表,员工可自行登录系统查看并处理业务;服务台也提供详细的流程流转图,提供管理员查看工单处理情况,督促各环节节点上的员工及时处理业务,确保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所有业务。通过这种改进,使得并行业务处理过程更为透明。

2.2.3 自动化运维建设

第一,IT运维最终目的是保障系统的畅通运行,设备是运维管理的根基。服务台可以纳入监控工具,把各种底层设备的监控信息集中到管理员的工作台,将运维对象清晰化、视图化,呈现业务的使用情况、健康情况等。使用自动化监控等工具,并与IT流程关联,在适当条件下自动会触发相关事件以及事先定义好的流程。熟练使用自动化工具,有助于实现故障或问题主动处理和集中管理,避免人数较少的服务台人员忙于“救火”。

第二,当IT服务工作量日益庞大,后台运维数据的实时收集和精准分析,对IT服务管理者实现运维主动管理尤为重要。服务仪表盘模块是常规IT服务管理工具的重要功能补充,其主要功能是实时收集服务数据,按系统权限针对IT管理者、IT业务工作人员不同对象,按照信息类型进行醒目展现。IT服务管理者可全方位了解即时的服务进展状况及服务水平的完成情况,为快速决策和主动运维提供了辅助支撑,从而对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改善运维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2.2.4 移动服务台建设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使服务台建设面临新机遇和挑战,其中移动智能终端在高校普及,提出了移动服务台的需求。经过调研,学校部门可着手将服务台功能延伸到微信中。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报修,查询处理状态或知识库信息;对IT服务人员,可以在微信客户端收到监控告警通知,并自动生成事件工单;对于IT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微信版的服务仪表盘查看各类统计数据等,这些移植可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

3 结 语

本文通过梳理IT服务台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人员整合、统一接口、快速调配和集中管理的解决思路。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良好的服务台系统,不仅可对自身的业务流程实行有效管理,保障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还能通过子系统配套建设使IT服务管理平台更加完善,适应信息化复杂环境的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强,左天祖,刘伟.IT服务管理:概念、理解与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6篇:知识库管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技术;信息化

引言: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这一概念是项目管理专家在我国自鲁布革工程以后10多年的项目管理实践和50多年施工组织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应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要求的新概念,它是指在项目开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指在指导施工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文件。它是在用于策划施工项目计划目标、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保证施工合同的顺利实施时执行的管理性文件,它是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的延续和深化,具有对外对内两重性。

一、按模块进行分类

1、工程外部信息

建筑市场信息、政治环境信息、历史信息、技术文件信息、自然环境信息、人文环境信息、企业管理信息、法律法规信息等。

2、工程内部信息

工程基础信息:工程建筑概况信息、工程结构信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信息等;

施工管理过程控制信息:施工记录、总分包管理、工程质量信息、工程进度控制信息、安全文明施工信息、竣工验收信息、实施规划执行信息、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信息、风险防范信息、质量体系运行信息、设备管理信息、人员管理信息等;

工程商务管理信息:预算信息、成本信息、材料信息等;

施工技术过程控制信息:质量计划信息、施工组织设计信息、技术交底信息、施工方案信息等;

施工文档管理控制信息:例会记录等。

二、按施工阶段划分主要内容

施工准备阶段信息;

施工实施阶段信息;

施工验收阶段信息。

三、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信息化作用

在纷繁复杂中汲取有益信息, 真正保证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是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1、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是项目决策的需要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是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管理科学等,对项目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递和利用,辅助保证项目各系统的有效运行,以便项目决策之用,保证项目各项目标的实现。

2、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可以促进项目的跟踪管理

实现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施工管理过程的技术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

3、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化则表明整体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成本中心在项目,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项目管理实施信息化,表明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来规范项目运营,以此作为突破口,可以提高项目决策过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的途径

围绕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管理的理念,以效益为重,重点建立实用性强和可扩充性好的信息系统。

1、加强编码和标准化工作

结合建筑业现有的基础,提高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化水平,制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与编码体系。要实现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就需要做到加强基础工作和标准化工作。重视技术过程和管理资源的积累以及规范化,重点将材料编码、WBS 编码、费用编码、文件编码、价格库、文档结构、文挡控制程序等一系列对系统有关键影响的基础工作落实到实处,既要落实人力,也要落实进度,尽快完成。

2、建立项目基础数据库

要实现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就必须建立项目基础信息库。基础信息库包括建立建筑材料、设备信息库、工程造价信息库、施工工艺信息库、“三新”信息库、定额库及WBS库等信息资源数据库。

3、建立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部内应建立局域网站。项目部应用体系建设应以推行物资流为主线,以资金流和工作流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一批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先进项目管理应用软件。

4、建立远程联网系统

互联网是信息化的基础,建立以公司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远程联系系统,通过使用互联网使得公司总部、业主、承包商、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现场之间的信息有效传递。可以为项目提供信息传递、邮件、数据库、视频会议、文件共享及外部设备共享等服务,使参与项目的各方都能够迅速方便地交换和共享。共享网络系统的建立支持工程数据库、三维模型设计、项目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同时为异地办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位于不同地域的从事项目的团队协同执行项目更为有效。

5、建立项目管理总体框架和管理工作流程

逐步确立和完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项目管理网站、项目数据库、项目管理工作流程、项目管理系统的信息流程;最终建立和完善以物资流为主线, 以资金流、工作流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计划进度控制,估算与费用控制,采购管理和材料控制, 质量控制,费用/进度综合监测,设计管理, 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财务管理,项目电子文档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信息协同平台、项目技术系统、项目过程管理控制系统等子系统。逐年提升人力资源、财务、行政事务、政务、科研与技术标准、图书情报管理等子系统,以及发生生产管理职能部门辅助管理系统,并使管理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

6、建立资源库和知识库

建立项目信息资源库(客户资源库、市场信息库、合同数据库),有条件时建立知识库,实现市场信息综合分析与管理,实现客户资源管理,强化营销运行机制管理,实现营销计划和营销合同有效管理,强化营销策略的研究,市场信息和历史信息的综合分析。

五、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对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信息化的认识还主要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是文档处理功能。

软件开发程度不行,目前适合我国项目管理现状的专业软件还较少,而现有专业软件的价格又偏高。

企业与项目的信息沟通欠缺,管理信息缺乏有效性传递。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计算机技术应用主要是单机功能。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缺乏具有信息管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

软件应用范围不广,主要运用于项目前期阶段,工程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六、建筑业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变纵向信息交流为平行交流方式,降低项目管理跨度,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强改进沟通与合作能力。

第7篇:知识库管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北京;知识创新;基础能力;思路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029-03

在当今世界,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高新技术及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知识创新已经处于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北京区域知识创新基础能力的高低在国家知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北京丰富的知识和科技资源是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极为宝贵的财富和难得的稀缺资源,它应当服务于全国技术创新的需要,而不是仅仅服务北京。因此,北京知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应成为整个国家知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源头。在越来越强调源头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集中了我国很大部分科技与知识存量的北京既有义务、也有能力成为整个国家的创新源。

基于北京知识创新基础能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北京知识创新基础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具备领先全国的原始知识创新的能力。不断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的支撑条件,进一步增强科技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具备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能力,同时探索和创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机制、管理机制和使用机制,保证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三是具备创造良好的知识创新环境的能力。只有良好的知识创新环境才能建设一流的知识创新平台和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加强和完善知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是良好的知识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制约北京知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主要问题有:首先,知识创新的基础设施条件,尤其是高技术领域的研究设施和条件比较薄弱;其次,创新知识平台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布局、高效运行和管理机制急需加强,开放共享的机制有待进一步解决;再次,知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路线目标尚不明确,导致对创新基础能力认识不明确,影响基础能力效率的发挥。根据北京知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发展基础、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国际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主要趋势,未来北京知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要遵循以下发展思路。

1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做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并在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部署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努力掌握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这16个科技重大专项总投入将达到1万亿元。

11对有利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专项给予重点配套支持北京应有选择的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予以配套资金支持,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对接产业发展,明确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对有利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专项给予重点配套支持,促进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重大创新成果在北京落地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2根据重点产业发展特点超前筛选重大项目

对重大项目进行梳理和筛选,遴选出近期或今后3~5年内有望在北京实现产业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推荐,希望得到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北京重点产业的振兴发展。

13加强与中央单位的科技合作

首先,采取组建联盟、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搭建服务平台、共建科技园区或产业基地等多种形式,推动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工业集团公司、转制科研院所等中央单位的科技合作,为中央单位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北京落地实施做好对接服务;其次,北京积极推动以产业联盟、技术联盟、标准联盟、服务联盟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组织发展,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纽带开展分工合作、联合攻关。

14制定符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特点的管理规范

针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包括预先研究管理、项目审批、工程基准变更、验收和后评价、运行考核评估、后续发展投入、升级或退役管理,以及人才引进、培养和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市级层面保障开放共享的关工作规范。包括将用户分析、用户意见、开放共享措施以及支撑开放共享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是否完备等列为项目审批的主要评审内容;责成运行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建立用户参与管理的机制,制订保障开放共享的制度,如用户委员会制度、课题申请审批制度、用户管理制度等;将开放共享业绩和用户评价作为设施考评的重要内容。以确保设施发挥最大效益,产出更多的科学成果。

2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和首都特色的知识创新平台区域知识创新平台是指在某一区域中建立一个公共设施和公共组织,使一系列要素,包括知识、信息、技术、人才、政策等能够共享,以形成一个有利于获取新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的知识与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和首都特色的知识创新平台有利于实现创新主体的整合,有利于实现知识创新要素的整合,有利于实现知识创新环境的整合和加强北京知识创新的内聚性。

北京市知识创新平台是在北京建立一个公共设施和公共组织,使一系列要素,包括知识、信息、技术、人才、政策等能够共享,以形成一个有利于获取新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平台。

从技术层面上看,北京知识创新平台应该是:基于全球互联网、面对社会公众开放、可最大限度进行交互、高度数据共享与流程整合、安全稳定、采用先进网络与软件、具有统计和查询、管理与信息等综合功能的信息化系统。知识创新平台不仅是资源共享、知识创新、创新服务的平台,也是北京对外数据交换、信息交互的平台。从知识创新需求出发,北京知识创新平台应该包括四个功能模块:一是平台管理模块,保障平台的基本运行;二是基础研究开发模块,管理科研活动和整合创新资源;三是知识共享模块,促进知识积累和知识的传播交流;四是创新成果转化模块,使知识创新成果产业化。具体见下图。

北京市知识创新平台功能模块图

21平台管理模块

知识创新平台的用户既包括个人也包括组织机构。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和组织机构信息管理模块。系统会根据用户简档对用户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

22基础研究开发模块

基础研究开发模块是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科技研发为核心,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促进人才、资金和知识整合的模块。主要包括:高校科研管理子模块和资源整合子模块。资源整合子模块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资源共享与获取机制,通过该平台各创新主体能更好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资源整合模块具体包括人才库、资金库和知识库三种资源。

(1)人才库。人才库主要是专家和科研人员信息库,为科研活动提供专家支持和人才保证。人才库由专家和科研人员姓名、民族、出生年月、研究领域、科研成果、出版教材专著、、所获荣誉称号名称、承担科研项目等字段构成。

(2)资金库。资金库主要为知识创新活动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和融资,为“有项目找资金”和“有资金找项目”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创新活动应主要以财政为主、银行等配合,进而积极建立各类有效的金融市场等新兴手段,为创新平台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远期的融资系统,应以市场运作为主,包括积极吸引外资,发挥风险基金的功能刘毅我国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3)知识库。知识库的主要功能是为知识创新提供知识储备,主要来源于研究性大学和科研机构,公共图书馆等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部门。目的是促进知识聚集,实现知识共享。

23知识共享模块

知识共享模块对北京已有的内部及外部信息进行优化整合,使用户可从单一平台访问、抽取、分析、存储他们所需的知识,并做出合理的决策,以便执行。创新是一系列研发过程有所突破的结果,同时也是大量创新要素汇集成的结果。不管是纵向的突破还是横向的集成,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知识资源是这一过程的主要变量。知识资源的系统组织和结构优化是北京知识新平台的基础性建设,北京市知识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资源的支撑条件。知识共享模块由知识录入、知识沉淀、知识定位、知识检索和知识推送五个子模块组成。

24创新成果转化模块

知识成果转化模块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保证科研成果从高校、科研机构流向社会大系统,是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互动、互补和利益共享的纽带。主要包括供需对接子模块和创新服务子模块。

3积极制定北京市科技发展基础设施路线图

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在分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中国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需求出发,理清了至2050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构想、部署、布局和分阶段目标,制定了《中国至205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但是,目前尚无从省市级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角度,制定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先例。尽管尚无先例,但是科技路线图研究有别于一般的规划和技术预见,它包含了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科学和技术,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路径,描绘环境变化、研究需求、科技发展方向、创新轨迹、技术演进等。以路线图为基础的科技基础设施规划,科技目标更加清晰,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选择的方向、项目间更有内在联系和更加系统,实现目标的途径更加明确,规划的操作性更强。

通过借鉴国际上制定科技基础设施路线图的方法,吸纳我国进行科技战略规划的成功经验,积极制定北京市科技发展基础设施路线图,一是有利于明确北京市知识创新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和路线,二是制定区域层面的科技发展路线图此项工作本身就属于知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知识创新的理念。

31建立重要领域科技发展基础设施路线图研究的组织体系市发改委作为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路线图研究的组织与协调,通过组织研究队伍、明确节点目标、提出任务要求、提供研究方法、组织集中研讨、进行独立评议、参与研究工作等方式,保证重要领域科技发展基础设施路线图研究制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明确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的基本要求

集中从北京市层面考虑,分近期(2020年前后)、中期(2030年前后)、长期(2050年前后)三个阶段,描绘相关领域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目标、任务、途径、预算等问题,重点刻画核心关键科学基础设施,总体上体现方向性、战略性和可实现性。提出路线图研究的基本框架。

33组织重要领域科技发展基础设施路线图研究队伍

建立集战略科技专家、一线中青年专家、情报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一体的专题研究组持续开展研究。选择具有战略眼光、强烈的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战略科学家作为研究组负责人,把握好研究的整体和方向。在主要方向上,选择一线高水平科技专家作为骨干,使研究工作建构在最前沿研究基础上。

34建立重要领域科技发展基础设施路线图评议机制和持续研究机制为保证各重要领域基础设施路线图研究的质量,加强相关领域的协调,要组织研究评议工作。评议专家对路线图的总体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评议,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从路线图研究的特点看,为适应需求的迅速变化,需要持续研究,3~5年修订一次。为此,需要从组织和队伍上保持一批科技专家持续关注和研究国家长远发展的重点科技领域和重大科技问题。

4鼓励建设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知识创新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基础研究、竞争前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研究基地,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影响和带动下,北京也建立了一批重点实验室,促进了北京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要提高知识创新的基础能力,必须加强政府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建设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知识创新平台。

41适当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投入在不影响实验室潜心开展基础研究的前提下,形成多元化、高效率的科研投入体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然而当前的现状是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创建独立的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人员、机制等问题,因此,适当引导企业增加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投入,既可以拓宽重点实验室的资金来源渠道,又可以为企业解决构建研发部门的种种问题,一举两得。要根据各在京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制定企业科研投入的指导目录。

42促进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发展成为面向产业服务的科技创新公共基础平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应定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提高北京市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主要建设目标。应当引入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重点实验室退出机制,扶优汰劣,使重点实验室真正建设成为国内具有竞争力科学研究基地。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应进一步结合与北京市经济建设紧密相关的前沿高技术研究领域,通过适度增加数量,扩大学科和行业覆盖面,使其逐步成为面向行业、产业服务的科技创新公共基础平台。

43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目的性、时效性强的联合研究机构高校源源不断地技术供给能力和企业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需求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而单纯、单个、分散的项目合作达不到整体的效果。在校企之间建立联合研究机构。联合研究机构的管理层人员应由企业和高校的决策者组成,联合机构的执行层人员应由高校和企业的骨干技术带头人组成,参加联合机构的研究和技术人员根据研究工作需要由双方执行层确定。它是以知识创新为主的高校和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实现有机对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互动、双赢的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朱世龙数说辉煌“十一五”――北京“十一五”科技事业发展成就回顾[J].科技潮,2011

[2]刘毅我国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3]张凤桐,叶建平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的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

[4]赵胜利,郑新,张军,等广东省省属研究机构参与区域科研平台建设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6)

第8篇:知识库管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体系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根据IDC的全球数据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40ZB。E-Science时代海量科研数据的产生与应用,迫切需要相关学术机构结合其特点,通过数据采集、组织、存档和研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这些科研数据的合理利用。学术图书馆作为研究型文献管理机构,长期以来一直通过管理文献资源的方式辅助科研活动,在助力科研创新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生命周期是从数据生成、加工、到利用的循环过程,表现了基于科研全过程的数据管理[1]。面对E-Science背景下科研范式的发展,以及用户对科研数据组织、存储和利用的新需求,学术图书馆积极探索科研数据管理内容,建设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科研数据管理体系,发挥在数据增值服务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提升科研数据服务能力。

1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与模型分析

1.1数据生命周期理论概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被应用于生物领域,此后经过不断演化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国外学者通过研究数据信息的生命周期,探讨了数据生命周期的内涵,指出它代表一种数据在特定环境下,经过加工、存储和管理,实现资源发掘和利用的过程。具体而言,数据生命周期就是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和长期保存,并在科研项目、决策制定中实现再利用的活动[2]。通过总结各流派的相关理论,可知科研活动是数据生命周期的来源,而一个完整的数据生命周期涉及到生成、加工、知识抽取等多个层次。从内容层面分析,数据生命周期包括数据初加工、再加工和获取附加值等环节,涉及到基于数据加工的一系列知识抽取活动。1.2数据生命周期的作用由于科研周期与数据生命周期存在关联,因此通过宏观分析数据生命周期,就可以大致了解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的数据需求。E-Science时代科学研究与基础信息设施的发展,逐渐向数据密集型方向转变,科研创新更加依赖对科研数据的再利用。如何帮助科研人员提高科研数据利用率,促进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是学术机构关注的问题[3]。然而对于科研数据的研究与管理,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作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数据生命周期为科研数据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可以发现科研数据演变阶段研究者的需求,描述复杂的数据管理和流通过程,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此外,数据生命周期来源于科研周期,在研究数据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构建模型,也可以准确映射科研活动全过程。1.3数据生命周期模型数据生命周期为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价值评估工具,也为科研数据服务实践提供了途径。为方便分析和利用,澳大利亚、英国等研究机构结合实践经验,构建了多个数据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如DDI3.0模型、I2S2模型、DataONE模型等。常用的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大致分为矩阵状、链状、环状3种,在应用场景和构成要素方面存在差异[4]。其中DDI3.0为链状模型,不同环节呈一定的次序排列。I2S2矩阵模型属于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子集,也是对链状模型的深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为满足科研开发需求,阐释数据存储和管理实践中彼此间的关系,提出了首尾相接的环状DataONE模型,体现了数据生命周期的循环过程(如图1)。

2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

科研数据包含了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能够存储的数字资源,以及能够转换为数字形式的数据,如遥感勘测数据、仿真数据等。学术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不仅能够避免科研数据丢失,实现科研数据的长期存储和共享,也是满足科研人员动态信息需求和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措施。2.1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学术图书馆独立构建数据仓储进行科研数据管理的案例并不多见,一方面与图书馆在资金、技术方面存在不足有关[5]。另外,面对E-Science时代学术资源开放、共享的趋势,图书馆领域更加推崇协同合作,营造科研数据管理的硬件环境,采取资源互补、技术共享的方式共同建设机构仓储。学术图书馆也可以与科研项目机构合作,借助外部设备和项目的支持,构建满足不同学科需求的数据仓储,使科研数据管理跨越单个机构的限制,帮助科研人员获取更多有用资源。例如,澳洲国立大学图书馆与其他院校、机构知识库合作,共同搭建科研数据管理的硬件环境,可以为大量科研项目提供数据存储服务。2.2科研数据集成服务科研数据产生于数据生命周期的任意阶段,与科研活动、科学文献等都存在关联,只有通过关联分析发现内在规律,才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学术图书馆是科学文献存储中心,在数据集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很多学术图书馆已经可以利用智能化工具,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关联组织和个性化推荐服务。科研数据作为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信息,必然要求图书馆通过科研数据关联集成,将某一类型或某一领域的数据集和科学文献结合起来,帮助科研人员发现不同数据的潜在联系,进一步利用好各类资源。此外,图书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处理科学文献,如学术专著、会议纪要、发明专利等,以数据生命周期模型为纽带,将原始数据与再生数据关联起来,实现多学科资源的汇聚,也方便科研人员迅速获取有价值信息。2.3科研数据存储服务在开放获取运动的推动下,很多国家对于信息机构的科研数据都要求开放共享[6]。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图书馆作为长期提供科研数据服务的场所,自然要求顺应开放获取的发展趋势。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很多学术图书馆正在尝试开展科研数据开放存储服务,而科研人员也乐于借助图书馆存储科研信息或成果。在科研数据存档方面,学术图书馆构建专门的机构知识库,通过IR拓展的方式为科研数据管理提供支持,也可以建设科研数据档案库,引进专门的软硬件设施开展科研数据服务。由于E-Science背景下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学术图书馆必须尽快拓展科研数据存储空间,并且通过寻求政府部门、基金会的支持,以解决新增业务带来的成本增加等问题。

3基于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体系构建

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利益主体,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笔者在分析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成果与掌握科研人员数据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技术平台、服务内容作为重点,构建了基于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科研数据管理体系(见图2)。3.1调研科研数据管理需求纵观国内外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体系的设计,均是建立在充分调研图书馆用户科研数据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的。学术图书馆掌握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是设计科研数据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也是完善科研数据管理流程、保障科研数据管理效果的基础。一方面,学术图书馆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科研人员如何开展数据存储、备份,是否存在成熟的元数据等。问卷调查适用于规模较大的需求分析,在调研准备阶段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对问卷的设计注重问题的选择和答题时间控制,避免相同性质的问题重复出现,并做好问卷整理、统计工作。另一方面,学术图书馆也可以采用直接访谈的方式,了解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管理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科研数据管理的需求动向。3.2建设完善的技术平台技术平台包括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一系列软硬件系统、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等,为学术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活动提供了保障[7]。技术平台的构建可以采取学术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共建的方式,如档案馆、科研单位等,发挥各自优势,协作搜集与科研数据管理相关的工具、设备,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如资源链接、元数据标准等,解决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保障技术平台的完整性、可靠性。例如,伊利诺伊大学与校外云服务公司共同构建科研数据存储库,可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保存服务。学术图书馆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与发展需求,明确数据管理政策机制,自行购买或引进专业化工具设备,解决数据信息安全控制问题,通过网页链接、社交平台等整合资源,建设满足科研人员需求的技术平台。3.3人员配置与服务内容学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设立专门的科研数据管理团队,保障科研数据服务顺利开展。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对外招聘的方式,吸引专业人才参与科研数据管理工作,也可以通过内部培训的方式提高图书馆员的科研数据管理技能,弥补在科研数据管理方面的缺陷。同时要求图书馆员结合数据生命周期制定科研数据管理计划,提供与科研数据管理密切相关的设施、工具和服务内容,具体包括数据引用、数据出版、数据加工等。开展科研数据服务的方式包括参考咨询、在线交流、教育培训等,并要求服务人员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加密工作,避免出现知识版权纠纷,提升数据使用安全性。

4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学术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保障机制

学术图书馆是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的聚集地,具备提供、存储信息资源和促进资源共享的职能。在充分利用科研数据收集、管理的相关成果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应依据数据生命周期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为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提供支撑。4.1规范数据管理政策学术图书馆作为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机构,需要注重协调多方利益,明确不同主体的权责,并制定科学的数据管理规范,保障科研数据管理效率。在科研数据服务实践中,图书馆应结合数据生命周期模型探索合适的数据管理政策,如开放获取政策、科研数据使用流程等,为科研数据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规范研究人员的数据利用行为。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为促进科研数据共享,了关于科研数据开放获取的政策,开展了数据管理咨询、数据管理培训等服务。学术图书馆要想实现科研数据共享,需要结合不同类型科研数据的特点,采取学术交流、主题讲座等方式,分析科研数据的开放获取条件,探索如何解决科研数据的存储、再利用问题,以及如何提升科研人员的共享意识等。4.2引入数据处理系统学术图书馆引入数据处理系统对原始科研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数据价值扩展,是保障科研数据服务效果的必要方式。数据密集型科研活动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数据采集、组织、管理、分析等环节,而科研数据管理涵盖元数据构建、数据映射、语义描述等活动。因此,对科研数据的加工处理,首先需要借助专业数据分析软件研究外部数据集,为数据挖掘和语义描述奠定基础,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加工与深加工。其中数据初加工的目的,就在于实现采集数据向长期存储与利用的过渡,再加工的目的在于研究外部数据集与已有数据的关系,通过添加语义注释、数据融合等方式,实现数据补充和优化,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数据挖掘是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未来学术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方面将引进更多智能化工具,融合数据关联分析更好地提升服务效率。4.3开展科研数据素养教育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是推广科研数据服务的基础,学术图书馆应从科研生命周期出发,联合不同信息机构和组织,以图书馆为主导形成跨机构协同机制,共同开展科研数据素养教育工作。例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通过多方合作,协同创建与实施数据管理计划,并能够提供数据生命周期任意阶段的数据管理服务。同时学术图书馆应联合科研机构、高校、信息化中心等,共同建设科研数据素养教育平台,设计完善的功能模块,推出优质科研数据教育资源,保障图书馆用户获取数据的高效、准确性。在科研数据素养教育课程设计方面,可以聘请专业教师参与平台整体规划,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科研数据素养教育融合,全面提升图书馆用户的数据意识。

5结语

当前学术交流模式的变革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科学研究活动呈现数据密集化的趋势。随着国外图书馆相继制定科研数据管理规范和共享政策,更是掀起世界范围内科研数据研究的浪潮。学术图书馆作为科研项目的支持机构,应积极承担科研数据管理任务,构建支持数据驱动的技术平台,是应对全新科研环境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桂锋,卢章平,阮炼.美国高校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内容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8):137-144.

[2]徐坤,曹锦丹.高校图书馆参与科学数据管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5):92-98.

[3]陈丽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实践与启示[J].现代情报,2016(4):110-114.

[4]王秀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及启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4):95-98.

[5]武琳,林明春.牛津大学科学数据管理经验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5(24):48-53.

[6]黄如花,赖彤.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图书馆参与科学数据管理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3):21-25.

第9篇:知识库管理规范范文

一、业务流程与会计信息

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相互关联的活动(王田苗等,2002)。企业通过开发和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来创造价值,而产品和服务是通过一系列的业务流程来提供的,这一系列过程不仅包括物流,更重要的是还包括资金流与信息流,通过在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输入输出和反馈等动态过程,达到价值增殖的结果。此时信息在过程中起到为各类流程提供基础性保障的作用。

从业务的范围和规模来考察,企业流程涉及到战略规划开发的战略流程、实现组织日常功能的经营流程以及为前者提供保障平台的保障流程等等,企业流程的范围跨越了多层次、多部门,并不局限在一个作业内,通过部门之间的这种跨越形成涵盖整个企业的“价值网”。由图1可见,流程的规模取决于业务的,而会计流程作为业务流程的后台保障系统,为业务流程提供所需信息,同时向管理流程提供、评价、预测的服务。可见,在这个流程当中,会计流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业务流程的信息反馈,保障业务流程正常运作。而会计信息系统(AIS)的设计就在于支持会计流程的有效运作,实时采集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正确反映和核算信息,并为管理流程提供实时、动态、有效的管理信息。通过这些会计信息,保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有效整合,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的应变能力。换言之,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价值网”中的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其价值的体现在于如何有效利用系统本身,以满足企业管理的最大需要。

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

(一)业务流程再造的特点业务流程再造(BPR)理论是对企业业务流程所作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的重设计,以达到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现代关键业绩指标的巨大提高(冉明东,2004)。这种基于信息技术、以客户导向为前提的理论突破了传统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强调企业组织形式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与传统业务流程理论比较,业务流程再造具有以下特点:(1)突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式,打破了固有的管理规范,在强调整体全局最优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与统筹考虑,对企业整体作业活动进行重新组合,达到目标流程设计的最优化。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进行彻底地重新构造,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改良、增强或调整。(2)摒弃了职能导向的管理思想,确立了以“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流程为核心的组织形式,将顾客对某种消费意愿的满足作为流程改造的出发点和归宿。(3)通过对流程的根本性思考,压缩组织织中的管理层次,形成全面集成的管理系统,从整体上判别作业活动的价值增值性,找到限制企业整体绩效提高的各种环节和因素,并通过彻底的重新设计来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实现集成整体功能的倍增。(4)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化趋势,利用网络跨区域连接,整合个性化信息,形成交互的、实时的信息交流,定向客户,对流程做出快速反应和重新调整,从而达到最终的管理目标。

(二)业务流程再造的发展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 如果将会计信息看成是会计管理活动的产品的话,承担着业务流程中会计信息反馈和控制的会计活动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活动就具有相似性,同样面对业务流程再造的发展,面对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何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如何提高会计信息时效性及降低会计成本等。建立在传统业务流程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显然已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1)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将资金运动作为会计核算的对象,因而只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价值方面的信息,而其他非价值方面的信息诸如生产力、技术创新等信息均不能进入到AIS中,会计主体的活动对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多方面的经济意义,不仅表现在价值方面,单用价值进行计量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得到全面的揭示,从而导致信息使用者难以获得与决策相关的充分、有效的信息。(2)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基于账表驱动的信息系统,主要表现为手工智能化模拟的简单模式,因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较多地注重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披露和反映,仍然停留在事后,忽视对信息的组织管理、分析预测,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3)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由于缺乏技术支持,与企业内部各个信息系统之间不能有效地交换信息,使得信息资源无法进行有效整合,会计信息与其他商业信息的整合能力非常有限,数据库重叠、数据冗余以及数据的不一致性,信息资源浪费严重。(4)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结构上的功能化驱动原理,限制了信息的数据结构,不能解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违背“客户”导向的要求,使得会计信息无法实现与供应链的协同,造成与业务流程的脱节。

业务流程再造下的信息系统应该具备强大的信息源,这是确立新会计信息系统构架的基本前提,然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所暴露出来的缺陷,突出表现在数据信息的不适应,这导致系统的无法满足再造的需要。因此,必须站在流程的角度,打破部门的界限,对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进行深入,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流程进行再造,将无效或低效的流程最小化,提供更为相关的实时信息,从而为组织增加更多的价值。

(三)业务流程再造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应具备的特点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账表驱动不同的是,依据业务流程再造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实时信息处理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在执行业务活动的同时,将业务数据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生成集成信息,再根据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动机的不同划分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驱动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的相关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因此,基于这种模式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也称为“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殷建等,2004),应具备以下主要特点:(1)数据信息的共享化。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数据被加工成与财务报告项目相一致的综合性、通用性的主要信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然而,实际上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有自己的偏好,在信息加总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部分信息的丢失。以往数据累计后呈报会造成重复累计处理,从而造成信息处理成本较高,同时数据丢失也会增加成本。但基于Intemet的信息处理以集中式管理平台确立信息资源整合,不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处理速度,而且可以大幅降低信息处理成本。(2)数据信息的及时化。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财务会计面临的信息提供滞后的颓势(吴旺盛,2000)。在传统模式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有等到会计期末,项目固定的分期财务报告出来之后,才能了解有关会计信息。而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前提条件下,会计期间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内联网、外联网直接采集有关数据信息,动态地跟踪企业每一项业务,凭借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的传输能力,使信息使用者及时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这种实时化的连续性报告,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价值。(3)数据信息的集成化。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会计流程中会计信息的反馈者应突出业务流程的特点,以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为着眼点,跨越不同职能与部门的分界线,以整体流程、整体优化的角度来考虑与分析,识别流程中的增值和非增值业务活动,剔除非增值活动,重新组合增值活动,优化业务过程,建立相应的管理子系统,构建全面集成的企业信息,以满足企业管理的最大需要。

三、业务流程再造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认为业务流程再造的方向是顾客导向,从而使得满足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成为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应采用事件驱动原理对源数据进行重组,这不仅是对数据库文件的数据结构进行重新描述,同时也要完成基于企业战略的诸多数据库文件的建立,实现会计信息数据的共享,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从而达到会计实时控制分析的目的,提高系统预防风险的能力,实现业务流程、会计流程、管理流程之间的紧密合作。针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性,设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

1、企业会计事项数据库。它建立在事项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上,当业务事件发生时,经济活动中所有的信息(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进入系统后,都以原始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该数据库中,以便根据不同决策的需要生成不同的信息。

2、账务信息数据库。该库存贮着根据知识库中的知识,应用数据挖掘与联机分析技术,对会计事项数据库中的数据经过推理机制而生成的财务信息,如会计凭证数据、科目数据等,以便纳入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

3、知识库。该库存储存着会计专家在特定领域内的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和相关会计法规等数据信息。

4、数据仓库。该库是集成的、面向主题的、稳定的数据库集合,目的在于对收集的数据按一个统一、一致的企业级视图组织、存储,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要求满足多用户随机查询及多种复杂查询,具有支持决策的功能。

5、联机分析处理。即数据抽取、转换、装载处理,根据决策目标对会计事项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各种业务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以及外部数据信息加以整理、过滤,然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之中,以满足不同决策的需要。

6、数据挖掘。从数据仓库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新信息,并能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未发生行为做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