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商行业的商业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微贷款;模式;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041-03
小微企业贷款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以社会发展为初衷的微型金融服务,指对小微经济个体提供的小额融资。小微贷款具有较强的技术要求,要实现小微贷款的成功,使其成为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深入研究这种贷款的技术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才能最终使这种贷款模式发挥其应有的特色和作用。选择小微贷款作为东方农商银行未来经营的主要方向,不仅是因为小微贷款面向的是一个蓝海市场,更重要的是,小微贷款的模式体现了差异化领先的市场策略。小微贷款是一种新的市场策略,是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一、小微贷款的高利率市场定价
这体现了银行商业化经营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应该说,最能反映一个企业自主经营权的,就是看它是否拥有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同样,作为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如果不能对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自主定价,就无法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主体——这也正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对于实行利率市场化,很多商业银行似乎并不十分情愿。因为一旦利率市场化成为现实,特别是存款利率上限全面放开,那么在短期内利差收窄将成为必然。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银行业机构数量已达3 769家,但由于传统的存贷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利率放开必将会导致存款利率上扬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扬幅度,促使利差收窄。而从2010年上市银行年报看,即便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的国有五家大型银行,其利存贷差收入占比也仍然高达80%左右。利率市场化无疑对银行业的盈利形成巨大的挑战。不仅如此,商业银行的效率、管理、创新和服务等等,也都将面临严峻考验。利率市场化将加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甚至会使一些经营不太好的商业银行可能出现破产。如果不能提早做出准备,东方农商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也必然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为东方农商银行作为一家小银行,在吸收存款的成本上要高于大银行,而如果在贷款上没有能力提高贷款利率,则会进一步缩小利差收入,最终可能出现经营困难。
如果贷款利率不能适应市场要求而提高利率水平,那么在目前中国的整个利率市场化体系尚未充分建立起来时,银行之间的竞争仍基本限于利率之外的竞争,银行利率经常陷于负利率的尴尬。而如果实行利率市场化,由此带来的贷款成本提高将大大强化企业的资金成本意识,促使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有效抑制原本不缺钱的大企业对廉价信贷资源的过多占用,使得信贷资源能更多地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此外,实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经营会有更高的要求,促使银行加强管理。实行市场化的高利率会迫使银行详细核算每一笔贷款业绩与其经济资本的比较,而不是与会计成本的比较;也会使银行的利率风险观念增强、努力开发和提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利率市场化还将使银行和客户间的双向选择成为可能,从而打破传统银行的“大锅饭”,银行之间的盈利水平将逐渐拉开差距,银行业将步入“优胜劣汰”时代,也为东方农商银行在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树立品牌打下基础。
小微贷款实行高定价还有另一个考虑,就是要用收益覆盖风险。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给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贷款是不是风险更大。如果风险更大,当然要提高利率从而用收益覆盖风险。本质上,银行业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发放贷款即为买入风险,收回贷款相当于卖出风险;银行就是靠不断地低买高卖风险、赚取风险溢价生存,而为所经营的风险定价是银行的核心工作,也是银行经营能力的具体体现。对于银行而言,小企业与大企业的贷款风险本质上并无大殊;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这是一切贷款都共同面临的,小企业贷款所隐含的风险,大企业贷款同样也会面临。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大企业中有经营效益差、偿贷能力弱、诚信度低的(且并不在少数),小企业中也不乏经营业绩良好、偿贷能力强、诚信度高的。那么,何以在实践中银行部门却往往厚此薄彼?比较通行的解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对小企业信用度难以评估,银行发放小企业贷款所付出的信息成本和所承受的风险远大于对大企业的贷款。从现实情况看,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固然高于大企业,但真正令银行在小企业面前踯躅不前的,也许成本的因素还在其次(国内银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总体水平和现状似乎可为此添加注脚),银行最顾忌的乃是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
当然,要想实现小微贷款的高收益,还要依赖银行在小微贷款放款中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许多银行不愿意从事小微贷款,就是因为小微贷款放款成本较高,风险控制较难。当前,东方农商银行要想实现小微贷款上的成功,必须要解决自己目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东方农商银行核算贷款成本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流程式的方法,还没有引入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因此无法了解每笔贷款的成本,特别是银行在搜集小企业“软信息”方面所花费的无形成本,无法识别哪些贷款是盈利的,或至少哪些对最终盈利能力是有贡献的。这使银行在面对信息不透明、成分复杂的小企业并进行贷款定价决策时非常被动。进而影响到银行内部转移价格体系的形成和独立核算机制的建立,制约银行风险定价能力的提高。
二、不用抵押,只重信用的无忧贷款模式
小微贷款的最大特色就是不用抵押,而是一种信用贷款。在银行的贷款业务中,信用贷款一直是业务的“雷区”,一般绝不敢轻易涉足。因为信用贷款对借款人没有硬约束,银行对自己和客户都没有信心。对客户由于没有抵押所以无信心,而对自己是否了解客户还款能力也没有信心。实际上这都是由于传统的贷款模式形成的结果,传统模式中银行是强势部门,客户借款是有求于银行,所以银行是坐等上门,银行更像是政府机关。所以对客户就采取不信任态度,也会对客户提出苛求条件,不愿意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因此,信用贷款模式就很难在传统银行经营中得到推广。
信用贷款之所以推行不了,主要是要如何保证信息的全面和真实,从而保证贷款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并能够收回贷款和利息。实际上不管是信用贷款还是抵押贷款,都有信用问题。只不过信用贷款对信用要求高,而要实现信用贷款关键是要保证信息的来源。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言,要想获得他们的信用情况又十分困难。当前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担保等中介机构组成的公共信用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担保机构为例,许多担保机构服务的对象是规模小、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加上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一旦受保企业出现亏损倒闭、逃废银行债务等现象,对担保机构的影响就十分严重,不仅导致其减少在银行保证金的投放额,还可能会影响到机构的正常运营。此外,一些地区出现个别非法集资、高利借贷的不法担保机构,从中牟取暴利,一旦经营不善,便逃之夭夭,严重扰乱了地区的经济秩序和金融环境。这不仅使公共信用体系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还会加剧中小企业的贷款难。
2.个人信用体系方面的缺失。社会信用是由个人信用组成的,因此,个人信用的不足会影响社会信用的建设。例如,中小企业因管理不规范,财务大权往往掌握在企业法人手中,银行和担保机构很难把握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一些法人为获得银行贷款和担保机构的支持,会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真实情况,要么在获得了担保机构的保证和银行的资金支持后,擅自改变之前约定的资金用途,增大了风险。其结果是担保机构和银行会更严格地缩小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企业信用体系方面的缺失具体表现为:一是尚不完全具备商业银行办理贷款的基本条件。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贷款,至少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 有效的担保及足额的动产或不动产。有专家曾经对现行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制度规定的36条贷款要素进行分析,结果98%的小企业至少有25项不符合规定的标准,而且这25个要素又是银行办理贷款的基本条件。二是尚难达到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严格信用要求。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一旦社会经济或行业政策发生变动,其生存和发展极易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中小企业生存周期平均水平低于大中型企业,经营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而面对风险,中小企业更容易通过退出市场的方式来逃避债务,更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银行在开展授信业务时趋向风险系数低的大企业,便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根据银监会披露的信息,大企业的风险系数明显低于中小企业,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看,贷款余额为53 467.7亿元,其中不良贷款率高达19.3%。
3.尚未建立商业银行贷款的社会沟通机制。同样拥有大量中小企业,不少国家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为金融业服务的咨询公司、企业诊断或企业顾问公司等机构,这就为这些国家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手段。而现阶段这种中介机构在中国尚属起步,所提供的服务也不完备。对银行来说,审批企业贷款申请需要了解企业所在行业具体情况及市场前景,而现实中却缺乏相关机构提供专业的服务,银行想要获得贷款条件和信用质量等普遍都不达标的中小企业的财务、市场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难度相当大。
这些年,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的一些做法值得东方农商银行认真学习与借鉴,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与担保公司合作。通过合作,为银行和企业间的资金流动架设了一座桥梁,银行自身的金融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二是与政府(部门)合作。银行结合政府各项惠民工程,与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合作,不仅能转移一部分信贷风险,而且凭借政府的公信力和强制性,一定程度上还能促使中小企业严格规范经营行为,提升信用水平。三是与中介机构合作。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不高,且其客户金融服务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决定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的审批工作量大而繁杂。因此,将专业事务所、项目评级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引入合作体系,不仅能提高银行的审批效率,还可借助其专业优势,有效识别、判断风险。
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小微贷款与传统贷款的区别在于,传统贷款的主动权掌握在银行手上,银行放款是一种权力的体现,银行主要靠规模取胜。在低利率,社会信贷严格约束下,银行手中的资金就成了社会争相夺取的资源,银行自然在社会贷款中成为优势方。而小微贷款则是另一种发展思路,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1.放款靠人。传统贷款基本不用推销,而是等待顾客上门审请贷款,银行不过是对顾客填写的材料进行审核。银行面对的不是人,而是材料。在银行中工作的也不是服务者,而是决定能否贷款的权力者。因此,在传统贷款活动中没有人,有的只是资金进出。只要银行的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利率远远低下市场,银行资金必须成为稀缺资源,社会各种群体都愿意从银行获得贷款,甚至一些人从银行套取资金后再作转借。但是,当银行将贷款利息大幅提高后,如果银行的利率接近市场利率时,此时银行如果继续坐等顾客上门,必然会导致银行收益下降。银行利率提升虽然从预期上带来银行收益,但是,关键要解决的是要能有效地将贷款使用出去并得到收回。而贷款利率提升,靠传统坐等的办法是不行的,必然要去推销贷款,卖贷款,求人贷款。此时必须实现银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服务顾客为目标的经营方针,在更大范围内与社会资金运营机构进行竞争,从而提高银行的竞争力。而要想把资金推销出去,送到真正需要而又有能力偿还的人手里,这些都需要经营人员去面对顾客,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实际还款能力,把资金真正运作好。在这一运程中,关键要看银行的经营人员是否愿意放下架子,与顾客充分接触,实现对顾客利益的关照,使顾客在获得较高利率的贷款之后依旧能够有能力获利,从而使贷款得以顺利流动。
2.风险靠人。对于银行来说,资金安全是最重要的,银行是靠资金生存的。不管收益多高,如果放出去的款收不回来,不仅监管当局对银行会提出处罚,而且也会严重影响银行的经营。但是,如何保证资金安全,这只能是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是靠信用,就是用款人的信用,他愿意用信誉保证还款。二是靠抵押物,在还不了款时用抵押物来清偿。当然,传统银行经营时都喜欢把抵押作为贷款风险的保证,因为抵押物可以不需要软信息约束,银行可以减少对顾客信息了解,减少银行审查和追回欠款的成本。但是,这种以抵押物为贷款保证的做法,只能适用于有一定经营基础和条件的顾客,抵押物不过是将固定资产变现为流动资金。贷款机构不能向企业提供无抵押担保的信用放款,而小企业很难落实抵押和担保,过分强调不动产抵押和担保必然把大量的小企业被挡在金融服务门槛之外。
小微贷技术主要是通过考察借款人的个人品质,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格的贷款监督和回收机制,多层次控制人为风险。信贷技术中对贷款人还款意愿的考察与还款能力的分析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重点要集中在对借款人个人及其家庭特点的考察,首先要考察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员是否能提供相互一致的对申请贷款目的和用途的解释。由于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表明借款人及其家庭的还款意愿,因此,必须设立一些需要考察的角度和尽可能标准化的评估表格,以便指导客户经理进行间接的考察。客户经理要了解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可以查询征信系统),如果信用记录不完整,客户经理应选择几个借款人的供应商,向他们了解借款申请人是否能按时支付货款;要向借款人的单位、邻居、有生意往来的人和雇员了解贷款人的人品;要选择客户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向他们了解借款人是否按时支付员工的工资,通过这些信息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判断其还款意愿。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电子商务产业具有投资小、成本低、盈利快等特点,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物流、通讯、金融等行业的发展,还推动了就业。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上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精通商务知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精通电子商务技术的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通晓电子商务全局、熟知电子商务理论及其应用的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学知识、金融学知识、电子商务实务、客户关系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业管理沙盘演练等,其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有网上市场调查、网上开店、营销方案制定等,许多学生都借助专业教学掌握了专业的电子商务知识。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都存在着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实践条件欠缺等问题,如许多学校子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上采用的主要有学校内部模拟教学软件操作、校外实习等,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电子商务活动的精髓,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1.围绕“双创”开发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经营理论、管理理论和法律理论四方面的内容,这一课程体系虽然包含有电子和商务方面的各种知识,但是它却没有突出创新创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高职院校要以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对应的岗位需求为依据,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建设,然后,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深入分析电子商务各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借助项目设计,将专业能力点转化成课程内容,同时根据这些能力点在工作中的分布情况,选用典型适用的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技能训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要以开放型就业导向型学习体系建设为重点,严格开说,开放的学习体系要包括微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多种课程形式。高职务必根据学生创新创业发展需求,在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中增设更多的人文素养培训模块和创新创业知识传授模块,争取通过全方位教学和系统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构建校内校外实训平台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它涉及的范围极广,电子商务专业运作所用到的知识包括经济贸易知识、管理学知识,还包括物流和法律知识等等。许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在课程设置中也是以商务为重、电子为轻。虽然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的,但是其核心却是电子技术这种手段,开展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与软件公司、企业的合作,共建电子商务实验室,构建集互联网创业、项目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建设。如高职院校可以校内创业园为基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创业社场地。当然,高职院校还可以立足于校企合作在企业生产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和学校互联网创业平台,为学生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提高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水平,高职还要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进修、课题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参加学术交流、电子商务课题研究和企业实践等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夯实电子商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3.利用学科竞赛和活动激活教学
学科竞赛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高职电子商务学科竞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因此,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激活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不断向前发展,也成为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常用手法。如许多高职院校都与地方同类高校联手,组织了地方性的高校电子商务类赛事,为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提高了创新创业意识。还有许多高职院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更多高水平的创业赛事,如阿里巴巴全国大学生网商挑战撒、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等,目的是通过参加高水平赛事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许多高职院校还加强了电子商务创业论坛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积极通过创业论坛活动和创业交流挖掘创业潜能,走上创业之路,实现创业梦。
参考文献:
[1]陈月波.基于“双创”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4(17).
国际主流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转型特征
从较粗放的全方位、多元化拓展向有选择地发展核心业务转型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日趋激励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际大型主流银行通过有针对性地剥离、外包非核心业务,不断拓展、并购来巩固核心业务,业务战略定位从较粗放的全方位、多元化拓展开时向有选择地发展核心业务转型。
1.剥离、外包非核心业务
近10年来,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瑞银集团等大多国际主流银行均对其业务架构进行了调整,通过不断剥离、外包等方式,分拆了经营效果较差或与发展战略不相吻合的非核心业务(见表1)。
2.依凭内生发展和对外并购等方式巩固核心业务
在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同时,国际主流银行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通过积极的市场开拓和频繁的并购,使核心业务获得更快的增长,从而迅速确立了在全球领先的竞争地位(见表2)。
近20年来,国际主流银行业务模式的选择也证明,商业银行在非银行类金融业务上的规模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分销渠道而不是自营和研发方面,业务范围的选择调整不能拘泥于拥有“全面”的业务体系,而应更加注重银行核心业务的培育和关键业务领域竞争力的提升。
零售金融业务在业务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上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主流商业银行在批发金融市场上受到排挤,零售金融业务占比不断上升。以美国为例,1980年美国商业银行消费者贷款4548.7亿美元,占总贷款的比重为44%。特别是9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持续偏低,推动美国住宅市场以至按揭再融资活动大幅度增加,到2007年,美国消费者贷款数据变为45849.2亿美元,占比达到70%(见图1)。
主要银行的消费者贷款的升势尤其明显,如花旗银行消费者贷款2001年比2000年上升11.3% , 2002年比2001年上升13.2%;J.P.摩根大通银行消费者贷款2001年比2000年上升16.6% , 2002年比2001年又上升10.9%。随着业务重点的调整,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花旗集团全球消费者服务业务收入占比由1998年的42%增长到2006年的56%。2007年,消费者服务业务收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该年花旗集团全球消费者服务业务净收入达到78.68亿美元,但公司及投资银行业务巨亏52.53亿美元,选择性投资亏损16.44亿美元。汇丰集团个人金融业务对税前利润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33.5%上升到2006年的42%;公司银行、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业务在税前利润中的份额则大幅下降,从2001年的39%下降到2006年的26%,私人银行业务增速也较快,在总体业务中的份额也在上升(见图2)。
综上所述,国际主流商业银行为求得市场生存,在实施全能化发展的战略过程中,无论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还是在业务品种和业务方式上考虑,目标仍是有选择而且突出重点的,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和重要性的上升也印证了这一过程。
业务品种迅速增加,产品创新更加复杂且将创新重点纷纷转向表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主流银行均不惜重金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使其具有更好的便利性、更大的增值性,巩固和拓展其核心业务的地位,创新的着力点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延伸到表外业务,各种新的业务品种层出不穷。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通过将具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业务,如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等实施证券化,将利息收入转变为手续费收入。2000~2006年,全球证券化发行规模从5000亿美元猛增到2.3万亿美元。银行还进一步对证券化产品衍生化,以降低业务扩张对资本的依赖。2003~2007年,全球信用衍生品(CDS)市场规模膨胀了15倍多,达到50万亿美元。另外,利用其便利的分支机构和网点,分销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产品等方法,以客户需要为中心,提供立体化、综合产品系列服务。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最优秀的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只有50多种,到80年代已达到200多种,到了90年代达到500多种以上。作为业务品种多样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财务上就体现为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利息收入不断下降,而创新带来的新兴业务品种收入种类增加,非利息收入持续上升,相对重要性不断提高(见图3)。
从业务产品创新过程本身来看,各家银行大量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如大型计算机、互联网络、通讯卫星等:使用将金融领域的某些直觉行为形成理性基础并转化为可操作的金融产品。使多种金融工具组合在一起使用的创新产品更多,金融产品变得更加复杂。
业务流程更加标准化、合理化,客户服务渠道更多从传统向电子转型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主流银行借助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对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一是大量运用IT集成技术,将分散封闭系统重组再造成集成网络一体化系统,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仓库,为银行业务分析和管理决策流程的科学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由单纯业务处理向业务处理、管理决策支持和客户服务有机结合方向发展。如花旗银行,已将全球业务单证集中到4个用网络连接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单证处理中心处理。客户利用该处理系统,可全天候、非常便捷地办理各项业务。三是在授信业务处理上,借助信息系统,使流程和手续更加标准化、合理化,使贷款申请反应更快速,贷款的权责更明晰。四是将除核心业务流程以外的辅业务流程向专门的营运机构发包,缩短业务流程链条,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同时,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手段的应用,使国际主流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更多地转向电子渠道。电子渠道在便捷性、安全性、速度、成本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使其服务变得更加高效和快捷,甚至达到不受时间、地点、方式约束,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Anywhere、Anytime、 Anyhow)”的全天候服务。2005年,美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占到传统银行业务量的50%-60%。
以业务体系的调整为重心重塑组织架构
1.强调银行的系统管理,以业务条线为主线归拢业务部门。经过多次的反复调整,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基本趋势就是业务条线愈来愈综合清晰,众多的业务部门都在按三大业务条线归拢,即零售业务、公司及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构建起以战略业务单元为基础的,客户型导向型组织架构。
2.强化总行业务部门的管理职能。目前国际主流商业银行都以总行部门为运行和指挥中心,均采取“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结构。表现在银行的分行很多,但不一定很大,职能一般单一,很多业务集中在总行的部门完成。总行的部门并不多,但都很大,“大总行”通过“大部门”来体现,一个业务部门就是一个业务系统,就是一条战线,部门内汇聚了主要的业务专业人才,分工细、专业性强。
次贷危机的冲击及新走向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以次贷为基础资产的债券或由此衍生出的其它债券投资上遭受的损失惨重,大批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纷纷出现巨额亏损,有的甚至陷入倒闭或申请破产保护,国际主流大型商业银行更是首当其冲。迄今为止,以花旗、瑞银、汇丰为首的全球银行业巨头已经计提了高达近500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全球金融行业的资产减记将高达1万亿美元。此次危机破坏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是以往历次金融危机所不能比拟的。 这一金融危机对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到底有大,目前还无法判断,但是这与美国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剩,监管法律与政策过于宽松,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高杠杆的投资银行业务间监管模糊,以及商业银行对追求高杠杆利润的过度激励,过分加大高风险业务自营比例等有直接关系。本次危机后,美国甚至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法律、监管等都将为此做出大的调整,也使国际主流商业银行近年来业务模式创新所积累、蕴藏的风险得到充分暴露,五大专业化投行的消亡,更会促使其回归审慎经营的理念,重新评估业务模式,进而做出相应调整。
重新评估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间建立更加严格的防火墙
国际主流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也在不到短短的10年间就经历了从下降停滞走向复苏再到2007年遭遇重创的过程,其抗周期性风险差及波动幅度大的特点暴露无遗。次贷危机后,众多投行都会纷纷投身商业银行的怀抱。然而,投资银行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组织模式,而在于其自身的经营模式和外部监管跟不上投资银行发展的步伐。投资银行重新回到商业银行体系内,尽管可拥有商业银行稳定的资本来源,但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风险问题。因此,在投资银行回归后,商业银行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解决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存在的高杠杆难题。降低投资银行的杠杆率,从而降低风险。一方面,国际主流商业银行会继续在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等领域提供中介服务,赚取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加强自营业务的风险管理,降低自营业务的比重和杠杆率。据测算,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飙升至2007年的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高达28倍。高杠杆率伴随的必然是高风险,次贷危机中高杠杆率的大型投资银行纷纷倒闭,说明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这种业务模式存在的严重问题。同时,要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建立更严格的防火墙,防止投资银行部门通过证券化分散出去的风险重新回到商业银行体系内。
提高信贷业务准入门槛,逐步收缩高风险的“另类投资”业务领域
追求高收益、高风险的客户和业务,放松风险管理标准,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次贷危机后,国际主流商业银行会更加注重审慎经营的理念。一是提高信贷业务准入门槛。在贷款对象选择上更加注重客户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亦即借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把那些不完全符合信贷标准的客户放在服务范围之外。在贷款品种选择上,对通过住房抵押、股权质押或债券质押,从银行获取贷款的业务更加慎重。二是逐步收缩高收益、高风险的“另类投资”业务领域。次贷危机爆发前,在追求盈利动机的驱使下,商业银行多余的资金纷纷流向高收益的按揭抵押债券或“另类投资”(如次级房贷)等金融衍生品。花旗等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均设有专门的另类投资部门。而这些投资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忽视了对冲基金、特殊投资实体、证券公司等的杠杆风险和信用风险,一旦市场变化,这些证券化资产的价值就会急剧下跌,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
金融创新更加注重基础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表外业务经营会变得更加审慎
本次危机全面显现了金融创新高风险的一面。首先,过度运用金融创新的手段,使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其次,金融创新产品在转移自身非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造成宏观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卷入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拥有非常强的风险管理技术,也曾经成功地抵御了很多的风险,但仍然功亏一篑,教训十分深刻。因此,随着监管的加强,国际主流商业银行未来的金融创新将会更加注重基础资产质量,更注重风险的控制。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无论结构多合理,质量多优秀,最终还是要倒塌的。另一方面,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风险更多体现在表外业务的高杠杆、高风险性上。虽然不同商业银行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就行业整体而言,还是会有参照标准的,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为了保持合理的资金杠杆率,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传统银行业务将重获重视,高杠杆率的表外业务经营将更加审慎。
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能银行业务模式有加速的趋势
面:开端引趣,激发学习欲望;开展比赛,引入竞争;抓准时机,发挥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走向生活,亲自验证理论;进教法,增强演练式教学实践效果。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专业教学 演练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43-01
演练实践型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特点,融知识传授与实践应用与一体而形成的教学形式。具体做法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具体的问题,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价值,使学生在生活及生产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从而明确这些知识所具备的应用价值。
1 开端引趣,激发学习欲望
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探索奥秘的活动过程,在课堂的开始把学生的兴趣诱导出来,防止学生厌学情绪。如在讲授“商品运输的法规”这一内容时,如果简单地把商品运输过程及出现运输问题时双方应承担的责任串讲一遍,不仅枯燥,学生不容易记忆,而且也不知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笔者在授课时先设定这样的场景:学生自愿组合,扮演商品押运员、发货单位和收货单位三方代表,某种商品由发货方发出,到达时出现部分货物损坏现象,启发学生“如何处理这起事故”?设定讨论时间5-8分钟,现场进行三方洽谈,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老师,我是发货单位代表,如何发运商品呀?”,“我是押运员,我应承担哪些责任?”……学生们积极动脑思考,根据讨论内容,大胆质疑,教师适时启发引导,于是紧张而激烈的讨论展开了,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以“文具盒”为电话,以“点钞纸”为货币,在欢声笑语之中培养了学生创造力。
2 开展比赛,引入竞争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重视自我价值的体现。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学困生都不甘落后。在讲授“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一课时,在学生初步理解三种策略的基础上,笔者设定了如下场景:在讲台上摆上白酒、化妆品、糖果、茶叶等物品,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假定是生产某一种商品的公司职员,各组任选一种商品,拿回到座位上讨论,分别应用本堂课学过的三种营销策略: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差异性营销策略、集中性营销策略,以公司促销员的身份进行现场推销,当面进行比赛,哪组应用得最好,便获得最佳促销组的称号。实践证明:学生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从策略的巧妙运用,语言的推敲,到逻辑思维的应用,都考虑得非常周密,表演时配合相当默契。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 抓准时机,发挥教育的实效性
“康泰克感冒药被禁销了”,刚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同学们的议论之声,笔者立即意识到,现在的学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尤其作为中专校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多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趋向于成人。这正是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好机会,于是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现场发挥题:“康泰克”的商业连锁反应。同学们各抒己见,“人们感冒了不敢吃药”,“如果我是药品生产厂家,我会证实自己的产品不含PPA”,“感冒药品竞争会更加激烈” ……听着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学生们已经能够灵活地运用理论于自己的生活之中。
4 让学生走向生活,亲自验证理论
笔者常常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沸腾的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学习过“消费者公益保护法”之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社会生活中与法律密切相关的内容,利用双休日时间,笔者布置了一项市场调查:商业中侵犯“消法”的现象,反馈很快就回来了:“贵重商品,不买勿动”;“干洗衣物缩水掉色自己负责”;“胶卷冲洗时曝光只负责赔偿一卷同样的胶卷” ……学生不但知法、懂法,也会运用法律武器了。
5 改进教法,增强演练式教学的实践效果
5.1直观教学法
在讲授“提单”这个内容时,绝大多数的老师仅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解,如:提单的内容、分类及作用。可这些仅仅是表层的讲解。更深入一层的是如何对提单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企业借来主提单和子提单,将提单样张发给学生,着重分析两种提单的差异及特点。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易学易记,收效甚好。第二步是带领学生深入实际,请专业人士针对提单流转结合实际操作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了解提单的流程,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三步,指导学生对参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过程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学用结合法
通常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书本中的文字或图片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要把学生带进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所联系的超市仓库和集装箱码头进行实习,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兴趣。既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3趣味教学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电子商务专业 “政行企校”合作 X形需求矩阵模型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ical function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of each participant, extracting the core resources and demand from, thus building a X shape demand matrix model for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re association,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mode innovation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oper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lectronic commerce major;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chool” cooperation
1 “政行企校”四方典型职能、资源和需求分析
1.1 县(区)政府电子商务主管职能部门
典型职能: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牵头组织重大课题调研,研究提出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对策;统筹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电子商务运行态势;对电子商务企业实施服务、扶持和培育,推动传统企业电商转型升级;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及电子商务园区的管理服务和业务指导,推进产学研结合;协调推进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
资源分析:政策法规(扶持政策);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资金;电商企业(园区)奖励基金和培育基金;产学研专项基金;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就业平台;就业培训基金;本地区的电子商务运行数据;课题经费;调研经费。
需求分析:外请智库参与研究政策法规、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及对策、完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调研、数据摸查、课题研究、电商普及培训、就业培训、电商咨询服务;电商培育基地。
1.2 县(区)电子商务协会
典型职能:倡议与制定行业规范;提供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服务;举办讲座、座谈、培训、联谊等各类活动;宣传推广、信息交流;与学校携手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资源分析:企业信息;产品信息;讲座、座谈、培训、联谊等各类活动;人才需求信息。
需求分析:监管人力;信息渠道;人才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电子商务人才标准的制定;就业辅导教师。
1.3 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典型职能、需求和资源分析
典型职能:以优质产品(或服务)为依托,确立电商战略,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组建电商团队,创建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培训、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完善供应链,产品创新,质量创优,成本控制,物流通顺,客服优化。
资源分析:产品;资金;实战讲师;实战案例。
需求分析:融资需求;采购需求;员工招聘; 政府各项扶持政策;外聘智库完善企业战略、提升企业文化、提升品牌形象、绩效管理提升;员工培训和团队文化养成。
1.4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典型职能、需求和资源分析
典型职能:根据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调查,制定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完善项目型、实战型课程标准和n程体系;建设和完善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软硬件设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双师型电子商务教学团队和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项目化任务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科研课题研究。
资源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软硬件设施;教材;校内实训基地;电子商务教学团队;科研课题研究团队;培训讲师;智囊团;就业人才储备库。
需求分析:区域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运行数据;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企业真实产品、资金、项目、任务;科研课题立项资金;社会培训招生。
2 “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矩阵分析
根据以上典型职能及资源和需求分析,去除与四方合作无关的资源和需求后,笔者绘制了“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X型矩阵图(图1),据此分析各方需求与资源间的关联性。
观察“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矩阵,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在四方合作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关度最大,主要相关项目包括学生实习就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企业培训顾问、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行业协会之间的相关度次之,主要关联项是教师为行业协会做讲师、顾问,协会提供企业信息,场地与教学资源共享等。学校与政府之间联系较弱,主要通过学校专家为政府顾问智囊、课题调研等发生关联。
3 “政行企校”合作创新模式
“政行企校”四方资源和需求矩阵分析的结论为我们指出了“政行企校”合作的三个核心关联点:教学团队的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合作课程、学生实习和就业。因此,“政行企校”合作创新模式应重点关注三个核心关联点的建设,根据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补齐短板,发挥强项,融合创新。
(1)四方联动建设开放型的课程体系是“政行企校”合作创新的核心任务。“政行企校”合作创新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开放型的优质电商课程体系,应当尽快建立区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联盟,将政府官员、协会骨干、学校教师、企业能手联合在一起,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牵线搭桥,深入了解企业对电商人才的技能和能力需求,合理安排招生计划,兼顾在校生培养和社会培训,通过校企共建的基于真实任务的企业实战课程体系,将课堂扩展到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一线,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
(2)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是“政行企校”合作创新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的提高,可以在电子商务课题调研、政策制定、企业战略、团队文化和品牌文化等诸多方面帮助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从而使区域的电商经济整体向前发展。应当建立起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定期在政府、协会、企业挂职的制度,使高职电子商务教师的政策水平,企业资源、实战能力均得到全面锻炼,从而能更好地担负起科研和企业服务的任务。
(3)重视高职电子商务学生实习管理,提高就业水平。“政行企校”合作最紧密的关联点是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应当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学生实习实训中的计划、引导和扶持作用,在及时汇总区域内电商就业需求信息的同时,用好用足国家、省、市的就业保障和就业扶持政策,对接收实习生和毕业生的电商企业进行包括补贴、奖励等各种激励政策,提高用人企业接收应届生的积极性,减轻企业负担。
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构筑“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合作互赢新模式的“政行企校”合作,可以形成“目斯餐定、资源共同建、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责任共同担”的“政行企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带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产学研合作及政策环境支持等方面的优化与提升,全面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各级政府、行业和个人根据自身特点,其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科技创新也使得各项业务和商业模式产生新的突破。因此城商行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和同业竞争态势,需要重新审视所面对的市场和客户,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IT支撑体系将如何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要求。IT的建设思路和经营模式将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形成新的战略策略,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
业务创新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商行的经营环境将面临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城商行需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式、内涵式,以效益和质量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这对城商行业务定位产生了新的“注解”。
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
“十二五”期间,城商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将更加注重对政府职能部门向服务型的转型、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金融服务。在服务市民方面,更加关注市民的“医食住行”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搭建民生金融服务平台。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将从基础做起,提供中小企业业务往来的支付结算金融服务,逐步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科技的手段提供自动和半自动“操作”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而在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和创新方面,将更加注重与现代蓬勃发展的新经济领域(如电子商务等)、创新的商业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与现代科技创新相结合,共同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扩大金融服务的规模和范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达到多方共赢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
科技推动业务创新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科技的创新不断地推动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未来的业务创新将更加与科技的创新发展形成高度的融合,借助IT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各领域的快速渗透,积极开展IT科技应用创新,推动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的创新。目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业务创新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城商行将通过IT平台化技术、3G移动互联技术、现代电子支付结算技术、超级网银和二代支付等技术的发展,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化的创新业务模式。创建多个惠及地区人民的民生金融服务平台,如:便利快捷互动性强的市民移动生活服务平台、医保和社保卫生金融服务平台、教育事业和校园金融服务平台、公务员金融服务平台、驾驶员金融服务平台等。满足城镇居民的“医、食、住、行”等的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加强社会救助、加快本地特色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殷实富裕。
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当今的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挤掉”泡沫后真正爆发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真正到来,电子商务以其内在具有的开放性、延展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驱动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它已大大超越了仅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电子商务的渐进发展不仅将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也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纵观全球和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都呈持续激增的发展态势,在我国更是呈爆炸式的增长态势。未来城商行应抓住这次电子商务爆炸式发展的契机,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科技发展创新的技术手段,与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充分融合。
首先,利用电子商务的营销手段和商业模式,整合现有电子银行业务功能,构建“网上金融超市”,搭建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借鉴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营销手段。通过IT科技应用的创新,将银行门户、网上银行、网上商城、呼叫中心、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充分融合。再融合业务流程管理与后台业务生产和管理,形成“业务渗透”式的创新型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营销与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达到业务模式的创新。如:手机银行的现场非接触式支付和远程支付等应用、利用全触屏和视频等新技术提高人机交互新体验、利用新的身份识别技术提升电子银行的安全级别、利用SNS和微博等网络生活新模式等等,达到营销和服务功能的创新。另外,个性化服务是发展电子银行的重要特点,银行可以借助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加深对客户需求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客户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一切产品的设计和服务都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创造特色产品赢得客户信赖。
其次,城商行还将进一步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电子商圈,深化客户服务。将客户线上的业务与线下消费以及实体商户三者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已有的核心资源及潜在资源,如:现代电子支付结算、信用评级、电子对账、贸易融资、卡业务、消费信贷、额度管理等,建立互利多赢的、优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电子商圈营销和服务平台体系。并充分利用地区经济特色等区域优势,深入分析商圈业态,将本行的产品创新、电子银行业务与实体商圈结合,建设商圈平台系统和网络软环境,拓宽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手段并通过多种营销策略,如“零门槛”网上开户签约、积分联盟、微博、SNS社区、创新支付的手段、体验式营销手段等,使商户入驻电子商圈、客户融入商圈、银行全盘承接商圈的金融服务需求,最终受益于电子商圈,达到多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小微企业方面。通过互联网、影像和数据处理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创新地推出小微企业“网上信贷超市”和“专卖解决方案”两个层次的金融服务模式。为不同特点类型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电子商务平台充分融合,共享客户,共享电子商务平台商务交易信息、诚信信息和支付等全方位信息。从而实现以客户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
在信息管理方面。随着IT技术在海量数据的存储、加工、处理和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不断进步,为城商行建立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的治理机制,推进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质量建设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提升了银行各信息数据的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前台源系统的基础数据,持续加大了业务信息数据积累与整合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地支持了多种业务信息模型的建立和运算。满足了营销、统计分析、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和新资本协议实施等多种需求,持续提升了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与深度运用能力。这些都为今后城商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业务创新、经营效益持续健康增长和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变,打下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IT建设思路
未来城商行要想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必定通过与当地经济和科技的创新发展充分的融合,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城商行的IT建设之道将如何“行走”,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城商行的IT建设思路。城商行的IT建设主要包含IT建设规划、IT建设实施二方面的内容。如何紧密结合城商行自身的业务发展规划,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开展IT建设工作将是所有城商行需要重点考虑的工作之一。
IT规划思路
针对IT规划,首先需要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充分依据银行发展(三年到五年)的战略规划、近期业务目标和IT愿景、信息化建设策略和其他制约因素(如:监管要求,市场环境等)。其次,全面分析银行的业务和IT现状,包括业务支持现状分析、IT治理现状分析、应用系统现状分析、IT服务管理现状分析、基础设施现状分析等。另外,还要参考国内外同业相关经验和先进理念,并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正确的方法论和策略选择,做出符合业务战略发展的IT治理规划、IT应用架构规划、IT数据架构规划、IT技术架构规划和IT基础设施规划。 在制订IT规划的过程中,必须理顺业务和IT建设之间复杂的关系。首先银行的业务战略是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由业务战略定义出业务架构。在业务架构中要进行业务组织架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和信息架构设计。再根据设计出的业务架构制定银行的IT规划,由业务架构中的组织架构导出IT规划中的IT组织和治理结构;由业务架构中的业务流程导出IT规划中的应用功能框架,进一步推导出应用架构;由业务架构中的信息架构导出IT规划中的数据架构。IT规划中的应用架构支持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支持信息架构;同时,IT规划中的应用架构与数据架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业务架构。再根据IT规划中的应用和数据架构以及先进的技术发展趋势,确定其技术架构,用以支撑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
根据上述科学方法制定的IT规划,同样需要视业务的发展状况和IT现状来决定IT建设实施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IT应用架构设计思路
以IT应用架构规划为例,通常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主要是从产品创新、客户服务与营销、流程、渠道、风险、财务与绩效、监管合规、办公与管理八个业务维度实施数字化经营管理的。当前城商行在业务发展和能力的建设目标,将紧密围绕产品创新、客户服务与营销、流程优化、渠道、财务与绩效领域展开,这五个业务领域主要与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紧密相关,可保障城商行快速的获取新客户,提高区域内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还将在业务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IT基础设施与IT安全运行体系,以保障城商行业务的连续运行,为下一步实现扩大规模和精细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之后的未来三年到五年城商行将从自身风险控制、合规、办公与管理等方面强化自身能力建设,这三个领域与银行是否具备现代化公司治理架构、现代化风险控管体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城商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支撑这业务领域的IT应用系统必须按照一个业界先进的、可灵活扩展应用的架构来部署和相互连接,满足它们之间通过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共同完成银行的全面经营与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未来城商行IT应用架构应紧密切合业务发展,与城商行业务主题相对应,充分满足业务领域的业务需求,并具备灵活的扩展性和稳定的总体架构。
作为银行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应用架构是一个分层式的基于SOA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架构)理念的多层次开放架构,从层次上划分主要分为:渠道层、营销操作层、流程管理层、产品服务层、管理决策层五个业务层和一个基础应用层六个层面,其中五个业务层上的各个系统统一连接到基础应用层的企业服务总线和数据平台上,并通过该层完成相互之间的交易处理和数据共享。八个主要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分别部署在总体应用架构中的各个层面上,可以灵活的升级、扩展、相互交易和信息共享,支撑着银行业务的稳健开展和创新发展。
在未来的IT建设实施期间,伴随着IT应用系统的逐步实现和完善,这种先进的IT应用系统架构的整体优势,将逐步对城商行的各项业务产生明显地推动作用,并将在上述业务领域产生飞跃式的发展和进步:使城商行形成支持金融产品创新的有效工具和全方位的立体客户营销服务体系,推进面向流程银行的改进,提供丰富的服务渠道,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效支持财务与绩效的不断改进,随时满足监管合规的要求,推动办公与管理的高效运作。
IT建设实施思路
城商行新的IT架构的落地实施,必须根据战略规划、业务需求的紧迫性,以及架构与系统改造的实际要求进行。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分别实施,即“全面能力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
所谓“全面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是针对现代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经营管理所应具备的上述业务领域能力的完善和建设,从而全面支撑银行综合实力的提升。这个层面的建设是需要IT部门结合业务需求紧迫程度和IT实施条件,主动进行规划实施的,以保证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全面能力建设的业务目标在于巩固市场地位,提升重点行业和领域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拓展新兴市场,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同时满足监管合规要求,主要包括下列业务领域的全面能力完善和建设:
――完善电子渠道,注重用户体验,构建基于电子渠道的金融超市。
――规范业务的操作流程,建立流程银行的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的产品创新体系,健全包括体验式的服务能力。
――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立体营销机制。
――符合监管合规要求,完善对外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建立科学的客户贡献度分析模型,完善全行的会计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先进的人力资源机制、高效的办公环境和严格安全的档案管理。
――引入风险管理计量模型,逐步完善和改进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力。
“专业能力建设”主要任务目标是“随需而动”。即在“全面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在客户和市场细分的情况下,快速满足各业务条线逐步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即各项业务“精耕细作”、“深度挖掘”,主要是在其中的产品服务和营销两大领域中进行完善和建设,之后随着专业化能力的逐步提升,对配套的财务绩效和风险管理领域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升级。
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
志欣合众公司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协助客户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通过顾问咨询、平台建设、运营指导三大服务项目为客户提供行业标杆级电子商务运营解决方案。
志欣合众团队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最早加入国际互联网协会的团队之一。其电商学术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屡次为国际各著名组织收录、表彰。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它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杰出代表,受邀参加了国际电子商务论坛,并在国际著名互联网期刊《networking and virtual organisations》上发表了权威论文。
第十七届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志欣合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电子商务运营软件公司的代表,全面展示了它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产品、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获得了与会公司的一致推崇和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并获颁2013年中国软件行业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
志欣合众公司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协助客户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通过顾问咨询、平台建设、运营指导三大服务项目为客户提供行业标杆级电子商务运营解决方案。
志欣合众X-MEN团队,如同著名电影X-MEN一般,由一群在各行各业中已取得领先地位的杰出者组成。这些“超人”包括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后、中国光谷3551专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注册高级专家、中国信息协会注册高级专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理事会理事等多个领域专家。
在行业实践中不断进化,不断完成自我的超越的过程中,志欣合众始终坚持着“以客户的体验为上”的服务理念,将公司的主体资源完全投入到客户的需求满足上,全力以赴让客户体验到最优质的电商服务。努力像“车库文化”的各位国际企业界的巨擘(苹果的乔布斯团队、谷歌的拉里·佩奇团队、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团队)那样实现颠覆性的改变和超越。
作为电商行业的领航性公司,其解决方案表现出五大纬度,全方位覆盖多个商业领域(零售商&特许经营、农业平台、网络代运营、生产资料、品牌&制造商等),
一、供应链纬度:从源头生产到最终端的覆盖。
二、商品多样性纬度:从品牌深度到品类多样性。
三、商品变动性纬度:从品质宣导到变动无序性的适应。
四、平台控制纬度:从平台内部竞争性到平台多样性的覆盖。
五、交易观念纬度:从交易平台的普遍性到高交易自由度。
今年的电商行业喧嚣异常。从6·18群雄混战,到8·15双雄对决,电商为了市场占有率,血腥降价,盲目扩张,已经从轻资产转向了重资产,从差异化竞争转向了全品类竞争。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商业模式,电商在离开轻资产基本商业优势的情况下,盈利前景一片迷茫。
但盈利是商业根本,也是电商存活的基础。在一片喧嚣下面,谁在潜行?
1号店是个例外,两位创始人于刚和刘峻岭,一个是戴尔全球采购前副总裁,一个是戴尔前中国区总裁。董事长于刚更是有15年企业运营管理的教学实践,后进入亚马逊任全球供应链副总裁。戴尔和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体验量化被完美嫁接到了1号店上,1号店也带着两位创始人务实、低调的风格,在2011年名列中国电商排行榜第七名,三年增长了192倍,成绩让业界惊叹。
9月17日,身穿深色格子衬衫,休闲长裤,一身学者气质的于刚飞抵北京,与《IT时代周刊》总编辑曹健就电商行业的现状研讨,并回顾1号店几年来低调潜行的经验,以期对整个产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2012年的电商行业太过喧嚣,此起彼伏的各类消息让每个人的耳膜都进入了疲劳期,而正是这种喧嚣,让许多电商和行业人士失去了对电商商业模式根本性的思考。
1号店有点例外,或者说有点特立独行,甚至可以说是落寞,但这与其2011年全年营收27.4亿元并不相称。
1号店2008年上线时年销售额410万元,到2011年暴增到27.2亿元;团队从创业时的2个人,发展到目前的4600人;产品品类从3000个扩充到近100万个;在5个城市拥有15个仓库,在40个城市设有近200个物流站点,70%的订单通过自有配送体系完成;顾客订单转化率在上海高达10%。
当然,这些数据在今天可能仍然无法与京东和苏宁等巨头相比,但在2011年,1号店以3年高达19218%的平均增长率被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评为亚太地区高科技、高增长500强第一名,足可以表现出1号店所具备的巨大发展潜力。
1号店带着浓重的掌门人于刚的风格,谦和而沉稳低调,这与电商这个行业有些格格不入。于刚是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管理学院的终身教授,曾主教运营管理。于刚15年的学术生涯,也许是1号店坚持做轻资产、重体验,并长于IT系统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原因。尽管电商行业及媒体对此不以为然,但至少从目前行业的情况看,1号店更符合电商特征。从行业唯一成功的亚马逊的经验来看,综合物流成本在10%以下,电商才可能盈利,但要达到这一要求,重资产体系下的企业很难做到。
2004年于刚离开学校,任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负责采购、仓储、库存等。两年后被戴尔挖到中国,做全球采购副总裁,在这里,于刚认识了时任戴尔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裁的刘峻岭。
两个依然怀揣创业梦想的外企高管一拍即合,从而放弃优渥的外企高管生活,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2008年7月11日,定义为“一家品类丰富、包罗万象的店”的1号店正式上线,理性、注重数据和逻辑分析的于刚和外向、幽默、感性的刘峻岭由此“双剑合璧”,开始在电子商务市场上开疆拓土。
1号店自上线以来,就表现出与京东、苏宁这些电商的诸多不同之处。当大家都在打价格战,吸引消费者眼球时,1号店不但不加入价格战,而且顾客订单量不满100元不免运费;当电商都在仓储物流上投入大量真金白银时,1号店选择租仓库和站点,以保证自身轻资产的状态。
于刚把15年的企业运营研究和亚马逊、戴尔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嫁接到了1号店上,在1号店上线之初,就把供应链管理放在公司战略首位,成立IT研发部门并在武汉设立大型研发中心,专事1号店IT支撑系统的研究,同时把客户体验指数与企业管理关联起来。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产品关联度与顾客行为,在中国电商中可能只有1号店在做,谈到这点,于刚有点自豪,“我们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功能和能力不亚于美国亚马逊。”如今其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顾客体验已经成为公司和行业的标杆和旗帜,成为其快速发展的极大助推力。
如今,沃尔玛以51%的控股比例成为1号店最大股东后,为1号店带来了雄厚的资本,成熟的供应链资源和仓储、渠道布局体系,为1号店供应链的发展加足了马力。虽然沃尔玛控股1号店也带来了创始人对企业控股权的旁落,但面对质疑,职业经理人出身的于刚一如既往地从容,“把事情做成最重要,股份不是最重要的。”
电商应该是轻资产
《IT时代周刊》: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一个轻资产业态,但现在很多电商都开始自建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已经变成重资产了,投资太大是否偏离了电商的基本商业模式?
于刚:这要看电子商务企业怎么投。如果不投资仓储、物流的话,投资并不是那么大。电子商务可以有仓储、物流,但不要自己去建仓库,可以去租仓库,也不要太过强调自动化,大量投一些自动化设备,这样来讲投资并不大。
像1号店有15个仓库,全部是租的,其实仓储外面很多,专门的物流公司买地建仓库,然后租给我们。物流是我们自己在做,70%的配送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目前在全国40多个城市有配送站点,一个配送站点最多有三四十个人,最少有十几个人。除了租站点之外,配送员工基本都是按单付酬,所以并没有太高的固定成本支出。
对于电商向重资产转变,我觉得这可能是外界的一些想法,我们认为电商还应该是轻资产的。
摘 要:现如今,“天猫超市”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对商品零售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占领了商品零售电商行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但是配送时间的问题依然影响很大,大部分地区客户在订购了商品以后,基本都是要次日才能收到商品,但是大部分客户对于快消品,都希望能在当天取得。“e超购”将每一个商店都是商品的库存点的优势,大力发展一种新的随订随取的新型购物方式。
关键词:零售电商;随订随取;新型购物方式
一、引言
Analysys易观的《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第3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规模达1297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3%。电商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商业模式的认知,随着“天猫超市”、“京东超市”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超市、商场等零售行业。最近的几年里,商业模式一直是现在市场讨论的焦点,在这个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的现代,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一个角落,尤其是零售行业。很多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断的消失,但是也有一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及时进行转型升级从而不断壮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将零售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可行的商业模式,成为当今重要的话题。
二、“e超购”模式简介
“e超购”致力于为线下各种规模的传统货架商店提供一个线上销售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将超市的货架以线上商城的类型展示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则可以通过“e超购”平台,查询到自己附近的超市,并能通过“e超购”查看到超市的具置,以及超市是否具有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和该商品的价格,在选完商品后,可以进行线上支付,并可以通过相应的支付凭证进行到店立提(类似于我们校园快递中心的自动取件箱),这样消费者不仅知道需要的商品是否能购买到,能在哪里购买到,需要什么样的价格,而且省去了消费者在超市里寻找商品所花的多余的时间,为生活在快节奏的大都市工作人群,节省了很多时间。
三、理论背景
随着线上消费的发展,网上超市相对线下超市的诸多优势促使了消费者选择的网上购物,包括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购买到线下超市不能购买到的品牌、产品,并且享受到高速的配送服务。购物的最大差距仍是速度问题,线上虽然方便,但是需要一定的配送时间,尤其是生活快消品,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油盐酱醋时是需要及时使用的,但是如果从线上购买需要一定的配送时间,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传统的线下超市,首先小规模的超市存在商品种类不全的问题,大规模的超市存在购买一样商品从进入超市,到找到商品所在位置选购,再到排队结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生活节奏较快的大都市人来说,这也是十分不方便的地方,所以如果能提供一种,消费者在没有进入超市之前,可以知道在哪里能顾购买到所需要的商品,达超市的时候可以立即拿到所需要的商品。前期是一种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模式,后期更是一种为商家节约货架成本的新型购物模式。
四、模式可行性研究
1.研究方法
我们的研究的是一种尚未进行广泛推行的新商业模式,此项研究第一步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再进行试验点研究,因此本次研究采用调查法和实验法。在具体研究中,我们要同时对消费者和商家进行调研、交流从而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样本选择
对于此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探索,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就是大都市快节奏生活下的工作人员,所以我们选取了市内公司比较集中的万达写字楼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在后期进行数据的分析。在分析完成以后,会在万达写字楼附近选取一家超市,实行简易的线上选购商品的模式进行初步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因为这是一种电子商务零售的新模式,所以主要对消费者的快消品购买频次、购买方式,以及对“e超购”新模式的接受性和需要性进行研究分析。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前期通过基本的交流以及赠送小礼物的方式拉近与调研对象的关系,并向其说明此次调研的目的,并向其确保调研的保密程度。
对于商家,我们对万达写字楼附近的小型超市商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该部分商家现在目前的经营情况,并将“e超”的商业模式思想向他们进行了基本的叙述,并了解他们的想法。对于大型超市,我们计划联系超市运营部分的相关负责人,听听他们对“e超购”模式的看法和建议。
本次对消费者放3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72份,问卷的回收效率为57.3%。数据收集结果如下表所示:
(2)我们在万达写字楼边上的一家小型超市进行试点,并以微信的方式运营科一个简易的“e超购模型”,在尝试的一个月中,该商家接到e超购的订单量为140单,单额为2460元。且同一客户重复下单率达到62%。
五、研究发现
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
(1)定位:把握该模式针对的消费群体是什么,该消费群体的需求是什么等问题。数据显示,“e超购”的商业模式针对的群体确实是20-30之间职场人,他们的工作较忙,生活节奏较快,需要在各方面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所转移他们对该商业模式有着较为明显的需要。
(2)服务,目前线上零售较线下零售缺少的就是一种服务,线上购物,与消费者最直接联系的就是配送员,然而配送员大多没有跟高的服务意识,所以“e超购”在提供购物便利的同时,又能让客户享受到一定的服务。
(3)渠道,“e超购”能够将每一个大小商店都能作为类似商品仓库的存在,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其实就是通过手机选择有他所需要商品的仓库,让后付款,上门自提。大大节省了渠道的成本。
(4)盈利模式,前期应主要以增大客户群为目标,在客户群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通过广告、支付手续,或者商家提点的方式进行盈利。
六、研究结论及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e超购”的商业模式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如果需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点作出努力。
1.扩大合作点,“e超购”:是一个能够面向全国的模式,拥有足够多的合作店,能够让消费者无论是在公司、家中或者是外出旅游工作,都能够通过该模式享受到便利。
2.增加服务形式:除了普通的上门取货形式,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金额达到一定要求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因为“e超购”的点本身就是离客户比较方便的点,所以配送也不会花费商家太多的人力物力。且有条件的商家,可以在商店的某处设立自动去货柜,让客户可以轻松的凭借相关凭证直接进行自取,这样对本来在线下超市销量比较低迷的隐私商品的销量也是一种提升。
3.优质的服务,“e超购”与线上购物的不同是消费者在享受线上购物带来的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到线下的服务,所以提升线下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是该商业模式在以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