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策划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档案信息化所面临的风险问题
馆藏档案数字化是开发和提供档案利用的主要手段,数字化加工可能引起档案原件磨损、档案丢失、档案信息泄密、以及因参数设置或操作工序等问题引起从模拟到数字转换过程中档案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不标准等风险。
数字档案信息依附的软硬件网络环境存在先天不足和技术方面的风险。网络、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软件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赖以生存的IT基础环境,也是引发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风险基地。
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专业技术性和知识综合性,以及以指数方式快速增长的电子文件的存储与保管,要求对档案信息实施科学组织、合理存储、有效管理和安全备份,这对具有传统知识结构的档案工作者而言是个挑战,若不及时参与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和研究电子文件及其工作机理,档案人员将会面临难以应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之风险。
2 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其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运用,促进了档案信息的自动登记、归档、查询和传递的实现,有效的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但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全面了解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模式,熟练运用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切实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效率,保障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丰富自己头脑,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信息化意识和专业能力,切实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始终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是影响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党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稳定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应当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意识,并具备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信息化管理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和岗位技能,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2.2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保障应用软件安全
为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应当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防护,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产品的使用,应当从系统保护、信息保存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规范的技术保障体系,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应当结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研发身份识别认证系统,合理设置档案权限,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有权限进入系统内查询相关档案信息资源,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一旦出现内部档案管理人员非法操作查看档案信息资源的情况,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并充分做好档案数据信息的加密工作,保证应用软件运行的安全性。
2.3 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当前国家层面上对电子文件管理的要求是同时保管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应当将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制作成纸质公文,并连同电子公文原载体一同归档保存,并建立有效的联系,便于后期查询和利用。电子档案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为提高其保存和管理效率,应当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障信息安全。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比较常用的安全技术主要有密钥技术、签署技术、身份验证、防火以及水印等技术,而在管理方面,主要以异地备份和存用分离的方式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全面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是人,电子文件的制作和管理也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参与电子档案的制作和管理的相关人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资质审查,坚决不允许责任意识差、思想道德品质差的人员参与到电子档案的制作和归档过程中,切实保障电子档案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在日常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档案管理水平,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应当积极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坚决落实工作责任,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全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4 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
高质量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当前的档案管理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为了加快改造的步伐,也可以采取收入资金的方式。如果遇到一些阻碍,也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并商榷解决办法,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2.5 病毒防范与治理
病毒对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威胁,所以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高级病毒防范网,对不断升级的病毒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相关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十分必要,有利于提高其安全意识。
2.6 建立监督执行体系
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能够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一方面要强化对整个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控制和跟踪,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有效落实,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保障工作通过监督分析和管理,进一步推进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升级。
一、文书档案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优势
(一)提高档案归档人员的工作效率
通过做好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规范文书档案管理的流程,改变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方式,全面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对文书档案进行整理和归档,可以有效的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文件信息资料的收集、存放、分类等工作更为快捷和便利,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提高档案的查阅速度
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来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文件查阅速度。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随时对文书档案资源进行检索,档案使用者在利用档案信息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查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有利于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有效节约。
(三)提高文件的传递速度和安全性
文书资料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传递时极易发生丢失的情况。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文书资料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和流转,有效的提高了文书资料的传递速度,保证了文件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档案管理系统来对档案密级进行确定,并设置具体的操作权限,以此来保证文书档案信息的安全。另外,现代化管理方式下的电子文书档案,有效的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快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建立现代化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强化文书档案的制度化建设,对于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与技巧的结合,可有效保护存储文书档案。建立现代化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摒弃过往传统的管理制度与体系,以国家文书档案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结合组织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等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文??档案管理制度,所建立的制度应当与时俱进,且具备鲜明的科学性、灵活性与合理性,如坚持“文档一体化”、逻辑归档、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存等。现代化文书档案制度的建立,能够改变过往不合时宜的制度,为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工作形式,进而不断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和体系,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制度保证。此外,还应当注重文书档案编修制度的规格与健全。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有计划对文书档案的编修制度进行查阅、编修与完善,确保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有必要建立文书档案管理绩效考评制度,强化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促使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积极高效地投身于工作当中,增强制度的实效性。
(二)应用先进手段实现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
当前办公自动化系统得以普及,在具体办公过程中,通过OA流转即能够完成收文和发文,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快文书档案管理观念的转变,充分的利用现代化化手段来提高文书档案的管理水平。因此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的运用现代化管理软件,依托于计算机技术来对文书档案进行整理、储存和查阅。同时还要通过创建OA系统软件与现代化管理软件的接口,实现来完成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这样电子文件数据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即能够直接进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完成归档工作。而且有效的保证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文档之间信息的一致性。另外,各机关单位还要通过运用相应的软件来加快推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保证文书档案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文书档案的应用价值,加快促进文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提高文书档案检索效率
在文书档案检索方面,首先通过对当前的文书档案进行全面的普查,根据各行业发展的需要,针对一些不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书档案进行移除,以减少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内容的重复性;而对文书档案进行普查与无用档案的清除,也是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标准化与科学化的前提。其次,通过对文书档案进行组合,对于一些内容较多的文书档案将其分为几个类别清晰的案卷,并重新梳理内容繁杂的档案,将各档案之间的联系明确,以促进文书档案资料的利用率以及检索效率。与此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规范档案题名,以提高文书档案检索的准确性与效率。因为实施文书档案的规范分类,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快速检索与提高利用效率,而只有提高文书档案的题名准确性,才能使档案发挥其具体的效用。
(四)不断完善和健全文书档案管理体系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构建完善的文书档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文书档案管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需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并按照文书档案管理的要求来建立健全文书档案管理体系。同时还要注重文书档案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各部门之间在日常工作要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工作中的交流和配合,确保实现信息的全面传输和实现对文书信息的完整记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及繁琐的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并在实际工作严格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并对每一个档案人员的相应职责进行明确,全面提升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档案管理 提高水平 策略 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79-01
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目前为止可以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这项工作也是国家的管理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部门的经营水平。在目前大的经济背景下、在目前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的环境下怎样才可以很好的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是基于这一现实问题,对如何着手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意见,对一些细节部分进行了较为严谨的分析和探讨。
一、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
1.这是构建现代化社会的必要条件
档案信息的管理属于一种文化实力的体现,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是在体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美好、和谐的现代化社会,这就对那些处于科研、经济领域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也越发显得重要,好的档案管理可以更及时、准确的了解到最新的国内外形势,对我国的总体发展状况也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全面、快速、系统的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这就可以作为长期发展的基本依据。在档案管理中充分的利用到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弥补传统管理方法中的不足,对大众的需求也有着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些都支持着现代化社会的构建。
2.这是为了满足档案管理的实际需要
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都造成了档案管理任务量的急剧扩大,这其中既包括了档案管理的类型,也包括了档案管理的数量。尤其是电子档案这一新的保存方法的出现直接造成了管理以及使用上的困难。在现实的生活中,准确无误、及时迅速的把每个档案信息提供给需要的人或机构是目前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综合以上的几个方面不难看出,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已经势在必行。不断进步的电机技术以及微缩技术都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十分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档案信息的数量、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人们更多的采用电子技术来存贮一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档案信息都存储在光盘或者磁带等介质上面,与传统的纸质类档案相比还是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弊端,这就导致很多新问题的出现,比如说:如何确保新的存储技术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如何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与此同时,在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中仍然存在着大意疏忽,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不够重视的现象存在等等。面对这些涌现出来的全新问题,档案管理工作者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对这些新时代提出的挑战,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创新才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营造出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
三、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主要措施
1.培养新的档案管理理念
建立新的档案管理理念是提升总体水平的基础,这就要求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者们要能够摒弃旧的管理思维,提出传统模式的禁锢,立足于科学发展,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总结,之后就要采取措施解决。同时,服务性的工作态度也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这也就对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随时了解并消化吸收整个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并可以明确知道社会对于档案信息的实际需求。当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也是提升这一水平的基本要求。充分调动档案关系工作者的积极性,保证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都是这个措施的核心要求。
2.对档案管理者素质的培养
档案信息管理者是整个档案管理的主体部分,他们的执行能力高低也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系统性、复杂性、集成性高,而且新的电子技术的加入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求管理者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管理、学习能力。换个角度说,也就是对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加紧培养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目前的工作中心之一。因此,要严格依照档案管理者所在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时的技能、知识培训,同时还要能够与时俱进,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改进,要求每个工作者都能够严格依照法规的要求做事,依照行业标准,多多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完成自己的工作,进而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3.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档案管理的进步
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推动档案管理水平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说明,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未来档案管理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具体的管理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要求相关部分加大对于档案管理的投入以及管理力度,在加强基础设备改进的基础之上积极推动档案管理多元化的发展,将电子档案与文本档案结合起来,这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二是要合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处理、传输、存储等都是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这也就要求管理者们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一技术环节的操作。还要在已有的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建立起完善的、有效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并要为此成立电子档案的阅览室以及查询室,创建更多的方法。除此之外,既然是要体现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充分体现出现代的光学技术。利用光学理论以及相对应的核心技术不断缩小档案存储大小,这就可以在提高存储率的基础上确保了档案基本元件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4.不断创新,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评估
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检查档案信息,对于变动部分及时更改,同时还要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做到准确、有效、及时的完成任务。还要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整个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这就要求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做好整个的编辑、分析工作,加大可利用性,发掘出更多的潜力。坚持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构建创新性的人才队伍。此外,利用高科技技术、好的管理模式促进档案管理的不断进步,将传统的档案管理与新时代的技术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科学化建设,对档案信息随时进行开发,努力提升到更高层次。
四、结论
利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整个档案新的管理工作,利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推动档案管理的水平是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核心思想。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合理有效进行,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合理化、制度化发展,能够最大化的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凸显其作用以及地位,已经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成为诸多部门以及机构在生产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盛金辉;;论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15:165.
[2] 宋婉婷;莉伟;;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09:106-107.
[3] 杨吉慧;;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东方企业文化;2013,12:140.
【关键词】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39-02
血液净化中心主要收治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作为特殊的治疗场所,在对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护理安全是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首先考虑的头等大事。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好坏的标志,也是衡量血液净化中心管理水平的标准。在护理过程中,一些极小的差错就可能导致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其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本文就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因素与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共64例,其中男性患者共30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为18岁至60岁不等,平均年龄32.5岁。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是否发生相关安全问题,并针对该安全问题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
1.2 护理安全因素 对本文选取的64例接受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可得,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安全问题:①护理人员自身问题。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大多为低年资人员,对于技术的掌握、护理经验、工作责任心、协作能力等均较缺乏,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容易与患者发生摩擦,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潜在威胁。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大力发展,新技术与新设备逐渐进入我院,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学习能力差,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导致护理安全问题频发。部分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的了解不全面,经常在不注意责任书内容的前提下盲目签字,导致最终发生意外时需承担极大的法律责任。一些年轻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进行操作,最终导致医疗事故。②护患沟通与交流不畅。年轻的护理人员因为性格较为冲动,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容易因为很小的细节发生口角,最终使事态恶化为护患纠纷。年老的护理人员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量大,因此在与患者交流时,态度较为冷漠,导致患者频繁投诉。而对于患者而言,发生疾病后其身心均存在变化,心理承受能力相应变差,对于疾病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与护理人员交流时语气激烈,甚至产生怀疑医生、护士、医疗行为的心理。③管理制度不健全。本院对于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制度仍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对护理人员的约束力不足,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的预见性不足,排班时间不合理等。
2 结果
针对本文调查了解的护理安全因素,本文制定以下方法进行管理与整改:
2.1 注重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与专业培训 血液净化中心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操作流程,通过累积工作经验来提高阅历与应变能力。每次新引进设备与技术,均应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模拟训练与学习,以锻炼其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并制定针对突况的应急预案,让护理人员定期学习、熟练掌握,以便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不慌不乱地处理问题。请专人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者进行法制教育,以讲座的形式使其了解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2 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要求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做到“三心二意”,即细心、耐心、关心、多留意、勿大意。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操作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避免护患纠纷产生[2]。
2.3 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管理力度。血液净化中心应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并将制度内容落实。每天对治疗仪器与检查仪器进行细菌学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处罚负责管理的人员。对于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任何差错,均应追究当事者的责任。对于表现好的个人,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以鼓励其继续踏实工作。实行灵活排班的制度,避免在护理高峰时间发生人手缺乏的现象[3]。
3 讨论
血液净化治疗是血液净化中心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对于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尽量规避相关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科学、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方式[4]。院方则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其法律意识,并使其具备高度责任感与服务精神。除此之外,院方还需对护理工作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以保证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工作能够安全、有序、科学地进行。
综上所述,医院与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均应注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相关因素,针对一系列安全隐患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与补救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使患者能够安心接受护理与治疗。
参考文献
[1] 何东娟,林莲娇,翁月花,等.血液透析风险预防的管理[J].当代护士,2007,2(1):90-91.
[2]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关键词]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27
[中图分类号] F272.7;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43- 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信息时代,任何单位都在不断摸索和改进自身的信息管理方法,高校也不例外,传统的管理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越发重要。档案信息工作涉及到的范围广、部门多,高校档案信息,见证了学校的历史发展过程,为学校今天学校的发展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强化档案信息的管理,能为高校的各项工作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它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和任务之一。
1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1 信息时代的客观存在
高校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对多种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如大多数的科研人士希望自身能在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借鉴、参考一些科研成果。在当今信息共享的时代里,高校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甚至是当务之急的任务。通过对馆内的档案的内容、结构、类别进行统计和利用,以此建立一个具体可行的档案管理的方案,以期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服务。
1.2 高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高校招生尤其是招优质生源竞争激烈,一些高校通过自身的教育改革来争取竞争优势,面对高校的大幅度的改革,为了优化高校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系统,使得档案管理任务加重、难度增加。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纸质档案需变为电子档案,这是电子档案的易存性和方便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档案的管理难度,加强了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度。
1.3 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为高校的档案管理任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首先对传统档案管理方法的存在具有挑战性,如今的大量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增加,这对高校的档案借阅利用频率大大增加,因此,必须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档案信息化的系统管理建设成为时代的必然性,比如开发、研究新的适合防护档案信息管理的系统软件。
2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2.1 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高校的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队伍存在年龄偏大,女性居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薄弱,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最近几年,由于高校大量扩招学生,使得档案的工作量激增,外加现在的档案都是信息化管理,面对这样工作量大、难度系数增加、机械操作重复性增大的工作情况,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却没有提高,依然用传统工作方式来对待。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促进档案信息的发展进程,根据时代的要求来改造自己,以便适应这个时代的社会。
2.2 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和高校领导,对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认识、缺乏重视和观念落后。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对现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没有很大的兴趣,习惯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模式,缺乏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认知。对于这些人来说,档案的管理是首先对其剪裁,然后装订,最后归入档案,除此之外就是不要泄密、不要丢失就好。对于领导来说,对待档案的观念有点滞后,进而对员工的工作要求也就相对不高,投入不足,致使高校的档案信息没有得到进步。根据现今的档案管理的发展,高校的这些为档案工作的人员要和领导必须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引起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以此提高高校事业的发展水平。
2.3 管理制度体系仍不够完善
很多高校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依然是针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而制定的,已不适合现代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缺少对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片面性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有安全隐患性。高校的信息化档案建设都是由高校自身承担,各校的经济能力各不相同,每个高校的档案管理都是按自身的经济情况和技术水平来选择自身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的,这样便形成一个标准不一、各自发展的道路。由于高校的电子档案数据信息标准不一样、内容不太规范、结构也不同,致使网络连接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时具有障碍性。
3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档案信息化的重视
档案工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服务性,高校应该从一开始树立正确的服务态度,做到为高校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全面服务。高校历史和高校历史馆是高校档案馆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客观、全面、准确、真实地记载高校的创业史、奋斗史和发展史。比如建立一个校史编纂的办公室,设置专职教工集中办公,而校史的出版也为高校的档案信息建设充实了内容,以此展现本学院的内涵和精神,进而得到校领导的进一步重视,得到师生的肯定。通过对档案馆的建设,省市档案馆的检查和验收,使得领导重视并且分配资源来进一步完善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为高校的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进而推动高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的工作除了服务性强之外,再就是专业性,要求从事档案信息工作的人员具有相应的档案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这些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档案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因为当今是信息化变换的年代。处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之外,进行档案建设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对档案的工作能力,学会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来解决和指导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提高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提供资金和时间支持,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每年固定的时间段为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更新档案管理观念,以及熟练档案的收集工作、建档工作、归档工作等环节工作。高校也可以组织这些管理人员定期开会,交流自己对档案管理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做到专业化、高效率,为师生提供便捷、全面、有效的服务。
3.3 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的其中之一任务就是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在建设纸质档案的同时建设电子文件子档案,通过建设高校的校园网和电子档案系统,来实现信息文件的自动归档。另外,管理部门实现无纸化办公方法的前提下,档案工作应争取每一份纸质档案都有匹配的电子文件,实现高校的数字化档案贮存、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和网络化的档案享用,全面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的发展。
要实现这样网络化、信息化、电子的档案管理模式,高校必须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课,挖掘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潜能,使其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脚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发挥其主观的能动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更新率。让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制度化的档案管理。
3.4 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
随着网络日益的发展,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地上升,这为高校网络化的信息管理也带来了风险。所以,高校在建设档案管理的工作时必须树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意识和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以此确保高校的档案信息安全。档案管理人员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安全工作,做好数据备份,系统安全防御,抵御来自网上的黑客攻击和病毒侵害,保障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这一系列的安全和技术问题要求高校必须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工作。
高校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先进经验形成自己的一套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此外,还应建设健全的信息防御软件系统,如最基本的防毒软件、防火墙软件、数据加密技术等等。平时多注意工作细节,防止涉及泄密的信息泄密。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此,高校应该加强安全意识,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技术规范,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程序,来维护档案的安全。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高校的档案信息是学校历史发展的见证和原始记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为此,高校要认识到建设档案信息化的紧迫性和必然性,要认真对待档案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主动为档案管理创造优质的环境和条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推进档案信息管理的建设进程,与时俱进,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秋梅.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浅谈[J].商业经济,2014,55(1):94.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
1.1、人员中毒
突发性危化品事故经常会导致多人中毒,甚至多人死亡,常被称为重大灾害性事故。如发生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死亡人数在30人以上,则形成为特大灾害性事故。比如2013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余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
1.2、燃烧和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遭破坏
危化品事故中的燃烧和爆炸会导致人员伤亡,造成爆炸点和周围建筑物破坏。如2013年3月19日,潍坊海圣化学有限公司的火灾爆炸案。造成8人死亡,多人烧伤。对周围的建筑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过程中企业安全意识的欠缺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原因。在企业的发展中,强化产品安全生产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成本,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产生了利润与安全之间的冲突。因此在安全意识方面,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具有侥幸心理,重视经济利益追求而忽略安全生产投入;二是在欠缺安全管理意识的基础上企业使用滞后的管理办法,导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混乱;再者是对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过程中,安全投入问题集中体现为人才投入以及资金投入欠缺。
3、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探讨
3.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首先,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对安全生产进行高度重视,并对储存、使用流程做出全面防范。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是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使用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安全风险防治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具体工作中,相关企业首先要对安全生产使用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引导工作人员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同时,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实践中,企业还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重视处理向强调预防转变,通过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来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事故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应急处理知识做出讲解,以此来提高员工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以及对相关安全事故的认知。另外,可以利用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介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使用的宣传活动,从而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企业有必要对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以及安全生产使用制度落实情况做出严格的监督与考核,以便确保培训工作以及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性。
3.2、完善应急体系
首先,危险化学品企业要重视应急机制的构建。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过程中。构建统一指挥、合理结构、灵敏反应、高效运转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体系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的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借助地方安委会专家的作用,调动企业安全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来构建合理的安全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其次,危险化学品企业要重视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善。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处理方案等,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具有可行性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作为企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做出动态调整是应急预案体系完善中的重要内容,在此方面,要强调危险化学品存储以及集中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在对应急处理体系进行完善的基础上提高安全事故处理能力以及完善安全事故预防体系,确保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对事故进行有效且快速的控制,从而使得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再者要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事故演练工作,每当完成演练之后,对应急预案做评价,并建立一个应急响应系统,一旦发生事故,立马结合事故的实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将现场人员与物品迅速撤离,降低事故的损失率。进一步建立完善现有各级政府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部门联席制度,各个部门紧密配合,支持有关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督检查活动。
3.3、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现阶段,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的安全管理方法依旧比较传统且混乱,以至于传统管理方法的较多弊端存在于生工作过程中,致使整个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经营活动中充满了安全隐患因素以及事故风险,从而给生产经营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探讨一些有效措施改变与创新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从而降低企业的危险因素。基于此,在以后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不断的总结以往安全事故案例的经验与教训,同时,积极的吸收与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安全管理方法,从而有效对传统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创新,进而保障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的安全。
3.4、强化人员安全培训
首先,良好的师资资源是保证安全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必要条件。企业安全培训讲师应由具有丰富安全管理经验的一线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或者注册安全工程师担任,若本单位人员不能胜任时可外聘有资质的安全培训人员担任讲师。其次,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结合现有的多媒体技术,采用如情景模拟法、讲授法、点评法等多种培训方法。第三,在培训结束后,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培训记录制度,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做好资料存档。
3.5、做好隐患、事故管理
安全隐患是诱发事故的根本源头,若是将隐患消除则可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企业的隐患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定期进行隐患检查工作,将隐患排查工作落实到位,在排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立马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其次,严格开展排查工作,排查时全体人员都要参与,不留任何一个死角,针对重大隐患,若是不能立马进行消除,需要采取防范措施,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然后相关人员进行备案,将其纳入到技改项目当中,定好整改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进行事故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原因分析,调查了解诱发事故的真正原因,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的生产人员、物品进行快速转移,查找到原因后向所有人员说明情况,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并通过现场安全教育的方式,使所有生产人员吸取教训,认识到不安全操作所造成的危害,若是外部企业发生事故,则同样吸取教训,避免本企业重演。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很多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情况依然令人担忧,这就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问题的原因出发,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安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管理,以此逐渐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欢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288.
[2]张晓惠.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问题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0:131-132.
[3]王悦.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及处置措施[J].广东化工,2014,19:128+141.
1 自动化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档案安全性不足
医疗档案作为患者隐私内容之一,医院和医生都有义务为患者进行保密。但是随着办公自动化体系的引入,医院逐渐对档案进行电脑联网存储和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黑客和不法商贩逐渐开始盗取患者信息以获得巨额收入。这不仅为医院和患者带来了困扰,还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加深了双方对立程度。医院电子档案是医生存储、管理、上传的诊断病例,包含了文本、符号、图表、图形、音频、影像等数字化信息。鉴于其形式不固定、易于修改、系统漏洞、保密性弱等问题,电子档案被篡改和盗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针对医疗档案输入、存储以及管理的安全性的投入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2档案管理标准不清晰、不全面
当前,办公自动化使医院在硬件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用的设备更加方便和快捷。但是给医疗档案的存档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使用网络设备后,医生在进行文件传输的时候习惯使用电子文档进行传输,没有保留手稿。医生对于病例的日常工作总结以及分析和论文格式不一、标准不同,无形中增加了管理者分类和管理的工作量。除此之外,医疗档案标准不统一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检索的难度。这反映了医院在档案信息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的滞后。
1.3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不完善
由于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开发者对于我院的各种流程、制度了解不全面,所以在系统中还存在许多漏洞和缺陷。当前的自动化办公系统与档案管理工作还无法实现完全的对接。系统的集成度较差、功能较为复杂、管理内容划分太繁琐。而且,系统缺乏将电子文件传输与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医院档案管理系统,无法实现对诊断病历等医疗文件的自动控制与归档。
1.4医院档案管理观念较落后
在此之前,大部分医院对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都不够,没有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没有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队伍建设。医院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管理专业性不足。由于医院人员编制的限制,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使得档案部的工作人员工作量庞大,管理起来也较为吃力。在实际管理中,部分工作人员难以有效的运用自动化办公设备。即使在自动化办公不断发展的今天,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也相对落后于医院其他部门。
2办公自动化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科学化建设
当前自动化办公设备大多是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输出设备组成的。所以,院方要不断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设备的性能,加强维护力度,增加使用寿命。除此之外,院方还需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维护和升级,提高防护等级,防止数据泄漏,保证系统正常使用。医院档案中的病案信息是关系患者诊疗、康复的重要信息,所以医院要增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保证数据安全。
2.2 强化后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当前医院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医学领域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医院档案出现了数量不断增加、信息更加广阔,形式更加丰富,管理方法更加复杂的特点。因此,医院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对医院档案进行管理。
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医疗档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增加档案管理、医疗信息分类的专业技能培养课程;其次,要加强管理人员对自动化办公设备的了解与应用能力,强化管理人员的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医院运转的各个流程,加强对医生所提交的各种病例案例、重点疾病的质量控制表等报表的分类整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第三,医院要制定一套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奖励和惩罚措施,有效的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医院档案自动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
2.3完善制度以建立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
建立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将医院患者的档案信息纳入医院档案管理范围中,最大限度发挥其学术价值。第二,要加强档案管理系统与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匹配程度,统一接入端口和标准,运用自动化技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医院档案的网络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第三,准确定位医院档案管理的角色,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进行档案管理,规范档案信息分类,按照一定方向,不断深挖档案信息的参考价值与学术价值,为其他部门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0.引言
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非常深远,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造成较大的损失。电力自动化的继电保护装置是配电网系统的故障响应的必要装置,尤其是对于故障的诊断与响应方面,反应非常迅速,并且可以提供及时的电力恢复方案,提高电力运行的质量安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安全不仅仅是仪表检测和事故的预警等作用,而是结合融入到整个电力系统中,形成了安全保护的系统性保障。当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是研究的重点方向,其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对于电力系统的整体性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现状
与传统的电力安全管理相比,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产生了质的提升,拓展了电力安全方面的内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进,带来了自动化、集成化、自智能化的新意,安全管理的性能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使保护变得更加先进、可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相应更加迅速,维护简易便捷,与传统的安全保护相比,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传统的继电保护主要是依靠电磁保护方式,并且需要有人值守,人员管理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要非常到位,才能尽量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而现代化的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管理的无人化、实时化和综合化,并且能起到更好的抗干扰、抗雷击、抗恶劣环境的要求,实现电网安全管理的高效。故障发生时,电磁型的保护方式通常由机械式的传递来实现,并且机械传动的控制方式容易发生故障,可靠性不高,而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智能化的功能,能够提出优化的解决方案,实现电力保护的快捷、高效、低风险的功能。
2.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长期形成的习惯,平时又缺少足够的培训,企业员工的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欠缺,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存在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危险预防措施不到位、不关注细节方面的管理等行为,安全管理的理念并没有完全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导致即使有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但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
2.2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引入,需要管理人才更新管理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与传统的继电保护有很大的区别,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制约了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效能发挥,专业素质的欠缺是主要的管理问题所在。
2.3安全管理制度的欠缺
继电保护方面的制度建立在我国并没有完善到位,尤其是自动化的继电保护应用的时间不长,制度细节方面的探索有待深入,涉及到组织部门的管理职责权限、安全管理流程的制定、故障出现后的应急响应机制、以及损失造成后责任落实机制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机制的不健全某种意义上说即是纲领性指向的不明朗,严重影响了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2.4规范操作问题
虽然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极大的节约了人力资源,很多方面都达到了无人化的控制环境,但专业人员在其中的作用仍有难以替代的地位,如控制调度中心的数据监控与分析、现场故障检修、安全操作的制定与审核、装置布设等方面仍需要人来完成,而这些操作要依据明文规范来操作,许多员工对流程规范不熟悉,操作有随意性和跳跃性,给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
3.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
3.1整体性布局
自动化继电保护方面的设计选型必须要以其性能与安全为首要关注的因素,保障电网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在选择设计企业时,充分考虑到其技术的成熟、产品质量过硬、企业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等因素,然后再评估具体的建设成本。以为的寻求低价的策略往往难以保障设备的质量,给以后的系统运行埋下巨大的隐患。因而,必须从整体出发,设备的设计、选型与配置要科学合理,保证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紧密,工作畅通,特别是继电保护的控制、测量、信号等方面的内容,确保稳定可靠,工作有序进行。其次,电站的建设扩增要考虑到今后电网升级改造的可能,确保兼容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为设备的更新换代留有一定的空间。再者,继电保护设备的布局还要兼顾有人化与自动化的优点,某些传统的设备有必要保留,如检测仪表、预警装置等仍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布局中对电网的数据库及时更新,如继电装置的型号、参数,变电站的设备名称等,确保故障出现后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定位,便于快速响应,寻求最佳方案。图1为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基本布局原理。
3.2科学规范的安装调试
电力系统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其中包含的设备非常多,各种设备之间的工作联系、兼容性都需要安装调试来进行确认,各工作环节的责任划分也必须明确到位,保证各部分的协调合作,如控制中心、检测系统、运维系统、输变电系统等内容。新安装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校核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界定,预先进行故障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电压、电流等参数都要超过额定值,以确保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波动在保护范围之内。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集成,这些设备易受外部的电磁、雷击等因素的干扰,安装过程中还要实现屏蔽功能,加装抗干扰接线端子、直流稳压设备、滤波装置和空调设备等,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此外,安装调试过程中,要对典型的安装故障进行总结分析,以避免不必要的安装错误,同样,调试要按照规范进行,不能存在随意性或跳跃性的误操作,以防对继电保护装置造成损坏,影响其正常效能的发挥。
3.3严格按照安全保护要求
严格安全保护要求主要做到四点:其一,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验收要依据设计规范和对应的行业标准来执行,不能有妥协性的验收行为,尤其是对于信号接收、遥感等关键技术的把关更应该严格,以防在实际运行中不能起到应有的效用;其二,继电保护的设计文档、参数、运维说明等安全性的技术规范要完整,要对安全管理、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充分认识到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机理,进而在日常操作当中按照安全保护的要求执行;其三,对继电保护的故障内容、类型等详细记录,分析各种故障发生的几率和分布的区位,制定详细的安全保护要求规范,以便故障再次发生时响应的科学与及时性,提高二次故障处理成功率,尽可能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其四,自动化继电设备更新快,技术创新、应用非常迅速,安全管理的要求更新的步伐也要保持同步。
4.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趋势
4.1继电保护数字化
数字化的安全管理方式可以极大的节省资源,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控制部分、变电站的占地建设部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维护部分等,都能够整合其中的资源,设备和人员的配置,增加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性,降低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数字化的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一种趋势,符合当今社会追求低能耗、可持续、高效、便捷的发展理念,并且可以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竞争能力。
4.2 继电保护智能化
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赋予电力系统更加高效、科学的内涵,尤其是当今智能控制理论的不断拓新深入,如专家智能系统、神经控制技术、非线性控制系统等技术的探索,为人工智能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智能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智能电网的建设在不断的尝试推进当中,电子式互感器、智能电网、广域测量技术等技术的交互使用,是系统在处理信息时更加快捷、高效、智慧化,电力保护方面能够寻找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推动着继电保护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4.3继电保护输电技术的突破
在日常的电力系统中,主要是依靠交流输电技术来维持社会生活,而直流输电技术具有可靠、控制灵活等优点,尤其是轻直流输电技术逐渐成熟。直流输电可以有效的降低功耗和建设成本,节省线路的占地面积等,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电力继电保护关于直流式的输电研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相关研究也一直在拓展探索当中,以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良好保障。
5.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尤其是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影响着经济的运行,当今我国提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电力系统作为其中的支撑部分,必须要有质的提升。电力的安全运行与自动化继电保护有着直接的关系,探究其中安全管理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是保证自动化继电保护效能良好发挥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为我国的电网配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良好的保障。 [科]
【参考文献】
[1]张敬.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2]王喜.配电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规划[J].电气时代,2010,(9).
[3]李宝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电力,2012,(10).
1 引言
特种设备在我国经济发展与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给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危害性,发生事故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家对此特别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标准等规范其监察管理[1-2]。
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案例较多,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生态环境破坏,社会影响恶劣。引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善、企业对特种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是特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6]。该文以摸清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遇到的主要困难为侧重点,分析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建议。
1.1 化工企业
化工行业是指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包含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石化、环境、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精细与日用化工、能源及动力、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行业。我国化工企业工艺复杂、工艺条件要求十分严格,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特性,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性、自动化程度日趋提高。
1.2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按照特点分类,可分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机电类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化工企业使用的特种设备种类较多,以起重机械和承压类特种设备为主,通常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中的一种或几种。
1.3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我国特种设备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 为安全工作原则[7]。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特种设备正常运行、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需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负责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制定特种设备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等的岗位职责、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国家、地方颁布特种设备的相关法规、标准等,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规定和要求。
2 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2.1 安全管理问题调查
该文调查区域范围为我国化工企业发展较快、企业分布相对较集中,以化工行业为主要产业特点的某地区;调查对象为该地区30家化工企业代表,涉及:能源、石化、燃气、炼油、轻工等不同领域。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会议交流和企业现场查看三种方式。调查、查看对象主要为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代表和化工企业在用的部分特种设备。调查内容主要为企业在用的特种设备的种类等基本信息、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等在特征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企业内部、企业外部、特种设备本身和其他安全管理方面等。
2.2 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存在风险调查结果
收集调查文件、会议交流和现场检查三部分资料,整理得到化工行业在用特种设备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涉及: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企业内部管理协作等方面。
经过整理分析,得出了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存在的主要风险,其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列于表1。
化工企业特种设备遇到的主要困难列于表2。
3 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议
通过调查知,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力资源配备管理不完善,安全管理形式落后,特种设备维护不当,企业内部协调不力和其他外部因素等。
为提高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针对调查整理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1)根据企业规模配制相应数量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个人工作职责,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执行。
(2)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内部特种设备系统管理,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3)积极参加政府和企业组织的特种设备相关培训,保证企业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在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掌握特种设备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新技术、新方法等,满足最低培训学时要求。
(4)安全管理人员提前将下一年度(或季度)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计划以书面等方式告知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当与企业正常生产发生冲突时,企业领导给予协调,保证特种设备相关管理工作的如期顺利进行。
(5)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户外设置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等外观和性能完好,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记录、上报、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