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建筑智能化范文

现代建筑智能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建筑智能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建筑智能化

第1篇:现代建筑智能化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规模的扩大,技术的发展,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一、现代项目管理特点

1.项目管理科学化。现代项目管理吸收并使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具体表现在:一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应用。二是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项目问题。三是管理手段现代化。目前以网络技术为主的项目管理软件已十分完善,应用于在工期、成本、资源等的计划、优化和控制,可大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2.项目管理社会化和专业化。社会的发展,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对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职业化的项目管理者的高水平的项目管理。

3.项目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项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十分复杂的工作,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必须标准化、规范化,这样才有通用性,才能专业化、社会化,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项目管理国际化。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例如国际工程、国际咨询和管理业务、国际投资、国际采购等。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即按国际惯例管理项目。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化数字系统、网络技术等来实现建筑楼宇的智能控制。虽然每幢智能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根据使用需要、投资力度、经济效益、工作效率等因素而各不相同,但智能建筑追求的目标是共同的,主要是: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加强对建筑物及其设备的管理,减少管理人员和节约能源;使建筑物能适应环境变化和工作性质多样性及复杂性。

1.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对一个建设项目从概念到完成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使项目得以在所要求的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批准的费用预算内完成,以满足委托方的要求。

2.工程项目管理特征。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通常由项目任务书、技术设计和计划文件、合同文件具体定义。三者的均衡性和合理性不仅体现在项目总体上,而且体现在项目的各个单元,构成项目管理目标的基本逻辑关系。

3.工程项目管理内容。项目管理工作任务可分为: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

四、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建设

建筑物内的各种弱电系统不仅在技术上趋向于智能化,而且功能日益增强,规模逐步增大,在建筑物的功能与管理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各类智能化系统不仅自身结构复杂,涉及专业多,实施技术难度高,而且各子系统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工程实施,都有大量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因此,将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完整的建筑工程的一个部分进行施工和管理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中的现实。

1.基本程序。通过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实践,笔者感到,如果按照合理的程序与规范的方式运作,就能有效地控制工程的建设质量、进度与投资,使得建成后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反之则可能花费巨资而收效甚微。智能化系统建设基本程序:用户需求与外部条件调研;智能化系统的方案设计与评审;智能化系统施工招标图设计与智能化系统技术规格书制定;招标确定智能化系统的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商;智能化系统施工图深化设计;施工、调试;智能化系统管理人员培训;试运行;测试、验收;正式投运。

2.项目管理。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是包括整个项目的策划、设计、招投标、工程实施、合同执行等的完整的系统工程,涉及计算机、通讯、楼宇自控、图像处理等多个技术领域,同时也涉及工程项目实施的设计、招投标、分包、施工管理、安装、调试、验收、培训、保修等各个步骤,需要与业主、设计、土建施工、安装及设备制造各个分包商等相关各方进行联络和协调。

五、对智能化系统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工程,在我国现阶段通常是由业主自行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由于受人才、技术和管理的客观限制,使得我国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管理工作的好坏,一方面决定着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和业主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从业主方面看,绝大多数业主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对智能建筑技术、设备和系统等了解不深入,对智能系统的定位、功能需求心中无数。在实施时,由于投入不够或资金不到位,使系统开通率不高。对于如何从技术、商务上考虑选择合适的设备供货商、系统集成商缺乏经验,招标文件及签订的合同不严密,造成纠纷。对于工程中出现的设计及施工上的技术问题,从设计方面来看,大多数项目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机电设计。设计院在设计施工图时,智能化系统设备尚未选型、订货,致使土建、机电设计图纸无法或没有照顾到智能系统。另外,由于智能化设备供应商施工图设计能力一般较弱,提交的图纸深度及规范性较差;又由于与土建、机电专业设计的配合协调不够,设计满足不了现场施工要求,有些甚至出现设计违反国家规范现象。再者,设备制造商利用合同功能描述中的不完善处有意识地在设计中采用成本较低、对系统功能或可靠性有所降低的设计方案。从施工方面看,由于弱电系统较多,且由业主分别分包给不同的设备制造商,施工界面交叉太多;而总包对各个弱电分包缺少制约,很难对其施工统筹协调安排,造成责任不清,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另外,由于业主智能化系统设备到货较晚,而现场安装施工由于工程进度要求,早己根据经验完成了管线、接线盒的预埋,造成已预埋的与设备制造商要求的又有很多不相符合,需要返工和重新施工,影响了工期。

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没有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很难得到优质满意的工程。

2.对智能化系统实施的建议

(1)加强领导和统一协调。相关单位应遵循智能化产业链运作的基本规律,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行规,来规范和引导这个市场,使市场朝良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个产业链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急需解决。

第2篇:现代建筑智能化范文

关键词: 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article to the moder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s.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 言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现代建筑智能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物智能要求的提高势必导致电气设备系统日趋复杂,对其安装施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章对现代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与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现代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工艺

(1)管道安装

①管道安装之前需复测管道地沟,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间距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考虑到放空和管道运行的工艺需要。②法兰焊缝及其他连接件的设置应便于复检,并不得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

③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应及时填写各种施工技术资料表格并经签证记录,埋地铺设的管道,应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及时回填,这些施工技术资料均应整理存档。④穿过楼板、墙壁、基础、屋面的管道,均应加装套管进行保护,在套管内不得有管道接口。穿过屋面的管道应有防水层(或土建泛水)和防水帽,管道和套管之间的间隙宜用不燃材料填寒。⑤管道安装工作如有间断,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⑥管道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也不得用加热管子及加偏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⑦管道焊接时,直管段两环缝距不应小于lOOmm,焊缝距煨制弯头的起弯点不小于100mm,且均不小于管外径。

(2)排水管道的安装

①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②排水主干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O0%。③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④在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最低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其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为1m,允许偏差±2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在暗敷立管上的检查口应安装检查门。⑤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安装应符合规范。

(3)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包括低压送配电系统、防宙接地系统、动力系统、照明系统的管线、设备安装。施工程序:预留预埋支架制安线槽、桥架安装防雷接地安装动力配电盘柜安装配管、管内穿线、电缆敷设基础槽钢安装配电盘柜安装用电设备的安装各层插座安装送电系统调试、验收、开通动力系统单机试运行、验收、开通竣工验收。

(4)空调管道系统安装

①按施工顺序分批分规格将管道运输至现场合理储存,防止管道锈蚀,所有阀门做工作压力1.5倍以上的水压试验并合格。②按图纸设计要求的轴线位置、标高及坡度先放线,然后再按主干管支干管支管直管横管顺序进行安装。③管道布置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应不妨碍正常观察和运行维护,不妨碍门窗的开关,经济合理,阻力小,并注意整齐美观。④管道和天花板,以及管道与管道之间应有适当的间隔,一般以管道或阀门(含保温层)的最高点离墙或天花板1~3cm为宜,以便于管道安装、保温及装饰工程作业。⑤管道穿墙或楼板时应设置套管,管子和套管之间应留有10mm左右的间隙,管道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平齐,但应高出地面20mm。管道与套管之间的间隙用隔热或其他阻燃材料填塞。⑥冷冻、冷却水管采用氩弧焊焊接,以保证焊接质量及良好防腐,冷凝水管采用管道螺纹连接。⑦压力管安装完毕后要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保压10min。试压前应编制试压方案,检查管道支架的牢固性和管道堵板的牢靠性。水压试验合格后,要进行管道冲洗以及管道与设备整系统调试。⑧为尽量减少管道阻力,管道变径采用渐变变径管,弯头采用冲压式弯头,且弯曲半径应不小于4D。⑨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设置多个排污点,以便于管道冲洗。

(5)智能建筑系统

智能建筑系统的安装通常包括:有线电视、电话、广播通讯、安全防范系统以及消防报警系统的管线和设备安装。其中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电视监控子系统、周界防盗报警子系统、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家庭安防子系统、电子巡更子系统。

(6)中央主机及末端设备安装

各弱电系统的中央主机均是高度集成产晶,其安装上最主要为设备的就位、与现场连通线路的校线和接线、软件的输入与调试、系统联动调试等内容。中央主机安装应在主机房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上后安装。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螺栓应有防锈层,设备在安装前应做检查。

(7)电讯系统

电讯系统调试包括电话交换机系统、数据科技网络系统、电讯综合布线系统和多媒体数据终端机的线路测试,设备单体调试,系统调试和各系统联合调试。

(8)安全防范系统

1)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安装

①在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的条件下,其安装高度:室内离地≥2.3米;室外≥3.0米。摄像机及其配套装置,如镜头、防护罩、支架等安装应牢固,应注意防破坏,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②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摄像机安装应与地绝缘隔离。③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应分别引入,外露部分用软管保护,并不影响云台的工作。④电梯桥箱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厢门上方的左或右侧,并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脸部特征。⑤出入口及室外摄像机安装应避免产生逆光现象,并确保有效监视出入口人员活动情况与脸部特征。⑥对单体别墅出入口等区域摄像机采用广角镜头,确保有效监视人员活动情况与脸部特征。⑦对小区出入口摄像机安装应避免产生逆光现象及克服抑制强光功能,确保显示车库出入口车辆牌照号码及人员活动情况。⑧摄像机安装方式、立杆与支架安装应根据实际情况定。

第3篇:现代建筑智能化范文

关键词 智能建筑;系统;智能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043-02

1 智能建筑

1.1 智能建筑的定义

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由山洞,逐步发展为茅草屋,石筑房屋等等。人类的生活方式也由群居演变为分阶级等级居住。各种用途的建筑物也在逐步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建筑方向。量变的积累,引发质变。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进步,智能建筑设计的出现是必然的。智能建筑是建筑的一个质的飞跃。它将建筑的定义提高了一个层面。

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各集团,研究中心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美国智能建筑研究中心提出:智能建筑是通过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国际智能工程学会说:建筑设计包含了可提响应的功能,用户对建筑物的适应性,及信息技术的灵活能动性。智能建筑是系统的综合,安全,有效,舒适,节能,使用功能强,充分利用投资,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满足用户实现高效率的需要。

我国从2006年12月29日并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同时废止。该标准对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不同类型的办公建筑,交通建筑等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同时也重新审定了智能建筑的定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1.2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

1.2.1 智能化集成系统(IIS)

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将不同功能的智能化系统联系成一个整体,最后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1.2.2 信息设施系统(ITSI)

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1.2.3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

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

1.2.4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

顾名思义,是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

1.2.5 公共安全系统(PSS)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维护公共安全,以及时应对社会的各类突发危险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

1.2.6 机房工程(EEEP)

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的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

2 智能化设计原则及实例

智能建筑开始于80年代,其鼻祖是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CITY PLACE)。它是由一座金融大厦改造成的。随后,英法等发达国家开始注重设计发展智能化建筑。根据相关材料介绍,目前美国的智能建筑占新建筑的70%,日本的智能建筑占新建筑的60%。我国智能建筑所占比重较少,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是也取得了较显赫的成绩。

2.1 智能化设计原则

智能化建筑代表了建筑一个新的层面,首先它必须有创新设计意识。不断的创新才会有发展。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其次,智能化建筑要体现实用性以及人的中心地位。智能化建筑主要是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便利,低耗能的环境。智能化建筑一旦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高端、华丽,将失去原本服务人民的基本意义。再者,智能化设计应当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安全防控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智能化建筑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2.2 智能化建筑设计要点

2.2.1空间多样化设计

为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建筑设计需要向多层面发展,由平面设计延伸至三维甚至四维设计。

2.2.2节能性设计

低耗能是智能化建筑的应具备的显著特点。比如,汇丰银行于2006年在墨西哥城金融和酒店区的中心设立了新的总部,该办公楼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认证。这一荣誉的获得要归功于大楼先进的照明技术和控制系统。办公楼层均采用开放式设计。采光自然。同时配备专门设计的M51光学系统和T8 4100 K灯管,照明光感令人感到舒适。每个照明灯具都可以单独控制,并且此套照明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来调节亮度,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减少了灯光污染。

2.2.3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由多个系统优化组成。每个系统都可发挥其最大优势。例如,烟台市银贸大厦是一座集办公、商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建筑面积1 500m3。大厦智能化系统包括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紧急广播/背景音响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了达到高要求的智能化系统水平,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严格按照智能大厦3A系统的集成模式对整个大厦进行智能化设计。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将各个子系统联系在一起。并使各子系统达到最优化利用。

2.2.4灵活性设计

智能化建筑是高端信息技术的产物,其基础仍是建筑设计。应将信息系统的线路相对集中,隐蔽,营造一个更宽阔的空间,减少压抑感,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环境。适当的加高层高可以方便日后的升级改造等工程。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实例的列举指出,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并深化各种智能化系统,提高建筑的智能化设计水平,学习各国的先进智能化建筑设计方法,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高效率,低耗能的工作及居住环境,并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与激情。这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同时也响应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崔芳丽.智能建筑设计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2]刘雨.浅谈智能建筑设计[J].华章,2010(9).

第4篇:现代建筑智能化范文

【关键词】 建筑 电气电能 自动化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在建筑行业的渗透,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建筑智能化的兴起,建筑业对从业人员建筑智能化的专业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智能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并带来空前的使用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

所谓“建筑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现代建筑电气技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提高,在当前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使得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的关注力度逐年加大。当前建筑电气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时代考验:城市扩建规模渐大、建筑群体功能特征明显、建筑功能综合性高等,为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开启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智能化应用已势在必行。

1 智能化的意义

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建筑技术智能化应用范围在近年来逐步扩大。通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采用智能功能配置,可有效提高工程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建筑的实用性和健康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带动和影响下,工程建设必须做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施工,为更好的调和二者间的关系,建筑智能化被引入其中。智能化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在服务态度上表现为尊重务实,不易以感性来评判建筑工程的任何细节;在工作标准上表现为实际实用,重视全面掌控工程整体,理智衡量工程进度,将工程先进技术与建筑的实用性兼容并举。现阶段,建筑工程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化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面不断推广,建筑智能化发展必将引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潮流。

2 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影响的产物,建筑智能化系统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在我国成功入世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在快速的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建筑智能化系统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在我建筑行业领域内,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智能化系统结构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改变。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建筑智能化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服务信息收集、传输与处理的角色。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建设与发展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的,为夯实建筑智能技术的基础,其就必须更好的适应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来解决建筑工程中各项问题。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更新的今天,传统的由各个服务功能构成的不同的系统结构体系将发生质的改变,统一整体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将各种服务功能综合为一个整体系统中,降低了资源资金占用的现象,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信息平台,将建筑智能化系统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机制中,减少了复杂的建筑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一个建筑群体乃至整个城市内部建筑工程的一体化集中服务的效果,使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化信息供给与交换平台,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服务功能。

(2)在建筑智能化发展推广的今天,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也将发生着改变。受到原有管理制度的限制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例如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公安、电信、建设等众多行政部门,繁杂的审批手续和多重管理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发展。随着该种系统的普及管理制度中的“障碍”正逐步消除。

通过该种管理方式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便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实施,更有利的推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快速长足发展。

(3)注重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功能、作用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上的重新认识与调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较起初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而言,其现代所包含的功能性已有了较大的改变:从满足建筑及其电气设备的管理使用需要,发展全面提升建筑服务、管理和安全功能的有效保证,到现如今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已逐步从形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营运的系统,为建筑工程领域提供更为系统高效的服务。在信息技术和科学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功能、作用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上的认识还需不断强化,在未来的发展领域内,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基础设施,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一个投资价值的服务系统,为建筑中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提供消防报警、远程抄表、信息查询、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更多的增值业务服务。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提高,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可见,智能化之路是提高市场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的推进,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智能化的发展有了更广大的市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好这项工程,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建设人们满意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刘红生,葛军.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

第5篇:现代建筑智能化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

1 建筑智能化概述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行业领域的进步,建筑行业也是如此,智能化建筑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建筑智能化,建设部门给出明确的定义,即“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是在传统建筑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建筑体系,融合了多种高新技术学科,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内容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形成一个先进技术的综合体。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兴起和推广,智能化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

2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我国很多智能化建筑的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建筑设计的定位不清晰最为突出。对于智能建筑,相当一部分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此并没能深入的理解,加上传统建筑思想的根深蒂固,对智能建筑设计的重视度不高,对于智能化建筑的理解只停留在传统弱点系统的层面上。在建筑需求上,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对建筑需求加以明确,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做到系统、全面,缺乏整体考虑、统筹兼顾的思维。另外在对建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涉及往往在建筑施工设计之后,施工设计时智能化系统却还没有进行选型、订货,导致土建设计与智能系统设计相脱节,弱点管线预埋一楼、电缆通道缺乏或者过小的情况时有发生。设计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2.2 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存在的诸多漏洞导致很多管理人员是依托关系进行工程管理部门,不完善的准入制度使得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工程管理的执行中,分工不明、全责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管理方式不科学,工程管理与人员管理严重脱节,管理随意性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

2.3 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理念

很多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简直不能够做到深入的理解,以致于经常从单方主观意识出发,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加上建筑工程的承包单位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理念,工程管理部门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常常导致只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有效性。

3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

3.1 智能化建筑设计合理化

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时建立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建筑方案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而制定。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必须根据项目所在地域、性质以及规模的不同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设计。建筑设计师与建筑相关的各专业的工程师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够设计出理想的建筑方案。建筑相关的各方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总体设计时建筑工程整体的基础,必须以高度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建筑设计方应该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基本原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的集成,这也是一名专业的建筑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3.2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改善工程管理水平

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采用正确科学的管理方法,改善工程管理水平,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满足建筑智能化需求的基本保障。对于工程管理人员而言,提高专业素质,从整体上对管理加强重视,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智能化建筑一般规模较大,而且结构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无论是人力操作还是设备施工都非常重要,绝不能敷衍了事。工程管理人员要加强与施工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定期对施工人员组织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3.3 建立和完善组织保证制度

首先实行目标管理模式,采取责任制,将工程分部分项落实到人,明确职责,做到权责分明,奖惩分明。其次,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全面控制各分项工程质量。最后,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严格控制进场原材的质量,合理配备施工机械。

3.4 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后期检查

施工工序在现场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哥哥按照工艺流程jinx 施工,严格控制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智能化管理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的加以利用,在施工给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提高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同时,工程管理方面建立智能化的管理和监督系统,使建筑智能化管理真正的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建筑工程竣工后,要重视竣工剪彩工作,尤其是对建筑的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严格检验,保证建筑性能满足建设要求,符合建设图纸的规划要求。

4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进步,建筑行业也随着快速发展,智能化建筑逐渐成为现代建筑工程发展的主流。智能化建筑使建筑功能得以拓展,同时也对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智能化的兴起使得工程管理技术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智能建站的管理需要,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也需要进一步的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与现代建筑智能化要求相一致。本文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熙明.试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J].才智,2012.

第6篇:现代建筑智能化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

Abstract: intelligent high-rise building with flexible, efficient,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ther features, is one of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Reasonable intelligent desig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high-rise building function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carry out high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should strengthen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design,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measurement design, etc.

Keywords: high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的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项目工程越来越多。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许多建设单位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之上加强了智能化设计。然而,目前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合理措施,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概述

智能化建筑兼备信息化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于一体,将建筑的结构、功能、管理、服务有机地融合,为人们提供一个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健康、安全的建筑环境。工程建筑智能化设计的重点是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智能化集成系统。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把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信息汇集的多功能系统。其次,信息设施系统。信息设施系统能够使建筑和外部保持信息互联,接收、存储、检索各种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为建筑运营管理提供基础的通信服务。第三,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以设备管理系统与信息设施系统为基础,提供各种信息应用服务。第四,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综合管理建筑各项设施的管理系统。第五,公共安全系统。为应对突发事件,设计的保障系统或技术防范系统。第六,机房工程。机房工程是保证各个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综合系统工程。

在进行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时,必须具有创新设计意识,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建筑功能的实用性。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就是为了营造一个低能耗、便利、和谐、稳定的环境。高层建筑的智能设计不可以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华丽、高端,背离建筑设计宗旨。智能化设计需要和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安全防控技术等有机地结合,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建筑功能需求。

2高层建筑智能设计要点分析

2.1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系统设计是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的重要内容。高层建筑通信系统有着较大的规模,通常由电信运营商负责建设,提供互联网、传真、视频、数据和语音等综合传输业务。设计、布置通信网络时,需要预留双通信接入系统路由,便于城市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接入、应用。根据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特点与相应的使用功能,在建筑内部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构建两级通信网络系统,以满足不同区域使用的功能需求。例如,在商业、酒店、办公等区域设置网络型程控交换机,提供相应的通讯业务服务。如果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较多,就可以采用ISPBX、EPON等通信接入技术,提供相应的语音、数据业务服务。通信系统的组成方式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通信系统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2.2系统互联与集成设计

高层建筑通常会有多个功能分区,例如商业、酒店、办公等功能分区。因此,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时,应当选用恰当的智能子系统,构建互联机制。不同功能分区有着相应的管理、运营和维护部门,所以需要设置相应的子系统以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同功能分区部门的子系统之间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建筑的整体运营管理水平,还必须构建互联机制,使各个分区子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目前,高层建筑的智能化设计中,大多采用主从式系统、分立式系统或对等式系统方式,实现系统互联。通常,停车场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通信系统等应当采用主从式互联方式,在设备总机房设计主系统,在各个功能分区设置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当采用对等式互联方式;扩声系统、会议系统等不需要共享信息的系统,可以采用分立方式。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应当采用纵横式集成方式。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目前常见的高层建筑系统集成方式,能够以动态的图形显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指令、设备状态,提供历史数据查询服务,有利于各个子系统之间联动。从功能分区和子系统两个方面,考虑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问题。首先,功能分区不同,但是子系统相同,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就应当进行对等式互联,设置用户权限,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其次,同一个功能分区内的同一个子系统,应当进行集成式互联。

2.3节能与能量计量设计

高层建筑智能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建筑能耗。采用能量计量系统能够有效地掌握高层建筑能耗情况,有利于高层建筑的运营管理。高层建筑能量计量主要包括:总计量,即冷热源总计量、电源总计量、燃气总计量、蒸汽总计量、给水总计量等;分区功能计量,即冷热源功能分区计量、蒸汽分系统计量、给水分系统计量、变配电分系统计量等;分用户、楼层计量,即冷热源楼层计量、给水分户计量、电源分户计量等。智能化能量计量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筑各项资源的需求情况,选择恰当的设计形式,采用合适的计量装置。通过对能耗的智能化控制,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3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节能、高效、便捷的建筑环境,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的使用需求。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应当加强通信系统设计、系统互联与集成设计、节能与能量计量设计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夏静.论现代建筑的智能化设计[J].江西冶金,2004(4).

[2]张仕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2(04).

第7篇:现代建筑智能化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自控系统;照明;节能

一、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1.工程中的变压器,宜采用节能、环保型的变压器,现在普遍采用的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造成回收困难的问题。建议采用SGB11-R系列卷铁芯变压器,能有效、合理的回收材料,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变压器节能的实质就是降低损耗、提高运行效率。作为电压变换设备,变压器被广泛应用于输电和配电领域。由于容量和数量很大、运行时间长,总损耗也相当大,因而,变压器在选择和使用上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不应使变压器长期处于过负载状态下运行,其经常性负载应以在变压器额定容量的60%为宜,考虑用户发展等因素,可预留15%―25%的余量;另一方面,某一型号或系列的变压器,新型号的自身功耗应比前一个型号低10%,选择高效节能产品,是改善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空调等季节性使用负荷由独立的低压母线配电,必要时,根据空调系统的设计,容量大时可分开两台变压器独立为空调负荷供电,有选择的开启一台或两台变压器,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台数,其接线应能适应负荷变化时,按经济运行原则灵活投切变压器。对分期投产企业,宜采用多台变压器方案,避免轻载运行增大损耗。

3.在低压配电系统设功率因素自动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素大于0.9,减少无功损耗。

4.空调器、水泵等采用节能型电动机,提高电动机的能效。

5.对于动态变化的负荷,如:冷冻水二级泵、生活给水泵、空调器、新风机等,采用变频器控制,根据负荷大小实时调节电能供应。

6.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相关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和选择供电电压,供配电系统应尽量简单稳定可靠,同一电压供电系统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三级。

7.变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距离、配电半径,减少线路损失,建筑物内部变电所之间宜敷设联络线,根据负荷情况,切除部分变压器,从而降低损耗。

8.根据经济电流密度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一般按年综合运行费用的最小原则确定经济电流密度。

二、自控系统节能设计

空调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等机电设备进行自动监测与控制,实现实时节能。

1.根据供冷区域实际使用的冷负荷量,自动控制制冷系统设备运行的台数与运行工况,制冷系统采用群控方式。

2.根据室外空气温度或室内CO2浓度,自动调节室内新风比,在过渡季,采用全新风增大新风比运行控制方式,有效节省空气处理的能耗。

3.在夏季的夜间或室外空气温度较低的时段,控制新风系统对建筑物室内进行预冷,减少处理新风的冷负荷。

4.实时调节电动机的运行工况,使电动机最大限度的处于节能运行工况。

三、建筑照明的节能措施

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严格控制各场所的照度值与照明功率密度值。

1.照明方式:一般照明、局部照明采用直接照明方式,精确计算各部位的照度值,准确配光,避免多余用光;室内照明与室外照明相结合,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避免重复用光。

2.照明器具选型:a)工程上照明灯具、光源、电气附件等均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高效、节能型产品,所有灯具应自带无功补偿电容器,补偿后灯具的无功功率应≯0.9;b)荧光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规定:开敞式为75%;带保护罩的,其中透明为65%,磨砂、棱镜为55%;格栅灯为60%。c)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规定:开敞式为75%;格栅或透光罩为60%。

3.照明控制:a)住宅公共部分的照明,除高层住宅的电梯厅和应急照明外,均采用节能自熄开关;b)每个照明开光所控光源数不宜太多。每个房间灯的开关数不宜少于2个(只设置1只光源的除外)。

4.其余照明节能措施:a)各层大面积办公室均具设有单独控制、总控室控制、定时控制、亮度和红外感应控制功能。操作员在总控室可方便地通过总控开关同时打开或关闭所有区域的照明灯光,也可单独控制某条回路的开关。在窗户附近安装了亮度传感器,系统充分利用由玻璃浸入的自然光,实现日照自动补偿。当天气阴沉或夜幕降临,窗户旁边的照明灯将自动开启;当室外阳光明媚,系统将自动把窗户旁边的照明灯关闭。此外,在各大面积办公室中都设置了红外感应器;b)通过时钟定时器、智能开/关及位移感应控制来实现节能,可节省30%左右的能源,同时还可以延长灯具寿命。根据使用需要分为全部开启、2/3灯具开启、1/3灯具开启、分区开启、全部关闭、应急照明、保安巡视等多种灯光场景;c)根据时间和人体红外感应控制,平时无人时,系统打开部分回路提供基本照明,当有人进入时,该区域灯光可以整体变亮,人离开后延时关闭,延时时间可调。在入口或清洁工作间设置面板,设置全开,全关,半亮等手动开关模式。通过智能开/关及时间和人体红外感应控制来实现节能,同时也会给人非常新奇、科技的感觉,也体现了节能环保的主题。

四、在现代化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现代化智能建筑由于照明及空调负荷多,电梯等运输设备多,给排水设备多,所以用电量特别大,且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也很高。

2.在现代化智能建筑中,照明与动力基本上不共用干线。动力负荷多采用放射式供电,照明负荷则多采用母线槽配电,与动力分开。

3.由于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大柱距,形成大空间,使墙面安装的设备增多,必然使地面管道也增多。

4.采取防震措施。如配电屏、灯具等电气设备的防震;管线的层间贯通和建筑伸缩缝与沉降缝的耐震处理等。

5.消防要求高。因为现代大部分智能建筑高度高,体量大.人员密集,设备多,装饰豪华,建筑本身火灾隐患多,故对消防要求很高。电气设备的管线也应采取相关的防火措施

6.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采用高效率变压器、电动机和照明光源、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设置监控电脑系统等措施,减少电能损耗,节约用电。采用壁灯时需将容量提高一级或增加盏数。

五、节电装置的应用

自动稳压型交流电源集中控制节电装置。采用“电磁平衡原理”节电的技术,通过装在内部的LC无源滤波器抑制高次谐波造成的系统发热和损耗.吸收系统内部的失真电能并转化成为有用的电能。通过装置本身的感抗和负荷系统的感抗形成互感,可提高负荷系统电能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节电装置串联接人电力系统中.对系统输入电能进行集中控制与多方位管理,改善电能质量,将供电参数调整到负荷设备最合适的工作状态。

六、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阳每秒钟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目前全世界一年内能源总消耗量的3.5万倍。然而太阳能必须被高效地收集并转换为热能、电能等能源,才能被充分利用。

国家《电力法》规定,鼓励各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太阳能是比较容易直接获取的清洁能源之一,太阳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光生伏效应把太阳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供电模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太阳能锅炉、太阳能照明(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等)。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日趋成熟,该系统将会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第8篇:现代建筑智能化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 智能化 数字化 四网融合

一、引言

在建筑全寿命的周期以内,建筑要求与自然相互和谐,在利用空间方面能够体现出适用性和健康性的特点,有利于污染减少和环境保护,使得资源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节约,包括节材、节水、节地和节能等方面。为了保证建筑能够具有与自然和谐,保证生活环境,应该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高效、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特性。所以,尽管环保节能则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点强调的内容,但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舒适度并没有得以牺牲,能重点落实在利用能源方式的转变,以及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1]。

分析现代建筑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主要是包括绿色和智能,这是现代建筑的必然统一。总而言之,智能建筑未必具备绿色建筑的要求,但是,现代的绿色建筑则一定能够体现出智能建筑的功能来[2]。对于绿色建筑的一部分的建筑智能化技术来说,只有通过这种实现绿色建筑的相关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智能建筑的绿色功能。

二、绿色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分析与思考

绿色建筑具有综合性建筑的特点,可看作是可持续性建筑、生态建筑,一方面具备的硬件条件则包括建筑物和相关的设备,另外一方面则包括相对应的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主要是由相关的高新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所组成,结合相关的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建筑智能化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这是在建筑绿色节能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一)信息域系统的相关集成分析

系统数据处理主要是由在上层的信息域系统集成平台所负责,相关的系统的综合管理和增值应用能够在此实现,现分析相关的功能系统如下:第一,信息化应用系统。在此系统中,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应用软件,能够实现建筑物各类管理功能以及相关业务等,利用相关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以及绿色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涉及到的相关子系统主要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公众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管理、智能卡应用、办公业务管理、室内环境质量管理、以及相关的建筑业务功能等;第二,信息设施系统。在系统中,能够组合多种类型的相关信心设备系统,保证建筑信息与外部信息网络能够进行有效畅通的信息互联,满足建筑业务管理等相关的应用功能中所涉及到的信息通信的基础设备的要求。主要包括的通信子系统有公共广播、有效电视及卫星接收、室内移动通信覆盖、卫星通信、多媒体会议、电话交换、通信接入、信息导引以及相关各类业务所需要的通信功能;第三,节能与能源利用系统。在此系统中,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则是重点,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用能效率的提高,为了更好确定各分项以及节能综合指标等,应该重视各项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等。系统中所涉及到子系统,主要包括外景灯光控制、能源分项的收费管理、节能环保规划设计、新能源的应用、动态能源管理等子系统;第四,节地与室内环境系统。在此系统中,为了保持土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建筑行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相关的问题,应该确定合理的绿地配置,确定合理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为了尽量减少污染排放,还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让周边的配套公共设施进行充分合理利用。其主要包括的子系统为废弃场地利用规划、室外风速检测监控、室外信息、施工无线视频监控、场地污染监测监控、室外环境规划设计、场地交通组织管理、室外景观管理等。

(二)控制域系统的集成控制平台分析

底层的控制域系统的集成控制平台具有实时高效和简单快捷的特点,在控制总线网络互联的帮助下,连接则是通过物联网方式,满足各个工况下的路由器和工业控制器的通讯过程。自采集监测以后,在本层内部能够实现响应,之后,控制工作流程则能够在以太网的作用下,从底层控制域向上层信息域层进行相关的处理,包括存储、分析、统计以及相关的处理等。第一,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在此系统中,为了满足建筑内部的相关设备具有可靠、高效的节能安全的最佳运行状态,现场的各种建筑设备通过网络进行相互连接,方便于进行一定的监控,这种集中操作管理以及分散控制则是通过分层分布式控制的结构来实现。相互涉及到的子系统包括电梯控制、电力控制、给排水控制、冷热源控制、空调控制等;第二,公共安全系统,在此系统中,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保证公共安全,能够对于危害社会安全的相关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管理。此系统主要包括的子系统如下,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火灾管理系统、周边安防系统等。

三、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数字化发展思考

在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利用好绿色节能技术,充分解决好相关的建筑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保等方面的矛盾。其中,电能损耗问题在大量使用电子产品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不可忽略,一般来说,功率越大则显现出越高的损耗。分析现代智能建筑的耗电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信网络、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的连续耗电,总耗电量的30%~40%则为智能建筑的电子设备耗电量;二是空调制冷以及采暖系统,还包括相关的电梯、照明、电源系统以及给排水等建筑电气设备的耗电方面的问题,这些约占到50%左右。要想保证发展好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数字化发展地高效进行,这里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首先应该保证在绿色建筑中采用的电子产品的相关节能设计问题,只有通过选用绿色技能设备以及产品,才能保证建筑智能化设备的能耗能够有效降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就要求应该选择使用绿色节能的软硬件设备;第二,彻底改造绿色建筑的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做好四网融合的绿色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在计算机网络上统一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对于系统中的所有模拟设备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为了享用所有资源或者进行通信,在TCP/IP协议定一下,通过四网融合的实现,就能够满足。

参考文献:

第9篇:现代建筑智能化范文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技术热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建筑技术智能化应用范围在近年来逐步扩大。通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采用智能功能配置,可有效提高工程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建筑的实用性和健康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带动和影响下,工程建设必须做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施工,为更好的调和二者间的关系,建筑智能化被引入其中。智能化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在服务态度上表现为尊重务实,不易以感性来评判建筑工程的任何细节;在工作标准上表现为实际实用,重视全面掌控工程整体,理智衡量工程进度,将工程先进技术与建筑的实用性兼容并举。现阶段,建筑工程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化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面不断推广,建筑智能化发展必将引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潮流。

一、建筑智能化技术集成系统

1、这一概念的智能集成systemintelligent集成系统是由不同功能的智能大厦系统,通过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一体化,形成了一个以收集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的综合管理系统。

2、建筑智能集成系统的特点:

(1)多元化体系的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系统集成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可以相互合作,实现智能化系统的总体目标。(2)系统集成是实现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3)本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该系统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4)该系统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各系统的监控信息资源共享与管理的优化。(5)系统应根据建设规模,性质业务及物业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一个实用,可靠和有效的信息应用系统,以实现综合管理功能。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热点问题与系统集成

(一)智能化建筑的热点问题分析

1、计算机technologyintelligent建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技术。

2、数据通信technologymainly包括:程控交换技术,卫星通信,移动及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帧中继,自动取款机技术,同步光网络(网络),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技术。

3、自动化控制technologycommonly用于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直接数字控制(滨)(议会),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功能),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智能大厦,使系统灵活,安全可靠,最优控制和综合管理优势。

4、数字图形technologydigital图形技术它主要反映在智能大厦集成系统在运行中的计算机和信息显示图形,实现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而窗口技术。例如,在智能大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实现计算机,电话,电视和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集成

智能化系统集成应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等各子分部工程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管理系统(BMS)集成。其中智能化建筑BMS集成管理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1、建筑智能化的系统集成设计目标

第一、能够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第二、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第三、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减少物业管理人员;第四、系统具有随环境变化的可适应性;第五、系统设备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管理;第六、投资合理,经济与社会效益高。

2、智能化建筑的系统集成设计

(1)设计思路 综合系统,子系统,设备级配设计方法,系统集成在每个层面上,实现其具体目标。首先,设备的水平,要求设备可以独立使用,有标准化的通信和网络接口;其次,系统要求具有模块化结构的统一管理和监控软件,并运行在相同的系统平台;最后,综合系统方面的要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统一的用户界面。

(2)系统集成设计步骤 第一、系统集成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初步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第二、系统集成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施规划;第三、系统集成实施,设备购置、软件研制、安装调试、系统验收;第四、集成系统评价,试运行管理、系统调整、系统验收;第五、集成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

3、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集成手段

(1)采用协议转换方式实现系统集成使用通用的协议转换器,地面控制,安全,消防系统协议转换后整合管理系统。协议转换器集成方式提供的协议转换器是一个开发工具和方法,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使用的开发工具和方法进行2次开发,集成产品是非常广泛的,只需要提供不同的产品相应的通信协议和消息格式。协议转换器只解决匹配问题,在网络系统集成。(2)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 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读取和写入数据的标准化。当控制设备的互连,一个图形化的应用软件,趋势分析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现场报警设备驱动程序是基于标准,在统一的环境中,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读取数据的设备,不需要一个制备专用接口程序,每个现场设备还可以直接与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连。技术设备的软件标准化,从而实现不同平台,不同的通信协议,不同厂家的产品方便互连和互操作。因此,应用技术,将是主要的系统集成智能大厦。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1、基于网络互连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1)根据特殊的网关互连图案设计featuresby直接设备供应商和第三方互连设备供应商联合生产,为各种设备网关,实现了在第三方设备互联和信息共享。(2)基于计算机网络互连图案设计featuressystem使用通信网关和各子系统的通信连接,收集各种设备的参数,再通过实时对象的服务计划,使他们成为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到互联网,通过网关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接口和数据格式,没有数据传输瓶颈。

2、采用开放式标准实现互连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采用开放式标准实现互连模式的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所有厂商共同遵守标准的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同样功能的部件可相互兼容、互相替换;第三、符合标准的设备、系统之间可直接互连。

3、基于DCS的集成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第一、基于DCS的集成模式的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模式是面向建筑物内所有设备的管理和监控集成。第二、系统实现DCS与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之间的集成。第三、系统采用开放式网关结构,而且要支持相关楼宇通信协议标准,保证楼宇与其它设备的互连性。

4、基于子系统平等方式的系统集成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第一、建立系统集成管理网络,将各子系统视为下层现场控制网,并以平等方式集成。第二、系统集成管理网络运行集成系统实时数据库。第三、各子系统的实时数据,通过开放的标准接口转换成统一格式存储在系统集成数据库中。第四、系统集成管理网络通过BMS系统核心调度程序对各子系统实现统一管理、监控及信息交换。

四、结论

在信息化时代,建筑智能化,已经作为一个既定的概念根植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如何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有效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功能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将成为智能建筑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吕俊霞.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与系统集成[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