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科学技术进步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技术进步法

第1篇: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关键词:布鲁纳认知发现学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进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是吸收了皮亚杰的思想和杜威的思想,并深受皮亚杰影响发展而来的。其中心思想为: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学习,提供知识信息是必需的,但是掌握信息的本身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予他的信息。他的思想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而且通过学习能使学生独立前进;

(2)学习应通过知识的掌握获得科学的基本原理,所有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策略。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三、布鲁纳认知发现学说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进

从布鲁纳认知发现学说的中心思想来看,教学应当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将知识直接从教师灌输到学生;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只会对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改进: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认知兴趣,这也是最直接、最稳定、最活跃的学习动机。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学校的计算机等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信息技术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让学生学到与身边正在使用的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或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他们在日常使用过程遇到疑问的知识点,才能让学生有想了解和深入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学到利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二)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布鲁纳认为,教学不应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就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中起中心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带有一定情境性的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当然,这个任务的设计要求教师事先要站在学生角度,结合教学经验与学生已在知识水平来进行。

(三)注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提取与应用

布鲁纳认为课堂发现学习中要强调信息的提取。当前,信息技术教材中对各学段的教学内容虽然都作了详细的指导性的规定,但事实上又是非常地灵活的,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非常宽的选择余地。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例如,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

(四)以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反思与重建

布鲁纳认为,课堂中的发现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不应只重视最后的考试结果,而应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的特点,应采用阶段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即采用体现形成性的考查方式和采用体现总结的考试方式两种形式。考查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了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检查后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起点、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是形成性评价。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及教学媒体的不同而灵活地采取考查方法。考查的基本方法有:课堂提问、书面答题、作品评价、上机操作等,集中体现考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总之,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来看,信息技术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工具作为生活的帮手,同时应打破“为学电脑而学脑”的传统思路,突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融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传递人与技术和谐共融的现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

第2篇: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朱信忠、孙平范、李立军、吕恕、赵建民、吴启亮、徐慧英、胡跃勇、龚小云、刘越

该项目是继“HP全自动电脑横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后,电脑横机类项目再次荣获国家级荣誉。“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属于纺织科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嵌入式系统、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交叉技术,是支持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机联网及智慧纺织的新型针织装备产业化的重要创新,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长期以来,电脑横机市场由日本岛精(Shima Seiki)、德国Stoll(斯托尔)等国外品牌垄断,制约并阻碍了我国由针织大国向针织强国发展,实现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国产化及自主化刻不容缓。国产机型开发不仅面临高速稳定运行、消除起底废纱、平稳编织、精确协调控制和针织物模拟、机联网等技术难题,还必须面对国外专利技术壁垒。

该项目从突破国外专利技术保护和攻克行业共性关键问题入手,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主要围绕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展开,攻克和掌握了自动起底编织、高品质复杂花型编织、高速编织成圈机构、针织物模拟和针织物组织自动识别、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控制等技术,解决了复杂花型平稳编织、高速编织不稳定等业界难题,还解决了设计者“所见即所得”及个性化柔性定制、互联网+云制造和机联网集成技术,全面实现了新型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的国产化及针织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产业化后,迅速占领了国内外市场,自2007年开始,连续多年产销行业第一,国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已远销俄罗斯、韩国、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打破了国外同行的长期垄断,推动了针织行业的科技进步。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苎麻生态高效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东华大学、湖南华升集团公司、湖南农业大学

主要完成人员:程隆棣、荣金莲、肖群锋、李毓陵、耿 灏、陈继无、揭雨成、严桂香、匡 颖、崔运花

该项目是继“新型高档苎麻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纺织之光”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后,苎麻纺织类项目再次荣获国家级荣誉。“苎麻生态高效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针对苎麻产业目前面临的工艺流程长、劳动生产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发展困境,对苎麻种植、脱胶、纺纱、织造、染整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研发,突破了加工的P键技术瓶颈,实现了苎麻纺织品在服装、家纺、产业用等领域的高端应用。

苎麻是我国的特色纤维资源,具有高强低伸、吸湿透气、导湿快干、防霉抑菌、抗紫外线等特点,但其含胶高、纤维粗、结晶度高、离散度大、脱胶污染大、纱线毛羽严重,难以生产纯纺轻薄织物,面料染色牢度低、刺痒感强、易折皱,严重制约了苎麻纺织的生态高效加工。该项目开发了生态高效生物化学一步法脱胶技术、苎麻纤维光洁化纺纱技术、苎麻高效织造技术、苎麻织物染整技术以及高支低胶苎麻新品种培育技术,实现了长麻Nm 100纯纺、喷气涡流纺混合短纺,纯麻织物下机一等品率提高45%,吨纤维脱胶蒸汽减少53%、用水减少48%,达到了苎麻纺织加工生态、高效、高质的目标。

项目的产业化实施极大地提升了苎麻纤维面料的高品质化,最大化地降低了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压力,提升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苎麻纤维面料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助于推动具有环境生态功能的苎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项目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对苎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和示范,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苎麻产业的进一步国际化起到了良好的引领效果。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干法聚酰亚胺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东华大学、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张清华、王士华、詹永振、陈大俊、陶明东、郭 涛、董 杰、赵 昕、苗 岭、陈斌

该项目是继“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纺织之光”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后,高性能纤维类项目再次荣获国家级荣誉。项目采用环保高效的干法纺丝技术,建立了聚酰亚胺(PI)纤维的成形理论,实现了工艺及设备的技术集成,建成了国际上首条干法纺PI纤维1 000 t/a级生产线,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I纤维不仅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而且耐化学腐蚀性、热氧化稳定性和耐辐射性能十分优越,在国家安全、航空航天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成为下一代高性能纤维的典型代表。目前国内外生产 PI纤维均采用湿法纺丝技术路线,该方法使用大量水与溶剂的混合物为凝固浴,导致生产流程长、溶剂回收能耗大、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干法纺丝是纺丝浆液通过喷丝孔后,丝条经过高温甬道,溶剂迅速挥发,生成初生纤维。与湿法纺丝相比,干法纺丝成形避免了凝固浴,具有纺丝速度快、溶剂冷凝回收容易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工艺技术路线。

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尝试,该项目成功地开发出针对PI干法纺丝成形过程中有效提高前驱体纤维环化程度的复配添加技术,改善了纤维制备的稳定性。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干法纺丝成形“反应纺丝”新原理和新方法,建立了干法成形动力学模型及纤维凝聚态结构调控方法,为纤维生产工艺确定和设备成套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了聚合反应过程、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调控方法,实现了高分子量、高均匀性纺丝溶液的稳定合成;发明了干法纺制备PI纤维原丝稳定化制备关键技术,实现了溶剂的高效回收;建立了温度及应力作用对纤维凝聚态结构及微缺陷的影响关系,攻克了“环化―牵伸”工序的一体化关键技术,实现了对材料结构性能的有效调控;自主研发出国际上首套干法纺PI纤维生产设备,实现了聚合―均化―干法成形―环化牵伸―热处理等工序间工艺与装备的同步协调。

第3篇: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一、创建阶段(20世纪50年代):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45次会议通过并了《政务院关于奖励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批准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暂行条例》;1954年8月了《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暂时条例》;1955年8月5日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暂时条例》。上述3个条例,标志着中国科技奖励制度具备了比较完整的雏形。

二、停滞和倒退阶段(“”期间):1963年国务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改进奖励条例》被迫中断执行,科技奖励制度受到极大冲击。

三、恢复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1978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标志着科技奖励制度的恢复。1978年12月,国务院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条例》。1979年12月,国务院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1982年3月,国务院重新修订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1984年9月,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条例》,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基本构架已经建立。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1993年,《科技进步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科技奖励工作进一步迈上了法制化轨道。1994年,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4篇: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关键词技术市场;发展;对策与建议

我国的技术市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它既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脱离计划经济的轨道之后,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以技术是商品为前提下,开始孕育、萌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产要素市场;也是以推动技术商品的市场化为已任,继而与信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市场的有机结合与互动,促进技术转移和推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社会主义生产要素市场。

一、我区技术技术市场发展的现状

宁夏技术市场从1986年起步,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1986年至2000年,全区累计登记技术合同1.11万份,合同成交金额4.51亿元。2004年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及国务院整顿行政审批事项的深入,作为技术市场管理体系核心工作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已不作为行政审批保留事项。技术市场已不具备真正意义的管理职能,管理体系也没有了实质内容。技术市场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的生存也面临着危机。2005年以来合同登记数量逐年下滑,对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做用越来越小。

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客观原因,也有技术市场本身的观念、素质、硬件建设、资金条件、服务水平等因素。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是摆在技术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面前的难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快技术市场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全区科技发展水平。

二、技术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技术市场从建立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区的技术市场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外省市相比,在市场发展程度、市场运作机制、从业人员的素质标准,特别是在实现技术转移、促进成果转化速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尚未发挥技术市场在自治区自主创新中的作用,还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必须探讨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之路,使其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建设不适应技术市场发展的要求

①技术市场管理服务机构不完善,技术市场管理职能不明确。全区仅在自治区一级有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其它市县均未设立管理服务机构。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名存实亡,人员减少,多为兼职,致使技术市场监管不到位,不规范的交易行为也普遍存在。②在技术市场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少,几年来自治区没有拨付技术市场工作经费,技术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很难做深、做细,严重制约着技术市场的发展:③缺少相对稳定的队伍和较固定的经营场所,全区技术市场专业人员数量较少,业务素质较低,服务水平不高,这与新时期技术市场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保障技术市场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迄今技术市场运行所依据的法律主要有国家颁布的《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合同法》以及自治区的《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由于技术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自治区的有关政策法规逐渐不适应技术市场发展的要求,国内部分省市对相关法规进行了重新修订,在扶持技术市场发展上有了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大了落实力度,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技术市场的发展。而在我区技术市场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有收缩的趋势。

(三)缺乏有效地宏观管理和指导,技术市场的监督管理职能须进一步明确

技术市场监管体系缺乏明确定位,没有具体部门负责,呈弱化趋势。技术市场管理部门的合法身份与技术市场相关的工商、税务、质检、技术监督等部门监管职责分工不够明确。技术市场发展缺乏有目标的管理和整体规划,缺少监管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与条件。这一点在市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表现得尤为突出,机构改革编制压缩,技术市场管理队伍不稳定。

(四)技术市场发展滞后,技术中介总体水平不高

技术商品及其信息的流通不畅,以中介咨询服务为主的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缓熳,而且只限于日常工作,在科技中介、在专家评价、市场调研、总体策划、系统服务上考虑甚少。技术经纪业起步较晚,拥有技术经纪资格的人员为数很少。技术交易基础设施和经营服务功能不完善,技术信息传播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不高、未能形成系统。

(五)技术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县及农村技术市场建设亟待启动

自治区级技术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各市县技术市场发展滞后,全区各市县均未建立较规范的技术市场,农村技术市场更是空白。限制了先进实用技术通过市场机制向当地转移扩散的进程,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当地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加快宁夏技术市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技术市场的宏观领导

对技术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是科技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能,各级科技行政部门要负起对技术市场监督管理的责任,建立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手段与条件,与工商、税务、质检、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联系机制,加强分工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科技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的管理,完善技术合同登记制度,严格执行技术合同审查和认定程序,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政府扶持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技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建立有利于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在继续深入贯彻《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律基础上,根据我区的发展实际和现实需要,尽快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研究制定完善技术市场管理机构、规范技术交易行为、保护技术交易者权益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编制《宁夏技术市场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技术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三)积极培育农村综合技术市场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结合工业强县,推动县级农村综合技术市场的建设。疏通技术转移通道,加快优质技术商品的流通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向农村转移,加强农村综合技术市场监管,杜绝假冒伪劣技术流向农村,维护农民的利益。各地要把培育农村综合技术市场作为县市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不断完善技术市场的功能和职能

加快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网上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发展,不断完善宁夏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设,形成与各地相联的技术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创造技术市场主体平等获得信息的条件,有效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提升整体水平。促进技术市场成为共性技术扩散的载体,各技术市场要将承担政府采购推广共性技术作为重要职责,利用政府采购的引导效应。带动一批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重大共性技术的开发,转化一批共性技术,提高和改善企业或产业的竞争力。

(五)进一步落实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扶持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市场,自认定之日起,5年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允许转让技术的企业按实际发生的技术转让收入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转让收入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对于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其由此获得的收入在缴纳个人所得税上应予减免。

第5篇: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通过“送法进企业”活动,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依法经营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劳动保护意识、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和用工制度不断规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活动安排

2013年6月至8月,2013年9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考试。

三、活动主体

县依法经营协调指导办公室、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

四、送法对象

全县各类重点企业、定报工业企业,特别是纳税前50强企业。

五、主要内容

㈠加强合同法、税法、物权法(草案)等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企业树立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理念,强化依法经营意识。

㈡加强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安全生产基本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企业树立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㈢加强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规范劳资关系、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企业树立劳资平等、保护劳动者的理念,强化劳动保护意识。

㈣加强环境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水资源保护法、等有关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企业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强化资源环境意识。

㈤加强科学技术进步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推动科技进步、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企业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㈥加强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商业贿赂法等规范企业及工作人员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宣传,促进企业树立平等竞争、守法经营的理念,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第6篇: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农业科学技术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进一步取得新进展,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技术、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二、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

农业科学技术在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改善“三农”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由谁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呢?换句话说,谁是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呢?综合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笔者认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是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实施者。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实施者,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在发展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应该而且必须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载体。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也进一步明确,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三、企业在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以企业为载体,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并且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坚持“大、高、外”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科学技术研发中的作用。在我国的传统体制中,国家的计划、科研单位的研究和企业的需求之间不可能相互吻合,这就使得科研与开发应用始终是“两张皮”,科技、经济严重脱节。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种现状必然也必须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在我国农业科技系统主体结构中,应该有一个以农业企业为重点的研究开发应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择优支持一支精干的重大基础或公益性研究力量(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任务、经费、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我国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后劲、实力和水平。其他力量则纳入市场轨道,进入企业或科技进步相关的第三产业,使得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开发能力大大加强,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集团应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力量。此外,大中型企业具有资金雄厚、科研实力强、市场竞争意识浓、又具有先进的管理及人力资源优势,有条件也有能力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研发的主力军。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从源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经过生产技术定型到商业成功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源技术发明、研究、开发、中试、工程设计、试生产、扩散等一系列相互紧密联系的阶段。这一复杂的过程具有目的性强、涉及领域部门多、投入大等明显特点。大型农技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其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先进的生产或加工技术,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品生产并销售出去,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强烈,也只有不断地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农技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农业科技企业,集科技生产经营于一体,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机制灵活、营销手段有力、市场反应迅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强大推进器,是现在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达国家实现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应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高科技战略紧密结合,当前应着力改造和培育一批技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民营科技企业。

四、小结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关键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应该成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主体,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故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切实推进企业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

第7篇: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课程是从原《工业会计》课程中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部分分离出来的,当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核算范围上仅仅局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而且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在会计报表体系上将成本报表作为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之一。然而,多年来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始终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有的企业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 人工成本不断减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这样,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为此,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会计学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客观制造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已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编制成本报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一是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涵义、内容、产生、发展和成本会计工作组织,但缺少成本会计的目标;二是成本核算,包括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但缺少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学生学完成本核算部分,仍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组织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很少顾及。成本核算的教学也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

第8篇: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第一条为了促进本市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本市从事技术交易和技术交易服务,适用本条例。

技术交易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交易活动。

技术交易服务包括技术交易场所服务、技术交易经纪服务、技术交易咨询服务、技术评估服务、技术信息服务等。

第三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技术市场的培育和扶持,引导技术市场健康发展。

第四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是本市技术市场的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市和区、县工商行政、税务等有关部门依法对技术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技术交易准则

第五条从事技术交易,必须遵循自愿平等、有偿互利、诚实信用和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六条技术交易的当事人应当对其拥有的技术的合法性承担责任。

当事人一方明知或者应知另一方非法占有他人技术而与之进行技术交易,视为侵害他人技术权益。

第七条技术交易当事人转让技术,应当将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技术风险的责任在合同中约定。

第八条技术交易项目的价款、使用费或者报酬,由当事人根据研究开发成本、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许可使用范围以及技术市场供需状况等因素议定;也可以经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后,由当事人议定。

第九条技术的拥有者可以将其技术作价向技术交易当事人另一方投资入股。

第十条从事技术交易,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技术合同。

第十一条技术交易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国家重大经济利益、环境保护,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二条技术交易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窃取或者侵占他人拥有的技术从事技术交易;

(二)以欺骗、胁迫等手段从事技术交易;

(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技术交易服务机构

第十三条鼓励设立各类技术交易服务机构。

各类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服务规范,为技术交易提供场所、经纪、咨询、评估、信息等服务。

第十四条各类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公平和客观、真实、科学的原则。

第十五条设立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业务方向和与其相对应的专用名称;

(二)有与服务范围、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专职的专业人员中应当具有一定数额的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固定的场所和必需的资金、设施;

(四)有组织章程和服务规范。

第十六条设立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应当在设立后的十五日内向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备案。

设立经营性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在办理登记后的十五日内向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本市设立技术市场基金,为加快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扩散,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

技术市场基金的设立和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技术市场的管理

第十八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有关技术市场的法律、法规,检查技术市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管理技术市场基金;

(三)负责管理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

(四)统一考核技术市场经营管理人员;

(五)负责技术市场的统计和分析;

(六)对繁荣技术市场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七)依法处理技术交易中的违法行为。

区、县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有关技术市场的法律、法规,检查本区、县内技术市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负责本区、县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工作;

(三)负责本区、县举办的技术交易会的备案工作;

(四)负责本区、县技术市场的统计;

(五)对繁荣技术市场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对本区、县技术交易中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市技术市场办公室在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市技术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拥有的技术的自我保护。

第二十条本市实行技术合同认定和登记制度。技术交易的当事人持所订立的技术合同向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申请认定和登记。经认定和登记的,由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发给认定登记证明。

技术合同经认定和登记后,当事人享受国家和本市的有关优惠政策。未经认定和登记或者不予认定的合同,不得享受国家和本市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一条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从技术交易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对该技术项目直接完成人的奖励。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在技术交易中发生争议时,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可以根据技术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国家规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未在技术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

当事人一方在仲裁裁决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另一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十三条伪造、骗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非法享受的税收等优惠,由有关部门追回。

第二十四条在技术交易中,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在业务活动中有欺骗、胁迫等行为的,由工商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没收其违法所得,责令改正,责令停业,并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技术市场管理人员,贪污受贿,的,根据情节轻重,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对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或者其他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讼。

第9篇:科学技术进步法范文

[关键词]科技成果 科研管理 项目申报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99-01

近年来,创办研究型大学越来越成为众多高校的办学目标。研究型大学,是指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应用为中心,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中起重要作用的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并在研究上取得相应成就,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根本特征。因此,如何做好制度保证和政策引导,促进研究型大学科研工作协调发展,成为相关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理工科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内容

理工科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科研项目申报,二是科技成果总结与集成,三是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高校的科研工作来说,项目申报是整体工作的生命线。没有科研项目的稳定来源,缺少高水平、高层次的项目支持,高校科研工作便成为一纸空文。

科技成果的总结与集成是高校科研水平的直接体现。所谓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活动中,经过实验研究、设计试制或调查考察后,所得到的经过鉴定的、具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1]高校承担的任何计划、项目,最终都要以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呈现在公众面前,接受同行专家、项目下达单位的评测。

随着当前各类高校科技园的诞生,加之成果转化的社会化运行,高校自身进行成果转化的功能已逐渐弱化,因此,本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不进行过多讨论。

二、工作现状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近年来国家及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以20%的年均增长速度稳步增加,高校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科研项目规模大、层次高,科研经费较为充裕。在科研经费的保障下,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得到加强,仪器设备等科研环境得到改善,学科建设更加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国家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对科技成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进一步强调科技成果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强调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政策导向下,高校科研成果类型更为丰富,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例如,“十一五”期间,我国学者发表的国际科学论文总量由世界第5位上升到第2位,被引用次数由世界第13位上升到第8位;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升到世界第3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7%,授权量年均增长31%[2],这其中,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申报,轻执行。由于项目申报直接关系到经费投入,因此从管理部门到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时高度重视、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而在项目批准立项后,管理部门职能失效,项目执行过程往往出现规划不科学、进度不明确、经费使用不合理等现象。当项目结题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拿不出突出成果,东拼西凑、敷衍了事,这种工作态度对于高校科研工作来说是致命性的。

二是重项目研究,轻成果集成。在笔者的工作实际中,经常遇到部分科研人员缺乏对科研成果的梳理总结和集成,潜意识将自己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独立分开,不能准确凝练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无法突出科研团队科技成果的系统性,最终影响了研究水平的体现。以国家科技奖励为例,其所奖励的成果本身,皆是科研团队长期积累、高度集成的系统性优秀成果,并不是某项单一的科研项目所能完成的。

四、工作探索

为了促进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前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做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是继续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力度。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申报信息、充分领会科研项目政策导向,科学论证、精心策划,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命中率,牢牢把握科研工作生命线。与此同时,要制订相关制度,加强对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时的培训,尤其在预算编制、进度安排、结题验收等过程中的支持与督促,保证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

二是在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力度的基础上,提高科研人员对成果总结重要性的认识。科研管理部门要深入了解科研人员所承担的项目情况,引导科研人员对相对独立的项目进行梳理总结,帮助科研人员对已有科研成果进行集成,力争系统反映科研人员较高的研究水平。

三是增强培育重大科技成果的意识。重大科技成果是高校科研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它的产生有着相当长的周期性和偶然性。由于科研项目是对未知或不确定领域的探索,重大科研项目的进行存在无法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潜在风险。为了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人员应该有意识地对科研项目进行跟踪,及时排除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障碍,为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提供最佳的培养环境。

对于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工作来说,通过对于不同发展模式的探索,最终都应形成:项目申报、科学执行、成果突出,成果反哺项目的良性循环,实现科研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