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班级建设规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建设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建设规划方案

第1篇:班级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G482;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248-03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区域社会和行业发展服务。专业实验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因此,专业实验室建设必须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相结合,才能建设出先进的、适应新世纪要求、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实验室。我们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作为学校的一个新建学院,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中为克服经费不足,避免实验设备固化和实验项目陈旧等问题,确保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毕业设计相结合,通过毕业设计来做好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预规划、开发新型实验项目、为自制实验设备做好铺垫工作等,既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又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结合专业实验室建设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工作

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先决条件。由于毕业设计的选题来自于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结合专业实验室建设用于毕业设计选题的课题主要有三类:①实验室建设规划类;②实验装置开发类;③新型实验项目开发类。

专业实验室建设通常与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等紧密结合,其建设规划的制定离不开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划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由于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紧张,只能量力而行地建设一些紧缺的专业实验室,其他专业实验室建设只能依靠中地共建项目的经费。近几年来,我们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需要的实验教学设备,统筹规划了我院车辆工程实验中心的各个实验分室,将其中一部分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验室方案论证与设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室方案论证与设计、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方案论证与设计、交通控制实验室方案论证与设计等,由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来完成部分专业实验室的预规划,后来在申报中地共建实验室项目时得到了很好的借鉴,获批两个中地共建项目,资金约600万元。

用于毕业设计的实验装置开发类课题有很多,这类课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涵盖机械设计、流体传动设计、自动化控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进行设计,工作量较大,可将其作为一个团队的课题。如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台设计”分成三个子课题,分别是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性能测试软件设计,由三个学生组成设计团队来完成整个课题,这样,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难度和任务量都比较适中,由于三个子课题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各不相同,将任务分配到不同专业方向的班级,机械结构设计子课题由车辆工程汽车技术专业方向的学生承担,控制系统设计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子课题由车辆工程车辆电子电气专业方向的学生承担。

用于毕业设计的新型实验项目开发通常是针对新建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设备的,这类课题需要学生掌握已有实验台的结构原理,通过创新设计实验项目,并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对实验台进行改进,以使开发出来的实验项目能更好地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目的。这些课题既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在各自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三、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工程设计能力、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结合专业实验室建设完成的毕业设计选题是紧密结合工程实践的,可使学生在“真刀真枪”中得到训练。下面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台设计”这一课题为例说明如何在毕业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台设计”这一课题本身是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需要通过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和详细设计来完成。通常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验室建设的需求完成项目规划,所设计的实验台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性能试验,包括功能试验、输入输出特性试验、助力电流特性试验、反向冲击试验、回正特性试验、空载转动力矩试验等,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来完成方案设计和详细设计。这是一个需要三人合作完成的毕业设计课题,其中的方案设计是三人共同完成的任务,详细设计由三人各自独立完成。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首先要了解课题的主要任务、目标,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调研,拟定总的设计思路,进行方案的比较和设计。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收集资料和积累知识就是继承前人和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为社会实践服务。让学生学会在图书馆、网上进行论文检索的主要方法,要求学生依据课题的内容进行相关论文的检索、收集、学习等,阅读和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可高效率地获得有益的观点和建议,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分析出设计思路,完成方案的分析比较,按工程设计的惯例,求优化而不求惟一答案,强调综合地分析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科研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在进行该课题的方案设计时,要以国家标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作为依据,可先根据个人设计的重点提出本人设计部分的几个方案,再综合起来进行优化,通过团结协作,确定出最佳的方案,共同完成总体方案设计。

接下来进入详细设计阶段,每个学生均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子课题的设计。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做机械结构设计子课题的学生需完成输入端旋转动作器、输出端旋转动作器、工装夹具、逆向冲击部分和台架的设计。其中,动作器由伺服电机、减速器、联轴器等组成,这些部件只需通过计算然后合理选择就可以,减速器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输入、输出轴之间的联轴器如果选不到合适的就需要自己设计。工装夹具、逆向冲击部分和台架需自行设计。做控制系统设计子课题的学生需完成传感器的选择、电机驱动模块的选择、硬件电路图和PCB板图设计、电气接线图设计、元器件的详细清单、电路板卡的制作、控制系统组装等。做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子课题的学生需完成的主要软件模块包括系统管理、项目测试、实验台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实验数据记录、结果处理和显示等,以实现对试验过程进行控制、对试验系统工作参数进行设定、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设计相应的试验方法并得到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显示、存档、查询、打印等。

通过完成这样的工程实际课题,整个团队相当于完成了一个产品设计的绝大部分工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设计主动性,强化了工程实践能力中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共享知识的能力、发现知识的能力、传播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该团队课题中有2人的毕业设计获得了优秀。

四、利用毕业设计推动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完成

把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毕业设计完成预演,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专业实验室建设,完善、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且更加适应了学科及专业的建设,充实了实验设备,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可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加快了实验室建设的步伐。

第2篇:班级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二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工作考核

2012年,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广西工学院合并组建广西科技大学,并成立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所谓院系二级管理是指在学院的统筹领导下,给予系部更多的教学自,系部在学院的总体目标和原则的指导下发挥教学管理的主体作用的管理。[1]系部由原来的教学管理执行单位转变为拥有一定自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实体。当管理重心下移之后,系部的管理自加大,管理任务加重,管理难度增强。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下,提高系部的教学管理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医学院药学系为例探讨如何保证和提高系部的教学管理质量。

一、二级管理模式下系部教学管理的现状

首先,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下没有对系部的责、权、利进行明确分配,院系职责混淆不清。院系各级管理人员不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系部管理人员认为院级管理人员高高在上,指示不明确;院级管理人员认为系部管理人员应有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行其是。这样院系二级管理职责不明确,严重影响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其次,合并组建大学,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变动较大。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某些岗位管理人员缺乏经验,院级管理人员和系部管理人员之间合作需要磨合。再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工作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院系二级管理难度增加,工作效率下降。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院系两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工作效率低,因此要提高系部的教学管理质量应首先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二、建立健全系部教学管理制度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制度化管理的模式,即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2]其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系部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管理人员少,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制度先行是首要的。系部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和规范应与学校、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一脉相承,由学院统一制定,以便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工作能够顺畅衔接。[3]系部按照学院制定的系级教学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其内容应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设置依据、培养方案的制订、执行与调整制度等)、专业标准、课程建设制度(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教材建设与选用制度等)、培养过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政策措施、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体制、教学大纲制订与执行制度、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课程考核制度、实践教学体系制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制度、实习实训制度、社会实践制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制度等)、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标准建设,质量保障模式与体系结构,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与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管理队伍,质量监控制度,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专业建设等内容。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设有主任1人,书记1人,副主任2人,副书记1人,系团书记1人,办公室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专职辅导员2人,教研室7个,每个教研室设有主任1人。日常教学工作是在系部管理人员(系主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的指导下各教研室按照规章制度完成的。除此之外,系部按照相应的制度建设要求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系部主任、系部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各教研室主任、校外建设实训基地负责人代表等,制度建设内容包括: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制订和调整专业建设方案、审议人才培养方案、审议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指导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按照制度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必须召开工作会议一次,如工作需要可临时调整。以教学计划的执行为例,各教研室按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制订教学大纲,系办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设课程,各教研室安排任课教师,各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制教学进度表,制订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进度表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

三、改革系部教学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要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地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目前对系部的教学工作没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系部只是按照学院的通知文件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教学管理工作成效低。而且目前学院分配教学经费的方法大多是按照学生人头进行划拨,没有兼顾系部教学成果、系部竞赛开展、重点实验室申报、实习基地建设、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没有很好地提高系部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奖惩不分明,因此应当对系部教学工作进行考核。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内容可从三个方面进行:①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②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情况;③增量指标。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教研室工作情况考核,实验教学中心工作情况考核,系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考核等内容,学校应建立相关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教师教学考核情况包括具体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是教师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其中教学工作量包括课堂教学工作量和实践教学工作量(含实验、实训、学生竞赛、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效果包括学生评教、教学奖励等方面;教学改革与研究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团队等方面。增量指标包括系部专业获各级(国家级、省级、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各级(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实验室荣获各级(国家级、省级、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部教师获国家级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各级(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师教学竞赛奖获等。通过这些考核措施,提高系部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学生评教应该作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每学期进行一次,年度测评取两学期测评的平均值。学校开放学生课堂评教系统,按照学生人数比例进行规范抽样(参评学生人数占上课班级人数的50%,其中班干占20%,成绩优异者20%,成绩良好者20%,成绩稍差者20%,随机抽取者20%),对教师课堂授课效果进行评教,学校在年终考核评定的时候将以学生评教的结果为参考依据。比如优秀教师在学生评教排名中应该位列所在教学单位前的50%;对连续三年在学生评教中排名位列在本系部后5%的教师进行培训,在晋升职称的时候,这部分教师可不予以推荐。要注重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安排。将各学科任务分配到教研室之后规定教学计划上交时间,没有按照规定时间上交教学计划的教研室将做好记录,严格按照教研室工作考核办法的规定对教研室进行考核。

四、结论

经过改革实践,系部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系部教学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更加完善,我系教学工作开展的效率得到提高,在教学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5年,我系取得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医药与化工专业群);广西高校科研项目立项六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一个;近一学年,在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中,两个学期优良率(≥85分)分别为98%、95%。我系教师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了多项荣誉,有1位教师制作的微课从广西赛区进入全国决赛,1位教师获得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校级),1位教师获得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微课设计二等奖(校级),1位教师获得优秀主讲教师并取得良好成绩(校级),等等。

参考文献:

[1]刘志刚,刘建琴.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3):67.

[2]胡杰冲,李伟.私营企业制度化管理的焦点[J].宁波经济,2013(5):58.

第3篇:班级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实施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是目前江苏省高等教育领域启动的一大重点工程。高职院校紧盯“品牌”这一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突出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扶需”提升高职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通过“扶特”培育和强化高职院校特色优势,通过“扶强”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使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有根基、立得住。另外,在江苏省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例如,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的逐年上升,促使国际化旅游需求的骤增;科技在旅游产业中的广泛运用,促生了智慧旅游的方兴未艾;大众化的旅游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自由行等个性化旅游的发展也促使江苏省旅游业呈现出与以往迥然相异的特征。而旅游行业的新发展势必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融入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够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最终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反哺行业的发展。

二、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

从旅游管理国内外办学特点来看,专业的“立地性”已经成为一大特色,通过和地方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相结合,突出专业的社会贡献度;对接“国际化”要求,把实训和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体系和内容,实现完成课堂教学和实习就业的无缝对接。校企合作上,从顶岗实习管理到实训基地建设,从教学内容深化到实践环节细究,均体现了旅游管理“学做行知”一体的办学模式,学生的旅游认知度和岗位胜任度在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不断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然而,旅游管理专业在管理体制上有待进一步创新,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品牌化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有待明确和完善

比如出台《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来指导和保障校企合作的开展,出台《紧密型合作标志型企业管理办法》和《企业制学院管理办法》以保障企业在经费筹措、技术应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方面提供优惠。

(二)教师培养方案需要制度化和标准化

在教师培养方面,缺少《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兼职教师岗位津贴制度》等制度性文件,无法有效推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缺少《顶岗实习基地考核奖励办法》《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补偿办法》等,不能有效激励和推动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

(三)课程设置对区域经济新业态跟进不够

只有依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宏观经济需求来设置专业,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业态也在不断涌现,如智慧旅游、国际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相比行业发展,课程设置相对滞后。

(四)专业的国际化视域有待拓展

目前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主要以“实习项目”为主,缺少在师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交流。中外合作办学主要以安排学生赴海外实习、研修为主,缺少和办学点之间在学生上的互换双向交流。

(五)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

专业教师参与的横向课题多停留在本省范围内,且课题延展性较弱。国内外专业标杆学校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来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这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的途径

(一)设定品牌化建设的目标

通过努力,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力争建设成为教育理念上“三化鲜明”(国际化、本土化、科技化),师资队伍上“三百完备”(100%双师、硕士以上学历、旅游行业管理及国内外研修经历),人才培养上“三型凸显”(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旅游管理类人才),课程改革上“三层递进”(构建通识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培养路径上“三元并立”(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高职本科衔接三元培养路径科学),校企合作上“三共一体”(共同开发人才培训方案、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实训实习基地“三点齐全”(三个重点:一个校园,一个实习基地,一个专业联盟)行业特点鲜明,标杆作用显著的省内杰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秀品牌专业。

(二)探索专业品牌化建设的路径

具体而言,教育理念上的“三化鲜明”指国际化、本土化、科技化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专业教育国际视野,专业建设能够契合和引领地域性旅游产业发展,专业教育教学中网络科技手段综合运用。师资队伍上的“三百完备”指本专业教师100%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10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00%具有旅游行业管理及国内外研修经历,从教学能力、行业实践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上的“三型凸显”是指本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是具有高超的旅游管理类工作技能,且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课程改革上的“三层递进”是指体现人文素质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旅游行业通用技能的平台课程和以职业特定技能习得为重点的专业核心课程,层层递进,多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路径上的“三元并立”是指针对中高职衔接学生(如对口单招、中高职3+3入学)、普通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及高职、本科衔接学生(如3+2入学)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路径,达成共性和个性并存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上的“三共一体”是指与行业共同开发人才培训方案、共同教学、共同开展课程评价,使得“教”“学”“做”“评”“用”全面与旅游行业需求接轨。实训实习基地的“三点齐全”是指打造三个重点:其一,将校园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营造整体旅游实习、实训氛围;其二,打造一座高水平旅游管理类实训基地;其三,与旅游企业和旅游院校合作,建成专业联盟,共同建设实习、实训点,实现资源共享。

(三)创新专业品牌化建设的方案措施

1.明确教育理念目标:国际化、本土化、科技化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工作。拓宽专业教师国际化视野,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增加学院与国际院校间的合作。深入开展本专业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料库建设,建设成果覆盖本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实现“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创学生展示平台,构建多渠道教学平台。投入建立智慧应用系统,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

2.优化师资队伍目标:实现本专业教师100%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10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00%具有旅游行业管理及国内外研修经历。实行校企“双带头人”制“双骨干教师”制和“双兼职”制,培养“局长型教师”“经理型教师”,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100%。提升教师入职门槛,鼓励教师报考行业证书。秉承“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工作态度,完善教学人才“梯级培养机制”,增加人才储备量。

3.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旅游管理类人才。完成“课证融合”的建设方案。实施差异化学训交替式的教学方案,即班级之间进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学期交替的教学模式。

4.创新课程改革目标:构建通识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完成核心课程改革,核心课程服务行业企业,确立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鼓励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举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兼职教师教学示范课”活动,评选学院“十佳兼职教师”。

5.革新培养路径目标:开辟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高职本科衔接的培养路径。构建“2+0.5+0.5”的学程分段、“就业、升学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应用研发能力以提升校企互哺的社会服务能力,为省内外、中西部地区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并免费提供省内外专业教师来校作访问学者的机会。

6.坚持校企合作目标: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训方案、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定期召开“校企专家专业指导会议”,成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编撰课程教材,完善校企合作课堂授课模式。课程成绩评定时实施第三方评价主体的介入,制定新的考核标准,把行业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融入平时的校内考核。

7.更新实训实习目标:组建一个校园,一个实习基地,一个专业联盟。依托4A级景区的规划标准,完善校园基础建设并优化配套设施。规划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校企共同体”实习基地。切实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系统。成立旅游管理专业联盟,形成联盟资源共享,联盟内资源共享平台,制定定期交流制度,拓展联盟院校间的校际合作范围。

总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品牌化建设需要宏观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应该是一个长久的、科学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品牌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应该是一个分阶段、分步骤的程序。专业建设规划是专业建设方向和目标的根本行动准则。因此,专业建设规划书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品牌化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莹雪.基于4H培养目标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1):120-122.

[2]苗耀华,李男.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3-77.

第4篇:班级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特色化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31-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高职教育规模迅速壮大,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也进一步满足了广大群众最大程度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还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的进步。高职学院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正在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服务方向发展,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层次,以建设服务为宗旨,重点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思路日益清晰,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就业率逐年走高的事实,显示出大批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受到社会各行各业普遍欢迎的势头。高职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等改革工作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模式灵活、职业特点突出、学以致用等特点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结合高职学院的发展实际,作者认为,除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扶持尚需进一步优化外,它的自身也存在着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的要求。

国家教育纲要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十年教育改革发展中提高人才的素质是最终任务。一直以来都在强调质量的提升,但是在现实中有的地区、院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还比较浅薄,还没有进行具体的措施与行动;有些院校虽然重视教育质量了,高职院校要坚持特色建设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要高度关注行业企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学校、专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程度,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将提高质量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全过程,并以此整体谋划未来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 科学把握办学定位,推进学院特色建设

定位问题是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必须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特别是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化进程考虑。高职院校应该在全院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定位,为创办一流民办高职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创办一流民办高职教育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现阶段,高职院校要坚定不移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就业导向。

2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院特色建设

一是要牢固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第一,必须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高职教育成才观。在当前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开始减少,生源结构逐步变化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到,职教学生与普教学生相比,学习习惯差异很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高职院校应该从教学、教育两个方面,进行特色化建设。在教学特色方面,首先,实行分层次教学,差异化培养。学生入学后,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成绩将学生分为级别不同的班级,根据级别的不同,设立各自独特的教学目标,采用各自适宜的教学方案。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针对近年来学生文化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现实问题,应材施教设置培养起点。再次,实施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专业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想。另外,根据学生的特点,多动手重技能,主要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实行学分制,人人逐项过关。最后,通过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世界著名企业需要的技术专才。在教育特色方面,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案,从入学教育开始,让学生打上“高职院校的烙印”,培养具有自信创新的勇气、温文尔雅的仪容、善良朴实的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之独特气质的学生。第二,要树立以需求满意度为主要标志的高职教育质量观。把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对行业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对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引导高职院校从需求出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要树立争创一流的高职教育发展观。特色对于高职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有很明确的区域性与行业性的特征,这些都会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形成。要把争创一流的高职院校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并努力实践。

二是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高职教育的专业要针对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面向区域、行业、企业服务。

三是要全面修订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点是细化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构建符合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课内课程尽量开发理实一体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要开发综合性实训项目。

3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凸显学院特色建设

以特色高职院校引领示范,推进中高职衔接;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职沟通”,解决职业教育现阶段“终结性”难题;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职校学生创造和拓展“资格空间”。致力建设以特色职业学院为主体的“普职沟通、中高衔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等相关方参加的高职院校管理组织,探索建立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完善和创新办学机制。建立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教育与行业对话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强化行业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教材创新、教师培训、学生实习等方面的指导。学校要深化内部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4 狠抓内涵建设,凝练学院特色建设

一是要继续加大建设投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尽快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实训保障制度,开展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兼职教师课时费、实训耗损等专项经费落实;加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专项资金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

二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首先,根据专业建设规划编制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专职教师引进力度;其次,要选拔、引进双专业带头人,重点培养专职专业带头人、核心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再次,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专职教师提高学历,启动研究生班培养;最后,注重专任教师的“双理论、双实践”提升。不断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以系为单位建立兼职教师库,优化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高职院校应该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打造和依靠自己的师资队伍。从公办院校和企业中引进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培养自己的教师和大量招聘学校的高学历人才,经过多年的培养和训练,逐步形成一支自己的老中青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每年要出资选送优秀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经过培养和训练的专职师资队伍责任心强,实践能力强,这是教学质量的第一层保障;有了高职院校自己的师资队伍,就可以部署安排专业建设的大事,建设特色鲜明的实训室,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开展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建设优秀的专业。

三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大量系统的技能训练,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投入,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等建设模式。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之间加强实训与顶岗实习、加强教学方案设计的实施、并配合教师做好协同准备,让学生在实训教学阶段真正达到训练的效果,并保证学生的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2010.

[2] 李维民.民办教育的创新与发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5篇:班级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1.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共投入1600余万元,新改扩建3所幼儿园,小区配套1所幼儿园,新增班级24个,新增学位720个。

2.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实施《区中小学布点规划(2013-2020年)》,投入1.4亿元,新建小学2所、初中1所,撤并学校5所,促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3.坚持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战略。投资2.6亿元新建的二中分校,完成2届招生600人,目前,已初步形成封闭式、小班化、分层式教学的办学特色。

4.加快构建继续教育体系。成立区社区教育学院,拥有3个分院、3个实践基地。组建太极剑、民乐、黄梅戏等10余个学习团队,年参加学习者达6000余人次。

5.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累计发放边远薄弱学校教师交通、生活补贴约250万元、乡村教师午餐补助400余万元。深化校长职级制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共评定职级校长41人/次,核定支教、交流教师1024人/次。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根据区智慧学校建设规划方案,至2020年完成13所学校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并推进设备常态化应用工作。

7.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教育。连续举办中华经典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累计参与学生逾万人次。

8.健全教育督导机制。建立覆盖中小学、幼儿园的责任督学队伍,划分督学责任区3个,配备督学13名,常态化开展日常办学行为监督。

9.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成立区教育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加大政策宣传。每年投入100余万元资助全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及幼儿,做到应助尽助。

10.全力办好特殊教育。通过医教结合、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实现“三残”特殊儿童入学率100%。年均开展课外教育活动126次,送教上门平均30次/人。

“十三五”规划短板工作:“十三五”期间,因实施条件不足,试行班主任职级制改革工作搁置。目前,我局已根据2020年全区教育座谈会精神,结合制定《区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对实施班主任职级制改革工作做了统筹考虑,即将随《分配方案》印发一并实施。

二、2020年度重点工作总结

1.稳步提升育人质量。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先后组织开展区中学夏令营活动和第五届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参加学生220余名。深入推进校园体育工作,中心学校女子足球队获全市校园足球联赛第三名,创我区女子球类运动新记录。

2.深入推进教育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江宁—跨界一体化发展战略。丹阳中心学校与南京市百家湖小学联合成立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分校。建立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领导推进机制,以两区名义共同印发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文件。《“宁博一体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宁博一体化”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正抓紧制定,保障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

3.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民办学校发展,首次实施民办学校七年级学生摇号派位政策。做高中招生政策宣传,今年,志愿填报二中分校人数大幅增加,录取分数线较上年上升约30分,生源质量明显改善。

4.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出台《区教育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成功引进公费师范生、“教坛新星”等高层次教育人才6名。缓解结构性缺员矛盾,通过省招、选调、招聘等方式补充新教师48名。开展教师“大练兵”,先后举行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等比赛10余次,参赛教师1000余人次。

5.扎实推进惠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总投入约11000万元,建成并交付丹阳中心学校,按序时进度推进新市初级中学移址新建项目正。全面完成校舍维修民生工程任务,耗资474万元,完成维修面积约53345平方米。

6.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为7所学校配备智慧课堂设备25套,为4所学校班级教室更换智慧护眼灯1008盏,更新班班通设备近100套等。

7.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制定《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出动检查人员35人次,下发整改通知单5份,整改问题70余个。

8.全力参与防疫防汛工作。疫情期间,全系统排查人员约8万人次,在线直播教学140节课,800余名教育参与构建线上+线下“双师课堂”,保障全区16000余名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防汛期间,招募348名教师全面参与防汛工作,组织局机关26人员轮流防守大堤和水库。

三、2021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1.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市初级中学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年度校舍维修任务,全力推进新博初中移址新建工作,启动丹阳第二幼儿园改建和荣博幼儿园扩建项目。

2.抓实学生德育工作。加强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经典征文、诗歌创作比赛,举办“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

3.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对接南京市江宁教师发展中心,谋划2021年宁博一体化教师发展和培训工作。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继续落实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和月报制度。

4.巩固强化校园安全。督促学校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通过制定奖惩机制,探索学校保安管理新方法,提高学校保安规范履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全力做好教育资助。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做好资助资金发放工作,开展资助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6.深入推进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与“丹阳中心学校”、“南京市竹山中学”与“新市初级中学”、“南京市东山小学”与“新市中心学校”合作办学,打造融宁发展示范学校。创新教育科研机制,建立“1+x”教科研联合体。

7.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智慧课堂等项目建设工作,装备新市初级中学等设施设备,做好学校设备采购指导工作。加大力度推进智慧课堂等设备常态化应用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8.持续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全力做好2021年中考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机构设置及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考场的设置和建设、工作人员的安排和培训、分数线的划定方案等,确保我区2021年中考顺利进行。

四、“十四五”时期总体安排

1.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品质。启动学前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总投资约8000万元,实施碧桂园东苑幼儿园改建、荣博幼儿园扩建、新城中心幼儿园新建、三杨幼儿园新建等8所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前教育学位约2000个。

2.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打造标准化校园,总投资约1.4亿万元,启动新博初级中学移址新建、新城小学新建、新博中心学校扩建、薛津九年一贯制学校改建工程,全力保障本区域公共教育服务质量提升、均衡发展。

奋力推进宁博一体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江宁名校在区设立分校,提升全区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校园特色、队伍素养和办学品质。积极搭建宁博教科研联合体,联合开展跨区域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全区教学质量。高效实施师资队伍素养提升工程,实行教师跨区域支教交流、挂职锻炼和专题培训,促进学科骨干专业发展;选派管理和教学骨干到江宁学校跟岗学习。积极探索宁博师资双向流动机制,等高落实教师考核待遇保障。

4.加快提升德育水平质量。就近依托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把“一校一品”特色德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培育一定数量的学校德育品牌;提升德育工作研究水平,每年申请不少于1项以上市级德育研究课题。

5.不断发挥社区学院协同作用。融合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开放融合、相互衔接的社区教育体系。拓展成人教育平台,加大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满足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需求。提高社区教育的覆盖率,实现社区教育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6.持续重视特殊教育。建立残疾少年儿童入学评估长效机制,落实有效分类指导入学举措;完善特殊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第6篇:班级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心灵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23-2一、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氛围,成就身心“齐发展”

1.让每一个楼层都有一个主题

以“五个学会”为主题,布置学校楼层文化,努力使每一面墙壁都能激励学生成功和自信。开辟了图文并茂的奥运名人、家乡优秀人才、名人名言、心理故事等宣传栏目,每月更换一期心理健康宣传栏,制作《心弦》心理报展板,优秀学生事迹展板,让学生目之所及,自然受益,时时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受到身边榜样的感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和音雅乐

校园广播站增设“校园采风”、“精彩人生”、“为您服务”、“青春热线”、“心理驿站”等栏目,每天中午由学生播报,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闲暇之余在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积极的人生小故事,享受和音雅乐,享受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3.让每一个班级都有个性文化

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利用班级“四栏”(目标栏、特色栏、宣传栏、班务栏),开展班级学生目标展示、班级优秀生、进步生典型事迹宣传、个性化的班徽班歌、清新自然的桌角文化等建设活动,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合理的利用,登载格言、警句、短文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引导、鼓励学生消除消极心理,达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营造团结、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健康的心理形成。

4.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面镜子

凡人凡言征集活动把家长、学生中的优秀原创格言制作成小标牌,悬挂在校园各个醒目位置,让师生们随时随地能感受到身边老师、同学、家长的温馨鼓励、中肯提醒、善意劝诫和美好祝愿。

二、围绕德育主题,丰富内涵,促进身心“同频率”

活动是有效德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情绪调节、道德感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先后利用各种契机,结合初中学生特点,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性、阶段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效果良好,成效显著,富有个性的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亮点。

1.德育主题系列化

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应分阶段、分主题、成系列,才能更好地形成德育聚合力。基于此,我们认真研究,先后制定了我校特色的《“我学礼仪、我讲文明”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方案》、《“好习惯大家做”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方案》、《“我的责任我承担”责任教育系列活动方案》、《“阳光照耀爱心成长”爱心教育系列活动方案》、《“生命的色彩——我在阳光下舞蹈”生命教育系列活动方案》,然后,围绕这些德育主题,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每学期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系列活动,让绝大多数老师、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2.德育实施系统化

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等各类教学资源,把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工作辐射到学校各个领域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一是分年级制定每周班会课的主题,以班主任集体备课形式,形成规范的教案、课件,实现同步开课、同步推进。经过几年努力,学校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主题班会案例集。二是我们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分年级确定德育目标,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三是编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每月的《心理报》等,全面、系统、扎实地开展特色建设。

3.德育活动多样化

围绕每学期的主题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力求德育无痕迹,寓教于乐。开展“情系台湾、爱在三中”义卖捐款活动、“我爱你中国”大型诗歌吟诵、“重唱红色经典、重温红色精神”歌咏比赛等加强爱心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举行“名人对我成长的影响”、“我的成长故事”、“与英语结伴、与世博同行”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奋力前行,追寻人生目标;通过“我的形象我设计”校服设计大赛、环保作品设计大赛、阳光健身操比赛、阳光男孩(女孩)形象展示、校园拍卖会等引导学生展示自我,发现闪光点,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通过开展教师节“感恩教育”、母亲节“心意卡制作”、“不知道妈妈的世界——爱的体验”等感恩教育活动,弘扬传统“孝”文化,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成为一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人,促进学校和谐、家庭和谐。

三、完善管理模式,增强实效,实现身心“共受益”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探索了一套科学、实效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增强自信,锻炼意志,自我发展。学校管理上,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公开竞选,建立阳光男孩(女孩)服务队,服务队下设学习队、文化队、宣传队、纪律队等分队,统一着装,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在校园内设立6个文明岗,分批、分班次让学生值日,记载不文明现象,阻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让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快乐自己、快乐他人。班级管理上,学校在每班聘任“好习惯维护员”、“课堂信息反馈员”、“心理委员”等信息员,每周进行信息反馈,使学校政教处及时了解各班级学生状况,学校教务处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学校成长指导中心及时了解各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干预、引导,力求促进广大教师轻松、高效地工作,广大同学快乐、幸福地学习,师生积极、阳光地生活。

第7篇:班级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教育与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横店镇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全镇38所幼儿园,在园幼儿5700多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2所,民办幼儿园26所;全镇园均儿童150人,入园率100%。目前全镇浙江省一级幼儿园2所,浙江省三级幼儿园5所,还有7所今年正在创建之中。办园体制基本还是公民办并举,民办幼儿园仍处于主导地位,公办幼儿园局限于中心幼儿园和小学附属幼儿园。

二、横店学前教育发展主要经验

1.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多种形式发展公办幼儿园

(1)自力更生,自主发展中心幼儿园。横店中心幼儿园创建于1980年,现址是2005年易地重建的,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当年投资约300来万元。现21个班级,50多名教职工,在园幼儿730名。草坪,塑胶场地,游泳池,玩沙场等配套设施齐全,教学设施设备完善。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横店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发展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发展之路:建设用地,由幼儿园所在地――横店村无偿提供。至于建设的资金主要靠幼儿园自身筹措。在资金筹措过程,碰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还是凭着30名教师们抱团每人各筹借6万元拼凑来的180万元人民币资金,开始了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中心幼儿园建成后,利用自身的积累,花了将近5年时间还请了全部的借款和利息。

(2)利用撤并的小学闲置校产,改造幼儿园。因小学布局的调整,横店联星小学、半傍山小学、禹山小学相继撤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们横店的实际,三所撤并小学校舍,按照有关办园标准被改造成了社区公办幼儿园,创建了横店镇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和第五幼儿园。去年,租用妈祖村综合楼,又办起了横店镇第二幼儿园。我们利用撤并小学改造幼儿园重在社会效益,旨在保护校产,扩大公办幼儿园分额。

(3)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创办小学附属幼儿园。横店镇有10所小学,有6所小学利用富余校舍创办了幼儿园。其中横店镇第三小学幼儿园,任湖田小学幼儿园及官桥小学幼儿园都是独门独户的幼儿园,设备完善,管理规范。横店镇第三小学幼儿园,任湖田小学幼儿园去年被评为省三级幼儿园,官桥小学幼儿园今年正在创建省三级幼儿园。

配合市局有关文件精神,横店中心学校及时出台了《关于横店镇中心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把全镇小学附属幼儿园归回中心幼儿园管理,实现“强强”联合,为进一步促进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发展理顺了关系,明确了方向。

2.规模办园,规范管理,促进全镇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1)撤并规模小、条件差幼儿园,实现规模办园。从2000年的58所幼儿园,撤并为现在的38所幼儿。每所在园儿童平均达到150人。现在园数稳定,生源稳定,布局基本合理,入园率一直保持在100%,较好地实现了全镇幼儿教育的普及。

(2)十分重视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我镇安全管理思路清楚,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立足长效。首先合理布局幼儿园,提倡幼儿就近入园,严禁使用校车接送幼儿。同时,中心学校坚持每学期定期组织人员园务检查,重点排查幼儿园安全卫生隐患,消除安全卫生事故源头;重视幼儿园门卫的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全镇统一布署安装了视频监控和报警器,统一发放了钢叉、警棍等安全防卫工具,做到安全工作“人防、物防、技防”层层落实,全方位布控。由于全镇学前教育安全管理各方面工作到位,我镇幼儿园历年来无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3)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落实,不断提升保教质量。为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广大农村幼儿园的业务指导作用,建立了以中心幼儿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具体开展如下工作:中心幼儿园负责定期开展教研一体化活动,把全镇幼儿园的教研活动纳入管理;中心幼儿园送教下乡;帮助指导下面幼儿园有效开展区角活动及主题墙的构建等等。

三、解决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横店社会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广大家长要求上“好园”呼声愈来愈强烈,对优质学前教育需求空前提高。但是,我镇优质园主要集中在中心幼儿园、集团幼儿园等几所规模较大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在园儿童只占全镇学龄儿童20%,将近80%的儿童只能在上一般的幼儿园。因此,优质资源短缺是我们横店学前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政府应该组织力量,再新建或扩建象集团幼儿园或中心幼儿园那样规模的更多幼儿园,以兼并民办小规模幼儿园,做大、做强、做好横店学前教育。

1.按城市发展方向,调整幼儿园布局,规划第二轮规模办园

横店镇早几年通过“撤、扩、并”由58所幼儿园合并为38所幼儿园,瘦身了不少,完成第一次规模办园。随着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迫切需求,横店镇面临第二次规模办园。如果说第一次规模办园只是简单的由“小”变“大”,那么第二次规模办园就涉及到办园体制格局的巨变,就是说转变民办为主体为公办为主体。随着横店镇城市化进程,“公办为主,规模办园”已经提到政府工作日常日程。首先中心校经过认证的调查,周密的思考,制定了《横店镇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每个社区办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具体方案。横店镇政府同意了中心校制定的幼教发展规划,并在横店城市发展规划图中,做了明确的标记。这意味着在横店城市建设规划中,政府按“一区一园”,留足了幼儿园用地,这为今后创建社区公办幼儿园提供了建设用地,为横店今后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土地,有了钱,幼儿园随时可以启动建造,没有土地,有了钱,钱再多,也造不了。

2.坚持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积极办好公办幼儿园,努力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

第8篇:班级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关乎教育公平、关乎每一个家庭,也是我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根据《____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____省教育厅关于对县级政府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通知》(浙教督室〔____〕2号),特制订本创建方案。

坚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理念,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县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我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督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法履行义务教育职责,确保适龄儿童公平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实现我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公平、优质发展。

以建立学校均衡发展机制为重点,以提高我区教育优质、均衡为目的,通过____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建,高水平、高质量地发展我区义务教育,为我区在“____”期间创建“____省教育现代化区”打好扎实的基础。

1.第一阶段:初查阶段。(____年12月1日--____年12月15日)

要求:①相关科室根据标准进行自查,主要是明确差距、提出建议。

②召开第一次协调会议(12月初),研究自查过程

中须协调解决的问题。

2.第二阶段:自评、整改阶段。(____年12月16日--____年1月5日)

要求:①各科室及学校根据差距按相关指标要求进行整改。

②收集基础档案材料。

③填写相关工作用表。

④各科室起草相关工作的总结材料。

3.第三阶段:汇总、整理、上报材料阶段。(____年1月6日--____年3月15日前)

要求:①各科室提交各类材料。

②召开第二次会议。

③完成自评工作用表的整合工作。

④完成各类台帐的整合工作。

⑤完成自查自评报告初稿。

⑥向省市上报相关材料

4.第四阶段:迎检阶段。(____年3月15日---____年6月底)

要求:①做好迎接市对我区的评估检查工作。(3月15

日—4月15日)

②做好省抽查工作的准备。(4月15日—6月底)

(具体由办公室、督导室牵头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他相关科室、学校参与并做好迎检工作。)

四、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加强对创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学校校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与实施创建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各校也要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组织与实施相关自查、自评、自纠整改工作。

2.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

创建____省教育均衡区是我区全面实施“____” 规划的重要开端,也是我局____年度的重点工作,各校要明确认识创建工作的意义以及创建工作重要性,要发动全体教工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3.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根据____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工作任务(见附表);各科室、直属单位、学校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在创建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文件精神,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效率完成任务,扎扎实实推进创强工作。

4.认真自查,重在落实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相关科室、直属单位要切实重视创建过程中的自查工作,对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做好与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力求做到边自查、边整改、边不断完善相关的学校均衡发展机制;学校要通过自查自纠,进一步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和科学的管理体系。

附件:____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创建任务分解表

____年二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 创建 教育均衡区 方案

———————————————————————————

____市____区教育局党政办公室 ____年2月22日印发

———————————————————————————

附件:

____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创建任务分解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内容备注

A1责任落实情况B1政府职责落实县(市、区)政府是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步骤、措施明确,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规划。符合上述要求的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办公室

B2部门职责明确发改、财政

、建设、规划、土地、人力社保、公安、教育和镇(乡、街)政府等责任单位,建立目标责任制,依法履行教育职责。都建立目标责任制,并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办公室B3经费保障近三年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日常公用经费逐步提高,按规定保障城乡学校教师的培训经费,学校维修经费进预算。符合上述要求的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基财科

学校

B4资源保障有与城乡建设规划匹配的城乡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或者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中有城乡教育设施布局篇章,建立学校(幼儿园)建设与居住区建设相配套的制度,并依规划和依国家、地方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学校网点布局合理,班额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符合上述要求的为达标;有低于10%的班级班额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上限,其他都达到要求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基财科

学校

A2均衡发展机制建设情况B5学校帮扶机制建立帮助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城乡学校互助制度,通过教育集团、结对帮扶等形式缩小校际之间差距。符合要求的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普教科

学校

B6 合理的招生机制有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政策措施,择校率控制在5%以下,没有发生择校乱收费现象;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50%以上且措施有力。符合要求的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普教科

学校

B7教师交流机制建立校长、教师流动机制。实行校长、教师合理有序交流,新聘任的校长和高级职称教师以及名师至少具有两所学校工作经历,农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不断改善。符合要求的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人事科

B8建立“减负”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各项“减负”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切实遵守6项严格规定,建有6项工作制度。做得好的为达标,做得比较好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普教科

学校

B9扶持民办学校机制建立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的机制。积极鼓励支持民办学校规范发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建有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制度,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符合要求的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基财科

B10保障“三残”儿童普遍接受义务教育的机制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体系,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按规定建立培智学校,或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部(班),建有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合理配置资源教室;按规定配备特殊教育师资;教育经费达到规定要求。做得好的为达标,做得比较好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普教科

学校

B11扶持困难家庭学生机制对困难家庭学生做到按规定标准做到“应助尽助”。符合要求的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基财科

学校

B1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保障机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要求得到满足,且义务教育段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达85%以上,民办民工子弟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标准。符合要求的为达标,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达到75%以上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基财科

A3均衡发展水平B13学校建设所有学校基本达到我省有关建设标准,校舍确保安全,列入2009-____年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中的项目100%完成的为达标,完成95%以上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人事科

学校

B14教师队伍专任教师100%具备教师资格;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0%;校际生师比加权差异系数小于0.3;校际学生与中高级教师比的加权差异系数小于0.4。达到要求的为达标,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技术中心

学校

B15数学科学仪器配备学校数学科学器材配备达到省定配置标准。95%以上的学校达到配置标准的为达标,90%以上达到配置标准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技术中心

学校

B16音体美劳器材配备学校音体美劳器材配备达到省定配置标准。95%以上的学校达到配置标准的为达标,90%以上达到配置标准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技术中心

学校

B17计算机装备与校园网建设学校计算机生机比达到7:1;校园网实现校校通。95%以上的学校达到配置标准的为达标,90%以上达到配置标准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技术中心

学校

B18班级多媒体装备学校班级多媒体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班套比达到1:1。90%以上的学校达到配置标准的为达标,85%以上达到配置标准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技术中心

学校

B19教学仪器配备均衡程度校际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加权差异系数小于0.6。符合要求的为达标,小于0.8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技术中心

学校

B20图书装备学校生均图书小学达到20册、初中达到30册,新增图书按5元/生·年安排经费。95%以上的学校符合要求的为达标,90%以上的学校符合要求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技术中心

学校

B21课程开设情况学校都能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且严格按教学进度组织教学;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所有学校符合上述要求的为达标,抽查发现有不超过1/5的学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普教科

学校

B22学校管理水平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校园环境整洁,安全措施到位(包括“三防”措施),学校设施与教学设备状况良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所有学校符合上述要求的为达标,抽查发现有不超过1/5的学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督导室

人事科

学校

第9篇:班级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无锡立信中专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从1997年开始,1999年建成千兆骨干网,百兆到桌面。2003年通过中国电信100M光纤接入无锡教育城域网,2013年新增中国联通100M光纤接入互联网,目前全校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00M。学校拥有33个静态的IP地址,一个独立的域名(wxlxas.com),校内各网络机房、实训室、专用教室、办公室等共有1000多台电脑可通过网管中心接入互联网。

学校目前已经建立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建有学校门户网站、OA办公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网络学习、若干精品课程网站、学籍与学生管理等独立的应用和管理系统。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投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无锡市职业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极大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基本要求是:技术上要先进,应用覆盖要全面,运行高效稳定、安全可靠,能消除信息孤岛,支撑师生教学、学校决策与管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一)统一规划。信息化平台建设要进行统一规划,要从学校整体高度出发,考虑建设模式、经费投入、管理团队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内容既要涵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等建设,也要考虑安全保障制度、人才培养等内容。

(二)分步实施。信息化平台建设各环节应相互关联,这就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平台建设的规划应根据学校的需求和工作流程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在统一规划前提下,集成已有系统,方便未来在统一平台下进行替换或整合,逐步实现基于统一架构下替换非核心系统。

(三)统一数据。信息化平台下各应用系统必须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开发规范,做到关键数据唯一,实现跨系统数据,各子系统间信息更新的一致性。

(四)突出应用。应用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数字化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呈现。因此,应用和服务系统的建设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

(五)实用优先。信息化平台建设规划要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出发,实际需求和服务模式要有效结合,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也不能只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应切合实际需要,适当超前。

(六)灵活扩展。信息化平台建设要面向学校发展、技术创新、成果保护。平台的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尽可能采用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产品。

三、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技术规范

建议采用行业内主流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模型(简称“SOA”模型)规范校园信息化平台技术。SOA采用组件式模型,将整个系统的各个功能组件(或服务)通过组件间统一定义的接口关联。接口一般采用中立方式定义,独立于整个系统实现的硬件环境、操作系统和系统使用的编程语言。[1]SOA模型中的各个组件或服务,以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SOA体系结构的特性很适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周期长的特征,各个组件或服务系统通过基础框架平台集成到SOA架构中,应用系统间采用松散耦合方式,并将框架平台和应用系统部署到整合服务器中,所有服务采用目前主流的B/S方式提供。整个平台系统采用多层架构和组件技术实现,系统层级清晰。整个平台系统逻辑结构、流程、数据等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封装,且支持服务负载均衡,支持动态监测负载情况,可自动对软硬件资源进行并发检测和调配。

四、校园信息化平台系统整体架构

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为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可使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采用门户架构模式,用户根据授予的不同权限,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入口,获取相关信息,办理业务手续。整个信息化平台架构分为门户层、业务处理层、应用组件层、公共组件层和基础框架层。[2]

(一)门户层。门户层整合整个信息化平台中应用服务系统,包括各类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子系统,校园中现有的两层C/S应用、多层C/S应用和B/S应用,都可通过基于WEB技术的Portlet组件统一集成到学校门户网站,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学校门户网站通过页面风格、内容布局、模块集成等方面的个性化定制,将整个信息化平台丰富的后台应用组件呈现给用户。

(二)业务处理层。将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中的各类业务处理模块和管理系统整合到应用组件和公共组件基础平台上。用户根据角色权限分配使用不同的业务处理系统,打破目前学校实际行政组织架构形成的权限壁垒。

(三)应用组件层。学校信息化平台中应用系统的构建基于应用组件,应用组件由学校基本业务实体,如教职工、行政机构和完整的业务处理流程等组成,即使未来学校行政机构或其职能发生变化,整个应用系统也无需重新开发,只需根据变化对应用组件进行重新组装和授权,即可达到目的。

(四)公共组件层。本层由公共工具组件和应用框架组成。应用框架要基于行业公共标准,形成面向产品化的组件库系统;并且支持在异构环境下的基础框架、应用组件的相互联接和底层通信,以使新旧系统间能相互兼容;能实现应用系统的个性化服务定制;应用系统的配置文件、数据交换要基于行业标准的XML格式。应用框架要提供标准服务接口,为系统的二次开发提供服务支撑,如工作流引擎、权限认证服务等,使整个信息化平台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五、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内容

无锡立信中专校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分成三大块:基础平台搭建、管理和服务系统构建、信息资源整合及服务集成。建设的内容具体包括:(1)基础运行平台。包括统一的门户网站集成平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服务、共享数据中心、手机端应用支撑平台。(2)校园业务处理和管理系统。包括校务管理系统、教学业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3)校园服务系统。包括招生就业系统、迎新和就业服务系统、财务服务系统。(4)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建成核心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整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

平台建设还包括现有系统和新建系统之间数据迁移工作,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还要形成一整套信息交换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六、校园信息化平台系统安全规范

校园信息化平台系统必须构建全面的、多层级的安全防护系统,对任何平台数据的访问、应用系统的使用必须进行用户安全认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许可的数据和系统。平台系统必须达到以下几个最基本的要求:(1)用户权限认证系统与一般应用系统相互独立;(2)整个平台使用统一的用户管理和权限认证系统,所有应用系统必须支持单点登录和认证;(3)建立学校统一的行政机构树和全局角色树,规范用户角色和权限设定;(4)平台整合所有应用系统,使用权限管理系统提供服务,实现统一的权限管理;(5)可以为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认证和授权服务。

七、校园信息化平台系统建设策略

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无锡立信中专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项目建设内容多,涉及面广,并且各环节相互关联。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组织实施。

学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做适当的升级改造即可满足学校信息化平台的运行。但应用系统建设基础相对薄弱,以前在建设时缺少整体规划,部门级应用系统“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各类应用不深入,对于学校来说,首先要解决信息化支撑不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优先建立各主要职能部门信息管理系统,为业务处理提供基础支撑。教务处、教研处、学生处等核心部门是本期建设考虑的重点。

第一阶段建设以教育和教学为核心,以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建设为切入点,搭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环境,积累教学资源,以“为师生服务”为亮点,以点带面,进而推进全平台的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完善硬件基础设施,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制作学校门户网站,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基础平台,教学管理与德育管理系统,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等基础性、关键性应用系统。

第二阶段开展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系统内容的扩展和深化。主要涵盖综合校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学校门户网站群,基于面向师生的“协作交流和教学服务”的班级社区、社团社区、课程社区和移动教学、移动办公、校级综合数据应用分析系统等。

以上两个阶段的建设可彻底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层次,满足学校各类不同用户群体的管理、服务、决策需求,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