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居住区;规划研究;生态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在对现代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全面的总结出在以往的居住区规划的时候出现的规划设计的问题,在下次对居住区进行规划的时候能够吸取已建居住区规划的经验,并且本文充分的分析了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1]。从而不断的提高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水平,促进整个居住区工程的顺利的进行。
1 对已建居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生态设计不足
在对已建居住区的规划中,涉及到的生态设计不多。由于能源消耗的与日剧增,地球污染越来越严重[2]。人们在关注居住区舒适度及其安全性的时候,也逐渐的开始关注生态节能的问题。如果在居住区的设计上能够增加节能的设计,使对整个居住的规划在生态的理念下进行。但是,通过对已建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了解,已建规划区的规划设计中缺少相应的生态设计,也就是说没有在环保理念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2 人性化的考虑不足
在对已建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在人性化方面的考虑不足,在进行居住区的规划的时候,往往考虑最多的是对物质空间的布局,却很少有考虑到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大大的忽视了对于居住区娱乐项目的规划设计[3]。并且,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的时候,没有充分的对公众的想法进行调查研究,住户只能被动的去接受既定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设施。因此,设计出的居住区只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却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只会越来越多的导致人们缺乏交往。
1.3 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总体考虑
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的时候,很少对建设的居住区会对整个城市有什么样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和研究,并且很多的居住区缺乏相应的设施。特别是像城市边缘的一些社区,很多都不配置相应的教育设施,从而出现了和城市脱离的现象,导致社会问题严重,犯罪率上升,居住区内部交通和整个城市的交通缺少必要的衔接,人们的出行极不方便。单一功能的居住区的集中从而导致整个城市交通流量不均匀,进而影响了整个城市交通功能的发挥。
2 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2.1 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对于居住区除了居住方面的要求外,精神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而伴随人教育水平的不断的提高,精神需求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有了很大的地位。另外,人们对于空间上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加,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居住空间,而是更多的从公共空间中获得相应的需求。因此,在对现代居住区进行相关的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更多的人们日常生活对教育、娱乐以及健身设施等方面的不同层次空间的需求
2.2更新设计理念
2.2.1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对现代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逐渐的建立。在对住宅区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对现有环境保护方面,节约土地资源方面,减少能源消耗方面,以及减少生活污染排放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设计出来的居住区能够改善小气候,并且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维护居住区生态的平衡,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动物和植物多样性的发展。
2.2.2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的时候,逐渐建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进行实际的设计中,能够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的考虑人们的需求。对居住区的规划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4]。也就是说,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娱乐,教育,健身以及邻里交往等方面的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另外,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还应该为居民参与社区的建设以及社区的管理创造相关的条件,对居民未来生活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考虑,对居住区的规划要做到具有一定的弹性。
2.2.3建立“生态社区”的思想
在进行居住区规划中,逐渐的建立了生态社区的思想。生态社区的建设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的基础。对于生态社区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应该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相关的保护,应该建立完整的绿地系统,从而为社区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对居住区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尊重居住区地形地貌,在设计时尽可能的减少对居住区地表的破坏。并且在对居住区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城市的气候特征,在设计中能够有意识的通过绿色空间从而引导空间的流动,减轻社区中的热岛效应,对于居住区的绿化种植应该充分的考虑植物生长习性方面的要求。
2.3 与城市发展应该相协调
在对现代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与城市发展协调的问题。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于居住区的建立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方面。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针对于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同步发展。像一些城市在逐渐的向生态城市发展,因而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也应该相应生态发展的号召,建立生态的社区。像一些城市逐渐向高新技术城市发展,因此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将先进的科技融入到设计中。像一些城市刚起步,主要以建立基础设施为主,那么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主要考虑的是对居住区生活居住层面上的满足[5]。因此,我们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的因素,经济方面的条件和科技方面的条件以及根据城市化的程度等等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完成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建设与居住区建设的共同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居住区的规划研究方面的问题。在对现代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全面的研究在以往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充分的考虑以往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如何的进行改善,在下次对居住区进行设计的时候能够吸取以往居住区规划的不足,进而做好对现代居住区的规划。另外,本文还对现代规划区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从而我们全面的了解了对于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把握怎样的规划设计原则,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把握怎样的观念等等。通过本文对规划区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为日后的居住区的规划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劲松,林炳耀.对我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理论、方法和制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4(03).
[2]李慧栋,李同升,郜鹏.社区规划的发展进程与多维透视[J].城市发展研究.2006(06).
[3]杨贵庆,顾建波,庞磊,Steven V.Dessel.社区单元理念及其规划实践――以浙江平湖市东湖区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6(08).
字号
全屏阅读
分享到:
更多
以夏阳金城二期工程为例探讨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
摘要:以夏阳金城二期工程为例,从规划的整体观、空间观、节能生态观等几方面详细的探讨了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对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整体设计观;空间;节能;节地;生态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Xiayangjincheng second period projec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details from the aspects of overall
concept, space concept, energy-saving and ecological view,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lanning.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he overall design
concept; space ; energy saving;land saving; ecological view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居住区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设施,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之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向着更人性化、更节能生态的方向发展。以下就瞎阳金城二期工程(下文简称二期工程)为例,探讨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
一、二期工程概况:
基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东面是赵重公路,西面是厂房,北面是西张土泾,南面是已建成的夏阳金城一期工程(多层住宅为主)。二期工程占地77992平方米,容积率1.2,总建筑面积107971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93590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14381平方米。基地被一条东西向景观河道穿越,分为南北两块。北块占地47952平方米,南块占地30039平方米。基地北面的西张土泾与基地内的景观河道这两条水系成为本项目的鲜明特点。基地南面与一期的商业街相邻。周边均为新建或拟建住宅区,配套完善。
设计将联排别墅布置在基地景观河道以北,7层带电梯多层住宅布置在景观河道以南。小区最南面布置二层商铺与一期商铺相对应,形成商业街,沿赵重公路转角处设置集中商业。商业总建筑面积为10553平方米。
小区主入口设于东侧的赵重公路上,小区南面与一期入口对应处设次入口。主干道在基地北块独立成环并以组团路联系每幢联排别墅。从主入口到次入口另有一主干道联系,多层区与别墅区的道路系统既通畅又互不干扰。小区可停机动车534辆,停车位分别布置在联排别墅处、地面停车、地下车库以及集中商业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停在多层住宅地下室与集中商业地下车库内。
二、 居住区规划的整体设计观
整体设计观包含“形”与“思”两方面:一方面是指规划与建筑设计形态的
整体性,例如建筑体量的整体性、空间的完整性、立面的延续等;另一方面是指规划与建筑设计理念的整体性,即由宏观到微观的设计理念与手法的相对统一,这种整体性甚至可以延伸到同一个项目的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及其它相关的细部设计。在二期工程设计中,体现在以下两点:
1、注重一期、二期形态的完整性,尊重用地现状及周边环境。一期工程以多层住宅为主,二期工程将多层住宅布置在南面,与一期的多层住宅形成建筑体量上的完整形态,同时对道路的天际线起了统一作用。
2、在二期工程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时,设计初衷即将此社区定位为具有实用性、经济性、适应今后居住功能变化的普通住宅。并且将此理念从规划设计一直贯彻到建筑单体设计以及建筑细部设计,景观设计。尤其在多层住宅房型设计中,以小于9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一室一厅与两室一厅占多层户数的90%以上。除两幢为六跃七层复式外均为七层,均为一梯两户带电梯房型。小户型占多数与多层电梯房的设计均考虑到普通住宅适应今后老龄化社会居民的需要,体现了人文关怀。
联排住宅的部分房间用半砖墙作为隔墙,考虑到了今后使用的灵活性。
三、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空间观
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表征不仅仅是实体的建筑,而且是建筑围合的各种空间。居住区的空间包括居住区在城市界面中的外部空间和居住区的内部空间。居住区外部空间倡导建筑群体的秩序、道路界面的延续,天际线的韵律等,使得单个居住区能个性又不突兀地融入城市空间。而居住区内部空间倡导的是宜人的尺度,亲切的交流空间,以及多个不同空间组合创造的生动的,步移景异的居民感受。
在二期工程中,多层住宅设置在商铺的北面,既阻隔商业街产生的噪声,又可以在空间形态上延续一期,使一、二期建筑群由南向北呈现中-低-高-低的起伏,丰富了大空间的层次。住宅依路而建,沿河而布,建筑之间形成自然的角度,围合出不同形态
的流动的空间。联排别墅在两条水系之间既获得良好的景观视野,又自成一片,不受干扰,形成相对安静的环境。在联排住宅的房型设计中运用内庭院、阳台、露台等多种灰空间的设置创造居室内部与外部空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节能生态观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各国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建筑物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40%,是工业能耗的1.5倍,要想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减少建筑物能耗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节能包括“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四项基本内容,如何确保这四项内容在建设过程中以及之后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到实施,节能理念应在居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过程里贯彻始终。节能与生态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节地”在居住区规划中是最早体现的,要求设计者从一开始就通过几条量化指标来进行设计.例如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等。研究问题的视角既从宏观角度,即整个居住区的规划来进行研究,也要从微观角度,通过一些具体指标例如日照、间距、退界等来指导设计。作者认为在居住区容积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节地的最好体现就是通过比较各个方案最终取得各种类型住宅的最佳配比,从而确定建筑单体规划布置与层数。这个最佳的技术经济指标还应尽量体现资源配置的均好性,例如景观、阳光、通风等。
二期工程规划伊始,在郊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住宅的市场定位是首套住宅+改善性住宅,且改善性住宅是面积偏大的类型。开放商希望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一开始要求做尽量多的联排住宅。而建筑师追求的是资源配置的均衡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甄选与说服,终于形成了现在的北面布置联排,南面布置多层,联排与多层住宅的面积比为1:1的较为合理的方案。多层住宅以90平方米以下户型为主,多以4-5个单元拼接而成。联排住宅的房型设计非常紧凑:平面开间为5.7-6.7m,进深均为12m,平均建筑面积为217平方米,大多为六户连拼。如此布局体现了规划对土地的充分利用,并考虑到各种资源的均好性。
2、“节能、节材、节水”在二期工程中通过建筑设计及细部设计都有所体现。
住宅的立面风格简约现代,尽量减少体量的凹凸,获得良好的体型系数;墙体、门窗等围护结构采用保温材料;多层外立面采用涂料,联排在河浜的对岸,外立面采用经济的面砖,立面设计各有特色,只用暖色调的主墙面颜色取得统一。
小区采用智能化管理,保安及信息系统,推广IC卡计量,计费智能表具;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简式变压器供配电和分时计价用电;新型单元楼防盗门技术,采用经济的结构形式与设备,力求提高小区的科技含量与综合评价指数。
3、二期工程的生态设计着力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尤其是两条水系西张土泾与景观河道的相互融通和渗透。规划设计用蜿蜒的水景将两河道联系起来,在小区北块形成南北向的中心绿化带,并与贯穿小区主入口的横向绿带形成了小区北块十字形绿化骨架。通过水生植物的种植,驳岸的处理,以及开挖河道的土方进行的微地型的设计,体现出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风貌,人们或散坐草坪或滨水散步,仿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小区南块的锲形中心绿地由多层建筑围合而成。南北两块中心绿化与滨河绿带、城市绿带、联排住宅的庭院绿化、屋顶绿化一起构成有层次的绿化系统,使整个小区生态自然,环境宜人。
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要注重整体设计观、空间观、节能生态观等,这是作者的一些经验与总结,旨在不断地提高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夏阳金城二期工程从2006年开始规划设计,直至2009年底大多数号房竣工验收,并获得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颁发的 “2010上海优秀住宅设计”三等奖,这也是众多参与工程的设计师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土地开发容量至关重要,它不仅与土地的投入产出和开发收益直接相关,而且与公众利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密不可分。对开发强度控制核心指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控规编制的科学性、公平性以及地域性特色的体现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
1 研究背景和范围
1.1 研究背景
在芜湖已编控规编制过程中,存在主观臆断确定控制指标的现象,地块的指标确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控制指标之间甚至存在一定的矛盾。设计单位容易将规定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混淆,指标选择缺乏针对性、刚性和弹性。已编成果中相同性质地块多采取相同指标,实际上,因交通、区位、地块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地块的合理开发强度应有明显的差异。
1.2 研究的范围
研究的范围为芜湖市居住用地,重点对开发强度控制核心指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进行相关研究。
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影响土地使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有:用地性质、城市土地级差、建造方式和形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要求、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容量。控规主要指标的确定可采取以下方法:形体布局模拟、经验归纳统计、现状调查分析对比、环境容量推算和典型实验法等。
基于芜湖市实际情况,拟采用经验归纳统计与形体布局模拟两种方法为主,结合其它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2 技术路线
以研究并提供科学合理的核心控制指标为目的,首先以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主要指标为基础,分析规范指标存在问题,其次采用经验归纳统计与形体布局模拟两种方法进行不同规模用地的指标测算,同时借鉴周边城市相关技术经验,对指标研究进行汇总与分析,最后推荐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3 现行国家相关规范解读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重点对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进行控制,芜湖市属中国建筑气候区划Ⅲ类地区,其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分别为:低层1.20、多层1.80、高层3.50。根据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规定,住宅用地占居住区用地的比例分别为:小区55~65%、组团60~75%。同时依据该规范中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表与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表,可推算出每公顷居住区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为:小区0.15~0.20万m2,组团0.08~0.12万m2,进而得出小区与组团容积率最大值控制指标:低层小区为0.93,组团为0.98;多层小区为1.32,组团为1.43;高层小区为2.48,组团为2.75。
4 已建用地指标调查分析
由规划管理部门信息档案管理中心提供了芜湖市区近五年共计三十六例规划与建设案例,规划进行研究与分析。 1 多层住宅用地
用地容积率最大值为1.82,最小值为1.13。根据实际调研分析可知:多层住宅的容积率应控制在1.60以下;当规模超过2公顷时,应控制在1.50以下;达到小区级规模时,其数值应进一步下调,其合理数值将采取其它方法进行测算。 2 高层住宅用地
容积率最大值为5.26,最小值为2.49。根据实际日照效果分析可知:当用地面积大于2公顷时,合理案例的容积率可达到2.40~2.80,当用地面积小于2公顷时,容积率可以适当提高,但合理值应控制在4.0以下为宜。 3 混合住宅用地
混合住宅用地的开发强度参照前两种类型住宅的合理开发强度确定:当高层住宅所占比例大时,其开发强度应略低于高层住宅用地指标;当高层住宅所占比例小时,其开发强度应略高于多层住宅用地指标。
5 模拟布局研究
规划通过规划模拟布局,研究不同用地合适的空间容量,反推控制指标。为了更好提高模拟方案结论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研究组选取四种不同规模用地,公共建筑的配置均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
根据以上原则,抽取有相关经验的设计人员按照不同的规划风格进行模拟布局,并在指标计算前组织专家进行方案优化,最终得出模拟布局研究结论。 转贴于
6 相关技术经验借鉴
规划搜集了与芜湖在同一建筑气候区的上海、长沙、深圳的技术规定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上三市确定的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内容各有不同,上海市较为强调地段差异,并创新了小地块(三公顷以下)根据面积折减的办法,而长沙与深圳则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结合紧密,根据小区和组团来进行区分,我们认为后者参照意义较大,但上海的很多控制指标可作。
7 指标研究结论
从模拟布局研究及经验归纳统计结果中分析可知,当用地面积小于2ha时,其容积率值会相应偏大,如果取较高值将失去指导其它规模组团级居住用地的意义,所以按照小区、组团(>2.0ha)、组团(≤2.0ha)三种规模推荐指标。将多层组团建筑密度指标由≤32%细化调整为:大于2.0ha的组团≤30%,小于2.0ha的组团≤35%;高层组团指标由≤22%细化调整为:大于2.0ha的组团≤22%,小于2.0ha的组团≤28%。
推荐芜湖市居住用地核心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如下表:
注:①各种住宅类型混合的居住小区和组团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②本表中高层指标适于28层以下住宅,住宅超过28层时指标需适当调整;
③公建配套标准应符合居住区设计规范,若配套设施单独划地块设置,应对用地开发强度进行适当调整。
8 研究体会与建议
8.1 近实远虚,适应时展潮流
控规应从严控制和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对近期需要开发与建设的地块规划应具体、深入,体现规划的刚性与指导性;对于远期开发与建设的地块规划则应留有弹性空间,不必将指标按照目前的开发模式和技术水平确定得过低。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曾经常常被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在居住区设计中往往是作为建筑设计的附属,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2/3的时间花费在居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直接影响到人们各方面的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的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每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 规划设计过程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富有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再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美国的景观之父阿姆斯德于1957年首倡“景观建筑”概念后,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居住区规划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规划概念,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多方互动的过程。
2 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等的处理,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空间组织立意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主题,硬质景观要同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视觉走廊、空间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参照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2 体现地方特征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2.3 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①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② 复合材料的使用;③ 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PVC材料;④ 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⑤ 重视色彩表现。当然,特定地段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2.4 点线面相结合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华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① 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② 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戏水的场所。③ 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等元素营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④ 亲子空间,居住区中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
关键词:房地产;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10-03
1 引 言
当前,房地产景观建设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如火如荼的景象,人们购房也更加注重楼盘的整体品质与文化内涵,在房地产开发中,房地产景观设计也被开发商越来越重视,景观设计不再是早期简单理解上的绿化设计,已然成为决定一个楼盘品质的重要因素,优美的景观将使楼盘的商业价值得到极大提升,进而产生巨大价值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房产景观设计者只有了解历史,把握现在,明晰未来,才能不断的创造出高品质房地产景观。
2 房地产景观设计发展历史
房地产景观设计最早发展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住宅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组团绿化概念;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这一时期的环境景观设计也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居住区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均由建筑师包办。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随着房地产开发的蓬勃兴起,环境景观受到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并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楼盘开始在小区内设计广场、园路、水池、建筑小品、地面铺装、喷泉、雕塑等元素,房地产景观发展逐步摆脱了单一的小区绿化模式,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在这个时期,建筑设计工作与景观设计工作开始分离,大量的房地产景观设计工作由专门的景观设计事务所独立完成。一些国外的专业景观设计机构也纷纷登陆中国。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开发的不断成熟,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理性化和理想化,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理想家园,传统景观形式所表现的文化意味及其基本的娱乐休憩功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人们趋向对“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的追求。这种现代生态的居住观,给房地产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3 房地产景观设计现存问题
纵观现阶段的房地产景观设计,尽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3.1 景观设计流程的缺陷
目前,景观设计模式做法一般还是在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由景观设计师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由于设计单位的不同,设计时间的差别,且沟通的不足,在整体协调效果和后期施工衔接上,往往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因此,景观设计应尽量提前介入,与居住区总体规划、建筑设计以及配套管网设计等同时进行,使景观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
3.2 景观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一些不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景观上急功近利,只是炒作,找卖点,许多小区的环境景观过分地追求装饰性、豪华性、异域性,从而忽视了景观的功能性,缺少实用性。有些小区虽然做得很大气,但却无人气,倒是常见保安来回踱步,这种缺失邻里交往的环境营造只能是一种摆设。小区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如何为居民营造一个邻里亲切融合、生活气息浓厚的居住环境,而非做图纸上漂亮、地面上壮观、脱离小区业主生活的城市广场似的“大手笔”建设。小区的景观不能只供观赏,最主要的是实用,业主能够徜徉其中,实实在在地享受它们。
3.3 模仿之风盛行设计雷同化
近些年来,由于大型房地产集团在全国开发项目,其住宅产品在不同城市中大量地被复制,造成中国城市景观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明显;当地的开发商亦纷纷仿效,以至很多楼盘都存有复制拷贝的痕迹。走近一些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总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环境景观缺乏个性,房地产景观设计的雷同化倾向日益突出。
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照搬人家的东西是没有太多生命力的,理性的消费者也不会轻易把眼球贡献出来。
3.4 景观设计与施工的脱节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就拿植物的配置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景观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施工现场,景观设计师更容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擅长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可是,目前大多数的状况是设计与施工的脱节,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是缺乏主动性,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3.5 景观行业缺乏规范
该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和市场管理方面。
名称在这个领域,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后来又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建设部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也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农林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环境景观市场也缺少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等),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不大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4 房地产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随着自然生态和智能建筑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现代房地产景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4.1 智能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智能化设施需求的日益增加,房地产景观设计已经悄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小区内智能防盗、防火、背景音乐与消防报警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安全感和便捷性;地热热泵、太阳能等系统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节能,更体现了环保;建筑设备智能监控、物业管理中的三表远抄、小区局域网等系统提升了小区的智能化,由此营造出的人文环境更是现代人居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4.2 文化型
强调居住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年来房地产景观设计的又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策划和规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4.3 多样化
景观设计越来越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艺术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景观环境的塑造不只为了“赏心悦目”,而更加注重“自然舒适”,尽可能地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和现代、智能、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景观、人与环境、景观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4.4 人性化
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不仅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更重要的是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与人的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合作更为广泛,也更能左右环境。人所依赖的水、电、新闻、邮件、广告,甚至基于电脑的工作都可以直通家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和稀少,人与社会、与环境也变得更加分离。但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渴望回归自然,怀念里弄、胡同、家居和小庄园式的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
4.5 生态化
随着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追求,现代人居环境质量除了现代、智能、科技、舒适以外,还要注重现代生态的观念,如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等条件,对居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居住区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和地域生物的多样性。
5 结 语
综上所述,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良好的居住户外环境,能为人们提供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是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味,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人文、生态、智能、科技一体化的综合型景观环境将是今后人居环境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2] 郭淑芳,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1、三前三后的基本建设程序
三先三后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交通建设,后小区建设。
先规划,后建设
1.集中规划新居住区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人均生活用地的增加,人口将随着市区功能的调整,逐步向城市扩散和疏散。规划布置住宅基地将主要集中于城市边缘城郊结合部之间,并沿城市的四周延伸扩展,为集中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园区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2.超前做好居住区阶段规划
居住区规划应遵循三个阶段的规划设计程序:第一个阶段制定远期(20年)居住基地发展布局规划;第二阶段制定中期(10年)居住地区结构规划;第三阶段制定近期(5年)居住区详细规划。规划设计由面到点,由远而近,从粗到细地逐步深入。
3.采用“无甲方”的规划设计形式
居住区需要采用“无甲方”规划设计形式,摆脱纯经济利益驱动的机制,由政府住宅建设管理部门在无委托单位(甲方)的情况下,进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设计,并提出市政设施、建设工期及投资总额、公交线路、小区设计等方案,提交有关部门审核,规划设计确定后再批项目,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
先地下,后地上
居住区建设应执行市政基础设施“先地下、后地上”,住宅建设相继进行的综合开发程序。征地后要先开发土地,即先进行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煤气等管线与道路建设,再进行地面住房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只有遵循统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科学的开发程序,才能掌握居住区开发建设的主动权,才能建设良好的住宅和居住环境。
先交通建设,后小区建设
新的居住区离市中心较远,人口规模大。如果住宅建成后再配备交通设施,必然造成需求与供应的脱节,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超前进行交通建设。
2、三同步的建设管理原则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还要遵循住宅与公建设施同步建设,住宅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建设与管理同步的“三同步”原则。
住宅与公建设施建设同步
商业、文教等公共设施必须和住宅同步配套建设,以便在住宅交付使用时,这些设施能同步使用,及时为人住的居民提供完善的服务。
住宅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
在进行住宅建设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做好居住环境的硬件建设,要为住宅配备完善的附属设施,优美的绿化系统,要对噪声、污水、垃圾等进行统筹规划和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还要落实管理环境的责任人。居住区建设要有能促进居民交流联谊的场所,以利密切邻里关系,又有安逸、私密的环境。从而为居住区内的全体居民,包括老人、成年人、少年儿童、青年人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文化、体育、娱乐、休想的场所和设施。
建设与管理同步
要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光建设还不够,还必须在建设的同时搞好管理。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和施工的管理,保障公建配套比例达到规划标准,建设的住宅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另一方面,要搞好建成区的物业管理,确保居民居住安全、方便、居住环境整洁、文明,并使有效使用年限延长,住宅实现保值增值。
3、三并重的建设方针
要改变目前的居住环境现状,必须做到三个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功能开发与规模开发并重,建设与改革并重。
数量与质量并重
住宅是使用年限很长的社会商品,住宅和住宅区的功能和质量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定。我国的住宅建设正从立足解困增加数量开始向注意居住环境质量转化。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改进规划及设计标准,提高房屋功能使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满足居民的心理及生理需求。21世纪的住宅建设将从文化、技术、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向全面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功能开发与规模开发并重
在居住区建设中,不仅应注意居住区内部的功能开发,做到居住区各类设施完备,配套齐全等,还要强调居住区的规模开发即居住区的布局要相对集中,形成一定的规模,有利于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建设与改革并重
从目前居住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旧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住宅建设的规模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要建设更多环境优美的住宅,必须在住宅投资体制、供应体制上不断进行改革,实现住宅的商品化和住宅供应的社会化,建立住宅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确保住宅建设持续发展,住宅环境质量继续提高,以满足人们居住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的要求。
二、体系的完善
1.投资体制
主要是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居住区建设中的投资责任。随着住房的私有化,个人将成为住宅最主要的投资者,以国家和单位为主的住宅投资体制将发生变化;改变居住区大市政及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摊入住宅成本的不合理做法,明确这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
2.管理体制
(1)强化住宅发展局对住宅建设的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住宅发展局与各专业部门的关系,使住宅发展局承担起住宅建设全过程管理的责任。
(2)理顺物业管理企业与专业行政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物业管理与专业管理、社区管理的有机结合。
(3)探索社区建设管理新体制。根据“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条块管理体制。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按照社区行政管理的职能,原则上应与街道办事处对应设置,接受街道和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公安派出所负责街道区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商所、税务所应指定人员参加街道社区管理机构,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区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应将环卫清扫、绿化养护、房屋维修、物业管理、路政维护等作业行为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行政管理职能由区政府职能部门行使,部分监督检查职能委托街道协助管理;经营性的作业行为由企业承担。街道办事处设立市政管理、社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委员会,具体负责社区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等工作。
3、监督机制
一方面,健全居住环境建设的监理机制,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优化居住环境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完善业主委员监督机制,使其充分发挥业主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真正体现业主自治,促进“服务第一,住户至上”的物业管理机制的建立,促进实行物业管理的经营性收入补贴服务性支出的经营机制的实现,保证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居住区;场地区位;场地分析;规划控制条件;户型设计
1 项目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总体概况
1.1项目概况 隆海・聚龙湾居住区项目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风景区,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北依车轮山,南邻龙湾海水浴场,远眺琅琊台主景区,西侧距离滨海大道约一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该项目由青岛隆海集团有限公司琅琊台度假区分公司开发建设。工程占地约675亩,拟建设高品质的绿色生态海景住宅。其中还包括企业会所、人工沙滩、沿海岸线游艇码头、小区幼儿园、沿街商业、主题迷你型酒店等辅助小区配套设施。在满足改居住区人业主提供“第一居所”这以基础之上,以丰富多样的配套设施为业主提供“第二居所”。
1.2 基地背景(历史典故) 琅琊台风景区有这样一个历史典故:秦始皇3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3万户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的启航地。
所以,琅琊台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是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的地方。1994年以来,中国徐福会多次在这里举行全国和国际徐福学术研讨会及徐福遗迹探访活动。胶南市人民政府年年在这里举行纪念徐福东渡日本的庆典。
或许,这样琅琊台本身所具有的这样一个历史典故同该居住区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并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但从不论是把它作为一场地本身的文化背景,还是售楼时的一个小噱头,也都会给该居住区增光添彩。
1.3 基地区位及现状条件 项目基地区位分析:基地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风景区,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北依车轮山,南邻龙湾海水浴场,远眺琅琊台主景区,西侧距离滨海大道约一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1.4 规划控制条件
①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②用地面积约675亩,合计45万平方米。
③建筑用地分为三块用地。其中A地块88亩,合58808.45平方米;B地块62亩,合41578.86平方米。A,B地块容积率小于0.4,建筑密度小于35%,绿地率大于40%;C地块525亩,合349988.08平方米,容积率1.0,建筑密度不高于30%,绿地率不低于35%,建筑限高40米。
1.5 每套户型建筑面积参考
①双拼别墅住宅300~500平方米;
②联排别墅住宅250~300平方米;
③叠拼别墅住宅170~250平方米;
④多层住宅85~140平方米,宜布置花园洋房形式;
⑤个别景观等比较好的位置可布置较大建筑面积的别墅户型;
⑥居住区会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
⑦每种户型所占小区建筑面积整体比例由设计单位根据规划布局拿出初步意见后共同研究确定。
如图2所示,根据任务书所拟出的基地规划控制条件,左边两块面积较小的基地所要求的容积率也较小,所以在方案总体规划和户型产品设计时,主要考虑布置双拼别墅和联排别墅,层数均为三层,且多以平屋顶为主。这样利用基地本身的高差变化以及对原有基地的改造(挖土方,填土方,加垫半地下车库)等方式,争取达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使得后一排的别墅可以越过前一排的屋顶看到海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海景别墅”。
然而第三块较大的基地(最右)要维持容积率1,则需要考虑布置多层(六层)和小高层(八层,十二层)。但在销售价值上来说,多层和小高层的售价较别墅的售价低,因此针对这一点,我们给出的方案是在现有路以北的小地块布置多层和小高层;在现有路以南的大地块全部布置别墅。让经济效益价值高的别墅能尽可能多的看到海景以及尽可能多地拥有开阔的视野;然而在布置多层和小高层的地块,部分楼层必然会有所遮挡。对此,个人觉得可以通过小区内部造如较为常见的庭院,绿化以及公共活动空间;再者,可以通过布置沿街商业或者商业内街,主题风情街等方式来弥补此地块较为次要的地理位置,较少的开阔视野和海景视线这一缺憾。
2 前期基地分析
2.1 基地高程分析
如图3所示,整个基地呈北高南低,从北至南逐渐变低的走势。最低点即海平面标高为0,最高处达40米。建筑红线内部最高处标高34米,最低处9米,红线内的基地亦呈北高南低的走势。
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可得知在基地的北部宜布置多层和小高层,南向沿海最近处宜布置双拼别墅(经济效益最大化,景观视线最优化),中间则适合布置联排别墅和叠拼别墅。
2.2 地形剖面利用和改造
图4为基地地形剖面图,可以看红线内部的基地北高南低,最高处和最低处的高差为20米左右,这个高差对于整个基地的尺度来说,是相对比较平缓的。这样的基地条件在布置住宅时会导致住宅之间的视线遮挡,即后一排别墅被前一排别墅屋顶所遮挡,看不到海景,没有开阔的视野,如图5所示。
这是右边基地的一个现状剖面图。假设我们把拟设计的几种类型的别墅,即双拼,连排,叠拼以及基地北部的六层和十二层住宅。将这几种户型画出剖面图,每一种户型作为一个小体块放在基地上面,在满足青岛市日照间距规范(遮挡建筑的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1.6)前提下,可以粗略地统计出这个基地剖面上面,处于用地红线中部的地形走势从南至北逐渐变高,但走势较为平缓,因此放在其上的五栋联排别墅几乎都被前一排的屋顶所遮挡而看不见海景。多层住宅有一半以上的户数被遮挡而看不见海景,没有开阔的视野。因此,对原有基地的改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案。
图6是经过改造后的地形以及其上的户型布置方式。具体改造方式如下:①最靠海一排的双拼别墅基地下填土方,使其垫高半个层高;②第二排连排别墅基地下填土方,使其垫高半个层高;③第三排至第五排各自设计层高为2.8米的半地下室;④第六排连排别墅和第七排叠拼别墅设计可合用的半地下室;⑤第八排六层公寓和第九排12层公寓设计可合用的半地下室;⑥第十排12层公寓设计层高为2.8米的半地下室。
经过以上几种地形改造方式以后,可以粗略地统计出:增加两栋联排别墅共8户可看到海景,增加两层多层住宅共十户可看到海景。
因此,对于原有基地高差的改造(挖土方、垫土方、设计半地下室或者全地下室垫高户型的标高),是解决原有地形各种类型的户型前后排相互遮挡的较好的有效方式。
2.3 用地等级分析及户型成品分类
2.3.1 用地等级分析
通过对基地的各个地块进行景观,朝向,噪音干扰,建筑视线干扰四个方面分析,把基地按照土地价值的高低分为四类用地:①第一类用地靠海最近,拥有最好的景观视线,视线无遮挡,基本无噪音干扰,第一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双拼别墅;②第二类用地靠海较第一类用地稍远,用地内有水系景观,景观较好,视线稍有遮挡,第二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连排别墅;③第三类用地景观河朝向都更为次一些,视线有遮挡,有噪音干扰,第三类用地考虑布置叠拼别墅;④第四类用地在现有主干道附近,景观和朝向都较差,建筑有遮挡,噪音干扰较大,第四类用地主要考虑布置多层(6层和8层)和高层(12层)公寓。
这四类用地分析将用于之后的户型成品设计,而基地南面的海景和基地中的三条水系(可改造为水景),则是用地分类和之后的户型成品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的依据。
2.3.2 户型成品分析
基于之上用地等级分析相对应,户型成品分析图(图7)主要是表达各种类型的别墅户型以及多层和高层的分布情况以及户数的多少:
①红色块代表双拼别墅,布置在靠海最近,视线无遮挡的基地,也是整个小区价值最高的户型;
②黄色块代表连排别墅,有3连排,4联排,5联排不等,价值较次于双拼别墅;绿色块代表叠拼别墅,1-2层为一户,3-4层为一户;
③紫色块和蓝色快分别是12层公寓和六层公寓,赭石色代表8层公寓,分布在基较次要的位置。
规划及建筑方案要求:
①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满足《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要求;
②户数与车库(车位)数量比例可按1:1.2设计;
③住宅日照间距系数按1.6设计;
④采暖采用天然气炉供热方式;
⑤设置太阳能供应热水系统;
⑥设置小区配电室,供电半径不宜大于400米;
⑦考虑燃气调压站、污水处理站规模及位置;
⑧考虑垃圾排放设施;
⑨别墅住宅每户宜设置地下室;
⑩考虑综合管网(电、通讯、给排水、燃气)的摆放布置。
3 人工沙滩设计
无可厚非,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好坏是考量整个小区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整个基地依山靠海的地理优势,要提升整个居住小区的品质,关键也在于沿海沙滩的设计。现有基地上,海岸线附近是当地居民的鲍鱼池和海鲜养殖场,这也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当地气候,水质都是相对较好的。这里,我们在考虑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时,考虑了保留部分的鲍鱼池,而非全部改造。有所保留,在于保留场地原有的气息,起一个新旧过渡的作用,如图8所示。
图8为景观分析示意图,红点所在的位置标出了具体的做法。
3.1 白色块区域是原有场地的养殖场,我们将场地这部分的鲍鱼养殖场,连同基地海岸线最东边的鲍鱼养殖场一并保留了下来,保留原有场地的历史气息。
3.2 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做法:人造沙滩和人造沙滩游泳池;海边会所以及海边栈道。海边栈道在空间形态上似连非连,和每个人造沙滩和人造绿化景观相互呼应。海边会所所起到的功能作用和小区内会有大致相同,只是商业性稍强。这样看来,整个沿海人工沙滩的设计与小区规划在空间上相近但在功能上相联系,两者都是一个成功的沿海生态居住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4 结语(总结与反思)
①本篇论文内容着重在于建筑方案设计前期场地分析以及规划。参与这次项目,让笔者学会了在场地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同时理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从最开始的认识场地、分析场地,到产品设计、总体规划,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居住区规划是让这个规划方案本身能够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量和讨论,并且能够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去改进和提升。
②论文写于此,希望个人在接下来的参与该项目的过程中,能够用之上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学习和提升。并且也能有这样好的机会以论文的方式将自己参与项目的部分总结出来已供老师评阅。
注:
本文所引图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吕俊华,彼得・罗,张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周俭.城市住宅规划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问题及建议
Pick to: residential area should be prominent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develop the best landscape ecological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he community landscape ecosystem of the design are analyzed,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green spac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d summarizes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居住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会对住宅的朝向、面积、户型、价格等因素进行比较,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也颇受关注。尽管许多居住区在景观环境的建设中投入了很高的费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解决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景观设计水平,在当今社会也显得十分迫切。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等。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缺乏景观建设的整体考虑
居住区开发规划中常用的组团模式要求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绿地。中心公共绿地是居住区的门面。因此,不少居住区规划中对此类共享空间关注较多,而对其它的局部地方,如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居住区边缘则光照不足,存在居住区绿化的死角,造成整体不和谐,各个景观孤立、不连贯,从而显得居住区绿化景观凌乱无章。
(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由于居住区景观设计涉及内容广,综合性强,起步较晚,所以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经验等方面还有待发展。因此,在目前创建园林城市的气氛蒸蒸日上的形势下,对口的专业人士缺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寥寥无几。为了弥补空缺,外行大量涌入,学科专业水平提高的速度比较慢。例如:纯园艺专业出身的人从事景观设计,他们在设计中只是将植物等素材做简单的拼凑,景观效果不强,而且制图水平差,更谈不上艺术美;学习美术专业的人从事进入景观设计行业,他们的景观设计重平面而轻立体,缺少生态化设计,只重外表不重功能;而学习建筑的人员,虽然他们也兼修了一点风景园林规划的知识,但大多数时候是临时磨枪上阵,对植物的生长习性了解很少,更谈不上植物生态多样性的搭配。
(三)忽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地方本土性特征,不同的气候、地形特征会有不同的生态系统,有的居住区在规划中提出“生态”的口号,实际中却没有很好地落实。在一些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一些景观设计师盲目追求新、奇、特,忽略绿色生态与舒适度,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如在北方的居住区中大搞热带风格设计,种植很多热带植物,棕榈树、椰子树等等,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后期必将为之承担巨额的养护费。更有甚者,有的时候开发商为了效果,不想冒险,或者设计师为了提高效率,直接照搬其他楼盘。这样的千城一面,使得不同的城市出现了许多雷同的居住小区。一些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居住区中景观设计的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只是一味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从而使得景观设计失去了地方特色。
(四)不合理地应用植物
一方面是植物种植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理习性,盲目的种植一些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绿化树种, 结果因生长环境的不适, 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达不到成景的效果。因此, 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要尽可能多的选择乡土植物、当地的特色树种。当然还可适当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另一方面存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不合理,常绿树种多了,一味追求绿量,冬天就显得阴凉。反之落叶树种多了,冬天就显得萧条,没有生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应模似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二、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些建议
(一)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对于以人为本的思路,以前很多小区实际上是以景为本,只重视景观观赏作用的雕塑、喷水池、西式柱廊。目前,人们在经历了只重景观,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一些开发商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开始向重视住户的参与性发展,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居住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园林景观绿化。
(二)提高设计队伍综合素质
设计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要提升服务品质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不是只会画图, 或者懂一点植物配置就够的,而是需要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并且能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性人才。所以提高设计行业门槛、提高景观设计队伍的专业水平,才是解决人才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三)因地制宜延续地域的文化性
居住区景观设计一定要研究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民族传统和历史文脉,并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追求建筑、园艺、建筑小品和设施等的和谐一致,把握现在,着眼未来,体现具有其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在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同时,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四)植物的配置组合
在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选用叶面积系数大、释放有益离子强的植物, 构成人工生态植物群落。如: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松柏林等;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丁香树丛、合欢丛林等;有益招引鸟类的面积大些的植物群落海棠林、松柏林等。同时由于不同的季节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景观特色,在居住区设计应结合不同季节的特色做相应的植物配置及景观处理。在南方城市的居住区设计,绿化上可以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地种植一些常绿植物及一些不同花季的花卉。在北方城市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使得冬季植被比较单一,绿色植物只有松树。可以多设计一些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如观干的白桦,观果的山楂、金银木,观叶的红枫、蒙古栎等等,丰富整个居住区的景观。
(五)重视水景设计, 实现动静合一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自古以来的城镇都是依水而建,因此,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特别要重视“水景”的设计。水景设计的要点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难的是成景。因此,在“水景”设计的同时,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 提高含氧量。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在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并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高低起伏,即体现自然,又节省费用。在流域附近的绿地,采用自然水灌溉,形成水的生态良性循环和雨水的回收利用。同时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用完美的水系作为景观主体,串联起步行空间和绿化空间,并巧妙地运用石、阶、栏、廊、亭、桥、树木、花草等景观构成元素,以各种形式加以点缀、延续,加大景观的深度。
结语
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关注居住区绿地绿化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建设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居住空间环境是完全可实现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时不断创新,不拘泥于前人的成见,不囿于已有的经验,不止于既得的成就,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自然、亲切、优美、舒心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淑杰. 爱美之心“居”皆有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原则[J]. 价值工程,2011,(13).
关键词:老年人 居住小区 户外空间
Research of Shenyang Old People Outdoors Activ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Chen Minghui
2009 Graduate Student of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Major in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110168
Abstract: From the view of the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shenyang old people outdoor activities and makes the field survey of the typical residential area, urban park green space and other public space, finds problems and makes the related analysis research.
Key Words: Old People, Residential Area, Outdoors
前言: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的进程正逐步加快。老龄化问题给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建设提出了挑战。经过相关资料搜集与实地的调研观察发现,沈阳市生活在居住小区中的老年人仍有约95%选择在城市公园绿地或开放式公共空间活动,而在小区户外空间进行活动的却非常少,造成居住小区户外空间的闲置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过度使用。
一、影响沈阳市老年人参与户外活动的相关要素分析
1.1地形地貌
沈阳市区以平原为主,地势较平坦,平均海拔50米左右;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部和东南部,属辽东丘陵地形的延伸部分;西部是由辽河、浑河冲击而成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以平原为主的地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平坦的地势也有利于交通和城市的建设,对居住环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2寒地气候特征
沈阳市属于北温带受季风影响的湿润和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沈阳市处于我国寒地建筑气候区,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关系,其冬季温度介于位置更北的哈尔滨与华北地区之间。全年气温、降水分布由南向东北和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一年四季分明,冬季漫长,春季回暖快,日照充足;夏季热而多雨,空气湿润;秋季短促,凉爽宜人;冬季寒冷漫长。近年来由于世界性气候的变化,沈阳平均气温亦有上升。沈阳市空气湿度相对偏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21.7毫米。各县区全年日照时数在2322.2767小时,新民市最多,沈阳城区最少。全年无霜期183天。
1.3东北地域特色文化的代表
作为东北第一大城市,沈阳是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先锋和代表。东北文化是淳朴、热情、大气的。在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积淀的城市中,凝聚了更多的东北文化精神。东北小品、东北风格室内剧、二人转、东北大秧歌等极具东北特色的文艺表演,也是沈阳人民喜闻乐见的日常活动形式,在人群之中广为开展。
沈阳虽不及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厚重,但沈阳市仍可以满足冬季开展冰雪活动的气候条件。且沈阳市民的冬季活动需求较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4老工业基地的精神传承
沈阳有“东方鲁尔”之称,是东北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沈阳城市的发展浓缩了我国近代工业文明的进步。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形态、人文气息等等也处处渗透着工业精神的大器、磅礴、严谨、务实以及厚重的时代感。
二、调研目标的选取
为了掌握沈阳市老年人目前户外活动的实态特征,笔者选取了沈阳市的64个居住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选择了4处老年人聚集性活动较高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调研。这些城市公共空间有众多的老年人在其中进行运动,锻炼等,老年人对其接受度较高,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次调研所选取的小区,主要依据以下原则选取:
1、分布于沈阳市各主要城区,基本涵盖沈阳市的居住热点区域;
2、建设年代分布均衡,既有目前新建刚投入使用的小区,也有80、90年代的居住小区;
3、基础设施基本齐备的居住小区;
4、在社会及老年人群中有一定口碑,网络、报纸等媒体有相关报道及评论的居住下去。
这些小区基本可以反映出沈阳市老年人目前在居住小区中的活动实态特征。
城市公园绿地及公共空间:
选取了分布在沈阳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调研对象,如下:
这四处城市公共空间,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进行活动,他们周围均有本次调研的小区,老年人为何不选择在自己的小区而到这里来进行户外活动,对于研究沈阳市居住小区内的空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调研及分析方法方法
3.1调研方法
a、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详见附录。
b、观察记录法
观察并记录居住小区中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特征及状态。
c、访谈法
与老年人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其对小区户外空间的使用感受。主要以定性的方法,了解老年人对户外空间的真实使用需求。
3.2分析方法
a、分时段分析法
分早、中、晚不同的时段,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频率,时长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b、分区域分析法
将同处一个片区的相关调研结果汇总,统一分析。从而得到某个区域内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规律,进行相关分析总结。
c、统计分析法
通过数理分析等相关理论,将得到的结果,按一定的规律特征总结整理,进行相关分析总结。
沈阳市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实地调研分析,结合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相关特性,可以发现目前在沈阳市居住小区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4.1规划设计手法方面
a、小区内院落围合感差,缺少向阳的活动空间,没有较大的户外活动空间,活动场地缺少这样设施和休息座椅,雨雪天气过后一些场地的非常湿滑,存在安全隐患;
b、小区内现有空间功能单一,空间或过于空旷,或过于零散,没有形成有利于户外活动的空间序列;
c、小区内部道路或过于曲折,或过于通透,不利于日常散步锻炼,人流车流的交织,会对老年人户外活动造成影响;
d、小区内植物种植设计过于单一,追求一时的景观效果,忽略了四季景观的长效型。
4.2规划设计思想与落实实施
a、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控规中对一些居住分区中,没有关于老年人的控制和约束就,导致详规阶段规划设计方案对老年人需求有所忽略;
b、偏重于老年人需求的设施会使加大房地产的开发成本。所以,受到市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开发商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本,进行相关设计施工;或只是拿为老年人设计开发为噱头,吸引市场关注,提升商业价值,而并没有将真正的设计理念和使用设施落实。
4.3相关规范对规划方案的影响
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颁布于2002年,为营造适宜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居住小区,可以适当提高现行规范的一些条文要求。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现行规划设计方法,规划方案操作实施模式,规范及评估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沈阳市部分居住小区户外空间的利用率较低。解决相关问题不但可以吸引老年人在居住小区户外空间活动这一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缓解沈阳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拥挤使用,可以提高居住小区的使用品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真正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同时对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成章.无障碍住宅与住所设计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