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范文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

第1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范文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第2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范文

——题记

09年的下半年,初识童童(童慧官)是在她发表的、名为《草船借箭剧本》的帖子里。那时就是匆匆的一瞥,印象深刻的是她诙谐幽默的语言。记得当时一起认识的还有小潘潘(音乐的翅膀),她俩儿正在“激烈”争论着“曹操是不是英雄”?争论之中,似乎童童总是占着上风;从她未脱童稚的语言里,能隐隐感觉出她的机智聪慧来。与叶子、朦的春天等几个同为小学生的论坛常客相比,觉得童童似乎在思想和文字上的功力要稍微弱一些。>>>>详情请见

更多精彩推荐:

鱼儿307:儿子写的第三篇高考作文(全国卷Ⅰ)

鱼儿307:12岁儿子写的高考作文·2(上海卷)

鱼儿307:12岁儿子写的高考作文

这样坚强:我所写的高考作文(全国卷1)

斯雪瑾:我也来写“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第3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范文

本文以“在现实与虚拟之间”这篇命题作文为例,谈谈议论文的立论及结构安排。

一、题意把握

1.何为“现实”?①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②符合实际情况的。

2.何为“虚拟”?①虚构的、模拟的,现实中不存在的。②假设的,不一定符合事实的,暂时没有的。

“现实”好理解,“虚拟”较困难。何为“虚拟”,举例说明,如:

①计算机网络空间。(视听嗅触觉收到刺激,交互反应、互动的仿真环境)

②文化、科学创意。(《哈利波特》、《阿凡达》、《盗梦空间》、“记忆移植”、“庄周梦蝶”、“桃花源”)

③对未来理想的设计。

二、观点提炼

① 面对现实,脚踏实地,但不能没有憧憬、假想(设想)。

② 要敢于对未知领域进行向往,但不能凭空乱想。

③“虚拟”的空间可以带来快乐、慰藉,要学会在“虚拟”中放松自己。

④ 呵护“虚拟”世界,让假想成为“现实”。(实现二者转换)

⑤ 不能因现实生活的压抑,而沉溺于“虚拟”世界。(勿逃避现实,沉湎虚拟)

⑥ 不为现实的脚步所左右,化为现实的奴隶。

⑦ 抛弃虚拟的梦想,不陶醉于短暂消极的快乐。

⑧ 在“现实”与“虚拟”中寻找平衡点。

⑨ 在“现实”与“虚拟”中坚守自己的行为准则、道德底线。

⑩ 内心的“虚拟”世界要有境界,要以“现实”为基础。

三、立论角度

关系型题目,立论角度的选取,不能顾此失彼,应有所侧重。就这篇作文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论。

1. 联系“虚拟”,以“现实”为重点――谈面对“现实”。

如:在现实与虚拟之间,认清现实是实实在在的。

2. 结合“现实”,以“虚拟”为重点――谈掌控“虚拟”。

如:合理掌控虚拟,抛弃虚拟的幻想。

虚拟是想象创造的灵魂(正面),如果只有想象与虚拟,没有研究考证,没有体验生活,虚拟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反面)。

阐发时正反两面结合。

3. 将“现实”与“虚拟”二者联系起来论述――既不逃避现实,也不排斥虚拟。

如:① 现实与虚拟之间似乎界限很分明。

② 现实与虚拟之间看上去不是那么泾渭分明。

③ 正是因为现实与虚拟二者之间扑朔迷离,我们要作理性的思考。

再有,相对于或侧重于现实,或侧重于虚拟的“单一型”,从思维上作发散式分析,将二者关系糅合在一起后,善于转换,由此及彼,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由“现实与虚拟”二者的关系谈到:

① 正确把握的意义。② 正确把握的境界。③ 正确把握的方法。

再如,有同学先提出:现实与虚拟二者并行状态就是和谐。

然后围绕“和谐”,扣住二者,分论点各有侧重。

① 要达到和谐,不执著于现实的苦难,只为达到梦想的王国。

② 要做到和谐,不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勇敢地面对现实。

③ 要实现二者的和谐,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四、模式构建

(一)分合式:先现实,后虚拟,再融合。分合式结构较多。

例如:

开头:“现实让人脚踏实地,虚拟让人拥有梦想。”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我们要有一种转换的智慧”。中心论点的提出非常简明,不俗套。然后阐发“现实与虚拟”的关系,分析为何要有转换的智慧。

三个分论点都在段首:

① 现实是虚拟的基础。侧重写现实。

② 虚拟是现实的向导。侧重于虚拟。

③ 虚拟与现实相互依存,紧密联系。

三个分论点概括清晰明了,分合式结构运用自如。

(二)并列式。

如:① 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深藏着人们对不断进步的向往。

② 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横亘着汗水与泪水汇成的江河。

③ 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展示着人类永恒的对人性的思考。

(三)对照式。

① 虚拟的星空光辉灿烂,可以遥望,令人神往。

② 人的最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

五、本关系型作文题目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对“虚拟”概念理解有误

① 把有些抽象化的概念当作虚拟。如把思想、精神、文化、情感、心理活动等当作与现实相对的虚拟。

② 把现实性的内容当作虚拟。如电脑上网(QQ聊天、网上购物)、股票交易、书本内容,甚至对过去的回忆等都被当作虚拟对象。

(二)在对“现实”“虚拟”二者关系的处理上,只阐述一个概念,不涉及另一概念,未对题目进行全面的理解。如:直面现实、关注虚拟等。

(三)对论述中心理解有误,把重点放在了对社会问题的处理上,如论述上网的危害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四)结构上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缺乏全局考虑。如文章前半有分论点,后半却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方面泛泛而谈,前后不衔接。

(五)取材缺乏新意,落入俗套。

六、佳作点评

在现实与虚拟之间

刁宇翔

“我是那惨遭杀害的连雀的阴影,凶手是窗玻璃那片虚假的碧空。”纳博科夫在其小说《微暗的火》的开头这样写道。窗玻璃成为了一个通道,其内是现实世界,其外是虚拟世界。这只连雀在两个世界的跨越之旅中不幸死亡。

连雀为何要飞往虚拟世界呢?纳博科夫自己曾说过“时间是一座球形的监狱”,众生便是困于监牢里的囚徒,谁也不能逃离死亡的阴影。但“死去的是唇颚,不灭的是歌声”, 纳博科夫长久的追寻之后终于发现永生之道――通过艺术,通过创造。古往今来,留存于史册中的一个个光辉闪耀的名字,不都是依靠他们的发明与创造?爱因斯坦的名字与相对论无法分割,莎士比亚把他的名字镌刻在他的著作之上。他们的肉身陨灭,但他们的灵魂却如夜幕之上的星星,闪烁的光直射进无尽的未来。

而这样的艺术与创造,恰恰是不落于现实的窠臼的。谁曾见爱因斯坦翻译别人的理论便翻译出相对论来?谁曾见莎士比亚一味模仿别人的作品便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这样的艺术与创造,便是超越于现实之上,靠的是虚拟的力量。他们依靠自己无边的想象去与分针秒针相斗,去与时间老人对弈。无疑,他们是精神上的胜利者,他们是历史观上的胜利者。

但为何连雀却在这样的跨越中惨遭不幸,难道只是由于自己的运气不济?不,它只是一味地耽于窗外的虚拟蓝天,耽于虚拟世界之中,才落得如此的悲剧收场,如《微暗的火》中的金波特、《洛丽塔》中的亨伯特、《防御》中的卢金,都与那只连雀一样,耽于自己虚拟的世界,最终不幸死亡。

惟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若你只是仰头观看从天枢到摇光的神秘棋局,你便可以得到美的陶冶;若是你耽于其中,虚妄地认为这样的酒斗可以挹满酒浆填饱肚子,你便在这样的虚拟中饿死了。

所以,请只要在屋内,放眼览尽窗外的迷人之景,创造出艺术;而不要耽于那迷人的幻景,一头撞于玻璃之上。

现实世界只如苍穹之上的太阳,虚拟世界只如月亮,虚拟世界反射现实世界的光,又照亮夜晚的黑暗。二者缺一都是万万不可的。

当太阳与月亮同悬于天际,这便是最好的了。

【评析】

这篇作文写得很是大气。抓住一点,似文学评论拓展开去,分析透彻。

在现实与虚拟之间

谭筱潇

2009年的夏天,一句“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红遍网络。而这蹿红的背后,却是无数焦灼不安的父母对于他们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子女动情的呼唤。如花的年纪,本该向着现实世界温暖的阳光努力向上向高处生长,而他们却在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荒废人生,甚至走向沉沦,这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对虚拟的世界充满神往这一点本无可厚非。现实世界并不是尽如人意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伊甸园,都生活在现实与虚拟之间。现实世界是我们脚下的广袤大地,我们托身其上,奋力耕耘。它是我们能够生存与立足的根本,它攫取我们艰辛的付出却又带给我们踏实与充实的体验。而虚拟的世界则是我们头顶浩渺的星空,光华璀璨,引人遐想。它是所谓的“形而上”,带给人慰藉与希望,但是它的残酷之处在于其虚拟,在于其无法抵达。

那些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的孩子们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们没有处理好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的关系,割裂了与现实的联系。

其实虚拟世界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即使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我们也得脚踏于实地。星空真正的美好之处不在于它的虚幻,而在于它带给人的希望与慰藉。人们对于虚拟世界的神往与追求其实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不如意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某种理想状态的渴望。从天堂到乌托邦,从极乐世界到桃花源,这些虚拟世界无不根植于人类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即使是现在被人们视为“精神鸦片”的网络游戏,它们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玩家,也在于它们利用了一些人,特别是在现实中失意的人,渴望获取成功来证明自己的心理。

真正的勇者,不是一头扎进虚拟世界来麻痹自己,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而是从虚拟与现实的落差、理想与实际的差距之中寻找动力,更奋然而前行,推动现实世界日臻完美。在《故乡》的末尾,鲁迅先生写道:“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的确,如果仅有希望但不知自我砥砺,作出改变,即使有希望也无济于事;如果能够奋力拼搏,不惮于前趋,即使没有希望也能推动现实向前发展。

虚拟是一壶酒,醉人但是多饮必伤肝。现实是五谷杂粮,可以饱腹,潜心其中也可酿出美酒。

沉醉于虚拟的人们,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现实生活呼唤你的回归。立足现实,以虚拟世界给人的希望为指引,亲手搏出理想的生活。

【评析】

第4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范文

大家好!我是高一的陈诗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细节决定成败》。

同学们,小时候,我们没有一个人不对未来充满了万花筒似的理想。然而,当成长的道路在我们面前一一展开,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便纷至沓来。当失败和打击接踵而至,你的目光是消失了光彩还是依然坚毅如初?你的头颅慢慢低下还是依然骄傲地高昂着?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无所谓公平不公平,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公平,那不是生活欺骗了我们,而是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你是垂头丧气地走开;还是掸掸身上的灰尘,重整笑容,收拾行囊,继续前进?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事实是,努力了不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我要说,不努力一定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不用举例,有无数的励志故事耳熟能详。退一步说,理想正如我们长途跋涉要到达的一处绝美的风景,即使不能如约而至,但是我们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所领略的风景,所经历的故事,难道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吗?下面这个故事大家一定熟悉: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人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愁眉苦脸地说:“没看见吗?砌墙!唉——真是累死人了……”第二个人抬头苦笑着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第三个人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这幢大楼未来将成为城市的标致性建筑。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升为总经理。你眼前看见的是什么,常常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如果你的头颅还倔强地高昂着,如果你的目光依然炯炯,若果你的胸中燃烧着理想的火,如果你的心中还不曾忘记一个对自己,对爱自己的人的承诺,那你就不会成为学习的奴隶,那你就不会觉得我们的学习生活枯燥而乏味。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好高骛远地渴望成功,成功却了无踪影;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成功就会不期而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临渊羡鱼却不愿退而结网,期望丰收却不愿躬身劳作,那么再美好的理想也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课堂上,专心听讲还是昏昏欲睡?课下作业,是认真思考举一反三,还是参考抄袭得过且过?细节,决定了成败。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范文二:细节决定成败演讲稿作文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细节都决定着成败!

什么是细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细小的事情常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个细节,可以使你走向你的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饱受失败的痛苦。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无数个小的细节组成的,每一个都很重要。就好比是一条铁链,有无数铁环组成,无论其中哪一个铁环坏了,整个铁链也就没有用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留给他儿子的话。讲述的是,世上的事成败常常在于细节之中,谁会想到在关键的时候会是细节让你出类拔萃,也是细节让你一败涂地。

为什么苹果或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水壶的盖子会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情在我们眼中再也正常不过的了,而那些科学家却能从其中发现出我们所忽略的细节。那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那一个不是他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而发现的呢?同样的事,在不同人眼中,他们会发现不同的细节,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只有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细节。一根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个木桶,最低的地方决定其容量;而一个人,最差的品格决定其发展!

第5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范文

尊敬楼校、老师们:

大家好,一学期来,我始终在思考,我自己站在哪里,朝向哪里,走到哪里,也要知道老师站在哪里,朝向哪里,走到哪里。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说一个团队的建设就像是从面粉到面团的过程,一旦成团,就可以排兵布阵,产生“势”,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而这个面粉,就是我们的老师,我很幸运,我们的“面粉”是极好的,丁玲老师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候总能尽心尽责,余丽英、陈婧两位老师在面对特殊孩子时总是用爱演绎着教育,陈晶晶老师为解决学校困难承担一年级工作,楼欣悦老师至今保持着流动红旗一周不拉的记录,陈雪娇老师每次会议后把教师该完成的列成清单发给年级组的老师,龚蕾蕾老师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整理学生作业等等,吴荣庆老师认真批改着421名学生的写字本,以上种种,都说明我们有一个优秀团队的底子。当然,把面粉变成面团,我们还需要盆、盐、棒、水、拌、揉,也就是学校的制度、价值取向、校长的人品、时间、开展的活动,那么把所有老师、孩子们形成一个团队,开展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学期教导处开展了家长会、迎祖国70周年华诞、运动会、每周一次的例行检查、桐庐分水实验共同体上课、优质教师送教活动和即将进行的庆元旦活动,少先队开展了垃圾分类体验、大扫除、家长课堂、整理书包比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我看到了体育组教师的合作,我看到了班主任们和老师们的合作,看到了部门与教师的合作,老师们相互更热情了,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们正朝着明亮的远方生长。

第6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范文

我认识和结交本大校长,已有多年的历史。本大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18年,辛勤耕耘,矢志不移,使之成为苏州市和江苏省的名校,成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在推进校长任期制度和流动制度的今天,这种现象已不多见了。“苏苑风雨十八年”,本大校长和苏苑实小共生发展,和师生共生前行。可见,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是校长的立业之基,成才之本。苏苑实小是本大校长成功的根基。正是在苏苑实小肥沃的土壤中,盛开了校长成功、教师成功之花。本大校长的范例,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实施校长任期制、流动制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要以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校长、教师发展为出发点。一所学校的成功,一位校长实践、实验自己的办学思想,需要一个相当的周期。杜威是这样,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陶行知也是这样。

高本大校长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校长的成长与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他们坚定的教育理想信念,安贫乐道、无懈无怠、敬业奉献的精神和敢为人先、执着追求、勇于奋进的品格。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要用“整个的心做校长”,“做整个的校长”。高本大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小学教育事业,用整个的心办学校,办现代化的学校,办一流的卓越学校,逐步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学思想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成为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整个的校长”,而不是“命分式校长”。“整个的校长”,是为人民为民族“烧心香”的校长,是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校长,是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以科研为先导,探索校本化、特色化道路的校长。“整个的校长”就是教育家型的校长。

高本大校长成功案例告诉我们,现代校长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有高远境界,又要耐得寂寞,求真务实,从小事情做起。“为教循道”,“举着小旗和大家一起走”,体现了本大校长顶天立地的胸襟和情怀。“循道”,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举旗,就是举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旗帜,举均衡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旗帜,举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旗帜。“和大家一起走”,则体现了本大校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校共同体的理念。校长是学校组织、学校集体之魂。学校是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校长不应去追求“风风火火的学校”,而是追求师生员工安安稳稳地“安心互学的学校”。高本大校长理性而又富有亲和力地提出“和大家一起走”,正是集中反映了他的学习共同体教育哲学思想和以人为本、倡导合作文化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共同体的教育哲学思想成为他治理学校、经营学校的重要思想基础。

高本大校长成功案例还告诉我们,现代校长的成长与发展,还必须对校长自身的职业角色有系统、整体的认知和把握,在扮演多重角色过程中创造教育人生。从每周寄语、沙盘推演、学生议事会、国旗下讲话等管理案例中可以看出,本大校长作为一名成功的学校管理者,角色意识鲜明,角色行为精当,已达到运用自如、游刃有余的管理境界。他既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方向的引导者,又是学校组织、学校集体的组织者;既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又是学校教育的研究者;既是规章制度管理的执行者,又是民主管理的倡导者。小学校办大教育。高本大校长以系统整体观来协调统筹多重角色,以高远境界引领学校全方位的探索和追求。在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岗位上积极作为,坚持不懈地努力,不安于现状,不满足现状,不断提升学校发展力和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放大了校长角色的功能作用。

第7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范文

作为高中生,要使文章中的语言富于气势,从而提升作文水平,达到打动阅卷者的目的,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一、胸怀宽广,关注社会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学生,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关注天下苍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人生境遇,要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视社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高瞻远瞩,在写文章时,心有天下、心忧天下,真情流露时,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如:

沐浴在改革春风里的我们,远离了山河倾颓、国难民危的艰难,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不妨问问自己,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是否选择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地去积蓄?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莫忘社会进步,重在积蓄。

――方奇《前行进步,贵在积蓄》

作者站在时代的角度,既是对社会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在呼唤号召同龄人:身处当今尘世,要关注社会及时“积蓄”,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找到位置,发挥价值。对学生而言,只有置身社会,铭记责任,才能酣畅淋漓抒感,展现才情。

二、志向高远,满怀憧憬

青春时节,是要播种梦想的。少年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报国之志,跃然纸上,带给人一种昂扬的激情。等到而立之年时,他重回橘子洲,写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虽只寥寥数语,但是那份情谊,那份气势,是在其中的。如:

“死于守旧,生于创新”是亘古以来不变的真理。墨守成规,一味照搬照抄以前的法律法规,那是韩非子批评的守株待兔,一个国家故步自封怎可能繁荣昌盛?开辟创新,以现实社会为基础,改变以往律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国家就会在创新的基础上富强起来。

――2014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死于守旧 生于创新》

当社会陷入剧本与演员之争的时候,作者站在了“创新”的角度,结合社会进步必须拥有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精神,提出符合社会形势需要的观点,把一个高中生对时代的认知提到应有的水平,期待着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思维开阔,恣肆

在构思表现时,对所描述的对象要敢于想象。庄子笔下的鲲鹏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边塞的景物唐诗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接促使读者去遥想。在作文中,能结合事例,围绕具体的内容,大胆想象,仔细刻画,相信字里行间会涌动着气势,令人振奋。如: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是一个臆想的时代,还是一个靠网络联结的时代,抑或是一个自由散漫毫无纪律的时代?我说,这是一个媚俗的时代,一个靠媒体粉饰、大众盲目跟拍的时代,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

――杨怡《这样的时代》

作者结合材料,针对社会现状,从不同的层次对“手术室里的自拍”新闻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在当今时代,“自拍”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对职业道德与社会潮流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概括,语言流畅生动,旗帜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 看法。

四、善用排比,气势磅礴

排比句的好处,在于以类似的句式,来彰显文章的主题,这在考场作文中,是比较常见的,更是中学生能做到的。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事例引用、景物描写或是抒情议论上,利用排比的方式,既可以拓展作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起到感动他人的目的。如:

一个人若想做到慎独并非易事。叶公于人群中口若莲花,爱龙如痴,真龙来时却怯呆如木鸡;毕姥爷于荧屏上光鲜无比,可曾料想在酒桌上祸从口出,举国哗然;某些官员于阳光下大公无私,背人之处却中饱私囊,最终深陷牢笼。

――宁h《慎独,一生的守候》

作者围绕“慎独”展开论述,从古时的叶公好龙,曾经的央视名主持毕姥爷,再到官员的表里不一,文段既是排比的句式气势流畅,更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此及彼的过程,让人们思考“慎独”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中的作用。在对社会丑陋现象进行批评的同时,也很好地起到了以事以理服人的效果。

五、巧用反复,韵味悠长

反复,不管是连续反复还是间隔反复都是在有意地重复使用同一词、句、段,也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自己的意思,重点突出,加强语气和感情。耳熟能详的《甜蜜蜜》的歌词“梦里梦里见过你,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简单的歌词,“梦里”“甜蜜”“是你”等的反复,唱尽了爱情的美好,人生的愉悦。在文章中,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在一唱三叹中,那份浓浓的情谊与绵绵的气势,自然喷薄而出。如: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保卫黄河》歌词

整个歌词充满了战斗豪情,作者把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比喻为“黄河在咆哮”,两句连续反复,读起来铿锵有力,音乐性和形象性极强。结尾四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有节奏,有旋律,既充分体现了军民的战斗决心,又给人一种音乐美的感受。

六、骈散结合,音韵优美

第8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范文

不熟悉施老师的人怎么也无法将他的两种近乎于对立的形象叠印、融合在一起:平日的他总是那样的少言寡语,眉头紧蹙,不苟言笑,而一踏上讲台,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他却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喜笑颜开,活泼得和顽童一样;平日的他无论在敲击键盘还是手不释卷时,总是呈现出一种治学严谨的“沉思者”的状态,让你不敢去“惊动”他,而在和我们一起研课、策划野外教育活动方案、讨论情境作文课程开发的书稿撰写体例时,他明眸闪光,话匣子骤然间打开,语词铿锵,滔滔不绝,抛出了一个接一个让你拍案叫绝的独特见解,奇快的反应足见他的睿智,爽朗的笑声传递出他的纯真。人,真的不可貌相,否则,你的眼睛一定会欺骗了你。尤其是看施建平老师!因为和施老师共事已久,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常常得益于他,我平时总是尊敬的称呼他“施先生”;又因为他是我的师兄,我们自诩都是李吉林老师的嫡传弟子,其间似乎又有了一份亲情,维系着他与我以及更多的青年教师们,所以,与施老师的交流绝对不会有任何困难与拘束,甚至常有心有灵犀的感觉。而这一点,套用一句时尚的话来说就是“主要看境界”。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施老师的境界有着一种感染你的力量。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又是一个诲人不倦的好导师,有多少青年教师在成长的路途中没有得到他的关爱与指点呢?只要你有问题去请教他,他总是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微笑着,用近似于口头禅的习惯性语言――“你说!”唱响了与你“切磋琢磨”的序曲,我们常常不忍心占用施老师更多的时间,我们起身告辞,他却追问:“还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会没有问题呢?要请教于他的问题太多了。于是,我们又很不“知趣”地提出想法,一坐,又是将近一个小时。是施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吸引了我们,和他的学生一样,我们都喜欢围在他的身边……施老师,您的为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上善若水!

施老师的课堂境界更是让我们着迷。为了完成对情境作文的系统建构,他躬身实践,对情境作文的独特优势、基本理念、训练体系以及记实、想象、应用三类情境作文的写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开发出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情境作文课程。如果说课程主要决定“教什么”,那么课堂侧重要研究的就是“怎么教”。施老师是怎么教学的呢?我们陶醉在他的一堂又一堂情境作文的指导与评讲课中,享受着、学习着。印象特别深刻的他的几堂想象性情境作文指导课,竟在以后成了我上课效仿的范例。施老师在执教“动物王国里的为什么”时,沿着“想得广、想得美、想得巧、想得深”的教学思路,步步推进,学生得意得言得法;执教“我们趟过小溪”一课时,他在带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情景―假想旅行―构思活动―交流分享―提出建议”的清晰流程,层层皴染,聚焦、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在课堂上奇思妙想,诞生了数不胜数的“金点子”。还有诸如“校园里的童话”“小音符漫游记”等等精彩课例,不仅让我们惊异于儿童曼妙、绮丽、毫无拘束的诗意表达,还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钦佩施老师的源于先进的儿童习作教育理念的精彩创意与他的课堂表情。课后,施老师教诲我们:“想象对于儿童来说太重要了!儿童有着无限的想象的潜能,一旦被充分激发,就会迸射出无穷的创造的火花。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刷新’想象的领域,进入一个个新天地,这样,想象的天空才能越变越宽广……”听君一席言,观君数十课,我们都觉得这样的习作教学对于儿童的成长是那么地有意义、有意思:情与境,相谐共生;师与生,情意绵绵。施老师,您的课堂让我们领悟了什么是水融。

观课多了,我们就请求施老师继续“授人以渔”,得以施老师面授的机会总是和往常一样不期而至。2007年的阳春三月,南通市小学语文课程培训活动在通师二附举行,学校选派我上一堂作文指导课。我首先就想到了要上情境想象作文的指导课,虽是踌躇满志,可是“上什么、怎么上”一下子就难住了我。我愁眉紧锁,走进了施老师的办公室。施老师告诉我:“习作指导的选题很有考究,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想,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找到一个‘引爆点’,这样就易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他启发我:“你自己想想,小时候,你最想干什么?”他的循循善诱,使我立刻就变“小”了,我甜蜜地忆起了自己的童年,说:“儿时,我躺在草坪上,望着蓝天上的小鸟,最想的就是自己也能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施老师微微一笑,说:“飞翔不仅是人类几百年以来的梦想,也是每一个儿童的梦想,从这个角度切入,你就上‘我想飞起来’吧。”我茅塞顿开,和施老师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施老师建议我可以在想办法怎么飞这个环节多多引导学生跳出一般思维的圈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想得妙、想得细,然后再拓展开去,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飞”,想象飞起来以后看到的情景,再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侧重点来习作。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一定能够飞起来。施老师的话犹如清泉流进我的心田,教案一挥而就。课堂上,学生兴致高昂,学生情绪热烈,想象的彩翼完全张开:向阿拉丁借神奇无比的魔毯,让张老师坐在上面飘起来;请张老师趴在一个重3吨的弹力球上,用大力神吊车把球吊起,然后把球重重摔在地上,把老师弹上天;全班同学一齐踩翘翘板,把老师翘上天;给张老师吃50粒失重药;在老师的头顶装上螺旋桨……同学们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让我兴奋不已,噢,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终于明白了施老师说的“引爆点”的意义。情境想象作文,原来是可以这样地焕发儿童的生命活力,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喷涌而发。

初次品尝到成功的甜果,在施老师的指导下,我又陆续尝试执教了“和鲁滨逊一起漂流”“猎人与小鸟”“用最复杂的方法取苹果”“神奇的拉链”等想象性作文指导课。2009年10月,我参加南通市不同风格的习作教学展示活动,市里面指定的教材是苏教版四年级的“XX的自述”,备课时,施老师给我支出的妙招是:要上出情境作文的特色,完成角色转换是写好此篇习作的首要,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份灵活转换到自述主体的位置上。于是,我们通过自述体的谜语导入,让学生一下子就知道了什么叫“自述”,什么是“事物的特征”,然后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手段“诱导”担当自己喜欢的事物角色,进入角色来进行“自我展示”“自我表演”“自我表白”。再出示小闹钟的话,范文示例,学习写法,再发散思维,请学生讲述“我的经历”……儿童具有缪斯天性,他们自由放飞的情思转化为语言的自然流淌,童言稚语,物我合一,精彩纷呈。施老师给我评课:这堂课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放开思维、放开感情、放开写法的习作平台,上得既活又实。此课以后,有教师评价我是作文指导的高手,我说,那是因为我的背后站着高人!施老师,您的指导让我们知晓了什么叫源头活水。

在施老师的悉心帮助下,感同身受的我终于明白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内涵,也顿悟:因为永远向上向善的卓越人品,因为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与勤勉,施老师才能够如清泉一般永远活泼。随着新课改、情境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施老师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了课程建设,着力构建情境作文的体系,我们也在施老师的引领下,卷入了情境作文研究的热潮。我开始潜心于“儿童游戏情境作文”的教学研究,申报了市级规划课题。施老师说:“我们的研究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不是为做课题而研究,而是一切都要基于儿童,为了儿童,要真做!”教育就是要讲究一个“真”字,遵照施老师的“指示”,我深入儿童、深入课堂,创造性地开发出100多个游戏情境作文的案例,陆续发表在由他主编的《今天写什么》杂志上。虽然课题在两年前已经顺利结题,但这种草根式的实践研究始终都是“现在进行时”。近期,我在撰写“游戏情境作文:我的十年探索与思考”一文时,与施老师一起研究、探讨的一幕幕情景是那样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历历在目,我的心头涌起了汩汩热潮,抑制着自己激动的情绪,在请他审阅的稿纸上俏皮地写下了四个字――“施”恩难忘!这是我由衷的心声啊!

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为了在一个区域内深入推广并深化情境作文的研究,去年,我牵头成立了“情境作文研究工作室”,与施老师的接触更为频繁了。2015年4月,工作室要开展面向全区的教学展示活动,我和工作室的三位要开课的老师一起来到了施老师的办公室,请施老师为教案“把脉”。从中午一直到华灯初上,施老师没有休息片刻,看得很细、说得很细,我们几位教师都感到受益匪浅,几堂课都上得很成功。课后,施老师和他上课一样,眉飞色舞地做了关于情境作文的专题讲座,他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在生活的阳光里绽放,将生命的历程叙得芬芬芳芳”“用生命调动文字,让习作散发出孩子生命的原味”“站到文化的平台上看作文,拓展精神的疆域”……聆听着、聆听着,他淡淡的笑容、真情的话语拨动着我们心弦,我们激情满怀,暗下决心:一定要像施老师一样,以奔跑的姿态行进在情境大道上。

第9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文范文

这是看似平凡却超越平庸的目标。事实上,铁一中学的生源,在广州市并不是最好的。尽管如此,陈庆雯并不让教师带着学生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

她向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师的真正职责是什么?”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个性张扬的空间,不去干扰他们的成长;我们只是去做一个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用自己的学识、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去呵护他们。”

陈庆雯的这种办学理念,使每一个铁一学子都有了自己的成长空间,他们或踏歌而舞,或执着科技,或醉心体育,或在诗的国度中自由飞翔――他们的青春,因为在铁一中学而五彩缤纷。

几年之后,当考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舞蹈王子”钟洪、考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的“武林高手”梁俊彦,考入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宣传部长”宋晨路,以及第61届世界小姐选拔赛广东赛区十佳、最佳风尚奖获得者喻冰清,在谈及自己的成长之路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及,是铁一中给他们的人生打下了成功的底色。

一众佼佼学子的成长,印证了陈庆雯办学理念的成功。

事实上,当一所学校的着眼点不在成绩时,成绩却如影随行:

连续十六年,铁一中荣获广州市初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不仅中、高考成绩均名列前茅,而且所有高考科目的成绩进步值也名列广州市第一名。学校人文氛围浓厚,体艺特色彰显,学生健康阳光、优雅沉静。

“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成了铁一中学的一张“名片”。铁一中学也因之被誉为“校风优良、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社会赞誉”的精品学校。

做有智慧的守望者

陈庆雯在读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作品《麦田的守望者》时,里面一段话深深打动了她:

“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

陈庆雯觉得,这不正是对教育本质最深刻的揭示吗?

如同塞林格的隐喻,给学生成长的空间,看护他们让他们不逾越边界,这种成长就会既安全又理想。

如何实现智慧的“守望”?陈庆雯认为,应该“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2007年9月,为了“开发潜能”,引导有潜质的学生更好发展,广铁一中首届理科创新实验班组建。这可是个“尖子班”,学生大都成绩优异,但也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私、自负、脆弱、眼高手低等缺点。

班主任丁丹老师想,这可是到了“悬崖”边缘了,该“拽”一把了。

她决定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她告诫学生,“可以没有分数,不可以没有态度”,“考试是一次的事情,做人是一世的事情”,“宁做笨蛋,不做混蛋,绝对不用不正当手段去获取成绩”。

她告诉学生“不给别人添麻烦”,让学生学会承担,在为他人和集体服务时,不计得失,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说教的力量是单薄的。活动,是更为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高考冲刺前,学校安排孩子们去盲校参观。事前,老师嘱咐孩子们说话要注意,不能伤及他们的自尊。不少孩子也确实以一种同情者的姿态走入了盲校。

“你们随便问,不用太拘谨!”这是盲校的孩子们说出的第一句话。很多孩子呆住了,盲童们的坦诚和乐观,一下子打破了僵局。

“我对计算机编程很有兴趣。我国目前的盲人软件,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国内在这方面研究几乎为零。我想将来在这个领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一个盲童一脸灿烂地说。

孩子们对盲文很有兴趣,有个阳光大男孩主动过来解说,毫不忌讳地教他们学习、认读,甚至签名留念。有老师开玩笑说,这一个字要一万块。他忙开心地说“不要钱不要钱,想写什么都可以”。

这次参观活动,如同对这些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参观归来,孩子们写道:“他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乐观,什么是真正的豁达,尽管他们的眼前一片黑暗,可他们的心却那么明亮和澄澈。”

这次心灵之旅,成就了孩子们感恩的、沉静的心。

渐渐地,班上氛围变了,虽然高手云集、个性张扬,但大家相互包容、鼓励,营造出“家”一般的温馨。对他们来说,学习不再是死读书,而是轻松求知的过程,快乐也因此成为他们高三学习生活的底色。

当年高考,该班平均分661.2分,100%上重本线,全部被国内外名校录取。最令人欣慰的是,整个班集体呈现出和谐奋进、阳光大气的精神风貌。

“有所为”,让德育不再苍白,而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硕果。

“班主任的工作是崇高而责任重大的。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不但用丰富学识,且要用人格魅力、用精神力量去引领学生成长。”这是陈庆雯看重德育队伍建设的原因。

2010年,学校安排数学老师刘国担任文科班的班主任。

怎么带好班?刘国直觉地认为,只要自己抓好数学成绩,学生自然会信服他。结果,他们班的成绩比别的班高了很多。

让刘国没想到的是,学生联名写信给陈庆雯校长,要求罢免他。信中,学生们说:“我们不喜欢他,他不了解我们。”

刘国也很痛苦,坚决请求不再当班主任。

陈庆雯笑着说:“你别急着做决定,先看一部电影再说。”

那天,在会议室里,陈庆雯给他一个人放映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讲述了老师如何用音乐打开学生们封闭顽劣的心灵的故事。

静静的会议室里,回荡着优美的旋律,刘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看完电影,他对陈庆雯说:“校长,您不用说了,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回到班级,刘国主动找到带头的学生,与她促膝长谈,诚恳交流;课间,他换上运动衣和学生一起跑步,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动态,帮他们查漏补缺,明晰方向……

慢慢的,他感觉到了学生对他的信服和亲近。高考结束,这个班获得比预期好得多的成绩。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倾听与关爱。”后来,刘国老师这样总结自己的收获。他说,不能浑浑噩噩地做老师,更不能做功利的老师,要用倾听和爱,去关注学生的精神与人格,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刘国老师的成长,何尝又不是陈庆雯对老师们的“守望”呢?

语文老师陈玉芬说:“她是我敬佩的智者……大量的阅读,丰富的知识储备,思辨者的眼光,善于思考的习惯,不从流俗的看法,这一切令她静水流深,厚积薄发。”

这是守望者以自己的姿态,对教师成长树立的身影。

为学生的道德成长留白

说到“校长办公室”,相信大多数学生都会“谈之色变”,流露出紧张、敬畏之色,仿佛古代的禁宫,但陈庆雯的办公室却是格外温馨的场所,她乐意同学们去那儿和她交流。

同学们发现,在校长的办公室里,常会放有一束鲜花,花香淡淡却让人倍觉安宁。墙上还有一小棵碧绿的植株,细细的藤蔓小心地倚着墙面。对面是一幅山水画,滂沱的流水一泻千里,豪情激荡。这些细节似乎在告诉同学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无论处在何种重压之下,都要以纯净的心灵发现生活的美好,学会享受生活点滴。

其实,陈庆雯公务缠身,同学们去找她,也只是因为陈校长喜欢面批作文。面批时,陈庆雯跟他们聊天,谈生活琐事,并借机矫正他们看问题的错误思路,然后由此引发他们在作文方面的思考。

这天上完课后,同学们照例陆续去找校长改作文。当小黄八点半来到校长室时,语文老师在旁边轻声告诉她,校长还没吃晚饭呢。小黄十分惊愕,看看校长那投入的样子,她似乎早把自己的辘辘饥肠抛到了九霄云外。

后来丁老师回忆说,那天他们刚开完班主任会,校长才急急地去买了个盒饭就来给他们上课了。当时,看着那已经冰冷了的盒饭,小黄的心里暖洋洋地亮堂了一片。她是个喜欢去校长室的孩子,不仅因为那里有明师,更因为那有贴心的指路人。

作文面批,是陈庆雯在无意间为孩子们的道德成长留下的温暖地带。

在评价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时,陈庆雯说:“学生是通过写作,进行了一个自我的深入的反省和思考,对自己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熏陶,这就是一种隐性的德育。”

让德育“隐”起来,主张情怀感染和精神熏陶,这是陈庆雯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

她清楚地记得,刚当老师那会儿,全国树立了一批优秀教师典型。当中,她特别崇拜于漪。她觉得于漪老师的课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语文课,把很多人文的东西都融到了里面。她不仅在上课,更在进行美的传播。

她觉得语文课就该上成这样,语文老师就该像于漪这样。不知不觉间,她的职业生涯也打上了浓浓的人文烙印。

陈庆雯喜欢教学。

哪怕从1999年就任广铁一中校长算起,14年间,陈庆雯也没有一天离开过学生、离开过教学。

“从本质上说,我还是一位老师。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融入,就没有认可。没有认可,也就没有改变。”

陈庆雯执着的其实还是对学生成长的“着色”。

作为语文特级教师,她常思考,语文教学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培养美好的情感、情操和情怀,培养思维品质和能力。这是她坚持教学的理由。

一位学生写作文时觉得遇到瓶颈,总是按老师教的模式和套路来写,没有办法突破,分数不拔尖。陈庆雯告诉他,对于一个生活现象,可以从广度、深度、高度等方面深入去思考,这样就能慢慢突破瓶颈。

在后来的一模考试中,对作文题就“为你好”这句话说说看法和感悟,这个学生的思考切入点就从“为你好”转到“让你好”,思维层次突破了一个平面,再从身边现象联系到社会现象,联系到广州亚运中的市民热议,文章很有深度,最后得了五十六分,还刊登在《羊城晚报》上。

在作文中学会正确认识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进而热爱生活,提高驾驭生活的能力。在陈庆雯看来,这才是成功的德育。

这几年,陈庆雯研究起了学生思维。

她发现,现在有些人很偏执,只看一点,不看其余,是因为他缺乏对生活的思考能力,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当他出到社会后,如果掌握特定权力或必须行使一定责任,沟通上的困难就会使他偏离客观,更不能驾驭他的团队。表面看这是个性、心理问题,实际上是思维问题。

2010年2月,“犀利哥”瞬间走红,一时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铁一中的一位学生对此“高度关注”提出质疑。他在文章中指出,围观的网民如果不是出于真正的关心而给予关注,这不也是一种漠视吗?“热情”的商家无视他的遭遇与心境,借机发财,这不也是一种漠视吗?文章在学校引起极大反响。

陈庆雯说,社会生活纷繁庞杂,学校和老师要带给学生的,正是这样一种深入思考、理性评判的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更为理性的思考能力,铁一中学的语文老师创造性地开设了“文科大综合课”。在课堂上,多个学科的老师一起参与进来,就同一个阅读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有一次,语文老师陈玉芬在文科综合课上请学生阅读一段材料,是关于美国大使骆家辉坐经济舱到中国就任的故事。

陈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这个事件显示了中美在文化上的哪些差异?”

地理老师的问题是:“飞机零部件要是在中国生产的话,选择哪个地域?”“为什么飞机的零部件在中国生产,但核心技术不在中国?”

政治老师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利。”

历史老师的问题是:“二战后至今,中美两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产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

这是一节精彩纷呈的创新课。同学们分组讨论,大声表达,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评判事件,课堂容量被无限扩大。或许他们探讨的问题还不深刻,但思维已被开启。

陈庆雯说,让学生有思考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给成长“留白”的道德教育,才是有效的德育。

这几年,广铁一中以社团为平台,给了孩子们自由宽广的公共精神和责任意识成长的舞台。

如“气候酷派”社团的孩子们每年都会发起声势浩大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曾在广州市绿色校园行动中一举夺奖的他们,致力于推行“节能环保”的理念,树起了铁一校园里的一面旗帜。

“情韵风扬”诗社的孩子们把校园变成了诗歌的海洋,酽酽亲情,醇醇友情,绵绵爱情,拳拳家国情,他们沉浸于诗的情韵,将诗歌的春风从校园吹向更远的地方,连续五年夺得广州市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一等奖。

“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孩子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他们走进亚运,走过创文,将梦想装进西关小屋,因活动出色,学校被授予“广州市第一批志愿服务进校园试点学校”,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广铁一中的孩子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担起社会道义。

从中山纪念堂到星海音乐厅,从“踏歌起舞,幸福铁一”到“青春的旋律”,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广铁一中都会给孩子们一个绚丽的舞台,让他们挥洒自我,尽享文化的大餐。

让快乐成为学校生活的底色

陈庆雯说:“学校不是陈列馆,把特长生当珍宝,等到比赛时再陈列出去。”教育应该回归本源,应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在广铁一中,才艺审美教育是普及性的,每个学生都有接触艺术与美的机会。

在铁一中现代舞团,有个叫刘柠的孩子,进铁一中前还是个“舞盲”。

他并不是一个有舞蹈天分的孩子,甚至对舞蹈心存偏见。进入现代舞团,是他一步步发现自己,逐渐变得自信变得沉静的历程。

为了练好动作的张弛、舒展,他给自己增加了健美操的形体训练,俯卧撑、腹肌、背肌、倒立走……在炎热的夏天,身上的训练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鞋子也被磨得不成样子,终于换来了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挥洒。

其实,在这期间他也有过挣扎和彷徨。

在高一期末选科的关键时候,舞蹈团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训练也变得日益紧张。影响了学习成绩怎么办?

在他迷茫的时候,指导老师曾丽秋告诉他:“任何艺术作品,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希望你不要将舞蹈与学习对立起来,不要将舞蹈和生活割裂开,去体会舞蹈带给你的快乐与力量!”

班主任说,去吧,刘柠,缺的课我们会给你补上的!

这个过去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大男孩,和自己的四十三个伙伴以酣畅淋漓的艺术表现夺得了广州市舞蹈节比赛的一等奖,而他,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说,这一生,都将因这段与舞蹈结缘的日子而不同。

管乐团团长、高三学生王浏东,刚来铁一中时还是个“麻烦学生”。

因擅吹小号,他入选了学校管乐团。刚开始时,无论训练还是位置感,王浏东都不太适应。溜号,捣乱,倒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王浏东,管乐团是一个集体,自己好并不能算真的好,这里强调和谐之美而不是个性之美。”乐团指导老师梁扬严肃地说。

老师的话让王浏东一时警醒。对演奏小号,他一向是颇为自负的,却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梁扬适时给他播放排练录音,听到原本和谐的曲目因为自己突兀的小号声而“失色”,王浏东沉默地低下了头。

从此,王浏东真正融入了乐团。每次排练,他总是来得早,走得晚;为了一个听起来很枯燥的一个音调,他能反反复复地练习几十次。

辛勤的汗水换来回报。2011年,维也纳金色大厅,已是乐团团长的王浏东精神抖擞,看着指挥梁扬的动作手势,娴熟吹奏。一曲完毕,他与队友们收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获得了国际金奖。

如今,即将高考冲刺的他,仍然雷打不动地参加每一次训练和演出。他说:“三年的历练,让我收获了一份学识和才艺共同进步的喜悦。我将再次启航,向人生更高更远处迈进!”

当年,陈庆雯就说,广铁一中的学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铁一中的学子不负厚望。

管乐团的叶冬蕾同学,才艺出众,学业亦出众。六年前,她走进铁一,走进管乐团时,还是个怯怯的小女孩。那时的她,只是好奇地张望着这个艺术的世界,不曾想过自己会在这里蜕变。

三年前的维也纳之行,让她觉得因为音乐,世界近在咫尺。她说,音乐和学校沉淀在她身上的气质,将伴随她迈入大学,走完整个人生。

陈庆雯说:“一所人才辈出的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殿堂,一个艺术的殿堂。”正是这座殿堂,培养了铁一学生特有的沉静、优雅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