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博弈论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医药博物馆 建设 管理
内涵丰富,且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博物馆的建立,对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反映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史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可更好地对珍贵的中医药文物资料进行收藏、展示和研究,以促进对中医药学的研究和继承。本文根据我校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规划,就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作一初步的探讨。
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
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的文脉,是人类文明历史传承的见证,是凸现民族文化品位和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瑰宝,建立中医药博物馆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的需要,因此定位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这个主题,这样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增进人们对中医药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推动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促进人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保健意识;可以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医药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作为国粹,中国医药学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丰厚的宝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立中医药博物馆对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促进人民文化生活水平都有帮助。中医药学是中国境内各兄弟民族在数千年医疗实践中总结形成的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医学体系,是东方整体观念、普遍联系、综合思维模式的典范。另外,中药多源自天然动、植、矿物,当今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中药是首选的绿色药物,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是21世纪世界医药学发展的主题。
建立中医药博物馆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华夏医药的神奇,领略中华历代医药名人的风采,在介绍中国医药学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进行医学史研究和教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些文物就是最好的见证。因此建立中医药博物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
1、树立中医药博物馆自身独特形象 树立自身形象是中医药博物馆活力之所在,以突出中医药主题为特色,强化陈列和展览为核心。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做到布展的内容要创新,抓住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人、事、物,进行专题展,以实现常展常新;其次在手段和方法上创新,展示手段将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如声、光、电配套,增强展品和内容的动感,逼真地再现历史,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再则,馆内布局和工艺设计要科学得当,馆内的任何装饰应当与祖国医药历史文化特色相配套,使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不仅能从陈列展览中获得知识,受到启迪和教育,还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强化和升华教育传播功能;最后,馆内的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一个现代博物馆,除了以物化的方式将自己的特色形象推荐给观众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馆内工作人员的形象了。
建设好一个博物馆,人才是关键,要树立中医药博物馆自身独特形象,建设一支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素质良好、作风过硬的专业队伍是基础。要制订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并保证予以贯彻落实以保持专业队伍的稳定。因此,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注意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博物馆需要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不仅需要中医药专业、文物考古、陈列保管、科学研究、安全保卫的专家,也需要宣传教育、市场营销和行政管理的行家里手,更需要通晓业务、精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2、实施多渠道育人。其中岗位培训不失为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可分为馆内和馆外岗位培训。馆内培训可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馆外培训可利用高等院校和国家文物局的培训基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实施学用结合、馆校结合,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3、培育良好的人才运行机制,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强化行业管理。不仅要引进竞争机制,而且要实施激励机制,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
2、开发中医药博物馆的科普功能 中医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密切相关,对已有五千年历史、事关13亿人民健康、文物遗产十分丰厚的中医药学来说,加强中医药博物馆的科普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以此来强化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中医药博物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许多术语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会有一定的枯燥感,因此,要在内容上做到深入浅出,既要有专业性,又要有启发性,更要有趣味性。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展开多种多样的活动,产生互动效应,以此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布展形式一般以文字、图片、实物为主;文字要求精练、通俗易懂,字迹明显;图片要求清晰、鲜艳夺目,尺寸适中,应与文字结合使用;照片可以是黑白的,以显示历史感;实物应根据展览场地大小来决定数量多少,可展出一些中药活体标本,以增加展厅的活力。还可以配置电视机或投影机,通过影像,提高参观者的兴趣,加强感染力。电脑投影机还可以用于科普报告,使科普宣传形式多样化。可建立青少年活动室,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腊叶标本,或是天然植物中药的显微观察和数码摄影,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的兴趣。
3、加强中医药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 中医药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信息化过程,它涉及到博物馆日常业务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基础、管理和展示三大平台。基础平台是整个博物馆信息化的依托,为管理平台和展示平台提供资源。大致规划为文档、影像、图片、视频、音频等几种分类,利用各种采集加工手段,如扫描、OCR、矢量化处理等数码技术,将资源基础信息加工成为一个丰富的数字资源库。管理平台是与博物馆日常业务管理紧密相连的平台,包括各种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流程管理,如文物流通、出入库、影像利用、图片利用等,以及基于公文流转的办公自动化等。展示平台是博物馆进行传播、展示、交流的有效途径,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实现博物馆内部数字化陈列,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外间展示博物馆风采。其他方面还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票务管理、安全防范等。数字化管理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向领导层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资料,还能增进博物馆与社会、博物馆与观众的沟通,已成为21世纪博物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4、利用社会多种力量多途径办馆 加强开放意识,积极开展馆际交流,引进和承办具有鲜明陈列主题的精品展览,这样既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凝聚群体优势,发挥馆藏的社会价值,也加强了信息流通和学术交流。可以通过开展馆际藏品交换与调剂、举办联展和互换展览、出版藏品目录和专著、开办各种短期或临时训练班、参观学习、举行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等方式来加强馆际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促进博物馆工作全面发展。
关键词 移动多媒体广播 手机电视 品牌定位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2006年lO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俗称“手机电视”)广播信道行业标准被确定为移动多媒体广播目前唯一的政府性标准,新生的CMMB产业如何在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体的合作与竞争中,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媒体产业中做大做强,成为其今后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与其他媒体产业一样,一个强大的CMMB产业需要有一批强大的品牌。因此,如何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树立强大的媒介品牌形象,成为CMMB产业解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要树立强大的品牌,品牌定位及其策略选择是成功的关键。
一、cMMB产业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就是确定本品牌在客户印象中的最佳位置以及竞争对手在客户印象中的位置,以实现公司潜在利益的最大化。合适的品牌定位可以阐明品牌的内容、独特性、竞争品牌的相似性,以及消费者购买并使用本品牌产品的必要性。作为一种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视频、语音电话等优势于一身的新兴媒体,CMMB在技术上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目前国内很多受众对CMMB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并不十分了解,且这种技术本身能给他们提供哪些内容和服务,这些内容和服务的独特性如何,能给受众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所有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清晰的答案。
因此,CMMB产业的品牌定位就是在了解和把握受众需求心理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为受众提供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和服务,并设定CMMB产业品牌独特的、与竞争者有明显差别的形象特征,以引发受众心灵上的共鸣,留下印象并形成记忆,力求受众心同中的品牌形象与CMMB产业的拥有者期望的一致的过程。就目前阶段来说,CMMB产业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品牌形象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且这种品牌形象与受众对手机电视满足其需求的预期是否一致非常关键。受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与CMMB产业实际的品牌形象之间的契合程度是衡量CMMB品牌定位成功与否的根本指标之一,只有满足了受众需求的品牌定位才是好的定位。
二、CMMB的品牌定位策略
从CMMB品牌定位的概念可以知道,品牌定位的根本目的是利用其技术优势去不断发现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在受众心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而要达到此目的,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至关重要。就目前来说,CMMB的品牌定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功能定位策略
功能定位是指根据潜在的目标消费者需求的特征,结合产品的特点,对拟提供的产品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做出具体规定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产品。而品牌定位的实质是,使品牌具有稳定的竞争优势或“独特的销售定位”,这是消费者为何要购买该品牌产品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种1,三网融合”的新兴技术媒体。CMMB在技术上的优势显而易见,它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大基础信息网络融合建设为统一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互联、互操作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网络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和服务”,因此,有人将之称为“第五媒体”。强大的信息传输能力是CMMB最大的优势所在。随时随地进行视频和语音通话、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所有这些功能都能在CMMB的接收终端上实现。然而,由于尚处于市场培育初期,CMMB所具备的这些潜在技术优势并没有为广大受众体验过。因此,目前很多受众对CMMB在认知上存在偏差或不全面的地方,需要CMMB产业的经营者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恰当的营销宣传,使受众对CMMB的认知与经营者所期望的一致,从而确立CMMB在消费者心目中强大的信息传输和接收工具的品牌形象。在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手机电视业务发展出很多创新的形式,如谷歌的手机搜索引擎、手机用户定位(符歌地图)业务及其他公司的手机音乐平台、手机社区、手机游戏等新业务。所有这些新的服务不仅为手机电视在消费者心日中树立了全新的品牌形象,而且为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壮大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中国的CMMB产业也有可能创造出手机版的中央电视台、新浪、雅虎,中国青年报,有可能创造出手机版的阿里巴巴、当当、淘宝和中国游戏中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在CMMB市场发展的初期,经营者需要根据CMMB在技术上具有的强大功能,结合目标市场的需求,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使CMMB实现竞争差异化,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2.价值定位策略
价值定位,是指建立在向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和消费者满意最大化基础上的定位策略。该定位策略的理论依据是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接触媒介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媒介在经营中应重视受众的需求:
基于其强大的技术优势,CMMB能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价值。首先是移动中的信息传输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几的流动性越来越大,这样一个庞大的流动人群,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服务巨大的空白。根据国家统计局200 8年度统计公报显示的数据,2007年,我国铁路每年运送13.567亿人次量,公路205.068亿人次,水运是2.2835亿人次,民航是1.8576亿人次,全国各地区旅客周转量21592.6亿人公里,这样庞大的领域,对于随时随地获取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的需求是越来越迫切:因此,CMMB是符合我国国情新形态的广播系统,它能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庞大的流动人群随时随地获取广播电视节目、最新的新闻资讯的潜在需求。其次是创新的娱乐形式。目前,可以知道和预见的手机电视项目有视频博客、视频短信、视频提醒、PTT(PUSH TOTALK)、可视电话、视频新闻提示、视频点播、视频监视、视频会议、立即视频消息应用以及移动网络游戏等。在国外,手机电视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发出手机社区、手机社交网络、手机搜索和手机游戏等成熟的手机业务。随着CMMB业务的逐渐拓展,中国的消费者对手机电视的功能和价值的认知会越来越清晰,这将有利于CMMB产业的发展壮大。第i,更加优惠的经济价值。CMMB利用s波段卫星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与移动、联通上网收看的形式相比,CMMB的数据接收形式更类似于听“广播”,因此其成本与价格就极为低廉。据预测,其资费不会高于每月20元。而现在移动和联通试行的手机电视服务是按照流量和内容收
费的,有人计算过,如果用移动公司的GPRS接收流媒体电视,按照0.03元/KB的标准,1分钟要付费5.40元,1小时要花掉324元;如果是联通的CDMAIX网络,1小时也要付费135元,一般的手机用户肯定难以承受。而且,跟3G手机的售价高达数千元比较起来,CMMB手机相对较便宜,如奥运期间推广的“天语V958”、“原道G51”等系列。售价都仅一千元左右,符合大部分手机用户的承受能力。
3.使用者定位策略
使用者定位,是指依据CMMB与某类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契合与关联性进行定位。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某品牌产品,是因为该产品能表现消费者希望的形象和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品牌相当于消费者的“身份证”,能让人在瞬间了解一个陌生人的个性和文化品味。对这类消费者来说,在某些时空环境中,品牌透露的个人信息,比产品的质量更重要。
目前,CMMB的用户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时尚一族,这类消费者活泼好动,对新科技感兴趣,并利用CMMB随时随地看电影电视、听音乐、上网、玩游戏等,绝大多数是年轻的单身男性;第二类是价值型的用户,此类消费者的特点是对新闻类信息,尤其是股市行情、国内外重大新闻、行业信息等内容感兴趣,他们既看电视,也看报纸杂志,对媒介的类型并不重视,而只关心信息的内容和类型,希望通过掌握信息来实现自身知识和潜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类消费者多是商务人士或都市白领;第三类是打发空闲时间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主要利用CMMB打发空闲时间,获得偶尔的娱乐,如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利用手机电视收看电影电视节目,这类消费者与第一类的差别在于,第一类消费者是追求时尚而不是很在乎价格,而这类消费者在经济上相对拮据,比较看重服务的物美价廉。然而,这样的划分是一种相对的划分,各类之间的内容偏好会有一定的交叉,如一个消费者可能既是新闻资讯类节目的收看者,也是体育类节目的收看者。但CMMB还是可以根据消费者偏好的不同,塑造一批具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栏目或节日,吸引用户长期收看,形成品牌忠诚。
4.情感定位策略
情感定位策略是指将人类的一些美好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内涵融人品牌,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这些情感体验,从而唤起消费者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共鸣,最终获得对品牌的喜爱和忠诚。在“同质化”日益严重而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富有情感色彩与人情味的情感定位策略因更富感染力而受到消费者者的欢迎与接受。
情感定位策略的作用机制在于人类的情感是由外界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三者问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情感三因素说。‘情感定位策略可能通过直接的作用方式(古典条件化和模仿学习)起作用,也可通过问接作用方式,即通过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消费者的情感一旦同特定品牌发生联想、产生好感并转化为美好的使用体验的话,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并能得以持续。
[关键词] 组织和谐管理 博弈分析 不确定性 复杂性
一、引言
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迅速成长,科技飞速发展,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也越来越显著;管理者不得不运用许多相对复杂的方法和结构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然而同时却必须面对这些复杂方法带来的不确定性。在管理理论领域,理论丛林缺乏系统的应对之道, 研究者们也不断地根据新的管理需求提出新的管理理论。和谐管理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实践环境和理论背景下产生的。
和谐管理理论自席酉民博士1987年提出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构建为以和谐主题、和则、谐则等为核心概念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组织内部追求自我实现的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多,其个体行为也越来越复杂和难以预测。组织中个体行为的复杂多变也必然会促使传统的管理方法的改变,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促使组织中的个体行为最终即能符合组织在一定阶段的目标,又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组织中个体的利益,成为每一个管理者,同时也是和谐管理理论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二、组织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和谐管理理论提出的实践环境是组织内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组织外部环境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社会政治、技术等因素,内部环境包括员工因素、组织的职能及群体(部门) 、组织层因素等。就组织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言,最大的挑战来自员工本身。根据Lewin的描述性模型:B=f(P,E),人的行为是个人的各种特征与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人的行为受人格个性、经历、性别、学历、职业、职位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以及群体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的行为还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如企业文化,管理政策与实践及其变革的影响。而且,人具有能动作用,可以随时根据环境条件变化以及管理方法和管理途径的变化来调整个人的行为,这些都给管理带来的极大的不确定性。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哈佛《商业评论》1998年1/2月号上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指出,21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是如何提高知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和他们的生产率是21 世纪任何机构(商业性质或者非商业性质) 最有价值的资本”。大量知识型员工的涌现无疑是组织内员工层因素最大的变化。然而,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任务更为综合、复杂,创新要求高,其劳动贡献很难单独计量。他们倾向于以工作目标为中心,其行为相对隐性,难于评价。因此 ,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率也被德鲁克称为21 世纪管理学最大挑战。
一般而言,组织在人与组织关系中居于主动地位。组织是个人直接面对的外部环境,通过多种因素对个人产生影响,个人对组织的活动做出反应。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组织的目标、文化价值观和管理实践对个人行为及其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员工往往也会根据组织的管理方式、激励手段、制度规则的变化来理解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等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客观上形成了组织和员工行为的一种博弈,而双方都在博弈的过程中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博弈双方在取得均衡而且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双方总福利/效用达到最大,才能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和谐管理。落实到组织管理层面,也就是说组织目标顺利实现且组织成员也在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说是达到了和谐管理;否则即使达到均衡,却未实现双方效用的帕累托最优,就不能称之为和谐管理。
根据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和归宿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对于自我实现的界定,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给组织管理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即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能使组织中的个体能够自我实现是组织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组织一个如何应对内部不确定性,实现和谐管理,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三、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所面对的挑战
和谐管理理论的前提假定如下:
假定1:管理活动总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而且一定的管理问题或任务总是受到目标、资源、成本、时效要求等内外部环境相关要素的约束;
假定2:组织中的人是有限理性的“智能体”;
假定3:人不仅追求目的,而且遵循规则。
和谐管理的基本思路为“问题导向”基础上的“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则的互动耦合。“优化设计”本质是通过设计符合系统内在规律的人的行为路线和物的配置使得系统要素更为协调、匹配,表现出更高的秩序,类似于“谐”;同样人们的“和睦、融洽、同心共济”也是“人的能动作用”发挥的前提和表现,类似于“和”。因此,和谐管理理论将“优化设计”对应于“谐”,而将“人的能动作用”对应为“和”。其中“谐则”定义为有关物的“优化设计”的机理、规律或者主张;“和则”定义为有关“人的能动作用”的机理、规律或者主张。和则、谐则围绕和谐主题在不同层次间的关联互动定义为和谐耦合。和谐耦合的思路包括和谐主题(HT)辨识时的策略性思维;谐则 (XP) 分析时的程序及步骤思维;和则(HP)分析时的文化及人际思维;利用和则与谐则实现和谐主题时的系统性思维。
然而,和则与谐则的共同作用,并不代表和谐状态的必然出现,而是和则、谐则与组织运动过程中不断浮现的和谐主题之间的互动。和谐管理的目标就是不断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具体到组织内部人的要素的不确定性而言,应该尽量按照组织行为理论达到对组织内部不确定性因素的消减,促使组织达到和谐管理。
四、组织内部不确定性的博弈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因此组织中的个体利益和需要也呈现出多元化。在组织中,如果要使得组织价值与目标与个体利益和需要相一致,进而达到组织和谐管理,就需要使得多个利益主体都能够在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得到相应的满足。和谐管理的实现机理是实现和谐主题下的和则与谐则的耦合,这个耦合点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相对静态的,但必须是均衡的。现在有些观点误以为组织管理状态达到了均衡状态,就是实现了和谐管理。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组织内部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影响组织实现和谐管理的决定性因素。
1.不确定性风险
在一个组织中,可能存在组织价值和目标和个人利益与需求发生冲突的问题。组织与个人的价值和目标就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而个人的利益和需求在组织价值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满足,也可能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个人根据自身利益和需要的实现情况可以选择服从组织的价值观与目标,追求组织利益;也可以选择不合作但是留在组织内并利用组织所赋予的优势为自身收益,即追求个人利益。而后一种选择的不确定性,给组织带来很大风险。于是,组织与个人之间就形成了博弈关系。
根据委托―理论,组织与个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组织对个人的行为的监督存在困难或者成本太高,组织无法完全掌握个人在组织中的努力程度以及是否不恰当利用组织资源牟取私利。组织往往只能根据组织的最终收益判定个人的努力程度,而这样就可能导致组织无法公正合理地对个人进行评价和激励,从而引起个人的满意度、组织认同和组织承诺下降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个人在这种情境下会减少努力程度,进而导致组织绩效的下降,组织绩效反过来也影响个人的收益。综上所述,个人从组织中获得回报可以划分为经济回报和情感回报两个方面。
在组织与个人的博弈中,假设组织和个人价值与目标相一致,个人利益和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个体追求组织利益,组织收益为R,个人收益为W(R)+P;如果组织和个人价值与目标不一致,但是个人也选择了追求组织利益,因此,组织收益仍然是R,个人收益降为W(R);如果组织和个人价值与目标一致,个人却选择追求个人利益,则组织收益为R’,个人收益为W(R’)+P+X;如果组织和个人价值与目标不一致,个人也选择追求个人利益,组织收益为R’,个人收益为W(R’) +X。其中,W为个人从组织中获得的经济回报,是组织收益的函数;P 为个人从组织中获得的情感回报;X为个人利用组织赋予的优势为自身谋求的其他收益,由于这个收益是不确定的,因此可以看作是风险收益; R>R’。那么,组织和个体形成的博弈矩阵如下:
在这个博弈矩阵中,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个体选择追求组织利益对组织价值与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最有利的,组织收益也最高;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风险收益X的存在使得个体的选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个人的行为会根据X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组织与个人的价值和目标一致, 且W(R’) +P +X >W(R)+P,则个人选择追求个人利益;如果组织与个人的价值和目标不一致,且W(R’) +X >W(R),则个人选择追求个人利益;综上所述,当X >W(R)-W(R’)时,个人就会选择追求个人利益。
在图1的博弈矩阵中,只有组织与个人的价值和目标一致,个体也选择追求组织收益的情况下,组织实现了和谐管理,组织收益最大。而其他3种情况都是不和谐的,要么个体收益减少,要么组织收益减少。而风险收益X的存在,增加了个体行为的不确定性,个体行为根据X的大小产生一系列变化,甚至可以使和谐变为不和谐。
风险收益X是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时的收益,这个收益是个人利用组织赋予个体的身份、权力,信用,技术等有利条件为自身谋求更大的收益,但是这种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个人在谋求风险收益的过程中,也会影响组织的收益,妨碍了组织价值与目标的实现。反之,组织收益的下降,最终也会导致个人利益受损。因此,组织要想达到和谐管理,就必须控制风险收益X的变化。
2.从不确定风险到和谐管理
根据以上的分析,组织要达到和谐管理,防范并消除不确定风险的主要途径是要解决和控制风险收益X。然而,个体的风险收益与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个体利用组织所赋予的优势获得的,离开了组织,个体的这种优势也就不存在了,个体的风险收益也会随之消失。由于进入组织的个体都存在获取风险收益的可能性,因此组织要解决和控制风险收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组织在招募新员工时,应以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尽可能的招募价值观与组织价值与目标相匹配的员工,并尽量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对于个人价值观及目标与组织价值观与目标不匹配的个人应尽量避免招募,降低组织价值观与目标与个体价值观与目标不匹配带来的潜在风险。
其次,组织应该在和谐管理的主题下检视制度建设,采取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尽可能降低或消除风险收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避免不确定性风险,消除员工选择服从个人利益与需求而不与组织合作的可能性。
第三,组织应该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使得员工从价值观上认同组织,愿意为实现组织价值观与目标做出努力,诱导组织氛围走向和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组织和谐管理。
五、结论与讨论
组织能否实现和谐管理是个人与组织博弈的一个结果,而不是惟一的结果。个人与组织在价值观与目标上是否匹配,个人的利益和需求是否与组织一致并服从与组织,是决定博弈结果的两方面条件。由于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组织的价值与目标和个人的需求与利益时一致的,个人对于风险收益的追求也导致了个人与组织可能形成两种不同的均衡,但是均衡不一定就达到了组织和谐管理。以上分析表明,只有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与利益一致,才能达到组织与员工个人双赢的均衡,才能实现组织和谐管理。
综上所述,个人在组织中追求风险收益会增加个体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这就给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课题,要求组织在员工招募、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上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与目标相一致。组织还应当重视员工正当的利益与需求,重视员工个人发展,使员工能够分享到组织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在和谐管理的主题下,加强人与组织匹配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和谐管理研究课题组. 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及主要研究工作[J].管理学报, 2005, 2(2): 145~152
[2]Peter F. Drucker. 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8.1~19
[3]席酉民,肖宏文,王洪涛. 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理论的新发展[J].管理学报,2005,2(1):26~27,30
博弈论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利益关联的主体人在一个平等的对局中,通过改变自身策略,从而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论;它的决策标准是理性人的假设,即每个决策主体都是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惩罚最小化出发来进行决策;它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标准式,即通过数字矩阵来表示利益关联主体人之间的战略备选方案以及每种方案所带来的收益,另一种是扩展式,即通过树形图来表示利益关联主体人之间的战略备选方案以及每种方案所带来的收益;自1943年冯.诺依曼发表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博弈论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到随后纳什的《N人博弈的均衡点》《讨价还价问题》与《非合作博弈》,沙普利的《随机博弈》,海萨尼的《由“贝叶斯”参与人进行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等,使得博弈论迅速发展,并在很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在本文中所有的博弈模型将从纳什均衡出发。
二、电子商务企业间的博弈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我国不断的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迅速增长,根据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0年(上)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份,国内个人网店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200万家,且增长迅猛;并且消费群体快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涉及的行业也不断扩大,商业模式创新日益活跃。但同时,电子商务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像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善,交易安全存在隐患,交易也存在信任危机并且物流发展滞后,这些问题都制约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电子商务企业想要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电商行业中发展壮大,需要把握住机遇;本文将以2012年电商大战出发,分析京东与苏宁易购两大电商企业之间的博弈,看这两个企业在这场大战中到底谁是赢家?并且也以淘宝网为例,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B2C中买卖双方的信用问题。
1.电商大战博弈――京东与苏宁易购
电商大战背景:2012年8月14日上午,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微博发出了“京东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的承诺,承诺京东所有大家电都要比国美、苏宁的连锁店便宜至少10%;并在全国招收5000名价格情报员,在每家苏宁、国美门店派驻2名。与此同时苏宁易购李斌在微博上就刘强东的微博做出回应,表示保持合理的利润才符合商业规律。同时也表示在8月14日以后苏宁易购的所有产品价格都会低于京东,有差价的以两倍赔偿。国美电器也发出微博表示全线商品价格将比京东低5%,两巨头将矛头都朝向了京东商城。从8月15日9点开始,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电器都宣称自己将会有最低价格的产品,于是一场电商之间的价格战就此拉开序幕。
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8月15号电商大战从流量变化来看,京东、苏宁和国美都有所斩获。其中京东商城的流量绝对值增长最为迅速,逼近天猫当日流量。从流量和销量维度来看,参与价格战的各家平台都有所收获,电子商务的渗透率再次提升。
根据背景我们假设存在两个决策主体京东与苏宁易购,它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决策主体同时决策并且知道对方的收益;它们有两种战略选择方案,打价格战与不打价格战,打价格战会因为降价使短期的市场需求增加从而促使网上商城的浏览量大增,拉动销售;根据以上商城流量数据我们假定当苏宁易购打价格战时,京东打价格战获得2个收益,苏宁易购获得1个收益;当苏宁易购不打价格战时,京东打价格战,会因为降价抢占苏宁易购的市场份额,因此京东将获得3个收益,苏宁易购获得-1个收益;当京东不打价格战时,苏宁易购打价格战,因为苏宁易购降价而抢占京东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因此京东获得-1个收益,苏宁易购获得2个收益;当两个公司都不打价格战流量没有显著变化,其收益都为0;我们用数字矩阵来表示京东,苏宁易购的决策所带来的收益,然后找出京东,苏宁易购的占优战略,占优战略均衡以及纳什均衡,如下图:
因此从上面的博弈矩阵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为了追求利益都会选择打价格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危害,因为价格战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获取营业额的增长的方式。如果企业长期搞低价销售,那么利润会减少,相应会减少在研发、技改、营销、管理等领域的投入,致使发展后劲不足,而发展后劲不足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使得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同时,也使得企业在消费者中的诚信透支。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电商市场进行规范,严厉打击违法竞争,努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三、电子商务买卖双方间信用问题的博弈
一直以来诚信问题是困扰电商发展的一个瓶颈,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显示:中国的诚信基础薄弱,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社会信任度低;并且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电子商务难于运营;网络购物的虚拟性、技术上的特点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平等;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在诚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强烈制约电商发展。对此,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角度以淘宝B2C为例分析电子商务买卖双方的信用问题。
根据背景我们假设存在两个决策主体即买家和卖家,并且假设决策主体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理性人;博弈双方同时做出决策,且也了解对方的收益。他们有两种战略选择方案,买家的战略选择方案为购买或不购买商品;卖家的战略选择方案为诚信出售优质商品和不诚信出售劣质商品。并且在B2C电子商务市场存在政府或者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制定的相关规则、法律监督等,对不诚信者交易者进行惩罚。
我们假定买方购买时,卖方选择诚信出售优质商品获得2个收益,买方获得2个收益;当买方购买时,卖方选择不诚信出售劣质商品,卖方会因为信用问题受到政府等部门的惩罚,因此卖方将获得-1个收益,买方获得-1个收益;当买方不购买时时,卖方选择诚信出售优质商品,因为无人购买但树立了良好口碑,因此卖方获得1个收益,买方获得0个收益;当买方不购买时,卖方选择不诚信出售劣质商品,因为无人购买但口碑较差,因此卖方获得-1个收益,买方获得0个收益;我们用数字矩阵来表示卖方,买方的决策所带来的收益,然后找出卖方,买方的占优战略,占优战略均衡以及纳什均衡,如右图:
从博弈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买方选择“购买”时的收益分别为“2”和“-1”,“不购买”时的收益分别为“0”和“0”,因为“2”大于“0”,“-1”小于“0”,因此买方无占优战略;同理,卖方选择“ 诚信出售优质商品”时的收益分别为“2”和“1”,“不诚信出售劣质商品”时收益分别为“-1”和“-1”,因为“2”大于“-1”,“1”大于“-1”,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卖方会选择“诚信出售优质商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买方无占优战略,卖方的占优战略为“诚信出售优质商品”,无占优战略均衡;纳什均衡为(购买,诚信出售优质商品),其收益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