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

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

第1篇: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在2006年7月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应“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这说明,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担负重要职责。

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定位不清,处于无限责任和有限能力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求辅导员必须明确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定位,提高工作效果、效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明确辅导员的定位,要正确认识两对关系

首先需要理清楚两对关系:一是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二是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病比例增高、高校极端事件有所增加。这些问题,不单纯是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相当多的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许多问题,不仅需要通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还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两者的根本任务、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看,具有同一性。两者在工作内容上交叉互补、互为前提、互相促进,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但两者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具体任务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心理层面,重在育“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强调个性和谐、潜能开发、人格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学生思想层面,重在育“德”。

工作内容不同。思政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而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卫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及变态心理等。

工作方法不同。思政工作主要采用说服、集体教育、环境陶冶等方法,具有公开性、群众性等特点;而心理辅导则注重宣泄、暗示、自由联想等方法,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等特点。

运作机制不同。思政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规范过程,个体被动适应它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而心理辅导虽然也会提供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模式让学生参照,但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接受的基础上改造、建构其心理世界,在心理辅导中教师一般没有对学生的否定权。

工作角色不同。思政工作中双方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教育的对象;心理辅导则主要是一个讨论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对学生进行询问、商议、帮助、指导等,二者是参谋、顾问、朋友的关系。

因此,这就在逻辑上和现实性上说明,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教师),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高校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都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工作目标具有一致性,工作也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

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最主要、最关键的差异是专业素质要求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高校政治辅导员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则往往融会贯穿于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之中,要求的是综合素质,一般只具备基础的心理学常识和基础的心理辅导技能。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定位

可从以下六个环节中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优势和能力:了解、关爱、鉴识、辅导、咨询、治疗。

其中前三个环节是基础,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融合在一起。辅导员要充分地了解并关爱学生,才能有效进行鉴识并开展辅导。对于处在健康心理状态的大学生,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知识的宣传和积极的引导,提高他们抵御挫折、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处理负性情绪的办法,教育青年大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对于处在异常心理状态的大学生,要教育他们学会求助,正确面对,辅导员也要进行初步辅导和判断,帮助他们或及时转介。

进入后三个环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心理异常的学生的问题严重程度一环比一环更重,也要求工作人员一环比一环更专业、更持久。从专业角度看,高校政治辅导员应该主要或只能负责辅导这个环节,或者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环节的责任人。当然,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参与咨询与治疗环节。一般意义上讲,辅导员只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责任,而专业的责任,则应由专业咨询师、专业机构来负责。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负责心理辅导这个环节,这表现在三个“契合”上:

契合辅导员的年龄条件。高校辅导员的年龄轻,在心理上更贴近大学生,更能理解大学生的想法,从而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的信任,以便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其年龄优势的另一体现在于高校辅导员具备更充沛的精力和年轻人的热情。这就使得高校辅导员在工作方法中显示出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契合辅导员的角色地位。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特殊的制度性角色和特殊地位,使他们在学生心目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契合辅导员的工作特性。高校通常以院、系为单位,每个辅导员管理一定数量的学生,并通常相处较长的时间,因此辅导员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予以及时地引导。对于某些较为复杂容易和反复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能够进行连续的指导和帮助。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高校辅导员通常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要注意在工作中经验不足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心理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尽可能丰富的阅历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经验等。作为高校辅导员个人也应处处留心,以尽快提升水平、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学校也要积极组织有经验的辅导员和有关专家对辅导员进行系列培训。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问题。辅导员应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两者作为同等重要的事情来抓,将其有效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增加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最后,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数量过多,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减弱的问题。对此,高校方面应加强投入,按一定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延伸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高校陆续发生了多例学生极端心理问题事件。2005年,四川某高校一女生从6层的高楼飘然而坠,她在遗书中写道,家里本就贫困不堪,又遭遇变故,自己实在不能担负起振兴家庭的责任,唯有一死才会得到解脱。另一位已经顺利与用人单位签下合约的毕业生,也因为被同宿舍的室友怀疑拿了别人的东西,而一气之下从4楼跳下……2005年4月23日16时,北京大学中文系一名大二的女孩,从9楼跳下自杀。她生前在校园的BBS上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中这样写到:我列出一张单子,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右边写着离开世界的理由。我在右边写了很多很多,却发现左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写的,那又为什么不能够在此时便终结生命?不用再说生命的价值了。如果人死的时候可以许一个一定会实现的愿望,我也许会许下让所有人更加快乐吧。人应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中国社会调查所曾经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4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

安全感缺失。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新的矛盾、新的思想、新的社会问题触及着每一个人的头脑,对外开放使得东西方各种文化涌现在我们面前,对新事物、新思想极为敏感的大学生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学生们看到别人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而自己一无所有,加上当前社会上奢侈糜化,攀比之风盛行,造成人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同时又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而他们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找不到释放的途径,长期积累,极有可能引起心理的严重失衡。另外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学生的自我调适的时间太少,闲暇时间不能很好地调节,造成空虚无聊感,容易使学生失去明确的目标,造成自身定位不准,从而引起失望和无助感,从而造成自杀的现象。

家庭经济压力。不少学生体谅家长的辛苦,在求学同时,四处打工赚钱,以求自立,但四处奔波的同时,往往以牺牲学习为代价,造成成绩的滑坡,引发更大的心理压力。

就业形势。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这种客观环境对大学生形成的压力有增无减。

情感挫折。大学生为情自杀、杀人的新闻不时出现,令人对天之骄子的心理素质深表忧虑。

第2篇: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

1 建设好一支队伍,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昆明医学院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校院配合、相对稳定、骨干带动、师生参与”的原则,在教师中建设以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骨干队伍和辅导员、人文社科教师、政工干部、学校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教师辅助队伍作为主要力量,在学生中建设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和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组成的学生队伍作为补充力量,构建了校、院二级管理,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实施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的工作职责,形成重心降低、工作下移、重点突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既有明确分工、又能通力合作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积极搭建“四个平台”、畅通“七条途径”,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四个平台”:理论平台、实践平台、研究平台和交流平台。

“七条途径”:

一是专业培训。大力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培训。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家或省级专业培训,同时在学校层面开展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知识与技能培训。

二是资质认证。大力支持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2006年,我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集中组织90余名学生教育管理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给予全额补助,充分调动了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当年就有33名教师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认证。2008年,学校积极取得云南省卫生人员培训中心的支持,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师生报考心理咨询师,并在培训费上给予大幅优惠,共有164名学生和9名教师通过学校报名参加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师生咨询员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工作培训。学校定期对参加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员进行工作流程和方法培训,为顺利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自助和互助。

四是咨询实操。每学期均安排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员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他们提供实践操作平台,不断提高咨询员的业务水平。2008年共有23名咨询员参加咨询值班工作,共接待学生110名,145人次。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附属医院精神科专家不定期到校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五是业务拓展。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周半天到附属医院精神科实习,观摩学习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方法,参加查房和对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不断拓展和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六是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医科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等国家和省级课题,开展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七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中心与附属医院精神科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如定期举行案例督导会、聘请专家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提供咨询服务等。同时,积极促进与其它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交流,为开展工作争取更多资源。

2 建设好一个中心,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2004年学校在学生工作部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07年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职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除提供工作场所、基本办公条件外,几年来,学校加大投入,购置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软件,实现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心理测量、数据处理和师生在线交流;购置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器具,为拓展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提供了平台;购置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在心理咨询中引入心理干预训练技术。

2.2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制订《昆明医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昆明医学院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实施办法》和《昆明医学院宿舍心理信息员设置实施方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机制、主要措施和保障条件,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制订《昆明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方案及工作规划》,逐步进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咨询人员服务守则》、《来访者的权利与义务》等日常咨询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3 以普查建档、咨询干预等基础工作为着眼点,构建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重视做好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每年9月份均在全体新生中进行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主动约请进行咨询,2007-2008年,共接待学生217名,263人次,有效扩大干预面,做到及时干预。心理咨询中心每周确保10个小时的开放时间,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同时注重做好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的转介工作。

2.4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主题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我校以每年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举办“昆明医学院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 和“昆明医学院10·10大学生心理健康周”,开展大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心理科普知识、生活适应、自我分析、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情感、情商等为主题,以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沙龙、讲座、心理影片、团体心理辅导、短信大赛、征文大赛、心理普查建档、调研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规模大、成体系,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每年均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

在扩大活动参与面的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活动的针对性,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针对新生、“双困生”、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救助活动。如针对新生开展“大学生活适应”、“情商与素质”、“人生与成才”等方面的讲座;针对“双困生”开展专题心理沙龙,进行自信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邀请社会机构为“双困生”进行“自我突破训练”的体验式拓展学习。

3 开好一组课程,畅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开设了15门与心理学相关的专业课、心理健康教育类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学中,做到师资、教材、学时、学分“四落实”,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在思想政治理论、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4 建好一个网站,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网站作为现代信息服务平台可便捷、迅速地信息、提供服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于2007年9月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网站,内容包括10个栏目、200余篇文章以及“心理测评与在线咨询系统”登陆区,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在创新栏目、丰富内容、更新信息、加强互动、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

5 建好一个协会,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学生开展心理自助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于2001年成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的培训和督导,指导协会开展心理讲座、心理知识宣传展、话剧、沙龙等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心理自助教育活动,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在大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方面的积极作用。

6 建设好一个阵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全覆盖

第3篇: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

>> 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 生命教育理念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社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探析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对大学生健康认知与行为的影响 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与健康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浅谈大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 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的探索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经验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6]姚利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探讨[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101-103.

[17]张海熹.中国哲学的精神――冯友兰文选[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18]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0.

第4篇: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怎样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舞台?本人试从以下几方面浅析思想品德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一、当前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冷漠,孤僻,听不进批评意见;竞争意识差,承受压力能力薄弱,心理失衡;情绪多变,喜怒无常,偏激。这些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人格的发展,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从而导致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烦躁抑郁。究其原因,既有家庭,社会的原因,更是其自身因素造成的,对此,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要预防,减少和解决他们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适合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在心理健康方面增加和突出了新的内容,如认识自我、交往与合作、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具体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发掘学生心理潜能,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调节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克服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诚信做人,关爱他人、集体与国家,与老师、父母平等交流沟通等,这些教学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时代气息,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三、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挖掘出思想品德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可充分挖掘,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让人生更加灿烂》中讲授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时,我们可以结合珍惜时间、热爱生活与理想前途的教育,结合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努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心理驱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心理。讲授《学习新天地》时,可以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调整情绪状态、以及学习方法的讨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学生尽快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任务。又如,在讲授《多彩的情绪》内容时,老师可通过课本剧、小品的情境表演、案例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白情绪是最恰当的心理反应,在生活中改变心态可以控制情绪,还要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途径和发泄情绪的合理方法,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采用新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主要运用说服、榜样、评价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新型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利用语言、表演、影音、图画等创设教学情境,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积极的生活态度》中“乐观、幽默的态度”这一内容时,我以《苍蝇落入酒杯后》为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情境表演。在夸张而逼真的表演过程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幽默的魅力,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犹如心灵的催化剂,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乐观豁达、热情开朗的健康心理。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设置的事例讨论、调查访问、收集查找资料、辩论等形式都非常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三)思想品德教学中巧妙运用哲理故事,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思想品德教材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这些哲理故事,能有效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健康的心理,明理导行。在讲授《优良的意志品质》内容时,我运用了一个哲理故事《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有一个人在山顶捉到一只幼鹰,把它带回家养在鸡笼里,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后来它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一只猎鹰,可因为终日和鸡混在一起,。这只幼鹰自以为是也一只鸡,根本就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想尽各种办法,都不奏效,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求生的欲望使得它拼命地拍打着翅膀,就这样,它终了起来!通过这则哲理故事,学生领悟到: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激发人的无限潜能,要相信自己我能行。思想品德教材上有许多这样的哲理故事,巧妙运用哲理故事,有效启发了学生,也为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个性人格。

第5篇: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体论;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37-02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同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目标、指导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构建了不同模式,有效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科学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沈德立、林崇德、梁宝勇等人着力打造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体系,通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培训教材,组织骨干教师专业培训,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读本,编制《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等工作,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关主体问题的探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明确教育主体,有利于有针对、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因此对主体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并相继提出了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双主客体论、三主体论等观点。但是无论是单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单纯以学生为主体,都忽略了二者之间的互动,打破了教育者与接受教育者互相依存的关系。在双主客体论中,“潜在主体”说将学生看作现实的客体和潜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现实主体,需要通过教育促使学生成为现实主体;而“轮流主客体”说、“主体移心”说等,将教育和接受教育简单的割裂开来,打破了教学双方面的有机联系。在“三体论”中,将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第三方面因素看作教育活动的三个主体,共同作用于教育实践。例如于光远将环境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并列,认为其同一般的认识过程不同,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被教育者、客观环境共同发挥作用,将教育者看作第一主体,发挥着主动的因素,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对象,外界环境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认识的来源和对象。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教育功能的发挥,而构建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式,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教育的整合模式”、“多维立体的心理教育模式”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活动,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围绕教育的目标、主体、内容、途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评估方法等方面,构建了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塑造优良心理品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无论哪种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在各个高校可以广泛借鉴的模式。

四、以“三体论”为基础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及分析

在以“三体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中,既要重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也要重视师生关系的主渠道作用。

1.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要求和职业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立以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为基础,引导其积极、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首先,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构建普及性、拓展性、专业性心理学课程体系,保证全体学生必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普及性课程。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团体训练等内容穿插其中,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组织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开展新生心理适应、自信心培养、阳光心态、考前心理调适等专题讲座,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积极组织开展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通过组织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大赛、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灵书签设计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等,分层次、分阶段的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最后,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中心职责、辅导教师工作职责、预约流程、普查流程、危机干预流程和心理咨询值班、预约、反馈等制度,重视心理咨询记录与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信息反馈和个案分析、研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积极搭建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的朋辈教育平台,通过构建宣传网络平台、打造学生自助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内在成长动力。首先,教育者要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微信公共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并实现心理咨询的预约、测评、普查的网络化。利用展板、广播、宣传单等媒介,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提升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其次,要积极打造以班级心理宣传员和寝室长为主体的学生骨干队伍,切实发挥其在班级、寝室的“心理活动员”、“心理观察员”和“心理关怀员”的作用。不断强化学生骨干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定期开展理论培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水平与互助水平。最后,要建立并科学指导学生自助组织,通过印刷发放心理健康辅导报、朋辈咨询热线、班级心理活动、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充分发挥朋辈互助优势,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主渠道作用。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在教育者的理解、尊重和信任的情况下,促进受教育者逐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促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和心理压力的缓解,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师生关系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教师要加强个性品质修养,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真诚关心学生的需求;知识渊博,具有卓越的才能;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角色期待;待人真诚,尊重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其次,要构建平等对话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教育者与学生互动模式,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和科研学习,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网络、微信平台等途径,结合移情体验、换位思考等方式,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互动的过程中听取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建立教育者对学生的鼓励和关注的新模式,教育者应对学生的行为采取及时合理的回应与关注,既要尊重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又要避免空洞赞赏夸奖现象的出现;建立教育者对学生期待的新模式,通过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学生追求成功,不断激发学生对取得成绩的向往和抱负水平;建立尊重共情的教育新模式,不仅需要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还需要掌握其心理动态变化,尊重学生观点、想法,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的失败与缺点。这些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师生相互沟通,塑造敞开、接纳、理解、包容的良好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第6篇: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身心健康 教育与管理 意义和内容

1、大学生开展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的意义

1.1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是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要顺利完成大学教育,并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必备条件。另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也是发掘大学生潜能的前提条件。身心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1.2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身心素质包括个人的身体状态、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要以身心素质为中介,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身心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拥有健康的身体条件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1.3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是驱使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身心健康教育程度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大学生以在身心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4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是维护校园安定和谐氛围的需求

通过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有利于同学、朋友、室友之间在身心健康方面的互助,既可对已有不健康身心的危害起到干预或减缓作用,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和的性格特征,这对于安定和谐校园氛围的维护至关重要。

2、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的内容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的内容要根据大学生所处的年级和大学生的现行身心健康状态来制定,大体包括以下方面:

2.1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与管理

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与管理是开展大学生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学生工作者容易忽视的内容。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具备自理能力,但他们身处异乡,容易忽视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监视和改善,因此,学生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学生开展身体健康教育和管理。

2.1.1 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因为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进入大学后不少学校对学生的作息时间要求不明确、不严格;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失去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形成了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学生工作者要通过制度约束或班级管理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增强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1.2 认真做好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大学校园办学规模大,学生人数多,再加上有些学校卫生保健措施不健全或不落实,卫生保健教育工作不及时和缺乏针对性,对一些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措施差,学生缺乏卫生保健及防病常识,在校园集体生活中不注意公共卫生及个人卫生等,以致使流感、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发病率上升,严重地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因此,认真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保证校园和谐稳定,学生正常上课的基础。学生工作者要在平时的健康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对学生饮食卫生教育,营造干净舒适的宿舍环境。当发现学生中有传染病源时,要及时做好应对策略,阻断传染渠道,避免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2.1.3 促进大学生自觉开展体育锻炼

向学生宣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身体锻炼方案,可通过体育教学专题讲座、电视电影、广播等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利用班级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监督,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利用余暇时间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文体活动。

2.1.4 帮助大学生了解急救知识并学会自我保护

要在日常教育中,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应对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方法,要通过学校医院和其他渠道对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对大学生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避免发生不正当,预防爱滋病、性病及意外怀孕对身体的危害。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

2.2.1 对大学新生开展适应能力的心理咨询

大学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在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中,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容易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抑郁等交织复杂心境。学生工作者要及时掌握新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的方式对新生进行适应能力的教育,帮助学生调整自我,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快速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因此,对新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

第7篇: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 高校性健康教育 研究综述 教学改革

青少年期是发生性及相关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峰期。[1]大学生是这一人群中的特殊群体,正处于青春期,虽然其性器官发育成熟,但因尚未步入社会,在性心理上并未完全成熟。传统的观及性道德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十分淡薄,性观念日益开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大学生恪守“禁欲”观念并不现实,婚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高校开设性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限于历史及文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高校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相对滞后。随着大学生性压抑、婚前甚至性犯罪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的关于高校性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献报道。本文对现有关于高校性健康教育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归纳出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开展相应的性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高校性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相关研究

性健康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应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校园活动及相应的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而不应该仅依靠课堂理论讲授。尹幼明、吴瑕通过对传统的性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反思,认为传统的性健康教育存在教材陈旧、师资不足、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性相关咨询与解释服务缺失等缺陷,通过相应的实践,提出通过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采用参与讨论式的PBL教学模式、在校内建立性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机构、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等方式,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性健康教育教学目的;[2]李江滨等通过对10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性知识缺乏,缺乏获取性知识的合理通道,因此,有必要开设性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并通过编写适宜的教材、完善性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与知识宣传等方面论述课程开设的可行性;[3]童伟、王孝锋通过多种途径调查,认为在朋辈心理咨询与教育过程中结合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增强性健康教育效果,达到性教育目的;[4]崔志霞针对目前大学生性道德观念冲突、缺乏性知识、性心理与性生理发展的内在冲突、不良传媒影响等性心理问题诱发因素,提出在大学期间应通过性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并在校心理咨询中心开设性心理咨询,以增强教学效果。[5]

2.利用其他课程完善性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

因性健康教育课程本身的特殊性,部分其他课程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以补充传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彭英等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认为在体育课上,通过体育干预的手段与措施,可以为性健康教育提供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健康的性气质、鼓励异性之间的健康交往,虽然体育干预在性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性健康教育的补充。[6]

3.高校性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相关研究

张瑷琳等通过开设性健康教育相关选修课程,并选取选课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经过系统的性医学、性心理学和性社会学学习的学生,在性知识、性观念、对待的态度、性道德等方面有一定的改变。研究认为,大学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7]

4.大学生性健康、性态度等现状调查相关研究

为更好地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态度、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知识获取来源、特点、性伦理道德、性观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教育,达到教学目的。目前此类研究较为丰富。田小英等通过包含性知识、计划生育知识及婚前态度的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性知识,但在避孕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对婚前较为宽容。研究认为,大学生在性知识方面缺乏系统性,高校应针对调查结果有计划地加强相关性教育;[8]宋兴怡等通过分层抽样调查3所高校600名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现状、艾滋病知识相关教育等,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性观念及性态度较为开放,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认识,但目前性健康及艾滋病相关教育不容乐观。研究者建议,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适宜的性健康教育课程;[9]高文、郑灼珠通过自编问卷调查500名大学生的性健康、性教育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性知识了解程度不足,主要知识来源于网络,缺乏系统的性健康教育。研究认为,目前大学生性态度较为开放但性知识相对匮乏,建议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普及大学生性健康教育;[10]何珊珊采用修订后的“亲密关系中的行强迫量表”研究恋爱大学生首次强迫的特点,结果表明,我国恋爱中的大学生首次强迫的发生率较高,并建议高校开设两性关系等方面的性健康教育课程;[11]张英华等针对女大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半数学生对婚前持赞同或无所谓的态度,少数同学有人工流产经历,中学性健康知识教育对性态度无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鉴于女大学生对婚前持宽容态度,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课程;[12]黄丹眉、潘燕华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性伦理道德、性知识获取途径、现状、性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性伦理道德水平基本符合社会要求,但性知识掌握程度比较有限,且缺乏引导,在校期间相关性健康教育不足。研究认为,目前大学生性态度趋于开放,对高校性健康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外,还应增加性健康方面科教片展放,通过发挥学校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性道德、性态度,提高大学生性心理调试能力;[13]黄艺娜等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婚前现状及其态度,调查结果表明,约有15%承认有过,相对于以往调查有所增加,针对婚前的态度,男生较女生更开放,多数大学生期望能够接受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研究认为,由于社会开放及网络等多方面原因,婚前呈年轻化,性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应开设相适应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应提供避孕知识的咨询与服务;[14]张曼琳等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恋爱观、观、婚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性态度较为开放,对婚前较为宽容,婚前发生情况随年级增加有所上升。研究认为,高校应积极开展性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同时,性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侧重避孕知识及相关技能,同时建立完善的性健康分级管理制度。[15]

5.大学生异常性心理问题相关研究

随着大学扩招,学业、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因性压抑等因素,性心理问题发生率有所上升。刘亭亭运用访谈法研究高校6位女同性恋的身份认同与身份沟通,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基本能够接受自身的性取向,通过积极的身份沟通能够缓解调查对象的紧张及羞耻感,提出通过儒家文化中的仁爱观念,在传统的家庭伦理中存在包含同性恋关系的可能性。[16]

参考文献:

[1]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0.

[2]尹幼明,吴瑕.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性科学,2013.22(2):73-76.

[3]李江滨,蔡梦珊,杨丽梅,等.在校大学生计划生育知识及性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科教导刊,2012.30:183-184.

[4]童伟,王孝锋.运用朋辈教育法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调查及评价[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186-187.

[5]崔志霞.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6):21-23.

[6]彭英,唐刚,陈真勇.高校性健康教育中体育干预的实施[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2):15-16.

[7]张瑷琳,王玲玲,薛云珍.医学生性健康教育成效评估[J].中国性科学,2011.20(11):35-36,41.

[8]田小英,曹阳,杨肖妮,等.在校大学生计划生育知识及性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108-109.

[9]宋兴怡,徐选国,苏天照,等.山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20(4):101-103.

[10]高文,郑灼珠.宁德师范学院在校生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2):157-160.

[11]何珊珊.恋爱中大学生首次强迫的特点[J].中国性科学,2012.21(12):63-68.

[12]张英华,黄俭强,颜君.女大学生性态度与情况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11):1044-1045.

[13]黄丹媚,潘燕华.大学生性知识、性道德现状对性健康教育的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8(6):45-47.

[14]黄艺娜,张铭清,江建平.大学生婚前和性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2.21(1):19-21.

第8篇: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health management is the system of disease prevention,health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whi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health management to college student hygiene. Characters, component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college health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to explore this new topic.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health management;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78-02

0引言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大学生健康管理是将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卫生保健,以建立适合大学生的疾病预防、疾病干预与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目前,有关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的研究很少,以下将对在大学生中怎样进行健康管理做一探讨。

1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背景

大学生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20多年,虽然学生的健康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2.3%[2]。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危险因素的增多,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了解健康知识,而是要学会如何促进健康,管理自己的健康。健康管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健康管理主要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职业病的防治与管理[1,3]。美国的健康管理研究成果表明,依靠这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保持或改变人群的健康状态,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4]。大学生是一个相对健康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群体,研究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2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健康管理是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进行群体健康管理,通过心理咨询和健康咨询来做到个体健康管理。这样不仅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兼顾了个人健康需求和疾病管理。它具有以下特点:

2.1 人群的特殊性

主要包括:①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自我管理意识。②具有对健康知识的求知欲,且在集体生活中容易相互影响,有利于知识的传播。③职业人群的相对集中性,有利于职业健康教育。④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让大学终身受益[2]。

2.2 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方法特殊[5]主要是通过医师、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完成的。高校有卫生保健人员、体育老师、健康教育老师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强,在三者的配合下能够顺利完成大学生健康管理。

2.3 健康管理内容的特殊性[5] 大学生活是即将离开学校迈入社会的中间过渡阶段,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管理、遗传病管理与营养管理等将对大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2.4 与健康教育的不可分割性[6]它和健康教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它们的宗旨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他们的内容也具有交叉,前者注重的是对疾病的认识,而后者是对疾病的掌握,即如何掌握自己健康。

3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组成

大学生健康管理和健康管理一样,一般由个体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管理、健康评价和健康改善三个部分组成[1]。通过对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生活方式等需要管理的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后,进行健康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个体或群体采取行动来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以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

4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4.1 大学生健康信息收集及评价[7]收集包括入学和毕业健康体检、校医院常见疾病和传染病诊治记录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咨询记录等各种健康信息,并查阅大量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资料。然后根据所收集的大学生健康信息,用数学模型对大学生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估。

4.2 制订群体和个体的健康干预措施,即健康干预

4.2.1 大学生健康干预的基本内容[8]①通过对生活方式的管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了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②需求管理。包括一些基本的保健常识,各种保健方法的介绍。③特殊疾病管理,包括学生的自我保健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来管理自己的小病,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4.2.2 大学生健康干预的方法[9]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方法是在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的。①向新入学的大学生发放健康管理手册。②开设健康管理选修课,包括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健康教育,营养与健康等课程。③校医院定期进行多发病、常见病和传染病健康管理知识讲座,并进行各种形式的师生健康座谈会。④发展学生健康社团,如卫生保健协会,做健康知识宣传。⑤通过校内网页宣传预防保健知识。

4.2.3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评估大学生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10]。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信息,对社会的适应状况信息和医疗支出费用信息等,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资料进行量化评估,对实施健康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并反馈调整干预措施。

大学生健康管理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研究领域,健康管理以其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投入少效益高和个性化的服务而茁壮成长。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健康管理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意识,对自我的健康进行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主编.健康管理师[M].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7:1-27.

[2]李淼晶,牛志敏,许岩丽等.高校社区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45-6.

[3]李保安.健康管理在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中的应用[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吴钢.健康与健康管理[J].江苏预防医学,2005,(3):75-7.

[5]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6]刘华,傅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1,(10):757-9.

[7]彭玲,张继红,朱于芳.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9,(2):183-4.

[8]Donnelly LS, Shaw RL, van den Akker OB. eHealth as a challenge to 'expert' power: a focus group study of internet us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J]. J R Soc Med. 2008 (10):501-6.

第9篇:大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

树立“预防为主”、“健康第一”的思想

可以把“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和体育课一样纳入到必修课的计划中去,或者提高其学分比例,采取强制措施或条件引导普及健康教育,同时扩大卫生知识的普及率。大学生可以学习掌握必要的卫生知识,逐步建立起符合健康要求的个人行为,改变各种不良习惯,树立讲卫生的良好道德观念,自觉遵守学校卫生制度,使学校卫生工作得到普遍的支持。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各种必要的健康信念,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健康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加强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高自我的生活质量,实现优化后代,强盛民族的美好愿望。老师可以在健康传播中采用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及自我传播的方式,运用健康传播技术,如:语言教育方法、文字教育方法、形象化教育方法、电化教育方法等,讲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学习卫生、运动卫生和食品与营养健康知识,指导学习熟悉对主要的传染病、性病、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掌握常见病的防法和用药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际演练,提高学生应用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与互救的技能。

定期运用健康测量标准的指标进行高校评估检查

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测对象的性格和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概念与健康有关的事情或现象。依据健康测量指标来考评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水平。

用知识的疫苗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免疫力

教师在授课中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要重视师生互动而不能只是单向的、说教的教学方法;要善于调动起学生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热烈。首先师生要沟通、理解、信任与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周围环境、人群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不管是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对非医疗专业的学生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同时需要具有科学性。

通过讲授卫生知识,使大学生意识到他们目前的不健康行为方式;使学生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在内容上尽量贴近生活,使之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脑海中受益终身。

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通过健康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好学生的常见病预防工作。认真落实晨检和疫情报告制度。要健全并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并落实有关防控措施;各高校要加强发热门诊的值班力量、加强与卫生部门的疫情信息沟通,做到对传染病患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

加强人群聚集场所的管理。要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已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地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室内集体活动。

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落实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要在春季开学后,以各种形式开展1次预防流感、肺结核、水痘、手足口病等为重点的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

深入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措施,切实提高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春季开学前,要对寒假期间闲置未用的饮食饮水设备、设施及餐饮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消除卫生死角,排除安全隐患;对上学期剩余的食品原料、调料等要进行认真的检查,清除过期变质食品原料和调料确保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出售等各个环节达到卫生标准和要求,坚决防止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