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税务管理;公司风险;财税
1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分类
1.1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由于税法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以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而带来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如企业被检查、稽查、引发补税、缴滞纳金和罚款的责任。它是由经济活动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纳税人认识的滞后性、对税收政策理解的偏差和操作上产生的失误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供电企业作为央企承担着诸多社会责任,承担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供电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依法合规纳税,降低税务风险。
1.2税务风险的分类
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有两种:税收决策层面的风险和税收执行层面的风险。税收决策层面的风险是指企业在决策这一经济事项的时候没有考虑税务风险或者考虑不周,导致企业增加了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额外支出的可能性。税收执行层面的风险是企业在处理涉税事项的过程中,基于税法认识不到位或办税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未能严格遵从税法规定,增加了税收惩罚的可能性。
2坚持学以致用,夯实财税基础
2.1构建微信平台,探讨涉税难题
公司自“子改分”以来,创建了税务工作微信交流平台,成为了分享经验、集思广益的互动性平台。管理员定期推送税务学习数据,及时发送和传达上级要求,探讨税务申报、汇算、缴纳和发票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和疑问,总结工作中遇到的涉税注意事项,消除了上传下达以及下情上达的地域和时间限制。
2.2编写指导手册,加强政策解读
自2016年5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公司通过多种信息渠道,结合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解读及宣传,先后编写下发了《“营改增”报销操作指南和税务管理指导手册》,对政策变化后索取发票的注意事项、增值税发票的取得范围等与日常业务息息相关的事项进行特别提示,杜绝“营改增”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风险,最大限度的享受“营改增”税收政策为企业带来的税收红利。
3贯彻业财联动,防范税务风险
3.1强化决策管理,提升应对效率
一是规范决策管理,从制度上严控税务决策风险,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的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工作机构,规定公司范围内的重大涉税事项均需要税务风险管理委员讨论通过方可执行。二是建立决策清单制度,通过对公司范围内全部涉税业务的梳理,形成需要决策的业务清单,同时明确清单以外涉税金额超过五十万的事项也需上会审批。三是加强税务风险评估,通过对前端业务的梳理,评估各项业务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必要时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提升评估的效率和效果,使风险应对更有力。
3.2开展学习培训,加强人才储备
一是开展全员培训,根据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不同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对公司领导层的培训,提升公司领导税务风险敏感度。二是加强政策研读,税务专业管理人员集中解读相关政策,研究财税政策动向,分析潜在风险,把握税收优惠,明确实务操作。通过政策学习解读,引导公司涉税业务决策和运作,有力地保障了公司依法纳税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地。三是加强人才储备,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财务人员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社会考试,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充实公司税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储备力度。
3.3梳理前端业务,全面管控风险
3.3.1营销部门
一是管控增票开具范围。发票管理是税务管理和税务稽查的重点,营销部门承担着开具发票的职责,财务部门对营销电费中心的发票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不定期对电费管理中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登记和开具进行抽查,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范围正确。二是管控增票开具经济业务实质。分布式光伏发电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发票需要符合“三流一致”(合同流、资金流、发票流)管理要求,营销部门和分布式光伏并网企业必须先签订购售电合同,才能根据发电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资金结算。
3.3.2工程部门
一是区分工程开工日期。2016年5月1日之前开工的老项目、甲供项目、清包项目,可以按照原计价依据执行,项目承包商开具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可以执行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工程项目计价依据,项目承包商开具11%的增值税专用发票。5月1日以后的项目执行项目承包商开具11%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区分计价定额的使用。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工程项目,计价定额材料及机械使用费必须执行税后定额,不得执行原计价定额,税后定额调整系数暂按造价[2016]11号文执行,人工费计价定额暂不调整,待行业计价依据(定额)出台后执行行业计价依据(定额),项目承包商开具11%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三是规范不动产进项税抵扣。“营改增”后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其取得的进项税额分两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公司为规范不动产进项税抵扣管理,建立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台账,分别记录并归集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的成本、费用及进项税抵扣情况,留存备查,保证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间和金额的准确性。
3.3.3物资部门
一是源头区分项目性质。因为农维项目的进项税额是不能抵扣的,在工程项目立项时区分农维项目和主业项目,从项目源头管控物资发货,同时财务每月进行农维费进项税额转出操作。二是资产报废闭环管理。资产报废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中的资产损失申报,项目管理部门会同物资部门完善拆旧明细,完善报废物资处置计划汇总表,缩短报废物资处置周期,财务部门确保处置收入能对应到具体资产,及时去税务局备案,实现闭环管理。
3.3.4费用报销部门
一是遵照报销操作指南。“营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率增加了很多,业务部门索取发票参照报销操作指南,对属于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业务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开具正确税率。二是告知增值税专票认证时间。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时间是自发票开具之日起180天内,业务部门取得发票后及时来财务报销,避免超期未报销认证的情况。三是公布公司开票信息。“营改增”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增多,将公司增值税开票信息挂内网并邮件告知全体员工,确保公司取得的进项税票完整有效。
4评估与改进方向
近年来,公司坚持夯实财税基础、梳理前端业务等有力措施,不断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使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未来通过建立信息化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公司税务风险目标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使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实时取数计算,及时关注指标异动并进行分析,解决每月手工计算带来的指标滞后性。
作者:李琳 胡培培 单位:国网芜湖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 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审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实施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主要是要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作用。而风险管理就是针对于企业的风险防范控制在的作用。内部审计主要包含了财务审计、经营审计以及管理审计三个主要部分。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经营和管理当中的现状进行审查,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来实现企业计划的目标做基础。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当中重要的基本内容,它的作用关系到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而且能够体现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所以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要从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内部审计入手。
由于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所以风险管理工作也必须落实得到其中。但是由于实施风险管理的环节过于繁琐,也给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风险管理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十分巨大,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对风险管理有独特的认识,掌握最先进的风险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管控观点,从思想的层面来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将风险管理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为了能够有效地发挥出风险管理的作用,必须要加强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保证风险管理的审查评估工作的充分落实。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必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来保证企业能够对风险进行及时的规避。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点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较弱
对于现阶段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当中,对于基本的操作规范的缺乏以及复杂的内部控制环境等因素,致使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缺乏,风险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实,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而失效。而且对于企业的领导者而言,风险管理意识更是未得到重视,对风险管理的实质意义含糊不清,限制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进行,对于企业收集内部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分析评估机制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风险管理过于形式化
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要找准风险的控制点,这样才能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的对风险进行控制,发挥出风险管理的作用。要想将风险管理控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必须要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当中员工之间的配合难以实现,员工之间的协调意思较弱,企业的管理者只从自己的角度去治理和控制企业的风险管理,导致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而为真正得到落实。
(三)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企业由于注重经营与生产但是去忽视了对风险管理的全面落实,也是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很多的企业由于缺乏重视和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了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当中的漏洞比比皆是,造成风险无法得到规避。而且还由于企业缺乏风险管理制度问题,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导致企业风险管理不能及时的实行以及风险管理的力度不能满足规避风险的需要。出现财务风险或者经营风险等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风险再次发生的现象。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对企业风险意识的培养
企业要想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必须要加强风险管理理念的建设,但是在加强风险管理理念之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对风险意识的培养。缺乏意识,就是管理方式再前卫,都无法带动整个管理水平的进步。做好风险意识培养的第一步是要从企业的管理层做起,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必须先要纠正管理层的错误思想。要加强他们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学习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起到有力的带头作用,这样才会形成学习的潮流,带动整个企业来关注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的地位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好了风险管理意识的建设,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健全
在多变的经济市场条件下,复杂的市场竞争以及激烈的外部环境因素,导致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很多。企业必须要通过改善自身的治理机制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使企业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发挥,为了能够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管理的改革。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加强企业对风险的免疫能力,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相结合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风险防范意识的建立是关键点之一,企业需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来加强员工对风险防范的意识。除此之外,企业将内部审计于风险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使风险管理得到很好的控制,通过内部审计控制,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对风险管理有着喝高的认识,积极投入到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工作当中,及时地对企业经营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加强落实,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丛林.加强内部审计事后整改监督浅议[J].经营管理者.2011
关键词:企业 风险管理 审计 问题 措施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逐渐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以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指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将风险控制管理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通过以风险管理作为导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状况进行评价与反应,进而强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我国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制约问题分析
(一)针对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
虽然大部分企业针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能明确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点,造成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缺乏相应的指导。
(二)对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内部审计工作上主要是侧重于对内部财务数据的真实合法性以及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的审计监督,而对于以防范控制风险为目的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力,导致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不利。
(三)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较低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实质便是对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再监督,因而管理工作开展的整体要求较高。但是部分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较低,对于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分析能力较差,而且在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上也没有充分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等信息化手段,因而导致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较低。
二、强化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策略分析
(一)准确认识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作用,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体系的建设
首先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体系建设。企业管理部门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应该给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权限,使其能够独立的开展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重点针对内部控制以及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管理。其次,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目标的制定上,应该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目标,重点针对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计划、财务预算、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来制定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目标,通过目标考核的方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风险管理审计范围上,应该注重将审计范围逐步的从财务活动拓展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制定、投资决策管理等内容,进而提高对于风险管理审计的力度,降低企业管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优化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基础环境的建设
首先,企业应该完善自身治理结构的设置,通过单独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实行直接管理的方式。其次,应该结合国家财政部制定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并结合企业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需要,制定相应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规章制度,重点针对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开展形式、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以及审计报告的内容进行细化规定,通过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指导企业以风险管理作为重点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明确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开展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必须明确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于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市场风险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全面以及是否切合实际进行审计;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转进行审计;对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策略以及风险控制效果进行审计。通过明确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内容,确保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水平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企业应该采取信息化的手段来开展风险审计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审计信息平台,重点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阶段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收集,在获取大量的风险信息之后,通过设置风险权重,明确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及重点评价指标。其次,应该针对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系统分别在战略发展风险、市场经营风险、财务管理风险、运营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几方面分别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分析以及控制措施。第三,按照审计对象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审计评估,并对各种风险发生频率以及风险度较高的问题进行预警,以切实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对于经营风险的控制管理,必须完善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通过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审计理念,提高审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改善审计工作流程及方法等措施,强化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力度,为企业经营管理规避风险以及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综述
一、内部审计定义的演进
国际内部审计定义的制定经历了多次的发展变化,内部审计的第一次定义是在1947年7月,IIA发表《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书》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其他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它为管理提供保护性和建设性的服务,处理财务与会计问题,有时也涉及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定义表明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公司的财务会计进行审计。1971年,IIA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并为管理提供服务,是一种衡量、评价其他控制有效性的管理控制。”这次定义注重内部审计的管理服务职能,并对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1999年,IIA对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了修改。在新定义中,IIA指出:“作为一种客观、独立的确认与咨询服务,内部审计通过采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其目的是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增加企业价值”。这次定义最大的变化就是将风险管理列入内部审计的范围,定义的注重点是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审计的目标变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营运。2001年1月IIA重新修订《内部审计实务框架》,在新框架中内部审计定义将风险管理在内部审计中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也强调要围绕风险制定内部审计计划,确定内部审计重点。2004年IIA在其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认定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认为内部审计是针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M行评价和改善所必需的。
相比之下,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在我国制定内部审计制度之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完整体系。但从1983年开始,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在我国的部分法律中不断地被提及。我国在1985年第一次定义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定义强调内部审计主要行使监督职能。在1989年和1995年我国对内部审计重新进行定义,定义仍然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进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的监督。2003年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进行重新定义:“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这个定义增加了内部审计评价的职能,以及增加了内部审计的目的为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2003年《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第五次定义,规定:“内部审计通过对经营活动的评价和审计检查,对内部控制适当的把握,并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目标实现,因此它是一种独立又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这个定义关注的是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而且主要关注经营活动和内控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主要是为组织管理服务。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二者是一种互动交融关系
风险管理系统是企业的重要预警系统,在对企业进行风险检测、识别和预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可以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证,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融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相互融合是改善企业营运状况,增加企业价值的客观需要,也是使其自身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内部审计通过评价和监督风险管理过程,使其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道重要防线。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已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不断发展”的密切关系(余玉苗,2004)。韩志丽(2005)从价值链着手,阐述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这种互动,使得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内部审计的持续发展。刘丽云(2006)分析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指出:“内部审计应在定义上融入风险管理,在目标上和风险管理相互统一,在职能上强调对风险的鉴证与咨询,在服务领域上扩展到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流程。”随着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内部审计在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的职能逐渐增加,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内部审计应积极转型与企业风险管理相结合(魏文婷,2014)。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风险本身就是内部审计的有效对象,将企业的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联系与融合,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主导内部审计的变化
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的范围已经延伸到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2002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全面风险管理:发展趋势和新的实践总结》一文中指出:“21世纪企业管理过程的重点将会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不仅会影响企业如何委派首席风险官向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报告工作,而且也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执行。”Robert.R.Moeller(2006)在《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中指出:“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计划和评估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理解风险,并将审计工作的重点尽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风险管理的变化主导着内部审计的变化,而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就是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再监督、再评价(王光远,2007)。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需要内部审计的协助,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控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相当大,现代企业管理应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综合风险管理体系,使之与企业各级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相配合,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应当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和主要内容。
(三)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承担着审查并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流程、为风险管理提供确证服务、促进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等重要职责。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必然的内在需求。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将会使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将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许叶枚,2009)。赵婷婷(2011)提出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手段,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内部审计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欢欢(2012)明确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内部审计在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降低企业经营活动风险、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王兵、刘力云、张利民(2013)指出我国加入WTO后,内部审计的重心转变为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在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组织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面的作用日渐显著。内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评价并改善企业面临的风险,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能够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检查与评价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状况,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企业风险管理效果进行反馈,以及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预警和监督,能够提升企业价值。Mcnamee & Selim(1999)指出:“在高速发展时期,企业管理者需要了解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在风险环境中观察企业的业务流程,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提出应对和防范风险的建议,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贾云洁(2009)探讨了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的匹配从而形成的增值作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提出内部审计提升企业价值的主要途径。吕秀芝(2010)分析了内部审计给企业带来增值作用的途径和作用领域,指出内部审计通过内部独立的审核和咨询活动的展开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是一种有效的增值手段。沈维成(2011)指出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在风险管理环境中,内部审计可以为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对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部审计能够从整体上防范和管理风险,有利于减少风险损失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企业管理部门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Masaaki(2012)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就是向董事会提交有关风险管理充分性和有效性的鉴证。”胡静波、李卜(2012)提出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活动来有效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它帮助企业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评价、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和蔓延,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姜洪研(2013)指出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地分析、评估和监控风险,并检查风险防范措施,帮助企业管理风险,降低风险损失。李萍(2014)指出内部审计并不参与企业特定的业务活动,使其能够从全局的视角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从而对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统筹规划。王晨(2016)指出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风险管理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能够从全局角度客观地管理风险,控制、引导企业风险策略,减少企业风险。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评价、监督并提出改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议,从而帮助企业优化风险管理体系,降低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三)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公司风险管理流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监控、改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治理水平。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公司治理的M一步完善。Vijayakumar A. N, Nagaraja N(2012)在分析企业运作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可以有效地监控、改善公共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公共企业的运行效率。陈瑞敏(2012)分析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余琛(2013)指出科学的内部审计方式有助于完善企业的组织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徐夏青(2013)指出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即通过全面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张巧红(2015)从企业面临风险特征及风险形成原因入手,探讨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将风险导向贯穿内部审计工作,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能够促使企业建立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Z
参考文献:
[1]王兵,刘力云,张立民.中国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3,(10).
[2]贾云洁.从战略角度谈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策略[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
[3]王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1).
作者简介: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65-2
一、我国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而多变,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其风险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故而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系统,才能彻底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的问题,而在这一系统中,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公司治理是企业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是组织应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其职责核心就是确保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方案的适当性,因此公司治理中包含一些战略性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因素,企业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它要求企业首先确定一个总体的战略目标,让管理者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然后再从全局、从总体层面考虑企业的各项活动。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内部审计应有机融入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现代内部审计的范围已从传统上的财务(控制的一方面)扩大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层次上,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现代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
二、内部审计在强化企业风险中的作用
由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相对独立地位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特定职能,使其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推进企业规范化,优化内控,促使企业增值。
(一)推进企业规范化运作,优化内控,促使企业增值
内部审计是以推进企业规范化运作和管理,优化内控环境,增加企业价值为目的,具备服务内向性的定位优势。相对于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始终围绕增加企业价值开展工作,目标定位在“管理和效益”;同时,内部审计人员活动于本企业,不仅熟悉企业的财务运作和会计核算,而且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可以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去去了解掌握具体情况,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因而更容易发现问题,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并有能力参与评估企业存在的风险;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其对防范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
(二)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全局上把握企业脉搏
内部审计是一个持续的内部监督和服务过程,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其作用是其他职能部门无法替代的。内部审计处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或所属分支机构之间,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并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三)有利于控制和指导企业风险策略
内部审计具备更有利于控制和指导企业风险策略的优势。由于内部审计处于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内部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及专业水平上具有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优势。
(四)专业背景下审计技术和方法得到最大的发挥
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其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有着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严格规范的审计程序和系统的审计方法为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证。
三、如何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型现代企业都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向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监事会独立提交审计报告;内审部门的隶属关系、角色、职责不明确,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局限于核实财会方面的交易,较少触及现代企业业务流程方面的风险管理和监测,从而未能就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担起监督作用;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和内审方法有待提高,缺乏一套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内审程序,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企业要提高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定位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其功效如何,关键在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归属。内部审计部门应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的领导下发挥作用,这样对风险管理的目标有更深的认识,其审计建议被采纳的可能性更大,风险管理的作用也就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职责与权限都应以正式的书面文件(简称章程)来规定,并取得高层管理当局的批准。明确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确定内部审计在公司的重要地位,将其职责通过章程加以保护,有利于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部门应将风险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使内部审计由过去的控制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渡,主要程序转向“确定组织目标、评估风险、管理风险”,审计人员由被动地承受审计风险到主动地控制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应将参与风险管理写入内部审计章程,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心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使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使审计报告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有效地管理组织风险。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督导
内部审计工作是由不同层次的人员共同完成的,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必须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予以指导、监督和复核,这就是督导。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内部审计督导制度,明确督导的目的、范围及各级督导人员的责任。同时,必须强调督导是贯穿于审计项目全过程的,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因此,督导必须包括对审计方案的制定及修订、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证据的性质、审计报告的撰写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等内容的监督与指导。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风险。在督导工作中,应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
(四)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组合,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
风险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全面的知识。因为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企业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使审计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掌握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降低企业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监督管理者,而且应是一名优秀的风险管理者,既要掌握和了解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运作状况,又要关心企业外部环境的变迁、市场经济的趋势、行业的特点和技术的发展等。因此,一方面企业应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组合,吸收市场专家、计算机专家、管理顾问、工程师、舞弊检查专家等多种专业人才加入审计队伍,而不仅仅局限于会计专业;另一方面企业应该花大力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为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奠定基础。社会的竞争、风险的防范关键是人才,只有造就一批与内部审计事业相适应的,具有较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内审队伍,才能起到有效防范风险的作用。
(五)完善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我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内部审计要有效地参与风险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定位。目前,我国风险管理的水平较低而且各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发展不均衡。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在监控风险管理系统以外,还需提供一些咨询服务,促进和推动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发展。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时刻提请董事会和管理当局注意风险管理系统的缺失,同时提出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的相关建议,并积极协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系统的初步建立工作,发展企业共同的风险语言,并使之在全企业得到理解贯彻。但内部审计人员更为积极的作用是提供改善企业基本程序的咨询服务,对传统保证服务进行补充。应注意的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协助活动,不能超出正常的保证和咨询服务,以免损害独立性。也就是说,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促进、协助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
一旦风险管理系统被恰当设计和运行,确保风险管理系统按照预期持续有效执行是最重要的。因此,内部审计需要对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并且指导企业的其他人员进行风险和控制的自我评价,保证风险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有竞争意识,还要具备风险意识,要注重扩展内部审计职能范围,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结合,为其进行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善于把握机遇,尽职尽责,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为企业的高效经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雪军,杜超.内部审计在推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建设中的作用[J].财会月刊,2010(10).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活动不断革新,生产力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的管理手段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而且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财务会计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财务会计部门应制定周全的财务政策以及详尽的财务程序。财务政策帮助管理人员建立指导方向,确定并控制参数,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明确的框架和指导方针。财务程序为财务人员及相关业务、职能部门提供具体、标准的工作流程,为顺利实现经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让财务工作有章可循。近几年来,国内外金融风险事件不断显现和发生,如何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避免和消除可能的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新命题。
二、财务会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的核心工作,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导向标,保持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体,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财务会计通过观察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来发现所面临的企业风险,进而评价风险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全面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
1.完善风险考核评价机制。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企业的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策略、方法以及企业内部各个不同层级的风险管理职责和构架。财务会计部门作为多数企业的风险管理操控部门,必须随之完善风险考核评价机制,风险考核评价机制是风险管理体系正常运行,风险管理政策深入落实到位的有力保障。风险考核评价机制依托于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将风险管理执行的情况及最终结果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中,将有利于增强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对风险考核的评价机制溶入职员的风险宣导工作中,完善职员岗前、岗中风险管理制度的培训教育体系,对推动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组织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决策,推动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使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价值型”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善哉,斯言也。在全面风险管理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运营中,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事故的损害、避免风险扩散。财务会计部门应以财务信息为基础,根据企业整体风险情况建立风险指标监测体系,对照管理层风险偏好,对风险指标设定动态预警标准,风险预警指标应明确计算公式、计算口径、数据来源单位和计算频率。风险预警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定期对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跟踪和分析,通过对比指标结果与既定预警标准,判断和预测各类风险指标的变化,分析风险发展的趋势,通过不断地完善风险预警方式,整体提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3.做好系统识别、评估风险。
风险识别是指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连续的识别和推断,分析查找引起风险的原因,预测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风险识别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如何正确识别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财务会计作为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归集者,对风险的识别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不同的个体对风险识别的能力、效率都有差异,最终导致风险管理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如不能有效的识别潜在的风险,企业也将面临遭受损失的可能。因此,财务会计部门应运用系统的风险识别方法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定量识别,避免风险识别过程中采用单一定性的方法,过多受到人为知识、技能、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干扰。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判断的过程,估计和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是风险应对的依据。风险评估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正确评估和衡量风险,对减少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减少风险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会计部门应从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充分、准确的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可能性是指风险在指定时间内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是指当风险发生后,对企业财务、声誉、监管和运营等造成的影响程度。在考虑风险损失的同时也应关注风险带来的机会效益,在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影响时,也要评估失去机会的可能性和影响。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评价,以便决定是否保留风险,或者利用技术来减轻或转移风险。
4.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在识别、评估风险后,管理当局要确定如何应对风险。财务会计部门应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机会成本进行估算,从组合角度确定总体剩余风险是否在风险容忍度之内,提出多项风险应对策略供管理当局选择。根据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可以选择风险自留、规避、降低、转移等风险应对工具。风险自留,又称接受风险,是指对风险进行评估后,确定风险在企业风险偏好之内时,不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采取任何措施,而自我承担风险,同时根据市场因素,对产品或服务进行重新定价。风险规避是指当评估风险超出企业风险偏好时,企业为消除风险影响而采取的行动。例如缩小项目工作范围以避免某些高风险的任务活动;通过调整经营战略停止某些经营活动,出售、清算某些业务范围。风险降低是利用风险组合或其他措施防范风险,使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例如建立风险预警、对实物资产分散放置,减轻毁损风险、进行系统化测试、选择更可靠的供应商等。风险转移是利用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的全部或部分影响和责任转移给第三方独立机构,以防止遭受灾难性损失的风险。风险转移通常需要采用合同形式,并为第三方支付费用作为承担风险的报酬,例如保险、再保险、投资于新市场或新产品、业绩奖罚条款、维护保修承诺等。
三、总结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审核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状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方法上,审计都在不断的成长进步。怎样让内部审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已经成了众多企业经营者口中日益火热的话题。笔者将在本文中讲述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并结合他们之间的联系论述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希望能帮助审计人员更好的进行审计工作。
一、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
1、审计可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是企业为了改进内部控制而产生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慢慢的从内部控制中分离出来,所以说,审计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和执行情况,除此之外,审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企业管理者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2、内部审计受企业内部控制影响
内部控制制度不同,采用的审计方法就不同。如果企业有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就可以缩小对这个企业的审计范围。可以这样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存在减轻了审计工作的负担,也降低了开展审计工作的成本。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监督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内部审计能够监督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使企业的内部监督更加制度化、系统化,能保证内部控制工作顺利的进行。如果一个企业审计工作做得到位,就能保证企业进行的各项工作都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就能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就能使企业以外的人员相信本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可靠的。审计工作能及时的报告出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审计人员能根据这些缺陷提出改进方案,然后直接汇报给企业的负责人。
2、内部审计可以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是管理者根据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的。企业有了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企业的各项活动才能有组织、有秩序的运行。内部审计可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可以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收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采用内部审计的调查表法或记述法对其进行审计,对发现的漏洞,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帮助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应该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账本、凭证等相关资料进行查证监督,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还应审查企业的生产成本开支、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收入,这样,就能找出企业在哪方面存在浪费现象,找出问题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内部审计的定义里含有风险管理的内容,风险管理赋予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个企业中都存在风险,而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这就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使得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只局限在内部控制方面,在确认风险及管理风险方面也有了发展。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全局出发,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客观地识别和评价,针对企业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四、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可以识别出企业存在的风险
加强企业的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管理中包括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可以审查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否健全,也可以审查风险管理的措施、方法和程序是否合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风险变化,检查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能控制新的风险,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控制新的风险,审计人员应该对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风险的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2、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管理、协调的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管理的风格都很熟悉,清楚企业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和企业的关键控制点,审计人员可以从企业的利益和实际情况出发,清醒地识别和评价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还能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凭着其对企业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促进被审计机构经营和管理的改善,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内部审计作为独立的部门,在其他各部门间的风险管理中起着协调作用,使得各部门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为解决企业存在的风险出谋划策。
3、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顾问与咨询作用
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本组织的情况了解的比较全面,也比较深入,对提供咨询服务工作有着特殊的优势。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估并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帮助企业解决风险问题,并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策略。通过咨询工作积极帮助企业相关人员管找出企业中存在的风险。内部审计可以改善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果和效率,协助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检查、评价、作出报告并提出建议。除此之外,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管理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报告给董事会,这就加强了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机构意见的重视程度。
结语:
审计的职能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发生相应的改变,只有不断扩大审计的监控范围,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强化企业的审计职能,才能更快的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才能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开创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局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提高企业全体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能使企业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取得新的成就,进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珠宝首饰 风险控制 措施
一、中国珠宝首饰企业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珠宝首饰企业不到一百家,就产业本身而言, 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以黄金生产企业为主,从业人员两万多人,主要从事出口产品生产,国内市场较小。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加入WTO 后,我国的珠宝首饰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全面与国际接轨, 国外珠宝首饰公司开始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珠宝首饰行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买方市场逐步形成。目前,我国珠宝首饰企业已经超过三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万[1]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当前,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导致了企业利润的缩水,企业为赢得更多消费者就向消费者提供了诸多承诺,例如:产品“三包”、售后服务和“买送”活动等。因此,珠宝首饰企业的销售行为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其自身的风险也随着竞争的加剧而不断加大。珠宝首饰企业如何控制其销售行为的风险? 这个问题是困扰大部分珠宝首饰企业销售行为的一大难题。
二、风险控制对珠宝首饰企业的重要意义
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风险控制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正不断的为大部分企业所接受。珠宝首饰企业风险控制系统,是帮助珠宝首饰企业控制各种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衡量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是珠宝首饰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研究企业风险控制问题对于我国珠宝首饰企业控制风险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珠宝首饰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虽然部分珠宝首饰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风险控制,然而,实施的效果差强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各企业对风险控制所包涵的内涵、方法以及实施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的认识。
2.有利于提升珠宝首饰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风险控制框架的核心是将企业的风险控制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而战略的制定、规划与执行需要企业在营销、生产、人事、研发、财务等各方面持续加强管理,并保证信息在组织内部流动的畅通与沟通,这些都与风险控制框架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将珠宝首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确立并运用于经营管理实践当中,这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并将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因此之故,珠宝首饰企业必须把全面风险管理置放于企业管理的战略高度,加强识别零售批发事件及评估风险的能力,同时设置与企业成长及回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承受度,从而使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3.有利于避免重大损失
以上分析表明,通过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的实施,不仅使得量化评估、实时监控珠宝首饰企业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成为可能,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将会有效地帮助企业建立重大事件风险评估与信息披露机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与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更好地规范和预防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而避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三、珠宝首饰企业风险控制的措施
1.设置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居于风险控制的核心位置,贯穿于珠宝首饰企业实施风险控制的全过程。控制活动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的监督和控制,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效率,从而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施加一定的影响。
2.全员参与企业风险控制
实现风险控制体系对珠宝首饰企业各个层级尤其是一线销售人员的全覆盖,并把其在风险控制中的职责作详细的说明,将风险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公司各个具体层面,通过全员了解和参与,促使珠宝首饰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最大化。
(1)把风险控制纳入企业管理层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珠宝首饰企业风险控制的战略目标,定期分析风险控制的实施进度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处理风险控制的相关事宜,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成由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等专业人员构成的职能机构,负责风险控制的策划、实施和事后检查。
(3)设置基层兼职风险管理员。在企业的分支机构和基层组织中,选择具有销售经验的人员兼任风险管理员,其主要职责是:如实反映本部门在市场环境中的风险控制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有关市场风险的动态信息,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关人员处理风险。
3.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管理经营者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估系统。我们只有在风险预警和评估系统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准确地分析各种风险的类型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2]。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必须做好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准备,以便化解市场和企业内部各种风险的威胁,从而及时分析和评价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节。
我们知道,评估珠宝首饰企业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定性;二是定量。所谓定性法,它一般是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风险评估,而定量法则需要奠定在风险管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评估。珠宝首饰企业管理层在面临风险不能量化,或者不能获取足够可靠的数据时,可以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采用定性的评估技术,把企业过去遇到过的风险和其他企业遇到的风险进行归类划分,并依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力求对风险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4.实行全面风险控制
全面风险控制系统要求建立一整套企业风险控制的整体框架,这将从根本意义上实时监控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珠宝首饰企业可以灵活制定风险解决方案,借助于多种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本身的风险管理效果。目前我国珠宝首饰企业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创新的管理方法,开始具备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能力。其中,有的企业制定了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有的企业梳理与改造了风险管理的流程,还有的企业编制了较为翔实的有关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细则。可以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风险管理纳入到实践之中,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风险识别和评估,具体做法比如明确企业风险程度、制定经营风险战略等等,意义更重要、效果更显著的是在全面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开始逐步向国际风险管理并轨。
参考文献
[1]孙凤民,刘建,奥岩等.中国珠宝年鉴2003―2004.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年10月.
[2]何庆光,王玉梅.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8):98.
[3]高立法,虞旭清.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务[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89.
[4]何庆光.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对COSO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3.
[5]曹屹.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8.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 财务会计 企业
1、全面风险管理及其现状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从董事会,管理层,在到基层员工全体参与,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在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中,识别潜在风险,预测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在企业风险范围内有效管理企业各环节风险,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对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缺乏对风险信息的统一认识,没有协调统一的风险信息传递,对于具体风险,缺乏量化和信息化的数据支持,影响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全面风险管理是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转变,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各种风险被认为是互相关联,甚至是高度关联,因此,每一个风险不再被视为个别威胁,而是从整个企业角度来考虑面临的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的客体不仅是各个风险,还包括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风险管理也由过去被动的防范损失转向积极应对,风险管理薄弱的企业应尽早建立涵盖从法人治理结构安排,到业务运作流程等各个层面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现代财务会计的积极作用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活动不断革新,生产力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的管理手段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而且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
财务会计为企业决策提高有用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财务会计部门应制定周全的财务政策以及详尽的财务程序,财务政策帮助管理人员建立指导方向,确定并控制参数,为决策者提高一个明确的框架和指导方针,财务程序为财务人员及相关业务,职能部门提供具体,标准的工作流程,为顺利实现经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让财务工作有章可循,近几年来,国内外金融风险事件不断显现和发生,如何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避免和消除可能的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新命题。
3、财务会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的核心工作,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导向标,保持风险和收益的均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体,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财务会计通过观察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来发现所面临的企业风险,进而评价风险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全面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
3.1、完善风险考核评价机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企业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策略,方法以及企业内部各个不同层级的风险管理职责和构架,财务会计部门作为多数企业的风险管理操控部门,必须随之完善风险考核评价机制,风险考核评价机制是风险管理体系正常运行,风险管理政策深入落实到位的有力保障,风险考核评价机制依托于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将风险管理执行的情况及最终结果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中,将有利于增强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对风险考核的评价机制融入职员的风险宣导工作中,完善职员岗前,岗中风险管理制度的培训教育体系,对推动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组织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决策,推动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使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价值型”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
3.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善哉,斯言也。在全面风险管理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运营中,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事故的损害,避免风险扩散,财务会计部门应以财务信息为基础,根据企业整体风险情况建立风险指标监测体系,对照管理层风险偏好,对风险指标设定动态预警标准,风险预警指标应明确计算公式,计算口径,数据来源单位和计算频率,风险预警指标不是一层不变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定期对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跟踪和分析,通过对比指标结果与既定预警 标准,判断和预测各类风险指标的变化,分析风险发展的趋势,通过不断的完善风险预警方式,整体提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3.3、做好系统识别,评估风险,风险识别是指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连续的识别和推断,分析查找引起风险的原因,预测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风险识别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如何正确的识别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财务会计作为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归集者,对风险的识别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同的个体对风险识别的能力,效率都有差异,最终导致风险管理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如不能有效的识别潜在的风险,企业也将面临遭受损失的可能,因此,财务会计部门应运用系统的识别方法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定量识别,避免风险识别过程中采用单一定性的方法,过多受到人为知识,技能,经营等主观因素的干扰。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判断的过程,估计和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是风险应对的依据,风险评估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正确评估和衡量风险,对减少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减少风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财务会计部门应从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充分,准确的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可能性是指风险在指定时间内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是指当风险发生后,对企业财务,声誉,监管和运营等造成的影响程度,在考虑风险损失的同时也应关注风险带来的机会效益,在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影响时,也要评估失去机会的可能性和影响,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评价,以便决定是否保留风险,或者利用技术来减轻或转移风险。
3.4、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在识别评估风险后,管理当局要确定如何应对风险,财务会计部门应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机会成本进行估算,从组合角度确定总体剩余风险是否在风险容忍度之内,提出多项风险应对策略供管理当局选择。
根据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可以选择风险自留,规避,降低,转移等风险工具,风险自留,是指对风险进行评估后,确定风险在企业风险偏好之内时,不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采取任何措施,而自我承担风险,同时根据市场因素,对产品或服务进行重新定价,风险规避是指当评估风险超出企业风险偏好时,企业为消除风险影响而采取行动,风险降低是指利用风险组合或其他措施防范风险,使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风险转移通常需要采用合同形式,并为第三方支付费用作为承担风险的报酬。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部门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主导部门,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变化,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系统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方法,为管理层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借助风险考核评价机制,确保风险管理实效。
参考文献:
[1]宋怡萱,张翮.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解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