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范文

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第1篇: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范文

    一、 行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关系问题的提出,始于本次会计改革的起步阶段

    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原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分所有制、分部分、分行业的旧行业会计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同迅速发展中的社会经济环境不适应性。尤其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一步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大背景下,必须对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自然就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会计界人士的共同呼声。但究竟怎么改,当初还没有来得及在整个会计界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用会计准则体系取代行业会计制度"这一主张,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提出来的,并很快被确定为我国会计核算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至今还几乎被当作会计学中的一条公理来看待。

    但这一主张,基本上只是仿照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会计规范体系构成模式的一种设想,既未经过理论上的周密论证,也未经过最起码的(无论经从时间上,从地域上,还是从经济部门上来说)实践检验,不可能具备坚实的理论根底和足够的对于客观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正因为如此,在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推动起来的迅猛发展的形势面前,"制定基本准则知应用准则形成一套全新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待时机成熟时一步到位,取代现行的会核算制度"的改革思路,不得不调整为"通过制定基本准则改革会计核算模式,通过修订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使改革内容能够具体操作落实的第二种思路。"①由于这种改革思路上的调整,才大大加快了改革的进程,得以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初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会计核算模式向市场经济会计核算模式的转轨和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这实际上就是研究对"用会计准则体系取代行业会计制度"这一主张的第一否定。但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和新行业会计制度的相继制定、实施,“取代论”之争仍在继续,并将"一步到位取代论"分化为"立即取代论"和"并存过渡论"两种观点之争。但这两种观点的分歧,仅在"取代"的理由已转变为:新的行业会计制度还是不能适应和满足跨行业经营企业的需要,而这个问题只能在制定了具体会计准则之后,用“跨所有制、跨行业、跨经营方式、跨国内外的会计准则体系”来解决。

    其实,由于各个行业部门有着不同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核算管理要求,行业间的会计差别总是客观存在的。这对会计准则来说,也只能使之尽可能普遍地通用于一般的生产、流通和服务行业,而对少数特殊行业,就必须另行制定相应在的制度和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立项和拟立项的特殊行业会计准则已有农业、采掘业、保险业和运输业等行业的,并在考虑是否应当立即着手其他行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我国适用于所有行业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对金融保险企业现金流量的项目归类作了特殊的规定。这些都说明会计准则并不可能是跨行业的。

    当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企业会计准则》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行业会计。"《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就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会计基本概念的定义和外延以及会计报告的原则要求等作出了规定。它的基本内容,或者说它的雏形,最早却是以会计制度的名义出现的。从1985年3月印发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到1992年6月印发的《外资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特别是1992年5月印发的《股份制试点企企业会计制度》,人们可以从中看到《企业会计准则》孕育、成形的轨迹。而且,就其具有的功能来说,在现阶段,它仍然在起着行业会计制度"总制度"的作用。

    同时,作为拟议中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还在起着"准则的准则"(基本准则)的作用,即指导和评价具体会计准则制定的准绳作用。这种兼有"总制度"和基本准则的双重身份,是由它的基本内容所具有的那种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双重身份,是由它的基本内容所具有的那种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本质上相当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论财务会计概念》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关于编制和提供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而不是一份直接用来规范会计实务的会计准则。正是从这个意义,我们说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会计准则,并且"以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为内容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这一提法持有异议。因此,在提及"会计准则体系"时,都冠以"拟议中的"这个定语。

    而如果从相对意义上来说,1992年5月份印发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1998年1月印发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都是不分行业的。尤其是最后一个制度,还附有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和商品期货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若有需要、也可把这部门内容扩充到制度正文中),更增强了它的行业适应性。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可以跨行业,其他经营方式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什么不可以跨行业呢?可见,适应和满足跨行经营企业需要的问题,并非只有会计准则才能解决。

    那么,究竟是加快制定会计准则以尽早取代行业会计制度,还是对行业会计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才是解决跨行业经营企业问题的良方呢?只要从现实可能性来分析,就能得出是后者而不可能是前者的结论。

    首先,会计准则的建设,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目前还不很发达,不很成熟,不很规范。特别是作为会计准则产生和发展直接动因的股份公司和证券市场,八、九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如1998年12月31日在深、沪两股上市的公司仅854家,成交金额只有33.6亿元,上市公司在全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小(1993年仅独立核算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就有1.37万家),证券市场能够发挥的社会资源导向作用还微乎其微。其次,还应看到,我国关于会计准则方面的理论,大部门是从西方特别是从美国引进的,尚需一个与我国的会计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要制定出能足以取代行业会计制度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其现实可能性是可想而知的。

    二、统一会计制度不只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会计管理模式

    在持"最终取代论"观点看来,统一会计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这些年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统一标准和原则要求,对旧行业会计制度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后制定的新行业会计制度,已基本适应了当前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各类企业的需要,并已初步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可见,统一会计制度不只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会计管理模式,在先进的会计思想指导下,以正确的会计理论作基础,它同样能适应、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

    事实上,统一会计制度模式,不只是社会主义国家有,部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有,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的统一会计方案,比利时的统一会计制度和瑞典的宏观会计制度。德国虽无这种统一会计制度,但也制定有统一会计科目表。美国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统一会计制度。

    其实,统一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即关于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的规范,是任何国家的会计所不可缺少的,只不过各国采用的规范形式或名称不同而已。如许多国家把这些内容话公司法、商法和税法中。英美法系国家,一般不是以成文法而注重以惯例来规范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这容易给人造成一个这些国家不需要统一规范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的错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1998年4月在吉隆坡会计上原则同意新上项目之一的"发展中国家会计问题"中的第1个议题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而提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企业没有完备的会计系统,也没有就如何建立和维护这类系统提供指南"。②作为国际会计准则,有助于这些国家顺利进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排除"语言"障碍。

    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两种不同的会计规范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规范内容、本质属性、产生的历史背景、结构形式特征以及内容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在规范会计实务时,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而不应扬此抑彼,甚至轻率加以取代。

    1.从各自规范的内容看,会计制度主要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会计准则主要规范会计核算和披露的政策。

    以存货为例,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设置了各种存货科目,并在附件中增设了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和商品期货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需要的存货科目。在各存货科目中,又分别规定了各该科目的核算范围,不同增减方式下的核算方法(主要列出应借应贷科目),入账价格、发出时实际成本的几种计价方法,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应增设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清查盘点的核算方法,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原则和核算依据等,都是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方面的规范。至于企业应当或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计价方法方面的问题,并未作任何规定。而〈〈企业会计准则第×--存货〉〉(征求意见稿)则是主要就哪类存货和哪类企业应当采用哪种计价方法及相应调整的事项,以及应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披露的事项,作为详尽的说明。这就属于对会计核算的披露政策的规范。

第2篇: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的会计不同,全面系统和连续是行政事业单位记录和反映内部资金使用情况的主要特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相关的工作受到经济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会计核算工作中不规范的会计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的失真、企业会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等。因此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更好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工作,从而将会计核算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所起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本内容

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全面、综合、具体的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情况,所以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管理活动开展的主要核心工作就是会计核算。货币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的基本量度,会计核算通过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记录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出具会计报表、工作报告等一系列活动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以财务、成本数据为指标的科学数据分析。虽然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不算复杂,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也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所以通过积极的创新和完善及规范,实现现代化的会计核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主要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预算工作不够规范和制度不完善

传统、粗放、落后是行政事业单位现行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且与当今社会经济市场体制的建立和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不相符。其中财政资金分散、不集中,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和管控等现象是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且大部分行政事业对于部门预算工作的实行还未真正落实和实现,在财政资金支出方面存在的随意性也很大、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制定的各项管理规范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对工作人员起到约束的作用;另外内部控制制度设置方面不够严格和科学,导致单位内部形成了不科学、不严谨的财务制度体系,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资产核算环节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体制中资产核算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环节,资产核算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开展情况,但是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核算环节普遍存在着各种问题。如行政事业单位在核算固定资产数据方面的精准度不够、内部的净资产不真实、透明,资产的实际价值无法切实体现出来、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也存在问题,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体系中一直处于无关紧要的状态,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核算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相关会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无法对单位内部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进而使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价值白白浪费和流失,不仅降低了单位自身的效益,也对社会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和缺失。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会计报表存在信息不全面、表外信息的披露不充足等问题都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工作增加难度。

(三)会计核算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会计凭证的不规范,如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存在漏填、少填、甚至不填等现象,一些工作人员核算的原始凭证根本不符合国家的法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与被纳入会计资料中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规则有着直接关系,且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执行率也会随着原始凭证的不规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进而引起各种问题。如编制部门在进行预算时,虽然总是使上年的基数有所增长,但实际却没有按照零基预算来进行编制,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部门没有对单位的日常基本开支和项目资金使用作出具体的规定,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实现资金专款专用、也无法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监控,因此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超支、资金不合理占用、浪费等严重现象;另外,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部门在对相关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和考核时并没有一套完善、科学、严谨的制度,甚至普遍存在重拨款预算审核、轻管理实际的现象。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策略

(一)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类型的转换和管理体制改革

核算型的会计核算方式是行政事业单位过往一直在采用的一种方式,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应逐渐将传统、落后的核算型会计核算摒弃掉,并开始逐步向先进的管理型会计核算发展。但是仅仅对于核算方式的转变只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部门起到作用,要想全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还要进一步加强会计管理与单位内部的联系。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流程进一步的了解。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提升,能够有效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另外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内部牵制制度,将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能进行明确,并通过对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来保证资金的安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积极的改革,并科学扩大预算范围,有效保证预算的合理性。

(二)完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方式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到遵守当前企业实行的会计制度方法,同时科学设置单位内部的累计折旧科目,取消专用基金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可以将折旧费用科学安排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而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项、新旧准确的反映出来;在进行固定资产集体折旧时,要在扣除预计净残值后将余额计入相关支出中。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无形资产核算时选择的方式要根据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来正确选取,首先要对单位的无形资产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并将相关的无形资产进行登记和建立台账,使台账的作用充分出来。

(三)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现行会计制度进行深化改革,首先需要加强会计核算的集中管理。通过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质量、以及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良好的会计环境,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形成依法行使会计管理职能和监督的良好风气、并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掌握会计电算化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行政事业单位上级补助收入和上缴上级支出等科目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中需要额外增加补充的内容。

四、结束语

在逐渐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关系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且会计核算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更应该加强和改善会计核算相关的基础工作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工作、监督管控力度等,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汝宜.试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4:133-135.

[2]吴文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07:102-103.

[3]徐克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311.

第3篇: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范文

针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的学员来说,《会计基础》科目应该是较难的,其中经济业务分录的编写及应用更是重点、难点,而《会计基础》与《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又有联系之处,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可将重点先放在《会计基础》的学习上,但是不能将另外两门完全搁置起来,三门学科应齐头并进!

第一章 总论主要是概念及特征、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展开叙述,是会计最基础的知识,学习时要注意领悟知识的本质。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本章是基础知识章节,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分。要注意区分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区别,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科目的分类及设置。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主要介绍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学习时要注意好好体会借贷记账法的本质。

第四章 会计凭证主要是会计凭证的概念、作用、种类,及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审核内容的要求、传递保管的方法。

第五章 会计账簿本章的会计账簿是会计报表与会计凭证的中间环节。学习过程中结合老师的讲义实际接触一些会计账簿,对学好本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员应通过做题加以巩固。

第六章 财务处理程序本章主要讲解了三种不同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包括基本编制步骤、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在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编制方法。

第七章 财产清查本章主要介绍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一般程序,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学习时要结合老师的讲义,再做些题目加以巩固相关知识点。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本章属于次重点章节,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要重点体会各章财务报表中的各个项目,是如何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

第九章 会计档案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档案的概念、内容、整理归档、保管、复制查阅以及销毁等规定。内容不多,但各个小的知识点都需要通过老师讲解,再加上适当的做题加以巩固和掌握。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本章主要介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要想学好本章需要对前面一些章节的学习进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灵活的账务各类经济业务事项处理的思路。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学习计划

法规法条内容较多,需要加以理解和记忆。第三章关于税的内容涉及计算内容。由于无纸化考试的推进,已经没有重点章节可言,每一章都是重点!因此一定要全面把握!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的基础章节,也是重点章节,且与《会计基础》的内容相关性比较大,可以同步学习。

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本章知识点比较多,但是内容之间具有相关性。学习时可以采用比较式的学习方法,例如比较各种银行结算账户的异同、各类票据之间的异同来归纳学习。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本章知识点较多,从税收的概述到各个具体税种以及后面的税收征管内容,都会在考试中涉及。涉及计算内容都较为简单,学员无需心里压力过大。

第四章 财政法规制度本章为新大纲中的新增内容,从内容上看,本章比较晦涩难懂,从近几年的考试中可以看出本章节所占分值不输给其他章节,所以学习时也要提高警惕,不能放松甚至放弃对本章的学习。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本章主要介绍会计职业道德,考点比较琐碎,可涉及所有题型,但复习难度不是很大,建议在学习时可以通读几遍教材,结合做题来练习掌握。

《会计电算化》学习计划

对于计算机知识需有一定的把握,同时重点是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电算化简介与会计核算软件,学习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记忆,善于总结规律,辅以足够的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本章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微型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计算机安全。有些属于常识性内容,但有些还需要通过记忆以及习题来加以巩固。

第4篇: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资产负债观;资产类科目;会计核算;体会

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资产类科目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节省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结合资产负债观对当前国内资产类科目会计核算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引子:所谓的资产负债观就是在明确资产和负债两个因素的过程中,根据这两个方面的收益来进行计量,当资产价值增加或者是减少时都会存在着一定的收益。因此,对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考虑。资产负债观则认为,企业的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可见,在资产负债观下,损益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一种附属产物。

企业的经济事项比较繁杂,为了便于进行有效管理和会计核算,企业会按照国家会计准则设定相应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即企业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对具体的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要遵守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和清晰性原则。企业会计科目一般包括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国内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生产。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这种竞争压力不仅来自于国内市场,还来自于国际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准则的设定起步较晚。早期中国会计准则的设定许多都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国家对会计准则越来越重视,先后出台了许多关于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法规。国家对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修订与实践不符的规定,使得我国会计科目的设定和我国会计准则越来越适用于中国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求。

当前中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会计核算工作存在不利影响。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不仅对企业的会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运转。资产类科目作为会计核算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工作水平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国际上会计核算准则和我国的会计核算准则存在一些不同,这些不同会影响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从当前中国国内国情和国内经济发展实际来说,中国会计核算准则在长期内会与国际会计核算准则存在一些差异。中国会计核算准则与国际核算会计准则的磨合过程是漫长的,中国会计核算准则与国际会计核算准则之间差距的消除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从中国会计事业发展实际出发,改善中国会计核算准则,促使中国会计核算准则能尽快与国际会计核算准则接轨。

一、资产类科目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不容易计量

根据财政部有关通知,公允价值在计量时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第二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在非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做必要调整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企业无法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价格的,以其他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参数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公允价值有时是很难计量的,尤其是对广大非上市公司而言。不能计量会计上就不能确认,导致在实务中资产负债观不能很好地落实。

(二)国内资产类科目会计核算准则与国际会计核算准则存在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中国进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济的活跃分子。企业的经营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者利润的获得,同时关系到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资产类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国内企业资产类科目会计核算准则与国际资产类科目会计核算准则存在一定差距。企业的会计监管体系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如果我国的会计核算准则与国际会计核算准则趋同,这些问题和困难必须克服,建立国际上通过的标准会计核算准则,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效的监管可以增强国家对企业会计项目的监督,防止出现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逐步建立起规范的会计核算准则和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国内对资产类科目的会计核算重视程度不够

第5篇: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 会计 核算 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会计核算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单位内部实行会计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一、会计核算中心下会计基础工作的变化

(一)会计核算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事项。《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过规定,《规范》第三十七条重申了《会计法》的这一规定,即要求对下列会计事项,必须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包括有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支与成本费用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会计事项。

(二)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制度。

会计核算对企业的会计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进行审计制度的安排中,应将促进企业管理、会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促进企业改进预算,把会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结合起来,作为会计工作的方法。

(三)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较为薄弱。

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基于会计核算相关的成本考虑,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而且设施简陋,缺乏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办公条件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企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这些人往往身兼数个单位,一般定期来做账,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一)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是提高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企业应该在其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核算方式,收付实现制以及责权发生制等均有其各自的优越性,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此外,企业还应该做好其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销售成本的核算工作以及存货和材料采购的成本核算工作等,将企业独特的特点与企业相关的财务法规相结合,制定出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二)完善企业各项收支的项目管理工作。

完善企业各项收支的项目管理工作是提高我国起来会计核算有效性的基础。个人认为,企业的账目之所以含混不清、企业的核算之所以取不到应有的成效,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来自于企业项目管理的不完善,其财务人员无法清晰的辨明项目的成本应该归于何方,而企业的管理者也因为项目的纷繁复杂而难以进行有效的归类,这便导致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模糊和低效。所以,完善企业各项收支的项目管理,才有助于财务人员理清项目,从而对项目进行有效、科学的核算及控制。

(三)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会计基础工作要规范化,广大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十分关键。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大财务人员应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使他们主动学习,领会会计职业道德内涵,依法办事,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要加强宣传和培训,使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成为财会人员的自觉行动。二是要不断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学习,使其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各单位领导和财会部门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建立考核制度,使其能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四)加强外部监督和规范化建设。

从当前很多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管理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太现实的,这时候,应该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企业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健全账簿体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在适应本企业环境与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变更会计核算工作,创新核算的方法,并使之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个人认为,企业在选择适合其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模式时,应该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使之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

三、小 结

会计核算作为一种会计组织和管理的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提出了会计核算下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加强措施,希望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详实的会计信息和可以借鉴的地方。

(作者: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业,专升本,现就职于霍邱县庆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齐晓晶. 企业会计核算所需注意的问题探讨. 中国外资, 2011,(15)

[2]张红琴.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探讨. 中国集体经济, 2011,(22)

第6篇: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保险公司 会计核算 风险 分析

一、我国保险公司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众多,主要包括款项的收付与结算;资本增减;债权债务;收入、费用、支出的处理;财务成果的核算与确认等。笔者在此立足于保险公司,结合其特点,选取了其会计核算的几点主要内容与特点,分别而述之。

(一)关于保费收入的会计核算

对保险公司而言,其合同内容只有涉及一定的风险转移时,才能作为保险合同。退休金和年金、衍生保险产品,以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保险风险转移的投连保单等均不能作为保险合同。自2007年之后,我国保险公司需要依据保险合同的内容进行收入的划分与确认。同时,保险合同的种类与性质不同,保费收入的计量方法也不同。保费收入的计量与确认原则一般是采用权责发生制,这也是2007年新准则对保险公司的一项新要求。这一规定,使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与保费收入密切结合,更切实的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另外,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开始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工具。该计量模式早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对相关性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强调,使实质大于形式,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含量与相关性。

(二)关于计提准备金的会计核算

在我国,不允许保险公司对外举债。对保险公司而言,负债主要由各种准备金构成。其中,比例最大的债务数额为“精算准备金”,同时其也是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保险公司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2007年以前,我国在保险准备金制度方面尚不健全,这也是保险公司偿债能力无法获得社会公众完全信任的原因。自《新准则》之后,保险公司需要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 “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 、“寿险责任准备金”进行披露。同时,为了能够更加真实的对由保险人承担的“赔付保险金责任”进行反映, 当前很多保险公司都引入了“充足性测试”的概念,使得对保费收入的核算更加准确与真实。

(三)关于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

针对保险公司而言,其投资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相关的会计核算详见下表1-1。

保险公司当前对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模式和特点,不仅能够更为准确的对投资收益进行反映与核算,而且能更加清晰明了的体现保险资金投资的浮盈。

(四)关于费用计提的会计核算

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保险间接费用、保险营销与佣金,以及保险赔款等。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对会计期间内的各项费用支出,通常是进行“费用化”处理,于费用发生时将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建立科学而统一的计量方法与标准,以使保险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更具有可比性。

二、当前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点分析

(一)资金运用风险

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存在不当和不合理之处,保险资金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增值。资金运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核保核赔制度”不够详细,制度执行不严。致使保险公司经常出现通融赔款、逆向承保等现象;其次,保险资金的运用方式较为单一,渠道偏窄。基本用在证券买卖和银行存款等方面;再者,保险公司通常对资金管理采取集中管理的形式,但是其分公司存在多头开户的现象,造成保险公司银行存款较为分散,并影响贷款力度。直接导致保险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和分公司资金分散占用的并存矛盾。同时保险公司又与银行存在业务关系,资金成本和财务费用因此而大量增加。这一现象已成为保险公司资金管理最突出的问题和风险点。

(二)准备金提存风险

保险公司另一个风险点是准备金提存不足或不实。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中,通常是提前收取保费,事故发生后根据保险合同对保险人或受益人履行保险金责任。保险合同签订先于保险责任的履行,因此,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的同时通常会计提一定的“责任准备金”,以备保险事故的突然发生。但是保险公司对此经常会发生计提不当或不足,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甚至将因此而直接面对保户的解约要求。同时,保险公司也无法展现公司真实的财务情况。

(三)保险公司从业人员缺乏风险管控意识

在保险公司内,从业人员常常具有一定的任务考核压力。为了应对这些压力,从业人员常会把年度内的保费任务指标摆在第一位。甚至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完成任务,常会采取一些不恰当或违规手段,致使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很多财务风险,诸如税务风险、监管风险、法律风险、违规风险等。在我国保监会网站上,常会发现很多对保险公司以及公司高管人员的处罚通告。进一步说明了保险公司从业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的普遍性。

(四)财务报告风险

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其分析财务状况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险公司评估其偿债能力的一项重要依据。保险公司对其日常经营中潜在的重大事项(如亏损等),应如实披露在其财务报告之中,以供保户、监管机关等保险公司相关者及时了解。但是很多保险公司常会对此采取一定手段进行粉饰。但是,一旦日后出现无法继续掩饰的局面,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将是巨大的,对其财务稳定性将产生重大影响。

三、强化会计核算,加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

(一)强化资金核算与控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风险,保险公司应加强对资金的核算与控制。具体方式有以下两方面:首先,保险公司应采取两条线的形式进行资金管理,即现金控制系统和银行存款控制系统。具体控制点主要有,现金的收支是否合法、正确;现金与银行存款的结算是否适当、及时;资金存储是否安全,记录是否完整;对资金业务的核算是否合规、真实;银行存款的收付是否合法、正确;银行账的记录是否明确、真实和可靠。其次,保险公司应做好资金的预算结算工作。事前做好预算的基础上,事后要做结算工作。

(二)加强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实际是立足于公司的资源配置规划和其决策目标,以财务手段加以量化,成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运营的一种指导性标准。全面预算管理是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包括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调控等。保险公司在具体的预算控制中,可以参照各分公司的经营规模、组织结构、成本控制的特性等。整体的预算控制要立足于保险公司总公司的发展规划,根据其长远发展目标定立年度预算目标,并将其落实于分公司或分支机构,同时明确其责权关系,以便于分公司和分支机构进行自我评价、控制、调整。另外,保险公司的预算管理要以人为本,在预算的制定中,要围绕调动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确保决策目标得以高效而有秩序的被实现。分公司或者分支机构在面对总预算目标时,可以在参照总公司预算目标和指导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经营特点和业务范围,向总公司提交可完成的任务指标或不能完成理由。

(三)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防治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防治财务风险。内部审计是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的一项主要措施。保险公司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运用,以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控制,保障各种经营数据可信、真实。保险公司在内审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选定时,应赋予其充分独立性,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应根据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模式选择或制定相应的审计控制模式。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合规性审计

审查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保险公司的相关政策相符;已上市的保险公司是否符合证监局等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相关要求。

2、系统性(全面性)审计

保险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贯穿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诸如生产、投资、财务、经营等各环节部门与人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既是内部审计的主体,同时又是其客体。需要对其所负责的工作实施控制,同时其工作过程与结果又受到公司内控机制和其他人员的监督与制约。内部审计工作相当于保险公司各部门的连结纽带,公司内的各部门和岗位通过内部审计,成为一个既互相制约又具有纵横交错关系、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统一整体。

参考文献:

[1]包滢.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保险公司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J].现代商业. 2009(15)

[2]李白茹.浅谈我国保险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07)

[3]侯旭华.上市保险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新企业会计准则[J].上海保险. 2012(08)

[4]刘玉焕.我国保险会计新准则的缺陷及改进建议[J].金融会计. 2011(07)

第7篇: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范文

    会计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的过程,也是实行监督的过程。在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对核算进行监管和控制,保证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这两项会计职能是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和基础,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和保障。如果没有可靠的、完整、翔实的会计核算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可监督的内容,没有客观依据,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反之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会计核算也就没有意义,因为只有会计监督才能保证经济业务的合法、合理性以及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原貌。两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使会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职能的演化

    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活动和企业管理的需求,当今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日趋复杂,致使现代经济管理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推动,经济体制的变革,企业内部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的革新,以及现代电子计算机与会计的结合应用等因素使会计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要按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考核经济效益和经济效果。反映职能分为两个工作阶段,一是信息确认阶段,去伪存真,确保为决策提供的财务会计信号正确无可靠;二是核算工作阶段,包括制证、计量、记录、归类、组合、测试、编表等。会计的反映职能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优化,把确认、核算、信息应用三个阶段结合起来,通过现代电子化处理,使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分解、传递和交换,以及可供管理者、决策者选择使用。

第8篇: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会计英语理解能力;必要性;途径;措施;提升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逐步推广,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进程加快,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和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会计英语理解能力的必要性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我国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等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

1973年,由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墨西哥、荷兰以及当时的联邦德国共九个国家的会计师团体发起成立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C),之后,参加国家迅速增多。2001年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共同制订颁布国际会计准则,成员国共同执行。据有关资料披露,2005年以后,已有92个国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国虽尚未加入该组织,但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已经具有国际会计惯例的深深烙印,所以无论是深刻理解我国现在颁布的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还是为不久的将来我国与国际会计惯例全面接轨,都有必要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英语理解能力。

(二)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英语理解能力,便于借鉴西方会计的先进经验

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趋同,不仅仅是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会计核算和分析方法的趋同,更重要的是会计视角和会计理念的趋同。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英语理解能力,就是要消除过去那种“会及时纳税则心安,能事后核算便理得”的保守会计思维,学会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会计理念,积极进行市场预测,参与企业的经济决策,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核算和控制,充分体现会计在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中的参谋作用。

(三)会计信息作为商业信息,多数要求向社会公布,西方人已经能够读懂我国的会计报告信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会计人员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提升会计英语理解能力,也随时了解西方同行业的会计信息呢?我国企业对外进行投资、融资业务的迅速增多,对外进出口等外向型经济实体的快速增加,为我国会计人员提供了“走出去”的大舞台。要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往来,就必须了解交往企业的会计信息。许多会计信息已经成为打破国界的商业信息,英语又是世界通用语言,因此提升我国会计人员会计英语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参与。

二、提升会计英语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掌握进出口会计核算业务中的基本会计结算术语,提升我国会计人员进出口业务核算能力

进出口会计核算已经成为我国许多企业日常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如交货(delivery)、现货价格(spotprice)、支付估价(paymentvaluation)、发盘(offer)、报价(quotation)、来料装配(assemblingonprovidedparts)等常用的会计结算术语,在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常常涉及到。这就要求我国会计人员充分利用对外结算中的核算资料,提高会计英语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敏锐地接受国外会计核算信息和提高对外业务核算能力。

(二)读懂西方会计报表,提升我国会计人员获取会计信息的能力

会计报表集中反映一个经济实体的核算信息,目前我国主要报表的结构和内容已经与国际惯例趋同。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票据(notesreceivable)、应收账款(accountsreceivable)、其它应收款(otherreceivables)、存货(inventories)、固定资产(fixedassets)、无形资产(intangibleassets)、短期借款(short-termloans)、应付票据(notespayable)、应交税金(taxespayable);再如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operatingincome)、营业成本(operatingcost)、营业税金及附加(taxandadditionalexpense)、营业费用(operatingexpense)、管理费用(administrativeexpense)、财务费用(financialexpense)。这些项目在中英文会计报表中基本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可以对照理解,并且学习时不需要多少英语语法知识和英语背景知识,会计人员只要掌握几十个英语单词和短语,就可以初步了解英文会计报表的内容,可初步分析西方同行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变化,收入、费用、利润增减和现金流量情况,与自己企业报表相比较,从中获取利于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三)了解西方常用的会计分析术语,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综合评价能力

作为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主管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会计分析术语,如现金流量预测(cashflowprojection)、披露(disclosure)、融资活动(financing)、筹资风险(fundingrisk)、通货膨胀(inflation)、投资回报(returnofinvestment)、清偿能力(solvency)、成本差异(costvariance)等等,能够分析西方同行业的企业财务报告,了解国际先进企业的基本经济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一个企业的会计团队中,如果有几个具有较强会计英语理解能力的人才,对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会计英语理解能力可采取的措施

(一)以自学为主,确定好学习方法

我国会计队伍从实行会计从业资格准入制度以来,特别是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中作用的增强、地位的提高,学历层次逐年提升,素质水平迅速提高,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通用英语知识,为学习会计专业英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会计专业英语常用词汇和短语数量有限,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组成一个学习团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达到应用目的。

(二)以适用为主,确定好学习范围

会计人员学习会计英语基本属于成人学习,结合工作需要学习,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应该是会计人员学习会计英语的原则。明确目的,学以致用,用中学,学中用,既提高学习会计英语的动力,又能随时看到学习的成果。

(三)以理解为主,确定好学习的程度

会计人员学习会计英语,对英语听说的要求不高,英语读写的目的不强,主要是能够进行英汉对应翻译,掌握最基本的会计英语知识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会计队伍是高素质人才组成的团体,只要经济管理中需要迫切,会计人员给予重视,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英语水平就会得到迅速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编委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武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158-212.

第9篇: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范文

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深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内容:

本次实项内容:

1.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各种成本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章做题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了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这里用的方法相对来说难度比前面的大,不过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废品损失计算,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费用分配法来做,在这里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中方法,在实习过程中花费了好几节课;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分步法实际是品种法的多次应用,最难的部分是要成本还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老师带着我们对这些方法分别做了综合训练。

心得体会:

1.经过四周的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它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要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经过实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前没有学懂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基本把它们弄懂了,可以说这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深化;

4.实习中以前教我们财务会计的那个老师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同学来讲,同学讲后又亲自来给同学讲,我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它可以锻炼同学的能力又可以督促同学的实习,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来给同学教授好的方法和知识。

实习中不足:

1.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实习教材做题训练,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做一些题,但是没有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没有在实际环境下亲身实际操作过,以后工作中碰到有些实际东西我们仍然不会做;

2.在实习过程中因为认识上有许多不足,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仍需加强训练,并投入更多的实践。

实习建议:

1.我希望学校给同学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只是在教室里做题和讲题不太好,并且有时会让同学感觉到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