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

第1篇: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

摘 要: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一章中“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内容中有一类关于“蹦极”类的问题,是中考常见的考试题型,学好它对提高中考成绩和掌握功和机械能这部分物理知识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机械能;转化;蹦极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机械能及其转化”这节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有关“蹦极”类的问题既是教学重难点问题,又是历年中考热点题型。“蹦极”类问题包含的知识面较为广泛,笔者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此类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一、蹦极的物理原理分析

蹦极本身是一项人们非常喜爱的健身娱乐运动。在蹦极运动中包含重要的物理原理,只有深入了解蹦极中的物理原理才能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蹦极类问题。下面以模拟蹦极小实验为例来分析物理原理:如图1所示,把一根橡皮筋一头系上小石块,另一头固定于支架的A点,橡皮筋在不挂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位置是B点,橡皮筋在系上石块静止时所处的位置是E点,小石块从最高点A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能够达到的最低位置是C点。

物理原理分析:(1)AB段能量变化情况:在石块下落过程中,包含动能、重力势能、弹力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这一段橡皮筋没有发生形体变化,自然就不会有弹性势能,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在石块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而动能逐渐增加,因此,AB这一段过程是石块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2)BE段能量变化情况:在这一段橡皮筋的长度增加,弹性势能开始增加,而重力势能还在逐渐减小,在E点位置时,橡皮筋的拉力等于石块重力,在这一段橡皮筋的拉力小于石块重力,而石块下落时速度加快,动能增加,因此,BE段是石块的重力势能转变成石块的动能和橡皮筋的弹力势能;(3)EC段能量变化情况:石块重力势能仍在减小,橡皮筋的弹力势能仍在增加,但在此段中,橡皮筋对石块的拉力要比石块的重力大,石块做减速运动,动能逐渐减小,因此,这一段主要是石块的重力势能和动能转变成橡皮筋的弹力势能这一过程。

二、蹦极的物理原型题

根据上面对蹦极过程的物理原理分析,引出如下关于蹦极的物理问题:

例题1:石块从起始点A开始下落到达最低点C的整个下落过程中,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1)石块的动能一直在持续增加;(2)石块下落时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变成了动能;(3)石块在落到C点时,其动能为零;

(4)石块下落中经过B点时,橡皮筋已经具有弹性势能;(5)石块从A点降落到C点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总是在增加;(6)石块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其机械能总是在减少;(7)石块在降落中减少的重力势能都全部转变成了动能;(8)石块在降落到C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9)石块从A点降落到B点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10)从A点降落到C点的过程中,石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只有第(3)个说法是正确的。解答此类蹦极问题,只有对上述问题全部理解掌握了其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才能准确解答。

三、蹦极类的相似引申题

蹦极类的题目范围比较广,许多题目跟蹦极类似,或者是由蹦极题目引申变化而来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蹦极的物理原理就能较好解决此类问题。举例如下:

例2(引申题)(2015.河北)如图2所示,将一个木块放在弹簧上,用手压木块,弹簧被压缩。松开手,木块竖直向上飞起直到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压木块时,手对木块的压力与弹簧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弹性势能不变;

C.木块在没有离开弹簧前,所受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D.木块到达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作用。

解析:此题与蹦极类似,运用蹦极的知识,非常容易解答,正确答案是D。

在蹦极类问题中涉及初中物理中的机械能与转化知识,也就是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这三者之间的转换过程,只要遵循机械能守恒这个定律,就不难解答此类试}。

参考文献:

第2篇: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高中物理力学 机械能 能量守恒 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力学中涉及两个守恒定律,即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其中能量守恒主要指机械能守恒,是指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一旦掌握这个守恒定律,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就能更进一步。

守恒方法虽有万千妙用,但对于刚刚接触它的高中生来讲,如何让他们接受并理解甚至很好地去运用这个守恒方法去解题,难言轻松,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有很高的要求。那么,在进行该类问题的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关于守恒问题是否有规律可循呢?本文就是结合近年各地高考中相关考查题型,对能量守恒的所有题型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解析,发现其中的特点与规律,并就每一类题型要如何高效进行教学作简要分析。

一、高中物理能量守恒的教学

1.指导学生通过功能关系理解能量含义。

高中教材中关于能量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力学中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分子运动理论中物体的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电场中的电势能;电路中的电能及电磁振荡中的电场能和磁场能,等等。这些知识学生很容易说出来,但让他们讲出每一种能量的含义来,就很困难了。对此可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能量:(1)对能量我们只研究某一状态的能量值和某一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于能量值的确定有的有计算公式,比如动能、势能等。(2)教材中没有计算公式的有关能量,比如:内能、磁场能等。对于这些能量,有很多教师采取讲解的方法,可通过讨论让学生想出来可以进行转化的能量,然后可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力做功的情况,通过比较、归纳就可以接受这样一个原理:功是能转化的量度。抓住这一线索理解能量含义、处理能量问题是很方便的。对有些能量值的求解,可以通过做功实现,而对于一些变力做功,也可以通过能量转化进行解答。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做功和能量变化是密不可分的,应该让学生牢牢记住功能关系,熟练掌握功能原理。

2.善于类比,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分子势能变化和电势能变化的知识点时,因为学生对两种能量只是有表面的、粗浅的了解,教材中也没有给出计算变化量的公式,所以对这两种能量难以理解和掌握。对此,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将分子势能变化和分子力做功的关系、电势能的变化和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类比成重力势能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重力做多少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即EP=-WG。而分子力做功同样能引起分子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做功也引起电势能的变化,二者量值相等,从而也能充分体现出功能关系。另外对机械能的变化,可指导学生从机械能守恒条件为突破口进行思考:如果一个系统除重力外有其他力做功,那么机械能会如何变化?学生就可以通过类比、推理得出机械能不守恒的结论,而且其他力做多少正功,机械能就增加多少;做多少负功,机械能就减少多少,也体现了功能关系。在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上,类比方法是常见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往往能达到较好的理解效果。

3.能量守恒定律不能忽视。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它对各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都是适用的。但学生解题时,这条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重要定律却往往容易被忽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想不起运用能量守恒定律,二是误用。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有些能量的损失分析不出,比如物体碰撞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电磁振荡现象中的电磁辐射能的损失,等等。有些学生经常把光滑无摩擦、无电阻热损耗作为能量的守恒条件,将电磁问题当做能量守恒来处理。

其实这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有直接关系。在电磁振荡的教学中,重点分析的是振荡过程中的能量的转化,却忽视了电磁辐射的能量损失,即出现了“重感应,轻辐射”的教学弊端,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特殊情况中跳出来,重视教材的连贯性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用联系、开放的观点分析问题,全方位理解各物理现象中的能量问题。

二、高考中能量守恒问题分类分析

机械能守恒试题可以分为单体研究问题和多体问题,其中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过于简单和单一,高考题中基本不会出现,而以考查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问题为主。当研究一个问题涉及的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时,应具有整体意识,将不同的物体组成系统,这样往往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机械能守恒律适用于系统:当组成系统的各个物体之间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时,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三、结论

从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物理关于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的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可以按模型进行分类,在机械能守恒的教学时,应向学生灌输模型概念,每种模型问题均有对应的解题方法方法和技巧,如滑槽模型问题中只要认清物体的运动过程,挖掘出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或最低点时速度相同的隐含条件就可轻松解题;关于动量守恒的教学虽然依然可以分模型进行讨论,如典型的碰撞模型,滑块模型等,但各模型问题间无本质区别,只要向学生阐述明白动量守恒的条件及守恒的物理过程就可。教学时应注意启动学生的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对问题所表述的物理情境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接着将问题表述的总物理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过程,每个过程是否遵循动量守恒定律,最后分清已知量和待求量。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启发,动量守恒问题的教学也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高本.机械能守恒显神通[J].数理天地高中版,2004(12).

[2]朱欣.典型机械能守恒问题分类解析[J].中学理科,2005(09).

[3]肖立.例析三类系统机械能守恒习题[J].数理化学系高中版,2007(09).

第3篇: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机械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汽车、机电一体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先进设备的急剧增加,对既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又会动手操作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对于培养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及培养其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而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由于其专业性强,实际操作性强,机械设计基础在与该种专业相关的职业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包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并进行了高度浓缩与提炼,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基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笔者特别根据前人经验进行项目教学,并进行阐述。

二、何为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它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师生以团队的方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叫做项目教学法。发明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尽早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运用机械设计基础。

项目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互相融合,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了理论的用途、用处,又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返回书本寻找理论知识,进而达到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

三、项目教学法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3.1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理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与创新能力,具有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能力,具有一定的本学科试验能力。在课程的教学中,具有设计理念如下:

一是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课程设计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所需的知识、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竞争力。

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对比法、引导法、激励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采用对比法,通过不同结构、相同功能的机械对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是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便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学习。

四是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法,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现。

3.2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时,解构课程知识提携内容,然后遵循典型性、覆盖性、挑战性、可行性、趣味性的原则选择与设计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的重构。

在项目设计是,首先剖析综合性工作任务。如选择综合性项目“多工位组合加工机床的传动分析与设计”为剖析对象。将这个综合项目分成:多工位组合加工机床的工作原理分析、钻孔工位的哦传动分析与设计、自动测量工位的分析与设计、镗孔工位的分析与设计、工作台旋转控制机构的传动分析5个学习项目’以“以机械结构测绘与分析”为主线,层层推进,又简单到综合,难度组建增加。

课内教学:学生分组,根据需要各小组完成不同或者相同的学习任务,组内和组间讨论和相互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合实际,培养团队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每一个成功的项目都是由一个团结的团队合作完成的,因此,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还要注意团队意识的培养。尽量使团队组合的队员们是平时具有默契,而且专业知识可以取长补短的,这样才能使组合变得有机起来。并且,在实际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尽量设计能够增进团队讨论,加强团队交流以及团队合作的环节,让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集体智慧的关键性。

五、教学结束师生共同总结

在每一次项目进行过程之中,老师以及学生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是关于机械设计基础的专业问题,或是关于实际工作的问题。因此,在每一次项目结束之时都应该有一个师生共同总结的环节。一方面,学生谈谈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发现最佳的解决办法,并将知识记得更牢靠,技术掌握得更扎实;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从同学们的反馈意见中掌握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有的放矢。大家一同交流经验,总结教训,一定会互进互助,共同进步。

六、项目教学法的作用

设计项目教学法的初衷是使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并且熟练运用技术。在实际的教学进行中,我们不难发现,使用该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后,不仅较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本学科的学习热情,而且极为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符号以及专业术语的教育能力,更为令人欣喜的是,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集中精力投入其中,既塑造了他们对于项目的主人翁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又促进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遇到问题时不仅会对自己问为什么,还会与合作者说,这样可以吗?这样的习惯或者精神是当代学生中缺少的,而恰恰又是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的。

第4篇: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化工机械;课程教学;技能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07-01

一、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直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的在实际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更加推动了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实现无人化操作奠定了基础。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化工企业不断的发展需求。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为培养专业化工人才所必设的一门必修主干学科,该学科的设置对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环境、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等院校化工机械设备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说明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石油化工类、生物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制图、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和容器设计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常见化工生产设备类型,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基本原理,掌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综合合分析压力容器的性能及工艺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化工设备的设计等[1]。完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对化工生产产生感性的认识与客观的了解,并能够为以后生产技术岗位的职责有明确的认知。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理论综合性强,内容涉及化工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知识,知识面广且分散。其次该门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例如蒸馏塔的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来想象内部气液交换与精馏提纯的过程及原理。再者该门课程实践性强而实际现场危险性大导致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使得学生理论与实际无法充分的融合。基于上述特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缺乏该类课程专业化教师的投入,该类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理论教学经验而且还能够对化工生产具有清楚地认识或实际工作经验;而目前高校教师科班出身比较多,缺乏实际现场经验导致教学脱离实际较严重;其次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应应注意与实验相结合,但由于实验机械较大且危险性高,部分学校未能有效安排实验内容。再者由于该类课程属于偏实践类课程,课程考核方式应多样化,而部分院校依然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知识进行全面考察[2]。因此,作为学校与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关于高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及方法

关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前面已经提到若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不安排实践实习的机会,学生对机器、设备缺乏感性认识,使得学完后学生仍然停留在学初的状态,无法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而为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学生必须加强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实行教学,以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推理性课程如数学等,老师通过黑板与粉笔板书和讲解来进行授课,步骤条理清晰,老师讲课轻松,学生看的明白,能够系统性的吸收新知识,培养新思维。但对于《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由于课程本身涉及很多图标及设备内部构造等,教师板书困难,画图浪费时间且不能直观反映图示意思。如教师只对着书讲图表,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若采用多媒体资源对课程讲述内容中涉及的图标进行形象的列出并做适当的引申,必然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加大课程实践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目前很多高校建立的学生实践基地可供学生实验,基本满足实验要求却无法达到实践目的。如一些进行实验的小型干燥实验设备、蒸馏设备及一些小型的中试实验场所等。因此学校还应加大对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采用适当的机会让学生深入车间了解具体情况[3]。再者可邀请从事一线工作的化工生产技术人员开展讲座也可以起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这些人员由于其久居生产技术岗位,对车间技术管理及设备管理比较熟悉,生产经验丰富且贴合实际。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同时结合教师的理论教学必然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者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应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环节在实际考核中的比例设置。目前部分学校采用了化工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辅助学生加强考核。同时也加大了课堂考核力度及笔试考核难度。学校采用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考核的目的,更加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再者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迫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避免考前猛学带来的负担。

四、结语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属于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所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化工原理等课程。由于该类课程实践性强,教师在实际教课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应加大多媒体资源及网路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形象的掌握更多的化工设备知识;并且教师应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使得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课程学习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武耐英,郭保国.《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09)

第5篇: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特色专业 机械原理 双语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77-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工程正全面展开,高等教育已逐步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专业人才培养也由原来的“趋同”向“特色”转变。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措施。[1]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求生存、求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2]作为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之一,机械原理课程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部分高校已逐步开展机械原理双语教学,并就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做了有益的探讨。[3-6]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的机械类专业具有特定的行业背景,所建设的机械类特色专业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在此背景下开设的机械原理双语课程如何适应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长江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年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于2012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专业的前身是江汉石油学院石油矿场机械专业,具有浓厚的石油行业背景。近年来,石油工业国际化合作越来越深入,为了促进学科发展, 办出专业特色,本专业就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选取

从学习英文专业术语和表达方法的角度出发,机械原理双语课程最好选用国外原版教材,目前较好的原版教材有《Design of Machinery》(Fifth Edition)、《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等。但上述教材的覆盖面太宽,知识体系庞杂,不但囊括了国内机械原理教材的所有知识点,而且包含人机工程学、引擎动力学等内容,大大超过了国内普通高校对机械原理的教学要求,不符合国内机械原理的教学实际。因此在本专业开设机械原理双语课程时,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选用了福州大学叶仲和等编写的《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作为教材,该教材主要教学内容与国内普遍使用的《机械原理》(西北工业大学)相近,部分章节顺序作了适当调整。该教材难易适中,学生在预习、复习时困难不大,同时其结构体系与西工大的机械原理接近,便于教师从汉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教材在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分析及机构综合方面的内容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对机器动力学及机构现代分析和综合方法讲解不够深入,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问题;同时由于该教材面向通用机械专业,书中实例偏少且缺乏针对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将来面向石油行业就业的作用不大。为解决上述矛盾,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国外原版教材《Design of Machinery》中第11章“Dynamic Force Analysis”的部分内容,并将该书中“Oil field pump”等与石油机械相关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此外我们还将教学与科研实际相结合,如以新研制的钻机用多级行星变速器为例说明行星传动的组成及设计要点,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丰富了教学内容,还突出了本课程的石油机械特色。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我校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具有进行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同时通过读、听、写、说等方式,培养利用英语学习新知识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将以“教”为主转变成“教”与“学”并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我们注重给学生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提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课堂作业等,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读写环节,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其次,注重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我们充分利用本特色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资源,通过拍摄照片、视频和制作动画等方式,积累了大量机构原理和应用方面的多媒体素材,并适当配以英文说明,将静态的、抽象的机构模型转变为形象的、动态的机构实例,不但能够充分发扬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优点,而且为将来到上述企业就业的同学预先提供了熟悉相关产品和设备的机会。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重要知识点和结论书写在黑板上,可弥补多媒体教学呈现较快、不利于学生思考、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同步的缺点。最后,在双语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校开设双语课程的要求之一是课堂上英文比例不少于50%,但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从第一节课起就严格执行此标准,不少学生会因不适应双语教学环境、英语听力不足等原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采用由双语交叉渗透教学到完全渗透教学的方式,前15-20个学时课程中,英语比例逐步由30%上升到50%,易于理解的部分用英文讲解,重难点部分用汉语讲解,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时兼用英语和汉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适应英语授课的意识。在后50-55个学时的课程中,则进一步增大英语的比重,力争达到授课、讨论、练习和考试的全英语化,只对少数难以理解的内容适当用汉语引导。

三、考核手段改进

在机械原理课程双语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检验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考核方式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进行,其中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课堂提问等)占20%,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但存在以下缺点:(1)考试题目以基本概念和公式为主,题型呆板,不能体现特色专业建设中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2)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太大,存在严重的“一卷定乾坤”现象。(3)考试内容单一,短时间内死记硬背也可应付,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因此,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手段,难以全面反映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发展。

鉴于此,对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考核方法作了如下改进:(1)增加平时成绩在考核结果中的比重,相应降低考试成绩的比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持续学习的动力,提高了课堂互动效果,消除了期末突击复习的种种弊端。(2)实行半开卷考试,增加应用型题目的比重。在半开卷考试中,学生可携带一页书写有与本课程相关内容的A4纸张进入考场。这样可减少大量机械背诵的负担,但一页纸所记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理解课本内容,用心领会教师在课堂上加入的新知识,将重要知识点进行筛选、综合和整理,浓缩于一张A4纸上。整个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增加应用型题目的比重则进一步侧重于考核学生运用机构分析和综合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观察、思考,做到学以致用。(3)将机械原理实验成绩列入考核范围。在以往机械原理教学中,实验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但未纳入考核范围,致使少数学生敷衍应对。为此,我们将实验成绩以10%的权重纳入考核范畴,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计改革

机械原理双语理论课结束以后,学生将接受为期两周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训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深化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特别是机构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是基本建设任务之一。为此提出如下改革方法:(1)课程设计题目围绕石油机械主线,彰显石油特色。我们拟定了“游梁式抽油机连杆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及“往复泵动力端传动机构设计和分析”这两大类题目,并根据实际设备给定不同的已知参数,做到了同班学生之间不重题,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学习,又有效避免了抄袭现象。(2)鼓励学生自报题目,培养创新氛围。对于平时学习表现良好、有明确意愿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且已确定题目的学生,鼓励其以创新设计大赛题目进行课程设计。(3)鼓励学生采用英文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巩固双语教学效果。由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中大篇幅的文字论述较少,以公式推导和结论性叙述较多,所以对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在2周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对于采用英文撰写报告的学生,适当拔高其报告成绩。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机械原理课程中相关英文专业术语和表达方法的热情。

五、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校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历年对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来看,77.8%的学生表示完全接受全英文课件,92.6%的学生认可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安排,93.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了石油特色。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学生的评教中得分均在90分(优秀)以上,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改革持肯定态度。从近5年来我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来看,“后置三角摆架式长冲程抽油机”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基于反馈原理的高楼缓降器”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含油污水分离器”等20余项作品在省级竞赛中获奖,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种双驴头前置式异相曲柄长冲程节能抽油机”等11项国家专利,30余篇,不但其中大部分成果涉及石油装备及设备,而且是学生在学习机械原理双语课程之后创作产生的,充分体现了机械原理双语课程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六、结束语

通过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我校总体上摸索出了一套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培养既懂专业又通英语、在石油机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教改方案。由于目前双语课程本身在国内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尚存在一定争议,所以给特色专业建设环境下的机械原理双语课程提出三点建议:(1)大力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的教师,尤其要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2)在教学中应始终将传授专业知识放在第一位,外语知识放在第二位,不可本末倒置。(3)无论何时都不应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5).

[2] 杨治立,朱光俊,吕俊杰.冶金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18).

[3] 李琳,张铁,李杞仪.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4] 韩建友.机械原理双语教学教材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第6篇: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内容包括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学习资料、教学团队、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与方法、考核评价、教学反馈。

一、设计依据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干意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这些专业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液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气压传动的组成、液压系统图、职能符号、优缺点等; (2)液压传动基础中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基础;管路液体的压力损失计算等; (3)具有液压元件结构、原理、功用、拆装、选用及控制维护能力; (4)具有气压元件结构、原理、功用、选用及控制维护能力; (5)具有液压基本回路设计、连接、调试维护能力; (6)具有综合设计和控制维护液压基本回路能力; (7)具备对项目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 (8)培养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物拆装可以锻炼学生的拆卸、装配能力,掌握元件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顺序、定位要求,部件的加工间隙、加工精度等知识。 (2)具有检测,调试,维护常见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的能力; (3)具有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液压系统的综合能力; (4)参与诊断并排除工程机械常见的液压气压故障的初步能力。

3、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3)使学生具备在专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评定事物的能力。 (5)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的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6)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三、学习资料

1、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四版)、邹建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9

2、参考资料:

《液压与气压传动》,左健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三版),张宏友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

3、拓展性学习材料:

《液压工程手册》 雷天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

《实用液压机械故障排除与修理大全》 陆望龙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四、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教学团队由课程负责人、团队成员和企业专家组成。

(1)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应熟悉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熟悉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具备操作、维护、设计大型机床、大型工程机械控制设备的能力,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2)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

主讲教师:机电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5年以上。

兼职教师:机电一体化技术或相关专业毕业,在液压或气动相关行业工作5年以上,具备大型工程机械控制系统设备维护、设计能力。

(3)企业专家:

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备操作、维护、设计大型机床、大型工程机械控制设备的能力,具备高级技师或技师职称。

五、教学准备

1、教室:

多媒体教室(含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液压与气动仿真实训室。

2、实训条件:

液压与气动技术仿真实训室配置(表1)。

六、教学单元(模块)及内容(表2)

七、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1、直观教学法。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实物、图片、动画演示等方法,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

2、参与式教学、体验式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行动学习,“在做中学”。 以实训开始,先行后知的 “在做中学”,采用边提问、边实践、边讲解及指导的方法, 在“学”中“做”。

3、讨论交流法。课程教学中,经常将关键工业应用技术拿出与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4、激励教学法。实训过程中,经常采用小组之间竞赛的方法,竞赛的结果记入考核成绩。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考核与评价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学习阶段的考核量化标准,按量化指标对过程和结果实施考核。课程总体上以理论考试成绩占60%,学习活动过程占40%组成。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对参与技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应给予加分奖励。

九、教学反馈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反馈,从而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尽快地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1)课程组老师常规教学提问反馈;

(2)召开学生坐谈会反馈;

(3)根据学生实训结果反馈;

第7篇: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

一、课程重点

通过制作硬纸板自动机,探究基本机械原理,考虑产品艺术性,认识科技和人类的关系。

【涉及领域】机械、工程、技术、物理、美术

【建议年级】小学中年级

【建议时间】基础课程165分钟

【材料】硬纸板,热熔胶枪,木质手工棒,白纸,细铁丝,裁纸刀,剪刀,胶水,胶带,水彩笔或蜡笔

二、课程任务

通过视频等方式了解硬纸板自动机的概念和基本制作方法,发挥创意完成一个硬纸板自动机的设计和制作。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运用机械传动的一些基本原理,还要为硬纸板自动机设计一个故事情景,寻求机械结构的功能性和硬纸板自动机所展示的故事情景的协调统一。在活动中还将学习如何和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分工协作完成故事情景、机械设计和制作等工作。

三、课程步骤

1.导入(20分钟)

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硬纸板自动机的视频(可在“必应搜索”中输入关键词“Cardboard Automata”获得动态图片或视频),同时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只能完成一个动作的硬纸板自动机模型。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硬纸板自动机,以及怎样制作硬纸板自动机。

视频内容要尽量包括不同的机械传动方式和模型运动形式。例如包括转动、上下运动、左右摆动、前后摆动、曲轴运动、偏心轮轨迹运动以及上述形式的组合式运动等。

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教师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1)硬纸板自动机有几个部分及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通过转动手柄,可以实现不同的运动形式?

(3)刚才看到的运动形式是怎样实现的?

(4)你还能想到什么别的运动形式?

(5)硬纸板自动机还能实现其他功能吗?比如能发出声音吗?

2.建构任务(30分钟)

每个小组要用硬纸板、剪刀、竹签、热熔胶枪设计2种不同的机械传动形式,到台前展示并说明传动原理。

在第一次设计中,学生可能会对如何实现某种运动形式无从下手,从而退回到选择最简单的上下移动或旋转运动。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路,教师此时应当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向学生提问“刚刚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运动形式?”并将学生的列举记录在黑板上,如果学生无法列举完整,教师可再次播放视频,然后补充记录。

针对所列举的不同运动形式,请每个小组花5分钟时间讨论其中一种,分析清楚其中的原理,并准备好草图,制作简易结构。如果有的组不能完成,也可以向其他组进行咨询。讨论后,教师组织每个小组轮流向其他小组讲解。

3.宣布课程任务和量规(10分钟)

宣布任务:制作一个硬纸板自动机,能够实现两种以上的运动(越多越好),并且能够展示一个合理的故事情景。同时呈现评价量规(见表1)。

4.初步设计(20分钟)

各小组开始独立设计。第一次设计的核心在于,首先思考要讲述的故事或实现的情景,然后再想办法让机械动作与之相配合。注意:不是先让模型随机动起来,然后再用故事或情境将其合理化;而是要先有了合理的想法,再使用技术来实现想法。各小组应首先进行头脑风暴,提出想要实现的情景,然后选择其中一至两个进行设计。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1)你们想要展示什么情景?

(2)这个情景中应该有哪些动作?

(3)这些动作怎样进行配合?

(4)你们对实现这种类型的动作有什么疑问?

教师也可选取优秀合理的设计向其他小组展示,帮助大家开拓思路。

5.制作(40分钟)

设计图需要有外部形状、内部构造、关键部件的形状(如偏心轮、棘轮等)、所使用的材料和制作步骤。完成设计图并经教师检查过的小组可以开始制作。教师要提醒各小组合理分工,示范安全使用各种工具,观察学生的使用过程,并提醒安全注意事项。完成制作的小组,可先进行展示排练。图1为部分学生作品。其中有两个学生用纸板自动机模拟一只乌龟,当摇动把手时,“乌龟”的头会左右摇摆,“爪子”会旋转。爪子的动作来自于由橡皮筋实现的皮带传动,头的摆动来自于2个偏心轮组成的往复旋转运动。

第8篇: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职 机械基础 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同时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机械专业基础课。但是,近年来中职生素质普遍下降,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又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难度较大;同时现有教材理论知识内容枯燥,与社会生产联系不密切,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机械零件展现出实用的功能,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如果仍然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对于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薄,以至于最后放弃该课程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想办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结合。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解齿轮轮系时,讲到轮系的传动比的变化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车工实训室,把车床的主轴箱打开,使主轴箱里的齿轮产生不同齿轮间的啮合,从而使车床主轴产生不同的转速,然后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可以产生变速的东西有哪些。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最后有很多学生说,摩托车、汽车。再告诉学生,改变变速箱里齿轮轮系中的齿轮位置,从而改变轮系的传动比,进而改变转速。经过这样的过程,课堂上的气氛就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添了不少,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成效。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水平

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 内容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差。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搜索到很多有用的课件素材,还可以找到相关的视频,把它们进行归类、整理、保存,另外用flash等软件制作动画课件。如在讲到键连接时,把有关于键的类型、作用、装卸等内容的视频,先播放给学生看,再来学习该部分内容,学生积极性比以前更高涨,表现也更活跃了。利用课件素材,再现带传动在运动过程中的应力变化,离合器结构及分离、接合过程等等。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再讲解工作原理、应用和特点,使枯燥、乏味的结构内容转化为形象、有趣的动感内容,同时也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小教师的工作量,优化课堂教学。

三、建机械零件陈列室,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向企业收购和购买一些机械零件、机构、小型实际机械等,建成机械零件、机构、机械加工工艺开放式陈列室。现场教学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对于小型机械可以进行机构拆装测绘对象,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机械,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训练,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四、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改革灌输式和过去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引导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

1.引导式教学

采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创新意识的引导式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课下主动找资料,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通过提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例如,通过学生常见的液压千斤顶讲液压传动的组成时,先提出问题:小小的液压千斤顶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力量顶起数吨重的汽车,这一系统的原理,还能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不约而同地热烈讨论起来,教师再进行深入的引导、分析、探究。通过不断的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案例式教学法

利用生产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教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在简单液压系统讲解中,采用液压千斤顶、磨床工作台液压系统的例子;在讲解较为复杂的液压系统时,引入了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实例。采用生产实践中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徐爱芸.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J].吉林教育,2010(1).

第9篇:关于机械原理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引言

当前,我国一直倡导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机械制造业中因机械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造成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被浪费,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因而研究分析机械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机械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基本原理

机械设计中的节能设计主要以平衡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平衡节能原理即是机械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基本原理。功率匹配节能、减小摩擦、动力源改进是机械节能设计的三个主要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在设计前,对机械在操作运行过程之中可能产生的能源消耗与浪费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从设计中每一环节的细节着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节能的目的。

1.1动力源的节能设计原理

通常情况下一台机械设备的发动机就是其最主要的动力源。节能设计的动力源原理即是,在最大限度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发动机的输入功率。简单来说就是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升电能与热能、动能、势能等的转化率。在实际节能设计过程中,通常是从设备的启动与减速停止这两方面体现动力源的节能设计原理。例如,在设备的启停过程中,惯性会让准备停止的设备继续运行,而通过合理的设计将这部分动能存储起来,用于设备启动时的动力能源。

1.2减小摩擦的节能设计原理

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各设备之间会互相发生摩擦,造成动力源输出动力的损耗。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动力传送带、动力传送柱、齿轮等部件之间的摩擦,是节能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在节能设计中,通常利用表面光滑的构件组成设备的各连接部分,或是使用油、剂减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摩擦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

1.3功率匹配的节能设计原理

机械设备的节能设计需遵循功率匹配的原理,即根据设备具体使用环境与情况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运行功率。例如,设计装卸工厂传送带的运行功率必然会远大于设计食品加工传送带的运行功率,同时在节能设计中,对设备进行功率档位的设计,也体现了功率匹配的节能原理。

2当前机械设计中造成能源浪费的原因

2.1节能设计理念缺乏

当前我国机械设计理念依然停留在如何最大限度提升和保证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益和生产能力上,机械设备的运转速度、负载能力、运行强度等是设计人员在机械设计过程优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才是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节能设计被完全忽略。甚至为满足设备性能的最大化,将设备能耗设计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2.2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低

设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机械设备质量的优劣。当前,部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滞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又对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知识抱有抵触心理,这使得机械设备的节能设计难以深入开展。同时,设计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是由于大多数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没有充分地考虑及考察设备在具体环境下的使用情况。

2.3技术水平偏低

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水平偏低的现实,制约了节能设计理念与思想的实现。即便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机械生产加工技术勉强实现设计中的节能构想或是直接引进国外节能机械设备,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入成本。因而许多企业宁愿继续使用高耗能的机械设备,也不愿花费额外成本引进节能技术或节能设备。

3实现我国机械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方法

3.1选择绿色材料和环保型动力源

在设计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选材应优先考虑无污染、可回收、易处理的绿色环保材料。在动力源的选择尤其是发动机选择上,尽量选择污染排放小或无污染的环保型动力源。如今各种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洁净能源被不断地开发利用,设计过程中,在不影响机械设备运行效率的情况下,设计工作者应尽量选择环保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煤层气)作为设备的动力源。选用发动机可考虑环保型水冷增压发动机或是电控节能型发动机。

3.2电子控制系统

利用无线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组成的电子控制系统,对机械运行进行精确控制,实现节能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加入电子控制系统,对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智能终端根据设备运行的数据信息,控制设备在每个节点和时间段的功率输出,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3.3新技术的开发与引进

节能设计方案的实施离不开节能技术的支撑,我国应加大对节能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并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不能让技术发展水平限制了节能设计的发展。同时,设计工作者也应在设计方案中尝试引入更多的新型节能技术,激励和引导我国节能技术进步与发展。

4结语

除了学习和掌握现有的机械节能设计方法,还需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机械节能技术。同时我国机械节能设计技术与方法需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潮流,以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车胜创.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的分析与应用[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5-10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