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范文

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

第1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

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注重彰显与唤醒人的价值。而语文是一门注重培养人文精神的学科。所谓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与价值取向,其主要内涵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关于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自由、自觉、超越的精神。高中生已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对高中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内涵、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情趣的学科,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过于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数,但是却把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没有一点情趣。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高中语文课堂人文精神的渗透,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

一、教师应该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树立科学的人文的语文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勇于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不要只强调统一的答案,而要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些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将精力都运用到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上,用整整一堂课的时间讲解虚词、实词等,但却忽略了古文中所蕴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古文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因为它们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文的内容与价值,并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审视古文作品,评价古文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树立自己的观念,有自己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深刻理解语文的本质,树立科学的、人文的语文观,构建能够反映语文精神的基本价值体系。同时,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积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与素质修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自己具有的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建设语文人文课堂。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人文精神的核心不谋而合,都强调以人为本。在高中课堂渗透人文精神,首先要构建一个人文化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开展人文教育。那么如何构建人文化的环境呢?教师应该主动构建新型的师生的关系,融洽教师与学生的环境,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爱。在创设教学环境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课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宽容的对待学生,对于学生的过失与错误等,教师应该包容谅解,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最后,教师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觉调整学习心态,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三、仔细研究新教材,发扬新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新教材相比于传统的教材有很大创新,人文性显著增强,教材不仅关怀人的存在与发展,而且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情感熏陶。如,必修课中设置的专题:“向青春举杯”“像山一样思考”,这些专题切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们体验青春的激情与困惑;让学生们回顾自己家乡的山水,重温乡土情怀。在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的熏陶下,学生会走的更远,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触摸世家的真善美,感受人世的欢乐与凄凉。如,在《紫藤萝瀑布》,学生走进著名作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感受紫藤萝花开的灿烂,感受到紫藤萝的坚韧,从而感受到生的美好与生命的永恒。在《我与地坛》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史铁生对人生的沉思,体验作者对世界独特的感悟方式。在《梦留天母吟留别》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大唐诗人李白放荡不羁的个性。在《雨巷》中,学生们可以体会到悠长、缠绵的眷恋,感受到诗人的凄清、哀怨、惆怅。高中生的人生经历有限,通过这些优美的篇章,学生们可以丰富自己人生情感,扩展自己的视野,敏锐的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四、开展课外活动,让人文精神走进生活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更大的语文课堂,许多人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教师应该扩大视野,不能将语文局限于课堂,或者局限于考试。语文本身就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语文与自然、生活、社会的联系,让语文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在这些实践中,学生们学会了观察、发现、体验语文知识,也提高了语文的应用能力。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音乐会,让学生们感受音乐,并书写自己的感受。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与情感,并相互交流,并积极写影评,让大家选出最优秀的影评。或者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让学生们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乡文化调查,让学生们感受到家乡的历史文化,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与爱。

五、创新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评价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就必须改变评价方式,不能用分数来评价学生,也不能将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教师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每个学生的人生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以肯定与表扬为主,高中生自尊心较强,教师的褒扬与激励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们体验到语文课的魅力。

结语:在语文课堂中坚持渗透人文精神,让人文情怀回归到语文课堂,让学生们热爱语文课堂,热爱生活,为他们的人生打上最亮丽的人文精神底色。让学生们学会尊重、爱、宽容与理解,同时充分张扬学生的个体精神,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金文娟.让语文课堂闪耀人文性的光辉[J].考试周刊.2012(02)

第2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范文

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阅读能力的锻炼是最为主要的,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但是学生通常觉得散文和议论文没有任何迂回曲折、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很难耐着性子将其读下去,因此不容易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更不能分析出文章层层递进的写作特点。而分析文章结构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讲课氛围比较活跃,但是考试的卷面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正因为语文阅读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再加上学生难以提起对议论文、散文等文章的阅读兴趣,因此就造成了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障碍,并且难以逾越。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方面的教学时,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例如,需要对某一个论点进行论证时,教师就应该就该论点穿插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如xxx事情是否应该存在,有何存在的理由等等,最终将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之后再运用议论文的解析步骤进行分析。

二、引进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包括文言文、古诗词、散文、议论文,还包括写作及许多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等。高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因此其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高效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能够使学生拥有夯实的语言、文化、知识功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大量的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是一门包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许许多多优美特质的学科,对语文的熟练掌握就是传承这些优美品质的一种重要方式,要让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美文或者诗句的熏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美感。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方式,可让学生感受到关于高中阶段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研究程云芳(江西省玉山二中334700)来自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热情,以此提升语文各方面的能力,并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完成高中阶段语文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拿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其包含的许多方面会使得学生产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引进综合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从多方面入手,抓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高效的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多面化的语文。如有些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但是却喜欢领略古文中的某些特殊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古文这一个点来吸引学生,与此同时再像其展示语文其他方面的魅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能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就像是学校所开创的社团一样,让学生可以投其所好,通过不同的方面来了解语文的内在魅力并且燃起对语文的学习激情,进而用真挚的情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

三、结语

第3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范文

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及古诗词接近阅读内容的一半,高中语文现行实验教材中文言的学习也占据了相当多的份额。那么,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从中学到什么?这是一个不得不明确的问题。走进现在的语文课堂会发现:许多教师只在大讲之乎者也,师生都在忙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晰”,有人甚至将其等同于外语的教学。文言文中所积淀的古人灿烂的文化、深刻的智慧以及不朽的文采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有文言字词。好一个枯燥了得,师生好一个“累”字了得。究其依据,原来是考试题型中有考实词、虚词、词法、句式。殊不知,这种教学则是在艺术、文化的殿堂门外磨蹭却不能够登堂入室,更不能取其瑰宝、汲其智慧来丰富自我的精神家园。也背离了语文课的课程目标。那么如何给文言文教学进行目标定位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课程目标为:学生要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织教学,“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具体规定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选修课中的“诗歌与散文”系列的目标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是不能只停留在文言知识教学的层面上,还要在鉴赏、领悟、拓展、创新上提升文言文学习的境界。简而言之,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应为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层面。文言文课堂教学应由文言知识这个语言基础的层面上升到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文学鉴赏,感受领悟古文中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最后再进一步引领学生去发现古文中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进而构建学生自己的对传统文化的审视能力、传承能力,构建学生自己的生存智慧。

第4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范文

一、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

1.运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创设意境。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为当代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有效的动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的音、图、动画等元素将语文教学内容利用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广泛兴趣,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其中的道理含蕴,才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求知,进行知识的学习,品味语文教材内容的真谛,使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2.扮演角色,合作学习。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比较广泛,许多内容适合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分组协作,从不同角色的身上感受时代气息,不但能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还能在角色中学到课堂知识,以演戏的形式将语文课堂内容演示完毕。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自主解决文中的难点:诵读课文解词、翻译课文,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互相影响,彼此促进,能培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感悟能力。在交换不同的角色进行扮演时,学生能体验不同角色的特点,突出时代背景,再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可达到当堂课内容当堂消化,节约课外的复习时间,使语文教学效率迅速提高的效果。

3.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认为,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心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心理暗示作为“心理暗示”的一种,是指运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对别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运用心理暗示,能够有效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心理环境,在和谐的教学氛围当中,通过语言暗示、表情暗示、行为暗示等,达到师生沟通共进的目标,达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效果。

4.知识的积累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练成读书的本领。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善于读书,则其功甚伟。”这就说明,语文教学的效率离不开知识积累,必须通过博览精文,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从空间、时间上将知识化为已有。所以,学生在语文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积累,这一点特别重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主动从大量的文章中吸取精华,多练多用,才能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手段

1.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中作为中国文学和汉语言教学的关键阶段,在素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式的创新要从学生和教师两者入手,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将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引入其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创新整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另外,语文教育是知识教育、道德培养、能力训练及情操陶冶的综合表现。在实施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将语文教育的有关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再联系实际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理念的及时更新与创新。

2.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办法(试用)》明确要求,不但要检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古文默写、字词释意、阅读等。评价应该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要善于发现高中学生的亮点和优点,重视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鼓励高中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诸多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与此同时,对遇到困难、情绪低落、丧失信心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帮助。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自主学习”是人终身学习及毕生发展的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非常重要学习方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之后,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就会充分发挥自主优势,积极主动地进行读、练、写、说、用,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积累,方法的积聚,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知识挖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5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审美教育 ;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忽视点,但是这并不代表语文审美能力不重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以高考考试标准为教学目标,侧重学生逻辑能力和知识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从课本中“看见”作者的当时写作的情景,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心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对文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中国文学底蕴深厚,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美的感受也能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触发学生心底的追求美得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能够传承历史的知识,也能够通过文学教材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中国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接受语文教育,至到高中教育为止,语文教育一直占领着重要的地位,他不仅能够让学生读懂文字含义,更能够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但是现在我国语文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将文章段落分成几个小节,再分别讲授每小节的段落大意,语句含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时,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部分经历用于分析课文中语句和文法,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主要思想一笔带过。造成这种教学现象是因为现在高考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够很快的提升,但是却不能够享受课文所带来的艺术感受,大大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策略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感受语文的美得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够感受文章的意境。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中《采薇》一文的学习,古文和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较少,在学习上更应该利用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将简单的文言文用华丽的词藻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从简单的的文言文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采薇采薇,微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室,;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为“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将深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有趣的白话文,将当时少数民族侵犯国家,将士因为大战有家不能归,一年又一年的思乡之情,通过文字和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展现在学生脑海中,对文章有了深刻的意识,既能学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深入挖掘课本中蕴含的美的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包含的文学体裁多种多样,既有深涩难懂的古代文言文,又有风趣幽默的白话文;既能学到我国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又能体会到优美抒情的古代诗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文学美得熏陶,引发审美想象力。以文学作品为例,古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螟》一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诗句中表达出来的艺术美,重点突出“浣女”及“渔舟”。只有洗衣女子的归来竹林才会热闹,渔舟摇曳荷花才会动摇,而正因为竹子林得茂密,莲荷的稠密,才能让作者从静景和动景的结合中,描绘出一副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的美好情境。通过对字词的深入探究,与作者共鸣,发掘出文学作品的内在美。

3.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堂教育不再局限于小小的黑板,多媒体的运用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生动和魅力。现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改变成舞台剧、电视剧或者电影,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这样直观的视觉冲击,比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讲课更富有感染力。在学习《红楼梦》一文中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中,在课堂上观看相关的电视剧,看到了当时贾家的富贵,黛玉的忐忑不安、王熙凤的泼辣性格、贾家四姐妹不一的神态、贾母的慈祥,在学生面前一一表现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教师不再仅限于课本教学,应该更多的将有利于学生的相关教学影片带入到课堂中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性的去探究其文学魅力,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学科是一门文字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学科,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视如宝库,用之不竭,取之不尽。语文教师充当着学生和艺术间的桥梁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文学美得魅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课堂不再是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是帮助学生插上诗意的翅膀,在丰富多彩的文学天空里飞翔,挖掘出文学作品的内在美。

参考文献:

[1]李玉新:谈听说训练与语文审美教育的融合[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邹贤敏:沉实笃行 立体观照——评《语文审美教育概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10期

第6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意义分析;思考

随着中国社会进步和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上正掀起一阵“国学热”。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世界的重视,文言文更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的标志。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继承下去,而这个重担恰好落在学生的肩膀上,学生需要具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才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言文承载中国几千年来的语言魅力,但是生涩难懂,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系统性、循序渐进的学习。目前由于不同地区高中语文教材不尽相同,而文言文的选文质量普遍不高,所以对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文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中文言文的必要性及教材选文的意义分析

当今社会,大部分孩子在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家长就让其学习英语,因为英语是国家交流的通用语言。然而却极少有家长让孩子学习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果要想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对传统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文言文不仅记载了古人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思想感情,还记载了当时社会的技术,这对现代化科技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文言文对提高现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也至关重要。

文言文选文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载体,不同时代的文言文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情况和人文思想。文言文的学习为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古代的渠道,让学生通过文言文的阅读思考,体会当时的社会形态变化。且目前很多中国以外的国家都在积极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文言文中有些思想更是能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供依据;二是体现教育的价值。文言文中大多所表述的思想都是积极的,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古人的感染。可见,文言文选文质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三是体现艺术价值。文言文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已经具备了生动,简洁,文采丰富等特点。这样的文言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积极意义。艺术是无价的,尤其是优秀的文言文作品能够给学生现实生活带来很大启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现状

由于不同地区语文教材不同,本文针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全面了解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情况。

(一)文言文的篇数

文言文的教材有7个版本,分别是人教版、粤教版、语文版、沪教版、鲁教版、鄂教版和苏教版。本文笔者调查总结,在不同版本中文言文篇数最多的是沪教版,有66篇,其次是36篇的鄂教版。最少的是粤教版,仅占17篇。而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其要求在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篇数要不少于56篇,就不同版本文言文所占篇数来看,符合标准的只有沪教版,其他版本相差甚多,还需做些调整。

(二)文言文选文的时代

从不同版本的文言文选文时代来看,一般分布在秦汉、唐宋和明清时代。根据调查统计,不同教材版本文言文选文在明清时期较少,唐宋时期的文言文材料较多。此外根据不同教材版本文言文选文来看,基本都将秦汉文排在最前。文言文选文一定要选择精简且篇目经典,从简单到难,时代由远及近。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然而在文言文选文的顺序上存在一定差异,有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按照时代顺序,这样学生能够按顺序系统性学习,学习起来能够更容易一些。还有部分人认为应该按照文言文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这样学习起来会更轻松一些。

三、针对文言文选文的几点建议

(一)保证选文质量

语文文言文选文要保证文章内容和文章质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不仅要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也要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优秀质量的文言文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二)保证文言文精神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不只是简单的欣赏和阅读,是要为学生提高正确的思想指导,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言文选文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文言文例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此外,文言文选文不仅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重视起来。例如在文言文的语言文字和文章的整体结构上。规范的篇章结构和语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三)选文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语文作文在高考中占有很大分值,虽然作文中很少用到古文,但是经典的文言文例文中的部分语句能够为学生的文章添彩。这也不乏作为学生的一种写作技巧,提高其写作能力。

(四)选文要体现民族文化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过岁月的洗礼演变至今。在当今社会大众需要以现代化的眼光继承并发扬光大,所以文言文的选文一定要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考察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同时,更要求其具有基本的工作责任感。而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父母的溺爱,责任意识不强。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在未来工作中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语文学科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也是文化的代表,文言文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素质,学生在语文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受到了古典知识的熏陶,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文言文选文质量关系着文言文教学质量,由于不同教材版本文言文选文质量的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所以有关教育工作者亟须对语文文言文选出改变,保证文言文选文质量,让学生将文言文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范文

现状一:所考和所教脱节,语文试卷的编制没有明确的标准

翻翻各地编的高中教辅资料以及某些名校编的活页单元检测题,不论教材的册次和所学的是什么内容,题型一律是这样的:第I卷是4个选择题,每题3分,包括字音、成语的正确使用,病句的判断等;接下来是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文言文的阅读。第II卷有古诗文的默写、翻译、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应用、写作等。

要做对这样的题,教和学以教材为本能行吗?高一高二的期中、期末试卷和高考试卷没什么区别,有的试卷上文言文或者是现代文甚至就是高考考过的文章。那我们对学生应该做何要求,课本上涉及的考试内容相当少,一个是一学期两本书复习无从着手,二是复习的内容很少涉及,160分的试卷满打满算15分。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语文教学与考试之间的确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让我们迷茫了:到底是按教材认真教学好,还是直奔主题,按考试要求踏踏实实地抓好联系好?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我认为应该让语文教育有序起来。与过去不同,改革后的高中新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二者具有等价性,这二者没有主次之分,是一种互补关系。开选修考试时考的就应是学的内容,不应该采取综合性的考查方式,譬如说选修《史记》《现代文阅读》《唐诗宋词》《语言运用》《作文》等等,题型不按高考的来,不应像高考那样全面考查,应该就考选修学的内容,比如单出一张诗歌鉴赏卷来考查《唐诗宋词》选修课,出一套文言试卷来考《史记》选修等等。

课程结构必须具有选择性,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开选修课时随便学生选几科,你最终要保证过关才行,这样会比较节省时间;再开必修课,就可以出一个综合性的卷子来训练,但也不应该包含语言运用这一块,到高三上学期再出全面综合的卷子来考查,这样会比较有序也能真正考出学生的水平,让学生体会到学语文的成就感,让老师感受到教学的成就感。

现状二:语文基础知识涉及太少

语文考试的每一份试卷,都涉及了语文基础知识,如病句、成语使用、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仿写等,可教材上就几乎没有相关的语法、逻辑等知识的介绍(读本上却偶尔有一些)。高中阶段每套考题的前几个基础题,又几乎是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在新的教材中,这一类知识仍旧没有相关说明。

对策:1.语法知识的补充。语法教学和考试脱节,平时根本不上语法,考试却肯定会涉及到。可是语文的知识教学已经被忽略,导致了语文学习都是在所谓的感性的内容中去参悟,像病句的修改、特殊句式的判断一味地强调凭语感去辨析其中问题,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在病句修改这一考试题型中的失分率很高,他们不能很快地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病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面对考题时无从下手。

文言文必修课开设时,就应把文言特殊句式、文言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翻译的基本方法、意动、使动、为动的区别等插在其中,由老师带着系统过一遍,在上课文具体分析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不要等到高考一轮复习时再来总结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常见情况、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写景的作用、人物描写的手法等。这些小理论知识在上现代文之前就应该明确告知学生,用新课去感受,岂不更强?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方式、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诗歌语言特点、诗歌中的意象,这些也应该明确告知学生,而不应是等到高考复习时老师来总结,真正吃透就比较难了。

第8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范文

1 高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表?F

高中阶段由于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工作量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此外,语文科目作为高中阶段主要科目之一,任课教师更是承担着巨大的教学压力。目前,许多高中刚刚进入的语文青年教师身心发展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衰竭,不易控制情绪。青年教师刚刚步入教坛不久,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会通过自己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语文教学是一个精心细致的工作,任课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青年教师在情绪上经常容易处于疲倦或低落状态,工作状态不佳,缺乏热情,经常靠完成任务来达成目标,缺乏创新的热情。对于语文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很少关心。上课时,遇到一些小的情况就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经常会在课堂上声嘶力竭地讲课或者大吐苦水,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2)去人格化,家校联系少。人格化是高中教师的基本要求,它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将自己语文教学的思想和理念传达给学生和家长。而现实生活中,高中青年语文教师常常以消极、躲避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家长,遇到事情容易失去往日的兴趣和信心,在班级和学校表现得冷酷和麻木。研究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高中语文青年教师很少有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和谈论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常常将一些事情隐藏在自己的内心中而很少表达。此外,在班级教学中,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视而不见,缺乏应有的教育智慧。

(3)低个人成就感,习惯职业麻木。高中语文教师职业成就感主要表现为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青年语文教师不同于教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的职称和荣誉不多,教学水平也不高,在语文教学素养上也相对薄弱,这样就容易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同的备课、教学任务而没有成就感。在教育教学中很少会去主动创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遇到教学难题会感到厌倦和规避,从而达到心理的暂时满足。

2 高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高中语文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对自己的身心发展和学生个体成长的负面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造成这种负面影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

(1)语文教师承担高考科目的现实压力。高中语文是高考科目中非常重要的科目。语文教学工作时间长、时间紧、提高缓慢,而社会期待值又高。青年教师刚刚步入教坛,经验不足、抗压能力弱,时常容易被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对正常的各类教研活动更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参与。学校频繁的测试和考试是青年语文教师忙于应付学生考试,缺乏足够的时间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高考的现实压力促使许多青年语文教师被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来,他们在精神财富匮乏的情况下,强迫自己参与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连续不断的挫折和打击,促使这些教师滋生职业倦怠。

(2)高中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学与小学和初中都有所不同,教师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全方面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词语辨析能力、古文阅读能力、古诗鉴赏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教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长期的积淀。此外,语文教学不像其它学科一样容易量化,通过一张试卷来评定高中语文教学很容易使语文教师产生被动心理。高中语文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只有经过专门语言训练且具有语言素养功底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特点。枯燥无味抽剥知识到课堂上讲解是很枯燥的过程。

(3)教师自身发展不足带来的压力。随着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师也开始面临新的难题和教学挑战。新一轮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这与他们传统的教学观、认知观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例如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知识的设计者、开发者。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高中教师的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不仅仅是通过老师传授,网络等现代技术也极大地丰富了学习途径。学生可以更多地从网上学习新的知识,一些能力强的学生甚至超过了老师的知识储备。这样就容易让一些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手足无措,产生压力感。

3 高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对策分析

总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需要引起我们社会、学校、教师的注意。立足分析高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1)丰富语文教师活动,增加愉悦感。要想解决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首先,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时间和精力包括法定节假日、星期天、下班后的时间,让教师感到时间是充裕的。其次,关心教师精神文化的建设。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并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单一的教学生活会让他们感到疲倦而无所追求,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学校可以根据语文教师的特点,合理地设置一些文化活动。例如:教师文化风采展、校园文化周等。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合理设置工作安排的前提下为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师活动,使他们增加愉悦感非常重要。

(2)加强教师交流合作,减轻压力感。让高中语文教师走出自闭、狭隘的个体生存环境,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减少教师压力。其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发展语文教师文化。促进学校内部师生交流、师师交流,以及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交流的形式有多种,例如: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共同备课来促进教学交流,化解同事、上级和下级的矛盾;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举办游戏,通过共同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信任。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让教师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可以有效帮助语文教师减轻职业倦怠。学校开展集体备课也是教师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教师成长,尤其是对青年语文教师的作用尤为显著。

第9篇:高中语文古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文言文教学 文化底蕴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通常运用常规的文言教学模式: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课后字字落实到位。这种模式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疲劳,课堂上死气沉沉,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倦的情绪,一讲到文言文就叹气。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究其原因,发现有二。

其一,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相去甚远,阅读它难免令人感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空间很小,对学生来说,“难懂”加“无用”,所以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

其二,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课文的诵读,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传授,反复分析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性的活用现象、文言特殊句式等做法,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似乎使学生获得了“实利”,其实,学生们早就在麻木的听讲中日渐丧失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而今,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文言文教学也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要改变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疲劳,课堂死气沉沉,文言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局面,我想,在今后高一、高二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同样具有承担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的思想。它不仅具有传授文言知识的任务,而且承载让学生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渐染,提高其人文素养,进而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的任务。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且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积淀,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重视诵读

诵读对语文尤其是与现代汉语相去甚远的文言文和诗词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步骤。先读准字音句读,然后读出词义句意,再读出文章的主旨、感情与蕴含的深刻意义。例如,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反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曦微。”通过诵读就能把握作者盼归的迫切心情。“读”和“译”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前后两个阶段。学生每读一遍,都向译的目标前进一步,把课文真正读懂了,“译”的工作也就完成了。因此,读和译是同时进行的,“以读促译”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思考,要运用语感来唤醒头脑中已有的字、词、句、篇等知识的记忆,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诵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进行,否则难以完成诵读任务。为此必须认清字的音、形、义,同时还要理解词、句、段的涵义。如:《勾践灭吴》一文生字达十余处,诵读之前必须认辨准确。其次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感情,把握文体风格。最后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研读。这样的诵读需要边读边思考,需要有批判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

二、重视教会学生积累和归纳文言文的基础方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重心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从而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伟大理想。“鱼济一次,渔济一世”,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要注重教给学生一把把开启古代诗文阅读之门的“金钥匙”,使其能够终身在中国古代经典文化海洋里自由遨游。在文言文单元教学伊始,教师宜用2―3节课,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课堂上精讲少析,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凡是学生能自学的知识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走进文本,去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生课后能自行归纳梳理,能联系旧知识,推知新知识,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思维习惯中学会思考,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挖掘作品当中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要想把古文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必须深入到作品当中,去挖掘作品当中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但凡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更是精品当中的精品。如果仅仅是流于对字词和文言常识的讲解,未免过于肤浅、枯燥,编者的意图也最终未能得到贯彻。教师深入到文本当中去,从作品的文化内涵或某以角度入手,然后加入对字词的讲解,教授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学生对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探求的欲望,那么对字词的理解将是迫不及待的,而且印象也是最为深刻的。

四、重视教会学生充分利用好手中资料和工具书进行文言文口译和笔译

教师应多让学生参照教材里面的注解并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尝试翻译全文,标出难懂词句,适时向老师提问。学生在课堂让对文言文进行口译或笔译,这类较传统的做法既有益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益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古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得以解决,以便在考场上获得理想的文言文分数。

五、适当穿插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