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夹具毕业设计范文

夹具毕业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夹具毕业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夹具毕业设计

第1篇:夹具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 CBI 专业英语 家具设计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BI in furniture design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LI Song, WANG Jun, CHEN Guodong

(Zhejiang A&F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

Abstract By comparing with five themes of CBI found that theme-subject instruction is suitable for furniture specialized English under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teaching philosophy. Using a flexible method to select course contents and divided into different parts by 6T' s approach which including theme, text, topic, thread, task and transition. This paper emphasis student's practice use of furniture design specialized English and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into periodic evaluation, aiming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content area of the subject matter and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their language skills.

Key words CBI; Specialized English; furniture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近些年来比较热点的二语教学理念,在世界许多国家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它是指在学习学科知识同时,习得语言的一种教学理念。CBI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模式也比较多样化,其最具代表性的有五种:沉浸模式(Immersion Model)、保护模式(Sheltered Subject Instruction, 简称SSI)、辅助模式(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 简称ALI)、主题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 简称TBI)和内容操练模式。专业英语是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使用英语为目的课程结构,教学所基于的内容不仅限于生活常识,更多是基于职业技能或学科知识的,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与CBI教学理念是一致。如何将CBI理念中合适的教学模式在设计专业英语中运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1 CBI教学模式选择

CBI最具代表性的有五种教学模式,很多学者对CBI教学模式及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五种CBI教学模式侧重语言和内容的程度各不相同。家具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从设计到工艺,从生产到营销都属于其范畴,其知识点也可以分为若干模块。鉴于此,家具设计专业英语教学中首选主题模式。第一,主题模式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顾及多数人。第二,教学内容和材料比较灵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与兴趣确定方向和主题。第三,主题模式主要目的是通过语言为媒介,传递新知识和信息,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水平。围绕话题、主题,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影视、模拟等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学习能力。

2 课程材料的选择

2.1 教材的选定

选定难易程度适中、内容较广泛的家具设计专业英语书籍作为学生使用教材,以便学生自学和阅读使用。教师除教材外,应该根据专业知识选择相关的参考书籍,比如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艺术设计专业英语等教材。

2.2 模块化内容

根据CBI主题模式的特征,对家具设计专业英语知识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

家具设计理论主题模块: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和补充,包括家具设计史论、色彩与绘图理论、家具设计名家及作品解读与赏析等。

家具设计基础主题模块:内容包括家具设计图学、设计软件、家具设计构成、家具设计方法。

家具商贸与会展模块:包括商贸函电书写、产品使用说明与介绍、展会英语等。

家具设计实践模块:包括国外设计网站、国外知名家具企业网站查阅、国际知名设计大赛Red dot、IF等模拟设计。

3 CBI模式下教学方法与过程

专业英语的学习强调学生对专业词汇、表达的掌握与应用,但这些知识教师不能一味地讲授,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因此在不同的主题模块内容下,应衍生出不同的话题和任务。

3.1 家具设计理论主题模块

对于设计理论来讲,往往都以教师传授的方式为主,学生被动接收,这种方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课程内容为依据,利用CBI模式中的“6T”方法(分别代表主题、课文、话题、线索、任务和过渡)将课程内容灵活的组织起来,可以有效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堂的趣味性。以设计理论主题模块内容为例,首先对中西方设计发展脉络简要阐述,然后选定特定时期或地域的家具作为主题,围绕主题给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英语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总结成材料汇报。其次,在前期话题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任务,要求选择熟悉或崇拜的设计师进行深度分析,内容和形式不限,给出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最后,从理论学习上延伸到家具设计作品实体上,按照教师给出的设计作品与设计理论相关联,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也很好地衔接了下一主题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3.2 家具设计基础主题模块

利用案例法,将课程中关于设计方法与图纸绘制的文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主题。比如学生习惯于用中文来进行设计讨论,图纸说明,软件使用等。利用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将自己曾经做过的设计,用英语进行讨论(包括设计构思、方法、过程和结果),并将使用的中文软件安装成英文软件,熟悉设计软件的英文界面和操作。

3.3 家具商贸与会展模块

家具贸易已成为我国家具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主题内容围绕订单、邮件、电话、QC现场沟通和检验完成贸易。并根据内容设置情景模拟话题,如客户参观家具工厂,了解产品等。随着家具展会的不断兴起,国际性家具展览会也越来越多,以米兰国际家具展、科隆国际家具展、高点国际家具展、上海国际家具展和广州国际家具展为主题对国际家具展的活动形式、会前联系、会下交流和会后联系这四个主要环节中的主要任务、内容和书信格式进行讲授。根据内容布置相应书写任务,并分组模拟展会中的主题活动,如客户接待,产品介绍,设计推广等,达到学与用的统一,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国际家具展,作为实践教学。

3.4 家具设计实践模块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设计经验,因此设计实践往往是他们最能够积极参与的模块,但如何将专业英语与设计实践结合起来,这需要教师很好地来进行设计。首先,设计需要有一定主题和方向,将国际知名设计赛事作为设计实践的主题,比如Red Dot,IF等,要求学生阅读国际大赛网站,理解大赛宗旨、格式要求以及参赛方式,并欣赏历年大赛获奖作品,从而开阔眼界。其次,按照国际大赛要求,模拟参加设计大赛,包括国外设计网站查阅,国外知名家具企业网站查阅等,为设计准备素材,完成后小组用英文讨论方案,老师随机参与讨论,以便监督学生用英文表达设计构思。再次,从方案草图绘制开始,要求用英文记录设计构思、材料、结构、工艺方法等,达到回顾和使用之前学过的专业词汇和表达;利用英文版软件完成效果图、生产图、展板绘制,并书写完成设计思路和作品说明。最后,小组完成作品后,将所有材料汇总并制作成册,作为课程考核材料,并要求学生在讲台做英文汇报,实现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设计工作。

4 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有着较大的影响,常规的考试型考查方式,会使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知识点的记忆上,而语言的使用效果不佳。因此在CBI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考核方式也因更加灵活。比如,将每一模块中的主题讨论、作业、汇报材料等作为阶段性的成绩。将设计实践中的讨论活跃度,设计方案的表达情况和英文的写作情况,以及小组汇报材料准备与表现情况等作为分数比重较大的模块。考核结果就是将每一阶段的成绩按照比例汇总成最终成绩。

5 小结

CBI模式融语言、内容为一体,让家具设计专业英语的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笔者对CBI教学模式和专业英语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课堂效果也不断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用英文展示设计成果,并陆续有同学参加Red Dot、IF等国际顶级赛事,并取得奖项。然而家具设计是一个交叉性极强的学科,课程内容广泛,更新迅速,教师需在CBI教学理念指导下,不断强化语言和专业知识,不断归纳不同的学习主题和话题,从而增加家具设计专业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教改项目 (项目编号:YB1211)

参考文献

[1] Brinton D.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M]. Nunan D.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3.

[2] Met. M.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 Defining Terms, Making Decisions[J].NFLC Reports. 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enter,1999.

第2篇:夹具毕业设计范文

毕业设计是工科类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流程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题的能力。

我国的三本院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其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在“应用”两字,即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毕业设计,因此,毕业设计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三本院校而言,更具有重要意义。

二 目前毕业设计模式的问题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变化,用人单位对本科生的能力要求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突出特点之一是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很多高校所采用的毕业设计模式弊端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及原因如下。

1.师生比过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师资资源出现严重的不足,教师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量过大,往往一名教师要带12名以上的毕业生。而且,新建的大学校区一般又远离城区,导致学生难以及时与指导老师见面,指导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同时,由于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教学条件的投入则相对滞后,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必要的图书资料查阅、计算机使用、实验测试等方面得不到满足,从而制约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2.毕业设计选题质量不高

由于指导教师的不足,很多教师所提出的题目往往是虚拟设计题目,且题目重复、陈旧,多人同题、多年一题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题目内容单一,学生得不到综合性训练,或题目过大,学生难以驾驭等。

3.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不规范,过程管理失控

尽管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制订了不少针对毕业设计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但在执行中不严格,学校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特别是在毕业设计的评阅和答辩过程中,有时教师为了不影响学生就业,出现了对学生放松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对一些达不到要求的毕业设计往往采取迁就、放任的态度。

4.应用性和创新性不足

传统毕业设计始终无法摆脱以老师指导为中心的模式,毕业设计的最终结果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设计理念,更得不到实践环节的检验和反馈。

5.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此时正是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重要时期,由于就业工作对学校和学生而言,都是巨大的压力,学生从现实出发,当然把应聘、找工作摆在首位,而将毕业设计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导致不少学生的毕业设计往往是突击性拼凑而得的,根本达不到毕业设计的目的,结果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现在的毕业生的质量大不如从前,这又反过来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三 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的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三本院校的教学特点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认为,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已无法适应目前的形势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毕业设计的模式,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1.强化选题的真实性

高校工科专业普遍具有相对较强的科研实力,不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其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研究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一个小的课题,是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加强了专业课教师、科研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尽可能多地让科研课题成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平台,即让教师所提出的毕业设计课题全部都来源于真实在研项目,摒弃了虚拟假设的题目,从源头上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在实践中,我院机电工程系全体专业课程教师结合其在研的横向和纵向课题,将实际的研究课题拆分为学生的设计题目,如将“电动汽车电力拖动系统”这一省级科技开发项目拆分为“永磁电机转子安装夹具设计”“永磁磁钢贴片安装夹具”等9个题目,这些真实题目极大地提高了选题学生的兴趣。

2.毕业设计与创新实践结合

目前,三本院校中普遍开展了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助研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以前都是在课外完成的,而且随意性很强。而我们将创新实践的内容延伸到毕业设计环节,将两者有机结合,这既能保证创新实践活动的深入与延续,同时由于创新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从而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环节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毕业设计学生的分组上,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来进行课题小组人员的分配,不再采用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设计小组分配形式。

3.指导教师的多元化,减轻教师的指导压力

为了减轻指导教师的压力,我们规定每名教师每届最多只能带8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解决师资不足的一个途径是对外聘请教师,外聘教师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这一棘手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我系教师缺少实际工程背景的问题。

4.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

三本院校一般在校外与不少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原来主要作为学校的外实践教学。因此,我们在大四第一学期的后半期,就让学生入驻合作企业或与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熟悉后,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工作中,并安排一名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最后在指导老师和学校教师的协助下从企业的研发项目中筛选出一个合适的课题作为其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完成其设计题目的同时,也帮助企业完成了研发项目。

第3篇:夹具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15-02

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是具有总结性的综合性工程训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机械专业知识及各种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与工程训练,也是学生一次解决机械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具体实践,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通过毕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受到设计、生产、管理第一线所必需的岗位能力训练,便于学生向工作岗位过渡。目前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而且牵涉到学生、教师等多个方面。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式和机械类专业社会需求的状况,指导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来进行[2]。充分发挥好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严把质量关,使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这个过程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进一步提高[3]。

一、毕业设计指导过程

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各项政策,按照学校颁布的《毕业设计工作规程》和机电工程系制定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指导的毕业设计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推理严密、计算准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有一定量的相关资料和图表等。

每年毕业设计开始阶段,都会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这是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依据,也是检查、考核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与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指定了学生毕业设计题目、设计参数、设计要求、设计时间安排和学生结合本题目需要查询的中外文献,并列出了学校图书馆对应参考书籍的中文图书号,方便学生查阅指定文献。学生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后,在第1周安排了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工作,规定了他们完成的进度。

设计过程中,对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分析了他们的条件与特长,全程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等。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情况,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以身作则,教书育人,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期间,要求学生每周至少2次集中,每次需汇报一下具体学习情况,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并进行答疑,认真填写了《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指导情况记录》。

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认真指导了学生拟定论文写作计划和写作提纲,审阅论文初稿,要求学生严格按《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审核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同时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对学生的答辩申请提出意见。答辩前督促并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准备验收、组织预答辩等。

毕业设计完成后,按学校要求撰写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在规定表格中写出技术性评价和学术性评价并签字,向答辩委员会报告学生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质量及应用价值,指出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等,同时根据评分表给出成绩。答辩结束后,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整理并归档。同时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二、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具体做法

由于机械类专业是与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紧密相关的专业。在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历来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立足机械类专业的特点,贯彻“以产品生产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坚持采用校企联合、真题真做、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体系等方法和手段,严格要求学生的图纸图量和毕业论文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结合平时的科研实际,将企业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直接影响和关系到今后毕业设计的质量。选题时根据科研项目、实验室的建设、学科发展方向、工业企业生产等多方面科学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以求达到使学生获得综合训练的目的。另外还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灵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对于已确定工作去向的学生,尽量帮其选择一个与其将来工作相关的课题;对于考研的学生,帮其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性的研究型课题,为将来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直接在已签订就业协议的企业完成,让学生在收集资料、解决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实际工作的程序,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等最真实的情况,多积累“实战”经验和技巧,从而解决好学生就业和单位招聘后的后顾之忧。只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毕业设计对未来工作的帮助,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毕业设计中来。如2011年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推土机铲臂右支架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该题目结合了抚顺挖掘机厂实际生产的需要,要求该生利用所学的金属工艺学、互换性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解决工程中推土机右支架的实际加工工艺以及针对其中钻孔的工序设计专门的钻床夹具,为该生毕业后从事机械产品的工艺设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校规定,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各自的毕业设计,做到一人一题

每年指导的毕业设计如果需要合作完成的课题,每个学生必须独立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今年指导7名毕业设计,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都不一样,而且每一年的毕业设计题目也不相同,这样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和雷同。

(三)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并确保充足的指导时间

从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开始,明确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集中两次,每次集中都要求学生汇报每周工作情况,对各设计环节经常督促检查,对学风不正、设计不认真或者经常不到岗的学生,一经发现及时纠正。从根本上杜绝了凭感觉指导,凭经验检查,凭感情给分的行为。对学生毕业设计要严格把关,从论文质量、工作态度、文本格式、图纸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毕业设计必须坚决整改,确保质量要求不降低。

(四)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耐心的启发和引导;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热情地引导学生独立地查阅文献,找到获得解决方案的途径;当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案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最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理安排毕业设计进程,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

根据每个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的特点,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的方案和进度计划每周定时、定点检查执行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出检查记录,填写检查意见并签字。在方案设计确定以后,定时到毕业设计室进行指导,随时答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返工。设计过程中进行检查,主要检查设计进度和质量,通过强化中间阶段的过程控制来规范整个毕业设计的工作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六)建立学生考勤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首先进行自审,然后小组同学之间互校,最后由指导教师审定。只有经过三审并按审查意见修改以后的设计文件才算最后的毕业设计成果。每次指导后填写指导日记,记录指导情况,包括学生提问情况、出勤情况、主要问题分析、指导内容等,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填写毕业设计活动记录,记载出勤情况、日工作记录、完成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便于教师的过程管理,加强了对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和监督。明确毕业设计完成的进度和时间安排并加以落实,做到每一位学生有章可询、责任明确,整个设计过程任务清晰、环环相扣、依次进行,确保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和有序。

三、毕业设计改革效果

每年经过精心准备和认真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完成都非常好,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同时扩大了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满意的效果。在每年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中,都有学生获得优秀成绩。具体改革的教学效果如下:

(一)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人一题,真题真做,使学生从事毕业设计的责任心大大增强。学生从事毕业设计期间,能够亲身体验到科研工作直接应用效果,能够强烈地体会到企业的科技需求。因而有关毕业设计工作非常认真,毕业设计的质量明显提高。一些学生毕业设计能被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和产业化生产。

(二)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

由于毕业设计题目多数来源于企业生产,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了难得的工程实践以及了解、熟悉和适应企业的机会,使就业后的企业工作适应期大大缩短。

(三)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在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以及把握社会需求的能力和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尽快缩短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四)丰富了平时课堂讲解的知识

通过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增加了实践知识,在实践经历中为教学提供新颖、鲜活的第一手案例素材,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企业生产或实践设计等的新科技、新工艺,丰富了实践案例,使得课堂更加生动,知识传授更加有效,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从毕业设计时间的保证、科学选题、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加强毕业设计过程指导、把好毕业答辩关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实施,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探索和思考,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启平,王全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2):111-112.

第4篇:夹具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改革

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必经环节,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综合考核。通过毕业综合设计工作,将整个高职阶段的课程融会贯通,完成由学校学习到社会工作的过渡。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朝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作为接受高职阶段教育的总结和升华的毕业设计,相应也应该体现联系实际的精神,但依据本人几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发现了毕业设计在执行上的一些缺陷,急需进行毕业设计改革,提高效果。

一、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缺陷

1.传统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题目大多由老师给定,或者书本上的一些课题,选题很多与生产脱节,学生在完成这样的题目时,积极性不高。

2.某些毕业设计题目套用本科模式,题目过于学术性,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最后只停留在文献综述的层面,没有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论文没有深度。

3.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学生以后从事的岗位相当程度上没有什么关联,没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能通过毕业设计提高以后从事岗位工作的能力。

二、高职毕业设计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应来源于工作实践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在学校主要是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职业技能的掌握。以本人所指导的机械加工类专业为例,课本提供的是原理性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进入工厂车间,实际操作才能最终形成对技能的掌握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毕业设计的课题,如果只是针对书本的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且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让学生进行工艺设计,学生没有深入到工作实际中去,设计的工艺过程与生产实际差距很大,设计的工艺无法施实,所设计的夹具也不合理,无法使用。反之,如果题目来自于学生的工作实践,那么就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也是毕业设计环节的重点。学生此时,会以整个高职阶段的基础知识为背景,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如果问题仍旧无法解决,此时,学生会主动进行文献调研,从资料中找寻答案,再动手实践。这样的新旧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将帮助学生真正完成由课堂到社会工作的过渡,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

(二)毕业设计应强调实际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大学本科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毕业综合设计中,研究过于学术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毕业综合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整个高职阶段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所以结合学生的实习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问题是很重要的。

而且,相较于从书本中寻找题目,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更加容易在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课题。学生在面对一个实际课题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会更高。而且,当问题真正得到解决的时候,学生的实践技能也获得了提高。

同时,实践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伴随学生将来一生的职业活动过程的。通过毕业设计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传授相应的技巧,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毕业设计的过程应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以前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职责大多是对课题进度的掌握,以及最终论文质量的修正。如果学生可以自主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以该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就可以促进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并且,当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会更加主动向指导教师求助。在有实践背景课题的驱动下,师生互动有很大好处,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使专业知识获得升华,积累丰富实践经验,以便将来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在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

(四)毕业综合设计的成果应该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产生帮助

按照以前的毕业设计模式,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文献调研,并且用很长的篇幅进行论述和总结。如果毕业设计课题与自己将来从事的岗位没有关联,结束这个课题完成答辩之后,对学生来说课题就不再有意义。可以说,这样的选题,没有体现出毕业设计这个环节的作用。

相反的,如果课题来自于学生的亲身工作实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向有经验的前辈咨询,与指导教师讨论,以及自己动脑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这样课题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在课题结束时,所有的这些过程都成为了将来从事岗位工作的宝贵经验。此时,文献调研也不再是枯燥的过程,而完成的论文,会有更多学生自己的体会与想法,不仅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对基础知识更深入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论文更有意义。

三、高职毕业设计新模式

根据以上毕业设计改革的基本原则,本人提出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结合的模式。首先学生到顶岗实习岗位,在顶岗实习岗位时会发现需要解决的那些问题,然后学生列出备选题目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专业能力和完成的可行性,选择其中一个成为毕业设计课题。

在这种新模式下,课题来源于自己工作岗位实际,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理论知识困惑时可以咨询指导老师;碰到实践困难时可以请教车间的技术人员。而且更具针对性,直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帮助。实际工作与毕业综合设计相结合,可以调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解决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个过程将成为学生将来职业活动训练的一个范本。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将来对于新的环境和工作会有更强的适应性,会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创新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培养,在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的方法上得到一定的训练;并在顶岗实习和综合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毕业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海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J].高教探索,2008(6)

[2]覃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设计指导的改革[J].职教探索,2012(2)

第5篇:夹具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技工院校;机电专业

技工院校的机电专业设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展开考核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社会对服务第一线的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技工院校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高超、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高级技工学生迫在眉睫。而毕业设计是提高学生根据企业生产的需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达到产品的合理化设计和工装要求的最好方式。

一、机电专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是许多技工院校专业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任务。尤其是在机电专业,通过对自身工学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展开设计是对高级技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理论知识、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内容,也是锻炼学生通过所学内容进行独立完成工作的重要考验。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自主查阅资料文献,正确运用工具书和机械设计手册,提高对工程的设计能力和计算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步入自身工作岗位的重要过渡阶段,对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其质量好坏是影响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检验,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二、机电专业设计的选题

(一)选题原则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关系到整个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步骤。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在校学习课程体系的最后环节,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无论是教学目标、授课特点,还是教学模式,必须着眼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贴合学生的就业岗位,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设计。所以,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应当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切实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1]。

(二)选题策略

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时,是由指导教师模拟设计课题,此类课题属于“纸上谈兵”,缺乏设计的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基于工学结合,机电专业高技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一是结合岗位需求,比如数控技术专业,可以选择轴类零件的加工及夹具设计为毕业设计课题。这类课题贴合就业岗位,对接岗位技能需求和职业能力,技术性强。二是结合企业生产需要,参与企业研发或生产的项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这类课题来自企业一线生产实际,实战性强,通过实践研究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加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三是学生自由选择。比如笔者所在学校,13级机电班某学生小组毕业设计课题为《生产线上的机械手以及打物料的设计》,该课题是由参加机器人兴趣小组的几位学生根据共同的专业兴趣爱好选择的,设计积极性非常高。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学生设计理念一致,分工明确,参与度高,取得良好的效果,该设计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这类课题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由选择,能激发学生参与设计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加强与老师、企业技术人员的联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主择业能力,为其就业创造良好的能力支持。

三、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流程

在机电专业高级技工班毕业设计中通常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阶段,分别是前期的准备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总结答辩阶段。具体流程如下:

(一)前期准备

首先是进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在这一点上前文已有叙述。其次在选题确定之后,就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书,在这一环节中指导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设计课题难易度,合理确定设计课题的工作量。设计课题过难则难以保证完成性,过易则达不到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在选择设计课题时需要考虑设计环境和学生学情。考虑设计环境,即考虑学校的设备设施和企业一线技术支持等是否能满足课题需要;学生学情即为学生目前掌握的课程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是否能支撑毕业设计。并且课题本身的难易度也很关键,既要适合学生的学情能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让学生经过一番研究和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在学生毕业设计时还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比如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数量,编制工艺卡的工序数量,撰写设计说明书的页数。指导教师在课题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如上几个方面,由此保证毕业设计顺利的开展和完成。

(二)研究设计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需要加大企业调研的力度。在毕业设计前期,指导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分批进入当地知名企业参观、调研,了解最新技术、生产加工方式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显性和隐形的要求,从而增加学生对就业岗位的了解,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二是注重毕业设计成果实物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资料,鼓励学生从设计到制造全过程的毕业设计,即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加工出产品或设计出实物成果。以数控加工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应包括零件工艺设计、自动编程、加工制造、零件检测四个阶段的内容,通过加工零件,使得学生对机床操作技能、零件工艺分析、产品检测检验技能等职业能力得到综合的应用。

(三)毕业答辩

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准备相关的答辩过程,在答辩结束后需要对设计材料进行妥善管理,将毕业设计整理上交给指导教师,由教研室保存。

四、结合工学基础的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改进方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设计的实用性

在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级技术工人,其中包括了:职业技能、专业知识水平、职业综合能力等。需要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出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以及职业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而根据这一教育标准,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应当体现出技工院校的教学特色,选择的内容应当面向实际经济生活,面向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符合当前机电技术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这就需要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指导功能,课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贴近职业岗位需求,满足专业相关岗位或岗位群核心技术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要求,从而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后续的专业发展[2]。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确定13级机电一体化专业高技工班学生毕业设计课题时,通过调查杭州登鸿、伟刚实业、胜达集团等企业实际需求,确定了楼梯扶手自动打磨机设计、瓦楞纸的加强筋黏贴流水线设计、V型纸板传递装置设计、瓦楞纸贴标机开发与设计及等课题,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对接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完成技术改造和设备的研发。

(二)结合高技学生特点,发挥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是机电专业毕业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尤其是针对技工院校的高级技工学生,由于其工作性质属于动手操作性极强,因此想要创新思维能够被发挥,重点是对设计内容不能过于限制,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以及相关设计思维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方案,让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数控技术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设计工艺方法、不同的加工模式、编写不同的控制程序等,这就使得在设计方案中可以存在很大的自主性。在整个设计环节中教师主要负责主体方向的把握,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在设计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只提供基本的数据资料,剩余的资料可以有学生自行查找,同时根据查找到的相关材料设计出不同的方案。

(三)理论结合实践,培养职业素养

在机电专业毕业设计中,学生需要设计零部件,然后进行装配,最终完成一个合格的设计产品。许多机电设备对于机械的各个零件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探讨零件的加工工艺,从而纠正在设计中出现的错误,实现了学生在理论设计与实践工作上的有机结合,也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在许多看似简单的零件设计中其实隐藏着很多知识。例如在机械手的设计中,会有很多不同丝杠的设计,这些丝杠在尺寸上都严格的规定,因此在设计中提高了零件的加工难度,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反复的测量与更改,通过这一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清楚只有将自身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才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经验。

(四)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毕业设计当中,指导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想要提高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指导教师的专业培养。由于技工院校教师所从事的多是专业理论教学和基本实操训练,其知识结构往往跟不上当今先进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在强调技能为主的技工院校教育中尤为重要[3]。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下企业实践等方式,增加教师对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企业工作流程、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设备使用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了解,提高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拓展专业外延。使得教师能够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丰富的机电产品设计经验,保障机电专业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总而言之,毕业设计是技工院校对学生进行一次兼备学习、创新、研发、实践的综合性活动。尤其是基于工学基础上的机电专业高技班的毕业设计,选题应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本地机械行业培养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杨.机械中专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J].科技资讯,2012(6):85

[2]李成.就业导向背景下高技毕业设计课题选择原则及策略———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4):210-211

第6篇:夹具毕业设计范文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学风建设;治学方略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最后一项教学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检验,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近年来,安徽工程大学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环节内容进行了修订,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学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系统、全面、综合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及训练,初步掌握产品开发、工艺革新、设备研制的方法和技能。毕业设计(论文)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工程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毕业设计过程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一、机械各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机械各专业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大同小异,以下以机制专业为例进行阐述。

机制专业毕业设计大纲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接受工程师必须的综合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这些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专业外文资料阅读和翻译的能力;理论分析的能力;制订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经济分析和组织工作能力;总结提高、撰写论文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等等。

(3)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16周1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7.4%)。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树立良好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作风。

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学风因素

自评估和更名之后,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要求都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从审题、过程监督到评阅、答辩、成绩评定循序渐进,一人一题的模式让更多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给毕业后不同去向的学生提供了宽泛的课题选择空间,为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或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平台。虽然如此,毕业设计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如题目难易程度的合理性、题目的针对性、遇到问题学生心气浮躁、不能踏踏实实解决问题而过分依赖网络、老师监督辅导程度常常不到位、对提交成果的评判随意性大、没有统一的、相对明确的标准等等,这些问题表现在学生,而根源于教学管理和老师。老师的责任心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治学水平影响学生的习得能力,要把好毕业设计这一关需要一套完整的治学方略,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在学校,学风的定义就是学习风气,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它依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般意义上来说,影响学校学风的关键因素是学生、教师、学校环境、家庭和社会因素,其中学校环境、家庭因素和社会大气候我们无法左右,所以只能从自身做起,以身试教,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毕业设计过程是老师和学生近距离一对一授课的过程,教师的工作是如何传播知识,如何能让学生很有效的接受知识。这个传播过程并没有很深奥的理论,但敬业是首要的,一定的基本技能是必须具备的。对毕业设计的任课老师来说,要达到毕业设计大纲规定的目标,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职业技能:

(1)具备课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熟悉交给学生的课题,掌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完成的方法,懂得如何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督促学生阅读和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指导学生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设计和计算;帮助学生制订设计或试验方案;强化学生对课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意识;总结提高、撰写论文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等等。

(3)具备良好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作风,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上述要求不仅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也有做人做事方面的,所以要带好毕业设计,老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三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时刻关注专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不仅在专业上要坚持教中学、学中教,不断进取,还要在做人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老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是为师者不“真”,又怎能让学生学“真”?所以老师高尚的人格、整洁的仪表、和蔼的态度、丰富的学识、博大的胸怀、率先垂范、做出表率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良好的学风就会在这种互动中形成。

三、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治学方略

按词典的解释,治学就是研究学问,方略就是全盘的计划和策略,研究如何带好毕业设计,为学生上好最后一堂课而制订的计划和策略就是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治学方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现状,建议对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采取一些方略,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作为毕业设计中的一个环节,是经过很多学校考证了的,在各方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一个理想的实习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是非常必要的。毕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人说书本上的理论是没有用的,实际工作中一点也用不到。事实情况绝非如此。笔者和企业打交道20多年,设计的产品有发动机、卧式带锯机、农用机械还有工装夹具,最后落脚在防腐泵产品的研究中,到目前为止设计了几十个规格的产品都在使用中,还有的产品出口国外,最早的产品在线使用近20年了。这些产品的设计没有哪一个尺寸不需要计算,没有哪一个结构不需要找理论依据,只有在同类型产品不同规格系列化或者在仿制别人产品时才参照成熟产品的结构和尺寸做相应的放大、缩小或原样测绘,即使如此这也只是一条捷径,并不是设计产品正常的程序,一旦产品有质量问题就必须回归正常的设计程序查找原因,正常的设计程序必须要用到理论计算,而课堂上讲授的都是各学科的经典都是各种机械产品设计计算的基础。书本如何结合实际,关键就在如何把实际工程问题提炼出来,变成作业里面的已知条件,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或是一个实践问题,而是需要用系统专业的眼观观察实际的事物,需要在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思考总结,最后找出理论公式与实际问题之间的结合点,把一些影响不大的因素忽略掉,把理论计算公式的假定条件作为计算结果的误差来源,最后用系数进行补偿,如此就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因此要想很好地运用理论就必须学到一定的程度,厚积才能薄发。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才能找出实际问题的关键点,而毕业实习正好是一个机会,为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供了平台,所以毕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另外,通过毕业实习还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也能加深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培养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阔眼界及思路,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及酝酿设计方案,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而目前缺少理想的实习基地,没有真正意义上实施这一过程,其中的原因很多,如果单方面依靠老师寻找实习基地,会涉及到学生安全问题、经费问题、企业的认可度等等,目前还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学院和老师各方努力。  2.毕业设计

目前我院还没有完整的关于毕业设计课题内容的的具体要求和验收标准。笔者结合其他学校的经验,将几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内容和要求总结如下:

(1)机械制造工艺工装及设备设计方面的课题。

1)以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为主的课题,应提交:工艺路线和工艺卡;各工艺卡上必须按要求完整填写相关工艺参数,比如机床、量具和刀具的选择、切削速度、切削量的规定等内容;必要的工装图;毕业论文按学校规定的格式和字数撰写,其中必须有关于误差分析的内容。

2)以机械设备设计为主的题目,应提交:完整的设备结构总图和全部非标准零件图;毕业论文按学校规定的格式和字数撰写,其中必须有设备结构设计的详细计算过程。

毕业设计中图纸的要求:图纸大小在能清楚反映设备结构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标准图幅打印,标题栏明细表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填写,不可再用课程设计的简易标题栏和明细表;总图上必须标注必要的尺寸,技术要求可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填写;设备上所有非标准零件都必须要画零件图(标准件如螺栓、轴承等能在专业商店购买,只要有型号就行,不需要画图),零件图图幅和标题栏要求同上,零件图上要合理标注尺寸、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可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填写。

(2)模具设计方面的课题。

1)冲压模设计:应是具有三工位以上连续模,或将三种以上简单工序进行复合的模具。

2)注塑模具设计:应是含有侧抽芯机构的中等以上复杂程度模具。

3)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应进行详细设计计算。

4)模具典型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工艺路线分析。

5)设计中典型零件应编制零件制造工艺规程卡片(该内容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删减)。

6)应用模具CAD软件设计的,应该对模具结构进行三维剖析,并有模具开合结构图。

7)必要时对设计方案和设计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和环保分析。

提交结果包含:有完整的总装配图和所有非标零件的零件图。图纸内容和格式要求同(1);一份1万字以上的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论文里应有不少于3000字的文献综述和上面3)、4)、5)部分的内容。

(3)仿真、软件设计和实验研究类毕业设计内容及要求。以仿真为主的课题,必须提交仿真结果分析报告;以软件设计为主的课题必须通过程序验收,内容应符合软件工程规范,还应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与编码、测试等全过程;实验研究类课题学生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包括调研、方案设计与决策、实验方法与过程、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论等的全过程),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已有的工作。上述三类毕业设计工作量应至少完成1.2万字以上的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论文应包括3000字的文献综述、实验分析研究与结论等内容。

第7篇:夹具毕业设计范文

1.未来机械制造工程发展研究

1.1设计工具广泛使用。当前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仍比较低,必然在未来几年迅速发展,大型企业应探索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

1.2制造工艺不断精细。未来我国制造工艺必将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

1.3自动化技术不断推进。我国自动人技术方面尚显迟后,未来将向发达国家学习,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

1.4管理方法日趋科学。未来发展中,计算机辅助管理必将逐步应用,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将广泛应用。

2.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分析了未来机械制造工程发展特点后,对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必将产生一定影响。在专业教学方面也须进行相应革新。

2.1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教学中应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渗透,目前学校里讲授的技术通常滞后于生产实践,但教师需不断探索新技术,将内容渗透在教学当中,并不断开发新课程,以适应专业的不断发展。另外,在教学方法选择上,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开拓创新、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便其在未来专业飞速发展时,能够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第8篇:夹具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Solidworks应用 能力培养 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TP39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47-02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水平与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掌握现代先进工程技术的人才。

作为为制造业培养人才的高校机械类专业,近年来,虽然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革,但仍没有跳出传统技术和传统思维模式,很多高校只是将CAD / CAM作为一门课程讲授,注重讲授原理,而对制造业广泛应用的三维工程应用软件讲得少,致使学生缺乏实际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课程体系设置中,没有将产品的设计、制作工艺、管理等环节系统地串联起来,与企业需求脱节。

因此,需要对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全新的基于Solidworks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大学教育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武昌工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近年来,机械类专业坚持“以机、电、计算机技术为平台,以数控技术应用为专业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以Solidworks应用(CAD / CAM / CAE)为课程体系主线,将Solidworks的各个模块融入相关课程中,逐步建立基于三维技术的设计、制造工艺、支配、管理的实际工程概念,构建了CAD / CAM / CAE一条龙的教学、实训体系,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一、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教学平台的选择

三维软件种类很多,我院选择的教学平台是Solidworks三维设计软件,早在2006年就购买,主要基于一是好学、易用,功能强大,产品完全汉化,可以实现二维、三维转化,适合学校教学特点。二是产品实用性广,是国内外中小型企业广泛应用的三维CAD主流产品,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直接上手应用,缩短了新员工培训周期和企业用人成本。

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构成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必须具备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有:

(一)工程图学能力

工程图学能力是以三维建模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看图能力、建模能力、创建工程图能力及创新能力,将工程制图的经典内容与计算机绘图(二维、三维)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行重组和优化,重点培养三维零件和装配体设计技能培养。

(二)基于三维技术的机械设计综合设计能力

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整合为“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按照机械设计的步骤,从选题、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开始,使学生初步形成应用专业知识设计产品的能力,加强机械系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三维技术的机械设计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从零件建模、部件装配到整机的运动仿真(CAE),均以数字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示设计过程,为实现机械综合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三)基于三维技术的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能力

基于三维技术的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能力的培养包括:一是三维工艺能力(CAM)设计能力,二是夹具设计能力。选定一个机械产品(机械设计综合设计的作品)的零件,进行机械制作工艺设计、夹具设计。

(四)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能力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能力的培养目标是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运用CAD / 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编程和仿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SolidCAM三维CAM软件,实现CAD / CAM / CAE集成,利用其仿真功能,验证形式的设计成果,强化学生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计算机辅助制造能力

计算机辅助制造能力是基于产品的三维模型,通过定义一系列加工要素和参数,实现加工轨迹的自动生成,特别是对于复杂零件的多轴加工,运用此项技术可以确保工艺规划和加工工序以可视化的方式在实际加工之前得到验证和优化。

三、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措施

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多,长期以来课程体系松散,内容重复,课程之间缺乏有效链接,没有一个明确的课程主线。而设计以二维为主线,工作量大,复杂曲面难以表达。高校普遍教学手段落后,实验多为验证性,满足不了培养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的教学要求。因此应对此进行改革。

(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以Solidworks工程技术应用为主线,以设计为中心,对二维模式机械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通过Solidworks先进的技术平台,将Solidworks软件的设计(CAD)、制造(CAM)、分析(CAE)各个模块融入机械系列课程中,建立基于Solidworks(CAD / CAM / CAE)工程技术应用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坚持计算机软件教学四年不断线。

课程举例一:“机械制图”。加大三维绘图能力的训练,利用Solidworks系统的三维实体设计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加入三维设计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看图能力、建模能力、创建工程图能力及创新能力。举例二:合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为“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改变机械原理偏重理论分析推导,机械设计偏重强度计算校核的模式,加强机构与系统设计的教学,突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充分利用Solidworks对工程问题的设计、计算、分析和仿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设计能力。举例三:“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引入SolidCAM三维CAM软件。运用Solidworks系统将虚拟加工引入教学,增加特种加工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先进制造技术知识的掌握。举例四:利用Solidworks软件的集成性(CAD / CAM / CAE),形成以设计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这样使学生掌握设计、仿真、分析、制造、装配的整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优化整合

教学手段决定教学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教学手段下(模型、挂图、幻灯片),教师工作量大,占用时间多,重难点难以突出,而机械类专业课程实践性强,课堂上难以实现。改革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十分重要。

1.建设数字化教室、数控加工仿真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建立以计算机辅助的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场地,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2.构建CAD / CAM / CAE一条龙实践教学体系,对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整合,打破课程界限,以Solidworks三维设计、制造、仿真为主线,强调机械系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机械系统联系起来,将各课程独立的验证性实验通过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等项目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一,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了机械学科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湖北省重点本科专业,是湖北省新兴战略支柱产业本科项目,依托机制专业,成立了湖北省绿色风机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反过来这些项目也成为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平台。其二,培养了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初步具备了与工作岗位要求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与基本技能,使得学生毕业后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就业率,缩短了企业用人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 参 考 文 献 ]

[1] 席平,王晓霞,程伟,等.三维CAD实验课程体系建设[J].工程图学报,2009(2):133-138.

[2] 章志荣,苏纯.将三维CAD / CAM技术引入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70-73.

第9篇:夹具毕业设计范文

1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根据焊接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该专业毕业生除需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素质,做到毕业后就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实施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较大。整个教学体系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结构,它分别由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3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各个模块都融入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基础技能模块由基础工种实训(如车工、铣工、钳工等技能操作)、计算机操作实训、专业英语和专业认识实训组成。这些学习内容将安排在专业学习之前或在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穿行。这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部分,属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阶段。专业技能模块由机械制图与测绘、计算机三维建模、焊接操作实训(如手工电弧焊、气保焊、TIG焊、氧焊等)、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技术等组成,通常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专周的模式进行,这是实践性教学的主体部分,属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二阶段。综合能力模块主要由焊接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如焊接夹具和焊接结构生产设计等)、校内的专业实训和校外的生产实训、企业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组成,一般都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安排在校内外的生产实训基地进行。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并检验实践教学效果。这是实践性教学的拓展部分,属于实践教学体系的高级阶段也是最终阶段。

2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重点突出专业领域核心能力的培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

2.1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为了增强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焊接自动化专业在各门理论课中都设置了实验和实训环节,以期通过实验和实训来完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认知、实践、演示、实操和实验等方式,并结合微课、动画、视频和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掌握基本方法。

2.2注重专业能力与基础能力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对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外,也要注重与专业能力相关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如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基础的外语应用能力、自学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注重专业能力与基础能力的相结合,配合实施国家劳动部门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试,做到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为适应未来岗位(群)职业要求做好准备。

2.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高职类焊接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能力主要是焊接技术应用的综合能力,通过:电脑三维建模—焊接结构设计—焊接夹具设计—焊接实训操作—毕业设计等一系列环节来完成。在实操训练、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中,适当设置部分专业知识方面的拓展性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个思考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他们给出解决方案,进行方案设计并实施。

2.4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做好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身的最终目标,也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教育过程,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体现出来。素质教育的重点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以及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

3认真抓好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抓好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3.1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单元建设,它不仅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教学水平,而且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对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认真抓好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中国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势所趋,也是各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接下来,将从以下3个方面对焊接自动化专业建设进行探讨。

3.1.1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提升专业办学实力的必要硬件基础,也是实现实践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①加大对校内焊接自动化专业教室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②按照实际生产对焊接岗位的需求改造和升级校内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实训既真实生产,为培养学生具备工作岗位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保证。③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和行业情况,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对长久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1.2精品课程建设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为大力推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下发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就是为了让各高校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培养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借助这个有利时机,努力将焊接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成为具有学院特色、创新适用的精品课程。①根据学院实践教学计划,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包括实验、实习、实训)。②根据焊接自动化专业的实际岗位要求,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创新教育模式。③精品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要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部分没有公开出版的技能实训或综合实训的实践型教材,可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并参照生产单位的实际需要,由学院组织校内和企业专家联合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开发配套的课程资源包(微课视频、测试题库、电子教案、情境案例等)。

3.2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同时,构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教学团队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可采取以下措施:①专业带头人培养。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可从现有专业骨干教师中选派人员到国内高校进行访学交流;另一方面,也可派遣到生产型企业进行挂职研修;再者,有条件的可以选派到国外进行学习深造。采用多种途径来提高和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②骨干教师培养。在现有基础上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一方面,可以采取招聘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从行业或企业中引进焊接专业技术方面过硬的人才作为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可从现有中青年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到行业机构或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时间2~3个月为宜,做为“双师型”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③教学团队建设。在目前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专兼结合+‘双师’化+引培结合”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梯队教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力争使焊接专业“双师型”专职教师占比达到80%以上,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占到教师的20%以上。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