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教学的方法范文

智慧教学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教学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教学的方法

第1篇:智慧教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英语词汇 词汇教学 有效方法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大小和正确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其语言水平的尺度之一。因此,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它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们一般都认为,词汇学习无非拼拼、读读、背背而已。而学生就把单词一个一个孤立地、翻来覆去地记、背,其结果是记了就忘,忘了再记,弄得学生垂头丧气的。这种枯燥乏味的、低效率的词汇记忆使他们丧失了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即使不惜代价把单词记住了也只不过是一大堆干巴巴的消极词汇,在需要运用的时候却感到力不从心。有些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只能说出一些单词,而无法将其连接成句子;另一些学生却是想好了句法的框架,但找不到合适的单词,词不达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实践自始终地注重词汇教学,并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及有效记忆方法积极地关注和研究。

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自主性

1.学习动机是学好英语词汇的关键因素

动机(motivation)一直被认为是外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Coder(1973)有一句话常常被引用:“只要有学习动机,谁都能学会一门语言。”普遍认为,学习动机越大,语言学得越快,学得也越好。关于学习动机,Gardner(1985)认为它涉及四方面的内容:学习第二语言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愿望、学习中作出的努力以及对学习所持的积极态度。如邵瑞珍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1991)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元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例如,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英语知识,运用英语词汇进行交际。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外部动机是指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外部因素。例如,学生英语词汇量较大,英语成绩名列前茅,或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好的成绩,便会得到师长的赞扬、同学的羡慕,因而使其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词汇的积极性。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去做自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的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简言之,即为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的动机。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在词汇教学中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通过提供成就感、激励评价等诱因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之持久保持,从而取得英语词汇学习的成功。

2.浓厚的兴趣是英语学习的最好老师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确实,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能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英语词汇的习惯。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度大大超过其他方面的学习,学生只有对英语词汇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兴致勃勃地潜心学习、探求。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向英语词汇学习领域,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然智慧之火。为此,教师需要坚持注重创设最佳学习状态,注重语言交际功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励创新思维发展,形成自己英语教学的特色,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

3.刻苦的努力是掌握英语的必经之路

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说:“英语学习需要有pressure与pleasure的结合。”汉语是我们的母语(native language),英语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外语(foreign language),而不是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我们的学生是在非英语社会中学习英语的,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对英语的掌握,一般地说,是通过“学得”(learning)而不是“习得”(acquisition)。许国璋教授曾经说过:“英语学习,需要下功夫勤学和苦练。”英语学习需要记忆大量的词汇,学生必须有刻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有专家研究表明,要使一个英语单词与相应的汉语词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需要重复大约100次。北大英语系教授王逢鑫说:“说到记单词,初学者都希望别人告诉他窍门或捷径。入门阶段需要学习一千来个基本词汇,而死记硬背是必经之路,想不费功夫,就能记牢单词,恐怕是徒劳的。”要打好语言的基础,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非下苦功不可。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很难谈什么真正的交际。

4.必胜的信念是成功的起点

信念是人的心灵内部迸发出来的一种力量,它能驱动人奔向光明的前途,激励人去唤醒沉睡的潜能,并发挥出无穷的才干和活力。人的行为是受信念支配的,而人们所创造的结果是由行为产生的。所以,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当一个学生老是对自己说“我记单词不行”的时候,很难想象他会学好英语;相反,当他在内心深处总是跟自己说“我能记住”的时候,他所创造的成功机会就会很大。例如,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多湖辉曾说过:“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信心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在记忆活动中,自信心越强,记忆效果就越好。自信心是增强记忆力的内在动力。在英语学习词汇自信心的心理训练中,我首先抓目标激励,锁定目标具体实际,学生稍作努力,定能实现,同时使学生明确提高记忆力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其次是成功激励,即学生看到通过一定的努力,记住了学习内容,并能在实际交际中运用,从而产生一种“我行”的自信心,同时也对记忆对象产生了兴趣;第三是榜样激励,让学生找一位自己崇拜的伟人或名人,研究他、模仿他,让榜样走进他的生活并带给他力量。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找一个强者作榜样,在与他的交往中得到启发,摸索一些规律,并通过他来树立自己对英语词汇学习的信心。

二、通过课堂教学来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1.注意用生动形象化教学语言来讲解词汇

教学语言,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使用得当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讲解词汇时,好的例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松理解并掌握词汇。如果教学语言单一、枯燥,学生也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如果把讲解词语与适当补充与其相关的知识、幽默、笑话或习语、谚语及相关词语典故相结合的话,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可扩大其知识面,开阔其视野。例如,hang这个词,当它为hanged时,是规则动词,意为“绞死”,但为hung时是不规则动词,意为“悬挂”。就可以用一句有趣的话来概括“规则的就‘绞死’,不规则的就‘悬挂’”。又如,lie作“撒谎”解时,是规则动词,作为“躺”解时,是不规则动词,我们就可以说“规则的是‘撒谎’,不规则的就‘躺’。”这样的词汇讲解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2.英语词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教无定法。英国著名语言学家C・E・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要使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积极地参与课堂的语言实践,就要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设法利用各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去启发感染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词汇教学,能使外语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把游戏引入课堂,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例如可以采用的游戏形式有:故事接龙、竞赛、表演、小品等。通过游戏能有效防止学生疲劳或产生厌烦心理,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领会和掌握新的词汇。

3.把英语构词法知识贯穿于词汇教学中

英语词汇量庞大,浩如烟海,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规律可寻,掌握基本的构词方法,能很容易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词根、前缀、后缀是构成单词的三个元素,在构词法上叫词素,词根是主要元素,前后缀为次要元素。其三者是扩大词汇量的三把钥匙。词根具有固定形式和一定含义,是构成单词的主要成分。词缀法是派生法的一种,英语词缀分成前缀和后缀两种,加在词根前的叫前缀,加于词要后的叫后缀。一般来说,前缀只改变词的意义,但并不改变其词性。把词缀同它前面的单词或词根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记住单词的词性和词义。后缀不仅改变词的意义,而且使单词由一种词性转变为另一种词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三、结论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词汇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扩大学生词汇量,多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新词汇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使学生合理、准确地使用所学词汇,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活动,语言交流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而词汇教学中不仅是教授词汇,更是教授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尤其是记忆策略的学习。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教的目的在于不教,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授之以正确的方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马丁为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教学与研究,2000.

第2篇:智慧教学的方法范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小学语文图示思路教学法

   “图示思路教学法”是西安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欧阳忠力所创造的一种教学法。经过欧阳忠力老师十年来的潜心探索与实践,这一方法已逐步完善,在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及个性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受到国内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认为这种教学法“是当代教改中的最新方法之一,是阅读教学法的一个突破”。

    “图示思路教学法”的关键是“图示”与“思路”。在各种教学中使用图形、图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图示教学法”早已有之,但“图示思路教学法”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图示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是借助图示再现文章的“思路”,揭示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及有关事物的属性与突出特征,以达到促使学生学会阅读、掌握知识、提高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和个性的目的。

    “图示思路教学法”是由“图示预习”、“图示教学”、“图示作业”三个环节构成的完整教学结构。这三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文章的思路展开的:通过图示预习,使学生初理文章思路;通过图示教学,使教路、学路与文路统一起来,以揭示文章思路;通过图示作业,强化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掌握。整个教学结构融教路、学路与文路为一体,以达到阅读课文时遵循作者思路与掌握知识、提高智能的目的。

    “图示思路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预习到作业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预习时结合阅读填写图表、图示教学及课后绘制思路图,引导学生对课文不断地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维加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信息的转换,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转换成较具体的图形、图象、图表,然后再将具体的图示抽象为语言文字。

    “图示思路教学法”运用图示的方法及种类灵活多样,适用于不同的年级和多种课文类型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图示,可采用再现全文思路逐步出图示、突出课文重点出图示、突破难点出图示、揭示寓意出图示、显示意境出图示、揭示关系出图示、再现情景出图示、展现过程出图示等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写作规则与写作方法。

    “图示思路教学法”以图示思路为主线,采用多种具体方法进行教学,包括讲解、问答、讨论、自学、练习、作业等等。而每种方法都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以及师生相互作用与相互反馈的过程。

    总之,“图示思路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完整教学结构的、极具活力与创造性的教学法,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与能力发展的教学法。“图示思路教学法”较好地处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知识载体四要素的关系,选用合理的教学环节与教学程序,实现了教学结构优化与学生学习的最佳效应。这一教学法的优势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阅读教学的规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学生阅读课文,实际上必须通过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这样两种理解过程。阅读理解首先是从认读字、词开始,然后由字、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理解,最后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中心思想。这是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它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态度。实际上,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主要反映在他们能否顺利地完成对课文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第二种理解过程是指从课文的中心思想出发,探讨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如何根据中心组织材料,以及如何准确运用词汇描述事物和现象。这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过程,它是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的发展,它可使学生将阅读理解与提高写作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

    学生的理解水平,受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小学生虽然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学习了2500个左右的汉字,但由于经验的局限性,对许多字、词的含义并未真正理解;加之认知水平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就使他们在理解抽象的字、词时,往往需要具体事物或感性经验的支持;再者,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充分发展,概括能力也较缺乏,因而在阅读中难以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图示思路教学法正是针对小学生阅读理解中的困难,采用将课文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图象、图表的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蕴含在文字表述中的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外显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其具体做法是:

    在图示预习这个环节,首先由教师根据课文的重点及作者的思路,为学生提供一个空白图表,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按照图表的项目,根据课文内容认真思考,细心填写,初理文章思路。

    图示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结构的核心。在学生经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附有简要文字说明的图形、图象或图表,逐段展示课文内容,最后展示出全文的思路。由于图形、图象或图表形象而直观,使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而易于把握,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字所表征的事物的真实意义,从而避免机械学习,达到真正理解。同时在图示的作用下,还能激发学生产生联想,促使他们充分提取头脑中贮存的感性经验参与对当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图示绝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简单注释,它还可以起到补充课文言语信息的作用。图示往往可以把课文中那些没有用文字直接描述的潜在意义,特别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图示教学的作用还在于,它不仅有助于根据文路逐步揭示作者的思路,使学生在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领会课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完成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而且由于图示可以在同一时空直观而完整地表现文路,还可以使学生较容易地发现课文的中心思想与各段具体材料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进行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时,头脑中所发生的逆向思维就得到了具体图示的支持,使这种理解过程更容易完成,进而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图示作业是图示思路教学法的第三个环节,它是指在每篇课文学习的最后阶段,要求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独立地绘制文章的思路图。课堂上为学生留出相互交流与展示思路图的时间,并由一部分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图,通过评析,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图示作业这一环节,既可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又可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进行积极的整合,并将这种整合的结果,用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只停留在信息输入与信息贮存(懂了、记住了)的水平,而是通过外显的行为变化即他们的作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3篇:智慧教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烹饪英语;词汇特点;有效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建不出高楼大厦;没有词汇教学,英语教学就是空中楼阁。烹饪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ESP)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GP)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记忆烹饪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并会运用于将来的工作实践中。然而烹饪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和兴趣,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就是词汇的严重匮乏。基于烹饪英语词汇的特点,笔者在烹饪英语词汇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词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中职烹饪英语词汇的特点

(一)有显著的专业特点

烹饪英语词汇主要分为普通词汇和专业术语。普通词汇指平时生活中使用的词汇,如famous(著名的)、 delicious(美味的)、 taste(品尝)、 live(居住)等。烹饪专业术语指在烹饪过程中和烹饪英文资料中经常使用的烹饪行业通用的用语。如烹饪刀工术语有dice(切丁)、 cube(切小块)、 shred (切丝)、mince(切碎)、 chop(剁)、 slice(切片)等;烹饪原料术语有cucumber (黄瓜)、celery(芹菜)、 onion(洋葱) shallot(葱)等;菜名如steamed fish head with diced hot red pepper (剁椒鱼头)、twice-cooked meat(回锅肉)、sweet and sour litchi meat(荔枝肉)。这类词广而多,但用法稳定,在烹饪英语中占主要地位。学生掌握了这些词汇,对烹饪英语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实践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二)有清晰的术语类别

烹饪专业术语主要分成烹饪原材料、烹饪调料、烹饪方法、烹饪工具、烹饪菜单五大类;其中烹饪原材料又可分为肉类、海鲜类、蔬菜类、水果类;菜单通常分为中餐、西餐和酒类;其中中餐菜单又可分为冷菜类、热菜类、汤类以及主食和小吃;西餐菜单可分为开胃菜、汤类、沙拉、主菜、甜品和饮料;酒类可分为中国酒和洋酒。学生掌握词汇的分类能有效地理清词汇记忆的思路,借助思维导图,对所学词汇一目了然,高效记忆单词。

(三)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烹饪英语中不少词汇与美国和英国的文化历史息息相关,如一些习语、比喻及典故等,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氛围。学生理解这种文化背景,就能灵活运用这些词汇,增强语言交际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Every dog has his day.”如果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把英语中的“dog”按字面意思译为“狗”,对这句话就会感到费解。“狗”在中国贬义较多,比如“落水狗”、“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但在英语中“dog”含有褒意的意思。学生知道这些就不会奇怪为什么要把人与狗相提并论,也就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每个人都有得意之时。对于类似的句子“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学生也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

二、中职烹饪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

(一)重温语音学习

许多中职生不懂单词发音或者害怕发音不准,索性不开口,影响了词汇的学习,进而造成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困难。他们初中的基础词汇本来就贫乏,对烹饪专业英语的专业术语更是望而却步。如果不顾实际情况,只是赶着完成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排斥心理和厌学情绪会更加严重。笔者认为重温音标学习,把高频率的普通词汇和专业词汇融入到音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和早读时间播放光盘和磁带,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音标和所学词汇发音示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结合音标,把发音规则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找到单词基本的音形对应规则,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二)制作单词卡片

烹饪词汇有清晰的术语类别,根据这些类别把一些关键词和核心词汇,制作成卡片,在卡片上写上音标、词性、词意,或根据其意打印出生动活泼的情景图,帮助学生记忆。如steam我用一笼馒头的图片,roast我用一只烤鸭的图片,boil我用一个煮好的剥了一半壳的鸡蛋的图片,slice我用切成片的黄瓜的图片。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记下单词的读音。做出图文并茂的卡片后,上课时间可组织学生进行‘I read it, you show it’竞赛。一次一个类别十张卡片,及时复习卡片上的内容,抓住任何可表扬的机会,激励学生,并准备一些小奖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上“我爱记单词”的活动。在学生对单词的读音和意思熟悉后,就开始听写单词,对写出最多而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进行加分和物资奖励。通过这样反复的竞赛,及时的检查和评估,培养学生热爱记单词的习惯,巩固学生记单词的效果。

卡片上的单词过关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玩拼图游戏,拼出正确的菜名。菜名比较普遍的写法是“做法/味道/人名/地名+主料+in/with+配料”。把全班学生分成5组,每组一个leader。在leader的帮助下,每组学生把卡片按做法、味道、荤菜、素菜、调味品等分类,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多管理一些卡片,程度差的同学少拿些卡片。老师用PPT展示一道菜,学生马上用卡片拼出正确的菜名,并大声念出来,速度快而正确的给与加分。这样借助团队的力量,在激烈有趣的竞争中,同学们熟悉了单词,记住了很多菜名,如Braised Dongpo Pork(东坡肉)、 Sauteed Sliced Pork with Black Fungus(木耳肉片)、 Deep-fried Spare Ribs withSpicy Salt(椒盐炸排条)、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夫妻肺片)。同时同学们对烹饪专业术语的理解运用能力也更上了一个台阶。

(三)注重实训实践

创设真实情境,以任务驱动把学生带入实训室,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进行词汇的学习。在实训室,学生对厨房设备、原材料、调味品的英文表达有了进一步熟悉;在专业实训中对理论学习菜肴的制作有了进一步升华,实现了专业技能水平和烹饪英语口语水平的共同提高。如在 (荔枝肉)的项目教学中,实训前,充分利用微课的辅助功能,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中词汇和句型的练习,如制作菜肴所需原材料meat(肉)、 potato(马铃薯)、 ketchup(番茄酱)、 shallot(葱);制作菜肴动作描述的短语peel(削皮),cut…into small cubes(把…..切成小块),rinse…with cold water(用冷水冲洗),heat up the oil(热油),deep-fry with a frying basket(用炸篮炸),quick-fry(爆炒),add…into(在……加入),dish up(装盘)。在实训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眼、耳、口、手、脑并用,训练用英语描述所需原材料和制作过程,最后用英语评价菜肴的味道。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人做好活动的录像工作,并在学生自评及互评前做片段回放。课堂播放录像能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作用,满足他们爱表现的欲望和被关注的心理需求。

(四)注重词汇的文化内涵

随着中西烹饪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厨师队伍也日益国际化,更要重视饮食文化的国际交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语言文化最活跃的单位就是词汇,了解文化差异就要注意词汇的文化内涵的比较。烹饪原材料很多英文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 You’re really a goose! I’m bananas!(你真是个呆子!我快要疯了!) goose本意是“鹅”,这里的意思是“呆子”, bananas本指“香蕉”,这里的意思是“疯了的”;又如Though he was in a big trouble, he is cool as a cucumber.(虽然他陷入大麻烦,但他十分冷静。)其中to be cool as a cucumber不是“像黄瓜一样酷”而是“冷静”的意思。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增加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词汇。

学生熟练掌握烹饪专业英语并能用英语交流,在中西烹饪文化不断交流合作的今天,就业会有更多的优势。而英语学习以词汇为本,一个烹饪学生的英语水平跟他的词汇量息息相关,烹饪专业教师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更多烹饪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林红明.实训+英语考评机制下中职烹饪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18):71-73.

第4篇:智慧教学的方法范文

“图示思路教学法”是西安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欧阳忠力所创造的一种教学法。经过欧阳忠力老师十年来 的潜心探索与实践,这一方法已逐步完善,在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 能力及个性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受到国内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认为这种教学法“是当代教改中的最新方法 之一,是阅读教学法的一个突破”。

“图示思路教学法”的关键是“图示”与“思路”。在各种教学中使用图形、图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 图示教学法”早已有之,但“图示思路教学法”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图示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是借助图示再现 文章的“思路”,揭示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及有关事物的属性与突出特征,以达到促使学生学会阅读、掌握知 识、提高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和个性的目的。

“图示思路教学法”是由“图示预习”、“图示教学”、“图示作业”三个环节构成的完整教学结构。这 三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文章的思路展开的:通过图示预习,使学生初理文章思路;通过图示教学,使教路、学 路与文路统一起来,以揭示文章思路;通过图示作业,强化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掌握。整个教学结构融教路、学 路与文路为一体,以达到阅读课文时遵循作者思路与掌握知识、提高智能的目的。

“图示思路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预习到作业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预习 时结合阅读填写图表、图示教学及课后绘制思路图,引导学生对课文不断地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维加工,充分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信息的转换,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转换成较具体的图形、图象、图表,然后再将具体的图 示抽象为语言文字。

“图示思路教学法”运用图示的方法及种类灵活多样,适用于不同的年级和多种课文类型的教学。在教学 中,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图示,可采用再现全 文思路逐步出图示、突出课文重点出图示、突破难点出图示、揭示寓意出图示、显示意境出图示、揭示关系出 图示、再现情景出图示、展现过程出图示等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写作规 则与写作方法。

“图示思路教学法”以图示思路为主线,采用多种具体方法进行教学,包括讲解、问答、讨论、自学、练 习、作业等等。而每种方法都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双向或多 向信息交流以及师生相互作用与相互反馈的过程。

总之,“图示思路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完整教学结构的、极具活力与创造性的教学法,是一种有助于学生 有效学习与能力发展的教学法。“图示思路教学法”较好地处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知识载体四 要素的关系,选用合理的教学环节与教学程序,实现了教学结构优化与学生学习的最佳效应。这一教学法的优 势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阅读教学的规律,能够有效

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处 理过程。学生阅读课文,实际上必须通过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这样两种理解过程。 阅读理解首先是从认读字、词开始,然后由字、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理解,最后理解文章的内 容与中心思想。这是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它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态度。实际上,学生阅读能力的高 低主要反映在他们能否顺利地完成对课文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第二种理解过程是指从课文的中心思想出 发,探讨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如何根据中心组织材料,以及如何准确运用词汇描述事物和现象。这是 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过程,它是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的发展,它可使学生将阅读理解与提高写作能力有机 地联系起来。

学生的理解水平,受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小学生虽然在三年级时就 已经学习了2500个左右的汉字,但由于经验的局限性,对许多字、词的含义并未真正理解;加之认知水平 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就使他们在理解抽象的字、词时,往往需要具 体事物或感性经验的支持;再者,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充分发展,概括能力也较缺乏,因而在阅读 中难以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图示思路教学法正是针对小学生阅读理解中的困难,采用将课文的文字表述 转化为图形、图象、图表的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蕴含在文字表述中的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 外显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其具体做法是:

在图示预习这个环节,首先由教师根据课文的重点及作者的思路,为学生提供一个空白图表,要求学生在 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按照图表的项目,根据课文内容认真思考,细心填写,初理文章思路。

图示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结构的核心。在学生经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 上使用附有简要文字说明的图形、图象或图表,逐段展示课文内容,最后展示出全文的思路。由于图形、图象 或图表形象而直观,使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而易于把握,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字所表征的事物的真实意义,从而 避免机械学习,达到真正理解。同时在图示的作用下,还能激发学生产生联想,促使他们充分提取头脑中贮存 的感性经验参与对当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图示绝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简单注释,它还可以起到补充课文言语信 息的作用。图示往往可以把课文中那些没有用文字直接描述的潜在意义,特别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使 学生对课文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图示教学的作用还在于,它不仅有助于根据文路逐步揭示作者的思路,使学 生在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领会课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完成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而且由于图 示可以在同一时空直观而完整地表现文路,还可以使学生较容易地发现课文的中心思想与各段具体材料之间的 关系。这样,学生在进行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时,头脑中所发生的逆向思维就得到了具体图示的支持,使这种 理解过程更容易完成,进而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图示作业是图示思路教学法的第三个环节,它是指在每篇课文学习的最后阶段,要求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 对课文的理解,独立地绘制文章的思路图。课堂上为学生留出相互交流与展示思路图的时间,并由一部分学生 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图,通过评析,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图示作业这一环节,既可检验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程度,又可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进行积极的整合,并将这种整合的结果,用作 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只停留在信息输入与信息贮存(懂了、记住了)的水平,而是通过 外显的行为变化即他们的作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图示思路教学法的结构、特点与作用可概括如下:

图示思路教学法结构图

(附图 {图})

(欧力忠力,1993年)

二、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着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 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小学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区别之一是两者所操作的材料不同,前者以表象与具体概念为操作对象, 而后者以抽象概念及命题为操作对象。两者在反映事物时,其概括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发展儿童的抽象逻辑 思维的能力,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儿童对事物和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图示思路教学法的 特点就在于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综合。在图示预 习时,学生需根据教师提供的空白图表的项目,把作为整体的课文分解成部分,并把有关的部分综合归类,认 真填表。例如,《金华的双龙洞》图示预习图表如下:

《金华的双龙洞》图示预习表

(附图 {图})

(欧阳忠力)

在图示教学环节,教师借助于图形、图象、图表来展示文章的内容和思路。虽然图示是直观的,然而图形 、图象也并非真实事物的复制品,它们是使用线条、形状或形象等符号来表征事物的,实际上这些符号已经是 从实物中概括出的一般性的东西,这是一种形象的概括。当然,图形、图象比文字更加具体,更符合儿童的认 识水平,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联想,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对课文内容 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图示教学并不是只停留在出图示以展示课文的内容上。教师在课堂中,还要通过师生之 间的相互问答,以及教师的启发性讲解,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示的基础上,抽象出文字的表述,并用文字表述概 括段落大意与中心思想。这种从图示到文字表述的概括,则是更高层次的概括,是以概念作为思维操作对象的 概括。这也就是说,图示思路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形象概括到抽象概括的逐步提 高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由文字到图示,再由图示上升到文字的信息转换与加工的过程。学生在积极的、主动 的信息加工中,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学习了思维的方法,发展了思维的能力。

在图示作业的阶段,学生须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加以外化。这种外化过程不是对教师示范图示的简单模仿和 重复,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按一定的规则(语文的规则及有关事物现象的规则)在头脑中重组信息、规划行 动,并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过程。很明显,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联系,达到新旧知 识的融会贯通,更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系统化等思维过程,促使学生的思维操作能 力得以发展。

三、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明显效果

第5篇:智慧教学的方法范文

一、“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把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具独特魅力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语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其次,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的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心理学者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模仿”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说到模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发音,纯正的发音会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别人也会对你的英语水平刮目相看。如果发音不好,即使你以后的英语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对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断,更糟的是,它对今后的听力会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个音素,千万不要认为发音好不好无所谓,这一关攻不下,就会导致你学习中的残缺。有位成功人士谈他学英语的秘诀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外国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外国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世界闻名的英语专家亚力山大为英语学习也下了这样的定义:“语言是一种表演技巧,我们在思考语言的时候,不是考虑我们对它了解多少,而是我们能把它表演得多好、我们能把它用得多好。

”说到底,学英语就是模仿那种腔、那种调、那种味儿,如果我们能够模仿得像一个Native Speaker,那就绝对成功了。

三、“氛围”是学好英语的途径

曾经有人向老外请教:What’s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学英语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老外随口便说:“Go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marry an American(到美国去或与一个美国人结婚),如不可能做到就Watch American movies(看美国电影)。你们中国不是有一句老话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吗?在家看一部电影就好比在美国生活了一天。”这些话告诉我们学语言离不开环境。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所以我们决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因为教学任务完不成而随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组织并设计好Work in pairs、Read and speak out、Group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种口语活动,创设一个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对话,如起居、节假日、生日聚会、拜访、打电话、看病、购物、游泳、体育活动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

四、“毅力”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第6篇:智慧教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成为每个任课老师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中职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本课程的老师多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再辅以模拟练习为辅,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式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纯理论知识点的特点,会导致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教学效果较差。甚至在一些会计专业老师比较缺乏的学校,会因为本课程的理论性,无过多计算而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这就直接导致了上课过程中的教师照本宣科。教师都一知半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就更是难上加难。

二、中职学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的探讨

1.归纳总结、瞻前顾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总结知识,发散思维

所谓归纳总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认真备好课,吸收教材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总结教材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备考式、知识考点化。

中职学生学习上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懒于动脑思考,思维能力一般,不能主动将书本的知识运用于考试的题目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教学备考式的意识,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的备考过程,将相关的知识点考点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考试中一些需要特别留意的知识点。如在现金的使用范围中,曾经有一道选择题:下列各项中,除经开户银行审查后可予以支付外,单位不能擅自用现金支付的是(A)

A.向职工个人支付工资、津贴共1200元

B.支付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的价款5000元

C.出差人员王某领取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10000元

D.支付购买办公用品的费用600元

在这道题中,学生很容易就会被B、C选项超过1000元的结算起点所迷惑而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讲到现金的使用范围,可以提示学生除了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以及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外,开户单位支付个人的款项中,每人一次超过1000元需全额支付现金的,应经开户银行审查后予以支付。如果在授课过程让学生留意过这个知识点,那么这道题对学生而言就没有任何难度。

2.源于生活,案例穿插课堂

知识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每一章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引用案例,让案例穿插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改革后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全国题库,比改革前增加了案例分析题这一题型,让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分析回答问题。如果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引用案例解释说明书本的知识点,那就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案例中掌握知识点和考点,在案例中提高对题目的分析能力,更好地应对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如第一章的回避制度知识点的授课中,可以向学生举例让学生找到不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的地方。如王某为某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让其刚毕业的女儿(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到本单位担任出纳工作。在这个小案例里面就隐含了两个知识点: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能担任本单位的出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同理,当学生回答出的时候,将本案例稍微改一下,改成王某朋友的女儿。这时,小案例隐含的知识点就只剩一个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因为王某朋友的女儿与王某并没有直系亲属等的关系。两个类似的案例一对比,学生对于“国有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能担任本单位出纳职务”这个知识点更加深刻。运用具体的案例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生不会觉得教材纯理论的枯燥无味,学习的兴趣更浓郁,课堂氛围更活跃,教学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有故事的案例便于学生记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为之努力的一个证,它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一个选择。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科目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由于其纯理论知识及中职学生不擅长记忆等的原因,导致这一学科成为学生在考取证书的一门难考科目。作为任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知识点考点,更好地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

第7篇:智慧教学的方法范文

摘要:文章指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医护英语词汇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职护理:医护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45-02

作者简介:王小如,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中职医护英语教学。

作为新时代的高职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运用技能,掌握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词汇。但是,通常高职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且学习兴趣不大,甚至常出现厌学心理。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一所以医学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同样面临这些难题。如何帮助高职护理学生掌握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提高医护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我院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缺乏英语学习环境和兴趣。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缺乏语言环境就会严重影响语言输入量的摄取,制约着英语学习活动和效果。当前,绝大部分高职护理学生仅在课堂中接触和学习医护英语,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实际生活场景给学生实践和应用所学到的词汇,缺少真正体现英语使用价值的机会。然而,学生每天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和记忆看似与生活无关的医护英语词汇,这种记忆变成机械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和记忆词汇的兴趣。

2.教师缺少恰当的词汇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技巧。有效教学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学生词汇学习的费时低效与教师的词汇教学方法关系密切,教师不能有效地教,学生也就很难有效地学。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习惯性地把词汇逐个讲一遍,指出其词性和中文意思,然后造句、举例子,学生没有操练词汇的机会。

3.有限的教材与学生脱节。目前,大部分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材要么面向具有较长工作经历和较高英语水平的职业人群,要么是大学护理行业英语教材的压缩版,完全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编写的医护英语教材寥寥无几。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目前所能使用的仅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两套教材——《涉外护理英语》和《医护英语》。

二、提高高职护理学生医护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

1.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词汇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被认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强烈的学习动机可弥补语言能力和学习条件的不足,而动机不足则会阻碍有语言天赋的人达到预期目标。

(1)把学生带到真实的语境中。开设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具有相关的医学护理实验室,而模拟真实护理场景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大多用英文标注,教师可将英语课堂放到实验室进行,让学生通过实物直观地认知和识记相关医护英语词汇。如oxygen,medical,cardiac monitor,thermometer,eye chart,stethoscope,urme等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常用词汇。

(2)给予学生探索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到医院参观,现场感受医护英语词汇的使用环境,记录医院的英文标记、英文名称,便于学生掌握。

2.改进教法,指导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

(1)认知策略,充分利用词典。词典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主要提供读音、拼写、释义、用法等帮助。它不但提供单词的发音、含义、词类、固定搭配等方面的信息,还提供同义、反义等多方面的信息,查阅词典可更全面地学习单词。同时,英语教师应了解学生使用词典的具体情况,对如何选择和使用词典加以有效指导。如使用双解词典,可通过英语释义来获得词义,电子词典能较快地解决生词问题。

(2)联想策略,组块联想法。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有机地联系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对熟悉的事物(组块)容易记忆,而对不熟悉的事物(组块)的记忆则要经过长时间的回忆,甚至要经过信息的重组才能形成(短时)记忆。例如,学习生词spleen(脾)时,我们会就近联想到heart(心),liver(肝),lung(肺),kidney(肾)。Heart,liver.lung这三个词汇已经在大脑里形成了长时记忆,而kidney这个单词还处于“中时记忆”阶段,通过有机联想kidney也会逐渐转化为长时记忆。将spleen这个孤立的信息(单词)和heart,liver,lung,kidney进行重组形成一个组块,就可以学会spleen与heart,liver,lung,kidney构成了人体内部的“五脏”组块——心、肝、肺、肾、脾这些单词。联想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不会因为一个组块记忆(回忆)的完成而终止,由此而引发的便是对体外“五官”组块的有机联想-e ars,eyes,mouth,nose,tongue,随后便是对人体各部位组块的有机联想-head,face,neck,chest,ankle,knee,leg,hand,fo ot等。由此可大大提高对相关信息(词汇)的记忆效率。

(3)构词法策略,归纳派生词。派生词,即通过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英文词汇的特性是单字可作为“词根”(root),可引申出许多跟原字意思很接近的“派生词”(derivative words)。学习派生词要注意词性的转变、读音的变化及正确的用法,这就要让学生了解与识别常见词缀,并加以掌握和运用。例如,用- ness/-tion/-ism/-ee/-ian/-ist/-er等构成不同类型的名词,用-ive/-ful/-ial/-ty/-cal等构成形容词;构成动词的词缀如-en/-ize等。学习医护英文词汇时,若能有这方面派生词的知识,则可事半功倍。如respi-rate,respirator,respiration,respairable,respiratory等,把这些词放在一起教学,可提高学习词汇的效率。

第8篇:智慧教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使用人教版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感悟和触动困惑和看法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复习的重要知识载体。教育教学过程是否能顺利实施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选用的教材有密切的关系。因而,选用科学合理的教材非常重要。

我们学校是选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本人在使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感悟和触动,也有一些困惑和看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和七个选修模块,必修一和必修二分别从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简述人地关系,必修三是在上述的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而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等七个选修模块则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因而,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是一个系统工程,十个模块形成一个整体,遵循规范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原则,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材内容主要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产生机制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等,强调人类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以及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和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的重要性。教材内容的设计是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自然灾害”为重点,以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为案例。本套教材内容的选择突出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需求,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材内容的编写总体布局还有以下几个亮点:1、每一章节前设置“引言总述”,简述各章节学习的背景、意义。“引言总述”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使新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2、每一章前呈现各章节的“学习目标要求”,突出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重点。学生学习“学习目标要求”,有利于增强学习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3、各章节的教材内容除正文内容外,还设置了丰富的阅读资料、地图、图表、景观图、示意图、思考题、活动题等内容。“地图、图表、景观图、示意图”等图表内容形象逼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地图、图表、景观图、示意图”等图表内容有利于突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诱发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阅读”内容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和相关内容的诠释,学生学习“阅读”内容,有利于拓展知识面和认知水平。“思考题”、“活动题”等活动内容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参与“思考题”、“活动题”等活动内容的实践与探究,不但能强化、巩固相关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还能不断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与技巧等。因而,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材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总体目标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内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有: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3、自然灾害与环境(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列举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和评估中的作用;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而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内容标准要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构建的教材内容上都有呈现。第一章第一节内容“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对应的内容标准“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对应的内容标准“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应的内容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对应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中国的地质灾害”对应的内容标准“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中国的水文灾害”及第四节内容“中国的气象灾害”对应的内容标准“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章第五节内容“中国的生物灾害”对应的内容标准“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第三章第一节内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对应的内容标准“列举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和评估中的作用;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第三章第二节内容“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及第三节内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对应的内容标准“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因而,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编写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构建教材内容的,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

因而,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是我们能落实高中地理课程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标准要求,顺利完成高中地理相关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然而,本人在使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选修5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一些环节的实施还是感到比较棘手,有些困惑。

1、教科书中每一章前都有呈现各章节的“学习目标”,为何不同时呈现各章节的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呢?我们师生都拥有教科书,但是学生手头并没有课程标准。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和高考命题的依据,体现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如果在每章前能同时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和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不但能明白每章节学习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而且能清楚要理解掌握的重点内容,那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理想。

2、教材中有些章节的教学内容欠严谨,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如教材第29页“青藏高原灾害带”。教材正文内容介绍:“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青藏高原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风雪、地震、雪崩等”能理解,但对于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有“寒潮”就比较费解!教材第9页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寒潮”,正文内容介绍“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由此可见,寒潮是指冷空气向暖空气方向入侵,导致冷空气所经之处气温骤降。而青藏高原海拔高,北方冷空气不易入侵,受寒潮影响应该比较小,寒潮灾害应该比较少。再如教材第57页“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图2.44“我国松毛虫危害区”。图中内容呈现:“我国马尾松毛虫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落叶松毛虫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而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师教学用书第79页右侧的教材内容诠释却注释为“马尾松毛虫主要分布于中温带,而落叶松毛虫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马尾松毛虫是主要分布于我国中温带还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落叶松毛虫是主要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还是中温带地区呢?又如教材第25页“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表现”,教材的正文内容介绍:“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是旱灾多发区”。而教材第45页“我国的气象灾害,教材的正文内容却介绍:“全国有四个旱灾多发区,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我国旱灾较严重的地区除华北地区外,是东北平原严重还是华南、西南、江淮地区呢?

3、教科书中有些章节教学内容的选择欠合理。标题下的正文内容应该是为了诠释、说明标题的观点或结论,而本套教材有些章节的正文内容与标题的观点并非一致,有文不答题的感觉。如教材第24―29页“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材以“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三个小标题来呈现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但是 “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标题下正文内容后半部分内容却主要介绍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标题下正文内容的后半部分却主要介绍我国东西部农业灾害的地域差异;“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标题下的正文内容却只以“我国6个灾害带的主要灾种及原因”来呈现。教学内容中有些章节的一些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不同的诠释,学生学习本套教材后,在做相关的习题时不知如何把握。如教材第13页“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教材把洪涝灾害归为水文灾害,而有些教材或习题把洪涝灾害归为气象灾害。又如教材第7页“热带气旋”,对于风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不同海区有不同的称呼“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称其为台风,而大西洋、加勒比海、北太平洋东部称飓风,印度洋称旋风”。本人认为,教材编写时若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在正文底部用小字体加以注释说明。

4、教科书中有些章节的活动题、思考题设置的梯度把握不好。活动题、思考题的设置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本套教材的有些章节活动题、思考题设置的梯度把握不好,有些题目的难度较低,根本达不到活动题、思考题设置的目标要求;而有些章节的有些内容是有必要设置活动内容以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本套教材却没有深挖。如教材第33页思考题“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教材第30页第一自然段正文内容有介绍“地震规模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但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教材第31页第一自然段正文内容又介绍“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这就决定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对于设置的思考题“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教材的正文内容已经介绍得很详细、很明白,设置这样的思考题,对于高中学生,显然难度梯度不够。本人认为,如果在正文内容只介绍我国地震及地震灾情特点,然后呈现我国东西部经济、人口等方面东西部差异的图表内容,再设置相关的思考题,思考题的难度梯度就较为合理。又如教材第7页主要气象灾害“热带气旋”,教材内容呈现“热带气旋(台风)剖面图”,这一知识就有许多角度可以设置活动、思考内容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为什么台风中心为无风少云、干暖的天气?为什么是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而不是台风中心风力达12级以上?如何辩证地评价台风灾害?”但本套教材却没有去挖掘。

5、教科书中有些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写有点凌乱,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把握。如“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在前面教材内容“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和后面教材内容“中国的自然灾害”两单元知识中都有介绍。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如果在两个单元知识中都介绍,势必浪费时间,加剧课时的紧张程度;如果在其中一单元知识中不介绍,又将误导学生“该知识点不重要” ,很不好把握!本人认为,完全可以把前后两单元知识柔和在一起,介绍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我国自然灾害就作为典型的案例加以诠释。这样处理,既可以解决前后知识的重复问题,又可以突出了解我国国情的重要性,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9篇:智慧教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主体;作用;政治;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纲要的提出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巧设情境、巧设问题

情境和问题的创设直接影响对知识的探究效果。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时,我受《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做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二、时事简评

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抓手。我在对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选修课”调查中发现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事点评”这门课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时政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我结合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例如,利比亚战争爆发后,以法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发起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对利比亚的侵略战争,不久利比亚卡扎菲政权,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震惊。于是我便要求大家关注事态的发展,并要求同学们做好准备对利比亚战争进行简评。上课了,几位同学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轮流上台发言。使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能用国际关系的理论来阐述利比亚战争的必然性,而不是简单的情况通报或情绪发泄,甚至有同学指出了这场战争对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借鉴意义。他们的发言都不长,分析也算不上精辟,但看得出事先都经过了精心准备,这个准备过程诚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三、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课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诚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探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公司的经营》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公司经营状况了解不多,所以他们对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探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课前布置了充分的预习任务。①利用周末空余时间,凭借网络技术收集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参照预习提纲,充分地预习课本的基础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并记录。课堂学习中,先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然后再由同学提出仍然不能解决的疑难,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展开探究学习。在预先自己精心设计的图片情境中,通过学生阅读、思考、质疑、交流、互补等方式,来解决疑难。在解决疑难过程中,逐步讲清学生存在的疑问。然后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最精彩之处在于小组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尤其是调查苹果、吉利、华为、联想、海尔等小组,讲述此起彼伏,异常精彩和热烈,学生回答非常积极投入。小组在主动地展示调查结果时,其实就是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掌握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姚敬华.《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创新’三维复合”教学方式初探》,《中小学教材教法》2004年4期.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探究组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