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第二课堂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第二课堂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二课堂的特点

第1篇: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 第二课堂活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17-02

第二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环境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他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显性知识,无论如何操练,都不能转换为正常交际中所需要的隐性语言知识。因此,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目前,高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而高职英语课堂通常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导致教师授课时难以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而且随着高职英语课时量的减少,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为有限。而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不受课时、场地等条件的约束,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围绕英语学习开展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对第二课堂参与意愿不强

很多学生甚至老师认为高职英语只要抓好课堂教学就够了,第二课堂可有可无,老师关注的是第一课堂的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依照以往的学习经验,很多高职生也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些观点对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带来了消极影响,导致英语老师不愿意指导第二课堂,而很多高职生不愿意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即使有少部分学生主动参与,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快速体验到英语提高后带来的成就感,在浅尝辄止后,就失去了参与的热情,能在大学三年里坚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学生少之又少。

(二)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管理

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每年都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但总体来看,没有统筹规划,活动设计没有层次、不够立体。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单一,仅限于举办一些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对硬件条件要求较低的活动,而且活动设计基本上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缺乏专业特点,没有针对性。而很多第二课堂教学的活动都是临时开展,教师也只能临时指导,没有常态化,导致无法与第一课堂教学统一起来,活动也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

(三)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学生是否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往往凭个人兴趣,对英语第二课堂认识也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对该参加哪些第二课堂活动,对活动效果的认识,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而相应的,学校也缺乏一个考核和奖励的机制,不能有效激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而对指导老师的评价和激励,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对策分析

为提高第二课堂的活动成效,学校需要建立一套良性运行机制,从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率、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开设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第二课堂活动参与率

我们应在充分地分析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诉求的基础上,开设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

1.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活动。高职生英语基础不一,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活动设计时,要针对这一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如可以开展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拼读比赛、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晨读等。此类活动对英语基础要求不高,开展组织也较为灵活,既可以以班级、系部为单位,也可以面向全校学生进行。而面向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讲座、英语角等活动。这样,在检验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又可以拓展学生英语技能。

2.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活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是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组织富有职业特色的活动。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英语导游比赛;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酒店情景英语口语展示;对外贸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外贸单证的翻译;而对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进口设备说明书的翻译大赛,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全校“一刀切”,脱离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使得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

1.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技能。高职英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相辅相成的,第一课堂为第二课堂奠定了基础,而第二课堂也应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学校需要从教学计划制订、师资队伍优化、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整个教学体制中,实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第二课堂的活动,巩固第一课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如在讲授到Holidays and Festivals 这个单元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办西方重大节日的图片展览,甚至还可以举办以某一节日为内容的英语化装舞会。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学生也容易看到成绩,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分阶段实施第二课堂活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设置在基于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第二课堂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在基础阶段,主要围绕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高职生最缺乏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针对这个特点,在大学的第一年,有必要开展一些旨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改变学习方法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晨读、课前早读及传授英语学习方法的讲座等。教师通过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敦促学生多读、多背、多动笔,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英语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像英语经典影片欣赏、学唱英文歌曲、英语化装舞会、英语游园等活动,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提升阶段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是针对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和新生。在提升阶段中,第二课堂应该提供更多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如创办英文报纸、参加英语角、成立英语戏剧社团、参加翻译比赛和英语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考核评价制度,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目标实现

为减少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应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实现第二课堂活动不走过场。

1.建立奖励和运行机制。为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应建立相依的奖励和运行机制,可实行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度。将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的成绩纳入学籍管理。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包括评选增加德育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等,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赛获奖的,与奖学金挂钩等。

为鼓励教师参与、指导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把活动负责人和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对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英语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核算。还可以将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如对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大赛获奖的老师,其工作成效与岗位聘任和考核挂钩等。通过这样的措施,确保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高效。

2.建立评价制度。对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晨读、英语角、英语讲座等活动,可以通过查看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而对参加各项比赛,可以根据获奖情况进行考证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建立信心,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真实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对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第一课堂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目前第二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通过寻找适合本校的活动模式和有效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毅.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研究[J].科教论坛,2013(12)

[2]王占九.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12)

[3]徐萌.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实践和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4]丁莹莹.基于第一课堂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的思考[J].海外英语,2013(7)

[5]罗静.基于课内教学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阶段分层活动模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第2篇: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多元化;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42-02

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学生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学习方法及手段更加灵活多变,传统考核方式已不能有效检验学生真实水平。因此,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顺应时展,改变传统考核理念,从单一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多元化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应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构建基于多元化考核方式的第二课堂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多元化考核方式

考试的目的是进行知识或能力的测试。目前很多课程考试仍然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考试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易于考核理论教学内容,但不易考核实践环节的内容,不利于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目前,国外很多学校都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德国课程考核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反映了德国职业能力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特点。美国大学考试,只进行综合能力考查。澳大利亚学生的考核由平时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考核较为全面。在我国,福州大学采用试题库方式实现教考分离,并采取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及期末成绩相结合作为最终成绩。兰州交通大学有效地实施了半开卷考试,并对考试改革的重要意义、方法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不错效果。

考核改革应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需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实现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及评价体系多元化,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功能,将学生引向复合型人才培养。

1.考核形式多元化

传统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考查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形式上,根据课程特点,可采用“无纸化”机考,小论文,制作实物,半开卷或者开卷等考核方式。题型可分为填空题、判断题、改错题、选择题、分析题、计算题及综合设计应用等多种形式。

2.考核内容多元化

考核内容多元化是指考核内容要基本覆盖课程重点。考核内容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答案由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尽量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尽可能地多出理论联系实际,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安排一些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经过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思考才能做出回答的综合性题目。

3.评价体系多元化

评价体系多元化是指在考核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指标。综合成绩的评价既要体现教师评价,又要考虑学生自我评价,既要考虑学生任务完成质量,又要考虑创新性及团队协作性。学生成绩由期末考核成绩、实践成绩和平时成绩三大部分组成,而平时成绩的权重则要根据课程特点而定。通过合理安排考核评价指标,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第二课堂建设

第二课堂是指在课堂授课外的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扩展,它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除了具备第一课堂的共性外,还具备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课程考核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第二课堂建设也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能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平。目前,部分学校的第二课堂还处于建设初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学校第二课堂没有经过系统规划,存在主观性强、盲目性、随意性、不连续性、建设力度不够、软硬件薄弱等问题。某些专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建设力度不够。此外,有些第二课堂内容严重偏离第一课堂的主题,无法体现专业特色,造成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各高校应针对自身情况,做好规划,积极合理安排优质的第二课堂。

2.第二课堂建设思路

第二课堂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大纲来安排适合学生的活动。第二课堂应具备开放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氛围,形式和内容应丰富多彩,既充分照顾到学生个性发展又能惠及所有学生所需。第二课堂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能力为目标,构建包容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体制,通过开展学术社团、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创办学术刊物、校企合作等方式,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形成学生全时空培养教育的新理念,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自然对接、和谐互动。

3.第二课堂建设举措

时代在发展,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第二课堂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应顺应时展。在网络普及程度极高的今天,学生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借助于网络平台,学生学习方式也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指导教师的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在关注学习内容紧跟时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以及方法、效果、评价体系、保障等,使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全方位、全时间的课程教学。

制定合理、有效的第二课堂政策,对促进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考核形式的多元化促使第二课堂也应在形式、内容及评价体系方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应注重第二课堂建设所应遵循的适用性、协调性、创新性及综合性等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将第二课堂落入实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构建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大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意义重大。当前学生社团建设异彩纷呈,很多社团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但某些社团成立不久,缺乏历史底蕴,社团成员较为浮躁;有些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团活动内容质量不高,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功利性强;有些社团基础设施配套落后,不利于活动内容的扩展。因此,高校应认清当前社团存在的问题,促进社团活动多样化,多举办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科技学术与综合创业、人文艺术与身心发展、技能培训等活动,并从中探索学生社团发展的新方法,搭建优质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更好地为第二课堂服务。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合理构建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培养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热情。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注重科学实践、工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专业热情。此外,学生还应具备适应社会的一些基本素养。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强调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重点,实现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在搞好专业设置的同时,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多做一些职业技能训练,以就业创业为契机,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培养拥有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

(2)完善第二课堂管理机制。第二课堂是学校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应健全组织,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监督,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建立一套长效的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师资力量配备、学时安排等政策。明确各个部门的任务,设立专项资金,制定透明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定期派送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素质。重点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第二课堂,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应学校特点的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发展,优化设备,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3)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第一课堂关注过程,尊重多元,注重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有利于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由于第二课堂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应尽量采用客观、准确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体系采用动态方式,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或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优质的第二课堂进行推广,对效果不佳的第二课堂提出整改意见。评价过程尽量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及评价标准多元化,将学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成果展示、学习效果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等因素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开展评价体系多元化,最大限度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三、结束语

考核改革不仅局限于形式上的改革,重要的是能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从而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针对考核逐步向多元化方向改革的思路,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也应具备多元化特性。

采用基于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第二课堂建设,其评价因素和标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可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对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庆,周青.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主体开展高校第二课堂的研究[J].教师,2011,(17):60-61.

[2]谢相勋,杜理才,李同果.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34-137.

[3]许志山.第二课堂建设与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第3篇: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根据2010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高职英语课程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使之真正成为英语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对英语第二课堂研究的深入,各高职院校都开展了一些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局限性,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二课堂在内容设计、实施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第二课堂实践进行调查,分析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3级学生,从各系选取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收回问卷380份,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为96%。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相结合。调查问卷主要涉及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施内容、实施方式、教师指导情况以及实施环境等,以数字1至5指代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个不同等级,学生依据自身体验回答。为了印证调查问卷的一些问题,采用访谈法与学生和老师进行沟通,并考察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确保数据获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英语第二课堂兴趣倾向与参加时间。根据调查统计,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兴趣倾向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即学生中从没有参加过英语第二课堂的比例和总是参加第二课堂的比例都较小,从没参加的比例为4%,总是参加的学生占7%,大部分学生选择偶尔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时间上,每周花在英语第二课堂的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学生占绝大部分,占52%,换算到天即每天用于第二课堂时间少于30分钟,每周在7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12%,还有36%的学生介于两者之间。

(二)英语第二课堂的效果。在英语第二课堂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调查中,将近70%的学生认为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对英语成绩提高没有影响,或者提高幅度不大,仅有30%的学生认为英语第二课堂对成绩提高较为显著。

(三)英语第二课堂内容。调查问卷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调查英语第二课堂内容情况。在听的方面,66%的学生选择播放英美影视作品,30%的学生采用播放英文歌曲的方式进行听力训练,仅有4%的学生选择播放教材录音或其他英语学习资料。在说的方面,调查显示仅有12%的学生以通过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比赛形式参与第二课堂,20%的学生以参加英语角的形式、17%的学生通过学唱英文歌或给电影配音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将近50%的学生几乎不会有意识地在第二课堂中锻炼自己说的技能。学生在第二课堂的阅读训练上也比较令人担忧,仅有25%的学生会在课后阅读英文报纸或杂志资料,另有20%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阅读和搜集相关资料,而剩下55%的学生则表示从不课后阅读和英语有关的资料。在写的方面同样也非常不乐观,仅有12%的学生表示会关注写的技能训练。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二课堂内容上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内容的娱乐化倾向,表现为英文歌曲和影视在第二课堂中所占比重较大。虽然英文影视和歌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学生会把第二课堂活动误解为是消遣娱乐活动,对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提高不利。二是内容设置有偏颇,由于学生在影视和歌曲上花时间过多,因此在说、读和写上不愿意多花时间。所以需要在第二课堂内容设置上统筹兼顾,尤其是要加强说的重视力度。

(四)英语第二课堂组织实施。在对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主体的调查中,院级竞赛类的活动主要由教师组织和参与实施,占活动总量的第二课堂活动总量30%;由社团组织的活动占总量的40%;另外有30%的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根据访谈得知,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任课教师把实践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班级学生。因此,总体看来教师仍然在第二课堂的活动组织中发挥了主体作用,而学生社团和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英语第二课堂实施环境。根据建构主义学者Wilson的定义,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利用资源生成意义并解决问题的场所。该定义强调学习者以探究性、自主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情境的真实性。此次对第二课堂学习环境的调查,学生对传统定义中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硬件的满意度较高,有85%的学生对活动场所的设施表示满意。通过访谈和观察也发现,无论是英语类的院级比赛或是英语协会的固定活动场所,都配备有先进的设施设备。但是在基于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网络平台和英语多媒体学习课件方面,还都较缺乏。全院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英语网络学习平台,而供学生使用的多媒体自学课件也较少,点击率也不高,只有9%的学生会在课后点击多媒体自学课件。因此,建构主义的英语第二课堂学习环境还需要学校和教师努力建设。

四、教学建议

(一)大力开发英语第二课堂,提高第二课堂参与率和效率。目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参与率、效率较低的问题,固然有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但在学校在第二课堂的开发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英语第二课堂职业性不强,缺乏专业特点,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院级层次的比赛总是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翻译比赛和写作比赛,此类竞赛对学生的英语要求较高,由于是面向全院学生,所以职业特色不明显。而以系或班级为单位、富有高职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开设较少,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因此,学校和英语教师要统筹好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开发多层次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教学效果。在学院层面,除了上述常规的英语竞赛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好学院的校园广播,定期播放英语节目,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而英语角作为会话语言的一种社交活动,有利于学生克服害羞心理,交流学习心得和生活经历,为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提供平台。而在班级层面,教师要根据所授课专业和班级的特点,开发适合专业学生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让酒店专业的学生上网查找世界著名的酒店情况,并做成PPT在班级上展示 并用汇报;而汽修专业的学生则可以组织开展汽车英语词汇比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汽车绘图上的汽车配件写单词等。这样的第二课堂设计非常富有专业特色,学生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的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第二课堂内容设置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考虑适当调整和扩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听的方面,从单纯地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拓展到英语新闻、英语故事、英语诗歌赏析,等等;加大说的训练,除了传统的演讲比赛外,增加英语戏剧、电影配音等,继续坚持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最大限度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而以某个具体内容为主题的英语手抄报比赛除了锻炼学生资料搜集、理解能力的同时,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还是感兴趣的,但参与率却不高。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有以下原因:一是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二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对英语学习有焦虑。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英语的焦虑情绪和英语基础薄弱问题,才能真正提高第二课堂的参与率。教师只有通过抓好第一课堂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学生掌握、巩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产生在第二课堂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才能实现第二课堂的实践意义。反之,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提供一个语言实践平台,帮助理解、运用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和作用是教师搞好教学,开展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英语第二课堂管理机制。目前,教师在英语第二课堂管理中承担着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指导者的重要角色,第二课堂基本上还是以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开展,英语社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灵活性。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互动的双向的组织形式,院团委、教研室、英语协会之间要形成上下互动,确保信息通畅。院团委负责下设英语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监督,帮助学生协调场地、设备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研室指派教师对英语社团进行指导;各英语社团负责制订活动计划及具体活动实施。各个组织互相协作,共同配合,使得第二课堂实践的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充分发挥学生和社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需要制定出具有约束力的英语第二课堂考核制度,以保证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学质量,或者把学生的表现纳入学生高职英语课程的平时成绩考核范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四)改善英语第二课堂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的建设上,除了要继续加强硬件的配置,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改善学习环境。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活动的管理者不但包括教师,还应包括学生、带有明确指导信息的课本以及计算机软件等。因此,教师需要根据针对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提供多种认知工具,创建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如各种有利于进行语言学习的课件、学习软件、自主学习网站等。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技能、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知识,设计各种丰富的与职业相关的真实性任务和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评价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张娜.高校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误区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5)

[2]徐萌.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实践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3]刘美良.有关改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学习环境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4)

第4篇: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师角色;多维度参与;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以完善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体系、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各类型学习能力、实践核心学习策略为核心的多形式教学活动,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近些年,高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如火如荼,相关研究比比皆是。但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并不乐观,首先,缺乏重视;从管理层面,四、六级考试的隐形指挥棒让大学英语难以摆脱课堂教学主导的桎梏;教师层面涉及到工作量和精力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学生角度来讲,热情不高,随机性强等因素使第二课堂流于形式;其次,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参与度低、学生参与度比例失衡、管理层面混乱、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及合理全面的评级体系缺失;最后,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严重脱节,第二课堂无法做到延伸或扩展,在教学目标、主题内容、层级难度上都难以保持较好的延续性和融合度。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于2011年建立,设施优越,为大学英语的创新改革搭建了平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辟了大学英语改革的崭新的道路。在为期两个学期的第二课堂建设中,总结了第二课堂建设实践的关键要素:

1、教师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当是引导者,教师应当协调各种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兴趣激发、动机引导、学术指导等;如,在电影配音比赛中,教师要在选择配音的英文电影片段、语言语调调整、语速控制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平衡学生的配音选择,以使参赛作品多样化,也给广大学生接触到更为广泛的优秀电影片段;其次,教师应当是监控者。教师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模式的构建、实施等具有动态调整的职责,以观察家的身份客观冷静地监控和把握其向着既定教学目标行进。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当首先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期待等方面因素,使更多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参与和最好程度的发挥,这是教师角色的关键所在。

2、实践形式和内容

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将影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在设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多样性、兴趣性、和系统性。其中,多样性主要是指灵活多样,更要注重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平衡性;兴趣性则是指形式和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具有吸引力的,能够较大的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满足他们参与活动;而系统性指的是第二课堂要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按照学生的输入输出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尽量保证第二课堂所有活动的接续性、系统性和延展性。

3、多维度参与

传统的第二课堂,从参与活动的学生结构上分析,往往是有特长、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参与较积极,性格较内向、无特长的学生参与较少。这些非智力因素客观造成了语言输入、输出机会的不平等。因此在实践中提倡多维度参与,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活动形式上鼓励结组参赛,这种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小组互助合作机会,增强了团队意识,并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二,在第二课堂内容上增加展示类活动的比例,尽量控制竞赛类性质的活动比例,如:翻译周展示,学生的参与率明显高于一般竞赛类,增强了整体的学习氛围。第三,创设更多参与平台,如朗读参赛选手的材料难度评定、配音片段推荐、写作好词好句推荐等使很多性格内向但是热爱英语的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机和动力。

4、评价体系

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中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是保证第二课堂成功实践的关键。根据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重视多角度评估,将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评估、教师评估等主观评定与书面英语文化知识体系测评、学习档案记录等客观记录相结合,将参与度、小组合作度、个人贡献等合理结合,并以合理机制与课堂教学实践评定机制相结合,创建第二课堂科学的、合理的、立体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第二课堂的发展。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拓宽不仅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从而引导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动机,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轻松机敏的学习心态,从而主动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形成了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活跃了英语学习的氛围,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英语学习的校园大课堂。

河北农大教研项目:渤海校区大学英语三维立体化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12-A11。

参考文献:

1. 郭继东. 《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8年第1期

第5篇: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类专业不仅要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等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四种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的实践教学存在“有形式、无实质”的现象,即虽然有相应的课程、课时安排,但流于形式,甚至被等同于实验课程或者实习,存在着一些狭隘的、片面的认识误区,如认为实践教学从属于知识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二是存在“双脱节”现象,即一些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与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脱节;三是相应的实践教学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仅以实验室实验、模拟实习等形式散存,缺少真实的实践任务驱动,未能有力支撑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类有益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高校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优势

    1.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专业深度与广度有机结合,拓宽专业适应面的关键环节。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通常是大类招生,入学后两年内仍要再细化专业进行学习。课堂教学学时有限,只能向学生讲授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核心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是与时俱进、动态变化的,因此,仅利用第一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设第二课堂,补充、延伸第一课堂的学习,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2.教学组织灵活。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方式是“一对多”的教师讲授,教授内容以理论为主,即便涉及到实践学生也较难主动参与。而第二课堂以学生个体、团队等多形态存在,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较好地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切的体验。

    3.第二课堂能够营造健康向上的学科氛围。紧贴专业知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够接受专业知识的熏陶,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学科氛围,使学生较快和积极地融入专业学习中。

    4.资源整合的广泛性。与第一课堂教学不同,第二课堂不分校内校外,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领悟人生。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可以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不受时空的限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统一起来,边学习边实践,效果要比在“第一课堂”上更为有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第二课堂是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通过有目的地开辟第二课堂,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引导作用,有利于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鉴于应用型人才所从事工作的社会性和综合性特点,从素质结构来说,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包括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成熟度等。第二课堂提倡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可以是某个项目的执行者,也可以是某个项目的组织者、管理者甚至创造者,从而使自己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锻炼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主动性。学生从第二课堂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参与进去,取得的成绩既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同学和老师对其劳动和能力的一种认可,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另外,在第二课堂中将学生视为社会人,让学生有机会与社会接触,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与经验,提高社会沟通能力和适应性,这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人际交往和社会认识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都从不同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举措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第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活动内容安排、师资及学校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评价和激励制度设计等方面全面考虑。

    (一)重新定位第二课堂

    在人才培养上对第二课堂进行重新定位,把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二者紧密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同时应密切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大配合力度,从而形成合力。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既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从这个层面讲,专业指导教师(包括社会兼职导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一方面,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和专业实际,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到第二课堂建设中去;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第二课堂主体,需要重视和积极参与,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与课堂教学包容发展的机制

    改变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互不搭界甚至相互争夺教学资源的局面,促进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的相互促进。学校需适当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投入,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同时确定教学、科研、学工、团学组织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职能和关系,努力构建适应第二课堂特点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团委要加强对学生第二课堂的规划和引导,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团委在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组织和保障职能,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个良好的环境。另外,教务处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把第二课堂活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参与第二课堂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计算,调动专业老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三)搭建第二课堂平台

    搭建第二课堂平台时除利用好本校资源外,特别要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如下渠道实现:(1)本校师资及实验室等设施、设备和资源。(2)建立实践与科研基地。利用已有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以及行业优势、校友资源等,在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基地和寻找合适的校外兼职导师;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3)参加各种重要赛事和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参加学校、省级乃至全国性的重大赛事,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用友杯”ERP沙盘模拟对抗赛、英语演讲大赛、辩论赛、电子商务大赛等。这些比赛由于竞争性强,促使学生短时间内学习和训练大量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4)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6篇: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大学外语教学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17-02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和世界各国交流更加频繁,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包括外语水平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及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目前老师和学生的需求。外语教学如何突破传统模式,进一步让学生在非本土化的语言环境下,进一步提高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外语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而第二课堂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理念和现代化的教育模式。

1 大学外语第二课堂开展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美国的教育方式相比,着重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相对缺乏平等性。在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听为主,有时死记硬背老师教授的知识。而在美国的课堂中,学生则是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随时向老师提问,参与讨论(Huang, 2009)。中国传统外语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应试教育,如CET4,CET6,还有其他的外语等级考试等(Wollf, 2010),并不能适应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在总结过去国内外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外,我们要不断探索大学外语教学如何同国际外语教学接轨的新方法。外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单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的模式,实施个性化教学,避免大多数高校班级过大,学生不能发挥个性、特长的劣势,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保证英语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拓宽其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大学外语第二课堂开展的意义

外语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是外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母语环境对于外语学习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第二课堂的开展,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外语学习平台,形式多样,外语学习氛围浓厚,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轻松学习外语。其次,外语第二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课堂内容、形式多样,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强烈兴趣和欲望。再次,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第二课堂的开展,帮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外,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根据全班同学的平均水平,安排授课内容和进度,而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并不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而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自,对于学生的教材和练习也有针对性,便于因材施教。最后,外语第二课堂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排除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总之,外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对外语教学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3 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和内容

第二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外语程度,以及学校的自身特点安排内容。如西亚斯学院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综合型本科院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外语精,知识新,技能强”。外语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外语有英语和日语,其他专业也设有双语教学,如国际金融,涉外护理,计算机英语等,公共外语方面,全校都开展了有外教担任的口语课,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外语学习平台,第二课堂的开展更是丰富多彩。

3.1建立外语角

外语角由外语学院组织,外教参与,学生会具体实施。每学期初在全校范围内公布外语角活动时间,活动主题,活动形式和活动地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感兴趣内容参加活动。在外语角,可以和外教或中方老师一起讨论,也可以一起做各种游戏等,用一种轻松、自由的方式,让大家用外语进行交流,便于有些学生突破不敢说,怕说错的心理障碍,鼓励大家大胆练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2举办记单词比赛

为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按专业举办记单词比赛,鼓励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各班先举行,选出成绩优异者参加全院比赛。这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外语,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3.3外文歌曲大赛

外文歌曲大赛也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之一。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学唱英文歌,加强学生在课外的听力练习,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特长。而比赛的形式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

3.4外语短剧大赛

外语短剧大赛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举行的比较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我校已经成为外语学院的传统活动。每学期伊始,在新生中宣传,每个新生班按班参加。并在迎新晚会中,上演去年学生表演的获奖作品,让学生有所参考。表演作品内容各班自定,也可自创剧本,学生自己决定演员和排练时间。但在剧本内容和语言表达,以及表演方面,老师配合参与,给予建议或指导。短剧大赛在外语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给学生提供了实际的锻炼机会,开拓学生的视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激情。同时,短剧大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体。

3.5成立外语学习小组

学校成立了各种外语学习小组,如英语、日语演讲队,翻译队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积极参与。学校会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培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校外的各种竞赛活动,如省大学生英语以及日语演讲比赛等,通过比赛锻炼学生,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概况、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科技知识等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内容和社会接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极大兴趣。

外语第二课堂形式灵活,以学生为主体,在大学生外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要求,但我们在开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开展外语第二课堂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让学生随意进行,避免盲目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和自身特点,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外语水平不同,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难易适中,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我们要坚持第二课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下开展活动。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建议和指导的作用。避免把第二课堂搞成课堂教学的简单延续。再次,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相同的,它的开展要和课堂教学相配套。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而第二课堂主要课余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机会消化、吸收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不能把第二课堂开展成课堂教学的复制品,但同时也不能安排过重,避免学生因第二课堂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再者,第二课堂不能强制学生参加,更不能作为增加的课时。参与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主见,发展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Hung, J. What happens when two cultures meet in the classroom[J].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2009.36(4),335-342.

[2]Woff, M. China's English mystery: the views of a China 'foreign expert'[J]. English Today, 2010.26(4), 53-56. DOI:10.1017/S0266078410000350.

[3]黎秋艳.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外教育研究,2011.26(6).

第7篇: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一、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

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能否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力保障,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保证学校第二课堂活动有效、有序开展的重要环节,学校在第二课堂制度方面应充分体现科学性、导向性、激励性等特点,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健全第二课堂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第二课堂规范化管理的保证,也是第二课堂得以蓬勃开展的保证。学校要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体系,成立由学校各职能部门组成的“第二课堂”管理机构,抓规划、定措施、把方向,通过对各方面关系进行理顺、多方面资源的整合、明确日常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等方式,实现对第二课堂的加强管理和支持。同时对第二课堂项目的成立、审批、考核、基本原则及学校的基本要求等应加以明确规定,使学校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和管理有章可循。

2.鼓励教师指导第二课堂创新活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并在相应政策上有所体现,注重对在第二课堂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老师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调动指导老师积极性的方法很多,比如我们学校近年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主要有:对指导学生获得创新立项的项目给予更多的配套经费,年终考核时指导学生获得创新成果的奖励权重高于其他一般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第二课堂的工作量高于一般课程的教学工作量等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较好地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3.建立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学生的科研活动,来源多,管理部门也多,在学生科研活动中存在一定程度重立项、少监督、轻结题的问题。有部分同学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存在走过场的问题,主要是源于管理和监督环节的不完善。为此,学校要成立学生科研项目管委会,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学生按照项目分为不同的课题组,围绕各自项目展开工作,并且定期向管委会提交项目进展汇报,管委会同时不定期对项目的进程进行检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度到底怎么样,有没有占着项目不做事情,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同时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一些量化指标。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向规范化发展。

4.实施激励机制

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积极性的调动需要一些机制和奖励措施,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第二课堂发展的激励机制可从两方面设立:第一是活动内容本身具有吸引力;第二是召开全校学生创新成果奖励大会,设立创新专项经费,奖励在各项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以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敢于创新、追求创新的氛围。

5.建立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评价,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跟踪、调查与反馈,优化管理第二课堂活动。同时通过对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经验的总结,采取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受益最多的活动项目等办法,展示第二课堂的效果,形成交流互动、提升的局面,让第二课堂独具特色,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阵地。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方法

虽然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指导。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创新活动。教师对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中各环节指导和把关是促进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有较高起点、上水平的关键因素。

1.放权式指导

指导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授观念,不断下放“权力”,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自由。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具体活动方案的组织、实施职能交给学生自己,由主要学生干部或社团负责人来具体执行。由学生选题、由学生组织、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参与、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投身社会实践和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发掘了自身潜力,充分利用了第二课堂这一活动载体,不断地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践活动中,结合兴趣和爱好来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2.个性化指导

个性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要求指导教师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学生的个性分析档案。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加以科学的引导。尊重和培养个性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增强创新能力,成为创造型的人才。

3.互动式指导

在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并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造力,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运用启发式、引申式、讨论式、参与式、趣味式、读书指导式等互动式指导方式,有助于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天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追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敢于创新。

4.分层次指导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层次的竞赛活动,把他们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分层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就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功能,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5.探究式指导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指导教师在把握宏观方向的前提下,应积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组织学生的各项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实践创新活动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而不应仅仅看实践结果。在实践活动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思考中,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极大发挥。

6.团队式指导

教师在每一个第二课堂活动小组都可以组建团队,指定专门的学生负责本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要有学习计划和自己的预期成果报告书,由小组负责人和组员商讨后制定。活动成果必须以团队完成,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团队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组成员的合作效果。无论是课题方向的确定、实验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理解、相互促进,达到取长补短而形成有效的团队合力,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总之,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规范组织管理,进行合理的指导,有利于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优化创新环境,启迪创新意识,开阔创新思路,拓宽创造性思维,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引导和深入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含.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太原大学学报,2010(3).

第8篇: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 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35-01

一、高校第二课堂内涵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称。事实证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文科、理科和工科的各个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对于文科生而言,第二课堂对工科生的培养能起到使专业知识更加深入、培养动手能力、强化岗位实践等作用。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课余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它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2]。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大学的学习是比较灵活,因此在兴趣方面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更容易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起到帮助。这体现在选修课的选择上以及科研竞赛方面等,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在一种积极轻松的氛围中,对学生知识的消化更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2.第二课堂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堂”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明显不足,这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就起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3]。

二、新时期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变化趋势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带来新的活力。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的快速发展,是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有益补充,有效地缓解了扩招后高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相对紧缺局面。校园及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已共同成为大学生进行第二课堂自主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4]。因此,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络这个新因素,使第二课堂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

三、第二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

从整体上看,我国工科高校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和方式都集中在教学计划课时内的课堂教学上(第一课堂)。笔者基于工科课程教学的当前形势,分析了教学方案与效率的密切关系。并对教学方案中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优化的设计。其基本点是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形成“教”与“学”的统一,二者得以和谐,达到合理配置投入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1.学生工作是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机制

对于在学生会工作的学生干部来说,学生工作占了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完成学生工作的同时,我们不仅得到了能力的培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了友谊等其他东西。

2.主题教育与党建工作

我们应该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旋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上采取引导的方式。如今在大学中,每学期在学生中挑选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其实也是党建工作的一种,通过以一种“竞选”的方式,为高校挑选了学生中优秀的人才,并且对这一部分人进行发展,就能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榜样,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

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第二课堂教育效果

加强网络管理,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水平。开展创新型活动,将网络资源与第一课堂教学良好的连接起来,可以上网查阅各种资料而不用跑图书馆;把网络以一个比较新颖的形式进行各种比赛活动。比如,浙江师范大学开展的微博大赛就很好的利用了网络。它将政治思想教育和微博这一网络平台有机的联系了起来。

4.做好社会工作岗位的锻炼

通过暑期的短学期我们可以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实习,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去火车站卖票就是一个社会岗位锻炼的好机会。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看清楚了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受教育者要突破仅以拿到文凭为学习标准,而要以适应今后自己理想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奋斗目标,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规划好整个社会的资源为自己所用,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5.积极参与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的活动

大学不光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更是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阶段。浙师大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的机会,多样的社团活动和丰富的科研竞赛为我们提供了资源。除此之外,以暑期实践为主、寒假及双休日实践为辅,内容上以专业教育、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为主的活动也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而对于工科类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应是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相对集中的假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增长专业技能,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等。

6.大学生应多尝试课外科技活动 、文体等活动

现在高校所要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此,在大学中我们更要多参加文艺体育锻炼和动手动脑等活动。近几年内,浙江省开展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和“新苗人才”培养计划等活动给了我们展现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束洪春.《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08)l0(8).

[2]涂俊才,杨胜勇,熊海林.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0).

第9篇: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专业技能;育人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116-02

高校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针对高校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改革成为了教育界十分关心的问题。高校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它不但是高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日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如何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出符合专业特点的第二课堂教学,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具有十分现实的帮助作用,在整个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1第二课堂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意义

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要求都相对较高,教学中却遇到各种困境。很多教师尽管尽量地兼顾对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希望在实践的过程中能让学生的各项技能不断的得到发展,但是现实的情况却让他们越来越困惑。高校在不断的扩招的同时,忽略了学校该配套的硬件跟不上的事实,造成了理论培训较多,实践环节少的矛盾局面,使整个教学陷入了“学而不用、用而不学”的尴尬境地。其中还有很多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过分重视,只图能通过各种考试,对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等综合素质培训的课程根本不引起重视,导致他们自学和创新都特别的差。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第二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且把第二课堂的建设列入了学校加强和提高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中。目前很多高校开展了第二课堂共同育人工作,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大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立足于社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部分高校已经将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设立了实践学分,并纳入了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当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也能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得以不断的进步。

有很多研究资料都表明,高校对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开展实践学分以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越来越多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第二课堂的开展,的确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促进作用。教师同时也欣喜的发现,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之后,学生的思想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只重视课本知识,意识到了真正走入社会环境中自己仍存在很多不足。想要学生更好的做到学以致用,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还需要不断的在第二课堂的教学当中摸索经验,将第二课堂更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和资源优势,使得高校的育人系统进一步形成完整性。只有这样,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各行各业的肯定。

2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技能教学活动结合的概念和目标

2.1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做好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整合,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将专业技能很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融为一体。这需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第一,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科学的设计第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能更好的掌握所学专业指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等,并且使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在运用当中不断的得以提高。第二,高校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到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到教学环境等,使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确实对专业技能的提高起到作用,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2.2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结合的目标

第二课堂的安排可以应该多元化,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而设立,不能偏移了这个大的前提,只有这样,第二课堂才能起到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在第二堂的实践活动中,要以与教学相结合为目标,使第二课堂真正的成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新途径。

2.3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结合的作用

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的结合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得到了证实。它能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将自己的直接经验和知识应用于第二课堂当中,不但起到了巩固已学知识的作用,而且还能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求知的欲望,促进其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以更全面的提高。

3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形式

3.1首先应遵循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二课堂开设,要考虑到和课堂专业知识相结合,只有遵循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协调发展,第二课堂的开设才具有现实的意义。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为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尽量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另一个模块就是课后补充教学,也就是多开展能结合专业的的第二课堂教学。比如,进行专业技能比赛,带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等,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更加地用心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2从专业特色入手,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创建第二课堂

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特色,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创建第二课堂,让学生把在理论学习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在第二课堂通过自己的实践得以解答。因此,高校教师要根据这门专业的特点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鼓励他们在第二课堂中让所学的专业技能得以全面的提高,能更好在实践中解决各类问题。通过这种第二课堂的开展,学生可以较早的和社会进行亲密接触,有助于他们毕业后更好的走入社会,适应市场的竞争体制。

3.3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效结合的实践操作

现在很多高校,面对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的现状,对于学生的培养方法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及时在调整自身专业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改进学科的教学方式。第二课堂的开设的是否能紧密的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否容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都体现出学校对于专业的重视程度。比如,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但在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动手的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与两岸咖啡、麦当劳等连锁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利用周末、节假日和专业实习阶段,让学生在学校的安排下在这些场所进行工作,这样不但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环境,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遇到更多书本上可能没有的知识,扩宽他们知识面的同时,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高校在开设第二课堂的时候,也应该掌握好市场信息。运用准确的市场信息来科学设置第二课堂的开设,同时遵循能融入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为前提条件。这样,第二课堂的开设既可以增大学生的就业率,也能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学习的东西是非常有有用处的,激励更多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到第二课堂中进行学习的兴趣。比如,现在很流行茶馆和咖啡文化,学校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第二堂的开设上选择开办茶艺和咖啡制作培训班,聘请在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进行培训,在节假日和重要的日子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取更多的新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走入社会后,也可以多一些工作的选择空间。

每个专业都有其自己的优势,如果根据这些优势很好的结合市场需求信息开设第二课堂,学生就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使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真正的做到了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但是在这个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老师是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教师也要不断的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到其中,给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的同时帮他们把握住活动方向的正确性。只有将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好的结合到一起,第二课堂的开展才能更好更有质量的展开,在提高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时,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受到更多的益处。

4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和反思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这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尽管第二课还仅仅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个整体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它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在整个开展第二课堂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和创新意识不够的各种弊端正在一步步的改善当中,它不仅仅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好的巩固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学生以后融入到社会当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就目前各高校的第二课堂的开展,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各个高校和教师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没有认真的开设和组织。有的学校,在开展第二课堂的时候,发现自己学校第二课堂教学要顺利开展,在教学平台的建设上还受到各种的制约,比如教学的场地、设备、资金等各方面的。同时,有的专业老师在指导的时候,受到个人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没有采取较好的激励措施等。要想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和高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使其真正的发挥独特的作用,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走入社会后,能适应当代激烈的社会竞争。

5结论

高校第二课堂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育人平台构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以及相关工作者应该对其进一步深入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育人机制,促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娇.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实施高校第二课堂培养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

[2]韩丽琴,董顺福,曹宏梅.第二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2(3).

[3]魏丽萍.第二课堂与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