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中生;个性

一、高中生个性心理特点

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开始的高中阶段,个性心理发展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

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时会因为同伴的一个表情、一句话而影响学习。女生由于比较敏感,因此他们在情感方面比男生更脆弱。

2.动荡性

高中生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大,易偏激。如:校团委组织了一次讨论,关于学雷锋问题。有些同学竟偏激地认为,学雷锋是在走形式,早就过时了。为了纠正学生们认识上的这种偏激,班主任就需要召开班会,专门讨论学雷锋是否过时的问题。

3.自主性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4.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那样,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易感到孤独。

二、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与其智力发展的情况相呼应,高中生的各种个性品质也已趋于稳定和成熟,而且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高中生在个性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个性的主要特征,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所以,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的。这种主客观上的需求使得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获得了高度发展。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高中生对其自身的态度和看法,影响着他们实际发展的各个方面。

2.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高中生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的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3.自我评价的成熟。高中生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及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4.有较强的自尊心。高中生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总之,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中生个性培养中的作用

对于高中生个性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的过程,它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相关服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和责任意识保证。

1.思想保证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也要以此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心理特征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非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丧失、缺乏主见、盲目随从的个体,绝非“单面化”和“畸形化”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尊重并激发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

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右”,又要警惕“左”。

2.环境保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人们作“出头的椽子”、“出林的鸟”,还要为之营造出宽松、包容、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不论多么与众不同,都要宽容;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不同的观点也要持虚怀若谷的态度,包容别人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对别人不能责全求备,不能要求尽善尽美,作到兼容并包,以形成宽松、包容、积极、健康的氛围,以促进个性发展。

3.方法保证

要培养千姿百态的性格,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几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提倡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不同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将社会要求向个体需要转化,将认同的社会主体道德准则和规范转化为个体头脑中的品德观念,使社会道德作为规范成为个体的道德愿望,内化为个性心理品质保留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

4.责任意识保证

第2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诚信政治教育

一、高中生诚信现状及表现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诚信或道德问题,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专家学者甚至政府官员,当然学生本身、家长以及教师对这个问题也都尤为关注,由此凸显出学生诚信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们对学生诚信或道德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中的诚信问题。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高考的压力迫使学生不得不注重对学习成绩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身的各项利益都有着紧密关联。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得到比较积极的评价或反馈;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所得到的评价或反馈中则以消极的居多。这些也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促使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成绩,从而能够得到更多正向的评价或反馈。一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每到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只有试图去抄袭别人的答案;尤其是在比较重要的考试时,作弊现象可谓是屡禁不止,一些学生为了得到较好的成绩,采取夹带、偷看、收买别人的答案甚至偷盗试卷等不诚实的手段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还会妨碍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

(二)日常行为中的诚信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与否,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能够做到诚信就可以了,但事实恰好与此相反,要想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需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同时还要持之以恒。“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只有从一些看似“小”的事情上做到诚信,才有可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不少人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等。除此之外,学生在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不少学生为了获取较多的零用钱,不惜欺骗自己的父母,甚至老师和同学。在人际关系上,主要是同学彼此之间不很信任,不愿意说真话。学业诚信确实很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也不容忽视,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人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思想品德中的诚信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必不可少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年轻一代要在扬弃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品德观。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强调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敢于奉献的精神和作风仍然必不可少。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不完全具备或养成上述优秀的品质。在学校,铺张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至于艰苦朴素的作风,更是很少学生能够养成了。

二、高中生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1、高中生自身的特点。高中生一般处于16-19的年龄阶段,正在向成熟的青年期迈进,因而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朝气蓬勃,易于接受新事物,接触的社会面不断拓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心理上呈现一种社会化趋势。同时又受自身学识和社会阅历所限,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思想容易走向片面和极端化,感情容易冲动,如果不能用正确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也可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导致盲目的不理智的行为,因而需要及时的引导。

2、思想政治课教学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教师在诚信道德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责任重大。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和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文化功能情有独钟,而忽视诚信教育,特别是自从高考3+x改革后,政史地三科综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有所下降,家长、学校、学生本人都越来越不重视思想政治课,这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性大大受挫,他们很少再去研究德育工作的效率,而更关心的是本学科在高考中名次、成绩。这种认识上的错位其结果必然损坏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乃至整个学校德育的运转。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强化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1、挖掘教材中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强化诚信教育。教材是学习诚信道德的主要材料,是落实诚信教育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在教育行为中的表现,它包括了教师教育过程中所利用的主要素材和基本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师与学生开展诚信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知识源,可以说,教材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2、高中政治课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诚信道德素质。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诚信教育主体的观念。再次,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最后、教师与学生在合作交往中平等交流。

第3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指以生命的孕育、发展的知识为起点,使学生珍惜自己,关爱他人,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1.高中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高中阶段从心理学角度看,按照年龄划分为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这个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学生身体发育已臻成熟,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基本保持平衡,但神经系统的联系和机能复杂化仍在继续。在认识方面,高中学生绝大部分能正确处理好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也有部分学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自我意识过强,抗挫折力差,自控力弱,缺乏辨别能力,叛逆心理严重等,导致种种漠视和践踏生命的行为屡屡发生。从高中生身心发展来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进行生命教育的物质条件,更有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2.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

教育要实现人的生命的总体生成,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把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感悟、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命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3.进行生命教育是高中政治课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政治课新课改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模块构建的,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高中政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生命是一个不断生长、发展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共同的生命互动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课堂教学要注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才能展开,学生才能焕发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不断地体验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快乐。

二、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巧借时事之躯渗透爱惜生命、保存生命教育

政治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时事政治、社会现实、学生的思想实际等教学资源,再鲜活的教材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相比总是滞后的。因此,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处理教材,给教材注入动态式的新鲜内容,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此外,时事具有新奇性的特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充分体现时政性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及时向学生了如"某校学生野外游泳溺水身亡"等的相关报导,让学生感到时政就在我们身边,引出他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安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并把浓厚的兴趣延伸到自觉去关注生命、爱惜生命、保存生命。

2.巧借课题研究渗透生命教育内容

把生命教育这课题研究主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名称,制订研究计划,确定各成员的基本任务,然后各自纷纷到图书馆、互联网、书店等去搜集资料,他们通过对资料的认真筛选,发表他们各自的看法和体会,由作文较好的成员组织文字并写成课题研究论文,再把课题研究论文向各成员传阅并提出修改意见,直至没有意见后由各成员签上自己的名字。我把他们送来的论文作了认真的批阅,发现他们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目的、意义等的认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某班课题组的论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人生是一个圆,生和死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是圆的起点和终点。微小的生命也可以活出精彩,让我们人生的圆化作一个闪亮于人世间的光环。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别人的生命,让仅有一次的生命活得有价值,活得光彩照人。"

3.渗透生命教育关键在教师

第4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高中体育特长生每天都要拿出专门的时间集中训练,有时还会参加各类体育比赛,这培养了他们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是训练和比赛的行程经常会和日常的文化课教学相冲突,这使得高中体育特长生在校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相对较少,加上许多体育特长生本身基础也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接受能力不强,容易对文化课学习产生懈怠感。教师要针对体育特长生的这些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学。

二、对于体育特长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学

1.和风细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任何方法、技巧都必须建立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许多体育生性格直爽、豪放、义气、不拘小节,因此和他们结成一种相互信任、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表扬,引起学生的愉悦心情和自豪感。

2.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思想政治课对于高中体育特长生来说,既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任,又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同时还是部分单招生的高考科目,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一方面,吃透教材,研读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考纲、体育单招政治考纲,适当压缩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另一方面,根据体育生的实际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稳打稳扎,不急功近利,把握好进度,处理好难度。

3.因势利导,提高学习能力

第5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一、个性教育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个性教育就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以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目的地所进行的教育,个性教育本质上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个性、彰显个性是个性教育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教育则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结合学生个体情况与社会实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充分尊重和挖掘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避免千人一面的刻板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的实施。因此,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高职院校,个性教育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促进个性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千差万别,他们来自于背景迥异的家庭和环境,不少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不甚理想,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思想道德上存在一些偏差,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纠正,但是如果只是运用统一的教育方法一把抓的话,那么无疑会极大地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导致完整的个性无法有效的形成,这与培养复合型、多元化人才的教育追求无疑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强调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实现针对性的提升,将个性的优良面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三观教育中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实现

过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欠缺一些对于学生个性挖掘的教育,许多工作都是浮于表面,学生看似受到了相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效果却并不明显。以人为本是关于人学的观点在当今时代的有力延伸,也可以说是当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而个性教育不光关注的仅仅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体价值,还关注到了其在社会生存中的个体价值,它要求尊重高职学生个体心理情况,旨在培养其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而根据个性所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升华,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具有实效性,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二、个性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导,从而忽视了个性教育的注入,缺乏对于学生个性的重视,这也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追求授课统一,忽视学生个性

过分追求统一授课的问题一直以来未在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上得到改善,高职院校选取的课本与本科、专科等其他院校的教材并无差别,这无疑忽视了不同学校里不同学生的特性,而这些课本所传授的知识往往过于系统化、宏观化,此外诸如在学分制度、课程设计、培养计划、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也一味的追求统一,这种标准化、无差别的教育方式下所培养的学生自然是与高职院校所创建的初衷相违背的,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才华的挖掘和施展,过分统一的教学只能产生千人一面的学生。

2.采用灌输填鸭,缺乏创新意识

填鸭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一直以来都在教育界饱受诟病,然而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并未将这一顽疾剔除掉,反而愈演愈烈,不少教师只顾着拿着课本照本宣科,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将那些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尚且严重不足。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必须扭转陈旧的教学意识,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3.考核方式单一,抹杀学生个性

一直以来,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对学生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多是基于期中和期末的试卷成绩来形成最后的考核结果,没有和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及所开展的诸类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正能量结合起来。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彰显和肯定,从而使得他们的个性没有得带进一步的激发,甚至在单一的考核方式下让形形的学生逐渐放弃或失去自己的个性。

4.注重理论教学,忽略联系实际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对于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社会实际的能够走入生产第一线的专门型人才,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却并未做到与本科院校的区分,仍然过于重视理论方面的教育,诚然,理论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应只停留在理论教育的层面,必须结合其学生的特性与社会发展实际来强化个性教育的注入,同时需要注重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建立。

三、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个性教育的对策

个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开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校方和教师能够努力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创新,加深对个性教育理念的学习和认识,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以下是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个性教育时需要格外注意的要点。

1.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性可以说是个体教育的本质要求与原则,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不是单靠学校和老师的教导就能完成的,更多是依靠其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谆谆善诱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自立的独立人格,摒弃此前的被动接受,转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出思考与评判,将社会需求内化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人永远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核心,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性则是作为核心要素存在的,学生必须当做主体来被看待,只有个性得到彰显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2.思想政治教学的个性化

强制性和灌输性的教育显然是与时代精神背道相驰的,现代教育讲求的个性化,那么到底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做到思想政治教学的个性化呢?首先应当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全面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尤其注重对其思想情况的关注,借此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思想个体差异心中有数,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变化。其次要针对当前国内外的社会热点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使得教学不再是死板的照本宣科,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对于课程产生兴趣,并能够通过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加深其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再次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人性化的体现,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同时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改变陈旧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其能动性,通过课堂分组讨论、提问、演讲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丰富教学手段和增强课堂教学的个性,让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的学习过程中自觉自主地思考,潜移默化中真正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思考能力。

3.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方式

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中,不再以单一的书本试卷成绩作为最后的考核结果,要建立常态的、有效的、科学的个性考核机制。这种考核机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一定要和学生平时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学习态度、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等表现相联系,特别是要重点参照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正能量。考核方式要因利势导,又需健全完善,既要和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又要符合学生个性教育发展的规律。

4.营造个性化的校园环境

个性教育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一定的指引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自由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课堂讲授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断加深和强化,个性教育需要的正是自由开放与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熏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更是日积月累、耳濡目染的长期过程,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文化艺术活动、鼓励组建多元化的社团活动来提升学校的文化氛围,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自由,对于某些有悖于个性教育的不良风气予以约束和疏导,全面做好学校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营造出能够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得到充分发展的良好校园环境。

第6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90后”的高职生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贴近学生,以生为本,从学生的现实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而且是摆在高职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就业指导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包括学习和就业中的难题及维权等。因此,认真分析,积极引导,探讨高职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对策,寻找新的着力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显得尤其必要了。

一、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涵义

就业指导的概念于1908年由美国学者弗兰克·帕森斯首次提出,简言之,就业指导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劳动者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现了就业指导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实施分层次指导。简言之,全程化就业指导是一个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焦点,贯穿于大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为基础,以素质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既立体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渗透的系统工程。大学一年级,结合专业教育和新生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制定大学规划,大一下学期,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了解自我和了解职业世界的方法,大二和大三年级通过组织各种校园讲座、就业创业协会、人才招聘会、走访校友及人才市场、到企业调研等活动,大力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大三侧重于就业政策、观念、求职材料、面试技巧、就业心理、法律维权等指导。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是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核心和灵魂。

前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各地和高校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高职生在校三年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转变和定型的关键时期。

2.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全程化就业指导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能及时纠正学生求职时思想上和心理上出现的偏差,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消除大学生遭受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及时纠正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偏差。

三、目前高职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1.高职生全程化就业指导脱离高职生的实际情况。

就业指导从教案、教材、案例等都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模式,忽视了高职教育的个性,同时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只对毕业生进行“临阵磨枪”的教育,忽视了全程化的观念。往往把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大三的一学年或者大三的第一学期,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只能进行就业信息和媒介服务、就业技能、面试技巧等实用性的指导,而较少涉及系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观、成才观、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形成培养教育,有意无意中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

2.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简单。

目前我国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多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解释和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组织招聘活动等应急性指导,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社会调研、生产实习、素质拓展训练、就业工作坊等体验式教学环节,不能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市场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培育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忽视对学生日后职业生涯具有根本意义的择业观教育,

3.高职就业指导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管理、经济、心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是从原来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中抽调而来,不仅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陷于事务性工作中,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力来进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四、高职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途径

“90后”的高职生生长于改革开放下,成长于市场经济、网络碎片化和自媒体的时代,心理状况、接受能力、鉴赏审美能力都发生了变化,因此针对“90后”的高职生的特点,要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1.完善高职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正确的择业观教育

激烈的竞争时代,需要有正确的择业观,现在的就业形势呈现出弹性而广泛的特点,相较于过去的固定刚性的就业,现在的就业有更大的可变性、流动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能帮助高职生在竞争中寻求到理想的职业。首先,要树立勇于竞争的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其强大的生命力,高职生要树立竞争意识,勇敢地面对竞争,并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随着人事制度不断完善,高职生要学会在变动中求生存,谋发展。最后,要树立到基层去的观念。

(2)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中,教育和引导高职生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眼于社会需要,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并客观评价自己,增强就业自信心。还要告诫高职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期望,在激烈的就业形势下,不能因为就业期望值过高而贻误就业好时期和好机会。

(3)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民族精神教育

在就业指导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围绕爱国主义开展,从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方面开展教育。针对就业现状,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同时还要不怕困难、奋发图强,具有健康的消费理念,艰苦奋斗简朴勤劳的精神,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

(4)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法制诚信教育

目前,我国的就业从传统的包分配到现在的双向选择,形势十分严峻,这种转型势必会让高职生们心理焦虑和浮躁,于是出现了“注水”简历,在就业过程中违约毁约,因此要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讲诚信、讲道德。

(5)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沉重的学业、就业、经历压力和感情困惑及人际沟通困惑,加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学生面对挫折。

(6)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

要树立敢于创业的精神,结合国家、省、市、高职院校的优惠创业政策,灌输给高职生勇于创业的观念,同时增加创业课程的课时和授课载体,如通过创业协会、讲座、竞赛及创业实习,加强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2.创新高职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1世纪的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使高职生在接受信息、接受知识方面途径更多,这些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在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不断创新,结合新媒体,如以网络(世界大学城空间)为载体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要点,以生动、真实的案例教育他们,创设仿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高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力度。

就业指导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技巧指导课两方面的内容,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教育,让高职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兴趣、动机等自身特征进行认真分析,达到自我认知的目的。然后,通过了解所处的环境状况分析,让高职生了解所处的外在环境,此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还应该拓宽教学渠道,采取多种实践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如职业测评、模拟面试、素质拓展训练、职业日、职兴趣测定等活动,对其心理的调适、决策能力的训练、价值观的纠正等都有着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通过走访校友、社会调查、参加人才供需见面会等活动,学生亲临职业现场,提高对职业的认识。

4.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观念,建设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通过全国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省内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和校内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三级培训模式”获得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指导的上岗资质,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既能为在校生提供合理的指导,又能为毕业生校友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全程化就业指导越来越成为高职就业指导的一种工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工程,只有不断地在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动态和新特点,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候志谨,伍新春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部高校教育司,20005.

[2]董娅.挑战与回应——思想政治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钱伟.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教育功能.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

[4]明应娥.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贯穿大学生教育的过程.宁波大学学报,2000.

[5]陈文平.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2000,4.

[6]周济.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12.

[7]夏科学.当前大学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想理论教育,2000.

[8]胡修池,郑兰霞.论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教育问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9]马玉玲,李艳坡,郭振清.全程应对铺平就业绿色通道.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10]宁曼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运用初探.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第7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和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研究话题。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1.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

1.1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态度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文科生考试中的一部分,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往往是迫于高考需要,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学生的整体认同。通过随机对100名高三文科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于“你为什么要学习思想政治课?”这个问题,75%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是因为思想政治学科关系到高考,5%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该课程来培养自己的人生观;15%的学生认为平时学习比较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通过电视和网络关注时事,思想政治课可以让自己或多或少地了解到社会实事,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剩下5%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跟高考和生活都有些关系。为此,我们可以知道,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都是被动的,缺乏自主学习态度和兴趣,对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和价值缺乏认识,不明白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应该是自己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

1.2学生课堂参与性不够

随着现在网络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高中学习基本普及,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采取黑板、粉笔及教材等传统教学手段,教师把控整个课堂,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些对于信息接触面广泛的高中学生来说,此类教学方式显然得不到认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没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情境、探究式及启发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寥寥无几,学习情绪非常低落,整堂课下来提问的学生屈指可数[1]。学生完全不愿意去思考、不会问问题,也没有兴趣提问,学生课堂参与度极低,师生之间无法产生有效互动。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认同问题上,不认同的学生占比为60%,30%的学生一般认同,10%的学生很不认同,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普遍得不到认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1.3学生学习动机、认知水平及情感未得到重视

学习动机是指引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其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力倾向,该动机分为内部和外部,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内部动机是由该课程本身价值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是因为个人兴趣,与考试成绩无关;而外部动力则是完全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通过上文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外部动机远远强于内部动机,其内心并不是真正喜欢并接受该课程的学习,此动机使得学生学习参与性很低。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才能对其中的政治、文化、经济知识产生较深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个体差异性特点,学生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加上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与外界接触少,人生阅历非常浅,使得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很难掌握,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依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的政治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情操未能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培养,这些因素的综合干预,都严重制约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主动参与性的发挥[2]。

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性对策

2.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重视目标的完成与落实。据有关数据调查,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目标完成了解情况非常差,仅占到5%,所以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其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关注学生目标是否达成,使其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都达到教学设计要求。其次,有效调整思想政治课内容。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生活中广泛搜集资源,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增强课程趣味性,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难、易有别,对于较难的经济常识应重点讲解,以便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政治课程,增强学习自信心。最后,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成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将案例法、情境法、活动法及探究法等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政治课堂学习中来。

2.2重视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情感需要

情感认同是提高学习主动性的最高境界。高中生作为有思想和情感的独立个体,情感认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参与性起着巨大的调节和催化作用,思想政策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情感需要不仅要满足其对知识的获取,而且要满足其思想情感和政治情感的理性需求[3]。所以日常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情感教育法感化学生,引发学生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但教师本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其思想政治课也会自然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8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74-03[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德育课程国际比较研究”(JG14CB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邴竹(1991―),女,辽宁铁岭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级在读硕士;孟庆男(1957―),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仅仅加强高中生的智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传授其理论知识,培养其政治素养,又要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由于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在教学方式上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导致了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发展不平衡和“三观”扭曲的不良结果。

(一)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也只是仅仅注意到了课堂的教育作用,却忽视了其他的隐性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对显性教育的有效补充,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把学校课程教学和隐性教育融合起来,那么我们就把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隐性教育也会因此而更加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1]由此可见,学校忽视了教师、家庭、学校规章、社会实践等思想品德教育隐性资源的利用。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目的来看,都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培养政治素养,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中生不久便要走入社会,单凭书本上的知识,可能会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人际,会使他们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高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需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外化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内化过程。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加上学校和社会对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不够重视,使他们的实践行为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发展不平衡

德育是重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德育也一直摆在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第一位,在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也非常明确地把“德”放在了首位。但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重智轻德”。应该说,学校对德育的重视度不可谓不高,投入也不可谓不大,但学校德育却不尽如人意。显然,造成学校德育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知识时代的到来,“学历社会”的影响等都将德育与智育刻意地分割开来,或者认为知识丰富了,品德自然会好起来,这些都是片面的观点。学生的智力是发展了,但却忽视了品德的发展,造成了智育和德育发展的不平衡。

(四)学生的“三观”扭曲

学校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能够使高中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我国的繁荣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但实际上,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或多或少是有偏差的。他们对一些辱骂、打架、盗窃等不良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或是拉帮结派孤立其他同学等,这些都反映了高中生或多或少的扭曲的“三观”。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学校方面体现为教育观念腐朽、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社会方面体现为不良风气盛行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家长和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教学观念腐朽

学校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观念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传授者的角色。虽然近些年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在高中的课堂上,面对“高考”的压力,这种想法很难实现。其次,教学效果评估不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估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应该基于学生的综合表现。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却仅仅依据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估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书本化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于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三观”方面的教育。由于很少有专门的活动机构或者组织去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渗透和解析,因此,学生可能会对书本的内容产生怀疑,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仅要作为考试的内容,更要让学校和学生自身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学校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不会从内心接受,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3.教学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为达到认识和改造受教育者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或者说,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对受教育者采用的认识方法和实施方法。”[2]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取的是传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接受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社会方面

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的风气和环境对高中生影响很大。例如,高中生模仿大人抽烟、打架、喝酒,盲目追星,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还有一些学生有崇洋的心理等。社会的大环境对高中生影响很大,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很难判断对与错、是与非,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

(三)家长方面

在生活中,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父母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鲜有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现在的高中生整日被各种考试和培训班所包围,他们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学生的活动大都是父母和教师安排好的,例如,周末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的补习班,还有书法班和奥数班等,表面上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很重要的一点却被忽略了,那就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家庭教育里,家长强制孩子学习理论知识,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却不代表他们认同这些知识。

(四)教师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存在问题。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总是轻易地被一些“主科”所替代,正因为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思想政治课,所以学生也就在潜意识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被忽视的。就现在的高中课堂来说,这种“替课”的情况比比皆是,十分不利于思想政治课的展开。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针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种种问题,相应地可以提出在学校部分加强校园环境熏陶、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社会方面整顿不良风气、加强媒体的舆论导向、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以及在家长和教师方面的解决策略。

(一)学校方面

1.加强校园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是主要实施教育的场所,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都在这里进行,因此校园环境对高中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要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可以从学校建设的细节入手。例如,在学校食堂里贴上有关节约粮食的标语,这样每次学生去食堂吃饭,都会在无形中加深对节约粮食的认识。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如果看到学校每个角落都是干净整洁的,即使欲图方便,也会不好意思随手乱扔垃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自然也心情愉悦,可以轻松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优化。

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状是有一些历史原因的,思想政治的学习延续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高中生发展的需要。因此,除了书本上的内容,我们还要重视对高中生情感、理想、态度、审美情绪以及行为的引导。这样,高中生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发展。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必须根据高中生自身特点的变化而调整方式方法。在新的思想政治课堂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社会方面

1.整顿不良社会风气

“社会环境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基础,它直接决定了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好坏。”[3]高中时期正处于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时期,是人生的成长阶段,也是性格的形成阶段,如果不对社会环境加以正确引导,高中生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社会大方向的引导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政府部门要对大环境的构造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引导高中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例如,取缔学校旁边的网吧、歌舞厅,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了解这些场所的弊端,从思想上解决这一问题。

2.加强媒体的舆论导向

我国的媒体有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媒体,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要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热情,深入体会新闻所传递的正能量,使学生将法律、道德和思想政治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真正地完善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3.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模仿行为阶段,因此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这样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榜样的力量加以具体化学生的道德和行为。这些具体生活的准则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三)家庭方面

加强家庭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它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内化的过程。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和生活老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只有家长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才能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家庭教育里,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刻意要求孩子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要让他们从内心接受这些知识,做到知行意合一。

(四)教师方面

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自身的形象气质、知识层次、工作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等,都在无形中引导和熏陶着学生。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其他一切教科书都无法企及、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所以,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具有的隐性教育资源十分必要。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展现个人魅力,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学生便能在无形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帅.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马克思学院,2013:5.

第9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激励;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将激励体制应用于实际,学校本身也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运用激励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教育界已经针对激励理论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高校在应用时仍然存在问题和误区。

1、激励理论的研究背景和价值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着重扩大办学规模,扩招已经成为非常普及的现象,我国高等院校数量已经超过2000所,在校学生数量有2200万之多。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高等院校在校人数众多,普及高等教育也是国家开展的重点工作。高等院校是培养高水平综合型人才的主要场所,也肩负着科研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采用恰当的方法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将激励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我国专家学者已经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深入研究,但是研究成果重点在于教育成果而不是教育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工作者将思想道德与国家政治结合起来,在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思维特点的基础上,传达给学生。运用激励理论能够更好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1.2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高等院校招生数量逐渐增加,也带来了教学质量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提倡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科学恰当的运用激励理论,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这也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2、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现状

我国针对激励理论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赏识教育得到普遍应用,赏识教育是借鉴了激励理论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我国目前针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主要在中小学教育层面,针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非常少。虽然思想政治工作者采用一些激励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却无法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不高的根本现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2.1纯粹的物质奖励

很多高校都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例如奖学金、助学金等,学生会觉得优异的成绩就是金钱,就是利益,这显然是错误的想法,太过注重物质奖励,将会忽视院校给予奖励的真正意义。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得到助学金、奖学金后,挥霍无度,对后续学习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也影响了激励效果。

2.2奖励方式单一

高等院校为了便于管理,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表示鼓励,才制定评价机制,这也是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只有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的评价,才是全面、科学的评价,但是目前的激励方式不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只能靠单一的物质奖励来保持学生积极性,显然这些激励投资要逐渐增加,但是激励效果并没有随着激励投资的增加而增加。

2.3忽视个性发展

教育的核心是引导而不是强制,激励教育也一样,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至关重要,教育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给学生留出空间自由发挥,而不应该事无巨细,忽视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发展。

3、激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3.1注意场合和时机

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时机对教育效果有很大影响,如果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优秀,工作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能够保持这种优良状态。如果学生存在犯错倾向或者已经犯下错误,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给予批评,及时控制犯错学生的不良动机和不良思想,需要注意教育最好要等到学生比较冷静的时刻,这时学生恢复了自控力,才会虚心接受批评和教育;另外,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教育,否则激励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负面影响。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时间既不能太晚也不能太早,太晚激励效应难以体现,太早则会让学生有投机取巧的心理。

3.2把握激励程度

激励程度也非常重要,如果程度太高,学生可能会产生投机心理,如果程度太低学生则很难感受到,激励的效果难以体现。学生的心理会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而产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情况变化,分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一锅端”,良好的措辞和方式,才能起到优良的教育效果。

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困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尊重和关怀,让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积极性。有机的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控制好奖励程度,采用多种多样的奖励方式,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3.3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是一种激励艺术,也是一种激励技巧,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1)情理结合,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情和自尊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真诚才能让学生接受教育,良好的情感交流有益于改善教育效果。因此工作者要以朋友、同学的身份,和学生面对面的平等交流,效果一般都很好;(2)实际和理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不够完善,在工作中恰当的运用激励理论,掌握规律和教育本质,激发学生主动性和潜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和实践,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俊,郭毅.浅议大学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激励机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