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范文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

第1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范文

一、企业油田的思想现状

尽管油田已从岗位退下来,但他们仍旧还关心企业的发展,哪怕是在新时期。当然,正因为是在新时期,所以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更富时代内涵。具体可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对福利待遇方面更为关注。新时代背景下,由于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待遇也是不相同的。等员工离退休以后,他们的实际收入就会相应的减少,而且,和在职员工的差距也明显增加,基于此,油田的价值观就会随之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他们对待遇方面也更为关注。第二,对社会不良现象会抱怨。随着城市会进展不断加快,物质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离退休老年人也会逐步提高生活质量,并对企?I的工资待遇提出更高要求,一旦企业无法满足其需求,他们就会不满。第三,心理失落感明显增强。当在职人员一离退休以后,无论是活动空间,还是其他方面,都会发生变化,甚至还会带来极大的影响,致使落差感加剧。

二、企业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

油田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势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差异性。假如不及时进行处理,他们就有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思想。所以,必须要做好企业油田的思想政治,并结合实际情况,重点是掌握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一)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

据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油田都必须关注国家政策,尤其是建设领域出现的情况。

(二)油田的思想呈现出多样化

由于油田的实际情况存在多样性,再加上,他们的工作经验、受教育程度以及离退休情况等都不一样,所以油田的思想千差万别。此外,部分油田的年纪比较大,有的更关注经济社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三)离岗后产生的新问题

因为油田的年纪越来越大,难免会对出现的问题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就比如,教育、医疗等,此时,就应从整体将其把握好,尤其是那些出现的不良现象。而少部分油田因为职位比较低,总认为自己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做出贡献,故也会存在消极思想。

三、做好企业油田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措施

(一)必须坚持全员管理的原则

相关报告已明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对油田进行关心。这是因为离退休员工一旦从复杂的工作岗位退休以后,其思想就会发生立即发生变化,首先,不光是思想上述现孤独感,而且,还会对党或者是国家失去信心,所以,无形之中就会表现在脸上,哪怕是和别人交谈,也会不自觉发出牢骚,甚至还会对自己的领导评头论足。所以,必须做好油田的思想政治,这不仅是企业的事,同样更是离退休管理人员的事,如果要想及时将出现的问题解决好,就应做到高效、细心、认真。

(二)至始至终坚持管理差异化原则

要想做好离退休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坚持管理差异化原则。这是因为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这就要求,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当然,还必须开展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定期组织老员工参加思想政治大会,或是组织他们参加企业展览活动,同时,还可引导他们多进行学习,并着重凸显老年大学的重要作用,多鼓励油田进入学校学习,必要时,还可借助多种信息平台讲解企业当前的发展形势与愿景,哪怕是退休,也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还定期组织油田参加健身活动或是其他娱乐活动,主要是为展示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坚持社会化管理原则

所谓管理社会化主要是指做好油田的政治工作,可如果仅凭借企业领导的力量去处理,是不可能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而是要借助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只有这样做才能及时解决上述问题。究其根本,油田之所以为会出现上述问题,就是因为他们会受到社会和其家庭的双重影响。打个比方,当社会出现不良之风,油田就会抱怨社会,甚至还会出现过激行为,因而,就需要及时进行疏导,以免影响到其他油田。

第2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公路 思想政治工作 现状与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实施,文化政策的广泛推广,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与时俱进改变着。这种变化体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作为事业单位的公路局,其公路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方法要随着我国公路发展趋势的转变、环境的变化、对象的变换来进行及时的调整。也就是说公路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之中要按照具体情况,具体的做出相关的管理措施,不断的增加工作力度,将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内容、载体、方法、队伍这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大刀阔斧的改革。

1 要在工作内容上有所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变化都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过去那种比较单一的理论性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发展趋势,即将退出历史的潮流。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侧重点务必要放在如何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面,按照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来改进工作的具体内容,改变工作的思路。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以公路系统的职工为核心,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要关注、关心,关怀职工的情绪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即是有关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永远的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之中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关心他人;以合作的精神将他人凝聚在一起,相互激励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做到尊重职工。让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让职工的需求得到及时的表达,尽可能的满足职工需求。将员工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做事儿,尽可能的使得职工思想上没有不必要的负担,及时的处理员工之间的矛盾,创造和谐的环境来推动改革、推进发展,保障工作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是应大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当下职工群众对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很难提高职工对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然而一些高品味、高营养的报告会、讲座等所受到的欢迎程度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是座无虚席。大话、空话、套话在职工群众中已经很难再有立足之地,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文化信息在职工群众中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这充分说明了职工群众在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追求。

2 要在载体上有所创新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突破了的地域和时间的界限,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网络通讯、远程帮助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在大众生活中已经被广泛使用。效率、时间追逐、信息多样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那些传统的思考方法和载体,虽然其在内容上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已经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照本宣科、说教等传统、枯燥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激发起职工的兴趣;将教学内容穿插到知识讲座、技能培训中,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想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有所创新,就要坚持形式和手段服务于内容的原则。一是开展公路文化建设活动,寓教于乐,将理论教育与群众性活动相结合,增强公路文化建设的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以公路经济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号召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到劳动竞赛、争先创优、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活动中来,激发职工群众的政治热情,工作热情,使公路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三是注重发挥日常学习、政研会的渗透力,利用单位的宣传橱窗等的影响力,重视群众性娱乐活动的吸引力,增强公路文化建设的凝聚力,不断创新载体,拓宽新领域。开辟新视点,使思想政治工作由原来的一味追求“灌输型”向“实效型”转变。

3 要在手段上有所更新

二十一世纪,高新科技和知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式也应该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在保持原有传统媒体宣传优势的基础上,电话、电信、电脑等新媒体也应该不断地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以微博为例,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推广渠道,已经引起了企业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运用微博这一新的媒体工具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在微博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研究和掌握微博的特点,做到趋利避害。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要借助于公路部门的官方微博,将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微薄的方式出去,能够获得更快速、更广泛的宣传效果,也便于公路职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这些传媒速度快、覆盖广、信息多的教育作用也不容忽视。努力占领职工思想阵地,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4 要在队伍上有所换新

第3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生涯 原则 实施路径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承担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高校重要办学议题。其中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引起了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及相关研究者的重视。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的考察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高校对辅导员职业生涯匹配性政策体系的建设状况,二是高校辅导员自身对其职业发展的定位及思考。笔者以浙江省某高教园区12所院校(其中本科院校为7所,高职院校为5所)为考察样本,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基本做到“有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已经进入大部分高校的议事日程,高校普遍认识到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根据统计,83%的高校在学校政策文件或者领导讲话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建设。所有问卷调查者(覆盖高校领导、高校中层干部、普通教师等)都表示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并表示很有必要性。二是“有实”仍需努力。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具有明确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并付诸实践,且效果明显,辅导员及教师认同程度较高的高校占调查总样本的16.6%,表示有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并付诸实践的占总数的33.3%,表示有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方案或者类似提法,但尚未实施的占50.1%。从整体上说,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加大推进力度。三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方案“科学性”有待考验。调研结果显示,认为现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方案设计合理,贴近实际,具备良好的操作性的占样本总数的37%,认为方案设计较注重形式,实施起来相对困难,效果不明显的占42%,认为方案设计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对此持基本否定意见的占21%。四是辅导员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工作的诉求迫切。所有受访辅导员均表示希望学校尽快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并期待其能与职称晋升、职务提拔、辅导员再教育、专业拓展等紧密结合起来,为辅导员群体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89%的受访辅导员表示,即使学校对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推动滞后,但个人已经结合所在环境,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建立了自我发展规划并已开始着手实施。从整体上看,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有待进一步凸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整体工作中的话语权重,其配套政策措施需要有更好的现实附着力,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保障及政策考核机制,学校层面的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更好地兼顾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个性化诉求等。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的原则

一是协调性原则。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不是一个单纯性命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及其素质的不断提升,不仅关系到新时期高校学生培养的质量,同样也和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变革等密切相关,它是高校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题中之意”。尤其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高校绩效工资逐步推进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一方面更加具有复杂性,同时也更加具有迫切性。同时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又与辅导员的职业诉求、生活理想、价值观念、起居保障等微观内容密切相关。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既要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发展议题紧密结合,又要注重与工作学习生活配套条件供给的有效衔接,确保在协调有序中稳步推进。

二是渗透性原则。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应该渗透到高校各相关工作中,实现从形式到内容、主旨到行动的内在契合。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要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体系建设中,根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新趋势,确定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走向,把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设计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的建立紧密结合起来。要把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纳入新时期高校教师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打通不同类别教师之间的学科与身份界限,允许学有特长的辅导员通过学历提升转化为专业师资,要在访问交流学者名额分配、攻读学位、职后培训等活动中队辅导员予以适当考虑。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辅导员作为高校党政干部的重要涵养基地,既优化干部队伍的构成,又拓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路径。

三是特色性原则。不同高校在其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这种办学特色也深刻表现在其育人特色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中。比如有些行业特色院校,就非常注重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注重将行业资源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行业平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行业人才队伍的作用,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资源队伍构成等。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中,要充分尊重高校差异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与特色,在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设计中注重发挥特色性体制、特色性资源、特色性传统等的优势,拓展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内容与平台,比如探讨行业资源在辅导员职业成长、专业历练及发展转向中的作用等。

四是应用性原则。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不是概念性的解读或者理论性的阐释。它的指导思想、实施内容、运行手段、推进途径与方式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关注其应用性可能,这种应用性集中体现在它能够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辅导员的责任使命、工作特点相契合,与高校的办学规律及其未来改革方向相吻合,而不搞脱离实际的“预测式”、“构想式”规划,流于形式,必须能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不断完善。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是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储备及组织领导。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专业化命题,且易受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影响,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必须要改变当前一些高校以学生工作部门为主编制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方案的做法。立足校情,集合高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人事处、社会科学部等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力量开展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的专项研究。在方案编制期间,高校可以整合上述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组建职业生涯设计领导小组和专家编制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方案框架设计、方案边界的设定及主要政策问题的相关原则的明确,以及最终方案的审定等。专家小组主要承担方案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中要建立开放编制的理念,积极组织对外调研等,吸收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要建立数据说话的理念,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摸清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其诉求等。同时也可以积极尝试创新编制机制,比如通过设立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重大招标课题的方式,实施目标化管理,鼓励课题组自由组合,择优遴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团队等。

二是科学设计辅导员职业设计的内容体系。要重点解决当前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流于形式、缺乏操作性、与高校人力资源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连动性等问题。在方案设计中,要厘清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如何与学校整体教师发展工程相衔接;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定位如何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创新相匹配;辅导员身份待遇的兑现如何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及绩效工资兑现相挂钩;辅导员的培养机制如何与学校长期积累的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相结合;辅导员的多种职业走向如何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等理论问题,夯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储备。在内容设计中,要注重对主体与客体对象的内在特点做深入分析,既关注到辅导员群体自身所面临学习工作压力,比如物价快速上涨背景下辅导员群体成家立业的生活压力,忙于事务性工作对自身学历提升滞后的焦急情绪等。又要关注到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内在个性及审美演变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全新挑战,及其对辅导员工作内容、要求等带来的新的演变动能。要注重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体系进行全面的关照。要把握好政策大背景、学校大环境、辅导员个体发展诉求之间的内在契合点,进一步厘清职业生涯设计的逻辑主线,以共识夯实方案设计的基础,构建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实践推广的舆论氛围。

第4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精神倡导对人的关怀,主张以人为本的价值观[1]。医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层次,由于学业繁重,学习年限较长,加之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单科设置,文体活动普遍不如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活跃,所以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心理素质较差。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处于基础地位。必须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育作用。

一、怎样理解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就是用人的方式去对待人、理解人、关怀人,重视人的精神生活,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教育,使人思想行为得到改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人的精神世界失去了真切的关怀,思想教育就成为空洞的说教。心理疏导,要从医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医学角度,就是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被心理学的知识改变,症状得到消除,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得到治疗的一种方法。二是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如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理解等方式对对方的心理状态进行影响,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得到改善或改变,心理状态得到调整和思想障碍得到清除。

二、为什么要加强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由于新疆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内部民族构成特殊,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民族成分多样,文化背景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即汉文化和具有伊斯兰教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化。学生具有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语言、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对象远远没有这样的差异。而医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是直接与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相联系,所以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模式必须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想素质、政治觉悟或道德品质问题的思维倾向,是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定式思维,而容易造成错误地选择切入点,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给人带来某种新的心理伤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要求被落到实处,问题的性质利于被分清,切入点容易找到,实效性也就提高了。

三、如何加强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笔者认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项工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统一性和民族性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棵树的生长,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还要有阳光和雨露,缺一不可,学生亦是如此。新疆医学院校一方面必须在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等方面,与全国高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性特点也必须要考虑,在某些教育的内容、教学用语、教育形式等方面尽可能地贴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用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新疆社会的实际、现实的生活,各民族的大学生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的民族内容、亲切熟知的民族语言的教育。

2.坚持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构建大学生和谐校园文化,必须抓住这个根本,才能使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增强凝聚力;才能使他们树立和谐理念[2]。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不仅要做好先进的校园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等这些硬件建设,更要做好构建、传承和弘扬大学的精神家园。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经过大学师生员工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表现[3]。大学校训,它是一所大学对教育目的和人才观的集中认识,是大学精神的标志。医学院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如有“红色医生摇篮”之称的中国医科大学,秉承“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校训,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良好的医学技能,走上医学工作岗位后,兢兢业业,救死扶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新疆医科大学“厚德、博学、笃志、力行”的校训和山西医科大学“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精神等就是明证。

3.坚持方法和方式相结合,建构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做好新疆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方式,讲究和谐管理。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意识[4]。注重医学生的心理疏导,建构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以此培育医学生的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珍视生命的品质,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5]。在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必须提高对心理疏导工作的认识,注重工作方法和方式。

4.加大心理卫生硬件的投入,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落到实处。加大心理卫生硬件的投入,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和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引导、志愿服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各个方面。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编辑和出版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物。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在各种组织内部得到建立健全,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得到加强,医学生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结束语

培育“四有”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抓、如何做、从哪里切入更有效,这是摆在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充分贯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就能不断提高新疆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晓建.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90-392.

[2]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1):1-5.

[3]杨宝清.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教育报,2007-11-19(5).

第5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范文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era clearly,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explores the method to construc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timeliness of building campus spiritual culture in micro era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micro era.

关键词: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

Key words: micro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etwork;culture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69-02

0 引言

新时代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内外已不在是固步自封的时代,多元文化相互渗透产生的混合文化层出不穷,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学生的思想变化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社会环境的变化,除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还应注意现代化的交流沟通方式、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3G网络,新媒体的应用成为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受到广大高校学生青睐。微信、微博、微网站、微小说、微电影等一系列以“微”定义的媒介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现代化的网络成为学生了解世界、体验生活、信息交流、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

1 微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1.1 微时代的内涵 微时代是以当下流行的微信、微博、微网站为主要信息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方便快捷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传播新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随着增加,早在游戏开心农场里通过虚拟的小行为获得减压效果奠定微时代的到来,微薄率先开启微时代大门,微博访谈、微博打假等已将人们悄然带入网络微时代,根据教育部2011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微”开头的词语已成热点。微时代的到来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种特征,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参与人员更广、社会透明度更强,但同时让人担心的就是虚假信息的传播,流言、低俗、恶俗的风气也会在网络上出现。

1.2 微时代的特点

1.2.1 信息传播速度快 微时代人们的信息交流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利用微博、人人、微信等信息交流媒介沟通,获取信息,尤其是公共平台进行的品牌推广、活动营销等方式越来越普遍,人们利用公共平台了解信息,微时代信息交流工具基本具有转载、评论的功能,使人们的内心想法得到抒发,一条好的微博能达到千万次的转载,受众群体迅速增加,同时具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充分体现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瞬时性。

1.2.2 传播内容冲击力强 微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人们网络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网络传播信息的冲击力远远高于广播电视媒体,广播电视媒介受伦理学的约束,所以网络信息媒介传播的内容更加随性、自由、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微博打假、微博论证等信息传播深受广民众喜爱,尤其是当代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对网络的评论参与热度高,过度依赖网络是微时代信息传播内容冲击力强的体现。微时代的信息内容往往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更有对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社会热点的辩论等。传播内容紧紧抓住青年人的内心世界。

1.2.3 传播内容多元化 微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文化交流,不同思维方式、审美价值观念频繁接触产生多元文化的接触、碰撞,这也是微时代信息内容冲击力强的一个原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更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吐槽已成为微时代信息参与的新型内容占据很多信息的版面。信息内容更是五花八门,相当于不同文化在信息传播中百花争鸣,无论语言、民族、政治、经济、生活、时事都成为微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微时代的网络覆盖面广、监控力度逐渐降低,使得多元文化在信息传播中交融成为时代亮点。

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1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微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信息汲取方式主要通过网络,学生对网络的信任与依赖程度较高,微信、微博、微网站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的主要沟通媒介。这一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契机,可以将思想引领通过网络实现,效果比传统媒体来的更快,我们应该抓住微时代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新媒介的沟通平台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利用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不直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手机、互联网及时的表达、更新、传播教育者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无处不在,时时刻刻信息,沟通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时代变化,利用微时代的时代特征,从同学们使用的信息交流平台中可以发现同学们关注的热点,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变化,便于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突破口,尤其是在微时代同学们愿意与网络接触成为朋友,将自己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发表于微博、人人、微信等交流平台中,这些交流平台满足了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娱乐等需求,尤其是在心理压力释放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有推动作用。我们应看到微时代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内容,发展自己的性格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让原本孤独的自己不再孤独,让现实生活中的不快在信息交流的这种模式中得以释放。这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

2.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微时代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界限模糊[1],将理想和现实更紧密的在网络中联系起来,一方面学生会产生现实感觉低下,过度依赖网络,认为网络是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下降,认知方式、辨别能力、自主能力等都会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微时代的新事物、信息的传播速度、学生的好奇心、占有欲更加强烈,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媒介的控制力、尤其是对新事物的看法、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要对新事物的洞察力、敏感程度和辨别能力都要有所提升,这也是迎微时代的必然要求。微时代,信息的传播具有瞬时性主要体现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使用、获取、公开不受限制,这对好奇心强、自控能力较弱、思想激进的学生来说易于带来新刻的印象,很多信息的传递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微时代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对具有导向的信息的掌控和理解对高等院校思政工作提出更严峻的挑战。

3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3.1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微时代的到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要不断的深入,并研究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摒弃生硬、复杂的内容,应将思政工作生动形象、增加工作的可复制性,工作内容应更有感染力,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便捷性、瞬时性,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事政策相结合,与现实案例相结合,用崭新的案例探讨、研究、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感染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摈弃一种观点就是进行信息堵控的工作方法,提高网络的认识水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忌保守,工作方法应有创新,与时俱进,日常工作应提倡集体作战、全面突破,善于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人―机―人”的交流互动,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利用网络系统的强大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分门别类,积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信息库,通过资料积累分析学生发展规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工作方法。

3.2 构建微时代校园精神文化 学生的发展与大学的文化建设密切相关,根据微时代的特征,学生善于发掘信息、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快、参与网络活动热度高等特点。高校文化建设应积极探索网络文化育人,将先进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积极利用微信、人人、微网站,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微生活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微文化氛围,抓住学生关注热点,积极掀起校歌、校训、校风、学风建设讨论,让同学积极参与学生的发展建设中,在活动中思考、提升。校园微文化的传播内容要将学校所追求、学生所追求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增强学生校园发展、个人发展想融合的状态,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微时代校园精神文化的特点应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于无形,通过学生信息获取、交流平台将主流思想融入其中,形成优良的学生信息交流之风,同时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氛围。微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要侧重学生自律性的培养,要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让同学们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提高学生道德水品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需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第6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企业;形势任务教育

一、企业形势任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目的性过强,基础性教育不足

形势任务教育在企业应该是一个贯穿全年的工作,但在实践中被诠释为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传统的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时间段集中在三个不同时期:年初和年终的企业改革发展任务宣传动员期:国家或企业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期:国家或企业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统一思想认识期。在这三个时期,企业宣传部门会组织宣讲团开展多场次的专题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宣传教育效果。但对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整体缺乏基础性、常规性的长远规划,组织学习少、分析形式少。相当多的企业的形势任务教育呈现出有事就搞活,无事就停的状态,把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变成了一种实用性的工具。

(二)教育内容单一,滞后于时代背景

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在企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提升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政策法规教育,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明确不同时期企业的改革发展任务,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等。当前无论是企业和社会都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文化单一、信息传播渠道有限、“组织”“单位”的影响力占主导地位时,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尚可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但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极为深刻复杂的变化,职工群众思想独立性、独特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已经进人信息时代。在中国网站数量稳居世界第一的今天,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不随之丰富和扩展,显然是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教育方式单调

没有把握企业职工工作生活节奏的新变化、企业利益格局的新变化、职工队伍结构的新变化。传统的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理论宣讲团、专题学习会、员工轮休培训班、传统媒体集中宣传等形式,这些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开大会多、讲大道理多,而针对不同利益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岗位、不同思想观念的员工的针对性教育少,枯燥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很多职工群众感到索然无味。

(四)在选题上不愿触及职工群众关注度高的敏感性问题

有怕讲不清、怕惹麻烦的心态。企业不同层次的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同,但是热点、焦点问题又往往是敏感问题。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此,不少企业的选择是,不涉及敏感问题,“讲不清的就不讲”。其实“不讲”不等于不存在,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敏感问题中往往存在职工群众的模糊认识,回避敏感问题,其实是降低了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功效。

二、如何拓展和创新企业的形势任务教育

当前企业面临着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体制机制、生产组织方式、职工队伍结构的新变化。职工群众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新变化。必须创新和拓展企业形势任务教育内容和方式,做到四个结合:把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的、基础性的思想教育相结合:把提升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与强化职业责任感相结合;把提升职工思想理论素质与提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相结合:把提升职工队伍的凝聚力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实际问题相结合。使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功效不仅局限于学习会议精神。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重大问题和事件面前思想统一认识,而是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功效:

(一)突出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功效

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方针政策的学习与基础理论学习相结合。既有集中性的教育,又有有计划的、经常性的、不间断的学习活动,把职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上来,达到强化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二)突出思想观念与时代同步的功效

充分把握当前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要深刻认识到多元文化的渗透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多元的选择空间,市场经济的逐利性难免会导致人们思想意识上的独立性,帮助工群众培养和树立与时代同步的思想观念,努力减少因思想观念滞后而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用先进的思想引领职工的精神世界。

(三)突出培育健康国民心态的功效

要把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国民心态作为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在以前形势任务教育中较为薄弱,但却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形成理性的认识方式、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学会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看问题、处理问题,形成自信高尚、从容淡定的国民精神。

(四)突出确保企业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功效

要把形势任务教育作为一项贯穿全年的工作,而不是一项季节性的工作,以确保企业全年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形式多样、不间断的形势任务教育。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达企业政令;加强对企业社会舆论的引导。通过教育及时纠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思想倾向,树立企业的正风正气。

三、强化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对策

(一)着眼职工群众需求,拓展教育内容

除了坚持传统的形势任务教育内容外,要把职工群众的需求纳人到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中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深入调研挖掘不同层面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和所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材料,备好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尤其是要敢于涉及工资分配、就业、同工同酬、住房、教育、医疗这些敏感性问题,采取双向交流的方式。让群众把自己的思想疑惑讲出来,一次讲不清,讲两次、三次,要让“理”在思想的交锋中逐渐明朗起来。

(二)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创新教育方式

传统的形势教育方式着眼于大而全。灵活性和互动性都不够。要在大报告、大宣讲、大活动中,增加“一人讲”为“大家讲”的模式、“灌输式”为“互动式”的模式、“指导式”为“讨论式”的模式,转变传统形势任务教育中单向的、高高在上的、指导式的教育,树立平等沟通、公开开放、以人为本的观念。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企业“走出去”战略。更好地适应企业流动性大、工作节奏快的需要。以及职工队伍构成多元的需要,同时也使形势教育由“你打我通”的模式变为平等交流模式。显得宽松而贴近民心。容易使职工群众能听得进、坐得住。

(三)合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分众化理念

构建定位明确的教育目标。目前企业在人员构成上可分为在职群体和非在职群体,在职群体中,从用工形式上可分为全民合同制工人、劳务合同制工人、企业临时用工等十多种用工形式;非在职群体主要由离退休职工和企业职工家属组成:有些学者还认为当前社会从利益结构角度已形成了“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社会底层群体”。尤其是企业,经过这些年来的深化改革,企业的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职工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所以把来自传播学的分众化理念引入到企业形势任务教育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根据不同群体受众的不同特点,确定形势任务教育的选题、方式以及期望达到的效果,使“所讲”与“所思”较好地结合起来。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第7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范文

一、美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以本人工作的广州美术学院为例,学校招生规模从过去的几百人扩展到现在的几千人,从单纯的传统艺术类专业拓展为美术类、设计类多学科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美术类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与普通高校学生有所不同,美术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简单套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原理。据调查,美术类高校思想政治公共课出勤率普遍偏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普遍存在漠视甚至抵触心理,更有甚者通过涂鸦等艺术表达形式发表过激言论。

经过近些年的工作实践总结,我认为美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主体特点:美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学工系统与专业教师两大主体构成,一方面专业教师本身就是美术专业学生成长而来,他们自身具备客体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学工系统中的辅导员及其他学生工作者,专业背景不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度和掌握度参差不齐,同时存在着与教育客体的话语体系问题,他们怎样将自己的理念用客体乐于接受、能够理解的方式传达,也回到了传道者是否明道信道的问题。

二是客体特点:美术类高校大学生普遍感性至上,他们整体上表现出:①心态开放,自信心强,自我意识强烈;②专业情结浓厚,普遍热爱自己的专业而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③受传统师徒情结影响深远,教师的思想状况、行为习惯、学识修养等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直接;④受“专才教育”影响,美术类专业突出强调个性发展,普遍缺乏政治关注度和参与度;⑤受西方文化影响,美术类专业本身的学科内容决定了美术专业学生与西方文化的接触和接收,在带来专业上的碰撞的同时,他们也更易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二、传道者先要明道信道在美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育主体紧跟美术专业学生特点和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现实。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存在的情况是部分专业教师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带着迟疑甚至抵抗的心态在专业教学中传达着自己理解的思想和观念;来自各类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工系统队伍通过集中的学习和备课走上讲台,承担形势与政策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两个队伍的教育主体先明道信道,才能紧跟美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和需求,将自己内化的思想理念用走心的方式传达出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与艺术,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科学合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效果能否长期有效,其实主要就是教育方式方法是否科学的问题。教育主体的明道信道从主观上能形成一种积极的探索心态,专业教师能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辅导员等学工系统教育者能主动进入美术类专业的话语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实际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内心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充满期待和正能量,但由于社会环境和时代环境的影响存在把“主流”当作“非主流”的现象,如果我们的教育主体不能用合适的方式方法义正词严地传达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客体的自信必然受到影响。

第8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人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升华。

高等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便很难说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和谐校园可以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具有和谐精神的人才,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和谐发展;学校是人才集聚之地,和谐校园可以产生示范引导作用,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树立和谐发展观。和谐发展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应该和教学、科研并重,共同围绕学生这个“根本”,合作、协调,共同发展。从和谐发展观出发,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念和价值所在。人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主体,是高校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发展要靠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和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要创造既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也包括员工具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酬当其劳、身心俱安的环境。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和谐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发展是基础,协调发展是中心,和谐发展是根本。全面是指高校的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高校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和谐发展强调高校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和谐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现实基础和可争取的发展空间科学地界定学校的办学定位,实事求是地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把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处理好目标、结构、规模、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掌握好发展的节奏,保持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

3、坚持教育创新

创新是推进现代大学和谐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高等学校必须在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机制创新、发展规划、工作部署、考核体系等各个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集中力量突破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水平的大学应该是各个方面都比较先进的大学,因而必然具有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促进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集中体现。高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驱动力,也是传统文明,确立主流价值的倡导者和示范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一要求对于我们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按照和谐校园构建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学校的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只有建设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环节才能形成系统工程,才能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按照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应该从各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要关爱高校学生中的贫困家庭子女

首先,要主动了解大学生中贫困群体的现状,主动倾听他们的呼声,从而制订助学措施方法,形成一个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其次,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作为贫困生资助工作,建构“奖、贷、助、补、减、免、缓、捐”等相结合的立体资助格局,为他们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达到温暖人心、化解矛盾、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目的。再次,要坚持“资助育人”的指导方针,在解决好贫困生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认真作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要针对贫困生因贫困而自卑、自弃的不良心理表现,注重开展自强自立教育,鼓励贫困大学化压力为动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走向自强。二要针对贫困生因贫困而产生的羞愧、屈辱的心理,开展艰巨奋斗的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大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鼓励学生克服依赖,用自己的劳动收益减轻个人经济压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坚韧不拔的品格。三要配合国家制订的助学贷款政策,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如要将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慎独、自律的道德约束,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学生毕业教育体系,协助银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通过这一系列诚信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极为令人担忧,悲剧时有发生。针对心理困难的学生,学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心理咨询和服务,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交友、择业等具体问题,消除心理困惑和障碍,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

3、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

关注和改善大学生中困难群体的生活,着力解决学生殊群体的实际困难,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把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入学生实际,突出抓好学习困难群体、经济困难群体以及其他特殊个体的教育和帮扶工作,对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

4、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一方面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市场变化,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吸引更多更好的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确保就业渠道的畅通,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培育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加强学校的校刊、校报、互联网、宣传橱窗、黑板宝等文化阵地的建设,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德育功能,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重点抓好文明寝室、文明班级创建活动,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活动等。坚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办好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和大学生艺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6、学校要制定稳定工作预案

第9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范文

1.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个人主义浓厚。“95后”大学生物质生活环境与以往任何一代相比都更为优越。因为时代原因,大部分的学生均为独生子女,其父母一般除学校的课程外还给其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使其具备一技之长;父母更为宠爱,所给予的物质生活也相对优越,从而使他们在各个方面喜欢彰显自我,对新颖的事物更为好奇。而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95后大学生大多能很好地通过网络,接受各种新生事物,并通过一些途径对它们进行传播和张扬,因此他们的视野更为广阔。但也正因为如此,“95后”大学生更为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当与人发生分歧时,难于换位思考,所以经常可以发现“95后”大学生出现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情况。

2.目标高远,自信心强,功利倾向明显。由于国家的形式发展整体向上,所以与父辈或前辈相比,95后大学生对于自身未来目标更为高远。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他们能通过网络接触到各种文化价值和理想信念。“95后”大学生,年纪刚刚满18岁,正处于三观的形成与发展期,容易受社会的负面现象的影响,自身免疫力较差,使他们价值取向更关注具体的事物,而非抽象的理想信仰。他们更多地考虑了理想与个人发展的结合,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更为关心,甚至有时候不择手段来维护和保障自己的利益,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中的功利色彩明显。

3.生活多样,热心公益,团队精神薄弱。“95后”大学生思想上富于变化,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不喜欢被人过于干涉;喜欢在与众不同中获得社会的关注度,认为这就是自我的彰显。在中学时,有很多同学就会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家教、商场促销员、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等等。所以当他们进入大学后,会积极参加校院各类社团活动,还有些同学去自主创业。又由于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导致“95后”大学生很少有与其他同伴亲密生活的经历,加之常以个人为中心,使之集体归属感不强,对团队精神的认同程度也不足,导致很难与人合作。

4.适应力弱,依赖性强,心理问题凸显。“95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辈都想让子女过上优越的生活,所以物质上几乎是有求必应,很少被拒绝;家庭的细心呵护,使他们平时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都不用干;情感上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可以任意发脾气,家长都会接受。由此导致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经验缺乏,经济独立意识薄弱,对家庭十分依赖。而“95后”大学生的家长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他们缺少时间、精力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这使得不少“95后”大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压力并由此引发心理问题时,常常无法得到家长的及时关怀。加之网络已深深扎根于“95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部分学生长期沉迷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宅男宅女”现象普遍。而这也使学生往往难以区分现实与虚拟社会,容易引起沟通交流的问题,由此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这类学生容易出现忧郁或者暴力等负面情绪。加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喜欢将人生意义放于某一点,一旦某一点受挫则容易导致对整个人生的否定。他们普遍缺乏受挫教育。

二“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对策

作为高校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政辅导员,是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与社会发展变化密切联系。所以思政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95后”大学生的思想双重性,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育,引入与时代同步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教育学生学会独立并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不断摸索,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对“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出发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入手,充分关心理解他们,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通过了解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精神心理需求,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并通过提高大学生“三自”能力(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齐抓共管。“95后”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自学能力较高,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他们对某些专业方向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在量上及质上超过教育者。因此老师也应在学习上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并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以及个人素质。

2.亦师亦友,健全独立人格的心智教育。“95后”大学生乐于挑战,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及同学的理解与认可。所以在新形势下,老师需要改变以往的说教方式,转而主动与学生做朋友,通过相互沟通做到相互理解,彼此尊重,那么老师所做的一切既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支持,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老师在交往中侧重于适应性教育,合理引导他们进入大学后,如何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规划课余时间等等。通过与老师的交往与引导,学生也会对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反思和改进,促使其养成积极的心态,正确应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增强自律意识和抗挫能力。

3.理想导航,促使学生尽早融入大学生活。很多“95后”大学生表示难以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找到共通的话题,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倾向于向高年级师兄师姐寻求解决办法。因此,我校通常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年,选拔大二、大三的优秀学生干部做新生班主任助理,由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大学,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班主任助理的反馈,使老师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新生的相关动态和现实状况。另外我校的理想导航素质课,对于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提升自身的理想与信念等等都有讲述,而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引导“95后”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