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必修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语文 比喻修辞 内容 难点 对策
运用比喻修辞会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描写的人物、事物有一种跃然纸上之感,完全鲜活起来。从小学开始,比喻修辞便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到了高中更是逐渐深化,成为修辞教学中的重点,并频繁出现在课本内容和考试试题中。
一、 高中比喻修辞教学内容
(一) 比喻修辞的基本类型
比喻修辞就是用相似的熟悉事物,来替代你所要描述的陌生事物。比喻的修辞格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组成。高中比喻修辞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区别并熟练运用四种基本比喻修辞类型:明喻、暗喻、博喻和借喻。
明喻是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类型。使用明喻修辞时,三个部分的修辞格需要同时出现,一般句子中会出现“像”“好像”等词语。在暗喻中,则一般会出现“是”“就是”等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区别两种修辞类型,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熟练地进行辨别。
博喻是几种类型中最能加强语意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不同的喻体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复比喻来突出特点、增添色彩。借喻的运用方式是直接利用喻体,修辞格的另两部分并不出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借喻和借代进行差别讲解。两者虽是一字之差,但含意却相去甚远。借喻是用本质不同的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借代则是用一定联系的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由于借喻与借代的本体都不出现,则增加了辨认难度。
(二)注重培养学生对比喻修辞的运用
结合语言环境和课本将各类文章和语句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修辞手法的重要性,比较各类修辞,寻找它们不同的意义。对难以区分的比喻修辞类型要详细讲解,直到学生能够熟练辨别,并且要求学生自己运用比喻手法写出句子和文章,提高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比喻手法都十分常见,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之下,不同的词所代表的事物就不一定相同了。教师要教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分析所比喻的不同事物,学习运用不同的比喻修辞,不断增加阅读量,长时间坚持练习,提高对修辞的理解能力。
教材中对有些比喻修辞类型的运用程度不高,教师应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多列出实例给学生作为参考,并督促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反复练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二、 高中比喻修辞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一) 教学难点
比喻修辞虽然在写作手法中比较常见,但是在类型的细分上,以及与其他修辞方法比较的时候,有一定的区分难度。就好比比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借喻和借代、比喻与象征,这些都是区分的难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对各种修辞格辨别不清,对比喻手法的运用无法清楚地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指出不同修辞格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方法一般是通过课本讲解比喻修辞方法,但是课本上的实例并不丰富。学生理解了一个句子后,只能对十分相近句子进行理解,如果相同的修辞手法,语句却略有不同,学生就会很难区分。在运用比喻手法仿写时,不能准确想到拿什么事物去进行比喻,甚至习惯于运用抽象的事物作为喻体。由于抽象的事物不好把握,很容易造成仿写失败,所以会给学生学习比喻修辞造成一定的困难。
而且学生学习的方式大多是依赖阅读书本,教师的教导方式也是阅读教科书,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上并没有特别的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没有机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得不到一定的练习,非常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温习和课后的再次理解。
(二) 教学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实例,对不同的修辞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发现不同差异。引导学生领会不同修辞的特点,利用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文辞之美和比喻手法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修辞语句和普通语句中相互转换,更深刻地看到比喻修辞的效果,了解每个修辞格的具体作用。
除了阅读文章,还要加强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上的能力。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运用,并在课后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增强熟练度,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深刻记忆比喻手法。
教师多寻找一些课本之外的实例,尤其是正当流行的广告语、网络用语和流行词等,将实际生活和所学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对这些句子的熟知度高,并且更加感兴趣,利用这些例子进行指导更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其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比喻手法的运用中学会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将相同的修辞格运用到不同的句子中,将比喻手法运用到日常口语和实际生活中,充分将学到的东西用透、用活。
三、总结
语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更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象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语言更是现今各国追求学习的目标,因此,语文学习不仅是我们的基本课程,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研究。各种修辞手法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了色彩,比喻修辞则让这些色彩翩然跃动。在高中语文学习课程中,比喻修辞的学习有难有易,我们要分析难点,不断寻找解决的对策,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们的母语,深切感受到语言之美。
【参考文献】
[1]易晖文.高中语文比喻修辞教学的内容、难点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28-29.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策略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问题
首先,现阶段的高中选修课所赋予教师与学生的选课权利只是形式上的所谓选修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必修课教师只是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材进行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各个学校可以依据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种,但是,大多数的高中语文教师都普遍认为,现行选修教材“不够完善,只注意了时代性,而没有很好的科学性”。所以,大部分的学校只会选择与高考关系比较接近的、以文学为主体的选修教材。而这种选择则直接忽略了对非文学的社会应用语文的选择。因此,这种在表面上提供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实质上依然具有严重后果的单一化倾向,而且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其次,现阶段的选修课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高中生本来就面对强度很大的学习压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重点知识的学习上导致选修教材的学习时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少,这就使得通过选修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成为一种奢谈。比如,大多数语文教师会立足于高考的命题重点对选修课上的《古代诗歌鉴赏》大讲特讲,但是对于《新闻阅读与实践》等与高考关系部密切的知识一带而过,或者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看。最后,大多数高中学校在选修课课程的开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管理。对于选修课教学学校没有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对于学生的选修制度,没有向学生配发必要的选课手册,对学生选课的具体指导较少,甚至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展选课指导活动。
二、提高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1. 优化选修课程设置,精简选修内容。
语文选修科目设置繁多,教材开发品种过多,占用课时过多,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国情和汉语言教育的传统与特点。语文选修课应该减少学习模块,缩减课时,恢复到它应有的地位,那就是语文课程标准表述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从这一认识出发,语文选修课的模块设置、课程选量、课程安排等都需要重新审视。选修教材里的文本只是供教师教学时选择使用的材料,可以从头至尾全部使用,也可以根据对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和学生现实水平的分析,对文本加以筛选,使用最有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材料实施教学。当然,也可以根据教学分类目标的不同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选修课宜与必修课并行开课(并非指从高一开始设置选修课),但这要防止选修课被敷衍、挪用,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以免被虚化。选修课不能像必修课那样面面俱到,应该在充分调研学生学习兴趣与特长的基础上开设精而专的选修课程,力争选材开口小巧一点,探究实践深入一点。
2. 扭转教师观念和“修正”高考的策略。
加大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力度。目前高中语文教师能真正上出具有真正意义的选修课的人不多。只有老师素质提高,观念转变了,才知道怎么教,才会教,学生才有可能会学。教育部门应为老师提供足够的培训的机会与时间,让所有在一线的语文老师能够得到有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新课程特点,转变传统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真正明白选修课的性质与特点。淡化选修课以至整个语文课程与高考的密切联系。因为语文选修课程千差万别,如何能够通过一张试卷予以全部关照?更重要的是,这种“迁就”态度会进一步强化教师应试意识,促使选修课程“必修化”。因此,要让选修课以其真正价值生存下去,淡化教师应试意识才是上策。一方面语文高考不应公布过于明细的考试大纲,消除教师琢磨考纲的心态,让语文教育回到踏踏实实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上来;第二方面是语文高考题要超越教材版本与文体限制,超越必修、选修限制,考出语文的“真精神”;第三方面是语文高考题型和选材最好常变常新,以此消除教师“技术化套构”和“厚此薄彼”心态,踏踏实实研究教材,老老实实教语文。做到上述三点,语文选修课才可能有立足之地。另外,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持续不懈地给应试化教育者“洗脑”,以理论和事例证明培养学生扎实语文功底的考试效果胜过题海战术与教学技术化,从而还选修课教学一片空间。
3. 立足于高中生的学习实际。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任务;高效语文课堂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曾有这样的无奈:自己虽有“豪气冲天”的干劲,可换来的却是高耗低能。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成了目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应该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宗旨,重新建构高效语文课堂。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促进创造性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安全与自由”,学生只有在安全与自由的环境下,才会没有压抑感,才会心情舒畅。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因此,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时,我积极营造师生互尊与同学互爱的和谐、宽松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提供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如,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根据学生不同思维的看法都会尽力找亮点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会自觉行动、乐于学习,也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是,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什么由教师决定,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积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坚持“少讲多练”的原则,学生自己能读的自己读,自己能说的自己解说,自己能做的自己做。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时,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怎样预习,怎样质疑,怎样发现问题,怎样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再如,在学习《窦娥冤》(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时,我紧紧抓住“冤”这个字,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名法官,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问题,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尽情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多媒体设备把声音、文字、动画集于一体,信息存储量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兴趣取向来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5)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片段,他们亲眼目睹了林冲这个人物,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真切的感官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再如,在学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了本课的重点问题(并把重要部分用醒目颜色标出):(1)作者开头所说的两件趣事是什么?(2)学了“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你有什么感想?多媒体的运用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还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知识掌握起来既轻松又深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只有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一、有效教学理论的概念
有效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效教学理论是指通过对教学现象的研究,对教学问题的分析,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并利用和遵循所得到的规律来找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1]。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主要可以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方面,根据目前高中语文课本来看,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必修课本中的古代及近代、现代著名诗词歌赋、文言文、散文或杂文、四大名著节选、外国名著、科普文以及名人演讲等,选修课本中的难度较高的文言文、科技文或戏剧小说等。整体来说,教材的变动不大。
2.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容量得到扩充,但内容结构局限。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包含古代、近代、现代等不同时代的文本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文学类型包括文言、诗词、散文、杂文、国内外历史名著、科技文、说明文等,总体来看,教材的容量得到了有效的扩充,但就课程内容来讲,却没有相对实质化的更新,教材内容依旧固守原有的模式和结构[2]。
(2)教学形式单一,授课方式趋同。国内大多数高中学校在语文教学中都采用着教师口述讲解、板书答案分析、文字背诵、课堂提问和试卷测评的语文教学体系,教学形式单一,趣味性不高,令一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困倦、注意力分散等情况,使有效教学时间缩短,实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授课方式趋同,使本应该更为轻快自由的选修课变成了简单的低要求的必修课。
(3)考核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成果评定落后。学习考核主要以模考等模式进行,考卷内容主要包括背诵默写、文言翻译、诗词鉴赏、阅读理解、一句话概述等,对学生书本记忆的考核内容较多,而且鉴赏和理解部分试题大多有固定的答案模式;此外,绝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学都是以考试成绩论学生能力的,这主要是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评定与认可。
三、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1.精简教材容量,优化教学内容
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所在学校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时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精简。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以下三步骤:①改一改,在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但这些范例不可能恰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影成绩的前提下适当地改编素材;②添一添,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增加一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以及趣味性更高的素材,以发挥学生的语文优势;③排一排,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节奏、学习特点将各单元的内容体系重新编排,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创新教学形式,区别授课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师授课,还要采用学生试讲、教师辅导点评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进行文本背诵、阅读写作方式的传统教学,还要进行表演、朗诵、辩论等新型方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必修课上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严格要求完成学生语文学习的任务,在选修课上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使必修课成为语文教学的标准模式,使选修课成为语文教学的突破模式。
3.灵活运用考试,丰富评定项目
由于每个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力不同,其在一定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语文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随堂测验、月考、期末考等手段,观察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熟悉并掌握所在班级各学生语文学习的优劣势。除了考试成绩外,在每一阶段的教学成果评定中要增设其他测评项目,并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不应该有模板式的条条框框,而应该在新课程标准总体教学方向的指导下,由各学校的高中语文任课教师结合本校或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黄家红.浅析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3(4):2.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中存在的不足
(一)强调人文性弱化工具
文言文的练习设计需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协调统一,因此在练习设计上需要加强学生的诵读力度,使其进行知识积累,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对作品语言的品味,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提出具体的问题,进而实现文言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苏教版”文言文练习设计中虽然有语言内容的品味题目,但数量太少。比如,在?廉颇蔺相如传?中有如下题目: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
有人理解句中“今”的意思为“现今”的意思,有人理解为“如果、假设”的意思,你认为怎样理解较为恰当?
《廉颇蔺相如传》这一课类似于这种练习的有很多,但其他课文中却很少或者甚至没有,这样其他课文就缺少品味语言文字的练习了,这是笔者认为其练习设计中语言文字品味编纂中的不足。
(二)缺乏助练情境
助练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练习的完成。“苏教版”中部分练习编纂得很成功,比如让学生根据《鸿门宴》课文内容编写剧本,但有具体的练习题目却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情境,这样使得题目的难度过大,与高中学生的能力不符。
(三)练习形式太过单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材的体例应该多样化,但“苏教版”的练习题目多是思考、理解和表达类题目,缺少客观性,而题目的主要表现方式都是文字,缺乏图画、表格等形式,而字体形式多为简单、统一的字体和颜色,缺乏活泼生动的符号。且“苏教版”的练习题都在课后。不像人教版的教材将问题放在课文左边或者右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有利条件。
二、优化“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文言文练习的内容
好的教材是教师通过教材能够明白教学内容和可用资料,学生能够指导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所以文言文练习也要达到这两个标准。在进行练习设计时应该充分体现出课标的要求,将练习程度和学生需掌握的内容进行充分说明。练习题应该做到表述简单明了,要求与目的一目了然,必须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注重学生对知识的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培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能够做到对问题和知识举一反三,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增加助练情境
助练情境是指设计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练习,帮助学生进行思考的具体情境。苏教版对重点文言课文都会要求学生背诵,但却缺少相应辅助教学情境的设定。比如,在要求学生背诵《赤壁赋》一文时,可以设定以下要求:在背诵时读出节奏,注意语气,注意不同虚词在表达时的不同作用,充分表现出词语和句式的感彩,读懂课文的文脉、意蕴等。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就可以根据以上要求对课文进行深刻体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的真实情感。
(三)练习形式需要多样化
虽然苏教版教材的外观以及整体风格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了较多改变,但其文言文练习形式上还有所缺失。首先要增加练习的形式,确保在预习、当堂学习、课后练习阶段都有所涉及,同时还需要设计能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练习。比如在学习《项脊轩志》时,有如下练习题:作者写道:“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试分析作者或喜或悲的原因,他是怎样表达这些感情的。这个题目较为简单,答案都在课文中,因此将这个题目放在预习中,就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和人物感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练习形式的增加上多借鉴国外教材或者国内其他优秀教材,比如利用不同的表示区分练习难度,用一群孩子在一起学习的图案表示合作型练习题等。
(四)增加内容趣味性
苏教版较为注重诵读,但语言表达缺乏趣味性,因此在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背诵活动展现为有趣的活动。比如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古诗描述,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就会增加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进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趣味背诵。
教师在使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对教材的文言文练习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若教材的练习题无法满足学生练习要求,教师可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对练习题进行补充,确保学生充分掌握课文知识。
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的实际应用意义
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得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具有以下实际应用意义:其练习题型较为开放,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能够帮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的学习习惯;苏教版的练习题型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其比较注重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并且能够将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综上所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性较强,利用性高。
参考文献:
[1]章湖君.“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一、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设计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期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将高中语文课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选修课程设计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并指出:“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1]然而,这种理念上的初衷只是“看上去很美”。现实当中,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设计可谓问题丛生,具体表现如下。
1.选修模块多样有余而科学不足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围绕这五个系列,各个学校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选修模块,如“论语选读”、“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影视名作欣赏”、“中国民俗文化”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总体来看,这些选修模块在表面的“热闹”下却掩盖不了存在的缺陷。首先,选修模块大多限于语文学科领域内的“自娱自乐”,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糅合,少有的一些交叉内容却也仅限于简单的移植。显然,选修模块的狭窄视野必然带来学生学习视野的狭窄。其次,选修课程模块对学生发展关照不够。我国普通高中需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教育任务,“第一层次的教育任务是,按照国家对高中学生提出的全面发展、具有个性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使之达到高中毕业的标准。第二层次的教育任务,是按照高三学生对于升学和就业的不同选择而分别进行升学教育与择业就业教育”[2]。而从现实来看,大多学校语文选修课程模块只是关照到第一层次教育任务以及第二层次教育任务的升学教育目标,而择业就业教育的目标却极少体现。这与西方发达国家选修课程相比,是有很大出入的。再次,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校本特色凸显不够。一些学校选用了某一版本的必修课教材后,接着就选用该版本的选修模块教材,这样,校本、地方特色的语文选修模块开设空间就显得非常狭小了。最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时间保障不足。大多数学校往往在高二学年集中实施选修课程,以致学校无论如何加快速度,最多只能开设三个或四个选修模块。而《课标》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四个模块。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三个模块。”[1]显然,时间的保障不足可能带来选修模块的“走马观花”以及学生学习的“消化不良”,并且给学校的师资、场地条件带来巨大的压力。
2.选修模块限制有余而自由不足
区别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其主旨在于关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自由与选择是选修课程的最大特征,这也是落实选修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然而,囿于传统认识、教学设施、教学任务、教师水平和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许多中学在语文选修课程模块的开设上作了很多限制。这些限制可以概况为三种:一种是完全以高考为“指挥棒”,明确要求只开设与高考内容相关的几个选修模块,并且要求全体学生都选这几个模块,如此导致选修课程“名存实亡”,湮灭了选修课程的本真含义和价值。一种是由于学校师资、教学设施限制,或没有更多的教师来开设选修课,或没有更多的教学场地提供给学生走班、自由选课,因此,学生只能“看菜吃饭”,统一时间、室、师指定选修课程。第三种情况是由于必修课程任务繁重,高三升学压力较大,许多学校干脆大量挤占和压缩选修课程的时间,使选修课程仅仅停留在静态的课程设计层面。
3.选修模块功利有余而功效不足
《课标》要求“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1]。然而,当前大多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状况却正应验了这种担心。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教师在选修课教学时,照常按照惯性思维大肆训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至于新课程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关注历史与现实的意识等等或无从顾及或视而不见。二是将选修课上成高考专题辅导课。如开设“诗歌与散文”模块时,许多教师就选择古代诗歌、文言散文或诗词散文阅读专题训练;开设“小说与戏剧”甚至“文化论著研读”模块时,也是把相关的文章作为阅读专项训练的宝贵题材。三是简单照搬大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教师单纯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漫无计划,凌乱随意,效果甚微。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设计的优化思路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优化是指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选修课程模块的限制性与灵活性之间的调控以及各选修模块之间最优化的组联方式。科学设计语文选修课程模块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涉及诸多要素。要有机整合各种要素,就要求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兴趣、语文能力,在语文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凸现课程的选择性,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有效优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模块设计,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课程结构入手。
1.宏观结构——探索“双轨并行+同步穿插”的选修模块实施模式
基于新课程理念而言,“走班制”应当是选修课程实施的最佳方式。然而,考虑到高中教育需要保障相对稳定而有序的教学秩序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软硬条件限制,高中选修课程实施要完全实现从传统的行政班授课制转到理想化的“走班制”,在当前多少是不可实现的。因此,实行“双轨并行”应当是高中选修课程实施的可行路径。所谓“双轨并行”是指把选修课程模块分为两轨,且两轨平行进行。其中,限定选修模块(即每个学生必选的课程模块)为一轨,任意选修模块(学生可真正自主选择的课程模块)为一轨。限定选修模块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并在原有行政班基础上统一实施。而任意选修模块则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并打乱E有行政班格局真正实行“走班教学”。学校可以每周确定一个固定时间,全部安排任意选修课程。这种开设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自主选课的需求,也缓解了大规模走班上课所引发的教学秩序混乱和教学设备不配套的矛盾。
在选修课程模块开设时间安排上,许多中学基本上是先上完必修课程后,再集中开设选修课程。这种安排的弊端在于必修课上得太匆忙而没落到实处,而选修课过于集中导致学生身心疲劳,学习效率低下。因此,选修课程的开设可以实行“同步穿插”的方式进行,即在时间上适当同步,在内容上必修与选修相互搭配,交叉安排,协调推进。具体而言,学校可以拉长选修模块的学习时间。在高中12个学段内(将以往的学期制改革为学段制,一学年分为4个学段,每个学段10周,其中9周学习,1周考试),第3~5学段开始设置趣味性的任意选修模块,第6~8学段集中开设限定选修模块,第9学段开设偏向文理升学方向和就业方向的选修模块。必修与选修同步穿插的课程实施模式,会给学生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式上带来新鲜感,有利于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2.中观结构——构建“统一集中+自主选择”的选修模块组联模式
高中阶段,“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必修课程是主要和核心,选修课程只能是“锦上添花”,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选修课是在约束性下的选择性修习。因此,在高中12个学段的划分范畴内,学校在第1~2学段可只开设必修课程,原因有二:一是高中第一学期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语文基础参差不齐,语文习惯各不相同,有必要对语文常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进行统一的教学;二是以行政班为单位的必修学习有利于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的培养。第3~5学段可以开设趣味性的任意选修模块,原因有二:一是这一学段学生的语文基础还不够扎实,不能开设具有一定难度的、专题性的选修模块,以防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二是趣味性的任意选修模块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第6~8学段集中开设限定选修模块,一是因为这一学段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在必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有了可能;二是必修任务大多已完成,有充裕时间集中选修,为学生的专业方向的发展和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学校可在第9学段开设偏向文理升学方向和就业方向的选修模块,主要解决高三学生分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上选修课程模块组联模式,通过兴趣选修模块进入限定选修模块,再到专业提升和择业就业准备选修模块,模块切换频度适中,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更注意关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3.微观结构——施行“有机整合+遴选优化”的模块内容选择模式
“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选修课程在整个高中课程结构中不应该占据主导地位,适当控制选修课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必要的。”[3]可见,各个学校有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语文选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遴选。
【关键词】高中语文 修辞教学 内容
引言
“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内容繁杂,不仅要求学生在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还要完成高考目标要求,致使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控很模糊,只是单纯地“机械式”在理解,忽略了修辞手法本真的韵味。本文根据《祝福》这篇文章,分析了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课文的中心思想,以表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但这并不止于高考考试大纲里面所囊括的内容,只有从实际需求去扩大相关方面的“修辞手法”和“修辞原理”的知识点,才可以能和课文联系上,具体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地位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高中生,其对语文的知识掌握范围是很广泛的,学习方法自然要求“灵活”①。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主要囊括三部分,分别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语言表达运用”。然而,早在1993年,李延扬就发表了文章《语文教学应走修辞教学之路》,其在文章中很明确地指出了“修辞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然而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并没有占到很高的比例,平时在考试中只出现一些修辞手法的辨认,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在于高中语文老师并没有认知到“修辞手法”是在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奠定基础,从而使得学生也忽略了对语文修辞手法的学习。
二、《祝福》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
第一,比喻。对于《祝福》这篇文章而言,“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情节发展”主要就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主要描写了祥林嫂的神态、言行举止以及旁人对她的态度。如文中有提到陈旧的玩物、死尸等等;第二,对比。在文中,从三个面去进行“对照”和“比较”并始终在贯穿全文,分别是鲁镇人对所知道祥林嫂遭遇的变化而展现的不同态度;祥林嫂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状态;祥林嫂在遭遇前后所表现出来的变化;第三,夸张。文中有鲁镇“乱成一团糟、还可以表示她一个活物”等等都很明显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突出祥林嫂的不幸遭遇;第四,反复。在《祝福》一文中,有一句祥林嫂,你放着,我来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极其地突出了祥林嫂的“紧张”和“担忧”,更是揭穿了祥林嫂这种层次人物命运的坎坷;第五,衬托。在文中开头,“阴沉的雪天”就足以来表示当时阴郁的气氛,烘托出了祥林嫂命运的不公;第六,排比。《祝福》中卫老婆子在叙述祥林嫂二嫁不愿意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第三人的口述,更能明显看出祥林嫂是有在反抗的,只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抗争依然改变不了什么。除了这六点以外,文中还运用了“借代、反语、飞白、移就”等等相关修辞手法,倘若,缺乏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认识,那么很难去读懂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更难领会文章的高超艺术。
三、高中语文对修辞教学的目标及内容要求
首先,要加大力度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正“正确、合理、孰能生巧”地有效运用语文的能力;其次,在必修课上,“阅读”和“鉴赏”的部分要指出按照语境去分析句子的内涵,深入语言表达效果②。一定要学会去多欣赏成功的文学作品,领会作品的真正意图,感受语文的艺术魅力,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并受到启发;第三点,还有一点就是在必修课上,要在交流部分指出,善于去积累美丽的词藻,并将其仔细推敲,做到“鲜明、生动、有效”等。学会倾听,合理地进行表达。最佳地状态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语境,去借助“语调、表情、”等相关语言去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第四点,在选修课程的“语言文字”和“探究”处指出,要准确无误并生动的进行语言描述,值得注意的是“表达效果”③。在阅读语言文章的时候,可以多学习一些譬如“语法、修辞、思维逻辑能力”等相关知识。因为“语言”和“逻辑”有着相互联系的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表达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格外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表达能力的好与坏;最后一点就是,在选修课程的“新闻”与“传记”部分指出,无论是从“选择材料”、还是“构思谋篇、造句”等相关角度都要去详细分析,要针对不同的作品做出不同的评析④。
[关键词] 香港新高中 中国语文 课程改革
一、前言
根据现阶段教育发展情况,香港教育统筹局于2005年5月发表“334报告书”,提出香港三年高中学制将于2009/2010学年在中四级(即高中一年级)实施,同时采用改革的新高中课程。2007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联合编定《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作为2009年新高中语文的课程指导文件。同时,课程发展议会修订了《中学中国语文学习重点(试用)》,供三年制高中语文课程使用。
新高中学制对香港来说是一次新的教育尝试,而课程评估及指引的变化是教育改革的开始。本文主要分析香港新高中的语文课程指引文件,将新旧课程作对比研究。
二、课程结构
新课程结构概括为:引言,第一章概论,第二章课程架构,第三章课程规划,第四章学与教,第五章评估,第六章学与教资源。其中,前三章属课程内容,第四章讲教学,第五章讲评估,第六章讨论教材。同时,还有一本《中学中国语文建议学习重点(试用)》作参考。
结构安排上,新课程基本结构是齐全的,包括了课程、教学、评估、教材四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语文课程所要包含的内容。与2001年课程指引相比,2007年的较全面、具体。虽然两者都包括有课程、教学、评估、教材四方面,但2007年的增加了课程架构、课程规划两章,用较大篇幅叙述高中语文的课程设计原则、课程统筹等。相比2001年将初中及高中语文一起说明,2007年用独立篇章来单独说明新高中语文课程要求,显得更全面,为教师课程实施提供帮助。
2007年课程内容说明虽全面,但过于强调整体规划。比如课程评估及指引规定:出于整体规划的考虑,教师需要应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及方式不同来分别规划课程。按不同层次来安排不同课程,将给语文老师带来额外工作压力。结果可能各种版本课程规划效果一般,学生兴趣没得到满足。如能在语文必修课、选修课来调节,必修课学习基础知识,但在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能力选择。这样使得单个语文老师工作任务减少,同时也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举两得。
三、学科性质
“学科性质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它决定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体现本科之所以能独立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因此,语文科的课程性质至关重要,决定语文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课程及评估指引在课程理念、课程宗旨、高中教育阶段学习目标都提到要兼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打好基础,强调审美情趣、体认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与民族的感情、正面价值观、国际视野等。
这些观点很多是过去语文纲要没有提到的。相比较2001年课程指引只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并没太多提及人文性,新课程强调语文的“文道合一”,这是一较大改变。过去往往忽略语文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工具性,不能全面反映语文科性质。现在两者都要兼顾,强调能力与文化并重,是一个新的发展。因此,在学科性质上,新高中语文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比过去语文纲要全面。
四、教材
教材关系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材的选取至关重要。
香港新旧语文课程对教材的选取分别用“学习材料”、“学与教资源”章节来说明,名虽不同,但都讲述教材选取。两个课程指引都不设指定学习材料,给教师提供教材选取的意见,显得比较灵活。而对教材的定义,新旧课程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2001年从宏观角度界定教材定义和内涵,并从文字与音像材料提出选取的原则和具体要求;新高中语文课程则从教材作用来界定教材,但这里的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作业等资料,自然环境和人力等资源也被列为学与教资源,突破了传统教材观点。在资源类别里,特别提到要利用互联网与科技资源,借助互联网上语文资源;同时提到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这两项资源都是过去语文纲要所没有提到的,对于教材选取是一创新点,能拓展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空间。另外,新课程指引还说明了学与教资源的运用、发展和管理,并提供发展策略,强调教材发展的重要性。不足的是,规范未免太多,操作起来不易,若可精简则比较好。
五、评估
香港新旧语文课程指引均有评估这项。旧课程指引包括:评估目的;各学习范畴的评估;实施步骤;评估原则。新评估则分为:评估的角色;进展性和总结性评估;评估目标;校内评估;公开评核。
新旧课程指引文件都从评估的功能性来考虑,但两者着重点不同:前者着重对学习和教学的回馈,后者着重收集学生学习表现,以此达到诊断、回馈、促进学习、甄别和选拔等功用。另外,两者评估目也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将评估回馈给学生、教师、家长,希望以此来提高学习、教学效能;后者则针对语文科“文道合一”性质,目的是为衡量学生能力、文化素养、品德情意、对国家等的责任意识。
因此,虽然两者都强调借助评估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能,但相比起来,旧评估并没针对语文课性质,而是“一般性的评估知识”,新评估较清晰且针对性强,有利于发挥评估的作用。同时,新评估将校内评估和公开评核相结合,方式更多元化,相比旧的评估方式更灵活和全面。但是,没有做到“教与学的双向评估”,如果可以借鉴其他地方则更全面,比如上海对语文评估的经验,拓宽评估范围,做到对学生、教师教学、教材质量都实行评估。
六、小结
从课程结构、学科性质、教材及评估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香港语文课程的变化。总的来说,新高中语文课程的定位还比较准确,顺应实际需要做出变化,需不断改进。新课程的课程结构齐全;语文定性上,新课程学科性质的定位比过去语文纲要更为全面,强调语文课的“文道合一”;教材组织上,新课程扩大了教与学资源选择空间,同时强调教材的发展,可谓新创新;评估方面,新高中课程方式更多元化,对评估角色定位也较清晰,但缺乏双向性,需拓宽评估范围,才能进一步提高课程学习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教育统筹局.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投资香港未来的行动方案.香港:政府印务局,2005.
[2]何文胜.港沪初中中国语文科课程的比较研究.香港教师中心学报,2007,(10):91-101.
[3]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初中及高中).香港:政府印务局,2001.
简单来说,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效率。此外,课堂的有效教学还应遵循尽量减少人力物力、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容易实现、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心智状态、教学模式要积极健康向上等原则。
高中是学生学习强度极高的学习阶段,学生既要学习种类繁多的科目,又要保证掌握每一门课中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此外,相较于繁重的学业知识,高中的学习时间却只有三年。这使高中的课堂学习时间变得尤为宝贵。语文是高考中分值比例极大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除了要符合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原则之外,教师还应注意与高中语文学科特点相结合。首先,教师应该做到让学生喜欢上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在此条件之下,针对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以减少课下的学习负担。其次,为了真正达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敬畏”心理转变成“敬爱”,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次,教师还应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使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活动可以有条不紊地展开,而不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语文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高中的W习时间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生来说格外宝贵。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重难点就成了教师不懈探索的目标。课堂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入手:既要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又要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将课文通篇分析一遍。这种事无巨细的教学方法既无法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也很难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教”的有效性。为此,学校与教师应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改善教师教学针对性差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课文理解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以便在课堂中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滕王阁序》存在着大量佶屈聱牙的生僻字、典故,即使高中生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注释也无法顺利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前了解学生对哪些文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学生的文学修养水平比较高,可以让这些学生来讲解其中的一些典故和生僻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课文中的许多经典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由于高中生的阅历有限,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画面。对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可以通过展示所描写景色的图画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巧妙。当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文章场景的具体画面,背诵课文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此外,要想教学有针对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就要积极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大胆提问。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
学生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的不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知识储备不足。要想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就要补足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的短板。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演讲辞”单元时,针对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这一演讲稿,很多学生可能不理解种族歧视对于黑人的伤害,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种族歧视的文字、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到这种歧视给黑人带来的伤害,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马丁・路德・金在文中会梦想“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行”。
对学生知识储备的扩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有效性,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是多有裨益的。此外,当学生之后遇到类似背景的文章时,也能触类旁通,这也达到了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