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与大银行竞争的契机。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一模式,积极创新,将在一些新兴业务上赶超大银行,形成竞争力。同时,传统银行业可能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而发生竞争格局的改变。
2、拓展银行业务的客户和渠道。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与自身战略结合,一方面挖掘、吸引新客户;另一方面增加客户粘合度,拉近与客户间的业务关系。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传统目标客户群可能发生改变,传统物理网点优势弱化,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商业银行传统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将发生改变,能够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金融机构会得到市场青睐。
3、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和微贷技术。这三项技术可以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全面地了解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建立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在信贷审核时,投资者将网络交易和信用记录作为参考和分析指标。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超越传统融资方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4、价格发现功能,推动了利率市场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方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机构不能完全依赖央行的基准利率指导,应主动在市场上寻找利率基准。互联网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判断特定客户群的利率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4日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金融业的渗透,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和讨论热点。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界定。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马云(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不同于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的金融互联网,是用互联网的思想、技术来开展金融行业。宫晓林(2013)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金融活动,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但一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具备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当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融资。
与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强、交易信息相对对称、资源配置去中介化等特征,并且互联网金融实行的经营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显著的区别。因此,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它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挑战。
二、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与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比较
1、参与主体不同。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除了股票等直接投资方式以外的所有投融资活动都以商业银行为中心进行展开。所以,在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其参与主体主要有三大类:借款人、银行、贷款人。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金融脱媒的步伐。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取代了间接融资,金融体系也从银行主导的格局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格局。所以,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银行丧失了其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直接实现资金融通。同时,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投融资的成本,提高了投融资效率。
2、金融产品不同。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产品,由于受到其运营模式的限制,所有的信贷产品基本同质化,期限不等但相对较长,缺乏灵活性。并且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有资金数额限制,不能满足各类客户的投资理财需要。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是直接接触,信息相对来说较对称,客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金融产品,没有资金数额限制,能够满足小额资金客户的金融需求。
3、操作平台不同。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主要依赖于网点设置,消费者要想办理金融业务必须去商业银行的各个网点进行办理。在偏远地区,如果银行没有设立网点,则消费者没有办法去办理有关的存取、买卖业务。所以说,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受地域限制很明显。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办理金融业务主要依靠的是互联网,互联网给每一位用户都提供了自助化的财富管理通道。同时,互联网金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客户足不出户的财富管理目标,大大降低了理财成本,方便了各地客户的投资理财。
4、运行成本不同。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依赖于其网点的设立,每个营业网点需要配套相应的人员和设施,成本很大。而与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平台,它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大数据的开发与维护,平台的研发以及产品的创新上,省去了设置营业网点的费用,日常服务的职工工资以及网点的系统和设备维护费用。同时,互联网金融节约了在信贷审核过程中的人力、时间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5、支付方式不同。传统的商业银行以现金、信用卡和票据等传统的支付方式为主,再以网上银行服务为辅。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且第三方支付业务异军突起。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廉及交易安全等优势,一方面解决了小额支付下产生的货款转账不便问题;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互联网交易的欺诈风险,充分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以上我们比较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很明显地看出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互联网金融给广大客户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金融服务。
1、削弱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商业银行作为经营存款、贷款、汇兑、支付等金融业务的信用中介机构,资金融通是其运营的基本职能,其操作主要依赖于在债权债务清偿活动中人们在空间上的分离和时间上的不吻合。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支付业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在相当程度上冲击着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
2、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面临更深层次改革的压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权更多掌握在金融消费者手中。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尊重客户的需求和体验,强调服务产品的灵活性和交互式营销,主张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对称,且在运作模式上更注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整合,这改变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节奏、规模和力度,对银行的传统服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
3、商业银行收入来源受到一定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贷款、存款的利差,但随着第三方支付和网络信贷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都面临着新的竞争。其一,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牌照后,得以参与互联网及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业务支付环节,会对银行中介业务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其二,目前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有可能分流部分银行机构的中小微客户,对致力于中小微信贷业务的中小银行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大公司可能也会更加依赖网络,银行的利差收入来源将受到严重影响。
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
面对互联网金融咄咄逼人的态势,商业银行应及时作出战略调整以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挑战。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只要跟上金融行业的发展大势,商业银行一定能够在金融领域取得新的地位。
1、加快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互联网金融不但需要熟悉金融业务的人才、更需要熟悉新技术运用的人才,但目前商业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一般是纯经济金融专业或纯计算机专业,缺乏IT金融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要全面认识互联网技术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从人才适应性角度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既要在新员工招聘时向复合型人才进行倾斜,也要在工作中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需求的人才,打造自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加速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传统金融业不能仅仅满足于生产金融产品,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逐渐探索走向金融前端,建立自有渠道,获得海量客户和数据。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可自建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小型银行可以通过控股、收购等方式实现载体构建。
另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模块化资产组合,传统商业银行以往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优势被削弱。因此,商业银行要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数据深度挖掘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吸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现有数据体系整合,并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实现深层次数据挖掘,提升对于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以将数据集中带来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五、结论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上的区别,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带来了一场银行业革命,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对商业银行来说,尤其是对我国这种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结构来说,也许并不是件坏事。因为在面临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时,商业银行会努力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速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从而完成一次银行业的革新。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够在金融体系中继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慧.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J].青海金融,2013.
[2]四川银监局课题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3.5.
互联网金融创新加速
互联网金融已出现多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发展从最开始仅仅是为了满足自有电商平台的支付需求,提供网关接口服务开始,逐渐介入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金融产品代销等银行核心业务领域。从全球范围看,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十余种商业模式。从国内看,主要分为五大细分板块(如表1所示)。
2013年互联网金融创新加速。2013年,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加速发展,跨界创新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潜力巨大的创新力量。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还将越来越多(如表2所示)。
互联网金融得到多方认可,行业发展逐步规范。2013年,《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纳入了国务院部署的金融领域19个重点课题。国务院在多份文件中对互联网金融均有提及。人民银行在201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互联网金融给予了积极评价。12月3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其会员单位涉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综合性金融集团、互联网公司、支付清算、P2P网络借贷平台等多个领域的75家机构,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进入行业自律式监管的重要里程碑。
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尚为有限
商业银行规模优势明显,互联网企业业务发展迅猛
当前国内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互联网金融目前已形成规模或商业模式比较成熟的有第三方支付、P2P贷款、电商小贷和金融产品网络销售。业务层面看,当前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规模优势明显,但互联网企业业务增速较快,未来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不断加强。
支付结算。目前获得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有250家。2012年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而同期,商业银行仅网上支付业务规模已达823万亿元。虽然第三方支付规模不大,但是增速十分迅速。据人民银行《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3年前三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笔数和金额同比增速达到了81.48%和50.88%(如图1所示)。
网络融资。目前,国内P2P贷款和电商小贷规模都不大,二者与商业银行客户群体不同,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据网贷之家统计,2012年全国个人网贷平台超过300家,全年交易规模200多亿元。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电商小贷,2012年为2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户均贷款6.1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个人网贷市场急剧扩张,仅上半年,有数据统计的66家个人网贷平台交易额已达175亿元,接近2012年全年总量(如图2所示)。
渠道业务。2013年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掀起了基金公司与第三方支付、电商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拓展销售渠道的热潮,对银行代销业务和居民储蓄存款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目前来看,类余额宝产品相对百万亿元的银行存款,总体影响还不是太大。但此类产品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改变了人们对储蓄和理财的观念,加速了储蓄存款向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产品的转移,未来影响会越来越大。
零售银行业务面临冲击,商业银行转型压力增大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批量化、标准化的服务金融“长尾市场”(也称之为“利基市场”),对中高端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不具备优势。因此,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在以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为代表的零售端。
互联网企业依托平台资源动摇商业银行客户基础。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与传统金融存在较大差异。互联网企业的平台特性决定了,在发展初期非常重视客户积累,导入流量以降低平台边际成本。近年来,支付宝、财付通这类基于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络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凭借淘宝、腾讯等成熟的平台和庞大的客户资源,快速积累了大量用户。互联网金融从支付领域入手,逐渐拓展到缴费、理财等银行核心业务领域,其客户群与商业银行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大。客户信息是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间的核心战略冲突。只有掌握更多信息,才能设计出对客户更有吸引力的金融服务方案。商业银行一旦失去客户基础,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交叉销售都将成为无源之水,财富管理转型也将面临压力。
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无法高效应对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做小微企业和个人信贷的主要难题在于渠道不畅和信息不对称。此外,商业银行明确由银监会和央行监管,贷款业务有明确的资本充足率、贷前调查、贷款用途、受托支付、贷后资产处置、资产保全等要求。互联网企业则不受监管约束。小微企业往往地域分散,贷款需求“短小频急”,缺乏抵押担保,批量获得客户困难,信贷投放成本高,效率低。个人信贷除了房贷和车贷外,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同样具有成本高、效率低,风险不确定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为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模式,但是新模式对商业银行来说涉及到IT系统、运营流程和风控体系改造,成本投入巨大。值得关注的是,从2012年起不断爆出P2P平台关闭或跑路,特别是2013年10月以后,东方创投、家家贷、宜商贷等多家P2P平台资金链断裂,说明互联网金融模式尚不成熟。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构建需要良好的数据基础,新金融模式能否将金融风险降到一定程度,也需要时间检验。
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模式,改变金融格局
互联网金融有三个核心部分,即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理论上,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优化了金融资源匹配方式,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将改变商业银行一家独大的金融格局。一是互联网金融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弱化了金融行业进入壁垒,加剧跨界竞争;二是互联网金融凭借平台先发优势,削弱银行在传统金融体系当中的渠道优势;三是社会走向数字化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基础,当实体经济企业积累了大量数据和风控工具后,可用于金融业务。
互联网金融难以替代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难以替代商业银行。一是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存在比较优势,目前都无法深入对方优势领域,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平台、客户资源和数据,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资本、信用和风控能力;二是从金融模式和金融需求的匹配来看,单纯的互联网解决不了所有的金融需求,特别是高端客户的面对面个性化服务仍不可替代;三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互联网是技术手段,银行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更多地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症结在于和互联网金融文化理念上的冲突;四是从国际经验看,欧美等成熟市场,金融覆盖面更广,互联网金融只是补充。
互联网金融在给商业银行提出挑战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一是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二是大数据、云计算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收集和分析客户交易信息的技术手段,提高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效率,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拓展传统金融模式下难以覆盖到的小微企业、个人客户、农村客户;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深入分析客户行为目标、诚信度、风险偏好等,深度挖掘存量客户资源。
商业银行应加大业务转型力度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不断审视自身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并已经开始做出自己的调整和改变。
加速多元化渠道建设与一体化整合。商业银行不断加强电子渠道建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网点转型与改造不断升级,加强线上线下协同,通过强化线下业务来赢得线上业务。智能化网点、社区银行、直销银行等新型概念不断提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此外,移动互联作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移动支付终端粘住客户是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各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
探索以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朝着平台化方向演进。平台经济具有初始固定资本投入高、边际投入低、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因此,其产生的规模效应更为优越,平台为王已成为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共识。当互联网企业依托平台先发优势不断在金融领域取得商业模式上的突破,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探索以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目前绝大多数上市银行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如建行“善融商务”,交行“交博汇”等。
依托核心企业供应链向上下游拓展。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利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能力,来缓解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小型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解决中小型企业的抵押、担保资源匮乏问题,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已有包括工行、中行、交行、民生、平安在内的多家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
进一步深化探索互联网金融模式。P2P的业务优势在于面对小微和个人融资需求,符合商业银行转型方向,且不会对自身业务造成太大冲击。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开展P2P业务无禁止性规定,已有部分金融机构试水P2P行业。2012年,国开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江苏省金融办和江苏金农公司合力创办的P2P网贷公司“开鑫贷”已正式上线运营。招商银行于2013年9月17日在小企业E家平台推出“e+稳健融资项目”业务。据报道,包括广发银行、农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也表示有意开展P2P领域的业务尝试。
融资问题是小微企业发展中反映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互联网金融具备“普惠金融”的素质,对于洛阳这种金融资源不足,资本市场发展欠缺的城市来说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民间借贷
小微企业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在助力转型跨越,打造中原经济区开放创新城的路上,必然需要为小微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融资环境作为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是洛阳这样的中部二三线城市的短板,严重制约了当地小微企业的成长。
一、洛阳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挑战
在一个较为理想的金融环境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应不仅包括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间接融资渠道,还应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创业板、二板等层次众多的直接融资渠道。然而从国内资本市场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尤其是在洛阳这样资本市场发展十分欠缺的二三线城市,小微企业的融资除自身筹集之外,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等传统渠道。即便如此,现有这两类渠道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一)传统银行高门槛,小微企业难获贷传统金融机构通常是通过抵押担保等措施来控制贷款风险,而小微企业通常都是轻资产或无固定资产,根本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因此形成了传统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都无法独立解决的“小微企业融资悖论”。近年来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洛阳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银行尤其是本地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局面。洛阳市工信局有关调查显示,洛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来源75.9%为自有资金,15.7%为银行贷款,5.7%为民间借贷,其中获得银行贷款的也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比例则更低。
(二)民间借贷危机波及小微企业作为门槛相对较低的融资渠道,民间借贷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同时随着老百姓投资需求的逐渐启动,民间借贷在洛阳一度有较快速的发展。然而民间借贷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始终制约着这一市场的充分发展。2014年初以来,洛阳民间金融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大批投资担保类公司倒闭,大规模的民间借贷一度遭受重创,与其相关联的大批小微企业也受到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价值
十以来中央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不断提高,提出要建立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体系。2015年央行与十部委更是共同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着手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互联网金融导向增加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效供给的发展方向。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互联网天生具有开放、民主、去中间化的特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对于洛阳这样金融不发达的城市来说,在解决金融资源匮乏的问题上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大数据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悖论从企业端来说,小微企业缺少可靠的抵押物,财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提供传统金融要求的信用证明,但并不代表小微企业本身不具备信用。与静态的资产和抵押物相比,企业的经营行为将更有效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信用水平。将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人才、交易等信息,进行规范化、数字化、公开化的大数据处理,变无规律为有规律,变不可考为有证可查,变不可知为能可知,将是互联网时代企业信用评价的新逻辑,彻底打破小微企业融资悖论。
(二)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为小微企业引入“活水”从资本端来说,互联网金融对于原本无序发展的民间资本有着更加重要的整合作用。洛阳的民间借贷市场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出现危机苗头,但政府的多项监管措施和各渠道的宣传都无法阻止民间借贷规模的快速扩张。真正的市场趋势宜疏不宜堵。民间借贷之所以快速发展,究其原因还是民间投资需求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同时爆发的表现。所以解决洛阳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还是要为民间投资需求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找到一个合理的匹配方式。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可以让投资人不仅局限于本地的投资项目,更可以放眼全国范围内的优质项目;而贷方也可以充分享受全国范围内的民间借贷资源,不再受当地民间借贷规模限制。而互联网平台的透明性,也要求互联网金融必须摒弃传统民间借贷操作不透明、不规范的经营模式,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小微企业如何积极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用于小微企业的融资之中是国家推广“普惠金融”理念的重要体现。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小微企业想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带来各种机遇,也必须积极地走近互联网金融,主动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式。
(一)熟悉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目前国内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模式。每种业务都没有通用的固定模式,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各自有其经营的特色,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短,模式新,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经营风险,以及一些滥竽充数想要浑水摸鱼的不良企业。因此,小微企业想要参与互联网金融,真正通过互联网金融解决自身融资问题,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对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作出合理的选择。
(二)主动参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将小微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流整合为可以利用的信用资料。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开展,要求小微企业要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中,尽可能多的在互联网上留下企业经营的数据资料,以便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在充足资料的基础上顺利开展。小微企业参与“互联网+”的方式不仅包括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更包括使用互联网支付手段,参与互联网众筹活动等直接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使用的大数据资料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凭空捏造,需要时间的积累。参与的时间越久,信息越充分,就可以更加充分的证明企业的信用水平。因此,小微企业想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需要尽早、尽量充分的参与到“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中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P2P 银行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扩展到金融领域,如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云金融等。这些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必定会对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模式产生冲击,成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
1互联网金融
1.1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通常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都可以称为互联网金融,如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第三方支付、金融电子商务等。
1.2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形成的一个既不同于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传统金融的服务渠道、金融的互联网中介服务和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在三种模式中参与程度依次递增,其中第一种模式是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而后两种模式为狭义层面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2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及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便捷性。便捷性主要是指操作便捷,与传统银行业务复杂的流程相比,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较为方便快捷地完成操作流程,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此外,债券、股票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也十分便捷。
(2)低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进行的网络借贷,由于贷款业务主要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上开展,通过在网上寻找客户、进行客户信用评级、完成支付、贷后风险管理等操作,省去了传统银行庞大的营业网点费用,因而成本低廉。
(3)信息充分对称。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使交易双方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个人或企业的信用情况及财务状况,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当借款人出现违约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公开违约记录、降低信用评级等方式,增加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从而减少信用风险。
2.2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银行拓展业务客户和渠道。客户和渠道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而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客户和渠道,从而促进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然而,互联网金融给也会给银行业务带来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之间更像竞争对手。
首先,互联网金融会加剧银行存款流失。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资金筹措难度加大、成本不断提高,存款流失现象正在逐步加剧。以P2P网贷为例,网贷平台的数量和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第三方平台网贷之家统计的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网贷平台的数量巳高达300多家,成交量达到200亿元以上;2013年上半年,66家网贷平台的总成交额高达174.87亿元。
其次,互联网金融会分流银行信贷业务。互联网金融可以扩大信贷业务的对象范围、规模和深度。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性、成本低和信息对称等特点,使得许多小微企业都可以获得融资,从而扩大了信贷业务的对象。
最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替代银行的中间业务。互联网金融可以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和中介服务。商业银行基于支付功能而衍生出来的中间业务将逐渐被第三方支付弱化和替代,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自动分账、收付款、代缴电费、代购火车票与机票等支付结算服务。
3结语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银行拓展业务客户和渠道,而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务存在竞争关系。因此,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参考文献
[1]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3(5).
[2] 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
[3] 张常胜.打造互联网银行,创造新商业模式[J].新金融, 2013(7).
有业内人士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提高传统金融效率;二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改变交易结构;三是利用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
但上述三个层次和众多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否会经历如团购般的洗牌和重整?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金融专家、传统银行业机构、互联网金融资深研究人士,且请听听他们的观点。
《支点》:请分析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周景彤:互联网金融本身在支付方式、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资源配置模式上都有较大程度的创新。然而,推动其发展壮大最重要的,还在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被互联网及其相关软件技术所替代,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由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引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老百姓。企业家、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交易,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复杂交易也大大简化,易于操作。正是这种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使得互联网金融更贴近客户需求,进而得以快速崛起。
《支点》: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种种模式和实践,真正称得上是“互联网金融”吗?
周景彤:所谓“互联网金融”,目前学术界和业内专家都尚未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从表面形态和一般意义上看,互联网金融可以解释为以互联网应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为驱动的数据金融业务,拥有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服务扁平化、渠道自由化、行为价值化等特征。符合这些条件,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
《支点》:互联网金融最终会颠覆传统金融吗?
周景彤:不会。有这种疑问,想必与比尔・盖茨曾预言“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有关。但大家要认识到,比尔・盖茨先生这句话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能对电子化做出改变的话”。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只会对传统金融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资金供给、产品设计、风险把控和服务专业化等方面目前仍拥有其他非传统金融组织短时间内难以复制的优势和能力。
易欢欢: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通常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从金融业的薄弱环节切入,通过破坏性产品或破坏性商业模式打破原有的市场结构,未来通过不断升级自身的产品与服务,很可能攀升到产业链顶端。
在业绩上,虽然新兴金融力量尚未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实质性冲击,而更倾向于技术、模式和思想层面的冲击,但新兴金融力量所代表的发展方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在这场金融变革中,谁能最终胜出,尚不能给出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胜者一定是兼具互联网和金融双重能力的企业。谁能更快打通短板,谁就更有机会胜出,这是一场时间赛跑,大幕已经拉开。
赵锡军:如果互联网企业在网上做吸存、放贷业务,按目前能力还无法做到贷前审查。在拨款管理、充分资本金和拨备等方面,互联网金融肯定做不过传统金融机构。除非改变模式,也就是说,对网络提供程序和传统银行一样,让存款人相信它。阿里巴巴是按小贷公司的传统模式在做,其发展受资本金限制。按传统模式,每一笔贷款的增加都需要相应资本金,所以,阿里巴巴根本不可能做成另一个工商银行。
在美国,线下金融机构渗透如此深的国家,都聚焦不同的细分领域,数以百计,其中大多做“边边角角”业务。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将创造出更多前所未见的模式。各种各类金融产品销售、理财服务平台,以及服务于金融从业人群和理财机构的一些基础设施型机遇已初露端倪。这些新的模式和创业公司能为市场、客户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这才是核心。
《支点》:在业务领域,互联网公司与金融机构各自优劣势是怎样的?
周景彤: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它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更贴近市场的客户体验,并对客户需求予以迅速回应,加快技术应用创新,这使得互联网公司短期内就拥有了庞大的客户积累。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集权化的决策,也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企及的,但互联网公司在基础设施、专业经验和风险监管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此外,传统金融机构拥有更为高端的金融人才储备,相对立体和跨地域协同的服务渠道,以及稳定可靠的品牌信用。当然,尽管金融机构具备很多互联网公司短时间难以复制的优势,但其相对保守的经营文化,层级复杂的组织架构,以及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方面较低的应用程度,仍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满足新时期客户需求的主要瓶颈。
《支点》: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间,选择合作方式或竞争方式,哪一个更合适?
周景彤:只有发挥彼此的相对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互利共赢。这迫切需要传统金融机构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其自身的关系,阿里小贷的成功得益于其拥有海量客户数据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传统金融机构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拥抱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努力推进本身的数据驱动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把控,从而真正早日实现二者互利共存的“竞合关系”。
易欢欢:随着社会虚拟化和大数据深化进程的推进,潜在进入者将不断扩张业务范围。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的结束,以及国家金融改革政策的推动,传统金融机构也站在了历史性转型的时点上,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直面竞争将逐步凸显。起初,新兴金融力量与传统金融力量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但会慢慢演变成“竞争―合作”关系,并且竞争成分在不断加深。
当金融遇到互联网,其互联网特有的思维、方式,不仅迅速改变着人们的金融消费习惯,也促使传统商业银行加快探索创新业务运行新模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日前在全行工作会上指出,“近年来,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向支付、理财、融资、担保、征信等传统金融领域大举进军,借助互联网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服务效率高的优势,对银行业务造成冲击。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重构传统金融业态的趋势不可逆转。”
据官方媒体统计,2014年共主持召开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18次都涉及小微企业,从税收政策、融资方式、简政放权、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强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国内服务县域小微企业主力军和拥有超过1亿电子银行客户群体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依托遍布城乡的近4万个网点优势,为县域小微企业提供家门口的金融服务,通过主动上门,将普惠金融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具有深刻的“平台经济”属性,其能通过技术积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深挖潜在市场,推动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信用流的信息整合,创造性的研发革新性产品,应对日益提高的客户金融诉求和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2014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室,推动前沿产品、技术、流程和商业模式的概念验证和快速研发,无论是“线上保理业务、E捷贷,还是邮乐网电商平台项目的整合”,都成为互联网金融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普惠产品。
眼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在致力于快速将线下实体网络优势转化为线上电子渠道优势,推动实体银行、虚拟银行“两个银行”并驾齐驱。这些依据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可以为客户提供专属的互联网产品,更便捷的服务体验,以及平台化的金融支撑,努力为小微企业的发展作好金融的服务。
着眼201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移动金融将是未来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和竞争主战场,我们必须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乘势而上,实现商业模式转型。”为此,2015年度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推出小企业专属手机银行,整合小企业客户移动金融需求,优化产品流程,力求通过简化操作,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整体性和便捷性。
另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平台除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申贷、支用、还款服务的接口外,还通过银行与核心企业、核心商圈、核心园区的系统联通,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基于其历史交易记录的纯信用融资支持。通过盘活历史信用记录,缓解成长期、轻资产、优信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惠金融在过去被国家和社会多次提及,但是由于大环境不具备,商业银行在过去没有将金融服务的重心向普惠金融倾斜。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热点话题卷起了一个经济热潮,众多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卷入了此次热潮。特别是以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的上线为标志,互联网金融全面扰动了中国金融市场,正式成为推动普惠金融的正能量。迄今为止共有接近二十家P2P企业成功完成了千万美金级别的融资,这既说明P2P行业得到了风险投资的眷顾,又说明互联网金融将会加速普惠金融的到来。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商业模式
我国金融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起步并不晚,招商银行于1997年率先推出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仅比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晚两年。2013互联网金融全面爆发,主要原因是互联网用户的成熟。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愿望和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80后成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希望通过金融服务提高生活质量。传统的银行业开始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促使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来满足人们的需求。2013年发生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大事件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的商业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银行签约,提供支付结算接口的交易平台。作为目前主要的网络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第三方支付市场正进入成熟期,迄今已有200多家企业获得了支付业务许可证,2013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10万亿元左右。第三方支付的代表有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
网络小额信贷,是指互联网企业将电子商务平台上积累的客户信用数据和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批量发放小额贷款。网络小额信贷将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技术结合在一起,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客户信用等信息,具有“金额小、期限短、纯信用、随借随还”的特点。网络小额信贷的代表有阿里小贷、苏宁易购和京东商城供应链金融。百度金融已经可以支持车贷、房贷、消费贷款、经营贷款。
互联网金融超市,是指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庞大的用户群,将金融产品和网络服务深度结合,借助互联网渠道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用户可直接在网上购买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这部分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转账支付等。相较于传统金融产品,具有不限购买门槛、无手续费、随时赎回等优点。阿里的余额宝和百度的百发就是此类产品。
P2P网络信贷,是指P2P公司搭建网络平台,把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信息直接在互联网上并匹配,资金供需双方直接联系,绕过银行、券商等第三方中介,为用户提供直接投、融资服务,其本质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为了占领市场,P2P公司都提供百分百本金安全保障服务。据统计,目前国内活跃的P2P平台已超过300家,2013年P2P网贷规模将有望达到千亿。P2P网络信贷的代表有人人贷、拍拍贷、宜信等。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
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简单地讲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具备了挑战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
效率优势。互联网企业优势基因就是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企业具有互联网企业优势基因,在产品开发方面采用迭代开发的方法,快速进行系统开发和改造,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推出新产品。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运营效率和产品设计、系统开发效率比商业银行要快很多。不夸张地讲互联网金融企业产品推出的时间可能是商业银行所用时间的一半或更少。由于传统商业银行注重内部风险控制,因此其系统开发和产品监管审批的效率都无法同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竞争。
成本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目前缺少监管,企业规模不大,以粗放经营为主,业务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没有大量的物理网点,人员支出费用较低,因此其运营成本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企业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例如为大学生提供信用贷款服务的速融360,其服务2万大学生,贷款金额1亿左右,但是其运营成本一年不到100万元。另外50人的P2P公司,其年运营成本包括房租和系统投入,其年运营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营成本差不多是其两倍以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人才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股票、业绩分红、年终奖金等激励方式吸引了很多技术精英和金融精英。就连收入较高的外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有很多业务骨干和技术骨干加入到互联网金融企业。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技术人员几乎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很多来自互联网或科技巨头,甚至来源于美国硅谷。这样的人才优势是传统金融行业无法媲美的,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是高度依靠系统和人才的行业,高端金融人才加高端技术人才将会令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令传统金融行业羡慕的人才优势。
渠道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非常适应互联网的环境和生态圈,其具有大量渠道的优势可以接触到客户和资金。其可以通过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社区、游戏、电商等方式迅速开拓市场,吸引客户,并且很容易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其支付场景比传统商业银行广很多。
用户体验优势。联网金融企业具有互联网企业的特点,高度重视用户的黏度,通过一些炫酷的技术来提升客户体验。例如声波支付、扫一扫、当面付、亲密付等方式提高客户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更加积极地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其自身交易平台的APP,不仅仅关注功能性,更加关注客户体验,通过简单、明了、快捷的界面来帮助客户完成交易。
互联网金融
正成为推动普惠金融的正能量
互联网金融在未来5年内将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首先是政府的支持。P2P降低了民间借贷的利率,过去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在30%以上,有时可以夸张地达到100%。P2P平台的平均借贷率在9%~18%,相对于过去较高的民间利率将会有利于小微企业。其次是社会财富的增加,金融常识的普及,将会产生大量的自由投资人。由于房地产进入调整期,黄金投资、证券投资、债券投资收益不理想,将会有更多的投资人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投资,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再次,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政府和民众对财富追求的社会文化。这种对财富的追求推动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大学生、职场人士不断进行创业,尝试各种商业模式,资金的需求量一直在高速增长。最后还有城镇化带来的机会和信用消费时代的到来。城镇化进程中必定会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业人口,大量农业人口走向城镇,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国家必须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中去,因此其资金需求巨大,银行目前能够拿出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有限,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巨大。中国在未来几年逐步进入信用消费社会,相对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年化18%左右的利率,P2P的12%到15%的年利率将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2013年中国信用卡消费总额为8万亿元,如果其中10%转化为分期付款,未来将会有接近1万亿元的市场。
核心提示:互联网金融扩张的两个阶段,一是向银行支付领域的渗透;二是向银行融资领域和财富管理领域的渗透。
传统银行过去在为弱势群体服务上有明显不足,这恰恰为移动互联网金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
而在过去传统银行的眼里,弱势群体的需求是小众市场。小众市场比较分散,只能靠柔性的服务,把这些碎片化的需求聚集起来,如今互联网恰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解决了大银行做不到的事。
根据长尾理论,过去传统银行往往追求大规模和大效益,总是把资源集中在对其利润贡献最大的“头部”领域,管大不管小,对小额业务等“尾部”领域,因其成本风险与收益不匹配而不愿涉足,但正是这些“尾部”领域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现在互联网金融主要的商业模式有六种: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理财和保险、互联网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模式出现以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这在去年的光棍节已经体现出来,淘宝一天350亿元的交易量是一个非常大的轰动。
这种模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大地超过了直接融资和银行的间接融资,大幅度地减少了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现代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也被互联网技术所改变。
金融业过去很专业、门槛高,现在则在去精英化、去专业化。市场的参与者不再只是过去的那些精英人士而是普通大众,互联网金融因其低成本、方便、简单的特征,使效益更加普惠普通老百姓,同时也造就了互联网金融巨大的效应和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一个不断进取、不断扩张的阶段,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第一阶段是向银行支付领域的渗透;第二阶段是向银行的融资领域和财富管理领域的渗透。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冲击。第一是职能端的冲突,表现在银行支付、贷款、财富管理等方面,虽然第三方支付量不是很大,但是银行担心的是交易信息流的割裂,第三方支付把银行和客户之间割断了,银行不能了解客户,不能了解客户的习惯,也就无法预测市场的需求,最后只能沦为支付环节最后一关,中间被互联网金融代替了,这个是很可怕的;第二是收入端的冲突,无论是利息还是手续费收入都将减少;第三是负债端冲突,互联网金融四类平台将使银行个人客户全部负债均有遭受潜在冲击的可能,包括个人活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个人理财存款;第四是服务端冲突,互联网金融掌握大量客户数据,比银行更了解客户,对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带来挑战。
互联网企业尊重客户的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及开放的平台,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核心技术的深度结合,比如支付宝就很重视客户体验。
那么是不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终结呢?我觉得这也不见得,比尔·盖茨在上世纪80年代就讲过:“传统的银行如果不改变现状,他们就是一群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