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监督意见范文

内部监督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监督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部监督意见

第1篇:内部监督意见范文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健康运行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医院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指医院依照法律和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各部门的经济及医疗业务活动以及会计工作本身所实行经济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协调、控制、监督,以达到医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实行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医疗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一、目前医院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内控环境薄弱,管理者认识不足,内控制度缺乏有效执行力。医院内控环境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基础。但现在的卫生系统内控环境普遍薄弱,有些医院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缺乏执行力,有的根本是形同虚设。这主要是医院管理者对内控制度认识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等控制环境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起来力度不够。(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客观上讲,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很高的框架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 医院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现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但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执行的效果。(3)内部控制成本的增加,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发展。内部控制系统要正常运行,需建立严密的控制程序,而每一个程序的执行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执行成本。在内控系统运行中,如果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增加运行成本,但单位领导往往又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财力、精力,这就使内控制度的执行受到制约;如果想把成本降到最低,又会使内控制度得不到有力执行,从而可能使医院遭受更大损失。(4)风险评估意识薄弱。在医疗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医院的会计控制系统尚处于建立阶段,缺少科学性和连贯性,可操作性差,内控系统和程序尚不完善。如医院的一些重大经营决策的确定,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以及基建投入等,均未按照控制程序进行充分论证和考核,从而导致购置了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和设备,造成资产和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导致医院经营成本效率低下。医院内部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机制和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内及对外的相关投资风险,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5)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不科学,缺少评价、监督机制。医院内审部门是医院内控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和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目前,医院内控制度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有的医院在设立医院内审部门时,未充分考虑内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内部审计机构很难有效对内控进行评价,并且评价建议很难得到落实。(6)内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内控制度的实行。内控制度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来实现,因而内审人员的水平以及执行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都会影响实施效果。现在很多医院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内部控制人员,职业意识不强,业务不精通,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思想上缺乏责任性,更谈不上内控制度的实行。同时,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内控制度系统和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给实行内控制度带来了影响。

二、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措施

1.改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内部控制制度。(1)内部环境规定一个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同时医院内部控制又是一个涉及医院经济活动全方位的控制,是一整套相互监督、制约、联系的控制方法,医院各个层次的人员,上到院长下到各部门、科室、职工要共同实施,只有全院上下统一认识,明确划分职责,使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自负责、相互制约,才能保证医院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2)拥有一套高效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不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尽量做到具体、完善、经济、适用、高效,并且要互相牵制,落实到人,只有制定好制度才能有行动的依据。这项基础工作应根据各医院的具体情况各自进行操作。内控体系建立以审计、纪检牵头,财务科、采购办为基础,各科室、部门配合实施,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体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控,以降低财务风险。 医院要严格执行财政部门规定的回避制度,防止会计人员虚设,合理设置岗位,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确保相互牵制作用的发挥。(3)要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既不能因为内控制度不健全对单位产生负面影响,也不能为追求内控目标的尽善尽美造成无限制支出。即要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处理的操作流程,使医院经济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2.加强医院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医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医院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医院内部各单位预算的完成情况,分析未完成的原因,从而采取改进的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预算编制要细化到部门、项目,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控性,便于执行和监督、协调和控制;及时分析评估,把预算执行情况与医院经营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预算执行的脱节。

3.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在医院内部应科学合理地设立内审机构,使其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内审部门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部门,随着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职能由过去单纯的检查监督转向分析和评价的方面,它是内部控制的评价部门,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通过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业务往来以及经济责任等经济活动的审计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意见,起到评价和见证的作用,同时也激励单位内各部门提高效益。

第2篇:内部监督意见范文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 内部控制 建立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56-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各地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探索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管理机制。其中,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促进单位管理,有效规避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所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长足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1.深化卫生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制的迫切需要。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的管理过程。在我国加入WTO、建设小康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医院改革体制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医院要按《会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要求,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自身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日趋严峻的市场竞争。

2.保护国有资产,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监督流于形式,会计信息严重失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一些单位会计工作杂乱无序,内部管理混乱。这些现象给贪污、挪用或侵吞国有资产的不法行为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蒙受巨大损失。加强会计、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解决这些经济秩序混乱的有力保证。

二、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框架尚未形成。客观上讲,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很高的框架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仅仅局限于会计领域,而且该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整体来看,宏观政府管理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还没有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各部门只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针对具体事项制定要求。就医疗卫生系统而言,由于行业及历史的局限性,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内控制度也仅仅散见于各单位的相关文件中,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

2.基层单位内控制度建设随意性较大。由于缺乏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强有力的指导和干预,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单位凭着有限的理解来开展这项工作,不够规范;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严重忽略了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价、制度执行偏差的修正等方面的工作,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和监督处罚措施,对存在的内控问题轻描淡写,难收实效;有的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成体系;有的生搬硬套,没有充分考虑单位的业务活动特点和工作流程,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即便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没有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缺乏时效性。

3.有章不循,执行乏力。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而实际上,有的单位甚至仅仅出于应付上级检查,有章不循,形势主义严重;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得较为健全,但由于单位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执行人员业务素质所限,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失控,医疗卫生机构恶性经济犯罪案件屡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4.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弱化,致使会计核算不实,数据失真的现象尤为突出,更有甚者,有的受个人利益驱使,伪造虚假会计信息,欺上瞒下,人为掩盖真实财务状况,会计诚信问题已经前所未有地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制约和损害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1.对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内部控制工作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增加必要的办事环节和程序以便相互牵制,客观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成本开支。有的单位因而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只会自缚手脚,影响办事效率,得不偿失。由于对内部控制认识上的偏差,势必导致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难以规范、有效地开展。

2.尚未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科学化、规范化的单位组织程序和管理体制,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下,单位是一个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管理程序并规范化操作的社会法人,客观上要求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单位经济活动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适时作出判断与防范,发现和制止错弊,从而实现单位经济管理的整体目标。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医疗卫生机构的内控制度真正落到实处。(2)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如果没有称职的管理者来全面贯彻实施,所设计的控制目标也难以达到,甚至可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而现阶段,许多单位将院(站)长负责制简单地等同于个人说了算,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和管理理念,习惯于家长制管理,侧重于领导者个人的绝对权威,一味上规模,要效益,轻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的规避。诸如此类的问题,客观上也影响到单位的内控制度工作的开展,并最终贻害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3)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单位内各个管理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客观上要求单位内部建立规范、合理、严密的组织体系,由于管理理念、职业素质的差异以及现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缺陷,事实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结构设计及管理职能界定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一个地方一个招,一个领导一个法,这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开展。

3.缺乏有效的内控评估及监督机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考察,往往只片面地注重业务指标及经济指标,很少考核评价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加之目前医疗卫生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内控制度的内部监督及评估常常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就外部监督而言,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督标准及规范的评价体系,加之有的地方监督部门受利益驱动,以创收为目的,更有甚者大搞权钱交易,监督效果亦不理想.

4.如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1)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一是实现发展战略,这是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终极目标。医疗卫生机构要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经营管理中努力寻求内部控制制度的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二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行业和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可靠的信息报告为管理层提供适合、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四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资产安全完整是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才有保障。(2)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措施。一是统一认识,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不同于传统的一般牵制或经济责任绩效核算,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活动全方位的控制,是一整套相互联系的控制方法。由各个层次的人员,上到医院院长下到各部门、科室职工共同实施。只有单位上下统一认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才能有效实施。二是落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执行的岗位责任。医疗卫生机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下转第258页)(上接第256页)全和有效实施负总责。财务部门具体组织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指定专职人员负责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三是建立授权批准控制体系。建立起对办理常规业务的常规性授权和对办理特殊业务的临时授权体系,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程序,建立起责任明确、有权亦有责的管理控制体系,避免一旦出现问题,难究其责情况的发生。每项经济业务均纳入授权办理体系。如物资采购、款项支付、预算编制执行与调整等等。四是建立业绩评价体系。业绩评价体系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科室在一定期间基本情况资本运营效益及业绩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业绩评价是激励与约束共存,只有对各科室、班、组、个人的业绩进行评价后,才能根据其业绩的好坏进行奖惩。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性质和规模以及经营状况设计一套适宜的业绩评价系统。五是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应当成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其独立的作用,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测试,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六是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内控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管理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到一视同仁,考核到位,善始善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得到有效实施,单位的内部管理才能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2.吴水澎等.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

3.刘明辉,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2)

4.吴长慧,郭武.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J].会计研究,2000(5)

5.张红英.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6)

第3篇:内部监督意见范文

关键词:医院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72-02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医院为了保证医疗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真实,预防、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组织和考核经济活动,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医院内部所采取和建立的各种措施和办法的总称。医院作为社会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公益性与经济性,为社会提供优质和经济的医疗服务成为当前医疗改革的趋势。医院的公益性由国家制定政策来保障,经济性则由医院本身的管理来实现,经济要发展,必须加强和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堵漏除弊。因此,建立和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规范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成为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各医院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控制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但有相当一部分医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够严肃和认真,使得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面对医院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相应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给内部控制的实行带来了影响。一些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虽完善,但执行效果不佳,其原因在于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总之,如果能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来监督和限制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良好的控制就能得到维持,就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的定义和特点恰恰决定了内部审计起到了这个关键作用。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几个方面予以理解:医院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医院自己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的性质是对医院内部活动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医疗活动的效益性及医院经营活动的风险性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治理结构,促进医院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既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内部审计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可以从一个更高层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发挥其应用的主要保证。

一、医院常见的内部控制缺陷表现

1.控制环境松懈。医院内控环境是充分有效的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基础。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仍习惯于行政指挥,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重钱轻物,重收入管理轻支出管理,重医疗技术建设轻财务管理,重事后监管轻事前事中控制,致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对整体的调控作用。

2.风险意识淡薄。大多数医院风险理念不强,只在个别方面(如:医疗方面)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 但在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等重大决策上和资金的管理控制上,缺少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论证,从而使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

3.控制方法不当。对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划分、奖惩办法都缺乏科学性,某些不相容职务没有相互分离,没有明确审批人的权限和经办人的职责,没有严格的授权批准控制,对医院经济业务全过程没有必要的监督检查,对医院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没有严格和及时的内部报告制度。

4.信息沟通不流畅。医院应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控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有效地沟通,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然而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信息系统,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发挥其作用,各部门在管理中相互独立,信息不能共享与沟通。如会计系统和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相互独立,使实物资产管理控制失灵,不能保障资产安全。

5.监控乏力。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多数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一,内部审计部门权威和独立性不够,使内部审计机构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缺乏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个别评价和持续监控,以及缺陷纠正和改进机制。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危害性

一是降低医院经营管理效率;二是会计信息失真;三是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四是成本费用失控,潜在亏损增加;五是不利于医院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审计上的措施

1.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内部规章制度和内部授权等。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应在本医院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由审计部门组织实施。

2.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它由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的责任制两方面组成。这种制度主要是检查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一种制度。主要是检查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建立了相应规章制度,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每项经济业务是否经过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六个步骤,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帐证、帐帐、帐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帐实核对检查帐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计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地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它包括财产管理责任制和凭证单据管理责任制两部分。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预算、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以保证财产物资安全和完整。

3.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手段和方法。(1)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制度。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对其进行描述。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进行了解,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查阅有关规章制度、方针及政策等文件,查看组织机构系统图,询问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查阅前期审计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等手段来实现。它为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奠定了基础。描述反映企业内部的制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书面说明法。即将所了解掌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完全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首先通过收集和查阅医院各项制度、经济资料、机构设置、医院经营基本状况,了解医院概况。然后按不同的业务经营环节,分别说明各个业务处理环节上应完成的各种工作,办理业务所填制的各种凭证,有关人员所管的记录和实物,以及他们的职务分工情况等,表述控制点存在情况。

调查表法。审计人员将需要调查项目的内容,列出提纲,编制出特殊格式调查表,逐一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做成记录,或将编制出特殊格式调查表发给有关部门,先由他们填写,再由审计人员审查核实。

流程图法。流程图法是指用图解形式来描述业务程序及其控制点,显示有关控制环节和凭证记录的产生、传递、检查、保存及其相互关系,便于直观地表现内部控制制度实际状况的一种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并非孤立应用,相互排斥,在描述某一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时,可对不同业务环节使用不同的方法,三者结合使用,往往比采用一种方法效果更好。

(2)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目的是在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缺席的基础上,应就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进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完善,初步形成意见和建议。对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有效的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健全性。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建立,是否符合基本原则,具体内容主要有: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而且是否紧密衔接,并建立了必要的检查监督机制。二是实用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得到遵循,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一套模式,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三是协调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经济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不顾及健全性,两者应兼顾。总之,对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3)测试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这一步骤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评审,也就是根据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业务所发生错弊的检查、分析,作出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程序的评价,并结合验证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评价,最后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的可予信赖程度作出判断。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分为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种类型。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审的活动。其目的是测试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单位的经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这两种测试方法的联系主要是他们在评审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的一般步骤是:(1)检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业务并对检查所发现的错弊逐一作出记录。(2)分析审查样本中发现的错弊的性质和原因。(3)根据错弊的情况,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完善程度的评价,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执行其业务的可予信赖程度进行判断。(4)写出内控制度的测试情况报表。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测试一方面是对各项制度本身是否健全、合理进行评价,并且指出其薄弱环节的部分。另一方面是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即评价已有的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功能。最后把评价测试分析的结果,列入审计工作底稿,写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报告,交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字认可。

上述三步骤,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程序,是实施阶段审计程序的组成部分。审计部门负责把鉴定的控制缺陷和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报告给本单位主管领导。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产生原因、整改意见及综合评价。

审计部门提出报告由本单位主管领导签发后,有关部门应限期改正,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必要时审计部门进行后续审计。

参考文献:

1.张建立.浅谈医院现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完善措施.财经界,2010(1)

2.段强.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手段与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4)

第4篇:内部监督意见范文

关键词:经济预算;医院;会计制度;内部控制

对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医院的组织管理系统进行强化,提高医院对于内部经济活动以及员工工作的管理力度,形成高效的医院运营模式,确保医院的稳定发展。尤其在医疗改革推行之后,各医院都在对自身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正在探索新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以保证医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方式进行探索,我们首先应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

新型的医院会计制度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而生成的,要求会计信息要能够对医院的各项支出以及运营成本进行直观的呈现,增加医院会计信息的可靠度与真实度。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医疗成本归类与核算、医院资产管理、会计账目处理原则以及会计科目设置与会计预算管理。是在原有会计制度基础上指定的,在具体制度内容与标准上有所创新。[1]像在新制度下,医院将“权责发生制”融入到了会计账目处理之中,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按照“权责发生制”为标准,对医院中各项收支明细进行记录,且通过账目能够直观反映出在固定期限内医院的受益情况与成本情况,以便相关人员对医院各项工作作出更加精确的管理。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内控重点

(一)完善预算管理工作,加大预算控制力度

预算作为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一直都是各医院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因此在新的会计制度之中,医院内部控制的重点仍然还要包括资金预算。在新的制度中已经清晰指出,新形势下预算管理要按照结余按规定分配、核定收支以及超支不补等原则进行,所以各级医院应对本院的财务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并按照医院的定位以及发展目标,对各项工作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估。不仅要对预算编制进行完善,要将医院所有收支都归入到预算工作之中,做好预算编制基础工作,保证预算工作落实质量,同时还要对预算工作进行实时控制,避免出现超预算或者变更预算的情况发生。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为了确保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保证医院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医院要对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要在新会计制度下,不断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医院一方面要极大绩效考核的宣传力度,使医院内部所有人员都能始终明确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所在,使职工都能对该项工作予以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对以往绩效考核的占比进行调整,要以为民众服务为原则,实施多劳多得考核制度,进而医院内部形成良好地工作风气以及服务风气。

三、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医院内控环境

医院想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应对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完善。一方面要对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优化,要按照时代的特点,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方式进行完善,并在医院内部形成信息联络网,保证各项工作高效、高质量的进行;一方面,要设置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加大对财务以及其他方面工作的监督力度,避免个别人员因一己私利而出现挪用资金等不良行为。[2]同时还要对医院的外投项目进行严格的管控,禁止对风险项目进行投资,只能对医疗服务行业进行资金投入,避免医院因进行风险投资而出现资金受损等方面的问题,且在投资过程中,医院也要对项目进行后期跟进,要对项目的各项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以便对风险问题进行合理管控,保证医院投资的安全性。

(二)完善成本控制与核算,强化医院经营水平

医院要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来对现行的成本评价指标进行完善,要将医院产出数据与投入数据全部纳入其中,并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为医院的支出明细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为医院各项经济活动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同时要对医院自身的成本核算意识进行明确,要加强医院对于成本核算的控制力度,降低对政府帮助的依赖程度。[3]同时还要以经济效率为标准,向着自我发展以及自负盈亏的方向进行发展。此外对成本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要按照科学预算、公正支配的原则,对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应派专人对医疗材料的采购、分配以及后期处理等环节进行实时审核,并要对每一部门的权责内容以及范围进行明确,确保医院每项工作的使用成本都能得到合理的控制。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保证监管力度

由于医院工作量较大,需要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也较为繁杂,光靠人力无法实施对医院内部的控制,因此医院应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医院内部建立起风险预警系统,一方面要对医院成本的支出值以及和药品数量值设置警戒线,一旦数值高出或低于相应警戒线时,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报警,以便相关人员及时对其进行操作;另一方面要对医院中的固有资产进行合理的管控,要使用折旧计提以及比理的方式,来对废旧或者闲置资产进行处理,防治出现隐瞒收入以及虚增资产等情况的发生。[4]

四、结语

通过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以及该制度下医院内控工作相关内容的介绍,使我们对现代医院的会计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各级医院想要切实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水平,就需要对新会计质素以及科学的内部控制方式进行更加全面的剖析,并结合医院实情设置出更加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医院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晔.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内部控制[J].中国外资,2013,18:108+110.

[2]马再芝.浅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内部财务控制[J].科技信息,2011,26:392-393.

第5篇:内部监督意见范文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以及医院新会计制度的即将实施,各级医院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存在着各种风险和较不可控制的因素,为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而加快推进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点主要包括会计系统控制和内部审计挖掘。

一、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可分为会计核算控制和财务管理控制。医院应依据《医院会计制度》、《会计法》等制定医院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作为医院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依据。

(一)组织与岗位控制

根据医院岗位业务性质,设立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为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提供保证。

(二)财务执行系统控制

制定严格的财务支出审批制度,对医院每一笔支出都需经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医院主要领导审批,切实保障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三)财产保管和盘点控制

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期和按年核对盘点,及时掌握各部门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并与财务部门及时对账,确保账实相符。

(四)资金预算控制

本着合理、可行、稳健、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医院各部门、分医院应根据医院总体年度预算,编制各预算单位预算,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从预算的编制内容、预算编制的方法、预算编制的执行、预算编制的调整等各方面进行监督考核,切实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五)财务指标风险预警机制

医院应建立相关财务指标风险预警机制、指定专人对相关财务指标进行监控、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风险控制委员会和医院管理层。

(六)会计档案管理

指定专人对会计档案进行编号、立卷和保管,对会计资料执行严格的借用、调阅手续。

二、内部审计制度控制

医院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对本单位所属内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并对院长负责。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应能够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异常事项,以确保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有效进行。

(一)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

建立建全内部审计制度对保护医院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财经纪律和本单位所定的方针、政策的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二)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容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归纳与分析了我国医院内部审计控制常见的几大问题,希望管理人员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内部审计制度不建全

目前,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全面,没有渗透到医院各个业务领域与各个操作环节,致使医院有些业务没有受到审核,出现核算数据不实或会计信息失真。因此要不断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内审的意识薄弱,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现代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多数医院把内部审计制度的注意力主要放在财务管理、财务核算上,对审计监督制度重视不够,只是简单的认为内审只是监督,而没有认识到内审除监督还有参谋、助手的作用。从院领导到中层干部、广大职工都要认识到内审的作用,并且对内审人员的工作给予支持。医院有些重要的经济方面的会议,关系到决策的会议都要有内审人员的身影,这都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让审计人员处于孤立的状态,信息不畅又谈何作为领导的参谋与助手呢。

3、对内审制度认识有片面性,内审人员本身素质也偏低

在医院内审人员分派上,大多数的内审人员都是原财务岗位上的人员,他们虽然都对财会工作比较熟悉,但大多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因为作为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要有审计方面的知识,对经济知识尤其是如何签定合同,签定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都要有所了解。只有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才能在工作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

4、内审的范围不广、方向不明确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内审停留在财务报表及形成、财务报表有关的基础业务和会计活动上,有的单位内审甚至于只为国家审计作准备,没有上升到为医院管理出谋划策。大部门医院内审监督只是对医院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与评价,并没有对医院的经济活动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举,进而由事后审计向事前计划预测,事中跟踪控制方向发展。为实现医院的最高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可采取各种有效及必要措施,全面审核和评价机构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确定医院的政策是否得到具体执行;建立的标准是否得到遵循,实现从依法审计到依法评价的转变。

第6篇:内部监督意见范文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的总称。例如,产品生产、项目施工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财务部门会计与出纳的分工,会计账与保管账的分设及相互核对,供应部门计划与审批、采购与验收的分设等等均属于内部控制措施。

一、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经济学家钟朋荣说过:“科学的制度是对客观事物的尊重”。大凡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较为实用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以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前提,以审慎经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出发点,以涵盖经营管理各环节、符合公司经营理念、具有前瞻性为原则而制定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最高管理阶层意志和管理理念的体现,是维系企业各环节顺利周转的纽带。很多企业通过狠抓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地付诸实施,实现了效益的提高和管理的成功。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促使企业在各自的经营范围内形成了特有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但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制度需要修订和完善。在制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防止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不求能让动态的监控体系等同于静态的内控制度或简单的规章制度;避免内部制约偏重基层而疏于上层;切忌忽视业务较少的部门或领域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克服随意性,不求唯上但求唯真。企业有了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减少了管理上的随意性,变人的被动管理为制度的主动约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抑制领导特权,改善上下级关系,缩小管理盲区,降低经营风险,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

二、培养一批不折不扣的制度执行者

再好的工事,如果没有忠诚的军人把守就形同虚设。内控制度与执行者的关系就如同工事与军人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企业既要有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又要有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团队,该团队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层和最低执行层等各个层面。这个团队经过企业内部的培训,对于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在行为上已成为一种本能,一种上岗工作的条件反射,具有强烈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日常工作中最高层领导要率先垂范,不要因为自已地位特殊而踩制度红线,成为制度的破坏者。因为领导层破坏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其他员工,将使制度的执行力大大降低。近年来出现的多家上市公司经营失败、知名跨国公司(如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舞弊案等,问题主要出在公司管理层对内控制度的执行程度上。可以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团队的执行力,企业内部控制的生命力也根植于团队的执行力。

三、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辅以考核与激励机制

第7篇:内部监督意见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医院 资产管理 经济秩序

医院内部的资产客观地反映了它整体的经营水平,是保证医院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结合当前医院整体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已经影响了相关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依赖于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改变某些医院资产管理混乱的局面。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可靠地保障,是现代企业规范自身经营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医院只有充分利用好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优势,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

一、现阶段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作用效果不明显

通过修购基金提取的方式,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但是,现阶段某些医院运用会计核算解决这类问题时,由于核算指标的不明确及核算方式的不合理,导致会计核算无法真实地反映出折余价值。在此形势影响下,医院的真实财务状况无法客观地体现,相关的管理部门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转让价值不能做出科学地评估,会计核算在实际的应用中失去了自身的作用价值。同时,当医院的财务状况出现较多的问题时,也加大了相关监督单位的工作难度,影响着医院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现金流、货币基金的管理存在风险

医院的门诊或者住院部经常收取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通过收费岗位的职能作用完成的。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医院收费管理方面的改革。很多医院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收费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产管理的安全性。但是,随着计算机系统安全风险发生几率的增大,医院的现金流、货币基金方面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影响着自身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某些大型医院日均的现金收费金额较大,部分财务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没能及时地将这些现金上缴,出现了现金滞留的不利状况。这种情况下容易滋生腐败的现象,为资金管理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二是一些计算机系统内部缺少结算收款总额相应的监控机制,加大了财务安全风险;三是医院某些患者退押金缺乏完善的审批机制,很容易引起其他人冒领的情况,影响着自身的财务管理真实性。

(三)非货币流动资产管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像常见的药瓶、患者欠费等,都属于医院的非货币流动资产。结合当前某些医院非货币流动资产管理整体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某些高值耗材的管理部门无法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对于相关设备的采购过程管理松懈;二是采购计划的审批机制不完善,实际的采购成本缺乏真实性;三是不同科室的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加大了相关资源的消耗量。除此之外,医院的药品及患者欠费方面的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在药品采购的过程中,某些医院的财务管理手段不科学,可能会加大药品的采购成本。同时,相关账目的审核不细致,容易出现财务漏洞。在医院患者欠费管理的过程中,患者债务清理的不及时,导致坏账、死账现象严重,影响着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医院资产管理水平

为了规范医院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医院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预算控制,完善审批机制。预算成本对于医院的采购计划影响较大。加强预算控制,对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及相关药品的购买过程进行全面地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各项资金的利用率。在有关重大的经济事项讨论过程中,医院需要完善自身的审批机制,对于各种账目进行细致地检查,客观地反映出真实的财务状况;二是利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加强非货币流动资产的管理。医院的高值耗材及药品等非流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不同职能部门的人联合起来共同完成相关的工作计划,增强这些资产的安全可靠性。医院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的数额也相对较大。因此,医院需要明确科学管理工作流程,完善审批程序,落实责任制,全面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在药品采购的过程中,需要掌握药品市场的动态信息,严格把控药品质量,健全相关的内部流通体系,提高药品的采购效率;三是建立和完善有关货币资金的风险预警机制。为了提升货币资金的管理水平,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求收费部门及时地缴纳日均的现金收入,做好收费报表的相关工作。同时,为了保证现金流通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应该在收费窗口设置必要的监控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提高货币资金的管理效率。

三、结束语

医院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医院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增强医院资产管理的综合能力,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医院的经济活动,减少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影响。同时,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相关优势,为医院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地保障。

参考文献:

[1]朱瑾红.浅谈如何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医院资产管理[J].中国市场,2012,(44)

[2]邓婷.国有大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改进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06)

第8篇:内部监督意见范文

[关键词]医院 内部会计监督 对策

会计的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我国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构成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医院会计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内部会计监督,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保证医院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定期核对相符;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预防经营风险;保证医院资产的增值保值,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为医院获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但长期以来,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却游离于会计现实,未能“安家落户”于实务之中,使医院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如“海市蜃楼”,实施很不到位。

一、医院内部会计监督缺位成因及现状

1、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会计监督缺位。首先,由于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在目前“就业难”、“聘用制”、“竞争上岗”的社会大环境下,医院会计人员的人事任免权都在医院领导的手中,医院会计人员由院长聘任上岗,要求会计人员对握有自己“上岗权”的院长所决定的财务收支实施监督,即缺乏可行性,又不具备独立性,使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行使其正常的监督职能。于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造成了想监督却无权、无力、无法监督的局面。其次,医院会计人员的生存环境、晋级增资及福利待遇又与医院的兴衰息息相关,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时,一些医院的领导为了追求自身单位的短期利益,指示、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作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由医院领导层制定和推行,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有的医院领导对内部会计监督认识不足,缺乏诚信性,医院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监督时,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操作中得不到相关科室的理解和配合,在承办经济业务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内部会计监督失控。

2、外部监管不到位,对内部会计监督产生消极影响。一是政府监督未能有效到位。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各项法规制度检查中,查错防弊措施不当、走过场、做面子文章。对有些违规违纪现象,重点放在对医院的处理处罚上,而对相关责任人员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威慑作用。二是社会监督执业质量和信誉不高。当前一些会计、审计中介机构,由于管理体制、执业环境、人员素质等问题,在执业过程中质量不高,自律意识不强,在对医院的验资评估、领导离职审计、项目投资预测评估的服务过程中,迎合监督对象的口味,出谋划策,制假造假现象时有发生,对医院内部会计监督的弱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会计监督难以发挥作用。目前许多医院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医院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离,互相制约的机制,这样就无法通过职责分工和业务程序的适当安排,使各项业务内容能自动被其他作业人员核对查证,做不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会计人员不能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使一些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利用内部监督不到位的漏洞,弄虚作假,非法侵占医院资产。由于历史因素和用人机制的原因,不少医院的会计主管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达不到岗位任职要求,有些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有限,业务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偏低,少数人员甚至无证上岗,职业判断能力差,缺乏经营风险意识;有的会计人员对自身工作职责认识不清,重核算轻监督,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忽略了监督职权的行使;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法律观念淡薄,无视法律法规和制度,唯命是从,在“权大于法”思想支配下,为了个人利益,参与伪造虚假会计信息,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内部会计监督缺位。

二、完善医院内部会计监督的对策与建议

1、改革用人机制,积极探索和改进会计管理方式。近年来,各地对改革会计管理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实践情况看,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集中核算等多种改革措施,确保了会计人员在组织人事、公务经费和工作上的独立性,有利于加大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充分发挥会计的内部监督职能。医疗卫生系统应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积极总结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会计人员用人机制,不断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会计监督机制创新,逐步建立起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

2、完善执法措施,强化会计再监督。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在贯彻和执行《会计法》及《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上下工夫,杜绝情大于法、流于形式的工作方式。加大对制假、造假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在会计行业违法违纪处理时只对事不对人的问题,对不作为和失职的人员,必须严肃追究其责任。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查证、咨询、验资和公正业务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标准,推动《会计法》全面实施,强化国家、社会会计再监督的作用。

3、提高医院领导的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医院领导对医院内部会计监督的态度是影响内部会计监督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医院领导作为落实内部会计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熟悉有关经济法规,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对自己负责,对医院负责,对法律负责;积极支持和保障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医院经济活动的职责,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

4、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监督。医院应针对当前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货币资金、对外投资、医疗设备及药品采购、基建项目、门诊、住院等环节的内部监督,落实到位,执行到位,按章办事,真正做到人人、事事、时时都能遵循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监督各项业务活动规范运行,堵塞漏洞,防止舞弊浪费现象,确保医院资金运营安全,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效益。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认真履行会计职责。财政部门作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对会计人员上岗资格应严格考核审查,提高门槛,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医院领导要支持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为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和业务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医院会计人员应注重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与职业尊严,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懂法,依法把守关口,敢于抵制歪风邪气,避免不轨行为;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与任职岗位相适应,认真履行会计职责,以过硬的业务本领服务于医院经济活动全过程,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完整。使医院的内部会计监督在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执行。

参考文献:

[1]张少梅.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中国卫生经济,2008

[2]贾常荣.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重庆医学,2007

[3]王英平. 解决医院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路径. 会计之友,2009

[4] 谢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医院内部控制.现代医院管理,2008

第9篇:内部监督意见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制度;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 内部审计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真正动因源于企业管理需要。近几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不断发展,企业的治理机构和管理高层急需以准确、真实地信息为依据做出决策,内部审计应运而生,与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外部审计共同构成公司治理四大基石,在促进企业改善管理、发展壮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奠基人劳伦斯·索耶,在其《现代内部设计实务》(《The Practice of Modern Internal Auditing》)中,指出: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实现了组织目标。2011年,国际内部设计师协会的《国际内部设计专业实务框架》,内部审计被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机构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行。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的结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2003年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根据内部审计的要求和目的以及国内实际情况,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财务收支审计,是对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经济活动收支的合规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分析所依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评价和监督。二是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机构、负责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审计,确定其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为工作考核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项目建设效果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指出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四是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2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误区

监督和评价是内部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属于“管理导向”的“控制系统”,侧重于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评价职能。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完善国家审计体系的宗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代表单位高层管理者对本单位下属各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监督,而且代表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属于“监督导向”的“检查系统”,侧重于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审计,强调监督和评价,不能有效地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服务。

2.2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目前,我国只有一部分企业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且机构权威性不够,大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的还没有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无法有效地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即便发现公司的一些违纪行为,若涉及高层管理者,也不会纠正和披露。

2.3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由从财务人员转岗出来的,知识结构单一,识别、判断风险的能力较差,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有的内审人员职业道德差、素养低,不能经受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另外,近几年来,企业发展的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日益激烈,内部审计在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内部审计所需涉猎的知识范围扩大,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议

3.1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具体情况,应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执行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同时,企业也要根据实际和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要明确审计与会计的权责分工,避免交叉,制定职务分离制度,发挥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

3.2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设

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在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什么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决定着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做法是内审机构直接隶属内审委员会或董事会,有利于保持内审机构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独立性,从而有利于发挥其监督评价职能。为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内企业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建立适当、独立性强的内部审计机构。

3.3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设

提高审计队伍素质,是实现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突破的关键。随着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和目的的深入,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要想适应这种变化,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继续培训和教育,不仅要培训财务和财务收支设计业务,还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统计、经济、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二要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组建内部设计机构时,除了配备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也可从社会上聘请外审人员,比如工程技术专家、经济师、统计师等。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设计学会.内部设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2]盛永志.企业内部控制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薛军,施慧萍.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现代管理科学,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