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第1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

农村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来,我市在信息化助推新农村建设和信息化引领农业现代化战略指导下,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新三通”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持续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推行市民卡“一卡通”工程,市镇(区)两级全面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当前,我市已经进入全面建设乐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村信息化面临服务转型升级的新任务、新要求,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继续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持续增强信息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使之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统筹发展,惠及全民”的原则,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技术推广,提升信息化对创新社会管理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乐居、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年,建成先进适用、稳定可靠、贴近农民、进村入户的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3G移动网络全面覆盖农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成市镇村三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结构合理的农村信息化人才体系和专兼职信息员队伍。重点领域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基础性、关键性涉农信息资源专业数据库基本建成,涉及主要农业门类和农产品的专业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基本建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镇(区)、行政村和社区,各镇(区)、行政村都能够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公开和实现政务便民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比例达到95%以上。农村社会事业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覆盖所有镇(区),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完善村(社区)卫生信息服务平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网络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农民数字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渠道,农民信息化素质和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农业信息服务提升工程。加强“农家致富”手机报、12316、“四电一站”、农业信息网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健全“三农”信息服务链。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和实用性,提高农民认知度和参与度。以农村政策、农业技术、产品供求、市场价格、分析预测、农家生活等信息为主要内容,探索建立农业电视点播系统。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电子商务网站开设营销店,加快建立市优质农产品信息网站,加强本地优质农产品网上营销推介,推进农超有效对接。积极发展精确农业、感知农业、智能农业,积极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土壤信息等各类数据库,大力发展农业电子政务。充分利用各类农业网站和农业专网,积极开展农民网络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二)加快农村信息基础网络建设。按照村级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的要求,大力推进覆盖农村的“城市光网”建设,实现光纤到户全覆盖,农村普遍具备20M以上带宽提供能力。互联网宽带接入农村家庭普及率达到90%以上。数字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加快进行村级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年完成70%,年全面完成。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建设,积极实施“三网”融合发展,推动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高层业务融合。加大农村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3G移动网络在农村全覆盖。

(三)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建成种类齐全、经济实用、服务周到、手段多样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以市级平台为主,建立集政务、商务、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市镇村三级提供统一应用平台。进一步加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等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五个一”(即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下同)要求,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点,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推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加强农村信息化应用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村教师、村组干部的培训,积极培养发展专(兼)职农村信息员。

(四)强化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涉农信息资源规划利用,围绕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目标,重点开发农产品价格、市场流通、农资生产流通、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政策、文教卫生、农村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加强镇(区)、行政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对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镇(区)、村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平台,集成提供本地各类涉农信息。建设专业性信息资源库与服务平台,重点开发、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防汛抗旱指挥、农产品市场供求、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等资源服务系统,带动产业精准化发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涉农信息资源开发。

(五)推进农业产业信息技术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推进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以各类农业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为重点,加强地理信息、遥感、自动控制、智能农业机械等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生产管理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以动植物生产环境远程监测(控)、生产管理智能化决策、农产品流通和质量追溯监管、远程应急指挥决策等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农产品种养、加工、储运、销售全过程可追溯体系。

(六)完善农村电子政务应用平台。推进电子政务网向村一级延伸建设,将电子政务应用平台作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一个基本功能,集成各部门为农服务信息资源,为农村政民互动、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农技服务、劳动就业提供现代化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依托市级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网上政民互动,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积极推进村务网上公开栏建设,推进农村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促进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到年底,全市250个行政村电子村务公开栏实现全覆盖。完善农村资产租售网上平台,加强对经营性资产出租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三资”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完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升级改造,推进为农服务网、文化资源共享系统等建设,推广“市民学习在线”,开展网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

(七)推进农村社会事业信息化。深入实施农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数字图书馆、网上文化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院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快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教研科研信息化服务平台、办公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共建,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和终身学习服务网络,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全面提升市民综合素养。加快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信息化建设,构建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服务和管理应用平台,为农民提供健康档案全程动态管理、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基本服务,实现市居民医疗保险实时结报。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信息系统,整合户籍、人口、生育等综合信息。健全社会保障、民政信息服务体系,拓宽市民卡在保障、救助、就业、优抚、养老等方面功能,推进农村保障服务“一卡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领导协调机制和目标责任制,确保信息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市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组织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市农委要认真组织实施农业信息服务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市商务局要着力推进农村流通领域信息化,大力促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市镇(区)两级政府(管委会)要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设立农村信息化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农村基础信息网络、综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数据库和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参与,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各电信运营企业要充分发挥农村信息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加大对农村通信基础网络和服务平台的建设投资,进一步降低农村通信和服务资费。

第2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平台集群

1.引言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政、事、企业单位办事效能的重要标志。当前,许多政府机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信息化建设还在只处于基本办公OA等应用系统的建设。

本文就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发展趋势,提出采取“主站+子站”的集群模式,进行集中化安排、分布式管理, 实现多站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发挥信息集成优势,同时整合政府部门各种信息资源,建设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2.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现状

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大多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要建设电子政府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政府职能和资源,推动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但是,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基本上各个地区自建一套,很难实现上下联动,从而和理想中的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具体现状可以概括如下:

(1)政府信息资源存在大量孤岛

由于各个政府各自为阵构建自己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不统一,从而导致政府上下级无法联动,无法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

(2)重复投资

许多政府机构重基础设施建设,而没有很好地以区或市为单位统一规划,从而大大地出现了重复投资现象。

(3)信息化建设手段还有待提高

随着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也需要快速适应移动互联的需求,当前大部分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还没有退出移动互联功能。

(4)电子政府信息化规划与开发利用还亟待完善

一方面各地政府没有很好地从区域发展考虑信息化的规划,从而导致政府上下级信息不流畅;另一方面信息的采集、、交换等相关机制还亟待建立,以提高信息化利用水平。

2.2 趋势

为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在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根据制定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为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做了一定的顶层设计,同时也明确了我国政府电子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概括起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呈现如下趋势:

(1)加强区域性信息化建设规划总体设计;

(2)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资源统一分类编码;

(3)加强政府信息化运维体系的建设;

(4)加强便民与互动渠道建设;

(5)进一步整合政府职能,尽可能在平台实现各种政府业务申报流程;

(6)加强政府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

3.平台建设思路与方案

3.1 构建思路

根据目前大部分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着重考虑到平台将来的纵深发展,平台需要部署在开放的操作系统上,并考虑采用集群实现负载均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因此,整个平台考虑部署在Linux环境下,采取大型的Oracle数据库,统一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以“政务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为主,重构政府公共服务展现流程,打通政府上下级联动,构建便捷的民情反馈渠道以及民互动方式,真正实现执政为民、高效办公的政府信息化服务平台。

3.2 平台建设方案

(1)硬件平台方案

硬件网络层是整个项目运行的基石,合理的构建和部署硬件系统,充分发挥整个项目各个环节的性能是实现整个项目高性价比的基础。采用多台服务器集群方式进行负载均衡,以提高平台效应速度,具体部署如图1所示:

图1 硬件部署方案示意图

①采用oracle主备的方案。数据存放在本地服务器里;

②主站及子站的CMS后台管理分别独立于一台服务器,主站与子站的平台管理人员及平台编辑人员在不同的后台维护操作,确保主站与子站的管理操作互不影响,从而提高主站与子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③搜索以及采集应用系统部署在独立的服务器里,由于搜索及采集同时工作时并发进程对系统要求比较高,所以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应用系统,该应用独立部署在一台服务器里;

④内容静态页主站和子站群分别到一台服务器,并主站点用网页防篡改软件对文件作加固处理;

⑤前端采用主站和子站群分开负载到两台WEB服务器,实现访问分流;

⑥网络问政管理系统部署到独立一台系统,并用网页防篡改软件对文件作加固处理;

⑦单独使用一台服务器来备份所有相关的应用系统,当有一台服务器处于故障时,可以用此台服务器启用。

(2)平台系统支撑软件方案

平台软件层包括支撑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等系统软件:

①操作系统采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作为其操作系统,目的是提高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②数据库系统选用Oracle10g For Linux,以满足用户对内网门户站群数据的存储与管理需求;

③应用服务器选用Websphere,Websphere 是一种多功能、基于标准的应用服务器,其综合支持集成化基础结构,既能连接各种遗留系统,也能连接最新的 Web 服务;

④平台防篡改软件系统选用具备监控端、服务器和管理控制端等功能的软件。要能够按照以下部署方式的平台防篡改软件:

图2 平台防篡改部署方案示意图

(3)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设计方案

为满足对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要求,方案需要集站点设计、开发、管理及内容于一体的构建与管理平台。下面对整个解决方案中应用层各作简要的设计说明:

①Web层设计要以实用、简单大气、展现内容丰富等为原则进行设计;

②网络问政系统应包括在线问政、在线访谈、在线调查、民意征集、平台投票功能,支持与市级网络问政系统的无缝对接,可以满足网民对政务工作的了解和参与;

③在线视频点播系统为网民观看电视新闻或访谈视频;

④移动终端系统为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快速访问平台;

⑤平台还需实现权限管理、数据管理、统计管理、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访问日志管理、资源库管理、平台推广管理等功能;

⑥平台需要实现上下级联动,为此也要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统一信息分类编码,以确保政府上下级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

4.结束语

本文从当前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需求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套“政务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融为一体的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贤鹏,陈淑英.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规划及研究[J].山东通信技术,2006.1.

[2]费贤波.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信息化服务平台[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7.

[3]吴国华.农村土地托管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

[4]吕良臣.浅谈我县三农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

第3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继工业化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当前,国际国内正处在信息化的新之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合理开发和科学、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对于烟草商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信息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空前增长,信息技术运用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近几年,烟草行业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其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始终在不断的探索、调整,可以说,烟草行业正处在变革时期,而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提升要靠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

烟草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烟草局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笔者认为烟草商业企业,特别是基层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烟草商业企业中许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干部职工不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致使已经建成的信息化项目利用率不高,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一是建议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进一步搞好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与普及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平台,推动全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二是要切实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管理部门和人员,并使之相对稳定,以利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三是各级领导要带头摒弃传统的信息资源使用观念,注重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技术,号召和要求本单位干部职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并强化管理,迅速推进。

二、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

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证。目前,国家烟草局及烟草省级单位信息化管理的组织机构与人员,是相对健全和充足的,但对于地市级烟草单位,特别是作为基层的区县级单位来说还不够健全、不够充足,远远落后于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基层专职的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相当少,技术素质不高,还兼任着其他繁重工作,极少有时间来考虑信息化工作,且没有统一的归属部门(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销售科等),很难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此,烟草商业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一是统一信息化管理部门,尽快完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二是合理配置兼、专职信息化管理人员,加强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的培训、引进工作,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三是基层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人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在行业的统一部署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信息管理,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标准与规范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必须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处理好管理模式的变化和信息化标准的关系,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延续性的影响,许多烟草商业企业的信息系统虽然实现了数据共享,但是各应用系统间相对独立(指卷烟销售系统、烟叶系统、专卖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劳资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集成性不强,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对此,一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的要求和省局(公司)关于信息化管理规定的要求整体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一体,重复投资;二要加强与省局(公司)信息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一方面积极建议逐步统一销售、烟叶、财务、人劳等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及时把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的新需求呈报上去,争取统一解决;三要严格执行报批程序,使地市先于全省搞的信息化项目能够得到省局(公司)的认可和推广;四要根据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不断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企业在发展,生产、管理在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对此,一定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的要求,和省局(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保持高度一致,提高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把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二要在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充分了解各方面的需求,结合实际,提高相关业务软件适用性、易用性和技术水平;三要抓好现有信息化项目的运行工作,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四要及时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态,充分利用成熟的技术来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适时付诸实施。

总之,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分析和拓展发展思路,完善管理流程,消除管理盲区,提高工作效率,为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丹;国内外企业信息管理发展述评;图书馆学刊;2006年05期

[2] 黄亚桥;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1996年Z1期

[3] 王仕斌;《企业信息化建设》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J];企业管理;1997年08期

第4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现代警务指挥体系 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多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以及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人民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治安管理、维稳反恐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建设、发展现代警务指挥体系成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公安机关现代警务指挥体系信息化基础与核心

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应对现时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是提高各种警务工作能力的必然抉择,是建立现代警务体系的重要标志,对推动公安警务工作向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公安机关提出了“以信息化建设为主线,以情报研判为支撑,以提高公安机关维稳、反恐、处突能力为目标,逐步构建适应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警务指挥体系”,而构建公安机关现代警务指挥体系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在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打造一个具有指挥调度和交流反馈扁平化、警情展示和警力部署可视化、警情处置和信息收集立体化的现代警务指挥平台。

按照目前公安工作信息化水平发展情况,现代警务指挥平台主要是以公安专用网络为依托,以“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12110短信报警平台、技防报警系统和业务警种部门应用系统报警为基础,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卫星定位系统(GPS)和350兆公安无线通信系统为支撑,结合“扁平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治安卡口智能化信息系统、视频图像监控系统、警力报备系统、警情研判平台和预案管理系统,与警务综合平台、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其他业务警种系统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在重要节假日、活动庆典及敏感节点时期内,实现对党政机关重要部位、主要道路、重(特)大案(事)件现场以及各类警情处置现场的信息采集处理、图像实时监控、警力资源合理调用,为应急处突、指挥调度、监控巡查、视频取证等提供支撑保障。

二、加强公安机关现代警务指挥平台信息化建设的实战应用

现代警务指挥平台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信息化建设有关技术框架和标准,科学规划建设,对必须整合到平台的应用系统进行梳理改造,确保平台建设符合公安信息化建设标准,各支撑、辅助应用系统数据能相互关联、共享共用,逐步建成一个高度集成、功能强大、相互关联、上下共享的现代警务指挥平台,实现指挥调度和交流反馈扁平化、警情展示和警力部署可视化、警情处置和信息收集立体化。

1、“统一软件、统一标准、统一时限、统一厂商”建设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将电话、短信、互联网、技防等报警方式纳入系统统一管理,将各种报警数据信息与报警定位系统、350兆公安无线通信系统、警务综合应用平台、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和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等支撑、辅助应用系统自动关联,实现实时碰撞比对、预案自动响应和网络派单、警力调度及接处警情况实时视频展示。

2、在建设省-市两级级公安机关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基础上,将系统建设应用延伸至县区一级公安机关,并配套建设各类公安业务系统及水、电、煤线路布设、公共交通流等社会信息资源应用图层,通过与电话、短信等报警警情信息相结合,全面、直观、准确地反映公安五要素信息的现状、分布、技术特征以及动态警力分布,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安、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为案(事)件处置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持。

3、加强公安无线通讯建设,市级指挥中心350兆无线通讯网的主基站须达到8信道以上,县级指挥中心主基站须达到4信道以上,县级以上城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终端与指挥中心通话实现全程录音和实时存储。

4、建设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网络,将治安监控、道路监控、卡口监控图像资源和社会视频监控图像资源整合接入各级指挥中心,实现实时调度。

5、完善视频指挥系统功能,以“扁平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为主干,整合静中通、动中通及单兵图传设备,强化立体化的视频指挥作战系统功能,视频声像可通过现代警务指挥平台实现实时展示,并可随时组网实现可视化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扁平化指挥和远程会商。

6、配套建设各类指挥业务支撑、辅助系统,包括GPS警力定位、警力报备、警情研判、信息报送、值班管理和预案管理等应用系统,实现各系统相互关联应用

第5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分配领域和服务对象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日益关注,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财政部自2002年开始实施金财工程,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财政信息化的必要性

1.加强现代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财政系统是一个涉及到全国十几亿人口切身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庞大管理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有一个能够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以便实现国家财政的快捷调度。满足社会各界的多方面需求。现代财政信息化体系建成以后,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信息交流障碍对财政管理的制约。传统的财政管理体系中,对资金的调配职能主要由国库行使,其方式是哪个地方需要资金由基层单位逐级上报审批,再由国家财政逐级划拨资金,这样一个来回,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使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处于被动地位,而通过财政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国家资金调配的灵活性。

2.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社会快速发展

财政信息化管理,可以强化国家对财政的掌控,防止一些单位和个人盲目使用国家资金,避免一些人利用职权,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挪用、占用公共财产。因为,财政信息化平台的突入使用,把资金的流向问题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每一笔资金,在没有划拨以前它的具体用途就很明确,并且人们可以根据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连续的动态的监控。在原来的管理体系中,总是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本来划拨到某个基层单位的资金,总是被中间管理部门截流,或者不能足额使用,大笔资金的具体数目和用途仅仅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给那些动机不良的人以可乘之机,当严重影响到基层单位建设的时候,才会将情况上报,这样的反馈信息又很难被高层领导看到,即使看到了,也只是在造成一定损失以后采取补救措施,不能防患于未然。在现代财政信息化体系下,由于对资金可以实现透明操作,并且受到全程监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一些腐败事件的发生。国库对财政调控、支配措施将财政系统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并执行监管的权利,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可以促进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有利于利于强化对财政的监督与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资金的不合理支出,杜绝暗箱操作等违规现象。利用网络资源,监督好财政管理部门,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所发生的一些错误、漏洞的使用资金的情况,这样会促进“效率政策”的建设。在网络资源的使用中,还可以从上到下、从管理层到普通人员层,均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的发放情况。这样会很好的保护到国家财政的安全性,更会保障社会体系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建设。

二、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当前,财政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新的阶段,正在由分散建设向一体化发展转变,由主要业务应用向财政业务全覆盖转变,由支撑日常业务处理向推动加强财政管理、促进财政科学决策转变。为此,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进平台推广实施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基于平台的全方位、多层次业务应用,以应用推平台,以平台促应用,充分发挥平台效能,实现财政信息化科学规范发展,不断增强信息化支撑业务管理与辅助决策支持的能力,切实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1.加强组织领导,整体推进平台推广实施与应用工作

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平台的基础性作用,将平台推广实施与应用作为财政工作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日程。加强重点环节的组织协调,及时研究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实现有效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平台的推广实施与应用。

2.着力夯实基础,创造平台推广实施与应用的技术条件

严格贯彻执行《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开发规范》和《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技术开发规范》,进一步完善网络建设,尽快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互联、功能完备、稳定可靠的网络体系;加快推进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系统建设,尽快建立管控严密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强化运行维护管理流程和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加大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基层财政一体化管理系统,适应平台纵向贯通应用的需要。

3.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平台推广实施与应用措施落实到位

适应平台推广实施与应用的技术要求,采取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平台推广实施与应用工作的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强对标准规范执行情况以及平台推广实施与应用关键环节的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确保严格按要求保质量推进平台推广实施与应用工作。

三、结束语

现代化财政信息化建设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财政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改革,我们各级各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积极投身到建设、使用这一交流平台当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

本次大会以“深化应用、创新服务、助力医改”为主题,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的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大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会长王陇德,重庆市副市长吴刚,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电子健康联盟指导委员会主席邓淑明博士,WHO驻华代表处官员,WHO卫生信息技术官员,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等国内外嘉宾出席了大会。

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卫生主管部门、信息中心,国家转移支付信息化建设项目地区项目管理部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的有关人员,以及国内外知名医疗信息化厂商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卫生部办公厅侯岩主任在《我国“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卫生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他各项医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改善就医体验,降低医药费用,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出“3521”的发展框架,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信息化发展思路为整合资源、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发展原则为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惠及居民、服务应用;发展的切入点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发展重点为加快居民健康卡推进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和标准、建设信息平台等方面的职责,主导卫生信息化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以及社会力量在人力资源、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发挥学会作用,推进卫生信息化发展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作了《深化应用,创新服务,助力医改,促进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经过两年多的认识与实践,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思路逐渐清晰,任务逐步明确,投入得到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卫生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等各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卫生信息化在实现便民惠民措施,支撑卫生改革,提高监管、监测、评价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会应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政府、用户和厂商的合作搭建活动平台,很好地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卫生信息化发展。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学术研究工作;二是要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学会组织与管理工作,提升学会的业务能力。

抓住机遇,发挥卫生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所做的《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指出,卫生统计与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科学管理和循证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和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和要求;二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三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内生需求日益旺盛;四是企业的积极参与和供给能力提高;五是居民的广泛关注和要求。基于此,卫生信息化发展要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521”的框架,并确定了今后一段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筹管理;二是加强医改监测评估工作;三是推进以健康档案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四是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五是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六是实施好医改信息化专项等。发挥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从标准研制、标准管理和保障机制入手,加强卫生信息标准建设;二是建立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三是加强卫生信息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卫生信息法制建设,重点研究制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应用和远程医疗的政策法规,以及数字签名、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等;五是加强科学研究与交流合作等。

主会场分享各地卫生信息化建设经验

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在《卫生信息化破解医改难题的探索》的报告中,介绍了重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进展及其初步成效。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电子健康联盟指导委员会主席邓淑明博士介绍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香港的经验》。WHO卫生信息技术官员Mark S.Landry作了《使用标准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的报告,芬兰SITRA以居民为中心的电子健康服务项目负责人Tuomas Teuri介绍了《芬兰个人健康档案平台和服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网络医学――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与大家分享了医院在建立新型网络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远程医疗业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分会场就8大应用领域展开热烈研讨

除大会主旨报告外,大会还设立了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卫生统计与医改监测、基层卫生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远程医疗、优秀论文等8个专题分论坛。各分论坛都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关注,很多分论坛座无虚席,一些代表甚至找不到座位只能站着听讲。

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刘运成的《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与一号工程升级》、武汉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张晓祥的《电子病历规划与信息集成》、上海瑞金医院统计信息科主任孙木的《电子病历与临床路径》、北京阜外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赵的《电子病历建设与服务模式的研究》等报告给关注医院信息化的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谢桦《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上海健康信息网工程》、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沈剑锋《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展望》等报告,分享了各地区域医疗以及公共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

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远程医学部主任翟新海介绍的《远程医学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总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刘丽华所作的《医院统计信息集成与管理决策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马家奇的《数字医学与信息化公共卫生》等报告,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与参会听众展开研讨。

第7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

一、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能为政府、市民、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网和相应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服务,一批国家级的信息网络在我市均建有节点。目前,全长共计32356.74芯公里,2067.23皮长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已遍布**市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光缆到大楼(FTTB)、光缆到户(FTTH),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农场,四通八达的光缆网络为**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接入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了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

我市在2007年底完成公务电子邮箱系统与舆情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运行良好;市政府投资的五块大型户外LED全彩电子显示屏系统在2008年4月份建成,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市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

明年我市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触摸屏查询系统等信息服务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查询平台。为了积极发挥在公共基础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无线数字**"纳入到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中进行管理。同时,我市分别和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金桥”、“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保险、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电信网、广电网在**已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网络平台,可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确定,40%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机构。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初步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约有60%左右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重点企业中,CAD/CAM应用较广泛,ERP正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我市电子政务项目工程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分期安排实施项目,并于2007年底启动了“信息**”项目。目前全市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集群、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建设已形成基本的框架。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新版“中国**”门户网站于08年4月改版完成投入使用,在2008年全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获省政务门户网站评比中二等奖。于2008年12月开通市政府英文网,俄文网也已今年8月份开通运行,韩文网将2010年初开通。

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初显成效,70%的部门网站都已建立,市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物价局等一批重要部门网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以政府网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政府网数据库为依托、以市直各机关各专业网站为子网站的网站群体系。

构建我市统一电子党政内网。**市党政内网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公共信息资源化、数据传输证书化和决策科学化为前提,按照“一个城市,一个党政内网,一个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市各部门各级政府至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基础网络平台。**党政内网工程于今年9月份启动,工程分三阶段进行,目前进入基础设计阶段,预计2010年初投入使用。

构建多功能政务中心。市政务中心工程是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可持续发展,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依托党政内网、党政中心机房,集中管理政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业务设备,整合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流程与部门业务系统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已启动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预计在2010年3月投入使用。

逐步建成数字城市综合监管系统平台。根据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我市启动了市数字城市综合监管项目的规划项目,整合**市属各机关、单位、部门、行业、社区的监控系统,快速提高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其总体设计目标是:标志景点国际化,社会安保常态化,行业监控精细化,部门监控规范化。该项目于2010年初启动,一期建设将在2010年底完成。

积极推动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建设。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负责处理社会公众向各机关单位的咨询、投诉、批评、建议、求助等来电,使政府公开电话服务范围覆盖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全部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24小时不间断服务。该项目今年初启动,预计2010年初可开通。

2、加快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我市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建立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

建立覆盖全市、资源共享的综合应用视频监控网络,构建全市电子防控报警系统。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已投入建设资金1058万元,相继完成了省厅下达的44项“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任务中的42项,完成率达95.5%,同时建设了具有信息化特色11个项目。在全市建成完备的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综合的公安信息资源库、高度集成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

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以市级教育网站为核心,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优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利用学校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社区教育支持学校教育的大教育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

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为配合国家“金保工程”的建设,我市构建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建立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数据库,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实施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服务。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立以人为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实时共享和充分利用,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

实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了以水雨工灾情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搭建了**市水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和工作平台,在我市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进征管改革。为贯彻落实省局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征管改革方案,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并运行税收一体化征管信息系统,加快全省“金税工程(三期)海南地税项目”的建设。

3、严把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质量关

根据《**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市科工信局负责我市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及市直机关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的统筹管理。各部门根据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电子政务近期建设规划,并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和建设内容并组织前期论证,报市科工信局。市科工信局审核各部门近期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对符合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要求并通过前期论证的项目,纳入全市电子政务规划项目库。

4、完善高效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是落实电子政务建设决策和规划,确保电子政务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为推进**市党政信息化建设,完善有关信息化建设制度,我市相继出台了《**市政府网信息员管理暂行规定》、《**市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规定》、《**市公务电子邮箱使用管理规定》、《**市社区政务信息化管理办法》、《**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信息化建设法规。

二、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投资结构上“重硬轻软”、“重网轻源”、“重建轻用”现象较为严重,信息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急需加强;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缺乏监督考核,组织体制与协调机制仍然偏弱,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运作大项目、引进大企业经验不足,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缺乏动力,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和项目运营理念有待于创新。

三、措施

1、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加大财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市直各部门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必须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确需建设的项目依据“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著”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对于跨年度的建设项目须按实施进度分年度分批规划、拨款。合理确定信息化引导资金的规模和投向,积极探索“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补偿”的多方位政府支持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设立信息化服务体系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加强对服务体系关键环节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来海南设立机构发展业务。

鼓励社会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适合社会投资的项目,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公私合作建设(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效率。

对于非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提供软硬件产品、维护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的供应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自主创新程度、典型示范作用等原则,通过先评估、后补贴方式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与公益平台建设和运营。

2、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

随着我市信息化的发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加大,我市目前已启动筹建城市信息化研发中心及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研发团队,以便更好的完成各类攻坚克难任务,如项目规划、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技术甄别、项目实施、制定规范及前期项目调研。另外还要肩负着重点基础平台、应用软件的开发、组织及各系统软件技术的融合工作。

3、加强行业监管,创新信息化项目运营机制

加强**数字城市建设的行业监管,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对于信息化平台和重大工程专项,要在统一监督管理下,实行适度开放,适合独立运营的项目,采用“政府授权、投资受益、市场竞争”等方式,进行独立的商业化运营;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逐步分离政府、企业的信息化运行部门,鼓励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工程专项的建设和运营市场。

第8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慧扬州;社区服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0日

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展开,城市信息化进程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推动了智慧城市的日益兴起。在此背景下,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在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也就应运而生。社区即服务,社区服务信息化是实现智慧社区的关键。

一、智慧扬州与社区服务信息化概述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支撑作用,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扬州市政府于2011年9月17日启动了《“智慧城市”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期限2011~2015年。行动计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三个扬州”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中心,以信息安全为保障,鼓励创新、深度融合、统筹协调、务求实效,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政务服务、社会管理、民生普慧、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社区服务信息化,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立连接市、区、街、居委会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以实现城市社区服务的资源共享和为社区居民的全面服务。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政府管理职能的切实体现,是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建设的具体内容,是全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扬州市社区服务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扬州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普遍意识淡薄,大多数社区对信息化建设仍认识不足,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更无从谈起。目前,全市现有街道镇69个,建设信息网站的街道镇仅21个,占街道镇总数不到1/3。而可算得上是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只有9个,只占街道镇总数的1/7强。就连23家省级技术创新试点专业镇,按省的规定全部必须建立专业镇信息化平台,也只有15家做到,只占全市专业镇总数的65%。扬州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一斑,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体制障碍明显。目前,扬州市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够畅顺,信息化建设协调难度大,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性突破。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管理政策还很不健全,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也很不明晰。

2、功能定位缺失。“重概念轻实效、重建设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等现象严重存在,导致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实效不能很好地发挥。大多数专业镇虽然建设了信息平台,但内容单一,功能定位不明确,未能与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3、资金人才制约。由于扬州市各级财政资金匮乏,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单纯依靠街道办事处镇的投入,造成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投入少。从社区服务信息化起步建设至今已有6年之久,仍有超过70%的社区连一个社区网站都没有。此外,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较好开展。

三、扬州市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对策

1、进一步明确权威负责人和职能部门,加强部门合作。为进一步整合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资源,保证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高效、持续地运行,应明确具有统一协调能力和强力整合权力的权威负责人和职能部门,保证相关部门在建设的流程、机制和制度方面高度一致,从而将信息化的好处发挥到最大。

2、建立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建立一个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管理基础数据,以达到各部门和社区相关业务信息共享共用、综合分析。可考虑在已有的便民服务平台基础上,打造具有扬州特色的基础信息平台,实现扬州各城区的社区管理系统资源整合利用。

3、进一步加大社区服务信息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度。要做好从事社区服务的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以及参与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广大社区居民的宣传,让他们了解社区服务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信息化意识,更加主动地支持和参与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真正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好日常维护。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发掘高校、企业等资源,提供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手段吸收社会上的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面、跨学科的技术和业务培训。

智慧扬州是扬州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举措,因此要真正实现“智慧扬州”必须要大力建设智慧社区,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化,为社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在智慧扬州的框架下,利用有线、无线、云计算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各类群体方便地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等多种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信息化也有助于构建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促进扬州城市的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姚敏.江苏省社区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电子政务,2010.3.

第9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

关键词: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教育考试档案形成于教育考试各个工作过程,属于带有真实性、完整性、客观性的历史记录,包含考生信息、简报、机构信息等各种文件资料。推动教育考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开展,为教育部门考试管理和高校招生提供支持。因此,还应结合教育考试档案管理需求提出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途径,从而推动教育考试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考试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开始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在教育考试档案管理方面,同样应当引入信息技术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在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同时,确保档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就目前来看,许多教育档案依然以纸质资料形式进行保存,不仅占用了较多的空间,也给师生查阅资料带来了困难。按照传统管理模式,档案经过初步收集、整理后将被封存,在后期使用时无法确保资料一定完整、准确,使得档案未能得到真正有效管理。作为管理人员,也只负责自己工作范围的档案资料管理,以至于档案资料调取可能需要经多人查找,甚至难以找到负责人。受档案存储形式和以往管理思维的限制,教育考试档案在收集后大多未能得到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未能对考试档案给与足够重视,未能结合考试档案信息化管理需求引进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此外,档案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信息素养,难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考试档案管理,也给考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阻碍。

二、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1.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过去在教育考试档案管理方面,依靠人为手工操作进行大量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操作,将产生较大工作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容易发生人为误差,导致档案管理效率偏低。而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统计等方面,可以依靠数据库、互联网等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促使档案管理效率得到提高。相较于传统工作模式,信息化操作能够简化管理流程,保证工作准确性,因此教育考试开始由纸质报名转变为计算机报名,最终发展为集报名、缴费、考务管理和成绩下发为一体的管理模式,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通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全部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能够使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得到保证,避免重复劳动发生,促使资料归档效率得到提高。

2.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采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教育考试档案分散在各市区相关部门,难以得到有效集中,使得档案内容更新慢,给信息准确查询和使用管理带来了困难。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用电子档案形式进行档案信息存储,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满足信息查询和使用管理需求,能够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在教育招生方面,通过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为远程网上录取工作开展提供信息服务,促使高校考试科目改革等相关政策内容得到及时传递,帮助相关部门与高校建立高效沟通途径。保证信息时效性,能够使部门与高校做好对接工作,促使考生录取工作有序开展,满足高校迅速录取人才的需求,也为地区招生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促进考生录取工作得以公平、公正开展。

3.充分发挥档案价值

受纸质档案特性的限制,过去教育考试档案管理将重点放在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等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对于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来讲,普遍存在“重收集、轻利用”的理念,造成档案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而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使档案管理人员拥有更多精力进行档案资料利用和价值挖掘。作为最原始的信息资源,教育考试档案可以用于考试科研、教育部门学习政策制定、高校课程设计等各方面。但采取传统方式将面临档案资料查阅困难等问题,导致各项工作开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资料查找。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档案开放性,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技术进行有价值信息的挖掘,能够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支持,继而使档案价值得到实现。

三、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1.完善信息化建设制度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涉及到档案收集、保存等多个环节。在数字化转化过程中,如果未能加强管理容易导致信息出现失真、丢失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还要对信息化建设制度进行完善,在加强档案收集、保存等各项工作划分的基础上,明确各项工作管理制度。首先在档案收集方面,需要明确档案管理范围,做好管理职责划分,保证人员能够及时进行考试档案信息的收集、录入,保证作业符合规范。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发现信息丢失、错漏等问题对管理人员进行追责,能够督促人员严格按照规范作业。在档案转化方面,需要制定软硬件设施建设标准,明确信息转化流程,为人员进行档案信息化处理提供指导,促使生成的电子档案质量合格。在档案保存管理方面,由于教育考试档案信息属于考生隐私,因此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避免档案出现丢失、损坏或信息泄漏等问题。建立保密制度,做好教育考试档案分类,设立相应的保密等级,可以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档案调阅权限,能够避免信息遭到随意泄漏。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设施,还应建立定期检修、养护制度,保证系统能够得到定期升级,为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与档案信息化管理配套的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得以科学开展,继而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对教育考试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需要依靠基础设施支持。在实践工作中,还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完成相应软硬件设施的科学配置,促使档案得到高效管理。结合这一目标,需要结合教育考试档案信息化管理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软硬件设施采购,将落后的管理设施和软件淘汰,推动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的更新。为对大量档案数据进行存储和利用,还要完成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具体来讲,可以选用MicrosoftVisualFoxPro等数据库应用软件,对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考试成绩等数据字段进行设计,完成数据分类存储的同时,使数据保持关联,为数据调取提供支持。考虑到信息的安全管理需求,还要完成安全审计系统、防篡改系统等各种系统设备的部署,促使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得到提高。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在档案管理中引入办公自动化等技术,使档案数字化转化进程得到加快。利用系统对档案字段、属性进行动态管理,能够使平台自动进行相关数据的调取和更新。完成平台搜索引擎设计,能够使平台保持较高查询效率,为后台维护和更新提供便利。考虑到教育考试档案资料将得到不断积累,为保证数据得到高效存储和调取,还要利用云端进行数据存储,利用分布式计算机加强档案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促使平台维持高效运转,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实现档案信息化查阅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应更新管理理念,从档案资源共享角度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便使相关管理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为加强档案资料的利用,还要实现档案信息化查阅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推行权限分级管理,对教育考试机构、高校和相关部门的档案更新和查询权限进行设定,保证人员及时完成档案资料上传,经过网上审查和批准后使信息录入到系统中,确保查阅的数据信息具有完整性和可靠性。在相关部门档案调阅权限得到明确的情况下,平台数据可以向有权限部门开放,促使档案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共享。根据权限对平台数据进行调阅时,系统将对浏览用户进行层次分析,在保证档案资料开放和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利用特定算法对重要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只有人员拥有密码,才能对重要信息进行查阅,因此能够避免重要信息泄露。此外,人员可以运用平台提供的大数据技术完成档案资料分析和处理,如对考生水平、文化程度、成绩等数据进行统计,掌握本届考生的考试情况,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当成是信息化建设目标,在加强权限管理基础上完成标准查询端口的配制,能够为各部门接入信息查询平台提供便利,使档案共享流程得到简化,促使档案资源共享和整合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继而为档案价值挖掘奠定扎实基础。

4.培养信息化管理团队

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由专业团队完成,才能保证教育考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持续提升。结合信息化建设要求,需要聘请同时具备档案管理技能和信息素养的人员,负责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科学规划,保证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在对教育考试档案管理队伍进行充实的同时,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系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要求人员掌握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相关工作,推动档案管理方式方法创新。在培训工作中,还要将档案资源利用和共享当成是培训重点,促使人员明确重点工作方向,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探索档案资源开发应用问题。日常还应加强人员职业教育,提高人员责任心,使人员积极投身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促使团队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为保证考试档案安全,还要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培养,确保人员从计算机、网络等层面掌握系统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能够通过做好备份和设置防火墙等操作加强风险防控,以免档案信息遭到破坏或出现丢失问题。此外,为保证培训效果,需要加强人员考核管理,督促人员加强先进技术学习,适应时展需要,具备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能力。凭借专业团队,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得到持续有效推进。

四、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1.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需求

在教育考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结合管理工作需求合理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学生作弊档案管理为例,在学校学风建设工作中,需要做到严肃考纪,对考试程序进行规范。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学生考试作弊档案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够为考试管理提供依据,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为学校良好考风建设提供信息数据支撑。按照学校考试管理规定,针对考试中出现违纪、作弊行为的学生,需要给与警告、取消学位、开除学籍等不同处分,而考试档案则是学校做出处分的依据。实际在考试档案管理方面,需要保证资料为原始真实资料,在从考试现场收集的同时,保证资料完整性,包含试卷、复习资料、载有考试信息字条、监考教师签字、手机信息、学生签字等。在按照学校考试管理规定作出处分后,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档,并对相关管理规范、处分文件等进行整理、归档。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建立电子档案,完成索引目录的编制,为相关信息查询提供便利,促使考试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高效开展。

2.加强档案资料电子化处理

结合上述需求,实践操作中还要做好档案资料电子化处理。具体来讲,就是在以纸质形式完成考试档案保存的同时,能够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化。在对学生考试作弊记录进行管理时,纸质载体属于原始凭证,在考试结束后将会得到收集,并提交至学校教务部门进行确认。经过会议评审后,以公文形式传递至学生管理处,生成相应处分文件。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后,为方便查询,需要统一录入到考试档案管理系统中,按照系统格式进行考试信息逐条添加,完成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转化。在此期间,要求人员做到严肃对待,能够准确、认真完成信息录入,做到详细注明考试情形、违纪信息,如考试科目、时间、作弊学号等等。考虑到考试档案的特殊性,还要严格划分人员责任,保证人员具备较强的法律、保密和政治素养,严格按照各项管理规定开展进行电子档案建设,能够使考试档案管理工作经得起经验。

3.完成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

完成考试档案信息录入后,需要建设档案管理数据库对历年档案资料进行保存,为资料共享操作提供便利。实际在数据库建设中,在确保档案资料完整的同时,还应使档案信息能够快速累积、添加,为管理人员操作提供便利。利用数据库软件对数据字段名称进行编辑,可以取名称首字母缩写作为字段名。在教务处、系部、团委等多个与学生管理有关的部门之间,在设定查询和操作权限的基础上,可以对数据库资料进行共享。在对学生考试档案信息进行使用时,可以直接登录数据库进行信息调阅,无需分头到考试档案管理部门查询信息,因此能够使学校的办事效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