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范文

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

第1篇: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社会事业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方法与实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我国和恶性极端事件增多,正处于社会矛盾的易发期和高发期。重大社会事业领域作为社会稳定风险高发区,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社会矛盾突出、风险不确定因素多、社会影响大等特点。随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推进,社会事业重大项目亟需建立一套系统、高效、可行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价体系。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体系的构建。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关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办法的法规和文件,但这些法规文件规定的过于笼统,不便于具体操作。正是基于上述风险分析方法实践方面的需要,本文专门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作一些研究和探索,作为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的一种尝试。

一、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范围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是指关系社会公共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在建、拟建公用事业项目,并且符合地方政府关于重大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要求的项目,主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体育、旅游、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设施和社会领域产业项目。

二、开展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1.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证。社会事业重大项目,事关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加强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和预警,有助于全面排查掌握影响发展与稳定的各类隐患因素,有利于标本兼治综合推进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

2.是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坚持以民为本,深入广泛地体察民情、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是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手段。在那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切实抓好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判定和预警,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

三、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特点

1.公众诉求日益多样化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诉求与项目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社会事业重大项目涉及利益相关方广、社会影响大、社会稳定不确定因素多,民众的诉求心态更加复杂多变,诉求导向也更加多元化。部分群体除表达物质利益诉求外,一些权利的诉求、安全的诉求也被激活,呈现出物质利益诉求、权利诉求与安全诉求相互交织的态势。

2.分析范围及调查内容广泛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布范围广,涵盖了项目前期、建设期和运营期全过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内容包括项目合法性、社会环境、征地拆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安全控制、经济利益等方面。这些风险既关联项目本身、相关利益群体,又涉及社会及环境容纳问题,风险分析内容广泛,而且需要搜集大量的基础资料,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

3.分析指标多样复杂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指标繁多,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按量化性质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按重要性分为约束性(绝对性)指标和参考性(相对性)指标,还可按时间发展分为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这些指标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机构认真加以选择和确定。

四、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

本文以投资10亿元的“某国家考古遗址旅游公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为例阐述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分析流程:成立项目小组风险调查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风险等级评价提出分析结论及建议。

1.风险调查

(1)风险调查内容。根据项目的实际,结合项目建设方案,运用适用的方法,深入开展风险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项目的合法性;项目所在地周边的自然环境现状、社会环境状况以及项目实施可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利益相关者态度;当地政府、社会组织态度;媒体态度;同类项目曾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等。(2)风险调查范围。根据项目风险调查内容结果,确定项目的风险调查范围,见表1。

(3)风险调查方式与方法。风险调查的方式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项目采用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的风险调查方式。风险调查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小组进行了广泛调查,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和诉求,对前置文件、合法性文件资料的采集采用文献法,对社会环境调查组合应用公示公告、问卷法、走访座谈、网上调查等多种方式和方法。

2.风险识别

在项目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利益相关者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等方面,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识别一般选用对照表法、专家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案例参考法、项目类比法等方法。项目采用对照表法识别项目的特征风险因素(对照表省略)。通过对照表法,对项目风险因素和社会互适性因素进行了仔细识别和分析,归纳出了项目4个主要风险因素,见表2。

3.风险估计

(1)风险估计方法。风险估计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逐一对风险因素进行多维度分析,估计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选取的维度通常包括:可能产生风险的项目阶段、地域、群体以及风险的成因、影响表现、影响程度等特性。主要风险因素的估计,可对风险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判,也可根据专家经验确定。根据风险程度进行排序,揭示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2)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

1)社会稳定风险单因素分析(见表3)

2)主要风险因素程度汇总(见表4)

4.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为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项目实施可能引发的风险,根据项目建设特点,针对主要风险因素,提出综合性和专项性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见表5。

5.风险等级

(1)主要因素风险变化情况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成果预测措施前后每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风险的变化趋势和结果,见表6。

(2)风险指数计算。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指数计算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选用专家直观判定法、专家打分法确定措施后每个主要风险因素风险权重。项目风险指数计算见表7。

(3)风险等级评判标准。参照国内部分地区的做法与经验,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符合行业实际的风险等级评判标准,见表8。

(4)项目等级综合评判。经过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后,项目4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中,有2个较小、2个微小,项目措施后综合风险指数为0.1。对照表8,综合判断项目措施后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等级(C级)。

6.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

(1)风险分析结论。1)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为:被征地农民就业及生活风险、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标准风险、水土流失风险、噪声和振动影响风险。2)项目措施后综合风险指数为0.1,综合判断项目措施后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等级。(2)风险分析建议。1)针对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和拆迁安置落实的问题,尽快提出修订方案。2)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价值观、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度、对某一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偏好等,以最适当的方法进行沟通,力求取得最佳的实际效果。

五、结束语

以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适用于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风险调查、识别、估计、防范以及风险等级确定,同时也可适用于其他项目领域。一般来说,在社会事业重大项目中,社会稳定风险一般不涉及严重污染、民族矛盾等问题,主要集中在规划和审批程序、征地拆迁、生态和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在风险识别、估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项目时间紧迫性、影响范围大小、项目风险调查难易度等特点,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当前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方法综合运用,得出客观、科学、可靠的分析成果,不仅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阶段提供直接依据,而且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建一.《公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概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03月

第2篇: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铁隧道工程;决策模型;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

随着我国地铁工程建设高峰的到来,地铁工程建设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全国各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事故均呈上升趋势。为保证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地铁隧道区间施工过程中必须系统全面的考虑安全风险因素。但是目前我国地铁工程建设中,普遍采取主观经验判断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进行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未系统客观的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即使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工程,也没有将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及其成果有机的结合到施工决策过程中,从而容易引发地铁隧道区间施工的决策失误,本质上致使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基于主观经验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的分析和调整,引入信息(知识)价值与安全风险分析可靠度概念,构建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通过决策结果的比较,讨论了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进行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的可靠性分析,量化安全风险分析结果对地铁隧道施工决策的影响,为科学、安全的进行地铁隧道施工提供决策支持和重要保障。

1 基于主观经验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

1.1 决策单元的划分与变量空间的构成

设整条地铁线路由若干段隧道区间组成,每段隧道区间构成一个独立的决策单元。考虑安全风险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问题由以下变量空间构成:

(1)风险状态空间R={R1…Ri…Rn…}由n个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组成。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由隧道区间的地质水文环境、工程周边(既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环境、区间长度、计划工期、施工管理等因素共同决定;

(2)施工方法空间S={S1…Sk…Sl…}由l种隧道区间施工方法组成。目前隧道区间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盾构法;具体工程中这些方法又可以细分为多种不同的施工工法,如暗挖法可分为全断面法、台阶法、CRD法等;

(3)成本空间C=(Cki)l×n由安全建造成本矩阵构成,其中Cki由Sk∈S和Ri∈R决定,表示在某种安全风险等级的情况下,采用某种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考虑施工过程中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和预期损失值后的建造成本。

1.2 风险状态空间的概率表达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是以风险状态空间的概率信息为基础的,工程实际中风险状态空间的概率通常根据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判断设定。因此,某段隧道区间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可用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先验概率矩阵P表示为:

P=[p1…pi…pn]

其中pi表示该段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i级的先验概率。

1.3 决策结果

以第m段隧道区间为例,通过主观经验设定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先验概率矩阵P,进行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的结果应为:

(1)

这时选择的施工方法所对应的安全建造成本期望值最小。

2 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

以上决策过程是在未进行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决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容易导致决策结果带有过多的主观性和任意性,为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本质上的隐患。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在决策阶段进行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充分收集获取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的信息,以提高决策信息的真实度、完整度、可信度,从而修正上述决策模型中状态变量空间的概率信息,支持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为了将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及其成果有机的结合到施工决策过程中,在上述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

2.1 变量空间的调整

除上述模型中的三个变量空间外,本模型引入以下变量空间:

(1)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成本变量CRA。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成本CRA是指一系列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的总费用,包括工程详勘、建筑物管线调研、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预评价、RAMS咨询等。

(2)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空间SAR。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反映安全风险分析结果真实、有效、可信的状态属性,用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矩阵SAR=(pSARi|Rj)n×n表示,其中pSARi|Rj(0≤pSARi|Rj≤1)由安全信息(知识)价值变量ε决定,表示工程实际中安全风险等级为j级的隧道区间,经过安全风险分析后得出安全风险等级为i级的概率。

2.2 风险状态空间的概率表达

进行成本为CRA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后,决策者便可以在收集获取的安全信息(知识)基础上进行决策,通过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矩阵对风险状态空间的概率信息进行修正,得出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后验概率。

(1)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空间的概率表达

为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空间的概率表达,引入安全信息(知识)价值变量(0≤ε≤1)。这里,决策者所掌握的安全信息(知识)即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时所掌握的安全风险分析成果;而完全信息(知识)条件是一种理想状态,表示决策者在决策时拥有关于风险状态的完全确定性信息(知识)。

由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及其矩阵定义可知,pSARi|Rj是信息(知识)价值变量ε的函数,即pSARi|Rj=fij(ε)。因此,安全风险分析可靠度矩阵可表示为SAR=[fij(ε)]n×n,其中,0≤fij(ε)≤1;每列之和;当ε=1时,即完全信息(知识)条件下有且。

(2)风险状态空间的后验概率表达

设某段隧道区间经过安全风险分析后得出安全风险等级为i,则其实际安全风险等级为j的后验概率PRj|SARi可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得出:,其中PSARi是该段隧道区间经过安全风险分析得出安全风险等级为i的全概率,即。

2.3 决策结果

以第m段隧道区间为例,在经过安全风险分析得出该段隧道区间安全风险等级为i级且采用施工方法k时的安全施工成本期望值为。因此,第m段隧道区间基于安全风险分析进行施工决策的结果应为:

(2)

考虑理想状态下,即完全安全信息(知识)条件下,有且,则第m段隧道区间基于安全风险分析进行施工决策的结果应为:

(3)

3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及其可靠性

3.1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

相比于基于主观经验的决策结果,完全安全信息(知识)条件下的决策收益为EVPA=E[CPerfect Analyse]-E[CNo Analyse]。由于完全安全信息(知识)条件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工程中不可能保证,故EVPA没有实践意义。

相比于基于主观经验的决策结果,基于成本为CRA的安全风险分析所获得的决策收益EVPA=E[CGeneral Analys]-E[CNo Analyse]。因此,成本为CRA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EVGA-CRA。

对于特定地铁工程而言,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等级概率矩阵P、安全建造成本矩阵C可视为已知条件(常量),因此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安全风险分析成本CRA。一般的,随着安全风险分析成本CRA的提高,基于安全风险分析所获得的决策收益EVGA逐渐增加,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先逐渐增加;到达峰值后逐渐减少。CRA、EVGA、EVRA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的影响因素示意图

(2)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矩阵SAR。进行成本为CRA的安全风险分析后,SAR主要通过安全信息(知识)价值变量ε影响EVRA,表现为CRA所对应EVRA曲线上某点的垂直偏移量,如图1所示。

3.2 EVRA的可靠性分析

上述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矩阵SAR对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的影响,可以通过可靠度理论进行以下分析:

(1)EVRA的极限状态方程。设某段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先验概率矩阵P、安全建造成本矩阵C已知,进行成本为CRA的安全风险分析后,令安全风险分析可靠度矩阵SAR=[fij(ε)]n×n为随机变量空间,则EVRA极限状态方程为EVGA=CRA, 有:

当EVGA-CRA>0时,EVRA为可靠状态,可靠概率为P(EVRA>0);

当EVGA-CRA

当EVGA-CRA=0时,EVRA处于临界状态。

(2)EVRA的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β是根据随机变量空间SAR的不确定性用来衡量EVRA失效概率的指标。在本文中,随机变量空间定义为X={f11(ε),...,fnn(ε)},且fij(ε)服从正态分布,利用一次二阶矩理论,可靠性指标为:

(4)

其中EX为随机向量X的均值向量,∑-1X表示随机向量X的协方差矩阵∑X的逆矩阵,X∈Ω表示随机向量空间X={f11(ε),...,fnn(ε)}在失效面EVGA

(3)EVRA的可靠概率

根据可靠性指标β的定义,可以求出EVRA的可靠概率为:

(5)

因此,通过可靠度理论分析SAR对EVRA的影响,可以建立安全信息(知识)价值变量ε与EVRA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为正的概率,量化安全风险分析结果对地铁隧道施工决策的影响。

4 算例

某城市地铁工程隧道全长18821.2米,可划分为18个区间。根据地质水文环境、工程周边建筑物、管线环境、区间长度、计划工期、施工管理等因素,对安全风险的后果、人体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综合考虑后,该城市地铁工程共设定五种安全风险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某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表

安全风险级别 风险的后果 暴露于风险的频繁程度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Ⅴ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连续暴露 完全可能预料

Ⅳ 灾难,数人死亡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相当可能

Ⅲ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每周一次暴露 可能,但不经常

Ⅱ 严重,重伤 每月一次暴露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Ⅰ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每年几次暴露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该城市地铁工程考虑安全风险后进行施工方法征集和编制,拟采用以下五种施工方案(含辅助施工方法),不同安全风险等级下采用不同施工方法时平均每米的安全建造成本矩阵C如表2所示。

表2 某地铁隧道工程平均每米的安全建造成本矩阵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方法 不同安全风险等级下平均每米安全建造成本(元)

Ⅰ Ⅱ Ⅲ Ⅳ Ⅴ

明挖法 94500 135000 171000 216000 265500

浅埋暗挖全断面法 123750 105750 159750 220500 270000

盾构法 130500 146250 139500 191250 244140

浅埋暗挖台阶法 139500 135000 162000 188550 236250

浅埋暗挖CRD法 132750 137250 155250 193500 198000

该城市地铁工程的18个隧道区间,根据决策者主观经验,结合本地铁工程实际,得出每一隧道区间所对应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概率矩阵P,如表3所示。

表3 某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概率矩阵

序号 区间名称 长度(m) 安全风险等级先验概率

Ⅰ Ⅱ Ⅲ Ⅳ Ⅴ

1 A-B站 294.5 0.51 0.49 0.00 0.00 0.00

2 B站-C站 1275.8 0.15 0.47 0.38 0.00 0.00

3 C站-D站 1222.6 0.15 0.47 0.38 0.00 0.00

4 D站E站 970.8 0.00 0.00 0.47 0.53 0.00

5 E站-F站 1646.6 0.00 0.29 0.64 0.07 0.00

6 F站-G站 694.3 0.15 0.25 0.53 0.07 0.00

7 G站-H站 936.9 0.14 0.25 0.56 0.06 0.00

8 H站-I站 1224.8 0.47 0.43 0.10 0.00 0.00

9 I站-J站 1609.1 0.48 0.45 0.07 0.00 0.00

10 J站-K站 602.4 0.49 0.51 0.00 0.00 0.00

11 K站-L站 967.6 0.51 0.49 0.00 0.00 0.00

12 L站-M站 1153.8 0.50 0.50 0.00 0.00 0.00

13 M站-N站 889.2 0.78 0.22 0.00 0.00 0.00

14 N站-O站 992.8 0.10 0.83 0.07 0.00 0.00

15 O站-P站 1019.6 0.19 0.81 0.00 0.00 0.00

16 P站-Q站 1215.1 0.67 0.33 0.00 0.00 0.00

17 Q站-R站 953.1 0.86 0.14 0.00 0.00 0.00

18 R站-S站 1152.2 0.13 0.32 0.54 0.00 0.00

针对上述5个等级的安全风险,进行成本为CRA=1500元/米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其安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矩阵SAR如表4所示。

表4 安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矩阵

经安全风险分析得出的安全风险等级i 工程实际安全风险等级j

Ⅰ Ⅱ Ⅲ Ⅳ Ⅴ

Ⅰ 0.9 0.1 0 0 0

Ⅱ 0.1 0.9 0.1 0 0

Ⅲ 0 0 0.8 0.1 0

Ⅳ 0 0 0.1 0.8 0.1

Ⅴ 0 0 0 0.1 0.9

利用公式1~3,经过计算可知:进行成本为CRA=1500元/米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后,该城市地铁隧道工程的安全建造成本为2175796793元,相比于基于主观经验的决策结果所获得的决策收益EVGA为161708401,该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为133476601元,节约安全建造成本6.13%。其中隧道区间7的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最高,为11409.06元/米。该城市地铁各隧道区间的不同决策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某城市地铁各隧道区间的不同决策结果比较分析图

下面以N站-O站区间为例,进行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的可靠性分析验算,为简化验算模型,设该段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等级概率为P(Ⅰ级风险分布概率为0.4,Ⅱ级风险分布概率为0.6)、安全建造成本为C(浅埋暗挖全断面法针对Ⅰ级风险平均每米安全建造成本为126000元,针对Ⅱ级风险平均每米安全建造成本为129000元;明挖法针对Ⅰ级风险平均每米安全建造成本为75000元,针对Ⅱ级风险平均每米安全建造成本为168000元)。

进行成本为CRA=1500元/米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令其安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矩阵SAR随机变量空间为(ε1,ε2),如表5所示。

表5 安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矩阵变量空间

经安全风险分析得出的安全风险等级i 工程实际安全风险等级j

Ⅰ Ⅱ

Ⅰ ε1 1-ε2

Ⅱ 1-ε1 ε2

利用公式1~3,经过计算可知:N站-O站区间工程进行成本为CRA=1500元/米的安全风险分析后,该段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20400ε1+23400ε2-24900(0≤ε1,2≤1)。因此,安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矩阵SAR对于EVRA的影响如图2所示。

根据可靠性指标定义,EVRA失效面方程为20400ε1+23400ε2

其中ρ为随机变量ε1,ε2的相关系数,利用公式5,可求出该段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的可靠概率,如图3所示。

图2 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矩阵与效益间的关系

图3 相关变量的可靠性指标与可靠概率

5 结论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是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的一项重要前提工作,其成果是科学、安全的进行地铁隧道施工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因此,将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及其成果有机的结合到施工决策过程中,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信息(知识)价值与安全风险分析可靠度概念,构建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并进行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的影响因素和可靠性量化分析。算例表明,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为科学、安全的进行地铁隧道施工提供了决策支持。需要指出的是,在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所获取的安全信息(知识)价值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兵.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2] 宫志群.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及评价[D].天津:天津大学,2006.

[3] 周诚.地铁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4] 赵恒峰,邱菀华,韩丽敏.不确定性决策中完全信息获得的事前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20-24.

[5] 郭卫平,朱山立.不确定性决策分析中的概率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4,179(11):9-10.

[6] 边慎.决策理论研究及不确定性决策模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7] 董明钢.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的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5.

[8] Karim S. Karam,Jad S. Karam,Herbert H. Einstein. Decision Analysis Applied to Tunnel Exploration Planning I: Principles and Case Study[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7,5:344-353.

第3篇: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范文

一、风险与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

(一)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

现代风险管理论认为,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过程的首要步骤,它是实施风险方法与控制的前提条件。对风险进行分析一般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等相辅相成的三个阶段。风险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边缘学科,它广泛地利用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辨识、估计和评价。分析众多论及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文献,对其常用的方法包括:

1.风险辨识方法(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辨识是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研究对象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关键)风险因素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风险辨识常用的方法包括:专家调查法(是大系统风险辨识的主要方法,按照专家调查形式的不同,它又可分为专家个人判断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等十余种,);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筛选――监测――诊断方法。

2.风险估计和评价方法(Risk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风险估计和评价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地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因素),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常用的方法包括: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概率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生存风险度量法、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效用函数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

依据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引致因素进行综合识别,然后在特定分析方法基础上拟定出一个基本风险标准,并以此来估计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大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员充分利用各种经济、统计、会计和数学工具,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种形式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和财务风险客观分析方法。前者主要依赖于企业主观因素,而后者主要依赖于企业客观因素。根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的产生时期和细致程度及成熟程度的不同,两类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又可分别区分为传统分析方法和现代分析方法。主观分析法包括:资产负债表透视法、经理直接观察法、事件推测法、企业股市跟踪法和“A记分”法(前三种属于传统主观分析法,后一种属于现代主观分析法);客观分析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体系、沃尔评分法、“Z记分”法(前一种属于传统客观分析法,后三种属于现代客观分析法)。

二、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背景与现状

预警(Early-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来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进攻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军事预警在社会政治、宏观管理与环境保护、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经济领域,与经验就包含宏观经济预警和微观经济预警两个层面,后者主要指企业预警。

(一)国外研究

国外非常重视企业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战略风险管理、基于风险价值的资产评估、对待风险的个体差异等研究。国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企业危机发生后如何应对以及摆脱危机的策略问题,至于危机的成因、发展过程则缺少机理性分析,宏观经济预警研究和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动了企业预警研究。Fitzpatrick首次进行了单个财务比率模型的判定,开创了单量预警方法;Altman创立了多元变量判定模型――Z计分模型。随着信息流量观念的建立,Aziz、Emanuel和Laworm在1988年提出用现金流量信息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和具体应用是国内企业预警研究初期的主要特征。国外的企业预警的这能层次如财务预警,而在企业预警原理和构建统一预警体系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二)国内研究

国内的经济预警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经历了一个从宏观经济预警渗透到企业预警、从定性为主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点预警到状态预警转变的过程。

从宏观经济领域,预警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和成功。其中宏观经济预警和宏观金融预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理论体系和方法工具也比较规范和系统。在微观经济领域,随着企业所处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危机管理的兴起,企业预警系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国企业大致可按照企业预警原理与总体经营趋势预警、行业企业预警和职能预警进行归类,对于职能预警,可再次细分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企业组织管理风险预警等多个方面。

统计指标作为测定企业经济活动的指示器,在企业预警分析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预警系统指标处理方法主要有三大类:(1)完成指标的筛选和分类,如时差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判别分析;(2)用于多指标综合和指标权重的确定,如常规多指标综合法、层次分析法(AHP);(3)完成指标的自学习和预测功能,如模式识别、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灰色预测和其他的统计学预测方法等。

我国的预警研究要取得进一步的进展,就必须广泛借鉴其它学科,特别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科学和非线性系统学科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研究述评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观性和无意性、复杂性和潜在性等是其固有的特性。在风险分析与预警一般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辨识、度量与预警,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形式的主观或客观的风险分析与预警方法。由于财务指标不需要经过主观判断加以量化,而且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分析得到,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其中“A记分法”和“Z记分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两类方法的分析思路通常被企业管理者或研究人员所借鉴。同时,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人员大多从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较多的、单方面的风险防范、控制方法模式与策略,如针对筹资风险的防范策略、针对投资风险的防范策略等。

总的来讲,我国已初步形成基本的企业预警理论框架,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的逻辑框架已基本能为大家所接受,每一阶段也已形成基本的研究方法。然而,仍然存在以下主要不足:(1)企业财务风险的引致因素涉及企业管理决策及其影响环境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问题,目前尚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生成机理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影响了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发展;(2)对企业财务风险辨识、度量、评价、预警等风险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西方企业比较注重风险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可以应用复杂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度量、评估和预警,而我国企业缺乏这方面的风险分析基础资料,决定了机械套用西方定量分析技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3)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防范和控制的理论体系的分析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大都是对西方企业风险管理工具的简单套用,针对我国企业发展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与预警体系的系统分析框架尚未形成;(4)未能将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自回归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判别分析模型、基于模式识别模型、时差相关分析、灰色预测、马尔科夫链等数理方法和模型深入地应用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的领域。

(二)研究展望

第4篇: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更加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评述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及其特点,论述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模型,探讨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由于用户的超大规模、潜在的巨大价值和信息的快速,电子商务提供了各种商业机会,但其发展也面临着各种风险灾害和不利因数。电子商务的风险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己成为信息时代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及其特点

电子商务交易所涉及的交易各方不是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而是在网络平台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的,它可以减少消费环节和交易费用,节约时间,跨越空间,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它既存在高收益又存在高风险。到目前为止,对电子商务交易的风险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划分,但研究中普遍地把信息安全作为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一个方面,用“的风险”来定义与电子商务交易有关的风险,包括网上页面的破坏、操纵和非授权访问用户记录,互联网欺骗和长途偷窃,版权的侵害和访问拒绝等。有的把与电子商务交易有关的风险看作为机密数据的损失可能性,或是破坏、产生和使用数据的损失可能性,或是程序造成身体、精神和经济上伤害他人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硬件损害的可能性。还有的研究关注于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有关商务风险,认为当一个组织发展或实施电子商务交易策略时,对组织自身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事实上,产生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电子商务交易的威胁来自于互联网上的安全入侵、隐私入侵、声望的毁坏、身份的盗用、知识产权的侵犯等多个方面。电子商务交易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活动,它还涉及到不同的、法规和货币的流通。类似于传统的交易活动,也有难以确定利润、缺少策略、不当的领导和残酷的竞争等风险的存在。此外,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存在还在于过多地依靠卖方或其他第三方,缺少技术上的可靠性和没有有效专家意见。因此,电子商务交易风险涉及到策略、领导、声誉、文化、安全、隐私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它不仅是技术领域的风险问题,它也是科学领域的风险问题。

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分析的方法

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是风险分析的两个过程。当前应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它主要包括Monte Carlo仿真、失效树分析、事件树分析 、失效模式、基于可信性的风险分析、文档分析和模糊分析法等,这些方法依赖有效的信息和要求不同的细节水平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在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风险分析中,研究者多是采用模糊分析法对交易过程的风险进行估计和评价。

Monte Carlo仿真根据不确定事件的要求建立概本模型,对各种风险变量(不确定因家)进行风险辨识,按照各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产生伪随机致,使用选定的序列随机数对模型中不确定的量进行限定,然后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各指标的风险度。

失效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FTA)作为一种复杂系统进行风险预测的方法。在产品设计阶段,失效树分析可帮助判明潜在危险的模式和灾难性危险因素,发现系统的薄弱环节。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 ETA)是风险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给定系统起始事件的情况下,分析此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的一系列结果,从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系统的特性。

模糊分析法(the fuzzy analysis),将风险分析中的模糊变量用隶属度函数量化。由于在商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难于精确描述的指标,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是确定电子商务企业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集,给出电子商务企业风险综合评价的等级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模糊矩阵的确定,模糊综合评价,评出电子商务风险的最终综合价值。

三、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分析的模型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是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关于它的风险研究还刚刚起步,绝大多数研究者主要是使用解释结构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技术接受模型和-技术模型等。其中,基于层次分析和解释结构的模型、社会-技术模型主要的分析对象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风险,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的是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认知风险。在基于层次分析和解释结构的模型和社会-技术模型的研究分析中,研究者选择构成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关键因素,分析各种可能的不确定性和这些不确定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技术接受模型分析研究中,研究人员用改进的技术接受模型解释消费者网上的购物行为,电子商务的网上商店集沟通渠道、交易渠道、配送渠道于一身。消费者在采取购买行为时不仅仅会评价其感知利益,还会评估其感知风险。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益将共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进而决定购买行为。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电子商务交易是一个新兴的商务模式,它的发展涉及、、技术和等很多方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必然受到交易内部条件和外部的影响和制约。电子商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隐蔽性等特点,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研究涉及信息技术、与运作管理等方面,是一个新的涵盖范围较为宽泛的风险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1.在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分析模型方面,多是从局部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不确定进行探讨,对电子商务风险的模型建立研究尚显欠缺,目前还没有建立反映电子商务特点的完整全面风险分析模型框架。

2.有关研究采用了很多传统的定量和定性的风险分析方法,已经应用的定量技术方法过多地依赖统计学分析,定性的技术方法则更多地依赖主观判断。这些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没有考虑多个风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很多研究仅仅是提出了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可能的风险因素,而没有对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产生的结果做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有的进行了定量分析,但分析仅仅是部分的或不全面的。

3.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交易的风险分析还有待于探索。如应用人工免疫原理和数据挖掘等新的技术,通过对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数据进行风险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风险因数间内在关系特征以及它们相互的作用对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2]Judy E. Scott. Measuring dimensions of perceived e-business risks.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 Date: 2004 Volume: 2 Issue: 1 p. 3156

[3]D.W. Viehlandm, Managing business risk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3]李龙沫等:系统工程原理及其应用[M].延边人学出版社,1993.44- 47

[4]许树柏:层次分析原理[M].天津人学出版社,1988. 41-43

第5篇: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风险;风险分析;决策理论;不确定性;风险厌恶

一、引言

在过去的十年中,关于环境保护、福利和个人的安全,同时可利用自然和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因此,土木工程中的风险和可靠性分析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主要发展,并且作为土木工程应用中的一种决策支持工具其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尽管在一些专业领域,对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行业的兴趣正迅速增加,然而,在土木工程领域,减少风险和风险缓解措施的相关计划并不被完全看好。风险和可靠性分析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工程领域,除了需要在一个或几个经典的土木工程学科有坚实的基础以外,还需要透彻的理解概率论、风险分析和决策分析。没有迹象表明,对风险评估的关注度将在未来减少。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将可能更多的需要加强对风险评估的关注。工程应用领域的风险决策分析的巨大需求和对各独立学科中的风险分析辨识的明显不足,其直接结果就是,经过多年发展风险分析的实践范围已扩大到相当广阔的范围。实践经验以及几个基准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根据各专业人士的执行情况和客户要求的不同,风险分析可能实际上代表不同的事情。这种情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的,风险工程专业应该努力定义风险分析,为风险分析确定一个最好的工程实践,并建立一个分类和风险分析的标准化框架。本文尝试提供一个关键的概述和关于风险分析的一般性讨论,目的在于解决土木工程设施所产生的一些特殊问题。本文强调为风险分析建立一个正式的基础的必要性,并考虑了决策理论的风险分析,讨论和分析了这个视角下的各种缺陷。

二、风险的定义

Risk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概念,可以和Chance、Likelihood以及Probability这样的词互换使用,用来表明我们对某一讨论的事物的状态的不确定性。然而,既使我们可以从讨论的背景中理解不同的单词的具体含义,在工程决策中,我们依然有必要更加准确的认识风险一词。在后面我们将会看到,技术风险的典型定义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的预期后果。这种定义与保险业中关于风险,以及欧元、美元,人类的死亡人数,有毒物质的暴露极限等风险可能的解释是一致的。然而,尽管背后的理论和哲学的框架极其相似的,关于风险的定义、分析、处理和风险的监管要求,以及相关的术语,已经演变为不同的土木工程学科。

三、风险分析的具体实现

(一)概况

风险分析可以用一个通用的格式来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应用无关,风险分析是否执行与活动的风险是否可接受相关,或者是否为一个管理决策的基础服务。一种基于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的代码流程显示出风险分析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由于系统需求的变化,操作经验的增加,以及其它与系统性能相关的新信息,决定了风险分析是一个需要定期监测和审查的过程。

(二)危险识别

土木工程设施中的风险分析的一个任务便是找出潜在的风险,即风险的来源。这个过程在风险分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有主观或客观上确定了危险的存在,才可能考虑风险的评估。如果所有相关的危害都是不确定的,则风险分析将导致有偏见的决策,这将导致不必要的付出,并且最终可能导致不可接受的对人和环境的高风险。不同的危险识别技术已在各种工程应用领域,如化学、核能和航空中蓬勃发展。其中主要有:初始危害分析(PH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风险筛查(HAZID SESSIONS)。土木工程设施中的风险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然而,在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等方面,人为因素造成的危险很多时候都被忽略了。这就不能不引起了一些怀疑,风险分析是否是确保系统安全的唯一方法。

(三)逻辑树分析

如果已经确定了系统工程中风险的不同来源并且分析了风险的成因,那么逻辑树可以用于全局风险的进一步分析,并对各个组成部分的风险贡献做出评估。在后面将要描述到的风险分析的理论公式中,逻辑树分析为评估各分支概率决策树以及相应的后果提供了工具。在目前的风险分析中主要使用以下的逻辑树的类型:故障树、事件树、原因/结果图。由于故障树不能直接适用于依赖性基本事件,他们不是很适合于对所谓的普通失效事件概率做出评估。对于土木工程的应用,这种局限是很严重的,依赖性是一个普遍的特点,而不是风险事件中的例外。原则上,事件树可以处理这种依赖关系,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一般风险分析工具。

(四)不确定性建模

风险分析通常基于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而信息通常为不确定或不完全的。事实上,在影响决策和风险分析的变量可能会受到几个来源的不确定性影响,这些大致可归类为:(1)固有的或现象本身的自然变异性(偶然性或1型不确定性)。(2)模型的不确定性:(i)不确定性,是否所有影响模型的因素都包括在内;或(ii)不确定性,模型如何描述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论或2型不确定性)。(3)统计不确定性(认识论的或2型不确定性)。对变量的了解程度越多,建模和统计参数的不确定性就会减少,例如通过收集和分析额外的数据和开发改进的预测模型。然而,未来的事件并不总是同历史数据直接相关的,在试图对超出数据范围的事件进行预测的时候,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不确定性的来源,即使是相同的设备,也总是依赖于风险分析的目的。例如,为设计新的设施,其不确定性可能基于现有设施的历史数据的分析(即过去的经验)。然而,这些预测的不确定性可能无法捕捉到真实的这一新的建筑设施的不确定性(如混凝土质量或操作环境可能不同于预测)。因此,后验风险分析将会提供更为精确的结果。在对随机或非平稳过程建模时,风险决策分析中的参考期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个事件往往建模为遍历性随机过程,然而,长时影响或其他影响(如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也是需要考虑的。进一步的,短期参考周期的不确定性似乎显得更为合理,但当预测模型外推为长参考周期时,不确定性就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并增加不切实际水平的可能性。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例如,关于退化过程随机建模的长期预测的准确性是有限度的。最后,在许多情况下,风险分析中不太可能包括所有用于风险分析的概率模型的不确定性源。系统研究小组的专家表示,对于所有的失败事件,包括人为的错误,无法预料的失效模式等等,这些不确定性的来源本质上是非定量的。尽管如此,“最佳实践”要求执行质量保证措施和进行同行评审,通过改善不确定源来增加可靠性和分析的精确度性。

(五)风险评估

图1 先验分析和后给决策分析中的决策树

风险分析最简单的形式是所谓的先验分析法。在先验分析中,任何决策和活动之前,都会在统计信息和概率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在实践中,这通常出现在设计新设施的过程中。图1利用一个简单的决策树说明了先验分析的原理。在先验分析中,每一个可能的活动或选项的风险(预期效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评估:R=E[U]=■P■C■,其中R是风险,U是事件,P■是第i个分支概率,C■是第i个分支事件的结果。

图2 预后决策分析中的决策树

后验分析原则上是和先验分析具有相同的形式,然而,在分支概率和(或)决策树后果方面的变化反映了所考虑的问题已经转化为风险降低措施、风险缓解措施和额外信息收集的影响。后验分析可以用来评估活动的效用,这实际上已经由亚曼迪蒂斯完成了。例如,为了评估现有设施,设施的测试和检查将被寄希望于揭示更多设计、施工中的失误,从而获取更准确的可靠性分析。

预-后验分析可以用图2所示的决策树的说明。关于活动中使用的预-后验分析最优决策法可能在未来得到执行。预-后验分析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需要对未来的行动制订一个明确的决策规则,并将在计划动作的结果基础上产生效力。预-后验分析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决策支撑工具,并被广泛应用于基于风险的检验计划之中。然而,到目前为止的预-后验决策分析在风险评估中已被严重忽视。

需要注意的是,先验或后验决策分析中不同事件的概率可由逻辑树分析、经典可靠性分析、结构可靠性分析和其它联合方法来评断。因此,风险分析除了为决策制订提供构架以外,还在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因素模型中发挥效用。下面部分将讨论的风险评估需要的两个组成部分:结果分析和概率分析。

1.结果分析。失败事件的后果通常是由直接影响人民和他们的环境,如生命伤害和经济损失来衡量。大多数竞争的后果是造成低概率高损失的灾难性后果。例如,据迈耶估计,核电站事故的后果是可能造成大约14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和30年的期间内(早期的和潜在的死亡)超过48000人的死亡。

估计后果的最主要困难是如何是比较直接经济损失(建筑物的损坏,生产损失),间接损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失业率)和非货币损失,例如生命的损伤、对环境的破坏、社会分裂等。事实上,一些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为不同活动造成的不同后果提供必要的比较手段。已经有各种尝试量化一个人的生命经济价值的方法出现,这些包括:(I)由于过早死亡而放弃的收入值为450000美元;(II)生命的统计价值相当于1600000美元至8500000美元;(III)政府补偿意外死亡金。然而,也许更有意义的计算方法是使用一个社会指标来反映个体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人均预期寿命等时间。

考虑到基于政治愿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巨大的经济影响力,如海上石油生产设施的退役,清理被污染的地下水和太阳能的开发,构建一个与政治价值无关的环境质量保护一致性框架是非常重要的。最终,这与环境质量和人类的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

传统上,结果模型的分析一直是基于安全损失的基础上,即生命损失或损伤。然而,最近的工作已经开始注目于现有服务设施,主要关注的是大检查,延长使用寿命,保持老化的设施运转的维修费用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用户的延迟或停机时间造成的间接成本是可观的;例如,成本数据的分析表明,用户延迟和额外的车辆运营成本,比如交通改道或者桥梁关闭大约为初始建设成本的25%。

2.概率分析。经典可靠性理论用于分析不同载荷条件下的相同类型的,满足统计独立的大量因素构成的系统。这个发现在航空、核能、化学、建筑和工业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可靠性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科,以及运筹学,系统工程与质量控制。这些因素的失败概率可以通过从操作经验观察得来的相对失败频率来解释。(1)经典的可靠性分析。如前所述,经典可靠性分析主要用于估计那些能够预测在设计和操作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技术元件寿命的统计特性。这些特征包括预期的失败率,风险函数,预期寿命和平均失败间隔时间。模型所考虑的系统通过逻辑树,其各个因素由决策节点来代表,从而可以评估各种定量措施的效能,例如系统在指定周期内失败的概率,在系统中引入冗余的积极影响,检查和维修活动的成本等。大多数的技术系统的失败率形如浴盆曲线。对于许多技术组件而言浴盆曲线是很典型的,比如出生缺陷,生产失误率等。当部件存活了一定的时间,这意味着出生缺陷是不存在的,可靠性随之增加。此后一段时间随着年龄的老化稳态性能发生变化。具有恒定失效率的功能检查部件很少使用,然而,对于具有缓慢增加的失败率的功能性检查部件可能是有用的,可以计划使用只要这样的失败率不超过一定的临界水平。如果失败率函数在开始是准恒定,然后突然有一个急剧的下降也没有太大的用途。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替换策略更为合适。各种组件类型的浴盆曲线的有效性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不可能被认为是一直有效的。显然,图3显示的失败率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是恒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随时间变化的失败率被称为风险函数。这是一个条件失败率,定义为组件或者系统在时间t时刻的失败概率。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失败率的评价。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失败率数据可以从不同的应用领域的失败数据库中获取。当然在评估失败率的时候必须小心,如果组件在观察期的初期并不是新的,其失败率可能会超过估计(值),如果观察到的时间间隔太短,可能观察不到失败的发生。对于这样的情况,各种文献提供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失败率也可能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来处理,在这里选择的概率分布函数的参数可以在观察到的失败次数的基础上来估计。

图3 失败率函数的浴盆曲线

(2)结构可靠性分析与需求能力可靠性分析。关于结构组件或其它需求能力系统,如水坝,管道,机械零部件等的可靠性与电气元件相比较是不同的;即,在大多数情况甚至个别组件失效的机理下,既使许多年的时间间隔其发生失败的情况亦是非常罕见的。结构组件失效主要是由于极端事件,如极端风、雪崩、大雪、地震,或联合作用,而不是由于老化或系统退化。然而,当前土木工程设施的老化或者退化等其他形式的“故障”已越来越多的成为问题的源头。

对于可靠性分析,有必要建立基于参数的统计特性等可用信息的概率模型。这些信息可能包括有关年度极端风速资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实验结果。事实上,荷载和抗压能力的概率模型的不确定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失败概率的相关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必须对失败概率有充分的理解,即不再考虑结构的真实失败概率而考虑结构性能的不确定性。

对于一个结构组件,其不确定的抗力R和负荷S被建模为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fR(r)和fS(s),失败概率可以定义为:

P■=P(R≤S)=P(R-S≤0)=■F■(x)f■(x)dx

假设负载S和抗力R在统计上是独立的。抗力R的累积分布函数也可以被称为一个脆弱性曲线。脆弱性曲线是不依赖于负荷建模的,并有助于分离和确定抗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对结构可靠度计算的影响。该系统性能和具有高负载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密切相关,如地震、飓风、洪水等。

在一般情况下,抗力和负荷不能仅由两个随机变量来描述,而是通过随机变量的函数来描述。因此,失败概率的一般公式可以通过以下的n维积分来确定:

P■=■f■(x)dx

其中f■(x)为基本随机变量向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积分范围为失败区域。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和大多数实际应用中的数值近似方法以外,要解决式中的积分问题是不容易的。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基本原理的描述也可在JCSS概率模型代码找到。

(六)最优性和风险接受准则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通常和政治关系交织在一起。一些风险评估问题试图解决包括:谁来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水平?谁是风险承担的受益者和付出者?什么样的信息是“合理”的风险管理所必须的,以及应该怎样分析?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不同风险的结果,谁来评估风险管理的成功或失败?谁来决定不同风险之间的平衡?

这些问题都不容易解决,不能脱离风险接受准则来单独解决风险评估问题,即,什么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风险接受准则的实施和发展涉及:第一,感知风险:确保系统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或允许的;第二,正式的决策分析:比较和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风险分析技术;第三,监管安全目标:发展和增强风险接受准则的立法和法律框架。

风险接受准则一般采用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英国健康与安全执行局和其他权威监管部门的规则,总体原则是:应尽可能合理压低(ALARP)或尽可能达到最低(ALARA)。例如定义为像 “低”,“合理”,“可能”,“达到”等等,这样的术语是非常主观的,容易被以保守的方式解释。

1.个人和社会风险。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要重新认识到风险接受是一个与人类权利相关的、基本的、哲学问题。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撰文对人类权利做了专门的规范,这里给出相关以便参考:

(1)所有的人都是生来平等的,有尊严和权利的平等与自由。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彼此间应有兄弟般关系。

(2)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都是自由和安全的个体。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不受任何歧视,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宣言强调要考虑所有的人是平等的,而且强调个人人身安全的权利,道德和法律上的义务。因此无论可接受风险的标准如何制定,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上述人权基本原则是不可违背的。

众所周知,安全是需要成本的,下面我们将做更多的讨论,因此社会个体成员的安全保证与社会所能承受的负担密切相关。然而,对于社会代表都应该有一个总体的道德义务去考虑投资与开销等“所有的资源能否很好的安排”,以尝试达到宣言中的目标。

当讨论“可接受的风险”问题时,有些人对于什么是“可接受的”可能跟社会观点相比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风险体验,或在决策方面有自己的偏好。土木工程或任何其他活动中的可接受准则主要受到来自社会个体成员的偏好的影响,而不是社会的偏好的影响,个人的偏好可能实际上同社会的偏好在总量上是矛盾,因此有必要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可接受性,并同时确保个人的基本人权受到保障。

2.社会风险及风险规避。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之间是有区别的,个人风险主要表现为每年死亡数,或者死亡曝光数等,而社会风险通常表示一个F–N曲线,是一个死亡数(N)的累积频率(F)。风险的表示方式可能影响对风险的认知,例如,在统计意义上,个人的死亡风险10-5与1000人被杀的社会风险10-8是等价的。然而,社会似乎更关心造成很多人伤害的惨重事件,而不是一系列较小的危害同样数量个体的系列事件。这种偏好表现为典型的F–N曲线,例如,图4表明一个人每年的死亡风险概率10-4和一个每年以10-6的概率造成10人相同结果的事件的偏好,这表明随着后果的增加,风险规避行为也在增加。然而,从纯理性的观点来看,这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增加生命安全的合理途径。尽管使用F-N曲线作为风险分析有悠久的传统,但值得注意的是,F-N曲线并不能为比较不同活动之间的风险提供一致的方法。

图4 荷兰社会风险的安全目标

3.多属性和多目标风险决策分析。决策往往会导致不同后果,需要同时考虑如成本,生命损失,社区干扰和环境损害等等因素。此外,不同的利益群体可能有不同的目标和偏好,从而影响不同属性的组合效应。这种情况有时被称为多属性、多目标决策或者代表风险分析中的一个复杂的问题。从理论和方法上讲,在多属性、多目标决策理论的框架下,这些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处理。然而,必须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技术本身不对如何给不同的属性和不同的目标加权提供任何答案。无论拥有一个合理的方法的机会大与否,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如果有关各方之间的偏好是不可调和的,那么在一个基本的必要的决策分析调试之前,决策者必须明确并对各方偏好进行评估。然而,最后的加权决策和建立一个普通的共识面临着已有的决策理论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决策理论不仅仅是 “一次性”的数值分析,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和透明的过程。

4.其他的考虑。可以理解的是,本文的重点是对风险的定量分析和如何用此作为决策的工具。在定性的意义上,系统知识以及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增加的性能也揭示了关于如何改进系统性能方面的新的见解。可能是因为风险分析一般包括系统建模中的逻辑性、系统性和严格的方法,从而导致必须在任何定量的结果之前对系统性能增加一些理解。只要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了解系统的性能,而不是一个“数字游戏”,例如用于满足定量风险接受准则,那么风险分析就是一个对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四、结论与讨论

风险分析是通用的,因而其基本准则和理念是相同的,例如发电厂设备的最优化设计问题同1000座桥梁拥有者的资产管理非常相似。本论对这些原则提供了一个简短的概述,并重点讨论了的现行做法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相信风险分析师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这是值得安慰的。也许更重要的是,把这类信息传递给他们的客户—即最终的决策者。经验表明,并非总是这种情况。因此,从广义上讲,有必要增加对风险分析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专门针对以下的个人或团体的。第一,风险分析师:提供更好的具有一致性的方法、模型和数据,从而提高风险分析的可信度。第二,土木工程师:能够给风险分析师提供相关信息,对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严格审查。第三,决策者(业主,政府,社区):被告知他们的决定和他们的利害关系的合理性。

以下结论与建议(在没有特定的顺序)是互补的,可能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的个人或团体:

1.有相当比例的工程师对风险分析持怀疑态度。原因可能包括“太难”,“太数学”,“不能想象如此低的频率”,“有一点物理意义”等,这些评论只是孤陋寡闻,只可能暴露出他们在正式的工程教育中接触概率理论和风险分析的不足。传统上,工程课程重点强调统计理论(如混凝土质量,水文)并不太在意概率论,但后者在预测失败概率的时候是比较有用的。而更多的重点需要放在风险分析和评估,规范发展,代码开发和资产管理的关系等方面。

2.对标准化的风险分析技术和概率模型的需求是明显

的,通过这个可以降低不同分析师分析结果的差异。不同分析师的结果如果差异巨大,可能被决策者、工程师以及公众所察觉,从而显示出其不精确的和不成熟的“科学”性,不能够为公共风险提供准确的预测。

3.应该承认,风险分析中的信息都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

4.人为错误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源。风险分析可以限制那些可以量化的人为错误,但它本质上很难把包括诊断错误、高层决策水平或机构管理方面的失误包含进去。遗漏的人为错误来源于风险分析的假设、设计、建设和设施的运作。这些错误是否可以接受取决于如何使用风险评估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风险分析师为土木工程设施建议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在于考虑是否有助于提高人为错误的改善率,那么这是可以接受的。

5.对风险厌恶的处理很难达到一致性。如果F–N曲线,或其他不利的风险标准是风险评估的一个特征,那么在描述风险接受准则的时候这些特点应明确规定。这将导致一个更透明的决策过程。然而,更应该通过考虑结果模型去合理规避不良行为的风险。

6.现在有一个总的趋势,那就是有选择性的利用计算工具对风险的类型和用途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在风险管理中标准化已经取代了传统工具。原则上,标准化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我们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工具的使用是否适当上。

7.在这些年来,社会的可用资源的很大一部分将继续或越来越多的花费在各种旨在维护环境效益的活动上。例如:过时的结构和设施的退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无污染的能源和一些其他开发。这些大量的重要的问题,目前被一些相当武断的、激进的利益集团和政治家以任意的方式处理。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应该被注意到,即该类问题的决策依据还不存在,因为我们提升环境质量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其次,这种决策往往是在不知情的偏好的基础上进行。重要和更困难的工作仍然留待解决。

8.风险分析涉及的人员或公众安全或公共资源都应该受到强制性的质量保证和同行评议。质量保证程序可以专注于内部的程序和实践。同行评审应包括一个独立和严格的审查,由公认的专家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参 考 文 献

第6篇: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范文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可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甚至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降低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技术措施,希望能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

0引言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和追求。但一些施工单位对这些问题不重视,制约工程质量和效益提高,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1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技术

1.1风险识别的作用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指找出影响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识别出这些风险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和可能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若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就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

1.2风险识别的内容

项目风险识别是一项贯穿于公路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识别包括识别内在风险及外在风险。内在风险指公路工程项目工作组能加以控制和影响的风险,如人事任免和成本估计等。外在风险指超出公路项目工作组等控制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如市场转向或政府行为等。严格来说,任何能进行潜在问题识别的信息源都可用于风险识别。信息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的信息源包括工程文档、计划分析、需求分析、技术性能评价等;主观信息源是基于有经验的专家的经验判断[1]。例如,在一个公路工程项目中究竟存在着何种风险,是项目工期风险、项目成本风险,还是项目质量风险;在一项项目风险中,究竟是有预警信息风险还是无预警信息风险;项目风险的存在会给整个工程项目带来何种影响,比如项目范围、项目工期、项目成本、项目质量等方面。

1.3分析风险的造成因素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还应该识别和确认项目风险是何种因素造成的,是来自于项目内部因素还是来自于项目外部因素。通常来说,如果风险来自项目内部,项目组织或者项目团队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够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为了避免项目拖延时间,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可以通过项目成员的合理安排和项目资源的合理调配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项目组织和团队难以实现对项目外部因素所造成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组织和团队对风险控制的影响比较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但是,可以采取相应的规避方法和转移方法来实现对由外部因素造成的风险[2]。比如,项目建设需要的资源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项目业主、项目客户或者是政府提出的项目变更计划都是属于外部因素,这种风险难以通过组织或者团队的努力去控制。

1.4了解风险给公路工程带来的威胁与机遇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包括损失和收益的可能性。因此,在识别项目风险的时候,需要全面地认识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威胁与机遇。一般来说,项目风险带来的威胁是一种负面的影响,会对整个项目产生不利影响,而项目风险带来的机遇则是一种正面影响,会对整个项目带来收益。在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不仅要认识项目风险的威胁,还要认识项目风险的机遇,并对威胁与机遇转化的条件进行分析,在制定具体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时,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尽可能消除项目风险带来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利用项目风险带来的机遇。

2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技术

2.1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系统运行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风险识别。对相关的情况进行检测,对潜在的风险范围采取措施进行检测;②风险量化。对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确定,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效果;③风险影响评估和方案选择。对风险发生的后果进行定量的计算,并且为了预防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④风险处理计划。包括各种处理风险的方法,并制定具体的风险处理行动。对于上述这些步骤,在对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分析时,也可以以此为参考。众所周知,一般在风险分析中,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局限于任务风险的分析,这种方法对于项目风险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两种,既包括定性分析,又包括定量分析,而定量分析法是建立在定性分析法基础之上的。下面简要介绍两种风险分析法。

2.1.1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就目的来看,定性风险分析法主要是为了确定风险的来源,初步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对风险有个基本了解。可以明显的知道,对风险进行初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而下面介绍的方法则用于定量的分析各种风险,知道风险源可能会对系统造成的损失,从而进一步判断系统风险的大小。

2.1.2定量风险分析方法

定量风险分析是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首先给出各个风险源的风险量化指标及其发生概率,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它们合成,得出系统风险的量化值。定量风险分析是基于定性风险分析基础上的数学处理过程。从该方法诞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演变,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有PRA(概率风险评估),DPRA(动态风险概率评估)及仿真通用软件VERT(风险评审技术)等。PRA和DPRA都是在FTA分析基础上的量化,具有广泛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及运行系统风险分析领域内。如果对此稍作改造,便可将它在项目风险分析领域进行运用。分析的步骤为:①对项目研制过程中的困难环节进行识别,并找出风险源;②考察不同的风险源在项目研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项目的风险源树;③对各风险源后果的大小进行识别,此外,还有必要识别风险概率;④对风险源进行组合,组合的方法有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组合之后得到系统风险的度量。如果是用DPRA进行评估,还需要对他们之间在时间上的关系进行考虑[3]。

2.2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技术

2.2.1VERT技术

VERT是一种通用仿真软件,该软件为项目研制构造过程网络,能够将各种复杂的逻辑关系,抽象为时间、费用、性能的三元组的变化。网络模型在决策的时候可以运用,能够对时间、费用、性能等风险的关键性参数进行统筹与处理,实现多目标的最优化问题。通过丰富的节点逻辑功能,对一定的时间流、费用流和性能流流向相应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每一次的仿真运行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这些参数流在网络中按概率随机流向不同的部分,其经历的活动不同,产生的变化不尽相同,最后到某一个状态终止。用户通过多次仿真之后,通过节点收集到的各参数,对整个系统的情况进行了解,然后辅助决策,如果具有合理的网络结构,良好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数学关系,并且数据真实可靠,在实践中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系统,对时间、费用、性能的分布进行很好的模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知道整个系统研制的风险。

2.2.2项目风险评价技术

项目风险评价是指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连续的辨识和分析,为有效地控制风险提供依据。风险评价通常也分为两个步骤:一是风险辨识;二是风险分析。项目风险评价是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前提,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

3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技术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处理手段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三种类型。其中,项目风险控制是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规避项目风险、消除项目风险,或采取应急措施将已经发生的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项目风险自留也是项目风险控制的处理手段之一,其前提在于通过对项目风险的评估,得出发生概率较小或者概率较大但风险损失较小或者概率与风险损失均较大但在预期范围或可接受的范围内[4]。与前两种措施相比,项目风险转移是更为有效的项目风险处理手段。比如,将项目转移给从事风险合并事务的专业保险公司或其他风险投资机构,这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且公平的转移手段。

4结语

整个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为有效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应该落实风险管理技术,严格按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作者:孔维恒 单位:故城县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张龙兴,凌理,张文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知识管理关键技术设计[J].湖南交通科技,2013(1):135-141.

第7篇: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范文

[ 关键词 ] 中小型企业 医疗器械 企业风险

一、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划分的标准

有关我国中小企业的统计信息十分缺乏,而且关于中小企业定义的标准又十分模糊。数据方面的问题使分析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的作用十分困难。1988年关于中小企业的最近的定义规则,按照不同的行业标准以及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来划分企业的规模。这种划分方法对不同的行业规定了不同的产出标准和职工人数,据以划分企业的规模,对比许多国家按照职工人数或职工人数与总产出相结合的标准,我国的划分标准要复杂得多。但是,运用我国的分类方法进行研究时,由于划分标准过多过细,使得许多企业难以归类。另外,我国的分类方法也难以进行跨行业比较,更难以进行跨国比较。

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讲,医疗器械行业属于高科技产业,其企业划分标准不等同于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且我国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划分并没有相应的标准。为此,本文将通过与其它行业标准的划分笼统上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进行界定,如表1所示。

二、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除了要贯彻一系列有关的安全标准以外,还要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管理,分析医疗器械的风险水平,判断其可接受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1月31日批准医药行业标准YY/T0316-2000,其中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第一部分为风险分析的应用,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YY/T0316-2000等同采用了ISO14971―1:1998,该标准是国际先进经验的总结,该标准实施两年多来,对我国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程度的提高很大,在医疗器械行业更快地和国际同行接轨方面也近一步拉近了距离。

该标准的第三章第一条规定:“制造商应把风险分析程序实施及其结果的记录形成文件并予以保存。”根据制造商的定义,只要是把医疗器械上市或投入使用的法人或自然人,不管是否自己完成设计、制造等工作,都要承担制造商的责任。因此,要求按GB/T9002和YY/T0288申请认证的企业也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工作。在这一点上,YY/T0316-2000的要求是和欧洲标准NEl441医疗器械风险分析要求是一样的。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第十九条关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三项条件也未涉及设计问题,而只强调生产。

所以,风险分析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医疗器械生产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风险分析是用以判定危害并估计风险的可得资料的研究。因此,要进行风险分析,首先对要分析的医疗器械的可能危害进行判定,其方法就是提示若干与患者、用户和周围环境安全有关的问题,以此作为线索,判定可能的危害。然后估计风险,这包括两个主要因素:即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导致损害的危害发生概率。前者不难判断,但发生概率数据的获得并非十分简单,没有适当的方法和必要的工作,则难以判断发生概率是多少,而没有发生概率的量化数据,则无法估计风险的大小。

三、ISO14971中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要求

ISO14971是针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系统的标准,它规定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完整的程序。该标准由引言、范围、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报告、生产后信息、附录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在“引言”中,15014971说明了制造商进行风险管理的意义,即通过对风险的判断来决定产品预期用途,达到判断上市的适宜性的目的。

在“范围”中,15014971说明了该标准给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了一个进行风险管理的程序,以及该标准的适用范围。在“术语和定义”中,15014971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其各部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在“通用要求”中,工5014971对制造商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规定,并要求制造商对此过程进行事前的计划于事后的记录,在此处标准中使用“应”(Shall)而非 “应当”(should)来表示较强程度的要求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指导。

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报告”、 “生产后信息”几部分中,15014971对制造商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各项活动进行了要求。在“风险分析”中要求制造商判定危害、估计风险,并予以记录。在“风险评价”中要求制造商依据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判断风险是否需要降低,并予以记录。在“风险控制”中对风险控制的依据、具体措施、以及无法控制风险的处理进行了要求,并要求予以记录。在“剩余风险评价”中要求制造商对全部的剩余风险进行可接受性评价,并予以记录。在“风险管理报告”中要求制造商记录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并保证可溯源性。在“生产后信息”中要求制造商保持用于评审上市后信息的程序并予以记录。

在“附录”中,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说明,例如在附录F中列举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具体的风险分析方法。

由此可见,就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而言,15014971是目前针对性最强,也是最为系统和全面的标准。

此标准对医疗器械监管与行业发展的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引言”中明确了医疗器械风险的范围,即对患者的风险。其次,在“范围”中明确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适用阶段,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后,在“通用要求”提供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步骤。这几方面可以为政府监管和企业提高产品安全性方面提供思路与依据。

四、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风险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尚未进行风险分析,进行过风险分析的企业中,绝大多数的风险分析报告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主要表现是,只简单地罗列一些可能的危害,然后说明采取了防护措施,最后表示可以满足要求,医疗器械是安全的。

风险是导致损害发生概率及损害严重程度的结合。为了说明风险的大小,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缺一不可。从目前看到的国外风险分析材料来看,无一不是考虑了两个因素。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风险的量化数据,从而判断其是否可以接受。

但是,YY/T0316-2000只规定了风险分析的程度,并未介绍风险分析的具体方法,特别是估计发生概率的具体方法;只是在附录D中以一页的篇幅简单地提到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和危害和可运行性研究 (HAZOP)的各自特点。因此,如何使风险分析取得量化的数据,便成为风险分析的关键工作。

要提高风险管理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水平,不仅仅是以企业一方的行动为主,应从政府监管部门、生产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入手。一方面需要监管者将法规中的风险管理要求系统化;另一方面需要生产企业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掌握行业标准;还需要对医疗器械产品的使用者即潜在使用者进行风险相关的宣传教育。在上述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参考文献:

[1]ISO/IEC GUIDE 51-1999.Safety aspects-Guidelines for their inclusion in standards[S].Geneva:150eopyrightoffiee,1999

第8篇: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范文

HazardEvaluationintheProductionProcessofCausticSodaandItsCountermeasures

马世海魏利军吴宗之

【摘要】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烧碱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为企业消除事故及安全生产可以提供保障。

【关键词】烧碱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对策措施危险评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7)

氯化氢合成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及安全措施

FireandExplosionHazardsAssessmentandSafetyMeasuresforHydrochloricInstallment

马世海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DOW火灾爆炸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并针对氯化氢合成装置,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其火灾爆炸危险性,最后提出了响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氯化氢合成装置火灾爆炸危险评价对策措施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4)

浅谈如何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HowtoImplementHazardsIdentification,RiskAssessmentandControl

马世海魏利军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开展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思想,以及其在安全评价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LEC法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3)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评价的计算机系统设计

DevelopmentSafetyAssessmentSoftwareofMajorFlammable,ExplosiveHazards

于立见

【摘要】论述了重大危险源评价模型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和技术,给出了评价系统的模块划分及部分算法的编程技巧,列举了用此算法建立的计算机评价系统的部分运行示例。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控制安全评价计算机程序设计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4)

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与定量风险评价

QuantifiedRiskAssessmentforLowProbabilityMajorAccidents

刘铁民

【摘要】论述应用定量风险评价(QRA)对评价、控制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低概率重大风险范畴与主要来源;QRA技术的主要用途与基本方法;研发与使用QRA计算重大风险的主要技术程序。提出了在应用QRA评价重大风险时应注意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关键词】低概率事件重大风险定量风险评价

宾馆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

DangersIdentificationandRiskControlinHotel

李传贵

【摘要】重点针对宾馆业务活动中存在的火灾危害、手工搬运危害、厨房设备危害、滑倒绊跤危害、电器设备危害、游泳池危害等方面,提出危害辨识指导,危害控制措施等。

【关键词】城市工业安全工程科技需求科技攻关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1,第5期)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

Hazardous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intheProductionof4,4''''-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MDI)

刘骥魏利军于立见吴宗之

【摘要】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MDI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光气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对策措施MDI生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

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ProbeintotheBasicModelofMineRiskAssessment

孙猛陈全

【摘要】本文在总结"九五"攻关专题"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与特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危险等级的划分、矿山重大危险源危险性与评价单元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矿山重大危险源不同类型灾害的危险性的关系等。

【关键词】矿山危险源评价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矿井风险评价基础模型的研究与探讨

ProbeintotheBasicModelofMineRiskAssessment孙猛陈全

【摘要】提出了风险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概念,探讨了如何合成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这两个指标,如何确定多个评价单元的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划分等问题。

【关键词】风险,绝对值,相对值,指标合成,风险等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5)

国内外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与进展

StudyonSafetyAssessmentMeasuresatHomeandAbroad

吴宗之

【摘要】安全评价是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度。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基础。安全评价的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评价,作业环境安全性评价,化学物品安全性评价等。目前,国内外工业安全评价方法已有几十种,可分为定性评价、指数评价、半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我国有关单位研究开发了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八五"科技攻关研究中,提出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价方法",需进一步研究事故后果模型,事故经济损失评价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方法,不同行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

【关键词】安全评价风险行为

(兵工安全技术1999,4)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与控制措施

MethodsofIdentificationandAssessment,andMeasuresofControlforMajorFlammable,Explosive,ToxicHazardInstallations

吴宗之

【摘要】论述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介绍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在辨识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计划,加强监控、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控制安全评价事故预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4)

职业健康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战略

OccupationalHazardsIdentification,Assessment,andControlMethods

邢娟娟

【摘要】随着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对企业在安全健康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识别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法律所要求。如何对职业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这是主要的技术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题出如何科学的有效的评估,并建立一种全面、系统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健康风险识别评价控制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风险评价方法--MES法

AMethodforRiskAssessment--MES

宋大成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评价方法--MES法。该方法概念清晰、合理且简单实用。改正了LEC法的两个缺点:数学上的不合理性和不能用于财产损失事故,已在济南钢铁公司、甘肃建工集团、航天科工集团159厂、大庆石油管理局电力总公司、北海船厂油井分厂等企业得到应用。

【关键词】风险评价,LEC法,MES法,可能性,后果

(现代职业安全2001,11;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2002,)

企业安全评价应注意问题的探讨

RiskAssessmentIssuesforEnterprises

张兴凯

【摘要】企业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认真分析生产情况,整合并充分利用可用于安全评价的资源,选择适应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评价方法,同时注意鼓励员工的参与。

【关键词】安全评价安全管理。

(劳动保护2003,7)

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FatofCrudeTankfire&ExplosionAccidents

张兴凯赵军

【摘要】本文应用事故树理论,对原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基本原因事件、中间事件以及它们与顶上事件的关系。对每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给出了原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起决定因素的事件,作为制定防火防爆措施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学校的风险评价

RiskAssessingforSchool

苏宏杰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校里存在的几种典型危害:火灾、有害物质、显示屏设备工作站、受伤后的救助。分析能导致每种危害的原因、对危害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发生紧急情况的应急计划,以保证中小学校的教职员、学生以及其他外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消除、减少或控制学校的安全卫生风险。

【关键词】学校风险评价应急计划

(劳动保护2003,2)

中国工程与建设项目安全评价

Safetyevaluationof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

MaohuaZhongab,.,XingkaiZhangb,TieminLiub,XingWeiab,WeichengFana

Abstract

Inthispaper,wereviewsafetyevaluationof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andintroducefoursafetyevaluations

thataremostlyusedinChina:safetypre-evaluation(SPE),safetyevaluationonprojectcompletion(SEPC),overallsafetyevaluation

ofcurrentstatus(OSECS)andspecialsafetyevaluation(SSE).Furthermore,relatedlegalandpolicytrendsofsafetyevaluationin

Chinaandthefuturedevelopmentarealsodiscussedhere.

?2003ElsevierScienceLtd.Allrightsreserved.

Keywords:Safetyassessment;Relatedlegalandpolicy;ResearchStatusinChina

(aStateKeyLaboratoryofFireScience,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Anhui,230026PRChina

bNationalCenterforIndustrial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tateEconomicandTradeCommission,17HuixinXijie,ChaoyangDistrict,Beijing,100029PRChina)

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sIndustries,2003,16(3):201-207.

危险辨识方法的研究

StudyonMethodforHazardIdentification

高进东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的危险辨识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系统地发现潜在的事故序列、事故的起始事件以及相应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危险源危险辨识风险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4)“”版权所有

风险分析的质量评价研究

StudyonQualityEvaluationoftheRiskAnalysis

高进东冯长根*吴宗之

【摘要】风险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随着风险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建立评价风险分析的内容、结果及其方法和标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讨论了风险分析的质量概念,提出了一种评价风险分析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风险分析过程的评价,利用检查表来发现风险分析的缺陷,同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对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提高风险分析质量的途径等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评价风险质量的方法能揭示风险分析中大多数的重大缺陷。

第9篇: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一、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含义。

工程项目的风险具体是指由于工程建筑进行过程中,施工时间较长以及制作工艺复杂并会随着项目是建筑造成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的损失,这些损失就是工程项目的风险。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人力、物力以及漫长的时间,因此如果出现了项目风险,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这些损失包括人身安全、经济金钱等多个方面。

(二)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过程。

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具体的讲就是要在对于工程项目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找到发生风险的原因,从而为项目风险的管理奠定基础。项目风险分析主要包括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根据其危害程度以及发生频率等因素对于其危害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将项目的风险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过程输入、过程控制、过程输出、过程机制。工程风险的分析首先需要对于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控制,具体的讲就是对于一个工程项目需要运用的人力、资源等进行分析与控制,从而调节项目的风险,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这一步是对于项目风险进行初步的认识。对于项目风险的分析其次是对于项目风险的输入。也就是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不定因素引起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而在理性的分析之后可以根据其对于工程的影响作出等级性的评定。再次需要对于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输出,具体的过程是指在依照上述中将评定等级的风险输入进行输出。这些输出的风险可以制作成目录,主要包括不同的风险类型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于工程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工程风险分析的最后步骤就会要对于工程项目的机制进行指定。主要的方式包括分析工具分析方法以及风险数据库等,主要针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等进行系统飞分析与评价。

(三)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原则及方法。

在对于工程风险分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到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并通过一定的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正确的认识到工程项目中产生风险的实质是什么。正常情况下,我们在进行项目风险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其主要的原则是基于对于所有风险进行细化与分析,从而区分出风险中的直接风险与间接风险。对于直接风险我们需要重点对待,而对于间接风险我们需要先给直接风险让路,但是依据需要在适宜的时间内解决。对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常用的方法有初始清单法、经验数据法以及风险调查法等。初始清单法是在风险分析中使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相关部门,例如建筑部门对于不同风险损失的数据进行分析。而经验数据法是对运用对比的方式找出的与自己项目中发现的风险较为相似的风险展开关注,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完善,容易产生误差。最有效的工程风险分析就是将自身工程的实践中出现的损失与理论中的风险评估相结合,在考虑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鉴定其风险等级。

二、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加大宣传,构建具有特色的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项目风险的内容,政府中相关部门以及各个领域的媒体都应该进行大力的宣传,从而提高参与项目建筑以及建筑中受益者的风险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可以有效的帮助项目的管理者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完善现有的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体系。通过大力宣传的方式可以使得工程项目风险受到社会广大的关注,从而提高大家对于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意识。可以说建筑中的风险无处不在,所以项目风险的管理对其工程投资与建设最终获利程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伴随着建筑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开始向着多元化投资等不同的角度发展,这也就加大了企业项目的风险。所以在进行企业项目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体系。这已经成为了建筑市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建筑项目管理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自我国加入了国际贸易组织之后,一些国外的企业开始加入了我国的建筑市场,这些企业一般具有雄厚的实力并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完善的体系。因此我国现今的建筑业市场正面临着竞争不断升温的现状,工程担保以及工程保险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性。所以在现今的项目实施之前,发包商 、咨询公司、承包商的相关部门需要购买相应的保险,同时要进行一定的担保。所以在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大力进行宣传,并构架具有特色的,适合自身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于工程项目风险的有效管理。

(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政府的相关的部门需要结合当今社会建筑行业的基本情况制定法律法规,从而细化现今工程项目建设的细则,针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一定的限制,完善现今的企业项目风险的管理体系。例如现今我国实施的《担保法》、《保险法》等。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有关于建筑业的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因此在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现行的法律与生活中的工程项目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对于企业项目风险展开有效的管理。

(三)削减政府收取的税金与管理费用。

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工程中,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收取费用的方式,增加工程担保与保险的费用。从而在总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于工程项目风险的费用投入。从而实现由市场本身对企业风险的损失进行承担与管理。通过有关部门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企业向政府上交的税金与管理费用占每年总生产额的五分之一,但是对于企业项目风险管理投入的担保与保险费用确实极其欠缺。因此在削减了政府收取的税金与管理费用的同时,项目的管理者可以将这一部分的资金投入到项目风险管理中,从而构建出完善的,适用于我国实际国情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在对于建筑业投资的过程中,在支出中设定一部分的风险管理费用,从而促进项目风险管理的全面性。

(四)积极培育建筑工程保险以及工程担保市场。

笔者认为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并不仅仅依赖于政府或者是依赖于管理者,还可以展开第三方的介入,完善先进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因此培育建筑工程保险以及工程担保市场可以说是对于现今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之举。我国可以主要以银行为基础,运用遍及全国各地的营业网点以及雄厚的资金,开展建筑工程的保险业务,从而建立并完善现今对于工程项目风险的保险制度,与此同时需要对当前市场经济进行规范,从而有效的构建工程担保市场,让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不会因为担心个人承担项目风险而不去开展新的工程项目。

(五)借鉴国外经验 ,建立处罚制度。

由于西方很多国家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所以具有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在对于工程项目进行分析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同时构建处罚制度,例如对于工程建设中不进行年检、具有不道德现象的行为予以一定的处罚,杜绝由于企业自身的问题导致工程项目风险的增加以及难以管理。

(六)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切实的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首先需要提高企业对于风险的管理能力,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使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形成一定规模。避免由于工程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与隐蔽性而造成的企业损失。企业目前需要做的,是加强收集有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能力,从而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于项目工程风险的管理。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企业过于注重经营 、生产 、管理等工作而忽视了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工程项目中出现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风险,可以及时的评估其危害并进行最为适当的处理,减少因项目管理风险过大而造成企业的损失。

三、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中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其管理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从企业的管理者、政府以及保险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于工程项目中风险的完善管理。

参考文献:

[1]贾宝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业主风险管理方法与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