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企业安全管理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安全管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安全管理知识

第1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Zhou Jianlin

(Fujian Quanzhou Expert Committee on Construction Industry,Quanzhou 362000,China)

摘要: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领导是关键;做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建立简洁高效的体系文件;掌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重视企业内部的审核工作标准;是企业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重重之重。

Abstract: The leadership is the key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bout occupational health. We should do well the propaganda and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 simple and efficient system documents, master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internal audit standards, which is key to an implement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bout occupational health in enterprise.

关键词: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做好宣贯 掌握各要素 重视内部审核

Key words: establish and improv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bout occupational health;do well the propaganda and implementation;master the elements;emphasis on internal audi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131-02

0引言

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并保持其有效运行,是一个企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核心,也是贯彻实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关键。但是并非每个企业所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能够保持并有效运行,因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和具有相当难度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架,正确合理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并对体系以后的运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由于施工周期不定、施工条件变化大、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的频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多因素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因此,企业要面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本企业施工组织模式、施工作业场所、技术工艺状况、员工素质做科学的、细致的分析,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如何才能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呢?我就此问题如下几点看法。

1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领导是关键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管理科学、理论严谨、系统性很强的管理体系,将其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引用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企业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相对独立的管理环节,并将其融合在一起,同时将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施工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成为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但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企业最高管理者有效的推动,因为企业最高管理者是企业负有批准并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的人,具有企业的决策权,企业最高管理者重视安全,在工作中真正坚持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明确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改善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将有利于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纳入企业的全面管理策略,就可以在资金投入、机构、人员上满足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需要。

实践证明,最高管理者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决心与承诺,不仅是企业能够启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动力,而且也是动员企业不同的部门和全体员工,积极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保证。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承诺与支持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效果和实施的有效性。

2做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

建立完全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管理程序文件和体系支撑性文件,首先要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企业在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要通过宣贯,使员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进行有机的结合,消除员工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思维误区。其次,体系的宣贯不能仅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因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面对的是企业的全体员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不仅是预防各类风险发生的基本手段,也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

3企业应建立可行高效的体系文件

第2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工矿企业食堂是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重点部位。为深入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4〕50号),进一步加强全市工矿企业食堂的食品安全,健全监管措施,努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促进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的规范化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精心组织、分类管理、平稳推进、服务企业”的原则,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市工矿企业食堂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齐全、制度基本健全、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力争培育和树立一批基础设施齐全、内部管理规范、卫生信誉度良好的A级示范食堂和B级规范食堂。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全市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基础档案

开展全市工矿企业食堂的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企业食堂的分布、基本卫生状况、职工人数、就餐人数、责任人、卫生许可证申领及量化分级管理开展等基本情况,建立工矿企业食堂基本档案。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对其管辖的企业食堂进行细致的分类登记造册,确保普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开展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根据普查结果,制定全市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整治规划和方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08年完成全市工矿企业食堂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建立工矿企业食堂基本档案,完成食堂卫生许可注册登记和从业人员的体检培训,完成对就餐人数300人以上工矿企业食堂的专项整治。2009年完成对就餐人数100人以上工矿企业食堂的专项整治。2010年完成对就餐人数50人以上工矿企业食堂的专项整治。

(三)建立和完善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根据《浙江省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全面开展工矿企业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健全食堂日常监管工作制度,狠抓责任落实。对于达到卫生量化分级C类以上企业,要加大规范力度,注重培育规范化食堂。对即使整改也达不到办证条件的工矿企业食堂,制定基本卫生要求,实施备案管理。实行严格的准入条件和追溯制度,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分类择优选择大米、肉类、食用油等主要食品定点采购单位,确保“质优、价廉”的食品进入食堂;凡是新建、改(扩)建的食堂,要按照国家有关食堂卫生设计规范要求建设;对已建但不符合要求的食堂必须进行改造。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各县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辖区的整治工作,对已纳入整治范围的企业要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监管部门要依法监督管理,对拒不整改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食堂要严肃查处。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级食安委及其办公室要发挥协调监督职能,加强沟通,适时开展暗查暗访工作,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卫生部门要严格食堂卫生许可证管理,加强对就餐环境、食品储藏、加工、餐具消毒、保洁等环节的卫生监管,定期抽检食堂供应的食品,强化重点时段高风险品种的监管,组织企业食堂负责人、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全面实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确保食堂食品安全可控;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指导,做好专项整治宣传动员和调查摸底工作,督促工矿企业加大食堂的管理和投入力度,督促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引导新建企业建设规范性企业食堂;农业、工商、质监、经贸等部门按各自职能配合做好工矿企业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第3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铁路施工企业安全成本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2010)03(a)-0000-00

一、安全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铁路施工企业的安全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预防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设备设施损毁等事故,保证职工在施工生产中的健康、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施工企业安全成本通常包括安全预防成本及事故损失成本,事故损失成本通常包括事故损失直接成本及事故损失间接成本。安全生产预防成本是指为保证安全生产而投入的人工、设备、材料、仪器仪表、培训等费用等;事故损失直接成本是指为处理安全事故而发生的能用货币直接核算的成本,如工伤赔偿、设备损坏、设备更新等;事故损失间接成本是指因安全事故引起的与处理安全事故无直接联系,不能以货币价值衡量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如企业信誉等。本文主要以安全预防成本及事故损失直接成本为讨论对象,至于事故损失间接成本,有些是无法估量的,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讲,如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轻微的可能失去一方市场,严重的可能是整个企业的发展。

二、铁路施工企业安全成本的分析

铁路施工企业安全成本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安全预防成本,即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而投入的费用。二是事故损失成本,即为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而发生的事故损失直接成本及事故损失间接成本。

(一)安全预防成本可以分为:

1) 安全管理费:为安全生产所配备人员的工资,如安全监督员、防护员等,开展安全检查等支付的费用。

2) 安全培训费:为提高人员素质,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的各种安全培训费用(包括内、外培训)。

3) 安全设施费:各类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装备、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服、安全帽等。

4) 安全宣传费:安全标志、标语、张贴画、板报等费用。

5) 安全检验费:对安全防护用品、设施、装置、机械设备进行检验所支付的费用。

6) 意外伤害保险费:投保建筑工程施工从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

(二)事故损失直接成本可以分为:

1) 事故应急救援费:事故临时处理、应急救援、临时过渡费用;

2) 事故医疗费:事故人员救护、医疗费用;

3) 事故赔偿费:事故伤害人身赔偿费、设备损坏赔偿费;

4) 事故设备修复费;事故损坏设备的修复、安装费;

5) 事故停工损失费;由于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整顿费用;

6) 事故处罚费:由于重大安全隐患或事故导致合同相关方或上级有关部门签发的罚款;

7) 事故善后处理费:为处理事故而引起的其他费用;

事故损失间接成本主要是企业信誉、业主评价、社会评价等,本文不做讨论。

安全预防成本也就是安全生产费,事故损失直接成本也是事故处理成本,由于施工项目的施工环境、施工组织、施工工期、产值以及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尽相同,所以项目的安全生产成本和事故处理成本的分析相对比较困难,下面是近五年来10个铁路施工项目的各项费用支出统计数据:

(三)近五年来10个铁路施工项目的统计分析

1)当安全生产费投入比例较低时,事故处理成本比例将会很高。这说明在安全上少投入,表面上企业支出减少,而实质上却隐含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2)随着安全生产费的投入比例的上升,事故处理成本比例很快降低。项目安全生产费占项目产值的比例越高,项目的事故处理成本占项目产值的比例相对越低,说明伴随安全预防成本的逐步增加,项目的安全事故在减少,事故损失直接成本在逐步降低。

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生产费比例与安全管理和防护水平成正比关系,即预防成本越大,安全生产越好,损失成本越小。事故处理成本为损失性费用,与施工安全水平成反比关系,即损失成本越大,安全生产越差。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成本,预防成本属于控制成本,随着安全水平和现场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这部分成本会不断增大;损失成本则属于机会成本,随着安全防护水平的提高,这部分成本将逐步降低。施工单位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预防成本的投入,以减少损失成本的付出。

三、安全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一)安全成本投入不够

长期以来,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工程直接费的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安全出了问题才去弥补,总是在事后控制,而不能事前防范。所以,对安全成本的投入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有实际的投入,才会收到较好的效益。

(二)安全成本预防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在施工生产上不惜人力物力,而在施工安全成本上,却缺乏应有的安全生产预防意识,安全防护人员不足,施工机械老化,企业领导对安全成本控制的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里,发生事故后又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导致事故损失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三)安全成本归集不明确

安全成本中许多内容可从财务统计报表中分离出来,列为安全成本的内容,如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特殊作业人员培训、事故处理善后费用、因安全事故而上缴的罚款等,但施工企业一般都归集到工程直接费中,不能真实的反映安全成本和事故处理成本的内容,为安全成本的分析和研究带来不便。

上述问题在我国铁路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如果施工企业对安全成本的投入过低,必然是以降低施工安全为代价,施工企业最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施工安全,在加大安全预防成本的同时,加强事故损失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四、安全成本的管理控制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安全目标

施工与安全是相互矛盾的统一体,为施工不顾安全是不可取的,但盲目提高安全目标也是错误的,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竞争度及国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确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合理的安全管理程序,避免制订过高安全管理目标,盲目超越市场和国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从而造成安全成本乃至工程成本的增加,损失工程利润。

(二)强化管理,奖罚分明

施工企业要强化管理,加大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力度,增强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避免无谓的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损失成本的增加。加强危险源预防排查,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并对预防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

(三)安全成本独立核算

通过安全成本核算,分清经济责任,企业把安全成本纵向分解到项目班组,横向分解到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建立把个人利益与安全成本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及时奖惩的分配机制,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成本管理格局。

安全成本管理是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工具,是调整经济效益与安全施工关系的有力武器,是实现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安全成本的分析将安全工作的经济合理性与管理有效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安全成本与企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安全成本的分析与核算,可以控制安全生产费的合理投入比例,有效地避免事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以期达到以最小的预防成本投入,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成本的目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安全经济学》 作者:罗云 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04月

2.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与技术》作者:常占利 著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年05月

3. 《安全成本与安全工作经济优化》作者:姚庆国 《煤炭学报》-2001年26卷3期

4. 《安全成本及安全成本分析指标的确定》作者:马红伟 陆刚《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4卷1期

第4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1 何为安全生产投入

1.1 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是说在单位开展生产以及后续的销售工作的总体步骤。该项投入活动还涵盖很多的保证活动,例如在对生产时期的危险要素监控,对潜在的隐患分析,对工作者的安全监控,对资源的使用数监控等等。

1.2 单位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进步和经济活动的关键依托体,同时还是消费品制作的组织者。因此,怎样发展单位,怎样在其发展时期对其设置综合化的管控体系,是当前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分析并且论述的事项。当单位开展该项投入活动的时候,怎样才可以确保该项活动为单位带来丰厚的利润,此时就要分析该项处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1.3 单位在开展该项投入工作的时候,它规定的最终意义是确保生产活动有序,确保销售工作顺畅,确保有关的工作者和技术者的生命以及财产等不受影响。因此单位的该项投入活动是一项要持续发展并且积极创新的活动。

2 关于会计处理活动的措施和作用

2.1 该项处理活动的客体是我们国家的各个单位中的资金管控以及运作等步骤,在具体的活动里,因为资金流通通常都是以实物为关键客体的,因此该项处理活动是确保实物流通工作开展顺畅的方式,最关键的是对我们国家的各类单位在开展安全等投入工作的精准体现。

2.2 该项活动不单能将一个单位在开展投入活动是使用的资源和人力投入等需要的资金开展综合化的测评,而且还能够对投入时期的一些不利现象有效的监管。因为该项投入活动在单位的发展时期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其在开展时期和之后获取的成就的优劣挂糊到单位的发展,因此通过这个要素我们可以知道该项投入的完整性等对单位来讲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要想积极的开展好该项投入活动,就要对处理活动积极的分析。所以,投入活动和会计处理活动之间是有效联系的,必须将该项活动开展好,才可以保证投入活动能够顺畅的开展。

2.3 当单位开展投入活动的时候,对会计处理活动来讲,可以使用不一样的措施来开展。

首先,由于处理活动的独特意义,在开展该项处理活动的时候,在一定的层次上来讲,它有着优秀的预测意义。通过预测性不但能够结合有观点信息对资金的变动特点开展预算等,而且还可以对单位的资金流动性和发展方向开展综合化的预估。

其次,如果一个单位在开展该项投入活动的时候碰到很一些严重的不利现象的话,就可以通过会计决策的措施来处理。经由这个措施能够拟定两类或是多类的方法对出现的不利现象进行论证,进而从此类措施中获取最为优秀的来落实。其中,结合决策用时,可以将该措施区分成短时间的以及长时间的。

3 投入的管控措施和处理工作间的关联

3.1 单位在开展该项投入活动的时候要积极的分析资源投入的运算等,此时单位在开展该项总结活动的时候,要按照最低的费用来开展前期的预算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到在生产中所能发生的一系列事故所带来的损失赔偿。当开展后续活动的时候,要对账目等积极的分析,进而确保损失最下,获取最高的利润。

3.2 当单位开展该项投入活动的时候,不但要分析资源投入和降低风险等的方法,而且还应该分析有关的活动设备和活动氛围的整治等工作。其中,在企业对其固有仪器以及新进仪器进行养护及管理等工作时,应该经由会计部门进行严格的核算,将安全生产投入的前期与生产中期的一系列投入总和与仪器设备的养护管理所投入的资金综合给予一定的计算分析,从而将差价降低到最小,进而让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能够以最小的利润支出来获取最大的收益额度。

4 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会计处理工作的研究

4.1 通过对我国相关企业制度与会计处理研究政策的结合与探析,我们可以得知在进行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对于其投入或提取的相关资源与资金的规定有着一定的明确说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工矿企业而言,在进行资金提取及运用时,需要相关部门给予严格的施工风险检测,然后通过安全检查与资金评估等方式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工作进行整体的支出与收益评估。而这期间,则需要企业中的会计处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中的固有资产和提取资产进行计算与分析,特别是在生产投入中期,会计处理部门对一些资源的开发及浪费也应给予一定的数目评估,然后将这些数据统一起来,并制成相关的数据账单,从而让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一切支出能够做到一目了然。

4.2 根据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可知,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不仅相关的会计处理部门需要进行严谨的数据统计处理,同时还要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等四项原则来办事。其间,在2006年时的记者招待会就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一些危险因素向财政部和安全监管总局的相关负责人提出关于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时的一些高危行为以及在生产资源管理上的问题,会议中,相关负责人指出要以实施安全第一的生产投入工作及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实会计处理工作中的安全生产资源提取的合法化、规范化,积极加大生产投入中各部门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对于会计处理工作要给予一定的重视;根据我国财政部所颁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通知中》可以知道,在企业实施会计处理工作时可以从一些问题的根源处着手,比如当企业进行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在进行高危行为的生产投入时,其会计处理部门该如何对提取资源进行处理、相关的利润数据表与进度报告信息又该如何拟定,这些都是企业会计处理部门所要面对的重点难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单位开展该项投入活动的时候,怎样以最低的投入来获取最高的效益,是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分析并且论述的事项。此时不但牵扯到管控者对于工作人员的关注,而且还牵扯到单位使用的管控理念等,和这个单位对该项处理活动的落实是不是合理。要想将该项处理活动落实到实处,其就要靠着单位的负责人有长远的眼光。身为一个专业性非常高的活动,它对于工作者的重视性是不是合理,对于活动的关键控制点的论述是不是精确,都是单位的负责人要积极分析的事项。而一个企业也只有在对会计处理工作给予完善的充实手段后,这个企业所进行的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才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第5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石化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E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59-02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职业安全卫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早在七十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国内职业安全卫生的现状健全和规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1996年,DNV、BSI、BVQI等十余个国际标准机构合作,在其各自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基础上联合起草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简称OHSAS1800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及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意义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完全套用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模式,是一套严谨、系统性强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促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科学化、标准化。

(2)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OSHSMS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对企业或公司的生产运行实行全面的整体控制,在内部建立一整套有效和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从而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和意外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提高企业形象,打破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贸易上的优势,设置重重贸易壁垒,将环境保护、人权、劳工安全状况涂上商业色彩。在这种形势下,由于我国已加入WTO,企业必须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避免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影响。

3 石化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石化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许多高毒物料作为原材料或辅助材料,如苯、甲苯、氰化钠、硫化氢等,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有统计某石化公司在1991―2001年共发生职业中毒25例,急性职业中毒22例(88%),其中3人死亡;慢性职业中毒3例(12%),3人全部死亡。职业中毒主要以急性硫化氢中毒为主,并且还与岗位工种有关,其中以司泵、维修、防腐为主,这3种行业共21例,占总数的84%。因此要做好职业健康防护,杜绝和减少职业健康事故发生。实践研究表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大型石化企业中推行实施是可行的,对提高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较好的作用。

4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4.1 学习与培训

由最高领导层牵头,培训公司中管理技术骨干,包括班组长、技术人员、科室主任等熟知体系标准要求的人员。每个层次至少选派2名人员参加有关认证中心或咨询机构组织举办的OSHSMS知识培训班,并获得OSHSMS内审员资格证。然后由他们再对全公司各岗位的骨干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

4.2 初始安全健康评审

组织厂、车间两级评审小组,以班组为单位针对整个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对石化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健康情况进行评审,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有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收集包括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和1996年ISO/TC67的SC6分委会所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草案)等在内的适合本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内部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

然后组建初评小组。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者代表主持初评工作。经协商选一名员工代表参与初评工作,由体系推进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初评工作。初评小组具体评审人员包括:设备、设施、动力能源、消防的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病防治人员;涉及高风险场所技术管理人员(液化气站、化学库、高压容器、油库)。其次,确定初始安全健康评审范围,最终确定初评范围。

最后采用现场观察、面谈、询问、监测、资料及文件评审形式,对初评内容实施评审。采用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综合运用工艺过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头脑风暴法及资料统计分析法,辨识企业活动的危害事件及因素,结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给出反映实际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的不同等级评价准则。收集评估现行管理制度;对事故、危害事件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对相关方的意见、要求及员工建议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管理制度和其它体系中相关内容的差异。

4.3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

选定一组车间工人作为安全代表,作为改革的推动者,与中层管理人员一起和最高层管理部门参加会议。具体操作为由最高管理层建立有一定责任权力的管理机构并配置足够的资源,由各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作为安全健康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厂长担任副主任,以车间为单位成立工作小组并由各车间主任担任组长,班组长及相关技术骨干为工作组成员,配备专职安全和卫生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由基层选派代表和高层参与会议,会议中领导听取各管理者及专家的意见,将资源作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变更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根据初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信息、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信息,设立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绩效改进型目标。依据辨识和评价出的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程序包括:确定应急情况;设立应急指挥、交流、抢救组织架构和职责;编制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应急与善后处理、应急宣传、程序评审更新。发生事故后,应先启动应急程序,紧急处置事故,处置结束后转入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按照要求建立文件化体系,包括各类规章制度中整理的相关管理性文件;编制的事故紧急预案;编制控制危险的实用性作业指导文件三部分。文件资料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便于查询与定期评审,并且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文件化完成后,应经过程序规定的方式批准和。颁布实施时召开动员大会,对整个体系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并组织该体系的学习工作。在贯彻过程中可以采用如召开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条件允许时应定期对职工进行考核,以保证体系切实落实。

4.5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监控与纠正

(1)绩效测量和监测。

参考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实际生产特点,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对检测使用的设备仪器注重校准和维护,对所设目标、指标如车间内苯蒸气浓度的控制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定期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监控结果和法规执行情况。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

遵循独立、客观、系统的原则,定期开展内审。由管理者代表推动,由专门培训过的持证人员根据要求进行一年一次的内审。内审完成之后,将结果送报管理者,管理者根据要求向上呈报,并对下属有关部门通报审查结果。

(3)管理评审。

由最高管理者进行定期评审,根据企业体系的审核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方针、目标以及体系其他要素可能需要进行的修改,提出下一步改进、调整的目标,作为调整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依据,为下一步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4.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评价

做好体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组织专家骨干技术人员按照标准,通过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对系统进行科学评价,及时发现各种缺陷和漏洞,为体系的系统改进提出指导建议。

5 注意事项

5.1 强调决策层的作用

由于职安全健康在公司中处于重要的特殊地位,其影响范围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和全部财产安全,企业的法人代表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因而要亲自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系各要素在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层次得到顺利实施,提升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的发展。

5.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一个体系的建立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科学的理论和严密的组织结构,而在于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如此,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能否实现持续改进,安全健康绩效能否不断改善,绝不单单是建立一套体系就够了,而需要将其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吸取教训,不断的修改完善。

5.3 体系的建立应贯穿生产过程的始终

作为一套强调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它强调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不能简单归因于与某一事件,它是系统中多个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系统割裂开,强调片面的安全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只有全方面全过程考虑整个系统,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安全,OSHSMS的科学性也体现于此。

参考文献

[1]卢世红,周自忠,孙成海等.中国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004)[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2]朱燕群,黄永泉.某石化企业1991~2001年职业中毒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医学,2006.

第6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电力企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企业,在其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风险性较高。加之现阶段电力企业调度运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企业的稳定运行受到影响。

一方面,电力企业在倒闸操作中存在问题。倒闸操作的正确与否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密切相关。如果倒闸操作失误,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安全事故。

一方面,电力调度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保障每一位人员的生命安全,是电力企业的运行中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这也是电力企业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但由于在调度运行中管理方面出现的诸多漏洞,而对企业的生产、运行等产生影响。如,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对监督和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处理;电力企业在运行时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大量人员进行此重复性工作会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电力调度的运行和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电力企业调度运行稳定的重要条件。例如,如果倒闸操作工作人员素质较差,不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对操作票进行填写和审查,导致不同人员所填写的操作票格式、内容等无法统一,不仅会使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产生影响,还会对倒闸操作的正确流程产生影响,以致工作无法正常顺利进行。另外,有些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消极、悲观,没有高度的责任心,进而使得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此外,一般情况下在对电力设备调度运行时要求比较严格,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进行,如先写维修计划书,再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然后再进行管理和维修。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没有严格按照流行进行,而是随意或者临时进行,导致电力系统经常性出现问题,影响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

2.电力企业调度运行管理的安全控制措施

2.1 提高调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要想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一方面要逐渐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并随时对调度运行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的情况需要及时给与纠正和处理;同时还要加强各个调度部门之间的联系,严格按照下级调度执行上级所下达指令,使得调度能够正常运行。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规范调度人员操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要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力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对企业的稳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保障企业调度的稳定运行,需要对其人员的综合素质引起重视,以降低安全隐患。一要定期对调度人员进行培训管理,根据企业人员的工作情况合理制定培训内容,从而使调度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二要注重对工作人员思想素质的提升是强化调度人员责任心的重要体现,不定期的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以增强其对安全工作的意识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强烈的责任心,调度人员才会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工作,以使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和提升。

2.2 严格执行倒闸操作命令

加强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与电力设备的保护对于电力调度的运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调度运行中需要严格按照倒闸操作的命令进行。例如,在下达倒闸操作命令时,要不能使用白话进行交流,而要使用调度术语;在命令时,要互报单位以及调度人员的姓名,并且要严格按照调度术语进行交流;在下达或者执行倒闸操作命令时,要时刻保证思想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以免出现差错或者漏洞,影响调度的稳定运行。

2.3 将新技术应用于电力企业调度运行中

在电力企业调度运行和管理中,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流程和运行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然后学会将现金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业调度运行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数据以及潜在的信息进行合理准确的监测,以正确判断电力系统中是否存在风险,并对系统的安全性能作出评价和处理。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善的能量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由动态测量系统、通信系统、中央处理机等组成,可以对发电机的动态行为、运行状态等进行估计和监测,以此来实现对电力调度运行的实时监控,并且对其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并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其他问题进行处理和修改。

变电站是电力企业组成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随着电力企业发展而逐渐成熟的一项技术。该技术以高新科学技术为依据,借助数据通信来达到调度运行数据实时可见的目的。既可以建立实时数据库,完全避免操作票写作不规范的问题,还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以提升对调度系统的实时控制和管理。

第7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摘 要 施工企业加强安装项目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对项目成本进行全程监控,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将具体从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项目后期入手,具体分析项目成本管理的全程控制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安装项目 成本管理 控制

随着建筑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项目成本管理进行全程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企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对安装项目成本进行全程控制,使企业以最少的投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润,这已成为每个企业重点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针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一下几点成本控制对策,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安装项目成本管理首先应从前期准备阶段实施控制,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工程投标阶段,施工企业要科学合理地编制投标文件,正确、合理地进行项目成本估算和投标报价决策,严禁低于成本价进行投标。

第二,认真签署承包合同。在签署总承包合同时,必须以有利于工程的索赔和补偿为前提,认真研究招投标文件,严格审查合同内容,尽量规避、减轻或者转移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对于意思表示不清的条款要提出异议,根据平等协商的原则签订合理的承包合同,防止业主在合同中以霸王条款或转移风险的内容侵害施工企业的权益。

第三,严格编制项目规划书。项目规划书作为工程项目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工程施工具有指导作用。项目规划书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施工的指导思想、机构设置、施工方案、施工管理、施工预算等,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项目规划书的内容进行编制。根据企业的技术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计划,严格评估各项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有效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具体来说:(一)、按单位工程分解投标预算的量和价;(二)、调查市场人、材、机、周转材料的价格;(三)、施工组织及现场平面布置;(四)、编制指导性目标成本计划书、确定项目成本管理目标并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第四,重视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交代施工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工程设计意图、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操作方法、施工材料、安全技术等。技术人员应详细讲解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使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熟练的施工技术,防止因操作失误造成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五,制定成本管理责任制。施工前,施工企业要按照岗位责任制分解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管理责任,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实行归口管理。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

安装项目实施阶段,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主要应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施工现场管理费等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人工费成本的控制。人工成本在安装工程项目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一些包工不包料项目,人工费成本的比例高达50%甚至更高,所以控制和降低人工费成本对实现项目目标至关重要。要想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应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设置机构规模。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合理设置项目机构的规模,优化人员结构,使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坚决杜绝人员闲置的现象;(2)选用高素质人才。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项目成本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高素质的人才能够发挥自身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大大节省项目成本;(3)制订劳动定额。人工费控制要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进行控制,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进度制订合理的劳动定额,合理安排劳动力,全面提高劳动效率,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第二,加强材料和设备采购的控制。一般来说,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成本占工程项目总成本的比重是最大的,因此,加强材料和设备采购的控制,从源头上节约项目成本是至关重要的。施工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对材料和设备采购的控制:(1)制定合理的采购程序。施工企业应按照内部招标、公开操作、逐级审核、领导批准的程序,对材料和设备进行科学的采购。坚持选用质优价低的材料和设备,并建立奖惩机制,对采购人员实行激励;(2)建立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施工要全面掌握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包括供应商的分布地点、材料和设备的价值与质量等,在采购前通过对比,选出质优价廉的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有效控制项目成本;(3)钢筋、机械设备等大宗主要材料和设备等物资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其余材料采用询价审批采购方式进行采购。对材料和设备进行综合比较,在购买材料和设备前,要综合比较各家的商品质量与价格,尽量就地采购,以减少运输成本,同时要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材料采购量价应控制在材料需用计划内,尽量减少库存。

第四,加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现场管理。施工企业应重视现场管理工作,尤其是对材料和设备的现场管理,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验收制度。施工材料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前,要严格进行验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和设备的品牌、型号、数量、质量等,并与业主规定的标准进行对比,保证材料和设备的质量;(2)建立报验制度。施工企业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测和试验,如检查产品的合格证书、质量证书和材料检测报告等,并及时向业主提交报验结果,防止因材料质量问题影响项目成本的控制;(3)建立领发料制度。现场施工阶段,对于材料和设备的使用、领取、库存等信息都应做好记录,防止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丢失、浪费,加大材料保管力度,有效节约成本;(4)建立材料设备台账。根据材料和设备的入库数量和使用数量,建立完备的材料和设备台账,提高材料使用透明度,有效减少库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第四,机械费控制。施工企业设备安装项目机械费占工程项目成本的比例也是很大的,控制好机械费成本对节约项目成本同样重要。机械费控制主要按以下做法进行:(1)项目部要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条件、施工方案、施工进度编制机械使用计划,明确施工机械型号、数量和租赁周期。

(2)施工过程中由施工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机械的进退场时间,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台班费用发生,控制机械台班成本。

(3)施工管理人员要认真记录机械使用台班及停置台班数量,加强施工现场机械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使用时机械不能正常运转,造成人员窝工和机械设备的停置。

第五,加强施工现场经费支出的控制。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经费支出比较大,各种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经费等名目层出不穷,这些费用在使用和开支时弹性较大。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目标成本计划书对现场经费进行控制,做好前期预算工作,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财务支出的透明度。同时,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监督财务工作,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六,设计变更、签证,施工索赔,新技术应用等控制。1、设计变更、签证等是直接导致工程项目成本费用增加或减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处理工程设计变更、签证时必须明确责任,及时办理在处理过程中的工程数量特别是隐蔽工程数量、零星用工料、材料市场价格等的有效签证,不要在工程结算时写“回忆录”找不到依据或错过施工合同规定办理时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加强施工索赔管理,认真研究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注意施工过程中各种资料的积累,及时进行施工索赔和反索赔。3、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工效、降低成本。

三、项目竣工后期的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后,企业要及时进行竣工结算,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核算制度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办理结算后要及时催收工程款,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减少由于被拖欠工程款造成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第8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构建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就要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寻找更加适配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案,积极推进全过程化管理进程,配合综合监管标准以及市场服务要求,从企业长远发展布局和战略布局出发,建构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维持综合管理效率和水平。建筑企业推进一体化管理进程,要秉持共同、连续的管理原则,确保企业内部相关要素和子系统都能呈现出较为和谐的管理状态,并且为不同管理领域工作的开展提供互补服务,发挥一体化管控机制和运行维护体系的应用优势,规避风险因素,实现精细化任务内容的布局处理,从而一定程度上优化组织管理结构的协调性和规范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1)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能最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利用统筹管理和控制的活动应用模式,确保资源配置、管理评审、预防措施等工作都能协同落实,减少组织之间因协调性不足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2)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控制能大大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为企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借助综合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管理应用机制,就能维持复合型管理体系的平衡,提升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的综合效果。(3)一体化管理模式还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借助协同管控模式就能提升组织结构、智能分配管理的效率,为资源共享提供支持,避免重复性工作频次对整体效率产生的影响[1]。综上所述,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搭建协同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的构建内容

2.1管理对象

2.1.1质量管理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根本,是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管理的关键阶段。利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规范施工项目管理过程,确保项目质量符合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求,匹配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一般而言,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要充分秉持PDCA管理原则,将科学管理的原理应用在施工项目的每一项管理任务内容中,形成质量管理的闭环模式(图1)。值得一提的是,在动态PDCA循环结构体系中,满足要求就是质量管理的“起点”、持续改进才是质量管理一直追求的“目标”。2.1.2环境管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城市环境质量和空气污染问题如何合理化地解决成为城市可持续建设的重要议题,建筑企业要充分践行规范管理要求,提升企业环境管控水平,坚持预防管理原则,保证相关要素监督管控的合理性,不仅能有效控制污染物还能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与此同时,在环境管理结构中,要保证相关要素的规范性,按照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落实工作内容:(1)制定环境管理的方针。(2)制定实施性规划,综合审定环境因素、法律要求、目标和指标。(3)监督实施过程,要建立机构职责、培训交流、文件和文件控制、运行控制以及应急准备响应。(4)监测和评价,落实不合格的纠正以及预防措施,并记录、审核。(5)评审并改进。2.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在企业内部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将组织安全生产责任机制作为关键,确保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维持综合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减少不安全行为和人为失误对企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配合安全思想教育指导和安全态度教育指导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2基础框架

在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中,要想保证相关要素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就要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为关键要素,对各自体系的异同点予以分析,保证管理模型的统一性。2.2.1体系共同点(1)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和基本原理相同,其核心内容都是借助管理学原理建立动态循环管理框架,从而秉持持续性改进的组织领导处理模式达到共同的目标。(2)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手段、操作要点保持一致,利用系统方法都能实现协同化管理体系,并且结合PDCA循环思想,就能有效识别质量因素、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因素之间的关系,配合控制模式、监控机制和评估工作,有效提升管理内容的实效性价值。(3)三者均体现了相同的管理原则,都是要在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员工共同参与,从而建立完整的过程管理方案,保证每个过程控制点落实的规范性,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案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提升提供保障。2.2.2体系不同点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针对的目标以及具体对象存在不同。例如,质量管理体系侧重产品过程控制,要求建立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管理模式,而对应的环境管理体系则更加关注资源的配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注的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降低和规避,最大程度上满足员工和利害关系者的要求[2]。另一方面,控制工作切入点存在不同,如表1所示。表1控制切入点序号名称子程序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2环境管理体系从环境因素分析入手,落实建立、运行、控制、改进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危险源识别入手,落实建立、控制、改进。

2.3基本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1)组织领导部门开展综合控制决策的制定工作,并落实相关文件。(2)成立“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领导组和工作组。(3)分层落实相关培训。(4)结合国家法律法规,集中收集相关方、社会、员工的基本诉求,结合企业文化、管理现状等相关内容和要求制定一体化管理方针。(5)识别对应内容,包括质量管理过程、环境因素、安全风险因素。(6)结合管理方针指定目标和具体量化指标。(7)完成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职能分配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8)依据具体目标制定管理方案并策划编制一体化管理文件,及时分布的同时配置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等。(9)落实内部审核机制,并跟踪评审,及时评价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适宜性、有效性和管理效率。(10)落实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3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的运作模式

在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运作模式中,要完善相关工作细则,就要整合相关内容,以保证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综合管理要求。

3.1策划环节

对于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工作而言,要结合整体管控标准落实具体工作,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要结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具体标准,构建一体化管理策划内容,保证管理体系总要求的科学性。3.1.1规范和标准要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充分考量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建构管理体系并形成相关文件。3.1.2具体管理内容(1)总经理要负责体系策划的制定,并保证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为各个过程的有效运作管理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人事管理部门要负责制定编制手册和程序性文件,为公司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提供支持。(2)能维持管理体系的持续性改进处理,结合法律法规、公司要求等落实综合管理指标,依据目标分解规定目标实现的方法,配合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就能维持管理实效性工作水平[3]。(3)企业要定期对管理体系的功能予以评估,结合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过程监视以及客户信息反馈等环节,有效了解目前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相应措施,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4)在确定一体化管理总体部署要求的基础上,要组织全体员工和相关方落实相应的培训工作,并明确管理重要性,配合具体要求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企业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建筑企业行业特点,并且遵循管理方针制定综合管控体系。

3.2实施阶段

建筑企业在开展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控方针的过程中,要将满足各方需求作为关键,确保实施内容和具体情况都能贴合实际标准,维持整体管理水平。也就是说,要对质量控制内容、环境控制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工作细则予以监督,保证体系有效性和规范性,维持实践管理的综合水平[4]。3.2.1策划产品实现建筑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要明确施工活动运行开展的基本准则,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规范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需求等落实相应工作。并且,在每项工程项目开始前,工程管理部门要结合具体要求和标准组织相关人员策划产品实现的具体过程,制定完整的质量控制措施。最关键的是,要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和资源管理方案,并且维持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2.2控制文件要结合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实施阶段性要求和目标,确定文件体系构成和文件管理要求,依据企业类型、规模和基本发展特点,制定完整的管理文件体系,在保证建筑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环境隐患因素,并且满足员工对健康安全的具体要求。3.2.3采购过程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原材料采购工作也非常关键,采购工作中不仅要对产品和资料进行集中管理,也要对工程分包等一系列内容展开系统化监督。(1)要对材料进行合格文件的查验,尤其是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2)要进行进场检验管理,利用外观检验工作对规格、品种以及数量等进行集中校对。(3)要依据工程项目规定完成抽样管理工作,集中送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和检验对比[5]。除此之外,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分包方的服务质量和行为检查水平,确保一体化管理方针也能对分包企业予以监管,避免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受到影响。

3.3验证阶段

要结合策划内容保证具体验证工作细则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建筑企业要结合监视工作、测量分析工作和改进监督管理工作环节保证工程项目能匹配实际质量标准,并且发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效性优势作用,确定控制要点和预防措施的合理化。(1)要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进行校准和实时性鉴定,保证监视测量工作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提高调整控制的水平,并且要监视和测量校准状态。(2)针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工作,建筑企业要提高对不合格品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完整的控制机制,并且匹配整改要求,及时管控相关工作细则,明确评审处置的具体职责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一体化管理过程要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及时消除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并实现跟踪验证,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水平[6]。

3.4改进阶段

要依据建筑企业综合管理标准确保一体化管理内容的规范性,利用识别改进方法、范围、途径以及管理目标等方式,结合建筑企业不同部门和工作方针完善相关工作,依据时间间隔评价组织管理体系的适宜水平,秉持持续性改良的方针政策,提高实施效果,也为建筑企业全面发展进步提供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企业常规化管理中,要积极开展质量环境安全管理方针,打造一体化管控机制,维持综合管理效果,保证建筑企业多元发展目标得以实现,为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倪开锋.试析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2):228-229.

[2]瞿焱.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的构建及运用[D].浙江大学,2019.

[3]阎永风.建筑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D].西南交通大学,2016.

[4]吴丹,王荣璟.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四标准”“三体系”一体化管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0(04):172-177,192.

[5]闫立飞.以“五个一体化”构建建筑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8(15):236-237.

第9篇:企业安全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民营建筑;安全管理;考核

前言:

随着各级主管部门对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不断规范,特别是2008年5月13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对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人数、备案、考核等相继出台管理办法,大部分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已明显感到专职安全管理人员“C”证数量的不足。为满足各地开工备案的需要,企业内部展开了安全员“C”证培训的热潮,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不论公司还是项目部,不论什么岗位,甚至连门卫、司机等只要能去考都欢迎。此办法获得的“C”类人员证书在数量上的确满足了一时的需求,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实质性需求,更是违背了行业主管部门针对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备案、考核管理的初衷。于是越来越注重项目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到岗情况,各地安监部门对注册备案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各次例行检查中均要求到岗,给企业在“C”类证书的使用备案上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其实,大多数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在刚开始实施安全三类人员管理时,参加“C”类人员考试的都是实实在在获得安全员上岗证,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项目部在职安全员,经过几年的培训、考证,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总体数量上还是基本满足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的。但就我企业而言,前几年老一批60多名以本企业名义获取的“C”证人员,现在仍在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的已不占多数,在我企业项目部服务的专职安全员不下百人,持外单位“C”证的居多,其他民营建筑施工企业一定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为此,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应从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角度出发,采取以下措施,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纳入企业规范化管理。

一、企业“C”证人员的组成

1、与持有本企业安全管理人员“C”类证书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作为企业正式职工编制,由企业统一缴纳五险(个人部分自理)。

2、外单位“C”类证书的人员,在本企业项目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愿意转入本企业的,只要原单位同意转出,经企业有关部门审核符合录用条件的,转入后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作为企业证书职工编制。

3、每年根据实际招聘一批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新生力量,通过项目部经验丰富的安全员的帮带,尽快实现独立上岗能力,并获取“C”证,纳入企业统一管理。

二、企业对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考核

1、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工资、奖金、五险、补贴等所有费用均由企业按规定向项目部提取,并由企业统一发放。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与业绩,双方协商确定。

3、签约后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由企业指定部门实施考核管理,出台考核办法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

三、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

作为一支由企业直接领导、管理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日常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应建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信息平台,定期组织交流、学习。企业主管部门在对项目部实施检查的同时,有目的地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掌握项目部对他们的评价。最关键的是帮助安排工作,使他们不再为寻找下一站工作而花费心思。

四、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确保企业安全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要想成为一个称职的专职安全员,一定要熟知国家、行业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除了要懂得安全管理的知识、方法外,还要知道各类工作业务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技术,否则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差错,或者偏离法规和制度的要求,所以要求专职安全员做好以下事情:

1、安全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保证安全生产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作为一个安全员就必须建立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进度的关系,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严守安全生产“三条底线”,千方百计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保证可靠供电,勇当企业安全稳步发展的坚强卫士。

2、做强自己。一是要深刻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把安全生产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高度来看。二是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宝库,掌握国家、行业和企业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并能合理地应用,一定要在合理上下功夫。三是一定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不断学习和积累安全监督的业务技能,着力提高工作水平,做到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安全监督讲究方式方法,指出存在问题的同时应当说明违反的规章制度,并提出纠正的意见或措施,以理服人。不要把自己与员工形成对立面,否则员工一看到安全人员就躲开,安全监督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3、提高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专职安全员,就应当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一是要充分体现自己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二是要做良好的表率,正人先正己,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三是视野宽阔,思维得体,展现管控能力。

4、更多地关注安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安全生产重在结果,安全监督关键在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四级安全网”,认真监督每一个环节,控制风险,制止违章,引导员工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把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提高安全监督的质量和效率,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与项目承包责任人的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

项目承包责任人是否支持企业的相关规定是推行专职安全员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从经济角度分析,企业向项目部提取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费用相对比较高,高出的部分主要是缴金的费用,以及考虑人员可能闲置的风险。但从法律角度分析,规范用工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企业要从制度上作出要求,同时必须多做工作,以得到项目上的支持。从规范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的安全生产是有好处的,特别是项目部急需用人的时候就能靠企业的强大资源给予充实,也避免了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不计成本到处找备案的安全员到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