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产业信息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新城规划;发展思路;“管办评”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067-01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中逐渐走出来,开始谋求经济转型,而这对珠三角经济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广东江门由于位于珠三角西岸,是珠三角区域经济组成中的一部分,在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势必要促进自身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GDP质量提升。要想完成以上任务,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推动技术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高速发展,以及是否能够推动产品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制造型转型。就目前而言,广东江门高新区发展存在一定瓶颈,机制体制支持不足、创新资源匮乏。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提升GDP质量,应当以生产业为切入点,加大技术研究和产业调整优化,打造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并为其发展提供一个结构健全、运作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
一、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的总体框架
(一)总体发展思路
将广东江门高新区打造成为立足珠三角、面向全世界的“现代绿色光源产业基地”。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以原有区域深入挖潜确保增长,以新增区域重点突破力促发展,这是广东江门高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
(二)规划战略格局
在总体发展思路指导下,为成功的把广东江门高新区打造成为“现代绿色光源产业基地”,使之发展成为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对总体发展做出以下战略格局规划:
1、以绿色半导体(LED)光源产业为战略引擎,通过LED产业对生产业需求推进现代生产业发展。
2、以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为重要支柱,持续发展存量经济,并通过支柱产业需求支撑生产业发展。
3、以现代服务业为优势补充,通过生产业集聚促进支柱产业集聚,推进光机电一体化和LED产业的集聚和升级转。
(三)战略定位
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广东江门本身处于中国经济的前沿和腹地,应充分借助珠三角的资源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成为精密制造产业基地。
2、港澳共建现代服务业试点。当前,由香港与江门高新区发展生产业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将携手共建现代服务业。在这一背景下,广东江门高新区可以利用自身合作优势逐步发展成为港澳共建现代服务业试点。
3、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广东江门高新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GDP质量提升的关键。为此,应当通过支柱产业对生产业需求,带动广东江门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
(四)现代生产业五大战略任务
现代生产业的主要五大上战略任务是:科技服务。推动产业企业技术革新,持续进步;信息服务。推动信息增值,服务形式升级,持续创新;现代金融。打造高新园区资本引擎,推动区域GDP持续增长;现代物流。供应链协同优化产业链;商务服务。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转型。
(五)执行策略
执行的主要策略:1)引进:引进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引进从事检验检测、技术研发等业务的企业;引进从事金融、第三方物流、信息中介服务、管理咨询等业务的企业。 2)培育:培育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培育从事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的龙头企业;培育以风司和担保公司为核心的科技金融平台、培育建立先进生产力培训中心。3)自建:国家半导体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平台;生产力自动化研究中心
二、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一)以“管办评”模式为基础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管办评”模式是参考香港法定机构运营方式,综合国际公私合营PPP模式,也是一种管治模式。根据广东江门高新区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各项要求,通过大胆创新,在“管办评”模式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如图1所示。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引入“管办评”模式,一方面通过引入托管机构解决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化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将日常的专业实务分包出去解决人员和财政进一步扩张的压力,并可以将管委会的资源集中用于行政化的审批及监管。所以,基于“管办评”模式的新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能有效提高组织运行效能和绩效,优化行政运行与管理工作,适应广东江门高校区现代生产业发展需要。
(二)公共服务品台建构的支撑要素
高新区产业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而一个强大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求政府、平台、商会、企业四方面密切配合:
1、政府引导、扶持。建立有效产业推进组织架构,积极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2、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能力培育和业务重组。有效支援产业的升级转型;
3、大力发展协会、商会。充分发挥商会作为政府、平台与企业的重要纽带作用;
4、引导企业进入工业园,形成产业集群。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吸引更多企业集聚,促进园区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公共服务平台下各方的角色和职能
在公共服务平台下,江门高新区管委会承担“管”的角色、公共服务平台承担“办”的角色、第三方评审委员会承担“评”的角色。具体的角色和职能划分如下:
1、 江门高新区管委会。角色是是各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投资主体和管理机构,并派出代表组建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理事会。职能是与理事会共同商定未来的运营方向及绩效目标;审批行业代表(或者商会)对各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估报告;等等。
2、公共服务平台。角色是派出代表参与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理事会,并对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营给予直接指导。职能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平台发展的策划和计划;等等。
3、第三方评审委员会。角色是管委会聘请江门高新区的行业代表组成独立第三方的评核委员会,定期对技术研发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各合作研发机构的绩效进行定期评估。职能是负责与管委会共同商议公共服务平台绩效的考核指标;等等。
三、结语
总之,广东江门高新区在未来发展中将以现代生产业为切入点,全力建成生产业集聚基地,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提升GDP质量,成为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
参考文献
[1] 巩玉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成分析――以珠三角为例[J].南方农村,2012,28(10):36-39.
[2] 钟韵,刘东东.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及竞争力分析[J].产经评论,2011(3):61-6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合理性建议
一、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简介及问题分析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也应运而生。经过了三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已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且信息技术也应用到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建设中。然而,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相对繁杂的工作,包括一系列的管理单元,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是非常困难的。与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无疑阻碍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以下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几点不足:
1、网络技术应用受限
虽然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有一定的应用,但应用范围非常的小。目前,建筑工程信息化系统仅仅是应用到了信息查询方面,在更加重要的信息收集、整合方面几乎是零应用,这使得企业无法及时了解建筑市场的变化情况,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
2、管理系统信息流动性差
如今,虽然不少建筑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但是信息的流动却远远没有达标。在企业内部,信息往往只是在项目经理和工地之间流动;但是,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信息还是相对阻塞的,远远没有做到信息共享的地步,这样就会限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3、信息化建设的诸多误区
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很多建设者并不了解信息化的确切含义,甚至认为信息化和计算机,局域网是相同的。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工程单位之间通过书面形式来传递信息,并没有完全的应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所以在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整个建设的前提。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信息化管理中,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并没有完全的应用到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去,更不要说改变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
总的来说,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明确建设目标
在做出任何改革之前,都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也不例外。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在国家深入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各个施工单位的信息化交流,建设无纸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完善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技术,但是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改善,更是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所以,在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的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技术手段的实时更新,更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形成更加新颖、更加适合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思维模式。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完善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制度,是快速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
3、加快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且这个因素对工程的前期预算以及工程后期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又由于国外软件对国内环境适应性很差,很难适应国内建筑行业的大环境。所以加快国产系统、软件的研究和开发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国外软件,国产软件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实时调整对应参数,保证各项工作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施工工程效益。
4、以项目管理为中心
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自然是整个建设过程的中心内容。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要统一整个项目管理体系中各个部门的工作平台。在项目施工时,这个平台可以对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保证项目工程高质量地完成。
5、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延伸为产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自完成的,而是需要整个产业的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所以,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将这个产业的各个企业有机的整合起来,统一部署、管理,全面发展信息化管理。
6、推进企业特征性信息化管理
对于不同的建筑企业,应建立起企业特征信息化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各个方面,不能盲目跟风和没有目的的建设。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深入信息化管理建设,逐渐完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共享资源,努力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小结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二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三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
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 促进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有效地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用信息化进行建筑工程的技术改造, 带动管理进步, 提升建筑业, 使建筑业这样的传统产业, 在新型的工业化上, 实现新的跨越, 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在我国, 建设领域信息化是从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始的。目前, 建筑行业大多数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及软件。
一、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性及巨大作用
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工作涉及多部门、多专业、多环节、多渠道, 工程信息量大, 来源广泛, 形式多样, 主要信息形态有包括勘察、测绘、设计图纸及说明书、合同, 工作条例及统计图表、等的文字图形信息, 还有包括口头分配任务、工作指示、介绍情况、谈判交涉、工作讨论、会议等的语言信息以及包括通过网络、电话、电报、电传、计算机、电视、录象、播等现代化手段收集及处理的现代化新技术信息。总的来讲, 建筑工程信息是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各环节、各有关单位发生的信息总体。建筑工程信息不仅有取自建设项目本身的, 还有来自项目外部环境的外部信息, 信息量多、规模大; 建筑工程信息不仅有那些在一定时间相对稳定不变的信息, 还包括大量不断变化的动态信息; 建筑工程的信息从分类来讲有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和技术类信息, 涉及多个学科和门类, 从属性划分建筑工程信息包括投资管理信息、质量管理信息、进度管理信息、合同管理信息等。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对这些建筑工程总体信息的综合处理, 集记录、查询、计算、传送、决策信息等功能于一身, 对建筑工程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等都提供了科学、快速、准确的管理方式,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可以缩短建设工期, 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网络, 减少窝工和返工, 缩短建设工期。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将招投标信息在网上公开, 招标、投标和评标都在网上完成, 可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 由此招标人的权利将大大受到限制, 有效地限制了??权利寻租?? 现象。同时也可以利用网上招标系统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基建财务管理系统加强投资和成本监控, 实现快速工程决算。现在的建筑产品已逐步步入精细生产阶段, 建筑产品已成为精细产品, 需要精细加工, 对建筑业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监控监测系统确保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的共享性、准确性、实时性、惟一性和便捷性,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和领导决策的科学性。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普通管理人员与决策人员可以同时掌握信息, 所以微观决策可以宏观化, 宏观决策更加具体化。毋庸置疑, 信息化网站的的建立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形象的塑造。
二、加快信息化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 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 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及时修编标准, 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 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 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 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 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 包含的企业众多, 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 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 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和可能。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 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 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 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 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 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 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 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信息收集、信息交换、信息集成以及信息化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计算机应用还局限于部分企业, 而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又局限于局部的过程,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信息孤岛。信息只在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内部流动, 现场管理与企业乃至该项目的其他方在网上根本无法互动。大部分工程的业主方、设计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依然基于纸介质来进行,并没有因为信息化的推进而改变。??建筑工程管理目前还没有形成信息化管理的有序环境。因为信息化管理不仅要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而且还要反映整个管理过程的信息流。依据信息流对人流、物流、资金流进行指挥、计划安排和优化管理, 同时还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实现效、稳定、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能实现生产决策科学化、最优化和公无纸化。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 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要完成这一转变, 必须抛弃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因此, 在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中, 不仅要成立以公司最高决策层亲自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 全员行动, 整体策划, 系统推进, 而且要求行动上下一致、思想统一。要从认识上得到突破,真正使各种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相结合, 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速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应用进程, 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建筑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王红兵, 车春鹂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J]建筑经济, 2006, (10)
关键词:建筑产业技术发展;建筑信息模型;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产业发展的时间比较悠久,它是人们自我需求和本能反应所产生的产业。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安全保障离不开建筑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提升。每一个人都会对建筑产业的质量水准和需求内容有不同的要求。而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建筑产业开始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创新,走向了新的发展道路。传统的建筑产业技术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不能适应于当今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多个领域开始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建筑产业技术也需紧跟潮流,向着这三个发展目标进行改革和创新。
1建筑产业技术发展改革的内在含义
我国每年新建起的房屋数量约为世界每年新建起房屋总量的一半。我国建筑产业市场广阔,而且规模比较庞大,在建设时会耗费许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单纯的利用这些物力、人力和财力来建设建筑产业,会浪费较多的资源,而且构建的建筑工程也不满足新时期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注重建筑工程的美观和经济性,需注重建筑产业的技术和管理制度上的改革。
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文化、经济、科技水平有一定的联系。建筑技术就是为了满足建筑的需求从而使用的工艺。当今时代,更注重的是生态经济,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给建筑技术带来了许多的新发展理念。在建筑技术中,注重更多的因素是借鉴和整合。借鉴于国际上先进的发展理念,整合当今社会中的诸多因素,寻求创新的灵感和思路。也是社会和时代的原因,促使建筑产业技术不得不进行改革和发展。
2数字化的建筑信息模型
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部颁布了与建筑信息化有关的纲要,期望以此来提升建筑产业技术的信息化水平。我国诸多建筑企业已经开始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并引进了网络信息技术。传统建筑产业技术,有机的结合先进的科技,便能够取得优异的效果。信息技术在我国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并减少了资金的投入。建筑产业技术走向数字化,必然会建立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从而完善建筑产业的规划设计和生产管理。建筑信息模型能够全过程的控制建筑产业,对建筑产业进行适当的协调和控制。建筑产业具有可控性和复杂性的组织生产过程,推行建筑信息模型,具有很切实有效的意义。但我国现阶段的建筑产业,缺乏财力和财力的投入资本,而且策划基础较弱,很难构建出一套具有数字化的建筑信息模型。如果构建的信息不够充分,准备步骤不足,没有人力和财力的全程投入,那么即便构建出建筑信息模型,其效果也是比较差的。
综合的考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工程效果发现,目前建筑产业最适合实施和推行的是工程总承包制度。该制度也具有信息化的元素,非常适合当今的建筑产业。工程总承包制度具有全信息模,是从策划工程项目时期开始构建模,然后扩充工程项目的各阶段。信息模能够归档工程资料,便于以后扩建时查询资料。尽管目前我国建筑产业没有足够的能力构建数字化的建筑信息模型,但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也会沿着数字化的方向前进。
3智能化的建筑施工仪器设备
传统的建筑产业技术对地下、水下、高空等高危作业环境没有优势,时常会出现施工故障和安全故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内的建设用地资源逐渐缩小,建筑产品的技术程度必须要加强。科技的进步,促使智能化、自动化的施工仪器设备开始出现,并能够投入于高危作业环境和精细施工条件中。智能化的施工仪器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际建筑业对建筑施工设备的智能化要求很高,每年都会研发新的智能化设备。建筑施工仪器设备走向智能化的发展路线,是建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建筑产业需及早的策划和实施。
4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控制碳排放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准则。由于两次工业革命,人们发展经济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破坏了生态环境。现阶段,绿色生态经济是企业发展的目标,研制的产品也多带有绿色生态的元素。建筑产业发展,也需走绿色生态建筑之路。而绿色生态建筑之路,需以全程控制碳排放量为目标,尽量减少施工时产生的较多粉尘颗粒和污水废渣。绿色生态经济是建筑产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从长远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来实施目标计划。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还属于生态经济起步阶段,还需加强努力。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在控制碳排放的国际会议上,对发达国家提出的措施有争议。低碳建筑,需开发和研究控制碳含量的举措和计量碳含量的技术。工程项目实施绿色生态建筑,需做好源头上的控制。比如选择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设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等。
结束语:
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提高工程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程度。而做到这两点,就需要将技术设备进行改革,使其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从长远考虑,注重走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技术,因此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时,还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和诸多因素的干扰。但是,建筑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建筑企业需及早的做好策划和准备,促进建筑产业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新时期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筱淑.新技术新趋势引领行业发展[J].智能建筑.2010,(6).
BIM带来的新思路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业目前已逾十万亿元的产值规模。然而产值规模虽大,但产业集中度依然不高,信息化水平落后,建筑业生产效率更与国内其他行业、国外的建筑业有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在提倡集约化、精细化,但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很难落实,而BIM技术的出现则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上海举办的2013广联达建设行业年度信息化峰会上,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姚兵表示,“从建筑行业上面来说,我们的信息技术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手段,主要表现在BIM技术在节能工业化的应用,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业素质化建设和基础性运作,具有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协同工种能力、专业能力。城镇化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提供更大的规模,为信息化也提供更广的应用范围。同时,信息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将为城镇化提供方向。”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它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管理,是实现建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BIM理念的不断普及,现在在谈到BIM的时候,更需要明确并注意的是,它并不只是建筑生命的第一个部分设计、出图和可视化等,而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BIM的出现使得整个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包括了设计、施工以及最终的运维管理。
可以说,BIM是一种很好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因为它本身就是为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产生的,它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种信息模型,而不是针对某一个阶段。它不仅是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同时也是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的信息模型。用BIM可以很好的去打通每一个阶段,信息模型会从一个阶段传递到另一个阶段,真正做到信息可以流动,模型也可以流动,并贯穿项目整个过程。
深耕建筑领域
智慧的建筑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达成的,在绿色环保方面具体有两种体现。一是帮助建筑形成资源的循环使用,这包括水能循环、风能流动、自然光能的照射,科学地根据不同功能、朝向和位置选择最适合的构造形式。二是实现建筑自身的减排,构建时,以信息化手段减少工程建设周期;运营时,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保证最低的资源消耗。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指出:“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的,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方案提出,要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如果说前几年建筑行业更多的重视以硬件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现阶段、以及未来的阶段重点在智慧建筑的背景下会聚焦BIM等深入的应用,这个阶段更多的以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为代表。随着国内软件进一步的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这个巨大的市场会诞生一批很有潜力的软件公司。”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贾晓平对《中国信息化周报》说到。
据了解,芬兰作为全球最先一批采用基于模型设计的国家,一直以来,积极推进建筑信息技术的开放标准,在 BIM 实践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2013广联达建设行业年度信息化峰会上特地请来 Building SMART 芬兰区主席 Tomi Henttinen先生, Tomi Henttinen告诉本报记者,在芬兰软件公司和建筑行业关系很紧密,从施工阶段到机械设备、安装方面再到设计阶段,芬兰的软件公司都会深入,软件公司甚至会关注到产业的流程、工作方式的变化,建筑业的发展与软件企业的技术贡献密不可分。
BIM带来的变革
有人说:“2012年是中国BIM非常重要的一年。” 2012年各大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探讨尝试性应用BIM,2012年BIM已经进入了政府的桌面。政府开始重视BIM,开始考虑如何推进BIM的应用。
但风头正劲的BIM技术也面临着认识不足、随处应用的状态。业界现在将BIM分三个层面:第一阶段,专业BIM以完成单项任务为主,如完成算量;第二阶段,可以完成阶段性工作;如:规划、设计、施工,和相关阶段信息共享;第三阶段,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BIM可谓是工程建设行业的第,在过去两年看BIM的时候,一些人对BIM还是持观望态度。如今,BIM的快速发展颠覆了很多人的预期,BIM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多实际价值,比如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等。随着越来越多人认可BIM,它的发展速度也将更加迅速。
广联达对于未来BIM的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正刚对记者说:“广联达更加关注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BIM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设计院以及业主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管理水平,BIM可以提供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广联达也会分析建筑项目不同阶段BIM的不同应用价值,更好地服务建筑行业。”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的探讨。第一,当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软件越来越多,很多都已可以用于实际管理之中。比如,广联达图形自动计量工程量软件、广联达概预算及相关审核软件等。在软件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项目情况来合理选择相应的软件,以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第二,现阶段,建筑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有许多大型建筑企业早已开始了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应用,通过调查发现,当下国内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设施超过150万台,除此以外,很多建筑企业也构建了相应的互联网网站,以便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第三,国内的相关科研单位和科学家也在进行与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随着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效果越来越好,很多高校都将其作为一门研究课题,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促进这一项目完善度和合理性的进一步提高。比如上海交大和哈工大研发出了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的管理应用软件,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
2.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不明确
建筑行业在当下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企业并没有制定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制度标准,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依据。信息化管理仅用于企业内部,在行业之内,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信息化标准,所以在建筑企业内部各企业所用的信息软件都不一样,这就给信息共享和交流工作造成了阻碍,即便信息共享了,也无法保证其准确性。
2.2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不平衡
建筑企业所在地的发展水平与建筑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因为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会对建筑工程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造成直接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建筑企业管理者的信息管理意识以及员工的信息化工作能力都要远远强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所以在这些地区信息化推广和建设速度比较快。
3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3.1提高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只有建筑企业充分意识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这样才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建筑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把信息化管理全面融入整个工程建设之中,强化企业内部各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改变以往的管理观念,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促进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2建设网络平台
通过对建筑行业建筑当下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的调查可以发现,各级建筑企业都已使用了信息化管理技术,所以为了实现彼此之间信息的共享,必须构建相应的网络平台。首先,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企业当下所用或者即将建设的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掌握二者之间的不同,使其可以有效互补。其次,整个项目管理的网上办公过程都需要建立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网络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可以实现远程的招标、开会、资料共享等工作,进而促进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的大大提高。
3.3完善工程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建筑企业需要改变过去落后的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积极引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以完成信息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流程管理、信息管理和现场管理的一体化。一体化信息管理需要对工程项目中所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资金规划、成本控制、施工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工程信息化管理研究和应用中,要想实现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流通,要改变以往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将各个部门的员工都有效整合起来,进而来完成一体化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建设。
3.4企业流程重组
定义企业流程的目的是保证企业企业目标以及任务可以顺利完成,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职能部门都会参与其中。为了确保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做好企业流程的重组工作,在具体的重组工作中,可以先整合压缩各部门的工作,以促进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在信息投放方面,需要使用统一信息发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实现。
3.5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活动,以促进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当下信息化产业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建筑行业要想有效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更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必需积极引进和开展信息化管理,以完成构建现代化、信息化建筑产业的目标。这不仅仅是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途径,同时它也是确保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作者:安爱军 单位: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赵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0):86,90.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
一、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项目工程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必须实现计算机化,或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使用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网络计划方法和核算方法,要运用计算机就要进行两项建设: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以软件建设为重);二是人的文化素质建设。两者缺一不可。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作到资源共享、操作简便、速度快、可优化、效果好。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此同时,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这种双向的流动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我国的建筑企业与国外承包商的差距将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施工及管理方面,在项目现场施工技术、快速、有效、高质量的施工管理方法和信息决策手段等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国外的先进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管理手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是我国的建筑业面对的巨大的外部压力。只有正确面对这种外部冲击和压力,切实采取有效对策,行业才能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从整个国家内部来看,各行各业都在迅猛发展,同时也要求和促进建筑业必须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程。它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建设发展速度。
二、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准确,对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重视不足
企业把信息化建设当作是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工作,企业从领导到职工普遍存在一种思想。他们认为,信息化就是配备几台电脑,能上网,或者建立自己的网页,宣传公司的业绩,用电脑代替手工劳动,通过电脑制作标书实现办公室自动化等等,这就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显而易见,这种观念是片面的、错误的,这严重阻碍了工程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而那些处于观望中的企业,鉴于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更是逐步放弃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二)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房地产交易管理、市政公用等各个领域,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能够有效地引导、规范、整合信息化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实际进程。由于缺乏数据标准,已有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应用,譬如,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虽然已基本实现了电脑出图,但这些众多的图形电子文档并未或很少能在其后的建筑施工、建设监理、物业管理中得到利用,许多基础工作又在各个建设管理环节重复进行。由于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有的还存在文档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等公共的基础数据编码不一致,子系统的编码方式也各有不同,同一数据“多处输入、多处使用”,而非“一处输入、多处使用”,导致数据重复输入、数据质量难以有效控制、数据共享和关联程度不够。从而产生了“信息孤岛”。这种孤岛不仅存在于各个企业内部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也存在于建设项目的管理中。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遏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遏制网络平台及项目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
(三)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建设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未能得到有效重视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还局限于部分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又局限于局部的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往往以单机为主,把管理信息系统定位在信息检索和打印报表上,同时信息化的推广也仅仅停留在企业的管理层,有的甚至仅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没有在一定的范围形成网络和信息的共享平台,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企业的电子采购、电子商务也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有的即使开展起来,也主要集中在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项目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极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随机处理能力。除个别企业外,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也存在局限,多数企业及政府网站仅仅是建立了内容较为丰富的网页,或者以信息为主,或者是作为企业业绩的展示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还缺少合理的平台。因此,现阶段信息技术充其量只不过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工具,而并没有带来工作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由于一些企业的短视,其购买的软件功能单一,没有提供多接口,无法实现不同类别间数据的关联、整合及分析,更无法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资源共享便如无本之木。
(四)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及组织机构改造滞后,企业管理与流程再造不匹配
企业的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方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所进行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是对企业传统管理体系直至产权体系的伤筋动骨式的根本性变革。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需要的是整个行业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细节的改进、优化。一部分建筑企业尚未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还保持着原有的形式,组织机构还停留在过去的组织模式。按照传统的组织原则,许多网络状的信息流通(如:对其他部门信息的查询)不能算作为正式的沟通,只能算非正式的沟通,而这种沟通对项目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会削弱正式信息沟通方式的效用。这样的状态不但不利于信息化的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及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以及我国在进入WTO后与国际并轨
的步伐。而在一部分进行所谓流程改造的企业中,由于建筑行业多为传统企业,管理人员由于流程再造削弱了自身的权利,往往不能自觉遵守信息管理程序的要求,既想享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成果,又不愿改变企业的管理组织、管理模式,企业的业务流程成为虚设,最终成为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桎梏。
三、推进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建筑工程信息分类及信息化系统
1、信息分类
信息分类是指在一个信息系统中,将各种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建筑工程信息依据建设工程的目标可划分为:
(1)投资管理信息
投资控制信息是指与投资控制直接有关的信息。如:各种估算指标、各类工程造价、物价指数、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合同价组成;投资目标体系;计划工程量、已完工程量、单位时间付款报表、工程量变化表、人工、材料调差表;索赔费用表;投资偏差、已完工程结算;竣工结算、施工阶段的支付帐单;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费、人工费、运杂费等。
(2)质量管理信息
指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有关信息,如国家有关的质量法规、政策及质量标准、项目建设标准;质量目标体系和质量目标的分解;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制度、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风险分析;质量抽样检查的数据;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工程项目决策的质量、设计的质量、施工的质量);质量事故记录和处理报告等。
(3)进度管理信息指与进度相关的信息,如施工定额;项目总进度计划、进度目标分解、项目年度计划、工程总网络计划和子网络计划、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偏差;网络计划的优化、网络计划的调整情况;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进度控制的工作制度、进度控制的风险分析等。
(4)合同管理信息指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种合同信息,如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物资设备供应合同、咨询、监理合同;合同的指标分解体系;合同签定、变更、执行情况;合同的索赔等。
2、信息化系统
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全新的条件和可能。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应该着手建设三大系统:一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系统;二是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三是建筑工程基于互连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四、结语
总之,信息化建设问题总体来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场管理革命,是深层次的企业内部变革,建筑企业信息化更应注重体制和组织文化方面的改进。信息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旧有组织模式未能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业务流程的改变而变革,因此,我们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与企业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思维模式实现对接。
参考文献:
[1]王红兵,车春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仲景冰,王红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车春鹂,杜春艳.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BIM,智慧建造;建筑工程技术;植入
当前,BIM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还处于推广应用阶段,BIM智慧建造技术人才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建筑市场需求,现阶段需要大量的掌握BIM智慧建造技术的专业人才,来弥补智慧建造人才的空缺,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大本营,应当承担起培养BIM智慧建造人才的重任,培养能够将BIM智慧建造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建筑人才,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运营管理进行完善和改造[1-3]。
1BIM智慧建造的概念
智慧建造是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宝明博士提出来的新兴建造理念,也是建筑市场化信息化技术化的必然产物,杨宝明的智慧建造的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其含义,第一个层面是从社会宏观层面而言的,是指在整个建筑产业里,要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在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第二个层面的主要含义是充分利用技术化信息化的在建筑行业中的优势,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BIM智慧建造技术有机的融合起来,为BIM智慧建造技术的学习、推广、应用、普及提供数字化功能化基础,推进建筑业向“智慧建造”迈进的步伐。
2BIM智慧建造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BIM推进应用过程中,在应用层面已开始从单体建筑到园区城区,到智慧城市,正实现从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期的BIM应用贯通。在BIM智慧建造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体现信息技术与先进绿色工程建造技术的深度有机融合,是建筑工程向智慧化、精益化、绿色化、装配化方向发展必然趋势,在工程设计及仿真、工厂化加工等典型应用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建造和智慧建造,使项目部式管理模式向企业总部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模式也将发生变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建造必将带来整个建筑业商业模式与产业模式的变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问题,大力推进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而作为建筑人,应带着更加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去迎接数字建造和智慧建造时代的到来。
3BIM智慧建造入课的必要性
BIM智慧建造技术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应当迎合建筑市场发展大背景,根据社会需求、行业需要、技术需用,不断完善改进人才培养标准,及时调整修改专业课程体系。BIM智慧建造技术正只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者掌握了BIM智慧建造技术才能生存发展,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只有掌握了该项技术,才能够在实习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将BIM智慧建造技术及时适时应时的融入到相关课程之中,为学生提前掌握该项技术打下坚实的技术。基于BIM智慧建造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融入BIM智慧建造技术,实现单项岗位能力训练—综合岗位能力训练—顶岗实习三阶段岗位能力的衔接,确定融合创新意识与创业素质的专业培养目标,形成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造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加适应行业新标准新要求的发展,BIM虚拟仿真、BIM5D、Revit、VR技术必将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极大的提升,必将为更好地培养智慧建造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企业行业,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