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实验教学;物理;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促使各个学科进行课堂创新与改革。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大多重视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更多的要求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利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个崭新的、充满未知的学科。所以,要在初中生一开始学习物理时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需要对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大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投入,让学生用实践的方法去更好地学习物理,发挥实验教学对物理课堂的重要性。
一、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物理课堂理论的教学不同于语文充满了情感色彩,不同于历史充满了国度神秘,不同于地理充满了地域特色。物理理论的学习有些晦涩难懂。如果单纯学习物理理论,就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兴趣和动力。但是物理实验教学就可以在这一方面做出弥补。物理实验是充满趣味性的,一些物理实验器具的使用,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都会让学生感觉好奇,让他们有想要去践行探索的热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他们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自己主动想去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这种自我主动意识,会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有质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划分实验小组,进行实践教学。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遇到问题共同解决,在这种实验教学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兴趣作基础,各方面的工作就相对能做得更好,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实验物理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使他们快乐,高效地学习物理,当然也会促进他们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激发他们思维
物理的形成就是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作出解释总结的。物理的形成也是一个实践总结的过程。所以,对物理的教学可以回归物理本身形成的过程,探索、实践才能将别人的总结变成自己的东西。初中生是从小学被动接受到自我独立发展的转变时期。初中物理课堂可以让实验氛围更加浓郁,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真理之路。初中实验物理课堂教学的建立,是一个将理论变成实践,再由实践转化成理论的过程,作为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实验的目的,学会实验方法,在此过程中的整个心理变化、思维变化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亲身的实践,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对未知的探索。实验可以是对已知的理论的实践,也可以是对未知的研究。中学生也要有求知心理、探索精神,敢于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实验,伟大的发现可能来自偶然的实验,也可能来自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学生在实验课堂中可以近距离地感受物理的魅力!
三、实验教学可以教会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实践的思维。物理实验也是一种实验教学,物理实验课区别于物理理论课堂只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接触问题,在问题中利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它提供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老师把实验课堂当成对学生的一种锻炼,他们的思维相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加不完善,他们需要的实践会更多一些。出现的问题可能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全解决的,物理理论就是一些相对固定的知识,而在实验实践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看似是利用同一理论,但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同。实验物理也是给予学生试错的机会,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一定要培养仔细认真的习惯,在错误中找到原因,在问题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一种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重视对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实验教学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教会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物理教学不能是让学生固定在对理论的学习,应该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用一种长期学习实践形成的思维模式去解决更多的问题。老师用对方法教物理,学生用对方法学物理,让物理成为自己一生受用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宋艳平,陈新学.浅谈实验器材不足条件下的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4).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06
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开展了许多相关的教研活动。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普遍缺乏是个迫切需要缓解的问题。本文试对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途径作探讨。
一、告知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多方展示历史知识的用途
1.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光是中华五千年历史就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学习历史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还能够了解悠久的人类发展史,感受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至今仍然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学习历史时对这些遗留问题进行思考,可以培养我们的探索思维能力。在当今的时事热点问题中我们也能发现其与历史的密切联系。
2.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历史知识
有些教师只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却不会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思维,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串联起来进行讲授。例如,在讲授中华文化的起源时,可以结合一些文化小故事进行切入,首先吸引学生的兴趣,由文化影响思想,随之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和政治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同时,还可以结合同时期的西方文化起源这个内容进行讲授,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建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1.尊重爱护学生
新课改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提高了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地位,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对话,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学生提要求。首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任何理由进行偏袒。其次,在树立教师威信的同时,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尽量不要当众严厉批评,而是应该在课后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困境,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困境。最后,当学生取得进步或者失败时,要给予鼓励,使其胜不骄败不馁。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下认真学习,摈弃以往厌恶学习的心理,自觉学习,并从心底对历史的学习产生兴趣。
2.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合格的教师不仅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和蔼亲切、以诚待人、宽容善良并富有责任感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而学生一旦喜欢任课教师,自然而然会对该学科产生兴趣,而在教师营造的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好。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愿意主动去请教老师,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的进度和方法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和便于使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就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资源,还忽略了课本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收集相关的教学图片、小视频,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然后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方便学生理解内容背景,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意识,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布置相关课后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历史现象进行思考的兴趣。
[ 参 考 文 献 ]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初中学生 适应 历史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52
初中学生要进行很多学科的学习,其中历史就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才能更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当然,在引导学生更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教师在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并更好的进行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理念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在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历史学习,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部分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对历史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还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进而导致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进而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只有学生认识到了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以后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的实际应用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的实际意义。初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的情况,这种认识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进行历史学习的实际意义,这样学生才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历史知识点学习。
二、对学生的引导要循序渐进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教师可能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操之过急,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产生一定的帮助,反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进而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作槌踔欣史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耐心,尤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要耐心的加以指导,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意识到该如何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同时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三、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
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学生要进行更多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学习任务也会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更大的压力。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也为了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对布置学习任务引起重视,合理的学习任务不仅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为了使学生很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就注重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记忆教师当天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会画出重点记忆对象,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升学生学习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出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担。当然,如果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记忆任务,就不再布置书写任务,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够使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帮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教师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很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而且能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帮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而言,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对学生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为了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且渴望表现自己,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展开教学,势必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就及时提出表扬,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鼓舞,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感受到了快乐。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使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课堂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点的过程中,也收获更多的快乐。
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衔接;思维能力;整体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18-02
高一历史难教,是每一个高中历史教师的共识。学生不知朝代歌,中国历史顺序颠倒;不会把公元前多少年换算成公历纪年;不知古代西周与希腊是奴隶社会;思维能力缺乏,读不懂题干,语言组织能力欠缺;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做就错。成绩大起大落,情绪迷茫苦闷,对历史失去信心。不一而足,这些都是高一学生的现状。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初中。
高一上半年,学生基本上是靠初中的积累进行学习,所以初中时期的知识储备至关重要,而历史在初中是个什么情况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初中,历史学科并未受重视。由于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所以在初中学校,虽开设历史课但处于边缘化地位,甚至有些学校就不开设历史课或没有专业历史教师,由其他科教师兼任,授课内容基本上是划书和抄题以备中考之用。如此教学使得学生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很难构建史实体系,更不用谈历史思维和历史基本概念的培养了。初中积累不够,高中难以为继,听得懂,背不过,做不会,失去兴趣,偏科在所难免,体现出高中历史学习难,教师授课难。
要想改变高一历史甚至是高中历史的困境,笔者认为最好先从初中改革,形成初中高中的整体教学观,这样才能使初高中更好的衔接。
首先,初中教育部门要有整体观,改变观念,加强重视。受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和功利主义的影响,社会以及教育领导机构往往忽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重理轻文”,把历史做为“副科”处理,尤其是中考历史开卷考试,更助长了这种形势。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观念,重视历史的思想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初中面对的是中考,相对来说压力要小一些,正可以利用初中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基本思维训练,只有承认了历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正视它的作用,减少功利色彩,才能为社会培养健康合格的人才,也为学生的下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教育领导机构首先要做出改变,从制度层面上重视历史学科,比如取消中考历史的开卷考试,实行闭卷,从根本上扭转初中的教学倾向。各初中学校也要增加历史学科课时,重视历史教学。
其次,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要有整体观,强化初中的历史教学内容。初中课改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但历史的知识性内容被减弱,在高中授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教师提起某个重要历史事件而学生一脸茫然,因为他们在初中就没学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严重不足。河北省高中历史教材是人民版,其特点一是面面俱到,点到为止。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人民版教材的编写是建立在初中历史知识详尽的基础上的,结果初中历史多有删减。特点二是专题化、专业化,人民版教材注重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这应该是建立在在初中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的前提下,结果初中历史只是划书,基本思维何谈培养。这两点也许是初高中历史最大的脱节。
初中历史课改降低了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强调知识的传授,但重要的历史知识分散在几个单元中,再结合各初中的实际授课情况,实际上初中历史既减少了思维培养也弱化了基础知识的记忆。所以要改变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强化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加大历史的知识量,以量促质,培养学生的初步思维。
最后,初中教师要有整体观。作为初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初中、中考,要有大历史教学观和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加强授课,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能力,为学生在高中的提升搭建平台。
初中历史为通史框架,力图讲清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注重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考查基础知识,但实际情况是“老师教,学生听,考试翻书”。如此,学生连“被动记忆”都做不到,理解更谈不上。而高中历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被动记忆”肯定不行,“主动记忆”也只是前提,“思维理解”才是正道。从教学要求上看,初高中至少有两阶断层,高中时间紧,任务重,要想在三年内构建这三阶学习要求自然力不从心。
所以初中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初中的成长,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今后发展,注重初高中的差异,丰富自己,提高教学高度,关注初高中的衔接,要改变与高中教师“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勤于交流,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和思维培养两大功能,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整体看待初高中历史。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困境 主要原因 突破途径
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组织好教学活动,还要科学地研判形势,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开展研究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育教学成效。我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重点研究了当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并开展了研究分析。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工作背景中,历史教学相对显得有些薄弱,这既有来自于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又有教学工作自身的原因,造成了教学成效低下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受中考应试分值的影响,学生更愿意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语数外等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精力投入和学习积极性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学校与教师对于历史教学工作的安排相对薄弱,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影响。
二是教学过程优化不足。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学科在创新创优方面下了大工夫,但是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这一点往往并没有完全得到体现,对于教学理念的创新不足,习惯于按照老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地位并没有得到全面体现,在教学手段的改进方面也存在滞后性,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并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导致历史教学成效难以迅速地提升。
三是教育资源利用不足。历史教师不仅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还要能够善于整合各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资源,将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使教学活动局限于教材,没有能够走出课堂与教材的限制,尤其是在拓展历史教学空间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二、造成历史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
对于上述现状,每一位历史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都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客观分析其他方面的原因,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造成历史教学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学校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师资安排与课程设置存在区别对待现象。在部分同志的眼中,历史学科其实就是一门二等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教学时间是按照规定设置的,但是执行严格程度不足,在期中期末复习阶段,要求为其他学科让路,平时的教学时间也受到挤占;在师资配备上,没有能够做到培优配强,只是将历史学科作为师资安排与调节的余地,由部分接近退休年龄的老同志,或者业务能力较差的教师担任历史教师,专业对口程度较低,一些专业的历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被改任其他学科教师,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是部分教师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方式手段与资源利用存在观念陈旧现象。在学校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的背景下,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教学改革要求落实不足,对于新课程理念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面没有落实到位,还是按照讲授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制约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次,在教学手段的提升方面存在不足,部分教师还是按照陈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要么使用不熟练,要么在教学中不愿意多使用,造成信息化手段使用效果不佳;最后,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方面,部分教师不善于整合课内外与校内外资源,在教学活动的拓展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历史整体教学成效的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教学成效的巩固和思想教育的升华。
三是部分学生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学习态度与积极程度存在动力不足现象。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将眼光紧盯在语数外等学科方面,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存在片面认识,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尤其是认为只要进行突击的死记硬背就能够掌握历史的知识考点,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动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三、有效突破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途径
一是要同等对待历史学科,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学校相关领导首先应当在师资配备方面加以重视,既要提高专业师资的比例,又要强化师资力量的均衡,不能够将历史教学师资的安排作为调剂手段,要保证整个历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素质化,为教学成效的提高奠定基础。还要强化教师业务培训,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培养业务骨干,以二传手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积极开展校内研讨观摩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做到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执行,凡是课程中安排的教学时间,一定要执行到位,不得随意挤占,即使在特殊情况下挤占的,也要在总体上保持均衡与充足,要通过制度与考核等方式手段为历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必要保障。最后,在整个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还应该想方设法改善历史教学设备,例如在教学硬件比较到位的情况下,多渠道提供教学软件的使用条件,通过添置教学课件、营造良好氛围等方式,来为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要注重教学改革优化,提高教学素质。教师一定要将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历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着力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空间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学成效。首先,在教学模式的优化方面,注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思维启发引导为切入点,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发挥出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深入的研究,使独立思维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努力自主寻求问题答案,同时提高思维探究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教学手段的优化方面要体现信息化手段的重要作用,将多媒体手段在补充教学信息、激发学习兴趣和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运用多媒体手段的生动演示,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尤其是要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将枯燥的历史教材从文字转变为影音资料,声形并茂,深化学生的理解,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另外,教师还要充分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与校内外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外兴趣小组的专题研究活动作用,帮助学生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要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将学生带进各种历史教育基地进行教育活动,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例如通过校外历史教育基地的参观与访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主义情感等,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潮侵蚀。
关键词:端正态度;人格魅力;自觉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46-01
初中历史教育绝非可有可无。它的成败,将关系到一代代成长中的新人文化底蕴的丰厚与否,中华文化能否永久传承和开放发展,将深远影响到民族的未来。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历史插上翅膀,飞入千万个学生的心中,使历史教育成为陶冶理性情操、提高民族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实现社会道德教化功能的重要环节。
历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这一点社会、家庭都有共识。但是学生历史水平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虽然学习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主动性的过程,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学习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能实用的就学,要中考高考的就学,其他的马虎过去就行了,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二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这属于应试教育的问题,当然,它也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
正是以上的原因, 初中历史学科一直被一部分人轻视,被当作“副科”对待。这种观念不但严重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是阻碍素质教育的拌脚石。消除人们头脑存在已久的偏见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从事历史学科教学的教师,更应该肩负起个责任。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历史学科的教师,我认为,思想观念决定着态度,正确态度是决定事情成功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这门学科,就必须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如何才能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学科这门功课呢?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实践,我积累了一点经验,其实更是自己多年从事历史学科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同行们共勉。
俗话说:好的开头将会是成功的一半。无论做任何事情,能有一个好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学的第一课,我一般不上教材内容,而是自己准备一些内容。在这节课上,我将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那就是:帮助学生消除偏见,端正学习历史学科的态度。在这节课上,我给学生三点学好历史学科的理由:
1.学好历史学科,是国家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
我们可以适时地利用多媒体,列出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受教育者''义务中规定:受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然后告诉他们,历史学科和语、数、外等学科一样,都是一名中学生应该接受和完成的知识体系之一,既然国家开设了这门功课,就要求每位中学生必须要达到这样的知识标准,否则,你就不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这条理由是从理性方面来说服学生,为了避免空谈大道理,可以适当地列出国家的相关规定,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
2.学好历史知识也将丰富你的生活和增添你的人格魅力
在将来的社会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才已由专科型向多样型、复合型发展。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只学好数、理、化等学科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我会告诉学生,掌握相应的史,地等学科知识,不但会给你们将来的工作带来机会和方便,而且会丰富你们的生活,增添你们人生的乐趣。比如:朋友之间的交往、聊天,如果讨论与历史相关的事件和人物,而你却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那你只能做一个旁观者。相反,如果你拥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你也可以侃侃而谈,你的朋友们将对你刮目相看。你也将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信,无形中就增添了你的人格魅力。这条理由是从感性方面入手,以达到大多数学生认可的目的。
3.学好历史知识将开启自己人生理想的风帆
虽然我国在教育方面已经进行了大力改革,但是,应试教育还是占很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从而带来学生受教育方面的不平等,出现择校现象。有的家庭为了子女能够上一所理想的学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哪怕是“千金抵一分”。在好多地方,中考对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考试,它仅次与高考,而中考的总成绩中,历史学科就占了60分。这对一个有远大目标、志向高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要想能顺利地跨入理想的高级学校,必须学好这门学科。这是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更实际,也更有说服力。
经过以上几个理由的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的认识到,学好历史学科的确很重要。这不但帮助他们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而且端正了学习历史学科的态度,为今后上好历史课,学好历史知识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实施
关键字: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国分类号】G633.51
初中历史在整个初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日后成为怎样的人,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里,怎样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成为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难题。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在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性
(一)初中历史的作用不容小觑
历史是一个国家蕴含的几千年的传统,是几千年来有关事实的各种记载。它传达了许多朝代的兴衰,许多制度的好坏,许多人物的浩海沉浮。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通过对人物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事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朝代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学好初中历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各科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不断分析,利于学生养成在遇到问题时自己独立思考,不断分析的好习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能够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三)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历史是记载人类活动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事件和王朝兴替。学习历史,可以反思过去,面对现在,在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史为鉴,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来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成长和发展,并体会国家所遇到的困难,在无数先人的努力下,才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形成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感情。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面临的问题
(一)对历史学科教学的不重视
一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依然不够,有些家长觉得历史是个无关轻重的学科,在学习历史上花费的时间会被认为是浪费。历史也并没有引起部分教师过多的关注,对于历史,许多教师以为只要是记好了就可以通过考试。这些忽视学生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做法是不正确的,阻碍着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开展。
(二)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偏差
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考试中取得高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对历史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学生会把其他多余的精力放在语数外上。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兴致不高,甚至在历史课上学习别的科目,他们忽视了历史的作用,急功近利地想取得更高的分数。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初中历史老师很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
(三)历史老师的队伍不够强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积极授课,学生才能逐渐掌握知识。而目前初中历史的师资队伍仍不够强大,许多老师是非历史系毕业,或者因为历史不够被学校重视而换了其他学科。
三、新时期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要遵循科学性
凡事都讲求科学性,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恰当的设定教学目标,同时发挥这一目标的领导作用。既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素养的提高。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足的备课,细致入微的讲解,使教学内容就从书本出发,又使历史知识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以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尺度
历史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分析学生的承受能力,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在备课的时候做足准备。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接受水平及发展要求进行教课。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全面启迪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培养实践能力等等。
(三)历史教师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单方面的灌输知识给学生,使学生渐渐厌烦这种教学模式,讨厌学习。其实,教育的本身目的就是为了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这种过程应该是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不顾学生接受能力的一味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最终会使学生因压力过大而放弃这门学科。教师要尽量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自己的个性,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确保学生的想象空间。
历史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与专业素养使学生信服,确保课堂形成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空间,通过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不能因为观点的不一致或犯下的错误而轻易责怪学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并试着理解学生,从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及看问题的角度,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枯燥死板的课本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为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准备一个关于本节课的人物小故事、野史等,以吸引学生眼球为主。学生会为了一探究竟,而不自觉地跟随教师的脚步一步步把精力投入到课本知识中去。原来,历史也可以很生动,通过小故事的讲解,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或者,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两小组,分别站在对立面上讨论历史人物的功与过,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结语:“以史为鉴可以明事理”,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着具体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肩负起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斗志。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慢慢摸索,在教课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反思,勤于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 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68
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仍以历史事件的记忆为主,此外,初中生本身知识系统不完整,其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仍以间接知识的学习为主,对于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除了记忆和教师的有趣的课堂教学外,再没有比较好的办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除了在平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特点,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还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记忆历史知识点的能力。那么,基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历史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呢?
一、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提高记忆兴趣
不可否认,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并且是与学生生活相距很远的事情,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感觉枯燥,甚至觉得记住历史知识是毫无用处的。面对这种教学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只有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学生才能激发自身学习动力,才能主动去背诵历史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所有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是初中教师进一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基础知识的掌握则恰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建立和培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用特定的历史知识进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历史事件中去感受中国历史的丰富内蕴,而这一切都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历史知识为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看法的引导,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去识记历史知识。
二、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锻炼记忆能力
人的记忆内容会随着时间而不断遗忘,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不断增强其记忆能力。历史知识点比较多且比较杂,因此,学生在短时记忆之后如何不经常回忆或重复记忆,那么记忆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初中生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比较有限,因此,其对自己学习计划安排不是特别科学,因此,历史教师在结合学科特点中应该主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除了要采取提问或是默写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知识的记忆外,还需要适当地通过练习题间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初中历史教师在选择习题的过程中应该对与教学重点内容有关的习题进行重点选择,一方面是通过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习题的多次训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知识的背诵和学习。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每一门学科有每一门学科的记忆方法,历史学科由于其记忆内容大多涉及时间、事件和原因和影响,因此,针对历史知识点历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恰当的记忆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在知识点的背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那么,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怎样的记忆方法呢?
一方面,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研究表明,让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官参与记忆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学习方法也是千差万别。比如说,有些学生喜欢大声朗读,在大声朗读中背诵课文。有些学生则喜欢默背,喜欢在大脑中进行朗读,从而有效记忆知识。自然也有一些学生一边读一边写,简单的知识采取默背的方式,只有遇到关键字比较多,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才采取部分内容大声朗读的记忆方法。总之,不论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记忆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记忆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借鉴别人的记忆方法,在对比中找到最为科学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对提高记忆能力的重要作用。心理实验证明,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这样的记忆方法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薄弱环节,从而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难以记住的知识点上,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背诵时间。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黄金背诵时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高效的时间里进行知识的背诵。研究表明,学生的记忆受前面学习材料和后面学习材料的影响,因此,学生应该将重要的或是记忆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安排在适当的时间点上加以识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衔接;激发兴趣;创新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76-01
历史教学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是一门很容易被忽视的学科。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才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众多元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培养出怎样合格类型的人才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重中之重。
中学教学中的宗旨是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人才,要求中小学生的方方面面素质要全面整齐的发展。笔者从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联想到历史科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经过思考,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提出几点浅陋的看法。
1历史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的现状
1.1教学环境令人堪忧:正因为目前中学的管理机制,中学普遍重视语、数、外三门高考必考科目,而轻视历史学科的教学。这种现状导致在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困惑重重、步履维艰,而这种困惑主要来自教和学两方面,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薄弱的基础。由于中考进行开卷考试,初中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甚至音乐、体育这样与历史科缺乏联系的教师“越俎代疱”,完全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二是学习观念滞后或失误。学生初上高中在学习目标上仍然认为历史学习就是记忆一些过去年代的人和事,历史考试不过是考查年、月、日和人、地、事的记忆数量和程度,但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的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
1.2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存在严重的偏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冲击,人文学科的地位本身就大不如前。种种原因,使得“历史是‘副课’”的观念,早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意无意地根植于学生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这种态度,也被带进了高中历史学习的课堂。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历史的学习,在态度上不够重视,乃至轻视。如果教师不加正确引导的话,那后果就是历史真的被学生“抛弃”!这是同行不想看到的,那么,就需要高中教师在学生入学后,想方设法地端正学生的态度,使学生认清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1.3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不足之处: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更多是介绍一些基本的历史现象,更强调记忆。因此,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上比较简单,就是死记硬背。而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在沿用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认为只要背好了书,就能把历史学好,重记轻思的现象十分突出。
2在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的曲折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1教师要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2.1.1思维品质的差异:初中学生思维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即需直观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生认知水平各方面技能远比高中生低,且知识迁移很少,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正视初高中学生由于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知识层次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矫正我们的教学,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2.1.2学生学习品质存在的差异
(1)初中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等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这是由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接受、理解,也注重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
(2)初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比较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也比较差。
2.2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高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和心理从感性到理性过渡期、转型期的开端,在能力要求急剧攀高、理性思维显著增强,且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学习中,如果任课教师把指导高考备考中的那一套思维习惯和教学模式不自觉的用到高一阶段,板着面孔做学问,板着面孔教书,不仅是不合时宜的,也必须是失败的,因为这必将学生觉得老师“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从而“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产生强烈的厌倦、挫折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更遑论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其实,高一教材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历史课堂开放的结构,包含着大量有趣味的因素和激起兴趣的契机。有兴趣引路,扭转观念,培养能力的努力才能渗透其中,不是强输硬灌,更易被接受,更易生效。但有两个“度”是值得很好把握的,一是激化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还是初中阶段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的、深层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二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之处着手,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
2.3注意历史学科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教学方法较多是采用灌输式的直接讲解法。学生多数情况下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少。高中的教学方法应该提倡启发、点拨,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或提示中理解、掌握知识的精髓,应该鼓励学生自学、创新。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存在的差别,因此高一年级的教学方法也要有一个与初中的衔接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期,尽量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的现象。
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做好学习高中知识,完成高中学习任务的准备。高一年开始的前半学期直至整个高一年都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目的。
3努力克服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近视的做法
3.1太早瞄准高考。有些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早点接触高考题,才会引起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拿高考题做例子,随意加深教学难度。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历史能力的形成是一种“慢效应”的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注意过程的重要性。“一位到位”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3.2过分强调应试。应试的表现在考试题型上高考什么题型就跟着做什么题型,以致于学生很擅长做选择题,而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很差。
3.3过分夸大课程难度。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就跟学生生龙活虎地讲高中历史如何如何难,能力要求如何如何高。这无形中给学生背上了包袱。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畏难心理,学习信心不足。这对日后的历史学习十分不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