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从高校加强礼仪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题,对破冰游戏、讨论法、音乐、形象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实训法这几种教学技巧方法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论述,并探究这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结合运用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礼仪课程;教学技巧;教学方法;运用 ;作用及意义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教育我们要知礼、懂礼、守礼、用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礼仪文化更是成为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在步入职场、踏入社会之前,培养并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基本礼仪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国家教育方针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都越来越重视礼仪教育,并逐渐走向规范化教学,但其中也不乏空洞的说教、重“知”轻“行”。 “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在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的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传授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得少。” ①这种灌入式的教学造成多数学生社会道德规范知识较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缺乏良好的行为和自觉的道德约束能力。因此,探究适用于高校礼仪教学的方法尤为必要。
笔者在高校担任礼仪教学工作,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工作中的探索与积累,归纳出在礼仪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也便于将知识点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下面就来谈谈这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的运用。
一、教学技巧
1.破冰游戏
要打破灌入式的说教,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礼仪课堂的教学氛围应该是活跃的、积极的,在课程正式开始讲授之前,引导学生们共同参与一些简单易行,锻炼反应能力、节奏感、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小游戏,可以称之为“破冰游戏”。时间不宜过长,5分钟左右就可以,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乐于参与,精力集中。
2.讨论的运用
在理论知识比较多、操作技能较少的教学环节中,可适当给学生设计一些结合相关知识点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以采用分组计分的形式,只要该组成员发表意见或看法,就计分,最后看哪一组的总分最高,即获胜。这样形成一个小小的竞争,也会带动课堂氛围热烈起来。
3.音乐的运用
礼仪是不露痕迹地让对方感觉到舒服,任何礼仪都应该在对方的心理上产生愉悦之感。学生学习礼仪的过程也应该是愉悦的、轻松的。将音乐引入礼仪课堂,上课之前和课间休息时放点轻音乐让学生放松;课程即将开始时,放点奔放的曲子,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这样的课堂学生们更喜欢。
在礼仪实训课程中,特别是在基本行为礼仪姿态训练中,通过几十分钟的实训,学生会感到疲乏。而在引入背景音乐后,在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实训教学,能有效调整学生的情绪,使其减轻疲劳感,也会对训练产生兴趣。背景音乐的选择要根据实训内容不同来确定不同的音乐。如坐姿、站姿、鞠躬等实训背景音乐应选择舒缓的、轻柔的曲目;如走姿实训的背景音乐应选择节奏感明显的曲目。
4.形象教学
利用挂图、PPT图片展示、视频短片播放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很形象、直观地讲明礼仪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也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礼仪姿态时,可先展示正确姿态的图片,再配以教师自身的示范教学,讲明动作要领。在讲电话礼仪时,可在网上寻找与之相关的视频素材或事先根据教学需要录制视频,以短片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拨打、接听电话时的基本礼仪规范。
二、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使用的频率很高。“案例教学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真实的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分析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②礼仪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礼仪教学中精选来源于社会、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案例,能够让学生对礼仪规范有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使用案例教学时,首先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丰富的语言或其他手段将精心设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及问题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和多向思维的空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其次,在案例及问题展示出来之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对案例进行讨论、探索。第三,应及时进行分析,讲解,释疑,梳理思维过程,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最后,做好认真细致的总结,让学生对案例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升华,引导学生将案例的个别事件上升到普遍意义。
2.情景模拟实训法
实施情景模拟实训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礼仪知识及操作规范,在实施这一教学法时,教师应首先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或工作情景,并为学生设计好需要扮演的角色。角色设计是教师充分发挥组织、指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每个角色的背景和将要面临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操作与感受中,增强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并能根据具体情景灵活运用。
如在讲授怎样做好介绍人时,先设计见面的场所,介绍人、被介绍人的身份或职位,介绍的背景,再让学生根据讲授过的介绍礼仪知识与实际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演练后,教师应及时点评,并再一次梳理相关知识点及正确的操作规范,使学生加深理解。
在高校礼仪教学中,教学技巧及方法的单一会导致学生在一尘不变的学习过程中兴趣降低,因此,以上所述的几种教学技巧及方法应有机结合,合理运用,这样才能形成张弛有度、教学灵活、学生乐于接受、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模式,从而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及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规范自身言行,提高礼仪修养,礼仪教学效果才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新课改;阅读法;历史教学
要使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阅读法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高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进行广泛的阅读可以对高中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培养
阅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大量的阅读,了解许多历史方面的常识,对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1.历史的学习要求高中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进行博览群书的教学方式,对理解课本知识非常重要,能够从历史的观察以及思考中,对解决现实的问题具有启发作用。
2.在高中的学习阶段,高中生要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历史教师要对高中生在阅读技巧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让学生对阅读的规律进行掌握,积累历史的资料,让他们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阅读的教学方法对高中生在心理方面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作用。高中生的思维已经形成了抽象的概括性以及进行辨证的逻辑思维,可以对综合性的材料进行分析。因此培养高中生的阅读习惯可以让他们把现实和理论进行结合。
二、实施阅读法的教学方式,可以转变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要求学生具有搜集以及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历史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着重的培养,可以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
目前的历史教学中出现的现象是:高中生对历史知识非常的匮乏,因此实施阅读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阅读法的实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对历史学习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以及策略。具体表现在:
1.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历史
要充分对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解,在历史的教学中联系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这方面要做到:(1)对历史的课堂内容进行优化,创造一种非常轻松的学习的环境。(2)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学习的氛围更加愉悦。
2.对高中生的阅读效率进行提高,提高阅读法的效果
历史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法进行正确的指导,训练学生进行高效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对高中生的阅读进行培养:(1)将历史的知识编写成教学的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阅读。(2)学生要善于动笔。(3)阅读的过程分为:粗读、选读以及精读三个。同时,历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反馈,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查。经过教学证明:阅读的教学方法对高中生在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4)教师的正确引导。由于新课改看重历史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对现代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要培养学生进行搜集以及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学生之间进行历史知识的交流,促进历史的学习。
结语
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进行的阅读的教学方式对高中历史的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教育上的重大的改革,新时代的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的方式,恰当的运用好阅读的教学方法促进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使高中的历史学习为高中生所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1]程晓南.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有益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08-001
现在的学生们,喜欢接触新事物,同时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如何将它们的好奇心引入到高中的历史课堂上,让他们高效地接受高中历史、理解高中历史,为使历史教学走出困境,应明确历史、现实生活、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并非死记硬背,并不是学习无用的知识,而能通过历史更好地认知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领略历史学习的魅力所在。那么,想要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就要把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一、高效课堂的前提
1.首先,一个优秀的教师,第一是要熟知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理清每节课堂的知识脉落、重点和难点,并挖掘其知识结构的内涵和外延,再从基础上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克服教学中的单一性和约束性。解决了吃饱和吃了的问题,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上取得高效的历史学习。
2.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一要了解各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对课程的兴趣程度。然后再对症下药,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的方案,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方面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教材、探索教法,多观察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态度,最后整理出一套适合本班同学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否则,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有时候只会弄巧成拙。对于那些著名专家的教学方法我们只能去借鉴,而不能盲目的依照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能直接应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因为有些时候我们往往只学到其形,而未能领会到其中精神实质。所以即使使用了,教学效率不一定就会提高。
3.现在的高中考生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考,十年寒窗苦,就为“高考”做准备,甚至仅仅一场高考就能决定每个人的未来和命运,所以高中学生对每一年的高考试题都会很重视。教师必须研究每一年的高考试题,然后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研究,再用这些重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能找到重点去学习,使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热情更加高涨,同样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4.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需要记的东西很多,除了历史还有很多课程需要去记忆,尤其历史大部分都是需要去记的,而历史知识往往都是一件历史事件,一般需要记的是: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重要人物等等。因此学会掌握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们编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顺口溜,这样可以将提问变得更加有意思,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析历史,学以致用,归纳重点
1.教学首先要侧重于归纳历史知识点,并以重点为例教学,让学生学会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窍门。高中历史知识基本体系是由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组成的,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掌握不好基本的历史知识,就积累不起来历史素养的基础。
2.例如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联系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例如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实现了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再者追本溯源,到现在的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然后进行这些话题讨论,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3.每个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不是都感兴趣的,有些学生只是为了高考才去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然后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障碍,并引导他们产生好奇,当学生急于揭开这些问题时,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对其进行思考,就会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
三、高效课堂的益处
1.高效的课堂气氛,能够给所有学生自信。当所有的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就会对课堂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2.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能让学生们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这时候学生们对学习历史的热情也会提高。如果课堂一直都死气沉沉的,那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会感到困倦,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3.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能让学生具有自我控制力,让他们明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可以自我控制,从而不影响他人。
4.最后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可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在平时的提问中,让学生对于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让学生们都积极起来,同时高中教师应该偶尔放松一下学生的紧张氛围,可以通过举办关于历史性问题的辩论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所学知识量大。所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同时也要会查阅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总的来说,高效课堂的益处很多,而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让学生更多地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章晓镭.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之我见[J]浙江档案,2011(12)
[2]林李花.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提问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关键词:素质教育;历史教学;改革要点
0 引言
历史是我国发展的印证,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我国发展历程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我国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高中历史教学的地位得不到充分重视,历史教学还没有真正抛弃应试教育的观念,教学质量仍然有待改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学能够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础,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就要不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我国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1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点
1.1 充分转变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首先就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切实重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应试教育是针对学生升学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历史答题技巧,由此学生在不发散思维的情况下也可以应付考试和升学。而素质教育则是对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一种考验,学生要清晰的了解历史发展的历程,对历史有一定的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历史能力的基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要真正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要使教师切实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而不能认为素质教育是一项轻松的工作,要切实把素质教育改革做到彻底和有意义。
1.2 教师要自主进行历史素养的提升以引导学生能力的提升
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知识覆盖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对课程内容不需要有拓展的了解也可以完成教学内容,但是在素质教育下就需要教师可以对历史旁征博引,并且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枯燥的讲述,这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历史知识的积淀。由此教师就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把历史知识以更为活泼的方式传达出来,为了防止课堂的枯燥,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解可以穿插人物故事或者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教师要切实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去进修,除此之外可以多多翻看历史材料,要多多学习和学生沟通的心得,提升讲课质量,把讲课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1.3 高中历史教学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历史教学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拓展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要针对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增加对历史的掌握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历史教学内容都是根据历年考试重点而设计,这种设计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只是一种固话的解体模式。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历史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目标,因此课程内容的选取要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准,要通过教学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使学生能够把历史知识深入脑海并且真正形成一条发展主线。
1.4 高中历史教学要改革教学模式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学生是学习的被动者,教师是教学的主动者,教师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历史常识,从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达到解题的目的。而素质教育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主体地位,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对教学气氛进行带动和调整,要设计一些课堂讨论,对历史进行一些评价,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鼓励学生多多进行课外历史知识的吸收,要引导学生培养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可以设立一些历史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切实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2 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是学生对历史认知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历史基础奠定的质量,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就要不断改革历史教学现状,充分保证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文化底蕴,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才能不断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学生不仅可以适应应试教育,同时增强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钟显添.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4)
[2] 张宏伟.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立[J].教育艺术,2012(5)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一、注意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初高中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两大方面上。在课程内容上,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展现出的特点是分量重、内容深。因此从课程内容上看,这轮历史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距离拉大,有所脱节。在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地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它的弊病在于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新课程改革克服旧课程的弊病,高中历史课程采用模块与专题的方式呈现。但受所规定模块与专题的制约,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历史是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的纵向次序或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忽视了这一特点,历史就会变成一团难理的乱麻,“新课标”规定的“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课程目标就会落空。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与高中历史的链接,防止学生感觉到高中历史知识混乱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
1.要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2.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
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
3.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
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三、以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1.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学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面向生活,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会焕发它的生命力。实际上,无论是关注“质”还是“量”,教与学就是围绕课改精神进行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实践与探索,就是通过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健全的思维方式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方法内化为学生一生成长的动力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纳入课程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平等和谐、互动开放、体验感悟的基本理念。教师不能抑制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要树立发展本位的教材教育观,要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相比较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具有更深的广度,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特的历史思维,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形成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由此可见,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育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基本价值等因素是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学生通过调动所学的历史知识,能够客观地叙述历史事物,准确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规律,并做出科学合理的阐释,从而达到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每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特有功能,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吸收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情怀,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不断增强历史意识,汲取智慧。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规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大历史课程目标,要求教师掌握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部内容,让学生逐步形成准确、科学、合理的史学评价体系,这既是教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贯穿于整个高中历史教学阶段。根据教育部门对历史学科考试大纲的规定,让学生充分掌握历史基本知识,考查学科素养与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在历史观指导下应用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明确规定说明,高中历史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历史学科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因此,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对历史学科素养作出科学合理的阐释,全面指导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历史学科素养。
二、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1.历史学科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全国各地的历史改革课程中逐步实施。新课程前言部分明确提出: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从新课程的前言就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人文素养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课程。总体目标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了解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健全学生人格。新课程改革中将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是高中历史学习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2)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这个层次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提升要求,也是当前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的层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逐步培养热爱国家,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积极进取和合作创新,尊重世界各地文明。这个层次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历史教学环节中教师最易忽视的环节,造成了部分学生价值观及人生观存在缺陷的不良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历史教学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掌握历史知识与技巧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基础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因素。
2.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整个高中阶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告别了初中时代的稚嫩和青涩,但并未形成成熟的人格。长期以来,受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育的功能日渐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简单的教育模式只是为了追求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忽视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都是高分低能,社会实践操作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上的各项工作的需求。甚至有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人格不健全,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给社会带来危害。专业的历史学科教育,以培养学生成才,塑造一个健康和谐的人为目标。素质教育不仅是为经济提供人才,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帮助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日益趋向成熟。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形成完整的人格,是高中历史教育重视落实学生身心发展的表现,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必要的历史学科素养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历史专业能力的深入发展,帮助学生成长。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要摆脱高考之上的绳索,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用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让学生懂得自觉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学习、交际、审美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对于高中生而言,既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高中生个体全面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历史学科素养是时展对优秀人才提出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带来了显著的进步,也给人类的精神文明带来新的危及。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正在逐步下降。历史学科素养作为社会文明成果的核心部分,让人类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事件,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素养,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有利影响。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对优秀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真正的优秀人才,在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历史素养,能全面熟悉和掌握我国的历史文化。培养人才需要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推广,高中教育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历史学科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对世界、社会、人生的理性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这一切的要求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人才的道德文化素养,都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大力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呼应。
三、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
教师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关键,甚至直接决定着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已成为当务之急。
(1)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教师的职业使命感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国家及社会给予高度的重视,也需要注重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大力倡导和鼓励。同时,国家必须充分保障教师的职业权益,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让教师都以热情饱满的心态投入工作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
高中历史教师平时的工作比较烦琐,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忽视了对教师的师德培训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教师可以共享优质资源,教育机构的领导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充电,除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外,还应注重增强教师的师德素养、人文教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真正提升历史教师的素养。
(3)提升校园管理阶层的素养,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学校领导者及管理阶层的思想,对教师的工作思路及精神状态都有深刻的影响,校长对优良校园文化的创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级中学的管理阶层更要注重自身的人文素养,广泛阅读、全面考查、深入思考,不断地学习、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4)历史教师个人努力,自觉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历史教师内在的个人因素,对教学及学生起着决定作用。历史教师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不仅有助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更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修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对课本知识熟悉,更应该借助多媒体先进的信息技术主动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课堂魅力。
(5)教师加强对自身的心理疏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健全的个性及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素质也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历史教师必须是一个高度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人,性格开朗、心胸开阔,敢于挑战困难。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关爱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高中历史教材包含的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历史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时,应加强对学生深刻全面的历史学科教育。
(1)用伟大的历史人物教化学生,培养其高尚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对于许多为历史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物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些先哲们的优秀事迹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优秀人物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鼓励学生多向这些模范学习,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2)用优秀的文艺成果教化学生,培养审美理念
关键词:历史图片;高中教育;教学效果
历史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培养好学生的兴趣对以后的历史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巧用历史图片,在教学课堂上,对历史事件配以相关的图片,能简明、直观地传达历史信息并直接快速地被学生接受,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一、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
1.激发学生浓厚的历史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要进行大量抽象思维的思考,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很枯燥、很疲惫。在课堂上巧用历史图片,这就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帮助,通过课本和老师的讲述让学生基本明白历史知识,然后配以相关的历史图片,直观地重现历史情形,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历史的陈迹,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历史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掌握教材中的难点知识,增加课外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我国的历史又浩若星河,所以很多历史知识不能在教材中详尽涵盖,在讲解教材中的历史问题时,教师可穿插教材上没有的相关知识的图片,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
二、在教学课堂中利用历史图片应注意的问题
1.用心选择历史图片
教师在选取课外图片资料时必须讲究科学准确,决不能主观臆断,任意发挥。尽量选择一些与本节课难点知识相关的图片进行重点讲解。如果只顾数量不顾质量,就会影响正常教学,达不到教学效果。
2.掌握相关的教学技巧
在教师备课时,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钻研观察,对所选取的图片都有较深的理解,搞清每个图片所要表达的知识和含义,做到胸中有数。在教学时,利用教学技巧,巧妙地插入历史图片,优化教学效果。
本文笔者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明确了巧用历史图片在高中教育课堂上的重要性,并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然而由于个人阅历的局限性不能做到全面彻底的分析,望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借鉴。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286-01
高中历史一直是高考中的一门很重要的科目,这是让历史真实展现和传承下去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其中来自于各方面的史料就是历史展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和模式。
文字史料、表格数据史料和图片史料,将的新的高中历史教材的课文中史料系统地穿插起来,在教材和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师是对这些史料的使用起到主导作用,因为史料都是围绕着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的,所以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史料,思考题有思考,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学习史料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文字史料的学习
文字史料,顾名思义,是通过文字堆积来呈现历史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也在历史教材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因而掌握好文字史料的运用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挑选出教材中的重要史料,让学生在指导下品味每个字和句子,保证过关。每当遇到生僻的字和难理解的典故,要认真讲解。2、面对材料时要认真分析,为提炼有用的信息和体现课文本质的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3、同时,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还需要在对材料的研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路。文字史料看起来是比较枯燥,但是只要很好的运用起来,发挥效果就会是其他史料无法比拟的。
二、表格数据史料的分析
表格数据史料和其他的史料相比,更加直观、形象和具体同时数据本身就具有可信度高说服力强的优点,可比性比较高。运用数据,可以帮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从各方面理论知识出发,得到正确和有用的信息,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活跃,从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会有突破。 表格数据史料的分析有以下几种方法:1、教师要学会将这些抽象的数字信息变成更加直观的图和学生们仔细的讲解,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在图表的世界里,熟悉数字的魅力。2、数据在书本中常常是静态的,但是当通过图画出来时,将数字变成可以看得符号时,便会变成动态的样式,让同学更好的接受和直接理解。3、学生在学习常常觉得数据是个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常常遇到这样问题。这时表格数据便会发挥它的作用,它让数据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了。
其实这几个方面,就突显出了表格数据史料的优点,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也会变得不再沉闷,相反而是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们就会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也会对学习有兴趣,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也被拓宽,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图片史料的运用
图片史料在教学中会引用不同种类的图片史料,这就包括实物图案、事件图案以及大量的历史地图,其实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图片史料的运用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只要教师运用的好,学生们就能对历史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理解起来也会变得更容易。这时教师,就要充分把这些图片史料利用起来,将历史更形象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还要注意仔细准备问题,必要时补充有关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学习兴趣和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观察、分析还有综合想象的能力也会培养得更好。
首先从实物图案和事件图案的使用方面来看:
1、对于这样的历史图片,我们首先采用就会是图片联想法,这样的方法就需要教师与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眼前的图片仔细研究观察,获取有效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学到的知识,充分联想组成完整的片段,这样就能更好的完成对知识的获取和研究。
2、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大概掌握以下要学的内容,对知识点有个大概的了解,有储备的知识,才会在讲的时候不会感到陌生。这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图片,联想历史场景有了一定的基础。
3、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的技巧,从人物和场景的比例方面出发,再看看人物的神态,中心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看图片的关键,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然后才会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大概的含义时变得简单和顺利。
下面就是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是很难看得,这还涉及到地理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为了发挥它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就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是为了更直观的教学,因而我们可以有以下的几个方法:
4、教师需要将地图的内容和教材的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掌握要学的知识。
5、历史图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所以图上的内容我们要力求简单,重点突出,主次也要分清。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看图示、图标和重要的地名的能力,并且结合教学的内容,不脱离教材。
不同的史料是有不同的运用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史料的能力,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阅读材料,教学应该从各方面涉及史料学习,比如导学案、课堂上、课后的巩固中,都应该有史料的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和理解史料的能力。同时也做到巩固知识。其实只要多给学生更多接触史料的机会,让学生去阅读和理解,学生们利用史料的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教学效率也会相应的提高许多。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小组合作;有效开展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历史教学又有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摸索和总结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学的有效开展很有帮助。所谓小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共同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有着相同的学习口标和任务,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水平,进行明确的分工,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开展,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的前提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我国的教育长期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学生一般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教学以“灌输式”的方式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独立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他们只是一味地机械学习。“灌输式”的教学不仅让整个课堂的气氛显得很沉闷,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首先,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要明白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满足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的强行要求好得多。因此,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合作的机会。比如,在一些小的问题的探讨方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地讨论,然后再回答问题,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自动地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在教师的长期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渐地融入到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受到学习氛围的感染,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有效。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材料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清合作学习的本质。并不是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就能完成教学口标,合作学习也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需要在一定的时机,需要合适的合作材料。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而言,在选择教学材料时,教师要本着难易适中的原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由于有固定答案的题口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在选择合作的内容时,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开放性和操作性较强的题口,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传授学生正确的合作技巧
教师要想保障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就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刚接触到小组合作学习时,会感到无比新奇,冒然地把几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在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阻碍到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所以,为了合作学习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就要传授给学生合作的技巧,让学生懂得如何合作,让整个课堂有序地进行,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首先,教师要在小组内明确各成员之间的分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小组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其次,要在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加强组内成员的管理。再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倾听的技能,让他们认真倾听组内每一个成员的意见,并且主动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优点。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服从小组长的管理,只有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小组才会稳定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小组互助活动
为了让小组合作教学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合作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探究学习,让小组长将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引导小组成员思考,最后总结集体的意见。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又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
(二)情境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
历史本身就是发生在过去的一些史实,学生会感觉到它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把精力完全地投入到学习中,此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一些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纪录片。比如,在学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时候,学生一时半会可能理解不了概念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当时的纪录片,带领学生去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谈一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学生在小组内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探讨别人独到的见解。这种创设合作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深刻体会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历史史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要想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教师首先要做好合作教学的前提保障工作,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传授给学生学习合作的技巧,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探究,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曹若溪.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40-41
[2]梁海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北极光,2015,(0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