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品行业分析范文

药品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品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品行业分析

第1篇:药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变频器,企业,重要性,频率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变频技术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其对于整个节能性能或者是保护功能在于企业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我们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同时又能够,对于企业进行保养和维修提供较大的便捷。

一、变频器的概况

目前,我国变频器主要是通过电力半导体器件的主要作用,从而不断的对于电机工作的电源频率进行改变,从而控制整个电动机的电力控制一种设备。而变频器调速是我国目前发展比较良好的一种调速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优点,体现在五个方面:1、首先,变频器能够达到良好的节能目的,有利于我们节省资源,降低成本,节能效果通常可以达到50%以上。2、变频器的启动效果非常优良,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变频器进行启动或者是制动,非常容易掌控。3、变频器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变频器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变频器的频率来实现,因此,我们在变频器频率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的电压进行恰当的处理,如果我们在频率非常低的情况下,电机常常会因为电压过高从而烧坏整个机器,一般情况下,变频器的调速范围非常广泛,最大情况下我们能够可以控制在20:1的调速比。4、变频器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通常情况下,变频器能够根据自身的性能,快速的检测出异常情况,并且对相关的异常情况能够进行有效的修正。5、变频器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控制,实现远距离的操控工作。

二、变频器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

现阶段,变频器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变频器在企业应用中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自动停机的现象,这主要是指我们在变频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变频器运行的参数设定出现问题,或者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的情况和条件,并不能够满足变频器的使用标准,从而变频器产生自我保护的现象,停止工作。

第二,常常是由于使用环境非常恶劣,或者是高温导电粉尘所引起的短路潮湿等突发故障。首先,在变频器主控电路出现故障的时候,相关的主板,电源,百等主控电路会被损害,从而使得变频器主控电路不能继续工作;其次变频器冷却的过程中直流风扇出现故障时,这主要是由于风扇属于非常容易损坏的设备,风扇的寿命一般情况下在两年到五年之内,如果变频器种类数量非常多,其变频器的功率大小不同,那么,内部直流风扇额定的电流也不会产生通用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风扇,在损坏之后,常常因楸讣缺失,无法及时地进行修正和更换;再次,变频器本身不再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外部控制电路系统可能出现故障,从而使得变频器工作停止。这主要是由于变频器使用的年限较长,而且控制电路非常复杂,常常导致变频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对于维修工作非常繁琐,无法找到准确的线路,使得维修工作效率降低。最后,变频器设计不合理,也常常会导致在疏散热气的过程中,整个通风的效果非常差,使得变频器出现故障。同时,变频器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整个风沙灰尘聚集相对来讲较多,对于变频器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最后使得变频器出现停机的状况。

三、变频器在企业运用中的建议

目前,变频器在企业中应用十分重要,而出现的问题我们已经掌握,因此,我们要加强变频器在企业中运用的注意事项掌握,从而提出对变频器使用建议。首先,我们必须对于变频器设备的进入渠道进行规划,建立相关的准入制度。这主要是指由于变频器在企业运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故障而停机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变频器生产进行恰当的考察,能够确保变频器的技术和质量问题,保证变频器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具备完整的资料,即说明书、线图等,及时进行对变频器进行维修,预防变频器阻碍工作的情况。

其次,我们必须加强变频器的日常保养。这主要是指我们在使用变频器的过程中,要对变频器的运行数据和出现故障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能够对变频器及其电机使用的情况进行掌握,从而找出变频器故障的原因。同时,我们要加强变频器的日常检查工作,对变频器的使用环境等进行了解。

最后,我们必须要强化变频器操作人员的培训制度。由于变频器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人员操作不熟练,从而使得变频器使用过程中故障维修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变频器相关人员的培训,掌握相关变频器的基础知识和保养知识及其参数设定等各方面的理论能力,然后再对其对变频器的操作能力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工作,对于变频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的进行维修。

综上所述,变频器在企业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加强变频器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掌握变频器在企业中应用的主要措施,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确定,及时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变频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变频器的日常保养工作,从而降低变频器工作出现问题的几率,更好的发挥变频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2篇:药品行业分析范文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省际旅游行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家电上市公司竞争力实证研究 因子分析法在行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综合质量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青岛港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批发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环境路径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北京建筑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2009年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小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白酒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西安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中国产业信息. 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 (2016-02-06)[2016-06-14]. .

[4] 全国药品交易会. 中国零售药店的渠道在变革[EB/OL].(2016-02-06)[2016-06-14]. .

[6]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16-03-11)[2016-06-14]. http:// /zhengce/content/2016-03/11/content_5052267. htm.

[7] 尹子民, 刘文昌. 因子分析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4, 23(3): 29-32.

[8] Niu D, Tian J, Ji L. Research on Chinese cities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in SPSS[C]//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Service Science (ICSESS), 2011 IEE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1: 868-871.

[9] 吕冰, 姚凤, 王璐, 等. 我国与部分国家及地区零售药店监管与药学服务模式的对比分析[J]. 中国药房, 2016, 27(4): 569-572.

[10] 王永, 干荣富. 基于医药产业链维度思考医药商业的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J]. 上海医药, 2016, 37(7): 63-67.

第3篇:药品行业分析范文

2009年1~10月份,药品行业在四大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总额为648亿元(本文所有投放量均为刊例价),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13%,占整个广告市场份额的8%(以上数据是引力媒体数据研究组根据CTR AdDx Power2009.01.01-2009.10.31的原始数据分析得出,下同)。同时,引力媒体也发现,在近两年时间里,药品企业的广告96%都投在电视媒体上,而其中尤以卫视和各省级地面台为主要投放媒体(见图1)。

药品行业整体投放分析

虽然2009年药品广告投放总量与2008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是从投放广告的品牌数量和总次数来看,却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09年1~10月共有1349个药品品牌在电视媒体上投放了广告,较2008年同期下降了11%;总长度接近2.36亿秒,与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总次数超过628万次,但与2008年同期相比仍下降了近12%(见表1) 。

究其原因,首先是金融危机对药品行业的品牌投放数量有所影响;其次,新医改、《基本药物目录》等各种国家医疗政策的出台也使部分与政策密切相关的药企处于观望阶段;第三,国家药检局和广电总局加大对医药类广告的整治和规范力度,也使一些打球的药企减少广告投放,或投放其他媒介。

从具体的药品行业投放来看,2009年1~10月,消化系统药的投放量最大,风湿骨病药、皮肤药、感冒药和儿科用药分别位居第二到五位。投放量较2008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的行业有兽药、医疗器械、解热镇痛、皮肤药等;投放量较2008年同期有所下滑的药是肝胆用药、痔疮药/疝气药、补益药、耳鼻用药、眼科用药和心脑血管病药;而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咽喉药、泌尿系统药和神经系统药投放量变化不大。

消化系统药投放分析

消化系统用药是2009年药品行业中广告投放量最大的部分,电视总投放量达到80多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6%。在具体媒体选择上,卫视组合的投放最大,达48%;其次是省级地面频道,为35%;市级电视媒体抢得12%的份额,央视媒体为4%。

从每月投放来看,消化系统用药并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009年1~10月份,在电视媒体上投放最多的品牌是泻利停、葵花和江中,三大品牌基本上处在同一个水平(图2)。

风湿及骨病药投放分析

风湿骨病作为一种季节性强的疾病,其治疗药品的广告投放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0、11和12月份是其投放高峰期。

2009年1~10月份,风湿骨病药总广告投放量为66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23%。而在具体投放媒体选择上却出现一个明显特点,即省级地面频道占绝对优势,以56%的份额遥遥领先于其他频道,位居第二的是市级地面频道,为23%;而一向在药品行业占有优势的省级卫视则排位第三,只得到17%的份额,央视为3%。

从投放品牌来看,投放量最大的品牌是陈李济,达到8亿元;其次是桂龙和万通,也分别达到6亿元和5亿元(见图3)。

感冒用药投放分析

作为消费者必备药品,感冒药的广告投放量超过60亿元。在投放媒体选择上,卫视是首选,超过54%;其次是省级地面频道26%;央视媒体以11%位列第三,这也是央视媒体份额超过10%的药品投放案例。

同样,感冒本身作为季节性较强的病,其广告投放上也具有这样的明显特点,一般来说,每年的秋冬季是投放量最大的时候,夏季则是投放淡季。在投放品牌方面,三精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999。

皮肤科用药投放分析

相比2008年,2009年皮肤科用药的投放量增长了23%,同样也超过60亿元大关。与感冒药不同的是,皮肤科药虽然也是季节性强的药,但季节刚好与感冒药相反,投放量最大的季节是在春夏季,特别是在夏季,而事实上,夏季也正是皮肤病多发季节。

从媒体投放来看,省级地面频道是皮肤科药企的首选媒体,有51%的皮肤科药品牌选择在地面频道投放,然后是卫视,为22%,市级城市台为15%,央视为11%。同仁堂、云南白药和金扬沙位居皮肤科用药广告花费前三名。

补益用药投放分析

2009年各类补气、补血药的广告投放出现下滑,下滑幅度达24%,可以看出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对市场的信心不足,同时也显示出消费者对补益类用药需求有所下降。

同样,补益类药在投放季节上变化也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秋冬季。

在媒体投放上,卫视频道领先,但所占份额没有超过一半,占到42%,而省级地面频道所占份额则比较高,达到34%,市级媒体占到19%,而央视只占5%。

从投放品牌看,九芝堂可谓“一股独大”,比排位第二的阿东足足高出两倍(见图4)。

耳鼻用药投放分析

耳鼻用药的广告投放也处于下滑趋势,2009年的广告投放不到50亿元,比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0%。在投放季节上,主要集中在冬季。

值得关注的是,耳鼻用药在媒体选择上,更青睐于市级媒体,也就是说更在意产品的销售,直达目标客户,其在市级媒体上的投放占到47%。在本文所述的十多个药品行业中,只有耳鼻用药和肝胆药用在媒体选择上以市级媒体为主。此外,省级地面频道和卫视的投放量基本持平。

在投放品牌上,排名前三的是博科、扈氏和优鼻,三者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药企品牌形象传播首选央视

从上述药企所选择的媒体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为中国第一媒体的央视,在产品广告上一直处于未端,似乎并不受药企喜欢。事实上这与药企的市场分布和终端销售密切相关,另外也与各媒体的不同地位和影响有关。虽然在产品广告方面央视处于劣势,但在药品企业的整体品牌形象广告投放上,央视则以3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这也显示了央视作为全国性媒体的价值。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做全国性的品牌传播,央视无疑是首选媒体。

第4篇:药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行政许可;药品;监管

自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十多年来,我国在行政许可方面的执法力度、执法原则在稳定中求发展。药品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监管方面,药监部门应将《行政许可法》、《药品管理法》紧密结合,使药品行政许可程序更加规范,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有效解决药品行政许可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行政许可法律制度

(一)行政许可

一般认为,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二)药品行政许可

所谓药品行政许可,是指药品监督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等特定活动的行为。药品行政许可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许可,其特点是,事前审查,权威把关。

(三)实行药品行政许可的必要性

药品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特殊商品:既能救人,亦能害人。当今社会药害事件频频发生,除了药品市场秩序混乱等原因之外,药品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也是一种在所难免的现象。医药领域技术要求高、知识复杂,即使在国家大力宣传普及医药常识的情况下,药品还是得不到有效监管。因此,从源头做起,提高准入门槛,使审批变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规范药品市场,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频率。药品行政许可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药品进行事前监督的必要手段,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医药经济秩序,有利于国家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宏观管理。

二、我国药品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规章的行政许可设定权界限不明确

《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规定:“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第十七条规定:“除本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因此,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部门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是无权设定行政许可的。但是,《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的认定方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该条款的意思为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行政许可的设定权交由了国务院部门,这就与《行政许可法》中规定的权限有所冲突。因此,部门规章是否能够设定行政许可,我们无法确定答案。

(二)药监部门“重审批,轻监管”

提高药品行政许可的准入门槛能够将不规范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有效提高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运作标准,间接提高了药品的安全有效性。药监部门也意识到了审批的重要性,近年来许可执法的严格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提倡重视审批的同时,药监部门往往忽视了监管的过程。这种“严进宽出”的模式,不利于药品质量的稳定。

(三)药品行政许可效率低下

《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但在实际情况中,其审批权都集中在省、市级药监部门,县级药监部门并未充分发挥其重要职能,因此造成了行政许可效率低下,从而给申请企业带来了困扰。

三、应对措施

(一)完善立法工作,健全药品行政许可法律体系

对于立法部门,应及时对药品行政许可的范围、权限、程序等作出具体明确的统一规定,形成一套全面的体系,避免实际运用中出现对药品行政许可的解释不清或权限冲突等情况的发生。例如,可在《药品管理法》中增加相应的条款,对药品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对于上级药监部门,应及时梳理不同法律法规中对于药品行政许可的规定,从而指导下级药监部门正确实施行政许可,提高下级的依法行政水平。同时,应督促执法人员增强法律意识,规范审批行为,对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应及时研究。

(二)许可前严格审批,许可后动态监管

药监部门应避免“重审批,轻监管”的态度,提倡审批与监管并重,实行“严进严出”的模式,要求被许可药企准入质量高,实际运营质量也高。药监部门应建立长效监督制度,对被许可药企进行定期监督或跟踪监督,实现动态的监管。

(三)提高行政许可效率

行政许可应符合《行政法》的高效便民原则。对于受理行政许可密集的省市级药监部门,可开发电子行政许可系统,利用互联网+的新趋势进行无纸化办公;对于基层药监部门,更要强化药品监管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其工作人员的素质,例如引进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本文通过对我国药品行政许可制度的分析,指出药品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旨在建议立法部门健全药品行政许可法律体系,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审批效率,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高效、规范地展开药品行政许可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柏巍巍.行政许可法律框架下的药品监管研究[J].安徽医药,2008,01:83-85.

[2]吴柯,杨男,胡明.从<行政许可法>谈药品行政许可中几个有待完善的地方[J].中国药业,2008,17:8-9.

第5篇:药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药物分析;流程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90-01

药物分析即药品检验,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验程序一般分为取样、外观性状观察、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并写出检验结果和检验报告书。药物分析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样品分析,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对分析的过程也有特别的规定。药品行业是属于食品药品框架下的一个分类,它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应付而来的。本研究的目的介绍药物配置中心排药工作流程再造,以减轻排药人员劳动强度,降低排药差错和药品破损率、方法,结合计算机功能,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排药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进行改进,并比较流程再造前后平均药品破损率和平均排药差错率。

1.药物分析流程综述

药物分析习惯上称为药品检验,既一般意义上人们所说的药品上市前的检验。传统意义上指的是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它一般的流程包括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临床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等。

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随着药物化学的发展逐渐成为分析化学中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 在药物的质量控制、新药研究、药物代谢、手性药物分析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随着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的发展, 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分析化学迅猛发展并已经进入分析科学这一崭新的领域, 药物分析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 尤其在新药研发以及药品生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药物分析流程之取样

要想对药品进行分析,前期就必须对被试验药品进行取样。取样时要考虑的影响因数很多,要考虑取样的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下面就对取样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2.1 取样的样品性质

一般情况下,药品检验要考虑诸多因数,首先要进行考虑的就是样品的性质。不同的样品形态应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药品的形态分为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其中气体和液体因为其本身就是性质均匀的单一体,取样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固体由于性质不均匀,取样相对来说比较难。而取样的最终目的在于局部替代整体,得到整体的分析结论。因此就要求所取的样品可以涵盖整体的全部情况,组织成分必须与母体保持一致。取样时要重点考虑样品组分、颗粒大小、比重等所有影响分析准确性的因数。

2.2 取样量

取样量根据样品总数的变化而变化。设样品总件数小于3时,每件样品都需要进行取样;当样品总件数大于3件时,则按随机取样进行分配。1公斤以下的药品包装应原装抽样。检验后剩余样品除留样备查外,退回报验单位。

2.3 抽样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样之前,要对样品进行启封。启封时要核对外包装号,启封后要核对小包装品名、厂名和批号等。药品开封后,取样时要在不同的部分分别抽取,尽量将误差降到最低。抽样完成后要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标记,然后将启封包装还原。抽样时对环境也是有要求的,这是因为空气中本身就含有不少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对药品是有害的。因此要保证抽样环境干净卫生,抽样工具事先要进行消毒处理。抽样过程应迅速完成,以防止药品富氧变质。特别注意的是,含有结晶的物体要先溶化在抽样。

3.药物分析流程的确定方案

药物分析是原药上市前确定质量标准的一般程序,这里将它分为三大阶段:合成工艺待确定期,合成工艺确定期,稳定性试验考察时期。下面笔者就对这三个阶段分别作论述。

3.1 合成工艺待确定期

一个原料药首先由药物合成并进行合成工艺的确定,在其进行工艺确定期间,就已经与药分部门有了密切的联系。而前期的工作的确定,也需要协助合成部门共同完成工作。确定反应结束的终点、反应生成物的纯度、以及能提供的纯度色谱、熔点、沸点等。待确定时,应事先进行准备工作。事前就需要对被检验药品进行资料收集,比如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熔点、沸点、光粒二象性、紫外管普线等)、检查项、含量的测定、以及药物稳定性。

3.2 合成工艺确定期

合成工艺准备好以后,后续的工作就需要合成部门来进行。一般来说合成部门会提供试制的三批样品来供质监部门进行药物分析。分析之前已确定该药物结构,一般来说,要求所提供三批样品是成熟的工艺条件下的成品。得到样品以后,药物分析工作正式开始。分析的内容包括理化常数:性状(外观、臭、味)、溶解度、熔点、比旋度、紫外吸收系数;检查:酸碱度、溶液澄清度与颜色、干燥失重或水分、炽灼残渣、重金属、无机盐、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有机溶剂残留 、有关物质;主要的鉴别方法有:化学法、色谱法、光谱法等。

3.3 稳定性试验考察期

这个时期的药品性质已经趋于稳定,和日后的用药环境比较像。这个时期研究药物的稳定性,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主要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三个部分。考查时,样品形状、组分含量、催化物质这三项必须检验,另外一些需要特殊检验的比如熔点、溶液颜色与澄清度、pH值等项目则根据各药物的性质而具体制定。

上面将原药分析工作分三大块做了简单讨论,大多只是根据试验得到的一些常规经验和注意事项,但药物分析这样一个严肃的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要根据中国药典和相关的法规准则进行相应的补充。

4.药物分析之稳定性试验

药品分析的最后一步就是稳定性试验。之所以在结尾特别强调是因为稳定性是衡量药品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数。其中经常检查的就是有关物质。有关物质是关乎药品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它包括未完全反应的原料、化学反应副产物以及药品贮存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两部分,检查方法首选HPLC检查,该方法亦是现在最常用的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

结语:

药物分析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它不仅对整个药品行业起到监督作用,更为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目前我国药品行业由于标准不统一,使得药品分析没有准确的法律法规可以依赖,加大了药品分析的难度,从而对整个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和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就有必要对药物分析的流程做出一个详细的规定,已解决目前我国药物分析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编写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希望各位予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第6篇:药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药事管理与法规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60

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some conductiv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based on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 and Regulation" course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aime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cours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 and regulatio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高职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药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融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执业药师等行业入门考试的必考课程。它主要涉及药品在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旨在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药品注册、生产、流通等环节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以未来就业为导向,倾向于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认知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课程教学方面,应选择较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策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药事管理与法规”这门课程由于知识内容较为枯燥,加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局限,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而影响教学效果。①目前,国内已有诸多学者对本门课程进行了不同教学策略的尝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PBL模式等多种教学策略。②③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汲取前人教学改革经验,并结合工作实际,将多种教学策略组合优化渗透到该课程的日常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主要论述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和尝试。

1 课程教学目标研究

药事管理学与法规是药学类和医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涉及药品在研发、注册、生产及流通等过程中所存在的管理类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药学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同时,要能够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由药学专业与社会管理、法学等专业知识相互交融的学科,学生在具备药学类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职业动态,增强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以便今后从事药品相关岗位时能够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2 课程教学方案实施

2.1 多媒体教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若单用实践教学法,虽在某一阶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效果,但对于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记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退,亦或者出现记忆混淆的局面。因此,适当的理论教学必不可少,通过日常的强化和复习,不断加深理论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记忆。而日常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它既可以将教师所讲授的专业知识通过静态或动态图文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也避免了教师单独板书讲授所出现的枯燥乏味等现象。如在讲解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时,运用多媒体框架式静态图文信息进行强化记忆;在讲解药品广告时,运用多媒体动态音像信息进行讲授,以加深W生对药品广告内容的细节把握。

2.2 案例教学

药事管理相关法规是应用于药学专业实践所积累的知识条文,因此需要为日常药品实践所服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对枯燥抽象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分解。如在讲授药品注册管理内容时,结合史上较为熟知且严重的“海豹婴儿”事件展开教学,通过阐述多个国家出现此不良药害事件而逐步引导学生对该事件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药品行业从业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同时得出此药品不良反应的归属及性质,以正确把握药品不良反应性质及种类。然后引出美国当时未引进该药且未出现此药害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逐步引入药品注册的概念及程序,从而加深学生对药品注册环节相关内容及法律知识的把握。又如在讲授假、劣药相关管理时,结合公众较为熟知的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事件、“欣弗”事件等,逐步引导分析并总结出假药和劣药的相关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较为形象且深刻地认识到二者相关管理条文及区别,以便日后从事药品监督等相关岗位时有较专业的辨别能力和法律意识。

2.3 任务驱动教学

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培养学生互动协作学习能力。同时,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且利于学生对任务的总结和知识提炼。如在讲解药品信息与广告管理时,布置学生从日常药品入手,将药品说明书、标签及广告等搜集归纳,整合成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并从自己的角度给出理解或建议。同时,自行设计出一个药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学生能够主动地开展学习讨论,对日常药品信息管理及广告管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记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4 实践教学

该课程涉及到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多个应用环节,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在讲授时,有必要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如在讲授药品生产管理时,组织学生到当地药品生产企业,参观药品生产车间设备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药品GMP等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在讲解药品经营管理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到周边药店或药品批发企业进行实地观察,之后归纳、总结与比较,得出药品在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并且针对当前社会药店在药品购销时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现象进行讨论,加深对药品GSP的理解。

2.5 分组设计教学

该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今后分析解决药品行业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已有的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适应具体讲授内容而选择的教学手段,其在某一具体环节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反馈效果,但药事法规涉及到药品的整个行业流程,包括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信息及监督等,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对整个流程所有环节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自行设计拟定一个虚拟药物,并结合行业内已有药品实例,从药物研发、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及信息等环节展开,将虚拟药物包装成完整的“药品”。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各药事法规的理解,鼓励学生在设计环节中,引入虚拟案例(如该虚拟药品其实为假药,亦或者是该虚拟药品在广告宣传时不符合要求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虚拟案例进行辨析,提出问题解决的途径或办法。通过分组设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药品行业诸多环节的整体把握,利于将各章节内容归总为一条完整的知识链。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药品行业相关工作。

2.6 网络教学

随着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教学资源可以实现网络共享。在讲解每一章节内容之后,为了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深度记忆,增加课后习题网络教学环节,督促学生在每学完一章节内容之后按时完成相关习题,并将相关问题通过网络或社交平台留言,以便课内及时解决问题。如在课后习题布置时,将历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事管理与法规》的考题整合到线上资源,以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入门考点,为今后相关社会化考试做好准备,且能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效果。

3 讨论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用到了以上多种教学策略,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提升。这提示在今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章节知识点内容合理选用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性质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此外,P者认为,目前该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由于该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评价方法较为单一,今后可以采用项目报告打分结合期末理论考试并加权等形式进行考核,不断优化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注释

① 陈宏光.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信息学,2015.28(48):9.

第7篇:药品行业分析范文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一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宏观因素。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

分析对象

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组织活动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即使社会制度不变的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由于执政党的不同,其政府的方针特点、政策倾向对组织活动的态度和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

政府的政策广泛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即使在市场经济中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干预似乎也是有增无减,如反托拉斯、最低工资限制、劳动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当然,政府的很多干预往往是间接的,常以税率、利率汇率、银行存款准备金为杠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以及通过干预外汇汇率来确保国际金融与贸易秩序。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对政府政策的长期性和短期性的判断与预测十分重要,企业战略应对政府发挥长期作用的政策有必要的准备;对短期性的政策则可视其有效时间或有效周期而做出不同的反应。

市场运作需要有一套能够保证市场秩序的游戏规则和奖惩制度,这就形成了市场的法律系统。作为国家意志的强制表现,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有着直接规范作用。立法在经济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护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维护社会最大利益三个方面,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充分了解既有的法律规定,特别要关注那些正在酝酿之中的法律,这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参与竞争的重要前提。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市场大小。

重要监视的关键经济变量:

GDP及其增长率、中国向工业经济转变贷款的可得性、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储蓄)倾向、利率、通货膨胀率、规模经济、政府预算赤字、消费模式、失业趋势、劳动生产率水平、汇率、证券市场状况、外国经济状况、进出口因素、不同地区和消费群体间的收入差别、价格波动、货币与财政政策。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文化水平会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的进行;价值观念会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本身的认可与否;审美观点则会影响人们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

关键的社会文化因素:

妇女生育率、特殊利益集团数量、结婚数、离婚数、人口出生死亡率、人口移进移出率、社会保障计划、人口预期寿命、人均收入、生活方式、平均可支配收入、对政府的信任度、对政府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购买习惯、对道德的关切度、储蓄倾向、性别角色投资倾向、种族平等状况、节育措施状况、平均教育状况、对退休的态度、对质量的态度、对闲暇的态度、对服务的态度、对老外的态度、污染控制对能源的节约、社会活动项目、社会责任、对职业的态度、对权威的态度、城市城镇和农村的人口变化、宗教信仰状况。

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除了要考察与企业所处领域的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外,还应及时了解:

⑴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

⑵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⑶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

⑷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等。

变形

有时,亦会用到PEST分析的扩展变形形式,如SLEPT分析、STEEPLE分析, STEEPLE是以下因素英文单词的缩写,社会/人口(Social/demographic)、技术(Technological)、经济(Economic)、环境/自然(Environmental/Natural)、政治(Political)、法律(Legal)、道德(Ethical)。

此外,地理因素(Geographical Factor)有时也可能会有显著影响。

应用

PEST分析相对简单,并可通过头脑风暴法来完成。

PEST分析的运用领域有: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规划、产品经营发展、研究报告撰写。

相关案例

保健品

所谓保健品行业“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保健品行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从政治法律角度看,政府主管部门的更迭也带来保健品行业新变化

保健品标准和规定缺失且相互矛盾,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1996)规定食品中不允许含过氧化氢(双氧水),但某些生产规章又订有保健食品的过氧化氢残留标准。由于缺乏有关的行业管理和国家标准造成保健品行业目前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价格虚高等现象严重。企业在现有法规下宣传自己的产品很容易违规。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中使用的中草药在药典中都有治疗作用。可是一用到保健食品里就不能宣传了,似乎治疗作用全没了。

2003年3月7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卫生部管理的保健品划归sDA管理,自2003年6月1日起,卫生部已停止受理保健品的申报,同年1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交接,正式开展保健品的审批工作。受非典、部门移交影响,当年度保健品报批工作停顿了半年之久。从长期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手保健品行业管理职责,有助于让保健品行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

2,从经济的角度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保健品市场在过去的2年间,国外跨国公司一直鲜有涉足,市场被本土保健品企业牢牢占据,2003年在保健品行业陷入低潮之时,美国安利却凭借独特的销售模式异军突起,实现了年销售额3亿元的惊人业绩,尽管安利的营销模式颇有争议。但不能否认,随着跨国保健品公司进军中国的步伐加快,国内保健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加上国内行业的竞争,市场营销模式也有进一步变化。

一是产品开始两极分化。从2003年起,因为竞争日益激烈,保健品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以功能诉求为主的产品,多用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以营养补充为诉求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有成为日用品保健品的趋势。二是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受传统渠道费用高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压力,保健品厂商积极探索渠道多样化,传统的药店+商超的销售渠道快速分化,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店、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直至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受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保健品销售额中直销比例日益增大。以上海市场为例,投放广告、进人常规渠道的功能性食品,相当部分销量同样依靠直销。三是传播方式日益直接化。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价格日益提高,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直接掌握消费者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3.从社会的角度看,保健品市场起伏不定但发展势头良好

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媒体连篇累犊的负面报道,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人“信任危机”,从而导致不少保健品企业崩盘,保健品迅速从巅峰跌人谷低。2001年、2002年保健品行业销售额持续下降。但是到2003年3月后,销售额回升,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保健品行业开始复苏。2003年,全国保健品销售额比2002年增长50左右,年度销售额达到30亿元。

社会生活的变化促使了保健业的强劲势头。首先,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2.9%和56.8%,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了中等收人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一3%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给人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巨大冲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

为规避不健康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人们求助于保健品,使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第三,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人保健品消费行列之外,老年人、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

4.从技术的角度看,保健品行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发生了全新变化

WTO给中国保健品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保健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流。

只有保健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第三代保健品,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在“人世”后,缔造出我国的保健品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电子商务成为销售重要渠道。各销售商都抓住电子商务的有利武器,搞销售网站,拓宽销售面,丰富产品种类。单单做电视购物的试用型销售,所涉及的消费者群体毕竟有限。通过投入设备和资金,开设购物网站的形式来发展更多的消费人群,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进一步的宣传产品,以及让消费者先试后买,买什么都满意的先进销售理念。

这一切都为保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基石。

保健品行业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地步。

1.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体制属于政治法律环境,对保健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虽然我们的保健品管理体制在变化,但还有三大问题。

一是行政立法滞后。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还没有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产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一些违法经营者便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入保健品市场,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在该产业较高利润的刺激下,纷纷投产或转产保健品,这是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行业管理缺位。过去食品安全管理由农业部负责种植、轻工部负责加工、内贸部负责销售。200年机构改革后,农业部还是负责种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保健食品审批上,卫生部主要针对餐饮业进行检查,而轻工部和内贸部被取消后成立的商务部,以及国家质监总局和工商、海关、公安等部门也都涉及食品管理,而真正能对食品加工进行全面管理的部门却一直没有以独立机构的形式出现。多头监管等于没有监管。在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下,出现了许多既危害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损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现象。特别是因为条块分割、多头监管,致使许多保健品生产商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一些有害的假冒伪劣保健品得以流人市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三是保健品生产标准偏低,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混乱。保健品市场比较混乱的另一问题就在于保健品行业门槛较低,加上生产环节要求不高,没有一个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部分保健品未经严格的临床验证,加之审批相对简单,市场又在迅速膨胀,造成了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品行业。药品生产有GMP规范,药品经营有GS规范,而保健品的生产经营却无统一规范,这将成为我国保健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

2.企业追求短期利益

由于保健品直接用于人体,满足和协调人体生理机能,其质量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因此,与其它企业相比,保健品企业要承担更高的社会义务。在我国,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各个行业都不少见,但在保健品行业尤其典型,有业内人士甚至质问:“在中国,你看到哪个产品过了两年,第三年还能赚钱?”企业的短期行为表明了自身经济与技术变量的近视,产品创新少,雷同现象严重、以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保健企业出现非法行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无视法律规定,为牟取短期暴利,见利忘义,胡作非为的结果。

中国保健品市场不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厂家的投机思想在作怪。当看到保健品有利可图之后,许多厂家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保健品领域的,这种先天不足的基础使它们不可能沿着正常的经营之路走下去,而是走上了投机之途。其投机主要表现为:用不成熟或有问题的产品进行产品投机,用高得离谱的价格进行价格投机,用高回扣进行渠道投机,用不可兑现的承诺或虚假的案例进行促销投机,有的甚至用品牌延伸进行品牌投机。

3.消费者消费观念错误

消费群体作为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保健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数。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是“医食同源”。民谚说:药补不如食补。即用食平病、食疗为先,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乃后命药。由于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使用的原料是相互交叉的(卫生部曾颁布过8多种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物品,如枣、百合、山药、山植等),加之其功能往往都与调整人体的机能相关,因此,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目前消费者购服保健品存在许多误区。有多多益善引起中毒的现象,如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都会在未消耗尽的情况下积蓄于体内产生毒副作用;有张冠李戴,用非自然行为阻碍机体正常运行;还有孕期乱补,不但无益于产妇,还有害于胎儿等等。特别是一些食健字号的减肥药,有明显的副作用,许多人为此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这类事件经常可见报道)。加上这些年来整个社会偏重于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部分企业有意无意地混淆或歪曲医药科技与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导致人们心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欲形成健康理性的保健品消费市场,这些观念必须在未来逐步改变。

通过上面问题的解剖,我们还要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并在PEsT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1.通过立法和修订现行法,改革保健业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济主题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看却是企业制度的竞争。政府应该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利于企业竞争的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以制度、法律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与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促成巨大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已成为可能。因此,我国的保健品行业要有更大的增长,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必须重视市场规则的制定,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的名称应变更为“食品安全与卫生法”,即不仅要求符合卫生标准,还应符合安全标准。现行的199年的《食品安全法》存在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内容单薄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法律责任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追究机制缺位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其次,尽快修订和完善《保健品管理办法》有关条款。一要进一步明确保健品的定义。一份市场调查表明,超过87%的消费者无法正确区分保健品、食品和中草药。所以应在《办法》中明确规定保健品的内涵和外延。二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办法》中对委托加工、异地经营等行为进行管理的条款。调查显示,超过33%的企业尚不具备自身生产条件,须委托药厂加工保健品。但目前的《办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应在科学基础上制定委托加工的生产规范并增加相应的条款。

第三,进一步确立国家卫生部对于保健食品市场的核心指导地位。卫生部除严格保健食品的审批过程外,还应该确立对保健食品生产条件的审批制度,同时注重市场的整顿。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市场抽查,弘扬名优,打击伪劣,切实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2.健全执法机构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

首先,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通过立法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根据法律的授权或执法机关的委托,进行统一的检验检疫,对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直至市场销售的所有环节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加强保健品质量国家标准的执法检查

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质量标准和法规,对于保健品市场来说,无论是在相关政策法规还是实际市场运作方面,我国相对于欧美等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保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应提高保健品行业生产许可的门槛,采用认证机制,由专门机构来确定保健品的质量品质。

第三,合理确定保健品价格。现在中国尽管已经进入了全民保健的时代,但人们的收人水平还程很高,还不能承受过高的保健品价格,这就要求各保健品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用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敲开千家万户的大门。

3.更新保健品经营理念和创新保健品经营手段

保健品经营要从严谨的市场调查开始。之所以有那么多医保广告挥金如土慷慨激昂的往电视上“砸”,除了正常的本能的宣传需要,更重要的是“榜样”(标王效应及哈药等的成功)的诱惑性实在太强,让他们始终心存幻想。然而,医保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消费意识的趋于成熟,靠广告轰炸征服消费者的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医保营销,必然回归理性时代。因此,目前对于大多数保健品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端正经营思想,变投机经营为科学经营,练好内功,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4.树立正确的保健品消费观

政府、企业要有效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的营养观、消费观,目前保健品市场中存在的那些不和谐现象才会在发展中逐步得到改善,一个能基本满足人民身体健康需要的朝阳产业也将迅速发展起来。

5.扩大科技投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保健品行业怎样做强做大,集中的焦点在五个方面—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服务水平竞争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而这些均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否到位。现在的保健业既要加强医药科技基础上的软科学的投人和研究,还要加大硬科学的投人和建设,才能保证保健食品管理和发展的科学化。

[]

建筑装饰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全面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要求进一步增高,对改制后的建筑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企业在自身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外部环境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建筑装饰设计单位通过对自身内外环境的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

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ological)分析模型是环境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为我们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它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列示,帮助行业或组织分析和总结相对关键和重要的影响因素,以确立最终的战略目标。

一、政治(Political)因素

1.行业管理政策趋于完善

在政策因素中,政府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无疑直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九五”期间,我国的勘察设计行业从单位的生产经营体制、产权结构和内部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从市场、质量、资质、注册、招投标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

2001年初,国家建设部专门就建设装饰市场的管理了“关于加强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管理的意见”(建设[200l]9号),这一文件针对目前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对应的政策,这将大大促进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竞争的有序化。长期来看,建筑设计行业的资质管理、招投标制度、项目全程监理和工程事故追究等制度的完善将对行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加入WT0后带来机遇

加入WTO无疑会给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首先,“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将逐步成为开放、平等、竞争、透明的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竞争者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公平、平等的竞争,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则将逐步成为国际通行规则,这有利于正规单位参与竞争;其次,随着市场的开放,将促使行业领导和执业人员进一步更新观念,通过合作和交流学习,了解国外事务所先进的管理方式、运作方式,以提升专业和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加入WTO后,虽然根据现有WTO协定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条款,我国对市场的开放可以采取“逐步放开”的政策,以保护本国利益,但这种保护时间是有限的,由于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市场基本上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在市场主体行为、服务标准、机构组织形式、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操守以及政府管理体制、行业自律程度等诸方面与国外同行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我国现有勘察设计单位12000家,年营业额为360亿元,折合43.5亿美元,而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贝歌特工程公司一家。年营业额即达112亿美元,竞争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抓住我国建筑设计市场逐步开放这一时期,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以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经济(Economic)因素

1.持续增长的基建投资规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状态,于1995年就提前实现了一年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1999年中央又作出了开发大西北的重要决策,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向西部倾斜,从而在国内又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据有关媒体资料,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己开工或计划建设的机场约60余个,其中大型枢纽机场6个,这一热潮使大型公共设施的装饰设计市场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九五”期间,上海实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9597亿元,据预测,“十五”期间投资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左右,具体与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有关的重大项目有航空港、铁路第二客站的建设、城市景观工程和标志性的文化设施,这对景观设计和室内装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示。

2.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是未来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典型特征便是城市化,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示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潜力,这也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空间。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70%)远远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在上海“十五”规划中,上海城市建设除了市区内的市政工程配套之外,其重点在黄浦江两岸与郊区的“三城九镇”建设,总的投资规模数以百亿计;尤其是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对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其中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三、社会(Social)因素

1.社会时尚品位水平的提高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对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们对环境景观的美化、对装饰装修的品位变化上,甚至是对时尚的追求上。据有关报道,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0m^2,比1999年扩大近2m^2,住宅装饰已成为时尚。我国目前从事装饰工程的队伍己达600万人,其中400万人从事家居装饰,这一市场已不容忽视。

另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对新建住宅的“菜单式全装修”试点管理工作,争取在二、三年后逐步取消毛坯房,实现商品住宅的即买即住。这一趋势必将提升家居装饰对大的装饰设计施工企业的吸引力,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化和商品住宅的分级消费,这一市场将细分为不同的消费层次。所以,装饰设计行业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适时切入这一领域,比如高档商品住宅、别墅等的装饰设计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

3.2人才流动给行业带来的压力和活力市场经济中要求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必然离不开人才市场的具体状况。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执业人员属于比较高层次的专业人员,面对的人才市场属于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市场,有压力也有动力。目前,由于人才流动尚不是十分通畅,而且由于专业面较为狭窄,我国的整个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本身发展时间不长,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本身相对就较少,人才市场的来源无法提供直接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高层次人员。因此对于装饰设计企业而言,培养和留住人才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技术(Technologieal)因素

1.信息技术将成为行业腾飞的引擎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目前普遍存在的集中的同步的工作方式将被分散的、不强求同步的方式所替代。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购物、领取工资、存取款等活动也要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一位从事新兴互联网企业研究的专家曾经断言:再过若干年,将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企业,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可见信息技术带给企业或者非企业组织的变化将会是革命性的。建筑装饰设计企业作为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中介组织,必须迅速适应这一技术变革,在工作模式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并在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变革中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和业务范围。

目前,信息技术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大多为施工图、电脑效果图的制作,预计通过电子商务模式,网上建立虚拟设计企业,跨空间与时间进行网上讨论、交换设计方案,高效率地协调工作已接近现实。另外装饰设计从最初构想到最后成品展示,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建筑装饰设计的一大进步和重要表现手段。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将更具说服力,更有利于设计师向有关专家和社会公众表现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信息技术将成为装饰设计企业有效率的竞争手段之一。

2.新材料的应用使行业发展前景花团锦簇

未来的装饰装修材料将不仅满足对建筑的装饰功能,还要满足建筑物的节能、舒适等特殊要求。装饰装修材料将更强调低污染环保型、环境功能型(净化、优化空气,吸声、吸波,调节温湿,防菌防霉等)、可再生、可循环、可就地取材研发。

因此,装饰装修材料的大家庭中将不断增加一些新面孔,大体分为三类:节能材料、环保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该种材料不仅注重材料本身的性能,同时力求在材料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对环境友好)。

出于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健康、舒适性要求,最终将迫使目前还在大量用于室内装修的含有有害挥发气体的产品被淘汰出局。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因势利导,调整产品结构,对自身现有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按新标准、新要求选好原材料,调整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推动行业向高性能、多功能、环保型方向发展。

第8篇:药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保健品;品牌延伸;品牌延伸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043-02

1 保健品概念分析

保健品产业是21世纪代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朝阳产业之一,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保健品行业同样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保健品是对各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品、用品、器械、特殊化妆品的总称。广义的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和特殊化妆品等。很多人认为保健品就是保健食品,或者是把保健食品认为是保健品,实际上是不准确也是不科学的,这二者其实是有区别的。保健品是对人体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和调节作用的食品、用品、器械和化妆品的统称。保健食品简称功能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在我国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和销售的、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是保健品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是最原始的功能食品,仅根据各类营养素或强化的营养素的功能推断该食品的营养功能,这些功能未经任何实验检验。第二代保健食品是必须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具有某项生理机能,第三代保健食品不仅需要用动物和人体实验来证明具有某项功能,还需要确知具有该功效的有效成分(或称功能因子)的结构及含量。第三代保健食品在我国正蓬勃兴起,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保健食品的四大特点:①产地集中。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占的比例大,云南、、青海、新疆、贵州等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在积极发展。②申报功能雷同。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3项,约占62.2%。③重复开发多。主要集中在螺旋藻、褪黑素、鱼油、灵芝、鲨鱼软骨、虫草、甲壳质、银杏等。④产品剂型以药品剂型为主。主要采取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冲剂)等剂型,提高了保健食品的科技含量。

中国保健食品还包括一类以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产品,称为营养素补充剂,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主要列入保健食品的管理范畴。

保健药品是批准文号为“卫药健字”的保健品。由于保健药品与保健食品不易区分,在管理上也容易引起混乱,国家已决定撤销保健药品。2000年,国家正式颁布撤销“药健字”批号的文件,要求所有“药健字”在2002年12月31日停止生产,2004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流通。“药健字”产品必须在“药”和“食”之间作出选择:经严格验证符合药品审批条件的,改发药“准”字文号,正式纳入药品流通系统;不符合药品条件,但符合目前保健食品审批条件的,改发食“健”字文号;两者都不符的,撤销文号,停止生产和销售。而实际上,国家药检局早在2001年1月就开始陆续公布被撤销批准文号的“药健字”产品,被撤销的品种一经公布就立即停产。

保健品上升为药品困难较大。不仅新药的审批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临床前试验,而且保健品与药品的审批程序相差甚远,不但要补充大量的数据,还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需要花费巨额的费用和很长的临床试验周期。相比之下,“药健字”淡出药品行业,转为保健品要容易一些。

保健化妆品具有化妆品的性质,不仅有局部修饰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外用内效作用,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保健用品具有日常生活用品的性质,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衣服鞋帽、垫毯等。

2 我国保健品产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球保健食品销售额已占整个食品销售额的5%,达到2000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很高的速度增长。我国保健品市场的两大消费人群:“白领市场”和“银发市场”对保健品的需求正趋旺盛,由于他们的购买力非常强,也成为了国内保健品市场的生力军。

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以上,而我国只有0.07%。我国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31元/年,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这表明,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以目前全球保健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来推算,我国保健品消费还将大幅增长。

从发展战略看,必须积极培育保健品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使保健品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力争到2020年时,人均消费达到300元,市场容量突破4500亿元。我国现代保健品产业的发展大概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缓慢起步和迅速崛起,到20世纪90年代的恶性膨胀和无序竞争,再到2000年以来重新洗牌和逐步寻求标准规范的几起几落。

20世纪80年代,我国保健品产业逐渐兴起,当时年产值不足20亿元,不到几年即发展到300多亿元。然而目前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虽有4000多家,但2/3以上属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多,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只有几十家。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针对专门人群的新的功能领域鲜有企业涉足。保健品行业存在管理不规范、标准不健全、相关企业各领三五年、消费者对保健品行业信任度不足等缺陷。简单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市场发育不足。保健品鱼目混珠,产品真伪难辨,市场鱼龙混杂。行业整体呈现企业主体实力较弱,产品功能雷同,低水平重复严重的局面,企业经营陷于同质化恶性竞争。

第二,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企业缺乏竞争力。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保健品90%以上属于第一、第二代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不注重新产品的开发,造成产品生命周期短,生存能力差。

第三,管理体制不顺。保健品监管涉及的部门,初步统计有19个部门,其中主要的有8个部门。从监管环节看,主要集中在审批的监管,而对研发、生产和流通都缺乏有效监管。由于缺乏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因此造成了审批后没人管、生产过程没人管、流通过程缺乏管理等问题。

第四,整体信誉不高。生产企业重营销轻实力,广告宣传往往言过其实,“概念炒作”现象比比皆是,使保健品在消费者心中出现信誉危机,以致给保健品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可以这样说,目前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

3 我国保健品企业品牌延伸策略应用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保健品市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总是来去匆匆,一个产品最多风行三五年,然后悄然退出市场,销声匿迹。不久,又一新品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市场盟主。从太阳神、飞龙延生护宝液、中华鳖精、巨人脑黄金到三株口服液,总是“各领三五年”,期间还有鸿茅药酒、505神功元气袋、周林频谱仪等流行一时的产品。进入新千年后,红桃K、脑白金、昂立、太太等品牌成了市场的新宠。

由此可见,中国保健品生命周期大都较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很多企业掠夺性的市场行为,使整个行业深陷严重的信誉危机之中,经常成为媒介“笔伐”的对象,不可控因素太多,市场风险不小。

也正因此,包括养生堂、健特、太太在内的许多企业,都选择了多品牌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产品品牌,以尽量回避使用共用的企业品牌,甚至于企业都不让普通消费者知晓。如海南养生堂推出的“龟鳖丸”、“朵而”、“清嘴”、“成长快乐”等系列产品品牌;深圳太太麾下则有“太太”、 “正源丹”、“汉林清脂”、“意可贴”等多个产品品牌;而上海健特虽有“脑白金” 和“黄金搭档”两大知名产品,却很少提及生产企业。

即使像西安杨森、中美史克、罗氏、葛兰素等外资企业,也是只推诸如“吗丁啉”、“达克宁”、“康泰克”、 “泰诺”、“力度伸”、“赛尼可”等产品品牌,作为国际知名的制造企业品牌往往隐身于产品品牌之后,更多地作为背书品牌出现,以避免企业品牌受具体产品因素而被“株连”。

难道中国保健品企业就不能使用低成本的共用品牌或实行品牌延伸吗?难道中国保健品就不适合运用企业品牌,只能走产品品牌路线吗?市场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几个市场演绎的真实案例:

(1)正大青春宝。2002年11月,以“青春宝”闻名的杭州正大青春宝集团,摒弃了一条腿走路的传统,利用“青春宝抗衰老片”的美誉度,采取品牌延伸,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青春宝美容胶囊”。上市4个月就取得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2003年的年度销售额过亿元。

(2)交大昂立。昂立公司自1989年“昂立一号口服液”问世以来,以昂立一号为依托,顺势推出系列产品的昂立多邦、昂立美知之、昂立西洋参、昂立养生酒、昂立舒渴、昂立康尔润通糖浆等,几乎囊括了不同人群的多种畅销保健品。特别是昂立一号,产品遍及全国,在肠胃市场成了领导者品牌之一。昂立多邦也成为江浙沪市场针对现代专业人士设计的保健品;昂立美知之成为继朵而、太太口服液之后的知名女性美容品牌。

(3)香港康富来与深圳万基。康富来与万基同样都拥有一个保健品大家族,从洋参开始,而后扩张到花旗参、燕窝、虫草、鸡精等系列产品,而且使用的都是企业品牌。即使推出“血尔”、“脑轻松”等新品牌,也以“康富来”作为背书品牌。

(4)三九医药。自拳头产品三九胃泰风靡神州后,999品牌成为全国驰名商标,999皮炎平软膏、999感冒灵、999库克小儿速效感冒颗粒、999双黄连九华痔疮栓等一大批999品牌的药品陆续投放市场,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可见,中国的保健品行业绝非只有“华山一条路”,打造品牌并不是只有走独立的产品品牌道路。品牌延伸策略运用得好,也可以保持保健品企业品牌持久的竞争优势,维护品牌的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第9篇:药品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药品价格管理 创新 药品流通企业

现阶段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发展良莠不齐,并且相当多的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技术和基础设备的支持,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同时,由于物流手段原始,运营效率低,造成了整个行业运营成本上升,药品流通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为了创新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产业环境,这些药品流通企业必须改革,建立现代化的药品流通模式,使其继续生存和持续发展。

一、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模式所具备的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改革药品流通企业的政策,对现有药品流通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对于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建立我国已具备以下条件。

1、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医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医药产业再度腾飞的最大“绊脚石”,如何解决医药价格虚高问题也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针对药品价格虚高,政府已经先后19次对药品进行集中降价,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集中配送、举办非营利医院、制药企业和平价药房等众多办法,但是药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与药品流通密切相关,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是解决药品虚高问题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

2、相关产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第一,药品流通业本质上是物流业,但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使药品流通业不仅具有一般物流的属性,还具备药品行业的特殊属性。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已初具规模,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模式的建立从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现代化物流业而存在的,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可以借鉴现代化物流企业的经验。例如,依托成功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发展药品流通业务。

第二,药品流通业作为药品营销中的一个环节,与众多相关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药品流通业的发展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相关产业的影响。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后国家对相关产业的战略调整,我国很多产业的实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与药品流通业相关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交通运输业。这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交通运输业的提升,为药品流通企业实现快速准时送达的目标提供保障;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实现流通管理信息化和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网络环境。

3、国家政策法规对改革的支持

近两年,国家制定的有利于药品流通企业改革的政策有:(1)国家出台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规范药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行为;(2)国家强制要求药品流通企业必须通过GSP认证;(3)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禁止药品销售地方保护的法规文件;(4)《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5月正式提出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组建大型的药品物流中心,以期与外资物流企业抗衡。

这些政策为药品流通企业改革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有利于规范药品流通领域,淘汰不符合药品经营条件的药品流通企业,打破地区保护主义,促进药品流通的跨地区经营,应对外资对我国药品行业的冲击。

4、良好的融资环境

药品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改革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的来源通常分为以下两类。

(1)企业经营过程中积攒的资金。大型的制药企业发展前景良好且利润率高,自身已具备雄厚的改革资本,小型制药企业可以通过组建“企业联盟”的形式,积少成多,从而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革。

(2)药品流通企业向企业外部进行的融资。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药品行业已成为国家的重要产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例如筹建大型药品物流中心就获得国家的贴息贷款,因此药品流通企业可以向国家申请贷款获得改革所需的资金。再者,随着中国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资金伺机而动,具有关权威市场估算,境外有大约有600亿美元在中国医疗投资市场外徘徊。此外,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看好药品行业,准备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或联合)进入这一前景诱人的行业。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药品流通企业拥有良好的融资环境,可以保障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步骤

构建科学、高效、新型的药品流通模式,必须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消除一系列体制,为医药流通企业创造合理的生存空间,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合理设计我国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和分步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医疗保险制度三项改革。具体而言,应该先确定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向,再确定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路径。

1、确定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向

为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必须先确定发展方向,目前药品业的规模经济和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贴牌生产也将渐渐进入医药行业,还有现代化物流技术的运用也必将融入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建立,包括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物流信息化。信息流承载着药品流通中的各种重要信息,是对药品流通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因此信息化是药品流通企业能否成功扩张、能否提高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因素,而且物流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联系药品流通业上下游的纽带,药品流通企业比其他企业更需要建立现代物流,实现物流信息化。此外,有迹象表明,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国家计划在药品招标采购中推行网上公开招标模式。因此,药品流通企业应利用国家规范药品流通领域的契机,加快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实现由传统的人工仓储向自动化物流的转型。通过现代化的自动存储、自动拣选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差错率和物流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利润率。

(2)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药品市场的不断整合和规范,在淘汰了相当一批效益低下、管理落后、运作原始的药品流通企业后,经过GSP认证达标的系统改造,药品流通企业的管理体制将日趋完善,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通过体制改革,逐步朝着企业集团化、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集约化管理、规范化经营是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管理效能的提高最终会使药品流通企业经营利润提高,有力地支持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为此,所有药品流通企业必须不断吸引、培养和提升专业的管理人才,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3)企业规模化发展。我国的药品流通企业必须实行强强联合,进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联合,实现企业发展的规模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维持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外资物流企业利用资金和管理优势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

(4)销售合理化。随着政府各项降价措施的实施,在限定出厂和零售价的情况下,药品流通企业的利润必将受到影响,为了提高利润、合理化药品销售网络,由原来的几级分销变为直接向销售终端供货,如组建连锁药店,也是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将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将可能带来每年大约450亿元的药品销售市场。目前我国农村药品流通尚处于流通业的初级阶段,药品的分销层次繁多,销售网络冗繁,与大中型城市药品流通现状相比,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提高,但这对于拥有完善分销网络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药品流通企业应加快完善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逐步实现向终端市场直接销售的目标,同时抓住农村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扩充业务覆盖范围。

(5)贴牌生产。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接受委托生产药品,这对于药品流通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可以通过药品委托生产来发展自有品牌,通过后向一体化有望获取新的赢利点。一些上规模的连锁药店可以仿效沃尔玛、屈臣氏连锁超市等迅速推出自有品牌。对于这一政策的出台,药品流通企业应积极地探寻新的商业模式,寻求与药品生产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自己的品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而且可以通过后向一体化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2、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路径

确立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向之后,就需要国家、社会和企业采取必要措施来确保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建立,具体路径如下。

(1)严抓药品的审批。严抓医药企业和药品的审批就是防止药品注册审批中的作假,是从源头上控制医药业的低水平重复,为医药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的源头。这个过程要以监督为中心,突出对药品研究、生产、销售、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申报新药、仿制药品的科学性、真实性,注重对新药研究原始试验资料和档案的真实、科学、规范性的监管;加强对药品研制单位的监督管理,加大对申报新药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如:第一,建立一个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完全独立的评审中心,这个评审中心一定要重视社会监督的作用;第二,改革专家委员会的产生办法和药品技术审评模式,实行透明、公开的审批体制;第三,加强对于药品审批部门官员的监督,制定严格的内部审批监督管理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第四,确保法律实际实施效果,立法以预防为主,打击并重,治理与整顿并举,从源头上遏制药价虚高、从业腐败等现象的发生。

(2)规范药品定价制度。规范药品定价制度要求政府完善药品价格管理制度,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合理性。政府必须要严把药品价格初审关,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严格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不留价格水分、压缩价格空间,从源头上控制药品虚高价格的产生,增加老百姓对药品的知情权,有效地抑制药品市场中的无序竞争。如:第一,出台药品商品名称管理法规,规范药品名称,对部分常用药品进行统一合理定价;第二,实行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形成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价格控制的倒逼机制,缩小流通环节特别是隐易者的价格空间;第三,跟踪和利用药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成交价,及时校正政府定价;第四,对原创药和仿制药、品牌药和非品牌药,应实施差别对待的定价办法;第五,采取让政府定价与市场形成价格相结合,在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兼顾生产企业和分销企业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的比重;第六,建立职能完备的药品价格监督管理机构,实现药品定价部门与新药审批部门的一体化管理,将价格定价部门、质量成本监控部门与市场准入、运行规程制定与管理机构合并,让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经销单位以及广大群众了解药品价格政策,规范行为,接受监督;第七,完善药品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密切关注药品市场价格行情变化;第八,改进药品价格监测方法,扩大监测内容,既监测市场零售价格,又监测流通环节实际成交价格,及时上报药品价格动态;第九,建立和完善药品价格信息披露制度,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零售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快捷的价格信息服务;第十,在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导下,建立由企业代表、消费者代表、专业性消费者协会代表等共同参与的价格听证制度,形成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

(3)为药品流通提速并加强监督力度。面对我国药品流通的分销层次繁多、销售网络冗繁的现状,在药品流通过程中需要做到:第一,引导流通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品牌竞争,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控制率;第二,规范药品流通的市场中介组织,通过配套改革,建立“药厂―物流配送中心―零售终端”的药品流通模式,大力减少流通环节,为药品流通降费增效提供条件;第三,以大型药品制造和流通企业为轴心,构建快速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第四,在药品采购方面,成立区域型(类似云南宣威的模式)专门的药品集中采购组织,接受多家医疗机构的委托,形成较大的药品采购订单,再与药品生产商或批发商谈判,在获得比医疗机构分散采购更低的药品价格的同时,把医疗机构从繁琐的采购事务中解放出来,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第五,大力规范药品的广告宣传,尽量详细地向公众展示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制定药价等方面的全部过程,增强舆论监督,提高各个流通环节的自律和信用,减少药品流通中的信息不对称。

由此可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路径,如表1所示。

三、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系统动力模型

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需要以下四大条件(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关产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政策法规对改革的支持;良好的融资环境)为动力,以物流信息化、管理现代化、企业规模化发展、销售合理化、贴牌生产为方向,以三大路径具体措施为主体,最终实现药品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改造。可以得出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系统动力模型,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