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

第1篇: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费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小企业;期间费用

费用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范的内容之一。费用是指小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小企业的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本文拟对小企业期间费用,即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有所帮助。

一、销售费用的会计核算

(一)销售费用定义

销售费用是指小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销售费用通常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商品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费用。

(二)“销售费用”账户

1、用途:“销售费用”账户核算小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通常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装卸费等。

2、性质:损益类账户。

3、结构:“销售费用”账户借方登记小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发生销售费用时,借记“销售费用”账户,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

期(月)末,可将本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账户无余额。

(三)核算举例

例1:2月1日,甲小企业以支票支付电视台广告费5000元。企业以支票存根和电视台收款收据为依据,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广告费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所以,此小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能无限制的发生,否则,年末,经计算超过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例2:2月18日,甲小企业以支票支付产品运输费1000元。企业以支票存根和营运部门运输发票为依据,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广告费93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0

贷:银行存款1000

根据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第八条规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中,将运输费用明确列明,即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该支付的运输费既包括购进商品的,也包括销售货物的。

例3:月末,甲小企业将本期发生的上述费用593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5930

贷:销售费用 5930

二、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

(一)财务费用定义

财务费用是指小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的筹资费用,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银行相关手续费等。

(二)“财务费用”账户

1、用途:“财务费用”账户核算小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银行相关的手续费等。小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而不计入财务费用。

2、性质:损益类账户。

3、结构:“财务费用”账户借方等小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发生时,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账户;贷方登记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等。收到存款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财务费用”账户。

期(月)末,可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例4:B企业为小企业,其购买材料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2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例5:接银行通知,B企业收到其在银行存款应得利息收入2000元已经转入其存款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2000

第2篇: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汇兑损益;存货管理;绩效考核;财务费用;汇率

对于一般的中国企业,涉及外币交易的业务比较少,占企业经济业务总量的比重较低,汇兑损益金额对成本费用与预期利润影响有限。对于外币交易业务量大,占企业经济业务总量比重较大的企业,汇兑损益处理将对成本结构及管理绩效考核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外币交易业务会越来越多,如何进行外币业务的会计核算、选择合适的汇兑损益处理方法是我国企业要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介绍外币计价存货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法,并试着分析对存货管理绩效的影响。

一、外币交易业务汇兑损益的介绍

汇兑损益也称为汇兑差额,是因为计价货币汇率的浮动而产生的对资产(或负债)影响的结果。企业会因为外币交易、兑换和重估、报表折算等业务产生不同种类货币对应不同汇率与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而言之,汇兑损益就是采用不同的折算汇率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是外汇风险在会计上的具体表现。

汇兑损益的形成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业务产生的,即由于外币交易或兑换时因为汇率差而产生的汇兑损益;另一种是由核算产生的,即在持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化而形成的汇兑损益。对于外币计价的资产,例如应收账款、货币资金等,在企业持有期间,外币汇率上升产生汇兑收益,汇率下降形成汇兑损失;与外币资产相反,例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负债,会因为汇率上升产生汇兑损失,汇率下降形成汇兑收益。

二、现行外币交易业务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法

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即期确认法,只要外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期末就确认汇兑损益,而不用考虑实际交易是否进行。在学术研究上,汇兑损益的递延确认法认为,当期汇兑损益应以实现为准,应该根据实际的外币交易或兑换在本期结算完毕的条件来确认汇兑损益,尚未能实现的汇兑损益要递延到以后会计期间。

根据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所有的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余额都要依据期末汇率折算为人民币记账本位币。汇率的变动所形成的汇兑损益计入到当期损益。

三、外币计价的存货管理与核算

我国企业在境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为确保与国内集团总部会计记账及会计报表合并的方便,一般都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同时,对适应管理需要的特定科目辅以外币记账。财务部门按照固定汇率或即时汇率将外币资产或负债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同时反映实际交易的外币信息。当前,绝大多数企业对存货实行历史成本法,在对外交易前,不对存货的外币计价进行调整,即不调整存货计价的外币价值,只调整外币折算成的人民币价值。

实务中,为加强存货管理,物资管理部门以原币统计存货价值,按照存货采购时发生的外币记录存货价值。月末,财务部门与物资管理部门进行材料核签,即对存货的入库、出库及库存进行核对,确认当期存货发出成本的过程。为正确反映存货的外币发生情况,确保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统计口径的一致,确保财务部门与物资管理部门的出入库核签制度顺利实施,财务核算时采用“主辅双币核算制”。

(一)物资部门以原币管理

存货管理是企业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企业在境外开展物资采购时,一般以当地币种或美元、欧元进行结算,并支付货款。物资部门主要职责是进行物资的实物管理,负责记录物资采购交易的原始情况及采购合同履约状况,确保存货的实物与账簿记录一致。以原币登记采购台账及存货明细账更加简便,减少了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量。

(二)会计核算采用“主辅双币核算制”

财务部门对存货的核算采用“主辅双币核算制”,对存货的采购、入库、出库进行核算。企业不同,材料核算及管理程序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采购结算的账务处理。按照物资采购部门提供的采购合同、验收报告、发票等相关资料,在财务管理系统里登记存货的辅助信息,反映其外币价值,同时,按即时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人民币。

第二步,月末或期末,财务部门会同物资管理部门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按照采购时的外币办理存货出入库核签业务。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即会计账簿与存货明细账簿相符、存货库存与存货明细账簿相符。对于不符的内容,经过审批后,及时进行补录或调整账簿处理。

第三步,存货成本的确认与核算。由于存货入库及出库业务处于不同的时点,外币汇率不同,造成相同外币计价的存货在入库与出库时的人民币价值差异,即产生存货汇兑损益。

四、存货汇兑损益的处理

地存货当期存货采购批次多、金额大、汇率浮动大的情况下,会出现巨额汇兑损益,甚至影响存货成本的确认计量。存货汇兑损益按照存货出库的原币价值分摊累计汇兑损益,最终实现存货原币价值余额结平,人民币记账价值也结平。对于存货汇兑损益的处理,实务中有两种处理观点:财务费用观与存货成本观。

(一)财务费用观

财务费用观,根据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汇率的变动所形成的汇兑损益计入到当期损益,即财务费用。财务费用观认为,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相关的手续费及融资租赁等其他财务费用。因此,主张存货汇兑损益应该计入当期损益,通过财务费用核算。

(二)存货成本观

存货成本观,认为存货汇兑损益与一般的货币易、兑换等汇兑损益不同,反映的是存货账面价值的变化,实质上是存货外币价值以即时汇率或月末市场汇率计算调整的一种公允价值,应该是存货成本的一部分。

五、存货汇兑损益处理的影响

通过上文分析,存货汇兑损益在处理方法选择上决定了其财务归集的去处:存货成本和财务费用。虽然不影响企业净利润,但对存货管理及核算产生重大影响。

(一)产品成本的影响

财务费用观,将存货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不能真实反映当期产品发生的存货成本,造成产品毛利的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国际化贸易进程的推进,产品的社会成本趋向统一。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会因为本地采购和国际化采购的不同,而在客户忠诚度上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存货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既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整体筹资费用水平,也歪曲了企业产品的毛利水平。

(二)存货管理绩效考核的影响

企业为提高盈利水平,想法设法采取各种控制成本的方法,其中包括成本管理的绩效考核措施。在众多企业,材料成本占产品总成本比重较大,加强存货管理,实施存货管理绩效考核措施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实务中,一般将存货成本管理的责任划归物资管理部门,因此,如何准确核算并真实反映存货成本,是实施存货管理绩效考核的前提。采购计划、采购国别、结算币种、采购批次、存货出库管理等业务均对存货汇兑损益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上述业务均由物资管理部门负责。财务费用观未将存货汇兑损益计入存货成本的做法,不仅未能真实反映存货成本水平,而且消弱了物资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不利于企业对存货管理开展绩效考核,进而影响企业的“低成本战略”,进而影响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六、总结

存货汇兑损益的方法选择,将对企业的存货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既影响了企业的成本结构,而且还对存货的绩效考核产生影响。存货汇兑损益应通过合理分配方法计入当期存货成本,不仅能满足企业绩效管理要求,而且对企业成本战略目标的实施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汇兑损益两种交易观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

[2]李洁.改进外币交易业务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C].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第四卷.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07.

第3篇: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A企业是具有建设部批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市政施工总承包双壹级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该企业主要以自营、合作联营(包括挂靠)两种经营模式。企业业务核算分为省内、省外两大块。省内公司经营下设6个承包部,无分公司,省外有36家分公司。

二、A企业财务状况及期间费用管理分析

截止2012年12月末,企业资产总额4.94亿元,其中净资产2.85亿元。2012年12个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亿元,上交国家税费0.89亿元,实现税后利润7146.97万元。

截止2013年12月末,企业资产总额6.64亿元,其中净资产3.21亿元。2013年12个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6亿元,上交国家税费1.04亿元,实现税后利润4400.6万元。

截止2014年12月末,企业资产总额16.92亿元,其中净资产6.03亿元。2014年12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82亿元,上交国家税费3.36亿元,实现税后利润2.33亿元。

截止2015年12月末,企业资产总额20.53亿元,其中净资产7.93亿元。2015年12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5亿元,上交国家税费3.82亿元,实现税后利润1.896亿元。

由上表可知,企业近几年的资产负债率有逐步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企业业务迅速增长,资金需求量增加所致,但企业资产负债率仍低于同行业水平。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较为平稳且速动比率均高于1可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其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偿债风险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

从盈利能力指标可以看出,虽然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幅度较大,但销售利润率相对平稳且较同行业水平略低,这主要与A公司的经营模式有关。公司经营模式主要有自营、挂靠两种,建筑行业原材料及人工成本是逐年提高的,故自营项目利润会逐年减少,而挂靠模式利润率较为固定,可知挂靠模式业务增长速度大于自营模式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该企业销售利润率相对平稳且较低。

营运能力指标所反映出在周转速度越快的情况下,存货转化为流动资产的速度就越快,这样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所以企业应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而该企业存货周转速度与同行业正常水平相比是比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与其经营模式有关。该公司主营收入中的70%均为挂靠模式所产生,导致各营运能力指标均过高,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营运状况。

(一)管理费用的分析

收入管理费用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收入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该公司2012-2015年的收入管理费用率分别是1.28%、0.91%、1.16%、0.39%,而企业的平均收入管理费用率为0.84%,前三年的收入管理费用率增幅明显,但在15年却下降为0.39%,究其原因是企业调整了管理费用的核算方法,把应计入成本和费用的科目作了明确划分,因此在收入逐渐增加的基础上,管理费用变少,故收入管理费用率变低,这也说明企业正在逐步完善控制体制,控制比较合理。

(二)销售费用的分析

销售费用是决定利润的一个重要考核项目,而山西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建筑行业,企业内部也没有专门成立销售部门,公司业务费用相对较少,故该部分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核算,不单列销售费用科目。

(三)财务费用分析

收入财务费用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收入财务费用率=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该公司2012-2015年的收入财务费用率分别是0.19%、0.22%、0.08%、0.09%,企业的平均收入财务费用率为0.12%,前两年的收入财务费用率比平均水平略高,但在之后却出现了下跌趋势,首先可以说明企业收入增长速度大于财务费用的增长速度,企业发展速度快且盈利能力较强,其次,利息收入占我们企业财务费用的绝大部分,进一步说明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对外筹资依赖性降低,企业经营越来越好。

三、A公司期间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账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因A公司经营模式分自营、挂靠两种,收入、成本应分明细核算,而企业未分别账务处理,使得企业财务数据不能真实的表明企业自身业务的运营状况,误导报表使用者,为决策者提供了错误信息。

(二)管理费用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在费用核算方面未能统一口径,核算方法前后不一,违反了会计的一贯性原则。其次,费用规划不准确。通过对企业费用核算明细得知,管理费用中包括中介费、工资奖金、业务招待费、运杂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和其他费用,其中:工资奖金、运杂费未能区分成本类和费用类,将项目支出计入了管理费用,导致成本、费用核算失真;业务招待费核算有误,该企业将餐票及食堂员工消耗全部归集与招待费,导致多缴纳税金的同时没能清晰反映费用的真实用途;其他费用项目所含内容隐晦不清,具体核算项目众多,针对这一现象应当注意控制这类开支,尤其应当将金额较大、发生较频繁的科目单独列示,准确、明晰的反映真实费用。

(三)销售费用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A公司将部分销售费用列入管理费用核算,未单独列示,造成企业对销售费用未能足够重视,费用的审批控制不够严格,费用审核标准不一致,费用控制模式属被动消极型,在销售费用的控制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对相关销售业务的费用应严把审核关,对销售业务的相关费用制定相应措施,严禁费用超标。

(四)财务费用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该企业对是否增加股权或者借款等筹资方式的比例没有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盲目借款导致资金成本过高,造成公司负担过重。

四、企业改善期间费用管理的措施

(一)企业期间费用的控制方法

1.对费用采用归口分级管理

归口分级管理是加强期间费用管理的一项基本措施,主要是将费用归口管理,即按照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企业及各分公司内部期间费用上的权责关系,调动各公司管理好相关费用的积极性。一般来讲,管理费用主要由各公司管理部门管理,财务费用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将各分公司占用资金利息及外借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按照责权原则准确归口处理。

2.对费用进行事前预算控制

费用的预算应依据各公司的费用计划要求、过去年度的费用资料及计划期可能发生的变化来编制,并据以指导日常费用支出。事前预算应结合定额管理法来制定,根据公司所在地及其业务大小不同制定不同的费用标准,各公司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突破预算指标。年终应根据预算进行考核,对于突破指标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奖罚。

(二)加强期间费用管理的对策

1.强化监督以降低管理费用

控制管理人员数量,控制管理人员费用支出。公司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应提高工作效率并尽可能减少管理人员数量,这样有助于减少管理费用。同时,公司应制定明确的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并加大监督力度。

2.优化销售方式降低销售费用

建立健全的审核制度。对于常规事项、特殊事项分别在企业制度中明确规定全责义务,严格按照规章执行,避免因标准划分模糊而为审批带来障碍,造成员工的不满情绪。

3.加强监督管理以控制财务费用

第一,合理利用资金。一方面要从自身的良好规划、合理使用方面下手,另一方面,可以选择与金融机构展开多种业务合作来达到节省资金占用,增加公司收益的目的。第二,降低贷款利率。通过与银行协商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争取到低利息的贷款。

结束语

第4篇: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所依靠的只能是源源不断地取得收入,其它任何形式的现金流入对于企业来说,都只是暂时的。为了拓展收入,企业必然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活动,运用灵活的促销手段来达到目的。其中,销售折扣由于简便易行、方法灵活而被企业大量应用。对于收入,财政部曾于2000年12月《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收入的会计核算作了统一规范。2006年2月,财政部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14号即为《收入》准则。准则、制度中虽对销售折扣的处理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未提及与此相关联的增值税如何处理。而在实际业务中,销售折扣与增值税关系紧密。

一、销售折扣的含义及特点

销售折扣可分为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商业折扣是为促进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如为扩大销路,增加销量采用的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促销策略,即所谓的“薄利多销”。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通常表示为:2/10,1/20,n/30。即自成交之日起,10天内付款,给予2%的现金折扣;20天内付款,给予1%的折扣;超过20天则无折扣,30天内必须还清。

两种折扣的主要区别有:第一,目的不同。商业折扣是为促进销售而给予的价格扣除,现金折扣是为了尽快回笼资金而发生的理财费用,是企业为了加速资金周转的一种措施。第二,发生折扣的时间不同。商业折扣在销售时即已发生,而现金折扣在商品销售后发生。第三,账务处理不同。商业折扣在销售实现时,只要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净额确认销售收入即可,不需作账务处理。对于商业折扣,税法同时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的,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一张发票上分别说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若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而现金折扣可分别采用总价法、净价法以及混合法进行。同时,对于折扣的金额,可调整收入或财务费用。调整收入是因为现金折扣的直接表现就是收入的增加或减少,调整财务费用是因为现金折扣是为鼓励客户早日付清货款,即提早收回卖方信贷资金而发生的代价而不是收入的增减,应作为财务费用处理(显而易见,调整财务费用更合理)。

二、销售折扣的会计处理

在明确销售折扣的含义及特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掌握销售折扣的会计处理及其与增值税的对应关系。来看下例:

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售出产品一批,售价11000元,商业折扣为1000元,增值税1700元[(11000-1000)×17%],货已发出,约定一个月后付款,付款条件为2/10,n/30。会计核算如下:

(一)采用总价法

总价法是将折扣前的成交额视作销售额,“应收账款”账户按照此金额入账。客户按规定条件得到的现金折扣,视作其提前付款享有的经济优惠,在利润表中可列作财务费用或作为收入的减项(如个体户会计视作收入的减项)。以下是处理方法:

1.销售成立时:

借:应收账款117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主营业务收入10000

2.上述货款如期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11700

贷:应收账款 11700

3.若上述货款按2%享受现金折扣,提前收回时:

处理方法一:

借:银行存款11466

财务费用234

贷:应收账款11700

处理方法二:

借:银行存款11466

财务费用200

贷:应收账款117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红字)

(二)采用净价法

净价法是将扣减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据以记作应收款项的入账金额。这种方法是把客户取得折扣视为正常现象,认为一般客户都会提前付款,而将由于客户超过折扣期限而多收入的金额,于收到账款时入账,冲减财务费用或作为收入的增加处理。以下是处理方法之一:

1、销售成立时:

借:应收账款11466

贷:主营业务收入98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666

2、上述货款按2%享受现金折扣,提前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11466

贷:应收账款11466

3、若上述货款未享受到现金折扣,如期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11700

贷:应收款项11466

财务费用 234

(三)对上述两种处理方法的剖析

从上例可以看出:对于商业折扣的1000元,如果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那么核算时按照实际成交价格入账,对增值税没有影响。而对于现金折扣,采用总价法,方法一核算时客户少付的234元折扣全部作为本期的财务费用处理,“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700元,方法二核算时将234元折扣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销售收入10000元的2%即200元冲减财务费用,第二部分增值税1700元的2%即34元,用红字冲减增值税销项税额,从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666元。而采用净价法核算时,是在应收款项的总额上进行2%的折扣的,同时,对于“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进行2%的折扣。与总价法二相同的是:“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少了34元(1700-1666)。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这种方法对于自身更为有利,但这样处理会不会损害国家利益呢?从财务角度来讲,这样做是否妥当呢?

这需从折扣的含义入手。现金折扣是为了尽快回笼资金而发生的理财费用,是企业加速资金周转的一种措施。增值税因收入的实现而发生,现金折扣已与收入无关。从这一点出发,笔者认为不应该对应交纳的增值税产生影响,所以上述总价法之二与净价法之一处理欠妥。正确处理应为总价法之一。当然,纳税人在采用净价法之一处理时,如果对方没有享受到折扣,对于多付的款项采用下列方法处理:

借:银行存款11700

贷:应收账款 11466

财务费用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这样处理更符合增值税条例中有关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或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同时又不影响税收。

综合以上分析,在采用净价法处理时,可在应收款项的总额上进行2%的折扣,而对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不予折扣,仍为1700元。折扣的部分冲减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净价法处理方法之二如下:

1.销售成立时:

借:应收账款11466

贷:主营业务收入 9766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1700

2.上述货款按2%享受现金折扣,提前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11466

贷:应收账款11466

3.若上述货款未享受到现金折扣,如期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11700

贷:应收账款11466

财务费用234

这样做,既简单明了,又不影响增值税的足额缴纳。

第5篇: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一、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特点

(一)由于旅游企业类型多样,业务多元,多样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旅游企业企业经营的项目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既有服务类型的旅行社、酒店,也有生产类型的旅游产品企业。对于旅游商品经营企业,主要要核算的是经营成本;而对于旅行社、酒店等服务类型的企业,主要要核算的是营业费用与管理费用。

(二)与传统的工业企业相比,旅游会计核算也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工业企业来讲,最重要的会计核算是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资金的筹集、原材料的购买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流程非常清楚。而对于旅游会计的核算来讲,主要的对象是旅游服务的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所以,旅游企业的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的核算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三)旅游服务企业项目成本和费用主要是由经营成本和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作为当期费用分开核算,扣除直接从各营运收入。

二、旅游企业营业成本和费用核算的内容

对旅游服务企业的项目成本和费用一般分为成本的因素,即“经营成本”,“营业费用”,“辅助业务支出”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辅助营运费用在最后分配摊入各营业费用。因此,企业主要是以“经营成本”和“在成本、费用的核算两个科目营业费用”。管理成本会计管理机制和非经营开支。”财务费用是利息支付企业的会计,处理费用汇兑损失和金融机构。在操作成本和运营费用以下详细的项目:

(一)营业成本的明细项目:

①餐饮企业的成本:实际成本包括餐馆,酒吧,在管理部门的各种食品原料,饮用咖啡饮料,调味料,和其他成分。商品销售成本:是指销售货物的购买价格。车辆运行成本:将运输企业会计制度,即在出租车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工资,燃料成本,材料成本,成本的轮胎,折旧,维修,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制服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经营成本,旅行社,包括收费,如房间,收集食物,运输费,招待费,行李费,门票费,手续费,手续费,签证费,专业的活动陪同费,费,费,保险费,机场的宣传费用。摄影,洗涤和染色,在商业服务企业维修成本主要是指用原材料的成本。

(2)营业费用的明细项目:

1)职工工资:指部门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工资,根据有关规定计提。2)职工福利费:指按国家规定企业应支付给职工的洗澡费、交通费、独生子女费、奶费、书报费、探亲路费等各项费用。3)工作餐费:指企业按规定为职工提供工作餐而支付的费用。4)物料消耗:包括企业的日常用品、办公用品、日常维修材料、零配件等支出。5)包装费:指旅游服务企业在销售商品等经营活动中消耗的包装物品开支。6)保管费:指旅游服务企业为客人提供行李、服装等物品的保管发生的开支。7)展览费:指企业为举办展览而发生的开支。8)清洁卫生费:指宾馆、饭店、酒店、酒楼等企业为保持服务场所和设备的清洁卫生而发生的开支。9)低值易耗品摊销:指企业使用的低值易耗品摊入本期的金额。10)折旧费:指企业内部按提供经营服务的固定资产和有关规定计算折旧列入。各部门也可以不计提折旧费,由企业统一计提折旧,列入管理费用。11)保险费:指部门财产向保险公司投保支付的费用。12)邮电费:指部门实际支付的邮电费。13)差旅费:指部门职工出差费用。14)运杂费:指部门购买物品支付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等开支。15)手续费:指部门在经营过程中支付给其他单位代销、代营手续费。16)广告费:为推广业务发生的各项支出。

三、营业成本和费用的核算

(一)营业成本的核算

企业的营业成本应当与其营业收入相互配比。当月实现的销售收入,应当与其相关的营业成本同时登记入账。旅行社之间的费用结算, 由于有一个结算期,当发生的费用支出不能与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时入账时,应按计划成本先行结转,待算出实际成本后再结转其差额。 结转营业成本时,借记“营业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成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营业成本”科目的明细账应与“营业收入”科目的明细账设置相适应。

(二)营业费用的核算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各营业部门在经营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费用发生时,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累计折旧”、“应付工资”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费用”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营业费用”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

四、旅游业会计核算

第6篇: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一、利率互换会计处理分析

(一)利率互换合约的确认利率互换虽代表着一定的权力或义务,但仅涉及现金流的变动,而且在开始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入流出,故不确认合约初始价值,但应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被套期项目为利率的变动。

(二)利率互换合约的计量应当在各会计期末以当时实际支付利率进行计量。由于利率互换属于现金流量套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第27条的规定,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应。该有效套期部分的金额,按照下列两项的绝对额中较低者确定:套期工具自套期开始的累计利得或损失;被套期项目自套期开始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累计变动额。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即扣除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后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可见,按计人权益金额的孰低原则,每期的套期保值额并非全额计人资本公积。

(三)账户设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衍生工具作为套期工具的,在“套期工具”科目核算,涉及的科目有“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如果不作为套期保值,会计核算相对简便,相应地可通过“衍生工具”科目核算,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应。

二、利率互换会计处理实例

套期会计是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相互冲抵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变动能够同时计入会计盈余的会计处理方法,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用于套期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并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例1]A企业于2005年1月1日筹到一笔二年期的浮动利率债券,债务本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利率为银行浮动利率,每年的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企业为固定付款利率,与银行签订了一份本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利率互换合约,这是一种负债相关型的利率互换,双方约定:互相为对方支付利息,即银行为企业支付浮动利息,企业支付给银行固定利率7%,均半年付息一次。同时银行一次性收取1000元的服务费。(以下以A企业为会计主体)

由于利率互换属于现金流量套期,而且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入流出,故不确认合约的初始价值。

被套期项目:利率互换只涉及到利率之间的差额,与本金无关,因此被套期项目为债券利率的变动。

有效性的确认:假定当互换合约累计利得或损失与被套期项目累计变动额的抵消比例在80%~125%之间便确认为套期有效。如果假定不存在套期无效性,将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会计分录的必要计算。如果满足以下所有适用的情况,可能会假定在一项利率风险的套期关系中不存在套期无效部分:(1)互换的名义金额与附息资产或负债的本金金额相匹配;(2)期初该互换的公允阶值为零;(3)在利率互换下计算每一笔净额结算的公式相同;(4)附息资产或负债不可预付;(5)附息金融工具或利率互换的所有其他条款是那些工具的典型条款,并且不违背不存在套期无效性的假定。相关数据及计算见表1、表2及表3。

(1)2006年1月1日签订互换合约时,支付中介费用

借:财务费用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2)2006年6月30日,此次互换产生利得1万元,计人权益的累计数额变为1万元。

借:套期工具――利率互换

1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00

(3)实际收到银行互换差额1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套期工具一利率互换 10000

(4)实际支付债券的利息

借:财务费用 360000

贷:银行存款

360000

(5)2006年12月31日,此次互换产生损失0.5万元,计人权益的累计数额变为0.26万元,应先转回资本公积0.74万元,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400

贷:套期工具――利率互换

5000

财务费用

2400

(6)实际付给银行互换差额0.5万元

借:套期工具――利率互换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7)实际支付债券利息

借:财务费用

345000

贷:银行存款

345000

(8)2007年6月30日,此次互换产生利得2万元,计人权益的累计数额变为2.5万元,所以增加转回资本公积2.24万元,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套期工具一利率互换

20000

财务费用

24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2400

(9)实际收到银行互换差额2万元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套期工具――利率互换

20000

(10)实际支付债券的利息

借:财务费用

370000

贷:银行存款

370000

(11)2007年12月31

此次互换产生损失1万元,计人权益的累计数额变为1.37万元,应先转回资本公积1.13万元,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1300

贷:套期工具一利率互换

10000

财务费用

1300

(12)实际付给银行互换差额时

借:套期工具――利率互换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13)实际支付债券的利息

借:财务费用

340000

贷:银行存款

340000

由于互换使得资本公积增加1.37万元,当期收益0.03万元(财务费用增加0.1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增加0.13万元),银行存款增加1.4万元。

三、利率互换会计信息披露

利率互换会计信息披露必须本着充分披露的原则,同时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稳健原则和客观性原则。

第7篇: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关键字:医院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核算 预计负债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3―0054―02

财政部与卫生部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等五项制度,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本文就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特点等问题展开了研究。

一、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医院会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存的核算原则。权责发生制是根据权责关系实际发生的时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收付为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在医院会计实务中,权责发生制很难发挥作用,两种方式下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很难使收入和费用配比,造成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不能真实反映。

2.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全面,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现行医院固定资产的融资租赁核算不符合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此外对租期内利率变化、期满留购相应账务处理均未做出规范,核算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不能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另外,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未涉及抗风险的财务保障问题,缺乏抗风险的内容,只有在经济赔偿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未充分贯彻稳健性原则,也未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以致造成财务支出和净收入违背会计稳健性原则。另外,现行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记录不够准确、清晰,不便于理解和利用,医院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

3.现行医院会计制度造成净资产虚增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设置“固定基金”科目虚增了净资产,因为在资产购置过程中,从资金总量上看,仅涉及资产形态或债务的变化,并不会带来净资产的额外增加。再者,“固定基金”在资产持有期间一直不变,更与事实相违背,资产在实际使用中原有价值通过医疗收费和财政补偿逐步转化为流动资产和新的固定资产,转化的具体数额在“专用基金”中反映,随时间、使用情况不断损耗,自身价值逐步降低。尤其是在原有资产未处置的情形下,会形成“固定基金”的自我膨胀,更进一步虚增了净资产。

4.固定资产处理不合理

按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资本性支出,如购置房屋、设备、大型维修等,应从修购基金或事业基金中列支。一些中小型医院发生较大额的资本性支出时,从修购基金和事业基金中不能或者不完全能列支时,仅能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一方面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在这个会计分录中,固定基金并不是由其他基金转化而来,使资本性支出不影响医院的当期效益,不影响医院收支结余的计算。以后随着修购基金的提取或事业基金的增加,借记“管理费用――一般修购费”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科目。再逐步调整固定基金,直至与固定资产相等平衡,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反映出资产由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资产。如果不调整固定基金,说明在净资产中没有自有资金向固定基金转化,只有以后随着净资产的增加逐步调整固定基金才能反映净资产内部的转换关系。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特点

1.确定了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使医院收入和费用配比合理

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指出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不仅明确了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原则,还理顺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等全部会计要素的关系。使得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站在新的起点上,固定资产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体系得以引进和完善。

2.科学划分支出成本、增设财务费用科目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在新形势下,医院的筹资渠道与筹资形式已多种多样,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计入管理费用中,不能很好地反映资金的使用成本,也不能很好地对比各种筹资方式下的资金成本。因此将原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规划到设立“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有利于划分医院的支出项目。

3.采用“待冲基金”科目,区分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

从资金循环来看,待冲基金是财政及科教资金留在医院尚未消耗的部分,该金额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净资产”要素下的“待冲基金”项目得到直观反映,对“待冲基金”明细科目的分析,可确定核算期间医院使用财政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购入固定资产的具体金额及两项资金承担的医疗成本,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的医疗成本,有效解决了由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

4.引入了固定资产核算体系

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改革,引入了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增设了“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科目中的“修购基金”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帐和总帐。改变了原来沿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近年来,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很快,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但医院财务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仍停留在不计提折旧,不反映其损耗。在这种核算方式下,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难以反映其实际价值;固定资产损耗不能计入医院成本核算,导致医院的经营情况得不到真实反映,报表信息不真实。修订后的固定资产的核算避免了上述问题,固定资产长期使用,其价值逐渐转移到经营活动中,通过合理计提折旧,实现价值转移,使固定资产净值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状况,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5.增设“预计负债”科目

预计负债:随着现代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医院承担的经营风险越来越高。只有合理预计医院负债,列人当期开支,才能真实反映医院财务状况。新制度规定预提费用核算医院按照规定预先提取的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笔者认为医院可以按照经验、医疗纠纷赔偿费用发生的几率、金额大小合理确定确认赔偿款的方式。对于一些风险大,不定期发生医疗纠纷诉讼费和赔偿款、赔偿金额有大有小的医院,可以按月预提;对于一些发生次数少、金额小、风险低的医院发生赔偿时可以列作当期支出。九、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单列财务费用用于核算医院为筹集业务活动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因为当代医院设备更新程度越来越高、基建项目筹资大,而且财政补贴不多,自筹基金金额大,对应的财务费用也很高,比起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增科目满足实务需要。

由此可见,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强化了预算约束与管理,夯实了资产负债信息,科学界定了收支分类,规范收支核算管理,硬化了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改进完善了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但新《医院会计制度》中仍有部分内容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采取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为确保医疗设备满足临床需要,必须快速收回投资成本。而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保证医院储备足够的资金来进行设备更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也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3]杨建华,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4

第8篇: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除依法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外,主要是建立有关制度和会计人员取得执业资格。在考核中发现有的单位建立制度未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或过于简单,或与实际操作不大相符,或有制度未执行。会计机构负责人未取得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任免、交接手续不全,一人多岗责任制划分不够明确。这些机构设置、责权划分是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

二、会计凭证方面体现最基础的会计行为,涉及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易被忽视的环节是原始凭证内容不够齐全,缺少填制单位名称或审批付款手续,有关资料未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发票有异地开具反映提供劳务的内容,这些都必须认真予以整改。

三、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完整,包括全年账簿正确启用、记录准确清晰、按规定结账,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较易出现的账表不符现象,发生在财务费用科目使用上,将利息收入反映在贷方,结果导致财务费用总账累计数与利润表项下的财务费用累计数不符,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把利息收入以负数记入财务费用科目的借方,与汇兑损益科目一样,收支都在借方分别以正负数列示。

四、财务会计报告是综合反映传递一个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文件,它的内容真实完整与否都关系到其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本企业对外信誉影响程度,亦是对自身管理决策提供可行依据,因此应认真对待。财务会计报告关键是数字真实、计算准确、说明清楚、内容完整、种类齐全、格式正确、报送及时,能满足对外对内信息需求者的要求。而考核中发现有的企业虽建立了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但并未认真执行。表现在每季度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只有报表而没有文字说明和财务分析,对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的比较,或徒有形式的数字比较,或应付了事的几行字,从而极大地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的正确理解。财务分析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是对经营状况的评价,理应做细做好。

五、会计档案记载着企业以往年度发生的经济行为,应将全部会计资料定期整理成册归档,妥善保管,由专人负责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会计资料未定期归档,或资料不全等问题存在,使一些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影响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反映出内部管理力度仍需加强。

第9篇: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范文

一、取得短期债券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中包含的利息的处理

根据投资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投资在取得时应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收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对于短期债券投资而言,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从投资成本中扣除,单独作为“应收利息”处理,包含的未到付息期的利息仍属于投资成本的一部分。对于这一条规定,笔者认为是合理的。因为已到付息期的利息将在取得投资后的很短时间内收到,并且它和债券本金的收回没有时间上的一致关系,其本质就是应该收取而暂时没有收取的利息,这也正是“应收利息”账户反映的内容,所以应该将其从投资成本中扣除单独记到“应收利息”账户。但笔者对于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中包含的未到付息期的利息仍计入投资成本并不赞同,因为未到付息期的利息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对于分期付息债券而言。例如,某个债券是在2003年1月1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该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分别在6月30日和12月31日),到期还本。假设本企业是在2003年8月1日购入的,那么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就包含了2003年1月1日到7月31日共7个月的利息,其中1月1日到6月30日共6个月的利息便是已到付息期的利息,7月1日到7月31日这1个月的利息就属于未到付息期的利息。按照规定,1月1日到6月30日共6个月的利息应记到“应收利息”账户,而7月1日到7月31日这1个月的利息作为投资成本应记到“短期投资”账户。笔者认为,7月1日到7月31日的利息和1月1日到6月30日的利息一样都是应该收取而尚未收取的利息,可是一个记到了“应收利息”账户,而一个记到了“短期投资”账户,这是否恰当呢?

二是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而言。假设前例中的债券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其他都不变,则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2003年1月1日到7月31日共7个月的利息都是未到付息期的利息。按照规定,1月1日到7月31日共7个月的利息要全部记到“短期投资”账户,这和第一种情况下的1月1日到6月30日共6个月的利息要记到“应收利息”账户,7月1日到7月31日这1个月的利息要记到“短期投资”账户的处理又不一样。可见,对于不同类型的债券,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中包含的利息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种债券也出现不一致的地方。

笔者认为,为了保持会计处理上的一致性和简化会计操作,应将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中包含的利息,无论是已到付息期的利息还是未到付息期的利息都记到“应收利息”账户,不计入投资成本。因为这是短期投资,投资持有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年,所以购入债券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利息的收取更不会超过1年,无论是在付息日从发行者手中收取利息还是在转让债券时从受让者处得到利息,利息的收取都将在短期内实现,所以购入债券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利息是完全符合应收利息这项流动资产的涵义,也应该记到“应收利息”账户。这样处理也很简单,容易操作,因为不再需要区分是否是已到付息期的利息。

二、取得长期债券投资时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处理

对于购入债券进行长期投资时支付的相关费用,准则和制度都规定,如果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小,则将相关费用直接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损益中,但如果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大,应该先将相关费用计入投资成本,然后采用分期摊销法在计提利息时分期摊销计入各期损益。但是,准则规定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小时是作为投资损失记到“投资收益”账户的借方,而制度却规定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小时是作为一项财务费用记到“财务费用”账户的借方,准则和制度出现了不一致,准则目前要求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制度要求股份公司施行,对于股份公司中的非上市公司及其他公司来说可能还不会造成影响,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将使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操作时无所适从。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制定会计制度的方式对会计核算加以规范,会计制度比较详细、具体、容易操作,所以会计人员已经习惯运用会计制度进行实务操作。为了适应会计国际化的需要,我国从1993年开始陆续制定了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准则,到目前为止准则体系还远未建立起来,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准则和制度还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并存,准则驾驭制度,制度应该在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准则和制度不应该相矛盾。投资准则早在1998年就已制定,虽然后来又进行了修订,但新准则在2001年1月18日又公布实施,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是在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所以从时间上来讲,制度应该有充分的制定依据,但是制度和准则仍然出现了矛盾。另外,制度规定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小时将其作为一项财务费用记到“财务费用”账户也欠妥当,因为财务费用一般是和企业的筹资活动有关,但这是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发生的费用,所以它不应该是财务费用的内容。还有,制度在对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小和比较大这两种情况下的处理也不统一,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小时作为一项财务费用记到“财务费用”账户,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大时作为投资成本要记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账户,然后在计提利息时摊销,在摊销时实质上是作为一项投资损失冲减了投资收益。而准则在这一点上就不存在问题,因为在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小时是作为投资损失记到“投资收益”账户,在相关费用数额比较大时同制度一样也是在摊销时作为一项投资损失记到“投资收益”账户。为此,笔者认为制度应加以修改,做到和准则相一致,以便于会计人员的理解和操作。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

成本法是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方法,它是指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也就是说,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其成本不变,并不随所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化而调整。一般是在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或者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方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的限制或者投资方不准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三种情形下采用成本法。其核算内容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处理;二是在持有投资期间,对于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对于第二个方面的处理,准则和制度都规定:“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实际操作中要区分投资年度和投资以后年度分别进行处理,具体如下:

(一)投资年度。通常投资企业获得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但如果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中有部分是来自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盈余的分配,则此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具体操作如下:对于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如能分清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的,应当分别在投资前和投资后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如果分不清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情况的,可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首先,投资企业获得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一般应该全部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不需要区分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所以根本用不到计算公式。因为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要求,公司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要在上半年进行,并且今年分派的一般是公司在上年或以前实现的利润或未分配利润,如果投资是在下半年取得的,投资年度则不涉及获得利润或现金股利问题,如果投资是在上半年取得的,则可能涉及分得利润或现金股利,但此时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都不是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以不能作为企业的投资收益,应全部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

其次,制度和准则中给出的投资年度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的计算公式实际应该适用于投资次年。因为在投资次年,投资企业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才有可能有部分来自于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以应将这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其余的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确认投资收益金额的计算就应以投资年度投资企业持有投资的实际月份数占全年十二个月的比例乘以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的每股盈余或者实现的净损益,然后再乘以投资企业所持股份或者持股比例,也就是准则和制度中给出的投资当年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