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课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上好课;物理第一节课;提高学习兴趣;实验
【中图分类号】G68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39-0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物理学是一门以研究性、实验性、探索性的学科,它以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学生学习物理的时候,听课时都懂了,但到做题,运用到生活中去却有点不明白。因此,要让学生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学生的第一节物理课应该要好好备课。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
一、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年我接八年级物理课时,为上好第一节课煞费苦心的选择恰当的实验。目的是要通过做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真奇妙,书上的已有的实验学生在预习课本的时候已经看到,有些学生可能已猜到答案,或有些兴趣极浓的学生已经自己在课前做了实验,如果只完成书本上的实验,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所以我认为必须补充几个书上没有介绍过的实验。补充的实验要容易做且要有趣,如“杯子吞鸡蛋”、“竹筷生根”“楼梯灯双控电路”等有趣的实验。首先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实验,再给学生演示自己补充的实验。我还找了一副老花镜,让一个同学替下她的近视眼镜,让她向班同学说下她的感受。她说:“戴上这眼镜看书上的字怎么比不戴眼镜时更模糊了。”这些实验结束后,学生情绪高涨,所有的学生都感到物理真奇妙,不可思议。我问:“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想知道”学生回答到,我说到你们只要认真对待物理以后都会知道的。
二、充分发挥新教材中“科学之旅”的作用
1、教材的“科学之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
2、巧妙导学,把物理课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
“科学之旅”的开头设有一幅寓意深刻的插图,插图中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滩边,则是一个男孩快乐的奔跑,欣喜若狂地捡着美丽的贝壳。这时,我联想到语文课有看图写作文课,于是我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写出一段文字。五分钟过后,学生们当然纷纷积极的拿出它们的成果。这一看图写作,不但能让学生知道了,要学好物理必须要不怕困难,而且巧妙的把物理课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同时使学生懂得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
三、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感受过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
例如,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里捞出后,放到冷水里浸浸就容易剥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万吨巨轮能够漂浮于水面,而一块小小的铁片却会沉入水底,这又是为什么呢?人接触高压电线会触电,而小鸟落在高压电线上怎么却安然无恙呢?……诸如此类的现象,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时我就对学生说,只要好好学习物理,它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陶行知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感受过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
学习物理,不只是因为物理有趣,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有用,用所学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才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高科技领域中,物理知识的应用都极其普遍。如电的广泛使用、现代化的各种通信方式、宇宙飞船的升空等。建立在服务于社会的基础上的兴趣,才是牢固的兴趣,才是有意义的兴趣。
五、利用物理学史,为学生指明方向
通过前面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很兴奋,这时要抓住时机,说明要学好物理,仅凭兴趣还远远不够,要做到:1、勤于观察 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 着重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多思的学风。我讲了一个牛顿为了一个实验忘记自己请来的客人的故事及安培利用马车后背当“移动黑板”的故事。说明无数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才使他们获得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物理。学物理既要有兴趣更要有毅力,这样才能学好物理。对于没有毅力的学生,你也不要感到没有希望,老师会和你一起培养毅力的。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要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努力营造高效课堂。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快乐,体验成功的过程。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师——生”、“生——生”的合作与成长。 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一、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既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用传统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是可以用动画来演示季风的行进路线,画面很形象,学生能够轻松接受。传统教学手段则对老师的绘图能力要求较高,在讲解时需要老师先在黑板上挂好中国地图,然后引导学生画出冬夏季风的行进路线。这样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阅图能力,同样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教学内容而定。《中国的季风气候》一课中,学生既需要掌握概念,又需要体会我国季风的特点和规律。这一课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不论采用哪些方法,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带着探索问题的动机去学。
三、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我提倡分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尝试。现以《中国季风气候》一课分类讲解。
1.明确知识目标该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尤其是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规律。上课伊始老师就该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预先设计好问题。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书自学。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中国季风气候》一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是怎么划分的?其分界线是什么?
③我国冬、夏两季各刮什么方向的风?来源于哪里?有何特点?带来哪些影响?
④我国夏季风和雨带的进退有何规律?
3.学生表述观点,老师引导、讲解并作补充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绘制好中国地图,学生看书思考后开始针对问题自由发言。老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太平洋、印度洋、蒙古和西伯利亚等地理名称。在学生谈冬夏风向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箭头画出风向并结合地图分别讲述它们的性质。在引导学习表达观点的同时,老师要作必要的讲解和补充。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是地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老师需要做精心准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培养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44-01
一、联系其它学科知识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与其它各学科都有联系,在地理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跨学科知识来解决地理课中遇到的问题,既可使复杂的地理问题简单化,也展示了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知识面宽的优势。当然这需要我们广大的地理教师不断学习,学习好与地理课紧密联系的其它学科的知识,并把握和熟知初高中语文、英语课文中有关地理的内容,使学生感到在学习地理课的同时能解决其它学科学习中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
例如,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中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修建大坝》时,结合高中英语课设计的阿斯旺水坝的建设造成的土地盐碱化、生态破坏、疾病流行、尼罗河三角洲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能够解决好英语课中难懂的很多问题。又如,讲《大气的水平运动》,讲解风的画法时结合高中物理中涉及的力的合成和分解;讲《海洋地理》天文大潮时结合力的分解和反作用力的知识,既轻松解决了地理课的难点,又使同学们感到地理老师知识丰富,成为同学们尊敬和信赖的老师。
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在自然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如能将一些社会热点恰当地与教材想联系,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对本来感到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产生强烈地求知欲,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比如在讲到《宇宙中的地球》一节天体类型时,可以介绍中国载人的神舟系列飞船的相关情况。在《板块构造学说》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本世纪初损失最惨重的印尼地震诱发的印度洋海啸相关报道来进行教学。
因此教学中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重要地理时事,因为这些重大事件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这些事件都和高中地理课有紧密联系,也是地理高考及其他学科高考命题的素材,近些年高中进行素质教育,高考更注意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结合起来命题。如亚运会、主席出访等当年度的热点时事;如三沙市设立、海洋法、国土管理等热点问题;如华北雾霾和嫦娥探月等热点问题。对此,学生关注地理热点、学习与生产和生活实际就密切结合起来了,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高考成绩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信息源和工具,它为地理教学提供地理事物空间性状、分布及空间关系的信息,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地理教材中的插图、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插图、一幅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借助地图,强化记忆。如:学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时候,要结合地图来分析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这样才能记忆深刻,学生不会觉得死记硬背而枯燥无趣。
利用教材插图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且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我在应用插图教学中,首先分清图的类型,区别要求。如让学生在结构模式图上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运动规律、原理和成因;在分布示意图上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在分布图上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在演变过程图上掌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结构统计图上,把握构成有机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的数量、比例关系;在照片和素描图上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掌握,会产生一些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活化了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学重难点内容抽象,难以掌握。例如地震的产生、地震波的传播等方面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光靠口头讲解,学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全面的表象,重难点难以突破,学生学习兴趣会下降,即使运用模型开展演示,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如果运用电脑模拟演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整个地理现象与运动过程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激发学习兴趣。
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将教材知识的讲授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经验感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将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
课堂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第一战场,课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起到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将会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每一位地理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拙见,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一、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不仅要考虑地理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地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地理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
二、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内容广而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是难以掌握的。有些东西甚至是枯燥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挂图等直观教具,甚至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不少新闻还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既可以在地理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有益补充,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一)借助地球仪、挂图等教具进行教学。地图等教具内含大量的信息,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等教具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
(二)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地理略图,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画地理略图时,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且随着老师的粉笔和语言自然转移,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三)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的直观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解决了很多在传统教学中用“粉笔+黑板+挂图”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
(一)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自学导入法、讨论法、发现法、程序法、分析法、读图观察法、填图法、练习法等。此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二)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重点抓难点突破,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要安排妥当,防止过难或过易。如教学内容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兴趣低落,不愿意学习,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教材内容过易,学生不听已懂,不学就会,就会感到“没意思”,“不新鲜”,甚至开始说话、搞小动作,从而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构思好难易知识的解决方法。较易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较难的问题,应努力找到突破的方法,化难为易。此外,学习新知识时还要联系前后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把握教材的整体性。
(三)利用课堂活动,培养能力,巩固知识。学生活动沟通了教与学的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通过活动中的问题探究、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合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学生通过拼图练习,自主展开比赛,探究拼图技巧,巧计名称和轮廓。在之后的填图练习时,很快就能说出各省级单位名称和位置。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善于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思维是理解的基石。课堂上,教师应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多次提问,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师要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特征,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创设问题情境,追求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在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例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的第一小标题“世界的人口增长”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首先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然后进行大组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抓住中心和关键,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会有好处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对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教师永远的目标,是高效地上好每节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是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主要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性,经常给他们布置一些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所有学生都会在地理课堂上有成功的感觉。
案例一,地球公转这节课就可以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形式完成,教师作为引导者,在适当时候给予引导帮助。在教室的中间放一张圆桌,桌上放置演示道具,四周分别是四个大小相等的地球仪和中间的一台简易电灯,教师站在圆桌的前面,学生坐在圆桌的右面、左面和后面。学生按照教师提前布置好的任务,认真阅读活动题,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出来演示地球公转并进行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所有小组的代表演示讲解结束后,教师先让各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我相信这节课学生都很快乐地掌握了该知识点。
案例二,在讲认识七大洲的轮廓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六份纸质的七大洲模块,并在六块小黑板上画好几条重要的经纬线,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这六组分别派代表进行展示,各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为各小组加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该知识点。
作为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加表扬,提高其自信心,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我觉得这样的一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并且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每堂课都有收获,都有成功的感觉。我深信教师充分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时机,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开展学习,并对学习过程、结果及参与状态进行正确有效的激励评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想法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熊晓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沙棘:科教重横.2010(5)
[2]徐秀芳,文.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有效性教学[J]
[关键词] 地理教学 人文关怀 和谐课堂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有着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的未来接班人,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是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教育必须以人文关怀为首要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提升人的人文修养;在教育中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构建人的精神家园,将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和谐的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场所,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能力培养的载体,更是一个学生人格成长的基本环境。和谐愉悦的地理课堂是就是让学生乐于参与,从而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建立和谐地理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大多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交往,在快乐中学习,在过程中享受。
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丰富的知识、和蔼亲切的笑容、幽默生动的言行往往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地理学科课程的神秘感和新鲜感又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供很好的内容基础。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
例如,在讲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先搜集一些关于环境问题对于人类造成的危害的势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并分析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参与学习,焕发学习情趣,从而更有利于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生通过互动,体验了平等、自由、尊重、亲情、关爱等感受,同时受到激励、感化、指导、召唤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二、多用激励和表扬的方式
激励、表扬,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关怀。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旺盛的精力,并渴求更大的成功。
表扬要注意真实性和区别性,针对任何孩子的表扬既要有区别,又让他们信服,要让孩子知道你很在乎他。表扬一不能太多,二要恰到好处,三不要随意。对有过错或偶有过失的学生的评价,要言之有物,行而有效。教师应转变观念注重正面引导,以激励为主,看重学生的点滴进步,允许暂时的落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个性、特长,使学生积极向上。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言语的表达,诸如“你确实尽力了,我确信你能行,你已经发现了秘密,再试试,现在你做到了”之类的话,这些话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或赞赏、或鼓励、或期望,有些难以管理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感激你,从而改变学习观念,充满学习的热情,并最终改变一生。
三、善于运用教学技巧调节课堂气氛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课堂活而不乱,并时刻围绕教学目标,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同时体验情感,养成态度。
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般。所以每节课的引言要处理得好,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思路进入课题。可以根据与地理课题内容有联系的知识和现象设计引言,灵活把握,也可以是趣味故事、奇闻轶事、警句等。在课堂上要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师生教与学同步,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从而为激活课堂气氛做好了准备工作。
其次,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来分析地理事物,这里所说的熟悉知识是学生普遍了解的生活知识、重大时政热点知识、课本中学过的旧知识。这些知识靠近学生大脑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
再次,在备课时应充分设计巧妙的过渡语言,架起学生思维的桥梁。这种过渡语言可在课本中挖掘,挖掘隐藏在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巧妙地设置有悬念的问题,重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课堂要体现“地理味道”
地理的味道应该是体现开放、综合的、社会生活的特色。因此,地理课的味道首先在于探讨生活实例,解决社会问题,明辨人地关系,其次在于应用生活实例综合教学,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学理念,达到教育的效果。
例如,用1998年特大洪灾的实例进行自然灾害内容的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远非几星期的课堂地理教学和几本中学地理教科书所能比拟。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加以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意目标的效果肯定会更加明显。
生活的地理应该是开放的、具备生命意义的地理。对学生而言,这种生命的体验就是成长的体验,就是地理课堂除了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到思想外,更能从中体会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和谐的关系,并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及展现其能力的满足感。生活的实例教学能让学生体会和谐兼容、共同发展的地理思想。
地理的味道还在于地理学科本身担负的教育任务上,人口、资源、环境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教育课题,是国力竞争的原动力和基础,是高素质人才培育之根本。地理课堂味道其实正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良药。
学生健康、乐观的学习态度极有可能就是将来的生活态度甚至是人生观态度。给学生一种快乐的、和谐的地理课堂气氛,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是培养学生高尚、积极、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广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模块中,进行国内外热点新闻的导入是必要的,通过对热点新闻的导入,让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讲解天气及气候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学习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形式导入。又如在中国人口讲述过程中,可以将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引入学习,一点点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必要时,教师需要针对实际,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教育。
二、趣味式教学及其相关导入模块的分析
(一)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保证趣味式教学效率的提升,应用现代化图像投影技术是很必要的,因为这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地形变化”这一模块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生物化石的视频、图片等。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对图片中的山脉有什么了解,接着再引导学生对于海洋生物化石的根源进行分析,如为什么陆地上的喜马拉雅山是海洋生物化石的集中地,以此来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通过对这种矛盾的陈述,进行新知识的引导教学,使学生解决认知矛盾。教师可以应用投影图片,保证学生对疑问的探索,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现阶段趣味式教学过程中,利用漫画的形式也是必要的引入手段。用简单或者夸张的手法来描述生活及时事资料,可以保证最佳的讽刺效果。当然,在当下课堂教学模块中,地理课本也引用了一些漫画。这样趣味性的漫画是导入新课的必要因素。比如在进行世界人口问题的阐述时,可以引入“苦难的母亲”这类型的漫画,引人深思,引出世界人口的问题。在进行森林资源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大难临头”等漫画来引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是非常有好处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引发及表达。在当下新课教学模块中,进行简短的小故事串联是必要的,从而实现新课的顺利引入。比如在“世界陆地及海洋”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利用航海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启迪。比如麦哲伦,他能够进行人类历史上的地理旅行,说明他具备良好的素质及意志,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正是依靠这些知识,他才能在欧洲、非洲等地来回航行。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是难以进行有效的航行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本节知识的必要性,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下地理教学模块中,选择短小精悍故事也是必要的。这种很有意义的故事,积淀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是一种地理知识的升华。比如在“早穿棉晚穿纱”的谚语中,可以看到我国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这些谚语的选择及教授,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保证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提升,保证其思维的启发,以满足当下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情境式导入方案
在地理导入教学模块中,进行情境式导入是必要的。所谓的情境式导入就是进行课堂背景的优化,比如进行音乐等的导入,保证良好的气氛及环境,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在现阶段地理教学模块中,可以引用一些与地理课本相关的歌曲,利用这些歌曲,更有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比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这样的开头,情景交融,主题鲜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物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节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如,在“天气与气候”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背诵一些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诗情画意中,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天气及其气候概念的分析。再如,讲授我国地势特点时,比如内蒙古高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串联《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诗词,创造一种情境,营造一种气氛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的导入语,使整堂课的氛围浓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关键词】地理课堂;提问;策略
提问虽易,但是要做好有效提问却要做好十足的准备工作,还必须融入一定的提问艺术。从目前来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出现如下问题:问题设计过于随意、肤浅,难度把控不当;滥用提问,提问形式单调,无法调集全体学生的回答积极性;理答形式不够丰富,对学生启发性不大;候答时间过短等。基于此,本文以“有效提问”为分析重点,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分析如何利用有效提问,让高中地理课堂更精彩。
一、设计层次问题,科学把控问题难度
层次性问题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回答。一般而言,在设计层次性问题时,由简单问题入手,再上升到难度大的问题,引领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而这也有利于教师科学地把控问题的难度,保证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课时,教师进行层次性提问,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展开,对此,为了引导学生逐层了解该项内容,教师设计的层次性问题如下: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你认为什么样的发展是可持续的?
3.你对可持续发展内涵是怎么理解的?
第1个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可以从教材中直接得出答案,提问对象以地理初级水平者为宜;第2个问题稍具难度,但是学生可以从其基本定义中总结出来,提问对象以地理中等水平者为宜;第3个问题难度较大,但灵活性性强,学生可以结合地理认知,适当讨论然后发表自己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看法。问题难度逐层上升,学生思维跟着转动,因而提问效果非常好。
二、注重启发提问,拓宽学生地理思维
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启发性提问,让学生处于“追寻答案”阶段,从而诱发出强烈的地理学习动机,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问题是否具有思考探究价值。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课时,教师注重启发式提问,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点有“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等。教师结合这些知识点,挖掘启发点,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思考。师: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感觉1月比7月要冷呢?这一问题的设计启发性非常强,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季节与黄赤交角的关系”上,然后准确作答。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根据地理教材内容,结合生活中的亲自感知,设计疑问问题,让学生感到费解,从而顺势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地理知识点的应用,强化地理理解,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三、留足候答时间,构建精彩地理课堂
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要求教师留足候答时间,并且留意学生的反应。以往的地理课堂提问中,教师抛出问题,马上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立即转问下一位同学。这样的表现使得问题成为部分人的“专利”,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发展,有时还伤害到了学生的自尊心。为此,教师必须留足充分的候答时间,以构建精彩的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留足候答时间,取得很好的提问效果。教师提问:洪涝灾害的工程防御措施和非工程防御措施分别有哪些?教师请班上一位平常比较沉默的学生作答,只见这名学生眉头紧锁,1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提出措施。于是,教师对问题进行简单说明,再次引导学生尝试回答。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做什么工程来防御洪灾呢?想一想修建堤坝算不算?此时,这名学生豁然开朗,渐渐抬起头,勇敢作答。生:我觉得修建堤坝是洪灾防御工程措施,开辟分洪区、兴建水库、退耕还湖都是不错的措施。为了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教师还可以深入提问:开辟分洪区的好处是什么?兴建水库的作用又有哪些呢?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反应,并进行简单说明,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回答。
四、科学进行理答,有效激励启发学生
有效提问还需要教师科学进行理答。如果对于学生的回答只从“对”或者“错”上进行评价,那么学生的回答问题激情不会太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正确理答,有效激励和启发学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时,教师科学理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作答: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一名学生大胆举手,尝试回答。
生1:我认为自然条件可以影响农业区位。
师:非常棒。你能说说哪些自然条件能够影响农业区位吗?(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启发学生具体作答)
生1: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师:归类得非常好。你还能想出其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吗?(再次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如果该名学生能够回答,则继续;如若不能,可以示意坐下,请其他学生回答)
生2: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也具有重大影响,如机械、化肥、农药、良种、冷藏等。
师:能够从技术条件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非常棒。还有其它想法吗?
科学的理答既要表扬学生的观点,又要注重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关键词:探析 新形势 地图 教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学习好地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就教学来看,学生都普遍认为地理的学习十分复杂,比如,地理的知识点的分散,地理计算的繁琐,还有空间定位难度很大等,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一些心理障碍,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恐地症”。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一直在强调知识点的灌输,但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思维处于压抑中,这样的教学可能教学了学生如何去应对考试,但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素质的养成,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好的运用地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许多学习地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研究地图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从分调动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也许很多学生对地图有兴趣,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地图,这个时候,教师要花点心思,促使学生们喜欢地图,让学生对地图能够产生兴趣。地理教学者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生活中十分常用的地图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告诉学生,在读懂地图的时候能够获得许多有趣的信息,并能够对生活中的出行起到很大的帮助,并用一些实例来进行讲解,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慢慢发现,原来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么多的地理知识,学会看地图既能够帮助地理课程的学习,更多的是它在生活中的用处,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看地图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的得力帮手。
二、分类,循序渐进地进行地图教学
有了学生对观察地图的兴趣还不够,地理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把握好教学的方式,地图上面的信息量有许多,一眼看去,学生可能会被地图上的密布的各种符号给吓住,如此复杂,怎么学得好,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地图的选取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先交给学生地图的图例,再就是要教会学生注意地图的图名,根据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得到不同的类型的信息,才能够对地图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可以将常见的地图分为几类,地理图表,等值线图,地理分布图以及地理示意图,地理教学者在教授这些地图的时候,可以分类进行教学,然后对每种类型的地图应该如何去分析来给学生做个详细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挖掘地图内部的信息,对地图的理解并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尽量获得内部的联系,促使学生学会发现地图的规律性。
三、多媒体在地图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设备不断的在被更新,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大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并给教学带来了许多的好处,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多媒体,会使教学的效果有着很大的提高,就传统的地理教学来看,学好地理知识是离不开花各种类型的地图的,地理教师们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黑板和粉笔来进行教学,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在黑板上画地图不仅耗费许多的时间,而且教学效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因此,辅助的适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在地图教学这一块能够有很明显的优势,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将图形进行大小的变换,虚实的变换,方便学生读图,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是难以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讲解的,学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便有许多的困难,因此,借助多媒体在教学中有直观,形象,方便的优势,对地图进行不同方式的变形,不仅大大的提高了课堂上可用于教课的时间,还能够解决一些教室中存在问题,比如传统的黑板版画地图,后面的学生可能会因自身或是天气等原因看不清黑板上的图文,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的形势下,地图的教学确实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但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的改进,教育设备的不断完善,教学的条件越来越来好,地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都在逐步的改善,相信通过地理教师的不断尝试和摸索地图的教学方式,克服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困难,最终便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赵福才. 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2(03)
[2] 刘桂侠,张逸令. 高中阶段地图教学现状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4(03)
[3] 李金国. 国际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06)
[4] 邵树根. 浅谈地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J]. 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
[5] 李峻峰,石高俊. 地图能力的考核和地图教学[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