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商业地产;发展;运营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引言
目前商业地产呈现出规划布点不合理、盲目开发建设、项目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等现象,在商业运营方面也与国外管理上存在较大差距,并引发破坏环境、堵塞交通、噪音扰民等诸多系列问题。
二、概念及特点
商业地产通常是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地产除具有房地产共性外,其自身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商业综合收益性强,商业地产收益主要是通过长期成功运营获取持续现金流,并享有其自身商业价值提升后带来的综合收益;二是项目风险高,商业地产投资巨大,回收周期较长,且通常需要3至5年的市场培育期,在此期间,政策面和市场的波动、调整给项目的成败带来极大的挑战;三是经营模式多样性,鉴于商业地产运营涵盖大部分服务产业类别,其根据各业态规划布局采用“只租不售”、“仅售”及“租售结合”等多种经营模式;四是运营管理能力需求高,商业地产的核心是运营管理,其成败不仅决定了项目前期规划的落位,同时也是商业地产收益的重要保障;五是拉动劳动力就业、创造持续税源。
三、发展现状及问题
2002年,中国房地产业提出“商业地产”概念以来,从其投资额、交付面积及销售额等方面来看,商业地产增长速度迅猛,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开业的大型商业项目近500个,总体量逾4000万平方米。2017年我国预计开业大型商业项目数量更是高达近千个,2020年我国预计总量将达10000个。而另一方面,商业地产投资额巨大,一般投资均在十亿以上,且回收周期通常在8到10年,投资风险可见一斑。商业地产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地方整体规划、商业不尽合理
地方政府没有能将大型商业网点布局有效与城市规划进行统筹考虑,并在土地出让中强制规划商业配套比例,是城市核心区域商业项目扎堆上、同质化严重,其他区域商业配套缺乏的根本症结之一。
2.开发商缺乏开发运营经验
我国商业地产总量逐年攀升,而体现商业地产价值最重要的两项指标租金和空置率却差强人意,部分省会城市空置率竟超过二成,北京优质商圈的商铺空置率也逾一成。
3.开发运营专业人才紧缺
早期商业项目开发运营团队多由香港人主持操盘。之后,万达商业的跨越式发展得到各界的认可,而从万达“高薪跳槽”的员工却未必能在外扛起大旗,真正好的运营管理人才可谓凤毛麟角,高薪难求。
4.项目融资机制受制约
商业地产投资额大、回收周期长,但成功的项目回报率高、收益期久。目前除银行贷款外,其他金融产品成本通常很高,与商业地产特性不相匹配。
四、思路及对策
1.做好项目规划与定位工作
首先,因商业项目与市场需求关系密切,前期规划布局设计尤其重要,地方政府应严把商业地产项目上马的审批工作,对城市商业网点进行合理有效规划,保障各类商业项目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协调,避免盲目开发、恶性竞争;其次,开发商在项目动工前,要深入调研项目辐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需求等内容,界定好项目功能定位、业态配比,并确定招商对象、业态布局及经营模式等问题。
2.聘用专业人才建立专业团队
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人才是要熟知房地产开发知识和商业地产运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应把商I理论与房地产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商业地产的理论体系,并能在实战中不断摸索、完善,对各项目因地制宜进行策略调整;商业地产专业团队是财务、人力资源、招商、营销、IT、物业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以商业项目运营成功为目标汇聚一起的专业群体,专业团队的建设是商业地产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加强商业地产项目的运营能力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项目不同之处在于,住宅项目是开发商与业主发生的关系,而商业项目是开发商和商业经营者与消费者相结合的关系。商业地产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加强对商业地产项目的后续经营。商业地产运营方应做好项目的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管理、统一监督,并协助商业经营者统一主题开展项目经营管理工作,促进商业运营管理的协调性,提升商业经营者创收效益能力,提高项目单位面积的赚钱效应,最大限度提升商业地产价值,实现多方共赢。
4.完善商业地产融资机制
商业项目运营与地产开发脱节的关键在于融资问题,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商业地产项目的有效投融资机制,保障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和经营所需资金的来源。
五、结语
近年,商业地产的竞争非常激烈,供应量也非常大,从开发商角度来说,目前的商业太多了。但所谓的过剩只是相对的,即便是在饱和的商圈内,只要业态搭配合理,运营团队管理能力优秀,就一定有生存空间;而反之,即便是在不饱和的商圈,如果缺乏统一规划运营,那也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参考文献:
[1]杨宝民,江禾,邓力维.商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商业地产自诞生以来,被看做是城市发达程度的标杆,纵观国内外著名商业项目,都在设计、用材、智能化上勇于突破创新。目前国内住宅量虽大,但投入的成本多以房价提高的形式,附加于购房者本身。因此,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在住宅建筑里大力推行绿色材料,部分消费者会由于价格原因而不买账,这其实是一个认知的误区。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建材,在购买时价格会略高于同类产品,但是其经久耐用,寿命极长,耐高温与化学侵蚀,并且对人体健康无害,真正计算一下持续性和再生性,远远超出购买时高出的价格,可以说长远收益无穷。因而,商业地产应积极呼吁使用绿色、高科技建材产品。
高成本和高风险是开发商拒绝的主要因素,不只是住宅项目,商业地产也同样困惑于绿色建材投入与收益是否能够成正比。绿色建材更节能、更环保、更少污染,但前提是性价比要高,符合开发商的效益。目前,很多项目被冠以绿色建筑、绿色材料的称谓,但多数人认为现阶段使用绿色建材多为开发商宣传的噱头、卖点,用所谓的低碳抬高购买者的心理价位。另外,很多绿色建材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真伪很难评判。而且,没有新型材料商或官方机构出具使用新材料能节省能耗的数字,令绿色材料的优势始终“云山雾罩”。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想要推行新型材料,首先要提高公众对新型材料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明确传统建材仍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新型材料的使用与传统材料相融合,因地制宜,事半功倍。但是,在新型建材投入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前,材料的长期释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也要经过试验。
商业地产使用绿色建材令人期待,商业地产作为先行者,引入绿色环保材料可节约能耗,是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新型建材的使用不可避免的会增加项目成本,短期看来无法平衡支出与收益,不过长远来说却是无形投资。希望开发商及大众从认知上改变,从而付诸行动,政府就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如今,绿色还是一种概念性的东西,国家缺乏相应的标准和制度,建材生产商需要不断创新和技改,借鉴并学习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与工艺,积极和建材生产商联动,共同研发成果。另外,政府牵头对新型材料制定相应标准,在成本和价格暂稍高于市场的情况下,进行政策扶持过渡。据国外经验,绿色环保设计及建材,都有政府的相关法律支持和资金开发支持,我国也要根据国情逐渐把绿色环保建材的研发、设计,生产纳入到合理的标准体系中。此外,政府的支持应表现在示范作用上,一些政府工程中率先使用新型建材,对新型材料的优势进行全面展示,消除开发商“高投入高风险”的疑虑。
关键词: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F293.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虽然房地产发展的比较早,但是商业地产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使得我国很多商业地产不具备长期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国外成熟的商业地产管理模式对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不少企业成功冲出了管理的围墙,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也是目前我国商业地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商业房地产运营的主要特点
运营的组织方式有所不同
房地产的运营管理不像工程建造与产品销售那样具体明确,它是无形的不可触的,主要是对人员的管理,属于服务范畴。制造业运营管理主要是对生产线、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进度等进行控制,可以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计划,实施起来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则具有很大的变动,运营管理主要针对人而言,无法实现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按步骤实施,运营的过程常常会因为投资商、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工作人员的随机性而产生变动,产生不同的运营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将制造领域的那一套运营管理模式照搬照套到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中来。
运营系统的设计方式有所不同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产品和运营系统往往是分开设计的,因为,在制造业中一种商品可以用不同的生产系统来制造,但是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中运营管理服务和提供系统必须要同时设计,因为提供系统是服务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营管理与生产消费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发生的。因此,商业地产的产品与运营的设计必须同时进行,不同的运营方式会形成不同的产品特点和服务特色。
客户在运营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
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流程是封闭的,产品出厂后才会与客户发生联系,而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中,客户是直接参与生产的,他们对商业地产的运营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如果客户对于运营管理有着消极作用就会干扰正常的管理工作,如果客户对于运营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就能够有效提高工作的服务效率,调整客户在运营管理中的角色也是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的重要任务。
员工在运营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与制造业相比,员工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中更加重要,因为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没有愉快的员工就没有愉快的顾客,也就没有一个高效的运行管理结果,因此,员工的表现对于运行效率、结果的影响极大,是决定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因地制宜,把握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
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是运营创新的源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特征、文化底蕴与经济发展状况,商业地产尤其是大型的商业地产项目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互动关系。因此,在设计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模式时要以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将地区特色融入设计中,做到因地制宜。如上海新天地通过简单地组合将国际化的时尚元素与大上海的石库门的建筑外形相结合,建造出了一种上海特色的国际时尚。又如浙江的西湖天地,将传统的江南水乡浙式民居优美的园林景致融入国际化的时尚设计中,打造出了独特的娱乐休闲商业中心。武汉的楚河汉街将武汉特有的民国文化与欧式风情相融合,加以楚河汉界的概念,将历史、民族与世界融为一体,让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商业地产的审查,控制其资金投入不能超过城市经济能力,整体的商业地产风格要多元化,避免重复建设。
建立商业地产新型资金筹措模式
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商业融资的地产还是主要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在商业地产融资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中小城市的城市开发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达到了90%以上,而全国城市建设对银行依赖的平均水平也高达70%,融资渠道的问题不解决,商业地产就很难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发展信托、基金成为商业房地产融资的主流渠道。让具有开发意向的房地产开发商与信托公司或者投资银行进行合作,直接在市场上募集资金,并聘请专门的人员对商业地产的资金募集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
推动地产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有效融合
在世界范围内,商业地产有两种主流开发模式,一种是欧美模式,将商业与地产进行分开发展,一个搞投资开发另一个搞后续经营,另一种就是以日本为主的亚洲模式,将二者有效融合,这样二者的资本可以互相渗透,形成更大的资本链,遇到风险可以相互扶持,有利于促进二者更好地发展。我们要采取哪种运营模式还有待探索,在近几年的运作中,有很多大型房地产公司成功地将零售行业引入房地产,这是一条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道路。
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运用
1.统一运营管理模式
统一运营管理模式的关键性环节有市场、战略、策略、管理几个方面,任何项目的运营都必须从市场入手,而市场的情况又是千变万化的,对于市场信息了解的不及时,掌握的不到位必然影响调研分析的结果准确性,造成决策的失误。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市场的调研,为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了解市场信息后,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确定服务产品的相关设计,要解决“我们要提供给顾客什么”和“怎样提供的问题”。一个房地产项目只有持续不断地向客户提供价值才能生存下去,而项目运营的有效保障就是各项有力的策略。通过策略的指导才能提供比竞争者更好的价值,让客户满意。统一运营管理模式具有很高的聚合力,采用这一类管理模式的大多是一些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开发商,他们拥有很大一部分忠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种良性的效益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引新的商家进入,最典型的统一管理模式就是万达广场。强势的开发商,强势的投资者,强势的经营者,打造出优秀的商业项目,也使得商业项目的效益不断提升。这种运营管理模式需要庞大的资金、科学的管理系统和良好的运营模式,比较适合大型的商场。
与零售相结合的运营管理模式
将零售引入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是中国的独创,主要有零散销售统一经营和零散销售各自运营等几种,各自经营是指商业运营由购买商铺各自进行运营,开发商不得再进行干预。这种运营模式比较适合商业街以及一些规模不大的商业地产,这种模式有利于开发商的资金周转,能够让他们获得比较高的售价收益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资金,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容易出现混乱,各自为政,对于长期的发展以及整体的收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很多店主缺乏一定的知识和长远的眼光,贪图短期的利益,使得整个商业街变成廉价的大排档,拉低商业街的层次,影响长期的发展。
总之,我国目前商业地产的经营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既有整体经营的大商场模式,也有零散销售各自为政的小商铺模式,我们要摸清中国的国情以及当前的市场趋势,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利用金融市场、零售市场等多方力量,做到因地制宜,促进我国商业地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涵.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及运用分析[J].山东大学.2007(09)
[2]韩亚东.我国商业地产经营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8(06)
关键词:商业地产;盈利方式;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商业地产项目相比住宅项目的显著特点是有多种盈利方式。住宅项目是一次性获利,而商业地产则是偏重于其本身的价值增值以及租金收入来获得长期的投资回报和现金流。因此,选择好合适的商业地产盈利方式,是决定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流行的商业地产运营盈利方式,大致包括
整体售卖。这是通过整售或将整体商业面积进行分割,分别出售给各个小经营者或投资者的形式。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开发商能尽快收回投资的考虑,打短频快,保证资金安全。但这样做的弊端是开发商无法持续经营,对树立自己品牌以及项目扩大影响不利,这样就不能做大做强,失去发展机会,且小业主在这样的商业地产项目中经营会面临较大风险。
整体租让。开发商将该项目地产整体出租,或整租一个单位,或零租给若干商业经营者,靠持续性的得到租金产生现金流来收益。这种方式适合于实力比较强,致力于不断发展的开发商,虽然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产生的风险大,但开发商拥有商业地产完全的产权,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享受到物业增值带来的巨大收益,同时在开发新项目时,还可以藉此抵押贷款,获得不断发展壮大的资本。
部分售卖,部分出租。主要是根据开发商实力和资金成本的情况,采取一种折衷的方式。较好的运作模式主要是在拥有充足的商业资源的情况下,通过精密分析及测算,拿出商业地产中的优良的部分房地产出租给著名的品牌经营零售商,如奢侈品、知名超市等,以此带来人流量,提升项目人气和知名度,从而使整个商业地产项目得到很大程度的额外增值;另一方面,凭借已经提高的无形价值,同时高价出售其余物业,以获得超额利润。
持有为主。属于开发商自营商业物业的形式。这种跨行业的操作模式难度很大,前提是开发商拥有除自身开发人员以外的从事商业经营管理的人员和队伍。除非开发商本身是从商业起家的,为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而去投资房地产,否则开发商这样做容易出现商超人力资源和零售品牌资源缺乏,以及房地产专业指挥零售专业,外行领导内行的境地,极易使自己误入不熟悉的战场,陷到竞争激烈的零售业泥潭中,承担不必要的经营风险;此外,还可能使资金压力增大,不利于资金安全。所以,这种模式存在很大问题。
联合经营。对于集团规模的商业地产发展商,应尤其重视与商业品牌经营商的合作。对于两方来说,一个旨在租售自己的物业;一个为商品落地而多方考察素质好的商用物业,相互需要。地产商在开发项目前,可以根据经营商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而经营商也可以根据经营的需要,向地产商提出规划开发要求,达到量体裁衣。二者合璧对项目品牌和商品价值的提升互为依托,实现比翼双飞的局面。开发商可以通过与品牌零售商合作,共同经营商业地产,具体方式如:(1)参股合作经营模式。在竞争环境激烈以及项目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开发商为了吸引知名的品牌零售商,而按照一定比例出资参股该品牌商的设在其商业地产的主力店分店。分店向开发商支付租金,同时向零售品牌商上缴品牌使用费和人员培训管理费。这样容易吸引知名商家,产生附加正效应;缺点是股份收益受经营状况约束,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2)营业额提成+保底模式。开发商提供商业物业作为投资,零售品牌商负责其余投资和经营管理,开发商得到一定比例的营业额提成和保底利润。双方约定的保底利润一般低于正常租金。
产权商铺。包括售后业主自营,不利于商业地产以整体的面貌持续经营。先分散出售,再集中招商,这样整个商业地产管理起来十分管理困难。先集中招商,再出售,这种方式值得推崇,既有利于开发商享受到商业地产最大增值,又有利于商业地产以一个经过精心规划的面貌或概念持续经营,这种方式有赖于开发商拥有充分的商业资源。采取售后包租。出售后聘请专业管理者进行整体经营,并承诺部分收益回报给小业主,这种方式由于牵扯多方利益,往往因经营失败或相关方失信而归于使小业主受损。以租代售。承租人租赁一定年限后获得产权。
关键词:商业地产 建筑设计管理 订单式开发
1.1 引言
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与管理,包含商业地产及建筑设计两方面的范畴。商业地产的出现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地产开发与商业经营的有机结合。商业地产一般是指从事零售、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商业用途的房地产开发形式。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用途功能不同于普通商品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因此,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1.2 商业地产的概念
商业地产实际上是“商业房地产”的简称,英文翻译为“Commercial Real Estate”或“Commercial Property”。 住宅地产是较为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形式。商业地产则是复合型地产,是地产与商业有机结合的产物。
商业地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商业地产是指各种非生产性、非居住性物业,包括办公楼、公寓、会议中心以及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等;
而狭义商业房地产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写字楼、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房地产的形式多样,规模也有大有小。规模大的商业房地产如SHOPPING MALL项目,可以达到几十万平方米,规模小的商业房地产项目仅几百平方米,甚至更小;对于规模庞大的商业房地产,其经营多采用开发商整体开发,项目统一经营管理,以收取租金为投资回报形式 ①。其开发模式、融资模式、经营模式以及功能用途都有别于住宅、公寓、办公楼等房地产形式。
2.1 国内外商业地产开发差异
国内外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差异主要表现在开发模式、开发流程、设计理念的三方面。国外商业地产项目的所有权、开发权、经营权三者是分离的,而国内往往是开发商集于一身。三权分离优势在于三方仅负责各自擅长的业务,即专业人作专业事,有利于商业项目开发的专业化。
国内开发流程:拿地—建设—策划定位—选择管理团队—招商—运营
国外开发流程:可行性论证—策划定位—确定开发模式—选择管理团队—主力店招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
国内外商业地产开发流程相比,国外开发流程注重前期招商及策划的前置,国内开发流程注重的是建设先行,开发流程的差异与商业盈利模式有关,国内的商业地产开发大多采取销售型商业物业,往往是开发建设速度快,竣工后立即销售,销售后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商业二次改造,产生了大量无谓的消耗和浪费。
2.2 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
2.2.1 商业地产存在的现实问题
商业地产项目包含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两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科学的统一整合与合理定位。但是大多数开发商仅考虑自己作为地产开发商的角色,在商业地产的策划、设计和建设中,没能对项目的日后商业行为进行具体的市场定位和全面调研。在缺乏市场调查及定位的前提下,在建筑设计中盲目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以快速实现销售和租赁为目的,为了好卖好租而设计,不注重商业功能及需求的设计,降低包括产品选型在内的各项建设成本,甚至选择低端的设计交房标准,这一切往往造成开发内容与市场脱节,消费需求与设计产品不同。常常表现为:商业地产的市场定位不合理,仅仅贪图经济利益,不考虑当地消费需要;商户入住后发现存在诸多的设计先天不足,制约了商业地产的租赁与销售行为,带给了开发商和商业企业不小的麻烦,降低了商业合作效率;普遍情况是商业项目在建成后,为满足商业经营者的使用要求需要大规模的进行项目改造,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商业企业均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其次,目前我国的商业地产设计的专业单位很少,能够开展设计任务的一般都为民用建筑设计院,这些设计单位对商业物业的需求了解甚少,参考的均是民用建筑规范。同时,我国在商业地产项目的设计中没有符合目前商业发展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拥有的行业标准颁布至今已相差二十年余的时间,明显落后今日的发展要求。所以,目前商业地产项目设计实施后的利用率低、实用性差、商业价值低是普遍现状。以上情况,实际上对商业地产开发标准的制定又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2.2.2 订单式商业地产开发
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市场伴随着国家的各类调控及规范性的政策,正在走向成熟。很多的开发企业重组,合并,甚至倒闭,房地产行业优质资源整合,淘汰缺乏实力的开发商,以专业化、品牌化的房地产开发为方向,是当下地产行业的大趋势,对于寻求眼前的商业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的开发企业而言,已难以生存。所以,在此背景下,商业地产的开发现在已日渐理性,知名的开发商也已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开发模式。
商业地产与住宅等其他地产形式不同,设计既要符合建筑规范,而且也要符合各商业业态的商业需求,满足不同种类商业的开店标准。不同种类的商业业态对于商业面积、层高、柱网、荷载、照明、内外部交通动线等需求各不相同,对于商业客、货梯、扶梯的配备要求不一样,对于强、弱电、安防、消防、广播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由专业的商业策划公司及专业的商业设计公司依据项目的开发定位,按照商业需求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切实的保证商业区域的实用性,以及商业价值的最大化。综上所述产生了订单式商业地产开发的新模式。
所谓的订单式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是指开发企业与大型商业企业先期签署租售合同,作为入驻主力店,请入驻商业企业参与商业地产项目的前期规划,依据该商业企业的需求进行项目设计及建设,项目竣工后按照合同约定将部分商业租售给该商业企业经营,充分利用这些知名商业企业的品牌实力和影响力,带动次主力店的租售,也带动其它商业店铺的租售行为[1]。美国的商业开发行为较为成熟,通常租售面积超过50%时才进入实施阶段。而在近几年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其前期确定的租售面达到70%时才开始工程建设。
订单式地产是将招商行为前置,与传统的先建设后招商模式相比,订单式商业地产具诸多优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具体表现在:
(1)开发商与大型商业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商业企业能够全面的参与整个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有助于弥补开发商在不同商业业态开发中的专业缺失,经验欠佳的弱点,有利于开发企业进行商业竞争性分析,市场定位和商业业态组合,整合了开发企业与商业企业的各项资源。
(2)商业企业尤其是知名的商业巨头,它的稳定租金为商业地产项目整体运营提供了保障,为开发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房地产开发企业借助商业巨头强大的品牌效应,提升次主力店及其它商铺的租售价格,促进项目整体的招商进度。凭借商业巨头的品牌号召力往往也会带来更多的商机。知名商业企业提供的租金收入虽然不高,但是这些商业企业吸引并带来大量的顾客,推动其它商业区域的入驻,一般情况下,明显提高商业地产项目整体的租售价格,也为商业项目的长远繁荣奠定了基础。
(3)传统的商业模式常常在项目竣工后,为满足不同商业用户的要求进行商业区域的改造,由此造成资金、资源的严重浪费。订单式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中,相当大的商业面积是根据商业主力店的需求量身定制,如具体的招商情况明朗顺利,也可将次主力店及商铺共同运用订单式开发的模式,由此将最大程度的减少日后改造的商业区域。
3.1 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项目工程设计及建设的指导大纲,是明确项目建设方案(包括设计需求、设计依据、设计范围、设计规模、设计思路等)的重要文件,也是完成设计成果的主要依据。
设计任务书控制并约束着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开发项目的决策正确与否, 与设计任务书编制、审批程序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全面、准确、严谨的编写设计任务书,充分表达开发企业的建设诉求,后续的项目设计建设过程才能顺利进行,建成后方能实现其预期的经济效益。所以,设计任务书对于项目开发设计及工程建设的成败,对于实现开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工程建设之前, 设计任务书肩负着指导设计方向,项目定位的作用,只有正确编制设计任务书,并严格履行其要求,才能使后续的设计任务顺利开展。
本文所指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商业地产订单式开发模式的特点,将各业态商家开店需求融入本项目设计任务,并结合项目规划条件。通过整理开发企业各项目建设经验,整合设计单位积累资料,委托国内知名的商业策划顾问全面介入,共同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并予以确认。设计任务书的建筑部分内容包括:设计范围、设计深度及要求、各业态的特殊设计要求及范围、设计原则等内容。涉及内容应以各业态的商业开发需求为主,内容全面,亦可作为企业级商业项目开发设计任务书,并形成同业态范本。
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商业地产盲目开发、地产开发与商业运营严重脱节、现行设计规范滞后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说明。传统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是诸多问题根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企业应把与商业零售企业相互独立的关系,转变成二者开展有机合作,创新开发模式。形成商业地产订单式开发的新思路。
本文基于开发企业的工作视角以项目为分析平台,在分析商业地产开发现状问题,提出解决之道的同时,总结了商业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首先,提出了商业项目开发的方式及流程。其次,在分析研究商业项目的的基础上,总结企业商业项目开发经验,整理设计及顾问公司的研究成果,搜集市场各类商业业态的经营需求,归纳各业态商业建筑设计的条件及要求。并应完整编写所研究项目的设计任务书,以及各类建筑系统的设计要点,也为目前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研究素材。
纵观全文,国内外商业地产的发展,国内外设计规范的搜索比较,国内商业地产现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的总结,国内外商业设计需求的归纳,加强了与国外信息的接轨与采集,拓展了研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以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为线索,探索了一条适合目前商业地产开发的思路,为日后商业建筑设计的进一步深入、全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分析基础。
展望
2013年国家再度推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调控措施从通过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整体市场转为直接调控房价,也标志着中央政府加强房地产调控力度、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强大决心。调控政策将住宅“限购”措施推向了顶峰,房产税的出台,以及各种金融信贷政策的紧缩,已使得住宅市场投资空间明显紧缩,但是商业地产未在此次调控范畴之内,在突破膨胀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商业地产投资价值势必将再次提升。未来几年全国的商业地产市场将蓬勃发展,日渐繁荣,真正属于商业地产的开发时代已经来临。预计,2011年前后中国商业地产将真正驶入发展的快行通道,前景乐观而广阔。在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继续开发的同时,我国的二三线城市也将迎来商业地产全面开发曙光。
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设计,也必将伴随商业地产的发展日渐成熟。不多时日,相信《商业建筑设计规范》及相应技术措施将完成修编,届时广大建筑设计及管理从业人士,将具有符合目前商业发展需要的设计及实施依据,避免了盲目投资和实施浪费,也必将商业建筑设计推向专业化的技术之路。虽任重而道远,但发展方向更为清晰,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注释:
①引自互动百科http://
参考文献
【1】冯领地,商业地产订单合作模式的研究,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李玉米等,持有型商业物业发展战略研究,广州,经济观察,2011
关键词:房地产 多级市场 对策
随着商业地产的不断开发,各种问题也伴随而来,给商业地产投资者、运营者、管理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最近几年是我国商业地产的建设高峰期,却也是问题凸显期。目前我国的商业地产开发在设计、运营、招商、管理等方面处在种种的误区,正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引发大量城市社会问题一样,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的认知模式、定位模式、决策模式、开发模式、融资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也是导致我国房价被大量垄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防止房价无上限的被抬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民生的根本问题,便在于需要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房地产多级市场的产生和相关的解决对策。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房地产多级市场的现状
房地产市场指的是通过房地产的出租,买卖,抵押等各种经济手段所产生的地产交易方式,它是双方互利互惠的一种经济交易方式,也是这个社会所有与房地产为商品交际的总称。通过开发商对地皮的开发和拓新,同时买家通过货币去交易的一种,买与卖的交易桥梁。它是由市场主体、客体和媒介体、价格、资金运行机制等经济要素构成的一个大系统。所以, 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也是房地产商品一切交换或流通关系的总和。房地产市场的分级运行主要是从房地产市场交易的层次和权属内容角度来讲的, 它可以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等。房地产一级市场即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市场, 具有垄断经营性质, 即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把土地的使用权投入市场运行, 土地所有者之间及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发生的权属让渡的经济关系的综合。
二、房地产多级市场形成的原因
1.房地产商的认知过于商业化
更多的房地产商在开发房地产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看中了房地产所可以带来的商业利益,而一味的忽视了房地产的实际是利国利民的根本,不惜为了一己私欲的过多的去抬高房地产的价格。同时多级的住房多级市场也是房地产多级市场的主要原因,二手房屋的买卖也解决了很多外来城市移民对房屋供给上的需要,故而也有很多房地产商在二手房屋市场上大肆的牟取暴利,把本来仅仅的二手房屋价格,抬高到一手房屋的定位,同时市场经济的需求解决了市场的发展,更多的二手住宅的业主也乐于采用一种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模式从中得到房屋上的利润,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房地产多级市场的步伐。
2.房地产的开发缺乏深远的系统思考
商业地产的开发是一个城市商业服务与空间调整的重要手段,当前许多商业物业的开发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与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只有具备辐射聚合能力和一定消费规模的城市才能提高商业价值,并为商业现代化、多元化提供实际的载体和平台。政府、银行、开发商共同参与。商业地产的建设和运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而要受到政策、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政府政策对商业房地产的区域选择和未来发展前景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商业地产的高投入特点,决定了商业地产的开发需要银行参与,以解决其融资问题,从而也注定了房地产与国家的经济主脉所割不开的关系。
三、房地产多级市场的对策
1.努力发展二手房产市场
房地产二级、三级市场具有经营和消费性质, 即在经营与使用消费之间平行转移, 表现为经营者与经营者, 经营者与消费者, 乃至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行为。二手市场主要是房地产的增量市场, 三级市场主要是存量房地产的再转让市场。企业和本地与外地的房地产需求与消费有重大的意义。在我国, 房地产二手市场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市场体系, 发挥了巨大的整体功能, 促进了城市的土地资源、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 因此, 活跃二手房地产的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树立让利于民的思想, 并加强宣传, 不断提高居民的商品意识, 为活跃房地产多级市场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加大中介人员的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中介人员素质, 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2.调整我国房地产的整体结构
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特点,很多经济开发商,想根据开发房地产项目从而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这就整体上而言存在的根本上的弊端。同时经济相关开发者与房地产商联合,一味的将其看作是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不现实的。目前为止,我国的中低档的房地产多是建在较为偏远,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如此一来政府相关部分便需要在此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去为住区添加相关的交通服务设施。所以, 调整住房的结构, 主要不是压制中高档住房市场的发展, 也不是鼓励低档房建设, 而是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来调整现有低、中、高档住房。而中、高档住房理应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及其市场长期发展的重点,从而拉动房地产多级市场的发展。
总而言之,房地产多级市场由于其高投入、高产出和高回报以及建设周期长、涉及单位多等特点,决定了商业地产项耳开发经营过程中的高风险。商业地产项目除了一般项目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和可管理性等特点以外还具有多样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自身的特征。根据前文的总结,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房地产的多级市场,对于规模庞大的商业地产,其经营多采用开发商整体开发,以整体销售、整体出租,或部分销售、部分出租的方法作为基本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的商业地产而言,大多数项目依然采取在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下租金回收的方式,但很多小规模商业地产中住宅、公寓、写字楼等项目的底商和各类商业街、商品市场则采用商铺出售、零散经营的模式,特别是临街商铺大多采取独立经营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有志.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率模式的创新[J].财贸经济,2013(12).
关键词:商业地产;内涵;运营模式;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使其问题也不断暴漏,商业地产的研究探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不足进行分析,对其运作模式的改善提出一些建议。
2、商业地产的内涵
商业地产的涵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看来,商业地产包括各种非居住性以及非生产性物业,如会议中心、公寓、办公楼和商业服务业所对应的各种经营场所等。从狭义上看来,商业地产指那些被商业服务业用来经营的各种物业形式,如休闲、娱乐、零售、健身、餐饮设施,其对应的经营模式、融资模式、开发模式和其对应的用途、功能等都和办公楼、公寓、住宅等地产形式有所区别。目前,商业地产囊括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而对其研究的较为普遍的是狭义意义下的商业地产,特别是零售方面的商业地产。本文所研究的内容皆以狭义上的涵义为基准。商业地产是一种综合性行业,兼有投资、商业以及地产三重特征,既和单纯的商业或者投资有所区别,也和住宅房地产有所区别。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有别之处在于商业地产对后期相应的管理以及经营更加关注,并且开发潜力大,周期长,对资金要求往往更高。当前,商业地产迅速而大量的涌现于全国各个城市,据统计,全国各个城市纷纷都有对应的商业街,仅步行商业街就多达两百条以上。房地产开发逐渐转向商业地产为大势所趋,而且商业地产可以给企业带去更好的效益。
3、运营模式中的不足
经济整体不够景气,这种情况打击投资者的热情也可能将小投资者或者投资集团对应的投资推向他处; 此外,经济危机限制了个人消费,减缓了零售业发展步伐,甚至可能因为经营亏本而隐退市场,这些都给商业地产招商造成了影响,甚至削弱了商业地产的收益。对我国而言,商业地产自身的金融资金欠缺,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情况阻碍了商业地产自身的资金运转,同时,金融政策由原来的宽松逐渐到收紧的过程也加大了商业地产对应的系统风险。所有这些元素共同导致当今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不稳定。
运营模式自身的不稳定性会相应的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一,阻碍了城市发挥其自身的功能。运营模式具有的不稳定性会对建筑体统一运营以及统一管理造成干扰,会有损商业地产对应的区域的总效用。此外,投资者并不乐观的预期也会对商业地产对应场地的建设以及开发规模带来影响,限制了城市发挥其功能。第二,给商业地产走向成熟带来了阻碍。我国商业地产逐渐由销售转向了自持,而介于当今复杂的政策形势,为了减少资金风险,又转为销售模式。这些情况对商业地产行业以及企业都十分不利,专业的运营商亦步履维艰,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阻碍了城市长期发展。很多商业地产因为没有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招商而使行业发展不够景气,重复建筑同时也致使空间无法均衡发展,这些都有损城市长足发展。
4、商业房地产统一运营管理的模式构建
商业房地产统一运行管理的模式,需要在项目定位的基础上,从商业理念设计、构建运行组织结构的角度,并结合各个利益主体的需求,制定运行管理的策略,除此之外,还需要从招商、企划营销、客户服务与现场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提高统一管理的针对性。
4.1 项目的定位。
商业房地产统一运行管理的项目定位,需要综合项目的优势、劣势。以临沂市东关古城商业街的商业房地产的定位为例,该项目位于临沂市商业中心区,地理位置好,是临沂古城的旧址所在,商业价值非常高,适用于销售和租赁,可以为商家创造主力店品牌的优势,而劣势方面该古城商业步行街产权出售较为分散,不利于招商管理和品质提升。通过以上优劣势的分析,可以将项目定位为古城风貌步行街,为城市历史文化核心区,对外展示的窗口。
客户群体主要是文化品牌商家、商圈内居民、部分旅游者,经营定位则是以展示临沂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集休闲娱乐为一体,通过成立专业商业管理企业,以打造临沂古城商业街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2 运行的策略。
首先从商业理念设计方面,寻找新的开发模式突破口,打破以往建筑和环境的格局,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将区域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来,尝试商业、旅游、文化等的融合,从而探究新的战略目标。其次是管理组织架构的构建,为了形成前台运行和后台运营的管理模式,会在前台设置运行部和管理部,前者负责招商、企划营销、客户服务、现场等的统一管理,后者主要针对物业的统一管理,后台则设置了品质部和行政部,分别负责品质和行政事务的统一管理。再次是兼顾各方主体的利益,其中包括消费者、经营者和投资者,以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为目的,从经营者的角度进行统一企划营销,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人气,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4.3 前后台运行管理。
从商业地产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分析可以看出,其统一运行管理可以从前台统一运营和后台统一运营两个角度进行管理:
4.3.1前台统一运营管理。
首先是招商统一管理,根据市场的引导机制,与业务和商家进行积极沟通,以掌握全面信息,同时建立提前预警机制,然后均衡各方的利益,而在招商流程方面,需要分析商铺销售经营的状况,以季度为时间单位进行市场调研,分析项目的业态和品牌组合,编制出合理的招商方案。其次是企划营销的统一管理,根据项目的发展需求,建立GIS识别系统,一方面提高项目知名度和经营业绩,另一方面提高广告的效果,在统一管理方面,需要以文化营销作为主线,在深入社区营销的基础上,结合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社区方式,精心设计项目营销的理念,并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再次是客户服务和现场的统一管理,客户服务方面需要接待咨询各类保修、申请等,同时处理各种投诉和对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而沟通方面最常见的是座谈会、致电、上门、服务热线等。最后是物业的统一管理,在装修、卫生、保安、消防等方面,针对商家和消费者提出的要求,建立高标准的统一管理模式,以提高商家和消费者对项目的满意度。
4.3.2 后台统一运行管理。
首先是品质的统一管理,从视觉、行为、理念等的可识别化方面,对品牌进行整合,导入ISO9000质量、ISO14000环境、OASOS18000职业健康等国家标准体系,并与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司法部门、公安部门等合作,提高品牌的权威性。其次是相关事务的统一管理,与各个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优化项目的运营环境,全面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最后是根据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譬如国家商业地产宏观调整政策和消费者的投诉意愿等,对项目的管理流程、环节、内容等进行统一的调整,在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高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
5、发展建议
5.1注重商业地产对应的城市景观。
商业地产对应的产品其表现出来的是各种构筑物、街道空间、广场、建筑物等,其色彩、形式、外观的多样性比那些单一建筑如住宅、酒店、写字楼等都多,所以,开发商不但要满足其在商业上的价值,也应当注重城市景观,使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高度统一。
5.2 开发复合型模式,满足各种需求。
复合型商业地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种商业业态相互混合,如商业街以及购物中心; 二是商业与运动、娱乐、文化、休闲等服务实施相互混合,如教育实施、银行、购物场所、邮电、健身场所等; 三是动态的娱乐、文化、服务对应的设施和静态的酒店、办公、居住设施相互混合。
5.3 改造旧城,复兴老商业街区。
老商业街区作为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给其注入时代精华,恢复其原有的活力,打造城市特有的魅力十足的名片。应当遵循保护性开发思想,此种开发有其限度,但是并不会有损其商业价值,而且有利于挖掘旅游资源。复兴不但要更新建筑以及设备等,更需要整治其对应的综合环境,如绿化、街道空间、建筑外观以及广场空间等。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地产的运营要从全局出发,保证具有良好的持续经营目标,这就要求其在项目定位的基础之上,考虑各方主体利益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提高项目管理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摘 要 近年来,商业地产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格局中一枝独秀,几乎每个热点区域性都可以看到商业地产的影子。然而,由于商业地产有其特殊性,所以在估价中的影响因素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对商业地产进行总体阐述,分析当前国内商业地产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商业地产估价工作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商业地产 现状 估价
一、商业地产概述
商业地产是在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医疗服务,休闲设施和其他商业用途的房地产形式。在经营模式和功能、用途方面,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鉴于具有公共服务的特点,特别强调公共空间的功能作用、指导作用和附加值,以提升整个项目的价值;从项目长期经营的市场需求来说,商业地产在这个经营过程中,必须以动态的形式来经营,不像普通住宅、公寓等,建设完成、销售完毕后就结束了开发过程。从客户级别来看,商业地产被分为项目的开发商即最终的运营者,和项目的受惠群体即大众消费者两级。
二、国内商业地产现状
商业地产并不是简单的项目开发建设,还带动着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我国的商业地产的开发目前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直线型布局、功能单一、较低端”的现行商铺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呈块状布局,通常为商业和办公两种功能的集合体”的商办综合楼为主的中级阶段;以“呈总和立体布局,集商业、办公、酒店、住宅、旅游、会展、交通、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为主的高级阶段。
早在2011年时,全国商业地产已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并创历史新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记载,2010 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开发投资完成额分别达到 5598.9 亿元、1806.5 亿元,而 2011 年分别增长34.2%和 31.2%;相应的销售额分别达到 5354 亿元、2149 亿元,分别增长 46.3%和 31.2%。[1]
纵观商业地产的发展,可以看到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商业形态、人均收入水平等各方面都有着紧密联系。从办公类商业地产来看,主要取决于所在城市中的以下的四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交通的通达性;城市的技术设施及社会服务水平;城市的性质,是否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程度。在我国,目前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很多国内外知名公司都聚集于此,因而办公类商业地产的发展自然就位列前茅。
对于商业营业用房来说,主要是为商业提供营业的场所,因此此类商业用房通常与当地的人均收入、经济发展、商业繁华程度等因素紧密联系起来。2010 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为 6921.5 万平方米,其中东部地区 3358.7 万平方米,中部地区 1739.2 万平方米,西部地区 1523.5 万平方米,分别占 25.68%,25.13%,22.01%,相比于办公楼东西部差距较小。 [1]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的商业地产的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预计未来商业地产发展还将会迎来黄金十年。不过,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也明显高于住宅,因此在短期内,商业地产市场还将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开发运营管理上与住宅领域因为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也是直接关系到商业地产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商业地产估价影响因素简析
1、关注商业地产发展模式
商业地产的出发点在于整合地产资源和其他资源,将土地开发升华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点。在这期间对于土地和房产的发展来说,是持续性的二次、三次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升值潜力和投资价值。因此商业地产的价值更多地反映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并依托行业的发展前景。商业地产的开发重在追求资源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使用市场比较法进行评估时,对可选案例所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筛选、比较和测算,更多的应该分析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的合理性和前瞻性,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格外关注政策的影响
目前很多商业地产项目都争相上马,尤其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在申报过程中,在规划、对补地价、容积率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政策可以优惠处理。但是,仍有一些项目会受到某些政策的瓶颈限制,在规划及产权的分割方面,也许会与某些政策相悖。如何将商业地产嵌入到城市的区域发展规划中,这将是每个项目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商业地产要深层次的发展,就必须将其合法化。在商业地产的估价中,要非常重视发展中所遇到的政府政策的问题,而且根据商业地产类型的不同,所受地方政策的优惠和限制也不同,所以在估价时就应格外关注各地各种政策对其市场价值的影响。
3、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的长周期属性
对于商业地产开发来说,从资金运用角度分析,商业地产对于资金的要求很高,投资回收期很长,而且在商业地产的运作过程中,运营资金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即使项目招商成功之后,还会需要很多的资金为其完成后期的运营服务。这对于资金实力的要求就会很高,需要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都很雄厚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商业地产的运营,才能为入住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所以,商业地产在采用收益法估价的时候,确定折现率就要充分考虑到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收期特别长的特点,而且因类型不同,投资回报率和回收周期也是不同的,需仔细分析,有针对性地确定。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11.
[2]何艳,吴丰.中心城市商业地产发展机会分析.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5).
[3]赵阳.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筑经济.2009(4).
关键词:商业地产;开发;管理
前言
现如今,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商业地产快速发展,投资规模、开发面积等不断增长。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商业地产健康发展。下文主要就商业地产开发及管理进行思考。
一、商业地产的主要特征
(1)开发商投资规模大,项目建设风险高。商业地产的选址多数定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区域,此地带的地价比普通住宅地价更高;项目建成后,出售及持有并存的模式使得开发商资金投资回收周期更长;项目的选址、建设、经营每个阶段都面临着内部更改及外部政策变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2) 招商先行,开发随后的模式。商业地产有别于住宅地产,其开发模式也不同于住宅地产以及其他类型的地产,利用专业的市场调研以及成熟的商业策划明确项目开发目标及未来的客户十分重要。如若缺乏前期所述工作抑或项目业态定位模糊即开发施工,项目建成后期招商阶段问题频出,原因在于所开发的项目户型未必适合进场商家的需求,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招商困难甚至失败,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3)运营模式多样化。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多种多样,出租、出售、租售结合、整体运营、独立运营、托管运营等模式逐一出现在商业地产经营管理模式中。另外,商业地产的核心在于"商业",商业地产运营的顺利与否直接决定着其未来价值及收益,商业地产应整合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三位一体,实行整体开发和整体经营的运营模式,以期借助周边土地增值、设施完备、物业增值等带动自身增值获取收益。
二、商业地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项目定位水平较低
商业地产的收益者众多,其中最主要的收益者为开发商、投资商、经营商以及消费者。在现实社会中,多数开发商并未真正把握商业地产开发的内涵,在实际商业地产开发运作中,很多开发商模糊了商业地产开发的核心概念,偏离了开发的定位中心。在整个商业地产开发经营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商业地产项目的前期定位以及商业招商,后期加强对已建项目的运营管理。商业地产成功的招商为商业地产的项目开发建立了根本基础,通过后期优秀的运营管理,可以确保商业地产项目长期及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2.商业地产缺乏规范的运作体系及专业的开发模式
我国的商业地产在真正意义上的开发起步较晚,时至今日,仍未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的市场运作体系。商业地产在前期定位中,仍旧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标准化以及流程化的开发运作模式。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不同,住宅市场存在着大型的专业化市场,投融资市场空间大,商业地产在社会市场运作中,缺乏专业的基金信托、招商服务机构以及大型的咨询服务机构。另外,关于评价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成熟的评估模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3.商业地产缺乏专业的服务机构
与国外相比,在我国的商业地产领域内现阶段咨询顾问机构产业链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化集中的咨询顾问机构。专业集成化的商业地产服务机构,其在整个市场内长期服务于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具备订单式的开发体系。长期活动于商业地产板块中,依靠长期的招商前期工作经验,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可以累积大量的商业客户资源,凭借其常年拓展保持联系的不同层面、不同级别的商家资源,可提高后续商业地产开发商开发项目成功的概率。发展专业顾问咨询机构,有利于更进一步明确开发商、投投资商、运营商各方之间的职责,规范各方操作,提高项目开发的稳定性。
三、商业地产开发建设管理建议
1.选址是关键,业态定位需结合当地市场
商业设施选址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的战略决策,是商业地产的核心竞争力,其定位要符合当地经济背景及市场情况。商业地产的业态定位性质直接决定了建筑的档次、成本和运营模式。关于项目开发和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应致力于未来项目的租售定位、项目档次以及业态组合模式。第一,明确项目未来的销售模式,即出售或租赁。二者的选择与该项目的成本、将来运营模式具有最为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投资部门和营销部门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段,给出清晰和明确的项目的租售决策。第二,明确项目的档次。项目档次的高低直接关系项目的投资、成本。第三,明确项目未来的业态组合模式。
2.规划设计需契合定位要求,必须满足商业建筑使用特点
商业地产规划设计不像普通住宅,其关系到商业建筑最终服务商家的需求、客户运营与利润的及时获得,在整个建筑、结构、机电设计上需结合商户使用要求进行定位。对于商业地产项目来说,项目业态的确定取决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分析,项目业态一经确定,继而招商主力店就有了方向,换句话说,也就意味着明确了市场上客户的需求,最终对整个商业地产项目的经营模式更加明晰化,可以尽可能地规避在设计阶段的盲目性和唐突性,有效地降低设计图纸频繁改动的概率,同时,在项目成本控制方面也是比较乐观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对于项目的设计应保留一定的机动性,用以灵活应对后期项目细节变化。
3.工程管控难度较大,提高人员工程管理素质
(1)加强前期施工图的审核。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因图纸深度不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2)谨慎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以及战略单位。施工单位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及品质的保证,应全过程、全方位地对施工单位进行考量和确定。(3)计划管理需合理。项目总控计划勿 "前紧后松" ,即预售之前的计划安排偏紧,达到预售之后的时间节点偏松,应编制合理的总控计划,管理要有前瞻性,影响关键节点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发现和预警。(4)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前期需引进专业商业招商及经营管理人才,后期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对其执行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丰富的商业地产开发经验的工程人员。
4.源头控制成本,过程开发建设管控成本
成本控制是房地产开发控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利益。前期做好规划设计、招商工作,服务于成本控制。招商工作先行,避免后期大量工程改造费用。中期应非常重视和加强施工现场的管控。在人员管理方面,严格贯彻和执行施工现场的各种规章制度,约束人员的施工行为;在材料使用方面,切切实实地保障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相应的施工设备。后期核实工程签证、设计变更成本占总价比例是否满足预期控制要求,对比招商及项目开业前的改造费用占总价的比例用以定量分析成本控制的效用,以结算价、投标价、控制价之间的差距进行成本控制分析。
结语
综上可知,商业地产的开发建设的复杂性不同于普通住宅地产及其他地产,应充分做好商业地产前期的定位、招商先行、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使其受控于系统性、密切性的管理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整个商业地产的开发建设置于管控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