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公司内部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15-01
一、电力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同时共存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
企业管理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在一个现代企业里,不仅要有组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等具体的管理部门或系统,还要有维系这些管理系统的程序、规章和内控制度。财务会计部门作为整个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人们提出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就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财务会计部门或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为整个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子系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仅进行事后审计监督,还进行事中、事前的审计监督;不仅仅进行财务收支审计,还进行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审计;不仅仅对企业的各个部门或事项进行审计,还需要对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作为电力企业,具有管理层次多、范围广,经营单位分散,监督管理困难的特点。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具有其独特的核算体系,与之相应的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监督都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它们的同时共存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
二、电力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终极目标的一致性
现代会计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通过对经济业务的记录、分类和汇总,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财务状况。它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的记录和总结,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地反映和监督。财务会计要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提供的信息不仅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还要取信于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部门和个人,因此,必须规范会计行为。财务会计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按照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达到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的目标。《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提出的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以及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应该说就是内部审计要实现的目标,它和会计所要实现的目标应该说也是一致的。
内部审计的首要任务是基础审计项目,就是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可以说,无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会计信息真实性审计都是其基本的审计内容。或者说促使被审计单位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是所有审计机构要实现的首要目标。
炔可蠹频牧硪荒康氖谴俳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通过独立客观地对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去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漏洞,发现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应该说,这就是企业的目标,也是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目标。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与一般企业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监督最终目标一样,也应该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电力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各自独立性
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主要体现在日常的财务会计业务当中,主要靠的是内部会计控制。它主要的控制措施:一是人员素质的控制。如:会计岗位素质要求,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后续教育、岗位轮换等。二是组织机构的控制。如会计机构的独立、职权的明确划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等。三是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如单位的一切经济业务都必须经过财务会计部门,并明确与各个业务部门责任划分等。四是会计记录控制。如凭证的审核和记录,账簿的登记和稽核等。应该说会计控制既是财务会计内部的业务控制和监督,又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控制与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是独立的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各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既包括对财务会计控制的监督,也包括对其他业务部门内部控制的监督。既对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进行监督,即审查内控制度是否适当;也对内控制度的执行环节进行监督,即审查其执行的有效性。内部审计监督具有超脱性,因为他本身不负责具体业务工作,不受具体业务责任的约束,它只对制度是否适当、合法、有效提出意见和建议。正因为内部审计监督的这种超脱性、独立性、才决定了内部审计监督具有客观、公正性。
电力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是不同性质的监督,监督的侧重点、内容、方法、手段和层次也是不同的,他们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四、电力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的互促性
财务会计部门对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内审监督提供了法规依据。由于电力产品、销售、收入和成本都具有特殊性,因此,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不仅要依照国家财经法规来衡量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行为,而且还要依照行业主管部门的法规来进行审计。二是对内审工作的促进。财务会计部门为内部审计提供完整、真实的资料,并帮助内部审计人员了解、掌握有关情况,以便审计人员发挥和掌握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这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三是对审计手段的促进。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既对内部审计机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内部审计加快了监督手段现代化步伐。
内部审计监督对财务会计工作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促进作用。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往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超脱性,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可以对虚假信息予以披露和纠正,就可以遏制信息失真的行为。二是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和不断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近几年来,电力系统审计部门通过审计调查,对一些重要财经法规和收支政策提出了修改建议,被财务部门采纳,调整了政策规定,使经济行为更规范、更合理、更科学。三是对会计基础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内审部门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对核算不规范,资料不齐全、责任不落实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从而促进了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改进和加强。
五、结语
企业财务和内部审计之间具有互动、互促作用,现在单位之间的各种交叉审计比较多,审计部门要将审计的经验与财务部门互联互通,及时沟通一些好的管理办法,使财务管理得到完善;同时财务部门也要将新的制度、新的管理模式与审计及时沟通,使审计与财务形成良好的互动,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江艳茹.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变革与提升[J].科技展望.2016(21)
随着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对内部管理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集团内部管理工作中仍有较多弊病存在,尤其在内部风险管理方面更为突出,要求财务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本文将对集团财务公司内部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
集团财务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策略;保障措施
作为具有集团产业、金融机构性质的财务公司,其强调在组织形式上以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进行融合,这种机构运作模式本身强调产融结合,涵盖较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若在内部管理中未能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很容易为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本文对内部风险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集团财务公司内部风险管理问题
集团财务公司管理过程中,本身需考虑到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尽管近年来集团财务公司在内部管理上不断强化,但仍表现出较多风险管理问题。首先,财务公司未做好定位工作,业务发展中忽视风险内容。现行财务公司一般将功能表现为“两个不足、一个不比”层面。从其中的“立足”看,要求立足于企业、立足法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但较多大集团企业多需将部分资金需求由银行承担,甚至有多家银行为集团提供资金保障,财务公司多停留在“见缝插针”层面,与立足于企业的要求相背离。其次,从资金管理问题看。集团企业中,财务公司在作用上集中表现为筹措资金、资金结算、资金分配与资金流动控制等方面,可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支撑。然而的集体企业、财务公司本身为不同利益主体,这样在实际开展资金管理工作中,很难保证得到内部的支持。最后,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问题。现行部分财务公司在金融操作过程中,多有较多违规行为存在,如抬高利率、高风险金融活动以及超范围行为等,加上机构管理水平较低,使风险管理目标难以实现。现行较多财务公司在经营管理中,为满足经营业务范围扩大等要求,多会采取成立子公司方式,其带来的资金风险问题极为明显。另外,集团企业中的内部审计、监事会作用也发挥出来。对于财务公司中短期投资带来的风险,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便导致风险问题逐渐加剧。此外,在内部风险管理中,如资产结构不合理、负债期限结构问题等,也都将成为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财务公司的准确定位
针对当前财务公司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应注意在成立财务公司之处便需对其职能进行明确,包括存贷款业务、资金结算以及“内部银行”服务的提供等。在实际运作中,可直接将与集团产业契合的金融产品推出,保证其的自身的资金管控、中间业务、融资渠道等各方面职能凸显出来。同时在定位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其基本服务对象,主要以集团成员单位为主,保证金融服务功能得以落实。另外,在财务公司功能发挥中,应注意为满足金融业发展需求,需在业务创新上不断加强,针对不同需求构建相应的发展模式。如对于制造行业,其财务公司可提供的相应业务主要表现在设备贷款方面。再如消费品行业,可直接将消费贷款提供给集团成员。
(二)财务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
为使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要求在内部控制制度上不断健全。具体完善过程中主要需考虑到责任分工问题,如在总体业务战略制定上,应由董事会负责,对风险水平进行确定,并结合内部控制相关报告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再如管理层方面,其在职责上主要表现为对董事会决策进行落实,明确基本的风险识别与管理程序等。而监事会则需对董事会、管理层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而其他各部门也需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其职责的基础上进行协作,这样才可达到风险防范目标。另外,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中需进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其可作为风险管理的“外力”,主要强调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纳入到企业文化中,使人员在风险意识上不断强化,有利于风险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三、结束语
内部风险管理是现行集团财务内部公司发展中需考虑的重要问题。实际开展内部风险管理中,应正确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立足于现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财务公司的准确定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以及资金风险合理控制等,以此促进集团财务公司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才刚.中粮集团财务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5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内部控制 财务公司 探究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财务企业的管理方法、运营理念以及管理效率等发生了很大改变。但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革新、管理内容的不断深入,财务公司也随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公司内部控制方法的完善与运用问题。因此,对财务公司来说,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内部控制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并科学合理地对内部控制方法进行运用就成了极其重要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
(一)对企业文化进行创建
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企业所形成的文化观念、经营理念等就称之为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上,企业需从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价值观念、团体意识以及企业使命等方面入手,使公司内部的控制环境得到优化,提升财务公司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二)对权责分工体系以及组织结构进行建设完善
在对组织结构进行建设时,财务企业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出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结构体系,并对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遵从。另外,为了能在各种环境下完成决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就需对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进行建设和完善。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对权责分工体系进行合理建设,使各部门的分工、权责得到明确划分,最终推动财务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加强风险控制
(一)对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建设
当前,不确定性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大特点,因而企业就需面临一系列的风险。所以,为了使财务公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公司就需不断地对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具体而言,公司需组建起风险评估小组对公司的运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公司的信息资源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旨在使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二)加强风险预防功能
对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可知,企业财务错误的发现工作大多是在年末完成的,即企业员工多在年尾对会计信息进行检查。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控制的预防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企业就需对风险评估部门进行建设。在实际工作中,风险评估部门依靠风险评估手段可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预测,旨在使企业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回避。
三、对信息系统控制机制进行建设
(一)制度规范
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企业为了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就可制定出相关的制度规范。这些管理制度由多方面构成,主要是企业信息系统设备管理制度、系统操作人员职责分工制度、维护人员职责分离制度、软件系统管理制度以及信息系统的内部审计制度等。
(二)技术方法
作为一种综合性控制措施,技术方法具有预防、纠正、检查的特点。企业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有很多,比方说防火墙技术、恢复技术以及数据库自动备份、口令密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病毒检测与杀毒技术以及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
四、积极引进信息技术
(一)职责分离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为了使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施行,在岗位设置方面,公司也需对职责分离进行运用。具体而言,针对信息系统硬件管理和信息系统软件管理,公司需让不同的员工进行管理;针对不兼容职务的分离,公司需对科学合理的制度进行建立,比方说风险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内部报告制度控制、预算控制以及会计控制等;在经办人员和业务决策人员职权设置方面,公司需进行明确划分,旨在使业务授权、业务记录、业务执行以及业绩检查等方面得到职责分离。
(二)授权和审批
一般而言,计算机程序控制以及制度控制构成了授权和审批的执行。为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施行,企业就需依据常规授权以及特别授权的相关准则,对不同岗位的审批范围以及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因此,针对任何有权接触信息系统的人员,公司需对其进行身份鉴定、密码保护、口令设置以及电子签章等。这样一来,就可使内部控制执行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得到保障。
五、对信息化的监控系统进行建立
(一)建立信息化的监控系统
依靠信息技术,企业可对科学合理的监控系统进行建立,帮助企业完成实时监控,进而对系统的运营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这样一来,公司就可依据变化情况对信息体系的相关数据进行合理评估。另外,还需对内部控制缺陷报告制度进行建设,倘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可及时告知公司高层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了。
(二)完成会计信息系统审计
为了使财务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科学性得到保障,公司就需进行内部控制评估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首先,企业需成立具有独立性的信息系统审计小组进行审计工作;其次,在进行控制评估工作时,公司需将内部和外部审计结合起来;最后,可对外部监督机制进行强化,使公司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旨在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得到保障。
六、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为了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方法进行合理运用,我们就需从组织结构完善、企业文化创建、信息化监控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最终推动财务公司的飞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4)
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指的是企业集团不能对下属企业提款或者贷款提供一系列资金供给的缺口风险,其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是一种综合性的风险。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主要有提前支取风险、偿还风险以及再融资风险。提前支取风险一般指的是大额存款不在预期提取日期提取使用所造成的风险,偿还风险一般指的是借款客户不按照约定及时偿还所造成的资金风险,再融资风险主要由于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不匹配所造成。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影响巨大,必须加强对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降低风险,保证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结构比较单一
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影响大的主要是公司的贷款、现金资产以及证券投资,流动性风险直接来源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但是当前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的来源比较单一,资金结构比较单一,影响资产的流动性。财务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资本金以及下属企业的资金归集,单一的资金来源增加了资金稳定性风险,受各企业资金的流量波动影响较严重。财务公司的资产形式十分单一,贷款占据了资产的很大一部分,导致流动性较差,当出现资产风险时影响较大。比如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公司的资产主要为股东资本20亿和下属企业资金,存款的方式为活期,集团内部存款占总存款的75%~87%,资金来源十分单一,资金并不能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当公司在需要长期资金支持时,难以得到充足的支持,增加了资金流动的风险,提高了公司进行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2.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比较简单
当前,我国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还是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而这种管理方法对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不重视,导致在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很难处理。首先,财务公司内部没有一套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没有科学有效的流动性需求预测办法,仍停留在合规性管理层面,管理方法单一。其次,财务公司内管理人员虽然为财务出身,但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办法缺乏了解,在财务公司资金出现风险时不能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不能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进行预判,导致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增加。最后,财务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一般采用一些指标管理、比例管理等方法,但当前我国财务公司在采用这些数理统计方法管理时缺乏数据储备,在进行管理时缺乏经验,导致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善。
3.流动性风险管理受行政干涉过多
财务公司属于企业集团的一部分,因而财务公司的管理人员也是来自于企业集团,导致财务公司在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时受到行政干涉较多。首先,大部分财务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导致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形同虚设。董事会、股东会等完全处于集团企业的控制下,缺乏独立自主权。其次,财务公司是为企业提供服务,要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处理以提高利用率。企业的资金经营风险便直接影响财务公司,并且由于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以及业务范围比较局限,导致其在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时受到集团公司干预较多,管理工作进展十分不顺。比如,集团企业为了经营某一重点项目,财务公司便被要求针对性贷款,而这一项目在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便会直接涉及到财务公司,相应的财务流动性风险便转嫁到财务公司,导致财务公司的流动风险与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恶性循环,提高了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4.流动性风险管理缺乏内控机制
我国财务公司在进行流动性管理时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首先,财务公司缺乏相应的制度控制。我国财务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时更多的是控制业务交易,控制体系不完整,流动性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执行力度欠缺,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导致风险管理执行力度不够。其次,财务公司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时缺乏相应的组织控制。虽然财务公司成立了风险管理部门,但其专业性不够,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专业管理流动性风险,使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形同虚设。最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缺乏风险管理经验,当出现一些突发风险时不能很好处理。比如当存款利率持续调升而出现的资金流动性比较紧张的局面时,其不能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导致财务公司流动性指标恶化,资金支付困难,导致企业的资金风险增高。
三、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
1.合理调剂资金,丰富资金结构
财务公司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必须丰富资金结构,拓宽资金来源。财务公司可以优化其融资功能,借助集团企业的行政措施强化财务公司对资金的管理和分配。财务公司可以通过发放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满足集团企业的资金需求,通过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政策以控制企业在财务公司外的存款,从而降低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财务公司还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减少集团下属企业存款突发性减少所带来的突发性流动性风险,保证企业资金需求的有效使用。比如,申能财务公司通过集团企业牵头,向集团内外企业进行融资,财务公司进行资金调剂,保证了各个企业资金的需求,促进了资金在企业间的流通,降低了财务流动性风险。
2.丰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财务公司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时必须改善管理方式,丰富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理念进行管理。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事后控制风险的管理方法,积极管理,对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及时识别并跟踪监测,以便将风险控制在最低。转变传统的重视信用的管理观念,树立多种风险并重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重视财务公司资金流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建立全方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其次,认真分析集团组成,对集团内一些风险性较大的业务进行管理,降低其风险。最后,采取多种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加强对现有信息的分析,提高财务公司使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水平,针对流动性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3.提高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独立性
虽然财务公司隶属于企业集团,但在财务风险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独立性,降低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行政干涉。提高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作用,加强财务公司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独立自主性。对于企业的资金的经营,财务公司要积极掌控监测,对于集团各项业务必须熟悉,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从而降低资金流动性风险。财务公司要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监督部门,并以其为中心对集团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定期开展财务风险稽查,对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进行预判、规避,从而保证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
4.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控机制
财务公司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必须有完善内控机制进行保证,财务公司要根据流动性风险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做好各部门风险控制和管理工作。财务公司要树立全面、客观、独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相应的部门内控制制度,明确公司内部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严格的企业监控流动性风险的体系,合理制定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情况处理办法,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确保财务风险全过程处于控制。
一、公司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持着极高的风险意识,对安全问题零容忍,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为成员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集团公司成为一流集团而持续奋斗。
1、由于财务公司的特殊属性,公司服务的客户对象存在局限性,开展的业务也具有特定性。上述特性决定了公司面临的合规风险具有内生性、隔离性和相对封闭性的特点。在金融这个经营风险获取收益的领域,合规风险被视为核心风险,某种程度上也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重要风险的主要诱因,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对金融机构持续正向经营活动的保护。只有合规与经营的深度融合发展,合理平衡发展和创新边界,才能真正实现资本保值增值。
2、合规建设的重点不仅在实体的风险控制、业务流程、经营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职能边界的界定,经营考核的导向上。财务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信贷、投资、票据、结算等业务领域,都高悬着合规风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二、合规管理制度先行
1、搭建合规管理体系框架。按照监管要求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由董事会及其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构建形成“风险为导向、制度为基础、流程为纽带、系统为抓手”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并能够通过建设、检查、评价、完善的工作循环,保持体系的持续完善、执行有效。
公司所有业务必须遵守审贷分离的原则,因此,公司在经营层下设审贷委员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分别负责审议公司信贷业务、资金业务以及投资业务等;同时为保证决策效果,两个决策机构的人员由风险管理部门、资金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
2、加强合规制度体系建设。根据关于风险、合规、法律的管理要求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再次进行全面梳理,建成以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为主线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基本覆盖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面临的主要风险,能够较好地指导公司的合规、稳健开展。
3、筑牢合规管理三道防线。
公司业务部门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是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业务部门通过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流程,并予以严格执行,最大程度降低业务开展中的主要风险。
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履行业务风险审核的职能,提出独立的风控意见;随着对风控工作不断提出更高要求,风控管理部门工作不断前移,不仅包括具体业务审核的前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业务制度与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持续提升业务管理的合规水平。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从独立、客观的角度检查风险疏漏和控制缺陷,对前两道防线的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提出更多管理建议,促进公司提升管理水平。
三、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深入人心
面对错综复杂、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作为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基础性风险,公司自上而下要高度重视合规风险防控,将合规风险防控作为主动规避违规事件,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违约事件的内部控制活动。
要重点结合监管要求和业务需求,分层级、针对性地开展了合规教育培训工作:
1、开展全员培训,针对监管政策重点,系统介绍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管政策,梳理贷款、投资等重点业务的监管要求,揭示潜在合规风险,增强全员合规意识;
2、定期对新员工进行合规管理的普及教育,树立新员工的基本合规理念,降低新员工的合规风险;
3、通过办公系统、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及时对最新监管要求进行解读和宣贯,深入传递合规理念,推动落实监管要求;四是印发员工手册,明确公司基本管理要求,为员工提供行为规范指南。
四、解析案由、对照检查相应业务。
1、信贷业务方面,做实贷款“三查”,严格资金用途审核,规范发放,推进信贷资金“脱虚向实”;针对票据业务要特别加强贸易背景审核,推进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业务开展的同时严格审查基础交易的真实性,加强风险管理;
2、投资业务方面,对于投资资产管理计划等产品,要严格执行对底层资产的穿透管理,加强对同业交易对手的动态管理,包括名单制管理和授信管理等;
3、审慎经营方面,不冒进经营,加强内部控制,杜绝内控严重违规事件,持续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资产流动性管理等;
4、监管数据质量方面,强化数据源头治理,加强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监管数据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摘 要 针对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为了完善煤炭企业管理落后的局面,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煤炭企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措施。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 措施
随着煤炭企业在制度建设、经营管理、决策机制等方面逐步完善,煤炭企业管理工作日趋复杂,表现在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和经营形式多样化等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煤炭企业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管理相对落后、成本高、效率差,如何扭转煤炭企业的这种局面,即如何加强内部控制来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仍有不少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薄弱,许多企业领导不重视内控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严密的内控制度不仅控制一般的员工,而且控制企业领导。一些煤炭企业领导习惯于一人掌权,而不习惯受到限制,尤其是资金方面的限制,这就为内控制度的执行设置了障碍。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甚至有的单位负责人超越内部会计控制行使职权,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执行起来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虽然有些煤炭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从总体上看,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一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某些单位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以至于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二是偏重于事后控制,事前的内部会计控制从总体上来看基本上属于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而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相对较弱。由于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3.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目前有不少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执行的好坏也缺乏一个奖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有的单位虽然也有一些奖惩制度,但没有完全制度化,致使部分人员认为执行与否无关紧要,加之无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使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为削弱。
二、完善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现实情况看,部分煤炭企业内控意识较弱,内控制度尚不完善,导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不够甚至不理解,财务管理人员岗位的设置出现缺位、末位、错位、越位、空位等现象,参与决策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二是把内部控制制度错误地理解为只是对财务领导及财务人员的制度,与其他部门及其人员关系不大;三是有些企业的管理层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对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权限不够了解,没有把财务工作纳入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四是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定、执行与监督、检查、考核体制尚不健全。综上所述,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必须加强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
2.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是政府强化监管的重要内容
2007年,财政部在原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括1个基本规范,17个具体规范)网上征求意见;2007年,国资委正式出台了《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一系列政策措施管理规范的出台,表明了我国政府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决心。
3.加强企业会计控制是步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必由之路
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究其原因,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为了使我国企业顺利步入国际市场,深入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顺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的部分企业,如中国移动等开始在公司推行《萨班斯法案》,力求打造一个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企业。鉴于此,煤炭行业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完善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为了使煤炭企业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企业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
1.全面提高煤炭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我国煤炭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作用,带头严格执行,否则就是管理者的失职。在设立内部会计控制时,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执行财经法纪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理顺会计工作关系,才能保证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设置和有效执行。
2.加强对煤炭企业员工的培训,树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内部控制理念
一是树立责任意识,加强经营管理工作是企业每个员工应尽的义务和必须履行的职责;二是树立全员意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是企业各级领导、全体员工、单位、部门的共同工作,必须树立起全员经营管理理念,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树立全面意识,通过采取思想教育、组织保障、全面预算、考核奖惩、信息管理、员工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对资金、成本、营销、采购、生产、技术、安全、产品质量、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四是树立财务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改变财务管理人员缺位、末位、错位、越位、空位等现象,调动广大财会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和培养
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执行上,要杜绝信息失真,记录不准确等现象,保证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贯彻和执行,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执行者素质。要使其认识到,内控制度是员工的集体合作行为,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煤炭企业员工素质的目的。因此,为使内部控制按预定的目标正常发挥,必须配备与承担职务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督促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强化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发挥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保持独立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防止舞弊和腐败,监督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朝着合理、合法的方面良性发展。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促使会计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检查考核和评价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使内控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5.强化财务预算控制与责任控制
预算控制与责任控制是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主要方式,企业通过预算,将经营目标细分到各部门、各个岗位、个人等责任中心,将目标作为各受控单位的约束条件,从而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企业可以按照产品品种、各个作业等划分不同的责任中心,结合预算对各个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这也是现代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控制方式。
6.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方式是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对资金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母公司及其成员单位都要在内部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开立账户,相互之间的经济往来通过内部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结算。
7.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速普及,电子核算制度已成为会计内控体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系统有效运作,不仅要求传递的信息真实可靠、数据精确完整,而且它既便于实现实时结算和实时核算,但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钱财。因此随时严密的信息管理系统,明确会计信息系统流程,加强程序操作控制,加强人员职能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
总之,在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控制的所有人员,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机构的岗位合理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2]邢红维.我国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会计师.2010(12).
【关键词】内部控制;集权模式;财务控管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按照集权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集权型控制模式、分权型控制模式和统分结合型内部控制模式。由于在我国企业集团的实际运营中,集权型内部控制模式更加普遍,本文主要从集权制模式下探讨母公司对下属公司财务方面进行管控的主要内容。
一、 对财务组织和人员的控制
通过对财务组织和人员进行控制有利于加强财务管控工作,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对财务组织的控制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集中核算制。在集团中通过成立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在子公司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子公司会计和出纳,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派,对子公司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集中核算制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例如某公司的财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集中办公,不在各子公司设置科室,而是按照财务职责的合理分工来设置,分为结算、会计、财务等科室,这种设置方法使得集团财务融为一体,使母公司能够及时掌握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
对财务人员的管控,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实施财务人员委派制。集团按照对财务管控的重要程度,委派子公司的总会计师、财务经理等人员,其工资关系、福利待遇、人事关系等均在母公司统筹发放,费用由子公司承担。被委派的总会计师负责监控子公司日常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重大经营决策。这种处理有利于将母公司关于资源分配、结构调整、技术发展、重大投资等重大决策贯彻到子公司预算的具体过程中,并对执行情况加以管理和监督。被委派的财务人员通过审核子公司的财务报告,能够监督子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性,向集团公司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情况,切实维护集团公司的利益。
二、 对财务制度的控制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人员行使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通过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各部门执行企业财务政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保证。加强集团内公司财务制度的管理与控制,是相当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财务制度的控制不仅要求企业有完整的会计制度,而且要有一套规范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保障集团整体的有序运行,母公司应根据子公司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统一通用的、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有助于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及公司内部协调运转和实现标准化。集团内部各层次的财务规章制度在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方面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利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与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权限与责任,从而保障企业内部管理的程序化和制度化。母公司应规范各子公司重要决策的审批程序与账务处理程序,提高各子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三、 对企业资金和融资行为的控制
集权型的企业一般采取设立财务公司、内部银行或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方式,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子公司的资金除了留出日常运营的资金外,其余资金全部由母公司统一调配管理,以使集团资金使用效率最大、融资成本最小。统收统支或内部结算中心是以集中管理的方式负责整个集团的资金结算、收付和调度,这种方式能有效控制资金流向,资金集中力度大,适用于母公司对全资子公司之间的管控。财务公司模式通常是由集团内成员企业认购股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集团内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财务公司的模式适合于股权结构多元化的集团内子公司之间。
母公司应在现金预测的基础上,还应研究集团资金来源结构,选择与集团偿债能力相适应的最佳筹资方案,自有资金与筹集资金相结合,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借助价值规律,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有偿使用。因此,子公司当面临融资需求时,应首先选择在集团内部筹集资金,不得擅自做出外部融资的行为。
四、 对全面预算的控制
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是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集权模式下的集团全面预算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子公司负责编制并执行,母公司负责审定。通过全面预算的控制能够明确各方责权关系,明确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目标,便于各子公司自我控制、评价和调整。母公司宜建立统一集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各子公司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情况集中在系统内,各子公司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预算管理,母公司财务主管在同一系统中全方位全过程的了解情况,随时调用、查询其具体执行情况,对预算计划数与实际完成情况做出评估分析,查找预算执行的差异与原因,以便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实现战略目标、提升经营绩效,降低子公司的经营风险,防止子公司出现资产流失。
五、 对财务考核指标的控制
子公司在获得集团投入的资本金进行经营管理时,不但要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还要有资本增值,完成集团下达的年度财务考核任务。集团企业应结合下属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指标管理体系。通常的财务指标分为三类:第一类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第二类营运能力指标,包括经营净现金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第三类盈利能力指标,包括利润总额、投资回报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集团公司应针对各个下属公司实际情况及经营特点,制定不同的财务考核指标,通过对各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等方面指标的考核,分析其经营成果和效率,实现对各子公司更好的管控。
六、 对子公司重大事项的控制
母公司对子公司重大事项的控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属于金额重大的业务包括: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重大无形资产投资、重大对外捐赠、重大资产处置、重大经营业务等。母公司可以根据子公司的公司规模大小、经营方式和对母公司的重要程度等来确定重要性的金额。对金额在绝对数或相对数上超过标准的事项,采取授权审批、预算控制、过程监督等控制措施,以防范风险。另一类属于性质重大的事项,则无论金额大小,均需要母公司控制。这类事项包括对外投资、发行债券、对外担保和互保事项、企业并购重组、关联方交易、利润分配和亏损弥补方案等。对于控股子公司可以将上述相关事项写入公司章程,要求公司在遇到此类事项时必须提交董事会审议。对于全资子公司,母公司可以通过董事会,也可以直接授权母公司的相关业务部门直接参与此类事项的全过程管理。
七、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
良好的信息系统控制,可以提高集团内部的沟通协作效率,提升集团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集团企业要建立并充分利用财务会计系统、ERP系统,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可以通过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母子公司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同一计算机网络上,各子公司的财务人员负责系统的录入和记账工作,母公司财务人员可随时调用、查询各子公司的凭证、账簿、报表、预算执行等所有财务信息,随时掌握各子公司的账务状况,随时生成各类统计分析资料及财务分析报告,为高层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
八、 对审计监督的控制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不能仅仅以结果来控制,还要强化过程控制,所以必须对子公司进行日常的监督考核。一是要求各子公司按照集团的相关制度和下发的检查要求,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自查工作,逐步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充分发挥集团内部审计的作用。集团企业应对内审机构及人员赋予合理权限,要求内审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内审制度,及时发现管理薄弱环节,要求各被审计部门及公司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和追踪,发挥内审的监督和制约的作用。三是由集团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做外部审计,包括财务基础审计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审计评价和经济责任审计。对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财务风险、投融资情况、发展能力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总之,在集团化企业中,母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控管应该以风险控制为目的,组织和流程控制为过程,财务控制为抓手,通过上述主要内容来健全监督机制,约束下属企业管理行为,防范企业风险,保障集团公司的稳健运营和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集团公司子公司财务监管策略
在我国,许多大型、中型的企业重组之后改制成为集团公司,其除了本身的公司主体外之,附属公司多以子公司的形式存在,集团公司也形成了一整套母子公司的管理模式,这种存在模式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集团公司内部分工协作的成本,并且还能够更加全面综合的优化企业内部的现有资源配置,强化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但是,随着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是由于在管理上的制度、措施等方面的不完善、不科学的做法所导致,现行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管理需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的严重流失。因此,加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监管措施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一、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监管的必要性
(一)集团统一管理的需要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关系到集团企业经营的最终成败,多年来,许多企业的破产有90%以上是由于财务管理的不力造成的,集团企业是由多层次法人和多行业所组成的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庞大企业系统,集团资源分布范围大、流程较长、环节较多,管理跨度较大,并且子公司内部又有着相对独立的资源活动,这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集团公司的总体控制困难。一个具有先进实力的集团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对于分散的子公司的财务监管力度,必须要对集团所属范围内的综合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对财务进行综合全面的系统管理,一旦母公司对于财务管理的控制缺乏力度,子公司的资源配置就会处于松散自由的状态,各行其道,那么集团公司就不能够形成一股综合的力量,企业也必然面对严峻的管理问题,从长远来说,十分不利于强大竞争力的形成,继而制约集团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保障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要
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对人、财、物有着独立经营和支配的权利,使母公司不能直接掌握子公司财务信息状况,继而母子公司财务信息不对称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母公司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整个集团公司股东的最终财富收益,子公司的目标则是保障自身利润的最大值,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和目标的差异会造成子公司由于基于自身利益而改变会计信息,实现操纵收益的不良目的,这样一来就势必会对母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集团公司必须要善于运用财务监管的手段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度,运用统一的财务政策和完备的财务信息标准制度,严格的规范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行为,使集团公司在准确的财务信息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三)确保集团战略决策顺利实施
集团公司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高层战略决策的制定。集团公司是否能够保障长远发展,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集团母公司以及旗下所有子公司能否形成有机的整体并且具有鲜明的统一思路,继而形成具有一定增长潜力的产业发展主线。集团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管,可促使子公司从大局出发,服从集团战略决策的整体需要,如若不然,则不管战略决策如何科学并富有见地,也无法有效的执行。
(四)规避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
在集团公司的整体财务管理当中,通常很多企业在资金借贷方面是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统一贷款分发给下属子公司使用,并由母公司为子公司借贷资金统一还贷。在借贷的过程中,集团公司承担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加强有效的财务控制,对子公司的资金运用加强监督力度,才能有效的规避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
二、 我国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集团企业受到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影响,也开始逐步加强了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管,并且已经有许多大型企业率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行业上来看,在管理上仍然是处于探索和实践检验的阶段,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对子公司的有效的财务监管,执行力度不足
集团公司所包含的子公司大多都是跨领域或者跨行业,因此对于子公司往往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管。子公司的一些财务行为也缺少规范性,许多违规的操作屡现不鲜。可以说,我国的多数集团企业都尚且没有形成一套真正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公司法人治理框架,缺少贯穿母子公司整体的财务监管机制,在财务管理上匮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集团就无从以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对金融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一些子公司更是十分排斥母公司的操控与监管,母公司也甚少考虑运用科学的手段来激励子公司,并实施有效的控制。
(二)企业集团各子公司缺少完整体系的财务预算控制
对于许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来说,他们虽然有自身的财务预算部门,但其工作并不能够与企业集团的综合财务预算达到全面的协调,也不能够体现出集团整体的计划决策和经营目标,可以说,子公司的财务预算紧紧是维护了自身的个别经营目标、保障了个别的利益最大值,这是与集团公司的管理理念背道而驰的。
(三)不能够良好的发挥出资金协同管理的重要作用
鉴于目前大多数的集团企业都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公司,因此,许多子公司的资金管理仍然是各企业为主,而作为一个单独的利益主体,子公司往往会不顾集团的整体利益而保障自身利益的安全性,在资金的统筹和协同管理上可以说是十分松散。此外,由于独立法人间资金拆借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内受到相对严格的监管,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出资金的协同效应。
(四)集团子公司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差距之一,就是人员的专业素质落差。对于一些多元化子公司来说,在职人员大多是在主业重组中为确保职工的合理安置,自我消化重组和发展带来的赋闲人员,这些员工并非财务专业科班出身,有的甚至缺乏相应的从业资格,对于简单的日常会计工作能够轻车熟路,但是仅仅局限于记账和算账的工作范围内,无法为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服务,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及建立现代化企业的现实需求。
三、 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监管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董事会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框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董事会对经营者财务约束和控制的强化。从董事会的职权来看,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企业集团要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要建立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效力。董事会的关键是董事会的人员构成,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经验看,只有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二)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财务部门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与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财务部门的集中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集团中实行各子公司的财务人员由集团公司委派并对集团公司负责,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及福利待遇均在集团公司,这样财务部门相对独立于各子公司,有利于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进行有效的集权管理。集团公司通过财务人员委派制监督、控制子公司的重大财务会计活动和全部财务收支过程,不但使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贯彻和实现,而且能监督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切实维护集团公司的权益。
(三)完善财务信息网络系统,实施全面预算控制
企业集团公司可根据子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规模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的特性进行预算控制: 1、预算的编制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这样既考虑了子公司的意见,照顾了子公司的利益,又有利于企业集团公司审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2、预算是以企业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为依据,可保证企业集团目标计划的实现。预算给每个子公司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各方的责权关系,便于子公司进行自我控制、评价、调整。3、预算的整体性及全面性使子公司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摩擦,增强凝聚力。4、通过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下属子公司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情况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母公司的财务主管可以随时调用、查询任何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控制各个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减少子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资产流失。
(四)针对子公司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子公司的活动积极性,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最终目标是获取盈利,子公司在获得运用集团公司投入的资本金进行经营活动的权利后,不但要确保资本金的安全和完整,还必须做到盈利,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回报指标。集团公司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确定合理投资回报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建立各项财务指标执行情况的指标管理体系,使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能真正在一定程度上及时有效地实施对子公司的战略计划和财务监管。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再结合强有力的约束机制是充分发挥和体现现代企业集团治理结构各种权力制衡作用的关键所在。绩效考核和监督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化,使集团公司能够引导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向着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制度与财务检查
审计在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监督子公司经营规范化和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性方面考虑,集团公司应对子公司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建立例行的财务检查制度,检查由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布置检查提纲,各子公司自查、对照,并限时将自查结果报集团公司,再由各职能部门会同进行重点抽查,最后由财务部门综合评价、分析,提出意见,返回子公司限期改正。通过自查和重点抽查,集团公司可及时发现各种存在的问题,并将其有效地制止。对子公司的审计有外部审计和集团内部审计。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对子公司年度报表的审计属于外部审计。集团内部审计则主要应由集团公司的审计部门负责进行。集团公司内部应成立常设的审计部门,根据各子公司不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其作用不仅在于监督子公司的财务工作,也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也是监督、控制内部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
综上所述,面对全新的经济形势,集团公司加强对于子公司的财务监管是十分必要的,而我国的集团公司当前的财务监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并不能发挥其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作用。因此,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必须要积极的借鉴国际上优秀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当前情况,从实际出发,完善制度,加强对于子公司的财务监管,规避财务风险,才能最终促进母子公司的共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鉴.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探讨[J].会计之友(上),2007;02
[2]宋建波.企业会计控制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姚玲.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11
[4]赵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刘炳南.现代企业管理[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6]陈清泰.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J].经济管理文摘,2002;8
【关键词】 集团企业 资金管理 优化
资金是一个企业基本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能够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各个方面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效果。企业的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都贯穿着资金的运用,以资金形态开始,并以资金为重点。合理高效地管理资金,优化资金配置,对企业持续经营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针对集团企业来说,为了适应其特点,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取发展,满足其快速增长、不断迎接新的挑战的要求,必须对资金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资金链的稳定,使企业保持其竞争实力。集团企业一般采用资金集中管理对成员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
资金集中管理具体的运行主要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在集团总部集中所有的资金收入,由集团总部负责拨款给其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具体运行的方式为:各地区公司为了分开管理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将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分别开设,总部账户是成员公司账户惟一可以拨付划款的账户和惟一的支出来源,确保集团总部对成员公司的集中全面控制;由集团总部账户与银行确定成员公司账户的透支额度,成员公司可以在透支额度之内进行透支付款,集团总部账户会在每日弥补成员公司账户的透支金额,实现成员公司账户零余额的目的;为了解决资金集中管理随之而来的资金调度问题,实现快速拨款,与主要银行合作,采用电子银行的方式进行网上电子划款操作,保证集团总部账户对成员公司账户的拨款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到账,避免拨款出现差错或者出现延误的状况发生。资金集中管理不仅仅包括银行存款,还包括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债务融资、境外资金、货币资金等。集团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结算中心
结算中心将企业内部各个分公司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闲置,使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优势充分发挥,主要管理企业集团内部的成员资金往来结算。结算中心的职能有:统一管理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资金往来结算;统一为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所申请的业务资金拨款;为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平时留用的现金余额制定统一的标准;当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现金收入大于留用现金时,将多余现金存在结算中心以备统一支配;为保证各个分公司和子公司所需要的资金均能得到满足,统一进行对外筹资。
2、内部银行
内部银行是在企业内部实行模拟的银行和企业关系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负责发行货币、结算、贷款等。其负责的主要职能有:发行企业内部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之间可以流转使用的支票和货币;为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发放贷款;根据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统一由内部银行对外筹资;向各个子公司或分公司反馈其资金流通的状况。
3、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是独立于集团企业的法人企业,担负部分的银行业务,使集团的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财权独立,集团的经营者对其现金的使用不直接干涉。具体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发行股票以及债券、买卖证券等途径为集团企业融资;为集团企业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以及担保等;在集团内部完成结算、转账等业务,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利用闲置资金投资能带来更高经营收益的产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体制缺乏有效性
由于集团企业的特殊性,其子公司众多且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企业决策者只能通过各地汇集起来的信息来实施全面的掌握和决策,很难高效地进行管理或者协调,且各地的信息并没有很高的可信度,很多财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得到落实,导致会计报表的一些信息不够真实。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使得集团公司对其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资金集中控制也难以有效实现。另外,由于集团企业存在历史并不长,只能靠强制的行政手段促成,并没有真正得到其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认可,成员公司全局意识不够强,在与集团公司的利益存在冲突或者目标存在分歧的时候,会对集团公司实施的措施进行抵制,利用会计报表故意将真实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掩盖,并不愿意将资金的控制权交给集团公司,因此集团公司很难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对它们的资金管理控制也不能有效施行,因而造成部分资金并没有被集团企业集中管理,而是在其子公司或分公司内部闲置,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资金的风险控制能力不够高
虽然集团企业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及目前实力,盲目投资,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对企业集团整体的正常经营造成风险,而且所有成员子公司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也会将资金风险转嫁给集团企业,对整体集团企业的资金运作造成一定的干扰。同时,由于企业资金管理相关制度还没有完善,还没有完整成熟的决策约束机制形成,即使有相关监督控制的职位来进行内部审计,也很难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加大了资金管理的风险。
3、资金管理的信息化不够成熟
资金管理的发展也必须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如果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就难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另外,由于集团企业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分布距离并不相近,使得很难监督或者控制成员企业的账户和资金,为资金集中管理的实现增加难度。而且沟通的不及时会使各个成员公司的总账和分账不能及时对账,造成重要信息的共享度不够。所以企业资金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对远程监控相应信息,切实保障资金管理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目前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很高,但并不够成熟,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集团企业资金管控力度,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严格的系统控制造成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反应过慢,管理过于死板,例如,企业要去投标,需要支付大额保证金,并且要求的时间很紧。但是由于付款内控审批过程较长,就很有可能丧失投标的机会。如何在信息化与高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也是一项重要挑战。
三、优化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1、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我国的集团公司大多数还未形成真正的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仍然处于国有控股或者国有独资的模式。这样并不利于集团企业对其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资金进行有效的集中管理,只有向西方国家的大型集团企业学习,建立完善一级法人的治理结构,实现产权的多元化,才有利于资金更好地管理。同时,要从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不断健全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使整个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保证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回收等各个周转过程中的高效和可控性,确保制定好的各项相关制度、责任都能切实实施,提高企业整体的资金管理水平。
2、对成员公司进行财务规范化管理
集团企业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对所有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的银行账户设置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规定所有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必须服从规定的财务处理流程,使用统一的会计凭证、会计科目以及会计估算、核算方法,保证各个成员公司的财务报表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从而使集团公司能够对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对资金的整体调配管理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
3、加强对资金配置的优化管理
保证合理的资金结构,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无谓的浪费或者损失十分重要。集团企业的应付款项庞大,应通过合理的分析将可支配的资金按照紧急程度合理安排。比如要首先支付涉及民生的职工工资和农民工工资,保证职工情绪的稳定性。另外,还应该控制开支,降低消耗,压缩不必要的采购成本,减少资金的支出,还可以采取一定的合法措施,例如通过大量办理银行承兑汇(手续费低)代替高利率借款,以及通过低利率外币借款代替高利率人民币借款,达到节省财务费用目的。
4、加强对资金风险控制的能力
首先,应根据公司自身的管理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制定包括货币资金管理、货款清收、结算管理、债务融资等一系列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不断地规范资金管理的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其次,公司应经常对资金的运行过程、流通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财务部门对专项资金要加大检查力度,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力度,还可以通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以及企业重大决策的执行力度是否有效,加强预防和控制,对突出问题跟踪控制,及时反馈和处理;最后,公司可以同银行对银行账户资金的划拨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这样通过外部机构的监控可以共同承担责任,进一步降低资金的风险。
5、资金管理的信息化的合理利用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等高新科技对于企业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并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切实有效。作为现代化的集团企业,不仅要结合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资源,还应该结合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建立一个使各个子公司或分公司都能够高效使用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对称、资金的快速结算以及资金管理的有效施行等功能。只有使资金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更加成熟,才能更高地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提高相关人员整体水平
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在整个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资金管理能否成功实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应该越来越高,除了传统的关于财务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对计算机方面、金融方面、信息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大概了解。所以企业也应该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针对自身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财务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并要对员工的思想觉悟予以重视,最终使企业资金管理相关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得到提高,更成功地实施企业的资金管理。
【参考文献】
[1] 高琛: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