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小学阅读理解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阅读理解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阅读理解课

第1篇: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技巧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是英语教学者的目标。在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要有计划地策划学生的阅读活动,并要求他们能从初级阅读学习中找出信息,理解大意。同时,对部分学生要求能欣赏作品、评价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在这方面的失误情况,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丢分原因分析

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阅读量严重不足。由于平时的作业量大,仅能满足于课堂内容等有限的材料作业。主要体现在单词量少,即使大纲上规定要考的词及短语也不熟,意义搞不清,这势必影响对文章的理解,造成失分。虽然在阅读中可以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来猜测,但是往往都是有条件的。同时不熟悉文章题材和要求,例如广告类文章经常不用完整的句子,而是由一些看似支离破碎的词构成的,而学生适应了平时的课堂常规训练,对此则感到很茫然,容易造成失分。

二、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1.提倡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的语调得到训练,记忆深刻,而且朗读有助于理解和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发现和欣赏语言的内在美。另外,根据学生读书的语调和断句可以考查他对句子的理解情况。

2.关注默读

默读的实用性最大,学生在考试中是不能出声阅读的,大多数阅读都是在默读中进行的。默读是无声的理解,学生一目十行,可以增加速度,加深理解,快速完成考试中的习题。

3.重在精读

精读是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综合教学。

4.拓展泛读

泛读是扩大词汇、拓展知识的唯一途径,一般人绝大部分阅读都是泛读。所谓泛读,是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含义即可,泛读的篇章比较长,注重广度,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但以学生独自阅读为主。

三、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技巧

1.实践中逐渐磨炼

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课堂上踊跃发言,即使答错了也不要紧,重在积极主动地思考、参与,只要敢讲,就会比那些不敢讲的学生收获大,逐步获得成功。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很多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们的智商不低,基础不弱,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有针对性地以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教给其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不是不认真学习,而是学习方法不当。他整天记单词,就是记不住,与他交流中我发现:他只是死记,不会放在文章中加以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turn这个单词,在不同的句中有不同的意思,Turn right and you’ll get to the hot.这里作动词,有“转弯、旋转、翻”的意思;The leaves turn yellow.这里作系动词,后接形容词,有“变成”之意;It’s your turn to read now.这里作名词,有“(依次轮到的)机会、变化、转折点”的意思。我告诉他,单词记忆最好放在文章中去理解,这样不但记住了单词,还理解了句子、文章的意思。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为学生提供个别化阅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调看有关材料,以便让学生自我拓展阅读的空间。

第2篇: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语文作为传统的语言文化学科,在中国已经享有多年的历史,作为自古传承的经典文化学科,语文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唯有我们的学生掌握的语文基本功越扎实,读的书目越多,得到的相关训练越多,才能保障学生在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上,理解的更为轻松。语文知识是学习一切课程的基础,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而阅读作为语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学生语文学习的总体影响比较大,因而更应当备受关注。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通常采取“题海战术”,专项突击等相关的集中学习的方式助力学生实现某一方面学习技能的提升,这种教学方法不是不够完美,只是学生在学习中所发挥的主动性作用难以被更好地激发,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绝对的“指挥权”。在当下这样的新的教学语境下,要想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继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素养。想要实现这一系列的目标,我们必然要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力争为学生在当前教学情境中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本文中,笔者仅选择语文阅读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阐释和个人观点的阐发,希望对大家以后的语文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第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课堂教学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堂发言和表现的机会,这是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误区,及时调整自身教学策略和进度的有效凭证,同时,也是新课改下,教师能够有效助力学生提升阅读理解技能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将教学中心放在自身教学内容的传授上,而没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助力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增强,作为教师我们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教学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互动,在平时讲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概况文本大意、进行思想内容的总结,对文本进行段落分段等各种形式的锻炼,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当然,通过学生在课堂中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我们也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从而根据其当前所处的阶段,调整自身教学方式,从而更专业化地助力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取得更大进步。

第二,扩展阅读面,定期在班级内部组织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师生之间及其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时学习不同的理解视角,为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增加助力。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的积累,而阅读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当然,这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多么的重要,而是说阅读与阅读能力的提升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阅读量较大的前提下,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也较为丰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及其认识也会呈现出更高层次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意识到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当然,鉴于学生鉴别能力上尚有不足,在阅读书目的设定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相应的读书书目,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书目,并能够通过读书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流,这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扩充知识面,助力学生阅读视野拓展,阅读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

第三,开展专项阅读训练,在专项技能提升阶段,给学生更多的发言和阐释的机会,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和推进者,对学生在阅读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补救”,力争使得学生整体阅读技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策略。通过对学生进行集中的教学与训练,学生们可以对阅读理解的技巧及其注意事项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清晰地理解,继而在接下来的系统化的学习中,可以减少阻力,使得语文学习显得更为轻松而充满“欢乐”。

第四,在班级内开展与阅读相关的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由教师出题,学生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开展。这种活动形式,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这种形式的讨论活动,考虑到的是团队协作,而这种分组探讨的方式,基本可以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读书讨论中去,继而达到锻炼学生语文逻辑思维等诸多内容的目的。当然,也可以使得教师在“检验”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感知到学生们的探讨结果,对学生目前所处的学习理解能力有一个基本的掌握,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思路,改善教学策略,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第3篇: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知识建构;元知训练等

一般我们认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需要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的一种重要素质,其实不然,数学学习中也处处存在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内、课堂外仍然存在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英语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只注重逻辑的严密推理,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似乎研读数学教材那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听懂课,会解题就行了。数学课本通常仅当习题集用,正文是从来不看的,偶尔老师布置了“看书”的作业,学生以为是“软作业”,不需要检查,于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草草了事,读不准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有的甚至根本就没去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一学期下来,事倍功半。另外,从书店购书的家长方面来看,也主要是为孩子买一些数学解题集,练习册,在他们看来,数学只要会解题就可以了,哪来的数学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正确率很高,但遇到判断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的题目时却由于理解不清题目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或没有正确阅读,而造成许多错误,这种现象在低年段尤为明显。低年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年段,如果我们能在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那么能为今后更高年段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一定基础。因此,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应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对策:提高数学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数学习作训练学生的元认知。Fuentes认为:在目前,小学生都是学习现成的数学教本,解决教师或书本上提供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把这些工作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让学生学习编写数学练习题并给出答案,这样他们就要斟酌如何表述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别人明白,从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加强口头解题的思维训练,这样有助于维持问题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活动。最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和修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语文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造成他们阅读能力不够。他们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没有自己阅读题目的习惯。我们经常在批改作业中发现,前一次做过的一类题目要求是划出一组题中得数较大的一个算式,这一次再做类似的题型,只不过题目要求变成了在得数较大的算式后面打“√”,许多学生做题时还是按照以前遇到过的要求做题,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做题之前根本就没有阅读过题目要求,也就根本谈不上按要求正确完成习题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当在学生学完拼音之后,教师可给题目要求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而且,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义。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够完整,往往句子只读一半,就开始动笔做题,这样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有这样一道填空题:100个一是()个十。有些学生只看到括号为止,把题目理解为100个一是(),然后就不加思考地在括号里填上100。由于题目没有读完整,学生理解起来就出现了较大的偏差。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应教给学生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首先题目要读完整再思考,其次对于读了一遍还不能明白意思的题目要多读几遍,最后将答案填写好之后还要再将题目完整地读一读。有许多错误往往通过最后完整地阅读一下,就能发现其中不正确的地方,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只有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经常提醒,注意渗透,低年级学生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中,教师还可以经常出一些题组的对比练习,如出示这样两组题目:①5+3=、5×3=、5-3=;②6-2=、6×2=、6+2=;让学生先计算出得数,再观察这两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计算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每组题目的数字都是相同的,但运算符号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也不同。在学生感知到这一点之后,请他们来做做小老师,提醒一下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计算时先要看清楚计算的符号再进行计算”这一注意点,并且这样由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学生能记得特别牢。通过经常做题组练习,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做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数学课中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教学。从过程看,数学阅读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参考书籍:

第4篇: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关键词:题型意识;阅读理解;评讲课;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48-2

一、教学背景

目前高中阅读教学低认知活较多,阅读理解的训练与评讲始终停留在知识纠错层面,似乎难觅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热衷于“一言堂”,即教师点出错题、查找能够支撑正确答案的文本内容、译解原文、辨析选项真伪;归类错题,却不能深究原委,难以由点及面地解决问题。阅读理解评讲始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一味地聆听、接受,缺失主动思考,简单的教学遏制学生阅读能力提升[1]。在此,笔者借助一节典型的市级示范课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改变评讲方式,培养阅读理解题型意识。

二、教学实践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评讲周练的4篇阅读理解,试卷已经批阅,错题已经归类和分析。

2.学情分析:高三理化普通班学生,英语水平中等,学生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题,但出错率依然很高,尤其信息推理题屡教不改,学生缺少题型意识。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题型意识,生成解题方法;重点是信息推理题解题技能培养;难点是如何促进学生产生题型意识,生成解题技能。

4.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1]

利用PPT展示教学目标:Recognize the form and feature of four types of test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Master the way to dealing with the different type testing by summarizing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based on our weekly exercise.

T: Can you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wo sentences and know how to do?

Ss: Yes. But what are the four types of the testing?

T: Good. Please guess, according to rec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 especially this weekly exercise. Of course, you can exchange opinion each other.

Ss: ... (学生思考并小声交流)

Sa: About main idea, details, guessing the meaning of a new words and...

Sb: About conclusion.

T: Welldone! (利用PPT展示:Task types(阅读理解题型): 主旨大意;信息理解;词义猜测;信息推理。)

[设计说明]通过示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要完成的任务。并通过对学习目标的讨论,强化目标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利用讨论的过程顺利导入阅读理解题型知识的自主回顾与总结,在启发中明确阅读理解主要的四种题型。

[教学片段2]

T: What should we focus on while reading?

Sa: Main idea.

T: OK.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 or of the whole passage.

Sb: Key points.

T: Right. Key points. That is key information.

T: Oh, how can we classify the information we find in the passage while reading?

Sc: Important information.

T: Good. Effective information.

Sd: Not important information.

T: Unimportant information.

……

[设计说明]主旨大意题是较难的一种阅读理解题,不仅需要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还需要阅读策略等非语言性知识,但经过抽丝剥茧式的引导与探讨,可以促进学生明了主旨大意题正确选项的内涵与外延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必须忠于原文。有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有关“主旨大意”题的知识,理解其内涵,明白其特色,把握解题方法,结合周练的相关习题加深理解与运用,形成该题型的理解策略,生成解题技能,提高理解的准确度。

[教学片段3]

T: What is the most difficult test in our reading comprehension?

Ss: About conclusion.

T: OK. Now, please, go through our weekly exercise, even recent ones. Then, Please think over, discuss and communicate each other in your group. Next present what you find out?

Ss: ...

在师生探讨中,利用PPT次递出示以下内容:以文本内容为原点,事实为依据,合理的主观推测。A.注意如下几种干扰选项:事实选项(并非推理)、 非事实选项(干扰性的选项――偷换概念、主观臆断、无中生有)B. 合适选项(概括性或者哲理性),然后对照总结、自主订正周练中出错的信息推理题并提出注意点。

[设计说明]信息推理题主观性强,不易把握,该题型集中体现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的文本、不同的体裁都可以出信息推理题,信息推理题是出题者的钟爱,却是考生的障碍,评讲的难点,教学的重点,学生有待提高的关键点,这个环节要做到温故知新,低起点,小坡度,高要求,一方面给予学生一个自主整理与回顾的机会,在老师引导与帮助下,有效梳理出信息推理题的形式、特点与解题办法。

三、实践探索

1.培养阅读理解题型意识。

本节课从目标导入到课外作业布置,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题型意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结合以往所学,对信息理解题、信息推理题、猜测词义题、主旨大意题有了新认识与概括总结,并分析了不同题型的特色及针对性的解题方法,利于学生准确理解题干、解读文本、发挥出应有的阅读理解水平。最难的信息推理题,出题灵活,主观性强,不易把握,为了突破难点,达到目的,教学前精心备课,深度研究,细化信息推理题为10个方面的推理:①表达目的性推测,②表达观点性推测,③表达态度性推测,④表达原委的推测,⑤表达抉择性推测,⑥表达方式性推测,⑦表达文本体裁性推测,⑧表达行文逻辑性推测,⑨表达词、句及概念性推测,⑩表达要求性推理。

2.生成深层理解能力。

本节课突出题型意识培养,解题策略形成,解题技能生成等教学活动与追求符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标准》)所倡导的“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理念。作为终结性评价的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的信息推理及主旨大意题占比70%以上,而且有加大的趋势,阅读理解的训练纠缠于理解文章的单词和句型,回想文章大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顺序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对比人物特性和因果关系等字面理解(understanding the lines)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根据字面意思推断出字里行间的隐含意思,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具体行为的原委或目的,文章所涉及的事物或事例的意义等推理性理解(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lines),根据自己的原则和观点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评价性理解(understanding beyond the lines),或对文章的写作技巧、思想水平等做出评价性的欣赏性理解(appreciative comprehension)等[2]才是阅读理解的追求。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是《标准》对阅读理解技能的八级要求之一。而阅读理解的技能是隐性的,教学效果无法及时量化和强化巩固,但本节课突出的题型是显性的,对信息推理题的意识建构过程,就是对深层阅读技能的培养过程。课后巩固作业是做能力训练阅读理解AB两篇当中的信息推理题,一方面检测学生对于信息推理题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巩固信息推理题解题技能,同时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促进深层阅读技能生成。

3.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的兴趣、动机等情感态度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教育部,2003),培养题型意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升阅读理解训练效果。本节课没有落入教师一言堂的窠臼,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生生交流、师生交流频繁,welldone, excellent, wonderful, thank you...,等一些激励性语言或有效的评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了学习的情趣。由于教学留白充分,学生能够有机会思考、理清阅读理解不同题型的含义、形式及解题策略,有效整理知识,深入理解题型,锻炼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语

以培养阅读理解题型为教学目标的评讲是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摆脱一言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思维,生成技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但这只是促进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手段之一,要想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少一点低认识的阅读活动,多一些有深度的阅读活动,进得深层阅读及评价性的批判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相关性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D/2013/02/051)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一、阅读教学能够开阔农村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知识面比较狭窄,视野也受到了限制,或者说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仅是在书本上,严重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认识到广泛阅读对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作文素材的积累所起着到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广泛的涉猎,要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比如,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中国建筑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自然景观的书籍等,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书本上看不到的一些知识,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明确文本中心思想的保障,也是学生自主阅读、形成终身阅读意识的基础。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不难理解,多读、多思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保障,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为了读而读”的模式,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去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自主提炼,这样才能真正展现阅读的价值,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在阅读《一面五星红旗》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要鼓励学生理解本节课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可见,有效的阅读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美,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例如,在阅读《桂林山水》时,为了体现出阅读的价值,也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在阅读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跟随着作者的笔调来感受文本中所描述的桂林山水的美,进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

四、阅读教学能够帮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正确的情感态度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文本内涵的直接展示,更是阅读教学价值的直接体现。例如,在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并在反复的阅读后,感受文本中所表达的那种“父亲与母亲对孩子不同爱的表达”,并在阅读中感受到亲情的无私,从而,使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进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深入阅读研究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

当然,除上述的几点之外,阅读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从行为上来有效地展现阅读的价值,进而,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意识做好基础性工作。

第6篇: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一、把语文教育等同于语文课教学

语文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它应该包括语文课程教学、作文教学和阅读课及课外阅读的指导等几个部分,但现在不少语文老师简单地把语文教育等同于语文课教学,靠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师参考书来教语文,这是远远不够的。大家都知道,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母语意识的提高,不能单靠语文课,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阅读理解力和写作能力是难以保证的。现在有人提出“大语文”的概念,我是比较赞成的,但什么是“大语文”,需要我们好好思考。我认为,“大语文”应该是包含了传统语文,并在传统语文基础上更重视学生综合语文知识培养和学生实践能力的语文。

二、以为语文课文教学能解决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要有一定的识字量,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识字量不够大,其他无从谈起;第二,要能理解字、词、句的组装并具备基本的组装能力,即造句和写话的能力,这也是初步的演讲、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第三,要有欣赏能力,即能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且能够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第四,要有写作能力,即掌握语文教材里出现的各类文体知识,并能够写出各类文章。语文能力的各方面中,最核心的是阅读和写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能读善写,并且能够从阅读和写作中获得美感享受,获得创造的快乐,才是语文真正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语文课和作文课是两张皮

翻开我们的语文教材,就会发现,语文课文都是文学文体,包括了儿歌、新诗、散文、小品文、童话、小说、寓言故事、名人故事和古诗词等多种文体,但作文课却又规定了三种“作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很显然,语文课呈现给学生的文体形式和作文课要求学生写的文体形式不一致,于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建立起来的对各类文体的初步理解,对作文没有帮助,这就造成了语文课和作文课两张皮。科学的安排,应该是语文课和作文课有机结合,紧密衔接,互相促进。所以,我以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应该废除“作文体”,中考、高考也要废除“作文体”,而要指导和鼓励学生按照语文教材里出现的文体来写作,即尝试写作儿歌、新诗、散文、小说、童话、寓言和古诗词等各类文体,这样也很容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更好地张扬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单靠课文阅读不能解决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是一种整体把握能力,即通过读整篇文章或整本书,把握其中的要义,感受其意境,领悟其思想,并受到其启发。特别是读整本书,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文阅读之所以无法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语文课文从文本上来看,不具有示范性,即使部分课文的原文是经典,但经过改编之后,已经失去了经典作品的语言之美、修辞之美和整体的意境。课文没有经典品质,就不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语文范本,所以即使学生篇篇能背诵出来,都很难达到对语言敏感性的培养。第二,小学语文课文不少篇目本来就是改写改编的,有相当一部分根本没有原作者,如人教版小学《语文》里的《火车的故事》《北京》和《赵州桥》等,只是编写者根据主题的需要现编的,语言很粗糙,内容不吸引人,而且语言不纯正,不优美;还有一些课文甚至是从长篇作品里摘录出来的一段,它们无法替代整本书,也培养不出对文本的整体感受。

五、语文考试应该改革

第7篇: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的语文测试中,我发现在“阅读理解”中出错的非常多,出错的原因大多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以好奇激起兴趣,以兴趣激起欲望

好奇是读书的内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好奇和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讲述故事里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悬念百出的境界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和兴趣,引起他们读书的欲望。我在上《自然之道》时,当我讲到小乌龟的命运如何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把书打开了,兴趣盎然地去书中寻找答案,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在随后的讨论中,他们情绪激昂,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他们的思维像决堤的潮水,在激烈的讨论中使他们升华了对文章的理解。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阅读方法:读、划、议、练。

1.“读”在阅读教学中占重要的位置,常言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的熟又读得有法,将会得到更佳的效果。因此引导学生排除障碍要慢读,初步理解要轻读,了解梗概要速读,体会含义要默读,走进意境要朗读。

2.“划”是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拿起笔在书上圈点批注。首先让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在自己疑惑的地方做出标记,这样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既能有重点的听和说,又能很快的溶入到课堂,加深他们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认识,并为学生与作者对话提供一个宽广的平台。因此这种批划的方法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3.“议”是学生在圈点批注的情况下,在课堂的一种讨论,在这讨论中他们各抒几见,质疑问难,使他们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完成了和作者的对话,走入文章的意境。

4.“练”要贯穿学的始终。比如,在学完《老人和鸟》这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这课的主题写一片段,他们有的写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有的写出人类和动物的友谊,有的竟然写出四川大地震后,环境的变化对大熊猫的影响……

总之,“读、划、议、练”法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也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有助于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动脑、会说话、会写作,一举多得。

三、仔细斟酌,加深文章的理解

文章是人类智慧的化身,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词句,例如,《我们家的猫》中把“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和“它还会叫”作比较。先让学生反复的品读,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学生从“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这些词中体会出老舍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在《小狮子爱尔莎》中把“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和“它回头看我,直到看不见为止”来进行对比,通过读的语气,和“恋恋不舍、一次又一次”学生很快的说出“小狮子爱尔莎对作者的依恋之情”,细心学生很快从“互相”发现作者对小狮子难舍难分的感受。

四、对比阅读,潜移默化知识和技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对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阅读教学中对比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第8篇: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 写作 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目前大部分重点内容用于语言点、语法的教学内容,写作手法教学没有并给予更多的课程安排,教师也就很少针对学生的写作方法进行专门的指导。在很多实际教学课程中,老师基本是利用一节课程中比较少的一段时间去简单讲解一下写作练习的要点,然后就将写作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自主写作,学生没有写作经验,而且老师给予的评价也不高,所以学生对于写作方面实在是兴趣缺缺。同时教学过程中一直备受重视的语法也没能在写作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写作句式仍然错洞百出,使小学英语写作成为教学中一个棘手难题。

一、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英语写作实际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抗拒的心理。小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在母语写作中都没能掌握要领更何论来写一门外语,写作中不断的出现语法、词汇各种错误,也大大打击了小学生对英语写作的信心,部分学生一提到英语写作就会叫苦连连。再者小学教师担任教课老师的班级有很多,几个班的学生写作作业老师会一起批改,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并不重视写作方面所以对老师费时费力批改出来的评语并不感兴趣,也不会去认真读记,导致老师浪费了时间学生却没有长进的情况出现。因此,如何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将英语写作与日常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成了摆在英语日常教学中的难题。本文将从英语教学中探讨如何通过阅读理解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

语言学家们对阅读和写作的辩证关系早在20世纪就进行了研究。结构主义学家认为读写都是对书面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是具备相关性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目的语的输入,语言输出就会难以发生。通过有效的大量的阅读活动,就能把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结构、知识等信息记录到自己的大脑资料库里,并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记忆知识,从而就可以写出内容连贯、结构合理、符合英语书面表达规范的英语文章。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正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阅读是语言积累、语言理解的过程,是对语言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过程;而写作则是对获得的语言信息进行组织和运用的过程,是语言信息的表达和输出的过程。读为写作了铺垫,写是读的知识呈现,二者相辅相成。英语教学中,写作是把学生阅读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同一。由此可见,阅读的过程是对写作要素的积累过程,而写作则是对阅读信息内化程度的一种检测过程。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能力

1.对读物进行抄写、仿写。整体阅读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进行阅读和掌握的过程,阅读期间要尽量减少停顿的次数。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由于小学生学习英语授课时间短,小学生本身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也有限,能掌握的单词量少进而阅读能力也没可能有多大提高。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词,阅读就难以继续进行,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也就被磨灭殆尽,致使学生对英语阅读乃至英语课程都会产生排斥情绪。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先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如果阅读期间学生遇到不会的词句可以让其大概了解其意思,不用过于较真,这种对英语阅读的轻松氛围,能打消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抵触情绪,为下一步写作训练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在学生们对于材料的大意有了基本掌握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材料进行书面抄写了,在这期间老师要有耐性的对学生写错的地方加以指导,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抄写,理解全文的涵义进而对整篇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掌握。

2.指导学生抓住文章关键词。能轻松搞懂阅读理解内容的另一个办法就是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认清文章的主题。通过文中句子的关键词理解文中句子的大概意思,进而获得整段的主要信息和文章大意。那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抓关键词的能力进行写作训练呢?这就要先从培养学生的寻读能力入手。寻读即为带着特定问题去进行阅读,然后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或者与答案相关的有用信息。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在进行寻读训练时带着老师划定的问题去阅读,可以不用整段细读,只需要将阅读材料进行大段“扫描”,从中找出需要的关键词句并将其抄写在本上。寻读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关键词语的能力都进行了训练,同时融入对学生的写作总结能力的训练,对锻炼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搜索能力和对文章大意的整合能力都有很大益处。

3.对阅读内容重组,促进写作水平。马瑞龙(2012)认为“都是写的语言输入,应常于写作教学结合进行”。虽然教材中给写作练习安排的课时不多,但是老师却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将教材重新组合,挖掘出教材的深层意义,做一个英语教学中的有心人。这不但可以完成教材要求的任务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对英语读写的能力得到加强,可谓一举两得。重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对英语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拓展、择优和补充,各英语老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在教导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渗透写作的方法。令学生的写作和阅读同时得到提升。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写作则是对阅读知识进行具体化的过程,是对其成果的检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导好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知识进行书面化,促进阅读和写作的同步提高。

第9篇:小学阅读理解课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77-01

复习课是学生巩固、梳理所学知识的重要载体。然而,复习课作为英语课重要课型之一却被“弱化”了,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依然存在着“炒旧饭”的现象,导致学生上英语复习课时兴趣全无。要真正实现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把握“创新”这个关键词。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更新

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课时目标的确立不能只是对新授课课时目标的简单叠加,而应该引导学生对新授课所习得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盘点,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准确定位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新教学目标。例如,《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6

“Review and Check”一课,其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定位:(1)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单词及日常交际用语。(2)学生能掌握礼貌用语,熟练地把所学的交际用语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对新授课教学目标的提升与“更新”,能指引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英语复习活动。

在制订复习课的目标时,我们应当把某个重要的语言知识点作为复习内容,并且对此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从而夯实基础、加深记忆。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知识点表面或注重单一句型、词汇的训练,而是要深度剖析知识点,归纳语言规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二、改变形式,教学过程要新颖

复习课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小学生来讲,难免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对此教师应当在复习课程中多花些心思,变换复习课程的教学方式,使复习课程新颖有趣。

1.巧妙整合,寻找“新载体”。复习单元的课程内容是由很多个单元的知识点综合起来的,这些知识点散乱甚至毫无联系,那么,怎样使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变成为一个学习整体呢?此时,就需要我们创设一个新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人物或者文本,能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接起来。例如,在教学Unit12“Review and Check”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笔者设计了“闻、尝、猜”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猜食物,并操练课文中的主要句型。集中复习了前几单元的重点句型,这样做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所学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循序渐进,设计“新情境”。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上复习课是重复相关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创设“新情境”,设计注重结合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及语言功能多功能合一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5A Unit5“Review and Check”的Part B时,笔者通过在不同的位置摆放fish,由学生说出:The fish is on/in/…等句式之后要求学生自己编一个故事,讲完故事之后同学间互相提问,笔者则对学生的对话加以指导和修正,从而让学生掌握介词的用法。这样,既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课堂一下子就生动了起来。

三、精心设计,让复习课的练习有新意

对于复习课程中的习题设计,应该着重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系统化地进行学习。由于都是熟悉的教程,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新鲜感,因此,教师在编习题时,应该有技巧地导入,着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我在设计练习时有以下做法。

1.延伸知识,关注拓展性。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笔者着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例如,给学生出一些趣味猜谜,或者脑筋急转弯类型的题目,如“What is the smallest bridge in the world?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th Pole and the South Pole?”此外,还可以出一些同义句替换练习。

2.拓展阅读,形成延续性。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寻找语感,记住语法点。通过一定的阅读练习,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课程当中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材料,或是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融入一些简短、有生动故事情节的阅读材料,以吸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再通过设计判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不同类型的题目加入到其中,帮助学生端正复习态度,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