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范文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

第1篇: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教学;综合能力

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培养为社会生活的主体 。在这一过程中, 知识与能力 的训练是基础 , 而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使社会成 员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最终目的,因此可以说 ,教育的实质是一场社会实践运动 , 只有将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过程 置于生活实践之中 .才能收到以认识指导实践的效果。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大分支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学生全面掌握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科学内涵 ,实现书本知识向生活实践能力的全面转化需要高中生物教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以生活化的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生活化,注重“ 体验式” 的教学手段

教学的生活化有两个方面的内涵 ,即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

(1)构建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以“亲历”带动“亲为”。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自然学科。生物学自创始阶段起,作为重要实践手段的“实验”便成为这一学科成长的关键。在新课改形式下。高中生物教学在不断改变过去僵化的“ 难、 繁、偏、旧”课本内容 , 倡导教与学从书本中走出,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与社会科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学习和研究式上 ,不能采取社会科学 的那种单纯研究课本内容的手段。创设 “ 生活化” 的教学情境, 既是新课 标要求 ,又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急需注意的问题。新的高 中生物教学 大纲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如在必修课程之中, 改变了旧大纲以艰深专业的词语定义课题的情况,将一些生活 中能够经 常接 触的案例作 为学 习课题交给教 师讲授, 如“环境污染 的防治 ”、“生物多样性内涵及多样性的保护”等, 这些生活化语言 能够使学 生对课本 的本章节知识有一个直观 的认识 ,也 能够 激发 学生学习本章节知识的热情。因此 ,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 当参照新课标要求 ,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知识框架 , 挖掘教材 之中的生活资 源 , 使书本理论结合实际生活,赋予教学环节“ 亲历性 ”,激发学生兴趣 ,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亲为” 。

(2)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课本知识的实效性。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只关注学生的解题技巧训 练, 任课教师将学生的能力简单理解为应试能力,只关注具体题 目的教 学方 式,忽视了学情分析 ,远离了实际生活 , 久而久之 , 原本应是丰 富多彩 的生物学科 内容变得 单一乏味枯 燥, 纵使 学生的应试 能力 获得了很大提高 . 但 当真 正 面对生 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时, 往往无从下手,一筹莫展。总之,学习内容一旦脱离生活 , 学科的实际运 用能力就大打折扣。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教 学中将学 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课本知识 的实效性 ,体现在教学过程上便是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善于在教学中“ 还原生活”。如在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一课 中, 谈到酶 的最 适合温度 活性 最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 生活实际出发谈到人的正常体温为36. 7℃。正常体温下 身体舒适。如果 发热到39℃左右,人就觉得浑身无力。消化不 良等,这就 是因为人的体温升高, 酶的活性下降,细胞代谢速度减慢了。这样真正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最终目标,更有利于在考试 中灵活应用直观的、富有切身体验 的知识 ,应试成绩自然而然能够得 到提高 。

二、拓展教材知识,用生活实践验证课本理论

实践是检验认识 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课本是高 中阶段学生获取知识的重 要途径, 但不是唯一 的途径。课本之外 的其他知识资源和生活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也 十分关键 。从生物学科本身来看 ,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切资源来源于生活,高中课本只是提取了其 中最重要、 最基础 的部分进行讲解和阐述课本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内容等待被开发。因此 ,高中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 当善于对现有 的教材 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 、 图书等资料获取课 本之外 的学科 知识,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有关 生物学科 知识,或带领学生用课本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生 物学 问题 ,将课本 知识置 于生活之 中进行推理和 验证。科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学习科学 的过程中应当拥有“ 以科学解答生活, 以生活验证科学” 的勇气。生物学课程本身就是 一门实验性极强 的科学 , 所有已知理论 和方 法已有的态度和价值观都需要放在学习者的实验 中去推理、 验证、理解 、 发展 ,生活实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实验方式而且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远 比复杂 的公式推理简单有效,所 以,用生活实践验证理论知识 ,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项学科内容 , 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素养。提高学生认识科学,利用科学、 发展科学的能力, 为高中生今后 的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高 中生物课程教学应当与生活实 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 的生活化不仅对于学生 当前的知识水平提 高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生物学人才的长远培养乃至整个 生命科学 的长远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 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正坤.把生活带入课堂,把知识变成艺术——谈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

第2篇: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范文

/

新课改后,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似乎从不缺乏对话,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师生互问互答,师生共同讨论等。有不少教师习惯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形成“热闹”的课堂氛围。以“鉴定细胞中三大有机物的化学成分”实验为例:课上教师一般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鉴定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分别选用的生物材料是什么?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试剂用量是什么?……一问一答,师生互动显得非常充分,将传统的“满堂灌”让位于“满堂问”,看似环环相扣,但是这些“对话”往往只具备对话的形式,缺乏实质性意义,至少不能启发学生对某一问题做积极而深刻的思考。

2.对话的真正含义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对话是指对话双方各自基于自己的前理解,再通过理解对方而达成的一种视域融合。它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还发生在人与物之间,如“人与文本的对话”。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看,对话是指一种交往与互动、沟通与合作的文化,是和民主、平等、理解、宽容联系在一起并以之为前提的文化。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实质上这一原则就蕴含了对话教学的思想,即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达到“启”和“发”的目的。

3.案例分析

什么样的对话才是真对话,才是有效的对话呢?对话总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的,好的话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下面通过一些案例,来探讨一下真正的“对话”。

3.1案例一:“鉴定细胞中三大有机物的化学成分”教学片段

课前准备:(1)学生提出有关感兴趣的问题,教师经过筛选,保留4个问题作为探究课题。

(2)学生根据四个课题,每2人一组探究一个课题,撰写实验报告。

(3)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教师只查阅不批改,记录典型学生的典型问题做好准备。

实验课堂:学生根据自己撰写的实验报告,实施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有“火花”进发。

其中有两组学生选择的是鉴定细胞中蛋白质的成分课题。由于是自行选择生物实验材料,所以两组学生分别选择了蛋清(下称蛋清组)和豆浆(下称豆浆组)。

蛋清组:没有稀释蛋清就开始了实验,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静观其变……

生1:按照标准的实验步骤做的,颜色反应也能看出来,但反应不是很均匀,为什么?

生2:是不是太黏稠了,混合不均匀了。稀释一下再做是不是会好些呀?

师:你们可以重新修改一下实验方案,再做一遍,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实验现象?

生1:(刷试管)真难刷干净,都粘在试管壁上了(自言自语)。

生2:(配蛋清稀释液)老师,稀释多少倍好呢?

师:我也不知道(故作思考状),你看呢?

生2:要不然我尝试多做几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看看实验效果怎么样?

师:很好的想法,大胆地做吧。仔细观察有没有不同实验现象及时跟大家分享一下,最好还能告诉大家为什么会这样?……

豆浆组:实验实施非常顺利,实验现象也非常明显。

生:老师,我们用的生豆浆,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如果把豆浆煮熟了,还会发生紫色反应吗?

师:与其问我,不如你们亲手做一做,不是更直观,印象更深刻吗?

生:(欣喜地发现)熟豆浆也可以发生紫色反应。

师:豆浆煮熟了,里面的蛋白质也就变性了,分子结构遭到了破坏,变性的蛋白质为什么还能发生紫色反应呢?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生:紫色反应是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中的Cu2+形成紫色的化合物。我想蛋白质受热变性,空间结构的破坏应该不涉及肽键的断裂。

师:分析推断得很好。受热后蛋白质的肽键既然没有破坏,所以仍然能够发生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分解,这就是熟食易于消化的道理。

在上述课例中,教师以学生已知的原理为基础,自己提出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在师生间、生生间的这样的问答、对话中,话题层层深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鉴定的原理,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也得到培养。这样无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2案例二:“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片段

师:大家听说过糖尿病吗?

生:听说过。

师:你们知道糖尿病都有哪些症状吗?

生1:身体虚弱。

生2:口渴,所以以前糖尿病也叫“消渴症”。

生3:身体消瘦。

生4:还很容易引起其他的病。

师:能不能从病的名称上想一想这种病的典型特征?(稍等片刻)

生:尿液中含糖。

师:由此,你们想到什么问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吗?

生1:为什么尿液中会有糖?

生2:尿中的糖从哪来的?

生3:我们正常人的尿里会不会也有糖?

生4:为什么有些人会得糖尿病?

生5:糖尿病怎么治疗呢?能治愈吗?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想不想自己解决呢?

生:想。

(师为进一步讨论,准备知识,播放“尿液的形成”动画,引导学生观看,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

师:根据上述知识,想一想正常人尿中是否应该有糖?为什么?

生1:不应该,因为肾小管可以将全部的糖重吸收回血液,尿中应该不含糖。

生2(反驳):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原尿中的糖浓度过大,就不能全部重吸收了。

师:那么导致血糖浓度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生:糖吃多了。

师:一次性糖吃得过多,正常人尿液中也会有糖出现。

生:我认为如果人的肾脏出现了问题,影响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即使原尿中的糖浓度不大,也可能尿中含糖。

师:分析得有道理,这也是糖尿出现的一个原因。所以说出现糖尿的人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

在上述课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问答,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具有定向、启发、释疑等功能,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的回答不仅依据书本,更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在回答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师生围绕问题进行对话,层层深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活化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

4.对话话题的选择

教师选择课堂话题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4.1围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对话

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这节课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是每节课知识的核心。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谈话的中心,提出一个既包括有主要问题又具有严格逻辑顺序的谈话提纲,做到重点突出,解决问题明确,特别要注意避免提出与教学目的无关或对达到教学目的帮助不大的问题。

4.2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置话题

有道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话教学中所选问题不能超出学生能力,另外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最好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引进课堂,先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就水到渠成了。

4.3面对开放性的内容大胆对话

对于开放性的内容,该放手时就放手。例如“真核细胞立体模型的构建”,教师不要限定材料的选择和具体的制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自行解决。由于每组的学生思维角度不同,很快就想到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找到多种制作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对细胞结构的了解,解决了模型设计的问题,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前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地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材料,制作课件,展示交流研究成果。在合作的氛围中,生生之间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4.4抓住生成性话题勇敢剖析

第3篇: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范文

一、物理教学的现状

1.传统物理课本枯燥乏味,缺乏生活化色彩。

当前,许多物理教科书只是枯燥的举例,却并未关注所举例子是否成立;或者只是列出纯粹的物理公式,而缺少生活化的探究。课本知识枯燥乏味,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课本的枯燥性,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应尽量从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比如在讲解说明“分子的运动”时,可以举例:当打开风扇时,地面的水分蒸发得就快,当天气热的时候,地面水分蒸发也快。可以得出结论,空气流通和温度影响水分子的运动。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举例说明,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传统物理教学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脱离生活实际。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而许多老师对实验只是枯燥地加以说明却并未实际演示,必然收效甚微。有些老师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死记硬背,这显然脱离了生活实践。只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要加强对实验的重视,通过演示或让学生参与加强学生的理解。

3.物理练习脱离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我国目前教育中,物理练习题比较传统枯燥,和生活的联系不密切。在新课改下,应该将物理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融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去,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物理的意识,发掘学生的自学潜能。

二、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

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与探究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入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与规律,如采用讨论、辩论、小组合作活动、游戏、参观、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技术的兴趣,让他们感觉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要力争从“趣”“异”“疑”三个角度突破。所谓“趣”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富有趣味,从而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异”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与学生原有认识的事物表面现象产生差异。这样可以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疑”就是指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思维中出现疑点。如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创设对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物理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处理教材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经验、对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理解看成重要的资源,尊重学生的文化,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物理、应用物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也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课外活动生活化

开展物理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的物理实践活动,应选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实践内容。例如: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形成城镇中的热岛效应?你家里使用的主要能源有哪些?你的家庭、学校或社区有哪些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地方?这些实践的内容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这些学生熟悉的实践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理解、记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学生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使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进行物理探究活动和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可以作为重要的实验资源,事实上,很多廉价的日常用具,废旧物品在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比实验室仪器要有效得多,利用它们来实验,可以突破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让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感受物理、体验物理。而且利用身边的材料呈现物理现象更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引发其认知的欲望和兴趣。这些物理实验中所蕴含的丰富创新思路,可以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

五、物理教学与生活经验结合,物理问题与生活情景相联系

第4篇: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微课 生物化学 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07-02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程。这门学科具有教学内容广泛、知识点零散、概念抽象复杂等特点,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较大。微课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率和效果。

1 微课的含义与实施

1.1 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是由课件内容、设计思路、随堂测试和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方面与课堂教学视频共同构成,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借助现代网络技术观看教师录制的讲解特定知识点或进行某一教学环节的视频进行相关学科知识学习。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时,要重视微练习、微反思、微教案、微课件等内容的准备,与视频一起传送至学生网络学习平台。

1.2 微课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课程目标具有相通性,在课程目标设定上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不仅重视传递生物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与要从事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微课授课的时长有限,比传授授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3 微课设计的标准与思路

微课教学和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微课课程设计要联系自身特点,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选题时要明确目标与重难点,选好切入点,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微课授课能做到动静结合、很好地展示临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4 微课适合高职医学生学情特点

高职院校医学生生源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学生进入高校前对医学形态学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对学习医学新知识不适应。虽然很多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但大部分新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对教师依赖心理较强。另外,很多学生都拥有数码终端,但大部分学生只用来娱乐。

微课教学高度契合高职医学生学情特点,首先微课视频形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大量精美教学资源的视觉冲击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微课教学为学生提供适量的认知负荷,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容易看到学习成果,从而增强学习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再次,微课教学模拟了一对一教学情景,教师成为课下陪伴在学生身边帮助其主动学习的良师益友;同时,学生通过计算机、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微课教学的魅力,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记笔记或反复观看,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2 微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生物化学课程特点

生物化学这一学科具有教学内容广泛、知识点零散、概念抽象复杂等特点,而与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相比更为重要的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具体结合。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本身基础知识储备和系统学习能力较差,学生较难掌握复杂的生物化学学科知识。加之学生实践机会较少,真正的临床工作想象模拟空间小、难度大。微课借助视频模式,有利于直观展示相关知识并帮助学生针对自身学习情况重点突破。

2.2 微课实施流程

微课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把微课引入生物化学教学中,关键在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得盲目开展微课教学。因此,生物化学教学中,微课不应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传授过程由学生在课前借助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由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完成,学生是学习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和伙伴。可见微课实施过程是一个整体,因此要将课前准备、知识内化和课后巩固工作融为一体。

课前准备工作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学生有意识预习,初步了解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做到听课有重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更为复杂与重要,教师要充分了解与分析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切入等内容,同时充分了解学生情况,认真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教学视频。

首先,将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把适合通过教师讲授、演示的知识点分离出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确定重点和难点,收集学习资源、完成微课的教学设计。然后,录制好微课视频,准备好配套学习资源包,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接着向同学任务单,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单,实现主要书本知识的传递,教师通过在线交流平台、QQ群、微信等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并总结学生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难点问题。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过程。

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微课的知识内化工作主要由学生完成,学生紧跟教师授课思路,积极对教师提出的理论、问题进行发散思考,并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积极吸收和掌握授课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选择能够概括基本知识点的图片,让同学分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应知识。接着,教师进行点评,再集中讲解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以及看图说话过程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向学生提出预先设计的医学相关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最后,教师点评并总结章节要点。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协助下由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巩固阶段,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复习或不断练习的方式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则需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安排下节课的复习方式与内容并调整下节微课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收集与本堂课程有关的医学纪录片、科普片、参考书等拓展资源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和阅读,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2.3 微课制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进行微课授课时,教师不在现场,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因此微课要尽量注意激发并吸引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微课授课要尽量集中在5~10 min,时间有限,因此授课内容要紧密围绕重点。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迅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微课可为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便利,有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但教学最终结果取决于学生主体的投入情况,取决于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要从学生出发,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君芳,贺俊崎.“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71-73.

第5篇: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黑板画;直观教学

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等手段比较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知识及信息,信息量较大,色彩丰富,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但使用多媒体绝不意味着它可以取代板书!多媒体展示较多的知识及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易抓住课堂的重点及难点,好的板书对于呈现教学内容与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富有艺术的板书,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

一、板书及黑板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设计好的板书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板书有助于教师阐述和讲解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板书必须和教学过程相结合,要有目的、有条理,简洁易懂。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板书包括文字、简明的图标、简单的构图,可以直观地把主要内容用最重要的语言浓缩起来,传递给学生,起到指导与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板书还有利于突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较容易地抓住本课的关键信息及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可以起到强调作用,能引起学生注意,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板书设计如果形象、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画黑板画是生物教师应具备的教学专业技术。所谓黑板画,是教师随着课堂的教学进度,边讲解边将所涉及的有关形态、结构、模型等以简笔画的方式及时、准确、简洁地反应在黑板上,一部分一部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黑板画对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大作用。

黑板画也可以提高学生以下几点能力:(1)黑板画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识图能力。我所教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因为地处少数民族聚集区,学生普通话水平、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课堂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对黑板画的观察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识图能力,并且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黑板画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在记忆相关知识时配合黑板画,能加深印象,强化记忆。(3)黑板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并且可培养学生相关的生物制图的技能。教学课堂上通过黑板画的绘图,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优化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黑板画在生物课堂中的注意事项及应用

1.要做到黑板画的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运用黑板画要做到黑板画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地准备材料,而且要参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图片。如,讲解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部分内容时,细胞核裂变时染色体的变化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单凭观察细胞核分裂的动画许多学生不能理解,这时在黑板上板书分解图就尤为重要。在备这节课前,我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和高中课本中有关有丝分裂的图片,构思以及绘制出了相关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分解图。这样使相对抽象的内容较易理解,并且通过黑板画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记忆。

2.要注重美感和整体布局

画图时线条要优美,粗细要均匀,该直的地方直,该弯的地方弯,点的分布要均匀,不能过密集或者过稀疏。比如,在讲解观察植物细胞中绘制植物细胞模式图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容量比较大,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就要求教师快速并且正确地在黑板上画出植物细胞模式图。在制图时,还要做到线条均匀、圆滑优美,直线和曲线衔接流畅。在绘制液泡和细胞核,特别是在绘制细胞核时,点要打得均匀,不能过密集,也不能过于稀疏。还要注意细胞图的大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3.在绘图时要注意色彩

应注意,要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在讲解动物的运动方式时,可简单地在黑板上勾勒出鸟类的形态特点,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环境中生物运动的方式。比如,在讲解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时,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表示废物及细胞生活过程中需要的物质,通过简单的图画简单明了地指出物质的进出以及在此过程中细胞膜的作用。

4.在绘图的同时要配合实物、模型或挂图

黑板绘图是简图,不是实物,不是生物,同时让学生观察实物或者模型,可使学生生动地了解生物的真实形象,不会产生误区。

由此可见,黑板画在生物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并充分运用它。教师在讲课时,若能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分析概括和艺术再造,改成教学黑板画,并根据教材内容去独立设计各种黑板画,积极配合教学,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生物绘图是生物课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但要使所绘的生物图科学、美观、形象逼真,并非一日之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参考文献:

[1]杜文志.怎样画生物课的黑板画[J].生物学通报,1984.

第6篇: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 应用探索

教学注重的不仅是教,更多的是学,是教学生如何学会,如何能高效而又愉快地学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对课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而应该联系实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合适的教学计划,才能科学地完成好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更是要求教育者能够将生活引进教学,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乐而好学,尤其是针对物理这种极具生活实践意义的课程,更应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能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真正落实新课改,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初中物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照着书上的内容一句句地读,学生在下面安静地听着,偶尔动手抄抄老师的板书。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老师们更是有了自己的五花八门的教学方式,可是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呢?不得而知,下面就对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老师讲课方式枯燥无味,知识不能很好地被剖析。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借助一本书、一个备课本,对着学生一句一句地照着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解,可能有些老师一堂课下来都没看学生一眼。简而言之,老师就是逐字翻译,很少对相关知识进行延伸,更不可能现场演示,讲课方式乏味,这就可能导致课本的知识得不到全方位的解析,不能将一个概念剖析透彻,这就会让学生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肤浅,不能吃透,这样的教学不可能科学高效,那教学也就丧失了它的意义。

2.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吸收的知识量参差不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上课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呢?老师授课时都没有跟学生交流,学生怎么能够热情地投入课堂呢?结果就是学生积极性不高,不专心听老师的讲解,甚至会开小差,可能老师提问时,学生站起来就问老师你刚才问得是什么,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一些学生上课不听讲,最后迫于升学的压力,考试前拼命地死记硬背,试问真正掌握的又有多少呢?到头来学生吸收的知识量有着天壤之别,这是有违我们的教学初衷的。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绝大多数场所限定在教室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未免过于单一。物理是一门极具生活实际意义的课程,譬如如何将杠杆原理运用到建筑施工中,或是在生活摄影中如何很好地运用光的折射或反射原理。这些都是物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如果教学模式单一,对于学生来说,内容可能只会很抽象,很难理解,到运用的时候,学生也会很无助。显而易见,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单一,则教学质量不可能有效提高。

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一种最佳的结合方式,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然后将所教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其中有效地掌握知识。

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说的不是知识本身,要知道知识在书本上是没有用的,只有将知识进行有效运用才是力量。同样,学习并不是我们最终教学的目的,而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将所学知识充分用到生活中。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反之,也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所感所想带入学习中,充分实现理论联系实践。

生活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还有学生的成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不能仅仅是学生的认知活动,更应该注重学生内心和思想的成长,生活化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一切需要,使其思想同步成长。

新课改充分体现出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成了新时代教学的必然趋势,生活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还有思想和内心发展,使学生在成长学习中拥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作风,这对于他们的未来长远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初中物理注重的是基础,初中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动手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学习将至关重要。现在的教学设施相比以前,好了很多,如何能充分运用基础教学设施,使其发挥出充分的作用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在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我们引进了生活化教学,下面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简要阐述。

1.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

物理学习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站在初中生的角度理解事物。从何做起,容易的就是从他们的生活入手,发掘他们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寻找生活中和教学的连接点,这样可以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引入生活元素,方便他们理解。比方说,在谈及光的折射时,可以先问问学生,看见池塘里的鱼时,感觉离水面很近,可是去抓的时候,每次都抓不到,为什么近视眼戴着眼镜就能看见远处的事物,为什么你拿着放大镜对着地上干枯的落叶,一会儿就会燃起来等,这类的例子很多,可以让学生先探讨一下生活中很多与光相关的现象,可以的话还可以演示一下,然后再引入课堂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讲,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这种授课方式不会显得那么严肃,自然而然愉快的课堂气氛也就形成了,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真正实现乐而好学。

2.教学中加入科技元素。

过去的教学方式死板单一,课堂毫无趣味性可言。而现在的学生面对现代社会的新兴科技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如果能利用好这些新兴科技,相信对于有效开展教学工作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运用到实际当中,可以将很多物理学知识做成立体形象生动的媒体文件,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很多科技含量较多的企业,在科普的同时,加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教学模式多元化。

传统课堂之所以乏味,老师教学方式单一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味地讲解,“填鸭式”的教学无疑会助长应试教育的风气,这有违于新课改的初衷。生活化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教学,譬如可以在课堂上以学生辩论的形式开展教学,分类事物的不同看法,让学生相互探讨,自己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可以在讲授教学内容的时候,让学生先进行实验操作,从中总结知识,再结合课本进行学习;还可以适当互换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体验当老师的感觉,给其他人讲课,这能让学生有效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等。总之,生活化教学让教学模式多元化,更贴近生活实际,能够让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有效提升,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钻研精神有积极作用。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无疑会对新课改目标的实现有巨大的意义,是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趋势所需,能够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促进意义。但是现在生活化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地方还不够成熟,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努力落实,必定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系统。

参考文献:

[1]柯飞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3(5).

第7篇: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高校生物教学 项目教学法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盛行的一种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MBA教育中应用广泛。在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就像照着菜谱做菜,部分学生们只知道照着实验指导书一个又一个步骤地往下做,下了课,出了实验室什么都不记得。

2.在上实验课前没有安排任务导致做实验的目的性不强,缺乏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老师会在学生到了实验室之后,将本次实验课的内容、目的、原理及步骤做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由于课上时间有限,老师不能讲得太详细,这样必然会导致部分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在目的不清、原理不明的情况下,糊弄了事,简单做做,交份从别人那里抄来的报告就算做完一个实验。

3.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所选取的实验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也就是按照已确定好的方法,得到事先已预知的结果。这类实验可以安排,也有其必要性,作为基础性的实验应尽量安排在前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但不能占太多的比重,否则学生会对实验课失去兴趣,没有好奇心,每做完一个实验,学生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4.传统的实验教学仅局限在课上2―3学时的时间,学生之间没有优化组合,缺乏合作,不能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在本科教学期间对学生进行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从而为他们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以理论教材为基础,精心选取实验项目。人的学习是分层次的,接受知识和经验是一个层次,消化和整合知识经验是另一个层次,而运用所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则是更高层次。实验项目的选取也要分层次,以培养基本技能为目的的验证性内容应占三分之一,以运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综合性实验应占三分之二,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解所学理论原理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2.组建高效率的项目小组,在人员方面要做到优化组合。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如有的学生善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弱,而有的学生虽然学习不是很用功,但他们思维活跃,新点子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也有的学生独立操作困难,但他们能很好地与人合作,在组建小组之前,老师要在课代表的协助下对学生的状况全面了解,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从性格及能力方面做到优化组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开拓了知识面,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建立合理的,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由完成项目的效果直接决定,每个任务的完成都要经过老师的验收,最终成绩由各个项目的成绩累积而成。成绩的评定要公平、公正,以激发组员和小组团队的学习兴趣,研究动力和创新活动为目标。

三、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可以采用如下几个步骤。

1.设计与现实相关的项目实例,创造理论与现实相接近的环境,激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兴趣。如传统教材在理论学习了维生素的内容之后,在实验课中安排了定量测定蔬菜水果或松针的维生素C含量,内容很平淡,没有挑战性,也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但如果做这样的改变,以项目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大学校园里有多种松柏科植物,这些松柏科植物又是不同树龄,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对校园内的松柏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品种之间,不同树龄之间叶片维C含量,进一步查找资料,论述其营养及药有价值。

2.项目小组在通过调查,论证,分析后,攻克项目的相关解决要点,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最终实施方案。项目小组首先要对这一项目进行分析,突破关键环节,根据所学知识,并查找相关资料,设计解决方案,如上述测定松针维C含量,就要设计如何采样,怎样设立对照组,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选择哪种方法来测,是用一种方法,还是用不同的方法做对比,经老师指导确定最终实验路线。

3.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在确定了实施方案之后,小组成员之间要根据个人情况分工协作,如有负责调查校园松柏科植物资源的,有采样测维C含量的,有分析数据做比较图表的,也有根据资料及所测数据论述为什么松柏科植物的叶片会入药及其所起的作用的。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成绩由老师评定和小组互评所构成。只要能够完成任务,成绩就应尽量高一些,以激发、鼓励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第8篇: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范文

多感官认知的内涵是指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之中,推动学生的全面提升。多感官认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1)建立在多种感觉器官共同作用的基础上。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只注重视觉和听觉而言,多感官认知则体现在对多种感觉器官的关注,并将多种感觉器官引入日常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学习和理解;(2)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的积极性。多感官认知的实质并不仅仅只是推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道实际的学习中,而且还体现在对教学课程的理解以及深入认知,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参与到日常的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3)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感官认知教学方法。每一门学科教学中,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侧重点也不同,多感官认知能够结合这些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开展不同感官认知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目前生物化学教学的基本情况

当前,在生物化学教学方面,对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多感官认知教学的研究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研究对象,但是这些研究并不切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并没有将理论讲授与实践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得生物化学教学体现出取向不一、理论与实践互有偏差的问题。此外,对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多感官认知教学的研究也多以理论研究的方式开展,并没有对相应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使得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不能推动多感官认知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导致生物化学教学无法得到有效的改进与提升。以《血糖》为例,生物化学教师在讲解这一节课程的时候,只是以书本理论知识讲解的方式为学生讲解,而没有从多个角度开展教学,如观察、对比、提问,探讨病例等,导致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血糖的调节及糖代谢水平障碍。

多感官认知教学在当前生物化学教学方面很少得到运用,教师多以口头讲述或一边参照生物化学课本一边为学生讲解的方式进行生物化学学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将课本里的知识强行地灌输给了学生,完成了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但是并没有达到生物化学教学的实质与目的。生物化学课教学不仅仅是将其中的生物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生物化学课学习理解生物化学的内在与外在,包括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化学在疾病治疗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等。生物化学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生物化学学知识运用到相关领域,如医疗、生物化学制药等,从而为人类健康以及生命的延续作出更多的贡献。由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迫切地需要运用多感官认知教学,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三、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多感官认知教学策略的原因

(1)必要性:生物化学课程本身是一种抽象性思维较强的课程,单单依靠教师在黑板上的教授,是不足以让学生系统的、全面的、准确的掌握知识。生物化学课程本身是具有灵动性的,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生物化学学这一特点逐渐抹去,变成单一死板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了观察、模仿等这些基本的学习手段,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多感官认知教学策略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一部分弊端,使生物化学学的趣味性增强,大大激发的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要性: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多感官认知教学策略,有利于解决生物化学课中理论知识无法解决的一些知识问题;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感知器官,更好的理解构建在模型、生物化学标本基础之上的生物化学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策略的改进,促进构建新型课堂,推动生物化学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3)生物化学课堂中多感官认知教学策略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我近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采用多感官教学策略后,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原本枯燥无味的生物化学课程,现如今已经变成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学充满激情与活力,生物化学教师授课也变得越来越充满自信。目前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应用这样的方法,去教授课程,教师已经感受到了,多感官教学策略的好处,不仅教学任务可以顺利完成,而且学生对知识打的掌握程度已经越来越高。

第9篇: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范文

摘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学中合理的引入现代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技术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中生物课程学习中难以理解的实验现象和定义。本文主要就现代化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 高中 生物教学 应用

现代化教学技术合理的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应用,能够把高中生物课本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重点知识通过更加形象生动、灵活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善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更加充分的发挥出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的优势,让生物课程的授课教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现代化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1)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适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显著的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佳的老师,唤起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必然能有效改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在日常的生物课程教学活动里,灵活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够把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形式。对于学生通常很难理解的生物实验现象,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引入,能够更加直观、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更好的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生物课程知识,获得强烈而又深刻的感官认识。并通过现代化技术更好的调动起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中生物课程学习中来。

(2)现代化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够显著的扩充单位时间内高中生物课堂内的知识信息容量。对于学业十分紧张的高中生来说,堂课的时间往往都是十分有限的,如何更好的利用固定的生物课堂教学时间,将更丰富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使高中生能够更快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生物学知识,都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学习。为了更好的扩充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开阔视野,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束缚,合理的引入更为先进,更为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以保障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尽可能的增强教学效率,将十分复杂多变的教学难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以及有序严谨的总结等形式传授给学生,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生物实验教学演示时存在的直观性不足的问题。在传统教育方法以及实际教学条件影响下,大部分的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时,往往会受到教室空间以及实验器材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很大一部分高中生无法通过课堂实验演示清晰地观察到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而这部分教学内容却恰好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这就使得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完整的吸收教师所讲授的核心知识,这种情况日积月累,必将打击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而通过合理的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则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转变这种条件不足对课程学习质量带来的影响,对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演示实验,能够运用现代化技术加以辅助演示,降低了生物课教师对于演示实验的准备时间,改善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激发出高中生对于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

(4)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有利于更好的实现互动式教学。现代化技术让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尤其在高中假期中,师生之间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及时获取教师的指导。还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使用相关数据库;通过多样化的通讯软件,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利用文字、音频、视频打破地域限制的进行交流,还有可能同生物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交谈,及时得到专业的帮助。不少高中教师还建立互联网讨论小组,方便学生同教师联系,及时的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交流学习经验,因此,不难看出现代化技术在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2.现代化教学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视高中生物教学中现代化技术的作用。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为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带来了便利,然而广大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不可过于依赖现代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滥用现代化技术,则可能会分散高中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使高中生注意力集中到生动的声音和画面中,和忽略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对于简单、直观生物课程内容,仍旧应该慎重的使用现代化技术,只有对于比较难以完成,或是耗费时间较长生物课程实验,再考虑采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方式进行教学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较为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长期的理解性记忆。

(2)现代化技术不应该完全替代传统的实验和实践教学。高中生物课程中实验与实践内容不可或缺,很多的原理与方法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的形式来学习和认知,同时只有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才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能够带着问题去进行研究和分析,这样更易于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对于便于通过实物进行演示的实验,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实际完成,以更好的培养高中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学习态度。

3.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中生在高考中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普通高级中学的教学水平。笔者主要从现代化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以期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建兴.高中生物教学要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J]

[2]高云霞.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

[3]范艳雪.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重要性[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