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分子化学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

第1篇: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科研导向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能源危机、人类重大疾病相关问题、环境问题等一系列对全球造成影响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出现使得化学学科、特别是高分子学科成为所有学科的中心学科。例如,基于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和聚合物太阳电池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将成为未来社会生活中主要的半导体元器件;高分子药物的出现将能够很大程度上对药物释放、药物靶向性等方面进行控制而不需要增加更多的临床药物试验;生物医用高分子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更是意义非凡。而各种塑料、纤维、橡胶、涂料、粘合剂等高分子材料更是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因此,对高分子科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高分子科学的诞生源于高分子合成化学,其基本概念源自于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材料学科,这种情况导致我国现有的高分子科学领域从业人员来源多样。其中,从本科阶段即接受高分子化学教育的比例依然很低,很多从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等领域研究的人员本科主修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学等专业。一定程度上,这些研究人员存在对高分子化学体系缺乏系统认知的可能。在我国高等学校进行高分子化学教学教育活动,是提高我国现有的高分子科学领域的从业人员基本素养与技能、促进我国高分子科学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等学校为主导的国家级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置,使我国高等学校进入新一轮的由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科研型大学转变的历程中。为快速实现这种转变,培养高层次、研究型的高分子科学领域人才愈发显得必要和重要。目前,主要的国际学术会议、顶级国际学术期刊均以英语为主。

通过学术会议、、论文检索等在这些国际知名的学术舞台上进行高分子方面学术活动与信息交流,观察国际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动向,无疑是我国高分子学科跟进国际学术发展步伐和超越世界学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培养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高分子化学相关学科听、说、读、写应用的国际性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机制,强化我国高分子方面的科技队伍建设。换言之,在本科阶段开展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为培养具有国际化交流能力的研究生和高层次高分子科学从业者,对我国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等学校开展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有的双语教学限于学生专业英语基础薄弱、高分子化学本身内容庞杂、学生在以往几乎没有任何高分子化学学习经历和基础等多方面、多层次原因导致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面临如下问题:1)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授课对象中有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从未学过化学;2)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涉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理论;3)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理工兼用、教材全面但缺乏系统和针对性,而英文教材价格昂贵、内容更是纷繁复杂;4)高分子化学双语课程的目标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高分子合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还需要使学生建立起英文思维的习惯和基础概念,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也是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研究的;5)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相关无论中英文教材均在理论综合性,如何将这些貌似无用的枯燥理论加以应用,同时,在教学中从工程的角度予以描述,以彰显其重要实用性作用,需要我们加以思考;6)某些高校尚不具备同时兼顾专业知识和相应英语水平的教师,学生极少有机会接触国际交流的学术活动,缺乏感性认识,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多情况则是双语教学流于形式,课上、课下全汉语,单纯的授课课件是英语;或者脱离了知识传递的根本目标,语言障碍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掌握高分子化学的知识。这样,双语教学的“形”与“体”脱节,成为“两张皮”。无论哪种情况的出现,对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另外,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执行情况的另一重要考量指标是教学质量。特别是以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导向时,考察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指标也需慎重考虑,并加以确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能克服其对双语教学中英文的畏惧和排斥都有益处;制作精减的英文讲义、多媒体课件深入研制等方法和措施的实施,安排学习英文讲座视频等都有利于双语课程的讲授。

1)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核心是知识而非形式。对于知识性的内容编排,我们的做法是做了三份相互关联的辅助教材:a)专业术语的定义和解释,并针对性的配插图,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b)对于课程内容去芜存菁,制作一份大约5万字的全英文简明读本,内容从高分子化学历史、命名法、聚合方法、原理、典型计算、逐步聚合和链式聚合、聚烯烃、活性聚合等内容进行覆盖,完善高分子化学知识体系,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主线,掌握高分子化学概念、分子量概念、各种聚合方法、聚合反应原理、高分子材料分类与理化特性等;c)收集经典英文文献14篇。此外,对于上述内容另配置各一份讲义,辅助阅读。这样做的目的包括:简明读本覆盖了经典教材核心内容并包含教材内容总体的80%,重复利用教学和课余时间,让全部学生尽可能的掌握这部分分内容而不是试图让学生学100%的内容,但只是掌握更低比例———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鼓励其在教师辅助下,完成全部教学内容的掌握。

2)在教学方法上做出努力,采用高分子理论框架、线索教学法;讲薄到讲厚教学法;关键词教学法;避免按章节步步为营的方法等。例如,理论框架、线索教学法的执行发方法是,每次课都用5分钟左右,把课程内容以简短的内容说明,并指出其与其他章节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能更好的把握课程脉络。“讲薄到讲厚”是指,每学期开学以两次课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分别解释全部简明教程相关讲义,让学生一开始就熟悉全部内容的关键处,这样,其阅读辅助材料和课堂学习思路更明确清晰,真正能明白课程“精要80%”的含义。“关键词教学法”是指在厘清脉络框架的基础上,对辅助教材中文献部分涉及的理论相关关键词,集中突破,让学生能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获得提高。

3)利用视频和录像内容辅助教学。制作教学录音和录像,给学生共享,让学生课下可以继续观摩课堂内容,培养其听和说的能力。不断构建新的新的本科双语教育模式,使本科生能从双语教学过程中分享课程教育国际化的机会,从中受益,并获得在其他场所不能获得的实践和能力锻炼,从而提高整体素质、创新意识及综合能力。安排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到场听取英语母语国家的专家汇报,同时录制会议报告录像和录音。

4)组织学生检索高分子化学基础理论相关英文文献、制作课件,并互相评阅,提升学生使用英文交流的能力。从科研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双语教学“重点在读懂、其次在会写,然后是能听懂和能说”的含义。

5)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考察采用按照学习内容分段考核,并以英文形式呈现。例如,逐步聚合及其原理和聚酯、聚酰胺放在一起考核;自由基聚合物及其原理和实施方法一起考核;工程塑料、天然产物、环境污染和降解与稳定化放在一起考核等。这样的做法,让授课内容的排列更加紧凑,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的相关性。

6)强调背景预备知识积累,强化双语教学对其他相关化学课程的关联性,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综合素养,以期对学生阅读英文文献、其他相关英文课程教科书有所裨益。上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新方法的采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增加了教师备课、授课工作量,但是从全局的角度看,能通过高分子化学单独一门功课的教授,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甚至到一定时间,可以接受全英文教学。在实施两年后,我们大体有以下一些感受。1)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都被调动起来,让教学过程变得更丰富;教师自编教学讲义,必然会更加熟悉,更加明白其意义,在讲授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学生接受,会更加有热情。2)国际会议现场交流,前言文献和研究内容引入课堂等显著增加了学生对英文感性认识,增加其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双语教学的实施。3)全局教学、富有线索和逻辑的分段教学、合理的考核内容安排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避免学生到了期末才开始突击学习的压力和无奈,把问题发现在平时。通过阶段考核,让教师能合理的调节讲授的节奏。4)课外文献调研和互评报告能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空间,让学生能主动的进行自我培养,有利于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总之,在过去几年的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中,我们通过合理的教学改革措施的使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将来这些接受良好英语授课培养的学生进入科研岗位,从事研究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些方法也有继续改进的空间,我们也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总结经验,探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分子科学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建华.高分子通报[Z].2005(1),1.

[2]许一婷,戴李宗.关于《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东化工,2008(8):165-167.

[3]李丽.多媒体在高分子教学中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6(2):64-69.

[4]刘国勤,黄芳,刘天娥.《高分子材料》课程改革探讨[J].河南科技,2008(2):6-26.

[5]王家喜.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化学试剂,2009(4):307-309.

[6]宗惠娟,潘才元,徐文英.“高分子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高分子通报,1990(1):51-52.

[7]邹汉涛,刘晓洪,黄年华,等.《高分子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3):58~60.

[8]李丽.多媒体在高分子教学中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6(02).

[9]高琼芝,王正辉.《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化工,2004(08).

第2篇: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改性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08

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简便的成型工艺和广泛的应用领域等优点,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高分子材料也有诸多需要克服的缺点。例如许多塑料品种性脆而不耐冲击,有些耐热性差而不能在高温下使用;有些耐高温聚合物的加工流动性差而难以成型。未经过硫化改性的橡胶几乎没有使用价值。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求对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改性。通过改性可以使聚合物的性能大幅度地提高,或者被赋予一些新的功能。其中,化学改性是一种较早出现的有效的聚合物改性方法[1-2]。《高分子化学改性》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该课程重点介绍了聚合物的接枝共聚改性、嵌段共聚改性、无规共聚改性和高聚物的化学转变等聚合物的化学改性方法。为了提高《高分子化学改性》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探讨了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以下一些体会和想法。

1 理论联系实际

高分子化学改性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繁杂、涉及学科众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聚合物的接枝共聚改性讲授中,举例说明了高吸水性淀粉的接枝改性,淀粉是一种多羟基的高分子化合物,本身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为了提高其吸水率,可以在淀粉主链上接枝具有亲水性基团的支链。利用有强亲水性的支链和能溶胀成庞大体积的淀粉骨架相结合,把水分牢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吸水保水的效果,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环保等多个领域。通过具体的实例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根据教学的对象和教学的目标特点,将现代教学媒体合理地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进来进行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3,4]。多媒体可以包含图像、声音、动画,可以将抽象、感性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呆板、单调的讲解灵活化、趣味化,同时还可以加大信息量,减少板书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高分子化学改性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它与现实生产联系紧密。课程中的许多知识,如果教师只是采用口述的方法来讲授,学生难以有直观的了解。例如,在讲述改性高分子材料的成型设备时,通过多媒体引入大量的产品实物图片,既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互动教学

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主要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教会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5,6]。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高分子化学改性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查询、整理资料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介绍高分子改性领域的最前沿研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查询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将论成PPT形式上台进行讲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以后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进行专题讲座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及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在教学过程中,在一些重要的章节后加入专题报告。例如,在讲授完接枝共聚改性的知识点后,给学生做“天然橡胶的化学接枝改性”的专题报告,讲述了天然橡胶的优缺点,接枝改性的目的和接枝单体的选择,接枝机理的探讨和接枝工艺的优化,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表征方法,并介绍了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及应用。通过专题报告,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习高分子化学改性的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高分子化学改性的实验设计过程,并会对实验结果及数据进行分析。这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高分子化学改性这门课的研究内容很有实际意义,引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以后在科研或工作中应用高分子化学改性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5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高校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一般都承担一些科研项目。教师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了解学科前沿,在教学活动中更能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将科研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高聚物的接枝共聚改性时,结合“吸水天然橡胶”的课题,介绍课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为了提高天然橡胶的吸水性,可以在天然橡胶主链上接枝亲水性的单体,接枝工艺的优化,接枝高聚物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通过结合课题讲授,可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维。

6 结语

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对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分子化学改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左军,葛建芳.高分子化学改性[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2]王国全,王秀芬.聚合物改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左丹英,黄年华,刘晓洪等.《高分子流变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24(2):79-81.

[4]喻利花.《材料近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3):275-277.

第3篇: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专业阅读;经典;记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51-03

作者简介:王艳丽,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学学科高分子。

随着高校招生和教学规模的扩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出现。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和辅助方法就是专业性阅读。专业性阅读是指学生从专业出发或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推荐书目、论文、报告,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方向感和兴趣,并可以获得相关需要的专业知识信息,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阅读习惯,锻炼了学习方法。那么学生该如何去进行专业性阅读呢?

一、专业性阅读方法的探究

1.概况

在我国,对于阅读的指导主要偏重于人文与大众化的书籍,而对于专业性阅读则处于比较盲目和随意性的阶段。这种无目的性阅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更多地是造成了大批量图书资源的浪费,使学生在对专业知识探索和学习时走了不必要的弯路,尤其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方向发展。[1]

2.方法探究

当人们拿到一本专业书籍时,有时感到无所适从,太多的不明白,有时发现过于专业而深刻乏味的知识使读者不愿把学习和探索坚持下去。而专业性阅读方法则主要针对如何去阅读和怎样阅读专业书籍,并能从该书籍中获取专业知识信息,以达到提高读者的专业素养水平。本文依据从事高分子材料专业多年教学的实践,就关于理工类大学生专业性阅读提出了一些想法,具体建议如下:

(1)主动性阅读。对于理工类专业性书籍,由于知识的专业性比较强,相对于人文类书籍比较枯燥深刻,所以要求学生学会主动去学习,去钻研。主动性阅读不仅是指学生从自我意识上主动、自觉地去阅读以获得相关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从书中发现问题并去探索解决的方法以致解决它,这才是主动性阅读。正如在读《高分子化学》时,在绪论里就知道了许多高分子上的专业名词,那么此时读者就可以对这些专业术语提出诸如某些高聚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怎样、如何制备、实际中如何生产和应用等问题,而后顺着自己提出问题的思路去深研、理解这本书和相关的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一些新问题便会产生,这样发展下去,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经历,在阅读中开展积极而创造性的思维,以期获得阅读理解的高质量与高速度。[2]

当然,在主动性学习时,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不一定都能通过自己的深究就可以解决,此时院校应给予学生支持,组建相应的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当学生遇到或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相关的小组可以帮助解决或指导其如何去解决,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精神,从而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更加富有热情和信心。[3]

(2)经典式阅读。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一文中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于之可窥见一斑。[4]而这里所讲的经典主要是指像《论语》、《红楼梦》等这些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其实在理工类专业知识探索上也可以提出经典式阅读,其经典式阅读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从院校角度出发,根据专业的性质和层次性建立并不断完善不同专业的经典式阅读体系。如高分子专业,从性质上有《高分子化学》、《功能高分子》、《塑料成型机械》等各个方向的各种专业书籍,也就是组成了高分子专业一个大的阅读体系;再从其专业细化方向上和层次化上去完善的体系,就是像《高分子化学》与《塑料成型机械》,则是不同专业程度上的书籍。经典书目体系的健全是需要对专业的性质和层次有深刻理解的,完善、科学的专业经典书目体系是专业的标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为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5]

其次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经典式阅读不仅指理工类院校的一些相应的专业性基础课,像高分子专业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是经典书目,当然也包括在专业具体发展方向上的一些书籍,对这些书籍,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层次、目前可接受的深度和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可主要去阅读和深究的那些经典书籍。忽视了经典的层次化,就不能展开有效的阅读。经典式阅读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解决诸多专业性的问题,也为读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性阅读。在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文中提到的目标性阅读,是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6]即目标性阅读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去实施。从狭义上讲,是指学生在为获取某一个明确的知识点或信息时所使用的阅读方式,就是当阅读中遇到一些问题或某一专业术语需要借助其它工具书、文献或杂志时,就要求使用目标性阅读了。狭义上的目标性阅读也就是直接利用相关的工具书、杂志或其它信息直接找到对应的信息点,去解决单个问题后,又重新回到原来的阅读中。当然,这样的阅读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探索时间,也锻炼了读者查阅工具书和文献的能力。

广义上的目标性阅读,就是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要时刻意识到必须有所理解、有所获得。目标性阅读与主动性阅读有一定的重叠性,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断思考,给自己每一阶段的阅读定一个目标,并在完成一阶段的阅读时,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看目标是否符合阅读所获得的价值。当然,必须考虑阅读的目标如何制定,其实可以通过阅读书或章节的绪论来定自己的目标,也可以由教师来指导确定学生一阶段的阅读目标。

进行目标性阅读时,除了时刻思考之外,还要求读者必须注意阅读的层次性。理工类学科的学习要求必须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来对待,在阅读中来不得半点虚假、轻浮,从自己的基础出发,一步一个目标地攀登科学高峰。

(4)记录式阅读。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确,对于理工类专业知识来说,知识点的众多和某些知识体系的复杂,就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理解知识,也易于掌握。[7]记录式阅读不仅指简单的读书笔记,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其一,当专业性阅读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时,可以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最好明确是哪版书目及其页码,这样方便在以后的温习或查阅中知道问题的根源,并可以对当时的思考思路重新审视,回顾当时的思考有否或现在有没有新的解决思路,等等。其二,就是对阅读的内容做阶段性总结并予以记录。其实,总结就是对一阶段的专业阅读的一个思考与温习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巩固阅读成果,也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三,就是记录阅读时对专业知识可能提出的一些自己的看法或对专业方向发展的展望。有些想法可能是别人已经提出,只是读者自身还没有了解到,而有些想法或看法则可能仅仅读者所思所想,这样的想法看法比率可能很小,但是当读者不断地提出并去探讨时,这样的可能性就会变大,并可能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不小的贡献。

(5)合作化阅读。是从集体的角度提出的,就是要求以合作的精神去阅读,不仅要彼此互助,还要彼此监督,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阅读氛围。在主动性阅读中提到的小组就是合作化阅读的一个方面,而小组的性能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时所遇到的问题,还要适时向学生提出一些专业性问题。还有,就是大家对最近通过专业阅读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提出的一些关于专业的见解进行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也有使学生获得新的或独到见解的可能,更使得教师了解到学生在专业知识认识上有哪些不足和欠缺,以方便补缺补差。

文中的专业性阅读方法可能还有不妥、不完善之处,但专业性阅读方法是在探究理工类专业知识时行之有效的方法,则是经验所得。并且,完善和健全专业性阅读方法体系不仅可以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校节约教学资源,培养专业方向性强和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生。社会和院校应不断去完善和健全专业性阅读方法体系,学生也应积极投入到专业性阅读中去,用自己的实践,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去完善和健全自己拥有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国峰.浅谈大学生阅读及服务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9(4).

[2]曹英多.论读者在阅读理解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J].同济大学学报2012,2(02).

[3]徐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2005,7(6).

[4]赵岩,李岩.经典阅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纪桥,2010,24(3).

[5]丁剑刚,王生钰.试论经典阅读的目的与方法[J].山西大学学报,2003,26(5).

第4篇: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字:高分子材料;化学

我们先介绍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

天然高分子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础。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掌握了其加工技术。如利用蚕丝、棉、毛织成织物,用木材、棉、麻造纸等。19世纪30年代末期,进入天然高分子化学改性阶段,出现半合成高分子材料。1907年出现合成高分子酚醛树脂,标志着人类应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开始。现代社会中,高分子材料已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同,成为科学技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材料。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按使用特性分为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功能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可以试着用一些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高分子材料的特有现象。

一 为什么用塑料绳绑东西会越绑越松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塑料绳绑东西,可你会发现,用塑料绳绑东西,我们越想绑紧,可不久会发现,塑料绳很快好像变长了似的,变得很松垮,于是再使劲绑起,可依然会发现,过了一会又变松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基本概念---力学松弛,什么叫力学松弛呢?应力松弛,是指高分子材料在总应变不变的条件下,由于试样内部的粘性应变随时间不断增长,使回弹应变分量随时间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回弹应力随时间逐渐降低的现象。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塑料绳(有的地方叫化学绳)是由线性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这类高分子材料是典型的非交联线性高分子,在绑紧的过程中,线性的高分子链被拉长,表面看起来很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线性高分子链发生了滑移,这种滑移是不可恢复的,链发生滑移后,塑料绳被拉伸的变长了,开始变得不能绑紧,假如此时再使劲绑紧,则线性链继续发生滑移。所以用塑料绳绑东西,绑的越紧最后就会变得越松,松弛发生的厉害。因此,有经验的人用塑料绳绑东西时,都不要绑的太紧,防止线性高分子链发生严重应力松弛。

那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要用交联的高分子材料,交联的高分子材料通过交联剂使线性高分子链变成了网状结构,高分子网络链被拉伸变形后,仍能有力的回复。如用橡胶绳绑的话会大大改善这种现象,如橡皮筋绑就会好很多,如用交联很完善的东西绑,譬如用自行车内胎的那种橡胶绑,则基本不会发生松弛现象,会绑的很紧,不信你试试?

二 早上起床刷牙挤牙膏-挤出胀大

我们早上起来刷牙挤牙膏时,发现牙膏从牙膏管口寄出时,牙膏好像突然变大了好多? 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这里就涉及到高分子的一个重要特性---蠕变性。所谓高分子的蠕变,蠕变是指材料在恒定载荷作用下,变形随时间而增大的过程。蠕变是由材料的分子和原子结构的重新调整引起的,这一过程可用延滞时间来表征。当卸去外力时,材料的变形部分地回复或完全地回复到起始状态,这就是结构重新调整的另一现象。

牙膏中含有大量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湿润剂、香料、起泡剂等等,这些高分子链在牙膏管中是都是呈自然卷曲的,在被挤出牙膏管口那狭小位置时,高分子链在管口的作用下被迫发生链的舒展成线性状态,在挤出管口后,外力小时,高分子链在无外力作用下回自然呈卷曲状态,从而使体积变大。

三 泡泡糖要咀嚼后才能吹泡泡

好多人都喜欢吹泡泡糖,刚入嘴的时候,比较硬,后来不断的咀嚼后泡泡糖就变得很软,居然能吹出泡泡来?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里我们又要学到一个高分子材料特有的特性---玻璃化转变。

一般来说,高分子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有三种力学状态,它们是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在温度较低时,材料为刚性固体状,与玻璃相似,在外力作用下只会发生非常小的形变,此状态即为玻璃态:当温度继续升高到一定范围后,材料的形变明显地增加,并在随后的一定温度区间形变相对稳定,此状态即为高弹态,温度继续升高形变量又逐渐增大,材料逐渐变成粘性的流体,此时形变不可能恢复,此状态即为粘流态。

我们通常把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称为玻璃化转变,它所对应的转变温度即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或是玻璃化温度。

泡泡糖的主要成分是聚醋酸乙烯酯,它的玻璃化温度在28度左右,一般情况下低于其玻璃化温度,其几乎没有流动性保持很好的形态,而在嘴里咀嚼后,高于其玻璃化温度,泡泡糖发生玻璃化转变,有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呈现出高弹态,所以嚼泡泡糖的时候刚开始嚼两下是吹不出泡泡的,等温度升高后,嚼软了以后才行。

四 矿泉水瓶灌入热水后,变成白色

生活中经常用到矿泉水瓶,有时候,会在矿泉水瓶灌入热水,于是会发生一个奇特的现象,透明的矿泉水瓶很快变成白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判断一种材料是否透明,要看当中是否含有对光产生衍射、反射和吸收是物质,晶区的结构规整性比较好,容易有反射和散射,这些结构使光线不能透过,结晶度越低越透明,无定形区譬如玻璃是典型的无定性物质,光线就能很好的透过,透明性就很好。

第5篇: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聚合物;流变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42-02

聚合物流变学是学科间形成的一门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流动和变形的交叉学科,涉及到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流体力学和高等数学等学科,它在高分子材料专业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以高分子物理和化学为基础,服务于聚合物材料成型工艺的一门课程,因此本学科内容上会体现交叉学科的特点。它在培养高分子材料成型与控制方向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好这门课非常关键。但是由于诸多抽象概念和一些公式的推导,使得未曾接触过生产实际过程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多多少少遇到一些困难,在学习中对于如何理解流变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聚合物流变学的教学和学生的反馈,也积累了一点体会。接下来围绕如何将这门教学工作做好并改进,提高教学效果,浅谈一下看法。

一、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

聚合物流变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是以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为基础,考虑到学生基础的差异化特点,比如一些其他学科涉及到的概念以及一些公式的推导及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耐心施教,尽管这些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曾经介绍过。一本教材,既要考虑到内容上的丰富又要做到基础知识上的精练,那么在一本教材中出现一些概念的不予提及还是在所难免,这就要在备课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件中有所呈现,课上展示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基础和差异,在课上适当做好讲解和分析,比如说在讲解剪切速率之前,就要把剪切运动详细描述清楚,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得更加透彻和全面。由于课时有限,也并不是说课上要讲解得面面俱到,还是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对于重点内容中的基本概念要做到讲到和强调,那么对于非重点的内容在适当讲解下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消化体会,这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增加交流的频率

聚合物流变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多,公式推导多,那么这一过程仅仅是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也同时需要学生的参与。比如说,讲到高分子流体的流变模型这一章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是黏弹性流体的特点,那么讲完黏弹性的特点以后,会提出一个问题: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塑料制品和加工中的黏弹性现象。这就需要课上学生的思考,将黏弹性特点与生活中见到的黏弹性现象联系起来,同学举的例子多种多样,这就调动了课堂上课的积极性,课上的思考很重要,也尽量课上将知识点消化理解,另外,讲课与听课永远是两种心理,两种状态,可以抽出几节课供学生支配,让大家自己上台去讲,那么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对如何理解一个章节有更深的体会,如何抓住与突出重点有更深的理解,那么在以后的听课与学习过程中更会有的放矢,宏观上去理解聚合物流变学的精髓所在。还有一个问题是聚合物流变学这类教材都会涉及到大量高等数学的推导及运用,学生在听课的同时,会对此感到头疼与畏惧,高等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会对这门课程丧失信心,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一点,学生的基础差异性问题,在涉及到数学公式的时候,教师会适当提及,这是什么公式,课下自己去复习数学公式,更重要的是怎么根据流变学现象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去解决问题,那么这一点怎么交流呢?那就是老师不应该所有的数学公式都自己去顺水推舟去推导,把这部分的讲解分一部分给学生,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在高数方面的知识体系重复再现能力,更提高了积极性,作为一个参与者的动脑推理能力。课上的时间分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浪费时间,知识没传播到位,反而这种主动会加深学生自己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以上说的是课上的交流方式,那么课下的交流可以用作业来检验,那么作业的布置也体现了一个老师教学工作的水平。我们使用的这本教材是石铁钧的《高分子流变学基础》[1],教材中每一章节就没有复习题和思考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在备课阶段多下功夫,编一些有价值的习题,供同学们思考。通过作业发现问题,在上课时针对作业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聚合物流变学理解得更深更透彻,这是课下的交流传递方式,通过课上弥补缺陷,我认为这也是上这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三、介绍当前研究动态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石铁钧的《高分子流变学基础》,该书出版时间为2009年,距离现在也有了几年的时间。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配合现实发展的需要,不断吸收新内容,扩大本科教学的知识体系,给学生讲文献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我认为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本科生来讲,并未过多地接触过文献,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本校的电子图书馆的资源,如何查阅自己喜欢的一个课题内容,如何了解一个新的未知领域。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些国内外最新的流变学现状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者都是如何去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以及流变学的最新热点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这些,学生才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流变学,去认识生活中的流变现象,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表层,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的热情,真正提高学习的能力。对于将来要攻读研究生的同学来说,自主查阅文献的能力对于将来的他们来讲也是大有裨益。

学生在查阅文献且阅读完文献之后,也可以让学生来讲解文献,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对于一个问题或是一张图表有什么样的看法,有什么样的疑问,都可以上课的时候拿出来讲,所以说看文献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获取灵感的渠道,本科生看文献大可不必看那么深,但是要知道看文献的好处,教师可以在私下查阅一些国际上接近前沿的一些文献,把其中的精髓讲给学生,让他们知道科学研究是这样来思考和实践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也就知道了自己该从教材中去吸取什么样的精华,收获什么样的心得,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四、理论实践并用

学校在开这门课的同时,应该配有实验课,聚合物流变学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光靠理论说教显然达不到学生掌握流变学知识的目的,有了这个实验条件,那么可以更直接清晰地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这些流变学涉及到的仪器,显得就不那么枯燥,记起来也更加深刻,比如我们讲到本教材第六章[1],流变仪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这一环节,那么就可以针对具体的比如说毛细管流变仪、旋转流变仪、转矩流变仪进行详细讲解,并且区分他们的不同及适用条件各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学生是直接接触认识的,并且亲身体验参与其中,为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也打下了基础,这样才达到了将知识和实践结合,所以说,学校开这门课的同时,应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这方面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也要丰富他们的实验经历。

那么介绍以上较大型仪器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对于一些小型实验可以在课堂上演示,比如说是黏弹效应、爬杆效应、无管虹吸现象以及剪切变稀现象等等,这些显然可以在课堂完成,需要教师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可以举一些例子现场演示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对流变学基本概念的把握,学生学习起来也就能激发出更多的热情和更多的积极性。总的来说,教材中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占的篇幅较大,而偏实际的生产应用可能就一语带过了,而这门课又是实践性这么强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去深刻理解概念,教师常举例并且示范,引导学生要有一个爱观察生活的眼睛,总结生活中出现的流变学现象,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将这门课的精髓和实质应用到材料成型,应用到生产实践,从而去指导实践。

五、改革考核方式

教材内容介绍完毕,考试作为教学的尾声也同时是检验学生学习的一个手段,也是学生最关心的,学生成绩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的学生比较擅长死记硬背,那么如果把死记硬背这个方法用到聚合物流变学这门课程可能是有些难度,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要背的东西简直是太多了,而且背起来毫无章法且会感到头疼,所以死记硬背在这门课中是不适用的。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核方法可以采用总评成绩等于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总和,那么平时成绩是包含出勤情况、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的,那么这部分可以占30%,实验课操作成绩占30%,最后的40%是卷面成绩,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如果那样的话考试是很容易不过关的,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将平时的注意力也分散给其他方面,让他们认识到平时成绩的思考和实验操作的实践技能是同等重要的环节,这样才会赋予这门课综合性,也赋予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这门课才学得真正有意义,在考试的时候可以采取开卷或者闭卷的形式,根据题型的内容来定,不管是什么样的题型,考查点和落脚点肯定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和流变现象的理解,重点内容突出,考有价值的题目,不考偏题怪题,这样我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六、结束语

聚合物流变学在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是重要的一门课程,不可不学,必不可少。由于聚合物流变学这门学科交叉性较强的特点,一定要理清教学思路,突出其精髓所在和其实用性,学生学习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困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其学生的兴趣才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变被动为主动,改进教学方法与和学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也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去改进,大家一起思考,一起提建议,把这门课程上得轻松,上得更好,为培养高分子材料工程方面的人才而努力。以上是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粗浅的想法,供广大同行参考,也请大家多加指正。

第6篇: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教学探索;生物功能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98-02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成立于2011年,专业成立时间短,国内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也非常少。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可降解与吸收材料》、《生物材料学》、《无机生物材料》等。其中,《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界定该课程的讲授内容、探讨其讲授方法、发展其教学规划、增强该课程的培养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课题。《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是一门交叉课程,医学、生命科学、化学及材料等学科专业均有开设,相互之间密切相连,其研究与开发兼有重大的社会与经济需求。此课程在生物功能材料专业中开设,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医用高分子的概念、分类、结构、应用等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物功能材料的研究兴趣,提高其自主思考、创新能力。相对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生物医用高分子的相关研究尚短,理论不成熟、系统,且内容众多、繁琐,而该课程开课学时仅32学时。这样的课时设置给我们的授课带来了极大难度。如何上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该课程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将是该课程授课教师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作者从事高分子、生物材料的相关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凸显其在生物功能材料专业中的作用,介绍相关见解和体会如下。

一、课程内容与学生(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素质、能力之间构效关系的建立

课程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直观材料,是指导学生思考、分析、学习的基本要素。课程内容选择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选择合适的讲授内容,应遵循原则如下:

1.课程内容是否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第一步,一个优秀的课程内容预示着成功了一半。本教学中部分章节重点讲述人工器官、医疗诊断用高分子材料,如牙科材料、眼科材料、医用缝合线等,贴近生活中的应用,一下子拉近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大家的距离,在让学生感觉有趣的情况下引发他们的思考,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击溃社会、校园传播的“读书无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

2.课程内容是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本专业为生物功能材料,致力于生物功能材料高素质、强能力人才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密切联系“生物”、“功能”、“材料”三概念。选择一本《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材,并不意味着本教材所有内容均需详细讲解,与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重点讲解,不相关的则可只言片语带过。如绪论中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由来的讲解,可用0.5学时或更少的时间讲述;而对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评价及其应用,则需重点讲述。有目的、有选择性地讲授课程内容,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应用讲解。

3.课程内容是否紧跟学术前沿?《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中,部分章节对典型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进行了讲解,如聚乳酸、聚磷酸酯等。本科学生主要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一定程度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化学、材料合成方法、技术的发展知之甚少。讲授《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时,适当介绍相关材料研究的最新热点,如聚乳酸的合成方法、特殊的性能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4.课程内容与开设课时是否匹配?针对课时较少的现状,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首先讲述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及其和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再次讲述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工器官、医疗诊断、药物缓控释、组织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接着讲述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改性;最后依据前面信息,总结关系规律,讲述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方法。这样既保证了对该课程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有了初步了解,又没有因为课程过难或过多给学生造成负担。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探讨

众所周知,大学的课堂基本上都是教师高谈阔论,学生按部就班,到了考试周就划重点,疯狂背,及格就万事大吉,但这并不是我们设计的目标结果,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真真正正地学到知识。因此,有必要建立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应使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可具体、直观、生动地表达抽象的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比如,制作材料合成、加工、性能表征及应用的视频,打破传统的“说―听”教学模式。新的方法是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让学生主动学,让学习效率更高。材料包括材料的组成、材料的性能、材料的使用,三者之间环环相扣,抓住了这一点就能很好的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一种材料的产生,更能锻炼同学们的整体思维。鼓励同学们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更多的是课余时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探讨性的问题,鼓励同学们成立小组相互讨论,引导同学们上网查询资料,到图书馆资料室查资料,增加自己的眼见,丰富知识。使同学们在课堂学的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课堂上讲到一种材料,如硅胶,可以作为隆胸的材料等。通过具体实际的例证说明此种材料的用途,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认真地做笔记,在做笔记的同时也加深了理解,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开展互动式教学,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紧密沟通交流。作者在课堂上采取提问、讨论与学生上讲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述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相容性与安全性知识点时,在课前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补牙时使用劣质材料,则会导致牙齿发炎、疼痛,分析其原因、阐述理由。让学生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下次上课时,可让学生先就自己的结论相互讨论,教师进行纠正或补充。这样既促使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结语

以上就是我们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知识,让学习的效率更高。更好地培养专业基础知识稳扎、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优秀专业人才,而达到这一目的,无疑改革和创新才是动力源泉与保证。

参考文献:

[1]喻湘华,鄢国平,李亮,郭庆忠,杜飞鹏,郭俊芳,张桥.材料化学专业生物医用高分子课程教学探索[J].教改论坛,2012,26(1):58-59.

[2]赵长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第7篇: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电气自动化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分析

一般来讲,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即实训教学及顶岗实习。

1.1实训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实训教学的技术应用性非常的强,主要是针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单项能力以及职业岗位能力而对学生进行的训练,这些训练包含高职院校安排的毕业设计以及课程设计等内容。实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需要的基本技术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电气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工作岗位。特别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能够使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选择实训课题时,要注重职业性,增加训练的真实度,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技术应用能力。

1.2顶岗实习

实习是一种通过接触实际的生产来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中应用比较广泛。一般来讲,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以及专业实习。通常高职院校在第一学年会安排学生进行认识实习,主要内容就是到相关生产企业做一些调研活动,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后期要学的知识内容以及实践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比如通过对电气设备的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情况的调研来了解电气设备、电气自动化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通过这种认识实习,能够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调研能力的提升。

2 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紧跟人才市场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应尽量减少原理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工程性实验。例如交直流调速系统这门课程的实验,目前的实验主要是交直流调速方法、调节器设计等方面的原理性实验。而实际与该课程有关的、社会上广泛使用的、需求较大的有关变频器相关应用的相关实验又没开。我们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目前市场广泛使用的西门子、三菱、施耐德等变频器,有力提高了学生与变频器应用有关的工程实践能力。

2.2 整合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学时在减少,而知识在不断更新,使得教学内容不断增多。除了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外,还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大的整合,不能只单纯强调实践教学的课时和比例,而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例如把电工实习与交直流调速、PLC这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整合;电子实习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整合。这些内容的整合既可以使学生利用电工实习、电子实习得到动手的机会,又能利用课程设计使学生的动手方向性更明确,内容更充实。

2.3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工程化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都没有接近工程实际,只要求学生进行理论设计,撰写设计说明。这样的设计使得很多学生都是东抄西凑,非常空洞,遇到了一个实际的问题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尽量贴近工程实际,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减少学生相互抄的问题,设计的题目要不断更新,设计的要求不能只是满足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要求答辩,对部分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要求进行实物制作,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2.4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

目前实验的考核方法大都是结合平时出勤、实验报告、实验环节中的实验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主要是应付,本身能力没提高,实验完成后,下次做实验又出现仪器不会使用、不会测量等问题。因此,应对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在本课程实验的应知和应会的考核,这样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对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会加强。

3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措施

为切实保障和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措施,制定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标准及其反馈环节,并实时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3.1质量标准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都制定了具体明确的教学大纲,严格管理,规范运行。

3.2改革技能教学的考核方法,实行“双证书”制

对技能教学或教学成果的检验,是构建技能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检验可分为二个层次:(1)学校的检验。既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考核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创新能力的初步形成情况;(2)社会的检验。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得到行业、企业的评价。将学生毕业前参加职业岗位资格证考试,并取得上岗资格证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这样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取得双证书。一是毕业证,二是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学生进入单位,基本上不需要适应期,能很快进入角色项岗工作,同时这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

3.3校企共建双“师”结构的实践教学团队

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基于高职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按照“企业引进与自行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互补”的思路,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加盟实践教学队伍,校企共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其中专业核心课、主干课程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均由企业中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具有从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他们除了承担对学生的授课任务外,还为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出谋划策,使专业教学更加适合社会的需求。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单位,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加强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第8篇: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

    一、充分认识化工生产知识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特殊作用,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益处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工业化学生产知识在教学中的结合,致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感兴趣,迫不得已的去记一些高考的常规理论考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工业化学生产这部分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特殊作用。

    教材在介绍了某些很主要的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某些基本理论之后,适当的介绍了这些物质的工业制法,包括基本化学反应原理、主要设备、流程等,还涉及了环境保护、资源、新材料、催化理论、健康等多方面内容,涉及了高分子化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矿物学、化学仿生等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却并没有涉及生产中的技术调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恰当的处理教材,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综合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际生产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学有所用,有的放矢,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巩固加深已有的化学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适应未来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这部分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特殊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把这种认识体现到实际教学中去,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二、时时注意化学知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和相互联系,使学生将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化工生产融在一起

    工业化学生产知识涉及的面较广,条理性较强,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实地参观化工厂的经历,因而他们感觉书本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较死板。那如何能使这部分内容由“死”变“活”呢?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关键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节课,拿出讲授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的讲课热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各种工业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各元素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基本理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和联系,时时注意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解释化工生产中的一些现象,新旧知识紧密相联,互相渗透,这样学生就会对化工生产的内容产生亲近感,在学习时思路就会变得条理清晰。

    例如,“合成氨工业”一节教材处在化学平衡理论之后,是这个理论在实际生产中具体应用的典型例子。这里可以采用“自学辅导法”,分两节课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学生阅读教材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下列问题:(1)从反应方程式N3+3H3=2NH3+Q,指出合成氨反应的特点。(2)用化学平衡理论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3)写出制备原料气的各步化学方程式,采用C在空气中燃烧制氨的方法时,生成的CO2如何除去?合成氨厂用什么方法除CO2最简便?(4)氨的沸点是-33.35℃,在合成氨工业中为什么可采用冷水冷凝的方法将NH3从氨、氢的混合气中分离出来?(5)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以化学平衡理论和氨气的分子结构、性质等旧知识为线索,从理论到实际,步步深入,学生就会轻松愉快的学完这节教材。

    三、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化工生产中的难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的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中学生正处在选择自己终生从事的职业,确定自己理想的时期。结合教学进程,适当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工生产中的难题和最新科学成就,不仅可以为高考做准备,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发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甚至还可能下定决心,为化学事业而献身。例如,教师在讲述硝酸工业时,可以引出目前硝酸厂排出的大量“黄尾巴”对空气的污染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让学生知道,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比较落后。另外,教材在化工生产知识的很多课节中都提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几年这部分内容也逐渐成为高考考察的热门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对环境保护、绿色化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将书本理论结合于现实,有计划、系统性地展开教学。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上述三点内容实现与化工生产知识的结合,使学生了解化学原理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和生产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起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丽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华章,2011年19期

第9篇: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航空航天 创新型人才 教学实践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TB332 文献标识码:B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于质量轻、强度高,已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战略性的关键材料之一,近年来其应用、科学与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1,2]。2006年1月国家提出了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支撑的建设目标,其中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重中之重[3,4]。

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讲授,考核也主要是闭卷答题,对学生关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知识的积极能动性引导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意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合材料团队结合50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和体会,就如何适应创新型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复合材料创新人才问题,开展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成型工艺》课程改革。其中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引导和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等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考核方式的改革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一门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新兴工程学科方向课程,相对于传统材料,它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处于不断更新与发展阶段,同时该材料涉及的学科知识很广,包括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测试方法、材料力学等,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更新快、应用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指导原则下,结合复合材料学科方向的以上特点,首先确定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成型工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选取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应用中的四种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依据所选对象的结构、使用等设计要求[5],综合分析其原材料选择、工艺制订和性能分析各环节,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融会贯通理解能力,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革内容

在原有教学内容基本讲授完毕后,对应于课堂讲授的重要知识点,以复合材料在飞行器结构上的典型应用为实例,对其应用情况和结构特征进行综合评述,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实例,通过课外自学、资料调研、小组讨论等途径,对原材料选择、制备工艺设计、性能测试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工程实际考虑结构应用的可靠性、材料质量的稳定性、表征分析的有效性和完备性,以及成本效率等因素,对所选材料、工艺和性能指标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价。

首先让学生形成2~3人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根据所选择的实例进行文献调研,每个人调研的内容应各有侧重点,然后进行讨论和汇总,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该环节在一周内完成。然后教师对报告进行评阅,总结报告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涉及的应用案例进行点评和讲解,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挑选报告撰写的比较优秀的小组在课堂上阐述撰写的思路和过程。

撰写形成的典型复合材料应用可行性论证报告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应包括:(1)复合材料结构使用要求及国内外应用情况;(2)复合材料原材料选择;(3)复合材料制造工艺设计与制造方案评估;(4)复合材料关键性能测试及评价。报告内容的安排上要求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给出选定材料和方案的分析判定依据,并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在报告格式上要求符合学术规范,适当引用参考文献。

2.可行论证报告考核要求

依据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近年来的前沿发展和国家需求,结合笔者所在教学科研团队已有基础和优势经验,突出航空航天特色,在课程改革中选定:大型客机机翼上下壁板及中央翼盒上下壁板、超音速飞机机翼纵横加筋壁板、大型客机机头雷达罩及升降舵壁板、卫星主承力筒等作为研究对象。学生依据所选结构对象的应用要求,就原材料、工艺和性能展开可行性论证分析,形成报告。报告的具体考核要求如下:

(1)复合材料典型应用案例分析:阐述所选对象的结构形式、承载要求、功能特性、使用环境等;

(2)复合材料原材料选择:主要对增强体、树脂基体、夹芯材料等的主要类型、工艺及性能特点及其匹配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性能满足应用要求的原则,同时考虑工艺和成本因素,初选出几种材料体系;

(3)复合材料制备工艺设计:依据材料工艺性表征评价方法,分析所选结构对象的可制造性,主要包括工艺方法对所选对象结构形式的制造质量控制难度和制造周期两个方面,结合材料体系的物理化学行为分析,确定成型、固化方法、工艺流程,对比不同方法在制造质量稳定性、结构灵活性、实施成本、批量适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再详细分析工艺参数、工装设备、缺陷控制等因素,确定工艺优化方案;

(4)复合材料性能测试评价:结合复合材料结构服役特点和设计要求,针对所选材料体系组成和各向异性特征,确定复合材料的力学、功能、环境使用性能等的测试方法与评价指标;

(5)论证报告结论:综合分析所选材料体系、工艺方案及性能指标的科学性、关联性和工程可实施性,对于可能存在的难点或关键问题给予评述,并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方法。

改革效果与体会

针对学生撰写的报告,教师依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阐述问题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30%,选出优秀报告作为范例,并总结学生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对所涉及的应用案例进行点评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贯通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发现,这种考核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不仅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文献调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而且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从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成绩看,两年中优和良的总比例占到了70%~90%,说明了学生的认真态度和积极性。通过与学生的座谈,了解到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反映良好,认为该环节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一考核方式改革导向,使学生对复合材料基本知识的理解变得生动和深刻,提高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内在关联和约束作用,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有机性理解与融会贯通,是一种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育的考核新模式,为“两领”人才成长及其素质提升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另外,通过学生反馈和论证报告的总结评述,教师可掌握课堂教学效果,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和学两者得到有机结合。显著提高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贯通的学习意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根据已有的改革成果和体会,下一步准备结合复合材料技术和应用的最新发展趋势,丰富典型实例中涉及的内容,不局限于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而扩大到能源、交通、建筑等方面,如大型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复合材料车身、复合材料船体等,从而进一步扩展学生思路,丰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益小苏,杜善义,张立同.复合材料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24-431.

[2]陈祥宝,张宝艳,邢丽英.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J].中国材料进展,2009,28(6):2-12.

[3]中国工程院“创新人才”项目组.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19.

[4]潘云鹤.论研究型大学工科学生的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