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素养 学法 兴趣 情境 鼓励
一、以新颖活泼的方式导入新课,从兴趣入手,多角度培养语文素养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开讲虽是极短的时间,却万万忽视不得。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总是精心地设计教学的突破口――导语,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一开头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感人课堂,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享受中提高素养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作为学生,一定向往这样的课堂情景,因为这样的课堂是一种享受。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不仅要注重启发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着力引发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力求达到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沟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轻松自在的学语文。
三、给学生学法指导,强化鼓励作用,培养学生素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我平时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与指导,不是针对题,而是就题论法、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增强自学能力。针对不同文体讲不同的答题方法;如仿句题,怎么写、方法在哪?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对语文试题不再畏惧而且也喜欢做语文试题,并且都能针对题目讲出做题的依据。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四、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提高语文能力与素养
我在布置作业时,往往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生觉得做语文作业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因而产生了做好语文作业的兴趣。让学生每周坚持写两篇日志,并在日志前拟上标题,围绕标题选材,在教室中开辟一块专区用来展示优秀日志。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型比赛活动,引发斗志,克服困难。在角逐中曾出现过一口气背诵三篇课文不错一字的好效果,就连背诵本事较差的学生,也能较流通顺地背诵一些课文。另外,我把学生分成三组,每月轮流出一期板报,为了出好板报,学生先要阅读书籍报刊,选定质料,计划版面,绘制图案,这项活动增强了写作本事,提高了审美情操,学会了办报本事,开发了学生视野,满足了表达欲望,积累了加入社会活动的履历。对学生的作业,我一是实时反馈,实时修正,实时发放,从不延误时间; 二是以肯定为主,课堂教学中以表彰为主,很少责怪。对差生,适当低落要求,使其得到一次好分数,从中体验到乐成的兴趣。
五、开展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
愉快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添加剂。语文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猜谜活动,词语接力赛,课本表演,诗歌朗诵比赛,辩论会系,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有效的活动除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繁重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快乐与轻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同时还促使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步提升。赏、写、读综合训练与积累,为学生的文化底蕴积累、人文情感熏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钧.教师获取信息技能[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施晓光.现代教育工作者思想专题[M].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优化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43-01
在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思维,并且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单一,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淡薄,教学课堂评价不及时,课程的设置缺乏个性化,这些都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所在。高中体育课堂作为普及基础的体育知识的阵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现阶段,人们对体育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明白了体育课的价值,也开始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为此,作为一线的高中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采取有效的对策来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会反思教学
现阶段,很多的体育老师还是没有转变以往的观念,对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所以首先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思想,积极的宣传体育教育,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意识,教师可以举行运动赛事,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学中,要学会反思,反思学习现状和教学方法,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修正,确保优质高效课堂的实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运动个性,对于有条件的学生来说,还可以适当的拓展运动项目,提升运动的层次,实现专项和专业化运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二、开展开放式授课,优化教学评价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的使用教材,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是不同的,这就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实现体育课的开放教学。各学校应该认真的研究本校学情,强化校本体育课程的研修工作,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与个性来选择适宜的体育项目。教学时不应让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和具备的某些能力,而应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的做出评价,评价应该以鼓励引导为主,让学生树立体育运动的信心。
三、激发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想提升教学的质量,必须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且在学习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生大多数人都是比较喜欢体育课的,所以只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能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了。比如开展游戏教学。就拿篮球运动来说,很多的高中生在打篮球的时候很多的动作都很不规范,但是他们又不爱听老师的理论讲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体育教师就可以把篮球教学进行切块,开展切块教学。不如运球,开展运球比赛,前提是运球的规范性,这样一来,高中生为了赢得比赛他们都会迫切的掌握规范的运球动作,这比理论灌输效果来得快。
四、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重复、单一的教学内容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相应的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这几方面是教师要注重加强的。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既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又有利于增强他们兴趣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减少些趣味性较弱的项目的重复,如广播操的反复训练,短跑的重复练习,而应该多安排一些学生兴趣比较浓厚的如排球、羽毛球、跳跃、短跑等,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课堂,进而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不断学习并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而且对于教师所采取的的教学模式都充满兴趣。比如,在短跑训练中采用竞赛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比如互助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乐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互助的意义。除此之外,还有疏导法、磨练法、冷却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最后,在教学评价中要善于对学生适时地给以鼓励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及时的认可,进而维护他们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这一学科来说,需要在听觉和视觉上给与学生一定的刺激,这样才能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近些年,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到一线的教育教学中,这一辅助教学媒介的使用也优化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实践也已经证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简化了教学过程,简易了教学内容,极大了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写作;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写作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高中阶段依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通过写作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达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依然要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存在一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就高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因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析。
一、影响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的因素分析
写作是一种学生不易提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多种多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因素,本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注意。
(一)学生对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从思想上引起了重视,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对于高中阶段的写作,学生只有首先在思想上引起了重视,才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写作学习,然而目前高中学生存在对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学生只是简单的将写作视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正是学生在思想上对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学生的自主写作学习能力不强
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存在明显的区别,高中之前的学习靠教师的指导与监督,而进入高中阶段就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而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练习与掌握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由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不能有效的进行相关的写作学习,进而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不注重思考生活
生活是个大舞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然而目前高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忽略的一个重点就是生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注重将写作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最终导致文章比较空洞,缺乏生活气息和应有的高度。学生不注重思考生活还给写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四)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想要写出优秀的文章,最基础的就是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否则想要提升写作水平,只能是空中楼阁。然而进入高中院校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而对一些好的词句进行记忆的时间就变得很少,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与写作相关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就很难将写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与写作相关的知识十分丰富,既包括语言知识,同时也包括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无疑高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积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虽然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因素,然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比问题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了很多有助解决问题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与技巧,本文就几种能够解决上文中提出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高中学生对写作教学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写作理念。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进行写作并不是为了应对高考,更不是进入高校之后就可以对写作置之不理。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其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其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际上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成功的机会。同时写作也是人们有效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因此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不能够对写作产生轻视心理,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提升学生自主进行写作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意识,教师不可能再像小学教师那样手把手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也不可能再采取强制性的措施督促学生学习,因此学生想要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把握好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的指导。同时在课余时间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不仅要努力掌握能够提升自身写作水平的理论知识,更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对生活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生活这个切入点,积极的思考生活,并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写作结合起来。虽然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进行学习,然而一些学生依然没有掌握有效的写作学习方法,尤其在通过对生活的思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被部分学生所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做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将目光关注于生活,使学生在思考生活的过程中有更多新的发现与感悟,进而使学生能够写出更加新颖的文章。
(四)夯实写作基础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5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28
语文是表达和写作。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但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发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了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沉闷、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等。这是因为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及时的更新教育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方法,比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更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课堂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由于受到许多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质量也有待提高。
(一)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有待改变
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从不同的教学行为中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教学理念。如果初中语文教学理念落后,就好比在海上航行的轮船失去了方向。而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没有与时俱进,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导致在语文课堂上仍存在着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教师不及时完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了。
(二)教师对教材的掌握不扎实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依据。教材中的文章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训练都是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文本实现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如何,解读的是否准确、深入,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目前,很多初中的语文教师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都是匆匆备课,没有做到深入细致的把握教材内容,解读的也不够准确。这样的教师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很难的。
(三)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基础,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解题模式,避免出现“活题死化”的现象。阅读教学要求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目前,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很多所选文章过于陈旧,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无法理解。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禁锢在封闭的课堂中,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阅读材料,强行灌输给学生教条化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怎能让学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将阅读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局限于课堂内的方法,无疑对学生有害无益。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初中语文是学生较为系统和深入地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科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采取切实有力的对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而教材的内容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仔细地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能够高屋建瓴地解读教材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在上课前,要能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不但要能对教材内容熟知,而且还能尽力用教材外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不过,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的高低、个性之间的差异以及爱好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营造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
初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意识,尤其是在语文学习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面子”更看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在课堂上营造团结、合作、向上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
(三)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艺术的体现。比如讲《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有许多教学方法可供教师选择,如果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学过十多篇文言文,本课除了个别比较生僻的字句外,其余不少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学生已经粗知,因此选择了以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可谓是“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早读课;提高效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课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一部分,如果语文教师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早读课将会使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感有很大的提高,并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一、师生要从思想上重视早读课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体悟语感,并具备梳理和整合所学语文知识的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书,通过诵读学生可以受到文化、情感、审美等多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早读课是学生进行诵读的主要阵地,虽然很多学校都设置了早读课,却没有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对早读课缺少具体的规划,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盲目和不重视。提高初中语文早读课教学效率首先就要使师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早读课,从语言文字入手,以“读”为中心,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认真读书,启发他们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知,体会到诵读的作用,进而明白早读的重要性。
二、丰富早读课的内容,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涉及的题材多种多样,有记叙文、古诗词、说明文、记叙文、现代诗歌,等等。但是并不是任何题材的文章都需要学生在早读课上诵读,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精心规划早读课的内容。
1.背诵篇目。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了中学生应当背诵80篇优秀的经典文章,尤其是一些诗歌和散文。要理解和背诵这些课文,首要的一步就是通过朗读来理解文意、品味语言,比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要求背诵,在学习这篇课文前教师就可以在早读课上安排学生诵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不仅能学习文中优美的语言,而且能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
2.文言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新增加的一类文章,而且距离现在的生活很遥远,几乎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都在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中朗读始终是一个常用的且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既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还能够领会文章的内涵、情感等,而且学生通过积累丰富的古诗文,还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3.字词积累。语文课本的最后附录着每课的生字表、词语表等,教师可以将这些作为学生早读课的诵读内容,这样不仅起到了帮助学生预习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的字词障碍,使他们积累丰富的词汇,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要及时抽查,检查学生的早读情况
不少学生在小学语文成绩很好,可是到了初中成绩有直线下降,也有的学生是在换了新教材以后成绩出现了下滑,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提高初中语文成绩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要有一手不见得漂亮但要工整的字1.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很好
字写得工整的,一般卷面也整洁些。这样的卷面总给人一种美感。美,谁会拒绝呢?写字本来就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试卷中有许多题目答案是相对灵活的,这时候评卷老师给分一方面要看问题回答的怎么样,另一方面就要看字写得怎么样了。
对于字迹工整的卷子,评卷老师心里常常会这样想:这一定是个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的好孩子,给分时自然慷慨一些;对于字迹潦草,书写脏乱的卷子,评卷老师心里会想:看来这个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扣分时自然也不会心疼。
尤其是作文,更是如此,字迹工整的作文当然更容易得高分。所以两份答题内容相差不多的语文试卷,因为书写的原因造成最终成绩差上5-8分,甚至更多分数的事,并不是新鲜事。
2.让我愿意全面去看
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一份不好的试卷,即使你有一些亮点,就如同将金子混同在垃圾当中一样,一般人怎么会到哪里去寻找呢?而作文评分中,展示亮点一获得高分的重要途径。字写得不好不让人认,客观上不是在拒绝得高分吗?那些字写得好的卷子,阅卷老师能全面认读,两点得到足够的呈现,得高分的机会自然多得多。
不能写美观,首先写工整;不能写工整,首先写干净。只要不断坚持,没有人写不好字的。完全可以说,小学认真练字,是中、高考的生产力。
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1.语文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考试也是如此。在答卷的时候,一定要时刻不忘语境,具体的做法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例如写反义词和近义词。
如果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就会容易许多,也更不易出错。例如:“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要写出“懒惰”的反义词和近义词。近义词试着放在句子中替换就可以了,可以是“懒散”“偷懒”,但如果写成“很懒”放到原句里就读不通了。反义词可以在前面那些词前面加上“不”字,然后去想。“不懒惰”“不懒散”自然是“勤劳”“勤快”了。
2.对于一些多义词,更是离不开语境。
“他考试得了第二名,骄傲得不能行!”这里的“骄傲”是“自满”的意思;“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这里的“骄傲”就是“自豪”的意思了。
3.做阅读题的时候,更是这样。
一些同学把阅读文章读上一遍就迫不及待地去做后面的题目,结果往往失分很多。正确的方法是:做阅读题目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并能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然后再动笔答题。
三:阅读理解题,多读巧答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阅读时再做题,而且要力求做到到要边做题,边回读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回答问题时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不可不答。
只有回答阅读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得分。因此对于阅读题,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能乱答。
不联系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不答题一样的,不得分。答题时要抓住要点,不能偏离题目要求。
3、懂得取舍。
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题,要先放一放,以免影响回答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地打开思路。
4、言之有据。
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尽可能地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个词语和句子,显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凭空瞎说。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原文”,进行回答。
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
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
③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5、联系生活。
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
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
关键词:目的性;吸引力;思考;兴趣
每年的六月份最备受关注的事情就是高考,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孩子、家长的心,家长一致认为这是改变孩子命运的第一大转折点,随着国家、社会、家长对教育的逐渐重视,家长对高考的高度重视,我们就可以看出人们对高中教育的重视,而高中语文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也一直备受关注。下面就让我们来反思一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语文教学目的性过强
在高考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都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他们的目的就是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完成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我们不能说这种目的是错的,但是,家长们让孩子们受教育,不单单只是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不断地突破自己、完善自己。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已然变成一门习题课、考试课,学生学习语文是因为高考中要考语文,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做习题、做高考真题,不断地重复记忆,以达到最后高考的目的,在这种环境压力下,语文课教学原来应该拥有的轻松和活泼气氛不见了,而逐渐变得刻板凝滞,失去了原本学习语文应该有的态度和通过语文来接触生活、感受生活的学习实质。
2.高中语文教学缺乏吸引力
由于学生从小就接受语文教育,所以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存在更大的挑战,正因为学生熟悉语文而对语文不感兴趣,认为只要听听课、看看书、做做题就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所看到的、学到的,也就是看看书和做做题,高中语文教学是缺乏吸引力的,语文的学习是要学生发散思维来思考,而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大大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得语文教学的难度逐步加大。
二、解决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不利,更加不利于我国国民教育的长期发展,语文的学习是对语言的进一步完善和探索,而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所以语文的学习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目的性过强这一问题,我们首要应该传达的是让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们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台“学习机”,而是要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对自己的祖国、语言、文化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影响学生以后一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学习,逐渐在学生心里树立起为学习而学习的中心理念。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缺乏吸引力这一问题,主要通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把握,引导学生思考,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单单是因为高考。“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首先基于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只有良好的语文教学才能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未来,而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普遍的,只有对这些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能使人们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更深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马月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30):356.
[2]周珊珊.对高中语文趣味性教学的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276-278.
[3]杨建芳.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才智,2012(10):272.
关键词:语法教学;任务型教学;中学英语
一、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语法作为语言要素的组织规则是语言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载体,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英国语言学家交际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Wilkins)在《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一书中明确指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然而,尽管重要,但纵观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却普遍存在诸多问题。
1.认识误区
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开始对我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不小的影响。根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有足够的交际的语言刺激,学生就能够自然习得交际中出现的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重视语法教学被认为是落后的教学观念。另外,随着英语国家的外教加入英语教育的行列,许多教师完全忽视了母语与外语的区别,忽视了原生态的母语语言环境和外语学习环境的区别,片面地认为英语国家的人从不学习语法,所以我们中国的学生也不用学习语法。
2.教学目标设定错误,教法枯燥单一
许多教师认为语法就是教给学生使用语言的规则,所以只要明白地告诉他们语法规则,然后给一些例子进行机械操练,最后让学生自己套用这个规则进行巩固,就完成了语法的教学任务。于是,语法课上大部分时间被花在语法规则的灌输上。活生生的语言、丰富的场景,真实的交际运用,都被变为一条条、一点点的语法。语法体系本身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受到过度的关注,导致语法从场景中被剥离出来进行学习。
3.造成多种负面教学结果
枯燥乏味,只有条条框框的语法课,让本来就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更有甚者,因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公式化的语法学习破坏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失去了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实践、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许多学生的学习效果表现为课内“一次性”、“立竿见影”,课外忘得又快又光;许多学生知道语法规则,但是不知道怎样用于交际,在什么场景可以使用。语法教学变成了为了语法而学习语法。语言运用能力根本没有培养起来。
二、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任务教学法的来源及其意义
任务型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其理论基础是“任务型学习”(Task—basedlearning)理论,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弥补了诸多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愈发彰显其优越性。
2.任务型语法教学的理论依据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Krashen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法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即强调在语言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而不是仅仅记忆语法知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建构的。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主要思路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注重合作学习,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
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虽然以上陈述了任务型教学应用于语法教学的理论依据的追溯与探究,但是任务型教学法是不是解决中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呢?
语法教学历史悠久,但为什么历经多年,它不但没有找到最佳途径,反而还存在众多问题呢?问题出在哪里呢?有一个外国专家曾指出,问题在于我们对语法的了解并不充分,甚至我们对语法是什么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以语法为基础的语言教学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可靠的语法理论可以用。可见,要解决语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得从了解语法的本质,建立一个符合语法教学规律,又不同于传统语法教学的新观念着手。
1.语法教学是为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服务的
中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适当的英语语法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对新时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认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同时还指出,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掌握英语语法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法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达到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作文 写作素材 写作兴趣 创造性思维
一、作文的概述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①
二、积累写作素材
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②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
(一)立足教材,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为写作服务。”③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解课文中的实例,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挖掘出其它的论点。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教材学活学透,又能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着眼课外,广泛阅读,
1.着眼于课外,拓宽视野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中外名着的阅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拉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养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着,博览群书,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感知生活,细心观察
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的观点来看,写作素材的来源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细心观察,增加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我们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一定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搜集,去糙存精地积累,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学们只有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积累好的素材,才能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产生触景生情之感,从而写出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文章。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拓宽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目前作文教学是按照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这三个环节而渐次展开的,考察这个教学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第一,作文教学过于封闭。往往只是以教材中的讲读课文为基本范文,而这些所谓的范文价值是相当微弱的。第二,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精神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为了使作文教学结出具有时代新特质的硕果,应当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
〈二〉几种具体做法
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中心明确,文通字顺。创造性思维与常规性思维相对应,是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多种思维综合表现。这就是创造的思维。
1、重视“双基”。
有人认为现在搞创造性思维了,“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可以不管了。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掌握“双基”是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双基”的训练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载体。
2、记录灵感。
灵感是一种短暂的顿悟性思维,时很短,瞬时即逝,是在受到某种启发而爆发出的思维火花,这是极其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质变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写作的激情。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的新鲜感受,既可以是片段的、点滴的,也可以是成篇的,只要有创意,都是可贵的。
3、一题多作。
一题多作,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4、变通“模式”。
记叙、说明、议论文体的写作,其结构有一些“模式”、“套路”,既要看到“大体须有”,这是写作实践的总结,又要看到“定体则无”,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所借览,又有所变通。
5、寻找“独特”。
既要指导学生善于在书籍、生活中,获得独特材料感受。指导学生从读过的书引起联想,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学校生活,多写“材料独特”,“感受独特”的佳作。
四、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享受写作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事实上,在学校学习的许多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触过的一切文明财富会在心灵中――首先在情感,内心感受中――留下痕迹。”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④
总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通过积累素材,广泛阅读感知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迸出思想的火花,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2] 刘松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320.
[3] 叶圣陶.叶圣陶作文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