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血压病;三级管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R255.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349(2012)12152101
高血压病的管理是控制人群心脑血管病、肾病高发病、高死亡的主要手段之一[1],为探索有效可行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本文提出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与病人自服药未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人机体状况及心脑血管病等发病率的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以社区为单位进行随机试验研究设计,将11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高血压三级管理组(干预组)与高血压自服药组(对照组),每组各55例,比较两组病人在实施2年后,在血压控制、心脑血管病、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的变化。排除标准:有肿瘤、精神异常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的脑卒中病人。
1.2研究方法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主要为门诊医疗药房家庭保健方式[2],积极参与门诊医疗、自行药物服用及日常生活保健三者有效结合,使病人认识高血压,加强自我管理。高血压自服药组病人只进行日常服药[3]。
3讨论
高血压三级管理包括门诊医疗、药房和自我保健管理三方面。这种疾病管理模式强调病人对自身病情的重视与自我有效科学管理[4],非常适合高血压病这种需终身管理同时涉及心理、生物及社会等多方面问题的疾病[5]。本组研究发现,三级管理模式与病人自行服药管理相比,血压下降程度较高,高血压的控制量增加相对明显。
本组研究是在对病人进行有效需求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病人自行服药非规范管理对病人有一定的效果,但要进一步降低病人血压,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需要病人与医生之间进行密切合作[6]。通过三级管理模式中三部分的密切配合,从而有效改善目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低、覆盖面小的局面[7]。
本组研究通过对比三级管理模式及病人自行服药管理模式,发现三级管理模式有明显的优势,病人的高血压控制、机体反应及心脑血管疾病及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保证了病人身体的健康。
另外本组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统计效能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增加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三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病人病情[810],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春霖,陈嫣,张东霞,等.不同社区高血压病人管理模式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9310.
[2]WeaverFM,CollinsEG,KurichiJ,etal.Prevalenceofobesityandhighbloodpressureinveteranswithspinalcordinjuriesanddisorders:Aretrospectivereview[J].AmJPhysicalMedRehabilitation,2007,86(1):2229.
[3]余信国,李静,赵鹏,等.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781380.
[4]HoshideS,KarioK.Lowdensitylipoproteinsubfractionasanewriskfactorforsilentcerebralinfarctioninhypertensivepatients[J].HypertensionResearch,2009,29(5):297298.
[5]赵欣,李瑞杰,徐应军,等.高血压病社区医院之间危险度分级管理模式的效果[J].临床荟萃,2010,25(6):464467.
[6]徐崇凯,季建隆,曹静,等.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688.
[7]李晓雯,袁欣,古艳云,等.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人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60762.
[8]DevynckMA,KunesJ,LeQuanSangKH,etal.Membranemicroviscosityandplasmatriacylglycerolsintherat[J].ClinSci,2009,94(1):7985.
胜利石油管理局临盘医院,山东德州 251507
[摘要]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中的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3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和B组(n=42)。A组给予坎地沙坦酯、胺碘酮联合治疗,B组给予依那普利、胺碘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B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SBP水平、DBP水平、房颤发作次数均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5);A组、B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组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SBP水平、DBP水平、左心房内径大小、房颤发作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坎地沙坦酯或者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均可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确切。
[
关键词 ] 高血压;阵发性房颤;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17-02
[作者简介] 宋金燕 (1972.6-),女,山东德州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相关研究显示[1-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剂对房颤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未达理想。胺碘酮被认为可降低房颤时心室率,有助于改善房颤病情。该研究为寻找更佳的治疗药物,将探讨两种不同RAS抑制剂联合应用胺碘酮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中的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该院收取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2)和B组(n=41)。A组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在63~75岁,平均(68.1±4.0)岁;B组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在62~76岁,平均(68.5±4.3)岁。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给予坎地沙坦酯(H20041988,重庆圣华曦药业)和胺碘酮(H31021872,上海信宜九福药业)治疗:①坎地沙坦酯用法用量为:4~8 mg/次,1次/d;②胺碘酮用法用量为:第一周开始,200 mg/次,3次/d;第二周开始,200 mg/次,2次/d;第三周开始至治疗结束,200 mg/次,1次/d。B组给予依那普利(H31021938,上海现代制药)和胺碘酮治疗:①依那普利用法用量为:5~10 mg/次,2次/d;②胺碘酮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治疗时,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可依据血压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用量。两组共治疗4周。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方案血压改善情况的比较
A组、B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SBP和DBP水平均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SBP和DB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治疗方案患者左心房内径大小的比较
A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内径大小分别为(34.5±4.9)mm、(34.7±4.3)mm、(34.9±3.9)mm,B组分别为(34.3±4.5)mm、(34.4±4.1)mm、(34.6±4.5)mm。两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治疗方案房颤发作次数的比较
A组、B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房颤发作次数均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房颤发作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容易合并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症,发病时出现严重症状,有可能引发栓塞,增加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因此需尽快处理。相关研究显示[3-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病人心房内压力异常升高,导致心房肌局部转换酶出现异常表达,上调血管紧张素受体mRNA水平,增强血管紧张素Ⅱ于心房中的作用效果,而血管紧张素Ⅱ能够增加病人体内心肌细胞钙离子负荷量,而超负荷则是引发房颤心房肌电重构的一个重要机制,这表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房颤的发生、预防密切相关。
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常见药物,能够阻断钾通道,且可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5];此外它还能够有效地阻滞超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以及有效地抑制延迟后除极、早期后除极[6-7]。作为两种RAS抑制剂药物,坎地沙坦酯、依那普利能够有效地作用于病人的RAS系统,并发挥抑制作用,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SBP为(124.5±12.8)mm Hg、(125.6±13.1)mm Hg,DBP为(74.1±7.3)mmHg、(75.0±6.9)mm Hg;B组SBP则为(125.1±13.5)mm Hg、(125.9±13.9)mmHg,而DBP为(74.4±8.1)mm Hg、(75.2±7.2)mmHg;两组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提示两种不同方案均可有效地缓解高血压病情;左心房增大,是房颤发生过程中的典型症状,本文A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内径大小分别为(34.5±4.9)mm、(34.7±4.3)mm、(34.9±3.9)mm,B组分别为(34.3±4.5)mm、(34.4±4.1)mm、(34.6±4.5)mm ,A组、B组经治疗后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不同方案均可以抑制左心房内径增大,缓解病情;本文A组经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为(5.8±0.8)次、(3.9±0.4)次,而B组则为(5.7±0.9)次、(3.8±0.5)次,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为(10.7±1.3)次,B组为10.8±1.5次),提示两种不同方案对房颤控制效果确切,减少房颤发作次数;A组、B组治疗后无论在血压控制、左心房内径大小、房颤发作次数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不同的RAS抑制剂均可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病情。李超[8]等人在胺碘酮、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房颤中指出,两组合用可降低房颤复发率,维持窦性心律,证实RAS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具有确切效果。
综上,坎地沙坦酯或者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均可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确切。
[
参考文献]
[1] 杜以梅,张家明,于世龙,等.RAS抑制剂预防心房颤动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3):161-162.
[2] 李广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房颤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7):556-557.
[3] 刘涛.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6下半月版):823-824.
[4] 周小良,吴立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物对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电重构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6):939-941.
[5] 冯晓云.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房颤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3):77-78.
[6] 蒋军华,郑乃清,何皓,等.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2):103.
[7] 王勃.60例心房颤动应用胺碘酮转律的疗效观察和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1):108-109.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一级预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已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全面的治疗,预防其病情加重或发生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正规治疗高血压,减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三级预防是对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康复治疗。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一组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特征,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功能。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放松心情,保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与治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也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高血压病教育的目的:
(1)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会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对于患高血压的病人,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高血压脑出血)。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4)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呛着病人,使患者窒息死亡。
高血压病人教育的对象:
(1)一般人群:主要对他们宣传当前高血压病惊人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以及可防治性,突出宣传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等。
(2)高危人群是重点: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很好地教育他们,充分掌握高血压病的防治常识,教会他们自己监测血压或一定要定期到卫生服务中心监测血压。饮食上注意少盐多醋,少糖多果,戒烟限酒,少食或不食动物性脂肪,饮食以高蛋白、低热量、多纤维为主。加强有氧运动,每天最少做有氧运动两次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很好地控制体重,减少心脑肾负担。同时还应多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如洋葱、大蒜、木耳、芹菜、萝卜、海带等食品。另外限制食盐摄入量,高危人群<10g/日。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29-00
高血压是目前我国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预防和治疗难以分割,难以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预防与控制效果。社区卫生人员与居民易于沟通,便于开展各类工作,能够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因此,只有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为主要手段和工作内容,才能提高预防与控制效果和成本效益,实现慢性病综合预防与控制的目标。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阵地。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如何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治,采取什么样的综合防治路径,与高血压患者本身息息相关,下面就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272人,其中男性174人,女性98人,年龄44至76岁,平均60岁。所有病例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高血压的最新诊断标准确立。
1.2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有资料统计表明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9.2%,估计高血压患者接近2亿人。目前社区高血压管理存在宣传率低、治疗不规范、未全面评估等缺点,随着当前医改的推进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1.3方法
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治结合为主要路径,从多渠道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1.3.1政策与宣传 动员全社区参与社区高血压防治的计划,实施,提高人群高血压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根据文化、经济、环境和地理的差异,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着重于宣传高血压的特点、原因和并发症的有关知识,宣传其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以及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对来门诊高血压患者指导要具体化,行为改变从小量开始。
1.3.2药物治疗 采取规范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治疗模式,结合社区现状,选取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美托洛尔等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根据血压监测情况、患者病情进行差异化指导用药,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适时调整。
1.3.3社区管理模式 将社区依据各居委会分布进行划片,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深入社区、家庭对患者进行随访与评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普及健康知识,进行用药观察与康复促进,同时嘱患者低钠、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从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进行心理疏导等其它治疗。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主体,如何进行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选择什么样的路径进行管理成为社区医疗的服务重点。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行为方式干预、分级随访、药物管理以及督促自我管理等工作,从效果来看,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的高血压防治意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合理用药,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体会到,社区医疗发挥的是网底作用,接触面广,能够为患者多渠道的提供诊治信息,因此在路径选择上应能更好的利用社区这个平台,进行规范管理,要运用健康促进的理论将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相结合,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相结合,开展一体化的综合防治。在选择降压药时,要考虑到社区医疗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用药,可以在基本药物里选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等,也可选用一些价格适中,疗效较好的国产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进行教育宣传时要注意形式方法,可组织健康教育俱乐部、健康讲座、文字宣传材料发放等等。
综上,采取综合性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多渠道的规范管理路径,有利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控制病情,延续病程,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义,沈潞华等.高血压病的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7):393―399
[2]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等.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路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20):257
【关键词】高血压 预防 危险因素 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50-02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是多种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加剧心力衰竭[1]、肾损害的常见病因,全球大约54%的脑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都归因于高血压。随着对高血压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指南不断提出,使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均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介绍我结构对辖区内居民所进行的调查,总结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3月对我辖区内1200名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其中男性780例,女性420例,年龄在23~81岁之间,平均(46.5±4.7)岁。
1.2 方法
在前期完成本机构高血压患者筛查及基线高血压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治疗措施,进行调查,总结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行为干预、药物管理,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及血压控制情况。
1.3 高血压入选标准
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既往有高血压,经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也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控制达标标准: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患者血压<140/90mmHg。年轻人(18~40周岁)、糖尿病、心血管病、稳定型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130/90mmHg;老年患者(≥65周岁)血压控制<150/90mmHg。全部患者血压建议降至120/80mmHg以下[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在本次调查中,高血压病患者240例,男性157例,女性83例;健康人群960例,男性623例,女性337例。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相关因素比较见表1。
表1 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相关因素比较
高血压与家族遗传、环境、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明显相关性,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前后比较 经过系统干预后血压控制达标189例,达标率78.7%。
3 讨论
3.1 高血压防治的意义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导致的死亡,我国已经从单纯的控制血压发展到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使心血管预防发生了重大的战略性转移。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做到“三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降低高血压读数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重度高危患者进行积极救治[3],减少病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三级预防的基础上,是高血压患者高效、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为最大限度的康复获益。
3.2 高血压防治的相关措施
3.2.1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可以提供微量营养素,蔬菜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淀粉、碳水化合物等,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钙、磷、钾、铁的良好来源。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每人钠盐摄入不超过6克,以三口之家为例,500克(1袋)食盐应吃30天左右,尽量控制每月只食1袋盐,少腌制咸菜,必要时将腌菜、咸菜清洗降盐后再加工食用;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即用餐荤素营养搭配,少荤多素。强调控制BMI在18.5-23.9kg/m2的正常范围内。通过合理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长或降低体重。重点控制能量平衡,使能量摄入≤能量消耗。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调节和放松心情。
3.2.2 健康教育 高血压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能自觉选择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降低影响健康的因素[4],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与前提。
3.2.3 药物管理 结合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合并症,进行用药指导,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由社区医生负责具体实施,促进合理用药增加服药依从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仍不能达标时要加用第3种药物。
3.2.4 自我管理 高血压病自我管理是高血压综合管理的一部分,是在医务人员的支持下,个人承担血压控制的所必需的预防性及治疗性活动[5],这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总之,高血压的防治要强调连续、综合、主动、预防的理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干预,能使血压控制的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赵学军,高俊岭,傅华.社区高血压群组于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81.
[2] 高雷,颜骅.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疾病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375.
[3]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社区卫生服务属地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0):1097.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高血压,原发性;二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25-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原发性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1】,除了西医常规的降压治疗外,笔者2009-2012年采用中成药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的二级预防中,血塞通注射液在改善症状、减少远期并发症等方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共384例均来自我院内科门诊,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就诊时无并发症。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84例。观察过程中有5例在入组两年内死亡,有44例失去联系。完成观察的患者治疗组190例,对照组160例。治疗组年龄40-90岁,其中40-50岁25例,51-60岁者82例,61-70岁者64例,》70岁者19例。对照组年龄37-90岁,其中《37岁者5例,40-50岁20例,51-60岁者40例,61-70岁者75例,》70岁者20例。两组合并糖尿病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基础治疗,西医降压等常规治疗,有合并症者酌情用药,用药方案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0.5+生理盐水250ml静滴7-15天一疗程,一年用2-4个疗程,最好一个季度用一疗程,至少观察两年。
1.3 疗效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归情况,如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等急症,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塞、高血压肾病等的发生率及预后转归,患者治疗后转归,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脑卒中致残率)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远近期并发症[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死亡患者7例及流失患者36已不在观察之列。脑卒中致残率是指出现的肌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脑梗死后患者出现的肌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脑梗死后痴呆症、抑郁症的发生率。判断界限为能否完成生活自理。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发病例数种中部分患者为重复发病,而且部分转归为脑卒中、统计作为单独例数计算。脑卒中患者中部分患者为梗死后出血,均以初发疾病列入统计数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论其转归均独立计算。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同时合并心脑肾并发症,予以分类单独计算,具体见表2。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高居全球各病种发病率之首,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其罪魁祸首就是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重点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2-3】血压达标是基础,而且很多患者虽然血压控制理想,但不能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正在成为专家关注的焦点,作为西医治疗的有效补充,祖国传统医学有者广阔的发展空间。
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脑及心肌缺血的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改善微循环作用,有降血脂作用,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长期用药对增加血管弹性,提高肌体抗突发事件能力有一定帮助。
高血压所致各种并发症在中医理论上多属风症、痰症、瘀症,治疗上以活血化瘀,熄风通络为主,与西医治疗的抗凝、改善微循环一脉相通。在笔者的观察研究中,对照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大大改善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许多重症患者能够达到生活自理,恢复部分劳动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信心,两组患者致残率的差别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与现代医学提倡的人性化治疗相吻合。
中医理论倾向症状医学,血塞通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头晕、目眩、胸闷、乏力等症状,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有利于长期治疗和管理,尤其在文化层次低的人群中,其能迅速解除患者症状,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成为治疗的关键。在笔者的观察研究中,治疗组入组患者完成观察率为95%,而对照组为86.96%,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血塞通注射液在原发性高血压的二级预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娇,欧爱华. 我国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1354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卫生部、诺华制药:联手行动防治高血压
前不久,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和新闻办公室于第十个全国高血压日当天召开了“从观念到行动――全国高血压日十年回顾”座谈会。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在座谈会上积极倡导全民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据了解,这次座谈会是今年高血压大众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其他活动还包括王府井步行街专家义诊,功能社区高血压调查活动、功能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及媒体专题宣传教育节目等。
立足今天,回顾过去,近年来,卫生部在高血压防治方面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加强大众的高血压防治意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004年底诺华公司全球总裁在北京受到总理接见时,提出希望对中国的高血压防治进行支持,温总理表示支持和鼓励。2006年8月,“卫生部―诺华高血压预防控制教育项目”得以于2006年8月在北京正式启动。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琼丽女士介绍说,这个项目通过开展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对患者和公众进行认知高血压的宣传教育,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医务人员专业能力,使医务人员能有效应用《高血压防治指南》,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加强对高血压疾病的控制;二是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认知率、治疗依从性和控制率、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从而共同降低社会经济负担和患者医疗费用。据了解,整个项目为期2年,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全额出资,跟科技发展中心共同开展和实施这个项目。
在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该项目在北京、上海、广东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10个城市建立了高血压预防控制培训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基层和社区医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给当地带来了新思想、新学术,初步计算受益的患者超过千万名。项目开展期间共举行了将近120多场全国巡展,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全国70个城市一共组织召开了1 53场培训会,除了、青海、内蒙古以外,整个培训活动涉及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受培训的医生一共达到了21500人。同时,对公众进行以提高高血压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也在此期间频频展升。
黄琼丽女士表示,这样大规模广泛深入的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基层医疗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目前医疗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活动采取卫生部领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形式,解决了基层医疗知识水平不高等相关问题,收效很大。
阜外医院的白冰冰医生作为“卫生部―诺华高血压预防控制教育项目”的参与者与受益者,谈起自己的体会来,热情洋溢。她觉得,这次培训活动的每一次讲课都有很多新的理念和新的实践方法传授给大家,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了临床医生的心血管和高血压方面的诊治水平。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而且发病率越来越低,控病率仅为6.1%。作为医务人员,我也见到很多由于高血压病得不到控制而痛苦不堪的患者。有一些患者因为高血压引发了心脑血管的发病,我感到无奈而痛心,如果做为医护人员的我们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使病人更早得到全面控制和有效治疗,结果也许会不一样。
同时,像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疾病,社区医疗非常重要,如果广大的居民可以在基层社区的医疗机构得到相应的防治和治疗措施,将是高血压患者的福音。基层医院医生的能力,以及他们所能覆盖的人群多少,直接决定着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诊治的水平。
关注特殊人群 防治高血压
谈到具体的高血压疾病,参加此次培训的高血压疾病诊疗专家强调,高血压疾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儿童,青春期少年,妇女等特殊人群也要加强高血压疾病防治意识。
高血压病因不明,但临床医学表明,高血压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日常摄入食盐多者发病率高、肥胖者发病率高。同时,高血压发病率还与遗传有关,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都容易发生高血压,因此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近年来,随着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健康检查的普及,发现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不低,应该引起人们重视。而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其正常血压已接近成年人。如在安静状态时,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高血压一般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据医学家观察,青春期轻度高血压虽然在相当长时间内无任何自觉症状,但它能在机体内慢慢地破坏血管、心脏、肾脏和大脑。对青春期高血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由于青春期高血压的发生是暂时性的,过了青春期,心血管系统发育迅速趋于平衡,血压就会恢复正常。因此一般不主张过早应用降压药物,但必须通过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达到使血压恢复正常的目的。
此外都市白领一族和妇女也要加强高血压的防治意识。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导致肾上腺素过多分泌,引起血管收缩,最终导致高血压;而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也容易导致高血压。临床医学证明,病情进展迅速,常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恶性高血压病,常常“袭击”年轻人。患病者常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心慌、气短、体重减轻等临床表现。
妇女与男性相比,有不同的生理特征。所以,也常发生一些特有病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病多发生于妊娠24周与产后两周,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会出现抽风、昏迷而威胁母子生命,因此要注意预防。预防工作关键在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了解妊娠前和早孕时血压水平。
高血压健康知识补充站
健康膳食 远离高血压
10月8日高血压日当天,在卫生部全国高血压日十年回顾座谈会上公布的“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促进行动”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功能社区劳动力人群的高血压患病中38.6%就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此次调查从今年5月17日开始,历时近5个月,主要调查了北京市机关单位等功能社区的劳动力人群。
饮食对于人们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饮食更是重要至极。中西医一致认为,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改善膳食结构,合理膳食
是完全可以预防高血压的。
首先,在日常饮食中减少钠盐摄入,临床上经证实人们若食进过多的钠盐,可以因钠分子浓度的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肿胀,血管腔变细,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同时,由于血管内水量的相应增加使血容量增加,直接加重了心脏和肾脏的工作负担,从而使血压升高。WHO建议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g。其实,肉类如鸡、鸭、牛、羊和一些蔬菜本身都已含有钠盐,烹饪时人们又习惯地加入各种调味品,如酱油、食盐、豆酱、辣酱等,都含大量的盐分,使菜肴内的盐量更高。所以人们应该尽量食用清淡的食物,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以减少盐分的摄食。
其次,避免进食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三高”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容易致动脉粥样硬化,故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对高血压防治不利。长期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脑髓、蛋黄、肥肉、贝类、乌贼鱼、动物脂肪等,可形成高脂蛋白血症,促使脂质沉积,加重高血压。应当适量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在1克以内。可常吃豆腐及豆制品、瘦肉、鱼、鸡等。
第三,主食宜多吃粗粮、杂粮如糙米、玉米。烹饪中宜多用红糖、少用或不用绵白糖、白砂糖。烹调食物应采用植物性食油如花生油、葵花油。因其含较多的不饱和性脂肪,对预防高血压及脑血管的硬化及破裂有一定好处,不过,当植物性食油经过长时间的加热时,其不饱和脂肪会因高热的影响,起化学反应变成对人体有害的饱和脂肪,譬如用来炸油条、炸鸡、煎葱油饼所用的植物油,由于重复的加热作用,终已变成对血管不利的饱和脂肪。故高血压者也不宜多食煎炸食品。
第四,注意补充钾和钙。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其次,还应多吃蔬菜和水果。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
最后,远离饮酒。烟酒都会促进血管的粥样硬化,所以吸烟和嗜酒者应尽早把烟,酒戒掉。饮酒还会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建议男性如果饮酒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g,女性则应少于10~15g。
除了合理膳食外,要预防高血压,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应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减少心脏工作量。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每周跑步1小时或更长时间可使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42%:每天快走3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18%并可使患中风的风险降低11%。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高血压急症病人:及时治疗最重要
高血压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但对于高血压急症病人,要当机立断采取相应治疗。高血压急症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或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如生气、动怒),使血压突然升高,病情急剧变化,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以及由于高血压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并发症,此时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危及生命的一种紧急状态。
【关键词】高血压;三级预防;社区护理与管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遏制高血压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区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
1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1.1年龄及性别:男女发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1.2地区差异:高血压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
1.3职业因素: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2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1体重超重、肥胖:体重因素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2.2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中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为每日12~18g,南方为7~8g。膳食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又加重了钠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2.3饮酒: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者与不饮酒者比较,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
2.4遗传因素:父母有高血压史者高血压患病率高,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史者比仅1人有高血压史者患病率高。
3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
3.1主要目标: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对健康人群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对高危人群通过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和控制血压水平;对患者个体通过现患管理,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2高血压的三级:
3.2.1第一级预防:主要对象是健康人群,主要措施是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一、二、三、四、五。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一是指每日一袋牛奶;二是指每餐主食二两左右;三是指每日3~4分高蛋白食品;四是指4句话:有粗有细;不咸(每日食盐控制在6g以内)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日500g蔬菜和水果。如坚果、大豆、豌豆和深色蔬菜、香蕉等。
3.2.1.1长期坚持散步、慢走、打太极拳、骑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不要选择短跑、举重、跳高、跳远等无氧运动。
3.2.1.2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和高血压有直接的关系,吸烟人群高血压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吸烟人群;少量饮用葡萄酒,如一天一杯可使血压降低,但过量饮酒可加重高血压,所以烟限酒对预防高血压有着重要作用。
3.2.1.3平衡心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心理应激、情绪紧张也随之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为此,及时调整情绪,适当休闲放松,保持健康心理对预防高血压也尤为重要。
3.2.2第二级预防:主要对象是高危人群,主要措施是早发现(规范化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3.2.3第三级预防:主要对象是患病个体,主要措施是积极治疗、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残疾和死亡的发生。充分利用社区及家庭资源,开展康复治疗和病后医护咨询教育高血压病人科学安排24小时的生活,做到缓慢起床-温水洗漱-适当晨练-耐心排便。早餐清淡-中午小睡-晚餐宜少-充足睡眠。
4护理
4.1护理评估:①健康情况:既往病史、日常生活方式②身体状况:③理社会状态;④理查体及辅助检查。
4.2护理措施:
4.2.1心理护理:病人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焦虑;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心理训练、音乐治疗等。
4.2.2合理均衡膳食:脂脉<每日摄入总量的30%,盐5g/日,胆固醇<300mg/日,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及刺激性饮料等。
4.2.3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提倡有氧运动,一般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40分钟,出现头晕、心慌、气短、极度疲乏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4.2.4遵医嘱给予降压药,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说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嘱病人坚持正规治疗,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降压目的后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维持血压平稳,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注意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补吃上次剂量或突然停药,以防血压过低或突然停药引发血压迅速升高及某些不良反应。许多抗高血压药物具有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应注意预防应指导病人不要在临睡前服药,病人起床或改变姿势的动作不宜太快,洗澡水不宜过热,床活动时穿弹力袜,站立时间不宜过久,发生头晕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脑部供血。外出时应有人陪伴。
4.3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定期监测
4.3.135岁以上者第一次就诊,应监测血压;
4.3.2至少每月自测血压或到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站测量血压1次,并记录;
4.3.3指导测量方法:做到四定,血压计定期检测,定血压计、定时间、定部位。
5社区护理管理
5.1首次就诊
5.1.1低危患者:每6~12月监测血压,如血压≥140/90mmHg开始服用治疗药物。
5.1.2中危患者:每3~6月监测血压,如血压≥140/90mmHg开始服用治疗药物。
5.1.3高危患者: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同时将改变生活方式作为辅助治疗。
5.2随访复查:
5.2.1低危患者:每3个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进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每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
15岁以上高血压发病趋势已不容乐观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目前高血压发病年龄越来越呈低龄化趋势发展,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年龄正在提前,比50年代提早了10年,15岁以上的青年中,高血压发病趋势已不容乐观。“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约1.6亿,15岁到35岁患病人数达15.4%,35岁以上达26.5%。”首都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向记者介绍。
“从临床现状来看,我们并未感觉到有越来越多的儿童患有高血压,但在儿童期就发现血压增高的情况是有的。”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内科主任金梅指出。
肥胖、饮食过咸等成为儿童高血压诱因
余振球指出,儿童高血压是指儿童时期所发生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13岁以下的患儿50%为继发性高血压,13岁以上90%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异常,比如肾脏、心血管、肾血管、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原发性的则是与其饮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此外,肥胖、饮食过咸、长期精神紧张、熬夜、性格急躁、噪音等都易成为诱发高血压的原因。儿童高血压80%以上都是继发性的,但原发性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青少年高血压多为原发性的。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也是儿童被“偷袭”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研究证实,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患高血压。除了基因遗传作用之外,共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惯都可能会使家族出现多发病的倾向。比如,家长本身就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孩子也会不可避免多吃一些,这样就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关于儿童高血压的原因,专家也指出,可能与其有高血压家族病史、自身肥胖等多种因素相关,比如,现在很多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的肥胖也成为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清楚,多与遗传有关,多盐饮食、肥胖也可能与高血压有关。
如何预防儿童高血压?首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
金梅还说,自身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儿童要注意经常监测血压,以掌握血压的变化情况,早期发现高血压。肥胖引起的高血压就要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另外,金梅还指出,高血压的治疗要针对不同的致病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继发性的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对于原发性的儿童高血压患者,如果经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及限盐、消除紧张因素等措施后血压仍无下降,也要适当地服用药物控制血压。
中青年人尤其不要误以为高血压是老年病, 而应采取积极态度。从胎儿开始,首先要注意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其次孕母应多摄入高糖类,少摄入动物蛋白同时要预防可能发生的病毒感染,因为宫内发育迟缓胎儿成年后易发展成高血压患者。
余振球指出,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预防原发疾病,如对肾炎、泌尿道感染的预防以及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某些可致高血压的药物。对高血压疾病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高血压进一步发展或者引起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对抗儿童高血压,非药治疗6个月无效需药物治疗
对儿童高血压的治疗,要充分注意其特点,不能由偶然的一次血压升高就给予治疗,必需按高血压诊断程度审慎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治疗。其次,患者的年龄愈大而血压愈高者,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愈大,要做全面的鉴别诊断。一旦确诊血压升高,舒张压(低压)超过90mmHg时,必须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要注意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还要注意限盐、戒烟、戒酒及放松紧张情绪。经非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舒张压≥90mmHg或出现器官功能损害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有专家表示,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治,对健康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所有高血压患者必须改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食盐、多食绿叶蔬果和脱脂牛奶、减轻体重、减少酒精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和脂肪总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且必须谨遵医嘱,保持用药量。
链接>>>
高血压用药技巧
高血压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所以患者要有自我管理血压的意识,并需注重用药。除了不能停药,患者还需要注意以前用药事项:
1、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每日服用1-2次,保证24小时血压平稳,减少血压的波动。
2、不要随意换药、停药,降压药物只要有效,不必经常换药,更不要随意停用,以免血压反弹。
3、禁忌人群警惕服药,选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如充分考虑妊娠、心绞痛、肾功能不全、禁忌症等因素。
4、多数人睡前不宜服降压药,忌睡前服用降压药物,因其极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具体用药请咨询医生。
5、降压标准个体化,对于仅患有高血压而无并发症者,应降压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血压应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或肾病患者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6、降压不能太快,对有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降压不可过快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