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四类:房屋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设备。它在医院资产中占据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笔者所在医院,截止2014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6.95%,它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和其他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对于固定资产,我们应当重点管理、重点监督,然而,当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前期购买,忽视后期维护。固定资产购买时,一般是经由下属科室根据业务需要提出申请,报固定资产管理科室审批,固定资产管理科室审核通过后,报主管院长审批,考虑一系列的可行性因素与经济效益后再行购买,严格规划。然而一般情况下医院都没有引进专门负责各类专业设备维修的专业人才,对于设备操作人员也极少进行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培训,设备购买后,在它的日常维护方面基本是一片空白。(2)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很多医院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机制很不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混乱。医院固定资产由财务部门负责总的账务管理,由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其他设备的日常管理,由设备科负责专用设备的管理,并未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而各个使用固定资产的科室也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这样容易导致权责分界不清, 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3)固定资产报废过程不严谨。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程序一般是固定资产发生严重故障或者老化后,资产使用科室提出申请,报固定资产管理科室审批,其中大型贵重设备还需统一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而固定资产发生故障后,很多情况下,固定资产的维修人员是由固定资产的供货方派遣过来,出于销货的目的,也许固定资产并没有达到报废的标准,他也会让其“提前退休”,而在资产使用人看来,性能更加优越的新型固定资产也更加具备诱惑力,这样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情况屡屡发生。(4)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根据会计制度,每个会计年度末应该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一个全面盘底,以做到账实相符,而很多大型医院资产上亿元,行政后勤、临床、辅助科室几十个,各类固定资产数以千计,到年底时往往不会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严格盘底,这样就造成很多固定资产其实已经报废,但由于使用科室未及时申报到资产管理部门,或者资产管理部门未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调整,而造成财务并未销账,而很多固定资产是被损坏或者丢失,也没有追加到责任人的责任,给医院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也造成固定资产财务帐与实物不符,给医院管理带来不小的漏洞。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薄弱
1、计量和检测工作不及时准确。实际工作中往往计量和检测工作,不及时、不准确流于形式,发票记载不完整、不准确,只是凭发票记载到会计部门报账进行简单登记。使计量及检测工作不准确、不够精细,这样不仅制约着资产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必然制约着会计核算的质量。
2、原始记录、收发领退及交接手续不规范。原始记录应该以事先规定的规范性的表格,将计量及检测工作和各种收发领退及交接活动记录下来的文字记录。原始记录的种类、格式和内容项目的不准确、不适用、不健全,以及传递顺序的不合理,必然制约着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程度。对于各类资产的收发领退和各类设备的交接移送,应该建立必要的手续。
(二)相关人员素质较低
相关人员,包括计量及检测工作人员、从事收发领退工作的人员、办理交接移送手续的人员和会计人员。相关人员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工作要求,制约着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程度。
(三)工作疏忽、使用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使用和管理单位无论哪个环节上出现工作疏忽情况,都会产生差错;对于已经产生的差错,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会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与管理相互脱节,“重用轻管”的现象,形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行政单位领导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做到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的及时到位,担负起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责任。各级财政监督部门,对使用和管理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也有待于加强。
(四)自然毁损、保管不善和舞弊现象
由于自然原因发生的无法避免的资产毁损,所谓无法避免,是保管人员使用现有技术条件无法避免;保管不善是由于保管人员失职造成的财产毁损和丢失;个人舞弊现象,也将导致账实不符。
二、改进措施
(一)建立责任追究考核制度
建立责任考核机制,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任期内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保值增值情况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与领导干部的绩效挂钩,并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实行事前论证,实行政府采购,对购置、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明确专人验收。 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监督力度。一是财政监督部门与会计核算应定期或不定期派人到使用单位了解其固定资产增减情况,二是审计部门结合正常的财务收支审计、单位领导的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等活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检查,三是会计核算财务部门要与财政、政府采购、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完善制度建设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标准
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事业单位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均未作明确规定。在现实工作中,除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外,依靠财政供养或与财政有经费缴拨关系的事业单位,都未计提折旧,由此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产生以下弊端:一是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三是不利于调动使用单位领导加强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应该计提折旧。主要措施是:一是完善和统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统一规定同样标准计提折旧。二是重新制定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现行标准一般设备500元,特殊设备800元,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执行时往往流于形式把资产费用化,简化会计处理程序不作为资产入账,建议应该参照企业固定资产标准进行统一。行政事业单位因其会计计量和确认基础实行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在购进时已一次确认支出当期支出较大,因此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应采用平均年限法,将固定资产价值在使用年限内均衡地逐期递减。分期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只需做一笔会计分录,借“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报废时,若该项资产已提足折旧,则:借“固定资产折旧”,贷“固定资产”;若该项资产未提足折旧,则:借“固定资产折旧”、“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时,在“固定资产”项下单独设置“固定资产折旧”项目,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递减项目。
(三)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和审批处理制度
1、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中对固定资产清查,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定,第六章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中列举了六种应当进行清查的情形。笔者认为不够严谨、不够准确。资产清查的要求应该更详细一些,比如:规定出定期清查的时间和具体要求,对使用单位资产的管理好坏、使用效益,规定出进行量化考核和奖惩办法和措施。而且应该明确要求必须按照规定开展清查并由财政监督部门监督实施,而不是应该进行清查这样的规定。
【关键词】 固定资产 管理问题 解决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不断进步,事业单位的办公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公设备不断进行更新,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正常经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管理。但是,随着固定资产的增加,引起了其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核算方法和基础不健全、维修和使用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效用,甚至会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流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以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效益。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购轻管”现象严重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只是一味的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优化事业单位办公环境,但是却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他们认为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对自身利益不会带来不良影响,因而总是想方设法的写申请、找关系来增加固定资产资产购置。事业单位员工可能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属于领导者的责任,与自己不存在任何关系,进而导致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降低。同时事业单位领导者会认为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固定资产无关,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后续管理,有的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身地位,一味的进行固定资产申购却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和资金预算,固定资产的盲目购置造成资产闲置。有的事业单位因为忽视固定资产后续管理而使得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出现严重减值问题,进而降低了固定资产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随意,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由一些没有任何会计专业知识的办公室人员进行管理,及时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有规章制度,这种随意管理的思想也只会使的这些制度流于形式。此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中,其出租、出借随意性很大,账实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最后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浪费、流失等现象时常发生。
2、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健全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资产核算过程中,要保证“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同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也要遵循该原则。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规定,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参考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原则。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往往不具有专业知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不能准确的进行明细登记,使得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存在差异。其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发生变化时,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不进行详细的交接,也不近性固定资产盘点,引起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现象严重。再次,很多事业单位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难以体现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脱节,不能真实地反应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这不仅不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管理,而且会对误导信息使用者,导致其做出不正确的决策。同时,很多事业单位忽视固定资产减值,现实中,很多事业单位不会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减值测试,导致固定资产的毁损不能及时进行核销。再加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填写固定资产卡片时,有意或者无意填写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填写错误现象时常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不及时,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严重,最终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3、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中,一般不存在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往往是各部门分头管理实现的。如:单位财务部门管理对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进行管理、对于一些专用设备由使用设备的专门科室进行管理。事业单位缺乏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同时,对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没有设立专门的内审部门负责,或者即使有内审部门,其对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严格意义上的监督作用。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甚至有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例如:在固定资产领用制度方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领用缺少实物登记台账,领用固定资产时,只反映在会计账面上,而没有实物记录,造成固定资产领用后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善情况严重。在人员变动之后,也没有严格规定交接手续,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关于固定资产报废、出售、转让等行为没有明确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操作责任心不强,对固定资产维修不专业,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资产评估,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甚至私下转让固定资产,加上事业单位领导长期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不问津,就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混乱和效率低下。
三、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提高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首先要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认识,意识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对他们定期进行培训,了解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他们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所有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尤其是与固定资产管理密切相关的会计人员,通过开设专题课程来提高他们经营管理固定资产的能力。再次,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合理设置专门部门,负责资产的购置以及后续管理工作,并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才,同时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应该定期进行考核,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其管理效益相挂钩,在单位内部执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理论,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积极性,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爱岗敬业精神。在单位内部开展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竞赛活动,鼓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而促使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高。
2、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和管理
以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与企业存在很大差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权责利”是相分离的。在2012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准则中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办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核算方式逐渐向企业靠近,要求对固定资产按照其经济利益实现方式计提折旧,对于存在减值现象的还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对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和管理做出严格规范,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杜绝固定资产交接混乱现象发生,使固定资产的每个核算环节都有清晰的账目可查,并力争做到核算准确无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单位要准确确认固定资产,不能遗漏固定资产的确认,对于不确定的固定资产也不能草率确认,必须实现资产的准确计量。其次,事业单位必须清楚固定资产的核算思路。单位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就需要有效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同时,必须配置专业人员核算固定资产,这就要求单位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明确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在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过程中,需要按照合理的方法进行折旧,因为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要将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事业单位还不能忽视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根据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状况,定期对其进行减值测试,以便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对于固定资产的维修、转让、处置等都必须按照严格的会计准则进行,不得擅自处理固定资产。
3、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仅需要设立有效的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建议完整且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首先,事业单位应该设立固定资产日常操作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包括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购置的计划申报和审批,对资产采购、验收、登记以及维修和保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说明,使其具体操作有序化,对固定资产的收发、转让、报废等各种变化做出详细记录,提高对固定资产核算的约束力,避免对固定资产进行随意操纵。其次,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随着其发展不断进行变化,不管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在内部完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的数量进行盘点,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针对固定资产判断,分别对盘盈和盘亏固定资产分析原因,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保证单位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再次,针对固定资产的损失,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负责人,对于固定资产的损失或者浪费,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固定资产的相关负责人就其负责部分赔偿损失。最后,事业单位还有必要建立监管机制,负责监督相关制度的执行,保证单位的制度能有效落实,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从提高管理意识、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手续、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出发,力争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普遍存在着思想上重视不够、使用效率不高、盘亏现象突出、占有苦乐不均、使用记录不完整等问题。究其成因主要由国家及主管部门对高校缺少成本核算的政策与高校内部缺少重视资产使用绩效的管理环境所致。应通过树立成本观念,强化绩效意识;建立“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夯实绩效考核基础;促进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科学制定配置标准,全面实施效益评估;控制增量预算,实施全程监控;注重结果运用,强化奖惩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以不断加强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工作。
关键词:
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考核
为促进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考核,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完善。
一、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不高的成因
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普遍存在着思想上重视不够、使用效率不高、盘亏现象突出、占有苦乐不均、使用记录不完整等问题,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国家及主管部门对高校缺少成本核算的政策所致(1)宏观法规政策缺失,导致不讲办学成本与讳言使用绩效。一是法律法规没有要求按成本办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号)虽然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2005年国家发改委虽然出台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把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纳入政府监管范围,但严肃来讲不是通过会计核算程序计算而来的会计成本,只是一种统计成本。虽然2006年12月25日教育部就说正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研究高校学生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和核算方法,[1]但是直至今日也没有制定出大学生培养成本。再如《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都没有要求进行成本核算。由此造成高校所有人员没有成本意识,不按成本办学,导致资产使用绩效普遍不高。二是办学条件与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办学没有资产使用绩效衡量指标。如规定“教学设备利用率”,对校内实训条件优秀的则要求“利用率高”:“①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4000元,文史财经管类≥3000元;②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8台;③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7个”,[2]却没有对教学设备利用及校内实训条件提出量化指标。另外规定的合格要求是:新增教学仪科研器设备所占比例不低于10%。(2)主管部门的“指定”大赛设备及软件,导致部分资产使用的单一与低效。目前,教育主管部门热衷于技能大赛,如某省2015年就组织了15次技能大赛,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但是由于每项大赛在不同周期内都有不同的赞助商,而参赛又必须使用赞助商的设备及软件,这就迫使参赛院校不论有无同类设备及软件都必须新购这种“指定”设备及软件。导致其作用仅限于大赛,其受众面很少与使用绩效极低。其次,高校内部缺少重视资产使用绩效的管理环境
(1)绩效意识普遍淡薄,无偿使用观念盛行。
在高校内部对资产的诉求一直处于只讲需要,不讲绩效;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只讲无偿占用;不讲投资问报;只讲我有我用,不讲共有共享。在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环境下,导致在“教学需要”、“社会效益”的幌子下,各部门在资产配置上普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求人”,致使重购不止,利用偏低,闲置浪费。[4]
(2)重视账物相符,忽略使用绩效。
一是重视账物相符。在高校内部尽管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资产清查,但是其核心是为了完成《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所要求的“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亦即资产管理一直是以账物相符为主要目标。二是不讲使用效率。对如何集中管理,余缺调剂、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等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重视不够、考虑不多。[5]既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刨根问底,更没有建立资产使用经济责任制度,造成重复购置,低效使用。
(3)未建衡量标准,考核缺乏依据。
一是资产使用绩效考核缺乏政策标准。关于贵重仪器设备的效益标准教育部做出了明确规定,高校在进行资产绩效考核可以作为参考依据。而关于非贵重仪器设备的效益标准则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各省教育主管部门,虽然都要求进行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但是普遍停留在定性标准上,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如《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尽管要求:“真实地反映和评价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坚持分类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绩效考核与预算考评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应当包括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主要内容”,但是却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再如《江苏省省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考核评价实施细则(暂行)》(苏教财〔2013〕4号)考核内容之绩效管理(10分)也只是中列出了(1)开放共享(5分):高校逐步实现各类资产开放共享3分与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逐年提高2分;(2)建立资产绩效考核办法(5分):建立校内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办法2分与设置绩效考核指标3分,同样缺乏量化标准。二是资产购置论证缺乏标准。不仅要论证申购理由、拟购仪器功能指标及质量调查情况报告、购置与使用的风险规避与应对方案,更重要的是要论证开放共享、使用效益。如校内同类仪器工作机时小于1600h/a,则不主张购置新仪器等。[6]但实际上则是只论证申购理由,致使从源头上就注定了使用的低绩效。三是资产使用绩效考核缺乏客观依据。如某校对10万元以下的实验室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求达到1296课时/年,而事实上则是在127个实验室中只有2个实验室的课时达到了规定标准,平均仅599.78课时/年。这就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四是资产使用绩效考核缺乏必要经验。如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规定在3年内对省属高校国有资产进行一次考核,并在2004年对12所高校进行试点考核。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高校没有开展过绩效考核。如上所述,某高职院也是在2004年底首次进行绩效考核,其间存在着许多困惑。
(4)设备使用单一,难以形成共享。
首先是使用单一。一是仅用于教学,几乎没有用于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二是仅用于技能大赛,而非还能用于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其次是难以形成共享。由于缺乏一级共享平台(学校)和二级共享平台(院系),实验室建设中的课程化与小型化特征越来越突出,使用绩效越来越低。如某高职院在2004年绩效考核时,发现有2个实验室全年未使用,9个实验室半年从没开机,有的实验室全年开机仅8小时与16小时。
二、加强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工作的建议
1、树立成本观念,强化绩效意识
在这方面需要:一是高校领导要有成本与绩效的观念,要像抓教学与科研一样重视固定资产工作,把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管理水平列入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便营造出优化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必需的良好氛围。二是高校实训与资产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绩效观念、管理意识和责任担当。[7]不仅要宣传绩效管理的政策法规,而且还必须制定绩效管理的制度与标准,并且要进行科学严谨的购前论证把关,从源头上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高效化。
2、建立“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夯实绩效考核基础
目前,高校会计制度一直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尽管已要求计提折旧,但是并不对高校管理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只有根据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逐步建立“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并进行成本核算,才能夯实对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行真正考核的基础。[8]促进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创新管理机制,加大资源调剂。认真分析学校闲置资源的现状,搭建资源调剂平台,积极推进闲置设备调剂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科学制定配置标准,全面实施效益评估
要摸清配置依据。认真学习国家、行业相关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的参考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的配置标准。要深入调查研究,论证测算标准,开展标准试点,全面系统实施。要加强目标效益评估。即以项目申报时预定的每年使用目标为标准,在年底对每个项目的目标效益进行评估。其次是教学与资产管理部门对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进行年度评价,作为今后是否扶持的依据。再次是严格控制报废报损。报废报损既不能取决于使用部门,也不能取决于教学与资产管理部门,而应由专家组论证决定,以提高报废报损的科学性。
4、控制增量预算,实施全程监控
要控制增量预算。对增量资产的配置进行全程、系统监督,以实现固定资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的相结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要注重结果运用,强化奖惩机制。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不能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上,必须真正与预算管理、提高效益相结合,以形成“钱投向何处,绩效说了算”的新局面。[9]因此,必须完善资产管理绩效的奖惩制度,对使用绩效偏低的部门不仅要停止新增资产,而且要在学校年度综合考核中实施一票否决制,至少也应当占有较高的权重。对使用绩效较高的部门不仅要保证其新增资产的需求,而且要大为宣传与褒奖。以保障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要倡导自主学习。要学习国家、省主管部门关于资产与设备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理论学术界关于资产与设备管理方面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路;同行关于资产与设备管理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等,结合学校实际开创新的资产管理新途径。要开展高效服务。既要树立很强的服务意识,更要有突出的服务能力,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提升业务能力。要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密切结合学校的管理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石希.教育部:高校培养成本核算方法正在研究中[Z].2006-12-25.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Z].2004-04-19.
[3]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Z].2004-02-06.
[4]张煜.以绩效管理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J].经济师,2011,(05):97-98.
[5]王玉香.公立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5,(05):93-96.
[6]凌辉等.大型仪器购置可行性论证的方法与流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224-227.
[7]朱丽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讨———基于绩效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122-124.
[8]朱丽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经济视角(上),2012,(05):146-148.
迁西县农牧局河北唐山064300
摘要院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具体的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仍然存在责权不清,违规使用、毁损严重、账实不符等问题。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对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做到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等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安全完整;核算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具体的管理。合理有效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仍然存在责权不清,使用违规、毁损严重、账实不符问题,使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那么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使其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笔者结合多年工实践,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单位要设置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使各项制度具体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增强有关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固定资产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资产的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 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
单位的财务部门应设置固定资产专职岗位,指定专人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毁损、调出等业务进行正确核算,根据核算结果,及时对固定资产分类和明细账进行登记。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各资产使用部门对账,随时了解资产的使用状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加强沟通,资产使用出现问题及时告知,需要进行账务处理的按规定及时处理。
3 实行固定资产数据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使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首先对其所拥有的全部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清查,将固定资产信息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然后根据清查结果,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关规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和资产数据台账,实现本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从而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准确,全面。
4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毁损等方面建立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单位要根据需要合理制定资产购置计划,严格履行资产采购及付款等环节的审批手续,并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在资产的保管、使用方面要采取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措施。固定资产毁损严格按规定制度审批,任何人不得随意减少固定资产账面数额,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单位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抽调专人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发现问题,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管
监管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发现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监管部门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实际调查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处置情况,根据所查实际情况,对未按资产管理办法使用,私自买卖、或出租、出借他人的行为予与公开通报,其所得应当上缴的上缴,应当追回的资产追回,该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6 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盘点、处置制度,定期对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置和会计记账处理,做到账、实物相符。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和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的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7 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袁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
根据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业务、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及时更新财务会计业务、法规等方面知识,严格按《会计法》要求规范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积极参加电脑操作的培训学习,提高电脑技术操作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同时,各单位应当把好人员入口关,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人员标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具备胜任工作的资格和能力。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安全保值,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并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 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意义
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一是指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二是指所有者放弃现在使用货币的机会,按放弃时间长短计算的货币可获得的报酬水平;三是指投资者因进行投资而推迟消费所应该获得的报酬。
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于医院的经营决策有着较大的影响,只有重视其存在,才能使决策更科学,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传统会计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忽视相关性,货币的时间价值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和非历史性,在会计核算中往往不加以反映。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院竞争日趋激烈,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大量涌现,会计信息重可靠性轻相关性的现状开始转变,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领域。
二、医院固定资产传统折旧方法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医院固定资产传统的折旧方法在币值稳定的时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现今的情况下,它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1、现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依据的,也就是说,在购建固定资产的时点上来计算未来应该摊入生产成本或费用的金额,其实质是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以现行的物价水平把投资成本分配到以后各期。很显然这从根本上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虽然有人认为加速折旧法不存在这方面缺陷,因为它们可以提前收回部分投资,减少因为物价上涨而产生的货币时间价值损失,但由于使用该方法收回的依然是历史成本,没有考虑物价指数的变动因素,没有从根本上基于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来确认各期的折旧额,因而即使是加速折旧法也不能弥补由于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产生的差额,这部分差额既没有被转入产品的成本或费用,又没有被计入医院的损益,因此,在会计处理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配比,成为沉落成本,形成医院资产的一种无形损失,时间越长,固定资产价值越高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率越高,该损失就越大。这一方面形成了医院资产的价值补偿,削弱了医院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虚增了医院的年度利润,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2、按照固定资产原值计提折旧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作为计提依据,即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忽视了社会经济通货膨胀的因家,不仅不符合我国长远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导致医院自身积累减弱,固定资产更新困难,严重地束缚着医院自身的发展。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币值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币值的变化已经打破了会计上的“币值不变”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仍然按照原来的价值作为折旧极限(包括按年限折旧或加速折旧)的方法显然不符合现实。如2001年购置一台新的专用设备为9万元,2002年购置同样的一台要12.1万元,而现在该设备的市场价格在16.5万元左右。如果该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固定资产以传统方式折旧完毕后,其折旧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其更新的需要,也就更谈不上购买先进的设备。因此每次固定资产的更新将是医院自有资金的减少。从理论上来说减少生产资金势必以牺牲生产规模作为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的设备逐渐出现老化(只能沿用旧式设备)和过期使用,新技术难以应用,令医院的经营走向衰退,这种情况反映出医院整体价值在贬值。
3、固定资产原值与预计净残值不具有可比性
固定资产原值是一个历史数据,是医院基于购买或者自建该项固定资产时的物价而花费的各项相关的支出。而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计状态,医院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它只是一个未来值,是企业在一个预期状态下对未来收人的一种估计,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并且它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金额的大小都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而它只是一个或有事项,而新的会计准则规定,或有资产是不予确认的。用历史数据与或有数据进行比较既不符合客观性原则,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三、对传统折旧方法的改进
1、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物价指数因素
按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基本上都是历史成本的收回,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因而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实物补偿,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应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物价指数因素。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是按月计提,如果每个月计提折旧时都来确定货币时间价值和物价指数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可以采用保值折旧率法,也就是根据国家每年的物价指数确定企业的保值折旧率。所谓的保值折旧率也就是在原有的折旧率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保值”系数,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即保值折旧率=基础折旧率+保值贴现率。由于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不再考虑净残值,因而,固定资产的基础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保值折旧率=l/预计使用年限+物价指数,再按照保值折旧率来计算各期的固定资产折旧。
2、取消净残值
由于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往往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科技的高速发展更加剧了对固定资产报废时净残值确认的难度,并且预计净残值是一个未来估计值,是一项预计资产,与基于历史成本计量的固定资产原值缺乏可比性,所以无论是出于谨慎性原则还是基于会计准则的规定,我们都不应该确认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四、基于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医院原有折旧方法的选择问题
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医院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利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这些折旧方法可以归纳为直线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和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直线法的特点是在估计使用年限内每年或每单位对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是相等的;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是指在固定资产投人使用的最初几年提取较多的折旧,而后期逐渐少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在有效使用期内快速得到补偿的一种方法。
显然这两种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都是对于基于历史成本计价的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的,方法本身的出发点都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但单纯地就两种折旧方法而言,加速折旧法更贴近于考虑了时间价值的影响。这是因为:第一,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多计提折旧,使医院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缴纳的所得税相应减少,后期恰好相反,缴纳的所得税高,采用加速折旧法,实际上推迟了医院向政府纳税的时间,等于政府无息给企业贷款。第二,在固定资产更新未到期之前,折旧准备金当然是不可能沉淀的,而是投人到服务之中,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这样就会使医院留存较多的现金,留存的越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越多,这样就使医院得到了货币时间的好处。所以单就现有的折旧方法而言,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加速折旧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上官敬芝:平均贴现折旧法简介[J].时会月刊(会计),2006.
[4] 龙云飞: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管理
策略
1.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固定资产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等一些列的总称。而医院固定资产的任务就是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增值,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果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理念角度来诠释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话,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就是一种从形成作为其源头开始一直到资产退出为止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其中所包括的管理业务也是纷繁复杂的,主要有产权管理、设备管理、资产租赁、资产评估、资产实物核算、信息化管理等等项目。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
第一,很多医院在购置了固定资产之后,管理者就开始对其不理会了,经济效益和使用成本都不去顾问,导致有些固定资产损坏了迟迟未能维修,甚至有些资产还会一直闲置下去。因为管理意识的薄弱,重钱轻物的思想,使得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极不协调,财务监督力度薄弱。
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大型的医院都会设立三账一卡的制度,财务总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总账、一级明细账和二级明细账、台帐。但是负责二级明细账的会计人员业务属于财务部门领导,而行政属于资产管理部门领导。这种领导方式导致了一种即管非管的状态,对会计人员来说也是十分尴尬的。
第三,在医院实行“三账一卡”制度形式的时候,虽然有专门负责这一领域的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但是有时候对于人员要求的制度并不完备,或者是管理人员的人手不够,有些人员还担任着其他的工作,配备随意性和专业人员不够专业;负责二级明细账的会计人员,由于本身的意识薄弱,往往认为这些岗位根本不重要,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低下,在这些所谓“不重要”的岗位常常会配备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员来管理;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或者是培训过于简单,缺乏设备的维修人员,各个岗位的职责不够明确,追究责任困难,责任追究制度没有或不全面。
第四,因为会计核算的不规范,导致部分资产管理和会计人员在对资产进行分类的时候纯粹按照资产的价格来分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现今,有很多的资产市场价格变动的幅度是很大的,即便是同一种资产,在不同的年份价格的差距也是很大的。而且固定资产的标准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有时候去年的固定资产到了今年就会因为达不到标准而属于了低值易耗品管理。同一类产品也会因为规格型号的一些差异而存在着价格上的差异。有些医院,就是因为没有把固定资产入账标准进行统一,入账标准因人而异,随着时间而变化,随意性大。一些管理人员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等到该管理人员离职换人之后,因为加之不够,只能归属低值易耗品管理;即便是同一个管理人员,如果今天按照固定资产入账,明天又按照低值易耗品入账,如果没有统一标准的话,随意性也是很大的。
第五,对于资产的处置,部分医院表现得十分随意,光是凭借着使用者或者是维修人员的意见就进行报废,有时可报废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设备。这其中就缺乏一种约束机制,使得部门过分热衷新设备的更新换代,而维修人员也热衷于送人情等,在报废单上好不负责任地就签字。总而言之,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医院缺乏独立的、有效的论证和监督机制。
第六,由于个别医院资产报废的程序有问题,规范程度欠缺。导致部门管理的实物已经报废,但是因为其中的一些程序上的混乱和缺陷,财务部门没能够及时减账。而部分医院对于产权的意识也不够重视,相关资产没能够及时办理相关的权证。这样时间久了就很容易产生产权纠纷,而且还提供不出有力的证据。有时候,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还有使用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更换、离职等,由于没有对资产进行清点和移交,会导致移交不清的现象。这些都是缺乏有效约束所导致的一些管理问题。
3.医院健全内部控制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根据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考虑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健全内部控制。第一,固定资产的增加必须要按照预算来执行和安排。根据每个单位自身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且对投资进度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而且对于一些重大的项目,则需要集体解决并且审批,避免造成重大损失。而对于外购固定资产而言,则应该完善审批制度以确保执行环境的良好。第二,单位应该建立完善业务授权审批的相关制度,明确其中相关的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人和经办人的职责范围。第三,单位要根据相关的制度结合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账簿记录的制度。并且交由相关的部门顶起核对相关的账簿,以确保账务与实际情况相符。第四,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修等应该讲责任明确到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并且同一部门不能办理业务的全部过程,加强内部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避免出现内部人员联合进行的情况发生。第五,加强对于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内控,并且明确其中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以及相关的责任等等。重大项目的资产处置则应该集体做决策,避免出现个别人独权办理的情况,对于固定资产的价格则应该采取必要的方法经过授权部门的审批之后再来确定。第七,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制度应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完善。第八,建立投保制度,防范和控制资产的风险。应由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对于单位需要投保的项目进行申请,按照相关的流程审批之后,在进行手续办理。如果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变动时,应该由相关的部门及时提出申请然后经授权之后进行解决。第九,对于违法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和部门进行必要地处罚。
4.结论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好坏就直接对医院生产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就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所以,从医院的角度上来看,资产管理就应该按照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科学有效地推进,不断完善资产的创效能力,以奠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要真正的做到这些,就必须从思想上进行转变,通过各种策略和措施来调整和优化,使得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跃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12期
[2]乔宏亮.关于对资源整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年31期
一方面,建议提高工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在现有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前的物价水平,科学合理的确定工会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在工会资产核算中,适当引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适当引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首先,建议对工会固定资产设置专门的辅助账,参照企业会计中每年年终进行的减值测试方法,合理确定工会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并利用相关的折旧年限,对各项固定资产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现值认定。其次,充分利用固定资产辅助账,做好对实物的使用、维护、预计残值等情况的登记工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工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二、完善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结构
(一)引入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成为风险管理的督促与参与者,传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为以法令遵循及财务报告为主轴,须转变为以协助企业总体风险管理为重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积极参与公司策略决策过程,将公司目标、风险承受度及策略加以连接,以审视公司风险管理程序,并协助公司经营管理阶层,辨认及处理整个企业所有相互关联的风险,包括:针对经营管理阶层的风险评估基础与风险处理策略的适当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提供改善风险策略的建议,积极协助经营管理阶层掌握机会;依据经验、判断及管理咨询,协助定义尚未确认的风险容忍水平。
(二)完善咨询服务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提升为管理部门咨询服务的对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若能有效发挥提供咨询服务的功能,基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公司本身业务的了解应该优于外界专家,且能作后续有效的追踪服务,其效果更可能超越外界的专家,包括:随时掌握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发展,引领公司导入先进的信息作业环境;随时注意公司资产调控规章制度的优缺点,并思考改进缺点的方案,使其运作更有效率,重视工作简化及流程设计,对不适切的作业程序,提出改进方案;要能确实协助经营管理阶层,提升公司营运效果与效率。
三、增进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工作
(一)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作业
为能执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作业,企业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依该制度,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管理系统,制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实施细则、标准审计流程及作业期限等,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受查单位遵循,并依上级管理部门核定的年度计划,进行年度固定资产管理作业。固定资产管理作业,可针对 BSC 策略目标、关键绩效(KPI)、行动方案、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进行查核,每年并进行一次企业层级内部控制自行检查作业、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及妥适性的复核。另外不定期做法规、政策、策略、指示、重要建议等遵行的查核。另外,针对上级管理部门交办查核事项,甚或舆论与媒体所反应的重要案件,也须办理项目查核。
(二)取得高层管理阶层的强力支持
一是完整参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参与公司各类型的重要会议,以便充分了解公司愿景、使命、核心价值、企业文化、经营策略、管理方针、营运活动等。二是完全独立。独立性是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以无偏袒方式执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的能力,免于受到威胁。企业赋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相对独立性、不受任何干扰的查核权力,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效果。三是足够资源。公司充分支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力、设备、权限及经费。四是充分信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以诚正、客观态度,专业执行职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报告内容、建议事项,高层管理阶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信赖。
四、利用大数据机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措施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其使用或者占有的一年以上并在这过程中其原有物质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的资产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的使用非常的广泛,它在企业全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业务活动及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本文就当前新形势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就如何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在企业中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和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缺乏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再加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使得管理人员在进行单位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时,没有充分的制度依据和监督处罚手段,造成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二)思想重视不够
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大多属于非经营性的资产,因此不会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等营利性的活动过程中去,因此,很多企业都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忽视了对它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
(三)重购轻管现象严重
在我国的部分企业中,由于其领导过分偏重于“门面工程”的建设,使得其相关人员在物资采购时,为了企业或部门的“面子”,不顾工作的实际需求,盲目的采购一些华丽、先进、昂贵、充门面的办公物资,但是有缺乏对其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企业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中存在较大的重购轻管现象。再加上我国目前企业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不足,常常出现单位对大量的账外资产随意的调用,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当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认识不足,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际的业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财务预算中缺乏及时、合理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相关的政策管理法规和制度,努力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控制模式,从单位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支撑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要加强单位内固定资产管理的独立性,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实施。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和重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管理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并积极的规范和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的操作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节约单位资金。同时,还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法制意识,牢固确立依法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意识。
(三)企业要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工作
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规范其采购工作的行为,以便减少重购轻管现象,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要本着采购信息透明、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要明确企业采购的对象和范围,规定采购的方式和程序,并严格按照有关的企业物资采购原则制订一个科学、合理、具体的采购方案。此外,企业还要大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对账实管理的审计。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特性和权威性。要严格审计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及时的发现和分析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潜在的隐患,并实施相应的解决防范措施,以减少和降低资产报表中的错误或误差,避免造成单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针对目前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对相关内控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当今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会计管理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加强企业在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其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节省企业的成本资金。有利于加强和保障企业长期建设工作的稳定开展。因此,企业要积极的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宇晖.新时期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益探索[J].时代经贸,2012
[2]匡平.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思考[J].中国商贸,2011
[3]陈娅.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用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