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范文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第1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范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跟进体系 心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71-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学生只有学会如何主动地去学习,如何掌握一项过硬的技能;如何正直做人,如何展现真实的个人魅力,如何积极生活,如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全面发展,向上成长。

根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表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性格外向张扬、积极表现自我突出自我、有明确的个体目标、有独立的主观意识。随着世迁、万物更新,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科技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当代大学生受到国外文化、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因特网的全球化使用也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潜移暗化的影响;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莘莘学子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大胆提出了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跟进体系。

大学生思想教育跟进体系分为4个阶段:预防、诊断、干预、反馈;并且“诊断―干预―反馈”形成一个循环,让大学生在不断地“诊断―干预―反馈”过程中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政治思想。

1 预防阶段

此阶段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面向对象的是所有大学生。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以下3种。

1.1 建立稳健的理论基础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承担教育的责任,还应肩负教化、培养、塑造的重要使命,建立起强大健全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与教育现状因材施教,并结合当代大学生几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性格外向张扬、积极表现自我突出自我、有明确的个体目标、有独立的主观意识),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课堂教学方式。

1.2 社会实践是提升思想政治的必经之路

大学生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包括以下几类:调查报告、理论讲解、志愿者活动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社会实践,不仅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有所帮助,而且对社会相对脱节的大学生来说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3 开展网络道德宣传和法制教育

在科学技术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加强对网络道德的监管和法制教育的宣讲。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班会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监管和法制教育的宣讲。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客观地对待虚拟网络世界,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和手机,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认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

2 诊断阶段

在此阶段,旨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诊断,筛选出思想方面出现偏差的一部分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预防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防止简单问题变复杂、变严重。此阶段面向的对象是所有大学生。

固定诊断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12月中旬。另外,每月辅导员还应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简单的思想状况诊断,做到“无遗漏、无偏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诊断方式可参考量表编制、测试方法、统计方法。对诊断结果,可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力求诊断的准确性、真实性。在诊断阶段,一旦发现有思想出现问题的学生,要采用正确恰当的手段进行及时干预。

3 干预阶段

对大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一定要及早发现,尽早处理。对于处于萌芽状态的思想问题,相对容易处理,并且处理所付出成本和造成的影响也相对较小。然而有些思想问题,一开始可能是微不足道、不易察觉的,一旦疏忽大意、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酿成大错,更甚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键是要对这些问题未雨绸缪。具体干预方法可参考以下4种,各种方法可自由组合使用,不同情况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3.1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如何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那势必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做这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心、耐心,熟悉并善于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知识,并且在学生中拥有较高的威望,或者可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3.2 带入感情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论理,更要带入感情,这样才能让被教育者放下心理防备,逐渐消除教育主客体心理上的距离感。当代大学生性格外向张扬,积极表现自我、突出自我,有明确的个体目标,有独立的主观意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让大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从这个意义上讲,动之以情比晓之以理更为重要。所以,带入感情的教育方式是走进其思想世界、做好其思想工作的基础。

3.3 及时分析并记录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

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准确地建立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态信息跟踪数据库,包括学习状态、思想行为表现、生活状况、课余兴趣爱好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详细记录在案,并进行动态更新,及时监测,建立预警机制,便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有选择地重点跟踪需要帮助的学生。

3.4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情况,把对其选拔、培养、发展的过程中当作是进行更为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并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把党支部建到每个班上,使其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同时,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表现出到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提高其发奋学习的自觉性。

4 反馈阶段

学院思政教育科设立学生思政信息总站,设立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定期参与学院思政信息站的活动并对学院开展活动进行指导服务,处理与协调学生反馈的问题。大学生思想动态情况上报流程如下。

4.1 收集学生思想动态

通过同学交流、师生座谈、调查走访、网络监测等形式对学生思想动态情况进行关注。

4.2 整理学生思想动态情况

信息员每月15日、30日分2次撰写学生思想动态情况报告上交至学院思政信息站,思政信息站每半月整理一次该学院学生思想动态情况,并形成综合性学生思想动态情况报告。

4.3 上报学生思想动态

学院每月15日、30日前分2次向学生工作部上报学生思想动态情况,如遇学生突况随时上报。

反馈阶段并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结束,反馈结果出来后,应根据结果是否理想,斟酌是否再次进入“诊断―干预―反馈”的循环;该循环可反复进行,直到诊断结果为理想状态或正常情况。

当代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培养大学生的纵向思维习惯作为首要任务,使其能够用理性的思维去追溯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发展眼光的潜力股,把民族、国家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从根本上破除历史残留的禁锢和偏见。

参考文献

[1] 张中伟.和谐社会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D].合肥工业大学,2009.

[2] 闫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D].继续教育研究,2008.

[3] 周恒,h家政.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

[4] 熊湘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J].常德师范大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8-99.

第2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范文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1.从积极影响方面来分析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极大地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大众媒体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这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不足,缓解了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调、乏味的问题。尤其是大众媒体所关注的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教育素材,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大有助益。同时,教师可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平台不断充实教育信息,开阔学生的教育视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另外,大众媒体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一般只是采用上课的方式或者开展讲座、会谈等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受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没有关注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教育的实施更多是以教师的教育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教育的实施效率比较低。而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传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为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拉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高效开展。

2.从消极影响方面来分析

大众媒体传播的方式与内容的日益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说,近些年来我国的大众传媒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大众媒体数量日益增多,其中包括各个层次的电视台、不同类型的报纸杂志、种类繁多的省市电视台以及形式多样的网站等。一方面,虽然大众媒体的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大众媒体的质量却良莠不齐。如一些媒体为了追求关注度,将低俗的内容进行传播,这些低俗不良的媒体传播内容,在客观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大众媒体的市场化倾向严重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大众媒体也以市场化作为发展方向,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大众媒体的一些不良倾向也逐渐显现出来,一些不良媒体为了迎合市场需要,获取更大的利益,吸引观众,不惜用一些不良的信息、低趣味的节目哗众取宠,以此作为扩大发展的手段。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虚假新闻、人为的负面炒作等不好的内容屡禁不止。一些大学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思想产生了变化,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产生了影响,同时对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带来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二、解决大众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

1.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大众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是比较丰富的,专业能力也是比较强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大众媒体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显然是不够的,一些从业者职业素质不高的情况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大众媒体的从业者也把实现经济目标作为从业的重要目标,他们在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坚守职业道德底线,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大众媒体的相关主管部门重视培养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教育大众媒体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增强大众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加紧制订有利于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整体素质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大众媒体从业者的队伍建设,保证大众媒体为净化社会环境承担应有的责任,以此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更好开展。此外,还要重视对大众媒体从业者进行定期培训,通过有效培训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

2.学校与家庭要形成合力

第3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范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思想特点 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056-01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对我国的发展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国家的重点关注,要对他们的思想道德进行提高,以及对政治工作进行创新,从而促使他们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对政治的思想认识不清楚

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的实事、政事比较关心,在他们的认知中,身边的小事情和小新闻完全不能和国家中发生的实事政事相比较。但是,他们对国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基本状况没有足够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他们的反应往往过于激烈。而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存在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一问题的存在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过分追求完美,不能从容面对负面的事情。

2.有足够的竞争意识,但是没有足够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前进和发展,我国社会就业环境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由于大学生的数量太多,就业环境中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在面对这样的就业竞争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养成了相对较强的竞争意识。当代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对自身竞争意识进行过有针对性的培养,但是,由于其在校期间很少接触到社会现实,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情况了解不清楚,而且,当代大学生多是在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中成长的。所以,在当代大学生面对一些较为重大的打击时,没有足够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3.理想主义色彩过重,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大多是被家长呵护长大的,相应的社会经验不足,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也不熟练。由于对现实社会认识不够,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主义色彩过重,他们普遍觉得要为梦想奋斗,而不是为国家建设或社会责任进行奋斗。在他们的梦想中,大多是与权利以及金钱相挂钩的,由于其自身没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在追求梦想的时候很容易走上歧路。

二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上进行创新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要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过程中做一定的创新和改革,从而使教育工作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与相关的教育理念进行紧密结合,从而使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跟时代相融合,提高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教育内容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的热情相对较高,但对其思想认识却不清楚,教育工作者可从其思想出发,理清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对现代社会形式以及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较清楚的认知。

2.从教育理念的角度上进行创新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意对相关教育理念的创新。其中,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是独立的,它与整个国民思想教育都是密切相关的。在创新教育理念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使教育观念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相符合。另外,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诚信理念的灌输。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不重视,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意对其道德观念的培养。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前进和发展,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在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要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过程中做一定的创新和改革,从而使教育工作跟上时代的脚步。

参考文献

第4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范文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建设;创新

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担负着规范大学生行为和塑造大学生思想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展和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早在1953年清华大学已提出“双肩挑”辅导员队伍建设,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从1977年重新实行高考招生制度、高等教育改革开始。所以促进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快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成长起来的有特殊性格的一代,他们对新事物有很强的适应性以及很强的创新意识。但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背景下,一些学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欠佳,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总体积极向上。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普遍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充满信任,对前途具有信心;普遍具有强烈的成才意识,希望把服务社会与自我发展统一起来,展示才干,增强竞争力。但有些人理想淡泊、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倾向较严重。

2.大学生思想状况有强有弱。大学生思想状况集中表现在五强五弱: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大学生在考察问题、处理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五个“更多”,即更多的采用生产力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态标准;更多的采用具体利益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更多的采用批评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的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

3.大学生思想特点鲜明。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是“高、大、快、强”即开放程度高,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最突出的特点是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这符合社会现实,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大学生在行为过程中,追求自我支配和自主决策;在生活中追求自立;在精神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与市场经济主体要求一致。

二、高校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的基本思路

1.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在辅导员机制逐步健全完善,辅导员队伍逐步合理化、正规化后,核心任务就是加强辅导员内涵建设,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辅导员胜任能力培养。胜任能力的培养由学校培养和个人自学两方面组成。学校“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把辅导员的培养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辅导员在得到基本的培养培训后,就要在具体事务管理过程中认真思考、总结和反思,并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就业指导理论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其次,树立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意识。高校辅导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主要职能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而在现阶段主要职能应该转变为服务。这是因为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大学生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他们有权利要求学校提供满意的各项服务,高校辅导员理应成为大学生的服务者和代言者。其服务的主要内容有: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思想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例如: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促使大学生营造优良的班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这就要求辅导员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保持与学科前沿同步,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令学生敬佩、让学生信服。

最后,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方式与途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说教”,而应该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很关心社会问题,对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心理反应也较激烈。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沿的辅导员,要指导他们正确地、全面地看待事物。这就要求辅导员所持观点科学正确,并且指导的方法途径达到多样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到经常性和反复性。高校辅导员要从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八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要针对学生中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工作,强调工作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此外,还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经常深入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促进师生问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强化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化培训

首先,建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机构体系。机构体系的建构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组织保证。一方面,它能够有效突破单个高校在人力、物力上的局限性,通过整合、协调各类资源,使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各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得以在交流与融合中发挥更大效益;另一方面,辅导员在知识与经验的累积之外,能够通过与权威参照团体(如学校领导、权威学术专家)、同辈群体以及服务对象之间的角色期望,了解自身在职业体系中的身份地位,从而不断地主动调适自身的观念与行为,形成内化的力量。

其次,建构点面结合、分段式、实践型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内容。教育部对于辅导员培训内容的定位已较为明确,其重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几个部分,从而全面阐释了辅导员现时期的各项职能。这是对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内容在“面”上的建构。而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基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各项专业知识的讲授与培训又应当灵活地根据职前教育阶段、入门适应阶段与在职任教阶段的不同特征而各有侧重。这是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内容在“点”上的契合。

最后,建构研究型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发展机制。在理论学习与经验总结的层次之外,专业化的培训还应当着力于建构研究型的辅导员队伍。即以培训为起点,启蒙辅导员的理性自觉,使其能够在遇到新的不确定的情况时,学会变化、适应、融会贯通;

能够通过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等方式,自觉地发现、思考、研究问题,透过隐藏于不同文化规范后的思想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新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建构已初具条件。首先,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为辅导员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切实的政策指导。教育部有关规定指出,“要适时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学位。”并“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

3.进一步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据统计,2005年硕士研究生在辅导员中的比例已达31.8%。而查阅2005~2007年各高校招聘简章,即不难发现,具有“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已成为新聘专职辅导员的必备条件。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的提升,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力保证。就此,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应借鉴国外经验,在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设立“学生教育与管理”专业,把学生工作纳入高校的学科建设中。通过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组织权威的研究人员,逐步构建独立、完善的学生工作理论体系,在辅导员准入的“源头”供给学生管理方向的专业人才。目前,天津大学依托管理学科优势申请设立的学生事务管理硕士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点下所设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向,以及辽宁省所举办的思想政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班等等,无疑都是以学历教育培养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有益尝试。

第5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主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环境,走革新创新道路,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才能确保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不协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跟不上学生的内在发展要求,工作机制单一化是主要原因。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管理而非服务、灌输而非引导、保守而非开放的传统思维,工作机制和理念上没有确立整体的人才培养观,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相互剥离,日常教育与学生专业发展相互割裂。其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党团活动创新不足,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再次,部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数量不足、素质良莠不齐,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凌乱和无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 一些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文艺作品常常被一起引进来, 这就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错觉, 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

(三)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的契机和挑战。一方面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认识,另一方面它也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使他们选择的多样化趋势更为明显,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深刻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的探讨,来完善和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创新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只有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新特点,与时俱进,坚持在德育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是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主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环境,走教育创新道路,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确保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途径

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途径。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价值观的交融和碰撞,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自身素质。

(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应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充分显现。

(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 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探析

(一)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应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和思想觉悟。通过心理咨询,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使其消除心理障碍,做好有针对性的疏导与化解工作。首先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其次要借鉴和引入心理辅导技巧。最后要将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创新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

(二)加强校园网建设

由于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快、信息量大、受众广等特点。所以要充分发挥好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通过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来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通过网络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三)完善大学生服务机制

完善大学生服务机制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紧紧围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一核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其次要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在生活实际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生活观及消费观教育。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服务机制,发挥服务育人功能。最后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它可以包括制度和政策、宣传教育、队伍及档案等方面。

(四)开展思想政治主导教育理念下的多元教育路径

努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化弊病、大力开展思想政治主导教育理念下的多元教育路径。首先可以通过“两课”教育教学渠道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同他们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用最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要。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探索和建立通过社会实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走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道路使当代大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最后,要努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真正取得教育实效。

(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对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外部灌输应与自我实践体验相结合,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思想实际,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通过学生的自觉认识和自我实践体验,养成自觉行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能使大学生促进知向行的转化,促进其知行的统一。最后要大力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指的是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一种是物质形态的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的绿化美化等。校园文化教育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教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2]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19).[3]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源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夏越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刍议[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5]崔欣伟.构建以大学生党建为龙头的“多元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6]张志汉.试论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构建[J].农业考古,2010.

[7]宋建设.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探析[J].新西部,2010,(16).

[8]张勇.论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9] 李齐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发展的现状与路径分析[ J]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4) .

[10]王俊生.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机制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9).

第6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29-02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1.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各种文化的交流逐渐频繁。从国内来看,利益主体的变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还不成熟,面对多元化文化的来袭,失去了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容易被“糖衣炮弹”所迷惑,此外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侵入校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成为了当今最受欢迎的传播媒介。大学生对内容及其丰富的网络文化有极强的好奇心、辨别能力差、自控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已成为网民中的主要来源。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以最便捷的速度获取各种最新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给大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因而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决定了高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健康的,但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一些消极思想, 并且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人生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西方国家把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把金钱至上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传播到我国境内,使大学生在人生价值上,偏重于追求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倾向于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追求享乐主义,讨厌艰苦奋斗。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条件下滋生出的金钱价值观,大学生出现了错误的价值取向、模糊的道德判断。有些大学生把金钱和享乐看成评价一切的标准,经济利益关系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关系,大学中见利忘义现象逐日增多,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却忽视了内在品质的提升,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和享乐的傀儡。(2)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当代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倾向于关心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对他人的利益毫不关心。他们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最终目的。从大学生不愿意到西部偏远的贫困山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争着到发达的沿海城市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考虑问题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缺乏对国家和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已经成为21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因此,面对文化的多样化、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高校要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就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把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决定其行为和处事态度,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坚持以理论为指导,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能够充分的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最终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要经常给大学生播放为国做出杰出贡献的电教片,教育大学生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才干、服务社会、提高能力。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努力拓展社会实践的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增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拼搏的意识,做到社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服务社会与实现自我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健康的发展。

3.引领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在大学校园传播和蔓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污染了纯净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良好的班风、校风建设。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观念得到改变,觉悟得到提高,素质得到提升,精神面貌得到改变,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高校实际,把握时代特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利因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4.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高校要认真地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状况和特点,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组织开展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经常找学生聊天谈心,在沟通中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要积极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结局心理问题;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育人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合格人才。

5.积极占领网络教育阵地。21世纪是以网络为主导的时代,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便捷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垃圾资源。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认真对待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互联网搭建交流、学习、工作的平台,通过QQ、电子邮箱、微博、MSN、博客、微信等方式,采用有效的网络教育方式,深人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变化,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文化观,从而自觉防范和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诱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亚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卢桂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2)

3.王汉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闫英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0(34)

5.唐桂莲,郭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

6.孙克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

第7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增强其工作的实效性已经成为目前各个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必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对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再研究,进一步推动研究课题的向前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计划和组织的影响,最终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马克思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种实现程度。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缺乏实效性的成因分析

1.当前,大学生信息获取的多元化,中西思想的交融碰撞等诸多因素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勉励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1)信息的高速传播及全球化视野。中西思想的交融碰撞使学生产生信仰迷茫、理念信仰缺失,价值观不明确等问题;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促使学生意识形态产生了新变化、新情况,使大学生思想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冲击,这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喜欢崇尚和张扬,社会责任感和抗压性较弱,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渴望,这都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留下了可乘之机,这些使那些意志力薄弱、不能正确辨别是非的大学生陷入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行为失范的境况,严重的甚至走上歧途。

(2)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当代大学生百分之九十都为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的优越感。自小生活条件优越,父母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极为缺乏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能力差。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极不理想,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心中期许的比现实高很多,而且做事只愿索取不愿奉献,学习、生活、交往、就业的压力各个方面使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最终使得心理存在更大的问题。

2.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的同时,其弊端仍然存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工作者无法顾全,“统一”教育模式现象普遍存,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也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进而导致无法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是的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

四、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要求研究者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完成,必须要求以人学思想为理论指导进而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需要的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拓展教育途径,开发教育载体,从而实现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1.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更新教育理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要用原理和中国化的武装学生头脑,改变他们的一些生活和思维方式,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这就需要教育者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改变以灌输为模式的教育理念,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

2.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倡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一种新模式。教师还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导到理想的目的

3.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准切入点

每个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同样接收的教育也不同,教育者要根据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以发挥教育者主导性为前提,可以进行安排个性化辅导,也可采取小团体交流的方式,渠道多样化,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能主动地表达新原则或者观念。

4.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对研究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教师应从日常生活抓起,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是集体的一部分,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呵护与温暖。

总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注重人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以思想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第8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教育;人文关怀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情是教育的生命,没有情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因此,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就要求我们加大情感投入,增强教育中的人情味,充分发挥情感在教育中的先导作用,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本文拟研究的人文关怀就是一种充满爱和情感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取向,一切从人自身出发,以人自身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注重从人的精神层面去关怀人,让人的生命自由健康成长,以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作为终极关怀。

一、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1、人文关怀是时代精神的呼唤

1.当前我国经济处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灿烂辉煌的经济成绩背后,日益严重地暴露出与现代社会不相容的人的问题。人们的精神生活、个性特长、道德信仰等被漠视、被践踏,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不少人失去精神与灵魂家园。高等教育也迷失了方向,被当作谋取优越职业的敲门砖,片面注重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求知,掌握技能,以顺应于社会,让功利主义的泥淖模糊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高远目标,遗忘了高等教育自身。

2.高等教育也在沉痛的反思中走出了认识的误区,认识到培养完善人格的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突出人的本位,实现从“学会学习”到“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主题的转换,也就是要求当代教育必须彰显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关注人类的生存命运,教育学生关心自我生存本身,关心他人,关心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并在此关心中实现人性的回归与完满。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眼光投向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上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人文关怀是人类文明的召唤,是人的价值全面自由实现的召唤,是时代精神的召唤!

2、人文关怀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

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从当代大学生生活本身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际状况提出的。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在年龄上处于青年期,在生活经历上涉世未深,其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正处在心理成长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其内心体验极其细腻微妙。因此,大学生特别渴望心理关怀和人文关怀来缓解或解决他们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以慰藉他们心灵的孤独。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按照大学生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体现人文关怀,他们才会觉得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得到了真情,得到了关怀,才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思想交流,接受思想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3、人文关怀是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需要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进行地是与大学生真实生活并无关联的活动,主要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参与学生生活为基本线索,强调学生的记忆,学生面对知识点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平面化教材和冷面的理性教化,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其中灌输的道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体现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本,就是要回归生活,倡导人文关怀。不符合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取得实效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劝导学生真诚地去做与其现实个人生活毫无关涉的活动,去献身于个人生活世界之外的某个目的。学生个人生活本来并非为了成就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相反,成就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才能取得实效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念,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继承和发扬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是在价值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上,始终惯彻“人文关怀”。

1、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上惯彻“人文关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

2、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改革教育方法体系,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方法。

4、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金和.名人格言录[Z].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4]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5,(2).

第9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范文

摘要:近年来,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使得大学生表现出全新的特点,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当重视这种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创新机制,注重着力构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构建大学生学用结合的机制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话语沟通机制,以满足新的形势发展需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利益诉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发展较快,增加新内容、运用新方法、取得新实效。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方式、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关注并探讨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通过对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的分析来讨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可行性与具体措施。

1利益诉求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特点诠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集体性的利益诉求现象。所谓集体性利益诉求主要是指社会中主要集体、群体同时出现了较大范围、较大规模的利益追求,这种利益追求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影响着个人的价值追求,从而改变着社会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集体性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普遍性的利益导向。当前社会中,存在着潜在的或明确的利益诉求导向。国家、各地区将经济建设与发展作为评价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准,潜在地影响着社会诸多利益群体,各社会群体将利益追求进一步明确与放大,从而产生了集体性利益诉求。第二,普遍性的利益评价。在社会评价领域中,集体性利益诉求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评价标准。马克思.韦伯所提倡“三位一体”的社会评价机制(名誉、权力、声望)逐渐被利益所替代,利益成了评价集体成就大小和个人能力强弱的标志。第三,普遍性利益追求。主要是指当前社会中各个群体以及个人出现了普遍性的利益追求现象。这种现象通过人们的思想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人们以获得利益为动机和目的的行为持续增长,甚至被认为是提高安全感的必要条件。

集体性利益诉求现象破坏了原有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对社会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难度。甚至传递和影响到了思想领域,对人们的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利益诉求社会背景对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也在此列。利益诉求使得大学生思想表现出全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思想前卫,喜好新生事物。当代大学生年龄在18 到22 岁,大多为“90后”, 他们处于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人生时期与阶段,有着对新事物较强的接受能力,喜欢追求新潮与时尚。与其出生与社会变革较快的环境相适应,他们普遍表现出思想前卫的特点,喜欢用前卫的思想来思考和看待问题。

第二,个性凸显,喜欢以利为准。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性格张扬,对自己认定的事物充满自信,较少考虑他人及社会的评价。此外,基于对新事物强烈的接受能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及评价标准大都具有利益导向倾向,更倾向于以经济的标准来衡量人生的成就和未来的生活。

第三,追求实际,喜学实用课程。在学习方面,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追求实际的倾向。他们喜欢学习实用性的课程,尤其是对就业等具有实际用途的课程,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第四,反对说教,喜用新式话语。当代大学生在语言的接受与使用方面也表现出实用的特点。他们反对说教,喜欢运用新潮的语言来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表达。

总的来说,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使得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特点,使得他们在看待社会时以利益和实际为标准。

2利益诉求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研判

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以及大学生表现出的新特点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话语等提出了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促使我们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考量研判。具体来讲,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表现为教学与实践有脱节之嫌、学用有脱节之势和话语有脱节之处。

2.1 教学与实践有脱节之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集中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稍显不足。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高高在上,失去时代性、亲合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说教。”[1]使得教学与实践具有脱节之处。这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必然要求增加实践的机会,通过社会实践来深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具有的思想素质、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总体来讲,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较少,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很难真正深入了解和理解社会现象与问题的原因所在。实践的缺乏导致了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现实中遇到问题很少运用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大量实践提炼出了许多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在实际生活学习当中,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大多是在利益驱动下行事。从而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实践的作用。导致了教学与实践的脱节。

2.2 学用有脱节之势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注重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环节,从而使学用具有脱节之势。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一,学习只是为了考试,为考而学。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致使大学生在学习时追求实际。对于许多科目的学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谈不上运用的问题。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处于此列。从而造成了“为学而学”的现象,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用脱节。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书本内容在某些方面与社会现象有脱节之处,某些书本上的知识很难在社会实践中找到原型。使得大学生根本不愿意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方法来分析现实。

2.3 话语有脱节之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使用相对于追求实际、追求新潮的大学生来说显得较为死板,忽视了大学生对新型语言的需求,从而造成了话语的脱节。第一,语言的运用说教语气过浓。语言的表述对人们有着较强的吸引作用,好的、符合时代气息的语言和语气对于大学生更是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语言说教语气较浓,造成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产生偏差,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说教,没有实际用处。第二,语言表述缺乏新意。在语言表述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都缺乏新意,使得语言的表述过于死板,与“90”后喜好的语言有脱节之处,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缺乏吸引力的现实状况。

3利益诉求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明辨

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适时作出调整和改变以迎合和应对这种状况。具体来说,要构建构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用结合的机制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话语沟通机制。

3.1 构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度重视实践对人们行为指导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面对利益诉求的背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着力构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增强实践教学的分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第一,加大投入,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能否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国家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加大投入,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实践的行列,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第二,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设置,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形成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局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设置,保证实践的有效性和质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实践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不良的社会思潮与风气的影响。

3.2 构建大学生学用结合的机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面对利益诉求的背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学用结合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方法在实践中运用的力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第一、内容设置要加强与现实社会联系。指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的设置方面应更加关注现实,将现实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设置到教学内容当中,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融入现实的做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第二、教学方法要注重联系实际。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进教学方法,摒弃灌输,融入现实,增强联系实际方法的使用,增强理论教学的信度,通过培养兴趣、深入思考和解决办法的思路引导和增强大学生对理论的运用,做到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用结合的局面。

3.3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话语沟通机制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和推广为了更好的交流。面对新的社会背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构建话语沟通机制,在语言的使用和表述方面要下功夫。

在语言沟通机制创新方面要尽量剔除说教话语。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运用说教性质较强的言语,尽量运用新式话语,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总的来说,利益诉求的社会背景不断影响着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的研究,更加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可靠接班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