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

第1篇: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合同风险无处不在,贯穿于合同签订的前期,签订中、履行中及履行后,需要合同管理人员具备良好法律知识储备及运用能力,能够准确遇见合同管理中存在风险,并具备良好的管理和执行能力,通过管理手段,将风险化解、规避。事前风险预估及防范。合同签订前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对合同相对人履约能力、资信状况了解不明所带来的履约不能的风险,针对这种风险可通过指定严格的资质审查条件。对于可能存在的缔约过失责任造成的合同风险,合同管理人员应充分提示承办单位,对于合同所需资金、履行时间等重点内容进行可行性评估和确定,在制定了明确方案后,再进行合同磋商。事中风险评估及防范。合同签订过程是对双方权利义务的明确约定,是利益最为集中的环节,合同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核合同主要条款,包括双方权利义务、履约内容、履行地点、期限、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尽量签订对我方有力的合同条款。事后风险评估及防范。事后风险主要是在履行过程中,因双方履行不能活履行下次所带来的风险。合同管理人员应提示合同执行人员及时履行义务,行使权力。

二、完善合同管理建章建制工作

合同管理工作涉及部门繁杂,环节颇多,为了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环节推进,应通过制定明确专项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于岗位、职责、等重要核心内容进行明确。

(一)设立专业合同综合管理岗位

设立合同综合管理岗位,具体负责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对所属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参与重大项目的法律论证、谈判、合同文本起草;负责合同审查审批流程的管理、设定;负责对机关部门承办的合同进行综合审查和管理;负责对所属单位上报的合同进行综合审查;负责合同履行综合管理;负责合同信息统计分析与应用;负责合同系统的应用管理和运行维护;负责合同专用章的设计、审批和备案管理;负责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与使用管理;负责合同签约授权管理;其它属于合同管理的事项。

(二)明确合同承办人员职责

合同承办部门是指负责合同事项启动和推进合同签订的主责部门。其应负责按相关规定以招投标、谈判的方式选择合同相对人,并组织合同谈判和起草工作。因此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合同签订的前期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

(三)设定合同执行专人专责制度

执行合同的部门或单位是合同履行的责任主体。合同执行单位包括负责合同履行的合同承办部门、合同签订后实际承接合同履行工作的其他部门或单位。合同执行单位全面负责合同履行工作,其主要职责为: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催促合同相对人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接受或出具合同履行相关资料;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合同履行验收;实时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向合同综合管理部门报告合同履行异常情况,收集相关证据,按规定程序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提出合同变更、结算、解除申请;建立合同履行台帐及档案。合同执行单位应对每份合同指定履行负责人,负责具体合同的履行工作,确定其权限,需要其签署合同履行相关文件的,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三、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在装备制造企业中的作用

第2篇: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一些施工单位对合同管理工作不重视,没有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导致合同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合同管理,也未能严格遵循合同规定开展公路工程施工[1]。另外,管理责任主体出现错位,合同管理缺乏明确分工,合同履行工作不到位。企业法人对合同的管理出现弱化现象,影响合同管理工作效率提升。

2忽视合同研究,合同履行不到位

施工单位在工程中标、合同签订之后,将工作重心放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方面。忽视对合同进行全面细致研究,未能严格、认真履行合同各项规定。另外,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人员没有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影响监理效率,也容易导致合同履行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3公路工程建设中施工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3.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责任意识

为提高施工单位合同管理意识,适应合同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形势,加强法制教育,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法制教育可以采用施工单位自行培训、聘请专家培训等方式。通过法制教育,让管理人员明确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提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更为全面的把握合同各项条款,促进合同管理水平提高。

3.2注重风险评估,完善施工合同条款

公路工程建设存在较大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难以预测。为此,开展施工合同管理时,要重视合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尽量降低合同风险带来的损失。另外,重视合同签订工作,完善施工合同条款。做好对每项条款的审核,确保合同条款全面、有效,规定明确、详细,有效约束各方行为[2]。避免出现不全面,内容含糊不清的条款。从而实现对各方的有效规范与约束,让合同条款不留下任何漏洞,避免因条款不完善而给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3提高合同可操作性,严格履行合同规定

通过增强合同各项规定的可操作性,对顺利实现公路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制定合同时,要结合公路工程施工具体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各项条款,避免照搬照抄其他合同条款,让合同内容更为全面的反映公路工程施工需要,提高可操作性,更好发挥对公路工程施工的指导作用。另外,合同签订后要严格履行各项规定,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符合合同要求。尽量减少索赔,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促进公路工程建设效益提高。

3.4重视人才引进,增强管理队伍素质

为促进施工合同管理水平提高,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公路工程施工单位要重视高素质管理人才引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为提高合同管理水平提供人才支持。对现有的合同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与培训,通过课堂授课、现场学习、进修等方式,促进合同管理人员综合技能提升,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合同管理人才。完善施工合同管理规章制度,以更好指导合同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施工合同各项条款比较严谨,专业性较强。对合同管理人员培训时,不仅要培训法律专业知识,加强法制教育,还应该增强合同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并培养管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较强的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合同管理各项工作,促进综合素质和合同管理水平提高。

3.5提高责任意识,注重施工合同管理

公路施工单位应提高责任意识,重视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规范和约束合同管理。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合同管理,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施工单位要明确合同管理责任主体,明确各主体职责和权限。并进行合理分工,加强协调与配合,从而在合同管理时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合同管理水平提高。

3.6严格履行规定,重视合同索赔管理

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在中标和签订合同之后,要重视合同研究,了解合同各项规定,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合同各项条款。要提高合同管理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合同索赔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工程索赔意识,维护自身正当利益,提高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施工单位应加强合同索赔研究,增强索赔意识。签订合同之后,要加强对每一合同条款的研究,当发生纠纷时,要充分利用合同条款开展索赔工作,维护自身正当利益,促进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提升。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施工单位往往以低价中标项目工程。而加强索赔管理不仅能促进合同管理水平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企业收入。为此,强化对合同条款研究,严格履行合同规定,对更好开展索赔,维护施工单位正当利益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合同监理,提高监理人员素质。重视高素质监理人员引进,充实监理工作队伍,并注重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理人员综合技能[4]。让监理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监理工作水平,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办事,促进合同各项规定得到更好的履行。

4结束语

第3篇: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一、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实践中的特性问题

根据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流程,在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实践中,有些环节容易被忽视,有些环节容易产生误区,有些环节有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较多。这些问题具有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在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中需要特别予以重视。

1.合同谈判物资采购合同谈判重点关注的是合同的标的物、价款、交付以及质量条款。物资采购合同谈判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涉外物资采购,涉外物资采购的特点是采购周期长、标的物金额多、运输风险大。例如,涉外仪表物资采购合同,要特别注意明确货币种类及外汇结算标准,标的物的交付即所谓的收货、送货,涉及到货物风险的承担、所有权的转移等诸多问题,谈判双方应对交货方式、运输方式、交货地点、交货时间、运输费用的承担等事项约定明确,防止出现分歧。

2.合同起草企业对于物资采购合同的起草权一般都比较重视,合同起草者法律知识水平和运用法律实践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合同起草与修改,影响合同履行法律风险的控制。因此合同起草是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物资采购合同起草前首先要界定好合同的性质。对于物资采购合同的性质问题,一般认为企业参与生产经营所涉及的物资采购合同属于有名合同中的买卖合同。但是在对物资采购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一般会先准备好技术资料和设计图纸,并与拟选供应商签好技术协议,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选择承揽合同。例如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大型专用设备采购合同,其设备的生产周期较长,可能含有大量的技术资料及图纸,需要后期的操作培训及生产调试,并且签署了保密协议,可以参考承揽合同,将各项权利义务详细描述,规避法律风险,为后续阶段合同信息的补充完善、责任义务的合理划分、标的物的跟踪检验以及纠纷的解决提供依据,确保采购物资及时安全保供。起草物资采购合同时,对在合同谈判中约定的标的物、价款、交付以及质量条款要分别描述清楚。关于采购合同的质量条款,笔者建议在合同中写上具体应当符合的质量标准。例如,采购合同的质量条款中有六种情况可供选择,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企业标准、4.封存样品质量标准、5.其他标准、6.按双方商定的技术条件、技术协议或技术要求执行。备品备件物资采购有图纸的,可以选择第6条,并注明“按6执行,标准代号、编号和标准名称见图纸”;单机设备或者是化工三剂采购等等有技术协议的,注明“按6执行,标准代号、编号和标准名称见技术协议”。

3.合同审批物资采购合同的审批程序应严格置于签约之前。合同管理员负责合同的初步审查,主要是审查文本前后的逻辑性、连贯性、统一性、准确性以及通俗性、可读性、实用性。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评审委员会负责专业性审查,由供应、技术、生产、财务、审计、质量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就合同草案的商务要件、技术要件、文字表述等进行评判和审查。企业的法律事务部门负责物资采购合同的文本形式和内容的合法性及合规性审查,流程一般设在专业审查之后和决策层审批之前,主要是评估合同可能隐藏的法律风险,给审批合同的企业领导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在这一环节中容易产生误区,出现合同管理员定位模糊的问题。例如,某些合同管理员在实际工作中职责权限不够清晰,既不参与物资采购专业工作,又没有直接负责合同起草,还缺乏与合同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在物资采购合同审核中分不清自己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往往使合同的审查工作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产生了阻拦商品交易、耽误生产保供、频现合同纠纷等负面影响。

4.合同签署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时要注意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及住址—定要清楚,企业或单位应当使用全称,保证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致,签字盖章应当与签约单位及负责人或授权人相符。例如存在三方关系的物资采购合同是需要“买方”、“买方代表”、及“卖方”分别签字盖章的,要特别注意合同内容前后称呼、企业(或单位)名称与合同章、合同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是否一致。一旦出错,可能造成三方关系混乱,权利义务分不清,甚至和其他企业(或单位)重名的现象。

5.合同归档物资采购合同的档案主要包括:合同正本、副本及附件、审查审批表、合同谈判记录、分项报价表、过程控制记录、监造报告、交往信函、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等资料。另外,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合同文本签收记录、台账、报表、领导批示、设备材料不合格评定和处置表、工作联络单、发生问题的处理情况及结果等资料也应归类建档。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应当妥善保管好物资采购合同档案,建立详细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台账,待合同终止并完成所有流程后统一交给档案管理部门保存。例如,询比价采购合同中的定向询价报价书、询价方案明细、价格会审表、采购方案审批单、订货委托书等等,这些属于各专业物资采购共有的资料档案,应当完整,不能因为电子商务网站上有资料可查的就认为可要可不要,造成合同档案各式各样,管理混乱。大多数企业一般都会将合同的基本附件模块也集成到合同系统上,比如《廉洁从业责任书》、《技术附件》、《保密协议》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物资采购合同附件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及合同本身,其合同管理制度中并没有对合同附件的签订作详细的要求和考核,很容易产生法律风险隐患。例如煤炭采购合同,如果是采用招标采购形式的需要将招标的相关资料一并作为合同附件进行保存,如中标通知书、开标结果确认承诺书、评标报告、投标文件以及评标委员会决议等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这些都是重要的法律依据。

二、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实践中的共性问题

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在实践中也会出现与其他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也是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难点和重点。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企业打造长效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

1.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升企业员工风险意识不高、管理惰性、经验主义甚至抗拒心理等,重商机、轻风险,对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支持力度不够,这些现象是目前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有的合同管理人员所学专业是理工类,没有法律专业的学习经历,法律专业水平不高,把合同管理工作简单等同于一般的档案管理,不重视合同条款的法律性审查,更谈不上资信调查、合同谈判以及后评估等管理内容。树立正确的法律思维,强化企业员工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意识,是识别合同风险、防范合同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思想基础。企业可以通过专题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各种形式定期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员工的工作偏差,帮助员工较好地理解领导的指令和企业的目标,避免进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具体问题,做好合同的法律风险预测和评估,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供领导决策。

2.合同信息化管理任重道远目前许多企业都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整个企业集团范围的合同及法律事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合同资料快速提取、合同执行情况跟踪、合同变更、合同解除以及纠纷处理等提供信息支持。加强合同信息化管理应当是先进企业的必然追求。但是合同管理系统建立时间不长,仍然处在摸索阶段,部分功能模块与企业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加之企业对于员工掌握系统操作、运行和维护的专业知识培训投入不够,员工对新系统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参差不齐,系统运营管理问题重重。企业合同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不足、效果不显著。合同信息化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业务人员、管理人员除具备业务知识外,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合同系统管理知识,增加上岗培训和业务培训是加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在上岗资格考试中设置司法培训、合同系统运维培训以及合同管理员培训等课程,同时对在岗人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持续培训,打造一支素质和技术都过硬的合同管理队伍。

3.合同法律风险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当中还未完全构建,以简单的合同谈判、合同签订为主,对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却很少,可操作性不强,不能经常性地监督、检查和考核,或者考核没有与薪金报酬等挂钩,缺乏必要的威慑力;或者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但却没有做到制度的严格落实,合同管理工作不能渗透到企业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中去,无法形成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全员式管理。要将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建立系统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比如《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作细则》、《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权限交接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规定》、《授权委托书证管理规定》、《物资采购合同审查、会签、审批管理规定》、《合同纠纷调处管理规定》、《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后评估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同时把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物资采购单位的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之中,通过物资采购流程的运作、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的相互配合,反复检验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不断完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三、结束语

第4篇: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徐荣  李万红  王瑞华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三工程分公司 河南 郑州451450)

摘要:事后合同是一种特殊合同成立形式,法律称之为“履行接受”,是权力义务双方经过磋商,对合同要素达成共识,在履约行为开始或完毕后,针对先前权力义务的口头承诺签订正式合同的行为。事后合同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屡见不鲜,并且给权利义务双方造成了很大的法律风险。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大量事后合同的成因进行剖析,并对施工企业如何进行事后合同的管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后合同 危害 成因 管控

一、事后合同的危害

合同是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根本保障,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总是有些经营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忽视遵循合同管理流程的重要性,不及时签订合同,导致合同履行的风险加大,企业利益受到危害。

1、事后合同容易发生合同纠纷。合同是约束权力义务双方行为的标尺,规定着双方的权利及责任。在履行合同前,应该就这些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并订立书面合同,从而保证在履约过程中双方的行为有章可循。但在事后合同中,双方按照事前的口头约定履行权利义务,由于记忆存在偏差,双方往往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理解或记忆内容去阐述原先口头商定的内容,造成商量好的内容又发生分歧。由于无文字性条约的约束,履约过程中双方又各自按照有利于自己的理解而行事,使对方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受损一方又因为没有书面的证据而使受损利益得不到保护。

2、事后合同影响企业经营和决策。在企业管理程序中,如果不签订合同,财务就不能入账,因此在各类财务报表中就无法显示这些信息,也就无法真实的反应企业经营状况。在做企业经营决策时,如果管理信息不真实,就极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3、事后合同威胁企业声誉。如果在事后合同签订时,双方对之前的非书面表述发生异议争执,不仅因为缺乏书面确定的文字界定而难以明辨曲直,而且给事后合同的签订乃至合同纠纷的判断带来很大困难。如果纠纷解决不当,不仅危害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会给企业的声誉造成很大损害。

4、对合同相对人资质审查不严,容易上当受骗。在签订合同时,合同双方一般会比较谨慎,对合同相对人做仔细调查,比如对方的资质、商业信誉、履约能力等。此外,对合同条款往往精雕细琢,反复斟酌,大大降低了履约风险。如果不签订合同,就可能会对合同相对人审查不严,或是口头条款协商不严谨,导致合同风险加大。有些不法之徒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招摇撞骗,使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侵害,甚至遭受经济损失。

5、纠纷发生后,不易辨清是非,为正确解决纠纷带来了困难。合同是辨别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没有合同,及时存在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也会因为没有有力证据证明自己的合法权利,从而遭受损失。同时,司法机关也可能因为证据不充分而为纠纷处理带来诸多麻烦。

二、事后合同的成因

既然事后合同的存在对实际工作有那么多的危害,为什么还是屡见不鲜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合同管理制度的缺陷:

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流程设计时,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得流程设置不合理,不同类型的合同没有分门别类设置流程。此外,流程设计中管理环节过多、管理链条过长,对每个环节运作时间考虑不够以至于合同流程不适应企业运作的效率需求,或不能满足成功处理业务的时限;对在合同评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估计不足,缺乏应变预案,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形成决策讨论时间过长造成延误业务,甚至合同评审流程停滞;企业自身没有规范的合同标准文本,或有标准文本但标准文本适用性差,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2、合同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低:

业务人员对企业合同管理规章制度不够熟悉、业务生疏,配合意识差,对于合同的审核流程有畏难情绪,采取拖延、逃避的做法;管理理念淡漠,责任心差,导致合同签订的相关资料提供滞后,为了不影响项目的整体运作节奏,项目管理决策者只能选择事后合同的运作方式。

3、基层项目领导合同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粗放:

基层项目领导在思想意识上对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缺乏理解,有意无意的抵触。在施工项目管理方面,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过分强调项目突发事项的偶然性,掩盖项目管理的粗放无序。

4、企业上层管理部门缺乏服务意识:

企业上层合同管理部门存在官僚思想,缺乏为项目一线服务意识,合同评审拖延时间长,对合同条款反复修改,不提出如何修改而能适合项目管理实际情况的建设性意见促进管理质量提升,而是在评审中往往提出脱离管理现实的问题,阻挠合同平生流程的顺畅进行,以显示自己的权威。

5、企业在合同管理考核制度上不严格:

企业对合同管理方面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或者有奖惩制度而没有“严考核,硬兑现”。导致大量事后合同出现而没有追究相关负责人的管理责任。

6、事件的不可预测性、紧急性、偶发性,导致实施前来不及签合同:

有些项目由于发生突然,例如抢险、救急一类的工作,事情一发生就必须立刻采取措施。如果先履行合同手续再采取措施,势必贻误时机。因此,对于此类事件采取先施工后签订合同的方式,保证在事发第一时间就采取必要措施。

三、如何有效减少事后合同:

既然事后合同存在一定的法律、经济风险,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事后合同的发生。

1、提高业务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以及业务水平。

提高合同管理业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合同管理意识,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业务人员的知识水平,树立“业务未动、法律先行”的管理理念,明确合同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法律事务。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普法培训或业务知识培训的形式,使业务人员认识到签订书面合同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提高业务人员能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合同管理业务人员,制作“业务办理简明指导”一类的手册,为业务流程生疏的管理管理者提供帮助。手册内容中应包括合同法、相关司法解释及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等,明确合同必须签、何时签、怎么签,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事后合同给公司经营带来法律风险。

2、内控管理是经营活动中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

内控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流程化。明确合同管理中各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风险的控制措施。按照现有合同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合同管理流程的具体规定做好日常合同管理工作。同时,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项目管理实际的合同评审流程,对不同内容、不同金额的合同采用不同的评审级别和流程,使合同评审流程简约化、条理化。因时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合同管理流程化建设,梳理不同业务类型涉及的合同流程,增强其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内控管理的事前防范功能。

3、借助信息手段提升效率。

最大程度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通过合同管理平台,加快合同评审的效率,提高合同审核速度,减少合同审核人之间的流转时间。简化合同审批管理程序,减少重复、无效的管理环节,提高合同审批效率,尽快完成合同审批,保证合同的及时签订。

4、建立合同范本、灵活运用。

针对企业经常性的业务制定合同范本,逐步形成企业所独有、适应本企业实际管理需要的“合同范本体系”,充分发挥合同范本的作用。日常性的业务尽量使用规范文本,减少合同审核的压力,缩短审批时间。完善企业合同标准文本体系,能尽可能覆盖企业的各方面业务,合同标准文本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预设灵活选项,便于在不同合同内容中使用。

5、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合同管理者的责、权、利,通过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加强合同业务管理。定期组织考核,对合同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的环节进行监督,对随意签订事后合同的行为进行批评,并进行处罚。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思想素质。

员工思想素质建设的重点应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素质建设,提高全员的责任心,树立为一线服务意识,能切实提高合同评审效率。

第5篇: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临街商铺 问题症结 管控方法

高校临街商铺租赁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所需经费。临街商铺方便了师生的物质生活,改善了师生的业余文化环境,提高了学校社会服务职能。近年来,随着各地高校的不断扩建,高校临街商铺的分布、数量、类型都迅速增加。临街商铺经营收益占高校经营性资产收益比例逐渐增大,研究、探讨高校临街商铺资源的有效管理途径,对促进高校经营性资产合理配置、持续发展、科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临街商铺承租方存在的问题

(一)承租人随意改变经营业态

承租人不遵守合同约定,随意更换经营业态,更换门头招牌,也不及时将变更的信息向学校租赁管理部门报告,后期发现时,早已既成事实,只要不出大格,口头教育。这样一来,经营内容变来变去,商铺门头招牌悬挂凌乱、影响美观,体现不出商铺租赁的规范性、严肃性。

(二)承租人私自改变房屋格局

承租人私自将商铺进行分割,改变原来房屋格局,悬挂多幅招牌,开展多样经营,以满足其增加经营数量和经营品种的需要,事前不申请、事后不报备,随意变化。

(三)承租人私自转租、转让

承租人将商铺租赁后,经过一段时间,因经营不善或寻求房租差价等原因,在合同期内将所租赁来的商铺转手租赁给他人,甚至出现转让行为,以自己前期有装修、门头装潢有投入为由收取转让费。在管理中发现,提价转租为承租人提供了利润空间,私下转让也让承租人赚了一笔钱。这些行为都是瞒着校方的违规动作,他们事先约好,统一口径,使管理方很难发现。

(四)承租人安全意识不强

高校周围的临街商铺,多数经营内容是围绕学生特点、兴趣爱好、生活需求等,以餐饮食品、文具文化、图文打印、服装饰品等为主。承租人为使经营效益最大化,往往充分利用商铺空间,店面货物摆放紧密,分类不严,人货混居,造成室内通风不畅,通道窄小,易出现火灾险情。高校临街商铺区域学生密集、人流量大,无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有些承租人防火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做到日常安全监管、监控。

二、高校临街商铺管理方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管理有盲区

随着学校发展、校区扩建,多数学校存在多校区办学现象,临街商铺也分布广、数量多,即便在同一校区内,因校区面积大,学生学习、生活区域相对分散,商铺也多处存在。商铺租赁合同签订往往以实际租赁时间为准,“即交即租”的操作,使得租赁合同签订时间分散、不统一。管理人员如果不及时进行查看整理、分类汇总,很容易出现合同到期本应续签暂未续签、租金延时收缴、合同到期房屋未及时收回等合同管理的盲区。

(二)日常管理时有缺位

管理方日常管理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铺管理质量。在领导眼里,商铺管理很简单,只要定期收回租金,不发生安全事故就行了。由于领导不重视、不要求,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也不做常规性的实地巡查和登记,使得商铺管理部门缺少最新、最全面的商铺管理信息,没有做好商铺管理数据的更新、完善,及动态的掌握。

(三)碍于人情关系,管理上严不起来

近几年,高校临街商铺已成为稀缺资源,一旦有商铺出来,各种关系就纷至沓来,领导打招呼的、亲戚朋友要照顾的等等,搞得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放不开手脚,只能保持和气。承租人也想当然行事,以为托过人了,事情就好办了,所以违规违约的事情时有发生,管理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时常出现。

(四)租赁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高校临街商铺在管理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细致。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不具体,造成处理事情无章可循,政策执行不连贯,尺度把握随意,责任事故追查不到责任人等情况。

三、临街商铺管控的有效途径

在全面分析高校临街商铺租赁双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商铺的实际情况及资产经营公司对商铺管理的发展需要,对搞好高校临街商铺管控的有效途径,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商铺直接管理部门

在校资产经营公司设立租赁管理部,专门负责临街商铺的管理,明确租赁部的工作职责。安排责任心强的内勤人员负责合同签订、合同保管、合同变更、事务协商、接待投诉等日常管理。安排腿脚勤快的外勤人员每日巡视,发现新情况立即报告。这样,使租赁部能够直接掌握商铺的动态,避免了管理信息滞后和管理盲区的出现。

(二)建立健全租赁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租赁管理的依据和保障,全面、有效的租赁管理制度有利于搞好租赁管理工作。要建好“商铺租赁经营评价机制”“商铺租赁经营预警机制”和“商铺租赁经营应急机制”。高校临街商铺管理的制度应控制租赁经营风险,预防和化解租赁经营风险,并及时、有效地处置租赁经营中的经济纠纷,真正实现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三)加强租赁合同管理

根据各家临街商铺的实际情况,单个起草租赁合同。合同内容不怕烦琐,只求全面;不怕形式,只求明确。违约条款要特别强硬,如承租人私自改变房屋构造、改造水电、转租转让等,出租方有权停电停水,所有损失承租方自负,只有这样才有威慑力,也不怕他们钻法律的空子。

(四)加强巡查,动态监管

租赁部工作人员应每周到临街商铺现场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随意更改房屋结构、违反合同约定的装修、有无违规经营、私自转租转让等情况。巡查人员要在租赁部例会上通报最新管理动态,要定期协助学校保卫处检查商铺防火、防盗情况,时刻提醒经营安全。

(五)加强对承租人的管理

高校临街商铺消费主体主要是学生,要警惕承租人及其社会负能量对学生的影响,加强对承租人的管理,对其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等进行正面引导。培养承租人的防火防盗意识和安全稳定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要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促进校园稳定。

(六)优化临街商铺环境,扩大商铺影响

高校作为临街商铺的出租方,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好临街商铺周围的环境,时常进行道路维护、绿化、环境卫生等处理,要与承租人共同协调努力,打造出方便、干净、规范的优美经营环境。优良的经营环境有利于扩大经营影响,提升商铺租赁层次,使租赁方和承租方双方受益,实现双赢。

四、结语

第6篇: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小房地产企业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成本管理探讨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房地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自今,房地产行业经历快速发展期,在这一快速发展期,我们既看到了房地产业的急剧膨胀,同时又看到了房地产业经历了一系列政策调控洗礼。经济形势和房地产政策的不稳定,将房地产业暴露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风险中。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房地产企业为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企业开发项目的风险,就必须加强项目开发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水平。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已经认识到要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管理执行力。

一、中小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评述

房地产企业在快速发展、政策扶持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大潮,开发中只关注市场营销,而忽视了成本管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存在诸多成本管理问题。尤其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和内部管理方面经验积累较少,或者很多企业是从其他行业转行从事房产开发,在房地产市场红火的背景下,成本管理水平低下,或者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却尚未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与提高。

(一)内部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缺失。多数中小房地产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缺失主要表现在公司老板或几个高层有一些成本控制意识,很多没有落实到公司规章制度及日常工作管理之中,或者说有些公司存在部分制度与考核,那仅是项目结算时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考核;这些已有的成本管理意识大多数还无法贯彻到中层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等执行层面,无法形成上行下效的有效成本管理体系;或者部分公司规章制度之中有成本管理的规定,但可操作性差,无法贯彻在日常工作之中,未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二)成本管理水平粗放。多数中小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粗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项目全成本管理意识,主要还是单一的工程成本管理思路,对于前期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等还没有成本管理意思;二是无项目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意识,主要还是重要节点成本管理思路,如成本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设计环节,抓住设计环节的成本管理即可,而对于开发过程中成本管理仅是联系单变更控制,还未形成开发全过程系统的成本管理意识;三是成本管理无科学数据支持,主要还停留在个人经验判断阶段,缺少科学的成本数据对比分析,甚至根本无成本数据分析;四是资金管理水平低,资金管理计划不详,资金使用不确定情况较多,付款管理效率低,无形中也降低了企业资金效益。

二、中小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探索

中小房地产企业虽然存在诸多成本管理问题,但随着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中小房地产企业也在不断反思与探讨,很多公司在公司信息化管理与成本管理方面相结合,走出了信息化成本管理新模式。

(一)统一思想,构建成本管理体系。中小房地产公司内部管理架构虽不尽相同,但均围绕基本职能设置,对于全成本管理职能,尚未形成既定管理模式与职能岗位。为了达到全成本管理目标,需要突破人员限制,进行制度创新;组建全成本管理团队,落实岗位职责,明细责、权、利,形成公司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并将其岗位职责通过信息化实施计入公司日常工作规范流程,并实施考核管理。

我公司根据自身特点,成立了成本管理中心,直接对总裁负责,由总裁助理任主任,预算部经理、财务部经理任副主任,预算工程师、财务会计为组员。实施行政职能体系、成本管理体系双轨管理机制,同时也为多项目发展奠定管理基础。在成本管理信息化实施方面,充分考虑行政审批工作流程与成本管理的有效衔接。成本管理与考核相结合,新入职员工的系统培训、员工日常使用考核由成本管理中心主任进行考核,与考核奖挂钩;成本控制目标为成本管理中心的考核指标,由公司总裁负责考核,与年终奖挂钩。

(二)实施项目全成本目标管理机制。房地产成本构成包含六大内容,即土地取得费用、前期工程费用、工程建安费用、小区配套费用、开发间接费、期间费用等内容,即包含一个房地产项目立项、前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验收交付及营销等所有环节发生的成本费用。

目标管理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途径,目标成本是项目成本的控制标杆。目标成本要有指导性和严谨性,要基于市场状况和企业经营现状,结合开发经营计划,以信息化数据为科学依据,经过努力可实现的成本指标。

我公司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了ERP成本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科目立足于公司管理现状,分为三级,以六大类房地产成本构成为根本,根据成本内容和合同类别具体再分两级,既要细化有利于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变更,又要考虑实际实施能力控制细化级别便于具体实施。

(三)加强过程动态成本管理,实时监控成本变化影响。成本兑现须经由合同管理环节来实施,合同执行中的变更则涉及动态成本监控,合同付款则涉及资金计划与实际成本核算等,因此,合同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与核心,换句话说,以往的加强合同管理就是实施动态成本管理。

动态成本管理也分为重点环节和一般环节,重点环节为目标成本或主要成本成型的节点,如设计环节、招投标环节等,有效规避重大成本风险;一般环节为项目开发过程中涉及合同变更的环节,既要引导成本优化,又要控制成本变更,实时监控成本变化,有效控制合同变更成本。加强开发过程成本动态控制要综合把握即时性与整体性原则,真正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公司在动态成本管理过程中,利用成本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科学分析,重点环节实行成本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目标成本分方案对比分析,主要成本按招投标综合对比分析,以科学数据为总裁决策提供依据;一般环节实行分级负责制,成本调整须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际调整金额和比例分级审批,如合同变更调整金额在20万元以内的,且累计总调整金额在合同总造价3%以内的,由成本管理中心副主任审批,并抄报主任及总裁;超出的需经主任审批或总裁审定,开发过程中要工作效率与效益兼顾。

(四)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计划水平与运营效益。资金问题往往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软肋,因而,加强资金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管理目的之一。房地产项目的全成本体系、成本目标管理和动态成本控制为建立项目开发全程资金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基础;合同的付款节点与工程进度计划结合,形成了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建设资金的支出与资金筹措、销售资金回笼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项目资金营运表,科学的数据为公司领导提供资金平衡及综合运营的决策依据,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计划水平和资本效益。

我公司在资金使用方面实施严格的计划审批,根据成本管理系统制定合理的年度、季度和月度资金支出预算计划,实施预算资金审批制度,预算内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制下的正常审批,预算外资金实行总裁负责制下的先计划后支出的严格审批制度。资金融通及销售资金回笼根据资金营运表编制资金收入计划,实施目标逐级考核制,有效地提高资本运营效益。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基于信息平台的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形成了系统的、合理的、科学的项目全成本数据库,基于数据库的各项成本指标分析,如以目标成本为成本控制上限,以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分析实时反映成本状况,为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成本管理体系中的行政工作流程审批与成本数据库进行有机衔接,以及成本数据库的数据作为考核指标依据,从监督与激励两个方面促使员工主动将成本控制与自己每天的工作思维和工作行为紧密结合。中小房地产企业从提高自身成本管理水平做起,由粗放式盈利模式向精细化盈利模式转变,逐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优势,以适应日益变化的房地产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1]温艳芳.浅谈中小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科学之友,2008.2.

[2]冯建德.论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全成本管理新理念.浙江房地产,2009.8.

[3]宋凯兰,曲晓虹.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分析.财经界,2009.10.

第7篇: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58-01

一、认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特点

(一)涵义:指建筑产品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直至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它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企业内外条件与经营发展战略,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二)特点: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特点为流动性较大、施工面宽、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等。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方面较混乱。在招投标预审阶段,对评标专家的监督不力,出现投标人串标、围标等不公平现象,另有一些投标人伙同其他投标单位,出现挂靠投标现象,招投标机构管理不规范,能力、素质及诚信度等水平参差不齐,另外,由于招投标合同由甲方制定,某些条款较为苛刻,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中标只好被迫接受合同,然而投标人在中标后,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这些都影响到项目施工管理的效果,直接导致整体工程质量低劣。

(二)层层转包现象严重。如今的建筑市场,层层转包已成普遍现象,挂靠者与转包人均为个人,某些挂靠者虽具有项目经理资格,由其本人出任被挂靠的建筑施工企业并不参与具体施工管理,而通过层层转包,往往会导致工程质量低劣,出现苛扣农民工工资等不利局面,恶化了建筑市场环境。

(三)项目管理团队战斗力不足。目前,项目经理队伍大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严重不足,或不会质量管理,或不会成本控制,或不会工期管理,或不会信息管理,或不会团结班子成员,不能充分发挥队伍内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项目施工管理内耗多,效率低。

(四)质量管理不力。西方发达国家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为80年,相比之下,我国建筑物平均使用寿命仅有约30年,质量管理不力造就建筑物质量差距极为明显。首先,政府监管不到位,工程竣工验收时把关不严,某些建筑施工与验收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直接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低劣;其次,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较为突出,职责混乱,对承包施工队伍的筛选仅停留在资质的审查,而忽视对其实际施工能力的摸底;最后,建筑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五)成本管理粗放。当前,许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不高,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取费标准不够透明,项目成本管理流于形式,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不够规范,制度约束不到位,隐性问题较多,致使项目施工成本居高不下,项目成本费用逐年增加,企业利润越来越少。首先,投标人在投标中为了提高中标率,报价时出现恶性竞争,彼此刻意压低报价,致使造价降低幅度与预算成本严重失衡,影响项目收益水平,增加了投资风险。其次,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不力,致使实际预算与成本难以匹配,难以满足成本分析与考核需要。

(六)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阶段,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忽视安全管理的地位,众多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只是习惯于形式上的例行检查,无视建筑安全生产体系的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与措施等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安全资料作假,资料建档不规范,安全设施架设不合理等等。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更新工程施工科学管理理念。施工项目管理者应该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创新意识,增加管理经费投入,注重人才培养,从市场需求出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管理施工项目的必要性与急迫性,项目管理需富有创新精神。

(二)规范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在招投标阶段,招投标各方应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标与竞标,做到公平、合理,确保招投标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严厉打击暗箱操作,杜绝不良组织进入建筑队伍的情况;严格遵守工程项目承包合同,在工期内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建设,同时要提供质优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提高施工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为培养管理人才提供良好氛围,同时,也应该建立约束机制,促使有关部门遵守党的政策方针与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合法经营。

(四)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首先,人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在建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施工材料是建筑产品的主体,因此,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最后,工程施工机械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影响施工项目质量,因此,选择质优而高效的施工机械设备非常重要。

(五)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水平。加强施工企业的定额管理,用定额来编制计划和组织生产,用定额进行核算,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制定企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感,杜绝成本不实在、账物不符合、盈亏不一致等现象。

(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管理,建立以“安全问责制”为中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全方位安全控制;2、健全建设系统人员培训机制,并完善民工准入制度;3、落实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施工企业应该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的重大意义;4、加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切实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以预防为主,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确保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能够反应迅速、措施正确。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通过制定各项施工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施工管理长效的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与科学化,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最终实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向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2011.

第8篇: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我市自1995年《劳动法》颁布以来,我市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使之健康发展,目前劳动合同制度在我市已经基本确立。以劳动合同为契约确立劳动关系的新型用人机制为我市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对加强劳动管理,减少劳动纠纷,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全市在岗职工131488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119912人。其中女职工62156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54603人;35岁以下的职工49201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46865人。其中女职工26991人,已签劳动合同的25139人;36—39岁的职工29884人,已签劳动合同的25821人。其中女职工11502人,已签劳动合同9709人;40—44岁的职工26435人,已签劳动合同23767人。其中女职工11264人,已签劳动合同9413人;45岁以上的职工25968人,已签劳动合同23459人。其中女职工12399人,已签劳动合同10342人。

二、我市劳动合同制度推进情况。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我市的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始于1995年劳动法颁布以后,10年来劳动合同制度经过了从不被人们了解到现在自觉执行的阶段。

一是宣传《劳动法》提高对劳动合同制度的认识。借宣传“劳动法”之机,积极组织宣传车,制作宣传板面,设立咨询台,印发宣传品、宣传劳动合同的意义,使广大职工群众逐渐认识到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劳动力随着生产发展的变化,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合理流动,同时又要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性,劳动合同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自的实现、有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有利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是积极参与工作,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在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初期,工会组织认真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见》,积极配合市劳动部门就把加强和规范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点带面的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在基础工作较好的国有企业、国有转制企业及集体企业。选择试点指导企业专门制订了劳动合同管理的配套制度。如我市的3515工厂、漯河卷烟厂、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双汇集团、漯河直属库、银鸽公司等企业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3515工厂先后制订了《全员劳动合同暂行规定》、《上岗(聘用)合同管理办法》、《未签订合同职工管理办法》等规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了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该厂自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来,共终止解除劳动合同296人,未发生一起争议。漯河卷烟厂在1995年7月通过了《漯河卷烟厂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细则》,并多次修改和补充,最新一次修订是在2004年10月6日,又一次修订并指定专人对劳动合同进行管理,依法履行订立、终止、解除、变更劳动合同的工作。同时还利用计算机现代手段建立劳动合同台帐。世林(漯河市)冶金设备公司于1998年11月转制后,公司新出台《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并下发了《关于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知》,公司与职工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职工中签长期合同的(10年以上和无固定期)占70%,5年以下的占30%。建立了劳动合同台帐,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管理,以随时掌握劳动合同情况,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三)工会积极配合政府,加强劳动合同的监督,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自1995年始,工会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劳动合同制度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近几年来,加强了监督检查力度,2004年至今通过检查补签劳动合同23269份。今年上半年我们配合市劳动部门共组织开展了四次专项检查活动。一是春节期间开展了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和工资支付情况的专项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598家,涉及人员31000人,补签劳动合同3200份。追回农民工工资369.8万元。二是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检查行动,有力地打击了“黑职介”,通过检查,对15家非法职介结构予以取缔,三是5月份在全市开展了砖瓦窑场矿山企业劳动用工及劳动合同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查全市313家砖瓦场、涉及劳动者2.19万人,个体作坊192家,涉及人员1800人,追回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7.5万元,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下达限期改正指令书5份,纠正用人单位不合理规章40条。四是从6月份至目前在全市正开展清理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专项检查行动。全市抽调市劳动局、市总工会的专兼职监察员和监督员70人,现已检查用人单位368家,清欠社会保险费897万元。对涉及的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的案件及时处理。如:2005年5月市一旅行社招聘一名职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压金3000元。在检查中我们严厉指出:劳动者有选择用人单位的权利,以收取押金来约束员工,就侵犯了劳动者自由就业权和劳动权。根据《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劳动监察支队依法向该旅行社下达了《询问通知书》《限期改正指令书》,责令及时退回了押金。与员工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以合法规范的劳动合同等方式进行管理。再如:市一家房屋建筑公司,未与农民工签订劳务合同并且拖欠156名农民工工资,为及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关于《建设领域农民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及时核实了农民工工资。依法下达了《限期改正指令书》,直接支付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60149元。

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大日常巡视监察工作,尤其加大对建筑、沿街门店劳动合同制度的巡查力度,并在建筑领域实行公告牌提示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积极受理职工群众投诉、举报。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工会共受理职工群众投诉举报案件303起,结案率达98%。检查用人单位756家,涉及劳动者4.42万元;补签劳动合同8120份,追回被拖欠的社会保险费897万元;下达各类法律文书351份,行动处罚30起,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5起,清理童工25人;取缔非法劳务中介机构17家,纠正企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条款500条。

三、存在的问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及履约率低。我市非公企业,招用的职工大都属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空闲时进城打工,农忙时回家种地。而企业在效益好时就招人,效益不好时就随时辞退职工,企业不愿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企业既使签了劳动合同也是一文空纸,也不履行,使劳动合同成了摆设。使得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很难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非公有制企业人员流动大,企业仅限于与职工签订合同,但职工频繁的流动和企业随意的解雇行为,使得企业劳动合同手续难以完善,企业也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我市华强塑胶公司,正常用工一般保持在1万人左右,但每天要求辞工或不辞而别的劳动者不乏其人。目前该公司与大部分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由于频繁的辞工,使得劳动合同签订难、履约难、管理更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劳动者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干一天活拿一天工资”对签订劳动合同认识不足。同时来去自由,也不愿约束自己岂不美哉。另一方面是企业主对劳动合同管理不力,认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辞退不方便出了问题还要按合同内容履行义务,因此不愿意签订,也不愿意认真履行。

(三)劳动合同期限短期化倾向严重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法定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合理的期限是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更会使企业劳动力布局结构科学化。既能稳定劳动关系,又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但近年来在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即: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从调查情况看,非公有制企业签订1年期的劳动合同比率已占95%以上。国有及转制企业也在想方设法或通过与职工协商,或利用职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平等地位的心态缩短劳动合同期限。国有企业长期(包括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也从原来的80%降低为60%。企业通过缩短劳动合同期限达到减员、甩包袱的目的,这使劳动合同期满时间相对集中,从而加大社会失业量,加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压力,不利社会稳定大局。如:漯河中机公司,郾城啤酒厂转制后将全员劳动合同期限全部改为1年期限,由于合同短期化,使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逐步减弱,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长远发展。且进一步加剧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弱者地位,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用人单位滥用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劳动法》及期配套法规和文件对试用期都有明确的规定,但目前对试用期的适用出现许多不规范的现象。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在他们以试用期为由,在试用期辞退和辞职者不发给劳动报酬,试用期内随意辞退职工、所签劳动合同期限不包括试用期、随意延长试用期、试用期不给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等。不管是用人单位有意或是无意其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招聘的人员试用期过后才签订劳动合同,以达到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目的。

(五)劳动合同签订缺乏协商程序。劳动合同签订的原则之一是协商一致。即:指劳动合同的内容、条款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必须由双方共同讨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签订。但在实际中是企业拟定好劳动合同文本双方盖章、签字了事;更甚者是用人单位制订合同文本后,不与职工协商,职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签字同意的。(因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缘故)。严重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不按规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是劳动法规定的由用人单位违约解除劳动合同应承担的一项法律责任,是劳动者应享受的一项权利。调查发现除国有企业执行较好外,在其它类型企业中存在着严重问题。部分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拒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埋下了争议的隐患。

(七)困难企业劳动合同制度难以推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有些企业经营形势困难,有的企业停产、半停产,有的企业已达到频临破产的境地,企业的劳动合同制度已名存实亡,有的已长期不续签,有的是暂时两不找,等出现问题仍以存在劳动关系为由要求处理,埋下了影响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四、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劳动合同意识。应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法制观念,树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的意识,避免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违法违约行为,为劳动合同制的运行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合同的实行。促进《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促进就业法》《社会救济法》等重要法律的出台,为劳动合同制的推行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劳动合同的管理办法,规范和增强劳动合同的可操作性。

(三)强化劳动法律法规监督机制。针对有些企业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另立土政策、土规定的违法行为,劳动监察和工会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职工申诉、举报制度。对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和不依法鉴证的用人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对无效劳动合同和有违法内容的劳动合同,要坚决予纠正。对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人身和财产严重损害的案件,不仅从经济上进行处罚,对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责任人要追究刑事责任。工会组织应更多地参与劳动检查,及时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9篇:公司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联营谋发展,寻求空间共生存

   ××××××××联营体

       二六年为××工程主体××生产高峰期,联营体生产进度满足现场施工需求,质量受控,无安全事故发生。联营体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拓宽市场的联营宗旨,在资源配置、造行业品牌、发挥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联营体在不断探索磨合和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共谋发展、寻找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在加强履约管理、成本管理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中经过,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把本年度主要工作总结汇报。

   一、二六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指标

       预计全年产值:××万元。截止1-10月共完成产值××万元,实现利润约××万元。

       预计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

       质量指标:合格率100%,优良率××%。

       安全指标:无生产性死亡事故、重伤率为零、未发生较大和重大交通、机械、设备与火灾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

   (二)主要工程量

       ××产品:×× m3     ××产品:×× m3 

       合计:×× m3

   二、生产管理

   1、履约情况

       我部××标主要为××××单位提供××,严格执行合同、讲求信誉,认真履行合同条款,在合同范围内积极开展工作。 严格按监理下达的××生产需求计划,满足了用料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要求。

       严格执行制定的质量保证措施,××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质量控制标准》及《水工××施工规范》的要求。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向用料单位提供优质××。对不合格××严禁出厂,定期做系统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其性能良好,以确保××的正常生产质量。及时对相关部门在生产环节等方面加强沟通。安全、质量管理常抓不懈,对员工增强业务素质教育培训,加强考核处罚力度,提高执行力及时发现排除生产隐患。

   2、履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因系统配件由业主供应,配件供应的质量和及时性均对项目部正常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多次与业主监理反映希望组织配件到货及时,并保证一定质量,并积极做好备品备件供应质量时效性引起有关问题的原始记录。

       2)、合同问题解决不及时,项目部已向业主上报专题报告协调。目前××公司资金短缺,工程款尚有拖欠情况,存在一定经营风险。

   三、以联营体协议为基本构架,实行紧密型联营的运作模式

       根据协议××部以紧密联营模式运营,以甲公司为责任方,乙公司为合作方,其中联营双方股份比例如下:甲公司××%、乙公司××%,联营双方按上述各自的股份比例分享一切权益、承担一切责任和义务。

       项目经理部按精干、高效和求实的原则设置管理部门。联营体生产上按联营体运营规则及统一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实行规范运作。联营体实行双方法人委托人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以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对联营范围内的合同工程项目统一配置施工资源,统一进行施工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对外。

       对于外部管理要有礼有节讲究策略,在充分做好相关依据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关注重点项目保证顺利结算。对内联营体人员生产协作中要文明生产、相互尊重沟通,体现出两家单位职工应有的良好素质风范,内部人员严格按照×比×原则执行。加大内部考核力度降低经营风险。

   四、制度健全××团队联营谋发展

       在现场实际工作中双方优势:甲公司员工在于生产技术较为专业、乙公司人员在于工作服从指挥协作好。为了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求项目部领导层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充分地做好表率和带头作用。其次对多项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文件,以及质量、安全、成本、设备考评管理办法,从实际执行情况和反馈,本着实事求是以及可操作性原则,及时对部分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补充修正,从而保证了制度的可操作和实效性。目前两个单位人员经过进一步磨合与沟通了解,基本上形成了精诚团结、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团队合作的局面,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主要操作方式为:

       (一)、联营体根据作业层的设置规模、来源和承担施工任务的范围及方式,在现场生产组织设置了××队、××队、××队3个作业队,作业队队长、班长由甲公司担任,副班长由乙公司担任,这样配置既体现了甲公司的技术优势、又充分发挥了乙公司的人力优势,相互促进又保证了政令畅通的同时,联营体每旬对生产进度、设备维护、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进行考核,每月与效益工资挂钩,从另一方面促动双方人员的合作性与积极性,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根据双方体制差异,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由于乙公司加入联营体的人员主要是由××枢纽主体××标抽调出来的,人员居住在××××,在生活上仍然属××管理模式。经过双方协商除去联营体公共部分,后勤管理的人员房租费、水电费以及员工上下班发生相关费用,乙公司按甲公司发生额的××:××计提。另在职工休假事项上,因乙公司探亲假待遇不变,为此,经协商并以甲公司为主导,每年从总费用中按××:××提取。由此在双方形成一种制约机制,有利于联营体费用控制。

       联营体还有一个特殊方面,由于体制原因乙公司人员发放的工资、奖金全部上交乙公司,由乙公司按部队规定原标准发放,这就造成对乙公司人员经济杠杆失去应有作用。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调动和发挥其员工生产积极性,经与乙公司沟通项目部相继增设目标奖、超产奖,由项目核算后直接发放到一线员工,从分配制度上有效的达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目标。

      (二)、在施工成本管理中,各项控制成本指标必须在事前就要做到科学预测,首先将可参考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并注意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准确性;根据历史最好水平与实际成本水平进行分析,对此研究后,结合影响本期成本变化的因素,确定本期成本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再将目标进行必要的分解,落实至各个环节或个人,并大力进行宣讲,培育职工成本节约意识,并且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或影响目标成本的因素要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决不能放任自流。经过各项控制成本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分析,目前联营体单方××生产直接费已经得到了明显降低。例如常态××生产用电量,XX年××元/m3, XX年平均为××元/m3,这虽然与产量提升存在一定关系,但与职工的节约意识密不可分。

      (四)、依据合同,分

析形势,强化重点。××联营体因单价中主要为人工费、水电费、维护费、辅助机械费用。主材及配件由业主负责供应,联营体挖替空间较小,管理成本高,相对产值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管理重点为:(一)、依据生产任务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要求乙公司保持人员稳定,保障履约顺利进行。(二)、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在目前考核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经营承包(经营承包因受乙公司体制约束,暂未进行);(三)、做好原材料消耗控制,防止因超指标消耗导致业主扣款;(四)、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控制好管理成本开支;(五)、加强与业主监理沟通,加大变更与理赔工作力度。

       以上为××联营体二六年项目管理中的具体作法和一些经验成效,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XX年年工作计划:

   ××联营体二七年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安排下一步工作,根据××联营体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和了解情况,××联营体XX年年生产工作计划如下:

   一、二七年主要指标完成计划

       (一)经济指标

       产值:××万元。

       质量指标:合格率100%,优良率××%。

       安全指标:无生产性死亡事故、重伤率为零、未发生较大和重大交通、机械、设备与火灾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

   (二)主要工程量

       ××产品:×× m3     ××产品:×× m3 

       合计:××m3

       XX年年计划完成产值××万元,生产销售××m3,分包产值××元;在XX年年中加强合同管理,搞好项目结算和变更索赔工作,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从而提升利润率。

   二、需重点关注的工作:

       1、随着××生产强度逐步降低,在资源投入方面及时调整。

       2、依据目前生产情况并结合业主投标精神,本标段在××生产总量及总产值方面均比原合同大幅降低,需认真做好变更索赔工作。

       3、竣工资料整理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