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语文课文辅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考是学生初中三年学习状况的一次终结性检阅;是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口。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对中考格外重视。临近中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追求的是让我们的复习效果达到最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显然“课堂”是我们复习效率最大化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每个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语文复习课教学的困惑
传统语文复习课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依据统一的复习计划以期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可是往往事与愿违:目标高了,照顾了少部分尖子生的“胃口”,学习成绩滞后的学生却“吃不下”,丧失学习的信心;目标低些,学习成绩滞后的学生夯实了基础,尖子生则变成了“陪读”,错失了发展提高的机会。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曾经困惑。
二、语文复习课“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语文课堂复习上,我们不能循规蹈矩、墨守陈规,要多做一些思考。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今天看来,仍有其现实意义。如何在有几十个学生的班级去“因材施教”,考验着我们广大教师的智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复习课“分层导学”的教学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我们的实践也证明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复习模式。
“分层导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长等因素,针对不同类学生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从而为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初中语文复习课“分层导学”,首先是“分层”,一般将学生根据语文学科学习情况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最需要教师给予帮助;B层次学生为语文学习上的中等生,他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在学习方法及学习品质上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师的提醒鼓励。C层次学生是班级语文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学习品质。其次是“导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引导要注意引导的启发性与适时性。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性,教师应做到“引而不发,开而弗达,相机诱导,和易以思,正是教师引导的精华。” 教师引导作用的关键是适时性,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及思维的关键点予以点拨,做到恰到好处。
三、语文复习课“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语文复习课“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广大教师的智慧,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
古代先贤说:“亲其师,信其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一语道出了教学的真谛。一名好教师,要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小事上:学生考试失败后一声安慰;学生犯错后的一次宽容;学生碰到困难时的一句鼓励……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就要有这种大爱精神,教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用我们的爱心、热情哺育下一代。
(二)语文复习课的目标设计要分层,基于学生实际,因人而异。
“分层导学”不是要让所有的学生经分层导学而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较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给学生设计复习目标时要清楚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及内在的思想状况是不一样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复习阶段A层次的学生(学困生)侧重于培养学习兴趣、打好基础,力争成绩合格;B层次的学生(中等生)侧重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争成绩优秀;C层次的学生(学优生)侧重培养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力争成绩拔尖。恰当的目标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三)语文复习课“活动单”内容的设计要分层。
语文复习课“分层导学”的关键是复习用“活动单”的设计要分层,从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时间的安排、活动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分层,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选择对应的活动完成。
例如:在复习《黔之驴》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唤醒记忆知识巩固检测反馈。活动一:唤醒记忆,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并分析这一过程中老虎的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按要求完成。活动二:知识巩固,自主背诵课文下注释以及知识点梳理上的内容。A层次的学生20分钟内完成即可;B层次的学生15分钟内完成,完成后可两两口头互测;C层次的学生10分钟内完成,完成后进行知识迁移,将本文里的重要实词、虚词拓展到已经学过的文言文里,进行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多方面的辨析,进而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活动三:检测反馈,检测反馈题分成基础题和提升提。基础题部分A、B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方式:书面完成组内互阅互助订正查漏补缺;C层次的学生口头检测、查漏补缺即可。提升题部分A层次的学生不做;B层次的学生巩固基础题错误内容后可选做,并加入C层次的学生讨论解疑;C层次的学生必做,对于存在问题,组内可合作解决,教师根据完成情况适当点拨。这种分层设计,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且“吃得了”,从而使得复习课的效率最大化,学生通过复习都能有所得、有进步。
【关键词】中学语文;活动化教学;应用价值;语文素养;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活动化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谨遵素质教育思想,以语文教材作为依托,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更加科学有效运用活动化教学法,让学生获得较高的语文学习热情,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1]。
一、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中学语文教学将来发展的趋势是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背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语文教学规律,促进语文教学顺利发展,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活动化教学法,具有应用价值。
(一)符合时展需求的表现
现如今时代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偏向于综合素质,让学生要具有知识面,具备多元思维发展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活动化教学法,是与现如今时代需求吻合的。另外,根据当前新型语文教育理念的要求,要进一步完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让活动化教学法发挥重要作用。
(二)在新课改后被广泛认可与推崇
活动化教学法的落实,是基于中学语文教师主导者的角度而言,符合教师工作职业性要求,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为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而努力,通过落实责任,在教学实践中付诸活动化教学。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活动化教学法受到推崇,且学生广泛青睐这种方式,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活动化教学法理论建设的实践意义[2]。新课程改革推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采用活动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换句话说,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落实活动化教学法,通过对活动化教学正确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过程。
二、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以往很多教师教育理念,主要是师本教育。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新型教育理念的实施,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转变,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课堂服务者,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主。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活动化教学法,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采取活动化教学法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例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而非是被动听别人阅读。另外,开展活动化教学法设计,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快乐,要将全体学生当作活动化教学对象,确保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要与中学语文学科特点相符合原则
中学语文具有学科特点,而落实活动化教学法,是为了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效的提高,需要根据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其一,中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以及工具性、艺术性、情感性等特征。其二,教师要以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功能的高效发挥作为前提,恰当运用活动化教学法,比如要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作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优美文章的鉴赏,不断开拓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更有意义。其三,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现实生活,语文教学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融合,方能促进活动化教学[3]。
(三)活动化教学法要遵循真实有效的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要基于新课改精神开展活动化教学,遵循真实有效的原则,还要做到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其一,采取活动化教学,能够将学生对语文课文不熟悉的内容,及早显示和暴露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及时改正。其二,中学语文课文内容中一些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地方,通过活动化教学,能够富有趣味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其三,对于活动化教学法的应用,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学贯彻落实。学生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当心里不理解时,或者对某部分内容感觉理解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出支持与鼓励、表扬,肯定学生。
三、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采取活动化教学法,很多教师通过理论与教学经验的实践总结,认为最为合适的活动化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一)角色体验型的活动化教学模式
角色体验型的活动化教学模式,是活动化教学法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给学生创设某种情境,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重新审视。这方面主要是结合情境创设法,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情境导入,改造活动化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某种情境中更加真实地体验课文内容,以及课文中人物角色的情感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情境引入、情境创设,是体验型活动化教学模式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
(二)演练操作型的活动化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课文内容涉及多种类型,有一些精美的词句和段落描写,需要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并结合书写练习加深印象。而操作型的活动化教学模式,最主要的表现是通过课堂演练完成,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演练,比如书写演练、背诵演练、朗读演练等。通过这种活动化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便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字词句,同时,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付诸情感,会让阅读更加自信,进而流利正确地完成背诵与书写[4]。
(三)辩论式的活动化教学模式
活动化教学模式中采取辩论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互动,更加详细地了解文章塑造的人物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的过程,也是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在提升能力。中学语文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针对学生在辩论中的不同观点,要及时给予指导。例如,根据中学语文《雷雨》这节课内容,语文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课堂辩论,对这篇文章中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揭示。首先,针对课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辩论的议题以“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为中心,正方、反方分工开展辩论,之后开展辩论小结。通过辩论,学生总结出周朴园具备资本家的自私特点,如果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会突然变脸。根据周朴园的性格特点,结合辩论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从细化的角度分析故事的问题焦点,是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表现。
(四)参与演讲型的活动化教学模式
通过组织演讲活动,中学语文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在恰当的时间,举办语文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演讲,表现自己,活跃课堂气氛,是对活动化教学法的深入执行。在参与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积累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想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通过演讲、评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多种思维角度思考,有利于地理解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活动化教学方式[5]。综上所述,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特点的学科,任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上要科学合理,不断革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有创新力,还要灵活多样,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是符合时展需求的。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活动化教学法被诸多教育工作者认可与推崇,在应用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做到真实有效。随着我国中学生社会意识形态不断变化,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立足语文学科实际,实现理念与方法的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岳德华.优化教学活动,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7).
[2]代春芳.浅谈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8(22).
[3]张雪霞.活动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建构[J].文理导航:上旬,2019(07).
[4]付垚.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4).
一、电教媒体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影响
如何看待中学语文教学、怎样界定中学语文教学的内涵才外延,一直以来颇多争议。但近两年趋向这种认识:生活处处即语文,中学语文必须紧贴生活才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这就是所谓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就远非一两套教材所能涵盖得了;而且,学生在教学中也不应仅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他们必须成为教学的主体。电教媒体在拓展教学内容,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拓展教学内容优化信息输入输出范围和途径;2.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3.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优化师生关系。
二、电教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在对传统语文教学认真冷静的反思之后,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讲读课和写作课两种课型改为讲读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种课型。下面谈一谈电教媒体在这三种课型中的具体应用。
1.在讲读课中的具体应用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为例子,就要使它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电教媒体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创设情境,激感。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课文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将文章内容涉及的事物和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在有声有色、如临其境的情境中理解课文,激发出内心的情感,语文教学就能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
第二,披情入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中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不易讲解清楚,如果适当运用电教媒体则可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因为形象的画面能使学生非常自然的产生愉悦、激励的审美效果,学生在乐中求学,便优化了教学过程,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三,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2.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开篇激趣,带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使学生这些“读者”也“胸有境”,才能使他们带着感情自然“入境”并“与亲”。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科学的电教媒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努力创设与课文相应的情景,以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第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语言储备。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强化朗读训练,形成语言储备。
3.在写作课中的具体应用
写作是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技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璧江山”,这是因为一个人在写作时需要整理自己的思想,组织自己的思想,并进行多种多样甚至复杂的比较。这些极有利于创造办的培养。电教媒体在写作课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供素材,丰富学生阅历。
第二,改进评改方法,提高评改效果。
作文评改一向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无论教师全批全改,还是师生共同批改、学生互改,都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面批的效率又太低了。电教媒体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帮助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们可以把作文拷在盘上,评改课上就能通过互联网很方便的调阅、批改每一位同学的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也能很方便的对比阅读,比较中得到提高,还可使学生及时的欣赏到同学的佳作。这样,就能使学生从阅读对比中得到启发,有所进步。
三、使用电教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先进的电教媒体为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注意。
1.要善于把握和调控学生的心理,避免滥用电教媒体的现象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的注意力的保持也因年龄和心理特点而存在差异。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在应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时,也要遵循这种规律,适时调整学生的状态。及时对电教内容的难易程度、数量、速度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绝大多数学生易于接受。对少数不能完全接受的学生,则应采取其它方式予以弥补,如当堂给予提示和启发,利用电教媒体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2.注意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突然停电,电教媒体无法正常使用;电教媒体发生故障等,教师需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教师事先也要考虑周密,有所准备,以便随机应变,及时的采取措施妥善的加以自理、理解。
3.要注意掌握教学的节奏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之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主动的、自主的分析和挖掘,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课程学习心态,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可以说自主学习是一种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中学是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和实施,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教学挑战和考验。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质量,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整体,只有双方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课程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展开,课程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教学理念、对课程的认知和理解、教学目标的设置、对学生的培养理念等,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之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语文学科人才培养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将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纳入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策略之中,切实转变课程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
现阶段的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学理念较为陈旧、保守,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和权威地位,教师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意识和想法,从而导致中学语文教学被局限在狭小的框架之内,停留在教师讲解、学生接收消化的教学局面之中。比如古代诗歌的教学,教师讲解细而密、琐而碎,劳神费力把一首优美的诗歌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完全被动听讲,一堂课下来却满眼茫然、一头雾水,全然没有感受到诗文之美、丝毫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无论如何也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该从自身做起,及时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进行审视和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跟随时代的进步和新课标要求,转变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调整旧有的教学模式,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纳入自身的语文教学理念之中,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语文自信心,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学习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让他们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时,主动进行探究和挖掘,让他们在这种主动的探究和挖掘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预习,使学生能够在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里,对文本进行自主探究和挖掘,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质量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明确课程教学内容,把握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树立课程学习方向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在预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教学地位和教学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在课程教学展开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的研读和整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去发现问题、试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带着他们靠自身能力和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通过循循诱导和实时启发,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存在的疑惑,这样必定能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认知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印象。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的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得到提升,让学生的中学语文学习从“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预习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和辅导,为学生制定课程预习目标,如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预习时应该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课文字词等方面进行语文预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预习质量,避免学生预习时间的浪费和无效性。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预习笔记,以书面的形式将自己的语文课程预习成果呈现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有效性。
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拉近学生和教师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相互表达自身的语文课程学习感受和学习问题,在沟通和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引导,开阔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和他人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就会局限在自身狭隘的学习意识之中,产生故步自封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时,应该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打破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壁垒和隔膜,相互鼓励,相互影响,共同提升,使学生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表达自己在进行语文自主学习时的所思、所想,并且静下心来虚心的听取其他同学的语文自主学习成果和学习意见,从而发现他人在语文自主学习中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对自身的语文教学评价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使教师的语文教学评价能够和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相配合,促进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采取激励为主、调整为辅的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水平,为学生营造一个平和、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中学是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身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注重对于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实现中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茜茜.中学语文语境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比较文学
一、比较文学理念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比较文学起源于国外,在经历了引进、介绍以及改造后在国内开始发展起来,并且呈现出日趋完善的趋势。目前在国内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其两大主要支柱,跨学科研究和阐发研究则是比较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两种研究方法。
目前对于比较文学的定义,较为典型的定义是:所谓比较文学,主要是基于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以及不同学科间的跨越式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其主要采用的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以及跨文明研究的方法,对跨越式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以及互补性等进行详细探究,通过发现文学规律及特性,促进世界文学加强了解和整合,最终全面推动世界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近来来,随着比较文学在国内的逐渐发展,将人文精神理念积极融入到比较文学中,进一步彰显人文素养,推动文学理念朝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样充分说明了比^文学的强劲发展势头以及新鲜的学术活力。
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在于通过文学教育手段,运用综合性和边缘性的学科整合,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以及审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重视对人类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在中学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了,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而这种教学理念正和比较文学中“兼容并包”和“和而不同”、“尊重生命”、“新人文精神”等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说,比较文学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二、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要素和教师的学历构成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是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其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导位置往往由教师所代替,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其学习能力还在进一步培养当中,所以这种替代也显得顺理成章。
以往研究当中大多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比较文学教学的重要作用,更多的关注点则放在了教材的编写以及教改方式方面,其实高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才应当是多加关注的地方。具体来说,比较文学的理念以及方法是需要教师通过备课、授课以及课外辅导来完成的,而对于学生的要求则是使其学会如何应用比较文学思维和视野来分析文本,提高自身思维,拓展视野。
(二)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囊括了备课、教授、课外指导以及作业批改等具体行为。首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
若是教授外文作品,应用比较文学的合理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重视作者以及译者介绍,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译文和原著之间的关系,可能这种教学只是浅尝辄止的尝试,但势必会增强学生对不同语言差异的理解,体会不同文化语境,懂得语言表达方式的区别。
长期以来,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选读课文直接当做外国文学作品来宣讲是有一定问题的。抛开翻译问题不谈,译文在中国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就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若是课文是来自和外国文学有关系的中国文学作品,则可以借助延续影响的思路来探寻课文的外国文学渊源及其在中国发生的变化,而课文同外国文学缺乏关联性,教师就需要通过平行研究的方式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具的作用以灵活直观的方式来讲解比较文学方法中的难点。这里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幻灯片以及视频资料等来展示异域文化特色,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文化差异。
一方面,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阐明课文所涉及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文学特色,使学生加深对外国文学作品背景的理解,以此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学及语言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讲授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然而就目前流行的比较文学教材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理论枯燥的问题。
因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具体的文献现象,以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有一个大致轮廓。然后在逐渐深入,讲解翻译研究等,重消化不重记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培养宽广的胸怀和广博的视野。
这对于学生尽管要求很高,但应当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具体讲解时,教师要善于联想和引申,善于引入他国文学文化为参照,这就要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再次,在课外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阅读比较文学书籍的习惯,以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为宜。
教师可以通过周期推荐文学读物的方式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譬如一周或者是半个月为一个周期,在周期内向学生推荐影响研究方面的理论及论文或是有关世界文化方面的书籍,让学生明白文化的多元性。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以减少阅读量,求质不求量,让学生知道基本的中西方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资源来主动探寻答案,解除内心的疑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最后,培养学生形成“世界主人”的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还应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逐步形成“世界主人”的意识。现阶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文化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地球村的观念逐步形成。
因此中学生应该在此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而比较文学的理念就是通过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并将具备“世界主人”意识最为比较文学的最终指向。
关键词: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效率
1. ITtools平台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1 提高资源共享利用率,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性展开教学,拓展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十分有限,教学教材也很难物尽其用,其做法不但违背了中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让手上的辅助教材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ITtools3.0是一款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B/S教学辅助平台。它关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整记录学和教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平台学得轻松愉快。学生和教师在平台中愉快地实现学和教。
教师可以通过将各种可能用到的教学资源,包括Flas、视频、课堂所需的作业素材打包后上传到ITtools平台上,学生可以提前下载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平台的使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平台提供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助帮助,学生可以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预习自学或结合资料听教师讲解。比如:在教学《窦娥冤》时,学生对元杂剧的体制和艺术特点比较陌生,笔者在上课前先通过ITtools平台上传了程砚秋根据《窦娥冤》而改编的《六月雪》让学生课前欣赏,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对元杂剧的体制和艺术特点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
ITtools平台的有效运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通过网络求助同班同学或者老师,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2实时把握课堂学情,实现多元化教学
每个班级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给教学进度带来很大的障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进度。尤其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更是如此。选修课中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每篇传记篇幅都长达20多页。而学生学习自觉性程度不一样,那些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对传记内容早已了然于胸,教师若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他们听了兴趣索然;而那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却等着教师的课堂讲解。这种课型该怎么教学呢?
笔者以前是左右为难,现在好办了,ITtools平台的使用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在教学《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时,笔者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监控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试题,不同水平的同学通过尝试不同难度的试题一步步提高自我水平,通过ITtools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时把我班级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进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进程当中,从而进一步的减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差距,实现生生共同学习,教师步步为营的局面,使学习程度不同的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共同进步。
1.3学习记录完整,有效复习课堂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容易遗漏或者记错课堂知识,在复习过程当中很难进行学习情况的总体把握,导致教与学的过程当中缺少了连续性。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ITtools的展示模块,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完整记录,并提供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对自己以前所有的课堂学习记录进行回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巩固以往的知识水平,同时也为今后的复习工作带来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3]。学生在默写课文时有些字词常常写错,比如《赤壁赋》中的“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学生时常将“狼籍”中的“籍”与“枕藉”中的“藉”混淆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中的“仓皇”学生也时常写错。通过教学辅助平台ITtools的展示模块,笔者将每个学生默写并且批改过的作业全部进行展示,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字词时常写错,从而加深印象,避免下次再出错。
2.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全面辅导难以兼顾,教学针对性有限
学生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课内有些学生产生疑问,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因为教师只有一个,在有限的的45分钟内,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独立辅导,甚至有时我们教师不能确定到底哪些学生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在有限的师生相处时间里,教师很难分层次地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个人辅导,更不可能对每个疑问都一一解答,一方面教师很难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最终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进度,甚至有些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丧失原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二年文理分科后,文科班女生多,感情细腻,学习认真,语文双基扎实,对《孔雀东南飞》、《诗经・氓》等体现人文性的课文理解到位,而对《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等体现科普性的课文就不那么感兴趣了,而理科班男生居多,他们的情况正好相反。
2.2课堂互动匮乏,师生学情脱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加上教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在经过教师特殊化“包装”过,或者是在教师一定的“控制”下的师生互动,更是缺乏创设学习场景的条件。然而,最常见的形式不过就是教师一呼,学生百应。如:教师先说出上半句,让学生接下半句;或者教师习惯性的以“是不是?”“好不好?”等方式发问,学生惯性思维就脱口而出“是、对、好”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有的甚至木然地面对教师木讷的表情和语气[4],教学氛围显得格外的低迷,学生积极性减退,学生的思维多数依靠投机取巧来应对老师的问题,甚至于课堂上不愿与老师互动,不愿参加课堂活动,因而教师不能很充分的认识到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也不能深刻的了解到班级学情的变化。
2.3授课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时光荏苒,我国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深远,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老师们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单行传输语文知识,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既要学会正确的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又要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提高思想素质。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信息载体,因此,语文文字是有着一种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学习需要人的思维情感参与,需要对语境的感悟和想象。例如,在教《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一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就用大量时间放映有关的风景画面;教学《游褒禅山记》、《蜀道难》等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或是写作这方面的作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等。却忽视情感的投入,用表面的热闹掩盖了真情的流露。这些课件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刺激,但也只停留在表层上,无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深层的灵魂,淡化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3.如何最佳化的使用ITtools平台
3.1分层设计教学难度,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每个班级学生学情和掌握的知识水平不同,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如何发现和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情,不同的教学方案,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为此提供了强大的互助系统[5],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网站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若干个任务组,与此同时,在设计任务时,可将任务分解由易到难,实施分层教学。学生在看任务时,清晰明了,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提前操作到后面的程度试题。例如,教学文言文课文时,通过高一年一整年对四本必修课文中文言文的认真学习,进入高二以后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通过预习已经能够掌握了,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仍然需要教师课堂的详细讲解,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ITtools平台分层设计教学难度,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一边给部分学生详细讲解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语法知识;而另外部分学生则可以认真研究教师布置的拓展延伸作业,这样让他们学得深入,学得透彻。
3.2提供师生、生生互评功能,增加课堂互动
师生相处的时间十分有限,老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同学的作品都细细评价。因此,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提供了学生作品上传的功能,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选择“开启上传”学生的作品提交,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同时也可以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作文教学若能有效使用ITtools辅助平台,把每个学生作文进行“开启上传”,通过互相评价打分,比较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6]。另外,学生互评的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也能更直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情,分析教学成果[5]。
3.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自主性
学生在复习过程当中,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缺少一种总体把握,容易遗忘曾经学过的知识,使得教学过程中缺少连续性。
ITtools特有的网页菜单功能组合选项,使网站拥有更强大的教学适应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环境和语境[5]。同时,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教师上传的教学辅助的图片、Flas、视频等,最大化的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也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在教学《琵琶行》时,学生对琵琶这种乐器了解甚少,对课文中描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等精彩语段的描写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让学生欣赏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的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出色的音乐描写。
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的展示模块,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完整的记录,并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学生通过ITtools可以对自己以前的课堂记录进行回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巩固遗忘的知识。学生从高一年到高三年写了不少作文,老师也进行了精心的批改,但许多学生没有保存这些作文原稿,教师可以通过ITtools平台对所有的课堂记录和学生作文进行整理、排序,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作文进步的痕迹:从作文素材的精心选用、结构的巧妙构思、文段的精彩描写等进行展示,为今后的学生的复习和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5]。
3.4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ITtools不仅可以轻松地实现学生分组,还可以根据实时课堂记录有效地掌握和分析学情。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视频”将课堂内容在ITtools 平台上面[7],并选择课堂共享功能,既提供了教学资源的交流,为备课带来方便,也使得教育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上传的教学资源提前预习。在课堂上配合老师的随堂小测试进行摸底调查,在采用ITtools平台上的导航栏实现分组教学。学生更可以清晰明了的查看到自己所在的小组,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从而节约了课堂时间,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总之,提高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方式数不胜数,ITtools不失为探索道路上一个重大的助力板,我们应该根据课堂上和ITtools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案,做到将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发展的更好,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光发热而不懈努力。(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融城中学)
参考文献
[1] 纪宏[,雷体南,方红.基于ITtools3.0的深度学习过程设计与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5,02:40-46.
[2] 李胜强. 基于ITtools网络教学平台的“微视频”教学模式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76.
[3] 陈斌. ITtools3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3:73-76.
[4] 陈晶晶.课堂教学中消极师生情感互动的分析与建议[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74-75.
[5] 陈斌. ITtools3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3:73-76.
因此中学语文课堂“讲练导”三环五步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当前传统低效语文课堂的背景下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语文课堂模式,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倡导以生为本,实现语文课堂的双赢,实现“少教多学”、“少教多练”“讲练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它是落实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中学语文课堂该如何有效实施“讲练导呢,笔者曾经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讲”就是要少讲精讲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早相机诱导。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滔滔不绝的讲述,应该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的阅读、思考和练习的空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即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讲明疑点,同时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在于引导、指导和诱导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这篇课文,按传统的教法多是采用逐篇的讲授法,费时又费力,往往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课后就忘了,一旦遇上这类诗歌鉴赏题,学生照样还是不会,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课堂训练,影响了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为此,笔者在今年的一节教学公开课中,就如何有效实施“讲练导”的课堂模式作如下教学设计:
制定出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诵读诗歌,梳理诗句,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旨(知识与能力)。2、通过“讲练导”,初步学会鉴赏评价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3、了解杜甫生平以及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同时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其中教师讲授的时间集中在第一首诗歌《秋兴八首》(其一),不超过20分钟。讲授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读诗歌,感受节奏;二读诗歌,理解内容;三读诗歌,鉴赏评价(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旨,学会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四读诗歌,背诵全诗。
这样的语文课堂模式,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师这种精练的讲授,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评价诗歌的知识和水平,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压缩教师的“讲”,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教师的“讲”了,相反是要求做到“讲”的水平更高了,要达到精讲的高度,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或少讲的境界。
二、“练”要落到实处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早些年就提出“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课堂模式,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成功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我们反思一下,之前的语文课堂是否有留给学生必要的甚至是充足的练习时间呢?而语文课堂缺少学生这种动手练笔的训练,是否会影响我们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呢?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练”,正是为了弥补传统语文课堂的不足,培养学生解题和答题的能力,检测课堂学习的效果,把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当堂训练,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有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学生的书写更加端正,解题的速度更快,正确率也就更高了。我们所提倡的“练”,是一种精练,即要精选课堂的练习题,题目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层次性,同时能够有利于学生巩固并拓展知识。
同样以《杜甫诗三首》这节公开课为例,笔者将第二首《咏怀古迹》(其三)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课堂练习,以实现巩固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并将知识化为能力的目的。课堂训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训练一:把握节奏。学生用“/”号划分这首七言律诗的诵读节奏。训练二:理解内容。学生解释重要字词,梳理重要的诗句。训练三:鉴赏评价。这部分设计两道相对简单的必做题和六道选做题(每一学习小组完成其中的1―2小题),必做题分别是:
1.这首诗歌咏的对象是哪位历史人物?
2.找出诗中点明作者感情的词语。
选做题分别是: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上下句分别写出了什么?
3.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4.颈联运用哪种表现手法写出昭君的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5.颈联哪一个字是这句的关键,为什么?
6.尾联两句千古来被人吟唱,其中“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是否只写了昭君的怨恨?
训练四:背诵全诗。
这一节语文课,整个课堂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而且学生要限时完成。语文教师在学生训练中要带上一把红笔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共性问题,及时反馈,集中解决。这种课堂训练有效培养了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解题的速度和规范。
当然,语文课堂的这种“练”应该做到“精练”,它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精选练习题;应该是以书面的练习为主,而且必须是以纸质的训练为主,多媒体视频投影的要少用。
三、“导”要讲求方法
语文教师要检测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的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发现哪些学生还存在哪些疑难的问题,再及时地加以指导。所以教师在提问学生时最好让学生单独回答,要找程度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再由其他同学来补充,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这样,教师既可以针对一些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指导、提示和启发,同时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因此,这种教师这种课堂上的“导”学既包含对每一节语文课程知识的引导和课堂训练的指导,如教师在讲评《咏怀古迹》(其三)练习中,还可以作一些拓展指导,讲一讲咏史诗的特点等。“导”学还应包括课堂上对该节课后作业的辅导等方面。再以《杜甫诗三首》这节公开课为例,笔者将第三首诗《登高》作为学生课后的巩固作业,设计了5道题。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好这些作业,教师在课堂不妨花上三五分钟作些辅助和提示,如写作背景和作业要求等。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出发点,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指导和诱导,共同来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讲练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是基础,它解决“是什么“,“练”是重点,它解决“怎么做“,“导”是关键,它解决“为什么”。
构建中学语文课堂“讲练导”三环五步教学模式要掌握几条原则:一是教师不能以讲代教,因为“讲”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的好手段;二是不能以练代教,因为盲目的练习无法替代教师的教学;三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以口代手,即不能以口头训练替头的训练,因为这样能够训练学生规范的解题,避免随意性。
一、优化设计、精心组织,有效提高复习质量
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来具体组织复习课。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管理归类好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的前提下,准确、概括、简洁地对将要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拟成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这要求老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反复研究,抓住关键,找出规律,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让学生读书。老师的巧妙启迪、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或思考题,在老师指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记忆。把知识反复咀嚼,带着的问题解决了。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这个初步目的就达到了。
二、精讲多练、查漏补缺、多措并举,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读书。让学生练习。学生唤起了对知识的记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扎实,能力得到强化形成语文素质,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笔者认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练习量的多少应当根据复习内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识的难易,老师灵活掌握。最后是“反馈”,即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学生练习后,不能到此为止,老师一定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补缺补漏,或同桌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组长批改、或老师评讲、兄弟班同学交叉改,或老师抽样改等。收取改后的试卷,迅速了解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进行个别辅导,或发挥学习优秀者的作用来解决。
三、讲究科学方法,借助图表,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科学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通过对各种复习方法的尝试,设计好简明精要的内容,配合必要的语言描述进行语文复习,是一种好方法。
由于复习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内容,只是由于遗忘,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复习的时候,只要老师恰到好处把课文的浓缩图再现出来,学生就会以设计者浓缩的思维轨迹放射开来,扩展开去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语文课本中的长课文,诸如散文、小说、戏剧等,少则三五千,多则近万字,通过板书图示,对这些课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课文内容浓缩在几个字、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之中。
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复习,显得零零碎碎,难以奏效;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又枯燥乏味,而且脱离教材,搞不好就犯了脱离课标的错误。比如六册书可以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种文体来复习,就其特点加以复习,采用网络图,联系起来板书(板书略),产生了“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整体印象,加深记忆痕迹,优化了记忆结构,较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在语文复习阶段,搞好各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区别是十分重要的。而板书图示(包括表格)不失为一种简洁实用的好方法。整个中学知识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板书图示、表格展示出来。比如复习初中第一册的三篇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我们只要出示一份比较表,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文填好表中的空格,这三篇课文的中心论点、论据、论汪方法、论证方式、写作特色等知识就一目了然了。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地位确立,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
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上好复习课,就能达到整体记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教学目的。
一、有效提高复习的前提是优化的设计和组织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而具体组织复习课,可参照“四步”进行。首先是“遍”步,即老师精讲。
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管理归类好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的前提下,准确地、概括地、简洁地对将要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拟成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
这步,要求老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反复研究,抓住关键,理出规律,必须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其次是“反刍”步,即让学生读书。
老师的巧妙启迪、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题),在老师指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记忆。把知识反复咀嚼,带着的问题解决了。
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这个初步目的就达到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读书。第三是”消化”步,即让学生练习。
学生唤起了对知识的记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扎实,能力得到强化形成语文素质,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
笔者认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练的量的多少应当根据复习内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识的难易,老师灵活掌握。最后是“反馈”步,即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
学生练习后,不能一做了之,老师一定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补缺补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组长批改,或老师评讲、兄弟班同学交叉改,或老师抽样改等,收取改后的试卷,迅速了解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补火”,进行个各别辅导,或发挥学习优秀者――“小助手”的作用来解决。
以上四步,其中前两步主要是围绕唤起记忆,整体感知复习内容而设计的,后两步主要是围绕打牢基础,巩固消化,强化能力,形成语文素质设计的。
二、科学的图示法能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科学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通过对各种复习方法的尝试,我认为设计好简明精要的图示,配合必要的语言描述进行语文复习,是一种好方法,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延伸性强。由于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只是由于遗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复习的时候,只要老师恰到好处把课文的浓缩图再现出来,学生就会以设计者浓缩的思维轨迹放射开来,扩展开去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尤其是语文课本中的长课文,诸如散文、小说、戏剧等,少则三五千,多则近万字,通过板书图示,对这些课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课文内容浓缩在几个字、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之中。比如复习《背影》将课文内容概括为“父子情深”四个字。
2.启发性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复习,显得零零碎碎,难以奏效;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又枯燥乏味,而且脱离教材,搞不好就犯脱离《课标》的错误。
3.比较性好。“比较”被称为“艺术的超级武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搞好各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区别是十分重要的。而板书图示(包括表格)不失为一种简洁实用的好方法。
4.系统性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是一个大系统,里面包含着好些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的小系统,诸如语文知识系统,文体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等。
复习时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把这些小系统视作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根据这些整体特点,按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一个小”整体”进行有条理、有系统地复习。
5.趣味性足。目前,有些老师的复习方法是从第一册开始,逐课地“炒原饭”,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面面俱到,再教一遍。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恹恹欲睡,语文复习毫无趣味性可言,也难怪复习的效果不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