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工程和工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化工类院校当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专业,它具有宽阔的覆盖面以及所涉及到的领域也是十分的广阔。有效的做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型实验,不仅仅能够有力的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互有效的结合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的给予锻炼,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和创新性感都有所全方位的激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型综合性实验的开发
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同时考虑到专业特色,本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型实验内容,主要是沿着石油加工和催化剂制备与评价两大主线进行的。
(一)石油加工方向综合型实脸
石油加工工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一个主要专业方向。针对该专业特点,我们开发了“大庆原油的小型炼制加工与产品性能分析”实验。该实验涉及原油的蒸馏、二次加工和相关石油产品性能的分析测试,是炼油厂石油加工过程的缩影。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原油的加工过程,将“石油加工工艺学”与原油的加工实践结合起来,掌握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的工艺特点,了解和掌握石油产品的分析方法,理解石油化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二)沸石催化剂制备与评价综合型实验
该实验涉及沸石催化剂的制备、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等多门学科。其中催化剂的制备包括催化剂合成、成型、改性、催化剂的tpd和红外光谱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考察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反应产物采用萃取精馏工艺进行分离等过程。现代化工过程大多数是催化过程,一代新催化剂往往引发新的生产工艺。通过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学生可以加深对“催化原理”等理论课的理解,了解沸石催化剂的最新进展和催化工艺的发展方向,掌握沸石催化剂制备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催化剂的tpd、红外光谱表征和高压微反评价催化剂的反应活性等先进的催化剂评价手段。近年来,学院相继购置了比表面测定仪、热重/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色质联用、液相色谱、x衍射仪等大型仪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一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开发实验项目
近年来,随着教师科研任务的增多,工作量的增大,为了使学生尽早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当中,鼓励教师带学生一起搞科研。我们把专业设计型实验分配给各个科研组,要求教师根据科研任务的进展情况,给学生安排实验任务。一方面使学生可以尽快接触到本专业的最前沿领域,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毕业环节打下了基础,提高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经过了一年的实践,这种开设专业设计型实验的方式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学生很踊跃,因为学生和教师可以双向选择。
二?实验的实施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当中,让学生自身独立的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在其中只是做些必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那么这样就有效的改变传统性实验,有效的讲过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过去传统中的被动实验实施者转变成为现在实验过程当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在指导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选配一名小组长进行分工和协调,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科研工作的组织协调性,而且还可有有力的增强学生在团队当中的合作精神。
(一)实验方案的确定
为了使实验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在实验前根据实验的内容、要求及目的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每个组对查阅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写出开题报告,并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仪器设备资源,制定出本组的实验方案。方案中应包括该学科的最新进展,该实验所包含的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等,方案最后应列出所需仪器设备、实验药品细目。实验方案经教师审阅合格后,学生才可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二)实验的实施与管理
由于实验项目多、实验室仪器套数有限,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除了每个组内部要有仔细、明确的分工合作外,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协调配合。比如,只有一套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而四个大组都需要进行催化裂化实验,所以组与组之间要协调好时间。
教师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指导和辅助作用,但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每位教师的分工也是明确的,并负责按学生列出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药品清单,提供实验材料和实验药品。
(三)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归纳。实验工作完成后,我们要求学生将实验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果分析讨论。
三?对专业综合型实验的一点看法
综合型实验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本专
转贴于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中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化学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亲身实践,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解放思想,增强合作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强化合作意识是走出传统课堂的前提。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记》中也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学习、合作交流的重要。况且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未来社会对未来主人的基本要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合作是成功之母”。古今中外许多科技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合作学习的展开,会使学生学会交流、共同探究、集思广益,让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去学习和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走进化学课堂,会给化学课堂带来清新与活力。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给予学生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将全班分成多个实验小组,让学生共同选择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材料、器材。再动手安装实验装置,通过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不断反思,完善实验方案。我们教师作为活动课堂的主导者,要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阵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开放课堂,师生合作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师坚守三尺讲台,非常注重知识的传授,生怕讲得不够透彻,却不想学生能否能消化、吸收。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式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与品德。”为此,我们教师不能再独霸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开放课堂。
开放课堂,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思考,把知识的单向传授转化为师生交流、师生互动、师生合作。还应该强调,课堂开放不能使课堂秩序失控,合作学习不是一拥而上。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合作要合理有序。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扮演好组织者和总结者的角色。
开放课堂,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开放的教学方式。①采用情境式教学。善于问题情境导入,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只要教师能用心,化学课堂就会出彩。②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索,求得新知。教师要注重思维过程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缜密严谨的科学作风。③采用协作式教学。提高教学的情感性,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④采用竞争式教学。通过分组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开放实验室,生生合作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实验既能验证真理,又是寻求真理的重要方法。
传统的化学实验多属于验证式,教材中有实验原理、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甚至连实验所产生的化学现象都写得清清楚楚。教师先在课堂上讲,然后在讲桌上做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进实验室重复实验。学生处于被动、机械状态,活像一群纵的木偶。哪里谈得上创造性,更别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开放实验室,是让学生先做实验。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各个小组同学的合作商讨,事先准备好实验方案,在实验室里找到所需的器材,制作、安装、研究,详实纪录实验过程,经过观察、分析、讨论,去伪存真。失败了找原因,成功了找规律。开放实验室使学生的实验操作变被动为主动。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实验技能,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开放实验室,分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使学生相互学习互相补充,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弥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对多,不能面面俱到的不足,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是技工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工艺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由于近年来技工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的原因,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这样的专业基础课兴趣不高,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讲好绪论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兴致勃勃的学习这门课程。教材的绪论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对教材的学习起到引领、提示、导向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十分重视绪论课的教学,它是整个课程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要讲好绪论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精心选取素材。我们可以把很多与该课程相关的动画、音像素材收集起来,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去,达到声形并茂,唤起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同时又使学生认识到当今的化工生产技术对技术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学好专业知识,就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二、充分利用教学模型、设备、装置,加强直观教学
目前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不但文化基础偏低,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化工生产设备、装置,可以说对化工企业的感性认识少之又少。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通过语言讲述、照本宣科,来使学生理解抽象、深奥的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知识是很困难的。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教育心理学认知规律,必须在教学上加大学生视觉上的感性认识,克服学生的认知障碍。因此,应该加强直观性教学,多采用挂图、模型、实习设备和实地参观等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往复泵时,可携带一台“压水井”进行现场教学,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授换热器时,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轮流研究不同的换热器,让每一位学生直观的了解其外部及内部结构,并进一步对换热器的工作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自发地去分析其工作过程。教师再因势利导,进行总结归纳。这样的教学容易达到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一体化教学
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在理论课的学习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的理论成绩比较差。然而通过本人在长期教学中的观察,技工学校的学生虽然理论学习较差,但并不是一切都差,很多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实际操作比较感兴趣,技校学生不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很适和采用理论、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的分段式教学中所存在理论知识与实习操作技能不连贯、不衔接的问题。一体化教学能够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会感到理论知识的欠缺,从而产生了学习和了解有关理论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可以说,一体化教学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四、改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时代在发展,技校的专业理论教学不应该总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抓住科技发展带来的契机,恰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仿真教学手段,可以改变和优化传统的教学过程,这是减少学生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及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的重要教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
多媒体教学集图像、文字、声音和视频等于一体,生动、直观、表现力强,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对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技校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教育 工学结合一体化 工作过程 课程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采用单调的形式(如讲解)和简单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掌控着整个教学过程,由于缺乏足够的学生参与,既不能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也难以实现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采用 “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掌控着整个学习过程,能较好的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一、工学结合一体化的电子产品工艺课程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在电子产品工艺教学中,让学生在自我控制以及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建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这就必须从教学方式上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在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的过程中独立地查阅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展示成果并评价学习结果,能较好地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或是单项的实践技能,而是更加注重解决综合问题的经验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电子产品工艺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式,即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以单一到综合、入门到精通的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为依据,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通过全面的、主动的合作式学习,达到职业能力的提升。
3.团队合作学习
工学结合一体化的电子产品工艺课程内容(比如烟雾报警器制作)往往是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综合性任务。教师处理这些问题要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原则进行,要求学生以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小组协作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既能“零距离”上岗体验,又能培养关键能力。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的电子产品工艺课程教学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熟悉在这个任务过程所需的知识、资料,使用的工具设备、仪器仪表,熟悉现场的工艺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劳动组织方式。每一个学习性的任务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步骤来执行。下面以电子产品工艺课程中的一个学习任务“烟雾报警器制作与调试”为例,阐述其教学实施步骤。
1.任务下发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入新内容,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即明确学习任务和任务成果。并简单介绍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应用,然后下发任务单,组织学生根据所下发的任务单自行查阅与烟雾报警器制作与调试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制订出相应的工作计划。
2.任务计划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即明确完成项目的操作步骤。学生通过查阅的资料信息,并经过思考和讨论分析后确定完成烟雾报警器制作与调试的方案和步骤。
3.确定方案
在这一方环节,教师要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去探究,不断自主修订和完善烟雾报警器制作与调试的方案,使学生对要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心里有数,并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专业实践经验。
4.任务实施
这一环节是一个验证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进行烟雾报警器的实物制作。这个阶段完全按照电子产品制作的相关工艺标准进行,并进行展示,但要注意以小组合作形式,同时教师要在巡回指导过程中不断加强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指导。第二阶段是组织学生对照已完成的“烟雾报警器”实物,学习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5.成果展示
在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烟雾报警器制作的各个操作步骤进行检查与展示,对态度和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以其发掘优点、发现缺点、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完成项目的方案、成果。
6.学习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技能、安全操作、小组协作、“7S”规范等方面,从纵向和横向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包含产品成果)、师评等综合考虑,作为该学习任务的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课程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9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事室内外空间装饰设计施工的企业蓬勃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这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许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施了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模拟实际职业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流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项目案例教学。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专业负责人,由专业负责人负责组建的师资群对教学管理组织、课程标准撰写、专业课程设置等进行研究及实施,并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选择典型性项目案例导入到教学实践中,以项目为中心展开的专业教学。然而在专业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方面所进行的研究较少,考核评价的内容随意性大,主观性大,没有科学的体现出行业对人才技能与素质的具体要求。而专业课程成绩考核评价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导向作用,十分重要。下面就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主要专业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改革谈些和对策。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课程成绩考核评价的特点
1.1 以成果作品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中,专业课程设计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职业技能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的典型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要内容,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课程教学的成果以设计作品呈现。传统的理论试卷考试并不能测试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只有将学生的课程实践作品为主要依据进行考核评价才能较为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技能水平。
1.2 在遵守行业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不设精细的评分细则,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个性特点,解放思想寻找自身特长与职业岗位的契合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土建大类,有许多严谨的规范和标准,比如,制图规范、材料使用规范、建筑施工标准、人体尺度等。但艺术设计的特点又要求具备一定的个性化,环境艺术设计关于造型设计与创新表现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个性与共性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与随意性的特点,导致设计思维的相对性和非必然性的根本所在。
工作室化教学本身是一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强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打破思维框架、寻找自身特长与职业岗位的契合点。在撰写授课计划的时候,教师要设计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纲要,比如《室内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评价标准纲要是:(1)制图规范:图形、尺寸标注、文字注写、线形,占20%;(2)图纸内容:能按要求完成图纸内容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占30%;(3)图纸表现能力强,软件应用熟练,占20%;(4)职业素养、平时考勤,占30%。在这种较为笼统的考核评价标准纲要下,没有限定学生的设计手法和思维方向,鼓励学生发扬个性,积极创新。
1.3 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融入到项目实训过程中进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设计史、建筑史、设计心理学等,这些强调记忆的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这些知识恰恰是决定学生设计作品内涵档次的重要因素,在课程成绩考核中完全不体现、不顾及也是不科学的。在课程成绩考核中,教师应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撰写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中要有设计风格、手法、功能目的等理论知识方面的阐述,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融入到项目实训中。
2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成绩考核评价随意性较大,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在一个较为笼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纲要下,课程作品的考核就显得不那么严谨,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好坏以及对课程作品的主观喜好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评定,具有主观、随意性大的特点,也容易让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喜好获取高分而限制了对设计的自由理解和探索。
2.2 课程考核成绩的公布不及时
考核成绩应该要及时公开,相对公平公正,而学生得知自己的课程成绩时往往已经是期末放假了,学生也不了解自己的分数是怎么来的,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都无从考究。无法达到课程考核在“教”与“学”中应具有的评价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3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方式的对策建议
3.1 改革课程成绩考核内容,避免考核片面化、封闭化
以“室内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参考湖南省技能抽查标准要求,采用“课程作品成绩+平时成绩+成果展示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课程考核。实训成绩包括:设计方向定位、资料收集、初步方案设计、绘制手绘效果图、绘制施工图、绘制电脑效果图等模拟企业工作流程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发言、单元课程作业等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与过程,以及学生对与实训台面的整理、团队协作、设计图纸资料的管理等职业素养的水平;成果展示是把课程内所完成的成果以设计作品的形式集中展览出来,由多位专业教师集体评分,或者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邀请职业设计师来做评价和评比的方式。课程成绩考核内容的改革更新了教师与学生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解,使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从封闭到开放,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层次。
3.2 参照行业标准,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考核具体化、细分化
虽然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纲要是比较笼统的,但仍然要将职业技术标准的严谨性、科学性体现出来,不能因为鼓励学生发扬个性积极创新而不顾职业工作中的规范标准。在课程成绩的构成上应灵活而多元,教师在顾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参照行业标准,对课程的每个项目任务单独进行考核评价,比如在量房绘图、手绘方案设计、施工图制作、电脑效果图绘制、成果展示等单元环节设计上具体化、细分化,以保障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3 构建校企交流平台,让课程成果作品化、公开化
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将课程成果展示面向企业和行业,尽可能的邀请相关的职业设计师,企业管理人员来做课程作品评价。在成果展示中安排学生做设计说明演讲与答辩等有关职业素养的内容。课程成果展示不仅提供了学生了解自己,同学之前互相学习,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也给企业了解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的机会,为学生与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充实人才储备。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考核评价的特点着手分析了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考核方式存在的随意性、封闭性的问题,结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下专业课程与典型工作任务紧密结合的特点,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把握好笼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纲要与具体化、细分化的课程单元环节考核评价标准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职业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积极创新。在课程成果展示环节,既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和荣誉感,同时创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平台,让学生了解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让企业知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让教师获得客观的教学效果反馈,做到学生、企业、学校三有利。
参考文献
[1] 陆艳颖.高职类环艺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探讨[J].美术大观,2012(1):168.
[2] 樊国华,刘俊娟.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河南教育,2012(9):14-15.
[3] 万蕴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47-50.
[4] 刘艺洁,程唯.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教育,注重创造性思维[J].教育教学,2007(10):36.
[5] 高霞,倪文.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课程考核方式研究[J].网络财富,2010(4):75-76.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电子类专业 教与学 学生为中心
工学结合课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这需要科学和系统组织的学习内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课程的教与学。要想保证一体化课程的成功实施,就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在课程开发的教学设计中,应遵循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即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化,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体,是中心,学生的学习往往局限于课堂、书本,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学,由于缺乏有意识的学习情境设计,缺乏足够的信息反馈和学生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不佳,也难以实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围绕已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
一、教学设计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中的独立学习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现以电类专业课程中“家用调光灯的制作与调试”的教学过程设计来进行探讨:
1、明确任务
预先把电路图纸、元器件、器材和具体工作任务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团队的方式进行讨论,汇总好小组成员的意见,最终拿出一个制作方案给教师评定是否可行。
2、确定方案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检测所有元器件的好坏,确定晶体管、二极管和单结晶体管的管脚,制定一个元器件分布设计图,根据电路原理图装接电路,各组自行设计一个合理的装配图。
4、实施计划:
根据制定的计划和方案,开展对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并提醒学生注重过程中的细节,注意观察和总结,并做好记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工作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
5、检查控制
通过电路板制作的完成,让学生体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工作的成绩感和责任感,并且要严格检查,控制好质量关,使学生体会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6、评估反馈
组织学生对完成的工作任务“完整的电路板”进行评估,主张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过程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公正的评价和真诚的激励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的动力,从而鼓足前进的勇气,使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达到质的飞跃。以上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持人,在课堂中学生是“中心”。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有效的职业教与学,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师生角色互换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电子知识与技能、电子电路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简要说来,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如复杂电路的解读学习,如果教师能先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能找出答案了,那再复杂的电路也能看懂识别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研究、独立思考及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情感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2、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包括了学生在理解知识形成、建立概念的过程中所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这种活动正是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如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可以加入仪器仪表的使用、测量,从而识别元器件、判断元器件的好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获取知识。
3、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可以是师生的交流,但是更主要的应该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必须为学生充分合作和竞争搭建平台,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在合作中,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求新的能力,同时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在优生的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各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帮助他人的喜悦;中等生则在他们的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每个学生都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习惯,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师主要是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保证质量,除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外,教师还应考虑到: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完人,而是一个会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相信学生具备理性、自由甚至自我否定的能力;推进和促进独立思考,而不是提前给出答案;允许学生制定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而不是所有的知识都由教师确定;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学习成果。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具有一般社会特性和社会品质的角色之间的交流,具有情感体验的精神协调关系,可以建立起真实、接受和理解,由此产生和谐、积极并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著 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论文摘要:本文以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为例证,就如何深化工程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财政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竞赛之一,是基于国内各普通高等学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面向全国在校本科生开展的科技创新工程实践活动。它不同于已开展的数控技能大赛和机械设计大赛,更加突出综合性、实践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工程训练的特点。它以竞赛活动为平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为根本,推动学生了解工程环境、建立工程意识,逐步掌握现代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可见,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目标与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以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为契机,深入推进工程综合训练教学改革。
工程综合能力训练不同于工程认知实习,也不同于工程技能训练。工程认知实习强调大工程背景教育,工程技能训练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则致力于创新精神、工程应用综合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工程综合能力训练的特定目标,决定了这种训练不能再沿袭以往的教学思维,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据此,笔者就如何深化工程综合能力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适应教学对象
从本质上讲,工程综合能力训练是一种项目式的过程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为项目主要承担者将全程亲历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生产组织能力、设计制造能力、检测装配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让某个专业的学生完全具备工程训练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领域的知识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教学对象的构成必然要打破学科界限、甚至是年级界限,实现教学对象的自由优化组合,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团队,这是其它课程和训练项目所不具备的特点。
以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为例,要求完成一套带底阀的圆筒形容器的设计、加工、检测、机器人组装及方案分析。完成这一项目,至少需要产品开发管理、机械设计制造、产品检测装配、成本分析控制等几个领域的知识,这就要求参与的学生应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共同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展所长,相得益彰。
二、调整教学内容
工程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具体的训练项目做相应调整,既不能“刻舟求剑”,也不宜“任性而为”。应当潜心研究具体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创新设计、工艺设计、实际操作、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等方面能力的教学模块。
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就明确了以下要求:在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表述题目意图、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工作方案;在创新设计能力方面,在要求参赛学生完成指定功能部件或装置的规范设计的同时,给予他们以较大的创新、探索空间;在工艺设计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工艺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操作方面,包含加工操作、装配与调整操作、检测及数据处理操作等内容;在工程管理综合应用方面,则要求学生就相应的工艺、成本、过程管理进行综合性设计、分析、处理和必要的模拟。
三、优化教师队伍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教师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工程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师队伍应该因教学目标的改变、教学对象的改变而实现优化重组。由某个指导教师针对某个专业班级的学生采用统一的、集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新形势下是行不通的了。应该结合具体的工程训练项目,由不同领域的指导教师组成专门的教学团队,然后分别对教学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工程训练项目与教学试验不同,它更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工程综合训练的指导教师除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备一定功底的工程实践能力,否则难以胜任教学任务。
在这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活动的准备中,重庆科技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就组织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其中既有项目运作管理、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人才,也有成本分析控制及检测装配分析方面的熟手,由这些专任教师组成特定的教师团队共同指导竞赛项目,无疑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灵活教学方式
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归根到底是实践性项目,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项目运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因而项目会议必不可少。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一环节显然不同于辅导答疑,但它在增长知识和才干方面的功效却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将项目会议看作一种教学方式,以便于实现教学相长。
当然,项目是做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现场教学实践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指导教师不仅要有将项目做出来的本领,还要有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能力。以现场加工为例,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技能和设备维护保养方法,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如何加工合格零件,以及如何应对异常情况,等等。显然,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为了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开展专题讲座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重庆科技学院就曾为竞赛项目开展了工程项目管理、新产品开发、机械加工工艺、数控编程基础、产品质量检测等一系列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更新教学设备
完全依赖传统教学设备来开展工程综合能力训练是不现实的,甚至因此而无法实现训练目标。比如,在新产品开发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逆向工程技术,就需要三坐标测量仪、快速原型制造机床等先进设备;复杂型面的制造更是离不开数控设备。此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则明确要求采用机器人、数控设备等先进设备。可见,更新教学设备是搞好工程综合能力训练的必要措施。
依照《普通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基本要求》规定: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训练,要求占总实习时间的20%~35%。这就要求配置一定数量、不同种类、具有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设备,比如数控机床、特种加工设备等,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数量和档次。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还应规划建设局域网条件下的技术集成制造系统。
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对于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新要求,也促使高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快实践教学的改革步伐,以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为契机,不断深化工程综合能力训练改革。
参考文献:
[1]左时伦.数控车削综合训练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0).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工学结合 一体化 PLC
行动导向教学法广采博纳、整合归纳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许多科学原理及教育教学方法。近两年来,笔者学校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把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把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推手,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背景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校中德职业资格证书合作项目引进的成果,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大脑风暴法、实验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在实际教学当中,以上几种方法可根据实施情况互相穿插使用。笔者学校2002年成立行动导向教学法课题组,在试点班进行了两年的探索,初见成效后进行推广和完善。2010年学校在北京千秋业教育顾问公司的指导下,全面构建焊接、化工分析、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它现在就像一台发动机助推着学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发展。
二、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堂教学
本学期笔者授课的班级是2010电气3班,所上课程是PLC与变频器。
1.课程分析
这门课实践性强,有丰富的案例。
2.学情分析
该班共31人,学生上课爱玩手机、自学能力较好、活泼有个性、团队精神良好,容易掌控。基于以上分析,预计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主要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较多,我们主要介绍常用的角色扮演法来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学生就某一事物的处理过程做即兴表演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进行学习。
(1)角色扮演法的人员分配。主持人由老师担任,学生分为:演员(角色扮演者,职业活动所涉及的相关人员)、观察员。
(2)角色扮演法的特点。选取的工作任务是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每个参与者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处理实际发生过的或模拟实际发生过的问题,它是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的、有观察员的过程。
4.课堂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组织按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来实施,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
5.用行动导向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流程
这个课题的整个教学过程使用四种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角色扮演法为主线,中间穿插使用大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首先,布置学习任务:某公司业务部收到“用PLC实现10kW给水泵的控制”工程的工作任务,水泵是Y/降压起动,原采用继电-接触式控制,现由于生产的需要改为PLC控制。要完成这项工作任务就必须先熟悉工作流程,然后进入资讯阶段,学生收集完成任务所需信息,老师可提供一些提示性的帮助。接下来对学生进行分组及分工,本班31个学生共分成6组,每组设操作工1人、接待员1人、主维修工1人、辅维修工1人、观察员1人,每个人都要了解各角色的内容,具体见下表。
表
然后,小组讨论角色分配。在角色扮演法教学中没有闲人,每个人都担当一个角色,负一份责任,让每个人都动起来。在了解工作流程、进行角色分配后,为了演得精彩,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得像演电影一样有“剧本”和“台词”,把各个角色要说什么、怎么说、做什么、怎么样做,编排好,形成“剧本”。接下来学生就按工作流程“表演”。为了在完成任务中有良好的表现,每个学生都要竭尽才思、用尽全力,先完成的进行彩排,没完成的继续努力。接下来我们用大脑风暴法做工作计划,首先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本组贡献自己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本组计划后进行展示,然后优化计划并决策,得到最优计划。有了计划再按计划去实施。学生开始表演主维修工与各种不同的操作工沟通。接着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模拟教学法,模拟用PLC实现10kW给水泵控制的线路改造现场。
工作完毕做好善后工作,进入评价阶段。评价分五个方面进行:一是观察员把听到的展示出来并进行评价;二是观察员把看到的展示出来并进行评价;三是主维修工把工作感悟展示出来并进行自我评价;四是辅助维修工把工作感悟展示出来并进行自我评价。五是教师总结点评,首先对学生展示进行点评,接着对整个课题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最后把相关理论知识和要掌握的技能点有机结合起来讲透。
角色扮演法的关键是角色扮演法中观察员的运用。一是观察哪些人?观察接待员、主维修工、辅助维修工和操作工。二是怎样观察?听到的、看到的问题当场记录,记录可以是笔记、拍照、录音。三是对其他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评价要有依据、懂标准。所以说观察员观察别人,也在提升自己。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传统型教学法的特点: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重复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所做的是课堂笔记,学生孤立地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弱化。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老师最痛苦的是上课的纪律。因为填鸭式教学带来的结果是有些学生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老师上课时总是担心学校相关部门来检查。优点:系统传递知识快,适用于短期培训。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的特点:学生以团队来共同学习,动态地学习;学生有创造性地学习,综合性地思考问题,学会学习,进入角色,展示、提高关键能力;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多。现在采用的行动导向教学,学生一旦进入角色,兴趣正浓,下课了学生还在分析、讨论,老师很难离开教室。
四、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有专业能力,到了工作岗位上不能独立工作。使用行动导向法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专业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方法能力通过信息收集和筛选、制订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自我评价等来实现;社会能力通过团队协作、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来实现;个人能力通过工作中爱岗敬业、负责、细致观察、社会责任心和诚信来实现。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在笔者学校实施较早,技术比较成熟,在电工电子家电制冷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作为教研教改的课题,在学校实施已两年,目前还处在开发探索阶段。我们把行动导向教学灵活应用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中,为工学结合一体化的实施注入了正能量,助推着学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发展趋势
前言:
简要的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反应过程为化学过程,而化学工程则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有关化学过程以及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规律。这些工业不仅仅包括了传统化工制造,同时也包括了现代化工制造,像向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以及以及相关的纳米技术等。化学工艺是以化学方法以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与组织结构合成新物质为主的一种生产过程与技术。而化学工程与工艺就是一种优化产品加工、生产的过程。在化学工程领域之内与之相关联的行业特别多,同时也与许多现代高新科技领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影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进步,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1.化学工程与工艺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现阶段,“绿色”这一词汇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悉,而环保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普遍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实现环保节能这一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对程度上而言是一门比较具有显著工业特色的学科,其所研究的范围相对程度上也比较广,同时应用范围也特别宽。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一方面需要降低污染、节约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实现人类利益的最大化。据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国内外的企业都在进行一些与绿色环保方面的相关研究。
2.相关新兴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技术研究
2.1绿色化学工程
绿色工程即无污染、无化学、无害物质。绿色化学就是研究、利用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加工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消除会对人类健康以及环境的影响的一门科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运用化学工程与工艺去减少一些有害的原料、催化剂的产生与使用,尽可能的从根本上阻隔污染源的产生。绿色化学的主要作用就是从源头上对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减少或者消除,同时可以利用绿色化学生产出来一些对环境的保护有利的材料,然后经过回收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绿色化”。
2.2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分离过程
在现代社会,蒸馏法是最主要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分离工程方法。相对而言,我国在蒸馏分离工程方法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对程度上相比较丰富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经验,但是在很多方面依旧需要进行完善。现阶段,有许多国家的科学家认为膜分离技术(就是吸附分离——运用一些气体的干燥、废水等污染物的处理等等)是现在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项分离工程技术。它具有节能、高效以及易于清理等特点,但是同时它也具有一些问题需要去防治、改善。
2.3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SCF)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温度还有压力,都在临界点之上的无气体液体的相界面。最近几年,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在环境治疗以及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在相对程度上较多,而在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相对研究比较少,依旧处于研究实验期。
2.4提高反应选择
化工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化学反应,原料由反应得到产物,因此,便可以选择相对程度上更为合理的反应途径去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的效果。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像反应温度、反应条件以及反应时间等。比如在氧化反应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原料就会因为受热而发生质变,进而导致产品的质量降低。
3.总结
现阶段,世界不仅面临着资源的短缺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全球国家都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的节约以及保护环境的要求。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在化学工程和工艺的配合上要紧密,发展上应该实现协同性发展。就这一方面,我国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化学工程工艺的融合,这样,将化学工程和工艺技术相关的联系在一起,重视其发展的绿色化,推动了传统的化学工艺和工程的发展,降低了其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实现了资源的节约,环境污染的降低,综上所述,开发新的能源对我国未来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条道路,同时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1]杜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化工应用,2008(27):136
[2]姜兆华,赵力,宋英等.面向国家需求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