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

知识管理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管理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管理的含义

第1篇: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

其实,有关女王,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她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贴近:不管她是在一队威尔士矮脚狗的陪伴下,还是有一批朝臣伴其左右;不管她穿着朴素的日常便服,还是戴上王冠穿着华丽的丝质盛装。然后是她的娇小,当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看上去也太过娇小了,似乎扛不起她非凡的阅历与全球声望。然而,在其他方面,她完全符合我们对她的想象:帝王的尊贵与威严,和蔼但又神秘。

与大部分英国人迥异

19世纪伟大的评论家沃尔特·巴杰特对君主制做了如下的描述:“神秘是它的生命。我们绝不能将魔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种观点依然有效,在名望转瞬即逝的时代更是如此。女王不接受专访,并且任何时候都不打算这么做。她经久不衰的声望——以及立宪君主制长期屹立不倒——依据是在我们主张平等的时代很少宣扬的观念:她和她的继承人是凌驾于大众之上的特殊和与众不同的群体。至少在某些方面,这种相异不仅仅体现为一种观念。根据更进一步的观察结果发现,温莎王室、特别是女王那一代和她的子女们,的确与大部分英国人迥异,就更不用说范围更广的依然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自己君主的英联邦国家的子民。

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女王会严重误判公众的情绪。1966年,南威尔士小城阿伯万发生了煤渣山崩塌埋没学校的事件,造成116名儿童和28位成年人丧生。事件发生后,她因没有赶往阿伯万而受到冷漠和脱离民众的批评。她再次招致消极评论是因她未出席10岁女童乔安妮·弗兰尼根的葬礼,这是为1988年苏格兰洛克比空难事件中罹难的当地人举行的第一场葬礼。专栏作家琼·鲁克在《每日快报》上写道:“电视机前心碎的英国人需要看到他们的女王同样伤痛不已。”电影《女王》戏剧化地再现了女王最严重的一次失误:1997年在儿媳戴安娜王妃去世后,她迟迟没有返回伦敦主持全国的哀悼活动。

与温莎王室不同,戴安娜王妃投身于宫外大众与民主的世界。在女王登基60年钻石大庆激起我们对伊丽莎白二世时代回顾之际,人们往往愿意将君主制与女王视为是包裹在怀旧情怀的黏稠花色肉冻中的遗物。这将是对这种机制的低估:尽管困难重重,但它依然默默发展壮大,86岁高龄的女王的影响力达到数十年来最高点。在她的领导下,君主制安然渡过了危机与社会动荡。她建立了一个极擅长变动管理的组织。现在她在为必须应对的最大变化做准备:未来某天管理她身后的王国。

她生来就是当老板的料

虽然女王本人看上去或许不显老,但是宫廷生活一些方面的确有些老态龙钟。宫廷的荣誉职位依然包括一位被称为英国纹章院院长的官员,负责安排女王葬礼,监督女王继承人的加冕仪式。当看到国宴上的12位管风琴手列队行进,或者看到大部分出席仪式的英国妇女在晚礼服上佩戴肩带和家族珠宝时,人们就更进一步地感受到:白金汉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事实上,它是世界上一个最知名品牌的企业总部,是英国不成文宪法的支柱之一。透过那些男仆、贴身男侍和空洞无物的恭维话,人们会发现这个机构的运转至少与许多跨国公司一样专业。

至于说老板,虽然她的这一职位是世袭的,但是她生来就是当老板的料。一位官员说:“女王应该会是一位好的首席执行官(CEO)。虽然她注重细节,但不会沉溺于此。”首相卡梅伦赞同说:“对CEO而言,至关重要的技能是要有大局感,她的确具备这样的才能。我每周与她会面一次,讨论时事,我发现,她能够从事态发展的广泛背景下看待这些问题。或许这就是在位60年所练就的。”

伊丽莎白二世登基的时候,她的父亲所统治的帝国正在缩小,前殖民地纷纷摆脱英国统治。如今已是英联邦首脑的女王凭借小时候的经历欣然接受了这一转变,她知道即便是看上去最坚固的建筑物也是靠不住的。她的这种能力使她明白,尽管英国人现在赞成君主制,但他们以后或许不会。1992年的动荡局面加强了她的这一看法。她的两个年龄较大的儿子先后离婚,同时英国人遭遇经济衰退,他们在想为什么他们交的税要用来补贴不负责任的王室成员。温莎城堡发生的一场大火为她所谓的“灾难年”画上了句号。

然而,女王几乎总是挺身迎接挑战,她继续改善家政管理并提高顾问质量,同时让王室财务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督。她首次自愿交纳个人所得税,并支持削减生活开支,这使得她的家庭预算在过去20年里一直未变。

女王的目标是实现王宫内部人士所说的“感觉不到的变化”,在不弱化王室品牌的情况下朝着现代化转变。王室交流方式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1957年,女王首次通过电视发表圣诞致辞;2006年,王室开始启用网络播客;继2007年创立YouTube王室频道之后,网络2.0版本的英帝国接着占领了脸谱网、推特网和Flickr等网络殖民地,通过网络王室消息。王室在做这些决定时并没有绕过女王,部分交流战略是在与女王密切协商后制定的。

“一个务实、冷静的人”

第2篇: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

苏教版与人教版的《雷雨》节选部分相比,除了苏教版直接把“作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与资本家周朴园谈判”这个片段的矛盾冲突删除之外,鲁侍萍的戏剧语言还有十二处是不同的。本文以鲁侍萍的语言及与她有关的舞台说明为例,列举其三加以分析,从不同中可以揣摩到鲁侍萍更为复杂的性格心理。

其一

人教版:选自1978年版《雷雨》(《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不知道,老爷。

苏教版:选自1988年版《雷雨》(《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苏教版添加了一个舞台说明“看着他”,与前面的“(看着他)大概是的”(苏教21页)重复了一次,加之“她不走”这些信息,此时鲁侍萍应该已经认出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了。可是,周朴园并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新来的下人。侍萍接连三次称呼她为“老爷”,表现了他们两人的关系不是亲近了,反而是疏远了。从这些语言中,我们能揣摩出鲁侍萍内心的矛盾。

其二

人教版: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苏教版: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侍萍很想知道今天的周朴园是什么态度,在这样的心态下,她欲说还休,欲止又言,一步一步巧妙地显露着自己的真实身份。其中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含着30多年的悲愤,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当终于说出“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时,她如释重负,当周朴园认出她时,她激动地、深情地、满含期待地看着他说“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她还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当中。从“老爷”到“朴园”这一称谓的变化,将侍萍女性的多情、柔情与动情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了,也足见她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其三

人教版:鲁侍萍(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苏教版:鲁侍萍(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苏教版中多一个“傻”字,这个“傻”字透着撩人的亲切劲。因为“傻话”通常用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是一种亲昵的责备和埋怨,一个“傻”字说明侍萍旧情难忘。当侍萍看到这些旧家具,听了周朴园一系列哄骗性的话后,她已经被周朴园的言语迷惑和感动了,她终于软下了心肠,话语中包含更多的是一种亲昵的责备,这正好将她的善良、纯朴和多情表露无遗。

从以上三例看,苏教版教材跟人教版教材相比,多出了一些富含人情味的语言。其实细加比较(与鲁侍萍有关的语言),苏教版教材还有很多这样表现人物真实心理,体现戏剧语言魅力的地方。

(一)不同的称谓,不同的心理

老爷—朴园—你—你们—我们—你,苏教版《雷雨》(节选)部分,鲁侍萍对周朴园的称谓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偶遇周朴园,为了隐藏身份,她称对方为“老爷”,为了揭示周朴园的谎言,也想试探此时周朴园对自己的真实态度,她又不断地引出话题,并最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自然而然地称对方为“朴园”;当周朴园潜意识认为侍萍是来敲诈他而恼羞成怒时,侍萍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懑地指责周家的无情;当周朴园说家里还保留着她三十年前使用过的家具,记住她的生日等时,她又心软了,亲昵得说出“我们”;最后她想见一见萍儿,周朴园提出了条件“以后鲁家的人再也不许到周家来”,并用支票打发她走时,她最终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冷静地说“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鲁侍萍的内心经历了由幻想到试探,再到怨愤,最后绝望的过程。

(二)淡化了阶级性,多了点人性

苏教版《雷雨》节选删除了人教版《雷雨》节选部分中鲁大海与周朴园对抗,周萍与鲁大海对抗等戏剧冲突,使得文本少了阶级对立,看不出劳资矛盾,这也许是编者在故意淡化这种劳资矛盾。读者不仅能从以上三例中看出苏教版编者赋予鲁侍萍更多的人性内涵,还能从以下的删改中看出编者在故意淡化阶级对立,体现人性内容。“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是可以的”,“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他(指鲁大海)的脚指头因为你的不小心,现在还是少一个的”,“他还是我的儿子”,“侍萍(接过支票)说‘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这个细节中苏教版比人教版多出三个字“谢谢你”,这三个字不仅体现了侍萍刚强自尊的人格,也包含了侍萍对周朴园的痛恨之情,也让读者想像得出侍萍挤出这三个字时痛苦、悲哀的画面感。

(三)美好的东西毁灭了,悲剧的力量增强了

第3篇: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 KMD 衡量

一、前言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所处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知识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彼得•德鲁克说过:对知识和知识工人进行管理的要求是今天的管理当局必须能处理的问题。“知识就是力量”,而知识不能自己成为力量,组织使知识成为力量。知识管理已经应运而生,它能帮助组织应对各种变化及竞争,因此对知识管理状况的快速诊断及衡量显得尤为重要。对知识管理的诊断和衡量能使知识管理正确而有效地进行,及时调整方向、修正不足,让企业既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创新。

二、知识管理的内涵

1.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及员工的知识进行获取、共享、创新、应用等,既包括组织显性的、被大家所共享的知识,也包括隐性的、隐藏在专业知识人士头脑中的知识的管理,通过知识管理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2.知识管理的特征

(1)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尤其是具有隐性知识的员工。知识是组织能够应对专业需要、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的有效因素,尤其是那些隐性知识,一旦被挖掘并共享便具有极大的价值,其对组织及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巨大。

(2)知识管理要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两者要互相促进。企业文化是组织共同的行为规则,深深影响着组织的成员的思想,形成一种组织特有的文化氛围。知识管理要适合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渗透帮助下进行学习。

(3)知识管理能够促进社会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组织中的成员的素质提高了,自然而然带动了整个社会水平的提高。

三、知识管理的快速诊断

1.知识管理模式

人和技术是知识管理活动的两个主要维度,知识管理就是要管理好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并让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人和技术两个维度以及知识的性质为标志,知识管理模式大致分类如下:

(1)信息化模式:依靠技术来管理,显性知识是这些组织的主要知识。这里的组织一般是产品或服务标准化、单一,对创新的依赖较小等。

(2)人性化模式:这类组织主要依靠个人,靠的是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一般一些服务类公司、咨询公司等具有这种特点。

(3)人―人模式、Ⅳ人―技术模式属于综合的管理模式,因为这两种管理模式包含技术和人两个维度,只是管理的重点不同,人―人模式偏重于人及隐性知识,人―技术模式偏重于技术及显性知识。但都是要加强组织的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2.知识管理的诊断

知识管理诊断书(KMD)是围绕知识管理过程框架(包括以知识的获得、运用、学习、贡献为主的策略过程和以知识的评估、建立和保持剥、离为主的战略过程)建立的,以知识管理模式为中心,结合KMD得如下简易快速诊断表:

运用此快速诊断表,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组织是以上四种知识管理模式中的哪一种,然后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模式都有对应的判断项,给出具体属于哪个标准,最后算出分数。具体操作如下:

(1)若组织属于信息化知识管理模式,则对应表中1―5项进行打分判断:

S的数量×20+M的数量×10+W的数量×5=得分

(2)若组织属于人性化知识管理模式,则对应表中6―10想进行打分判断:

S的数量×20+M的数量×10+W的数量×5=得分

(3)若组织属于人―人知识管理模式或是人―技术知识管理模式,即综合知识管理模式,则对应表中1―10项进行打分判断:

S的数量×10+M的数量×5+W的数量×1=得分

综上,如果得分少于60,则为不及格,说明组织的知识管理做的不合格,需要进行彻底整改。若得分高于60,则组织的知识管理算是合格,需要根据每项的具体评价标准去看你哪里做的不足从而进行相应整改。

四、对组织的知识管理进行衡量

1.实施知识管理衡量的必要性

组织不仅要实施知识管理,更要把其纳入组织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即对知识管理进行测评,这样才会使知识管理真正发挥作用。若只实施而不进行测评那就没有意义,因为一方面不能很好的激发员工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这样一来知识管理就陷入了被动状态,对员工来说只是管理徒增的一些额外工作罢了,知识管理犹如一潭死水,更不用谈创新了;另一方面,通过衡量能更好的知道具体哪些工作做的不好,综合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改正,若不进行修正那么便会一直错误下去。所以,要对知识管理工作进行衡量,而且至少要与其他工作一样进行衡量。

2.知识管理的衡量

知识管理的衡量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衡量。

(1)主观的衡量。可以根据员工对知识管理的看法、态度等的反馈进行评估,为了使员工的反馈有效,组织可以围绕知识管理设计调查问卷。主观方面还要特别注意企业文化队知识管理的影响。企业文化影响员工随知识管理的态度、积极性等方面,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为隐性知识的外化创造环境。因此,企业要根据内外部客观环境和条件形成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建设共享型企业文化,转变学习方式,大力推行实时培训。

(2)客观的衡量。设置一些重要指标进行量化,具体如下:

①人均营业增加率:每个全职员工所创造的价值的增加额的比率;②创新:新产品销售额的百分比;③每个人的培训小时数;④人均利润率:每个全职员工创造的利润与其薪酬的比率;⑤投资于每个人的培训与发展费用;⑥团队有效性:达到目标的团队项目的百分比。

五、结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知识管理在日常组织工作中的诊断,以及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的衡量,还论述了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知识管理的四个模式与知识管理快速诊断表的结合,使组织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下的诊断项目,方便快捷、简单清楚。通过衡量能够把知识管理纳入正确的轨道,保证知识管理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美) 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实务篇)[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2]崔云全.浅析企业文化队知识管理的影响[J].科技与管理,NO.1,2005

[3]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105~106

[4]温迪•布克威茨、鲁思•威廉斯.知识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35

第4篇: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

    概念一:知识管理等于数据、信息管理

    持这种概念的人员大都具有计算机和信息科学背景,他们完全从IT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在他们看来,知识隐藏在数据、信息之中,只要把数据、信息管理好,就等于管理好了知识。显然他们强调了知识的载体,而忽略了知识本体。事实上,知识本体有它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并完全不同于数据和信息,因而也就肯定不同于数据和信息的管理。

    概念二:企业知识管理等于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持这种概念的人员都具有财务、资本运营管理的背景,他们完全从企业资源财产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有价值的,知识是可以作为产权独立拥有的,把这些有价值的知识产权管理好,并产生更大的价值,就等于是知识管理。显然,他们是强调了知识本体的价值特性,忽略了知识本体的运动特性和对企业其它资源的作用特性。显然,对知识的运动特性和对其它资源作用特性的认识和跟踪管理不是一种资产财产的管理。

    概念三:知识管理等于人员的管理

    持这种概念的人员大都具有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背景,他们完全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在他们看来,知识都掌握在人的手里,知识也只是使人力资源更加优化的措施,把人管理好,把人力资源管理好就等于是知识管理。显然,他们强调知识拥有者只能是个体的人,而不能是集体的“人”,忽视了集体或企业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个体的人是在变化的,如果知识只掌握在个体人身上,随着个体人的流动,企业的知识是不稳定的,甚至可能是要丧失的。所以,知识管理不仅仅是让个体的人掌握好知识。

    概念四:知识管理等于知识资源管理

    持这种概念的人员大都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的从业背景,他们完全从图书和情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在他们看来,知识总是写成显性的、可视、可见、可读的文件,把这些文件分好类别、分好科目进行管理就等于知识管理。显然,他们只强调了显性知识管理,忽视了大量隐性知识,也忽视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移推动管理,甚至忽视了知识的动态特性。所以知识管理决不仅仅是知识资源的管理。

第5篇: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

1.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最初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中应用,是为了能够使显性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隐性知识。知识管理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狭义的是信息管理的高级阶段,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来进行管理。广义的则包括以知识库和知识流为对象的图书馆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资源管理、个性化知识服务、学习型图书馆环境等。

1.2图书馆服务知识管理的内容

(1)知识资产管理是指其所拥有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总和。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采用有效的措施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可管理的显性知识,并使之为图书馆工作服务。

(2)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通过知识管理,创造一种奋进的学习氛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图书馆每一个部门和员工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3)知识组织管理是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表示出来,以便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其主要任务是在信息获取和信息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挖掘,对信息进行精简、提取,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有用信息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组织。

(4)知识创新管理包括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管理三个方面。理论创新是指深化、丰富和拓展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技术创新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图书馆业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常广炎辽宁行政学院信息技术系辽宁沈阳110161务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组织创新是指优化图书馆的职能部门与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2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

2.1知识发现与采集技术包括知识发现技术和文档管理技术

知识发现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有用的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过程。应用知识发现技术,是为了将图书馆业务系统中沉淀的知识和图书馆文档系统中沉淀的知识总结和发现出来,为图书馆决策提供科学基础,为管理人员提供工作上的业务支持。文档管理技术包括分类归档、外部特征管理、关键词管理等。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将原先由不同系统处理的各类文档集中在一个平台下统一管理。主要作用是图书馆员对个人知识、经验等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支持。知识的组织是指对知识客体进行搜集、整理、加工、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方法,它包括主观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的组织,技术上分为手工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两种。

2.2知识存储技术

知识存储技术主要依赖知识库技术。知识库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构成的大规模、可扩展、可互操作的知识集。建立知识库的目的是将知识转化成有形的符号,并进行结构化,建立易于操作的索引系统,以便查询。知识库管理从知识类型上分为三类,即基于受控的分类知识库管理、开放互动知识库管理和项目知识库管理。基于受控的分类知识库管理是对知识文档进行管理,如论文、政策、说明书等;开放互动知识库管理重在知识积累和挖掘。通过投票、评分、讨论、相互启发来产生知识;项目知识库管理重在协同工作,对权限设置有比较高的要求。

2.3交流、合作、使用与学习技术

图书馆的交流主要表现为公共交流和私人交流,如图书馆员之间的交流、图书馆员与专家的交流、图书馆员与领导的交流等。图书馆范围内的合作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合作,二是部门内的合作,三是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同的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具有不同的工作流,需要不同的交流工具支持。图书馆组织知识的使用方式包括检索和浏览。知识检索是综合应用信息管理、人工智能、认知科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从文章的语义、概念出发,揭示文章的内在含义,做到了语义和概念层次上的标引工作。知识检索提高了查全率和查准率,降低了用户的负担。学习技术E-Learning,是一种支持网络在线学习的技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它强调的是数字技术,强调用技术来改造和引导教育。

3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在知识经济与网络化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系统,进一步发挥知识中介的作用。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一个集成多功能、多领域交叉形成的综合系统,能够支持主要的知识管理活动。具有以下四项基础功能:

3.1知识发现

是指从外部信息源获取知识,并按照分类的基本框架将其组织起来。利用知识发现技术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分类,并在不同的信息源中找出相似点。

3.2显性知识交流

是试图找出与用户的某个特定需求有关的知识群体。利用显性知识交流能够从外部的信息源中提取知识,经过滤后找到与信息需求有关的知识,重新编排后,以最合适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3.3隐性知识交流

是对默认的知识进行中介。它将用户与最佳的资源匹配起来,通过跟踪个人的经历和兴趣,把需要研究某些题目的人与看起来在这些领域拥有知识的人联系起来,以引导用户获取其所需要信息,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4知识应用

是对以上三种知识的应用,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知识应用的自动化技术具有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的成分,依靠系统本身自行决策。

4结论

第6篇: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

内务部办公厅:

三月二十六日(63)内城字第16号函悉。

关于因工负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退职后,旧伤复发时的医疗费由何部门负担的问题,我们意见,应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经组织动员自愿退职回乡、回家的,旧伤复发时,其原在企业单位应该负担全部医疗费用。如果原企业单位已经撤销或合并,则应由原企业上一级主管单位或合并后的单位负担医疗费用。因工负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经企业分配轻便工作,而本人拒不接受,退职回乡,回家的,旧伤复发时,其原在企业单位不负担其医疗费用。

第7篇: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创新

1.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基本知识

1.1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越来越多,怎样从众多无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了人类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信息管理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的有序化,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最初的信息管理,只是对信息载体的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这样信息管理的对象扩大到与信息有关的人、机构、设备环境等。这时信息管理已经从图书馆等专门的情报部门转变成为一种社会行为,人们对信息等同于物质和能源的地位,极其重视信息的管理。

信息管理的特性:①实在性。信息管理是通过对信息载体、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设备等实体的管理来实现对信息内容的管理,其管理的“实在性”相当明显的。②综合性。信息管理摆脱了纯粹依靠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是从多角度全面着手,综合性地去解决人们的信息问题以帮助高层管理决策,制定组织发展战略,满足信息管理在更高层次上的战略性需要。③过度性。信息管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但在知识管理出现之后,信息管理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知识管理上来。

1.2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得到兴起的。有人认为信息管理经过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三个阶段,因此知识管理也可以看做是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虽然知识管理思想的雏形早已形成,但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才受到人们的真正关注和广泛认同。知识成为各类组织的核心资源和管理的主要内容,知识管理正在成为管理的主题。从本质上说,知识管理是要保证知识的共享,而且是一种对人的管理,是要保证使人大脑中的无形资产即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供分享和利用的显性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知识管理的特性:转化性。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知识转化,它不但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也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进行互动转化,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进行知识创新,通过知识创新来解决经营管理问题,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创新力和应变力。

分享性。对知识管理来说,知识分享比知识拥有更重要,知识分享必然地走向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因此知识管理要求培养组织优良的知识共享文化,形成和谐知识共享环境。

困难性。隐性知识管理是指人们对隐性知识、经验的管理,区别于显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显著的特点,也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2.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区别

2.1 管理对象

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即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的目标,主要是静态的、编码化的的显性知识。忽视对人——信息载体的管理。

知识管理的对象要大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对信息的管理,还包括是对人的管理。既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认为知识不只来自于编码化信息,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存在于人脑中。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在于发掘这部分非编码化的知识。

2.2 管理理念

知识管理与广义信息管理中都涉及人的管理,但其中人的含义是不同的。信息管理中的人的管理因素,基本上采纳的是人本管理的思想,它强调的是人的显性知识转化与技术管理,偏重创造成果的管理,人在一定程度上被物化,是被动的。

而知识管理中的人的管理因素,是一种新的人本管理思想,是人的智力资本的管理,它倡导人的主动性,是人的智力开发与激励的管理,是智力成果创造过程即创新的管理,智力开发、共享、应用成为核心。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进一步体现,人成为管理的主要对象。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发生延伸,就是管理者的管理重心发生了转移,从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以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2.3 管理目的

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信息和人类特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人们发明了各种信息组织工具,例如分类方法,主题法来实现对文献的有序化,现代网络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广泛利用各种元数据来实现对信息的标识,网络分类法,草根分类法的兴起,都是人类序化文献信息的努力结果。这些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对文献、信息的特征标识来实现信息管理。主要是实现信息流的控制。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因此知识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二是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也有人把它理解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强调通过集体智慧与知识共享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竞争力,力求创建一个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以共享的平台。主要是实现知识应用。

2.4 管理成果

信息管理的成果以提供一次原始文献和二次文献线索为主。实现数据到信息的转化。而知识管理重点在于提供包括分析报告、综合研究成果在内的加工信息,直接告知使用者是直观的、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化知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联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第8篇: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提出知识管理系统不仅是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与工具,并给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原则及模型。文章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对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系统 系统构建

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

(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学习型组织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Senge)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提出的,以“五项修炼”为基础,具体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个部分。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点在于结合自身环境,建立起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战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与实施组织学习,使得诸方面都得以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组织集成了信息型组织中以“技术”为主和知识创新型企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两者有机融合,更有效地实现了知识转化。

(二)知识管理概述

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是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从而提升组织绩效、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而营造全员学习氛围的最佳手段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则是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1.知识的分类。根据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划分方法,可以将“知识”归纳为四种类型: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在此基础上为了对知识进行有效地管理,将知识又划分为两大类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为可编码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表达的、有物质载体的、可确知的。对于组织而言,这类知识较易被其它组织模仿,因此也易失去竞争优势。隐性知识的特点是不易被认识到、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对于组织而言,隐性知识是其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必须通过组织内部知识显性化将这些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交流和共享的知识,而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够用综合的方式利用显性和隐性知识。

2.知识管理的定义。综合归纳国内外学者有关知识管理的观点,知识管理的定义可表达为: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对知识资源的获取、共享、创新、应用等过程进行测评、组织、控制、技术和领导,以期达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的过程。简言之,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拥有知识的人和知识管理工具的组织和开发。

3.知识管理的特征。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与以往的企业管理相比较,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高度重视知识的创新和共享。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为此企业管理就必须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度重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适当、有效的激励是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组织管理需要创造一种环境让员工人尽其才,创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与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促进个人显性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个人隐性知识的共享和显性化,并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化到产品和服务中去。

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知识的创新、员工的创造性的发挥,有赖于企业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高度重视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即企业管理在追求自身价值目标的同时,更注重追求整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知识管理对于学习型组织构建的意义

知识管理可以提升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对知识积累、创新和应用的能力。然而影响核心能力形成快慢的关键因素却是对知识的获取、积累、传播、学习。学习型组织通过对知识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加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速度,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性以及创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组织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最基本且是最重要的功能,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组织各要素相互联系、整体发展,从而使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共有知识,使组织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发展。

知识管理有助于克服传统组织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习型组织的扁平式结构。

可见,知识管理是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管理活动,没有有效的知识管理活动,学习型组织就不可能得到持续的发展,组织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

(一)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KMS)则是组织实现知识管理最好的平台。结合上文对知识管理的分析可知,知识管理系统注重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的环境因素,在分析企业知识供需的基础上,以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为指导,将企业的信息技术及知识管理技术、组织变革、企业文化及激励机制等各种知识管理要素进行集成,实现系统化、动态化的知识管理与控制。在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人是产生知识、运用知识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现。

知识管理系统的指导思想就是组织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从而增进组织对知识的获取、选择、共享、创新的意识和水平。通过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第9篇:知识管理的含义范文

一、学校知识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学校知识管理(以下简称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学校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它的出发点是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学校总体实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体现了未来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管理本身有其不同于以往管理的独特之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知识管理重视对教职工的精神激励。如何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就显得异常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尤其重视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的传统式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导向和精神激励,即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教职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员,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以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对知识分子来说,精神激励尤为重要。

2、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未来知识经济下的学校之间的竞争取决于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即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力和创新力,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学校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教职员工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给予鼓励。

3、知识管理高度重视知识和人才。在学校中,拥有知识的是人,人是组织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才是极其重要的,而这种重要性就体现在人才所拥有的知识上。学校要有效地管理知识,需要高度重视拥有和培育大量新型知识人才。学校教职员工对于显性知识的获得、分享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化和软件系统实现。

4、知识管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与传统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知识管理强调组织文化建设。每一个成功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学校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教职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全面地影响着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以及集体效力的发挥。

5、知识管理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型。同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相适应,学校知识管理需要有新的领导公式,即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领导的机会,领导层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扩展成员的能力。未来学校领导应是集体领导,集中教职员工的智慧、职员工行为的领导,领导必须以身作则。

6、知识管理重视社会整体目标。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在追求学校自身价值目标的同时,还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因为社会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学校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促进中成长壮大的。学校要适应社会现实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中更强调快速反应、机动灵活、超前领先和开拓创新。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与策略

学校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其实施与策略在于建立激励教职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培养学校创新和集体创造力。为此,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与策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责任,调整结构,强化知识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影响知识管理成效的关键之一,是选任负责推动和实施知识管理的人员。学校应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学校知识管理事务,担负实施知识管理的职责,从而大多使有专门的组织或人员负责统筹与协调此项工作。学校知识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理念,而且也是一项需要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工程。因此,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建立直通车式的组织结构,重视和采纳成员的意见,加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知识管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学校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

2、创造条件,建立设施,促成显性知识的转化与吸收

学校发展要依靠显性知识,所以学校知识管理首先是工具性管理层面,最基本的是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完好基础设施的网络。因此,学校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互联网,进行网络化管理,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物质基础。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将所得的新知识通过反复地实践、行动、学习、培训、练习等而使其逐渐具体化为隐性的知识、系统的知识。

3、营造氛围,建构生态,加快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集思广益,使知识发挥它的最大效应。学校应采用多种领导形态,使学校成员负起自我领导的责任,树立自我负有学校知识管理职责的信念。学校管理宜利用多种途径和时机在共同的实质性的活动中,提供学校成员共同合作的机会,培养合作的意愿和经验、形成共同的语言和共享的信念,从而建立起协力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形成一个强烈地鼓励教师进行交流的组织文化环境,为推动学校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发展建立统一、和谐的管理生态环境。

4、加强联合,增加交流,促进校际知识的互动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