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网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

第1篇: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

高职高专院校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必由之路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信息管理教学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本文总结了高职院校的信息的概述,在信息问题教学存在的高职院校,教学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信息网络安全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分析;信息;网络安全文化

1 高职院校信息化概述

1.1 教学信息管理的意义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时展的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加强教学管理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教学信息的管理,为了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改革是为了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必经之路的改革,高职院校。

1.2 在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信息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包括环境信息,信息管理,信息资源。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环境信息是基础,信息资源的核心机制,信息安全。

环境信息是指学生的信息化建设和生活环境,包括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等硬件设施和学校网站,教学管理系统,卡软件应用管理系统。资源信息是指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信息,积累和建设包括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对网络课程,电子文献资源。信息的机制是指教育员工信息和系统信息,包括管理,建立信息系统。信息教育教师。

2 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观念落后

和信息理解的必要性建设不是的一部分。很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技术和新方法是不愿意改变教学方法。是教学信息,信息的有效管理是什么,如何实施教学管理知识,信息意识。随着信息高等职业学校,在组织机构、信息政策支持建设在高职院校中,从而形成。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目前的重大意义,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2.2 缺乏财政支持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最初的信息不仅包括硬件,软件建设资金,包括日常操作和维护信息系统需要钱。高职院校信息化投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2.3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不合理的

目前,我国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不完美的,这是不合理的,教学资源共享不。开发时间反复的教学资源,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品种,许多资源在同一个地方,重复和繁琐的。学校的教学资源库的方法,利用教学资源购买来解决问题,但市场资源丰富的产品,和最坏的正确性。

2.4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的部门,高等职业院校,仍然属于国家计划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教学信息管理要求。没有新的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要素。因此,为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它是改变管理系统重要的。

3 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教学的主要任务

3.1 管理软件的独立发展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和管理服务。由于大量的软件采购的资本投资,认为高校的软件设计和管理,很难找到适合的学生管理软件。因此,为了在教学和管理活动,真正使高职院校信息化,是不足以购买软件,必须根据需要加强基于校园网的软件发展学校建设。通过对软件的独立发展,可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教师和技术人员,也为未来奠定基础,软件的应用与管理。

3.2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高职院校信息化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用技术,建设一个现代化管理系统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目标,和校园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数字信息资源。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的有效结合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集成与优化,充分利用资源。

3.3 教育资源的开发

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为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购买和教学资源,学校组织,教学课件的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学校,更多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 提高教师管理水平

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除了硬件的信息化建设,但也提高了员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据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信息来了解情况,为了提高计算机应用中的教师队伍技术水平和提高管理水平的训练。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可以顺利。

4 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信息化网络安全分析

4.1 在安全隐患信息网络高等职业院校

4.1.1 物理安全

在物理媒介层保护信息的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被称为物理安全。电磁辐射,自然灾害,设备故障和事故是由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4.1.2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信息可以在写作逻辑设计缺陷或错误的时间,所以,在操作系统中,存在漏洞。攻击者可以给操作系统植入病毒通过漏洞,等到大学信息,操作系统甚至破坏信息。

4.1.3 网络协议和软件的安全漏洞

网络协议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交换规则。在网络协议实施初期,为了提高效率,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协议本身存在的隐患。软件缺陷是指存在一些损伤的正常运行的软件问题或错误等。

4.2 在高职院校预防措施的信息网络安全文化建设

4.2.1 硬件安全策略

硬件安全是环境变化的最重要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减少自然灾害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的一些措施。

4.2.2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和访问。登录密码,用户分组控制,文件访问控制三个层次的认证和用户的严格控制。

4.2.3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层保护的保证,安全路由。它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适用于包过滤的主要技术,应用网关和服务技术。安装防火墙可以有效的防止网络攻击,攻击者不能更改安全策略由一个主机的访问控制等信息资源。

4.2.4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一种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提供信息,无论是从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攻击可以处理。

4.2.5 反病毒技术

为了从病毒的危害,采用多层病毒防卫系统。到电脑,服务器和网关杀毒软件安装相应的,以确保影响整个网络不受病毒感染。

4.2.6 安全扫描技术

网络管理员可以使用该服务的网络扫描网络安全配置的理解和操作,客观地评估网络的风险等级,及时发现安全漏洞。以系统误差和修补漏洞在配置的变化,以避免攻击。

总之,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信息,管理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教学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明春,赵锦云.基于校园网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2002年21期

第2篇: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

安全性安全是1个网络的最基本请求。中山东大学学北校区校园网建设时将安全细分为3个部份:第1是各种网络硬件装备自身的安全机能,特别是核心层上的路由交流机,需要有优良的防袭击等功能;2是整个校园网的散布式安全防护。D二SMP 散布式安全域管理策略 方案奇妙地完成为了这项功能,通过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并制订相应的安全策略,通过各种硬件以及软件的参数实现对于上网用户1对于1的身份认证,避免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阻挠内部安全隐患的产生;3是外网的安全防护。通过架布防火墙,实现入侵检测,有效避免来自外部的袭击。

可管理可管理性体现在硬件装备以及软件的可管理两个方面。华东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中心改造工程拥有代表性。网络改造前计算中心原有PC近五00台,网络的互联靠的是INTEL以及CISCO的网络装备,改造完成后,网络里包括神州数码、INTEL以及CISCO3种品牌的网络装备。华东理工大学使用神州数码的Link Manager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实现集中式的智能化管理,大大减轻了校方网管人员的负担。

可进级在建设网络时必需斟酌到网络未来的进级需求,以维护可贵的教育投资,保证进级能够利便以及平滑地进行。吉林市教育城域网笼盖整个市内各学校以及直属单位,斟酌到教育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带来视频会议、网络远程教学等利用,因而该市选用单台模块化、可扩大的路由交流装备树立网络的核心层,将来依据城域网的实际需要可以扩充成双机或者多机情势的核心层,以知足利用增添的请求,同时所有装备采取开放的标准、技术、结构、系统组件以及接口,增强了兼容机能,保证网络将来进级时会更利便。

不乱可靠网络的不乱体现在装备的不乱以及网络的冗余设计两个方面。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装备方面,校方采取二台电信级的核心路由交流机作为整个校园网高速核心交流,装备可保证全年故障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冗余方面,通过两台核心交流机之间的万兆连接,树立校园网的高机能、高安全的双机热备份系统,同时通过1条一G的链路实现双核心交流机之间连接的冗余备份,装备以及网络的两重不乱保证网络七天×二四小时的不乱运行。

第3篇: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材样本库;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材管理部门作为教务处的一个科室,通常设立专用的教材库房。教材库房内存量大,品种多、积压多,给教材的进书、发放、盘库都带来了不便。如果在校建立教材样本保存库,那么将能够解决教材科库房拥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实现教材资源共享。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对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材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而网络的普及为高校教材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很多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人员已抓住了时机,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高校教材管理网络平台,实现教材管理信息化,提高了教材管理的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的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管理正面临着办学规模扩大、专业更新调整、课程改革建设、学分制、主辅修制等多方面挑战,传统的手工和半手工管理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重复劳动多、在一段时间内工作频度高、易出错等诸多不利因素。高校教材的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利用教材管理系统对教材使用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快速传递、即时交换、及时反馈、高效处理的过程。做好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是广大教材管理人员面临的共同问题和迫切任务。

教材管理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⑴近年来,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和持续多年的扩招,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因而对教材的需求量和使用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在各大高职院校,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专业的调整和更新,课程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从而使得学校里所使用的教材种类越来越多,手工或效率较低的软件对于教材管理而言,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为获取有效的信息所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⑵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管理等知识更新很快,相应的是高职院校的教材也应该随之快速更新,但在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材管理时,在教材选用计划的制定、订购、进货、入库、发放、结算、统计、信息收集和反馈等一系列的管理过程中,其周期过长,使得教材的选用和淘汰等明显地滞后于知识、技术的发展和教材本身版本的更新,而很多的用人单位在聘用大学毕业生时,却要求他们具有较新、甚至是最新的知识结构。

因此,教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进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高校教材管理信息系统是改善和提高教材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校获取教材信息能力有待加强:高职院校教材管理与供应工作对出版社以及流通环节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深入了解相对困难,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教材选用、采购工作中因不能及时了解教材出版发行、修订改版、教材定价等信息,出现教材选用、采购错误,造成教材课前不能及时到位,甚至出现了新版教材,仍选用旧版教材或选用价格很高的教材,导致与教师备课教材不一致、学生经济负担过重,引起教师、学生不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稳定。特别是部分学校由于地理原因,比较闭塞,信息不灵,影响了教材管理工作。

网络化旨在解决我校和其他高校教材管理工作还是依靠教材管理人员的手工管理的现状,并且在现有基础上考虑了如何完善和解决现有的两层结构的C/S(客户端/服务器)教材系统本身所固有的缺陷,把两层结构中服务器部分和客户端部分的应用单独划分出来,从而满足大型系统的需求。通过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方便教材管理人员管理教材,还可以方便教务部门和广大师生查询教材和查看教材管理记录。

开发内容: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和B/S和C/S混合模式各自要实现的功能,两种模式的界面设计;系统开发所使用的工具,开发语言和相关技术;)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其功能的方法;每个功能模块的详细介绍和使用方法;

现阶段我校和其他一些高等院校的教材管理工作还是依靠教材管理人员的手工管理,又考虑到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艰辛的工作,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做大量的进书、出书、做账等工作。并且对于近年来学校招生人数的数量越来越大,专业越来越多,教材的使用量和使用种类也在不断扩大和增加,基于此情况对于以往的手工管理教材方法而言,其将面临的难度之大和效率之低是勿容置疑的,特别是盘点(即清查库存量)和收集统计信息时,这些工作有时甚至需要人工花很多天时间才能完成,常常使人疲惫不堪。而且有时发现,花了大量心血的结算清单是错误的,或者是所收集的信息是不准确的,则更使人头疼,而这些工作又是教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经常地做。显然这种手工管理方式既费时又费力,不能适应目前教材管理的实际需要。

第4篇: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信息化;网络;建设

引言

卫生信息化是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2011年7月8日,全市召开了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会[1]。我校在市卫生局的支持下,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1.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校园网的建设已有成效

我校园网始建于2000年,两期建设共计投资约180万元,采用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标准三二一网络拓扑结构,利用中国联通高速出口实现互联网接入。校园网现有多功能教学网络及课件平台、综合教务系统、WEB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各类应用系统,网络覆盖办公区、生活区千余接入点、计算机终端,为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平台。

2011年学校又投入17万元升级改造了学校网络。本次校园网实施项目主要涵盖两大部分:一为核心交换机切换,在不改变原有网络拓扑的基础上,将老的核心交换机h3c S7502切换为DCRS-6808E产品,并保证校园网核心的正常使用;二为新楼实训楼的实施和安装,采用DCRS-5950-28T交换机作为整栋楼的汇聚交换机,4台DCS-3950-28C作为接入交换机。校园网整体改造实施完毕后,能够保证核心稳定、可靠的运行,另外核心交换机DCRS-6808E提供8个业务槽位,可以最大化的满足用户的扩展需求。实训楼采用千兆接入、万兆上联的高性能IPV6交换机,也能够保证实训楼区域的可靠安全接入;另外启用了监控系统、网络防雷系统、防火墙安全系统,稳固建立;了有效的应急系统和制度保障安全体系。

1.2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为了促进资源共享,为教育、教学、科研提供方便,在学校建成校园网的同时,在网上建成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将办公、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设备、后勤、图书、宣传、娱乐等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为全校提供一个统一的、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信息服务门户,促进全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2011年5月学校投入5万元资金完善了校教师排课系统;为了让社会进一步了解郑州市卫生学校的发展状况、专业优势、办学理念,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创造一个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中心今年又对我校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增加了校庆专栏、网上报名、录取查询、校园平台、数字图书馆、首页视频播放等功能。

2.信息化网络存在的问题

我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上述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不足。存在主要问题有:一是校园网建设布置网点不全,有些部门根本没有连接到,成了盲区(比如,学生几栋宿舍楼、学校一卡通没有照顾到水房、校医院的就诊,收费;电子阅览室的上机、上网管理等);另外终端设备也不足,缺少相应的管理软件;二是信息资源库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2]。例如我校网站中栏目不丰富、功能不健全,内容更新不到位;三是教学资源开发、资源共享、网络运用没有充分运用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加以改进和提高,并逐步达到完善[3]。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什么[4]?不是建网,而是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网络不应当成为学校炫耀的资本。而提供什么资源和服务,以及如何提供.才是建设有特色的高校应该深入挖掘和研究的重点。

3.建议与思考

3.1针对我校特点进行信息化

各个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我校是卫生系统下属的一个单位,所以想要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就应该根据我校本身的特点对症下药。

3.1.1 搞好校园网的建设

校园网网站的建设,是我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具体行动。如果要想使网站成为我校的新闻中心、信息的平台、数据资源中心,那么推广和维护、管理网站的工作任重而道远[5]。平时我们信息管理中心不应该过多的依赖公司,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开发团队,实现校园网建设的团队化,从而达到校园网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实际目的。

3.1.2 学校管理信息化

以校园网络平台为依托,直接管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将现实校园的信息数字化后按照一定的规范存储到数字空间,使学校实现管理现代化。我们可以通过FTP 文件服务器, 教师可以将教案、课件、论文等资源方便地在校园网中传送。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室投影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网上浏览、远程视频教学和自学;可以建立有效的资源中心,支持包括教学信息、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络考试以及教学资源库等多种服务[6]。使全体师生每人都能有适合自己的资源库,并且教学资源库能支持常用的格式文件。

3.1.3 电子阅览室建设

我们可将大量的图书资料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资源服务器上,建立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对分布在网络上的资料提供分类、索引、查询、下载、浏览等服务,支持远程维护,便于广大师生对网络上大量的电子图书快速定位、访问和个性化使用[7][8]。目前我校图书馆在电子图书上仍处于信息化的初期,需要进一步完善。

3.2 做好日常的系统维护工作

信息化工作不仅需要高技术、更需要细心、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每天我科室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把该做的维护工作做好,服务器的日常维护,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检修,数据库的备份等等这些都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密切相关。我信息管理中心制定了严格的日常维护制度,要求值班人员严格执行,并由专人专项负责检查,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我校信息系统的稳定性。

3.3 做好巡查工作,及时收集问题并加以改进

我校开展信息化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并且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的更新,各种新业务的拓展,各种人为原因的存在,在实际工作中,我校信息系统存在着各种已知的或隐藏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看似性质较小,但能导致严重错误后果,针对这些情况,我科室制定了定期巡查制度。每周每天由专人负责进行对各个科室的巡查,记录信息使用人员反馈的各种问题,我们对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对于好的建议,及时改进,通过全校的发动,使信息化工作得到很大的提高保障。

4.结束语

“信息技术服务”[9]不仅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而且会大大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所以我们只有潜心建设有效的信息资源服务,而非重硬件、轻信息资源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推向前进。(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郑州市卫生局.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现场会成功召开[C] .2011(7):1-2.

第5篇: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078-02

校园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信息化体系包含信息种类繁杂,服务对象多样化,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服务保障体系来保证校园网络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适用性。[1]28长春中医药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历经十余年时间,在网络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却相对滞后。立足现实需求,确立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建设与发展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学校网络信息化建设现状

“十二五”期间,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教学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骨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网络架构,有线校园网覆盖校区的全部楼宇及学生公寓,建设了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保障学校网站、各部门二级网站、各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维护师生员工校园网络的顺利接入与使用,满足师生员工使用网络的需求。建成多媒体教室、全自动录播教室、计算机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上百间信息化教室,建成多媒体教室远程集控系统,实现多媒体教室远程管理、远程服务教学、远程辅助录播、课堂教学展示、远程教学观摩,满足信息化教学与管理需求。

1.2 网络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建设了校园一卡通平台,实现与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计费系统、财务系统、多媒体集控系统、智能电控系统等原有校园应用系统的对接,并建立了迎新系统、网上电子支付平台等应用系统,建设了卡务中心、自助圈存机、自助补卡机等校园卡服务设施,实现了新生报到注册、食堂消费、校园网缴费、银校转账、图书借阅、机房上机、电费缴纳、开启多媒体教室设备、会议考勤等功能,满足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工作、管理等各方面需求。搭建OA协同办公平台,实现了校内通知、网上公文审批、网上财务报销审批、网上会议室申请等数十个办公流程的网上审批和处理,实现了办公的便捷化和自动化。

1.3 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建设了共享数据中心、数据清洗与整合、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四大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实现了数据标准的统一、数据的实时同步与共享,整合了校园各信息化应用系统,统一身份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授权和安全审计,实现单点登录,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教学、办公、财务、选课、成绩、缴费、图书借阅和一卡通等学习和生活全方位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2 学校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

2.1 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省内高校和行业院校,与国内一流高校差距很大。带宽不足导致无法满足师生对网络速度的需求,一些网络应用不能有效开展。在目前移动设备成为主流的时代,无线网仍没有达到全校覆盖,无法满足师生移动学习和移动办公需求。

2.2 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不尽完善

除了采用相应的安全技术策略保证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等软硬件环境的安全之外,在保障数据信息和内容的安全性方面有待加强。

2.3 网络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

尤其是网络应用与服务范围、应用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与保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尚未有效地建立起来。

2.4 网络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全校网络信息化的技术支持与服务部门,服务范围广泛,服务用户量大,目前信息网络部人员有限,不足以充分满足为全校师生提供快捷的网络信息化支持与服务的要求。

2.5 缺少网络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很多高校已具备规范、便捷、全面的“一站式”综合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我校尚未建设能够提供诸多网络信息化服务内容、涵盖多种通信手段和沟通方式、能够提供实时咨询、预定和受理服务的综合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

3 学校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发展目标

以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和为部门、院系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在构建坚实的支撑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环境基础上,构建以“资源开放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校园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化服务意识,全面建设校园信息服务资源,大力开发信息化服务应用项目,培养信息化服务专门人才,[1]29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学校网络信息化服务的综合水平达到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前列。

4 学校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策略

4.1 网络优化与升级改造

将互联网接入能力扩展至万兆,实现IPV6的多种应用。建设覆盖全校的无线局域网,使得在校园任何角落都可以接入互联网,实现移动学习和移动办公。为用户提供高速、便捷、形式多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系统性地提高人均信息资源的获取量。[3]

4.2 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容灾能力,加强校园网抵御各类外部、内部攻击的能力,保障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受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保证网络服务不中断。保护信息资源和各种核心数据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隐私权。为校园网用户提供更多正版软件资源和防治病毒的软件资源。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3]加强对校园网用户的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

4.3 建立网络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搭建服务平台,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综合网络信息化服务,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化服务内容和服务资源,提供多种通信手段和沟通方式,提供实时咨询、预定和受理服务,提高信息化服务效率。

4.4 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

完善管理体制,通过规范和制度的建立明确规定管理部门的职责,规定网络应用与服务、应用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与保密等方面涉及的范围、标准与责任,保证网络信息化服务与用户需求相契合,保证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服务交互之间无缝连接,促进网络信息化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5 加强网络信息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重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人员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发挥调动人才潜能,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明确信息化服务保障人员分工,积极创造条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领域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保证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4.6 为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通过培训指导,帮助教师转变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态度,促进教师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的提高。帮助教师掌握各类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办公效率。帮助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理念,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量化教师信息素养标准,形成培训评估考核机制,保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4.7 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

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随时随地可得且易得、大量且优质的学习资源,推动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其数字化学习的能力。

4.8 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措施

从组织、人员、经费、技术等方面保障以上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领导和主管部门对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在应用软件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投资比例。提高应用部门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投身到网络信息化建设中,不仅是提出应用与服务需求,还可以为建设过程提出改进意见,网络信息技术部门在技术上给予充分支持,保障各项举措的顺利实施。

5 结语

长春中医药大学网络信息化建设将迎来“十三五”加速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提高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为改善网络信息化服务质量、优化网络信息化建设效果提供良好的保障,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有效地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方面提供服务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勐,李颖晖,钱岑,等. 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J]. 国防科技, 2008,29(6):28-29.

第6篇: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

一、目前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行业新热点,国务院在2005年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到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的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尤为重要。

职中历来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多次向省、市、县财政积极争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学校课程课件的采集、制作,实现课程音像资源共享,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在学校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装配有高标准实验室13个(包括语音室2个、财会模拟室1个、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2个、建成拥有65台的计算机室2个)和多功能厅2个及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绘画教室、音乐训练室。多媒体系统装备精良,设施先进,配200座。同时还建有卫星数字传输教育网络(卫星接受器2台)、远程教育宽带网、高保真听力系统和价值70多万元的全县一流的校园网,电教设备总价值达2180270元(包括校园网),校园网采用星型以太网拓扑结构,网络交换具有三层交换功能,实现了1000兆主干,100兆交换到桌面,共有219台计算机,信息点安装达到150个点,每点安装2个模块。同时还购置了用于教学的电视机4台,VCD和CD7台,各班都配备了升降式投影仪(50多台)。

二、主要经验和成功之处。

1、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

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意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的兴趣不浓厚等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的知识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效地缩短了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自身情况,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积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纳入到课程改革的具体规划当中。

2、初步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网络化。

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校园网建设,为教室、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等相关的设备,并武装了3个多媒体机房。学校将国际互联网引入到校园中,使学校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获取知识,有效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知识含量。校园网的建成为学校的网络办公提供了施展空间,初步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网络化。同时,网上的互动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变得快捷、便利和丰富多彩。

3、信息技术资源库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信息和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建立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备课、上课及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尤为重要。目前学校已着手开展这方面工作,准备率先从建立健全中考题库开始,以便能真正发挥校园网络优势,将大量可用资源放入校园网的资源库中,通过信息技术资源库使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免费资源,从而大大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4、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在全校内达成共识。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造性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当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职中上至校长,下到学生都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就是现代教育就是信息化教育。现在我校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较高,能够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许多环节。

三、面临的问题。

1、重点是资金投入问题。

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育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是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非常敏感的话题,我校建成校园网历时6年,几经周折,共投入资金70多万元,到目前应付给施工部门的资金还有欠债。2006年6月,职中拿出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6—年)》,内容主要是建立职教实训基地,将学校后面47.5亩土地征取过来扩建校园、修建职业教育实训综合大楼,投资预计500万元,如此大的数额将是制约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最大的“瓶颈”问题。

2、一少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

不少教师仍沉湎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即使有了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施也不用,使之束之高阁,成为摆设。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不敢大胆尝试,过分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即便有了先进的设施也只发挥出极少的功能如打字,游戏等。

3、教师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还不够非常普及。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识不强,应用能力不高,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就很难推进。教师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网络的使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检索、技术和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等,这方面的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4、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

近几年来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相对比较完备,但也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现有信息技术装备的功能,浪费了较多的信息技术资源。对教师的培训、内部的资源配置及建设、应用平台的建设等不够重视,对设备的利用率不是太高,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用,其他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接触比较少。与此同时,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尚未建成,目前只是仅仅接入了“英特网”而已。

5、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的些缺乏。

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教师缺乏是影响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外,其他教师也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与本专业有关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的相关作用,才能将信息技术引入专业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设想。

1、转变全体师生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的创新,制度的创新都有取决于观念的更新。因此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可有可无,可早可晚。教育信息化也不赶时髦,要有急迫感。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为教育信息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利用现有设施,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2、必须要把师资培训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师资培训就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注意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轻人才培养的倾向。师资队伍的培训是职业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及网上操作能力。在校园网建设中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队伍,保证校园网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具大作用。培训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教育观念及心理疏导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职业学校的积极意义,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畏惧心理。培训要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全员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作为现代合格教师的标准。

3、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

开展信息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首先要学校必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或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学会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和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次,要鼓励教师在所教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同时,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

4、加快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

在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中,必须科学规划,结合本校信息技术设备的实际情况,与金昌、相关的职业教育机构紧密联系,使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络技术开发、教学软件开发等方面实现较大发展,并使其周围兄弟职业学校也能获益,加速实现职业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5、下大决心,尽早建成职教实训基地。

没有空间上的发展和突破,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职中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职教实训基地,这既是学校的当务之急,也是今后工作的宏伟目标。在此基础上分三个层次推进职教信息化建设:一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与运用;二是组织学校上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三是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不断满足社会终身教育的需求。

6、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在近5年内逐步给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使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学生每10人一台电脑,同时给所有教学班级装备网络教室,实现真正的现代信息化教学,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越。

7、建设教学素材库。

教学素村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重要建设目标,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职教教学素材从信息载体来看,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软件等多种媒体,从其反映的学科内容或知识点来看,应涵盖职业教育的主要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

8、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在近期3—5年内分期分批,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及“全员化培训”的形式,培养一批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掌握信息资源开发原则和方法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掌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的教师队伍。

9、成立信息化中心。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信息化中心”,建立学生电子图书档案馆,同时利用校园网、“英特网”各种信息。尤其要制作好本校的网站,以便让教师学生通过本校网站获取大量信息和知识。

第7篇: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建设目标 体系结构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概述

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即e-campu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2.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现代教育特色,建成基于高性能的计算体系结构,实现信息聚合、服务整合、协同工作与个性化应用相结合的虚拟校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推动高校组织方式,管理结构与运行方式的变革,从而最终实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目标。

二、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是站在高校全局的高度来分析信息建设,理清高校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之间的关系,界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软硬件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集成、开发高校的应用系统,并通过信息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高校信息化环境。数字化校园可以采用如图1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来描述。

三、基础设施建设

1.校园网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建立在校园网络基础之上的,一方面,校园用户通过校园网提供的各种接入方式和服务访问数字化校园;另一方面,数字化校园的各个系统通过校园网相互联通。根据数字化校园的情况,主要提供包括局城网、虚拟专用网、域名解析等多种网络接入途径,并辅以服务、邮件服务、网络计费、病毒防治、入侵检测等多种网络服务保证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2.数据中心建设

高校数据中心是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共享信息数据,并为全校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将学校内的各类数据进行数据集成、集中存储,并对用户提供稳定、可信的数据服务。因此,数据中心建设应包括:机房建设、网络环境、安全系统建设、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建设等。

四、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规划

1.统一规范的信息标准

为配合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保证应用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国家、教育部和行业标准并适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从而指导学校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主要包括管理类规范、信息服务类规范和技术规范三类。

(1)管理类规范。从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角度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2)信息服务类规范。从数据和信息的角度建立的元数据标准、信息标准及代码标准方面的规范。

(3)技术规范。从系统开发的角度建立的符合软件工程的技术文档和规范。

2.支撑平台建设

应用支撑平台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支撑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2)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3)共享数据中心平台。

支撑平台将校内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运用统一的认证入口,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开放环境,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

3.应用系统建设

用数字校园模型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就是要从整体的高度来考虑问题,提出各个层次的标准,并按照层次与标准来推进信息化建设。

(1)数字化校园网络基本应用系统。数字化校园网络基本应用系统是为满足校园基础业务需求所建设的基本应用。主要包括公共门户网站、个性化门户网站、邮件系统、校园BBS、FTP、DNS、校园即时通信系统等。

(2)数字化校园电子校务系统。电子校务系统将通过整合学校办公业务,贯通学校内部经脉,整合学校各校务要素,实现各种传统校务的电子化管理。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招生系统、迎新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就业指导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材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等。

(3)数字化校园教学服务系统。教学服务系统是为学校的教学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服务系统,包括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学报管理系统等。

(4)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系统。综合应用系统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它包括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决策分析系统、管理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

4.校园一卡通

当各个系统整合成一体后,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必须要有一个数字化校园的用户使用载体,即校园一卡通。采用校园一卡通,不仅对用户有利,对校园中的各个部门也有利。如对于图书馆来说,采用校园一卡通,就可以减少读者持有各种卡、证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也更加便利。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内容的重要基础支撑部分,是最能体现信息化建设成效的项目之一,同时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五、安全体系建设

高校的信息网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网络,运行着各个业务系统、运行支撑系统和管理系统等。由于应用系统的复杂性和管理人员的复杂性,校园网的安全除了技术上的安全保证外,制定一个合适的全网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策略也十分必要。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六、结束语

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得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目前高校正在不断地深入,如何优质高效地完成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将是各高校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海龙,王建华.浅析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计算机,2011.

第8篇: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

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宣传的逐渐重视,高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在网络安全宣传和推广中有责任与义务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实。由于高校信息化涉及到高校的科研、教学和日常的管理,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络的安全隐患,安全问题不仅涉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更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实利益。网络安全问题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焦点问题,本文从高校信息化建设入手,重点对高校中网络安全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 网络安全

当今“万物相联”时代,网络安全日益重要,中央网信办等多个部门举办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延伸的网络安全博览会,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线下活动,全国个地方同步开展。感觉高到云端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看似高冷,其实与每个网民息息相关。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开展,在高校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高校信息化建设基于网络信息化平台,在办公教学软件的整合,高校站群的尽力,以及办公一体化等系统的集成,都离不开网络安全的保障,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软硬件实力,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为高校内部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信息化建设不受外来侵扰和破坏。

1 高校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相对开放的高校网络环境,高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图书资源一般是公开的,访问权限也一般不受限制,甚至外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对高校的课程或者其他内部资源进行访问查询,宽松的网络资源管理模式,势必对出现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但是又不能对骨干网的限制过多,这也是高校区别于企业网络的一个特点。

同时,由于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依托学校的校园网的基础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速度,网络安全设备以及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更是难以维持现状。另外高校内部的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也为安全隐患提供可乘之机,然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一般理论丰富但也缺乏相应的突发问题实战经验,对应付突发网络安全问题有时也会捉襟见肘。

2 高校网络安全隐患分析

在高校内部,网络需要支撑大量计算机,服务器,甚至各类查询机等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不同用户的不同操作习惯,以及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尽相同,导致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采取措施不及时,或者措施不得当,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具体地讲,高校网络安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隐患:

2.1 技术方面的安全隐患

高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远快于网络安全措施的发展,高校在搭建校园网络平台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网络应用需要,也没有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一般都采用三层网络结构模型,主要是易于管理和维护,但是没有考虑到同一层的不同节点之间的隔离和扩展问题,对于安全方面的部署更是后续的问题。从结构安全上讲,网络出口的单一化设计,服务器的防护措施,和接入层认证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配套匹配等都讲影响安全方面的问题。

2.2 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

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宽泛的来讲,能满足高校师生对网络的需求,但很多又忽略了网络安全系统的需求。部分高校校园的网络安全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得图书馆和学校机房等公共资源平台上,不同师生的操作,有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或者非法入侵,网络安全隐患问题更加突出。

2.3 来自外部的安全隐患

高校网络的安全隐患中,很大一部分是来于外部的威胁,以及外来人员利用校园网络所带来的一部分安全隐患。虽然网络安全防护软件和检测软件不断地发展,但是网络病毒仍然肆无忌惮地攻击校园网络。这些人为或者操作失误导致的威胁,为校园网系统造成的破坏还是极大的,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的对策

为保证高校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并能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相关的对策:

3.1 完善高校网络安全技术保障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安全和对应的措施,考虑网络安全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各个应用层面的地位,包括基础网络服务设施,应用软件以及数据中心的角度等。分析可能要面临的网络风险,从源头上对风险有预估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对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机制都要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内部用户和外来人员进行访问权限设置,对出口数据进行严格监控,确保在技术层面上减少网络完全隐患。

3.2 高校网络安全的物理防护

为避免一些因为人为原因导致损坏,则需要网络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师生的共同维护。对师生而言,采取屏幕口令和定期修改个人计算机或其他网络应用密码等措施;对高校网络管理人员来讲,确保将核心交换设备和防火墙等重要设备集中管理,对线路线路采取深埋措施,避免人为干扰,这些都是网络安全的物理防护措施。

3.3 健全网络安全相关管理制度

结合学校校园网的组织架构和安全规划情况,制度包括设计、实施以及维保在内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校内网络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问题责任人制度,对外来人员严格控制上网行为。规范全校师生的上网行为,从顶层完成网络安全相关保障。

3.4 培养高校师生内部安全意识

考虑到高校师生的网络技术水平的差异,对关键岗位人员应有计划性地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同时应在校园定期举办网络安全方面的讲座或比赛,使广大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得到提高。让校园网用户都用实际行动关心,关注网络安全,也进一步推动了校园信息化的发展。

4 总结

高校网络安全是一项长期并且艰难的工作,本文从网络安全现状入手,在分析了高校网络安全现状以及安全隐患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高校只有将网络安全这一项基本工作做好,才能将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促进校园网络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颜琳,陈侠.美国网络安全逻辑与中国防御性网络安全战略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4).

[2]吴洪斌.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3]土红梅,宗慧娟,土爱民,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5(01).

作者简介

袁华兵(1985-),男,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西安医学院。研究方向为网络管理。

第9篇: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

校园 信息化 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信息化进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信息化校园,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教育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一、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

要想又好又快地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现阶段,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缺少科学的指导

学校校园网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作指导,建成后在使用时出现了连续性缺失、设备兼容性差、设备使用效果不佳等情况。多数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上没有着眼于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只关注一次性投入,加之校园网建设初期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资金成为校园网建设的重要参照指标,根据资金多少来确定校园网建设方案,由此导致各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极不均衡,差距明显。

2.信息化建设缺乏完善的配套机制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没有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构,不定期地检查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几乎成为空谈。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既要教学,还要管理维护信息化设备,有时还要承担校本培训,工作内容多且工作量大,却并没有配套的鼓励政策提高这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热情慢慢消退。

3.学校领导及教师的信息化意识较弱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大管家,是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决策者自身信息化程度、信息素养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学校信息化的价值取向和定位。是否将发展信息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是应付检查还是赶潮流适应形势而发展信息化,与决策者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关联。校长的信息化意识和领导力直接影响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教师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和使用者,他们的认识和态度将影响信息化推进的效率。由于校本培训缺乏长期稳定的计划,校本培训“重技术,轻理论”且培训模式单一,很多教师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信息化教学素养低下。学校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化。教师主动积极地认识、对待信息化,以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带动个人发展,必然会加快信息化进程,若被动地按照上级要求而接受信息化,则会阻碍信息化发展。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制定科学的规划,引导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信息化建设是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应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建设,切忌“一步到位”。首先,因信息化教学设备更新速度快,同时要考虑其运行成本,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和资金情况,优先选择教学效率高的系统进行建设。其次,制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到方案的常规性,也要考虑其应变性。制定的方案要随着外部信息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的需求。要科学规划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的资金分配,注重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建设上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投资。

资金问题一直是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当地政府财政紧张,学校财力有限,自力更生筹措资金又难上加难,而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面对应接不暇的新产品,只能“远观不可亵玩”,加之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缺乏科学的指导,这些地区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步伐尤为缓慢。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应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方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地建设,根据进展情况积极地进行设备优化和装备,并在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育信息化才能可持续发展[1]。

2.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可以依靠建设标准的法规规定,来规范各级政府的投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从而积极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每一所中小学通过政府的投入合理分配,获得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机会,从而形成公平竞争、均衡发展的和谐环境,以此满足基础教育规范化办学的需要。

第一,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共享率。实行撤、合、并、建同举,整合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发挥资源的规模效应。通过把农村中小学建成寄宿制学校的举措,既可以提高办学效益,又可以把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集中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让一些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城市学校教师通过下乡支教或送设施下乡等举措,帮助扶持农村学校,多创造条件让薄弱学校加快发展,迎头赶上,才能切实改变校际间发展失衡的状况[2]。

第二,实现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诸如各学科的“国培”和“省培”计划等,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教师通过各种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并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促进学校师资均衡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优秀生源和教师到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任教或支教,选派农村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通过师资轮换,促进各校间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配套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制定城域、乡域办学条件和教师福利待遇的统一标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光盘,因地制宜提高本土教师的教学水平[3]。

第三,扩大优质教育辐射力。在“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之下,决策部门应深入调研、吃透政策,选准类似集散中心的学校,果断撤并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学校,形成一定区域内的教育集散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一方面加紧抓好中小学跨越式发展,对内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对外积极增强师资队伍交流互访;另一方面,创设系列教育平台,全面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以强扶弱,壮大优势学校群体,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3.强化信息时代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信息时代如果师资队伍不首先信息化,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便无从实施。信息化背景下,只有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全面扎实地推进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的全面推进有待于学校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素质的共同提高[4]。

第一,丰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教师知识是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部分共同构成。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最为缺乏的,在培训中应适当弱化技能培训,增加教师条件性知识培训内容的比重,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第二,树立信息化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内因是促成事物变化的主要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此,人的观念影响人的知觉和判断,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理解教师观念结构对改进职业准备和教师实践尤为重要。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实质是先“信息化人”后“信息化物”的过程。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即校园信息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职工的信息化程度。高素质的信息化教育队伍是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根本。首先是信息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其次是信息化管理队伍,使参与教育管理的人员掌握信息技术,逐步向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趋势迈进,促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第三是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积极开展学校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与素养。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与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网络的使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检索、获取和整合能力等。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领会信息技术内容的服务思想、结构方法、形成及发展规律等,拓展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制定详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开展教师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的不同层次、水平的培训。将培训与教师相关的考评制度相联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尽快具备信息素养,尽早适应信息化教学,以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建立新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在培训方式上不同于以往的单一讲授方式,而是不同培训模块采取不同形式。理论模块主要以反思模式代替以往培训的灌输模式。在反思模式中,先由专家重点讲解,再采用小组形式由教师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进行交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比较意识到所学理论与所用理论的差别。技能模块多采用边讲边练的模式。教学设计模块整合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调动教师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培训中来。实践模块的培训以课堂实践为基点,采用教学观摩研讨形式,着力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差距显著,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不均衡等,要使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还要从建立完善各项机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加强环境建设与资源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才能有效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

――――――――

参考文献

[1] 赵展民.通渭县普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5.

[2] 孙爱娟.高职校园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6.

[3] 欧阳顺德,李初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7(6).

[4] 李春秋.哈尔滨市辖县中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

[5] 黄名选,周敦,陈兵.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探.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 (10).

[6] 葛彩虹,金炳尧.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与信息素养培养.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