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远程理论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原理;教学模式;自顶向下;自底向上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及网络编程等专业课的前导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具体实现技术等基础知识[1-2],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及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具有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等特点,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3-4]。目前,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普遍采用两种教学模式:“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即基于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混合层次结构,由底层(物理层)向高层(应用层)或者由高层向底层,对网络原理、协议等知识展开讲解。
1 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网络原理、协议等理论知识纷繁复杂,且离不开实践应用环境的验证。总结该课程在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发展历程,具有如下特点。
1)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2) 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知识面众多,除基本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通信技术以外,还包括各种广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无线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
3)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计算机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空前活跃的领域,无线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安全等多个分支具有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
4)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软件编程的基本环境,很多其他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掌握网络知识基础上的。
5)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紧扣实践应用。
6)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很多原理、协议以及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背景,要求教师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且需紧扣技术发展前沿。同时,教学活动中通过实验验证这类知识的难度也较大。
2 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论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教学模式即内容组织形式,通常采取的都是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OSI七层模型只存在于理论中,表示层和会话层在实践中并不存在。TCP/IP参考模型并没有指明子网层究竟包含什么,只是指出其需支持IP协议[5]。因此,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材都基于混合的五层体系结构组织内容[5-7]。按照国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的大纲要求[8],及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学时安排,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只包括基础理论部分,即网络体系结构和各层相关内容,而诸如网络安全、多媒体网络以及网络管理等专题,只作为选修或研究生阶段学习内容。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材,如高传善等人编著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6]等。但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研究起步较晚,仍然没有一个行业普遍认可的优秀教材出现。另一方面,国内教材普遍存在内容组织形式借鉴国外经典教材的特点。因此,笔者基于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国际公认的两本经典教材,展开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理论教学模式的探讨。
2.1 “自底向上”教学模式
所谓“自底向上”教学模式,就是指基于五层混合结构,由“网络体系结构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Andrew S. Tanenbaum[5]编著的教材《Computer Networks, Fourth Edition》是计算机网络的经典教材之一,属于典型的“自底向上”教学组织模式,这种内容组织形式也被国内大部分教材所采用和模仿。由表1可以看出,Tanenbaum的教材以7章的篇幅覆盖本科阶段的内容。其中额外加入了第4章――媒体访问子层,主要介绍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无线局域网、蓝牙等知识。
“自底向上”是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这从国内外众多教材的内容组织形式可以看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 强调通信原理、电信技术等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为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奠定理论基础。
2) 注重计算机网络发展沿革,提供计算机网路发展经历的各种网络技术脉络。
3) 关注如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的具体实现技术。
4) 内容包含全面,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网络技术几乎都要涉及和覆盖到。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历经数十年发展,“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也非常鲜明。
1) 不突出Internet实践。
实践性是计算机网络原理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的重要标志。基本理论和协议都需要在实践中验证。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实践环境就是Internet,它已经成为一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和应用背景。“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紧扣实践展开理论教学这一点。例如,包括文献[5]在内的许多教材都将“可靠传输”这一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理论放在数据链路层中进行探讨,到运输层TCP的可靠传输时,却因为理论的相似性而一笔带过。然而,在Internet中应用的最广泛的Ethernet,其数据链路层却不提供可靠传输。也就是说,在最常见的Internet应用环境中,只有运输层的TCP是提供可靠传输的。这是该教学模式不突出Internet实践环境的一个典型实例。
2) 基础理论储备要求高。
“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强调通信原理等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而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却很少开设通信原理课程,这无形中提高了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储备要求。
3) 过分纠缠于底层实现细节。
网络技术纷繁复杂,在本科阶段现有的学时安排下,不可能面面俱到,过分纠缠于底层实现细节只能造成重点内容不突出等问题。
4) 很多技术通过实验验证难度大。
一些陈旧的网络技术在实践中难觅踪影,很难通过实践应用得以验证,而且受实验条件限制,在实验室也很难开展这些实验。
2.2 “自顶向下”教学模式
所谓“自顶向下”教学模式,就是指基于五层混合结构,由“网络体系结构概述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Kurose & Ross编著的《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 (5th Edition)》也是一本受到广泛认可的经典教材,属于典型的“自顶向下”教学组织模式。表1同样列出了该教材覆盖本科阶段的章节安排。可以看出,该教材没有专门针对物理层设置篇幅进行讲解。以该教材创立的“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在国内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中应用较少,这一点同样通过国内大量的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可以看出。理工大学的陈鸣教授是“自顶向下”教学模式的坚定支持者,《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的多个版本均由其团队翻译出版。
“自顶向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 强调应用层,尽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尽早强调自主开发网络应用程序。例如,以应用背景为驱动,设计如Web服务器、邮件客户端等网络应用程序。
2) 以Internet为研究对象,紧扣实践应用环境。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必须在实践应用环境中进行理论验证。例如,将知识重点放在Internet、Ethernet等实践中主流的网络技术上,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在实践应用环境中验证原理知识,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3) 内容重点突出,割舍底层的实现细节等难以验证的原理和技术,淡化通信原理等基础理论的作用,突出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理论内容。例如,针对模拟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问题,本科学生只需要知道模拟信道上的最大数据速率取决于模拟信道的带宽(频率范围)即可,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读通信原理中的奈奎斯特定理及香农定理知识。
3 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笔者在讲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五年十个学期的经历中,依托所选取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模式经历了“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上”两种。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和实践了目前适合我校本科生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其特点涵盖如下。
1) 选用国外经典原版教材《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采用“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以Internet为研究对象,紧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前沿和实践应用。强调应用层,减少物理层及其他底层实现技术和基础理论的课时比重,强调理论知识与网络实践的结合。
2) 注重计算机网络核心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领域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许多基础性的重要问题已经解决。教学中不但注重基础性网路原理的讲解,还注重讲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编写了《“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后习题指导》,在前五章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后习题,辅助掌握理论知识。
3) 注重实验环节。以教材作者提供的Wireshark实验指导为依据,开设10个理论验证实验。如表2所示,这些实验涵盖了Internet的大部分核心协议,均要求学生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利用Wireshark工具(原Ethereal)抓取真实的数据分组,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验证、理解和掌握网络原理。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完成每一个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抓图记录。可以看出,安排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为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服务,这符合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要求。针对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工程性实验,将交由后续课程网络工程来解决。
4) 注重基本的网络编程能力培养。以教材作者提供的编程作业为提纲,我们编写了《“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网络编程习题指导》,其中所包含的编程作业如表3所示。要求学生选做其中一个或者自拟题目设计完成一个网络程序并加以考核。
5) 强调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坚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表4给出了考核方式的比例分配,实践性环节和平时表现占到整个课程的40%,这突破了我校平时成绩不超过30%的界限,验证了该课程强调实践环节的举措。改革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一次性考核方式,将课程的要求平均分配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全程参与的积极性。
4 结语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两种常见教学模式,并对比了优缺点,阐述了笔者所做的教学改革实践。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选取“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主要是因为其强调实践性、强调应用,并不代表“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一定优于“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自顶向下”教学模式的缺陷在于,使学生对底层实现技术的理解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扬长避短,是下阶段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29-232.
[2] 陈敏,谭爱平,徐恒.“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1):104-107.
[3] 吴振强. 高师院校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10(23):134-138.
[4] 李亚林,曾映兰.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1(3):88-91.
[5] 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M]. 4th ed. 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 PTR, 2004.
[6] 高传善,毛迪林,曹袖.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James F Kurose,Keith W Ross. 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 [M]. 5th ed. New York:Addison-Wesley, 2009.
[8]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Top-down or Down-top?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ls in Computer Networking Curriculum
WANG Tao, WU Zhenqiang, REN Ping’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67-01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0年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网络课程的界定:“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基于这一定义,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国外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从国际相关的主要刊物、网站和主要学术交流活动来看,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的研究主要有: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它将学习历程解释为条件作用,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是个体对刺激情境的反应;将学习者学习的行为解释为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联结;皮亚杰的认知主义认为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认为学习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当刺激情境与记忆内容以某种方式影响学习者的操作水平时,学习便发生了,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学习前后操作水平的差异来推断学习的发生;维果斯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由于个人的经验是多种多样的或有差异的,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或建构也是多样化的,从这一观点出发,要求网络课程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应是灵活多样化的过程;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提倡真正的学习应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人本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观点出发可以概括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成人教育家诺尔斯的成人理论认为“成人学习者有清楚的自我概念,成人学习应该是自我指导的学习;成人学习者有丰富的经验;成人具有良好的学习准备;成人适合以问题或者任务为中心的学习;成人学习者倾向内在学习动机而非外在动机为等观点,在网上课程设计中,在什么时候采用怎样的理论,要分析学习者特点和课程内容, 进行度身订造的设计;穆尔为则提出“交互距离”的概念认为,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关系有两方面的特征: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分离的,远程教学应包括三个主要因素:对话、结构以及自主学习;霍姆伯格提出了“有指导性教学会谈”理论,提出课程设计开发发送和学习支持服务;戴维·西沃特的持续关心理论认为学生自治是对学生的持续关心和支持服务的结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关注的连续性;杰格迪指出,如果课程的导学能清楚地告诉学生如何应用软件和上网定位到所需的材料,在咨询中心可以找到咨询教师、对学生上网操作进行很好的培训,作业及时批改并快速返回,学生在学习网上课程时遇到的孤独、混淆、焦虑将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消除;基更的教与学活动再度综合理论认为,由于网络课程教与学在时空上相互分离,必须从远程学生的角度考虑,精心设计课程资源与精心安排人际交流,激发学生的内在主动性,重新建构跨越时空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情景,使教与学的双方联结重新建立。
二、国内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通过对近十年中国期刊数据库以“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作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发现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的学术论文有 292篇,这些文章中既有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作研究的,也有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而以人名搜索,主要搜索了张伟远、何克抗、李克东、南国农等教育专家的文章。其中,张伟远归纳总结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认为网络课程设计有三大理论派别,分别是“以技术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以学习论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学习论和技术论并重的网上学习理念”,并网络课程设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简明的综合式的网上课程蓝本制作模式;何克抗指出,构成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的有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何克抗、李克东则在参考美国罗布耶的《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理论的基础,根据美国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提出“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模式——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强调认知主体只有一个——学生;丁兴富则通过教学设计理论对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创新,提倡远程教育多种媒体课程材料的教学设计;南国农认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并不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解决不同的学习与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三、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启示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任何实践过程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以各种理论为指导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教学目标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内容的设计、重视学习者特征、学习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交互设计策略,注重用学习者过去的知识,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等。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开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支持服务,关键看“教与学”的联结。
参考文献
[1]张伟远,吴廷坚,网上学习的发展和三大理论派别的形成[J].中国远程教育,2006,(09)
【关键词】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
一、引言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改变社会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甚至思维方式,给教育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网络教育正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新方式。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发挥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学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模式比较,网络教育是更适合现代远程学习的模式,是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发展改革的新方向。
二、网络教育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优点
(一)灵活性
由于网络教育的教和学是分离的过程,因此网络教育具有高度灵活性。从教的主体角度来看,教员可以灵活性的选择教学辅助工具,利用集文字、音频、视频、动画于一体的现代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的主体角度来看,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的限制,任何人只要想学习,地点、时间、课程都可以自主选择,在学习模式上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的灵活性。可见网络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同时进行选择性学习,较好地解决了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
(二)开放性
网络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开放性。首先,教育对象具有开放性:网络教育的对象不受年龄、性别、职务、种族、受教育程度等的限制,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性,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尤其是对那些边远地区;其次,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受教育者可以随意的按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可以任意浏览各种教学资源;最后,网络教育在时空上具有开放性:只要能够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受教育者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有选择的进行自主学习。
(三)共享性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最大程度的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教育的资源具有先进性、新颖性、丰富性、多样性等优点,各种资源都可以被受教育者随时进行查阅和下载,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使用效率。
三、网络教育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的必要性
(一)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经济发展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岗位都需要不同的人才,而且要求在职人员要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和实践技能的提高,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现有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大部分在职人员无法脱产学习,而网络继续教育的发展能够使在职人员享有与脱产学习同样的学习机会,网络教育的灵活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恰好解决了在职人员工作与再学习之间的矛盾,也适应了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对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开辟“院校教育向社会靠拢”新途径的需要
网络教育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中,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广泛交流,便于教员更全面的掌握社会实际需要,了解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岗位的真实效果。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员可以按照社会的需求和需要,进行“订单式”教学,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侧重的调整教学内容,紧贴社会发展趋势,前移人才储备的起点,开辟“院校教育向社会靠拢”新的途径。
(三)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最终要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给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种族人群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网络教育的出现,推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打破了“大学教育是终结性教育”的传统观念,是函授教育强有力的有益补充;改变了教育的时空性,使学生可以随意的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自主学习。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满足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其次,网络教育促使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都出现了很多变革,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四、网络教育时代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新方向
(一)网络教育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
传统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教员和学生之间交流不及时,见面机会比较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之又少。网络教育针对学生和教员的交流困难问题,充分利用各种即时聊天软件的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等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教员做到即时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在网络教育网站建立课程评价反馈体系、学习效果反馈体系、留言板、交流论坛、网上答疑等功能,提高教学质量。网络教育可以实现传统授课所达不到的效果,有效提高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更好的为现代远程提供再学习知识的机会。
(二)网络教育的信息资源更新快,并且内容丰富
网络教育的资源更新速度快,内容覆盖广泛,便于学生自由选择性学习,最终达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网络教育促进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网络教育可以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制作了关于专业知识理论课的多媒体课件、flash演示文件、3D演示文件、MV文件等,把这些信息上传,实现资源的共享。专业基础课都是理论课,若仅采用原始的讲授模式,现代远程学生很难理解,并且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也不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动态模拟描述,视频展示,图片演示等直观的反应原理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函授教育 混合式学习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01-03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成人教育同样面临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目前成人教育办学形式呈现出远程教育、业余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办学模式并存的态势。但成人教育的面授学习与网络学习、自主学习未能有机结合、缺少交互,网络学习缺乏教师的深度参与,函授教育网络化改革还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尝试从混合式学习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基于远程网络技术函授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改革,构建基于远程网络技术函授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管理平台并加以应用实践,促进函授教育科学、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一 混合式学习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问题,混合式学习模式正是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混合式学习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手段和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它通过有机地整合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数字化学习这两种教学形式而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要趋势,其目的在于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综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形式、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教学形式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也就是说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 基于远程网络技术的函授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便捷的信息技术已改变了当代人的学习环境,成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函授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的混合。其更深层次包含了基于不同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面授学习和自主在线学习的混合、个人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混合等。运用好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是推进成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函授
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深度整合。教师不仅是引导者,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设计者和监督者,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还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也是教学内容选择者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者,更是协作学习的主力军。本文提出以下“网络自主学习——集中面授——网络协作学习”的函授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见图1所示。三 基于远程网络技术函授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施
传统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各具特点,为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但是,这两种教育模式在发展中都遇到了各自的困境与发展瓶颈。一方面,由于优质师资紧缺、函授教育教师派出率不足和学员工学矛盾突出、学生课堂出勤率持续低下导致函授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目前远程教育虽然解决了学生学习资源和时间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但由于缺乏集中面授和指导,过于强调自主学习而缺乏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混合式学习模式正符合函授教育教学改革和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基于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技术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教师引导、设计——网络自主学习——课堂面授——网络协作学习”来实现成人业余、函授教学全过程的实施和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课程进度的安排、学习活动的组织、课程学习、辅导、答疑,课程的考核与评价等。本文基于Web构建了成人业余、函授教育远程教学管理平台,建立了网络课程资源库、习题库、试卷库,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教学网络管理平台和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始终坚持混合式学习理论的运
*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2011年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编号:1721420001)
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制订指导性规划,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总方向和总结构,它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全面安排。混合式学习理论根据成人教育教学要求,坚持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学期制与学分制相结合,强调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坚持必要的必修课程,扩大选修课程,学制和进度可因人而异。在坚持学科课程系统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函授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分制与学期制相结合。注重学习进度的统一性,同时兼顾学生自主学习的特殊性,各教学环节明确学习时段、进度要求、学时要求、考核要求以及学分分值大小。第二,课程学习方式的混合。强调面授辅导、网络课程学习、自学进度安排、辅导答疑和小组讨论协作学习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设定一定的学时比例范围,学习方式选择和混合方案在教师集中面授指导下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程度和状况自主完成。第三,建立函授教学远程管理网络平台。对函授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实时、动态管理,全面实行函授教育教学信息化、网络化、远程化,使得函授混合式学习过程管理纳入信息化轨道。
2.函授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
函授混合式教学坚持集中面授、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每门课程都配有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教学平台一方面建立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课程资源库,通过平台选课后纳入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坚持组织线下的面授辅导,并通过在线布置作业、定期答疑等方式,达到协助学生学习的目的。
第一,课前准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课程预览的学习和测试。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主要扮演引导者和决策者的角色,一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适当的引导,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在线测试的监控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预备知识的水平,为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平台还提供精品课程网站给学生网络学习以个性化支持。
第二,面授辅导。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对学生开展有效的面授。依据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以及课程的专业特性,充分利用教材、自学指导材料、网络课程及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设计由课堂集中面授引导、自学进度安排、分组专题探讨、网络在线互动等活动组成的混合式教学方案,学生既是接受者,也是参与者,教师应从讲授者逐渐过渡到指导者、监控者,着力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和应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以牢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第三,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建立网络学习社区,以利于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师设计任务情境,在学习社区给定主题设计开放性任务,并通过定期推送提示信息来为学生搭建必要的平台,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学习社区围绕既定的主题开展探究式学习,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平台进行交流和同伴互助,就自己对某个知识点或事件的理解与同伴分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课程考核。学生通过平台自测系统地了解学习程度,并根据个人情况申请进入考试环节,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与平时作业、考勤、实验等成绩进行汇总后得出总成绩。考核评定标准为互动式的设定,可以为每一门课程设定考核比例标准。
第五,实践环节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函授学生由于分布各地,短期集中难以完成,教学平台采取远程虚拟实践、远程指导与现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解决这一难题,在毕业设计指导和评审中,我们采取电子邮件书面指导、评审与远程视频答辩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四 结论
在混合式学习理念指导下,应用远程网络技术手段实施函授教育教学改革,既强调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双主体教学原则。不仅如此,函授混合式学习模式改革实践还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资源紧缺问题,同时,学生通过混合式学习模式也解决诸如工学矛盾、面授答疑不充分、教材参考资料不丰富带来的不便。在函授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中将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进混合式学习模式,为函授学习营造一种理想教学环境,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等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函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4)
[2]李恬.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伟.Web 2.0及其教育应用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4]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字:远程教育成人网络教学平台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学习知识、补充知识的需求,社会上开始提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潮。成人远程教育就在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借助网络平台,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课程中的任何章节。成人远程教育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成人远程教育的优势
现代成人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借助网络技术,使学员和教师在时空上相对分离,也就是教与学不再面对面,因此,现代成人远程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1.开放性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员可以不再局限在教室中,去面对面的学习,而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任何的课程进行学习。网上的课程资源是共享的、开放的,学员可以自己安排教学进度。真正实现了开放性的教学活动。
2.交互性
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登录学习平台,在平台上利用BBS和教师及同学进行交互式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辅导的内容又可以进行课程内的共享,形成同学间的交互。
3.自主性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和程度,来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和方法。成人学习要受到工作和家庭的影响,学员可以利用网络教育的自主性,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避免与工作时间和承担家庭义务发生矛盾
二、成人远程教育的现状
远程教育的发展有其优势所在,但远程教育发展至今也要看到它所显现的不足和一些局限性,这些不足和局限性影响着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学习资源不够丰富,学员教师交互不及时,资源整合不够等方面
1.学习资源不丰富
现在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大多依托互联网络或广电网络,上传下载课件,学员通过对照教材收听或观看课件进行学习。教学手段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还用传统的一个课件一本教材的教学形式,这不符合远程教育的要求的。
原有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员接受状况,调整教学方式或进行知识的延伸,现在没有了课堂互动,教师无法掌握学员对知识是否掌握,也没有调整教学方法的机会,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如何评判?教师如何掌握?
课件制作再精美也只能依托教材,对教材外的知识延伸不可能过多的涉及,毕竟学员手中只有教材。对课程中的难点重点没有更好的突出,缺乏更多的资料让学员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比如《管理学》除了理论教学,如山的管理案例,能否进行筛选,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研讨,缺乏了对案例的研讨分析,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很难很快转化为实际应用。
2.学员和教师交互不及时
“教”与“学”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脱节的。然而现在的远程教育在基础层面可以通过WEB网页或BBS网站等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这对教育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也有学校定期采用视频答疑的方式,但时间比较固定,不能满足远程教育教学时间和进度灵活性的要求。
⑴学员发出疑问到得到准确的答案和讲解需要较长的时间,另外学员的疑问往往不是简单文字就可以解决的。可能需要演示,需要图示,甚至更抽象的教学形式
⑵教师是否有那么多精力去回复大量的疑问贴。在BBS上,学员之间也可以交流学习体验,学习心得,通过交流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学生更需要专业的教师给出的权威的解答,教师除了日常的授课工作,恐怕已经没有精力去解决太多的问题了。
⑶交互手段的匮乏会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学员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员会形成问题的积累,在心理上造成学习很困难,学不会,学不懂的困惑,导致学员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还不够力度,大量的师资、教学硬件及教学平台都没有引入进来。
首先,现在远程教育依托各个站点(学习中心)进行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这其中很多的站点(学习中心)是较独立的教育教学单位,他们的师资队伍更多的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而不承担教学工作,这些师资力量就没有充份发挥作用。
其次,远程教育现在主要是依托网络进行课件试的学习,所以比较依赖硬件设施,也就是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计算机已经比较普及了,成本不是很高,作为有职业的成人来说,比较容易解决。但是长期野外作业的学员在学习上就比较困难了,网络覆盖不到野外,所以学习起来就有障碍了。
三、建议的改进措施
1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一本书,老师一个课件,这已经不能适应远程教学的教学形式了,必须考虑如何改变。成人学员的特点是年龄偏大,工作经验丰富但基础理论遗忘的比较多,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少等等。
针对这些特点应该调整教学形式。首先对基础理论知识,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接受起来难度大,最主要的是于工作关系不大,这些课程应降低难度,这些课程上应该考虑如何深入浅出。
其次,应考虑学历教育与成人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成人学员大多都是因为原始学历低,较少会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更多的可能是生产一线的工人。学员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具体工作如何实施已经比较熟悉了,现在来学习不过就是想知道为什么如此实施,理论知识不需要十分系统。所以可以将专业课程分解为若干专题,通过远程培训的形式进行专题讲授和互动,学员只需要了解与工作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若干专题的学习获取该专业课的学分,这样知识可以最快、最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2.丰富交互手段
随着手机3G网络的建立,手机上网已经是很普及的事情了,各大游戏厂商,门户网站都已经纷纷依托手机建立自己的手机网络平台。而远程教育也是主要依托网络的教学形式,也应该尽快将3G、WiFi、GPRS等手机网络形式下的教学平台建立起来。毕竟手机要比个人电脑要便于随身携带,而且运营商也提供了较好的网络平台,通过手机网络平台的应用,实现多形式网络学习,解决野外作业人员的学习障碍。
手机现在还可以实现即时通信,通过微博、QQ、飞信等等互动手段的应用,都可以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习动态,增加新的手段和教师进行沟通,实现多渠道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将手机网络引入远程教学是对传统网络空白的弥补,是对原有网络平台的有力辅助。
3.整合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的成人远程教育大多是规模和实力较强的大学组织的,这些大学现在从招生到教学都是在各自为战,尤其是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平台建设,每个学校都使用自己学校开发的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平台维护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种各自为战在资金上造成重复投入。所以要将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形成一定区域内的强强联合,联手开发教学资源,共同使用这些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
例如国家级精品课的选拔,既然是国家级,就应该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有着前期大量的投入,但现在还是谁开发谁使用,其他院校避免著作使用权的问题,都会另外去开发教学资源。那么国家级精品课的实际意义就不大了,同样是在造成资金的浪费。目前应该尽快建立校校联合开发资源,共同参与合作国家级精品课,既能集思广益,使国家级精品课更具有理论高度和深度,避免重复开发,最重要的是其成果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使用,节约大量资金重复投入。
1.1移动教育的概念
移动教育(mobile education,M-education)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连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如手机、PDA、平板电脑等),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
1.2移动教育的特点及可实现的功能
移动教育是在通讯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新兴的一种教育技术,它属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弥补了传统远程教育时空限制的问题,在达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的目标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发展现状看,移动教育除了具有网络远程教育的数字化、个性化、交互性、网络性、跨时空性、虚拟性等特征以外,还具有移动教育独有的移动性、及时性、无线性等特点,使学习变得更加方便灵活、独立自主,内容也更加新颖丰富。
1.2.1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文件已经完全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浏览,实现了移动网络和传统互联网的无缝链接,移动终端可以和有线网络一样利用各种互联网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相关学习资源。
1.2.2为学习者提供学术讨论、求助、答疑的平台
在移动网络技术尚未普及时,人们虽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收发邮件、QQ聊天等方式进行实时交流,但仅局限于通过电脑有线上网展开交流,在时空上受到较大限制。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起来以后,不但电子邮件、QQ等应用通讯工具扩展到移动终端,而且还开发出移动终端独有的微博、微信、易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使实用范围和通讯的实时性大大增加。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采用文字、图片、语音甚至视频的形式,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随时展开学习讨论、求助、答疑,如移动户外情境教学、专家指导远程救助、专家指导远程修复、学习伙伴移动协作等。
1.2.3在线测试
从远程教育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测试,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和评价,这一点同样在移动网络上得到继承和发展。有的研究者正在尝试通过语音甚至实时视频实现对表演操作性的技术技能的远程考核。
1.2.4辅助管理
远程教育同样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方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学藉信息、课程资料、考试信息等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方便地通过即时通讯应用及时发出相关通知和提醒信息,使每个学员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
2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的可行性
目前,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教学已经较为成熟,很多院校都已经通过网络媒体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远程教育资源,如各级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教学视频等。然而体育理论课程是一类与运动实践技能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体育理论教学相比较一般理论教学,更加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性和交互性,要想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增加实际练习、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
2.1体育理论教学的特点
2.1.1教学场境的时空转换性特征
从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来看,其主要内容都是针对运动实践的理论指导,这些理论内容的验证必须依靠和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同样理论原理可能适用于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要想在教学中完成对相关理论原理的验证,就要进行多个运动场境的转换才能实现。在传统教学中,对运动实践案例的分析多以教师讲述、展示图片或观看录像的形式进行,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抽象、呆板,不够直观真实,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1.2运动事件的突发性特征
体育理论课程的许多内容都涉及到体育运动实践中的突发事件,如运动后的应激反应、运动损伤等,这些运动事件往往突然发生,具有不可预知性,针对这样一些突发事件开展现场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如在传统教学中,对于运动损伤的处理往往通过展示图片或观看录像,而实践练习也只能是单纯的模仿,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完以后也不知道如何去实践,或是不敢去实践,难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2.1.3教学对象的流动性特征
体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在读书期间除了完成自身学业以外,还经常承担各种比赛任务,同一班级可能涉及多个项目,在校上课的学生人数经常发生变化,而外出比赛的学生由于离开学校,相关课程学习的连惯性和完整性则被打破。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完整性一直是体育院校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2.2将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的优势
2.2.1有利于开展远程现场教学
体育理论课程是一类实践指导性较强的理论课程,通常要通过课堂讲解和户外运动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仅通过抽象的课堂讲解很难使学生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但如果完全采用户外现场教学,则又很难保证提供足够的知识容量,这一矛盾一直以来是体育理论教学的难点。将移动教育技术引进到体育理论教学中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多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合作,当理论教学涉及到运动实践的相关内容时,户外技术教学的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将户外教学的画面实时传递到理论教学课堂中,协助完成理论教学。
2.2.2有利于实现远程专家救助
在体育理论课程中,如《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课程涉及运动实践当中出现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教学中主要包括理论讲解和技能实践两部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模拟练习的方式进行,但在实践时主要是对实际发生的案例来进行,而这些运动实践中突发案例的发生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因而开展实践教学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而运用移动通讯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当运动损伤发生时,现场人员可以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将现场情况实时传送给相关教师,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实时画面对现场人员进行指导完成救助,这样既可以使受伤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助或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又能使现场救助人员在专家指导下完成一次实践练习。甚至还可以对现场画面进行录像,在后期的理论教学中作为案例和视频教材,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教学资源。
2.2.3有利于进行教学调查与评价
调查与评价是教学和管理中经常要完成的工作。如《运动训练学》教学中要用到大量的运动实践案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往往以学生自身的运动实践反馈信息作为教学案例,然而收集资料的工作一直是任课教师的难题,对反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往往会耗费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信度和效度都不高。若依托移动教育技术平台,则可以根据教学和管理需要,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将所要反馈的信息录入到手机客户端,并通过网络汇集到主机并自动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可以迅速获得所要的结果并运用到教学中。
3影响移动教育技术全面应用的主要因素
虽然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发展已经为移动教育铺平了道路,但将移动教育技术全面应用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缺乏政策支持,商业化程度低
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商业运作。从移动教育的商业化运作来看,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完善的商业链尚未形成,目前开展的一些项目还未能真正深入到学校的核心业务。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有关移动教育政策的缺失,影响了移动教育的商业化运作。
3.2网络资费价格较高
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将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但当前网络资费水平较高也是影响移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移动网络主要按照流量收取费用,对于文字图片资料来说,所需要的流量不大,大多数学习者还可以承受,但对于视频资源来说所需要的流量要大得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移动教育视频文件的传输和。相信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相关资费也会相应下调,逐渐满足人们对移动教育学习的需要。
3.3缺乏专门的课程教学软件
虽然当前可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的应用软件已经非常多,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但专门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应用软件的数量还非常少,特别是专门适用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软件更少,这也将是一个可能长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制作课程教学软件的技术还无法象制作PPT教学课件那样为大多数人所掌握,仍然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设计编写。但随着国家相关移动教育政策的制订和移动教育商业模式的形成,大量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软件将会被推向市场。
4.移动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的展望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媒体设计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离不开课程教学媒体的合理设计。在制作网络远程教学媒体时,我们可选择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使用视频,动画、文字和音频注释等。恰恰因为这种多样性,我们很难把控其成果的质量。这就需要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设计适合的教学媒体形式,从而最大程度的展示教学效果。口腔医学作为特殊的学科,它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有生物科学基础、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口腔医学的研究主体就是牙齿,以器械配合手工操作,临床应用性很强。因此制作其专业的教学媒体时,应与呈现内容的先后顺序、逻辑安排、教学媒体的组合形式等相适应。在此,将这一教学媒体的设计特点介绍如下:
一、理论知识呈现的双模式
传统的医学理论教材在介绍疾病时,一般按照概念、概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顺序讲述,就此而言,传统的理论知识呈现方式不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
作为新兴教育产业,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课程理论,我们将理论知识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疾病”,二是“临床流程”。这样,学生不仅能从疾病本身的角度了解疾病概念及其构成因素,还可以从临床应用的角度理解疾病诊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疾病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了临床思维,为将来走上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二、PBL教学设计
新型教学方法——PBL把学生置于实际临床可能碰到的情境之中,并让学生成为手术的负责医师,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并最终解决问题。PBL教学法尤其适合临床口腔医学的教学,因为临床口腔医学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科学,在临床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一个患者就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实例。在互联网环境中,远程教学的对象千差万别,而又为数众多,逐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困难,可谓众口难调。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设计典型临床情境,并就该疾病诊疗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全部答完后可自行查看正确答案。给出正确答案的时候,同时给出相应的理论基础,这样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学习效果考核设计方法和内容
远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习效果考核,与传统课堂教学有老师的约束以及同学之间竞争,远程教学主要靠学生自己的自律性。没有教师人文方面的关怀,所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是维持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的设计可以逐条询问是否掌握在问题情境中习得的理论知识。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有助于学生梳理已经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强化所需知识。
四、教学媒体的表现形式设计
网络教学媒体设计主要使用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文字部分主要用来表述临床理论的内容,采用FrontPage软件设计网页形式的文字版面,可自由设计恰当的背景图案。
图片主要用来表现病例的病变外观,采用大景深,尽量在一张图片上展现病变的全貌,图片格式采用数字容量较小,有利于通过网络传输的GIF格式。
声音和动画主要用来呈现动态的诊疗过程,比如皮下气肿捻发音,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节弹响等。文字图片掺杂情景声音,展示了立体的画面,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联想,并且在临床操作上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动画也可以用来解释临床的治疗理论,比如在行牙窝洞制备时,可以用动画解释制备的力学原理及错误制备导致的后果。
视频主要用来呈现实际病例,将一个典型临床病例诊疗过程的关键部分拍下来,进行剪辑并压缩。在制作视频时应事先征得患者同意并注意遮盖患者的个体特征,以保护患者的隐私。
五、教学媒体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首先,教学媒体的设计素材资源存在短缺,因为手术往往比较突然,并且拍摄前要经过本人或是家属的同意,除此之外,负责摄像采集临床资料的专业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对该讲重点内容、关键知识点进行素材提取。当然最好是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教师需要养成随时采集典型病例资料的习惯,并定时归类整理。
其次,教学媒体的制作编辑能力有待提高。在制作文字网页、动画和编辑视频时需要一定的多媒体处理能力,而这些能力传统的临床教师通常是不具备的。因而,在制作教学媒体时可能会因陋就简,降低教学媒体的制作质量。因此,一是我们应提升临床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知识及制作技巧的能力;必要时还可以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给我们做针对性的辅导,以快速提升制作教学多媒体的水平。
最后,由于我国网络建设的差异,我们的视频设计还要考虑播放网速的硬性要求,尽可能的减少对网络环境和终端设备的要求。当然我国基础网络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基站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降低网络费用也在人大代表会上提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生能够浏览我们所设计的教学媒体资料。
1.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发
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发是指在教学资源、时间等一点资源的限定下,为创造特殊的远程教育服务而进行的活动。有关文献报道显示,目前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发中在团队的建设、成本以及时间的管理上都存在一点的缺陷,急需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改善[2]。
2.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的活动中采用一点的管理方法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主要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成本、质量、资源等作为评价该项目的的标准。项目管理具体包括时间管理、成功管理、整体管理、沟通管理、人力管理等几大方面,被应用于建筑、水利等多个行业。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是一种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科学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的资源进行控制、计划、领导等[3]。项目管理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创新性等特点。项目管理是由成本、资源、质量、范围以及进度等5个要素构成。
3.项目管理理论具体管理方法
3.1两个闭环系统
两个闭环系统分别指执行监控阶段设计开发与监控间的循环交替系统和执行监控与规划方案间的互动反馈系统。
3.2三个主要干线
三条主要干线指网络课程的具体开发活动、项目管理的四个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管理内容。
3.3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分别指执行监控、项目启动、项目评估以及整体规划,其对应的活动分别为完善网络课程、项目启动的会议、项目的总结以及规范实施方案。
4.结果
通过实施项目理论管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明确的开发目的,提高了进度管理,加强了团队的建设,是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更规范化和科学化。
5.讨论
5.1对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发的建议
5.1.1完善网络课程团队的建设
在实施项目管理中,为了提高所有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可以实行激励机制,将团队成员的特长和其优点进行结合,充分体现每位成员的价值。
5.1.2加强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在远程教育网络开发中管理者占主要地位,管理者是远程教育网络开发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作为项目的管理者要保证项目的资源和资金的共给,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5.1.3定期对网络课程开发人员进行培训
有关文献报道显示,建设专业化的开发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开发团队的质量,首先要加强个体成员的技能,提高其综合实力,其次要对教学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最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使开发团队更专业化。
5.1.4加强对网络课程的管理方法的应用
作为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管理者,要掌握项目管理的具体管理方法,例如项目的规划、项目的质量和成本管理等,保证项目管理中所有成员相互配合,加快团队成长。
5.2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的应用原则
5.2.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具有整体性、优化行等特征,贯穿在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5]。远程教育网络开发模式为一个整体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分解为多个目标,并一步步完成,最终将每个成果汇成最终的成果。
5.2.2过程性原则
无论是网络开发还是项目管理都是一个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和总结,做好记录,方便评估。
5.2.3教育性原则
关键词:MOOC 远程教育 旅游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28-01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从2012 年开始风靡全球教育界。美国部分顶尖高校率先吃螃蟹,开始合作建立开放学习平台。伴随着商业机构与大量风险投资的注入, MOOC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我国当前正大力发展旅游业,涉外旅游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涉外旅游人才相对匮乏。要改变现状,必须寻找出适合利用灵活时间培养大量涉外旅游英语人才的办法。远程教育能够利用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地培养人才。
远程教育学生大都有全职工作,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独自上网学习比较枯燥,只有采取权威、灵活、互动的方式才能有效的调动起他们积极性,实现旅游英语培养涉外旅游中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目的。
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设计理念完全符合远程教育学习特点和旅游英语的教学性质,这决定了MOOC会对远程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1 MOOC的特点符合远程旅游英语教学
1.1 开放性和灵活性
MOOC课程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利用带团的空闲时间学习远教旅游英语在职学生。
MOOC对教育变革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它所传递的信息社会的一个基本理念: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可以学到任何知识。MOOC能够在灵活的时间和不限地点提供学习服务。MOOC的这一特点符合远教旅游英语学生的特点,旅游从业者时间零碎,整天陪着旅行团到处参观游览,可以在带团的休息时间学习小的一段视频或者一个知识点。MOOC可以为导游们提供两大便利:一是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二是可以利用手机等随时学习的网络化学习资源,包含很多的小段视频。
小段视频能增强了旅游英语学习的灵活性。MOOC的突出特点就是以小段视频为主传授名校名师的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与反馈促进学员学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1]
1.2 权威性
MOOC课程由世界范围内的名校名师主讲,极具权威性,能够吸引独自上网学习的远教旅游英语在职学生。旅游从业者见多识广,只有权威专家的名师名讲才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
在MOOC上开课的学校都是名校,授课教师都是名师,“名校+名师+名课”效应更加能吸引学习者。[2]当前MOOC课程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知名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与。他们精心选择课程知识的核心内容或专题,利用最新科技将视频等学习发送到互联网上供学习者选择。
1.3 互动性和实用性
在线学习伴随着互联网诞生而存在,但学习效率不高、魅力不够,远程教育不能很好的吸引学习者一直是问题。MOOC吸引了大量在线学习者,这些学生学完了课程并活跃于相关的网络社区中组成学习共同体互动交流、互帮互助。
MOOC注重互动性,例如在线讨论小组、Wiki协作、过程性评价、网上实验等。MOOC和远程旅游英语教学都注重小组学习和同伴协作。MOOC教师鼓励学习者组建学习小组,协作完成课程学习,除了教师的指导,同伴之间也相互提供支持和帮助。同伴更可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学习者提供学习上的外在支持,如鼓励、夸奖、励志等。小组学习中还有学习者之间的互教和讨论,会拓宽广度并更有准对性。广大旅游英语在职学习者常会带团到天涯海角,碰到的问题千差万别,同伴协作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2 MOOC和远程旅游英语教学都基于相同的理论
2.1 MOOC和远程旅游英语教学都基于联通主义理论
MOOC是一种基于联通主义理论而建立的课程模式。联通主义认为知识是网络化联结的,个人通过网络学习将个人知识结合成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和机构,反过来,组织和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给个人。MOOC学习过程免费并且没有学习者人数的限制,因此拥有大量参与者,加之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MOOC实现了开放环境中的联通式学习。MOOC下的联通式学习强调网络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资源的联结,认为“学习和知识蕴含在不同的观点中”。[3]
旅游英语教学旨在促进英语在旅游工作中的应用。旅游知识保罗万象,必须将所学到的核心知识和其他需要的知识是网络化联结在一起,才能在工作中服务好各行各业不同背景的旅游者。
2.2 MOOC和远程旅游英语教学都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MOOC“以学生为中心”理论源于美国杜威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和远程教育“远程开放学习”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以学生为中心”也是远程教育教学的思想基础。
MOOC“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还体现在教师表演式教学视频中,基于指导性会谈的设计方式颠覆了传统意义刻板讲课录像。会话式的资源设计、适合人专注学习的6~12 min视频、简单便捷的师生交互、多样化评价方式都以学生为中心。
远程旅游英语教学注重旅游实践,强调学以致用,一切为在职学生的实际工作服务,也是充分的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因为学生导游实践才有了旅游英语教学存在意义。MOOC和远程旅游英语教学都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决定了两者有充分的协作基础。
3 结语
MOOC兴起对于远程旅游英语教学具有深远影响,不仅改变远程受教育者学习行为,更能变革远程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MOOC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空闲时间学习的远教旅游英语学生;它的权威性,名校名师主讲,能吸引学生;它的互动性和实用性,能促进在线互帮互助、随时探讨和学以致用。MOOC某种角度上突破了以往远程教育的弊端,能促进远程教育旅游英语的教学。
远程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MOOC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在MOOC大潮中更好的促进远程教育旅游英语教学,高效率培养出大量涉外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 汪瑞林.MOOCs辨析与在线教育发展――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程建钢[N].中国教育报, 201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