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你好陌生人范文

你好陌生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你好陌生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你好陌生人范文

性格都决定了自己的态度。

或许在我们的处境当中,每一种人生都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环境和表现,我们都是在喜欢一种东西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去学习和成长的。也许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看的清楚,更多的实际情况,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否合适。你好

所以不管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成长,我们都应该合理的去接受,正如同当我们在大街上走路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一个人对我们微笑了一下,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善良。于是就开口问好你好,陌生人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虽然说起来显得有些傻。

第2篇:你好陌生人范文

冯远征饰演的安嘉和觉得陌生人是危险的,所以他禁止妻子和陌生人来往甚至说话,很快冯远征凭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炮而红。路人皆知,冯远征火了,是因为“家暴”这一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和他在剧中对角色的成功诠释,而非“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句至理名言。当然安嘉和其实太偏激,甚至有一点病态,这点先且不说;我要说的是陌生人有时反而更有安全感。

自然的力量是伟大而神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自然而然,不刻意,没有功利、心计而建立的那些个关系永远都是最纯净美妙和真实牢固的。自然就是要真实,真实才能做到自然,虚假肯定不在自然之列。所以我倾慕陌生人不是因为陌生人的新鲜感,而是陌生人的真性情所带给我的那份安全感。

在《非诚勿扰》中,勤奋和笑笑觉得反正两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了,索性将对方作为一个理想的倾诉和宣泄对象。可以想见他们在向对方倾泄自己的辛酸历程以及各种洋相和糗事时自然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对方取笑,因为相互“陌生”所带来的真实让各自有了一份安全感。

各国、各省、各地区在比,街坊邻居、七姑八姨也在比,为了把对方比下去或者为了不至于被对方比下去,势必就要假装。在大家都在装相的当下,我也难以免俗。但因为我对陌生人的不了解,让我觉得没有了可比性,所以不会下意识的伪装;因为同陌生人的相遇基本都是一次性的,所以我不会用那么多敏感的神经末梢去触摸对方的弦外之音,不会介意在所难免却又在情理之中的“造次”和“冒犯”;关系没有那么亲近,便很少顾及对方的感受,“一腔热血”只管说实话。有的不是太多的顾及,而是真实的表达和交流;所以平时我习惯找无话不谈的知己死党或者压根不认识的人来掏心掏肺的倾诉,我不介意在陌生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糗事,因为不熟悉所以我不会有那么多对虚荣的顾及,不会觉得尴尬,因为以后根本碰不到,见不着了。在我的意识里,有些时候陌生人给我的感觉跟知己、死党是同样安全的。

泰国电影《你好,陌生人》所讲故事的人物关系类似于勤奋和笑笑,故事是这样的:男女主角同样的独自一人,同一个航班,同样的第一站目的地,但却并不相识。男主角不想因为语言沟通的障碍在韩国寸步难行。误食狗肉;于是他用自己的幽默和乐观争得了善良。可爱的女主角的热心相帮。他们都是善良的,他们都有各自的男女朋友,所以没有因为谁对谁心怀鬼胎而“洋装打扮”,亦或是暗生情愫后的刻意变表现和掩饰,甚至坦荡到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显然他们是真实的,他们不伪善,不隐恶,不过分敏感,不过度神经。然而正是这份真实,让他们的关系确实的起了变化,他们彼此会想着对方,开始感到相互在吸引着,他们找到了货真价实的爱情。影片看完我发觉,我喜欢上了陌生人,因为“她”的真实。

第3篇:你好陌生人范文

《朝圣之路》,去过选择的生活

孩子在朝圣之路上在暴风雨中,满怀不解的父亲通过替孩子走完朝圣之旅,也找到了自己的心灵轨迹。终于明白了孩子的那句话——“这就是我们过的生活和所选择的生活之间的差异”。该影片只用了40天拍摄,导演斯特维兹开玩笑地说,自己连个导演的椅子都没有。但是时间的短促,并没有削弱内容的深度。

《你好,陌生人》,偶遇陌生人的永恒时光

两个泰国人在韩国一见如故。互不知姓名的两个人暗生情愫,在旅程结束后,知己重归陌生人,记起最初的那句话——你好,陌生人,陌生又熟悉。唯一不变的是那段永恒的时光“不知道你是谁,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最重要的事情,或许没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相遇,交谈,相伴的日子。让你忘了这辽阔的世界,忘掉吧,这里只有我们。”

许巍《旅行》,旅途中收获一种出世的态度

一位网友这样评论:“它有着入世的深情况味,也有着出世的随缘自在。”许巍沧桑如诗的歌声中,松涛、风铃、蝴蝶、晚霞每一个都是装点我们旅程的意象,“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然而青山绿水都是我们旅程中的一站,绚丽多彩而不痴迷,“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总是要说再见相聚又分离。”亲人友人情人陌生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大家“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收获欣赏又不痴迷的态度,也算另一种旅行的意义。

袁泉《一个人旅行》,在旅行中放晴

一个为忘掉情伤而旅行的失恋者。在蓝天和白云下的海边,她忽然觉得觉得一切那么的宁静。在拥抱大海的呼吸中,她慢慢释怀了,“就算没有你会好好走下去,一个人旅行也会有超乎想象的风景”。在自己的声音与海风呼应中慢慢的把心放晴。旅行就是这么神奇,“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最后真的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我们为什么去旅行?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答案。看看为亡者完成心愿的《樱花盛开》,为寻找生命意义的《最后一周》;听一听寻找另一种亲密关系的《分开旅行》,为找寻丢失爱情的《一个人去旅行》,各种各样的旅行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共鸣和启发,你找到自己旅行的原因了么?

那些围观的读者和网友

@鱼多多:

每次出去旅游,其实喜欢的是那种到了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什么都放下了,很享受那种轻松自在。

@四川省网友:

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发现和遇见,是生活必需品!

@上海市读者:

旅行教给我最大的一个道理是:世界上原来真的有很多很多种人,用五花八门的方式生活着,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让这个世界显得纷繁复杂又有趣,让理解他们的人有共鸣,不理解他们的人有话题。不旅行,我就无法遇见他们。

@山东网友:

旅行让我放下心中一切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让身心得到一时的解放。

@呼和浩特市读者:

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陌生的人,遇到未知的事,从中感悟自己,了解自己。

@河南省网友:

想要自由,想要领略不同的文化。

@河北省网友:

去远方,忘前尘。

@河北省读者:

旅行,放下无谓的名利过一种洒脱随性的生活;旅行,收获记忆,收获美好。

第4篇:你好陌生人范文

关键词: 会话内容 语体 亲疏关系

1.引言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就有这样的名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是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同样一个“美”字,实际的内涵完全不一样。这正是由于妻子、小妾、客人和邹忌的亲疏关系不同,引起“美邹忌”的不同含义。这里的亲疏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亲疏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人际关系常常在会话过程中体现出来(李茹,2006:5)。交际双方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向对方传递自己的社会情感,然而正是交际各方,会话的参与者们所具有的这种社会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话的形式和内容,也就是说,语言得体性、会话的内容和会话参与者的亲疏关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示意图:

图 1: 会话参与者示意图

这里的亲疏关系主要是指speaker和addressee之间的关系,speaker 和addressee在会话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会话的基本要素,决定着他们会话时所采用的形式和会话内容。参话者必须知道自己在会话中的角色,必须对会话的语体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要使自己的话语得体,符合语境。因为正如Enkvist所说,语体可以传递交际双方的情感和思想(刘世清,1998:9-10)。

语体是语言变异研究的核心构念。拉波夫将语体定义为:说话人对自己说话所留意的程度。但贝尔提出“听众设计”,强调语体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态度。对此库普兰德等人予以支持,认为语体转换是说话人的身份认同行为,是一种策略,是说话人利用符号资源进行角色定位的过程(李经伟,2003:1)。

笔者以五十名学生为调查样本,以粗俗语、礼貌语为变量,客观地阐述学生的亲疏关系和会话,语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着重阐述怎样改变语体和会话内容来改变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疏关系。

2.会话形式和亲疏关系

首先,要讨论的是会话形式即文体和亲疏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交际文体越随便,表明交际双方的关系越亲密,交际中礼节性内容和约束就越少,举止就会显得粗俗、鲁莽。如果交际中文体高雅、正规,表明交际双方关系疏远。文体越正式,礼节性的蕴义就越大,礼节越多,人与人的关系也就越疏远”(朱跃,1999:241)。较正式的语体标志着交际双方社会地位不平等而比较随便的语体则标志着双方可能比较亲密、志同道合或者志趣相投(贾玉新,1997)。文体和亲疏关系可以用一个函数式来表示就是 y=kx,图象如下:

图 2:文体和亲疏关系函数式

X值的范围为[stranger,friend]或[friend,stranger]。Y值的范围为[formal,informal]或[informal,formal]。函数Y=KX为正比例函数,随着X值从stranger向friend变化,Y 的值也从formal向informal变化,反之亦然。

笔者就陌生人、朋友之间的语体变化这一话题,对十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初中生三十名,高中生二十名,调查他们在和朋友、陌生人交谈时使用粗俗语、礼貌语、俏皮语的情况。调查的结果如图所示:

图 3: 语体在朋友、陌生人之间的分布比例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朋友之间使用粗俗语、俏皮话等随意语体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而熟人和陌生人之间交谈时多使用礼貌语、问候语等礼节性的语言。

汉语里粗俗语非常丰富,中学生之间也是如此,自己好朋友如果老实那叫“呆子”、“猪头”;同学有一道题做不出来,叫“”;嗦是“八婆”;朋友长得帅那是“衰哥”或者干脆说“你这丑鬼”等。这些语言在朋友之间使用时可以理解为关系亲密,然而这样的语言如果在陌生人或熟人之间使用,那就是两个人在吵架、骂街。在调查中有这样两道题,如:

(1)当一个陌生人或熟人和你交谈时说脏话,你会觉得:A可以 B不可以 C无所谓

(2)当一个朋友和你交谈时说脏话,你会觉得:A可以 B不可以 C无所谓

图 4: 和陌生人、熟人、朋友交谈时说脏话对比表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学生在和陌生人交谈时不会接受粗话和脏话,而在和朋友交谈时,如果朋友说粗话或脏话可以接受。因为粗俗语的语义在特定的语境中并非表示词语的指示意义而是表示说话人特别的喜爱、亲热或随意等情感或语气。我们来看下面几组中学生对话的例句:

1)A:作业做完了吗?猪头!

B:还没有,去死吧,你!

A和B之间的对话更显得他们关系亲密无间,如果他们是熟人或者陌生人,接下去可能就是两个人在对骂。因为“猪头”等粗俗语在陌生人这样的语境中更多表现的是它的指示意义,那就是在骂人了。

2)A:Close the door,you,Son of bitch.

B:Fuck you.

A和B这样的对话如果是发生在熟人或者陌生人之间,那么他们可能在为关门的事而争吵。所以从以上两个例子中不难看出随着参话人之间的亲疏变化,语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3)A:丑鬼,把作业给我抄一下。

B:滚!

A:。

如果两个人是朋友,A想借作业抄一下,但是遭到B的拒绝。我想A是不会生气的。 如果A和B是陌生人或熟人,而同样的内容,他们之间的对话很可能是这样的:

A:把作业给我抄一下,行不行?

B:不好意思,不行。

A:没事。

如果对话一方说脏话,另一方用礼貌用语,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看下面这样一个例子:

4)A:丑鬼,把作业给我抄一下。

B:不好意思,不行。

A:。BT(变态)

如果两个人是好朋友,A会觉得B有点变态,不给我抄就算了,还故意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如果两个人是熟人或者陌生人,给人的感觉就是A是一个不懂礼貌、没有涵养的人。

在英语中粗俗语是指那些低下、缺乏品位、不加修饰的粗俗的语言( vulgar words)常见的粗语有God damn,fuck,man,shit,SOB(son of bitch),fool等。

fuck一词在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经常被人们使用,朋友在一起聊天,有时会情不自禁地说出粗语和脏话。

5)A:Have you all read and memorized that list?

B:Yes.

C:Fuck,yes.

B:Oh!

C:Oh,my God,I didn’t believe I just did that again.

这里的fuck很明显表示的不是该词的指示意义,而是暗示说话人的一种情感。再来看这样一句话:

6)I’ll wring the neck of any fucking bastard says a word against my bleeding fucking king.

第一个fuck那是一种咒骂,而第二个fuck却是一种强烈的爱的情感。因此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人们在和陌生人或熟人对话时,出于礼貌,一般不会使用粗语和脏话。但是朋友之间使用粗语或脏话有时却能起到拉近彼此之间关系的作用。

粗俗语可以说无处不在,几乎没有年龄的界限。夫妻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最亲密的一种社会关系。他们之间有时也会有粗俗语出现,如:“死鬼,死老头子,有病,短命的……”这正应了一句俗话“打是亲,骂是爱”,骂之越狠,爱之越深,关系也越密。当然交际双方是否说粗俗话可能还要受到文化环境、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礼貌”是指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人们用礼貌语来表示对对方的一种尊敬和照顾交际各方的“面子”。礼貌用语的变化和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会随着亲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日语文化中,这一变化表现得最为明显。日语有谦语和敬语之分。在和对方交谈时,如果对方是陌生人,则用敬语,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和事物用谦语,如果和自己的好朋友交谈时,则用简体形式。例如:

田中和小张第一次见面,田中介绍自己时一般会说:

7)私は、田中のと申します

当他们成为好朋友之后,田中给小张打电话时会说:

8)わたしは田中だ

田中和小张第一次见面,早晨打招呼会说:

9)田中: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小张: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熟悉之后,早上见面:

10)田中:おはよう

小张:おはよう

在英语里情况也是如此,如果两个人初次见面通常会有以下对话:

11)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如果两个人是朋友,打招呼就非常随便了:

12)A:Morning. B:Morning.

A:Hi,Tom. B:Hi,Mike.

那么在汉语里两个人如果初次见面打招呼会是这样的:

13)A:你好,贵姓? B:你好,免贵姓陈。

如果是朋友见面了打招呼可能会变成:

14)A:吃过了吗?B:还没有。 A:上哪儿去?B:上班/上菜场。

Brown & Levinson认为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策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满足人们的面子需求。所以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人们在遇到陌生人时非常客气、礼貌,在汉语里,人们会说“请……”英语里就是“please……” 日语里却是 “ます,ございます,ください……”。

在调查中有两道这样的题:

(3)当一个陌生人在你身边大声喧哗,你会说:

A:您的声音小一点好吗?B:闭嘴 C:声音小一点

(4)当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大声喧哗,你会说:

A:您的声音小一点好吗?B:闭嘴 C:声音小一点

调查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图 5: 陌生人或朋友在身边大声喧哗时不同反应统计表

从上图中可见人们在交际时基本上遵守着语言随着亲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原则。因此,如果亲疏关系不同了,而语体不变,在会话时会产生许多误解和尴尬的场面:

如果两个日本人第一次见面是这样的对话:

15)A: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B:おはよう

B的回答可能会让A觉得,我不认识你,你的年龄也不比我的大,你又不是我的社长,A会非常困惑。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在英语里人们见面时经常说:

16)A:Hello,how are you?

B:Fine,thanks.

但是如果B的回答是:

Well,it depends on what you mean,if you mean am I physically well,then I am as far as I know although it is different to be sure. Emotionally I am tired out and really should take a rest,professionally things are going Ok but,and then there is my family...(Channell,2000:232)

A只是一个礼貌性的问候,B的回答会让A觉得很难为情,因为A并没有想着要去了解B的身体情况和家庭情况,去打听别人的隐私,只是一个问候而已。

3.会话内容和亲疏关系

会话内容也随着亲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俗话说“关系浅,舔一舔,关系深,一口吞”,当然这是酒桌上的话。人们把喝酒的深浅和人的亲疏关系联系在一起,人们喝酒时常用的戏言却也正应了朋友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而如果关系不好,脾气不和,一句都为多。在调查表中有这样三道题:

(5)当您和陌生人交谈时,你会说()

A工作 B爱好 C学习 D个人秘密E家庭情况

F饮食情况G政治H天气 I爱情J异性

(6)当您和熟人交谈时,你会说()

A工作B爱好C学习D个人秘密E家庭情况

F饮食情况G政治H天气I爱情J异性

(7)当您和朋友交谈时,你会说()

A工作 B爱好 C学习 D个人秘密 E家庭情况

F饮食情况 G政治 H天气 I.爱情 J异性

调查的结果统计如下图:

图 6: 交谈话题统计表

从上图中很清晰地看出朋友之间谈论的话题要比陌生人或熟人之间更加丰富,话题的数量在陌生人、熟人、朋友三种亲疏关系之间变化着,随着关系的亲密的发展,话题的数量也明显增加。除此之外,谈论的话题的深浅也会随着亲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从谈论天气,工作到谈论“异性”。谈论异性的话题更多的是在朋友之间进行。

图 7: 谈论异性的人数折线表

在图5中,在朋友之间,有三十多人会谈论异性,而只有五人选择会和陌生人谈论异性。在调查中还发现几乎所有的朋友在一起都会谈论异性、个人秘密、性等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东西。这可能是朋友之间有更多的共有知识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他们的话题会更加深入。如果两个好朋友是女性,她们在一起会相互倾诉心中的白马王子,某某对我有意思等话题;如果两个好朋友是男性,他们在一起可能则会讨论哪一个女孩漂亮、性感等话题。而陌生人或熟人之间谈论的内容局限于表面、浅层的东西,例如天气、学习、工作等相关的话题,通常只是礼节性的问候。Malinowski在语言学中创造了寒暄交流或者叫应酬交谈(Phatic communion)这样的术语,如: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等(转引朱跃,1998)。用这些词交际时,他们不包含信息交流的意义,只用来建立说话人之间的社会接触或避免难堪的沉默(朱跃,1998)。所以陌生人和熟人初次见面处于礼貌而经常采用礼节性的话题来表达友好的意图,也正如Leech所说的那样:为了表现我们的友好,在交谈时,我们会采用没有实际意义的短句,例如一些问候语,见面和告别时非常客气的问句,如,“How is the family?”,“What happened to spurs on Sunday then?”这些句子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已 (Leech,1973:62)。

在英国,人们遇到陌生人时可能喜欢以天气为主题进行攀谈:

17)A:It is a nice day,isn’t it?

B:Uh,Yes,it is.

交际双方都知道天气很好,可能只是想打破沉默的场面。所以Carroll提出熟人可能会更多地使用停顿语(如:Uh,Um,and so forth),而且通常只谈论一个话题(Carroll,2001:232)。

因此,交际双方从起初是陌生人,随着接触的频繁,关系也会逐渐地走向亲密,那么他们交流的内容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下面实录的是两个的学生之间的几段有代表性的对话:

18)

(1)开学第一节文学课上,同学们都不熟悉。

王:你好,这座位有人吗?

李:(很热情)哦,没有,请坐。

(2)在后来的马哲课上他们又碰面了。

王:你好!

李:你好,这座位没有人。

王:(坐下之后)文学课上到哪儿呢?

李:Shakespeare’s Tempest.

王:谢谢!

(3)王有一次马哲课没有去上,在文学课上,王又和李军坐在一起。

王:喂,昨天老师点名了吗?

李:没有,胆子挺大!

王: 好!太棒了,真走运。

李:去干什么呢?

王:和他们一起打篮球去了。

李:下一次去,记着要叫上我。

王:没问题。

(4)星期五下午,上马哲课,王刚走进教室,就听李军叫道:

李:老大,座位在这。

王:怎么在这里?还行吧!

王:没有几个人?(四周看看)

李:李博士的课这么上下去不行。

王:唉,可能有水平,发挥不出来。

李:喂,喂,那姑娘是谁?挺纯的。

王:想追?抓紧时间。 (2004.9―2005.1)

这几段对话记录的并不是一个会话的公式,只是反映了学生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相知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他们谈论的话题也由浅入深直到最后评价老师,谈论异性。

4.会话内容和语体的改变和交际双方关系的改善

正是由于亲疏关系和会话的紧密联系,可以通过改变会话的语体和内容或方式来改变交际双方的关系。“文体信息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对文体的修正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修正”(朱跃,1999:212)。所以交际双方在初次见面时,一方想和对方交朋友,或者不想让对方觉得受约束,他可能尽量选择一些随和、生活化的语言来拉近和对方的距离。例如,如果你叫张大明,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有两个领导找你谈话,一个叫你 “小张”、“大明”,另一个称你为“张大明同志/同学”、“张先生”。很自然你会觉得前者非常平易近人,让人感到亲切。在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

(8)如果你到了一个新单位或者一个新班级,假如你叫王大明,你喜欢别人叫你( )

A:小王 B:大明 C 王大明同志/同学

调查的结果统计如下:

图 8: 称呼变化人数统计折线

很明显大多数人都喜欢生活化的语言,听起来非常的放松,有一种和家人聊天的感觉。另一方面,官话、工作语给人的是一种压力,给人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因此,教师如果想和学生保持一种朋友的社会关系,改变会话的内容和语体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喜欢的话题和说话的方式,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但是,这种会话内容和语体的改变,只有在交际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更好地达到改变双方关系的效果。

Leech指出交际双方必须保持语言的平衡,让交际双方都能得到足够的安抚和报偿从而促使双方社会关系的发展。下面就是Leech引用被Berne称为八次安抚程式的例子:

19)A:Hi.

B:Hi.

A:Warm enough for you.

B:Sure is,looks like rain,though.

A:Well,take care yourself.

B:I’ll be seeing you.

A:So long.

B:So long.(Leech,1983:63)

四次对话保持了语言的平衡,他们彼此都觉得很满意,因为分别得到了四次安抚,都使用一种平等的语言,而且语体也比较随意。

但是如果打破这种语言的平衡,或者缺乏一方缺乏合作,就会影响说话人之间的关系。

20)①A:Hi. B:(no reply)②A:Hi. B:Good morning,what’s up?③A:Hi. B:Hi. (Leech,1983:64)

在第一个对话里A会觉得B不愿意和他交谈,不友好,平衡被破坏。第二个对话里,B的话太多,也会使A觉得很突然,所以有时候要表示亲近也要注意分寸。而第三个对话正好保持了语言的平衡。这简单的问候正是密切交往的开始。

5.结语

总之,会话的内容、语体会随着陌生人、熟人、朋友这种亲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也会根据亲疏关系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语体和会话内容。另一方面,中学生也会通过改变会话内容和语体来改善亲疏关系,而且这种改变是交际双方的共同努力和保持语言上的平衡。

当然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从陌生人到熟人再到朋友是处于动态的不断变化之中。尤其是人类在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科技迅猛发展,人们交流也变得便捷而又频繁,中学生的关系是疏是密只在朝夕之间,网上是好友,邂逅于街头却是行色匆匆的路人,所以有时我们很难去界定陌生人、熟人和朋友。此外在会话当中,说话人、听话人还会受到其他语境变量的影响,尤其是中学生非常年轻,语言具有时代性、创造性,因此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语体和谈论什么样的话题有时有很大的随意性。正如AmyB.M.Tsui所说的那样,“交谈时由于会受到许多语境变量的影响,无论交际各方的亲疏关系如何,说话者有时也无法去推测听话者有什么样的反应和应答”(徐碧美,2000:17)。

参考文献:

[1]Carroll.语言心理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32.

[2]Joanna Channell.模糊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67-170.

[3]标准日本语[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22-366.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56-157.

[5]李经伟.语体转换与角色定位[J].洛阳: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6]李茹,刘雪芹. 权势与亲疏在话语中的体现形式[J].南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5.

[7]里奇.语义学(中文版)[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62-64.

[8]刘世清.西方文体学概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9]徐碧美.英语会话[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7.

第5篇:你好陌生人范文

我,则属于后者。尽管,我明白,通过别人的看见,来看见,永远没有那样真实和具体。尤其是还在学校的我们,都是这一类人,我们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或者身临其境的感受那种别人看见的东西,但是,我们所闻,绝对不少,而这种听见,其实比身临其境更可怕。

从听见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对待一个陌生人。比如,行走于大街上,倘若一个陌生人来我们借电话,那么,肯定,我们会以各种委婉的借口拒绝。末的,我们还会感叹一番,“哎还好我机灵,没借电话给他(她),要不然,又会发生什么···”;或者说“一猜这种,都不太正常,谁愿意啊借给陌生人啊,借电话咋骗事件还少吗”···等等,其实,大多的我们,亲身体会到被咋骗是少数的,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听见别人的故事,来丰富自己的经验。

然而,这样一次机会,我也成为了一个借电话的陌生人。上周,一寝室的姐妹要搬出公寓,到学校教师公寓去住,因为要考研,出去住,她可以有更好的安排,当然,乘着大家都有空,帮忙是一定的。开始,我们并没有打算去雇一辆三轮车帮忙来着,以为人多,其实很方面,大致是由于一年来没什么运动,身体锈了,提起东西来吃力,走到半路,没法,借了一个小电动三轮车,因为行李不少,就她一人坐了上去,其余人,皆步行。看到三轮车哄哄地跑了起来,扬起一地灰尘,直至看不见的时候,才想起来问,她家具体在几栋,就知道个大概。大致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在那20栋公寓来来回回,大家因为搬家图方面,都没带电话,这下可好,联系不上人了。

突然,想起这借电话的事,出于好奇和调查心里作祟,于是,我踏上了借电话之旅。我想,如何向一个陌生人借电话,我想了很多台词皆用来全力说服对。当然,其实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终于我鼓起勇气去问了两个女孩,我以为,这场借电话事件会无终而返,很意外的,顺利的借到了。其实,一经思索,我便知道,因为这里是学校,而我,一看就是一个学生,所以才能顺利得到帮助。如果在校外,哪怕是别人来借我电话,肯定我是不会借的。

这件事,让我很疑惑。是因为骗子太多,还是因为,我们听得太多,才导致了,现在我们对一个陌生人这样的防备与抵触。

第6篇:你好陌生人范文

——题记

望着电脑上很久很久都没点开过的QQ,我沉默着。

那是你,一个我曾经敬仰过的男生。

QQ上你仍然是那个号,我仍然是这个号,仍然没变的备注:一生挚爱。

但我们早已今非昔比,早就物是人非。

我们注定是陌生人。

脑海中突然闪过的这句话使我的心感到一阵悲痛。

我羡慕你。似乎是天生注定。

你拥有我所不能及的成绩,你拥有十分好的人缘,你拥有很好的父母……

你似乎拥有了一切,拥有了我所不能拥有的东西。

所以,我一直很仰慕你。因为你身边的光环永远璀璨。

我不是很好的人,甚至可以说得上很坏。

你父母向来对你要求严格,自然不希望我和你在一起。甚至连玩都不行。

这一切你都瞒着我,不让我知道,一如既往地对我好。

你对我隐瞒了,那我也隐瞒你好了。

我问你为什么要对我那么好?你只是对我笑笑,说我们都一样。

我不明白,我们明明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你却要说我们都一样?

现在我明白了。我们都一样的寂寞。

你高高在上,但我却离你很远。虽然我们一样很寂寞。

也许我们早就预料到有这一天,所以当初我选择了你当我哥哥。

我们的故事,就像一场烟花,短暂却又不失绚丽。

回忆起它,就像回忆起绚丽的悲伤。

尽管我们不能在一起,不过,还是谢谢你。

谢谢你曾经给我的幸福,谢谢。

第7篇:你好陌生人范文

“生存大冒险”对于这个话题你有些好奇吧!难道生存还要冒险?不不不,你想的复杂了,让我跟你讲一讲。

来到弘德教育上作文课才知道不知不觉已经上了八节课,一半的课程已过去,可喜的是这节课是活动课!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生存大冒险”这几个字,李老师向我们介绍它的含义,我惊讶极了,整个活动都要和陌生人打交道,这可是我的弱项,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

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给陌生人表演节目,还要接受他们的评分,我极不情愿的来到任务地点——新华书店门口,完成我的任务!

我站在台阶上思考该表演什么节目,见别的队员都渐渐完成了任务,只剩我自己了,我眼睛一亮,想起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两只老虎的舞蹈,我想好了自己的节目。寒风拍打在我的脸上,我有点胆怯,给谁表演呢?我找好了目标,不知内心挣扎了多少次,我才鼓足勇气向目标走近,走到一位阿姨面前,我刚要打招呼,那位阿姨无视的朝我摆了摆手,奇怪的走开了,我尴尬极了,这人什么意思?以为我是坏小孩吗?我退回路边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终究还是不行。虽然我平时活泼好动,可到了关键时候我还是胆小如鼠,我失望了。队员朝我走了过来,脸上都绽开了花,我知道他们一定都完成任务了,李心如问我说:“你完成任务了吗?”我声音小的跟蚊子似得说了一声:“没有”。我感觉自己的脸热热的!我想放弃,但又不想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更不想给我们队拉后腿,可我实在没有勇气继续。队员们在一旁鼓励我说:“蒋文静,你不要怕,不就是给陌生人表演个节目嘛,你平时的洒脱都去哪了?”哦,我脚好重啊!都迈不动了。经过再三考虑,我把目标锁定为看车的大妈,我走到大妈面前,小声的说:“大妈,你好,我是弘德教育的学员,我给您表演个节目吧”!我伸出两个手指放在头两侧边蹦边唱着,等唱到“跑得快”时我就做出跑的动作,每一个动作和歌词都是一致的,等我表演完节目时,我觉得好简单,好轻松。我笑着对大妈说:“请您给我打个分吧!”大妈慈祥的说:“10分!”我高兴地蹦了起来,忙冲到李老师面前报告喜讯。实际做了才知道原来并不难呀!后来我们还接受了借陌生人手机打电话,卖笔等任务……

这就是生存大冒险,我从中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次活动让我成长了很多,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和我一样的女孩,你们也要加油。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都会和我一样战胜内心的胆怯。

第8篇:你好陌生人范文

我拿着新手机,在家里玩了一下午,手机里的游戏好玩极了!等妈妈下班,回到家里,我就对妈妈说:“谢谢您,妈妈,你给我买的这部手机太好玩了。”妈妈说:“是吗,别弄丢了。”我说:“知道了,妈妈。”

第二天早上,我坐车去上学,一下车,发现我的手机不见了。我找了一遍兜子,因为手机我记得就放在兜子里,但是没有找到,我伤心极了。

晚上,我回到家对妈妈说:“妈妈,我的手机不知道怎么丢了。”妈妈有些不高兴地说:“我不告诉你要好好保管吗。”我说:“一下车,手机就不见了。”说完我就哭了。妈妈叹了口气就走了。我想:刚买的手机不到两天就让我给弄丢了,妈妈肯定不会再给我买了。

妈妈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妈妈拿起电话一看,竞然是我的手机打来的。一个陌生人在电话里说:“你好,请问你知道这是谁的手机吗?”妈妈说:“这是我女儿的手机。”陌生人说:“请问你家在哪里?你到你家楼下等我吧。”妈妈说了我家的地址……

妈妈把手机又给了我,对我说:“幸亏碰到好心人!以后要好好保管。”我说:“知道了妈妈,不会再让它丢了。”

第9篇:你好陌生人范文

在社交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在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自我介绍如何做到恰到好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自我介绍:在社交活动中,如欲结识某些人或某个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向对方自报家门,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如果有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则被视为不礼貌的。

自我介绍的时机:应当何时进行自我介绍?这是最关键而往往被人忽视的问题。在下面场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自我介绍。

1、应聘求职时。

2、应试求学时。

3、在社交场合,与不相识者相处时。

4、在社交场合,有不相识者表现出对自己感兴趣时。

5、在社交场合,有不相识者要求自己作自我介绍时。

6、在公共聚会上,与身边的陌生人组成的交际圈时。

7、在公共聚会上,打算介入陌生人组成的交际圈时。

8、交往对象因为健忘而记不清自己,或担心这种情况可能出现时。

9、有求于人,而对方对自己不甚了解,或一无所知时。

10、拜访熟人遇到不相识者挡驾,或是对方不在,而需要请不相识者代为转告时。

11、前往陌生单位,进行业务联系时。

12、在出差、旅行途中,与他人不期而遇,并且有必要与之建立临时接触时。

13、因业务需要,在公共场合进行业务推广时。

14、初次利用大众传媒向社会公众进行自我推荐、自我宣传时。

自我介绍时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等。自我介绍的具体形式:

1、应酬式: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这种自我介绍最为简洁,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项即可。

“你好,我叫张强。”

“你好,我是李波。”

2、工作式:适用于工作场合,它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

“你好,我叫张强,是金洪恩电脑公司的销售经理。”

“我叫李波,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外国文学。”

3、交流式:适用于社交活动中,希望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它大体应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

“你好,我叫张强,我在金洪恩电脑公司上班。我是李波的老乡,都是北京人。”

“我叫王朝,是李波的同事,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我教中国古代汉语。”

4、礼仪式: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同时还应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辞。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张强,我是金洪恩电脑公司的销售经理。我代表本公司热烈欢迎大家光临我们的展览会,希望大家……。”

5、问答式: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问答式的自我介绍,应该是有问必答,问什么就答什么。

“先生,你好!请问您怎么称呼?(请问您贵姓?)”

“先生您好!我叫张强。”

主考官问:“请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

应聘者:“各位好!我叫李波,现年26岁,河北石家庄市人,汉族,……。”

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

1、注意时间: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自我介绍,对方有空闲,而且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这样就不会打扰对方。自我介绍时还要简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为了节省时间,作自我介绍时,还可利用名片、介绍信加以辅助。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