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重点
【中图分类号】G633.51
一、引言
所有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首先划分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因为无论任何单一的学科尽管在课本都归纳了需要讲述的知识,但因为知识的广阔性,仅仅靠课本的归纳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现今的初中历史,主要存在教学任务繁重和教学课时较少的两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的要点和教学的顺序,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教学目的为重点。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措施
随着新课改逐渐普及到初中教学课堂之中,各个学科在教学课堂中都展现出了全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对学生的培养也从先前单一的应试能够逐渐向向全方位发展。历史课堂教学在新课改中尤为突出。现今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确定教学目标,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以教学任务为基础,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行培养,加强学生自身的历史思想教育,让学生在通过课堂教学之后能够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树立起教学观念,对学生自身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摸清学生的学习动向,将正确的学历方法教授给学生。教师应该避免从传统的知识层面中确立历史教学的重点,往往从知识层面中确立历史教学的重点都会忽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缺乏可靠性,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教学目的和学生自身的历史知识培养却没有从根本上落实。
三、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性质
在新课改推行四年之后,教师要对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有新的认识,要对历史教学的“课程”性进行重视,新认识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因此确立起了三维教学要求,并对教学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教学过程中能够更系统化更条理化。明确的提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也以此作为了新的教学目标,并将思想和政治层面的教育最大限度的拓宽,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也能够更明确;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将自身的历史知识和自我能力进行提高,学会如何去做人。以此也能够拓将历史教学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拓宽,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完善,使得历史教学在全面发挥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此,以科学系统的眼观看待现今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已经明确的作为了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而学生自身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则是教学活动要求的中的关键。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的品德来看,能够激发出学生的自身的情感,使得学生的价值观能够以此快速形成,也能够以此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新课改之后,在确立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已经具有了更加广阔的确立范围,不能够将教学中点在局限于知识层面中,考虑过程中应该结合更多的角度进行。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前应该有可靠的依据,在确立过程中都会以新的课程的标准来作为依据,教学的重点也不能够脱离课程标准的实际。
以人教版教材中七年级上册中《三国鼎立》课程为实例分析,文中主要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目标择可以根据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赤壁之战的关系来确定,这是大多数的教师惯用的方式,无疑这种思考方式有自身的道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能够以此达到。但新课改下的教学重点应该结合学生自身能力培养进行,教学重点在确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更多的角度进行。首先要让学生对三国鼎立形成的局面进行充分的了解,要让他们能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确立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应该尝试从过程中着手进行。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之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讨论,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画出形成图,将三国鼎立的局势反应出来,并让学生对自身画出的形成图进行备注和说明。选取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示意图进行讲述,然后教师才将正确的形成过程讲述出来,让学生明白自身理解的问题所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更加牢固。
四、结束语
新课改的贯彻和落实使得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有了充分的展现,在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也能够以此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来确立教学的目标,确立教学重点的过程中要结合多方面进行,再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重点进行突出,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更充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郑瑶.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B,2011,(12):35-35.
[2]林丽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 教学方式
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目标。课程目标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而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和对此应用持有的态度,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1)多样化
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众所周知,传统的历史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支粉笔和几张挂图,一些历史场面靠的是教师用语言来描述。生动的语言固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不能再现精彩的历史瞬间而给学生留下一些遗憾,最终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历史多媒体教学就不同了,电子课件的展示使历史场面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声音和画面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身临其境。身心受到感染,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单纯的语言描述不能很好的表现战争的残酷性,而我们向学生展示当时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战争实况等资料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使思想感情上有所升华。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反对霸权,反对战争。再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可以观看《林则徐》、《》、《甲午风云》等片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2)科学化
即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课标和新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余地。例如,通过学习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在学完秦汉以后,组织学生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这需要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的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改革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评价历史的方法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改革师生互动方式
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单纯的依靠传统的讲述方式向学生进行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参观、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访问一些历史事件的经历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是一棍子打死或进行斥责,而是循循善诱,使学生学习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比如:我们在讲“”这个问题时,就可采用讨论的方式,根据内容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电邀去谈判?是去还是不去?为什么也有人认为去谈判并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因此毫无意义,你认为呢?这些问题会把学生的思维激活,积极性调动起来,根据所学知识和所了解的有关内容可以展开讨论,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教师请同学总结观点发言,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像这样的例子在授课中经常遇到,再如,通过观看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片,讨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3.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活动课就是这样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比如:我们在讲完改革开放后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下中现在的工厂,然后对比一下今天我们的招商引资与晚清时期的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有什么区别;可以在讲述时,参观的遗址,或访问老战士等,这种开放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宽口径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当前基础教育学科整合的形势下,起到各学科之间进行综合的桥梁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政治知识、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宽阔。比如:我们在讲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时就要用到经济学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知识;请同学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的路线或者我国5个经济特区及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等,这都需要学生以牢固的地理知识作为基础;对历史学科来讲,语文知识同样重要,古代史的研究需要有很高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撰写历史小论文需要有很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昨天的时事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时事是明天的历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与时事的结合,特别是要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例如,针对分子分裂祖国的言论,我们可以用史实来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所学知识了解今天欧盟的历史等,这样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总之,历史学科不会孤立的存在,历史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特点更加突显。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初中物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还要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能力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的培养过程。因此,进行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要认真面对的新挑战。
一、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观念是行为的向导,是行动的灵魂。作为物理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就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育人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要动态的、发展地看待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行为研究;要加强学法研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要真正树立起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二、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强调“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用心去关注每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引导和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与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言堂、满堂灌,很少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更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去主动探究。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打破这种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
1.充分体现课程理念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而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理现象入手,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选择学生喜爱的、生动的、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展现物理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存在与应用,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认识到物理知识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2.注重科学探究方法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科学探究本身也是学习的内容,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物理教师应以不同方式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自主探究自己找到科学规律。这样既使学生在快乐中感受了物理的探究方法与历程,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应用价值。
3.加强教学情景创设
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为物理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因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4.重视实践操作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物理教学应该具有牢固的实验理念,切实确立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位置,让物理教学从观察出发,在物理现象和分析中进行概念的建立、规律的研究、问题的讨论。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演示实验,多以真实、生动的演示实验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或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思维。第三,要积极自制一些教学需要的演示实验教具和课本中介绍的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所涉及的器材。通过这些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充分体验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逼真性、趣味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种媒体,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实效出发,适当地选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提倡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多样化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我们要探索出一条能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去反思教学加深自己对教学情况的了解、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以便更好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广晨等.中学物理教学法手册[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高中历史课程的不足日渐突现,时代的发展促进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也促使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高质量完成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特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了每个高中历史老师面对的首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
1.角色体现
角色体现是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身假设处在当时的历史阶段,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不同的典型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让他们结合当时的历史各种因素和条件,会有什么的思维方式,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形。如在讲述必修1的第一单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可以利用角色体现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让学生扮演当时的秦始皇,李斯等人的角色,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秦始皇面对当时的历史形式会做出怎么样的政治决策,是否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从而理解当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前因后果。在必修2,3中的经济,文化主题中再回顾相应时期的政治体制对当时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将同一时期的三个主题能整体把握。通过角色的扮演的体现,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及时给予客观、全面、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让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改变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提高学生历史的学习兴趣。
2.小组探究讨论
学生共同在课堂探究讨论是现今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主流,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同学们能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合作、团结的精神。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课程的高中历史内容是以主题的形式进行编排的,这要求学生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探究讨论不能简单地针对本节课堂内容进行的。老师设定讨论的主题,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罗列重点、难点,同学们通过网络,图书馆,参考书等各方面的途径查阅、了解相关历史的知识,每一小组负责好一部分内容,将整个主题都能很好地分析出重点、难点。选修4,5,6的很多内容,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容易接触到,加上获取有关的信息渠道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搜索相关的资料、历史背景,从而很好地掌握课本的重点、难点。
3.试题重现
【关键词】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结合;岗位需求
从赫尔巴特的学科课程理论到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再到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世界课程改革朝着合理化、综合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我国课程改革也在与时俱进,做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更是迫在眉睫,下面结合我校学生会计专业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浅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
一、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弊端
职业教育应以职业技能、岗位需求为本位,专业课程设置应与企业需求接轨,课程内容的选择及编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就业的实际需要,在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却是:
1.会计专业使用由湖南省统编的地方性教材,教材的编排结构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长时间接受空洞、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对会计学习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对会计行业认识片面肤浅,缺乏职业意识。
2.枯燥的理论课开设时间占了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三分之二,剩余的三分之一的实践课程实习效率也难以保证。以我校为例,高一、高二为专业理论学习时期,学生对会计专业岗位实践了解很少,直到高三下学期才离校实习,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从事会计实习,而是以联系不大的收银员、营业员等岗位代替,这便使学生失去了对会计职业进行全面、体系、完整的认识的大好时机。
3.教师教学组织在相当长时间以灌输理论为主,教学过程没有体现“在做中悟,在悟中思,在思中学”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4.学生只能利用高三进行校外实习,整体缺少真枪实战的经验,缺少对会计职业系统的、全面的认识,纸上谈兵多,动枪动刀少。
以上种种现状造成了中职学生学习重理论而轻实践,严重缺乏工作实战经历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在比比皆是的大学生面前更是失去了中职生应有的竞争力,造成中职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方向
针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我认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应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进行。
1.教材编写应加强专业课的针对性、实用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将原先的《会计实训》课程贯穿到所有的理论知识中如《财务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打破原有的编排体系。
2.增加实践课课时数,提高实训实习效率,为就业打下基础。
3.专业基础理论课应以应用为目的,完成一个章节的理论课程,立即配套一章相应的实训课程,做到精讲多练,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加强岗位实践,增加实战经历,利用假期或实习机会体验会计工作,在体验中更深刻的认识会计工作体系,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三、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1.以适合、够用、实用为原则,自编并自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岗位需求的校本教材
以往我校统用湖南省编写的《会计基础》教材,这本教材的编写结构为:会计、会计要素等理论性的知识——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凭证的填写——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章节之间相互独立,缺少联系。缺乏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高一学生很难感性的理解这些内容,所以他们学起来一个头两个大,慢慢的对会计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个学期我校使用了自编《会计基础》校本教材,结合学生对事务的认知能力和岗位的实际需要,这本教材打破了以往教材的编写结构:必要的理论知识——分析或填写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的填制——会计报表的编制。整个教材的编写遵循了经济业务发生——业务处理——会计信息产生的客观发展规律,学生更易客观的认识会计这个职业从事的工作。
另外,我觉得我校学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商业企业,做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除了要加强《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学习外,我校还可自编教材传授学生一些物流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全面的掌控商业企业的物流链和资金链从而更快的成长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才做准备。
2.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增加实践课程课时
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实践——理论——实践。可见,会计专业知识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需要到实践中去验证的,做为课程设置的主管部门——学校,如果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验证真理,学生们又怎能轻易的相信真理,又谈何对真理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呢。
3.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教学中做到教学做合一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而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途径所掌握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听觉20%,视觉30%,视听50%,自己动手90%;我认为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让学生亲身体验这门学科,让学生对会计所从事的工作有感性的接触与认识,那么学生才能从感受中悟出职业的需求,也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意识。
如:讲到错账的更正方法——划线更正法时,老师告诉学生:划线更正法是在记账凭证并没有出错而登记人员在登记过程中因为粗心大意等人为原因造成笔误的时候适用的。乍一听,学生不知所云。但是如果带着学生登记下面这笔业务,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了。
采购员张三出差借支差旅费900元,出纳以现金付讫。
记账凭证登记无误:
借:其他应收款 900
贷:库存现金 900
但是出纳在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时却登记成了9000元,完全是因为人为原因笔误造成登错了。
更正方法:首先:用红笔将账簿上的错误数字划一单红线;然后,在错误数字上用蓝笔更正;最后,在更正的数字旁边盖章以明确责任。带着学生在做中学,学生易掌握,实践能力也提高了。
4.以熟悉企业会计工作流程为目的,加强企业实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大学基础物理;教学改革
一、高中物理新课标与大纲之间的区别
1.1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大纲”要求学生经过高中物理课的学习要具有基础知识及应用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标准”指出课程总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1.2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高中课程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应保证必要基础物理知识的前提下,加强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同时物理课本内容应涉及当前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1.3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评价的定位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程与大纲物理课程存在较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高中学科的定位,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物理课程教学评价方面。其培养下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都有了很大变化。从学科体系来看,大学基础物理课程是中学物理课程的螺旋上升,尽管二者关于教学内容的基础内容相似,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内容的逐渐加深和扩展,因此,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对大学基础物理造成极大冲击,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必须实行改革以便与中学物理顺利接轨。
二、大学基础物理存在的问题
2.1基础物理教学目标单一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学校理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授阶段,教师应加强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物理思维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因此,一般院校理工科专业在单一的课程目标指导下,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实施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从而忽视了不同专业所需的物理知识侧重点不同的特征。因此,对于不同专业要突出其专业特色,在保持大学物理经典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则根据不同专业进行不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2.2基础物理教学课时较少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淡化了专业,多样化的课程被引入至大学课程。这就意味着,大学传统的基础课程没有了充裕的教学课时,时间在不断被压缩,甚至有人认为基础物理课程的实用性不强,对掌握专业技术帮助不大,索性删掉基础物理课程。
三、大学基础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3.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基础物理课不仅仅是传授物理知识教育,或者是为专业服务,而是能充分展示物理学的知识性、社会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研能力。另外,基础物理研究所形成的科学观、价值观、物质观、自然观、时空观、宇宙观等对整个人类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各类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观点,大学基础物理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新课标的形势下,大学基础课程内容应不断优化,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课堂改革
一、引言
初中历史教育对于初中学生形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历史教育不仅包含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社会经验,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了解不同阶段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感和能力。在初中学生历史的学习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通常都是从课堂教学中来学习的。在现代教育中,为了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新课程改革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经之路。在新课改下,历史教育的目的从以往知识的掌握转变成学生思想方法、情感、意志和人格等多方面的培养上来。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育方式和历史教育教学目标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现代历史教学的需要。
二、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改变教育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教育教学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育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也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育中,历史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教材也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并且具有权威性和知识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育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历史教材上的知识和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知识,是一种教师传向学生的单向传播的过程。在新课改下,教材的单向传播功能得到改革,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学习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掘蕴藏在历史教材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进入历史情境,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尽可能地与历史人物进行情感和心灵沟通,让历史人物的精神和心灵感染学生,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历史,融入到历史潮流中去,从而形成与人类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才能更好地传承人类的理想和精神,实现人本身的发展。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育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学目标,还要改革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师做好引导指路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地进行尝试,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精神交流,强调历史的批判性,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大胆创新闹心、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反思,让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独立探索,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历史意义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努力。
四、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育面临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也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甚至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便在教育教学上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历史教师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理论修养,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好榜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育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教授者变成知识的传承者和引导者,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变成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这样的角色转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更加积极地去学习知识、去发现知识、去探索知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进取的思想风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渐渐培养起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春苗.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体验教学之我见[J].课程改革.2013.(6).
[2]王红霞.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改革之我见[J].治学之法.2012.(10).
[3]扎西次仁.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改革初探[J].教学研究.2012.(8).
[4]马丽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改革.2012.(12).
中等职业学校图形图像处理教学改革岗位职业能力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平面设计人员运用最为普遍的工具之一,掌握好该门课程技能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具有实践能力强、就业范围广、工作待遇好等特点。但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专业技术课程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与企事业单位实际岗位所需人才的能力严重脱节,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目前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是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突出技能和技巧,尤其注重实践性、应用性,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仍停留在知识本位层面,难以摆脱学科教学的范式,不能与实践很好接轨,不能适应于现代职业教育。其表现为:一是原有课程教学模式陈旧与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养成。原有的课程模式以学科体系为主要形式,以学科内容为中心,不能较好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严重缺乏。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暴露出专业知识技能浅窄,实践能力不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与企事业单位实际岗位所需人才的能力严重脱节,不能满足职业岗位需要,更不利于职业成长。二是原有课程内容条块分割,缺乏有机整合,以知识传授为主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讲授Photoshop软件时,没有将行业所需技术紧密联系起来,没有与艺术创作新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一些新的综合性的问题时,会束手无策,缺乏职业能力培养。三原有教材内容老化、以学科课程为主要形式,缺乏配套的辅助材料。实际教学中的教材更新滞后、学科体系明显,与行业发展、企业岗位实践存在差距,难以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缺乏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综上所述,进行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的改革很具现实意义。
二、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改革的相关措施
要克服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目前固有的一些缺点就要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以促进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校企联动的教学团队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那就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并引进企业优秀技术员工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运用真实项目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更加接近。专职教师在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一道授课的同时获取课程教学资源、免费师资培训,以提升课程的实施力,最终建设一支既能把握图像处理发展脉搏和具有高超教学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又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深入的教育者的综合性的教师队伍。
2.改革课程体系,优化重组课程教学内容
要改革过去的学科化课程体系,就要打破按软件基本工具和菜单命令先后使用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法,将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工作过程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课程的每一模块即图形图像操作员或美工人员的一项工作职能或工作任务,突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更是企业工作的学习者、实践者,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融合。使常用工具、图层、通道、蒙版、滤镜等知识综合应用到抠图、修图、调色及图像合成等真实的工作任务中。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以此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3.校内模拟场景、校外企业合作,推行“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由于课程操作性、应用性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校内模拟场景、校外企业合作,推行“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方法是创设虚拟的工作环境,以公司实际接手到的项目为前提,以一个公司的普通员工为主线,由情境引出,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来驱动教学过程,再结合具体任务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对任务进行设计讨论,得到具体的解决方法,熟悉操作步骤,并最终返回到知识点的层面,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总结。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创作的空间,拓展同类型的作品制作。力求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成为一名Photoshop专业图形处理人员的能力,同时也能熟悉掌握实际工作流程和对技巧的灵活运用。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小组协作”“任务驱动”“案例教学”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着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指导思想,大力提倡启发性、直观式、交互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融教、学、做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注重行为导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小组协作学习是教师组织学生分为2~3人的小组,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是将真实的工作任务引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小组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需求分析(知识引导)、设计规划、任务实施、检查与任务评价等活动,这些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
案例教学是将企业在实际工作任务中的数码照片处理、平面广告设计等真实案例,经过加工、整理和优化形成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教师将这些与工作任务相关的案例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实施创意及评价总结。
5.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形成性考核,调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结合本课程考核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在考核评价时依据评价范围的全面性、评价指评的系统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原则,可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综合使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重点点评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趋势;对策
以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机会,长此以往使历史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历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因而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联想、自主探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展开了许多实践和探索,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见成效,而对改革趋势和现状进行客观把握又是制定科学教学改革对策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趋势分析
1.1趣味化
如今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教学模式被普遍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方法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幽默的语言和启迪性、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成为如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愉悦的教学氛围不但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更为其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多样化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一改往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探索,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情境模拟法、历史短剧表演法、分组合作竞争法、兴趣讨论教学法、辩论演讲式教学、游戏导向教学法等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
1.3开放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育强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历史课程综合性较强,因而开放化的历史教学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想途径。开放化的历史教学不但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搜集相关资料,联系以往所学知识,更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增长,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历史知识体系变得更为完整和立体。
2.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对策
2.1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应转变教学理念,将历史教学的目标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来。首先,初中历史教学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一言堂”的课堂模式,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其次,新课程改革下应强化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以激发、指导、纠正和激励为主,不再一味强调单个知识点的记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综合化的学习。
2.2合理应用课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也强调学习环境的开放化,历史课程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和教科书,丰富的课堂内容成为新课改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一大特征。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课外书籍等积极搜集与所学课程相关的历史资料,一方面扩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
2.3积极实践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学手段的创新不应停留于理论,而需要教师的积极实践。为了与新课标要求相适应,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应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今关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同时这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实践中体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励学生持续学习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因而教师应充分运用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导入、任务型教学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的整合运用,来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师生双边互动的课堂模式,进而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从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贯彻落实,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逐渐向着趣味化、多样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开始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启发、鼓励、帮助的作用。为了适应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应从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三方面入手,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质的飞跃,教学质量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善璞.浅谈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1(17):100-101
[2]付强.浅析初中历史创新教学.[J].新一代.2011(10):44